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素质

2024-09-26

速度素质(精选12篇)

速度素质 篇1

速度素质的教学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 青少年时期正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期, 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速度素质的关键。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速度素质,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笔者总结出两则促进速度素质的游戏方法, 现介绍如下。

一、“拴解绳线我最行”

1. 练习目的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奋勇争先, 看谁心灵手巧。通过往返的两次快速跑, 主要发展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以团队的胜利为目标, 让学生知道只有尽力加快速度, 在高速运动中完成绳线的交接, 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从而达到发展频率的作用, 使学生在加油呐喊的助威声中愉快地完成练习。同时也让学生了解, 在解绳后有一个起跑加速的过程, 最终达到把起跑、加速跑、冲刺三方面结合为一个整体。真正达到发展速度的目的。

2. 练习方法

在平整的场地上画几条30米长的跑道, 一端为起跑线, 另一端插上标杆。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 站于起跑线后, 每组第一名学生手拿一根绳线, 听教师口令后, 快速跑到指定的标杆处把绳线拴在标杆上, 快速跑回击第二名学生的手掌, 第二名学生快速跑去把绳解开, 然后持绳跑回, 把绳交与第三名学生。第三名学生持绳快速跑去又把绳线拴在标杆上, 其他学生依次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比赛。看哪组最快。

二、“追球”

1. 练习目的

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追球活动中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因为投手的力量有大有小, 只有正确判断以后, 才能确定自己的速度快慢, 如果投手的力量较大, 抢球的人就要加快速度, 如果学生不认真练习, 球就会越滚越远, 从而使往返的时间增多, 取得胜利的希望就会很渺茫。此练习的作用和优点在于, 通过投手的作用, 迫使学生必须加快速度才能抢到球, 真正达到发展速度的教学目标。

2. 练习方法

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 站于起跑线后, 每组选一名学生到其他小组当投掷手, 教师当记分员。听教师口令后, 投掷手用力把手中的小皮球滚向前方, 各小组第一名学生快速跑去把皮球捡回, 得第一名的小组计一分, 第二名计两分。其他学生依次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比赛。最后累计得分最少的小组为第一名, 得分最多的小组为最后一名。

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是多样的, 我们要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达到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目的, 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让他们在自娱自乐的快乐空间健康成长。

速度素质 篇2

如果从前端技术来看这次一期的项目,最大的改变或许就应该是ajax实现无刷新提取offer的这个操作了。做这个ajax通信的时候,首先想到了一点,那 就是”请求–响应“的这个过程中offer应该以什么样的效果来展现?什么都不管让用户有一个等待的过程?或是像大多数ajax的做法一样加载一张loading……的图片(实施上绝大多数的ajax操作都 是这样的,在网上你可以找出一大堆的loading效果图)。实现的原理图如下:

但是我相信大多数有着很强目的性的阿里巴巴用户都不会喜欢频繁地在detail页面上看到这 loading……图片,虽然按普通的网速它可能出现不到1秒钟的时间。于是我对这个加载过程做了一定的处理。

在原先的页面上预先加载了三组图片。这里姑且称为A,B,C,而当前展示的是B组。A和C组是隐藏的,不可见。如同所示:

当点击”下一组“按钮的时候,把B组的内容加载到A中,把C组的内容加载到B中,同时利用ajax请求从后台调取新的输入填入C组中。相信用户在正 常情况下点击”下一组“按钮都会有一定的时间去浏览新展示出来的内容,而页面正是在这段事件把数据从后台请求过来。点击”上一组“情况与此类似。这个可以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乃至避免点”下一组“按钮后的等待过程。

当然这个做法同时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第一次加载页面的时候会多加载2组 (A和C)offer的内容。如果用户不产生点击”上一组“或是”下一组“的行为,那么这2组的内容就是完全多余的。对于这点,我采用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 折中的办法。把A和C的内容全部放到页面最后去加载。避免页面加载到offer展现这一块是的拥塞。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感觉不到着两个隐藏容器的加载时间。 当然,现在也可以利用我在FDev(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个轻量级javascript框架)中刚完成的domReady的方法在Dom树加载完毕后去添加进 来。(切忌不要用window.onload的,它必须等待所有的图片加载完毕 后才触发,好慢!!)

当然这个做法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B组加载完毕而A和C组还没加载的时候用户点击”上一组“和”下一组“怎么处理,不做处理的话 肯定是会报错的,怎么办?禁用?个人认为禁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理由有二个方面:第一,从用户的行为上看,点开一张offer总需要有一定的浏览时间再 去切换上一组或是下一组吧,毕竟只有极少数的有效用户会去疯点”上一组“和”下一组的按钮“;第二,从detail的结构上看,在加载可切换的offer 后几乎是马上到了页面最下面,这之间所需的时间并不长,以公司的网上甚至根本感觉不出来,

但是更负责地看,我们也不排除有些网速极慢的用户的等待情况。于 是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处理,在点击”上一组“和”下一组“的按钮后如果发现所需的A组和C组还不存在,则延时0.2秒后继续请求,最多产生2秒(10次)的 请求,如果点击后2秒后A和C还没有加载完毕,则本次请求无效。当然为什么是2秒,我没有数据,没有参考,大抵可以说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因为点击后2秒还 没反应我觉得总是有问题的啦 ,呵呵,希望有高手看看这个这个时间是否合理。

发完这篇文章后,估计很多人都会觉得对于这屁大的问题写篇文章或是有小题大作之嫌,要知道在F1里任何的细节都有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在这里再举几个互联网上对更细节的东西看起来更加变态的方法:

1、Google的预加载:

这是张什么图片?google的首页,下面是用firebug查看的他加载的内容。注意显示出来的这张图片。我们发现Google的首页根本没有用 到这张图片,这是list页面所需要用到的图片。明白了吧。一般人上Google绝不是欣赏下Google首页长什么样子,他必定会进入搜索环节。对于 Google,他的list页面肯定比首页大得多,于是在首页的时候就把list所需用到的图片给预先加载了,并作缓存,到list页面后就不需要从网上 重新下载了!尽管这张图片也只有7k。

