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方法

2024-09-19

积累方法(精选12篇)

积累方法 篇1

语言是文学用以塑造形象, 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 正所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而学好语言绝非一朝一夕、简单轻松的事情,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经历, 没有千锤百炼的精神, 要筑就语文学习的大厦, 提高语文素养, 就永远只能是海市蜃楼。也就是说, 学好语文, 除了走积累语言这条路别无选择。重感悟, 重积累,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显著特点。在“基本理念”“总目标”中均有相关描述:“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分段目标中则更是多有具体表述。这些目标的达成,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要经历一个渐进、历练的过程。作为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 除了引导学生懂得积累语言且坚持不懈,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朗读·背诵中积累

朗读是说话训练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时, 根植文意,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从发音、速度到停顿、语调都应注意, 全面把握。朗读可以使口语得到严格训练并得到全面提高。诵读不强调“朗”, 无艺术化的表现, 偏重于自我体验, “熟读成诵”就是反复多遍地读, 展现一种过程, 获得一种体验, 进而自然产生结果———背诵。背诵有利于积累字词句篇的语言材料, 在头脑里建立和储存感性的语言的种种模型, 从大脑到发音器官以及其他器官形成良好的语言反应机制。所以, 在语文学习中, 朗读背诵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彻底改变目前盲目偏重分解分析而轻视朗读背诵的做法, 真正回归语文学习的原始天地, 让“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对于课本内外、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优秀诗文、精段妙句, 必须反复诵读, 熟记于心。我想“语文要念, 数学要算”的俗语并非空穴来风、无稽之谈, 其中应当饱含着真真切切的语文学习之道。

二、在阅读·品味中积累

阅读是将一连串的语言符号转换成特定意义和思想的思维过程。阅读就是实实在在地跟语言打交道。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优秀语言的集成品,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怀, 启迪读者的灵感智慧, 不惜一切在措辞用语上下功夫。我们在阅读中只有认真仔细地品味、体会, 方知其妙在何处, 而知道了这点, 你难道还不能心领神会、有所启发乃至受益无穷吗?所以, 一定要养成在阅读中品味揣摩的习惯, 以此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体验 (对语言材料作出恰当的理解、选择和批判, 能激活阅读个体相关的语言储备) ,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对语言的含义, 能迅速而准确地捕捉的能力, 是伴随着想象、思维的对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 。

三、在生活·运用中积累

特级教师张孝纯老师在他创设的“大语文教育”模式中将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称为语文学习的“第三课堂”。一点不错, 语文与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处处皆语文”说的就是这个理。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老舍先生享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赵树理的小说因其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而广受青睐, 究其根本, 更大程度上缘于他们接近人民群众的作品语言。在生活中, 我们应该用自己敏锐的双眼、灵动的耳朵、聪慧的头脑, 去看、去听、去思考、去感受。这样, 你会发现出自他们口中的或许很多竟然正是语言的精华;通过体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的言语行动, 你会感悟到语言表达并非草率之举, 而是大有讲究。从而, 不仅能够丰富你的语言储备, 而且有利于修正你的语言行为 (使用语言的规范化, 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以及语言品位、语言修养、语言习惯等) , 形成良好的语言品质 (使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流畅、严谨、有条理) 。

最后, 我还是引用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千古警言作个结尾:“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愿此成为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广大同仁及所有语文学习者的座右铭。

积累方法 篇2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什么?语文教学两大任务: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熟练地运用方法;积累哪些知识:字音,词语,精美片段、文学常识。

一、字音、词语的积累运用分三个层次来讲: 为什么要学生整理易错字音

在检查孩子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只能发现孩子能不能正确读准字音,落实到写的时候,我就发现孩子会读不代表能正确写出来。每次考试,就“选择正确的读音”这样基础的练习,错误的都很多。在我让孩子整理一课中自己易错的字音的时候就发现了孩子拼音的问题。于是,每学一课,我就让孩子自己把自己易错的字音整理出来,长此以往,孩子对字音就掌握得扎实了 学生如何整理易错字音

1、每学一课带着整理这一课易错的字音,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自己整理,班级集中交流,老师再根据孩子的共性问题补充、强调。

3、自己整理自己有个性的东西,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归类整理的 字音、词语的积累:

整理的效果如何

1学生可以自主发现文中易错字音。2.对准确辨别字音,并准确注音。3.比如:浑身解数的浑,有的孩子就写成“huen” “成千盈百”的“盈”写成”yeng”;琥珀的“珀”写成“puo”;百宝匣的“匣”写成“jia”;还有我们平时就一直误读的音,比如“订正”的“订”,平时我们习惯读成“ding”第四声,实际上,它的争取发音是“ding”

第一声;还有一些读时变调的字音,孩子都误以为它就是那个音,比如“凛冽”的“凛”第三声,孩子容易误读成第二声。这些易错的字音如果平时不注意强调积累,时间长了,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哪些写的不对了。

对词语的学习积累主要是要在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能够把自己以前学过的,和这个字或词有联系的放在一起比较,通过比较理解从而达到真正的会用。比如在学习“成千盈百”的“盈”时,孩子们把经营的“营”、晶莹的“莹”,应该的“应”放在一起区别比较,通过字形联系字义从而达到会用。因为比较理解了这些字,在孩子自己整理词语出题的时候就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选字填空

颐和园中,成千()百的孩子喜()()地奔跑着,()面碰上了冰心奶奶,冰心奶奶带着他们欣赏着花瓣()莹润泽的海棠花,并告诉他们,花儿开得这么好,()该好好爱惜,好好经()。

整理了词语,孩子能够把自己整理的词语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出来,我觉得孩子不仅真正掌握了这个字,还把以往学过的字综合起来,建立了知识的体系,形成了知识树。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正确运用这几个字。我们学字,学词,学句,学篇不就是让孩子能自己这样用出来吗?通过整理积累我感受到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这样的积累才有效。

二、文学常识、精美片段的积累运用:

文学常识:每一课里关于作者或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的文学知识、课后的作家卡片、名著便览除了让孩子能熟读成诵,背诵积累下来的,还引导孩子收集关于这个人物的事迹,总结这个人物的优秀品质,除了思想的引领,还启发他们这样的事迹,品质,我们可以在哪一类作文中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这样逐渐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积累的材料。举例说明。(冰心课例)

精美片段:

1、指导理解内容

2、指导有效背诵。3拓展运用。

例子:背诵《早》这一课的第四节,这一节课文没有要求背诵,但是我认为这一节作者描写梅花的方法非常好。作者用精美的语言,很有条理地描写了梅花的“多”“美”“香”“开得早”。为我们的孩子在描写事物时不能具体描写起到了典范的作用。于是,我再引导孩子一句一句地读、思,思这一句作者用什么方法写梅花的什么特点。这时候孩子们就发现作者除了运用视觉、触觉、嗅觉直接描写以外,还运用了比喻、想象等修辞方法使得自己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然后我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写作情况思考,这一段的描写对你有什么启发。这时候孩子就能从课文中走出来,把自己的写作和课文作对比,从而找到自己不能描写具体的原因。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孩子自己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或事物,孩子写得就具体多了。

下面展示一下我班孩子的作品:

三、单元梳理、凸显自主。1.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梳理? 1.)走出课文,统观单元。

由零散的单篇课文,走入完整单元的主旨核心。2.)整合知识,及时巩固。

及时巩固,省时省力。2.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梳理? 3.单元梳理的效果如何?

3.同伴互动,增强趣味。

在进入单元梳理时,引导孩子借助自己整理的每一课的内容自己出一份单元卷,出试卷的过程中,孩子要对自己易错的字音、词语、课文中的重点进行梳理,自己对照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接着,同学互相交换检测,然后,自己出的试卷自己批改,并负责给做错的孩子讲解,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自主性,不管是出试卷,还是给同伴改试卷,给同伴讲解,孩子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有思考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这种不留痕迹的巧妙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知识巩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老师,不能把所有的任务全权放手给孩子,老师要查看每一个过程,逐渐引导孩子形成自己反思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为下一阶段开展学讲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展示一下我班每一课孩子整理的知识点和这一单元孩子自己出的试卷,我觉得非常好,比我们买的练习册针对性还要强,里面体现孩子创新的东西很多。

四、理解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子方法的积累运用

说到学习方法,我们都能罗列出很多:预习课文的方法,读书的方法,听说读写的方法,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方法等等,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形成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也很重视教给孩子方法,可是到了运用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只是用在我们讲的那一课里,换一个地方就不会用了。反思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孩子学习时对这个方法比较模糊,缺少规律性的总结、认识。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对一类问题的学习是不是可以给他概括一个规律性的模式,有一个规律性的模式,孩子思考理解就有了方向,迁移的时候就能运用自如了。

中高年级,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子的理解是孩子要形成的主要能力,教学中我对如何

理解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子总结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1、关键词语我注意了动词、形容词的理解:

动词的理解格式:本意+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事物+特征

比如:在教学《泉》时课后有一道题是: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同是说泉水,为什么用的词不同。A:泉水从地下往上涌。B:“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这里的“涌”和“冒”都有流动的意思,该如何区别理解呢?我让孩子先看这两个词的词性,这是两个动词,对动词的理解我们用上面的格式来思考:本意+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事物+特征。“冒”:往上升,流出来+(事物)泉水+(特征)多,速度慢。综合起来就是:泉水流出来,突出了泉水的多,流的慢。“涌”:本意:水或云气往上冒+事物(泉水)+特征(水多,流的速度快)。综合起来就是:泉水从地下流出来,突出泉水的多,流的速度快。

形容词的理解格式:词语本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事物+特征

比如:《暖流》中:他背得抑扬顿挫„„对抑扬顿挫的理解我们可以先说它的字面意思:声音高低起伏,语调停顿转折+事物、谁(江主席)+特征(形容背得绘声绘色,有感情)。综合起来就是:声音高低起伏,语调停顿转折,形容江主席背得绘声绘色,有感情。

平时理解词语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根据词语的类型分门别类地给孩子这样一个基本格式,让孩子积累这样的格式,孩子解释词语就有了方向,有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时孩子就容易迁移运用了。

2、特殊句子理解方法的积累运用

理解特殊句子时(所谓特殊句子就是指含有一些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个格式,如这一句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现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理解“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

飞泉„„”这一句,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这样理解: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棠花开得多、茂盛),表达了(作者对海棠花及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拟人:使物人格化,达到生动形象的作用;排比节奏鲜明,曾强语势;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设问: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主题,富有感染力;通过具体语言的学习引导孩子积累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然后按照这样的格式思考、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篇3

兴趣爱好:游泳、活力板、围棋、

电子琴、葫芦丝、口琴

上榜理由:点滴的记录,是写作的素材宝库。

上榜作品:《四季之歌》

“星”的悄悄话:

从三年级开始,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写日记。一开始,我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每天只能写两三句话。后来,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每天放学的路上,都仔细观察各种景物的变化,按照四季的特点,写了一篇《四季之歌》。

春天来了,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都能看到柳树有一点点小小的变化。一开始是柳枝上冒出嫩嫩的白芽,然后变得越来越绿,也越长越大。一周后它们就变成了一片片翠绿的新叶。原来柳叶不是二月的春风裁出来的,是它们自己使劲长出来的。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路边的小河里又冒出了可爱的小蝌蚪,于是每天回家的路上,我都要蹲在河边老半天,看小蝌蚪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蝌蚪的尾巴变得越来越粗,慢慢长出了后腿,接着又长出了前腿,接着尾巴不见了……终于,它们变成了小青蛙,开始在大大的荷叶上唱起歌来。

秋天的时候,宋老师让我们收集落叶,用树叶做一幅画,于是每天观察各种树叶又成了我新的爱好。秋天的树叶是多姿多彩的,有红的黄的绿的还有橙色和紫色的……我突然发现它们一点也不逊色于春天的花朵!

