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

2024-09-27

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通用8篇)

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 篇1

摘要:速度滑冰是我国的传统的优势运动项目之一, 1992年的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 著名选手叶乔波连夺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 实现了中国队在冬奥会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随着我国速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参加速滑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如何学好速滑并快速提高成绩呢?本文就从直道、弯道、起跑和综合训练等方面谈谈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

关键词:直道,弯道,速滑,训练

速度滑冰, 简称速滑, 是滑冰运动中历史最为悠久, 开展最为广泛的项目。速滑技术水平随训练工作不断改进而有所提高。最初, 人们参加速滑运动, 只是冬季在冰上练习, 后来有人在无冰期增加了身体训练内容, 促进了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到20世纪50年代, 世界著名选手已开始进行比较完善的全年训练计划。最近20年来, 随着速滑训练理论不断提高, 以及由于吸取了其他项目的训练经验并改进了训练器材, 运动技术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速滑是在气温较低的环境里比速度的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 所以速滑训练要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训练、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训练、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实施综合性训练。

1 速滑技术

1.1 直道滑行

直道滑行姿势是速滑的基本技术。合理的滑行姿势应是:上体放松前倾, 自然团身与冰面平行或略高于臂部, 腿部深屈, 膝关节成90°~110°角, 踝关节成50°~70°角, 两臂放松置于背后, 头微抬起。滑行姿势根据个人形态素质特点、滑行距离、冰场条件、天气情况等而有所不同。直道滑行, 关键在于要能掌握适宜的蹬冰时间。冰刀切入冰面, 获得牢固支点, 同时即应开始蹬冰, 最大用力蹬冰, 应在两腿交接体重的刹那间完成。为了利用体重蹬冰, 倾倒时体重应牢牢压在支撑腿上, 不要过早交接体重。收腿动作要利用蹬冰后的弹力立即放松后腿, 积极靠拢支撑腿, 不要有停顿和后引的动作。下刀动作应注意膝关节领先, 与前进方向一致, 向前提拉要快, 着冰后动作要轻巧。

1.2 弯道滑行

弯道滑行的基本姿势与直道滑行大致相同, 但由于向心力作用, 弯道与直道动作又有很大区别。弯道滑行时, 身体始终向左倾倒, 用左脚外刃、右脚内刃蹬冰。弯道滑行中的惯性滑行阶段很短, 右脚尤为短暂, 在短距离滑行中几乎不存在惯性滑行阶段。其主要动作要求是:进弯道时右脚最后一步要进入直道和弯道交接处, 深入程度以天气、冰质、风向、项目等情况而定。左腿紧贴右脚下刀, 指向切线方向, 着冰时脚尖开始逐渐顺送, 用外刃紧紧咬住冰面, 左肩与新的切线方向一致, 不要扭腰摆臀。弯道滑行时, 能否产生更高的速度取决于蹬冰, 弯道的蹬冰与直道不同, 两脚均向侧蹬冰, 右脚蹬冰与直道相似, 左脚在右脚后交叉用外刃完成蹬冰, 其比右脚蹬冰时间长, 注意, 初学者在学此技术时, 切忌速度不要过快, 否则容易受伤。

收腿动作在蹬冰后即放松, 积极向支撑腿方向提拉, 膝关节领先, 以利形成前弓角度。在浮腿收回过程中促进身体向左倾倒, 两腿成边收边蹬形式。蹬冰方向, 两脚要有"侧送蹬"感觉, 上体纵轴与浮脚着冰方向一致。

1.3 起跑技术

主要有两种:一是正面前脚点冰起跑法, 二是侧面起跑法。优秀运动员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其主要动作是由静止状态, 运用合理技术, 迅速转入快速滑行的技术动作。起跑技术对提高短中距离项目成绩尤为重要。前脚点冰起跑技术要领是, 前脚刀尖为支点, 后脚全内刃着冰, 两刀距离略比肩宽, 面向前方。蹲屈姿势略高于其他起跑姿势, 重心在两脚之间或稍前。起动时, 大腿高抬, 上体前倾, 冰刀着冰时要紧紧切住冰面, 头几步不要滑动。

1.4 速滑训练

速滑技术水平随训练工作不断改进而有所提高。最初, 人们参加速滑运动, 只是冬季在冰上练习, 后来有人在无冰期增加了身体训练内容, 促进了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到20世纪50年代, 世界著名选手已开始进行比较完善的全年训练计划。最近20年来, 随着速滑训练理论不断提高, 以及由于吸取了其他项目的训练经验并改进了训练器材, 运动技术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速滑是在气温较低的环境里比速度的一种周期性运动项目, 所以速滑训练要把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训练、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的训练、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训练密切结合起来, 实施综合性训练。培养高水平的速滑运动员, 应从少年儿童时起进行多年系统的训练。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在一般情况下, 一个训练周期大约3年左右, 大体上经过3~4个周期, 才有可能培养成为优秀的速滑选手。

在全年和多年的训练中, 应科学地系统地制定全年和多年的训练计划。训练时期要根据训练的主要目的和要参加的重大比赛任务, 结合少年儿童或运动员的不同情况科学地加以划分。训练时期可按年度分成几个不同时期:准备期, 为参加比赛作好身心准备;比赛期 (竞赛期) , 使身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参加比赛;过渡期 (休整期) , 消除因紧张竞赛所产生的身心方面的疲劳;也可按季节或陆地 (无冰期) 训练、冰上 (冰期) 训练划分时期。无论怎样划分时期, 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和根据训练比赛任务来确定, 不能把分期绝对化。

2 训练方法

速度滑冰的训练方法很多, 有重复法、变换条件法、综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等。间歇训练法是利用某种手段作某个练习, 中间有一定时间间隔的训练法。