2、yahoo的按需加载: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suggest项目总结-用户体验篇] 曾经谈到yahoo的的suggest功能,只是当时并不知道yahoo的所做的精心处理。他处理suggest功能的js以及现实效果的css只有在用 户点击了输入框之后才会去加载,(因为只输一个字母就去搜索的用户毕竟是少数,而且这时候的sugguest也很难匹配)如果用户在首页不产生搜索行为, 他的这段suggest功能的js和css也就多余了,不会去做加载。而他们的大小分是2k和13K。与此同时,下一个将出现的页面(list)上的图片 也开始提前加载进来了。

3、yahoo的分块加载:

还是yahoo,在右上角的那个切换的tip(我们中文站也有)。当你在页面的DOM结构还没有加载完毕的时候去触发你会发现鼠标移动上去是没有切 换效果的。yahoo认为首先要把网站上最重要的内容加载出来。于是,这段切换的效果也是在Dom数加载完毕后才动态添加进来的。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加快页 面显示速度

……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两个数据:

Google: 慢500ms = 20%将放弃访问;

Amazon:慢100ms = 1% 将放弃交易;

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练习 篇3

关键词: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61-01

1、反应速度的练习

反应速度的练习包括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的练习。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的特点是通过练习尽量缩短感觉(视,听,触)动作反应的时间。复杂反应速度练习的特点是尽量缩短感觉(视,听,触)中枢分析选择判断动作反应的时间。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简单反应速度往往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肌肉组织的准备状态,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如果要把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除遗传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

1.1完整练习

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例如,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这种信号反应的完整练习,在运动员初级水平阶段作用比较明显。

1.2分解练习

分解练习是相对完整练习而言的,就是分解回答反应的动作,使之处于较容易或更加简单的条件,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

1.3变换练习

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让运动员在变化的情况下完成练习。改变练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改变对刺激信号的接收形式,如由视觉接收的刺激信号改变成听觉触觉的形式。第二,改变回答反应的动作形式。利用变换练习,既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各感受器的功能和缩短简单反应的时间,又能提高练习积极性避免兴奋不必要的扩散,提高训练的效果。

2、动作速度的练习

动作速度寓于具体的动作之中。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专项要求不同,动作速度练习的任务和内容也有区别,因此,动作速度和动作技术的完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动作速度的培养,必须通过技术水平的巩固与提高,以及有关身体素质的发展才能实现。

2.1完善技术练习

动作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动作技术,因为动作幅度大小、工作距离长短、工作时间多少以及动作的方向、角度与部位等都与动作速度大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次,在技术练习中,人体协调性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2利用助力练习

指在动作速度练习中,利用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和人为因素的助力来发展动作速度。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是指利用风的方向,短跑运动员顺风跑。这种方法对提高动作速率即经济又有效。人工因素的助力可分为机械助力和人为助力,不论哪一种助力形式,运用时都应循序渐进。

2.3利用后效作用练习

利用动作加速和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来提高动作速度。如利用下坡跑可获得加速的后效作用,这种后效作用的产生取决于负荷的大小和随后减轻的情况,以及练习重量的重复次数和不同重量的练习交换次数与比例。

2.4改变要求练习

可以通过降低练习难度,缩短练习时间或改变练习条件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动作速度,例如跨栏跑时可缩短栏间距、降低栏架,投掷项目可减轻器械重量,这是通过降低难度促使学生最快地完成动作。当然也可以增加练习难度,提高动作速度。

2.5创设比赛练习法

主要是通过比赛的形式,制造紧张气氛,进行对抗练习。在动作练习中采用比赛练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延缓疲劳出现,使人体有可能完成大强度的速度练习。达到提高动作速度的效果。

3、位移速度的练习

位移速度在某种意义上可看成是一种人体综合的运动能力。位移速度的快慢不仅和动作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和力量、柔韧、速度耐力以及协调性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把位移速度看成是动作速度、速度耐力与意志力的组合。

3.1力量练习

力量练习是提高位移速度的基本方法之一。力量水平特别是爆发力水平的提高对位移速度的提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力量练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力量练习时,以提高速度力量为主,通常是强调负重力量练习的速度,力争快速完成。(2)注意采用极限和次极限负荷强度,以提高快肌纤维的功能。练习的次数与组数不宜过多。(3)通过力量练习提高肌肉、韧带的坚韧性,防止在速度训练中受伤。(4)多做一些超等长的力量练习以提高肌肉收缩时的快速力量。

3.2重复练习

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多次重复一定距离的练习。这种方法对提高人体在快速移动中克服各种内外阻力以及速度耐力十分重要。采用重复练习时要重视以下问题。(1)练习强度:是提高运动员快速移动能力的主导因素。(2)间歇安排。应以运动员机体相对得到恢复为标准。(3)练习的重复次数与组数。(4)在重复练习中,肌肉在极限强度负荷下完成最快的收缩功能,容易疲劳,恢复较慢。大量的材料表明,放松能力对速度运动项目的影响越来越大。

3.3步频、步幅练习。

步频和步幅是影响位移速度的两个主要因素。尤其是步频受肌纤维类型和神经活动灵活性制约,步幅受腿的长度、柔韧性、后蹬技术力量的制约。因此,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主要是通过提高步幅来提高移动速度。

综上所述,提高短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但速度素质能力的训练却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短跑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尤其在跑道训练课中,我们白始至终都应围绕速度能力这个核心来训练,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

参考文献:

[1]王汝英《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05

增长速度、社会素质及政策评析 篇4

20世纪70年代, 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实行的是“一个不少, 两个正好, 三个多了”。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后, 以一胎化为核心的人口生育政策开始定调。经过近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性别结构失衡、养老负担重等社会问题对当前的人口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于是, 有人便提出了应当修改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 由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改为允许生第二胎;当然, 也有不少人支持应该对目前的人口生育政策“严防死守”, 理由之一是中国依然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理由之二是如果中国人口的总数量继续增大,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中国国民的社会素质将得不到保障。那么, 我国是否应该改变目前的人口生育政策呢, 本文将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的社会素质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探讨。

1、模型建立

1.1 人口数量预测模型

本文选取1949年至2008年的人口数据序列 (Y) 作为预测模型的基本数据。通过对人口数列 (Y) 的平稳性检验发现, 该序列是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对数据Y进行一阶差分, 得到数据序列D Y。对D Y作单位根检验, ADF=--3.3942。由表1可知, 在9 5%的置信度水平下 (临界值等于-2.9137) , DY不存在单位根, 即为平稳序列。

对DY数据序列进行一阶自回归, 建立回归方程得:

