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速度素质训练(共10篇)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篇1
前言
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技术风格是“快、狠、准、活”, 作为这四个字风格的综合表现, 快是灵魂, 只有在快的基础上发挥“狠、准、活”才是风格的真正内涵。速度素质是羽毛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羽毛球竞赛就是以不同形式的速度竞赛决定胜负, 技、战术风格中的第一条规定“快”字, 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速度来体现的。因此,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主要围绕提高羽毛球运动所需要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变向移动速度和前后场配合的连贯速度等方面进行。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收集、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 这些资料的查阅为撰写此文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
1.2 访谈法
对山东省羽毛球专家及教练员进行访谈, 提出专项速度训练的有关问题与建议, 并明确本研究的价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速度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羽毛球运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 比赛双方如果处在相持阶段时, 必然保持着某种平衡, 这种平衡的实质是时间的平衡。如果有一方不断地加快速度, 而另一方保持原来的速度, 那么保持原来速度的一方只能被迫跟上对方, 如果速度仍然被对方压住, 那么回球的动作就不可能完成得很好, 击球的速度和力量势必减弱, 整个击球节奏也会受到破坏, 因而陷入被动。所以专项速度的提高可以加快自身的进攻节奏, 能加强在比赛当中由被动防守变为主动进攻。随着羽毛球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提高速度的要求也更加突出, 由于进攻技术已广泛运用和不断提高, 以及技术风格朝着快速全面的方面发展, 因此, 研究提高羽毛球的专项速度是羽毛球训练中应重视的问题。
2.2 羽毛球运动专项速度的分类
羽毛球专项速度可分为: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速度耐力等。
2.2.1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的特点:羽毛球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属“复杂反应速度”, 而且是对竞赛中瞬间多变的信号迅速作出相应的回答反应。
2.2.2 位移速度
竞赛场上所有的位移都是为了击球。因为羽毛球运动员的位移速度与动作速度是相似的, 有时快有时相对慢, 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它要求运动员有反复快速的移动能力才能适应比赛, 这种速度除了各种滑步、蹬、跨、弹跳的速度外, 更主要的是起动与回动的速度。
2.2.3 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快速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它是针对上肢整体运动而言的。羽毛球的技术动作的发力有时需较快, 而有时需快得合适, 可以说是相对的“慢动作”。
2.2.4速度耐力
在比赛中运动员要保持高速跑动和高速度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项速度耐力。
2.3专项速度训练方法
2.3.1反应速度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员对反应的灵敏度要求是很高的, 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场, 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 就必须拥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在反应速度训练中, 应主要采用一些迅速起动、急停和快速变换方向, 以及判断对方动作、位置、暗示等促进提高大脑反应灵活性的训练方法及提高方式。
利用信号刺激法提高运动员对简单信号的反应能力, 或者变换各种信号让其作出反应, 以及做出高频率的动作练习, 例如:看各种信号进行3米、6米、9米的冲刺跑, 看手势信号做向前、后、左、右方向的快速急停后的转身跑练习。
听口令、看信号的各种起跑练习。运动员先动作, 然后看信号或听口令全力冲刺10m或15m, 也可在快速移动中看信号或听口令, 突然变向冲刺10m或15m;听口令、看信号后, 做快速前后移动、左右移动, 以及做与信号相反的动作。听口令、看信号的反应起动游戏, 训练中要根据反应速度的规律, 结合技战术特点, 提出相关要求。根据调查分析, 羽毛球运动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多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
听口令或看信号做各种起动跑, 变速跑。如:
1) 站立式、半蹲式、背向式等跑动练习。
2) 10—20米变速、变向跑, 要求运动员变速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的跑动。
3) 10—30米加速跑, 要求运动员由慢到快突然加速跑至终点。
4) 10—20米往返跑, 要求运动员在这段距离内重复跑动、练习内容交换练习。
5) 10—30米内交换各种跑动内容并重复练习。如前跑后退、侧身并步跑、后退突然转向前跑, 交换进行。
可以安排针对综合反应能力练习, 个别与集中组合信号判断反应练习。例如:
1) 教练在网前向对面左右两边不定向快速抛球, 队员在网前快速接球, 要求动作快, 反应敏捷。
2) 在训练中教练也可以突然反方向抛球, 这样更能锻炼队员的快速反应能力。
2.3.2移动速度的训练
1) 采用杀上网抢高点、全场跑、被动打对角、两边跳等, 要求多组数、少次数, 一组跑动时间20—25分钟, 休息1—3分钟, 再进行下一组。在6—8组后换另一项目训练。
2) 教练在对面半场向队员任意发球及抛球, 队员要在被动的情况下去全场接教练的来球, 在做好专项步伐的情况下提高移动速度。要求在快速的情况下也要保持步伐清晰。
3) 重做专项步法练习, 在场地慢跑, 听到信号开始在场地做专项步法 (在网前两角和后场两角各挂一个球, 在场地中央跑向四角往返击球) 。
4) 追球冲刺跑, 球员A面对球网坐在底线上, 球员B背靠底线挡网站立。听到教练员“开始”口令后, 在A触到球网前B要设法追上A。
5) 快速坐起冲刺跑, 球员坐在底线上, 双手背后。当听到口令后, 快速起来并向网前冲刺跑。
2.3.3动作速度的训练
羽毛球运动无论是上手空中击球或是下手被动击球, 都是通过运动员的挥拍来完成动作的, 因此必须重视提高挥臂的训练方法。
1) 在手腕上和小臂加小量的负重, 来击打高远球,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来击球, 或者是哑铃挥拍, 或网球拍挥拍练习、快速挥轻量哑铃练习[50次×4]。
2) 快速拉橡皮条练习[如将橡皮条绑在一支撑物上, 手拉橡皮条另一端, 进行挥拍动作50次×4]。
3) 上肢负重练习, 这种训练主要发展上肢力量与爆发力: (1) 双手快速颈后屈伸2—2.5kg, 20次×5组; (2) 哑铃挥臂1.5—2kg, 60—80次×4组; (3) 拉皮条颈后屈伸50次×5组; (4) 哑铃手腕屈伸1.5—2kg, 60—80次×5组。用网球拍做挥拍练习20次×3组上肢力量。
2.3.4速度耐力的训练
羽毛球比赛特点是有氧与无氧交替进行, 在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与短暂间歇之间转换, 消耗与恢复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多数恢复都不完全, 特别是比赛中某个段落的激烈对攻、对拉, 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耐力速度能力, 以保证在体力不足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启动。基于这一点, 就要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进行速度耐力训练。
每周速度训练两次, 强度较大, 密度较小, 每次课快跑量1500—2000米。主要采用下列练习:
1) 60米蹲踞式起跑。
2) 60—80米行进跑。
3) 100—200米反复跑。
在这样简单的跑动中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耐力速度。羽毛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是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 是保持速度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 大强度间歇训练和重复间歇训练最适合提高速度耐力。大强度训练可产生高质量的有氧能力, 而重复训练则可提高加速率和速度。大强度间歇训练的最佳跑程为133米, 练习方法:由高速到中速跑133米, 然后慢跑133米, 此训练程序重复4次之后, 便可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间歇, 使脉博恢复到每分钟120次。再进行下一次训练。
2.4 合理安排速度训练顺序和时间
由于速度素质要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 兴奋与抑制速度转换, 肌肉收缩转换协调, 两者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一面。因此速度训练应放在力量训练之前进行, 为发展快速能力所进行力量练习, 训练应主要采取动力性练习, 练习时次数不可太多, 但速度一定要快, 一旦速度下降就要进行停止和转换练习。力量练习中, 还要适当地穿插一些较快的跑跳练习, 或做一些协调性与柔韧性练习, 以防止相互制约, 这对发展速度十分必要。
3.结论与建议
羽毛球运动具有反应快、移动速度快、动作速度快的特点。根据研究结论出, 安排速度训练应以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的能量消耗大为原则, 有计划、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 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提高速度, 首先要有力量作基础, 只有达到一定的力量, 才能提高专项速度, 所以在专项速度训练中, 多加强力量与负重方面的训练,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加强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及各种专项速度。速度在羽毛球比赛中至关重要, 而速度快又离不开全面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娴熟的基本技术等条件, 在加强运动员速度训练的同时, 教练员应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技战术能力, 使之具有全面的技术的优秀运动选手。
参考文献
[1]仲丽.试论体能训练对提高羽毛球竞技水平的作用[J].绥化学院学报, 2006, (02) .
