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分析(共12篇)
速度分析 篇1
引言
汽车行驶安全是建立在良好的公路设计上的, 优秀的公路设计会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种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同时尽最大努力为汽车行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线路设计, 保证汽车运行的综合指数达到最大化。我国目前在线路设计上多采用设计速度的设计方法, 在实际上规定了汽车运行的最低限度指标, 并不能够全面覆盖汽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于设计速度所对应的指标情况。所以要对目前的线路设计加以改进。
1 设计速度在应用中的弊端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影响时, 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适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采用设计速度作为设计指标, 实质上规定了道路设计最低限度应该采用的指标, 但对采用高于设计速度所对应的指标却没有限制。设计速度在公路设计中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1 线形设计要素与实际行车速度不相符
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式虽然对路线可能存在因素做了综合考量, 但其在车速上的最低限度的设定却无法满足现实条件的需求。具体说就是预先的设计速度是既定的, 可实际车速却要根据不同路段、地点、天气、线路情况等等做出相应调整, 不可能实现匀速行驶。同时驾驶员的个人情况的不同也是行驶中车速控制的一大因素, 但目前的设计速度并未考虑到这一点。
1.2 线形要素之间组合设计不合理
在设计人员进行线路设计的过程中, 虽然采用了较为合理的综合设计方法, 但依然无法避免线形要素之间组合设计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由于我国地貌较为复杂, 所以在汽车行驶的路线中有很多的山岭等不平稳地域, 对这些地域的线路设计上虽然有最小线形设计值, 但它全然不能够满足实际车速的要求, 从而就存有了安全隐患。目前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 在公路线路设计上都明确要求避免采用最小值的组合方式进行设计依据, 这无疑是线路设计上的一次改进, 避免因最小值组合的影响使设计人员设计出不符实际的线路。
1.3 设计车速与实际运行车速存在差异
设计车速的存在意义是要驾驶员根据不同的设计车速为参照安全行驶于不同路线上, 它为安全行驶速度提供了可参考的行驶环境。可在实际行驶过程中, 驾驶员不可能总是在设计速度上行驶, 他会因为周遭环境的不同做出相应调整, 达到自己希望达到的实际需求速度。从而, 设计速度对应下的线形设计就不能与驾驶员的实际行驶速度相对应, 就有可能存有了安全隐患。
2 运行速度的概念及设计方法的特点
2.1 运行速度的概念
运行速度是指在理想的外部条件下, 公路路段上第85%位车辆的运行速度。其中, 理想的外部条件是指良好的天气条件, 干净、潮湿的路面条件和自由流状态的交通条件。因为运行速度V85考虑了公路上绝大多数驾驶员的交通心理需求, 以运行速度作为设计车速进行线形设计的方法———运行速度设计方法, 就有效地保证了路线所有相关要素如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等指标与设计速度的合理搭配, 故可获得连续、一致的均衡设计。
2.2 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优点
2.2.1 与设计速度不同的是, 运行速度是根据实际车速进行设计参考, 这就更具备了车辆的实际需求, 大大满足了车辆安全运行的实际环境要求。
2.2.2 运行速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在设计中考虑到了驾驶员的心理因素, 这恰恰是设计速度所欠缺的, 而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却是车辆行驶安全的一大要素。
2.2.3 其中的相邻路段车速差的控制原则更是大大提高了道路运行效率, 为道路的畅通提供了保障, 同时也节约了广大驾驶员的时间和能源消耗。
2.2.4 运行速度解决了设计速度中一直存在的路线设计与实际车速的矛盾问题, 增强了线路的可靠性。
2.2.5 以运行速度为参照的路线设计有了实际车速需求为依准, 就大大提高了线路运行中的车辆安全问题, 也保障了公路的使用安全。
3 运行速度的相关设计
3.1 设计方法
运行速度设计方法是以运行速度作为设计车速进行线形设计的方法, 它的基本设计思路是: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 采用计算行车速度概念进行公路线形初始设计, 在此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几何要素进行路段划分, 通过运行速度预测模型推算各路段运行速度, 并以线形的连续性和速度的一致性作为路线设计质量评价原则, 检验和修正初期的平纵几何设计, 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路线平纵线形和运行速度, 最终确定曲线超高、加宽、视距等设计指标。
3.2 设计步骤
3.2.1 初始设计。
根据前期可行性研究确定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标准, 采用计算行车速度概念进行公路线形初始设计, 绘制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3.2.2 划分分析路段。
根据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的大小将整条路线划分为直线段、纵坡段、平曲线段和弯坡组合段等若干分析单元。其中纵坡坡度小于3%的直线段和半径为1000m以上的大半径曲线自成一段;其余小半径曲线段、纵坡坡度大于等于3%、坡长为300m以上的纵坡路段以及弯坡组合路段, 作为独立单元分别进行运行速度测算;当直线段位于两小半径曲线段之间, 且长度小于临界值200m时, 则该直线视为短直线, 车辆在此路段上的运行速度保持不变。
3.2.3 运行速度V85的预测。
对改建公路可以采用现场实测法, 也可以采用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对路段运行速度V85进行测算。对于新建公路只能采用运行速度的预测模型进行测算。我国《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中, 推荐了两种运行速度计算方法:方法一是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运行速度研究”课题成果;方法二是采用澳大利亚运行速度计算法。
3.2.4 线形的连续性检验。
检验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V85之差。两相邻均匀路段之间的运行速度差应控制在10km/h以内;不符合要求的线形设计应进行调整或设置一过渡段。
3.2.5 修正结果, 绘制平、纵面图。
根据各路段调整的设计速度, 重新绘制全线的平、纵面图。
3.2.6 完成设计。
根据设计半径和运行速度图, 确定平曲线超高、视距、平曲线加宽等设计要素值, 最终完成路线线形设计。
4 结束语
车辆的大量使用已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现象, 人们的关注也逐步转移到道路线形设计的安全上来, 对线路的设计也越来越有品质要求。我国要不断改进原有的设计速度设计的公路线形, 积极推行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 使我国的道路设计与国际上的道路标准接轨, 这不仅仅体现了我国道路标准的严格施行, 更是对我国道路安全的一种责任行为, 同时运行速度在线形设计上的投用, 更是我国线路设计上的一大突破, 对我国今后的线路设计发展有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朝庆.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6 (9) .
[2]陈胜营, 王亚干, 张剑飞.公路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速度分析 篇2
1.前言
男子110米跨栏跑是田径运动技术中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它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跨越障碍的技巧和技能。而且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快的起跑上第一栏的速度(即反应速度);过栏速度(即动作速度);疾跑速度,(即平跑速度)。这些都是跨栏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常常有人把速度称为跨栏中的“灵魂”。
一、110米跨栏跑运动员应具备的速度素质
1.从跨栏跑的起跑来看反应速度的重要性
跨栏跑在竞赛中和短跑一样,在比赛过程中需要裁判员统一指挥进行竞赛,发令员在鸣枪后,谁反应的速度快,谁就占主要地位;起跑过第一栏是全程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以下各栏能否顺利通过的关键所在,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必须尽量接近短跑,要积极起动、加速、力争用最快速度通过第一栏,这样就为全程跑的胜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从跨栏跑全过程来看平跑速度的重要性
许多资料表明,栏间平跑速度是由100米成绩决定的。毕竟男子110米栏运动员需要越过10个栏架,假如每个跨栏步用3米至3.5米的距离,那么110米栏还有75米左右的平跑距离,可见跑的速度在跨栏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良好的速度,跨栏跑的成绩是不会达到高水平的.3.从跨栏步技术上看动作速度的重要性
在全过程跑中,运动员需要越过十个栏架,这十个跨栏步,实际上就是跑十个单步,只是完成动作的形式不同而已,要想缩短每一个单步的时间,那只有起跨腿,积极的后蹬,摆动腿积极的“鞭打”下压,紧接着起跨腿积极地向前提拉,腰部保持正直,髋部前移。此时,摆动腿大小腿开始折叠,脚跟靠近臀部,夹角较小,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垂直面后,起跨腿脚跟提起,上体加速前移,在摆动腿折叠前摆,膝关节领先摆到超过腰部的高度的动作配合下,完成后蹬动作,直到积极地跨出第一、二栏,上栏的好与坏主要是第一个栏,尽管这样还需要良好的肌肉动作速度,否则是不会创造良好的跨栏成绩的。
二、影响男子110米跨栏跑专项速度的因素 1.平跑速度