R 2=0.4 6, 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差, 但是系数的t检验, 方程的DW检验 (DW=1.73) 、F检验 (F=46.04) 均可以通过。

对式 (1) 进行整理, 得:

式 (1) 表明, 我国人口的年平均增量为0.1348亿, 这说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口绝对数量增长大的压力依然存在;式 (2) 的漂移项数据表明, 我国人口的线性增长速度为4.24%, 这表明我国的人口的线性增长速度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1.2 人口的社会素质评价模型

人口素质由人口的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构成, 本文只探讨人口的社会素质。目前尚未建立起统一的人口社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但一般认为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职业构成等基本方面。本文选择14~65岁人口比率 (x1) 、性别比率 (x2)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率 (x3) 、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数的比率 (x4) 四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这4个指标基本反映了人口社会素质的含义。

由于受数据来源的限制, 本部分采用1995~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数据的样本充足度KMO检验值等于0.69, 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等于0.000。分析结果只得到一个主成分, 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80.4%, 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得到人口的社会素质评价模型, 见式 (3) 。

由式3可以看出, 14~65岁人口比率 (x1) 及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数的比率 (x4) 的得分系数为正, 而性别比率 (x2)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率 (x3) 为负, 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第一、14~65岁人口比率以及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数的比率越大, 表示人口的社会素质越高;第二、男女结构比例越失衡、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过多的状况, 表示人口的社会素质越低。此外, 从式 (3) 的系数还可以看出, 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数的比率对提升人口社会素质的贡献最大, 而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比率对提升人口素质的阻力最大。

根据式 (3) , 可以得到我国1995年~2007年间中国人口社会素质的得分值, 数值分布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人口的社会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2002年以后我国人口素质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因为这一年刚好是实施扩招的大学生毕业。

2、人口数量与社会素质的Granger非因果检验

人口的社会素质是否受因为人口数量的绝对增长而受到影响呢?本文对二者做Granger非因果检验。为了方便对比, 本文再加入一个参考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

说明:QT代表人口数量;QL代表人口素质, P I代表人均收入。

从表2可以看出, 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下, 人均收入是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而人口素质与人口数量之间则、人口素质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则没有因果关系。

3、结论与建议

第一, 中国人口的数量与人口的社会素质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 站在提高“人口社会素质”的角度来支持目前的“一胎化”人口生育政策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有需要改变的社会动力。中国目前的人口线性增长速度为4.24%, 已经非常低了, 继续执行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可能造成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男女比率的继续失调。但是还是要注意总量控制, 因为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的总量非常高, 高达1348万人。因此, 国务院应当考虑是否可以有条件地适当放宽目前以一胎化为核心的人口生育政策。比如, 在公民缴纳一定的社会资源占用税后可以生第二胎, 但是严格控制第三胎。如果对生育第二胎想控制严一点, 起征的税额可以高一些;否则, 可以适度宽松一些。

摘要:文章通过构建中国的人口数量预测及人口素质评价模型, 并对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关系进行了Granger非因果检验, 得出如下结论:中国人口的线性增长速度较低, 以提高人口的社会素质作为赞成“一胎化”的人口生育政策是没有依据的。中国既面临人口总量控制的需要, 更面临改变人口生育政策的社会性需要。

关键词:人口数量,社会素质,人口生育政策

参考文献

[1]邓树林.人口政策面临两难抉择[J].今日中国.2004年12月

[2]陈胜利, 顾法明, 蔡菲.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对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的启示[J].人口统计.2008, 1 (1)

[3]杨艳, 杨文选.从人口老龄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的生育政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 (10)

[4]贾志科.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5]陈剑.人口素质概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

阅读的速度就是人生成功的速度 篇5

昨天又来到了我热爱的湖南,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常德米粉吃。如果吃到好的米粉,一天都觉得精神爽。

从明天开始,又要连续狂拍3天的电视节目了。这是我第一次涉足幼儿教育的领域,我怀着无比虔诚和神圣的心情在从事这件事,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品德和性格就是在六岁以前完成的!

这套系列节目的名字叫:Crazy Baby! 通过我和卡通木偶的合作来教小孩子们汉语、英语、好习惯和各种知识。就在这个月,Crazy Baby将在金鹰卡通卫视播出。

很多朋友问我,人生怎样才能成功。我见过很多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我总结出来一点:再忙也要疯狂读书!

每天无论多么累,都要用冷水把自己浇醒,读30分钟书再睡觉!

一定要再次提醒你,也提醒我自己:阅读的速度就是人生成功的速度!

不能一日无阅读!

阅读的人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最成功的人!

阅读将振兴一个民族!

阅读魅力无穷!

让每天中国的饭店少一点人、书店、图书馆多一点人吧!

速度素质 篇6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身体各项素质差,肥胖少年比例不断攀升,惰性、拜金心理滋生。这些不良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

因此,寻求既科学又有趣味性的训练手段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状况已成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重大课题。该训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及运动训练领域,但其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科学训练、趣味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与探讨悬吊训练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发展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河北省廊坊卫生职业学院30位女性学生作为样本,向所有实验者阐明研究的目的和实验方法,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

(二)研究方法

实验前后分别测试训练者的力量、速度及耐力素质。悬吊训练持续16周,2次/周。具体训练内容有六种姿势:姿势一悬吊仰卧起坐、姿势二悬吊仰卧静力提髋、姿势三悬吊仰卧动力提髋、姿势四悬吊仰卧单侧腿静力支撑非悬吊腿开合、姿势五悬吊左侧腿静力支撑和姿势六悬吊右侧腿静力支撑。训练强度按照HRmax 70%规定不同训练者动力性动作的负荷强度和动作次数,4周校正一次(最大心率计算HRmax=220-年龄)。静力性动作要求动作维持时间为个人身体极限。每个动作要求完两次。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比较分析悬吊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影响。

二、结论

握力可反映人体前臂和手部肌肉力量。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表1表明学生握力变化不明显,仅表现为较小程度的提高;训练者下肢爆发力、50米跑成绩显著提高,800米跑成绩变化不明显。

