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速度

2024-06-22

推进速度(共5篇)

推进速度 篇1

盾构被普遍应用于城市地铁隧道的施工中, 在单一、均匀的地层中, 由于掘进参数稳定、掘进方式单一, 施工过程相对比较容易进行, 但在复合地层中, 地质成分复杂, 施工难度会大大增加, 如何合理选择掘进参数,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推进速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盾构在施工过程中掘进参数众多, 各参数之间关系复杂, 与推进速度有关的参数主要有刀具贯入度、刀具转矩、刀具转速、总推力和输送机转速等。目前, 很多学者对盾构推进速度进行研究, 廖少明研究了注浆量、正面压力等掘进参数对推进速度的影响, 袁敏正研究了刀具布置以及刀盘扭矩对掘进速度的影响, 徐前卫运用实验模型获得盾构参数和推进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当前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模型来研究掘进机推进速度, 但实验结果不能适应复杂地层, 并且绝大多数学者只对单一掘进参数对推进速度的影响进行研究, 忽略了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使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综上所述, 需要通过整体控制各掘进参数来优化推进速度。

以西安市轨道交通3号线3标段隧道施工为研究背景, 利用遗传算法, 通过整体控制各掘进参数对推进速度进行优化, 对实际施工的参数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1 优化模型建立

1.1 目标函数

盾构推进速度必须在保证施工质量和符合施工设备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推进速度。目标函数应该以各掘进参数为自变量, 推进速度为因变量。具体推进速度优化函数的表达式为

其中f (X) 代表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X是目标函数的自变量, 即各掘进参数;Xi分别为刀具贯入度、刀盘转矩、刀盘转速、总推力、土仓渣土压力以及输送机转速。

1.2 适应度函数

适应度是指评价种群个体在算法中能逼近最优解的指标, 是促进种群中个体优化过程的原动力。种群个体适应度值越大, 被遗传到下代中的概率就越高。具体的约束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Xi是种群中的样本个体, f (Xi) 是当前盾构的推进速度值, S (Xi) 是在当前推进速度时的地面沉降值, Smax是地面沉降值的最大值。

1.3 约束条件

将约束条件引入数学模型, 需要对各代种群中的个体是否满足约束条件进行判断, 本文的约束条件选为“复合地层盾构推进速度预测模型”, 当满足所有约束条件时, 可以对推进速度进行预测并获得所需的目标推进速度值, 若其中任何约束条件无法满足, 将不能预测推进速度, 这样可以保证优化过程在种群可行个体中进行。

2 优化模型的实现

2.1 优化程序

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推进速度优化的思路是:首先把一定数量的个体X组成初始种群, 将初始种群中的个体进行预处理、适度值判断、约束处理以及遗传算子的迭代进化和操作, 最后在个体中选出一个最优推进速度的个体以及对应的掘进参数的取值范围。

本文推进速度的优化基于MATLAB计算机编程, 具体的优化算法框图如图1所示。

2.2 优化实现

合理采集盾构施工现场的100组掘进参数, 分别在每环0.5m、1.0m处采集一组参数, 排除受人为因素和随机因素的掘进参数。初始种群为M=100, 每个个体长度为L=6, 交叉概率为PC=0.5, 变异概率为Pb=0.01, 选择终止代数为T=100。

经过迭代, 得到初始种群分别经过25次、50次、75次、100次迭代优化后的结果如图2~图4所示。各次优化迭代后盾构推进速度分别比原始推进速度提高11.5%、26.3%、36.5%、38.3%。

由于有49组个体在优化过程中不满足掘进参数的约束条件, 不满足初始种群在经过25次的代后“复合地层盾构推进速度预测模型”所预测的盾构推进速度, 故经过淘汰只剩下51组个体, 依次类推, 经过100次迭代后最终剩余17组个体, 这时掘进参数和种群数量已接近稳定, 迭代优化停止, 经过优化后得到的17组参数如表1所示。

3 优化结果验证

试验地点选择与采集数据相同地质层的区间, 施工人员和设备一致, 将优化后的掘进参数作为盾构的输入参数, 每组掘进参数掘进10环, 每环在0.5m、1.0m处采集掘进推进速度, 将得到的结果取平均值。将试验得到的推进速度值和优化后的推进速度值进行对比, 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两者较为接近, 趋势基本重合, 最大误差为9.09%, 说明优化方法正确可靠。

4 结论

本文利用遗传算法, 通过整体控制各掘进参数对推进速度进行优化, 得到的结论如下。

1) 建立了盾构推进速度的遗传算法优化模型, 经过优化后可将推进速度提高38.3%, 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与掘进速度对应掘进参数的取值范围。

2) 将优化后的推进速度和实测推进速度进行对比, 误差较小, 对复合地层实际盾构施工的参数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宣宇.盾构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施工技术, 2013, 42 (1) :20-23.