短跑是发展人体位移速度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短跑训练即能增强腿步和躯干的力量,也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提高动作速率,加快步频。只有在快步频条件下又能保持足够的步长,才能表现出高的跑速。而没有一定的步长储备和较高的步频能力,跨栏运动员是很难完成快节奏、高速度跨栏跑的。另一方面,虽然栏间跑有其特殊节奏和动作结构,但基本上和短跑用力性质是一致的,只是上栏前的起跨支撑时间比下栏支撑和短跑的支撑时间要长。毫无疑问,最大平跑速度的提高对改善跨栏跑的专项速度是至关重要的。2.有序的节奏系统
所谓节奏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动作表现的快慢和时间间隔的关系。有序的节奏是取得高水平最大周期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使运动员有效地发挥出最大潜能,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节奏首先是运动时间特征的表现,她和人的肌肉工作性质有直接的关系。优秀跨栏跑运动员能够按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用力交替工作,从而构成了个人跨栏跑的正确节奏。它对运动员的时间、空间感及肌肉用力与放松交替的及时转化有更高的要求,对跑与跨的转化、速度与动作的连贯以及连跨多栏的专项耐力均有着特殊的要求。3.过栏技术
当运动员具备了一定的平跑速度和跨栏跑技术、节奏所需要的基本身体或心理素质后,缩短跨栏跑周期时间的关键在于过栏速度。许多资料表明影响周期速度的主要因素是过栏速度,起跨时起跨脚的落点比下栏支撑点更为重要。低水平运动员的起跨姿势呈“跳跃”状态,主要原因是起跨点距身体投影点太远,距栏架相对较近,减小了起跨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距支点的距离,增大了垂直速度,造成了腾空时间长和下栏水平速度损失过多的后果。
三、如何发展男子110米跨栏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 1.提高栏间速度节奏
由于栏间跑是在固定的距离上,以固定的步数完成,同时又要为过栏做好准备,所以在技术动作、步长、步频的比例等方面均与短跑的途中跑有所不同。如果仅把栏间节奏理解为“小、大、中”的步长关系,远不能揭示栏间距技术的内在联系。节奏是运动时间特征的表现,它和人的肌肉工作性质有直接的关系。当然不同节奏表现在步长、步数上也不同。跨栏运动员能够按一定时间和一定的交替工作,就会构成个人栏间跑的正确节奏。良好的跨栏节奏是获取优异成绩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过栏后的第一步对栏间速度节奏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任务是迅速地将跨栏的动作转化成跑的动作,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是栏间节奏跑的关键一步。为跨、跑动作紧密衔接,由跨栏动作迅速过渡到跑的动作。除此之外,还应加大短跑速度的训练。如30m、60m起跑、30m—100m途中跑、150m反复跑、变速跑、越野跑。此外,还要重点结合过栏的短跑,结合过好第一栏,无疑使运动员对后继栏增强信心。过好第一栏后,继续增至3栏、5栏训练,前半程栏过好后,要特别强调后程栏的训练。
2.克服起跨攻栏时的“飘栏”,加快腾空后的“剪绞”速度
所谓的“飘栏”,是指在做动作时,摆动腿没有积极前压,而是让其自然向前惯性落地,“飘栏”主要表现在栏间跑的第三步,攻栏前支撑脚落地点过于身体重心投影点前,使身体重心跟不上,出现身体后仰或上体过于正直,不敢大胆前倾攻栏。另一种现象是起跨点距离过近或过远,产生畏惧碰栏心理。还有一种现象是没有充分利用大腿肌群力量,做屈膝高摆,而是利用小腿来带动大腿摆,下栏时动作消极,所以产生栏上时间过长的“飘栏”现象。克服“飘栏”训练手段有许多,一方面加强髋、膝关节力量及灵活性,提高腰腹肌、髂腰肌以及股四头肌高抬快压的能力,培养快摆攻栏意识。另一方面培养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上体、头部、摆动腿有意识的下压,均有利于压低过栏时腾空高度,并能促进起跨腿的提拉和过栏速度。
“剪绞”是指从起跨结束身体转入腾空时起,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的这段空间动作,其任务是保持身体平衡,加快过栏速度,减少空中滞留时间。当起跨腿蹬离地面,身体腾空后,踝、膝、髋三个关节不是在同一平面上运动的,跨栏步的起跨腿除屈伸外,还有外展、内收、旋外、绕环等多种运动形式。为了缩短起跨腿的摆动半径,提高“剪绞”速度,在提拉起跨腿时,足跟靠臀,使起跨腿的环节重心尽量靠近体侧,这样起跨腿就能以较短的力矩提拉过栏,当身体腾空后,重心运动轨迹不能改变,靠加快摆动腿和起跨腿及其它肢体的相向运动,改变各肢体环节重心与身体重心位置关系,获得快速着地支撑,这是提高过栏技术的重要因素。造成空中“剪绞”速度过慢的原因是大小腿收拉不紧,起跨腿摆动半径过大,上体过于前倾或后仰,臂摆过大,影响身体空中平衡,这些都影响“剪绞”过栏速度,训练中必须加以克服。
3.提高过栏技术与栏间跑的衔接
掌握良好的过栏技术,对提高栏间速度节奏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名跨栏运动员,除了具备较高的平跑速度外,更应掌握正确的过栏技术及明快的栏间跑节奏。抓准过栏后进入栏间跑的切入点,避免由于栏上技术影响到栏间跑的速度损失,破坏节奏,以致对后继栏技术产生恶性循环,在这一点上,跨栏运动员是很有体会的。解决好过栏技术与栏间跑的衔接,重点在下栏着地,优秀运动员支撑时间为0.08~0.1s,水平低的运动员栏间跑第1步支撑蹬地时间为0.12~0.15s,由于下栏支撑时间长,水平速度严重下降,从而影响栏间跑的节奏。下栏时摆动腿,积极下压后扒,着地点接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其任务是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使身体平稳并迅速的离栏转入栏间跑。在摆动腿积极下压的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脚尖勾起,靠近臀部,两腿以髋关节为轴,并积极做“剪角”动作,以膝领先,往腋下加速向前提拉,两臂配合保持身体平衡。在下栏着地过程中,摆动腿积极主动下压是很关键的,它有三个方面显著特点:(1)缩短跨栏步距离而由此减少腾空时间:(2)为更快速度地过渡到栏间距提供有利条件;(3)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如果下栏着地点远、着地角小,制动大,身体重心跟不上,就不能与栏间距有机结合。在训练上下工夫,通过反复训练实践及竞赛来提高。把过栏技术与栏间跑的准确切入点磨合到非常熟练,使人感觉到是在“跑栏”,而不是“跨栏”。当然想达到“跑栏”的目的,还必须加强各个技术环节点的磨合,进一步加强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四.结论
1.110米跨栏跑运动员应具备短跑运动员的反应速度与平跑速度,同时对于跨栏步这一动作也应具备较高的动作速度。
2.影响男子110米跨栏跑专项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平跑速度、节奏、过栏技术。3.要提高110米跨栏专项成绩,就必须解决好栏间平跑速度节奏以及栏上的过栏速度和过栏技术与栏间跑的衔接。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超英、马立军、杨光《跨栏跑的专项速度及其训练》田径,1999.5 [2]汤建民《浅谈跨栏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3]张建华《影响男子110M栏成绩的主要因素》湖北体育科技2000.4
煤巷掘进速度受制约因素的分析 篇3
关键词 煤巷 掘进速度 设备管理 人员素质
近年来,随着显德汪矿的开采延伸,煤层的地质条件变化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9#煤地区的巷道掘进中,防治水安全管理,过断层等地质构造明显增多,在机掘的单进和效率水平上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如何提高巷道掘进的速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掘进工作面基本情况
(一)围岩条件
11901工作面地面标高283~315,埋深318~473m。工作面煤层结构复杂,含1~5层夹矸,夹矸多为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煤层以亮煤为主,为半亮型煤,大部分为粉粒状,少量有块煤,并富含黄铁矿。工作面中部及里段受火成岩影响,煤厚变化比较大,平均煤厚3.2m。该工作面伪顶为炭质泥岩,质软,破碎,夹1~3层;直接顶为粉砂岩,泥质胶结,质软,易碎;老顶为大青灰岩,中厚层状,有方解石脉及晶体,局部被火成岩侵蚀。
(二)水文及其他重要地质情况
11901工作面掘进中将受到1199采空区水、小窑水、大青灰岩水、本溪、奥陶系灰岩水的威胁。9#煤距本溪灰岩、奥陶纪灰岩较近,目前,奥灰水位为+10m,煤层底板标高最小为-152m,开采水平低于奥灰水位,掘进期间受奥灰水威胁。奥灰顶面至9#煤底板岩层厚度为30~40m,当底板完整时,采掘工程是安全的。若遇断层、破碎带等构造变化情况,奥灰水易于导入工作面。
根据相邻工作面掘进期间揭露资料显示,工作面外段构造较复杂,断层较为发育。同时煤层顶板裂隙发育,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威胁,应加强支护以防顶板事故。局部地段煤层产状变化较大,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三)巷道支护参数
11901工作面掘进期间,巷道为梯形断面,锚网支护。规格均为4.2?.0m(宽紫掳锔撸グ逵脌%o22L2400mm左旋螺纹钢强力锚杆,配金属梯子梁及两卷Z2360树脂药卷全长锚固,间排距为750?00mm;当顶板破碎时,可以缩小顶锚杆的间排距。巷帮用%o16L1850mm普通圆钢锚杆一卷Z2360树脂药卷加长锚固,间排距700?00mm。顶板打双排%o17.8L9000mm迈步锚索加强支护,间排距为1.4?.5m。
施工过程中顶板与断层等构造或节理發育时,需采取加强支护措施,补打锚索梁及时调整锚杆间排距为600mm,或改为工字钢。锚网要保证质量,确保铺平、网边搭接及联网要符合作业规程要求。
(四)施工方法
根据显德汪矿现有设备,选用EBZ-100型掘进机截割,配合掘进机桥式转载机,SD-150型胶带输送机连续作业。
(五)施工组织
综掘工艺流程为:交接班→延长皮带→截割出煤→照线、临时支护、永久支护。
掘进割煤、运煤与准备支护材料平行作业,截割与支护交替进行,工作面采用“三八”作业制,按正规循环作业方式,专业工种与综合工种相结合的劳动组织形式,循环进度1400mm。
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机械设备
巷道掘进施工中机械设备是前提,不同的设备决定不同的施工方法与劳动组织。随着巷道掘进进度的进行,巷道长度越掘越远,五部皮带相互搭接形成运煤系统,设备管理难度较大。
该巷道断面4.2?.0m,断面较大,EBZ-100型掘进机在截割循环上存在一定的制约性,在遇断层过火成岩倾入地区截割中截齿损坏极快,需每隔10分左右更换一次截齿,降低了截割时间,制约了掘进速度。
(二)工序及工艺
巷道设计长度1431m,17跋律骄蚪翰愫穸?.61m。由于巷道掘进属下组煤开采,受奥灰水威胁较大,需每隔60m施工向巷帮施工一钻窝,规格4m?m?m(深卓韤赘撸话阕晡咽┕ば璞谱饕担肆Τ雒海投慷冉洗蟆?