[2]刘宏涛.论放松在羽毛球基本技术和体能训练中的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S1) .
[3]程勇民, 王跃平, 梁承谋.羽毛球运动员的反应时与竞技能力[J].浙江体育科学, 2006, 02.
[4]都军.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 05.
[5]田俊宁.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03.
[6]程勇民, 阎济宁, 杨新芳.中国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 1997, (05) .
[7]程丽华.谈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06) .
[8]王斌, 艾巍.谈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02) .
[9]王刚, 朱琦.对高校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01) .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篇2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项素质差,肥胖少年比例不断攀升,惰性、拜金心理滋生。这些不良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
因此,寻求既科学又有趣味性的训练手段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状况已成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大课题。该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及运动训练领域,但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科学训练、趣味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与探讨悬吊训练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北省廊坊卫生职业学院30位女性学生作为样本,向所有实验者阐明研究的目的和实验方法,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
(二)研究方法
实验前后分别测试训练者的力量、速度及耐力素质。悬吊训练持续16周,2次/周。具体训练内容有六种姿势:姿势一悬吊仰卧起坐、姿势二悬吊仰卧静力提髋、姿势三悬吊仰卧动力提髋、姿势四悬吊仰卧单侧腿静力支撑非悬吊腿开合、姿势五悬吊左侧腿静力支撑和姿势六悬吊右侧腿静力支撑。训练强度按照HRmax 70%规定不同训练者动力性动作的负荷强度和动作次数,4周校正一次(最大心率计算HRmax=220-年龄)。静力性动作要求动作维持时间为个人身体极限。每个动作要求完两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分析悬吊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影响。
二、结论
握力可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表1表明学生握力变化不明显,仅表现为较小程度的提高;训练者下肢爆发力、50米跑成绩显著提高,800米跑成绩变化不明显。
下表为悬吊训练前后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比较。三、讨论
悬吊训练与传统训练方式的最大不同在于主动运动过程中支撑点的不稳定性。训练时肢体某一部分的支撑点基于位置不固定的悬吊绳上,运动时这种不稳定的支撑状态会沿着肢体运动链传递到各个环节,关节稳定性减弱,关节周围稳定肌被迫调动参与收缩产生被动运动。人体的各项运动多是在三维的空间的运动。因此,“简单地进行一维运动的力量训练是不够的”。例如,传统的腰腹肌力量训练一般是在固定平面上的一维屈伸训练,对发展髂腰肌、腹直肌等腹部大肌群力量十分奏效,但是这种训练方式过分强化了中轴部屈肌的力量,腹部周围肌群得不到相应的训练,使腹部肌群力量发展不平衡,运动时表现为中轴失稳。与传统训练方式相比悬吊训练的刺激阈值和刺激形式均不同,尤其关注关节深层、小块辅助肌群和协同肌群的训练,因而可使训练者核心区肌肉力量得到发展。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上肢的运动形式,这六组悬吊动作上肢带肌群的主要起到固定转动轴、获得地面支持反作用力的作用,切以等长收缩为主因此训练后练习者握力变化不显著但会有较小程度的提高。
姿势一的主动肌为腹部屈曲肌群,运动时悬吊端提供的“弱链接”使躯干屈曲运动时支点不稳定,因此具有收展、侧屈、旋转功能的腹部深、小稳定肌被不同程度的被迫调动收缩稳定躯干。
姿势二、三与姿势一的运动形式恰巧完全相反,以腹部伸肌群主动收缩为主,由于支点不固定脊柱周围深层稳定肌被动收缩提供额外的力稳定转动轴。
姿势四以躯干收展肌主动收缩为主,主要发展的是躯体内收肌和外展肌力量,运动时运动腿和悬吊腿均可将水平方向的收展力和悬吊端的不稳定力通过骨盆传递给躯干,干扰因素的增加迫使训练者调动更多的脊柱深层稳定肌参与收缩,肌力得到训练。
姿势五、六与姿势四虽然均是以肢体收展运动为主的动作,但姿势四的重力作用线平行于人体矢状轴,主要影响躯体屈伸肌的被动收缩,姿势五、六的重力作用线平行于人体冠状轴,主要影响肢体收展肌的被动收缩,二者强化训练的稳定肌不同。不难看得出这六组动作的主动运动涵盖了脊柱的屈伸、侧屈肌群的力量训练,被动运动涵盖了脊柱三维空间内运动的深层稳定肌训练,腹部区域肌力训练得到均衡发展,因此腹部肌群肌肉力量增加。
对下肢而言,笔者所选六组悬吊动作分别以髋关节屈伸、收展肌的动静态主动收缩为主。由于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伸展的自锁状态,悬吊端(踝关节处)的不稳定性通过力学杠杆直接传递到髋关节,髋关节的稳定性最差,髋关节周围稳定性肌群需被动收缩保持转动轴(髋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周围稳定性肌群亦得到训练。因此下肢肌肉力量能得到均衡发展。腰腹核心区和下肢肌力的增加与立定跳远成绩的增长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这是训练者训练后立定跳远成绩增加的主要原因。
50米跑成绩反应训练者的速度素质,该成绩与训练者的下肢爆发力、核心区肌肉力量及上肢力量息息相关,因此训练者力量素质的增长的同时速度素质也会有大幅度提高。
悬吊训练后训练者的800米跑成绩变化不明显,笔者认为可能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①训练时间,每组悬吊练习时间短、强度大,有氧功能系统得不到锻炼;②训练者的惰性心理。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悬吊训练是一种可选择的、很好的体育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林华,王润生,丛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66-68
浅谈田径中长跑中的专项速度训练 篇3
在中长跑的各个项目中,速度是基础,耐力是保证,只有速度没有耐力赢不了比赛,同样只有耐力没有速度也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因此,要求中长跑运动员要速度与耐力并重,在平时训练中,要做到速度耐力的综合训练与提升,才能在比赛中占取优势。本文就是主要针对田径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展开论述,希望能为中长跑运动训练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 中长跑速度训练的趋势发展
从运动生理医学上说,以速度为主的短跑项目,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与合成是它的主要能量供给,也就是磷酸系统的代谢循环能力。中长跑属于速度耐力型运动项目,这种速度耐力型并重的项目它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体内糖分和脂肪的分解和代谢。在这个代谢与循环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乳酸物质,这种物质会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是,除了要提高速度和耐力水平,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耐乳酸能力。总之,在中长跑项目中速度是基础,耐力是保证,现代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耐力训练与速度训练的并重