综合训练法则利用不同手段和各种练习进行训练。采用这两种方法可选用下列训练手段进行训练: (1) 各种跑──对提高心肺功能效果较好, 在复杂地形上跑还可增强腿部力量; (2) 自行车练习──除具有跑的效果外, 还可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3) 在山地和沙地上训练──可提高强度、难度, 对提高腿部肌群力量效果较好; (4) 各种高质量的屈膝走──对心肺系统和肌肉系统都能产生较强的刺激, 是现在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5) 各种模仿性跳跃练习──主要提高专项肌群的能力; (6) 滑轱辘冰鞋练习──可改进速滑技术和提高专项能力; (7) 滚动跑台、模仿动作滑行台、滑行板练习──对提高专项能力有显著效果; (8) 各种负重练习──是提高绝对力量、力量耐力和静力的主要手段; (9) 全面发展力量操和橡皮筋练习──能协调和发展全身力量; (10) 各种柔韧性练习──对发展各种素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并对防止运动创伤有积极作用。

3 体会

速滑的合理技术是运动员以最快的速度滑完规定距离所采用的协调、省力的全身动作。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 是鉴别滑行技术合理程度的主要标志。它要求运动员滑行时上体前倾, 两腿深屈, 身体呈流线型, 双足交替进行单足支撑惯性滑行、单足支撑蹬冰和双足支撑蹬冰3个阶段进行循环, 各动作结构严谨, 协调自如, 节奏自然流畅。运动员要有较高的平衡能力和较强的腿部力量, 才能作出合理的技术动作。

责任编辑:徐启彦

力量训练在速度滑冰中的作用 篇2

关键词:力量训练 专项力量 速度滑冰 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195-01

当前,对速度滑冰的训练是长期持续的训练,教练和速度滑冰运动员要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必须遵循速度滑冰的训练规律来进行。力量训练就是速度滑冰运动员重要的训练内容,只有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才能为其掌握各种动作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速度滑冰教练员要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积极进行力量训练,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通过力量训练速度滑冰运动员可以改善速度滑冰专项技能。

1 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的分类及其作用

1.1 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的分类

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主要包括一般力量训练与专项力量训练,速度滑冰教练与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都是围绕这两类力量训练进行开展的。力量训练重点在于提高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增强运动员在速度滑冰过程中对抗阻力的能力。速度滑冰的一般力量训练就是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训练提高其整体和基本的力量,一般力量训练不具有技术含量,但是它体现运动员的肌肉收缩力值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速度的快慢,能够为专项技术能力和运动成绩发挥支撑。例如: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等[1]。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就是将力量训练与速度滑冰的专项技能融合一起的训练,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针对速度滑冰专项技术的动作特点,满足发力特点和供能特点的要求。例如:速度滑冰训练的专项技能要素的蹬冰力、滑行速度和保持速度的能力[2],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速度滑冰的比赛效果。

1.2 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的有效作用

速度滑冰运动员要想获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就必须依靠良好的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才能有效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通过对速度滑冰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分析,拥有良好的力量是他们的特质。当前,速度滑冰项目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速度滑冰运动教练为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加大了力量训练量,重点是加强了专项力量的训练。针对速度滑冰的运动项目特点,注重训练滑行姿势,这样就必须加强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2 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

根据长期以来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情况,由于速度滑冰项目的运动环境条件,对速度滑冰的力量训练通常在陆地上进行的一般力量训练,以负重的杠铃训练为主要手段。例如: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负杠铃蹲起、负重前弓步蹲起等力量训练方式。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与速度滑冰的专项技能相结合,突出了轻负荷、皮筋牵引、以及徒手跳跃的力量训练。在速度滑冰的专项力量训练中,提升了对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蹬冰效果的训练[3]。这些都有利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效果。

目前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目标有:最大力量能力、速度力量能力、力量耐力。其中最大力量能力的训练方法包括:负重深蹲、负重组合、器械杠铃等;速度力量能力的训练方法包括:负重侧蹬起、负重蹲跳起、橡皮筋牵拉、滑板等模拟器;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包括:肩负杠铃蹲起、前跨屈腿成弓步蹲起、负重的滑跑、滑轱辘等[4]。

3 力量训练能有效、合理塑造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能力结构

对于速度滑冰项目来说,速度滑冰运动员要具备一定的运动爆发力量和极快的运动速度,同时要能够具有很好的耐力。因此,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就要塑造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和耐力的主体力量能力结构,完善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结构。在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中,通过跳跃和协调性练习发展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就能够改善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提高其动作的协调性。通过负重的力量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帮助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持续具备力量的保持能力;对于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的有氧强度训练,就可以增强其基础耐力。这些力量训练逐步塑造了速滑运动员的合理的力量能力结构。

4 速度滑冰力量训练的三个阶段及注意事项分析

4.1 速度滑冰力量训练的三个阶段

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往主要是非冰期的陆上训练和冰期的专项力训练。科学合理地将力量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能够保证速滑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收缩力。这三个阶段分别为:适应期的力量训练,准备期的力量训练,保持期的力量训练[4]。在适应期的力量训练中,根据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状况,主要采取基本的力量训练,以此增长肌肉的横断面积。在准备期的力量训练中通过专项力量训练,并融合专项技术动作特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在保持期的力量训练中,重点是加强小肌肉群的训练,以保持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能力。

4.2 速度滑冰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分析

速度滑冰力量训练要避免零散,要形成力量训练的系统性,要长期持续地进行,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逐步开展,逐步提高其力量素质。对于力量训练的运动量要做到合理安排负荷,根据运动员自身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基础,循序渐进地开展力量训练。在对运动员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将力量训练与速度滑冰的专项技术动作特点相结合,避免单纯的模仿,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要保护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出现的运动损伤,重点是对腰部、膝关节采取力量训练的防护措施,避免力量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过大。在力量训练结束后,要进行恢复活动,放松运动员的肌肉,减轻酸胀感,进行慢跑、柔韧性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

5 结论

通过对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分析,得出为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竞赛成绩要重视对运动员的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通过有效的力量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改善了其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保障了速度滑冰竞技运动中对运动员的力量能力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速度滑冰力量訓练提高了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效果,为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光磊.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2005(3):4.

[2] 宋臣,李志财,尹晓东.青少年速滑选手速度力量素质训练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0(2):14.

[3] 刘寒英,梁志剑,麻冬梅.谈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2):10.