下表为悬吊训练前后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比较。三、讨论

悬吊训练与传统训练方式的最大不同在于主动运动过程中支撑点的不稳定性。训练时肢体某一部分的支撑点基于位置不固定的悬吊绳上,运动时这种不稳定的支撑状态会沿着肢体运动链传递到各个环节,关节稳定性减弱,关节周围稳定肌被迫调动参与收缩产生被动运动。人体的各项运动多是在三维的空间的运动。因此,“简单地进行一维运动的力量训练是不够的”。例如,传统的腰腹肌力量训练一般是在固定平面上的一维屈伸训练,对发展髂腰肌、腹直肌等腹部大肌群力量十分奏效,但是这种训练方式过分强化了中轴部屈肌的力量,腹部周围肌群得不到相应的训练,使腹部肌群力量发展不平衡,运动时表现为中轴失稳。与传统训练方式相比悬吊训练的刺激阈值和刺激形式均不同,尤其关注关节深层、小块辅助肌群和协同肌群的训练,因而可使训练者核心区肌肉力量得到发展。

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上肢的运动形式,这六组悬吊动作上肢带肌群的主要起到固定转动轴、获得地面支持反作用力的作用,切以等长收缩为主因此训练后练习者握力变化不显著但会有较小程度的提高。

姿势一的主动肌为腹部屈曲肌群,运动时悬吊端提供的“弱链接”使躯干屈曲运动时支点不稳定,因此具有收展、侧屈、旋转功能的腹部深、小稳定肌被不同程度的被迫调动收缩稳定躯干。

姿势二、三与姿势一的运动形式恰巧完全相反,以腹部伸肌群主动收缩为主,由于支点不固定脊柱周围深层稳定肌被动收缩提供额外的力稳定转动轴。

姿势四以躯干收展肌主动收缩为主,主要发展的是躯体内收肌和外展肌力量,运动时运动腿和悬吊腿均可将水平方向的收展力和悬吊端的不稳定力通过骨盆传递给躯干,干扰因素的增加迫使训练者调动更多的脊柱深层稳定肌参与收缩,肌力得到训练。

姿势五、六与姿势四虽然均是以肢体收展运动为主的动作,但姿势四的重力作用线平行于人体矢状轴,主要影响躯体屈伸肌的被动收缩,姿势五、六的重力作用线平行于人体冠状轴,主要影响肢体收展肌的被动收缩,二者强化训练的稳定肌不同。不难看得出这六组动作的主动运动涵盖了脊柱的屈伸、侧屈肌群的力量训练,被动运动涵盖了脊柱三维空间内运动的深层稳定肌训练,腹部区域肌力训练得到均衡发展,因此腹部肌群肌肉力量增加。

对下肢而言,笔者所选六组悬吊动作分别以髋关节屈伸、收展肌的动静态主动收缩为主。由于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伸展的自锁状态,悬吊端(踝关节处)的不稳定性通过力学杠杆直接传递到髋关节,髋关节的稳定性最差,髋关节周围稳定性肌群需被动收缩保持转动轴(髋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周围稳定性肌群亦得到训练。因此下肢肌肉力量能得到均衡发展。腰腹核心区和下肢肌力的增加与立定跳远成绩的增长息息相关,所以笔者认为这是训练者训练后立定跳远成绩增加的主要原因。

50米跑成绩反应训练者的速度素质,该成绩与训练者的下肢爆发力、核心区肌肉力量及上肢力量息息相关,因此训练者力量素质的增长的同时速度素质也会有大幅度提高。

悬吊训练后训练者的800米跑成绩变化不明显,笔者认为可能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①训练时间,每组悬吊练习时间短、强度大,有氧功能系统得不到锻炼;②训练者的惰性心理。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悬吊训练是一种可选择的、很好的体育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林华,王润生,丛培信.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02):66-68

跆拳道速度素质训练方法初探 篇7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战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无论是战术的运用还是技术的发挥都离不开优秀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因此,参加跆拳道实战练习或比赛,都应在有了一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跆拳道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要求很高,跆拳道的速度素质训练有其特殊的练习方法。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跆拳道训练中,速度素质练习的重点是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笔者结合亲身的训练教学经验,初步总结、探讨了跆拳道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发展速度素质的注意事项。

1. 反应速度的训练

1.1 简单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

按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进行单个或简易组合动作的训练,简单反应速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动作熟练的程度。要提高跆拳道简单动作反应速度,主要利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听教练或同伴发出信号后进行快速反应。例如随教练或同伴击掌的声音,迅速做出具体动作如横踢、后踢等;听信号后进行前进、后退跑、扶地转身往返跑等练习。根据教练或同伴做出的进攻动作,迅速做出防守、防守反击、直接反击动作。例如看到对方做出左横踢进攻动作,迅速利用跳换步接后踢反击,当教练或同伴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部位亮出脚靶时,快速做出反应判断,利用合适的技术动作快速进攻。

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和反应速度的巩固与提高,就要进入专项训练阶段。专项训练时通常采用分解法和变换法。分解法是指在较容易完成动作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反应速度。如练习右臂内格防守,接跳换步左后旋踢反击的动作组合,训练时先练左势站立用右臂向内格挡防守连续顺势跳换成右势站立,然后再练习右势实战姿势向左后转体用左脚后旋踢的反击动作,来提高两部分动作的速度。变换法则是指根据动作的练习强度,用具有时间变化的信号刺激,明显改变练习形式来提高简单动作的反应速度。如临近比赛时的条件实战,以及通过消除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法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均属此列。

1.2 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

跆拳道实战、比赛中攻防激烈,瞬息万变,对于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与技术、战术的训练密不可分。因此,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最重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条件实战和参加各类友谊赛、对抗赛等,甚至是正式比赛中去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这是因为,只有在实战中特别是在比赛中,才能发现问题,而且也只有在实战比赛运用中才能证实练习动作的选择是否合理、有效。根据教练员事先设计好的训练意图,进行实战对抗和比赛,在激烈的对抗中练习掌握复杂动作的速度和时机,是高水平运动员提高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训练所必须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复杂反应速度的专门训练中,应该尽可能地模拟跆拳道比赛中可能产生的复杂反应的条件和形式,让运动员反复适应并进行相对应的练习,使反应时间缩短。另外,由于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转移范围较广泛,因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专门练习,以提高其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

2. 动作速度的训练

动作速度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单纯的动作速度是不存在的,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动作速度,实际上是由运动的物体或人体的其它能力,如力量、耐力、协调等因素加上速度素质来决定的。因此,动作速度的训练与其它运动素质的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动作速度,就必须有目的地发展相应的运动能力,这是动作速度训练的特殊之处。在动作速度的训练过程中,训练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明确,否则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另外,动作速度的提高必须与速度耐力的提高结合起来,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快速完成各种技术动作,而且要把这种快速动作的能力保持到比赛的结束。在跆拳道的动作速度训练中,为了坚持上述的训练原则和方法,通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并围绕提高动作速度做一些相关的和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