在现代中长跑的各个项目训练中,教练员越来越注重速度训练与耐力训练的并重,不在像以前那样单一的注重运动员的速度或是耐力。传奇教练马俊仁曾说:只有速度,没有耐力或只有耐力,没有速度,都不能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可见在田径中长跑项目中,速度与耐力是缺一不可的,速度是基础,耐力是保障,在运动员耐力水平相当的时候,速度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在训练中,教练员通常将训练划分为三个阶段:起跑阶段、过程阶段、冲刺阶段,一般在起跑阶段和最后的冲刺阶段,要求运动员发挥出最大速度,超越对手,而中途赛跑的过程则要求运动员的耐力速度与体能。中长跑的各个项目训练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中距离跑,特别是800m跑,它对运动员的速度与耐力要求接近短跑的要求,教练员通常是以变速跑为主要训练方法,100m×2+200m×2+300m×1,100m×3+200m×4+300m×4等。长距离跑要求运动员充足的有氧供给,对心血管功能和耐力水平要求较高,主要是采用的间歇跑训练法,即
1.2 速度“障碍区”不断突破
在中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以最快速度跑出,这种持续的时间到一定程度,速度会逐渐慢下来,而运动员以这种最大限度跑出的距离被称为运动员的速度障碍区。每个中长跑运动员都有自己的速度障碍区,也可以称为速度极限区,这是运动员自身的瓶颈障碍,想要提升运动成绩,必须突破自己的速度障碍区,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而运动员的水平和成绩也是在这种突破—障碍—再突破中不断提高的。因此,在对中长跑运动员进行日常训练时,教练员要充分理解每个运动的速度障碍特点,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指导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的障碍瓶颈,反复练习,在逐层那突破中,提升跑动速度。
1.3 后程冲刺能力不断提高
由于后程冲刺能力对比赛的至关重要性,现代中长跑运动越来越注重对运动员最后冲刺能力的训练。后程冲刺水平要求运动员具备高速度冲刺速度以及极佳的耐乳酸能力,负氧债能力。因而,现在中长跑速度专项的训练发展趋势中,最后冲刺速度训练越来越得到重视,一般是在距离终点几公里时开始加速跑,500~600m时运动员开始全力冲刺。运动速度耐力好的运动员它加速的时间越早,越早进入全力冲刺状态,也将越快到达终点。
2 中长跑专项速度训练
2.1 耐力速度
在各项中长跑项目中,耐力速度水平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砝码,这种以时间计算的径赛类项目,要求运动员首先要保证速度,其次是速度耐力,即速度的持久性。在日常训练中,很多运动员初始速度良好,具有极佳的爆发速度,在比赛开始时遥遥领先其他队员,可是往往坚持时间不久,最后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这是由于一开始没有全程的规划,在比赛的开始就拼尽全力,导致后面体力和耐力不支而输掉比赛。这在很大一方面也说明运动员在平时只注重速度训练而忽视耐力训练。科学的训练安排是,以最快的速度运性一定的距离,在过程中保证匀速运动。在比赛中坚持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进行,不受别人的干扰。在中长跑,尤其是长跑中,运动员的耐力速度水平非常重要。比赛的大部分路程是靠耐力速度来完成的。耐力速度的提升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需要运动员严格按照教练员的指导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2.2 加速速度
在中长跑各个项目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跑动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整个过程是在不断变化中完成的。在比赛过程的不同阶段,运动员结合自身实际和赛场上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跑动速度,有时候需要不断加速,有时候则是匀速前进。加速的情况多种多样,有时候是自己加速跑,有时候是追赶超越对手。一个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加速情况,通常反应出运动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在关键时刻的加速跑甚至能出奇制胜,赢得最终比赛。但是,我们说加速跑并不是随意进行的,随意加速只能加快耗损自身的体力,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运动员在平时可以多观看历届奥运会、竞标赛视频,吸取前人成功或者失败的教训,做好平时的训练工作。
2.3 冲刺速度
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的最后冲刺速度发挥的怎么样,对最终比赛意义重大,甚至在很多时候,它能扭转乾坤,转败为胜。纵观历届中长跑运动比赛,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调查统计表明,在2000年田径黄金联赛中,参与中长跑比赛的运动员有超过80%的人凭借最后冲刺速度而赢得最终比赛。由此可见,最后冲刺速度的重要性。所谓冲刺速度就是,运动员在临近终点时,用最短的时间发挥最快的速度,超越对手,冲到终点。冲刺速度与运动员的摄氧能力以及负氧债能力有关,也跟运动员的耐力速度息息相关,也因运动员的战略技术而有所不同。在平时训练时,教练员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冲刺速度训练。
在中长跑专项速度能力中,这三种速度能力缺一不可,要求运动员必须熟练的掌握这种速度技巧,在平时训练中要综合训练,不可偏废,哪一块弱,就要针对弱项进行集中训练。只有这三种速度都得到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才能得到提高。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在对运动员进行各种专项速度训练之后,还要注意运动员的放松、恢复训练,这些放松、恢复工作,包括肌肉放松恢复、中枢神经放松恢复、心血管放松恢复等,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能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和肌体各关节的协调,为日后的训练与比赛做准备。
3 结语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篇4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and its Methods in Basketball Training
LI Ha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trength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from the angles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rrangement of training, choices and applic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aining, hoping to offer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rength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Keywords】basketball player, specific strength quality, training method
1前言