浅谈大跑道速度滑冰摆臂技术训练 篇3

随着速滑运动的不断发展, 其技术水平也随着不断发展提高。最开始, 人们只在冬季寒冷的冰面上进行速滑练习组织速滑竞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速滑的水平, 开始了无冰期的速滑身体训练内容。直到20世纪50年代, 许多世界知名的速滑运动选手已经开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全年训练计划。并且努力研究出一些更为先进的技术以提高速滑水平。

1 速度滑冰的合理技术

为了使速度滑冰的技术更加合理;使全身动作都更加协调而且省力;使运动员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滑完规定路程。现如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速滑运动已不单单是一项比赛项目, 现也成为人们健身锻炼的运动项目。合理地进行速滑运动可有效地改善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 也可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可有效的改善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鉴定速滑技术是否合理有两项重要标准:滑行速度与保持速度能力。在速度滑冰的过程当中, 其前提是需做好技术控制, 需要运动员在滑行的时候做到上体往前倾, 两腿深屈, 使身体呈流线型。两脚交替进行以下三个阶段的循环练习, 即单脚支撑惯性滑行、单脚支撑蹬冰和双脚支撑蹬冰, 各个动作结构都要能够做到一丝不苟、协调自如, 整个过程让人感觉自然流畅。在速度滑冰的过程中, 运动员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及强劲的腿部力度, 只有具有以上诸多条件, 才可真正使技术动作更为合理。摆臂技术是速度滑冰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两臂之间前后协调自如快速摆动是优秀滑行技术的基础条件。在摆臂的过程中, 要努力做到使其力量、摆幅、腿部动作以及滑行速度相协调。

2 速度滑冰摆臂技术的发展之路

在速度滑冰的整个过程中, 摆臂技术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身体更加协调平稳, 可加大蹬冰力度同时加快滑行速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摆臂技术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初, 速度滑冰运动员通常在长距离中不摆臂, 只在500米全程中进行摆臂;直到20世纪60年代, 部分运动员在中距离的速滑项目中弯道上进行单摆;摆臂技术发展至今, 也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长距离跑道中采用单手摆臂。从这发展过程中可见, 速滑运动中的摆臂技术一直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完善:从短距离项目摆臂发展到长距离项目单摆;从仅是弯道单摆发展到弯道直道共同单摆。在如今滑行的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之下, 摆臂也开始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也越来越凸显其作用。

3 摆臂对提高滑行速度的影响

在速度滑冰的过程中, 摆臂是提高滑跑速度的一项重要技术, 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摆臂的加速指的是在速滑过程中, 其摆臂是加速进行的, 随着摆臂的速度与幅度越来越大, 其滑行速度也越来越大, 当摆到前后幅度最大的时候, 其滑行速度也达到最大值。摆臂的制动指的是在摆臂持续加速的过程中, 手臂摆动的前后点达到最高位时, 使摆动的手臂突然制动。

3.1 加强摆臂的力度是制动的前提条件

从前后高位点速度为零的状态下开始摆臂, 手臂从高处往下落的过程是一个自由落体动作过程, 因此, 不难看出, 这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当手臂由下垂点逐渐往上摆动的时候, 假如不加大肌肉的力度, 手臂仅靠惯性往上运动, 在上摆的时候则是一个逐渐减速的过程, 手臂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 直到高位点时, 速度会为零。在此条件下是不需要制动的, 因为速度为零时已经停止了运动, 因此可以说加强摆臂的力度是制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摆臂的力度, 才能使摆动的手臂有一定的加速度, 只有摆动的手臂有了一定的加速度, 才能对摆动的手臂速度不至于为零, 才能对摆动的手臂进行制动。

3.2 加快摆臂速度在蹬冰阶段的作用

在速度滑冰的过程中, 当从下垂点向高位点加速摆臂的时候, 此时的蹬冰腿处于蹬冰阶段, 滑行速度逐渐加快, 因为虽然摆臂的加速度方向是向上的, 但是加速时所产生的惯性作用力方向是往下并指向支点的。因此, 蹬地腿除了要承担身体重要之外, 还要负担惯性力所产生的影响。

此项摆臂动作有两大作用:一方面, 它加大了人体对冰面的压力, 所以在增加了蹬冰力度的同时还加快了滑行速度;另一方面, 向下的惯性作用力会增加蹬冰腿的肌肉负荷, 加大了一部分肌肉的张力, 所以也就提高了蹬冰的力度。

3.3 加快摆臂速度对自由滑行阶段的作用

当速滑运动员的手臂从高位点由下加速摆动的时候, 其中一腿处于自由滑行阶段, 另外一腿则处于收腿动作阶段。这个时候, 因为手臂下落加快了摆臂的速度, 此时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而加速而产生的惯性力方向刚相反, 与支点相背离。

4 速滑摆臂技术的技术要点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 滑冰运动最早是用于交通运输而存在的, 发展到今日已经成为了人们所热爱的一项竞技健身运动项目。现如今速滑运动主要分为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两种形式。在速滑的技术的提高过程中, 起跑与摆臂这两大技术也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4.1 摆臂技术在速滑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在速滑运动中, 摆臂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 提高滑行的稳定性;还可加快移动重心, 有效加强滑跑的频率;除此之外, 还能增强蹬冰的力度, 以产生更大的向前推动力, 以提高滑行的速度。

4.2 摆臂技术的分类

摆臂技术大致可分为三种:单手摆臂、双手摆臂与背手滑行。通常情况下, 运动员一般多在中长距离的速度滑冰过程中采用单手摆臂, 这样能够较好地保持滑行的速度与节奏, 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也能均衡的分配体力;双手摆臂其缺点是消耗过多体力, 但优点是较好地提高速度, 因此, 运动员多在起跑、短距离或者终点冲刺的时候采用双手摆臂;背手滑行多用在长距离项目的弯道与直道的中间路段, 所使用的时间较短,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手臂得到短暂的放松, 为提高速度做好准备。

4.3 摆臂技术的动作要点

在两臂摆动的过程中, 会出现三个位向点, 分别是:两臂的前高点、两臂的下垂点与两臂的后高点。在摆臂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动作要点。