[2]陈馈, 冯欢欢.中国盾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J].建筑机械化, 2012, 33 (S2) :12-15.

[3]廖少明, 李文勇, 王璇.盾构隧道快速施工法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 2002, 31 (6) :4-6.

[4]袁敏正, 鞠世健, 竺维彬.广州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盾构机适应性研究与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 2004, 41 (3) :31-34.

[5]徐前卫.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

[6]施虎, 龚国芳, 杨华勇, 等.盾构机掘进推进速度控制性能分析[J].机床与液压, 2008, 36 (8) :77-79.

[7]崔国华, 王国强, 何恩光, 等.盾构掘进机主要技术参数的计算分析[J].矿山机械, 2006, 34 (12) :11-14.

[8]王刚.复杂地层盾构机掘进参数确定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3, (4) :317-318.

[9]周斌, 张怀亮, 程永亮.复合地层盾构机推进速度SVM预测模型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 2014, (10) :48-51.

推进速度 篇2

1 综采面推进速度与前方支承压力的关系

为了掌握回采期间, 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的分布情况, 进行了检测。布置了3个应力检测站, 如图1所示。

通过对试验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进行观测, 并将现场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可得出的结论如下:

(1) 当出现不同的推进速度时, 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峰值大小与峰值位置也会有所变化。

(2) 当工作面推进速度相同时, 风巷上帮工作面与下帮工作面的前方支承压力相比较, 会有所不同, 前者小于后者。

(3) 随着推进速度的增加, 支承压力快速升高或降低的范围会逐渐靠近工作面。

2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前方煤体应力的关系

根据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观测, 经分析整理可得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沿走向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规律, 而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 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也会发证变化, 出现逐渐增加的现象, 具体分两种情况, 如果当工作面推进速度变慢时, 距离工作面约30m处, 应力增加到最大后会急剧下降, 如图2所示。

如果当工作面快速推进时, 距离工作面约20m处, 应力增到最大后也会急剧下降, 如图3所示。

总之, 进速度不同时, 工作面前方的煤体应力最大值与位置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而推进速度相同时, 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的最大值与位置是基本相同。

3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岩体应力变形的影响

生产回采工作面后, 使上部和下部岩层动力错动, 也影响到错动区域参数的变化。例如当回采工作面增大推进速度为40~200 m/月时, 工作面作业空间附近的非均质渗透性的组成物发生变化, 主要是因为沿层理方向应力变形具有集中连续不断发展, 这样就消失了增大渗透性的次垂直沟槽。因此, 可以得出, 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单位瓦斯涌出的强度, 呈现出减幅状态的关系, 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瓦斯钻孔的抽放参数。

4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顶板控制效果的关系

滴道盛和煤矿的采煤层平均厚度5m左右, 该煤层上方有炭质页岩伪顶, 伪顶上方有一层中细粒砂岩, 有一部分垮落下来作可直接顶充填采空区, 而另一部分为工作面老顶。经过试验测量研究表明伪顶冒落与工作面顶板下沉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控制好伪顶必须将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控制在200 m左右。控制采场顶板下沉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为了提高支柱的实际支撑能力, 可以通过穿设柱鞋控制支柱钻底来实现。

(2) 为了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 可以通过正规循环作业来实现

5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与瓦斯量的关系

(1) 初采期产量小的根本原因是初采期瓦斯涌出量大, 影响其正常生产速度。

(2) 初采期也可称瓦斯抽采增长期。随着煤炭产出, 抽采瓦斯量也随着增加。

(3) 煤壁和落煤涌出量减小, 同时为确保安全生产, 初用以风定产措施控制风流瓦斯浓度, 所以无论初采是正常生产期, 风排瓦斯量随着累计进尺增加除局波动外, 整体变化缓慢, 趋势下降, 但斜率很小。瓦斯涌出量与月产量之间的关系如图4。

结束语

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要考虑与前方支承压力的关系、与前方煤体应力的关系、对岩体应力变形的影响以及与顶板控制效果的关系等, 选择正确的推进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 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广祥, 杨科, 常聚才.综放回采巷道围岩力学特征实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1) :94-98.