当今篮球比赛对抗性日趋增强,力量是关系着篮球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与欧美国家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我国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力量对抗明显不及欧美国家运动员。我国现在最优秀的大前锋、已被NBA雄鹿队选中的易健联,在CBA的赛场上可谓所向披靡,而在NBA的赛场由于缺乏力量对抗能力,得分多数是靠外线投篮,这和当年王治郅的经历极为相似,这两名运动员的NBA经历便是力量素质重要性的一个有力证明。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就成为篮球运动员训练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的检索,查阅近几年相关的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并对所有论文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及背景知识,为本研究提供详实具体的理论依据。
2.2观察法
通过对篮球训练及比赛录像、实地观察,得出相关结论。
2.3分析归纳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专项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力量素质分成不同的种类。按运动时肌肉克服阻力的表现形式,可把力量素质分成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按肌肉克服阻力时的收缩形式分类,可分为静力性力量(等长收缩)和动力性力量(等张收缩)两种;按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质量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主要针对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
篮球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和耐力。训练中可根据不同负荷强度进行针对性练习。
3.2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3.2.1维持进攻和防守的基础动力
篮球比赛就是使自己尽量多得分的比赛,因此进攻和防守是篮球比赛取胜的根本,篮球专项的力量素质训练必定遵循比赛规律展开。
3.2.1.1从进攻角度
进攻首先要有很好的腿部爆发力,使身体移动迅速快捷;其次,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决定长距离传球和外线投篮的质量;腰腹力量是关系到身体的协调、灵活和柔韧性,在身体对抗、跳起投篮和闪躲对手时作用很明显。
3.2.1.2从防守角度
防守要判断进攻方的意图和跟随对方的动作去进行。用“行百里则半九十”来形容运动员在体力消耗过大的比赛最后阶段,力量就是决定对抗胜负的关键,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时应把重点偏向力量训练,增强对抗的能力,以在比赛中抢得优先权。
3.3篮球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
3.3.1手指力量的训练
提高手指力量能力的练习主要包括,用手抓、放4公斤或5公斤的铅球或哑铃的一头;用手指撑地做俯卧撑、仰卧撑;用手指抓住铅球或两三块整砖,直臂前举,规定时间,做静力练习;坐或站立,用单、双手手指的力量传、接篮球或实心球;持篮球或实心球,以手指力量投篮(近距离)。
3.3.2手腕力量的训练
提高手腕力量能力的练习方法,包括反握哑铃,两臂前举,手心向上,手腕前、后屈伸;屈肘举哑铃,手腕前后屈;持哑铃,手腕绕环;两手正握、反握杠铃横杠,两臂下垂,手腕前、后屈;投掷沙袋;垒球掷远、掷准,对墙掷或两人一组对面掷;正对篮板,距离1~2米,直臂用指、腕力量对篮板连续掷球。
3.3.3臂、肩、胸部肌肉群力量的训练
提高臂、肩、胸部肌肉群力量的方法,包括俯卧撑、仰卧撑;对墙倒立,做静力练习;双杠中侧撑,两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持壶铃或哑铃连续做肩、臂、胸肌练习:体侧屈体伸,体侧反握哑铃,屈肘,前臂前举;肩上举铃,肘关节屈伸;两臂平举,左右平举,扩胸;上体前屈,两臂侧平举;直立,两臂前侧平举;仰卧,两臂前举.侧平举。杠铃举重练习:推举;仰卧举;颈前、颈后推举;体前反握哑铃,屈肘,前臂前上举;体后反握轻杠铃,直臂后平举;坐或立传重球或实心球。
3.3.4腰、腹力量的训练
提高专项运动员腰、腹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两手持哑铃或实心球于头上,上体前、后屈和绕环;跳起,空中转体360度以上;两手持重球(实心球或沙袋),经头上向后传球;负重仰卧起坐(两手持杠铃片于头后);单杠悬垂举腿;双手向前、后抛铅球;肩负20公斤杠铃,向前弯腰弓身起;手持10~20公斤杠铃片左、右转体;俯卧、上体后仰(一人帮助压着训练人的腿)。
3.3.5大、小腿力量训练
发展大、小腿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负重杠铃下蹲起立(分深蹲和半蹲);负较轻杠铃半蹲跳起(不要求跳的高度,要求爆发用力);抓举;挺举;深蹲鸭步走;深蹲连续起跳摸高;一腿纵跳,另一腿屈膝高抬大腿;徒手或穿沙衣做规定时间或距离的深蹲防守滑步;负重杠铃,两脚交替踏台阶(选择30~40厘米高的台阶);深蹲蛙跳;三级跳、多级跳。
3.3.6踝关节、脚步、脚趾力量的训练
提高踝关节以及脚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肩负杠铃,两脚前脚掌踏在20厘米左右的木板上做蹬起练习;肩负杠铃用脚尖走;单脚前脚掌起跳,连续向前、后、左、右跳过篮球。跳起时不准屈膝,下落时脚跟不准着地。两脚交换做;单、双脚跳绳,两摇一跳;单脚向前、后、左、右跳。一只脚跳若干次后换另一只脚跳。为加大强度,可逐渐增加跳的次数和提高要求,每次跳后手要触地。
3.3.7爆发力的训练
提高队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包括负20公斤杠铃蹲跳;20~30公斤杠铃借力推;壶铃蹲跳。
3.3.8循环力量训练
循环力量训练就是采用多种动作(7~10个)、少组数(3~5组)、多次数(8次以上)、密度大(每次间隔时间在30秒以内)把若干项力量训练排成组,循环进行。这种训练方法,能在力量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使体重得以控制(有时还会有所下降)。具体联系方法包括负重双脚交替跳台阶(20公斤×20次),持杠铃片转体(10公斤×20次),头后推(20公斤×10次),负重深蹲(80~130公斤×10次),快速跳绳(50~100次);负重体前屈(40公斤×12次),负重蹲跳起(40公斤×12次),屈腕(20公斤×12次),卧推(40公斤×10次),负重仰卧起坐(10公斤×20次),静蹲(60公斤×20秒),沙坑纵跳(100次)。训练时的力量和组数要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制定。
3.3.9对抗力量的训练
提高队员对抗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包括,两人共持一球争夺,看谁能把球夺走;两人一组站在中圈或罚球圈内,设法把对方推出圈外(只能用肩或胸推对方,不准用手和肘)。此训练也可以要求用单脚支撑来完成;三人一组用一个球,一人向上抛球,两人起跳在空中拼抢(可用肩、背、胸冲撞对方,不准用手、肘、腿推、拉、顶);两人一组,面对面做深蹲,互相推、顶,争取推倒对方
4结论与建议
(1)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要与篮球技术的练习相结合,使力量成为活力。
(2)在注意速度力量训练的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的特点、年龄和性别差异。
(3)专项力量训练要坚持经常性和训练的间隙性。每周安排1~3次力量训练,可以保持力量素质和增长力量素质;每周3~4次力量训练,可以显著增长力量素质。
(4)力量训练中速度力量练习应安排在力量耐力练习前面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世安.篮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郓,张军.对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分析和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21–223.
〔3〕张晓伦,许博,陈永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研究动态及其训练〔J〕.中国科技,1998(4):34.