2.1 利用冲刺跑和中高速跑练习动作速度,包含从静止到最大速度的疾跑阶段,这是提高速度的最重要前提。

采用30米、50米、80米短距离跑练习加速度和冲刺感觉,利用200米、400米、800米快速跑体会持续高速度运动状态下速度耐力的自身感觉,这些练习会对提高动作速度提供最直接的身体感觉。这种感觉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主要体现在利用步法来提高动作加速度,既加快了动作本身的速度,又增加了技术的击打力度和效果,因而经常被采用。在进行专项训练时,可将带有转体、进步接各种技术动作和组合反复练习,会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击打力度。例如,转身后旋踢的动作结合身体加速度,把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体现在最后用力上,从而提高后旋踢的动作速度和击打力度。

2.2 利用下坡跑、加速跑和后蹬跑练习不同状况下的动作速度。

跆拳道的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因而练习在不同状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非常重要。在进行结合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时,可采用将不同特点的两、三个动作或组合连续运用的方法,提高完成不同动作的速率。例如,左横踢—右横踢—转身左后旋踢组合,接做腾空左前下劈腿—右侧踢组合,将原地的、旋转和腾空的动作结合起来熟练后会提高不同形式动作的单个速度和组合动作的连接速度,从根本上提高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速度。

3. 发展速度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合理安排速度素质练习的顺序与时间,保证速度练习时人体处在适宜的工作状态,通过发展力量和柔韧等来促进速度素质。发展速度素质应重视肌肉的放松,速度素质训练应结合运动员的专项进行。

3.2 以最快的速度按规定要求完成动作。采用的技术动作必须是练习者已熟练掌握、形成动力定型的动作,每组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以30秒钟一组为宜。间歇的时间以保证后—次练习完成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低于前一次为宜,一般为5—8分钟。休息方式以积极性休息为主,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想象动作,不宜用力。

3.3 专项的动作速度练习与比赛的动作结构相似,从实战角度进行训练,利用加负荷进行专项动作速度练习时,负荷重物的重量要比培养单纯力量和速度力量的重量小,由于速度练习具有极限强度,因此量不宜大。

摘要:本文从跆拳道速度素质的发展和训练原则出发, 根据跆拳道项目的特点和规律, 对跆拳道速度素质的影响因素和训练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动作速度是跆拳道速度素质的核心, 科学地运用速度训练方法、手段, 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进而为运动员在高度紧张和繁杂的对抗中, 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良好的速度素质, 为获取比赛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跆拳道,速度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2]杨锡让.应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3]赵宝虎.如何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J].淮南: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2000.

[4]郑毓春, 吴瑛.动作速度及其训练方法[J].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6.

[5]佚名.影响速度素质训练因素分析[J].北京:田径, 2004.1.

[6]高谊, 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 2000.

[7]陈立人, 陈杰.对跆拳道运动训练特点及其发展的探讨[J].北京:教练天地, 2002.

速度素质 篇8

在篮球运动中, 速度素质无论在进攻还是回防中都至关重要。快节奏的进攻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进球的几率, 而快节奏的回防则会让对方失去最佳的反攻时机。所以, 在教学中一定量的速度素质训练必不可少, 其主要包括争球、移动、传接球、运球和抢篮板等技术动作。对篮球速度素质训练教学方面的探索工作如果能在运动生理学的指导下进行, 则往往更为科学有效。

一、关于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一)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的快慢程度, 如篮球运动员争球时从听到发令到起跳的时间。反应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所用时间的长短、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而其中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是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加以改变的。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与反应速度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即运动技能日益熟练的同时反应速度也会加快。在三个月的篮球速度素质训练后, 对100个学生进行取样研究, 发现其反应速度可以缩短13%~27%。

(二) 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 如篮球运动员抢篮板时的挥臂速度。动作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肌纤维类型中快肌纤维的百分比、肌肉力量、肌肉组织机能状态和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我们可以得出, 除力量训练可以提升动作速度外, 运动条件反射的巩固程度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目标。

(三) 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其主要取决于步长与步频两个可变量。研究发现, 除了我们通常所知道的进行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位移速度外, 在篮球速度素质训练中, 加强对肌肉放松能力的改善是提高位移速度的一个有用途径。建议在教学中对腿部采用“运动———放松”的模式创设练习形式, 以促使位移速度的提升。

二、关于速度素质训练方法的教学案例及建议

(一) 提高动作速率的训练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频动作的实现。如要改善和提高其灵活性, 建议采用变换口令的方法让学生迅速作出反应练习以及各种高频动作的练习。

在篮球课上, 首先让同学围成一个圈, 教师站在中间说出各种口令, 让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如“四人一组, 只有三只脚可以落地”“不可以站着, 不可以坐着, 也不可以躺着”“以最短的时间摸到树, 并返回原地”。最后, 最慢的组或个人会受到快速原地高抬腿或蹲起等小运动量的“惩罚”。

(二) 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

肌肉的协调放松能力同样影响着速度素质的提高。肌肉放松能力的提高除了可以减少肌肉快速收缩时的阻力外, 还能有利于ATP的再次合成, 从而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

在篮球课上,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试做一次放松肌肉群的训练, 在以后训练的时候让学生可以自己做放松训练或回忆放松训练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紧张过后都要保持一会儿, 感受到紧张之后再放松。

篮球课上的放松训练可以按以下建议试教:

对于手臂的肌肉群, 可采用紧握拳头, 放松, 向后弯曲手腕, 手背和前臂紧张, 坚持半分钟, 然后放松。而对于脚步和小腿肌肉群, 可躺在地上, 将脚尖尽量朝上, 使你的小腿肌肉绷紧, 坚持半分钟, 然后放松。

(三) 发展腿部力量及关节的柔韧性

对于篮球的教学与学习来说, 上肢力量对增加投篮的准确率十分重要, 除负重训练外, 可进行些超等长的练习, 如在篮球课上进行以三十个为一组的连续投篮练习或俯卧撑练习来发展上肢力量。

另外, 改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也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在篮球课上进行的柔韧性训的形式分为两种:主动练习法和被动练习法。主动练习法是指学生自己拉长肌肉, 增加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而被动练习法是指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 借助外力拉长肌肉, 增加关节活动的灵活性。

在篮球课上, 可在进行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或耐力训练后进行压腿的柔韧性练习, 大约持续15分钟左右。压腿的内容分为:前压腿、后压腿、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 如果学生可以的话, 还可进行横叉和竖叉的练习。而被动形式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形式的搬腿, 让其他同学握紧脚, 做正搬、侧搬、后搬等助力拉伸动作, 也可采用按和踩的方法。如横叉或竖叉练习时, 其他同学或教师可利用脚踩或手按练习者髋部的办法, 进行协助伸拉。

三、结论

在中学的篮球课上, 根据运动生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训练可从提高动作速率、提高肌肉放松能力及发展腿部力量和关节柔韧性等方面进行训练,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速度素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新颖.《简明运动学教程》[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过家兴,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1.

