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资源

2024-09-17

积累资源(共10篇)

积累资源 篇1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都可谓是稳据了半壁江山。现实中很多老师都有一种困惑:为什么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同学、老师、家长闲聊的时候能做到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而到写作文的时候却语言贫乏,内容苍白,感情缺乏,无病呻吟呢?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李吉林老师曾指出:“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而不在于做法指导的详尽。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刘勰语),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则可呼之欲出,一挥而就。”[1]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关键不是技法的指导而是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感触较深的题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是学生平时都不太注意自己的生活,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所以不能从自身实践中搜集积累的材料。针对这种情况,语文老师得先从自身抓起,做个有心人。

一、有心于生活

这里的生活主要是指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就会产生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如果老师能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捕捉到学生的一些生活细节,然后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写下来,这就是一篇挺不错的作文。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曾说:“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呈现。”[2]比如学生之间偶有矛盾发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让矛盾双方冷静思考,把矛盾发生的经过详尽地写下来,尤其要注意一些细节,因为“断案”往往靠的就是蛛丝马迹。写完后,双方互换材料帮助修改,哪些地方与事实不相符,你觉得应该怎样改才好?这主要抓住了学生都是事实真相的知情者这一点,再加上双方总想减轻自己责任的心理,因此,他们无意识中就会很讲究用词。比如一个说是“拍了一下”,一个说是“敲了一下”,“拍”与“敲”在力度上是有差别的。再者“推”与“撞”一个是有意识的,一个是无意识的……在此基础上,老师不仅能较好地处理学生的矛盾,而且能引导他们把这件自己确实感受很深的事,真实地记录下来。有时还有旁观者,也可抓住双方发生矛盾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详细地描写,然后选读几篇集体修改。当然利用学生的矛盾来做文章要建立在不损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也不是凡事都可以,要合理地选择。

另外常与学生一起聊聊难忘的童年生活,或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情境引导他们感悟亲情,或结合每年的传统节日,向长辈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等等,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记录下来。

二、有心于自然

自然界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比如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飞禽走兽、花草树木……这些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可为什么就是对它们熟视无睹呢?写出来的事物体现不出其个性特征,甚至千篇一律。关键是没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老师就得用心地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不同情状下同一事物的特点。比如夏日照在身上火辣辣的,而冬日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春风和煦,秋风凉爽……尤其是风云雷电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那就要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观察。有一次天气非常闷热,我们正在上自习课,忽然外面天色骤暗,刮起了大风,接着轰隆隆一声巨响,下起了大雨。这虽不是作文课,但我叫学生停下笔,透过窗仔细观察外面的大风大雨,随后把观察到的情景,以及当时自己的心情写下来。结果很多学生写得不错,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风雨的大,有的写树的不同形态,有的写路面的积水,有的写行人的艰难行走,还有的从声音的角度来写……就连平时不太会写作文的学生也写了好多,尽管错别字较多,但你能感受到他当时那份喜悦的心情。

有时作文课不一定要在教室内上,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非常熟悉的某一景点作定时定点的观察然后写观察记录。由于是学生喜欢的,相对来说他们做起来积极性较高。

三、有心于社会

现在是信息时代,学生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比如近几年中我国就发生了很多事情:食品安全事件、实行社会“基保”、神舟八号问天、天宫一号、云南干旱……我们老师就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感人事迹,捕捉精彩瞬间,查询航天知识等有用信息,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比如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最崇敬的人演讲会、最佳摄影师评比大会、航天知识竞答比赛、关于实行社会“基保”有无必要的辩论会……整个活动中,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并且以主人的身份决定其过程和方式,培养了自身重视实践、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突破了课堂这一时空的限制,学生能全面地搜集材料,从容地思考和写作,并且不断优化,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并要求学生课余饭后,不时翻翻、看看、记记。日积月累,坚持下去,那么在写作时就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因此,老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多听多看,这样不仅开辟了搜集材料的新天地,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形成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张志公先生曾说:“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条件是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相当的思维能力。”[3]

其实上述的生活、自然、社会三方面都可以统一于语文教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依据每单元的主题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等方面的材料进行超级链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井然有序的作文材料体系。

所有的这一切,都要求语文老师是个有心人,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积累作文材料的意识———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认真地坚持这样做,日积月累,看得多了,记得多了,作文时就会有物可写,有事可议,有情可抒。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VOL4:33.

[2]蔡明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7.8:123.

[3]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9:165.

积累资源 篇2

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没有教学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那么,好的教学资源从何而来?

阅读案例材料《积累课程资源,增强课堂实效》,讨论以下问题:

1.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的?