〔4〕林赤水.论篮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35.
〔5〕刘咸祥.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新审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7.
〔6〕陆文生.试论篮球运动中力量的训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
〔7〕邓东贤.篮球力量训练的研究〔J〕.南方论刊,2006(8).
〔8〕刘四.影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J〕.2005(2):39-40.
〔9〕王正勇.篮球运动员常见损伤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18):17-18.
〔10〕杨鹏飞,徐跃捷.篮球运动员专项综合力量训练法的实验性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增刊):18.
跆拳道速度素质训练方法初探 篇5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战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无论是战术的运用还是技术的发挥都离不开优秀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因此,参加跆拳道实战练习或比赛,都应在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跆拳道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要求很高,跆拳道的速度素质训练有其特殊的练习方法。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跆拳道训练中,速度素质练习的重点是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笔者结合亲身的训练教学经验,初步总结、探讨了跆拳道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
1. 反应速度的训练
1.1 简单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
按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进行单个或简易组合动作的训练,简单反应速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动作熟练的程度。要提高跆拳道简单动作反应速度,主要利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听教练或同伴发出信号后进行快速反应。例如随教练或同伴击掌的声音,迅速做出具体动作如横踢、后踢等;听信号后进行前进、后退跑、扶地转身往返跑等练习。根据教练或同伴做出的进攻动作,迅速做出防守、防守反击、直接反击动作。例如看到对方做出左横踢进攻动作,迅速利用跳换步接后踢反击,当教练或同伴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部位亮出脚靶时,快速做出反应判断,利用合适的技术动作快速进攻。
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和反应速度的巩固与提高,就要进入专项训练阶段。专项训练时通常采用分解法和变换法。分解法是指在较容易完成动作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反应速度。如练习右臂内格防守,接跳换步左后旋踢反击的动作组合,训练时先练左势站立用右臂向内格挡防守连续顺势跳换成右势站立,然后再练习右势实战姿势向左后转体用左脚后旋踢的反击动作,来提高两部分动作的速度。变换法则是指根据动作的练习强度,用具有时间变化的信号刺激,明显改变练习形式来提高简单动作的反应速度。如临近比赛时的条件实战,以及通过消除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法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均属此列。
1.2 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
跆拳道实战、比赛中攻防激烈,瞬息万变,对于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与技术、战术的训练密不可分。因此,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最重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条件实战和参加各类友谊赛、对抗赛等,甚至是正式比赛中去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这是因为,只有在实战中特别是在比赛中,才能发现问题,而且也只有在实战比赛运用中才能证实练习动作的选择是否合理、有效。根据教练员事先设计好的训练意图,进行实战对抗和比赛,在激烈的对抗中练习掌握复杂动作的速度和时机,是高水平运动员提高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训练所必须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复杂反应速度的专门训练中,应该尽可能地模拟跆拳道比赛中可能产生的复杂反应的条件和形式,让运动员反复适应并进行相对应的练习,使反应时间缩短。另外,由于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转移范围较广泛,因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专门练习,以提高其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
2. 动作速度的训练
动作速度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单纯的动作速度是不存在的,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动作速度,实际上是由运动的物体或人体的其它能力,如力量、耐力、协调等因素加上速度素质来决定的。因此,动作速度的训练与其它运动素质的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动作速度,就必须有目的地发展相应的运动能力,这是动作速度训练的特殊之处。在动作速度的训练过程中,训练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明确,否则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另外,动作速度的提高必须与速度耐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快速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而且要把这种快速动作的能力保持到比赛的结束。在跆拳道的动作速度训练中,为了坚持上述的训练原则和方法,通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并围绕提高动作速度做一些相关的和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
2.1 利用冲刺跑和中高速跑练习动作速度,包含从静止到最大速度的疾跑阶段,这是提高速度的最重要前提。
采用30米、50米、80米短距离跑练习加速度和冲刺感觉,利用200米、400米、800米快速跑体会持续高速度运动状态下速度耐力的自身感觉,这些练习会对提高动作速度提供最直接的身体感觉。这种感觉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主要体现在利用步法来提高动作加速度,既加快了动作本身的速度,又增加了技术的击打力度和效果,因而经常被采用。在进行专项训练时,可将带有转体、进步接各种技术动作和组合反复练习,会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击打力度。例如,转身后旋踢的动作结合身体加速度,把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体现在最后用力上,从而提高后旋踢的动作速度和击打力度。
2.2 利用下坡跑、加速跑和后蹬跑练习不同状况下的动作速度。
跆拳道的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因而练习在不同状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非常重要。在进行结合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时,可采用将不同特点的两、三个动作或组合连续运用的方法,提高完成不同动作的速率。例如,左横踢—右横踢—转身左后旋踢组合,接做腾空左前下劈腿—右侧踢组合,将原地的、旋转和腾空的动作结合起来熟练后会提高不同形式动作的单个速度和组合动作的连接速度,从根本上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速度。
3. 发展速度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合理安排速度素质练习的顺序与时间,保证速度练习时人体处在适宜的工作状态,通过发展力量和柔韧等来促进速度素质。发展速度素质应重视肌肉的放松,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的专项进行。
3.2 以最快的速度按规定要求完成动作。采用的技术动作必须是练习者已熟练掌握、形成动力定型的动作,每组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以30秒钟一组为宜。间歇的时间以保证后—次练习完成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低于前一次为宜,一般为5—8分钟。休息方式以积极性休息为主,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想象动作,不宜用力。
3.3 专项的动作速度练习与比赛的动作结构相似,从实战角度进行训练,利用加负荷进行专项动作速度练习时,负荷重物的重量要比培养单纯力量和速度力量的重量小,由于速度练习具有极限强度,因此量不宜大。
摘要:本文从跆拳道速度素质的发展和训练原则出发, 根据跆拳道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对跆拳道速度素质的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动作速度是跆拳道速度素质的核心, 科学地运用速度训练方法、手段, 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进而为运动员在高度紧张和繁杂的对抗中, 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良好的速度素质, 为获取比赛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跆拳道,速度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2]杨锡让.应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3]赵宝虎.如何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J].淮南: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0.
[4]郑毓春, 吴瑛.动作速度及其训练方法[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
[5]佚名.影响速度素质训练因素分析[J].北京:田径, 2004.1.
[6]高谊, 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2000.