(1) 腿部动作应在摆臂动作之后, 只有当腿部动作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时, 才可与臂同时运动; (2) 左右两臂是以肩膀为轴加速做相互独立的摆动; (3) 当前摆到最高点的时候, 手臂不可高于肩, 并且肘部与手腿之间的夹角在短距离滑行中可低于45度, 在长距离的滑行中大约在150~170度之间; (4) 当后摆到后高点的时候, 在短距离滑行中, 要求肘始终保持弯曲的状态, 肘与肩大致是平行的状态, 手低于肘部, 因为如果此时后摆过高使得摆臂的路线加长会影响摆臂速度, 而在长距离滑行中则与之相反, 其肘部不可弯曲而且臂在后高点可大约超过头部; (5) 为了更好地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 两臂要尽可能贴近大腿摆动, 使手臂与躯干, 手臂与支撑腿都成平行摆动的方向; (6) 腕部尽量放松, 手掌微屈或呈半握拳状态, 这样可有效保持动作的连贯性。

4.4 摆臂技术动作练习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摆臂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 (1) 脚不动原地摆臂练习或者原地踏步摆臂练习, 感受由三个位向点的摆臂路线与方法。 (2) 行进间或者滑行中摆臂练习, 依次体会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能力以及摆臂的路线与方法。 (3) 正常滑行中或者快速滑行中的摆臂练习, 为比赛积累出积极有效的实践经验。

5 摆臂技术相关问题研究

(1) 摆臂的加速与制动是辩证统一的,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加快摆臂速度是制动的前提条件, 同时, 加速摆臂的结束也正是为了摆臂的制动。

(2) 摆臂的力度会根据项目、滑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蹬冰力度加大的情况下, 摆臂的力度也会相应增强, 制动的力量也随之增强。在滑行速度较慢的情况下, 摆臂的力度也自然较小, 制动的力量也会随之减弱, 甚至无需制动。一言以蔽之:“快速度大制动, 不回速不制动”。

6 结语

摆臂技术作为速度滑冰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在大量的实战练习中也已证实, 摆臂对于提高滑行速度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 在今后的速滑道路上, 无论是学生、运动员还是教师、教练员在速滑的教学与训练中都必须加大对摆臂技术教学的重视力度。

参考文献

[1]邓雪峰.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的稳定性研究[J].哈尔滨示范大学, 2010.

[2]王丽娜.浅谈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J].科技信息, 2011.

[3]崔彤.浅谈大跑道速滑摆臂技术[J].科教文化, 2012.

[4]陈金宗.如何看待高校健康意识及体育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速度滑冰运动员腿部力量的训练 篇4

速滑运动对速滑运动员的腿部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腿部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专项成绩。我国速滑运动员成绩提高较慢,技术较为落后,尤其是在一些长距离的项目训练和比赛中后程降速较大。究其原因,很多速滑运动没有对腿部力量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速滑运动员对腿部训练有足够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腿部力量训练是为了提高竞技水平的必修课,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去,从而创造更好的成绩。

二、速度滑冰运动员腿部力量的训练方法

1. 利用专项练习法进行提踵练习

发展速滑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要进行专项肌肉群力量的练习,由于现在一些大赛使用的都是新冰刀,对踝关节的力量要求极高,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应进行专项训练来提高速滑运动员踝关节的力量。具体方法为:使速滑运动员在保持人体直立、平衡的前提下,双脚并拢,双臂收起,脚跟慢速抬起后到最高处静止,然后再慢慢放下,反复进行此项动作可以很好地强化运动员的踝关节力量和身体的平衡力。

2. 利用橡皮筋做弯道牵引练习

速滑运动员的体重不同,对皮筋的韧性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训练上要有一定的选择性。该项训练主要是利用皮筋的牵引动作,解决速滑运动员左肩和左臂过低的问题。通过训练使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时,根据速度变化身体倾倒角度也发生变化。

3. 利用多变训练动作做同步位肌肉群练习

多变训练是采用不同的训练动作,有针对性地对同一部位肌肉加大刺激,从而达到最大训练强度,同时运动员又不会产生厌倦心理。

三、训练注意事项

第一,训练中应当注意避免强度过大的训练,防止在训练的过程中受伤。

第二,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达到刺激肌肉的训练量,这样既可以刺激肌肉提高成绩,同时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第三,在保证训练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确保每组训练之间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四、结语

虽然影响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运动员的腿部力量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应当引起广大运动员的重视。国外速滑运动对腿部力量的训练较为重视,我国部分运动员也曾去国外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接受这类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后,多取得了成绩和技术方面的突破。

摘要:速度滑冰是我国重要的运动项目,在一些大型的运动赛场上,我国速滑运动员为国家争得了很多荣誉。速度滑冰项目对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我国滑冰体能训练专家一直致力于对运动员腿部力量的训练研究,从而使运动员的运动力量有所增加,促进了我国速滑运动的发展。

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 篇5

1速滑体能训练上出现的问题

尽管我国速滑在奥运会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若想在原有的成就上不断突破与提升, 就必须提高对女子速滑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在以往的体能训练中, 主要出现运动员用力不够协调、蹬冰速度较慢以及在后程的动作上形体变形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速滑运动员的身体及运动素质紧密相关;在训练中,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鼓励与引导也至关重要, 在训练过程中, 大部分教练员忽略了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对于业余教练员来说, 不注重身体基础的打造, 一味重视速成效果及眼前的利益, 使得早期的少儿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上过于单一化, 由此可知, 科学化的训练计划是解决女子速滑运动员中途夭折的重要方法。

2体能训练在速滑中的重要作用

2.1有助于速滑运动员品质的培养

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以及灵敏性是优秀的女子速滑运动员必须要具备的, 运动员若想取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先进的速滑技能和高素质的体能必须要同时兼备。速滑比赛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素质要求颇高, 因此, 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 着力培养运动员心理品质, 有利于速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2]。相对来说, 在女子速滑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都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女子3 000 m速滑训练必须科学地、有效地、合理地安排训练量, 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强化运动员的素质, 使其意志品德得到更好的培养。