2.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我平时的教学资源是从以下几方面收集和积累:

1、课外活动:如影片、歌曲、录像、电视节目、报刊杂志、说明书等,我还选择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歌曲作为课外活动的素材。

2、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如组织戏剧表演、演讲朗诵、墙报编辑、英语角和快速阅读比赛等英语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天地。

3、来自教学中,经常积极主动参加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并进行研讨,自己总结不足之处。

4、生活中,如路标、标牌、广告以及宾馆或旅游景点的英文指示牌等上面的英语信息。

5、通过网络找资源,并对文本、语言、视频、动画、图形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下载视频教学,把资源保存下来,以便学习。

6、注意反思,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把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优缺点记录下,加以改进,以便在今后工作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如刚开始在多媒体中要加入听力,从网上下载了,可是,不是刚好用的,后来我问其他老师请教,下载音频剪辑器,把自己要的那部分在这个软件里剪辑下然后保存就行了;有时,在课堂教学中信息量不到位,不知怎么做,向我校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他们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拿出来,让我参考。

积累课程资源,增强课堂实效 篇3

关键词:课程资源;增强;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积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条件及实际状况,注意充分积累课程资源,深入钻研教材及平时的积累,及时地加工、转化,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教师有机整合教学内容,所以,每教一课前,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剖析编者意图,然后思考用什么方式来展开教学,接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尽可能把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周到。最后考虑采用哪些教材资源,要收集哪些资料素材,逐一准备。这样,上课时教师就会游刃有余,学生会受益匪浅。

二、充分利用数字一体机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网络资源,是目前我们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学校上学期实行了班班通,这学期一开始,我便尝到了甜头,太方便了,再不用单靠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了,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资料,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太棒了。

三、虚心向同伴学习,充实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合作,学生需要合作,同样教师也不可或缺。单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出成果的。只有向同伴学习,才能集思广益,开阔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所以,我细心研究同事的上课风格,揣摩同事的设计理念。经常与本组其他老师交流,诚恳地请教他们,使我进一步获得和积累课程资源。

由于我不断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并努力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的知识视野大大开阔了,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更多了。因而参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的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当然,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此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去解决。在收集和积累中,我主要的问题是有时很难对资料进行分类。有些资料当时看着印象很深刻,保存下来后,因为不注意分类方法,最终的结果只能静静地躺在硬盘上。

所以,目前,我开始对已有的资料重新整理分类,并严格按照这个分类来存放获得的资料。

积累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篇4

关键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就地取材,丰富多彩的活动阅读,教材资源,剪辑书报,教学研讨,网络资源

一看到教学资源这几个字, 有人就觉得头大, 觉得十分棘手、难以解决。我认为教学资源其实很简单, 它就如细雨、就像空气, 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积累, 它自然会无声无息地进入我们的世界。借用古诗来说就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教学资源不一定就是课本, 就是教材, 也不仅仅是大家说的教学资料甚至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知识, 我认为它是一个广泛的所在。只要是给过我们心灵触动、能让我们受益, 甚至是广告、流行歌、电影电视剧、网络流行语, 甚至是学生的话语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所有能作用于课堂, 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都是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惯”放在首位, 说明:“学习需要兴趣, 学英语更需要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哪里有兴趣, 哪里就有记忆”。那么英语教学应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要让学生爱上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 除了利用教科书外, 还要适应现代教学形势的需要, 因地制宜, 积极开发,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条件。下面是我收集和积累课程资源的几种途径:

一、就地取材。

语言源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 我尽量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课程资源。例如在Our school这一单元中, 我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场所学习这些新单词, 如garden、library、playground、canteen、teacher’s?office等等, 这样学生很轻松、很高兴, 其乐融融, 不会觉得索然无味。实际上许多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平时注重积累, 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行。生活是个大课堂, 街上的牌匾、广告、吆喝等等, 要留意观察。在电视中也能获取, 特别是新闻、《百家讲坛》等一类节目, 不仅自己要看, 还要鼓励学生看, 和学生常常交流所看心得体会, 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扩大语言运用范围。

学生们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 这些活动不只是局限于课内, 在课外开展一些活动, 更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比如做游戏、讲故事、英语竞赛等, 学生积极参与, 学以致用, 他们很有成就感。

三、阅读英语书籍、杂志, 做好记录。

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 平时在阅读有关书籍时, 我时时做好记录, 将有益于课堂教学的歌谣、顺口溜读给学生听, 这样学生爱记, 又能记得牢, 一举两得。

四、开发教材资源。

如《倍速》, 《轻巧夺冠》等之类比较权威的教辅资料, 还有利用中学生英语周报, 学习报等把握每课重点题型, 同时使教师学生思维得到拓展延伸。

五、剪辑, 摘抄书报资源。

我平时就注意积累这些资料, 碰到了有用的或喜欢的我就赶紧剪下来贴在我的册子里, 这样做我觉得它有一定的时效性。

六、从教学研讨中获取。

我们要经常开展和参加教研活动, 要重视和大家一起探讨文本的解读和教学方法以及心得体会, 有些自己根本考虑不到的角落, 互相切磋后会挖掘得很到位, 这里有非常难得的教学资源。如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喜欢用表格, 这是我从我的同事身上学到的, 用这样的方法设计显得简单明了, 概括性强, 以资共享。