[7]陈立人, 陈杰.对跆拳道运动训练特点及其发展的探讨[J].北京:教练天地, 2002.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篇6
在篮球运动中, 速度素质无论在进攻还是回防中都至关重要。快节奏的进攻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进球的几率, 而快节奏的回防则会让对方失去最佳的反攻时机。所以, 在教学中一定量的速度素质训练必不可少, 其主要包括争球、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抢篮板等技术动作。对篮球速度素质训练教学方面的探索工作如果能在运动生理学的指导下进行, 则往往更为科学有效。
一、关于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的快慢程度, 如篮球运动员争球时从听到发令到起跳的时间。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用时间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而其中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是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加以改变的。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即运动技能日益熟练的同时反应速度也会加快。在三个月的篮球速度素质训练后, 对100个学生进行取样研究, 发现其反应速度可以缩短13%~27%。
(二) 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 如篮球运动员抢篮板时的挥臂速度。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肌纤维类型中快肌纤维的百分比、肌肉力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我们可以得出, 除力量训练可以提升动作速度外,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
(三) 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其主要取决于步长与步频两个可变量。研究发现, 除了我们通常所知道的进行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位移速度外, 在篮球速度素质训练中, 加强对肌肉放松能力的改善是提高位移速度的一个有用途径。建议在教学中对腿部采用“运动———放松”的模式创设练习形式, 以促使位移速度的提升。
二、关于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的教学案例及建议
(一) 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频动作的实现。如要改善和提高其灵活性, 建议采用变换口令的方法让学生迅速作出反应练习以及各种高频动作的练习。
在篮球课上, 首先让同学围成一个圈, 教师站在中间说出各种口令, 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如“四人一组, 只有三只脚可以落地”“不可以站着, 不可以坐着, 也不可以躺着”“以最短的时间摸到树, 并返回原地”。最后, 最慢的组或个人会受到快速原地高抬腿或蹲起等小运动量的“惩罚”。
(二) 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同样影响着速度素质的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除了可以减少肌肉快速收缩时的阻力外, 还能有利于ATP的再次合成, 从而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
在篮球课上,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试做一次放松肌肉群的训练, 在以后训练的时候让学生可以自己做放松训练或回忆放松训练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紧张过后都要保持一会儿, 感受到紧张之后再放松。
篮球课上的放松训练可以按以下建议试教:
对于手臂的肌肉群, 可采用紧握拳头, 放松, 向后弯曲手腕, 手背和前臂紧张, 坚持半分钟, 然后放松。而对于脚步和小腿肌肉群, 可躺在地上, 将脚尖尽量朝上, 使你的小腿肌肉绷紧, 坚持半分钟, 然后放松。
(三) 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对于篮球的教学与学习来说, 上肢力量对增加投篮的准确率十分重要, 除负重训练外, 可进行些超等长的练习, 如在篮球课上进行以三十个为一组的连续投篮练习或俯卧撑练习来发展上肢力量。
另外, 改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也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在篮球课上进行的柔韧性训的形式分为两种:主动练习法和被动练习法。主动练习法是指学生自己拉长肌肉, 增加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而被动练习法是指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 借助外力拉长肌肉, 增加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在篮球课上, 可在进行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或耐力训练后进行压腿的柔韧性练习, 大约持续15分钟左右。压腿的内容分为:前压腿、后压腿、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 如果学生可以的话, 还可进行横叉和竖叉的练习。而被动形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形式的搬腿, 让其他同学握紧脚, 做正搬、侧搬、后搬等助力拉伸动作, 也可采用按和踩的方法。如横叉或竖叉练习时, 其他同学或教师可利用脚踩或手按练习者髋部的办法, 进行协助伸拉。
三、结论
在中学的篮球课上, 根据运动生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训练可从提高动作速率、提高肌肉放松能力及发展腿部力量和关节柔韧性等方面进行训练,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速度素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新颖.《简明运动学教程》[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过家兴,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1.
[3]李宗浩.《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对跆拳道运动员速度素质训练培养 篇7
跆拳道与武术散打、拳击、柔道等运动项目一样都是两个人相互对抗的技击运动, 而每项运动都与速度密不可分, 速度是每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指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 它的表现为动作的持续性、频率、节奏等全部时间特征的总和, 速度素质在跆拳道运动员身体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是运动员重要的运动素质之一, 随着跆拳道运动的不断发展, 比赛的观赏价值也不断提高, 对抗欲加激烈, 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速度素质, 否则将会贻误战机, 影响技术的发挥, 因此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跆拳道比赛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速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结果, 本文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跆拳道学生进行了阶段教学经验的总结。
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击打的动作速度和步法的位移速度, 三种表现形式, 这里我们逐一介绍各种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 以求为我国跆拳道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一、反应速度
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 被称作为反应速度。跆拳道运动的反应速度是指在激烈的竞赛对抗中, 运动员通过对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快速应变的能力。
训练方法
(1) 移动目标训练:培养运动员在视野中预先观察到运动的客体以及观察移动方向, 通过专项的训练,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如:一定距离的模拟实战, 刺激主要来自对手的进攻动作。
(2) 摸肩训练:运动员与陪练配合, 陪练用手进行触摸对方的肩部, 运动员应迅速进行防守或反击。
(3) 任意靶训练:教练手持脚靶, 不断变换靶的方位或高度, 突然喂靶, 练习者根据靶的方位或高度, 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击打。
(4) 防守反击训练:陪练用腿法主动进攻, 练习者采用相应的方法防守同时采用适当的动作反击, 如陪练用抡踢进攻, 练习者用后踢或反击双飞进行反击。
(5) 号令训练:由陪练或同伴发出信号或声音信号, 让练习者进行快速反应, 如运动员背对陪练, 听到发出信号后迅速跳起转身进行冲刺跑。
(6) 空档训练:陪练与练习者进行实战式的练习, 陪练不定时是露出得分点, 练习者要根据“情况”迅速击打目标。
二、动作速度训练方法
(1) 击打训练:在规定时间内, 一分或30秒钟, 练习者通过快速击打沙包或脚靶, 规定时间内完成动作次数越多, 效果会越好, 但要保证完成动作的质量。
(2) 组合动作训练:练习者按教练提前做好的规定动作进行组合练习, 如:前腿下劈——右腿抡踢——旋风踢——后旋踢熟练后会提高单个速度和变化速度。
(3) 负重训练:运动员可以穿上沙护腿等具有一定负重的器具进行各种腿法的训练, 练习者5-10分钟后去掉负重, 进行空击, 反复练习会提高动作速度。
(4) 冲刺跑训练:各种距离的冲刺跑, 如:40米、60米等。上坡跑:30米、50米等.