班组长不能合理利用时间,对掘进工序未能统筹安排,以至出现割煤完毕材料还未准备齐全,支护完毕后皮带不能及时启动,开始延伸皮带准备工作还未做好等情况,工时利用率太低,影响了掘进的速度。
全锚支护的工艺使顶板支护由过去的被动支护变为主动支护,支护效果及安全系数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支护的小工序上还存在太多的不足。
(三)管理的因素
(1)管理制度。旧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奖惩制度不合理,加上对制度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个别班组存在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差别不大,严重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区队在工资分配上有一定缺陷,并且从分配上向优秀班组大幅度倾斜。通过在对工程质量、任务完成、材料消耗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精细化管理使用A、B、C卡计分平台,杜绝了人情分,公开透明的计分制度极大的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掘进队伍有了较高的积极性。
(2)人员素质的高低及操作水平直接决定着掘进速度的提高,操作熟练的掘进机司机在机器的调试、转向、前进、后退、切割等方面操作自如,经实测,每进一循环最快15min就切割完毕,并且巷道成型好,各项参数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不需要二次切割,指标完成情况较好,而不熟练的司机完成割煤工序则需25-45min,并且操作失误导致一系列的后续工作需要完善,严重阻碍了单进水平。此外由于司机的责任心不强,发现不了本可避免的机器一般性故障,当故障发生后司机又不能当场采取有效的可行性措施进行处理,也对掘进速度造成严重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影响快速掘进的因素主要归结为管理、设备、环境、工序及工艺四个方面,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规程;设备有掘进机、带式输送机;环境为地质条件、内部条件;工序及工艺为施工工艺、工序组织,割煤工艺等。
三、主要对策
(1)改进设备,优化工序组织。第一,针对我矿的施工条件,引进大功率掘进机,提高截割能力,增强掘进机尤其是桥式转载机的可靠性,一次性割全底,最大限度降低截割時间,要求极其特点是:机身重,掘进速度快,结构件强度高,设备可靠性好,目前该措施已解决,引进了EBZ160型大功率掘进机,大幅度提高了掘进机的使用效率;第二,迎头人员的站位情况。司机割煤时,一人负责观看截割断面和巷道成型,掘进机转载机后一边站一人清理由转载桥上洒下的煤并负责看护掘进机电缆,一人站在掘进机后看掘进机中间运输机的卸载情况,同时注意皮带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司机停机,截割时其他人员运送所有支护材料,备齐后剩余时间内清理巷道和处理不合格底根,实现一次成巷,即:把巷道施工中的掘进、安全监察、支护等3个分步工程视为一个整体,在同等时间内,按设计及质量标准要求,互相配合,前后连贯的最大限度的同时施工,一次成巷,不留收尾工程。
(2)提高人员素质。第一,加强设备检修的管理,提高所有设备检修质量和维修工技能水平,将由于输送机、掘进机及其他设备故障而影响的掘进速度降到最低。第二,根据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割煤工艺,培养熟练的掘进机司机,在满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切割时间。第三,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使现场把关人员必须熟悉掘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协调各工序,各环节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使专职人员真正做到懂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操作方法,能检修及处理一般性故障。第四,可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到机厂等单位进行技能转向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操作水平、
(3)科学管理。引入科学的管理思路,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将掘进班组进行优化调配,保证掘进队伍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重点要将制度精细化与人性化。通过制度来管理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奖惩制度和培训教育制度,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语
影响煤巷掘进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自然因素如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件差等客观存在,但是可以对巷道布置进行优化,特别是巷道使用期限,围岩情况、顶板变化设计出最有利、最合理的支护形式,以提高掘进施工。
人员的管理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煤矿生产也不例外,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奖惩制度的合理制定,奖罚分明并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以制度管理人,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队伍的劳动积极性,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效的提高掘进速度。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目前缩短掘进循环时间的有效手段主要有,采用大功率的掘进机,培养熟练的有责任心的专职司机,强化现场的劳动组织和管理,优化巷道布置的审计,优化作业设计尤其是工序间的平行作业。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矿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荔湾深水速度分析方法研究 篇4
目前精细化地震数据处理已逐渐被采用, 而在精细化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 高精度的速度分析是关键环节之一[1]。传统的速度分析是基于各向同性双曲线方程的, 该方程适用于水平层状介质且偏移距离较小的情况, 对于构造复杂及大偏移距尤其需要考虑各向异性时则该方程不适用。由于各向异性介质速度分析理论与实践的复杂性及重要性,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已掀起了各向异性介质速度分析技术的研究热潮。Debashish Sarkar等人[2]提出了二维VTI (横向各向同性) 介质的P波偏移速度分析 (MVA) 算法, 从而使VTI介质下的交互式偏移速度分析算法得到了发展。Tsvankin等人[3]推导了适合于VTI介质和长偏移距的四阶非双曲线NMO方程。Alkhalifah等人[4]改进了高阶方程, 使该方程依赖于VNMO和等效各向异性参数η的表达式, 把常规的单参数速度分析改进为双参数速度分析 (VNMO, η) , 从而使非双曲时差得到校正。在深水长电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中, 为了得到较深层的地层信息, 处理大偏移距地震资料处理时, 考虑非双曲时差速度分析是有实际意义的。Siliqi (2000) 等人[5]研究结果表明, 在各向异性垂向非均匀介质中, 各向异性对远偏移距效应是主要的, 从而对层状介质时差公式进行了修正, 这种方法在双谱速度分析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为了将非双曲线时差参数化和实用化, Siliqi (2003) [6]把常规的速度谱扩展成3D数据体 (t0, dtn, 0τ) 进行分析, 从而使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国内徐翠娥等人[7]、潘成磊等人[8]、铁迎春等人[9]应用双谱速度分析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推动了双谱速度分析技术的发展。
为了获得中深层地震信息, 海上地震资料野外采集电缆长度越来越长, 荔湾地区水深2000~2700m, 电缆长度为6000m, 勘探目的层深度在2600~4600m, 其最大炮检距与勘探目的层深度比值大于1, 介质属于VTI介质条件下各向异性。经验表明, 基于各向同性介质的速度分析理论已经很难满足要求, 即远偏移距道集同相轴难以校平, 导致地质体成像归位不准、陡倾地层缺失等, 对于后续的基于道集的叠前储层反演及烃类检测会带来很大的影响[10], 因此有必要应用先进的速度分析方法, 突破常规速度分析技术的模式。基于上述问题, 本文展开了模型正演研究, 优选出了基于各向异性的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技术, 提高了深水长电缆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
1 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的原理
非双曲线时差是由垂直非均质性 (射线弯曲或层状效应) 和地下的各向异性引起的, 这两种效应都可以用相同的等效参数———非椭圆率η (在本文图片中用Eta表示) 来描述。最适合层状VTI介质的时差方程应是非椭圆漂移的双曲线[4]:
式中:t为双程旅行时;x为炮检距;t0为零炮检距双程旅行时;V为传统二阶速度。当η=0 (各向同性介质) 或者炮检距与深度比很小时, 式 (1) 可简化为经典的双曲线时差方程:
式中各参数含义同上。在解方程 (1) 时, 引入两个速度分量τ0 (零偏移距走时) 和dtn (最大偏移距下的剩余时差) 来描述剩余时差校正 (见图1) 。其中:
把式 (3) 、式 (4) 代入式 (1) , 则有:
其中 (t-t0) 即为校正时差, 也就是说, 与V和η有关的非双曲线动校正公式 (1) 可转换为与dtn和τ0有关的非双曲线动校正公式 (6) 。实际处理时, 分别对dtn和τ0进行扫描, 得到dtn和τ0, 然后通过式 (5) 、式 (6) 转换获得V和η:
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拾取两个正交的属性参数dtn和τ0, 而不是通常的二阶或四阶速度, 拾取这两个参数之后, 计算相关的速度和各向异性非椭圆率η场就近似为一个简单的代数问题。这样解的优势在于, 由于dtn和τ0是正交的, 两扫描场分开滤波将不会引起动校后波形拉伸问题, 提高地震剖面的保真度, 且 (dtn, τ0) 图版上相似形极值更集中, dtn更精确, τ0的变化被限制在最大相似性周围一个很小的区域。
2 模型试算
为了研究对比在不同排列长度情况下, 分别用常规双曲线 (式2) 与各向异性双曲线 (式1) 分析计算层状介质反射波走时的差异性及误差, 并以该分析结果为依据, 选择误差最小、最适合荔湾工区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 得到更加准确的地层速度信息。模型采用厚层速度模型, 目的层是厚度为800m的各向异性介质, 各向异性参数分别取0.1、0.3、0.5, 模型参数见表1, 图2为目的层反射界面走时误差分析图, 其中图2横坐标均表示排列长度与目的层埋深的比值;图2 (a) 的反射波走时曲线图纵坐标表示旅行时s, 图2 (b) 的走时误差曲线图纵坐标表示不同排列、不同各向异性Eta与双曲线走时的相对误差。可以看出, 在排列长度与目的层埋深比值X/D<1的情况下, 三条各向异性旅行时曲线基本与双曲线重合, 说明在小排列采集情况下, 基本不用考虑由偏移距引起的各向异性, 实际资料速度分析选择双曲线法就能满足要求;在X/D>1的情况下, 随着X/D增大, 三条各向异性时距曲线均偏离双曲线, 见图2 (a) , 不考虑地下各向异性情况下, 排列越长相对误差越大;相同排列长度下, 地层各向异性越强, 相对误差越大, 见图2 (b) 及表2。对于实际工区目的层深度固定, 排列长度越长, 其各向异性越强、双曲线时距曲线误差越大, 即实际资料速度分析应选择式 (1) 的非椭圆漂移的双曲线。
3 实际应用效果