[3]李宗浩.《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速度素质 篇9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速度素质的敏感期处于8岁~12岁。孩童的肌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过于单调的练习方式既损伤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也会造成身体发展不均衡,过去体育教师习惯频率高反应速度快的项目进行训练,如利用短跑发展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虽然短跑是比较适合少年儿童联系的,但由于在安排时对训练强度、距离的设置、重复的次数和训练的间隔等具体问题缺乏考虑,致使训练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同时,由于体育课的速度训练以有氧代谢为主且速度训练本身枯燥乏味,如果按照常规训练的方法来训练普通小学生,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在专项练习外,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应结合学生的身体、技术和心理,选择合理的安排、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多用有针对性的游戏性训练手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专项训练

(1)起动训练。起动项目主要包括起动力、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实践证明:最大力量水平是起动力的基本因素。发展起动力的负荷特征是采用中等负荷强度,进行多组多次练习。练习项目包括:①利用地形进行如沙地跑、快速爬楼梯、下坡跑。②利用器械、仪器做进行如负重起跑加速、变向跑等。③利用同伴的各种助力做加速跑、牵引跑、各种准备姿势的听信号起动跑等。④进行弹跳反应力练习。提高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可以通过进行半蹲式姿 势,突发各种信号后进行的快速移动或跳跃;小坡度上进行30米~40米上(下)坡加速跑练习;30米左右短距离重复跑以及各种方式追球跑。

(2)力量及爆发力练习。体育项目中如起动力量、爆发力、反应力等都依赖于肌肉的用力能力和肌肉的收缩速度。训练中一般多用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及提高肌肉收缩的速度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最为常用的训练手段一般是负重练习,如负杠铃练习、负重弓步走、负重半蹲、负重弓步走、负重高抬腿跑、哑铃跳、拖重物跑或拖重物跳、胶带牵引发展腰后肌群、小腿肌群、髂腰肌等力量练习。而针对多数的速度力量型项目中是决定性因素——— 爆发力的训练。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前苏联的训练方法———18周爆发力训练法:前6周从事跳跃练习,中间6周进行大重量的快速杠铃练习,后6周做跳深练习。在发展反应力的训练中,因为垂直方向跳跃和短距离跳跃能迅速提高起动速度、加速跑能力和爆发力。笔者较多采用跨步跳、多级跳、负重连续跳、原地纵跳、原地团身跳、原地单脚跳、跳栏架等来进行训练。

(3)提高最大速度跑能力。要提升速度素质,进行最大速度跑能力的练习必不可少。这里仅以训练使用比较多的几种方法进行说明。(1)行进间跑、胶带牵引跑、反复跑、顺风跑或下坡跑(举例30米~50米,3次~4次);(2)短距离组合跑(20米 +40米 +60米 +80米 +100米);(3)短距离变速跑(快跑 + 惯性跑)以上各组方法都已是每天2组~3组,每组3次~4次为宜。

总之,7岁~13岁的少年儿童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 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较高,活泼好动,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抓住这一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动作频率、单个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快速发展。在进行专项训练时,体育教师必须要注意,13岁之前训练重点应当是单个动作速度和步频,并提高和稳定少年儿童对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防止练习中过度疲劳。13岁以后,应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提高速度力量和肌肉最大力的训练。但不论在哪一阶段,由于速度练习具有极限强度,训练量始终不宜过大,也不能把耐力训练时间安排太长,日常训练中应通过加强基础训练、训练手段多样化、改进技术等方法来避免产生速度障碍。

二、游戏训练

专项练习、耐力练习、速度练习如果简单地采用分组跑的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逐渐失去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把握好初中学生喜欢相互竞争、乐于接受游戏的方式的心理特点,把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列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多采取小组竞赛、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发展奔跑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的游戏,使单调、枯燥的跑变得有趣、生动、活泼,使小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得到锻炼。这样,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也感觉体育课的时间过得很快,时间长了,学生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优良的意志品质,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其中为提高反应力的训练方式有:两人拍击(以规定时间内击中对方背部,而不被对方击中背部的次数判定胜负)、伙伴组合(参与绕圈跑,按教练即时口令要求成组,失败者接受“惩罚”)、口令训练等。为发展动作速度而设的游戏项目有:听口令击掌或摆臂、原地快速高抬腿或支撑高抬腿、快速小步跑转高抬腿跑、跨步跳接跑台阶、听节拍器或击掌助跑起跳、交叉步推铅球、单杠弧形摆下、转身起跳击球、快速挡球、对墙踢球、移动接球。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发展奔跑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及位移速度的游戏,使单调、枯燥的跑变得有趣、生动、活泼,使小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得到锻炼,从而成长成才。

摘要:速度素质在短跑项目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专门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是体育的难题。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速度素质训练的方法。

速度素质 篇10

一、“听信号起跑练习”——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的快慢。人体在不同阶段相对于速度提高幅度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如6~12岁阶段,反应速度提高幅度较大,9~12岁阶段提高的最为显著,12岁以后由于进入发育阶段,反应速度增长的速度减缓,到了16岁时由于内分泌等系统机能产生了质的飞跃,反应速度提高再次出现高峰,直至20岁以后提高速度逐渐慢下来。

游戏内容:

听信号起跑练习

练习目的:

通过接受听觉信号练习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方法:

在平整的场地上或跑道上画一条起跑线和一条与之平行的终点线,两线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0~15米,参与此项练习的学生在起跑线后站好做起跑准备,教师则间隔3~5秒击掌提示学生听见教师击出的掌声后迅速启动跑过终点。