七、从学生中获取。

学生身上有很多无形的资源, 如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思路, 对某些话题的兴趣程度, 对某些做法的好恶等等, 要用心积累下来, 最好的方法是做教学反思或心得体会笔记, 这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我已积累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习作, 每次翻阅, 心中充满喜悦。

八、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在教学中, 应该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制做课件, 开展媒体教学。我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点击视频这样就会更直观, 更形象,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 在Is this your skirt?这一单元中, 将一张张动画图片展现于学生眼前, 让他们把对应的单词移到上面, 学生争先恐后,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当然, 在收集和运用教学资源时也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收集的这些资料有时会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霍姆林斯基说用一辈子来备课, 道出了备课的过程就是收集教学资源, 再利用资源使其发挥实效的过程。将一些好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优势, 赋予它生命力, 为我所用,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积累丰富的经验, 驾驭课程,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课堂实效。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只要教师有创新意识, 处处做有心人, 我们的教学会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刘春莲.激发职教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 11.

[2]赵会玲.如何保持英语学习兴趣的持久性[J]中学英语之友:新教材高二版.2009, 11.

[3]张建花.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J].教育革新.2009, 12.

[4]卞书琴.师生互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J].魅力中国.2009, 26.

有效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 篇5

有效利用收集与积累的教学资源对于实现高效课堂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如何进行收集与积累呢?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这样的,教师有了丰富的经验,在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课堂效果会明显提高,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这一点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读书,读书,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手中的这本书——教材。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需要教师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深度开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深刻领悟到:要教孩子们学懂教材,自己首先要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去开发利用这种资源,知道其中隐藏着一些什么,主动去深度开发它,结合学生知识、生活基础去进行有机加工、整理,就能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教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首先要吃透教材,很好的挖掘教材中丰富资源,为服务于课堂教学。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时,我把相近和相似的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也可以对一个题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阅读教育教学的书籍、报纸,从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服务于教学。平时我喜欢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报纸,书籍,学习其中的优秀经验,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优秀的教学设计等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效率。、适时使用工具书资源

资料书籍很多,这里可以有目的的选择阅读,阅读过程中,注意做好阅读笔记,做好阅读后的回顾、分析与总结。这里可以形成教学活动中某一领域的比较系统的资源积累,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作为辅助教材工具书,本人特别钟爱字典,备课、上课,案上总放着字典,自己时常翻阅,也适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这类教学资源培养了孩子的动手、选择、查阅等能力。、上网借鉴,加工,合成新资源

网络是一个丰富的资源库,每遇到好的教学资源,我会先下载,保存到自己的资源库中,然后整理、分类、归纳,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待到收集积累到一定数量,编辑整理成自己的本地网站。这样也便于自己浏览,查阅。

上网查找资料,收集网络资源,是我目前查找资料的主要途径。网络速度快、便利,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方便。但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加入自己的元素,因为我觉得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完美的 PPT,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平时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比如数学上的起跑线问题和科学上的一些问题。我会上网查找资料,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效率很高。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科学上的一些现象:日食、月食的形成等一些资料提供给学生观看,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上课时使用,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分享同伴资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伴之间互相磨课,互相切磋,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互相分享。这样的资源往往是最佳的资源。

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收集积累教学资源。

现场实地收集不同老师、不同学科对课堂突发问题的应对策略资源及老师们对课堂驾驭调控的能力资源。同一问题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认识,课堂上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积极去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可以极大的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的累积。

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培训收集积累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包括学校、网络培训、校际之间的听课评课教研等),这里可以很快感受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感受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老师们困惑问题的处理。、在反思中积累资源

反思,往往能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作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一课一反思,一日一反思,总结每节语文课,每天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想想原因,思考整改措施,如此日积月累的反思集便最终成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它更多地见证了你的成长。注意反思。教学资源不光是收集和积累的事情,还有怎么用的事情。所以在利用自己积累的教学资源时,反思很重要。有些看着好的东西实际操作起来未必有好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反思。如果哪些对教学没帮助我们就要坚决摒弃,然后重新去找我们需要的教学资源。我想这样也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比如我自己在一堂课后,根据课上的反应我会对课件进行再修改并记录下次怎样做会更好。我想这样的反思和积累对我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帮助。

4、积累“错误”资源。我平时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为今后的复习做好准备。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写课后反思。在课后写教学反思,记录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这样不足之处在以后就不会重蹈覆辙。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第一年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有的同学把硬币放平滚动,会出现滑动。在第二年时,我首先让强调让学生立起来滚动,这样就减小了误差。这些都是自己积累的经验。

6、听优秀教师讲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过,在现实中,肯定会遇到或这或那的问题与困难,最常见的,就是碰到事务繁多时,教学资源的利用与积累变得简单了,现成了,缺乏创新了,懈于反思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随便地放弃,那么只能忙时从简,闲时多创造;忙时反思点滴,闲时反思成篇。多途径收集。主要还是来自互联网。还有一些书籍杂志之类的。平时做个有心人。在看到好的文章时注意收藏。我们平时教学要用到很多图片,在上网时,一看到有用的图片我都会下载到一个固定的文件夹,这样做比临时去找要方便得多。

相信用心、有心,定能有所收获!