2.2防止训练专项单一化

在速滑项目中, 一般能力是12~14周岁的运动员主要发展的要求。由于这一阶段的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 因此, 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与掌握他们的心理及身体上的变化, 由此制定出适用于不同阶段及心理状态的训练计划, 并以此为有效的训练方式长期执行。为了防止女子3 000 m速滑训练的单一化, 将智力、战术、技能与心理等体能训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能够多方面开发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潜能, 避免了运动员训练模式固定化, 阻碍其后期的有效发展。在成年的速滑运动员当中, 也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及技能特长为其制定最适用的训练方法, 帮助其更快速地全面发展。

2.3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在女子3 000 m速滑运动员的训练中, 主要分一般性的体能训练与专项性的体能训练两大类。作为专项性训练的基础, 一般性体能训练主要在弹跳性、灵活性、耐力性、柔韧性以及速度性上对运动员进行反复训练, 使其身体素质得到长期优化, 最终达到最佳状态, 为后期专项性的训练奠定重要的基础。在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 合理的体能训练会对其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女子速滑3 000 m是全能性项目, 运动员既想在速滑的项目比赛中长时间得取得良好成绩, 又要使其运动生涯得以延长, 就必须得进行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体能训练, 不断提高机能水平, 达到最佳状态。由此, 科学地结合一般性与专项性的体能训练, 对运动员来讲至关重要。

3速滑训练中应注意的运动素质

为了高效快捷地提升女子3 000 m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效率, 运动员首先要满足训练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尽可能对其自身的协调能力进行一系列改善, 充分挖掘内在的力量因子, 改进姿势与身体上的缺点。在女子3 000 m的速滑训练中, 尤其要注意不可急功近利, 追求快捷的训练方法, 而是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适应训练体系, 通过量的积累慢慢实现质的飞跃。

3.1训练速度上的素质

对于速滑运动员来说, 速度最大化是其取得良好名次的关键, 动作方面的速度与反应上的速度是女子3 000 m速滑所需要兼顾的速度, 在起跑方面, 如若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较慢, 则大大影响了其后的成绩。作为技术上的指标, 动作速度则是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原因。因此, 速滑运动员在体能的训练中要重视协调性的发展, 将反应与动作二者相结合、协调高效发展。关节灵活性、肌肉弹性和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速度的客观因素, 女子3 000 m速滑运动员要想提高自身的速滑水平, 首先就必须加强其肌肉的力量, 能够在赛场上最大程度地维持完美状态, 而专项性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此, 通过不断负重训练、强化速度技能, 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3.2耐力上的素质

与体能训练一致, 耐力也分为一般性耐力与专项性耐力两种。一般性的耐力主要是针对一般性的体能训练而言的, 最有效的培养耐力的方法就是进行中等强度的滑跑, 作为速滑运动员素质体现之一, 耐力在各个速滑距离比赛项目中都不相同, 例如在500 m短程速跑中, 耐力的关键主要是无氧耐力, 而在女子3 000 m的速滑比赛中, 耐力的侧重点则在于有氧耐力上。结合速滑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来看, 耐力在速滑过程中主要分为乳酸能上的无氧耐力、非乳酸能上的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 由于速滑的项目多样化, 因此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所需要的耐力也各不相同, 在对速滑运动员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 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在耐力的绝对速度上保持稳定性。

3.3身体上的灵敏性

在速滑比赛中, 运动员有时会经历突发状况, 在意外发生时, 运动员要迅速对这一状况做出准确具体地分析, 而后根据自身的动作进行适当调节, 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女子3 000 m速滑是长距离比赛, 这就要求速滑运动员们要有快速的反应速度, 加上身体上的敏捷性, 能够有效降低其在训练与比赛中所受到的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出错率。如若一位优秀的女子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具有较好的敏捷性, 便能够迅速调整动作和姿势, 恢复平衡, 如此便不会影响到比赛。

3.4关节的柔韧度

柔韧度是指关节在实践运动中所具有的灵活性, 关节的肌腱、韧带、肌肉的张力与弹力都是决定女子速滑运动员柔韧度的因素, 由于速滑运动员在放松的过程中, 对抗肌的柔韧度减少, 从而使其动作的最大化受到限制。导致这一原因的根本在于其关节的柔韧性, 对运动员来讲, 其关节肌肉能收放自如得益于对抗肌的神经, 因而减少速滑动作的阻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运动员更快速地完成动作。一般速滑运动员可以通过摆动、屈伸和对紧张动作进行适当禁止来训练肌肉力量。

4结语

女子3 000 m速滑体作为一种运动与体能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在训练上, 要科学合理地分配好比重, 既要避免训练单一专项化, 又要使运动员向全能性发展。通过训练, 对运动员体力、耐力、柔韧性以及反应速度上的不断加强, 保障女子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最良好的竞争状态, 最终取得优秀的成绩。

摘要:体能训练在女子速滑项目中对取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合理科学的训练, 找出训练的规律以及特点, 重视体能训练在女子速滑中的作用, 合理分配与调节速滑运动员的专项与一般体能训练, 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 为女子速滑的训练提供完美的科学依据, 从而使得体能训练的项目能够健康开展。

关键词:女子3000m,体能训练,速度滑冰

参考文献

[1]程磊, 温朝晖, 乔静.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冰雪运动, 2014 (5) :1-8.

[2]郭静璐, 唐宝盛, 郭耀亭, 等.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日常训练阶段营养干预策略[J].冰雪运动, 2014 (5) :13-17.