就这样,从春天的柳絮写到夏天的青蛙,从秋天的晚霞写到冬天的冰花。再后来我写大作文的时候,选择性地用上了这些,老师夸我“观察细致,文章描写细腻多了”。正是由于我每天积累一点点,时间长了,就有了充足的素材。

四季之歌

四季是一支歌,分为四个乐章,叫“春、夏、秋、冬”。这是一支神奇的歌,神奇到只能欣赏,不能演奏。

燕子飞来了,“叮”,奏响了第一个音符;柳树发芽了,“当”,弹出了第二个音符;小河解冻,“哗啦啦”,第一个乐句弹完了。青草生长“吱”,桃树开花“啦”,它们也开始了演奏;加入演奏的东西越来越多,春雨“滴答”往下落,春笋“扑扑”往上长,大狗熊“呼”一声睡醒了,“嗷”地叫了一声。青蛙“扑通”跳下了水,世界像睡醒了一样,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打破这种感觉的是“夏”。夏和春截然不同,春天里,一切都放轻了脚步,而夏却是粗犷、豪放的。一场“轰隆隆”的雷雨拉开了夏的序幕。荷花“唰”一下全开了,夏那一个又一个重音也被风奏响了。蝉鸣“啾”一下演绎出了夏的序曲;夏天的燥热也让动植物们变得急躁起来,“嗖”一下,树叶变绿了,绿得浓重,这样一种绿引出了夏的高潮。

然后,气温下降,秋的韵律正式开始。“嗯”一下,蝉儿停止了鸣叫;“咝”一声,草木开始凋零。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力的衰退,相反,因为这,使得一些生物的生命力达到顶点。苹果“咚”地一下落到了地上;桃子“嚓”地一下被摘了下来……为秋润色的众多事情之一,便是一连串的丰收,秋在丰收之后便是沉寂,像是加入了一个休止符。

接下来就轮到冬出场了。“呜呜”的北风带走了草木的叶子,也带走了它们的生命,冬那沉寂了很久的力量终于开始爆发。“唰”,白雪“粉刷”了一切,世界再也不允许其他颜色的存在;“嘣”,小河结上了厚厚的冰;“呼呼”,狗熊开始了冬眠。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就是四季之歌,一支神奇的歌,一支用生命吟唱的魅力之歌。

小学生语言积累方法探析 篇4

一、最大限度地拓宽积累的渠道

很多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积累, 课外就不管, 这其实无形中缩小了积累的面, 减少了积累的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内和课外的时间, 用好教材和课外书籍。课堂上, 教师依托于教材, 主要教给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课外, 学生则应当利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去阅读大量的作品, 从这些作品中获得新的语言信息, 从而逐步积累起相应的语言材料。课内和课外充分利用, 教材和其他读物广泛涉猎, 则学生的语言积累渠道不可谓不宽了。

二、尽可能丰富积累的形式

一般而言, 语言的积累都以阅读的形式进行, 而阅读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果从头到尾, 课内、课外都采用相同的阅读模式去积累, 势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 有必要尽可能地丰富语言积累的形式。

有的老师除了传统的阅读模式外, 还组织开展一些阅读活动, 如课内进行阅读比赛、读后感阐述、经典优美诗句背诵等活动, 课外则组织手抄报比赛、剪报评比等活动。这些活动交替进行, 不会使阅读变得单调呆板, 学生也乐于参与, 效果明显不同。

三、设法延展积累的内容

语言积累需要哪些内容呢?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 语言积累当然得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但要理解书面语言作品, 还得认识记录语言的文字。对中国学生来说, 汉字必须要认识, 识字, 就是掌握汉字形体与所记语言词语之间的关系。因此, 从总体上看, 语言积累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四大方面。

1.识汉字

学生识汉字, 不仅仅是要知道怎么读、怎么写, 还应清楚汉字中包含的其他文化信息。比如在汉字中, 大量表示负面意义的词所对应的汉字往往都有偏旁“女”, 如“奸、娼、嫖、佞、嫉、妒”等, 这与“女人是祸水”的古代俚语相映证, 共同证明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性掌握话语权的现实。掌握话语权的人评说社会当然以自我为中心, 不会把不好的现象往自己身上揽, 于是就向没有话语权的女人身上推:江山被男性君王毁了, 往往不怪罪男性君王的荒淫, 而去责备该君王身旁的女人, 骂之为“祸水”, 这正是男性中心思想的体现。受这种思想影响, 造字时自然地就会有所体现。我们反观这些汉字的构造, 从中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出相应的历史文化信息。这些信息也应当是识字过程中要“识”的内容之一, 也是语言积累的内容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字, 一般要采取抄写生字、识字比赛以及拆字、合字等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 能让学生在无意间牢牢记住相应的汉字和相应的意义信息。

2.积词、句

词、句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说一个人词藻丰富, 其实就是说他积累的词、句多。哪些词、句需要积累呢?

第一, 日常用词。

日常生活表达中经常用到的词语, 是必须积累的, 这关涉学生的现实生活。不过这些词语的积累倒也用不着专门训练, 一般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就可以完成。教师要做的就是设法让学生多与人交流, 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当然, 教师同时也应当多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 让学生从教师的话语中学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日常用词。一般而言, 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指称类的词 (如名词) 积累的多少, 取决于学生接触事物的多少, 这方面让学生多接触、多认识有关事物即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动词和形容词是表达过程和现象、性状等的, 取决于学生对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这方面要让学生多对事物进行深度观察, 并试着用语言加以描述。

第二, 固定词语。

这类词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等, 往往都是经过历史发展积淀下来的、具有丰富内涵和表达功能的词语或短句, 结构上显得较为固定。这类固定结构词语不掌握, 也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 但如果用上, 会使语言表达生色不少, 有时候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生动性。因此, 应让学生记住这类固定结构词语。记住的方法较多, 词语摘抄、成语接龙等方法都值得借鉴。

第三, 精妙句子。

有些句子很精妙, 有借鉴的价值。如古诗中的许多句子, 在现实的表达中引用或改造一下, 即可成为生动的表达。比如表达“对学生付出不后悔”的意义, 可如此表达:为了这些学生, 我虽然“消得人憔悴”, 但是我“衣带渐宽终不悔”!类似的巧妙引用或改造古诗的表达, 在现实口语交际或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 这些精妙的表达都值得借鉴。要想学会这样的表达能力, 平时就得多记一些精妙的诗句。另外, 一些现代散文作品中经典的语句, 不管是写景的, 或是写人的, 经常读读, 以充分熟之悉之, 对将来的表达未必是坏事。

3.积累语篇

这里的语篇主要指多句话组成的段落篇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这一段, 写景兼抒情, 写得优美动人, 背一背不是坏事。类似的作品语篇还有不少, 古代的有之, 现代的也有之。我们这里举的例子虽然选在中学语文课本中, 但小学课本中也有很多经典语篇。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经典篇章, 并指导学生阅读后背诵。

以上内容如果积累得法, 积累得效, 学生的语言能力必然出现质的飞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应当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担当起责任。