为了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 为此, 采用以式 (1) 、式 (7) 、式 (8) 为基础的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方法对荔湾某区深水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验证。荔湾深水区构造复杂, 速度横向变化剧烈, 电缆长度6000m, 资料处理难度大。应用逐道拾取的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代替了常规的稀疏的速度分析, 不仅提高了速度模型调整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也具有了更高的可信度 (见图3) 。且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拾取的速度场和各向异性场又能作为输入, 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 减少了人工干预工作量, 提高了后期的成像精度。
从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和常规速度分析动校正后的道集对比看 (见图4) , 常规动校正道集由于无法解决远偏移距速度的各向异性问题, 道集在深层的远偏移距同向轴明显没有被拉平, 以往不得不把远偏移距信息切除, 否则会影响叠加效果。应用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动校正后的道集, 深层远偏移距反射同相轴都得到了很好的拉平, 有利于后续的叠加及AVO属性反演。
从常规速度分析和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叠加剖面对比看 (如图5所示) , 由于速度分析的精度得到了提高, 较好地解决了荔湾深水长电缆地震资料的速度场和各向异性的问题, 更多中远偏移距信息参与叠加, 使地震反射的能量聚焦, 地震成像效果特别是高陡倾角的成像精度有很大提高, 可为构造精细解释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
高密度双谱速度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 为了增强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同相轴的相干性及可拾取性, 需要对输入的道集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工作。例如应用初至切除来切除输入道集的初至;应用滤波处理来增强输入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应用振幅补偿技术调整输入道集的振幅均匀性等。为了消除dtn和τ0高频分量的突变点和噪音, 需要对dtn和τ0的高频分量进行地学统计法的滤波, 滤波后的dtn和τ0高频分量在全区应具有连续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动校正前后道集、相似度体、叠加剖面等作为主要质量监控手段, 将会大大提高该技术的使用效果。
4 结论
(1) 时距曲线仿真结果表明, 时差误差受电缆长度 (X/D) 、各向异性 (Eta) 两个因素影响;电缆越长 (X/D>1) , 各向异性 (Eta) 越强, 用常规速度解释造成的时差误差越大;综合考虑荔湾的电缆长度、各向异性, 选用基于各向异性的双谱速度分析方法是合理的。
(2) 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荔湾深水区长电缆地震资料的速度场和各向异性的问题, 使地震成像效果特别是高陡倾角的成像精度有很大提高, 道集质量得到了提高, 为深水长电缆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手段。
摘要:荔湾深水地震资料采用长电缆大排列采集, 且地下各向异性问题严重, 严重影响了速度分析的精度。常规双曲线及各向异性时距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时差误差受电缆长度 (X/D) 、各向异性 (Eta) 两个因素影响;电缆越长、各向异性越强, 用常规速度解释造成的时差误差越大;优选出了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分析方法, 道集大偏移距部分得到了有效拉平, 地震高陡倾角的成像精度有很大提高, 较好地解决了荔湾深水区长电缆地震资料的速度场和各向异性的问题, 为深水长电缆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速度分析,荔湾,深水长电缆,各向异性
参考文献
[1]钟宙灿, 雷宛, 肖宏跃.“西气东输”线路勘察中的反射波法及其应用效果[J].工程勘察, 2010, (4) :83~86.
[2]油气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第73届SEG年会论文概要[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29~31.
[3]Tsvankin L, Thomsen L.Nonhyperbolic reflection moveout inanisotropic media[J].Geophysics, 1994, 59 (8) :1290~1304.
[4]Alkhalifah T, Tsvankin I.Velocity analysis for transverselyisotropic media[J].Geophysics, 1995, 60 (5) :1550~1566.
[5]Siliqi R., and N.Bousquie.Anelliptic time processing based ona shifted hyperbola approach[A].70thAnn.Internal.Mtg, Soc.of Expl-Calgary[C].ALberta, 2000, 2247~2248.
[6]Siliqi R., D.L.Meur, F.Gamar, et al., High-densitymoveout parameter fields V andη[A].73rdSEG InternationalExposition&Annual Meeting-Dallas[C].Texas, 2003.
[7]徐翠娥, 郝晓红, 王影.高密度双谱分析法在各向异性介质速度分析中的初步应用[J].海洋石油, 2008, 28 (1) :1~5.
[8]潘成磊, 张智勇, 郭廷超.高密度速度分析在YA高精度三维的应用[J].复杂油气藏, 2010, 3 (4) :39~42.
[9]铁迎春, 罗玲, 朱新宇等.各向异性双谱速度分析方法及在泌阳地区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1, 25 (1) :41~43.
GRE阅读看文章速度慢原因分析 篇5
1. 阅读文章本身难度高话题冷门
GRE阅读耗时多,其篇幅是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GRE长篇阅读字数往往在600字以上,比起短篇和逻辑阅读来说完全不是一个等级,而除了篇幅长以外,长篇阅读往往会选用一些大家比较陌生领域的文章内容,比如某些冷门的科技类或者文化类文章,假如考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阅读量积累,就会发现文章晦涩难懂,想要理解困难重重。而部分长篇文章由于其选材问题,还常会带有大量陌生词汇,对词汇量有所欠缺的考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这些加在一起,就会给大家的阅读造成各种困难,时间消耗无形中就增加了许多。
2. 无法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对应内容
GRE文章耗时的另一大原因在于解题,不同于短篇和逻辑阅读一篇阅读只会附带1-2题,长篇阅读的标准配置往往都是一篇文章带3-4题,而这些题目中有不少涉及文章细节,需要考生返回定位。而GRE阅读文章本身细节众多,考生如果在第一遍阅读时没有关注细节位置,想要返回寻找难度就会变得很高,有时候甚至无异于再读一遍文章,这其中的时间消耗只能用浪费来形容。
GRE阅读提升阅读速度3个方法介绍
既然知道了原因,大家就需要了解可以缩短GRE阅读耗时的方法了,下面3个要点考生需要做好:
1. 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背景知识
既然耗时问题首先出在文章本身,那么考生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阅读能力出发进行提升。假如考生是因为缺乏阅读量和知识面的积累而对GRE阅读有陌生感,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时练习中多加入一些阅读方面的练习。练习内容可以不拘泥于GRE考试题目本身,大家不妨看一下原版的权威英语读物,比如《科学美国人》、《经济学人》等来逐步提升自己对原版文章的熟悉程度,适应GRE阅读文章的写法风格,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内容和知识也能有所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2. 训练准确返回找到原文的能力
除了积累阅读量外,考生还需要根据考试要求学习一些应试方面的技巧。针对GRE阅读解题过程中的耗时问题,小编建议大家主要练好标记定位技巧。大家在阅读文章过程中,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读懂文章上,对于各个可能成为出题点的细节部分,考生要学会主动进行标记,在考场提供的草稿上大致记录下其所在位置,以便之后遭遇题目时能够第一时间精准定位找到原文。这种做法看似会消耗额外的时间,但实际上却能帮助考生节约下二次阅读所耗费的巨量时间,减低时间损耗,提升解题效率。
3. 主动记录可能用来出题的关键信息
另外,GRE阅读中,常会出现一些关键词或者特定数字。这些内容既有可能是出题关键,也有可能只是干扰信息。而无论是哪种,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培养出对这些内容的敏感性,并适当记录其位置。假如在之后的题目中出现了涉及到这些内容的题目,大家也能更有效率地进行解答,而不是再次返回文章大海捞针般地重新寻找。
GRE阅读的耗时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将直接关系到考生在阅读部分的最终得分,因此大家一定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GRE阅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大家的解题效率,而能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整体答题节奏,为完成整场考试取得高分打好基础。
GRE阅读高频词汇分享
Woodland 森林
Abnormality 反常,畸形
Abundance 丰富
Accumulation 积聚,累计
Acoustic 听觉的
Adherence 固守
Admiration 钦佩,赞赏
Advection 水平对流
Aggregate 聚集物
Algae 藻类
Ally 关联;与…联系起来
Alternate 交替;交替的,轮流的
Alumina 氧化铝
Amorphous 非结晶的;没有确定形态的
Anecdotal 非科学的
Antiwar 反战的
Appropriately 恰当地
Aristocracy 贵族阶级
Artificially 人工地
Artwork 艺术品
Assortment (包含多种东西的)集合
Authoritative 权威性的
Breakthrough 突破
Cellular 细胞的
Characterization 人物刻画
Chorus 合唱队,合唱
Commentator 评论家
Commonplace平凡的,寻常的
Comparable 可比较的
Complementary 互补的,补充的
Complication 复杂
Conserve 保存
Continuation 延续
Continuously 不断地
Contrive 设法做到;设计
Cortex 皮层
Craftsmanship 手艺
Crater 陨石坑
Creativity 创造力
Creek 小湾,小溪
Decompose 分解
Demographic 人口统计学的
Depletion 消耗
Deprive 剥夺
GRE阅读高频词汇分享
Positron 阳电子,正电子
Potent 有效力的
Precursor 前体;先驱,前任
Proximity 接近,邻近
Psychiatrist 精神病学家
Reasonably 适度地,合理地
Recording 录音;唱片
Recount 叙述
Reevaluate 重新评估
Reliably 确实地,可靠地
Remarkably 非常地,相当地
Rhetorical 修辞的
Semantic 语义的
Sequential 连续的
Settler 模拟
Skeletal 骨骼的
Societal 社会的
Sociologist 社会学家
Soprano 最高音部
Spectrum 频谱;光谱
Speculative 推理的
Subsequently 随后
Subsurface 地表下的岩石
Successor 继承者,继任者
Suppliant 恳求的,哀求的
Suppression 抑制
Susceptible 易受感染的,多愁善感的
Symbolic 象征的
Symmetrical 对称的