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分析 篇6

1 速滑运动员肌肉力量特点与肌肉用力方式

速度滑冰运动员完成滑冰动作和保持特定滑行姿势都是有肌肉做工完成的。我们把肌肉做工时的力量称为肌肉力量。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是克服外界阻力的能力或是肌肉用力反作用于外界阻力的能力。肌肉产生歪理和内力的特点是不同的肌肉用力方式分以下几种:克服力、退让力、支撑力和混合力。克服力合退让力属于肌肉的动力性力量, 支撑力属于肌肉的静力性力量, 混合力则是动力性和静力性的混合力量。

一般说, 运动员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需要多块肌肉参加工作, 这样就很难衡量单独用某一块肌肉的力量, 速度运动员在冰上滑跑时, 几乎所有肌肉都参加活动。一些肌肉在做动力收缩, 另一些在做静力收缩, 如背部肌肉支撑躯干保持前倾的动作, 而腿部的大部分肌肉则在做混合收缩, 既有静力收缩也有动力收缩。

膝关节部位的伸肌, 在运动员冰刀着冰的瞬间起着缓冲作用, 做退让用力, 然后, 在做蹬冰动作之前, 使腿保持一定姿势, 也就是在做静力收缩, 当大腿进行蹬冰时这些肌肉群重新做克服阻力的动力收缩。因此速度滑冰是种要求运动员用肌肉完成四种机械力的运动:克服阻力、退让力、支撑力、混合力。所以各个肌肉群分别是在等张等长或混合收缩条件下发挥其能力的。速度滑冰动作结构的生物力学特点要求腿部各肌群的力能够在髋、膝和踝关节等部位的动作上表现出来, 即伸-屈, 后引-前送;内转-外转。

2 速滑运动员力量的训练原则

2.1 专门化训练原则

专门化训练原则是指运动员训练要根据专项特点安排训练,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 因为任何的力量训练都有它的目的性, 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在训练前决定发展什么特点的力量, 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如何控制, 然后组织实施训练计划。专门化训练的原则应用于:正确的技术特点、肌肉和动作、供能系统、运动速度。

2.1.1 正确的技术

选择正确的技术, 要与本项目做工特点有关, 要考虑多关节运动, 速度滑冰是单腿支撑交替运动, 选择正确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2.1.2 肌肉和动作

力量训练是发展肌肉的, 动作要与专项相衔接, 因此, 我们知道训练计划要考虑项目特点如单腿力量或双腿力量。力量训练中, 主要肌要么处于静止状态, 要么积极参与运动,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滑跑速度是通过双腿积极蹬冰来实现力量传递的经常通过模仿技术进行专项力量训练, 是非常难的事情, 但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与专项相结合的原则。

2.1.3 供能系统

力量训练要考虑项目的供能特点, 以提高机体的能量供应水平为原则, 从而提高专项成绩。例如, 速度滑冰500米和1000米比赛中, 运动员以磷酸原和乳酸供能为主, 训练计划的目标是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 应该采用大重量、少数量的警醒练习, 并保证2组间完全恢复;如果目标是发展乳酸能供能系统, 那么应采用中等重量、中等数量 (10~20次重复训练) 进行训练, 未完全恢复时进行下一组练习 (间歇时间为30~90s) ;如果目标是发展有氧供能系统, 应采用轻重量、多数量进行练习, 未完全恢复时进行下一组练习。

2.1.4 动作速度

训练中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获得不同的速度素质, 长期在冰上慢滑不可能使一名运动员成为优秀选手。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原则在力量训练中同样重要。要增加动作速度的训练, 爆发性力量训练等, 用来训练运动员的速度。

2.2 超负荷训练原则

人体对力量训练具有适应性:肌肉变大、骨变粗、神经系统变得更灵敏等等。但问题是一旦身体适应特定的练习, 这种练习对机体的刺激性将减少, 为了能够再次取得训练效果必须进行超负荷训练, 但要注意训练负荷是否符合专项的特点。

2.2.1 增加阻力

增加阻力将使练习重力再次增加, 为了确保安全, 只能缓慢的增加阻力, 缺点是:增加阻力的同时很难缩短完成练习的时间。

2.2.2 增加数量

增加练习次数, 这将增加练习难度, 缺点是在一个极点后, 太多的重复练习也行发展了其他的供能系统, 从而带来副作用。

2.2.3 改变间歇时间

通过改变练习的间歇时间, 使练习的难度也发生改变。假如不允许运动员在2组之间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那么练习的难度将增大;如允许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那么运动员很容易完成更大的重量。

2.2.4 改变练习顺序

练习的顺序影响训练负荷, 如在训练的开始阶段让运动员进行深蹲练习, 运动员能够承受较大负荷;但要是让运动员先做完腿部练习后, 再进行深蹲练习, 就增加了深蹲练习的训练负荷。

2.2.5 变换自己用过的练习方法

经常变换力量练习方法, 这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讲是增加负荷的最佳策略。按照一定的规律变换以前用过的训练方法, 一般3~4周变换一次, 这将使他们在力量训练中继续获益。

2.3 循序渐进训练原则

循序渐进训练原则与超负荷训练原则相关度很高, 循序渐进就是让运动员逐渐的增加训练负荷, 而却增加负荷时要考虑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在学习高级动作之前对于基本动作的掌握;也有助于运动员的长期发展, 而且对预防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也有积极的作用。

2.4 可逆性训练原则

速滑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可以衰退, 肌肉可能缩小, 骨和肌纤维的链接也会变弱, 说明力量是可逆的。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这意味着为了维持获得的力量, 运动员就必须坚持训练。在竞赛期和调整期适当的停止力量训练是必要的, 但不能完全放弃力量训练。

2.5 区别对待的训练原则

对于不同的运动员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有的运动员也许需要休息, 有的运动员需要发展某一部位力量, 有的运动员有受伤史, 有的运动员能承受较大的负荷等。在制定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计划时, 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在实施训练计划的组数和重复次数时, 一些速度滑冰运动员能够比给定的计划做更多的重复次数;对成年运动员和青少年运动员更要区别对待。

2.6 周期性训练原则

周期性训练原则就是通过系统的安排使训练更客观, 设定机能状态达到最佳的时间。周期性训练原则为安排训练量、强度、训练频率以及休息和恢复提供了框架, 也使运动员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 集中训练, 为下一轮训练打下基础, 为一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作准备, 从而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 巩固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结束语