同事间的资源共享。我们学校这点做得非常好,我们每周的备课组活动都会就自己的教学设想或一些疑虑大家一起分享和解决。课件一类的也是共享。虽然我们是资源共享但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体现在教学中,因为我们把自己和他人的资源进行了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很多时候也利用同事的一些资源。把自己认为好的一些拿来自己用。用过之后自己进行总结反思。

2、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我是如何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的 篇6

一、加大、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的教学资源

吃透教材、教辅,积累教学资源,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知识点、和考点罗列做来。通过多次复习,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头脑中尽快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深度开发。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弄清每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前后文章的联系。一些疑难问题,研读教学参考翻阅教学资料,先做好教学前的热身准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材,忽视了对文本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殊不知教材是最好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视频、声频、图片等有用的教学资源

历史的不可重复性需要历史教师用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去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现在用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多媒体素材就能使历史得以再现。如教学《开元盛世》时运用了一段网络视频,再现了唐朝繁盛的场面,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唐朝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如果觉得获取的资源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那么就自己制作。可制作一些简单的小课件,用数码相机摄录一些图片、图像和场景,用录音机录一些自己需要的音频等。还可以利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间来收集积累教学资源。

三、阅读历史书籍

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专业书籍,或者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都很不错。通过阅读书籍,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人物,还知道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还有外文书籍可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如《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四、从听课活动中和教研活动中积累教学资源

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听课16节,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在听课和教研活动中,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回来及时进行整理,把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知识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便更好、更准确并且更有趣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卡片式

卡片式是最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式。其方法是将有关内容摘要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积累资料,使用起来简便灵活。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卡片上记录的内容最好是短小精练的;其次,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再次,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查阅。

六、笔记式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有关内容。做笔记和做卡片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有关内容的摘录,不同的是笔记的容量较大,可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下看到的内容,保管也很方便。用笔记积累资料,最好编个目录,以减少翻阅的麻烦。

七、注重与同事相互充实和整合教学资源

一是相互吸取同行的教学资源,虚心向同行学习,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二是相互讨论、交流和研究,取长补短,从方法、角度、技巧上完善自我,充实和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库。

八、积累和开发自身的教学资源

一是通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认识教学中的失误,汲取教训,不断加以改进。二是把自己的解题和学生回题、作业时的情况当作资源,通过不断自觉地积累课程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的一些概念解释、案例分析、时事介绍材料,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举行历史故事会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讲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成语、典故利用“投笔从戎”的成语引出班超出使西域,展示班超图片等,这些都有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资源。

总之,生活处处皆历史,身边处处是资源。我认为,凡是用于历史教学适于历史教学的材料就是历史教学资源。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并不难,关键是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丰富自己,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积累资源 篇7

1 搜集空药盒, 建立模拟药房

药理学引导实验是学生初步接触药理学的第一次实验, 主要涉及药品的基本知识和处方的基本知识等。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医院、诊所以及药店搜集空药盒, 并建立了空药盒图片库, 方便教师利用空药盒进行引导实验教学。搜集空药盒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空药盒搜集与归类可加深学生对药名、药物作用和用途的认识;二是空药盒搜集可使学生熟悉药品有效期, 能通过药品有效期来判断药品是否过期;三是基于空药盒搜集, 建立空药盒图片库, 有利于在实验室建立模拟药房[2]。

2 搜集静脉输液针软管, 革新动脉插管技术

在传出神经系统药对血压影响的早期实验中, 以玻璃动脉导管为基础进行动脉插管, 但此动脉导管易破坏动脉壁, 增加了动脉插管的难度。对此, 我教研室引进了聚乙烯材料动脉导管, 此导管软硬度适中, 易于插管。由于此导管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接后, 压力换能器侧管需接入三通管, 而在实验中可出现三通管渗血等问题, 影响实验效果。因此, 我们从廉价、废弃的生活材料中搜集了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软管, 并与压力换能器侧管相连接, 解决了动脉导管与三通管渗血等问题。该方法简便, 易于操作, 可省略三通管, 易于插管, 实验效果明显提升。