小学语文词汇积累方法 篇5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如果不加重视,极易陷入填鸭式的僵化教学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语言的新鲜感,进而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调高学生学习词语,积累词汇的兴趣。

一方面,运用联想思维,从不同角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从反义词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确切感知和理解,增加词汇量;从同义词角度出发,让学生把相关的同义词都归纳到一块,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词汇量的积累。

当然,在后者的教法中,教师应该把握住度,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一些词语详加区别,以免使学生误认为这些词就是同一个意思,用这个也行,用那个也行。例如,动物发出的声音:吼、啼、啸、吟、鸣、叫、吠等,尽管都是同一类词,但不同动物有不同的声音。

另一方面,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成语接龙、对歇后语等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在具体的操作上,老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准备充分,对接上者予以奖励,对那些接不上者,可让他表演一个节目,以示惩罚,并淘汰出局,这样,最后胜出者就是冠军,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不错,学生们为了争奖也好,免受淘汰出局的尴尬也罢,总之,至此以后,他们都在努力去尽可能多的记住成语。

为了避免流于形式,老师可在这样的游戏中穿插让学生讲成语故事,阐明成语的意思等情节,以免使学生只记词语的名称,而不求甚解,否则的话,食而不知其味,也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这方面的成语故事,故事性强,很有趣味,许多学生都很感兴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基础上,也要懂得成语的深层意思,不然就会只是听故事而已,对成语的意思,却不胜了了,也就与我们讲故事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第二, 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习、积累词汇。

无疑,和前者相比,我认为此法更为上策。如果学生能够做到扩大语文阅读量,那么,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词汇量就会增加,而且该法不但让学生记住了词语,而且知道了它的用法,可以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读《三国演义》,学生可以在记住情节的同时,也会记住一些略有文言味道的词语;同样,读其他书籍也是如此。当然,对具体阅读内容,教师、家长都应宏观监督,以免学生读一些对身心健康成长无益,甚至起消极作用的东西,毕竟,开卷未必有益。

再者,因为学生的时间有限,又加其他课程,总不能只学语文,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和前者结合使用,取长补短,否则,单靠一法是不行的,就像在中医治病方面,再好的中药,单靠一味是达不到治疗的预期效果的,如果疗效好,必须君臣使佐,辩证使用,运用最恰当的配置才能收到最佳疗效。

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单靠一法就包打天下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归根结底,词语的学习和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这栋大厦中,起着钢筋、砖瓦、混凝土的基础性作用,如果没有词汇量的理解和储备,那么,我们的大厦就会盖不高,即便有时可能看上去很高,但那也是不坚固的,甚至是摇摇欲坠的。

探析积累英语词汇的方法 篇6

【关键词】积累 英语 词汇 方法

说到记忆单词,这可是同学们普遍感到头疼的事。尤其是现行的新教材词汇量扩大了不少,记忆的难度就更大了。记不住单词,学好英语就无从谈起。所以突破单词这一难关非常关键。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

1.按读音记忆单词

实际上在你看单词时就要顺便看一眼音标,掌握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律。将所有符合规则的单词归类记忆。如:①按开、闭音节记忆,掌握元音字母的读音。Bag: cat, map, sad——/?/ cake: name, plane, date; ——/ei/ desk: next, set, step, let; ——/e/ these: Chinese, Japanese;—— /i:/ hit: big, ship, this, kill;—— /i/ ②按字母组合记忆,掌握元音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如bee, meet, see, keep等等,ee字母组合读/i:/;chair, ch字母组合读/tS / 。

2.分音节记忆

单词不论长短,如果从第一个字母背到最后一个字母,是很难记忆的。如:information,共11个字母组成,可以把它“大卸八块”,分音节记忆就会很容易。in-for-ma-tion

3.音、形、义结合法

背单词将它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牢固,速度也快。读准它的音,看好它的形,明白它的义,尤其是一词多义,记忆时要提高分辨率。如:orange是个兼类词,作可数名词意思是“桔子”;作形容词意思是“桔色的”;作不可数名词意思是“桔汁”。可读音只有一个/'orindJ/,词形一样。这样有意识地去分辨记忆就容易多了。

4.联想记忆来记单词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 对比联想记忆:将同义词: study/learn(学习),big/large/great(大的),look/see/watch(看),hear/listen(听),good/fine/well/nice(好的),door/gate(门),like/love/enjoy(喜欢)等。反义词: 如:big(大) →small(小),dear(昂贵) →cheap(便宜),hot (热) →cold(冷),slow(慢) →quick/fast(快),thin(瘦) →(胖),in front of(在……前面) →behind(在……后面),south(南) →north(北)等。同音词: too(也) →two(二),for(为) →four(四),right(正确) → write(写),by(乘) →buy(买),blue(蓝色的) →blew(blow的过去式),sea(海洋) →see(看见),son(儿子) →sun(太 阳), whether(是否)→weather(天气)词形相近比较:want(想要)→wait(等待),read(读)→ready(准备好的),wall(墙) →walk(走),quite(很)→quiet(安静的),present(礼物)→parent(父母)等放到一起对比记忆。同时还可以联想到一些义同形不同的词。如:由cost联想到pay,take和spend,并将这些意义相对、相同或读音相同的词的用法进行比较。

②归类联想记忆:把所学的单词按照不同的范畴分门别类, 将所学单词合理归类。A.按词性归类。如:名词driver, name…;动词be, have, drive…;形容词careful, happy…;副词carefully, happily…;介词in, on at…;代词he, she, him, her…等。B.按用途归类。如:服装类coat, shirt, skirt, sweater, shoes…;食品类cake, rice, dumpling, noodle…;运动类 football, basketball, race, sport…;交通类traffic, bus, car, taxi, train, plane, ship…;月份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星期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和节日等。

③构词联想记忆:利用同根词(词形转换)联想记忆,注意词性。英语单词中有许多词具有一词多性的特点,如open既可作动词用,又可作形容词用。另一些词具有同一个词根,如单词care既具备名词性质又具备动词性质,它的同根词有careful,carefully, careless carelessly,对于这些词,我们应重点记忆。再如:north→ northern,noise→noisy→noisily等。利用合成词联想记忆,如学到moonlight这个词就想到它是由moon和light这两个词合成的;classroom是由class与room合成的。

④搭配联想记忆:以一个单词为中心搭配不同的词而构成新的短语。这种语言现象非常多,如能经常使用此法则会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短语。如:

1)含有get的短语有:get ready for 为…… 做准备,get up 起 床,get on, with 与人相处,get down下来, get dressed穿衣服,get back取回;回来,got on 上车,get off下车,get to 到达,get out of从……出来, get lost迷路。

2)含go的短语有:go swimming去游泳, go on继续;持续, go to school去上学, go to bed上床睡觉, go home回家, go out for a walk出去散步, go away走开, go down降落,go back回去, go on with继续做某事。

3) 含look的短语有:look at 看, 1ook after照看;照顾, look the same 看起来很像, 1ook like看起来像, 1ook for寻找, 1ook up(在词典、参考书中)查找, 1ook over (医生)检查, 1ook around (round)环顾四周。

4)含make的短语有:make room for 为……让地方, make sentences with 用……造句, made a face or made faces 做鬼脸, be made in在…制造 , be made of由…制成, make tea沏茶, make friends with 与……交朋友, make up编出, made a mistake出差错, make sure确保,确信, make a noise吵闹。

只要你多留心,有意识地注意归纳总结,记忆单词和短语不是一件难事。此外,老师课堂上播放朗读带,不只是单纯地听,而是一边听一边迅速地将其写下来,做到耳、心、手、眼并用。总之,对于那些新近学的单词,要不厌其烦地靠读、写、背等各种途径反复记忆。重复到一定的次数,就会成为长时间的记忆,也就不会遗忘了。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方法的探讨 篇7

一、强化课内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言水平

中学生语文的学习应该以课堂为主,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范文,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因此不可不重视课内阅读。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甚至语文教师不重视课堂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认为中考、高考多数内容与课文无关。这是十分错误的,没有平时的课堂语言积累,就没有语言运用的规范性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对于课内语言的积累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下面几条。

1. 淡化分析,强化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语文博大精深,而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够熟悉并掌握我们的语言,才能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语言接触面,从而扩大语言积累量,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课堂上除要重视课文的诵读外,课文要尽量的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理解,此外还应适当的让学生自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美的文章读给其他同学听,要求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记录一些好的句子词语,并就文章互相交流。另外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讲一些好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去阅读。并可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名著探讨会,故事会,某作家作品讨论会等等,不一定让学生探讨出很深的道理,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去读一些书,看一些文章,从而接触大量的语言,熟悉语言,

2. 加强诵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诵读教学古已有之,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更是形成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学安排紧张,往往教师的范读或个别学生的范读代替学生的诵读,甚至学生根本没有诵读就进行课文的讲解、分析。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理解了文章即可,不重视诵读,弱化、淡化了诵读。这种不重视诵读的教学方法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诵读的好处。诵读教学比教师单纯在课堂上逐句、逐段把课文分析给学生要好得多。

3. 增加练习,让学生在动笔中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日常的练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随堂的要记,名言佳句、格言哲理、精彩片断等也要记录,对学生的摘录本可进行评比和展览交流以促进学生摘录的积极性。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中学生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写和说上,因此要重视作文的写作和说话练习。作文练习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作文练习中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不仅要写出评语,而且要找出好的语句、不好的语句,修改不好的语句,从而让学生积累好的语句。对于说话练习,可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诗词背诵比赛、情景对话等活动。通过这些练习和活动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

二、强化课外引导,扩大学生语言积累量

语言的学习是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单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文章是无法达到积累掌握语言的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做个积累语言的有心人。虽然语言时刻影响着我们,但不积累、不运用,语言能力就不会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语言积累的兴趣,把学生的语言积累活动引导到各种有趣的语言环境中。

1. 扩大课外阅读,增加学生语言积累量

阅读是学生充实语言的最重要的途径,课内阅读要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扩充学生的语汇,才能增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针对学生负担重的实际情况,要灵活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学生时间少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多读短小的文章尤其文化浓厚的名家名作。针对学生喜欢上网的特点,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网站,如:起点、榕树下、世纪等文学网站。教师自己也要去读这些文章,尽可能的与学生交流心得,与学生形成互动,促使学生去读文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只有在交流中学生才能更有收获,也才能使学生的读书不流于看热闹的表面,也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2. 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学生在课外时间和假期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开展一些有引导作用的活动,让学生既丰富了课余活动又积累了语言。例如:成立课外语文小组,组织开展读书会、猜谜会、小记者在行动、我观察我记录等活动;假期时可引导学生写对联、搜集对联,搜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改写、缩写看过的电影、电视;给老师同学写电子邮件,写博客等等,这些活动既积累语言知识,又不让学生觉得这些是令人厌烦的作业。

3. 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日常的生活就是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要充分的利用这一语文特有的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语言是鲜活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而学生往往对此视而不见,但他们又对社会生活充满了好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好奇变成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把这些自己的观察描述记录下来,和同学、老师、父母分享,为了调动积极性,可把学生的观察描述的记录整理成班级报纸,也可在网络上发表,让学生充满自豪感。在生活中积累的语言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可让学生的语言摆脱“学生腔”,变得成熟稳重。

中学生作文积累方法之我见 篇8

一、生活积累

语文来源于生活,有生活就有语文。叶圣陶曾这样形容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确,学生要想文思泉涌,须有相当的生活积累。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对周围的生活不仅入眼,还要入心,入情,帮助他们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美的心灵。唯有如此,生活对于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1. 激起学生生活的热情

由于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生活范围多局限于学校和家庭,学生的生活大多比较单调。且年龄越大,被束缚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亲近自然、亲近社会的机会越少。生活的狭隘和单调使正处于花样年华的中学生的心灵失去了亮色,青春失去了亮丽。而“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因而,语文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放弃死抠书本的陈规做法,跟学生一道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带领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如组织春游等),引导学生感悟种种美好的人情(如组织亲情、友谊活动等),努力让学生的生活丰富起来,让他们的情绪激荡起来,让他们感受生活的魅力,激起他们生活的热情,引发他们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足见观察对于作文的重要。但事实上很多学生疏于观察,甚至当一些好的生活素材扑入眼帘、撞上脑门的时候,也只是惊呼一声了事,不鉴赏,不积累。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第一,须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结合写作训练,提出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尤其利用好假期,通过精心设计观察内容,引导学生搞一些小调查,借此了解社会,为写作积累素材。第二,须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的方法。有观察无积累,曾经的生活便会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即使留下一点痕迹,也定然模糊不清。所以,有观察还须有积累,印象深的言、行、场面及观察时特别强烈的感受宜及时记下,或用卡片、或写日记、或用记事本均可。当学生都能如李贺一样备有一个生活观察的锦囊时,作文就不会无内容可写了。第三,还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鉴赏能力。由于生活积累的匮乏和思想的不成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评判往往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常常只看表面而不及实质。对此,教师可采用“一周观察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发表各自的看法,再由教师针对交流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正确引导。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做类似的“家庭一日观察交流”。这种交流可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