(5) 声音感应训练:在练习时, 练习者通过陪练所给是击掌信号做出与陪练所给信号, 节奏相同的动作。如:变换频率高抬腿。运动员与陪练配合, 陪练用变换击掌节奏的方法给予运动员信号, 运动员则判断节奏变化调整高抬腿频率, 陪练击掌节奏快则运动员高抬腿速度快, 陪练击掌慢, 则运动员高抬腿速度慢, 使其陪练与运动员节奏保持一致。
(6) 阻力训练:运动员在踝关节处系上皮筋, 使皮筋另一端与器材固定, 快速完成提膝出腿动作, 或听信号快速完成提膝出腿动作。
三、移动速度训练方法
(1) 信号位移训练:陪练与练习者练习时应明确信号所代表的方向。如陪练做出向前的手势, 练习者应做撤步动作, 陪练给出向左的信号, 练习者应做出向右上步的动作。
(2) 综合性位移训练:陪练与练习者配合进行模拟实战。如:陪练做上步练习者做撤步, 陪练向左上步练习者向右上步等。
(3) 实战训练:练习者与陪练或队友进行实战训练时, 陪练以各种腿法进行攻击, 练习者应根据情况迅速做出判断, 积极调整步法以便进行反击和防守。
(4) 转身加速跑训练:运动员做原地高抬腿动作之后进行高抬腿转身3-5圈, 立即向前做出加速跑动作, 也可听信号进行加速。
(5) 跳绳训练:规定时间内快速完成跳绳的数量, 并在原地基础上增加难度, 可做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跳绳, 规定时间内完成的数量越多效果越好, 但要注意保证动作的质量。
(6) 减阻训练:在外部有条件的情况下完成高频率的联系, 如下坡跑、下台阶跑、顺风跑缩短频率的跳绳等。
四、结论
速度是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技术、体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以速度为中心,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必须坚持科学系统的速度训练,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结合多年自身教学实践, 并对专家进行访问, 对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进行分析和研究。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篇8
速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灵魂,运动强度大。短跑运动员在运动中都想尽力发挥人体的最大速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并且尽全力地保持最大速度持续的时间,以取得比赛的胜利。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田径运动中人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特别是在内部机体方面,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应答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神经控制与肌肉活动的运动学方面。性质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训练手段,方法的不同。
2、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2.1、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应遵循运动生理学、逻辑学的基本原则
2.2、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
2.3、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
(1)感受器的敏感程度。感受器越敏感,越能缩短对各种信号刺激的感受时间,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指向,以及感受器疲劳程度的制约。(2)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中枢对刺激信号的传导和反应时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巩固程度密切相关。(3)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这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有密切关系。另外,肌肉的疲劳程度对反应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4、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分为单个动作速度和整体动作速度。
2.5、影响动作速度的因素包括
(1)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主要是指运动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之间快速的转换能力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2)肌纤维的类型和肌肉用力的协调性。从肌肉的结构来看,不同的人体内,快、慢肌纤维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这种百分比受遗传影响,后天不可能相互转化,只能通过中间型肌纤维的作用进行功能上的代偿。另外,良好的肌肉弹性以及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调交替能力也是实现快速运动、准确完成动作技术的重要保证。
2.6、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分为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
2.7、影响位移速度的因素提高位移速度,就可以相对提高运动成绩
(1)专项前翼。专项前翼是指位移速度通过动作技术结构学和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提高专项最高速度和达到最高速度的能力。(2)专项后翼。专项后翼是指通过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维护动作技术结构和保持专项最高事速度水平。它包括人体最大位移速度保持多久等方面的问题。专项前翼是专项后翼的训练基础,专项后翼对专项前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两者决定着专项速度能力和水平。(3)身体素质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的匹配能力。一定的身体素质水平应该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决定着专项水平的高低,专项技术水平制约着身体能力的表现。所以后面我会论述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提高运动成绩。
3、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1)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田径运动中主要存在的是简单反应。简单反映除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对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信号特征、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如果要把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除遗传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
(2)完整性练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例如,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根据特定信号改变动作方向:对已知对手的运动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对快速运动目标作出迅速反应等。
(3)分解性练习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
4、循环训练法在提高速度素质中的作用分析
(1)循环训练发是运动训练的方法之一,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站或者练习点,运动员按规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循环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要求的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比较的生动活泼,能提高运动员的练习情绪和积极性。
(2)强度的把握要依照动作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得身体慢慢遇热,让机体逐渐接受难的动作,以避免造成关节、肌肉的损伤。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循序渐进达到预期的效果。循环训练是指在每次训练时,把多个训练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及训练器械按一定的秩序编排好,训练者按事先编排的内容程序,依次练习每个运动至完成所有运动,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的训练。
(3)循环通常应包括6-14个身体不同部位的练习,每个运动练习间歇为45-60秒钟,每个循环间歇为2-3分钟。一次训练课可安排一个或几个循环训练。
5、实验结果分析
5.1、实验内容
听信号起动加速跑慢跑中听信号后突然加速冲跑10米。反复进行小步跑、高抬腿跑接起动加速跑做原地或行进间的小步跑或高抬腿跑,听到信号后突然加速冲跑10-20米。
小步跑15-30米,两腿频率越快越好。要求以大腿工作,小腿放松,膝踝关节放松,脚落地“扒地”。
原地快速高抬腿或支撑高抬腿:站立或前倾支撑肋木或墙壁等,听信号后做高抬腿10-30秒,大腿抬至水平,上体不后仰。
加速跑40m×2快速后蹬跑慢跑5-7步后,做行进间快速后蹬跑20-30米。
5.2、实验结果与分析
(1)从30米成绩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训练前无任何差异,身体素质方面也趋近相同,训练完一个月之后,实验组的成绩有很大的提高,30米成绩反应的主要是反应速度跟动作速度,因为距离短,循环训练法中是针对性练习运动员的反应速度,接收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不断循环的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反应速度,所以对能很快提高短距离项目的成绩。
(2)从100米成绩来看实验前与实验后两个班有明显差异,实验班的100米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循环训练法中的加速跑,快速后蹬跑等训练项目可以有效提高训练者的100米成绩。
(3)从一个月的实验对照练习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有很大差异,采用循环训练法的实验班与比采用循环训练法的普通班短跑成绩反应速度等各方面提高的幅度要大很多,这说明采用了循环训练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循环训练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得出此种训练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被训练者的短跑成绩。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短跑的速度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影响和制约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着各种机制。提高速度训练的方法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性,短跑训练要注意适中原则、多样化原则和节奏感协调原则,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只有我们经过长期训练和比赛,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运动员训练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效,循环训练法在应用于短跑速度上有正面影响。
6.2、建议
采用循环训练法时,应随时记录训练成绩,收集数据,应对实验对象采用趣味性强的项目来高学生的训练。达到训练的效果。循序渐进,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量的采取上应不同。要求也相应的要不同,应随时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对短跑训练不应只是身体上的训练还得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吴太平.谈短跑的起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04.
[3]李诚志等.短跑攻关技术诊断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1985,(3).