推进速度 篇3

采空区浮煤自燃是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的灾害现象。采空区靠近工作面附近区域,由于漏风风速较大热量难以积聚,采空区深部漏风风速较小且风流经过长距离的输送,O2大量损耗,浮煤常常难以自燃[1,2,3,4]。因此,在采空区内形成了散热带、氧化自燃带和窒息带。“三带”的划分是从宏观上分析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要依据,而以漏风风速划分“三带”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很难实际测量获取。为克服上述困难,笔者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借助于图形显示技术,给出更详细直观的氧化自燃带形状的数值解,以及当工作面推进速度发生变化引起氧化自燃带变化的结果。

1 模型及参数确定

1.1 采空区多孔介质模型

1.1.1 采空区渗流控制方程

将综放采空区视为由煤岩混合体组成的多孔介质空间,松散煤体中的漏风流场十分复杂,将采空区内风流流动看作不可压缩气体在二维空间的非线性渗流,包括紊流、层流、过渡流,所服从的基本方程为非线性渗流方程,即Bachma方程:

EJ=νg(1+vβDmnν)u(1)

式中 n——采动裂隙椭抛带的孔隙率;

β——多孔介质粒子形状系数;

J——压力坡度;

v——采动裂隙椭抛带的风速,m/s;

ν——运动黏性系数,m2/s;

Dm——平均调和粒径;

u——渗流速度,m/s。

1.1.2 采空区多孔介质动量方程

多孔介质模型是在所谓的多孔介质区域中加上由经验公式确定的流动阻力,实质是在流体流动控制方程的动量方程中加上额外的动量源(汇)项。源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黏性损失项 (Darcy),另一个是惯性损失项:

Si=j=12Dijμvj+j=12Cij12ρ|vj|vj(2)

式中 Si——i向(x,y)动量源项;

D,C——规定的矩阵;

μ——流体的动力黏度,Pa·s;

vj——j向流体的渗透速度,m/s。

在多孔介质单元中,动量损失对于压力梯度有影响,产生的压降与流体速度或速度方阵呈比例关系。对于简单的均匀多孔介质有如下的关系:

Si=μkvi+C212ρ|vj|vj(3)

式中 k——渗透率,m2;

C2——惯性阻力因子(无量纲)。

1.2 采空区孔隙率分布

采空区漏风强度和煤体蓄热条件都与孔隙率密切相关,但严格而言,采空区孔隙率应分为两部分考虑:一是松散煤体的孔隙率;二是垮落顶板的孔隙率。松散煤体的孔隙率主要影响煤体内部氧的渗透、分布和高温点的深度;垮落顶板的孔隙率主要影响煤体表面散热的快慢和漏风强度。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采空区的孔隙率随时发生变化。一般而言,顶板岩层越坚硬,孔隙率越大;矿压越大,孔隙率越小;作用时间越长,孔隙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孔隙率计算式如下:

n=1-1/Kp (4)

式中Kp为岩石及煤的碎胀系数。

一般可在水平方向将采空区垮落情况分为3个区域,即压实区、承压碎胀区、自然碎胀区,采空区碎胀系数由碎胀区到压实区呈指数变化。

1.3 采动裂隙“O”形圈参数确定

综放工作面经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过程的充分作用后,采动裂隙带、压实区的边界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情况与综放工作面开采时的初次来压步距L0和周期来压步距L1有密切的关系,如图1所示。

切眼上方采空区裂隙带宽A1约为初次来压步距L0,B1=B2≤L0,工作面后方裂隙带宽度A2满足:

A2=9.21vc+2L1(5)

式中:v为工作面推进速度,m/d;c为与岩石有关的系数。

2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指标

按采煤工作面采空区内浮煤自燃危险性的不同,可将采空区划分为散热带、氧化自燃带和窒息带。在采煤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和宽度因采煤工作面漏风量、氧浓度、浮煤厚度和采空区温度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动态变化。一般认为划分散热带和氧化自燃带的指标为漏风风速0.015 m/s;划分氧化自燃带和窒息带的指标为漏风风速0.000 33 m/s。

3 氧化自燃带宽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关系数值模拟

取公乌素矿1604综放工作面为算例,建立模型尺寸:工作面长度为300 m,进回风巷宽度为4.5 m,取采空区长度为200 m,工作面风量为980 m3/min;坐标原点为采空区深处与回风巷的交点。模型建立后对各个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设置进风巷为风流入口,回风巷为自由出口,模型见图2。