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 篇7

1 短道速滑的场地及要求

短道速滑冰场面积为60米×30米, 跑道周长为111.12米, 直道长28.85米, 宽不小于7米。比赛采用淘汰制, 进行预、次、复、决赛, 以名次论胜负。通常500米 (4.5圈) 、1000米 (9圈) 、1500米 (13.5圈) 决赛只有四人, 3000米 (27圈) 决赛则可能多达6人。比赛出发时, 多名运动员抽签决定道次, 戴防护头盔和防护手套, 身穿防护服在一条起跑线上同时起跑, 在不犯规的前提下可以随时超越对手。场地两端弧形弯道处摆放的黑色橡胶块是标志线, 运动员不得滑入标志线纳, 直道区则没有标志线, 可以任意滑行。

2 运动员体能的综合性特点

2.1 蹬冰动作所产生的力是使运动员前进

滑行的动力, 此外, 支撑腿还要承担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等。运动员在完成滑行动作时还要克服前进时的空气阻力、冰刀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等。由此可见力量是短道速度滑冰不可缺少的运动素质。短道速度滑冰所需的力量主要有: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起动力 (爆发力) 等。

2.2 耐力是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重要素质

之一。短道速度滑冰各个竞赛项目不同, 所需要的耐力是有所侧重的, 如500m所需要的耐力主要为无氧耐力, 3000m所需要的耐力侧重于有氧耐力。就整体来讲,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所需的耐力主要有:有氧耐力, 非乳酸能无氧耐力、乳酸能无氧耐力等。

2.3 速度滑冰比赛说到底是比运动员在单

位时间内通过冰面距离的能力, 也就是比滑行的速度, 因此速度是速度滑冰制胜的因素。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对起跑、超越、躲闪十分重要。动作速度寓于某一技术动作之中, 在滑冰运动中动作速度是通过步幅与步频表现出来的, 由此可见动作速度与动作技术是紧密连在一起的。短道速度滑冰的起跑技术, 动作速度是一个运动员起跑能力、超越能力的基础。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冰面的距离就是位移速度。这是冰上运动员的重要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运动技术、战术, 一切其他素质都是为获得位移速度而服务的。此外, 协调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也是构成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 短道速度滑冰是一个需要综合体能的运动项目。

2.4 训练方法

a.在青少年训练阶段应注意全面身体训练, 尤其抓好有氧能力训练, 打好身体训练的基础;

b.对青少年年龄阶段的训练, 应把影响神经系统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进行训练;

c.根据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在青少年训练中应把柔韧素质、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放在重要地位进行训练;

d.在安排全面身体训练时, 要考虑到运动素质的转移, 利用良好转移, 防止不良转移, 并注意素质之间的同类转移与非同类转移, 使训练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 短道速滑战术复杂的特点

3.1 战术训练极其复杂的原因短道速度滑

冰比赛激烈、战术复杂的程度是其他竞速项目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

a.短道速度滑冰竞赛规程规定, 一般大型正式比赛每个项目都要经过预赛、次赛、半决、决赛4轮的比赛, 才能决出最后名次。而且, 在每轮次的比赛中, 每组比赛的只有前2名进人下一轮次的比赛, 其余者将被淘汰。规则又规定, 参加下一轮次比赛的队员根据上轮比赛的结果所决定, 因此, 前一轮比赛的名次是进人下轮比赛的首要条件。所以, 每一轮比赛都很重要, 要求运动员必须认真对待, 使比赛自始至终紧张激烈, 扣人心弦;

b.由于短道速度滑冰比赛的方式往往是以集团的形式形成比赛阵容, 使运动员“拥挤”在一起。又加之比赛场地小、速度快、弯道多, 所以, 运动员在比赛时出现拥挤、碰撞、阻截、追赶等场面, 就使战术变化多端, 变化莫测, 也使比赛场面十分壮观、生动、活泼;

c.由于短道速度滑冰个人比赛有504m, 10044m, 1500m, 3000m4个项目, 每个项目都要经过预、次、复、决4轮比赛。这样, 运动员要想取得比赛最终的胜利, 2天半参加5项比赛, 其中包括4项个人项目、一项接力集体项目, 一共登场18次, 这也是其他竞赛项目所不及的, 又加上短道速度滑冰比赛偶然性大, 即使前几轮成绩再好, 最后一轮摔倒了, 也将前功尽弃, 所以运动员不仅体力消耗大, 精力消耗更大。

3.2 战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根据这一特点, 在训练申应注意:

a.加强战术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主要是培养他们的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即战术思维, 是指运动员在错综复杂的、瞬息万变的比赛过程中, 既能坚持运用既定的、有效的作战方针, 又能创造性地采用正确有效的应变措施的能力, 它是一种思维活动, 从竞技体育角度来讲, 它是一种伴随操纵身体活动的思维活动, 由于比赛瞬息万变, 时间紧迫, 所以这种思维活动不允许你去深思熟虑, 要求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变化情况马上作出决策。因此, 比赛中的战术意识应具有应变的、快速的特点。这些能力的培养应揉和在训练各个环节、各个练习中。

b.加强对。运动员抗干扰能力、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能力的培养。由短道速滑比赛特点所决定, 比赛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 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抗干扰能力的培养, 对那些遇到紧急情况就“发慌”, 见硬就“回”, 碰到困难“随弯就弯”的队员, 必须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运动竞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场上变化是绝对的, 如不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应付变化的情况, 就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在短道速度滑冰中应特别培养运动员对比赛对手的变化适应能力, 这是由短道速度滑冰特点决定的。短道速度滑冰比赛环境复杂, 观众如醉若狂的吵闹声, 主队的天时、地利、人和, 裁判的失误, 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好, 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 在平时训练中应加强对适应环境能力的训练, 也要加强变“负刺激”为“正刺激”能力的训练, 把不利因素变有利因素。

c.加强对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是运动员必备的心理品质,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是培养自我情绪的控制,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情绪的体验往往最为深刻, 其变化最为激烈, 来自内部或外部环境的种种刺激都会使运动员产生各种情绪的体验。积极的心理优势会增强信心, 担心害怕对手会产生焦虑情绪, 观众的呐喊会使运动员产生烦躁, 而裁判的误判又会使运动员愤怒。而情绪又与行为紧密相连, 良好的情绪会使运动员镇定自如, 不良的情绪会使运动员丧失比赛的信心或产生行为的冲动, 这不仅影响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 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 必须从小就加强对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为他们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打下心理基础。

摘要:短道速滑是在长度较短的跑道上进行的一项冰上竞速运动。诞生于加拿大, 在1981年被引进中国。目前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已位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也要看到差距。要想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问题还应从少儿训练抓起, 通过对短道速度滑冰特点的研究, 提出了针对青少年阶段的一些训练方法和战术特点, 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短道速度滑冰,特点,训练

参考文献

[1]纪仲秋.短道速度滑冰运动生物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二) [C].2004.[1]纪仲秋.短道速度滑冰运动生物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二) [C].2004.