二、阅读积累

曾有人这样问钱钟书:“怎样才能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馆里?”“先得把图书馆放在自己的书里。”这就是钱钟书的妙答,一语道出了大量阅读对于写作的巨大意义,而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创作的经验总结呢?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加之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脱节,结果是课文分析虽然深透,但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要迅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悟。

要让学生多读、多背,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随着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反省,语文界已初步形成“阅读重要”的共识,但对于教师,对于家长,要改变以往“一心只读圣贤书”习惯,还有一个过程。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家长宁可孩子把课本翻烂,也不愿孩子多读一本“闲书”。因此,语文教师除自己改变观念外,还要对学生及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课外阅读顺利进行。

其次,要解决时间问题。在学生认识到位后,我们还得想办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2012年,有媒体对某市三所初中调查情况是,学生日均作业4小时,初三多达6至8小时。在这种作业负荷下,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几乎不可能。近两年来,随着减负的三令五申,学生学业负担确有减轻,但阅读时间依然是个难题。加之电视、网络游戏等现代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介入,阅读时间更显紧张。

当然,课外阅读仅做到用眼睛看、用嘴巴读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引导学生用心去品、用脑去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不强调背诵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阅读中碰到的精彩句、段、篇章及时摘录下来,在班上组织学生将摘录本定期交换阅读,鉴赏交流;亦可对学生背诵诗文作统一要求,如一天一成语,两天一名言,一周一古诗,两周一佳作,并同时辅之相关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竞赛”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经验积累

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学生就能写出像样的作文吗?未必。就如游泳,看别人游得舒展自如,听教练说得头头是道,但不下水一试,终不能学会游泳。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索。写作更是如此。

怎样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实践、体验、探索?首先,实现作文训练的规范化。要克服随意性,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要通盘考虑,整体计划,梯度推进。大到初中三年,小至每学年每学期,要涉及到哪些文体的训练,各文体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哪些训练逐步达到,教师要心中有数,最好形成书面计划,定期对照检查,并以此增强师生双方对作文训练的责任感。

其次,作文训练要多样化。提起作文训练,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那每周一大一小的整篇文章的训练。其实,作文训练是多种多样的。造句、对句、仿写、片段写作等都是作文训练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不该被排斥于作文训练之外,而且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到阅读教学当中,应该充实到学生每一天的语文学习中。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句子;学了《春》,试着写写自己喜欢的季节;学了《散步》,说说得到的启发……诸如此类,每天一练。训练多了,表达流畅了,成文也就容易了。否则,一句话、一段话都还写不好,又如何写好全篇?

此外,教师对作文技法的指导,即学生作文技巧的积累亦不可少。我们要克服技法点拨的随意性,要制定整体计划,并在教学中梯度推进。可按写作文体分出各个训练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逐个熟悉,各个击破。每一写作技巧宜训练两到三次;首次提出作文训练重点,提醒学生回忆有关课文或名著中该技法的运用及所起作用,在自悟的情况下写出作文;第二次则在教师对上次作文的评讲中点拨该法的运用技巧,并作巩固性训练;再视学生运用情况决定有无必要进行第三次训练。若有,评讲时就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例如,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可将训练点分为:1.材料的获取;2.中心的提练;3.围绕中心选材;4.主题的升华;5.善用描写;6.变直为曲;7.巧用对比;8.合理想象;9.适当议论抒情等。

只有通过有计划的作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保证学生在有生活、有阅读的基础上笔下生风、下笔千言。在个人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大循环实验中,我所教班级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学科成绩大面积显著提高,作文得分高当是重要的原因。

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方法 篇9

一、培养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学生语言积累的习惯并不是朝夕便可以养成的,教师需要先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才可以逐渐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要让学生先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带来的情感变化。比如,当学校组织春游之后,教师可以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将遇到的事物描述给学生,让学生对教师运用的优美语言产生向往之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遇到的喜怒安乐通过语言描述给班级中其他的学生,促使学生们产生情感的共鸣等等。学生们通过自己熟悉的事情,便可以从中获得情感的体验,自然学生们会意识到语言对自己的帮助,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语言学习较为困难,便产生了惧怕的心理,久而久之,便会导致学生疏远语言学习,这时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分析与讲述语言的结构,使这部分学生意识到原来语言的学习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难。同时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们便会主动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

二、在读和背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积累

《教育心理学》指出:“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应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里所指的储备便是学生的语言积累,即积累的渠道背诵。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授课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自然学习的效率也并不明显。鉴于此,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读和背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背诵的训练,不要只重视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优秀英语、优美意境的段落进行背诵,教师在检查学生完成作业之时,也可以将读和背诵作为英语学习的评价标准之一。同时,教师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背诵的习惯,不仅要背诵课本内容,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引导学生去背诵。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读和背诵,自身积累的语言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将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灵活地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拓展阅读范围,不断积累语言

目前我国的小学生所学的科目较多,学习压力较大,极少有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学习内容,更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这便严重影响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英语发展极其不利。鉴于此情况,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之时,要采用高效率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语言。当然,课外读物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能懂且优秀的作品来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时用笔记录的好习惯,这样既达到了语言积累的作用,又实现了学生语言的灵活运用。在大量的课外读物中,学生不仅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拓展了视野,给学生自我学习、展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比如故事接龙会、诗歌编写等,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之后,教师还要及时对表现好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们在成功喜悦的驱动下更积极地进行阅读,实现积累语言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首先要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朗读和背诵;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善读、乐读、广读的习惯。这样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才会越来越强,才可以真正地实现英语学以致用的目的。

摘要:英语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科目,英语教学又是外语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有较大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做好基础性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较多的英文单词和汉字的含义,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较高,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意境,想象每个字句描写的画面,在读之中和课文的作者达到心灵相通,这样再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便会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优美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样有感情的朗读便顺利地为学生的积累语言做好了铺垫,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才是具有较大帮助的。本文笔者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积累语言,期望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语言积累,方法,小学生

参考文献

[1]方芳.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积累方法的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6(07).