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25 m,周期来压步距为15 m,取c=0.2,A1=17 m,B1=B2=15 m,1604工作面设计推进速度v=1.8 m/d,采空区碎胀系数为1.1~1.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过断层、检修设备、赶进度等原因改变工作面推进速度。在推进速度分别为1.2,1.5,1.8,2.1,2.4 m/d时,采空区氧化自燃带范围见图3和表1。采空区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和工作面推进速度关系见图4。

由图4可以看出,当工作面推进速度发生变化时,采空区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也将发生变化。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进风侧、回风侧、工作面中部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都将增大,工作面中部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增幅较大,进风侧、回风侧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增幅较小。

4 结论

采空区是由煤岩体组成的多孔介质空间,采空区压实区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也将发生变化。采用FLUENT模拟采空区漏风风速分布范围,能够直观地查看采空区风速变化规律,为研究不同推进速度下采空区氧化自燃带的分布范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研究采空区氧化自燃带宽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关系,可为工作面设置合理推进速度、安排采掘接替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基于采空区渗流方程和多孔介质动量方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采空区漏风风速变化情况,结合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标准,得出采空区氧化自燃带宽度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关系:随着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进风侧、回风侧、工作面中部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都将增大;工作面中部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增幅较大,进风侧、回风侧氧化自燃带与工作面距离增幅较小。

关键词:采空区,漏风风速,氧化自燃带,推进速度

参考文献

[1]许家林,孟广石.应用上覆岩层采动裂隙“O”形圈特征抽放采空区瓦斯[J].煤矿安全,1995,26(7):2-4.

[2]钱鸣高,许家林.覆岩采动裂隙分布的“O”形圈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1998,23(5):466-469.

[3]李宗翔.回采采空区非均质渗流场风流移动规律的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增):1578-1581.

推进速度 篇4

iSuppli最近的一项报告表明, 截止到2012年, 预计微电机系统 (MEMS) 市场将从2006年的56亿美元增长到83亿美元。据该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 2001年只有3%的手机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 由于MEMS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增强型用户界面的需求, 到2010年, 该数字预计将激增到33%。

在1月的2010国际消费电子展 (CES) 上, 飞思卡尔半导体推出最新的动作传感技术, 以提升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MMA8450Q加速度传感器是高精度、高功效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延长小型移动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 并通过高灵敏度的动作和方向检测功能捕捉精确的动作。借助飞思卡尔MMA8450Q加速度传感器, 移动电话和其他消费电子器件的开发商能够在延长电池寿命的同时, 整合增强功能并最终改善终端用户的体验。

M M A8450Q加速度传感器是针对下一代移动设备, 如智能手机和智能本设计的, 这要求性能、便携性和电池寿命进行理想组合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款三轴数字传感器在飞思卡尔的智能本平板参考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该器件提供大量嵌入式可配置性很高的功能, 帮助OEM厂商满足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 包括方向、拍打、双击、敲击、自由落体及震动检测能力。

MMA8450Q传感器是12位的数字解决方案, 采用3×3×1mm3小体积封装。它提供智能的数据管理功能, 内置32段采样/轴 (X、Y、Z轴) 的先入先出 (FIFO) 内存缓冲, 以提高整个系统的省电能力并通过减少主处理器负载来加快响应速度。嵌入式功能和FIFO缓存的配合使用, 使终端处理器仅对要求的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在相同I2C总线上复用其他传感器时, 这有助于防止数据丢失。可配置省电模式和自动唤醒/休眠功能则帮助设计者实现最佳电流消耗。对环境敏感的产品针对每个嵌入式功能提供广泛的可配置功能, 并且与自动唤醒/休眠功能进行捆绑, 这样可以达到更高的电源效率。

MMA8450Q加速度传感器的目标应用包括便携式消费器件, 如移动电话和远程控制设备, 以及智能本、电子书阅读器 (eReader) 、上网本、笔记本电脑、PMP及PDA等。其他应用包括医疗应用中的活动监控, 导航应用中的航位推测辅助, 车队跟踪中的位置检测, 以及电源工具和小型电器的安全关闭。

特性包括:

●12位数字输出。

●带有I2C总线的±2g、±4g、±8g三轴数字加速度传感器。

●可存取32段采样的FIFO简化了动作检测分析。

●低功耗。

关闭模式:2微安。

待机模式:待机电流 (I C激活) 最高10微安。

激活模式 (低功耗模式:27-120;正常工作模式:42-250) 。

●典型值:27微安 (ODR=50 Hz, 低功耗模式) 。

●典型值:42微安 (ODR=100 Hz, 低工作模式) 。

●可用于8个中断源的2个可编程中断管脚。

●低工作电压1.71 V到1.89 V。

●嵌入式功能/特性。

●四通道动作检测。

自由落体或动作检测:2通道。

脉冲检测:1通道。

瞬变检测:1通道。

带滞后补偿的方向 (竖向/横向) 检测。

在自动唤醒和睡眠功能中, 可实现自动输出数据速率变化。

自我检测。

●高可靠性设计, 能够承受最高10000 g的撞击3。

开发支持、价格和供货情况

MMA8450Q传感器现已供货。数量达10000件时, 建议零售价1.67美元。

为了加快面市, 展示MMA8450Q多个嵌入式功能的优势, 飞思卡尔提供两个开发套件, 它们都带有PC图形用户界面软件程序。飞思卡尔提供RD3924MMA8450Q开发套件, 包含评估MMA8450Q加速度传感器 (包括传感器板LFSTBEB8450Q以及USB通信板LFSTBUSB) 所需的组件。LFSTBEB8450和LFSTBUSE都是飞思卡尔传感器工具箱 (Sensor Toolbox) 的一部分, 传感器工具箱是面向传感器应用的一套统一的开发软件、硬件工具和附件。传感器工具箱为飞思卡尔产品系列 (加速度、压力和触摸传感器) 的所有传感器型号提供综合支持。

LFSTBEB8450开发板现已供货, 建议零售价75美元。此外, 对于可能尚未购买传感器工具箱加速度传感器USB板的客户, RD3924MMA8450捆绑提供加速度传感器及USB板, 建议零售价99美元。

包含MMA8450Q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本参考设计, 现在可通过当地飞思卡尔销售代表供货, 以进行相关评估。获取参考设计的详细信息, 请登录网址:www.freescale.com/smartbook。

推进速度 篇5

1 创新“速度”机制, 着力构建“速度中心”

从速度机制的创新、速度组织的强化入手, 通过“加压、加速、加节奏”深挖“速度”潜力, 提升工作效率, 化解了缺员矛盾, 促进了快供电和多售电工作。

(1) 创新管理, 速度组织上突出“三快”。一是勤于思考领悟快, 即在第一时间内认真研究、正确领悟上级的文件精神、决策部署, 奠定科学组织和正确执行的基础;二是行动迅速反应快, 即建立“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的执行制度, 在服务的需求上、工作的组织上、作业的行动上均做到不隔天、不过夜;三是任务落实推进快, 即建立速度执行、各个层面的推进手段, 对执行的速度时时紧盯, 严格考核。

(2) 创新标准, 速度执行上严格“限时”。在国家电网对外承诺的速度基础上, 一是挑战速度“时限”, 细分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速度要求和标准, 提出更高的“时限”目标。二是实施“零天”工程, 做到常态作业任务日事日毕、日清日结。三是实行限时办结制, 所有环节的工作均在统一限定的时间内办理完结, 对超时限完成的按“速度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严格追究违章责任。

(3) 创新方式, 速度链条上无缝“衔接”。以制度形式将各专业、各班组、各岗位每天、每周、每月、每季的周期性作业任务进行速度管理;对系统性工作和流程式作业实行统筹分配和速度细分, 做到在任务的分配上细化到点、到人、到具体的岗位, 在任务完成的时间上具体到天、到对应的时间段, 在任务的进度上做到时时监控、时时紧盯。力促所有的“部件”都同步到位, 所有的“要素”都准时到岗, 所有的“齿轮”都同时运转, 所有的“皮带”都实时联动;确保上下、左右、相互之间的速度配合、速度联动和速度支撑, 形成紧密、高效“流水线式”的“速度链”体系。

(4) 创新手段, 速度关联上监管“同步”。分电压、分容量等级建立各类工程设计、施工环节的速度标准, 对关联设计和施工安装各个子专业的速度实行进度监管、跟踪督办;从业扩流程、工程设计、施工安装三个层面配套速度考核;张榜公布设计、施工环节的速度信息和排名情况, 为客户委托业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在设计、施工环节引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 促使设计、施工环节的提速和速度同步。

(5) 创新载体, 速度机制上开展“赛跑”。围绕“多售一度电、增利一分钱”主题活动, 分专业、分班组、分岗位按月开展“服务调度速度”、“服务响应速度”、“用电报装速度”、“故障抢修速度”、“电费回收速度”、“标杆建设速度”等竞赛, 激发速度活力, 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接力挑、合力挑的“赶超”速度局面。