二“跑、跳速度格子练习”——动作速度

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时间的长短。动作速度的评价通常会与技术参数测定评价联系在一起,如跳跃时的起跳动作速度、跨越障碍过程时的起跨速度、投掷过程中的出手动作速度等。从项目技术的高动作频率及动作速度方面看,人在4岁~17岁阶段均处在动作速度的发展的最佳时期,通过科学有效的练习,可以促进动作速度的提高。

游戏内容:

跑、跳速度格子练习

练习目的:

速度格子实际上是一些专业项目的辅助练习,常用于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动作速度练习,对动作速度的提高效果显著,采用跑跳格子进行跑跳练习同样可以促进青少年上下肢及全身动作速度的提高。要求学生在跑动速度中准确地支撑落地的能力以及做出高频率的支撑动作的能力或在连续阶梯跳跃中掌握单脚连续支撑或交换腿跳跃的动作速度。

游戏方法:

在柔软且不打滑的场地上,学生在画有格子的水平跑道上跑动,格子的长度根椐学生的能力差异来制定,格子的长度标准原则上符合训练的具体要求,如,在宽约1米、长约10米的跑道上,画分出20个0.5米的阶梯格子,要求学生做出高频率高抬腿支撑动作快速跑过所分割出的格子,且对每次过程所用的时间进行记录,从中测定出每个基本动作的动作速率;相同的场地,相同的距离采用横跳与纵跳结合连续跳跃的方式进行.如:先从起点格子向格子左侧直腿跳跃,落地时右脚在第一个格子内,左脚在格子外。落地后迅速向另一方向直腿跳跃,落地时左脚在第二个格子内,右脚在格子外,诸如此方法横向连续跳跃过最后一个格子。

三、“30米往返跑接力”——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

周期性运动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称之为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青少年时期的各个阶段由不同性别所决定速度发展存在明显差别,7~12岁阶段的男女生在最快速度的差别并不大,13岁以后男生跑速度能力逐渐地超过女生,而女生在17岁以后跑的速度提高的能力减缓。女生14~16岁时由青春期的关系,速度表现很不稳定,有时还可能低于己于14岁以前的速度。测定移动速度的手段通常用短距离跑,距离通常采用30-60米跑。其中最大步频和快速跑中的支撑时间对快速移动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而提高移动速度有两个途径:一是力量练习,另一个是对某个移动速度项目的反复练习。

游戏内容:

30米往返跑接力

练习目的:

通过往返跑练习,发展速度跑素质能力。

游戏方法:

在平整且柔软的地面上画量出30米长的跑道,一端为起点,另一端插上标识杆。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小组,由学生讨论决定每小组成员先后出发的顺序在起跑线后方,每小组的第一名出发的学生手中持有环形胶圈作为传递物,听到教师发出的起跑信号后快速向30米处的标识杆跑,绕过标识杆后快速折返回来将环形胶圈传递给同组的第二名学生,其它学生依次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比赛,看哪组最先完成。

四、以游戏促进青少年速度素质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青少年速度素质发展展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本文观点认为游戏促进青少年速度素质需遵循以下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训练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我们如能够理解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也就能够明确教学的重点即“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其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能够充分激发其内在兴趣,能够主动参与的能力;教学方法得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体育教师已能够将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运用于教学及训练工作中。其理念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2]。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2

[2]赵建明.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委员[EB/OL]:http://www.jxteacher.com/xiangyun/column23365/1bf5c1f6-1650-4e26-bffed17d1cd88664.html.2012-5-24.

速度素质 篇11

一、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分类

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持久性速度力量能力。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几乎都是和对抗阻力有关,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有较大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常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良好的基础。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是一项基础素质,与其它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从事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青少年均需要进行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训练。

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训练按其表现形式及构成可分为最大速度力量耐力、快速速度力量耐力和一般速度力量耐力。最大速度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抵抗无法克服的阻力过程所表现出的最高力值。快速速度力量耐力是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的发挥速度力量耐力的能力。一般速度力量耐力是指肌肉的静力性或动力性的工作形式在对抗大负荷过程中抵抗疲劳的能力。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公路青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对发展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1.在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过程中,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各个区间阶段应采用有针对性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以保证训练效果的持续性。根据作者的训练经验,常用的发展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方法与手段有:

(1)力量练习。主要有较长时间的负重杠铃、各种单双足跳、多级跳和跳深等形式。

(2)各种长距离的速度耐力练习。主要有长距离的上坡骑、上坡跑和越野骑等。

(3)追踪骑。主要有追踪有一定距离的骑摩托车、汽车和其它标志物等。但在进行力量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练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练习时,以提高一般速度力量耐力素质为主,通常是强调负重力量练习的速度耐力,力争次数多、时间长。

第二,注意采用极限和次极限负荷强度,以提高快肌纤维的功能。练习的次数与组数不宜过多。

第三,通过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练习提高肌肉、韧带的坚韧性,防止比赛中受伤。

第四,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练习后应有2~6周的减量练习阶段,以便通过“延缓转化”把所提高的速度力量耐力能力转移到速度能力上去。

第五,多做一些超长的力量练习(如多级跳、跳深等),以提高肌肉收缩时的快速力量耐力。

第六,注意多用比赛法、游戏法练习。比赛法是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采用比赛法能促使运动员情绪高涨,表现最大速度力量耐力的可能性增加。通过比速度、比技术、比成绩等可以起到激励斗志,鼓舞情绪的作用。

三、注意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训练后的恢复

公路自行车运动是一项速度快、耗能多、时间长及技术性强的运动项目。现代公路自行车运动发展到今天,呈现出训练负荷不断增加、比赛竞争日趋激烈等特点。在各种体育项目中公路自行车运动是最为考验运动员体能和意志品质的运动项目之一。公路自行车运动项目本身不仅艰苦、危险,而且单调乏味,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要承受较大的负荷,很容易产生疲劳和焦虑。如果疲劳和焦虑得不到很好的恢复,易导致身体过度紧张和在训练或比赛时带着情绪,或注意力不能集中,这种状态下不仅不能发挥最好成绩而且很容易发生意外。

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疲劳是由于运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它是所有运动的天敌。过早的发生疲劳,将直接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运(下转第140页)