积累方法 篇10

首先,很多初中学都很难掌握正确的单词读音,有些初中生会在单词的周围用汉字来表明每个单词的读音,因此就会导致学生难以读出正确的单词发音读。

其次,许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掌握每个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书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导致拼写单词的过程中千奇百态。对于七年级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还是挺简单的,因为它的教学内容少,单词又简单。但是随着学生们的年级越来越高,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单词越来越难,导致学生在掌握单词词汇量的上面越来越应付不过来,也使学生们在学习单词过程中丧失信息,并且丧失了这一学科的兴趣。

那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呢?因此经过我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中,让我对词汇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我想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呢?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有着必然的联系性,所以,我们就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而且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因为表演属于语言实践类。所以我们在教授单词是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方法把枯燥无味的单词变得具有灵活性。比如学习动物的单词时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动物让其他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单词。

其次,我们需要结合初中生具有攀比心、争强好胜、表现欲极强的特点就可以采用鼓励奖励学生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我们要有效的抓住初中生的这一特征,就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组织谁的记忆力最强的比赛让学生们进行单词背诵,例如比比谁的速度快,给先写出或者说出单词最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在自我表现中轻而易举地就记住了单词,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氛围。

接着,我们还可以采用食物链的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课堂教学也逐渐加强了,比如词汇量的增加,英语语法的不断渗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食物链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增加了对词汇的记忆还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们首先要把握住人的感官在记忆单词的优势。在背诵单词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们大声的读还要反复的读,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一边读一边默写,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记忆优势。学生这样的记忆就是运用了多种感官的结合,才会使自己的记忆能记得长久。

其次我们还可以把一些单词分开来记忆,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记住所掌握的单词。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水果、颜色、服装、地点、节日、天气的名称以及其他代表方位介词就可以归纳在一起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单词的印象。比如还有there、their,pair、pear,nose、knows,等许多同音异义词就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再次,可以制作卡片来进行记忆。卡片的形象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变化规则联系到一起,还可以将动词的不定式以及动词的进行时,将来时,过去时的变化规律结合在一起学习,还有名词与形容词之间的最高级联系到一起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增加了词汇量还培养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在课堂中的操作证明,变化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积极主动性和乐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能提高自己英语词汇量的记忆方法。

三、学习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大家都知道语言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虽然我们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在许多场合中与人交流中也会出现比较尴尬的情况。这就是因为各地习俗文化的不同,而文化就是语言的基础。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也不想浪费时间,但是他们不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避免英语对话中的一些问题,也不知道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为英语与汉语之间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的用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导致在交流中就出现了所谓的中式英语。比如“welcome to listen to my news.”“you me you me”“know is know nknow is nknow”这些英语不知引来了多少笑话。很多学生就会受汉语的干扰,往往就会不自觉的用母语的思维习惯套用英语句子,因此中式英语的运用对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也会起到负面影响。因此它违背了英语教学方法的教学原则。

词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但科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高效记忆更多的单词。需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摘要:学习英语的基础就是不断地积累词汇,假如你没有去积累词汇那么学习英语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难事。如何引导学生去积累英语词汇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积累词汇的课堂教学呢,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如何积累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

提升语文素养的语言积累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语言积累;师生互动

积累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字眼”,《标准》全文以17次的重复讲述,从不同方面对“积累”进行了强调。教师应当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语言积累的概念和意义,探索小学语文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语言积累

探讨语言积累,首先应弄清其概念,正确认识语言积累的本质。语言积累,是学习主体对语言自身及其内容、思想的积累,是对语言的“收藏”、感悟和运用,是将那些优秀的、出彩的语言充实己身、化为己用的过程。因此,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积累是综合、复杂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

1.灵活运用是语言积累的根本目的。不能转化为“我”用的积累,便不是积累。积累不仅仅是简单地将那些名言警句、好句佳篇等熟记于心,而应当把这些知识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掌握到位,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自然复现,灵活运用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这才是语言积累的根本目的。积累,更应当强调的是知识经验的整体感知和体验,在此基础上经由自己的思维进行感悟和处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恰当、需要的时候自然应用。

2.过程感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积累是一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东西,它既不是需要深入学习的特殊知识,也不是需要反复训练的特殊技能,教师不能太将其复杂化。但是,积累又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的,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将使积累变得更加简单。这是因为积累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转化和实践的一系列组合,本身就是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对新知识进行“消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感悟和转化是一个关键,只有把过程感悟这个环节做好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是有效的,在语言实践中的运用才能“水到渠成”。

3.知识和经验是语言积累的重要内容。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它的广泛性和开放性,语言的积累也同样具有广泛性和开放性。在学校中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积累,在生活中对不同生活常识和经验的学习与领悟同样是积累。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掌握语言材料、语言范例和语法知识,更要将学生的积累过程扩展到实践,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积累知识,更要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注重积累生活经验。

二、语言积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片面重视积累量,忽视积累过程。许多教师和学生都片面地认为语言积累仅仅是对那些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而忽视了感悟、品析、鉴赏、应用等环节,这就导致学生所背诵、记忆的东西很多,但是却没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记忆的效果也不理想。实际上,背诵和记忆只是语言积累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后续的感悟体会和转化、应用等环节,那么积累的过程就只是填鸭式的硬性灌输,不仅会导致积累效果大打折扣,也将挫伤学生语言积累的积极性。

2.片面重视知识积累,忽视思维培养。教师往往忙于让学生背诵那些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和好词语,让学生积累那些谚语、歇后语、广告语、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格言,却不注意让学生从习惯、方法、能力、思维等方面进行锻炼。而实际上,方法和意识远比知识更加重要。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主动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学会积累的方法,效果将远比学生在教师强迫下的积累要强得多。同时,积累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广泛的社会实践。教师往往只注意让学生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这对实现学生语言素材仓库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同样是不利的。

3.师与生两个主体的积累过程没有统一。许多教师认为,积累是学生的事,自己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需要再进行积累了,只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积累便可以了。殊不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都将落后。因此,教师也有积累的必要,一方面是自己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加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是和学生共同进行积累,共同收获语言积累过程中的快乐,克服语言积累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好示范,在心底里和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积极性。