Systematically 有系统地
Tannin 单宁酸
Tentacle 触角
Terminology 术语
Tranquility平静
Unacceptable 不能接受的
Unaware 不知道的,没有意识到的
Underwater 水下的
Unequivocally 明确地,确定地
Universality 普遍性,一般性
Utopian 乌托邦式的,空想的
Verse 诗
Veto 否决
Visionary 梦想着,空想家
速度瞬心在机构分析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运动分析;图解法;三心定理;加速度
机构运动分析是在已知机构尺寸和原动件运动规律的前提下,确定机构中其他构件上某些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和某些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而速度瞬心法对一些较简单机构的速度求解十分方便。
一、定义
所谓速度瞬心,是指两个相对运动的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简称瞬心。若该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称为绝对速度瞬心;若重合点绝对速度不为零,则称为相对速度瞬心。
二、瞬心的确定方法
直接以运动副相连的两构件速度瞬心确定方法:若为转动副连接,铰链中心即为速度瞬心;若以移动副相连,速度瞬心在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若构成平面高副,速度瞬心必位于接触点的公法线。此外,做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的三个速度瞬心必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速度瞬心在机构中的应用
1.求线速度
在如图1所示凸轮机构中,已知该机构尺寸和凸轮2的角速度ω,求从动件3在图示位置的线速度。
解:机架1与构件2以转动副连接,速度瞬心P12为铰链中心;构件3与机架1为移动副,速度瞬心P13在垂直于移动副方向的无穷远处;构件2和构件3形成高副,速度瞬心在接触点的法线方向。根据三心定理,三个速度瞬心应该位于一直线上,据此求出P23的确切位置。再根据速度瞬心的概念可得:
ω·P12P23=Vp23=V3
■
2.求角速度
在如图2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杆长度和杆2角速度ω2,求杆4角速度ω4。
解:该四杆机构理论上有6个速度瞬心,由题意可知,其中构件1和3的速度瞬心P13对本题求解没有作用,除此之外速度瞬心有5个,4个铰链点分别是4个速度瞬心,而杆2和杆4的速度瞬心由三心定理可知在如图P24所示位置。由此可得:
Vp24=(P12P24)·ω2,
Vp24=(P24P14)·ω4,
ω4=ω2·(P24P14)/(P12P24)
3.求高副机构的传动比
已知高副机构如图3所示,求该机构传动比。
■
解:根据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可知该机构速度瞬心有3个,机架1与构件2、机架1与构件3的速度瞬心就在其转动中心。机构2、3的速度瞬心在其接触点的公法线上,有三心定理可得构件2、3的速度瞬心为P23,该点线速度为Vp23,由速度瞬心定义可得:
Vp23=P12P23·ω2
Vp23=P13P23·ω3
即:P12P23·ω2=P13P23·ω3
据传动比的定义可知,传动比i等于两构件角速度之比,即:i23=ω2/ω3=P13P23/P12P23
四、总结
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求解简单机构的速度,如果机构构件数目过多,速度瞬心数量急剧增加,求解过程过于复杂。该方法只适用于线速度与角速度,对加速度的求解没有有效的方法,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谢进,万朝燕.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 要:设计一个机构,要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目前最常用的运动分析方法有图解法与解析法。图解法虽然较为方便,但更多是求长度、位置方面的问题,并且受限于绘图精度,而解析法虽然能得到准确的结论,但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做支持,而且计算量偏大。速度瞬心法作为常见的一种进行运动分析的方法,综合了图解法与解析法的部分优点,在求解线速度及角速度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具有的一些优势。
关键词:运动分析;图解法;三心定理;加速度
机构运动分析是在已知机构尺寸和原动件运动规律的前提下,确定机构中其他构件上某些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和某些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而速度瞬心法对一些较简单机构的速度求解十分方便。
一、定义
所谓速度瞬心,是指两个相对运动的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简称瞬心。若该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称为绝对速度瞬心;若重合点绝对速度不为零,则称为相对速度瞬心。
二、瞬心的确定方法
直接以运动副相连的两构件速度瞬心确定方法:若为转动副连接,铰链中心即为速度瞬心;若以移动副相连,速度瞬心在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若构成平面高副,速度瞬心必位于接触点的公法线。此外,做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的三个速度瞬心必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速度瞬心在机构中的应用
1.求线速度
在如图1所示凸轮机构中,已知该机构尺寸和凸轮2的角速度ω,求从动件3在图示位置的线速度。
解:机架1与构件2以转动副连接,速度瞬心P12为铰链中心;构件3与机架1为移动副,速度瞬心P13在垂直于移动副方向的无穷远处;构件2和构件3形成高副,速度瞬心在接触点的法线方向。根据三心定理,三个速度瞬心应该位于一直线上,据此求出P23的确切位置。再根据速度瞬心的概念可得:
ω·P12P23=Vp23=V3
■
2.求角速度
在如图2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杆长度和杆2角速度ω2,求杆4角速度ω4。
解:该四杆机构理论上有6个速度瞬心,由题意可知,其中构件1和3的速度瞬心P13对本题求解没有作用,除此之外速度瞬心有5个,4个铰链点分别是4个速度瞬心,而杆2和杆4的速度瞬心由三心定理可知在如图P24所示位置。由此可得:
Vp24=(P12P24)·ω2,
Vp24=(P24P14)·ω4,
ω4=ω2·(P24P14)/(P12P24)
3.求高副机构的传动比
已知高副机构如图3所示,求该机构传动比。
■
解:根据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可知该机构速度瞬心有3个,机架1与构件2、机架1与构件3的速度瞬心就在其转动中心。机构2、3的速度瞬心在其接触点的公法线上,有三心定理可得构件2、3的速度瞬心为P23,该点线速度为Vp23,由速度瞬心定义可得:
Vp23=P12P23·ω2
Vp23=P13P23·ω3
即:P12P23·ω2=P13P23·ω3
据传动比的定义可知,传动比i等于两构件角速度之比,即:i23=ω2/ω3=P13P23/P12P23
四、总结
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求解简单机构的速度,如果机构构件数目过多,速度瞬心数量急剧增加,求解过程过于复杂。该方法只适用于线速度与角速度,对加速度的求解没有有效的方法,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谢进,万朝燕.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 要:设计一个机构,要对该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目前最常用的运动分析方法有图解法与解析法。图解法虽然较为方便,但更多是求长度、位置方面的问题,并且受限于绘图精度,而解析法虽然能得到准确的结论,但需要大量的数学知识做支持,而且计算量偏大。速度瞬心法作为常见的一种进行运动分析的方法,综合了图解法与解析法的部分优点,在求解线速度及角速度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具有的一些优势。
关键词:运动分析;图解法;三心定理;加速度
机构运动分析是在已知机构尺寸和原动件运动规律的前提下,确定机构中其他构件上某些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和某些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而速度瞬心法对一些较简单机构的速度求解十分方便。
一、定义
所谓速度瞬心,是指两个相对运动的构件上瞬时相对速度为零的重合点,简称瞬心。若该重合点的绝对速度为零,则称为绝对速度瞬心;若重合点绝对速度不为零,则称为相对速度瞬心。
二、瞬心的确定方法
直接以运动副相连的两构件速度瞬心确定方法:若为转动副连接,铰链中心即为速度瞬心;若以移动副相连,速度瞬心在垂直于导路方向的无穷远处;若构成平面高副,速度瞬心必位于接触点的公法线。此外,做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之间的三个速度瞬心必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速度瞬心在机构中的应用
1.求线速度
在如图1所示凸轮机构中,已知该机构尺寸和凸轮2的角速度ω,求从动件3在图示位置的线速度。
解:机架1与构件2以转动副连接,速度瞬心P12为铰链中心;构件3与机架1为移动副,速度瞬心P13在垂直于移动副方向的无穷远处;构件2和构件3形成高副,速度瞬心在接触点的法线方向。根据三心定理,三个速度瞬心应该位于一直线上,据此求出P23的确切位置。再根据速度瞬心的概念可得:
ω·P12P23=Vp23=V3
■
2.求角速度
在如图2所示铰链四杆机构中,已知各杆长度和杆2角速度ω2,求杆4角速度ω4。
解:该四杆机构理论上有6个速度瞬心,由题意可知,其中构件1和3的速度瞬心P13对本题求解没有作用,除此之外速度瞬心有5个,4个铰链点分别是4个速度瞬心,而杆2和杆4的速度瞬心由三心定理可知在如图P24所示位置。由此可得:
Vp24=(P12P24)·ω2,
Vp24=(P24P14)·ω4,
ω4=ω2·(P24P14)/(P12P24)
3.求高副机构的传动比
已知高副机构如图3所示,求该机构传动比。
■
解:根据速度瞬心的确定方法可知该机构速度瞬心有3个,机架1与构件2、机架1与构件3的速度瞬心就在其转动中心。机构2、3的速度瞬心在其接触点的公法线上,有三心定理可得构件2、3的速度瞬心为P23,该点线速度为Vp23,由速度瞬心定义可得:
Vp23=P12P23·ω2
Vp23=P13P23·ω3
即:P12P23·ω2=P13P23·ω3
据传动比的定义可知,传动比i等于两构件角速度之比,即:i23=ω2/ω3=P13P23/P12P23
四、总结
速度瞬心法一般适用于求解简单机构的速度,如果机构构件数目过多,速度瞬心数量急剧增加,求解过程过于复杂。该方法只适用于线速度与角速度,对加速度的求解没有有效的方法,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大货车坠河速度分析 篇7
1大货车速度分析的理论依据
根据现场图和事故现场的实地勘察, 确认货车冲上人行道之前, 其左、右前轮留在桥面上的弧形印迹为转弯的侧滑印, 其中左前轮印迹长4.8m, 右前轮印迹长22.3m。认为这两道轮印为侧滑印的根据是:汽车四轮抱死制动的拖印一般呈直线形, 因为车轮被抱死后, 汽车转向失效, 它将依惯性沿直线滑行。本案中两条挫擦印大致为平行的弧线, 说明汽车是沿弯道行驶, 考虑到当时雨天路滑, 挫擦印显然是转弯中因惯性离心力使车辆发生向外侧的轻微侧滑所形成的。其次, 轮印外侧长, 内侧短, 外侧先出现, 内侧后出现, 这正是转弯侧滑印的特征。因为汽车转弯时, 惯性离心力使负载向外侧转移, 外侧轮提供的静摩擦力远大于内侧轮。如果转弯过急, 当惯性离心力等于或大于外侧轮的最大静摩擦力时, 侧滑印就开始在外侧轮出现。后来汽车因摩擦力作功而逐渐减速, 负载侧移也逐渐减小, 终至内侧轮也开始产生侧滑印。
鉴于本案中侧滑印保持光滑的弧形, 说明侧滑并不很严重, 我们可以认为, 发生侧滑的临界速度大致就是货车的实际运行速度。转弯侧滑临界速度的公式为
式中μ'为轮胎与路面的横向摩擦系数, R为汽车的转弯半径, 这里应取汽车质心的转弯半径。实际测量R2比R1小很多, 由侧滑临界速度公式可知, 这说明汽车在侧滑过程中不断减速。因为R1和R2还不是汽车质心的转弯半径, 故根据车辆档案提供的数据和车前轮距, 可将R1和R2的值修正为R1'=20.4m, R2'=9.2m。为了较准确地测定横向摩擦系数μ', 我们用同型号的车辆作了模拟试验, 在时速为21km/h的条件下紧急制动, 测出最长拖印长3.30m, 则纵向摩擦系数为