2 完善“管控”体系, 着力推进“五化管理”

制定了《严抓严管工作方案》, 强化了“班前培训, 班后评价;每日一查, 每天提醒;每户一票, 每周分析;每月对照, 按月考核”的管控手段。建立了每天作业的常态标准体系, 坚持以专业化管理为龙头, 推进“五化管理”, 提升精益化运作水平。

(1) 客户服务“专业化”管理。按照“日监控、周通报、月考核、季评价”的专业工作思路, 细分供电服务12个子专业, 坚持每日在线监控提醒、每周通报督办、每月考核奖惩, 每季检查评价;做到统一服务调度、统一专业培训、统一工作指导、统一现场竞赛、统一在线监控、统一考核通报, 促进全局客户服务专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 内质外形“标准化”建设。在落实各项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同时, 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做到定置管理责任到人, 随时随处做到摆放有序、左右成行、上下成线、方向一致, 表里如一。实行班前、班中、班后三段式运行维护, 始终保持一流的标准形象。

(3) 常态作业“格式化”要求。按照“做什么, 由谁做, 做到什么程度, 在什么时间内做完”的工作要求, 用“格式化”的形式归纳、整理基层班组、一线岗位日、周、月、季、年“常态性的作业任务”和“规定动作”, 形成“清晰、有序、自觉”的作业概念, 让所有的人都“动”起来。通过“格式化”, 构建“一级抓一级”的组织体系, 建设“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 形成“环环相扣”的作业机制和“日事日毕、日清日结、日新日高”的闭环作业模式。通过“格式化”要求, 实现“每天小闭环, 每周中闭环, 每月大闭环”常态作业管理, 形成“日作业、周进度、月安排、季评价、年总结 (规划) ”的常态机制。作业“格式化”和每日“三段式”促进管理“闭环化”, 实现运动式管理向常态性管理转变, 被动式管理向主动性管理转变, 松散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

(4) 服务行为“阳光化”考评。通过工作日志掌握全员工作状态, 促进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总结性。电子评价器对营业前台服务实时测评, 《服务工作票》对现场服务全过程管理, 95598热线对服务质量跟踪回访, 客户工程服务从流程、设计、施工三个环节开展闭环考核;对照绩效合约进行检查、评价。推行阳光“晒”的工作方式, 使全员、全过程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处于能控、在控状态。

(5) 绩效工作“精益化”运行。坚持“每天分析”和“每周例会”制度, 把绩效责任贯穿到每一个专业、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坚持班前早会、班前30分钟培训、每天回头看、每天日志管理、每天维护检查等五项制度, 使各项工作从“面”精细到“点”;每月对照绩效合约逐条对应检查和评价, 实行工效挂钩, 体现绩效工作的常态化、精益化和全员化。

“专业管控”和“五化管理”促进了全局客户服务工作更加规范, 营销服务异常日益减少, 供电服务指标不断先进, 系列做法得到湖南省电力公司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并在省内推广借鉴和应用。

3 搭建“激励”平台, 着力深化“创先争优”

周而复始的重复相同或者类似的工作, 员工容易出现精神疲劳、意识疲倦, 或者思想上、情绪上的松懈;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员工会有意志下降、信心不足的时候。为此, 在标杆单位创建过程中, 《客户中心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客户中心标准化建设劳动竞赛实施细则》等应运而生, 从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入手, 着力解决了全员的动力和后劲问题。

(1) 统筹目标提升执行力。建立中心、班组、岗位的三级目标责任体系, 协调了全员行动;围绕理想信念开展《赢在执行》、《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等读书活动, 在建设标准化、推进专业化、提升精益化的过程中, 全员统一了思想, 坚定了信心, 迈出了更加积极的步伐。

(2) 技能培训强化能力。以提升“基本功”为着力点, 把日常性的作业纳入竞赛考评, 将现场竞赛贯穿于全年客户服务工作的始终, 实行培训竞赛全程化;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在线指导和模拟作业等方式, 做到内容、人员、时间、效果四落实, 实现培训竞赛全员化。

(3) 劳动竞赛营造活力。分班组细化专业竞赛细则和评比办法, 设立流动红旗班、流动红旗值、服务明星、速度之星、质量之星等奖项, 坚持班组赛、专业赛、全员赛;每周进度促进、每月竞赛评比;设立劳动竞赛光荣榜, 按月公布劳动竞赛成果,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激发了全员工作活力和主观能动性。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技术与安全下一篇:牧区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