三、语言积累的途径

学生和教师都是语言积累的主体,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共同进行语言积累,并坚持质与量的统一、记忆与转化的统一、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努力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1.认真阅读中丰富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既有“读”的少,也有“记”的少的含义。而“读”是“记”的前提,在语言积累中处在第一环节的位置。放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让孩子多读、多记,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因此,对于每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先带着感情进行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跟读,在大声阅读中加深理解,在加深理解后再反复有感情地阅读背诵,读出味道,读出感觉,在文字描绘的美妙情境之中将那些课文中的素材积累为自己的东西。

2.课外活动中深化积累。一方面,教材课文的容量有限,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生活中的经验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学习、观察和积累生活经验。只有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才能丰富自我,积累到更多用于语言表达的原始素材。

3.品析鉴赏中升华积累。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以及课外活动中积累的原始素材,如果没有经过转化,就只能称之为记忆,还不能将这些视作是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加强对语言材料的品析鉴赏,深入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感悟其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这样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真切感知,才能将这些“记忆”重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口语表达中巩固积累。恰当的练习是将所学的、所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将所积累的知识说出来,以此不断将知识巩固和内化。比如在《燕子》一文中有关于燕子的鲜活描述,学生也经常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真实的燕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参照课文的表述,结合自己的所见与所思,将自己看到的燕子描述出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想象,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复述,以此不断深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5.语言运用中夯实积累。在积累的各个环节中,“用”是最终目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中反复强调要让学生在写话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指导和带领学生将所积累的语言素材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现知识迁移。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素材,学生的自身语言能力才能实现质的提高。

积累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在学习与生活中进行积累,做到教学相长,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仓库,并指导他们更加精准、生动、鲜明地进行描述和表达,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符丽萍.“厚积”才能“薄发”——对如何进行丰富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两点思考[J].家教世界,2013,(10).

[2]朱惠敏.丰富语言积提高语文素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3]吴林升.加强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8).

试析提高语文教师课堂积累的方法 篇12

关键词:语文课堂,科技类,方法

很多教师不重视积累课堂作品, 随教随扔, 退休时盘点教学人生, 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这是职业意识不觉醒的表现。笔者建议, 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要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 使他们意识到所从事职业的重要性, 意识到课堂作品的重要性。教师职业的觉醒既是自信的表现, 也是教育教学的幸事, 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课堂作品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优秀教案。一个好的教案, 必然是反复实践的产物, 必然是反复打磨的结晶, 必然是教师的心血之作。二是优秀论文。一篇好的论文, 必然是教师提炼升华的产物, 必然是体现理论探索的产物, 必然对其他教师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优秀报告。一个好的报告, 必然是教育叙事的典范, 必然具有感染力和教育价值。

课堂作品的标准应具备以下标准:第一, 体现了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第二, 体现了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思。第三, 包含了师生双方情感的参与。第四, 体现了学生课堂生成的效果。真正达到这四条标准, 是很不容易的。

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没有十年八年的钻研三轮五轮的磨炼是不行的。因为语文教师要想实现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单凭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人生体验的支撑。这是语文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既没结婚也没孩子的青年教师来说, 他们理解课文时就会有“难点”;而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阅历较丰富的教师来说, 他们理解课文时就较容易。古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青年教师在理解和把握课文时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 老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所教内容结合起来, 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当然, 理解到位了, 把握准确了, 并不见得教学效果一定好, 还需要设计。好的教学设计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之所以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教师与学生之间, 教材与学生之间, 都存在着巨大差距, 没有设计, 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教材, 也就谈不到学习效果。所谓设计, 就是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设一道桥梁, 让学生通过这道桥梁去掌握学习内容, 进而变成自己的东西。好的教学设计, 我们称为教学艺术。能够达到教学艺术的境界, 自然是课堂作品了。一名语文教师一旦实现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区分教学高下的关键就是教学艺术了。当然, 设计和教学之间还不能划等号, 有了好的设计, 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不一定能达到教学艺术的境界;但是, 没有好的设计, 肯定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肯定不能达到教学艺术的境界。课堂作品中的教学设计包含了教学实践, 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学生课堂生成效果, 指的是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任何课堂都要讲究效率。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课堂效率的认识有偏差。例如, 简单地把目标达成度作为衡量课堂效率的标尺。笔者认为, 衡量课堂效率主要不是看目标达成度, 而是看课堂生成效果, 至少是二者并重。目标达成往往是表面的、短暂的、假象的, 而课堂生成才是内在的、长远的、真实的。有人说,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不在学习内容上, 而在学习方式上, 此论有理。应试教育采用简单机械的方式让学生强化训练, 重视结果, 为的是应对考试;素质教育重视的是学习内化的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 注重发展。毕业年级的教学, 应试不可绕行;常态下的教学, 则应以素质提升为重。

有人会说, 语文教师的课堂作品大多是些垃圾无甚高论。这话不对。语文教师的课堂作品固然要对教材作深入的理解和准确地把握, 但其主要价值不在于此。理解是基础, 是前提, 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上的教学设计和情感参与, 以及实现课堂生成效果才是最有价值的。例如, 教师本人能爬上泰山固然值得肯定, 而教师能够引导鼓励学生爬上泰山更值得肯定。登山运动员比学生快得多, 但不能引导鼓励学生爬上去, 他就只是好的运动员, 不是好的教练员。评价课堂作品, 关键是看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发生了怎样积极的变化。

积累课堂作品, 其数量当然多多益善, 但关键是保证质量。课堂作品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 选择。课堂作品是建立在过往教学的基础上的。教师在反复教学的基础上, 选定有特殊感觉的课文或课题。所谓特殊感觉, 指的是熟悉、有突破, 教学效果好。第二步, 撰写。如果是教案类的, 最好写成“教学实录”, 也可以写成“教学设计”或“教学思路”:如果是课题类的, 最好写成论文, 也可以写成报告。第三步, 操作。所谓操作, 指的是在实践中验证的过程。如果是教案类的, 最好在多个班反复试教, 发现问题, 以便提高。试教的过程中邀请专家听课, 课后提修改意见。还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如果有教学论方面的专家更好。第四步, 完善。要从语文专业、教学论、学生活动三个方面来完善涉及心理学、教育学、语文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课堂作品形成的过程是推敲琢磨的过程, 是不断自我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过多次试教, 经历各种意外情况的考验之后, 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方案才算是基本确定下来。

上一篇:加速度的中国队下一篇:背景故事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