3 自制鼻插管, 革新呼吸系统药理实验

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和地西泮的抗惊厥作用是孤立的两个实验, 而革新后的实验将两个实验合二为一, 进行有机融合, 并补充了实验程序, 使其更加完整、合理[3]。与国内高校同类实验相比, 革新后的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3.1 革新后的实验为无创呼吸药理实验

善待动物, 关注动物生命, 防止或减少动物的应激、痛苦和伤害是实验动物伦理管理委员会的伦理原则。在国内高校同类实验中, 大多数采取麻醉—气管分离—气管插管等颈部手术操作流程。此方法虽对动物进行了麻醉, 不同程度减轻了动物的疼痛, 但仍然对动物造成了一定的伤害。经过长期摸索与实践, 我们整合两个孤立的实验以后, 自制鼻插管, 并与压力换能器相连接, 描记动物呼吸曲线的变化。革新后的实验方法简单易行, 操作简便, 只要将动物固定, 不需麻醉就可进行动物实验,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动物的伤害, 符合实验动物伦理管理委员会的伦理原则。

3.2 革新后的实验成功地复制了惊厥动物模型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使用剂量太小不产生药理作用, 剂量太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 甚至导致机体死亡。因此, 应以剂量为主线, 让学生观察剂量对药效所产生的动态变化, 增强药理学学习的趣味性。革新后的实验在较短时间之内就能观察到疗效与副作用相互转化的连续变化, 比如, 呼吸抑制解救—惊厥模型复制—惊厥抢救等动态变化。与国内高校同类实验相比较, 大多数高校采取颈部手术法观察动物呼吸运动的变化, 虽能观察到呼吸抑制及呼吸抑制解救, 但无法复制惊厥动物模型。然而, 我们革新实验以后, 以无创呼吸药理实验为基础, 成功地复制了惊厥动物模型。

4 革新泌尿系统药理实验, 建设开放型药理机能实验室

尿量是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量的增多或减少可反映机体肾功能的状况。对于药理实验来说, 尿量的测定可用作对利尿药及抗利尿药的筛选。在传统的呋塞米对家兔利尿作用实验中, 采取尿道插管来观察家兔的尿量。此传统方法的缺点有两个, 一是仅局限于雄性家兔, 二是使用的药物较单一。

在我教研室引进聚乙烯材料的动脉导管后, 我们用酒精灯将聚乙烯材料动脉导管拉细, 用作输尿管插管。另外, 通过家兔耳缘静脉给予不同的利尿药和抗利尿药, 比如呋塞米、去甲肾上腺素、20%葡萄糖注射液、垂体后叶素, 分别观察这4种药物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革新后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 从实验对象来说, 并不局限于雄性家兔。 (2) 从实验技术上来说, 聚乙烯材料导管拉细后用作输尿管插管, 易操作, 减少了尿道插管给家兔带来的伤害。 (3) 从实验结果来说, 革新前的实验, 学生仅能看到呋塞米能增加尿量, 而革新后的实验, 学生既能观察到尿量的增加, 也能观察到尿量的减少, 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5 积累实验教学资源, 学生自行设计机能实验

经上述实验技术革新, 我们从廉价、废弃的生活材料中积累了实验教学资源, 比如鼻插管、静脉输液针软管、动脉导管等。在此基础上, 可为学生提供以下设计性实验题目:一是不同浓度的酒精对家兔血压、呼吸、心率的影响;二是未知药物的降压作用;三是在人工降温的情况下, 氯丙嗪对家兔体温、血压、尿量的影响。学生也可根据实验题目, 自行设计实验步骤, 完成自主药理机能实验。

参考文献

[1]余上斌, 晏汉娇, 周新文, 等.医学机能学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 (6) :924-925.

[2]王锦淳, 张威, 秦爱萍, 等.模拟药房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5) :96-97.

积累资源 篇8

关键词:档案,档案数据,数据积累,存储资源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同志,在2009年12月18日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各地档案部门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加快探索和推进区域内档案信息远程共享工程,首先在国家档案馆之间实现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共建共享,利用者所需档案信息只要保存在其中某个档案馆内,即可在首访的档案馆查阅并可异地开具档案证明,无需往返奔波。”[1]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积累足够丰富的档案数据资源,而随着这些档案数据的快速积累,对存贮资源的需求也必然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档案数据积累与存储资源需求的矛盾。如何处理档案数据积累与存储资源节约两者间的关系,对档案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与重要的长远意义。

一、数据积累重在基层单位的积累

说到数据积累,大家往往认为,只要按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定要求去做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其实不然,要做到档案数据的全部积累,还必须注重在基层单位工作中的文件与档案数据的积累,特别是要做发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随时保存文件与档案数据