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 篇8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男子500 m速度滑冰比赛主要是采用淘汰制进行选拔, 要想保证运动员能够进入最终的决赛, 就需要运动员拥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比赛技能。男子500 m速度滑冰, 对于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平衡、速度等项目, 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 而不仅仅是只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就可以。通过对运动员的下肢进行集中训练, 运动员的下肢可以充分发挥力量, 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对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非常重要。

1.1 研究对象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 小肌群的训练不容忽视, 由于运动员们平时对大肌群的训练多一些, 该文则根据速滑运动员小肌群的训练来进行试验探讨。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男子500 m速度滑冰项目的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选出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20名, 年龄要求在16~20岁, 将这些运动员分为两组, 一组10个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采集, 要求这些运动员们的训练方式方法、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及其它训练背景保持一致。满足条件: (1) 男子500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 (2)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 使用双盲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组的运动员们要求:在以前教练要求训练大肌群的训练内容中, 减少对大肌群的训练, 同时需要进行对小肌群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而对照组的运动员们则按照教练的原计划进行训练。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和试验后分别检测数据, 以进行对比。检测项目包括: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2) 试验数据的收集。使用两台松下M9000摄像机, 对运动员们的滑行速度进行视频采集,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同时拍摄。视频采集要求:500 m, 10圈, 20圈, 主要用于试验后, 对运动员步幅信息的统计。

(3) 测试步骤。为了让运动员在测试中的水平充分发挥, 在测试前, 要进行一些准备活动, 且心率要求达到160 b/min以上的运动员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测试。为了让测试的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 展现更好的成绩, 教练可以在测试中参与指导。测试采用两侧追逐滑行方式, 前侧与后侧的运动员分组则保持不变, 以保证数据进行对比的可靠性。

(4) 测试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时使用:SPSS 11.0统计包软件, 采用t检验方法来检验, 用P<0.05来突出差异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1) 被测试的运动员, 500 m测试成绩对比。满足条件: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后,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通过测试检验分析得出:两组运动员通过测试前后数据对比, 成绩都有了显著增长。对比数据:P=0.048 45, P<0.05, P=0.004 98, P<0.05。由检测结果看出, 即便是不进行小肌群的训练, 只进行一般的下肢肌肉训练, 成绩一样有所提高。

通过对比测试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和t检验数据, 两组之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09 33, P<0.05。进行过小肌群科学合理训练的实验组, 其成绩要比对照组的成绩好。

(2) 被测试的运动员, 10圈测试成绩对比。运动员进行10圈追逐滑行的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 满足条件: (1)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 (2)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P=0.029 67, P<0.05, P=0.000 267, P<0.05。对比数据, 其成绩与进行下肢肌肉训练之前都要好。由此可见, 进行一般的下肢肌肉训练, 一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滑冰成绩。

将被试组进行相互后侧, 然后比较T检验,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31 12, P<0.05。由检测结果看出, 实验组的成绩增长要比对照组好。

(3) 被测试的运动员, 20圈测试成绩对比。运动员进行20圈追逐滑行的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 满足条件: (1)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 (2)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运动员们保持原技术动作的能力进行对照20圈追逐滑行的训练前, 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P=0.048 45, P<0.05, P=0.003 96, P<0.05, 由检测结果看出, 即便是不进行小肌群的训练, 只进行一般的下肢肌肉训练, 成绩一样有所提高。

将被试组进行相互后侧, 然后比较t检验,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2 67, P<0.05。由检测结果看出, 实验组的成绩增长要比对照组好。

3 结论

从以上可以得知, 综合性专项训练, 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在保障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的情况下, 对500米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进行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 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为保证我国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成绩的有效提升, 还需要参考科学的方式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1)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强化力量训练不仅仅对以上提到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运动员的耐力也是一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能够帮助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 保持充沛的体力, 防止因运动员体力不足而影响比赛成绩的情况发生。平常要注重下肢小肌群力量的训练, 当运动员在保持一定速度进行速度滑冰以后, 整个肌肉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自身的耐力就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很好的帮助。

(2) 积极加强运动员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 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有效提升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整个身体素质。运动员在进行速度滑冰时, 将整个下肢的力量科学合理的配合使用, 才能提高运动员在进行加速运动时身体的平衡性, 有效提升远动员的比赛成绩。加强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 可以将技巧、速度、力量相互配合起来, 提升运动员个人速度滑冰水平, 乃至提高比赛成绩。

(3) 另一方面, 加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 可以帮助到长距离竞速运动的运动员, 为运动员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提供充足的动力。对蹬冰来说也能提供很有效的帮助, 也就是保持蹬冰质量。前期占优势的运动员在后来的长距离比赛中, 能够保持稳定的速度, 以不至于被后面的比赛者超过。如果平时的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做到位, 下肢力量足够, 对于方向和节奏的控制就轻松得多, 对于整个比赛过程中滑跑的节奏也能够轻松控制, 比赛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很多。

4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 进行下肢小肌群力量科学合理的训练, 对于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能保证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训练到位的话, 在参加比赛时就会影响运动员的真实发挥和比赛成绩。从这方面也可以说明,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必须具备, 小肌群的锻炼不可或缺, 只有科学的训练和充分的力量, 才能确保在进行比赛时, 有足够的力量为身体提供动力, 同时一部分的下肢力量还被用作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 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提升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力量的科学合理训练, 就能提升我国男子500 m速度滑冰的速度滑冰水平和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新锐.男子500米速度滑冰下肢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科学导报, 2014 (z3) :321-322.

上一篇:功能类别下一篇:运营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