这个数值与手册给出的潮湿混凝土路面的范围取值0.45~0.55完全吻合。根据纵向摩擦系数与横向摩擦系数的关系, 依据经验公式取μ'=0.50。
2货车速度计算
把以上数据代入侧滑临界速度公式, 即可算出货车的车速。由于速度是逐渐减小的, 因而我们求出的只是平均的曲率半径, 相应计算出的速度也是平均速度。在GP段, 车速平均值为
在NL段, 车速平均值为
考虑到汽车作减速运动, 在起点G的速度应比珋v1略大些, 而在终点L的速度又应比珋vc略小些。将v1修正为39km/h, v2修正为22km/h。
我们可以用力学的动能定理来检验以上两个估算值的合理性。汽车在弧形路径运动所消耗的动能应等于摩擦阻力所作的功 (由于相对大型货车而言, 水泥隔离墩质量很小, 略去推动它所作的功) , 于是有
式中m为汽车的质量, m1g为左前轮重, m2g为右前轮重, 近似取
这个值与我们所取的值v1=39km/h很接近, 说明以上作出的修正是合理的。
结论
综合以上计算和分析, 我们得出结论:肇事货车在撞上水泥隔离墩之前, 其行驶车速约为39km/h。在漆黑的夜里, 在视线不好的情况下, 这个速度偏高, 但并未超速行驶。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左前轮与放在桥面中间的水泥隔离墩碰撞, 它卡住左前轮迫使货车强制性地突然转向, 由直行变为左转弯行驶。事后对事故的车检证明汽车处于制动状态, 说明驾驶员选择了后者, 在客观上, 这一抉择使车坠河事故成为不可避免。
摘要:在汽车、拖拉机事故现场, 常常看到汽车制动轮子留在地面上的刹车印长短不一, 有时只有一侧, 甚至只有一个轮子留下了明显的刹车印。在长短不一的刹车印中, 应该以哪条印迹为准计算车速呢?若只有其中一部分车轮留下刹车印迹, 我们又是否可以依据此判断计算车速呢?计算车速应以最长的印迹为准, 但根据印迹长短计算车速的公式, 对车速的估算是偏小的, 实际车速还要略大一些。只要在肇事车辆的车检中未发现有制动装置失灵的情况, 即使只有一个车轮留有刹车拖印, 也应作为四轮制动处理。
关键词:汽车速度,刹车印迹,静摩擦力
参考文献
[1]李江.交通事故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日]林洋, 上山胜, 等.机动车事故鉴定方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8.
水平井钻井速度的因素分析 篇8
1 钻井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钻井速度的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类:地层影响、钻井装备和技术水平、井眼轨道设计与钻井参数的设定和钻井液体系配方。
1.1 地层影响
该因素主要是表现为对钻速的影响, 地层压实程度不同会对钻速产生不同的影响, 越深的埋深就会有更大的压实程度, 地层成岩性好而影响机械钻速, 使之出现急剧的下降。地层压实程度也收到古地址时代的埋深影响, 对于一些深度不大低沉有可能因为地层抬升、构造运动以及剥蚀等造成较高的压实程度, 使得地层的可钻性变差。不同环境下沉积的地层在可钻性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砾岩地层相对于砂泥岩地层其钻速会很低, 这是因为地层中的砾石不易破碎且地层存在不均性, 在使用牙轮钻头时的机械钻速会明显降低。在砂岩地层和泥岩地层中使用牙轮钻头时, 同样埋深下, 前者的机械钻速明显较高。同时, 地层中喊钙质胶结的情况也是影响钻速的不利因素。
1.2 钻井装备和技术水平
作为提速的主动、关键因素, 钻井装备直接影响到了各类情况下的钻井速度。
2 钻井速度提升的方法
2.1 钻井装备及技术水平对提升钻速的影响
要想主动提升钻井速度首要因素是钻井设备的性能, 这一点对任何地层条件都适用。其中顶部驱动系统对提高钻井速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先进的顶部驱动系统可以快速提高钻进时效, 缩短起钻下钻时间, 同时可以减少阻卡等事故的发生, 在复杂钻井作业时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率, 提升钻井效率和速度。如果是窄密窗口, 还可在顶驱系统的作用下, 钻具上提的过程中保持开泵, 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因过大的压力带来的溢流, 这也使泥浆密度的附加量减少, 防止井漏。自旋转钻井技术中, 其主要是利用机械应变力来进行破岩, 破岩工具有牙轮钻头和PDC钻头两种。基于常规钻井发展而来的旋冲钻井是一种新技术, 通过在钻头上部安装冲击器来作为井底动力机械进行旋冲钻进, 又可分为液动和气动两类, 在钻井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钻井施工中, 钻柱带动钻头旋转, 冲击器给予脉动冲击, 岩石在钻压、脉动冲击和旋转的作用下被破碎。
2.2 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与钻井参数对钻速的影响
为保证水平井井眼曲线率与造斜率, 就需要有合理的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 这也可以减少对后续施工造成不良影响, 使得机械钻速得以正常保持。如果限制水平井井眼轨道, 就会影响到整个钻井的速度, 因此, 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井眼轨道设计。为提高钻井速度, 可以通过调整钻井参数的方法来达到, 其中包含钻头钻压和钻头钻速的提高。由于PDC钻头需要通过调整钻头寿命与扭矩来调整钻压, 不易强化, 所以有效途径是对转速进行强化。而牙轮钻头则是除强化钻速之外, 还需要强化钻压来实现钻井速度提升。需要有对应的钻具组合来强化钻压, 在易斜地区, 井斜直接影响到钻压, 只有在有效解决防斜技术后才能对钻压进行强化, 该技术也成为了钻井速度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
2.3 优化钻井液体系配方对提升钻速的作用
钻井的正常施工离不开钻井液, 钻井液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带来一些列的恶劣影响, 如漏失、阻卡和溢流等, 此外还会影响钻井速度, 更有甚者对设备造成损坏而使得钻井任务未能完成。相关研究表明, 机械钻速在一定程度上也收到钻井液的影响。钻井液中越高的固相含量、越高的粘度就会使得机械钻速越低。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一般是分散的钻屑及低密度劣质土等, 这都会对钻井速度带来负面影响。
2.4 其他改善钻井速度的方法
正确操作钻井设备和工具, 也可以提升钻井速度。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各工序衔接, 熟练操作才能保证钻井速度。有效的开展钻前技术交底会是十分重要的, 让钻井操作人员清楚的了解操作工序, 同时聘请有经验的现场技术服务工程师指导操作人员施工。而在施工中的风险和安全管理也是重点。只要长期坚持可持续的科学管理, 钻井的速度和质量一定会提高。实行科学管理和运作可以促进钻进速度。加强设备管理, 减少机修时间, 也可提高钻井速度。
3 常用的钻井技术分析
3.1 套管钻井技术
套管钻井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钻井新装备, 优点是可以减少起下钻与下套管时间, 从而提高钻井速度。连续油管钻井也是一种新的钻井方式, 可以大幅度减少起下钻井时间, 完井时切下油管作为完井的油管, 此技术用于分支井大大加快钻井与完井速度。使用电驱动钻机、大功率的绞车也可以提高钻井速度。总之, 提高钻井速度与钻井装备的技术更新和发展进步密不可分, 我们应大力发展先进的钻井装备, 提高装备质量, 加速先进钻井装备的配备力度。
3.2 连续油管钻井技术
此技术的主要优点有:设备构造简单易操作, 施工安全系数高, 投资少, 成本低。如今, 连续油管钻井技术在钻井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小断块、小井距、小井眼的开发上应用价值较高。我国在连续油管钻水平井方面的技术发展还比较慢, 还未实现大量应用。
3.3 欠平衡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就是使井内循环流体的流力低于地层压力的钻井方式。在钻进过程中允许地层流体进人井内, 循环出井。欠平衡钻井对开发低压储层有积极作用, 能预防对储层的损害, 尤其适用于低渗透地层以及枯竭油气藏。国外很多已经枯竭的气藏都采用了欠平衡水平井钻井技术。在欠平衡钻井方面已经开发了空气、氮气和天然气钻井、雾钻井、泡沫钻井、充气液钻井、泥浆帽钻井等欠平衡钻井技术。
3.4 随钻测量、随钻测井以及导向技术是现代发展的新技术
随钻测量 (M W D) 、随钻测井 (LWD) 以及导向技术的研发成功, 测量参数也已经增加到近20种钻井和地层参数, 仪器与钻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1~2m左右, 钻头附近测量仪器得到的数据可以及时通过安装在仪器附近的天线传, 传递到地面。地质导向, 就是使用井下信息传输系统在钻井过程中, 随时向地面发送随钻定向测量数据和随钻地层测井数据, 实现井眼轨迹设计的最优化。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 可以使井眼避开地层边界以及地层流体界面, 精确地控制井下钻具命中最佳地质目标。地质导向技术最适用于常规方法控制井眼轨迹很难命中地质目标的薄产层和高倾斜产层中钻水平井。
参考文献
[1]赵学军.樊154区块致密砂岩非常规水平井钻井技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5) [1]赵学军.樊154区块致密砂岩非常规水平井钻井技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5)
玉米不同播期灌浆速度分析 篇9
1.1 试验设计
每个播期面积为180m2, 采用顺序排列, 每个小区垄长10m, 宽18m (30垄x0.6m) 。分别为播期1为4月20日、播期2为4月28日、播期3为5月6日、播期4为5月14日、播期5为5月22日。每个播期均为同一品种。
1.2 试验栽培管理
按本地常规栽培管理, 从播种到成熟, 都按本地栽培措施进行管理, 保证各播期一样管理水平, 减少误差。
1.3 取样方法
定穗:在取样区第1次各量取茎粗和株高相近的15个植株, 取样5株进行观测, 其余10株挂牌。下一次在其中取样观测, 同时再量取茎粗和株高与本次取样相近的10个植株挂牌。直至观测结束。
(需要把5穗籽粒全剥离, 混合均匀, 查出3个百粒) 。
从8月23日开始进行观测, 以后每隔5d进行1次灌浆速度测定直至收获。选5穗脱粒充分混合, 选3组百粒烘干称重。求百里干重平均值。
1.4 试验观测项目
各播期灌浆速度观测、各播期小区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播期灌浆速度观测结果如下表1
曲线图1如下。
从图1不难看出, 播期越早灌浆越快, 干物质积累越多;前2个播期差距不大且明显高于后3个播期;后期灌浆速度明显高于前期。
2.2 各播期小区产量
从上图明显看出, 前3个播期产量相近, 并且明显高于后2期产量。
3 结论
速度分析 篇10
1雷达工作原理
1.1测距原理
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发射机产生连续高频等幅波,其频率在时间上按三角形规律变化,如图1所示[2]:
三角调频信号的周期为2T,发射信号上升波段和下降波段的表达式为:
其中A0为发射信号幅度,f0为载波频率,B为调频带宽,f0'=f0+B,t'=t-T,k=B/T为调频系数。
距离雷达发射机R处的固定目标将发射信号反射,产生目标的回波信号,回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R+(t)=A′0exp{j2π[f0(t-τ)+k(t-τ)2]},t∈[0,T] (4)
R-(t′)=A′0exp{j2π[f0+B(t′-τ)-k(t′-τ)2]}, t′∈[T,2T] (5)
其中A′0为回波信号的幅度。固定目标回波和发射机直接耦合过来的信号加到接收机混频器内,接收机采用正交双通道结构,三角波上升段和下降段混频信号低通滤波后有效波段的差拍信号为:
H+(t)=Bexp[j2π(f0τ-kτ2)]exp(j2π2kτt),t∈[0,T] (6)
H-(t′)=Bexp[j2π(f0τ+Bτ+kτ2)]×exp(-j2π2kτ·t′),t′∈[T,2T] (7)
其中,B为混频信号的幅度。对于固定目标,上升和下降波段的混频信号的第一项的相位均为固定值,只有第二项中的相位中包含目标的距离信息,所以对上升波段和下降波段的混频信号做FFT,即可得到混频信号的频率值2kτ和-2kτ,从而到目标的距离。
1.2 参数分析
三角调频的周期为2T,调频带宽为B,最大测量距离为Rmax,差频的最大值为:
Δfmax=2BRmax/cT=2kRmax/c (8)
视频信号的采样频率为fs,则根据抽样定理有fs≥2Δfmax,上升沿和下降沿的采样点数为:
N=fsT (9)
对采样数据做N点的FFT,得到视频信号的频率,频率分辨率为
df=fs /N=1/T (10)
差频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只能分辨频率分辨率整数倍的频率分量,因此差频测量的最小误差为df,对应到时间上的延迟为:
dτ=dfT/B=1/B (11)
从而得到目标的距离分辨率为:
dR=cdτ/2=c/2B (12)
即距离分辨率和带宽成反比。
2 距离-速度耦合
相对雷达的径向移动速度为v的目标,其延时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将其带入到式(6)和式(7)中,得到上升和下降波段对于动目标的相位,去掉常数项并考虑到v≪c和高次项的影响,只保留明显影响混频信号频域分布的项,则动目标混频之后信号的表达式分别为:
undefined
undefined
在[0,T]和[T,2T]时间内的差拍信号包含φ(t)=j2πkτ0t,做FFT之后得到的频率值反映了目标的距离信息。此外,两段差分信号的相位中还存在由于目标的运动带来的一次和二次相位项[3],一次相位项在进行FFT处理后的频率值将耦合为距离,使目标合成距离像产生距离移动,造成了距离-速度耦合;二次相位项对于频谱的影响以上升波段为例,令
undefined
undefined
H+1的频谱为一个冲激函数,H+2的频谱如图2所示
H+(t)等于H+1(t)和H+2(t)时域相乘,根据傅里叶变换性质,从而有:
H+(w)=H+1(w)×H+2(w) (18)
所以,二次相位项将导致目标合成距离像波形失真,表现为峰值降低、波形展宽。
为了更好的说明距离-速度耦合现象,引入三角调频信号的模糊函数[4]。模糊函数的定义式为:
χ(τ,fd)=∫∞-∞u(t)u*(t+τ)exp(j2πfdt)dt (19)
(19)式中:τ是时延,fd 为多普勒频移,u*(t)是u(t)的共轭函数。其物理意义是匹配滤波器对于不同多普勒频移和时移信号的响应。将三角调频信号的数学模型表达式带入到模糊函数的定义式中得到三角调频信号的模糊函数图如图3。
结合模糊图可知,当fd≠0时,LFMCW雷达的模糊函数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峰值,同时它的副峰也相对比较高,因此信号存在着严重的速度-距离耦合现象[5],造成了目标距离误差,使得目标检测性能损失和分辨率下降。
使雷达的工作频率远高于带宽B,使得这个一次项的影响可以忽略,可以去除因为带宽B产生的一次项对于差拍信号的影响;可以对步进频进行编码如Costas码,打乱因为相位积累产生的线性频率,可以去除二次项的影响,但同时速度也会使Costas编码频域的峰值产生衰减;通过三角调频信号的上升和下降两波段混频信号相位相减,去掉由于多普勒影响产生的距离耦合,做FFT,根据峰值位置得到目标的距离,同时两波段信号的相位相加做FFT便可以得到目标的速度。
3 仿真
由于参数是时变的,利用生成任意函数波形的方法仿真线性调频信号[6]。仿真条件设置如下:雷达工作频率f0=35 GHz,调频时长T=3 ms,调频带宽B=300 MHz,图4表示100 m和300 m处分别有两个固定目标,f1和f2分别表示上升波段和下降波段的频谱,从回波信号中能够很好的将两个固定目标的距离信息提取出来。
图5表示100 m处速度分别为50 m/s、500 m/s、5 000 m/s的动目标的回波的频谱:
由仿真的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目标速度的影响,回波信号中的一次项使得信号的频谱产生搬移,二次项造成信号频谱峰值的衰减和波形的展宽,最终造成了信号的距离-速度耦合现象,因此三角调频信号在测量动目标的距离和速度时产生误差。
4 结论
LFMCW雷达雷达线路简单,且可以做到体积小重量轻,有很大的时宽带宽积,能够测量很近的距离,一般可以测到数米,而且有较高的精度。LFMCW雷达能够测量多个静目标,但由于模糊函数不能呈现为图钉形,存在着距离-速度耦合现象,在测量动目标时存在很大的误差。LFMCW雷达在发射信号的设计和终端的雷达信号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谭朔,郭伟.调频连续波近程测距系统研究.舰船电子工程,2007;27(4):1—4
[2]崔占忠.调频测距信号分析.探测与控制学报,2006;28(5):1—3
[3]罗鹏,潘健,刘政华.调频步进频雷达信号处理的关键问题分析.现代雷达,2006;28(8):28—38
[4]Nadav Levanon,Eli Mozesona.Radar Signals.John Wiley&Sons,Inc,2004
[5]张容权,杨建宇,熊金涛.对称三角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模糊函数分析.电子学报,2004;32(3):353—356
速度分析 篇11
关键词:开拓巷道掘进速度 影响因素 改进方法
一直以来,煤炭都是我国的重要能源,煤矿生产技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煤矿生产工作中,巷道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煤矿开采安全性的前提因素。在煤矿掘进工作中,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地质硬度都有着一定的差别,这就对煤矿采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就针对影响开拓巷道掘进速度的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煤矿巷道掘进施工常用的技术
1.1 综合机械化巷道掘进技术
从现阶段我国的煤矿开采情况来看,其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掘进与回采,为了提升煤矿巷道掘进的效率,就需要引进科学、高效的机械化综采掘设备与相应的巷道支护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的煤矿企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机械化综采作业方式也得到了普及型应用,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悬臂式掘进机、连续采煤机。从小的方面来分,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技术可以分为煤巷综采掘进技术、全岩掘进技术、半煤岩掘进技术几种类型。在单项掘进工艺之中,掘进作业与锚杆支护是难以平行进行的,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掘进速度,要想提升掘进效率,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增加煤巷掘进面比例。
1.2 掘锚一体化掘进技术
为了有效提升掘进的效率,就需要积极的应用掘锚一体化设备,在应用悬臂式采掘机与连续采煤机时,可以将煤矿巷道的支护与掘进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即可有效减少支护与掘进工作之间的换位时间。目前,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已经在我国煤矿开采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由悬臂式掘进机、转载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或刮板输送机)、单体锚杆钻机、通风除尘设备及供电系统等设备组成。悬臂式掘进机是煤巷综合机械化掘进的关键设备,掘进机的性能对于提高掘进工效和掘进进尺具有重要作用。
2 影响开拓巷道掘进速度的因素分析
2.1 锚杆支护水平
在锚杆施工的过程中,支护参数是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为此,就需要对锚杆受力情况、顶板离层以及现场围岩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再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科学的调整支护参数,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施工时间,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掘进效率。
2.2 机械装置配置水平
在掘进工作之中,机械装置配置水平对于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提升开掘效率,就需要配置性能优良的设备,增加平行施工的工序,缩短施工时间,从而提高循环作业的效率。
2.3 人员综合素质
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巷道的掘进素质,如果未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那么施工人员是无法全方位掌握新工艺与新技术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利用率,也会直接影响掘进效率的提升。基于这一因素,要想有效提升巷道掘进速度,就一定要做好人员培训工作,让各项工序都可以得到紧密的衔接。
2.4 喷浆水平
很多煤矿巷道需要有较长的服务年限,在支护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喷浆处理,一般情况下,多使用喷射混凝土来进行支护,这样才能够保障索、网、锚联合支护可以处在稳定、平衡的状态中,若喷浆未达到相应的标准,就很容易出现巷道脱皮掉顶的情况。因此,在喷浆前必须严把前期支护质量关,由专人对现场支护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只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喷浆作业。
3 提升巷道掘进速度的对策
3.1 改善锚杆支护模式,提升设备配套水平
开拓巷道掘进速度与掘进机、支护、供电、运输、供水、通风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支护方式的选择,为了有效的提升掘进速度,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缩短时间,在施工时,需要以地质条件为基础,使用锚杆支护法,这不仅能够提升掘进速度,也可以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如果使用传统支护法,不仅安装方式麻烦,施工工序复杂,安全性也较低。使用机锚网索支护法,既可以缩短工序,也可以减少施工时间,提升巷道施工安全性。
就目前来看,一些高预紧力、高强度的锚杆已经在巷道掘进工作中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施工该种锚杆形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掘进速度,保障生产的安全性。
3.2 提升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开拓巷道掘进工作需要各个工序的紧密配合,为了保障掘进效果,需要对各类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根据岩性设计截割轨迹,对司机开展科学合理的培训工作,实施持证上岗制度,这样既可以减少截割时间,又可以提升操作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
第二,做好设备检修工作,对于施工工作中的各项运输设备、综掘机、局部通风机、风动锚杆钻机等设备加强保养与检修工作,防止设备原因影响掘进进度。
第三,做好施工人员的综合培训工作,让他们能够深刻的熟知各项施工程序与施工环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与业务素质。
3.3 提升机械装置配置水平
煤矿巷道掘进设备的对象为岩石与煤体,其硬度较大,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且其作业方式属于典型的井下作业,为了保障掘进成效,必须要使用质量过硬的设备。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之下,我国掘进机制造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工作的质量与掘进效率。在下一阶段下,应该积极推行独立部件的机械装置,这样可以有效简化机械设备,还可以提升开掘效率。
3.4 改善材料运输方式