(上接第131页)动后疲劳发生的原因,可以是生理上的,如肌肉内能量供应不足,能量生成速度较慢或是肌体成分中含有过多的脂肪。根据著者的经验,青少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好方式。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过程则相对较高,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成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期间,每天应有8~9小时的睡眠。在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青少年运动员的睡眠时间,应比成年运动员长,必须保证每天有10小时睡眠。如果上、下午都安排训练,中午应有适当时间午睡(1.5~2小时)。

2.温水浴。训练和比赛后进行温水淋浴是最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方法。温水浴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调节血流,加强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疲劳物质的排除。水温为(42±2)℃为宜。时间为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训练结束半小时后,还可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为15℃,热水温为40℃。冷水淋浴1分钟,热水淋浴2分钟,交替3次。

3.按摩。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其中人工按摩是最受运动员欢迎的消除疲劳手段,但因人力所限,不能满足需要,现已发展为各种代替人力按摩的方法,如:

①机械按摩。有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轮放松器及小型按摩器械等。

②水力按摩。如脉冲水力按摩机。

③气压按摩。如气压按摩衣、气压按摩裤、足部气压按摩器、高低压舱、负压舱等。

4.营养。运动中各种营养物质消耗增加,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糖、维生素C、维生素B、水等,均应得到足够的补充。

5.合理的使用药物。为了尽快消除疲劳,可适当应用一些药物。如中药黄茂、对五加、参三七等,都有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补气壮筋等作用,对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蜂王浆、人参、鹿茸等对养血补气效果较好。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速度素质练习 篇12

这主要是因为速度素质是人体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身体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 速度素质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比赛中, 有些项目比赛的成绩直接受到速度素质的制约, 如田径中的短跑、短距离游泳、划船、自行车、滑冰等。有一些项目虽然本身不是比速度, 但速度素质的好坏对运动成 绩起着直 接影响 , 如跳高、跳 远、铅球、拳 击、击剑等。其次, 速度素质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 是衡量身体训练水平、竞技能力高低的客观依据。再次, 速度素质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 而且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过程灵活及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 提高人体三磷腺苷 (ATP) 和磷酸肌酸 (CP) 的储存量, 促进供能能力的提高及代谢过程的顺利推进。最后, 速度素质不但是某些运动项目选材的客观依据之一, 而且良好的速度素质对其他身体素质发展有积极影响。

速度素质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受到教学大纲、教师能力、教学时间、学生差异等因素的限制, 不可避免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 ) 学生对速度素质练习兴趣不浓厚。部分起初感兴趣的学生慢慢失去兴趣。

(二 ) 学生差异过大 , 平均速度达不到训练的目标值。

(三 ) 学生对速度素质训练硬性模仿过多 , 软性理解太少。

(四 ) 对速度素质练习存在畏难心理 , 总认为自己跑不快。

(五 ) 动作不协调 , 影响速度的提高。

(六 ) 练习中方式、方法不够丰富、合理 , 运用动态心理掌握教学不够熟练, 过于急于求成。

(七 ) 受本身因素的影响 , 仅靠教学时间无法有力改进速度素质。

怎样克服这些问题是保证教学中速度素质练习成效的重要环节, 也是全面提高学生速度素质的最大难关。

结合《运动心理学》、《教育学》、《体育教学》、《速度素质的教学与训练》、唐思宗等著的《身体训练学》、阮如钧菁的《竞技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等, 并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体育教学经验和实践, 加之十几年的田径、足球训练经验和实践, 认为体育教学中的速度素质练习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 运用电化教学 , 提高学生对速 度素质的 认识高度。

一般在教学中, 多是在速度素质练习前, 由老师讲解、示范1~5分钟, 然后开始进行练习, 学生虽经老师的讲解及平时的积累, 有一定认识, 但并不深入, 只是认为跑得快很棒, 跑得快是与生俱来的, 或是专业运动员的事, 自己不可能达到。因此, 要由老师将一些电视中的与速度素质有关的田径、滑冰上项目、球类项目、体操项目及惊险片中场面录制下来, 留待教学中使用, 让学生明白速度素质的重要性, 让他们知道只要通过科学练习, 自己能比以前跑得更快, 跳得更高, 球打得更好, 并能终身受益, 这提高学生兴趣比由老师口述的结果要好得多, 加之学生课后兴趣的讨论延伸, 因此, 对下一次的速度素质练习的重视程度会大大提高。

(二 ) 摸清学生 速度素质 情况 , 建立学生 卡片 , 提高教学针对性。

在以往教学中, 老师一般采用先练习、再纠正、后测试的步骤, 此步骤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加之容易受天气、场地的限制, 很容易导致学生忘记练习动作, 等复习好了, 最少又要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 而影响当堂课的教学时间, 加之, 练习缺乏针对性, 容易造成成绩好的学生愿意跑、成绩差的学生心理有障碍, 便出现抵触情绪。因此, 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就应该先测成绩, 然后集中练习, 告之学生通过练习, 可以提高成绩等, 并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由学生自己填写姓名和第一次成绩, 然后, 将反应速度慢、动作速度慢、位移速度慢的学生划分成组, 进行专项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 下一节课, 仍是先测成绩, 进行填写, 对成绩提高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这样会使学生在练习中有目标、有动力。

(三 ) 合理布置课 后作业 , 增加学生 速度素质 的练习时间 。

仅靠上课时间进行速度素质练习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大量练习需要学生自己体会和提高, 所以, 老师要合理布置课后素质练习作业,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改进要求, 由学生利用课后和业余时间完成, 布置课后练习要注意三个原则:1.要由简单到复杂, 难度不要太大;2.时间不要太长;3.一定要认真检查和讲评。这样一来, 学生会增加速度素质的练习时间, 成绩会提高很快。

(四 ) 注意收集速 度素质练 习信息 , 及时合理地 运用到教学中。

速度素质练习的具体方法很多, 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效果呢? 这主要是由练习的合理性、纪律性及其他方面决定的。如为什么平顶山的短跑选手不如郑州的短跑选手? 而河南的选手又不如广东的选手? 中国选手又不如卡塔尔选手呢? 这主要是由训练手段决定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训练手段, 如何博取众人之长, 补充完善自己的练习手段, 就要靠收集信息。所以, 在教学之中, 一要注意收集网络上的速度素质练习信息;二要请一些高水平的教练到学校上示范课;三是要到一些高水平学校学习。这样一来, 就能及时掌握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 改正存在的不足和欠缺的方面, 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上一篇:重症感染临床标志物下一篇:云资源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