做为基层档案工作者必须清楚在电子办公时代,数据积累来自于每一位工作者时刻保存数据的习惯。电子文件的特性决定了其易被修改与覆盖,因此,“随时保存”是要让所有涉及产生与使用电子(档案)文件信息的工作人员,都须养成随时保存文件与档案数据的习惯。唯有当“随时保存”从制度要求,变为自觉行为,直至成为习惯动作,才有可能实现文件与档案数据的有效积累。

2、特别留意移动存储介质中的文件与档案数据

在养成随时保存文件与档案数据习惯的同时,还要清楚数文件与档案据的存贮情况。这里所说的存贮情况是指你是否了解自己文件与档案数据存放的地点,并确定对文件与档案数据管理有效。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都会将自己常用的文件与档案数据管理得很好,但是当这些文件与档案数据一旦进入了可移动存储介质,就变得不易控制。移动存储介质中有很多没有归档管理的文件与档案数据,做好对移动存储介质中文件与档案信息数据的备份和归档管理至关重要。因此,要实现文件与档案数据的完整积累,就必须随时保存所有文件与档案数据,特别是存贮在移动存储介质中的文件与档案数据。

3、系统升级后及时清理的“硬盘”

硬件升级是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最平常与最频繁的事情,也是文件与档案信息积累过程中特别应该关注的。我们对升级后的硬件处理一般在两种方式:卖丢或放在机架上作为备份硬件以防万一。这样旧的硬件上通常还存有一定数量的文件与档案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已经归档,但也可能没有归档。因此,在硬件升级时,必须对其硬盘上的文件与档案数据进行及时清理——或补充归档,或彻底清除。

4、谨慎备份与销毁文件和档案数据

备份与销毁对于文件与档案数据积累同样重要。随着文件与档案数据量的不断膨胀,文件与档案数据备份与销毁工作会越来越频繁。首先备份与销毁的内容应该包括工作、系统和事件记录、查档记录、利用服务记录、查档申请、电子邮件、会议记录、其他业务记录。在备份与销毁中特别要注意标识更改与存贮介质的重复使用时,容易造成数据重复与覆盖问题。销毁与备份都十分重要,都是保证档案信息处理工作规律性和一贯性的重要步骤。因此,在备份与销毁档案数据时要特别谨慎与仔细,通过严格的备份与销毁流程,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有关文件与档案信息管理规范,将需要备份的文件与档案数据备份好,将需要销毁的文件与档案数据销毁掉。

二、关注节约存储资源

在认真履行电子文件收集整理规范,并做好上述四个方面工作之后,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提高档案数据的积累。但同时我们还需关注存储资源的节约,尽可能避免保存那些不必要的文件与档案数据,从而避免存储资源的浪费。这几年,随着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的不断完善,要求保存各种文件与档案数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也越来越多,对文件与档案数据保存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使大家在文件与档案数据的保存方面变得更为小心谨慎,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信息化部门有时甚至采取全部保存的策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档案信息化部门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理解不准是主要原因之一。要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就必须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1、无需保存全部的数据

在文件与档案数据需求与文件与档案数据安全的压力下,单位信息化部门为安全采取保存全部数据的策略,在没有认真阅读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情况下,笼统的认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的就是保存全部数据。事实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所有文件与档案信息都必须保留。档案部门确实有责任保留那些与本单位主要业务有关的数据以及政府部门有明确规定需要保留的文件与档案数据。可事实上,大多数单位保留的文件与档案数据远远超过了这些规定的要求。很多时候,许多单位会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文件与档案信息,从电子表单到电子邮件都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没有与档案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明确哪些文件与档案数据必须保存而哪些不用保存。档案部门应该主动与法律部门、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制定出科学的档案数据保存流程,这样就有可能防止文件与档案数据的全部保存。

2、档案数据的存储成本不低

我们常常以为文件与档案数据存储成本就是硬件供应商所说的每GB多少钱,并且随着硬件的发展会越来越便宜。事实上文件与档案存储数据的实际成本并不低。硬件供应商所说的每GB多少钱只是存储介质本身的费用。实际上,“保存全部数据”既增加了管理成本,还增加了以后文件与档案数据搜索的成本。这样就会降低文件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效率,进而增加了我们的服务成本;同时,当以后如果按要求需要和规定对这些文件与档案数据进行批量转换、迁移处理时,就会相应地增加工作量,从而增加我们的管理成本。特别是我们档案部门,必须管理几代文件与档案数据以及各种类型的文件与档案数据,这些都可能对我们的档案信息化带来负面影响。

3、科学区别数据的有用性

我们之所以要对档案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一是这些数据有价值,对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有帮助或者是管理工作的必需;另一个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必须保存。因此,只要能够全部了解档案数据的业务价值与流程,并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方面的相关要求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到科学区别数据的有用性。简单地说,只要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档案数据的业务价值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档案数据的价值,进而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理流程。

处理好文件与档案数据积累与存储资源节约两者的关系,不能等问题严重了才开始去做,必须从现在起就给予足够的关注。档案部门需要与各个单位的主要业务部门、信息化部门一起研究每一个单位的业务流程与文件档案数据形成规律,为每一个单位制定出具有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系统方案,既要保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保存的文件与档案数据必须保存下来,又尽可能减少存贮资源的浪费,处理好文件与档案数据积累与存储资源节约两者的关系,以保障档案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www.saac.gov.cn/articleaction.do? method=view&id=ff80808124c7e0f50125afb8a90a0016

[2]刘东斌.数字档案馆的档案法律问题[J].档案管理,2003, (5).