为了保障各项材料可以及时达到施工现场,可以增加铺设轨道与运料,还可以积极采用新型运输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约运输时间,还不会对施工进度带来不良影响。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无极绳绞车运输设备,这一设备有着快速、经济以及灵活安全的优势,能够解决大量的时间,还可以防止由于断绳、跑车等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优化运输效率,这就可以为巷道掘进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而言之,影响巷道掘进速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为了有效的提升巷道掘进速度,提升煤矿生产率,必须要针对影响掘进速度的各项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新型设备,积极引入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加快创新步伐,制定好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应有的保障,激发出他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才能够让煤矿开采能够朝着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华,陈亚东,徐洪泽,周磊.滨湖煤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煤巷综掘锚网支护掘进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2]张新华.浅谈如何提高煤巷综掘掘进速度[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7).
[3]索永录,赵峰,刘洋.王家山矿锚网支护煤巷掘进速度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8(03).
[4]马四子.提高综掘锚杆支护巷道快速掘进速度的探讨[J].同煤科技,2009(01).
速度分析 篇12
1 文献综述
在国外, 最先对电子货币进行研究的机构是国际清算银行 (BIS) , BIS从1996年到2004发表了六份报告对各国的电子货币情况以及风险和监管问题进行了介绍, 同时也不同程度的涉及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内容, 并一致认为电子货币加快了流通速度。以下是这六份报告Survey of Electronic Money (1996) , Implications for Central Bank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Money (1996 ) , Risk Managementfor Electronic Banking and Electronic Money Activities ( 1998 ) , Survey of Electronic Money Developments (2000, 2001) , Survey of Developments in Electronic Money and Internet and Mobile Payments (2004) 。
在国内, 对电子货币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 最早的是, 王鲁滨 (1999)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时认为, 电子货币替代通货, 从而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尹龙 (2000) 总结和归纳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分类、属性, 并详细地分析了电子货币对央行地位、货币政策的影响。董昕, 周海 (2001) 认为在货币需求方面, 网络货币的替代作用使流通中的现金减少, 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也使利用现金进行交易的次数减少。陈雨露、边卫红 (2002) 认为电子货币以光和电作为物质载体, 以接近于光速的极限在因特网上高速流通, 具有很强的随机性, 这导致短期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或预测的准确性受到影响。。蒲成毅 (2002) 认为V在初期将随货币供应量M0趋向减少而呈下降趋势, 而长期由于电子货币规模E的增大和M1总量的降低, V转而呈上升趋势。梁大鹏和齐中英 (2004) 采用金融相关率和金融创新度指标对我国三个层次的V进行回归, 得出我国金融创新与M0和M1的流通速度呈正相关, 但与M2的流通速度呈负相关的结论。周光友 (2006) 通过协整研究认为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现金比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金融电子化程度以及货币电子化程度, 它们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并得出电子货币在初级阶段是降低货币流通速度的结论。游鸿辉 苑德宇 (2007) 通过协整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即导致V不稳定。
2 实证过程
2.1 技术路线
为了揭示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 本文采用了协整的分析方法。本文在单位根检验上采用了ADF检验方法, 以确定各指标的平稳性;而在协整检验上, 采用EG两步法对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
2.2 指标的选取
本文选取V指标作为因变量。V由GDP和货币供应量M决定, 三个层次的V的指标公式分别为:V0=GDP/M0、V1=GDP/M1和V2=GDP/M2。
在解释变量的选取上, 选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占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 (E1) 和电子货币年交易量占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E2) 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协整模型。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用银行卡年末存款余额代替, 电子货币年交易量用银行卡年交易量代替。选择E1的理由是我国的电子货币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电子货币主要是替代流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M1) , 改变货币结构, 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选择E2的理由是:就目前来看, 电子货币主要用于小额支付, 取代现金支付和部分的小额转账支付, 它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可通过电子货币交易量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表现出来。
选择数据时考虑到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的找寻难度, 本文采用年度指标。考虑到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别是1994年开始实施“金卡”工程以后, 电子货币得到了广泛使用和迅速发展, 它对我国的经济金融产生了一定影响。又因为2008年金融年鉴进行了改版银行卡年末存款余额难以获得, 本文选取1990-2006年的年度数据做样本数据。并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 消除异方差,
2.3 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出现, 利用Eeviwes6.0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本文中采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F检验方法。在检验过程中, 根据序列的时序图确定是否存在趋势项和常数项, 即确定ADF检验的基本形式, 再根据赤池信息准则 (AIC) 确定滞后阶数, 得出ADF统计值。如果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的绝对值, 则该变量平稳;反之则不平稳。
2.4 协整关系检验
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 其思路是:第一步对非平稳变量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第二步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则变量之间协整。反之, 没有协整关系。
2.5 误差修正模型
如果一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那么协整回归总能转换成误差修正模型。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得误差修正模型初步回归方程:
修正项系数为负, 而且值较小, 分别为-0.082176和-0.37680, 说明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影响很小。
3 实证结果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 LV1, LV2 的模型都通过了DW和F检验, 各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 且拟合度分别达0.8724, 0.9439整体解释效果较好。而LV0模型的结果不理想。
LV1, LV2回归模型中的 (E1) 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占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的对数的系数为负, 说明电子货币年末存款余额占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它与货币流通速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电子货币替代狭义货币量M1的比重越高, 货币流通速度越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理解为电子货币替代转化效应, 即指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进行替代时加快了不同层次货币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速度。由于电子货币的存在, 不同层次货币之间可进行快速的低成本或无成本的转化, 这意味着持有高层次的货币并不会降低货币的流通速度, 而持有高层次的货币收益比较高, 所以被电子货币替代的货币就会从低层次的货币转化成高层次的货币, 这使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整体水平下降。
LV1, LV2回归模型中的 (E2) 电子货币年末交易量占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的系数为正, 可以说明随着电子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广泛使用, 使得电子货币交易量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 且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可以理解为电子货币替代加速效应, 即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替代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由于电子货币的高流通性, 以及无时空限制性, 在商品交易中代替传统货币加快整体货币的流通速度。
LV0模型之所以不理想, 是因为V0仅仅是现金的流通速度, 不是整体流通速度, 不符合上述的解释, 所以模型并不拟合。
摘要:选取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电子货币的相关样本数据, , 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流通速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实证结果表明电子货币的替代转化效应大于电子货币的替代加速效应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速度分析】推荐阅读:
蒙牛速度案例分析11-26
分析网络速度慢的原因10-23
卫星释放速度验证的数据分析方法07-03
光学遥感影像的山地冰川运动速度分析方法11-03
雅思阅读速度慢4大成因分析及解决办法07-12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分析11-15
本能速度和反应速度10-30
加速度与速度的类比08-12
速度加速度说课稿07-24
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