青少年铁饼专项素质训练浅谈 篇9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铁饼专项;素质训练;方式浅谈
青少年铁饼专项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各方面高强度、严要求的训练,这也就要求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在刚开始训练时要有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标准。本文根据青少年铁饼专项素质训练的现状,对如何提高青少年铁饼专项素质训练的水平,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专项力量训练浅谈
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力量训练是他们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力量训练往往需要与专项技术进行结合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铁饼专项属于投掷项目,发挥力量的主要来源在躯干,身体部位则是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在投掷的过程中,扭转身体躯干所产生的力量是最基础的力量。所以,力量训练可以分为一般基础的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在一般力量训练中,要经过一系列系统而又有效的训练,去打开青少年四肢和身体躯干的力量,去进行力量训练。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注重一般力量的提高,而忽略了专项技术的提高。综上所述,青少年运动员只有将一般力量素质有效地转换为专项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
在专项训练中,运动员要在肌肉的用力程度以及用力方向和时间上,都有一个良好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来说,主要的练习方法包括负重模仿,投掷较轻的铁饼和较重的铁饼,在原地投掷铁饼等方法。在负重模仿练习这个板块,运动员不仅要做到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水平有一个真实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请教练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更好地突破瓶颈和困难,突破自己,获得更好更快的提高。
投掷铁饼的专项力量训练分为基础力量、技能力量和投掷力量,基础力量是指完成技术动作的最大力量和功率,它的主要训练手段包括抓举、高抓、深跳、蛙跳、立定跳远、三级跳远等;技能力量是指完成动作的最大功率和爆发力量,主要包括仰卧起坐、扩胸运动、轮摆杠铃、肩负杠铃片选装、徒手旋转等;投掷力量是指完成所需动作的爆发力量以及速度,训练的主要手段包括抛铅球、高抛实心球、重投器械、轻投器械等。另外,铁饼运动项目的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身体素质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完善,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更好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素质能力。
二、青少年身体素质浅谈
铁饼项目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一般要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训练,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青少年运动员除了在技术、速度和力量这几方面进行提升外,还要注重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
首先,每个青少年运动员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机能、器官发展以及身材体型都不一样,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制定的方法和手段,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训练内容上,不要太过于单一,并且最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定要避免一个方法手段重复太多次,这样会导致处于成长发育中的青少运动员的局部训练负担过重,从而出现局部受伤的情况。
其次,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青少年运动员要试着克服自身体重,结合一定的机械练习逐步提高,注重将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进行一个有效良好的结合。另外,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每个动作规范标准,防止将错误形成惯性,否则会难以改掉。
最后,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要学会通过一定的动作进行放松,有条件的可以结合一定的热水浴进行放松,这会对训练者的身心都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有利于帮助训练者消除疲劳,放松肌肉。另外,不同性别的青少年训练者,也应该根据性别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训练以及放松。另外,在饮食方面,由于投掷铁饼是一项体能消耗较大的训练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在饮食过程中,切忌吃过激食品,也不要过分吃饱,而是需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在饮食营养方面,要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另外,结合一定的运动项目和内容,青少年运动员可以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饮食搭配。
总而言之,提高青少年的铁饼专项素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合理高效的内容规划训练,也需要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中坚持不懈,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正。在不同环节部分的训练中,根据训练项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规划和目标制定,只有多方面结合,才能更好地、全方面地提高青少年铁饼专项训练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纪元.青少年优秀铁饼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之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5).
专项速度素质训练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两中学高考田径跳远专业备考男学生3人, 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 采用训练法、测试法、对比法、分析法、统计法进行研究。
(2) 研究指标:立定跳远、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60m跑、跳远。
(3) 训练时间的分配:实验期共10周。每周5次/2~2.5h的训练课, 每次训练课的40%时间为专项训练, 50%为专项和一般素质训练, 10%为热身及放松运动。
(4) 训练内容的安排与实施:训练内容的顺序可前后调换;训练内容和组合可交替穿插使用;各项素质练习可相互穿插使用;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每课必练, 动力及静力动作交替练习。 (见表2)
(5) 数理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完成,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实验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表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身体素质强化训练前、后情况比较:通过10周的强化训练后, 各专项素质明显提高:反映全身协调和爆发力的立定跳远从实验前的平均成绩2.67m, 提高至实验后的2.84m, 增长值为0.17m, 增幅为6.36%;反映专项能力的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从实验前的平均成绩14.74m, 提高至实验后的17.13m, 增长值为2.46m, 增幅为16.76%;反映绝对速度的60m跑, 从实验前的平均成绩7.80s, 提高至实验后的7.63s, 增长值为0.17s, 增幅为2.22%;跳远专项平均成绩从实验前的5.54m, 提高至实验后的5.79m, 增长值为0.25m, 增幅为4.51%。经检验, 除60m跑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外, 其余两项素质和跳远实验前、后的成绩比较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增幅顺序为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立定跳远>跳远>60m跑。 (见表3)
以上结果表明, 系统而有针对性、密集持续性的核心力量及素质训练能有效提高专项素质及专项成绩水平。跳远中的助跑速度是建立在绝对速度基础上的, 受试者60m跑速度的提高, 保证了助跑时最高水平速度的获得, 解决了起跳动力的来源;立定跳远的提高, 使起跳腿的最大力量在瞬间较好地发挥出来, 并减少起跳时着地的冲击力和加快了身体重心前移;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是测试跳远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指标, 其成绩的提高, 表明受试者的专项能力得到加强, 而专项成绩也在以上各素质的保驾护航下得到了有效提高。
2.2 讨论
2.2.1 身体素质训练
根据跳远专项特点, 本研究的训练内容设计原则为:着重强化核心肌群力量, 借其带动专项素质和专项成绩的有效提高。其原理: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 (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 、控制身体重心和传递上下肢力量为目的力量能力, 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撑作用。
2.2.2 训练内容和组合的有效性
受试者均为青少年, 处于生长发育期, 身体各系统及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没有系统训练基础, 专项素质及专项技术基础较差。基于此况, 本研究根据受试者生理状况、训练水平和专项能力, 设计实施了克服自重徒手训练为主、小负荷多次数的方式;训练动作除传统的一维运动外, 更加入斜向、旋转和屈伸结合的复合多维运动练习形式, 使传统练习方式所不达的肌群也得到有效锻炼。另外, 在组合上也采取动力性和静力性相结合的间隔法, 有效调节和减轻做功肌肉的疲劳感和僵硬度, 使肌肉在力量训练的间歇及训练后均能得到主动调整, 避免影响下次力量训练的效果。因备考期短, 采取了每天一练的密集形式, 但受试者在强化训练期内无一发生运动性损伤, 此况进一步印证了遵循针对性强、小负荷多次数、多变化的训练原则, 使专项素质达到逐渐积累和储备的短期强化训练方式, 是提高跳远专项成绩的有效方法。
3 结论
(1) 本研究采用的短期强化实验训练方法在提高跳远专项素质方面效果显著。
(2) 实验训练后, 各专项素质提高顺序为: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立定跳远>60m跑。
(3) 密集型的小负荷多次数, 克服自重的徒手训练;动力性和静力性相结合的间隔法;一维和复合多维运动练习等训练方式适合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备考者, 能保证其在较短的备考期内避免发生运动性劳损的同时, 各专项素质水平得到逐渐有效积累和储备, 从而达到提高跳远专项成绩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11-108.
[2]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软梯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0:22-24.
[3]孙文新.体能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3:147-159.
[4]曾凡辉.运动员科学选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255-256.
[5]胡树森.田径[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