[3]吴雁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数据积累与办公自动化[J].办公室业务,2001,(4).

[4]刘东斌.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难题[J].档案管理,2003, (4).

[5]吴雁平,.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电子文件管理的非技术措施[J].办公自动化,2000,(3).

积累资源 篇9

一、春风得意马蹄疾——情趣性拓展

古诗词有精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诗词本身的优势,努力增强教学的情趣性,寓教于乐,融理于情,尽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吮吸知识的琼浆,从而在心中留下一份精神的感动、情感的共鸣。

笔者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时,针对“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呈现出了如下的对话:

诗:“翁、媪相互怎么夸?”

(同桌角色扮演,全班交流)

生1:“老头子,这三个儿子可是像极了你,那么勤快。又都个个那么孝顺,连最小的,都知道采个莲蓬来给我们吃呢。”

生2:“老婆子,别说是我给孩子们做的榜样。那可要夸你生得好呀!”

生1:“老头子,你看,咱大儿也不小了,该讨房媳妇了?”

生2:“老婆子,我昨儿已经托媒婆留意了。”

生1:“老头子,等大儿、二儿都成家,小儿长大,咱也心满意足了。”

生2:“是啊,到那时,我们就一起慢慢变老吧!”(生2随口哼了几句流行歌曲:《最浪漫的事》)。

如此这般,采用创设情境和想象来引领孩子们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利用其本身的优势,让学生感其趣,受其理,才能保持始终旺盛的学习情绪,才能让师生在词曲美好的意境之中畅游,实在妙哉!

二、近山遥水皆有情——适切性拓展

古诗词教学中,教参的课程安排一般是一首古诗一节课,但是对于预习充分的学生来说,似乎太过松散和单薄,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与其相同或相近的另外一首或几首古诗来进行拓展,既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耳目一新,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如笔者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后,出示苏轼另一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比较着读一读,尝试发现这两首诗的异同。

生1:这两首诗写的“雨”的状态不同,前者为细雨,后者是暴雨。

生2:两者描写的角度也不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雨前、雨中、雨后的壮观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西湖晴姿雨态的美好奇妙。

生3:我发现了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都是有晴有雨,都是写夏天的西湖。

生4:我还发现了这两首诗都用到了形象的比喻,用词非常精妙。

师小结:是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样的比喻形象,同样的用词精妙。同样流露出的都是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豪迈的气概。

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另一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异同,同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主题性拓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文教学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是属于综合性的,是融多项内容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整合性拓展,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笔者在教学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后,设计了以下后续活动:

活动一:继续搜集,厚积薄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

1.继续搜集写“雨”的古诗词,交流“雨中情”。

2.搜集其他写“雨”的名家名篇,如马朝虎的《水》;汪国真的《雨的随想》;《苦雨》片段,让学生对诗人、作者笔下的“雨”有多元化的感悟。

活动二:妙笔生花,仿写续编(与习作教学整合)

选择一首写“雨”的古诗词画面,将画面改写成一篇短文或进行续编。

总之,以“雨”为线索,对与“雨”有关的诗词文章进行梳理、提升、拓展,以便构建一个关于“雨诗”的古诗词立体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以致用,形成人生感悟。

积累资源 篇10

1 文献综述

1.1 自然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

自然资源是指诸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天然存在的、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7]。Gylfason[8]认为, 自然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挤出效应”, 因为丰裕的自然资源会导致制造业萎缩, 而制造业“干中学”的知识外溢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机制。Sachs和Warner[1]指出, 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和地区普遍缺乏人力资本积累的激励机制。张建中等[9]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实证研究认为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人力资本水平具有负向影响。

1.2 自然资源开发和科技进步

目前国内外有关自然资源开发和科技进步关系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Sachs和Warner[1]认为, 基于丰裕自然资源的租金会吸引潜在的创新者和企业家向初级生产部门转移, 从而阻碍了其创造力的发挥, 降低了社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Papyrakis和Gerlagh[2]指出, 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技术创新存在“挤出效应”。王成[5]认为, 技术进步会加强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从而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配置和资源的维持能力。

1.3 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

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体力 (健康状况) 所构成的资本。现有研究普遍认为, 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具有内在一致性。其中, Papageorgiou[3]认为, R&D活动的有效进行依赖于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同样, Vandenbussche[4]认为,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有更明显的作用。此外, Hanson、Katz和Murphy[10]指出, 技术进步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诱因, 因为技术进步有较强的人力资本偏向性。Upadhyay[11]认为, 新技术易导致原有相对落后技术岗位人力资本的“磨损”, 同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会派生出更多新的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 目前有关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关系的研究较多, 而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的研究则几乎没有, 这无疑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 现有的研究较少涉及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自然资源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且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区域 (地区) 层面视角而非国家层面视角, 相关实证研究也很少。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 根据我国1990—2012年的样本数据, 通过建立VAR模型实证分析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的关系, 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ADF单位根检验、JJ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研究中国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投入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滞后阶数为n的VAR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yt=C+A1yt-1+…+Anyt-n+B1xt+ut, t=1, 2, …, T。式中, yt为k维内生变量;xt为r维外生变量;C是常数向量;A、B为待估系数矩阵;u为随机误差向量;T为样本个数。

本文用实际GDP与当年全国就业总人口数的比值[12] (P) 作为衡量科技进步的指标;用采掘业年固定资产投资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3] (RE) 来衡量自然资源开发强度。鉴于创新型人力资本 (如科学家和工程师) 更具有稀缺的技术创新能力, 其富裕度越高, 科技进步水平也越高[14]。同时, 考虑到人力资本既是个数量指标, 又是个质量指标[15], 所以本文用科技活动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16] (HR) 这一指标从绝对水平上来衡量人力资本。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1990—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和对数处理后得出了Ln P、Ln HR和LnRE三个时间序列。

3 实证分析

3.1 ADF单位根检验

建立VAR模型的变量序列必须是平稳的, 因此首先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ln P、ln HR和lnRE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 (表1) 显示, ln P、ln HR和lnRE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表明三者是同阶单整平稳序列。

注:C、T、K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滞后阶数。

3.2 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

根据AIC和SC最小化原则以及LR检验结果 (表2) 可见, 我们将要建立的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在建立VAR模型的同时, 可通过JJ协整检验来考察ln P、ln HR和lnRE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3显示, T0=30.87575>29.79707, T1=9.243574<15.49471, 表明ln P、ln HR和lnRE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一般采用协整方程表示为:ln P=2.6773ln HR+0.7571lnRE。这说明中国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注:*表示每列参数标准下所选择的滞后阶数。

3.3 VAR模型

通过上述ADF单位根检验和JJ协整检验, 可以确定建立VAR (2) 模型。根据VAR模型的分析结果 (表4) 及该模型所有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可知, 我们建立的VAR (2) 模型是稳定的, 这确保了后面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可靠性。

3.4 格兰杰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可进一步检验ln P、lnRE和ln HR的长期均衡关系是否构成了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5) 显示:①在滞后1、3期时ln HR是ln P的Granger原因, 但在滞后1、2、3期时ln P不是ln HR的Granger原因, 说明人力资本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我国科技进步尚未对人力资本积累起到促进作用。②在滞后1、2、3期时, lnRE不是ln P的Granger原因, 但在滞后2、3期时, ln P是lnRE的Granger原因, 即自然资源开发并不能解释我国的科技进步, 但科技进步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有深远影响。③滞后1期时lnRE是ln HR的Granger原因, 而在滞后1、2、3期时ln HR均不是lnRE的Granger原因, 说明自然资源开发是影响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因素, 但影响效果较有限。

3.5 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1—3的脉冲响应函数来看, 人力资本积累对科技进步有较大程度的正向影响;科技进步对自然资源开发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自然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积累有微弱负向影响。

3.6 方差分解

通过观察方差分解图4—6发现, 随着时间推移, 人力资本积累对科技进步变化的贡献率逐渐上升, 最大达到49%, 并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科技进步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变化的贡献率最大达到24%, 其均值为20%左右;自然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变化的贡献率逐步增加, 但一直处在8%—12%的较低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 自然资源开发对我国人力资本积累存在微弱负效应, 人力资本对我国科技进步有较强的正效应, 科技进步对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可见, 加快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 依靠科技进步, 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 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议:①高度重视高质量人力资本对科技进步的强大推动作用, 在扩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育结构,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 加强政府对人力资本配置结构合理化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积极开发和引进高层次人力资本。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向深加工转变, 以缓解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③依靠科技进步, 推行低碳经济,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断开拓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领域, 并大力开发可替代的人工资源, 使中国科技在长期有利于改善我国自然资源禀赋的方向上向前发展。

摘要: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1990—2012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资源开发对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微弱的挤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对科技进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进步对自然资源开发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因此, 加大人力资本积累, 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是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一篇:职专语文下一篇:薄膜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