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积累材料

2024-09-07

学会积累材料(精选6篇)

学会积累材料 篇1

教语文也有很多年头了。笔者认为, “积累”一词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从哪里积累?日常生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现在, 学生的“积累”功夫还比较欠缺,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留心观察生活, 积累点滴小事

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太多了, 每天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写作文的一些好素材。前几天, 小吃摊上发生了一件小事, 让笔者印象深刻, 因为这件小事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村里正中心有一个小摊儿, 每天早晨炸油条, 蒸包子。摊主很会做买卖, 揽的人不少。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吃饭的人特别多, 车子自然也多。那天就因为车子堵道发生了一件小事。笔者正在低头喝豆腐脑, 听到“嘀嘀”的车鸣声, 循声望去, 从东边来了一辆大车, 有一辆自行车放在了路中央, 汽笛声一直在响, 而吃饭的人们都充耳不闻, 都低头吃自己的饭。这时摊主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车子前, 把它推到了一边, 大车这才过去。笔者想:在场有许多学生, 他们也都目睹了这一场景, 他们会不会将这件事和写作联系起来呢?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吗?曾经让学生们写过《身边的小事》, 这不就是非常合适的一件小事吗?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不就可以从这件小事上体现出来了吗?当然你可以把摊主换成其他人, 同学、朋友或者是一个陌生人, 这都可以呀!这样写不比“扶盲人过马路”或者“拾钱包归还失主”要真实的多吗?效果不是更好吗?

二、学会看电视

“看电视耽误学习”, 这在不少家长甚至个别老师的头脑中, 似乎已成为定势, 因而许多学生, 尤其是中学生, 即使在寒暑假也同样被控制着不许看电视。笔者认为这完全是一个误区, 我们呼吁, 应该让学生有选择地观看对其有帮助的电视节目。因为, 电视节目包含了许多综合知识, 就语文学习而言, 能起到直观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应该说它是一条不应忽视的、有效的学习途径。

“看电视也是很好的语文学习”, 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 因为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都包含着语文知识。不必说新闻播音员字正腔圆的标准普通话, 也不必说综艺节目中的知识性、趣味性, 单就电视散文中那优美的语句, 美妙的音乐, 就令人流连忘返。更有那电视剧中的回闪镜头, 相当于记叙文里的插叙;特写镜头又相当于作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变化而出现的波涛汹涌、风雨雷电等, 相当于烘托;类似于景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镜头更是举不胜举。可见, 只要你用心品味, 电视节目中有许多有用的东西能让你受益匪浅。下面就以电视中的广告为例, 谈一谈广告中的语文知识。

咱们首先看一看这则广告:

中国联通:情系中国结, 联通四海心

联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结的形象, 本身就充满了亲和力。联通的诞生, 对于推动中国通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它们一次次向中国电信发起挑战, 以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在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 联通把自己的标志和品牌名称自然的融入到广告语中, 从外表到精神做到了和谐统一, 反映了企业的精神理念。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广告时是否好好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 语意有多么的深刻!还有一些公益广告, 笔者的印象也非常深刻。记得有一个“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的广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在早上跑步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好事, 最后打出的标题是“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我想:“标题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题目吗?小伙子所做的好事不都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吗?如果我们平时多引导学生, 看电视时多思考, 多和写作联系, 我相信学生们再写作文时不会发那么大的愁。”

三、利用好网络资源

现在, 电脑越来越普及, 不少学生家里装上了电脑, 但是学生们利用网络玩游戏的特别多, 对于学习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既然学生对网络感兴趣, 何不围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布置作业呢?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于是, 笔者经常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 比如:查阅资料, 课外知识积累, 名著阅读, 等等。网上内容非常丰富, 并且不用专门买书。时间长了, 学生们也会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

四、留心大自然、关注社会, 开展实践活动, 积累学习源泉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现在, “时代变了, 有些观念也该变了, 如果在教学中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 语文教学要突破教室、课堂生活圈, 走进大自然, 走向社会, 让学生在这广泛的空间里吸纳独特感受, 陶冶情操, 磨练意志, 形成态度, 认识价值。旅游、参观、访问、调查都是学习语文的形式。笔者曾多次引导并带领学生走向街头、书摊、市场;假期随父母旅游一些知名景点或一些不起眼的小山村, 让学生亲自去走进自然, 感受自然, 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能把生活中的现实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即是语文学习。

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涉及到的语文知识也是很多的, 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 细心观察, 不断积累, 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只要教会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 那么语文教学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摘要: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 知识积累得越多, 语文素养越高。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涉及到的语文知识也是很多的, 生活处处有语文, 只要你平时做个有心人, 细心观察, 不断积累, 学校以外的大社会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大课堂, 如果教会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积累, 那么我们语文教学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谈了知识积累和灵活使用积累素材的方法, 希望能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语文素养,知识积累

学会积累材料 篇2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

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

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

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篇3

积累是学生语文材料的储藏库,它分为语言积累、生活积累以及思想积累等。

首先,语言积累,就是让学生从字、词、句中入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积累,积累越多,语言就越丰富。当然,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日积月累,滴水成河的。

其次,生活积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大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然而目前学生的现状表明很多学生生活积累极其贫乏,对于生活,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乏一种感悟人生的热情和习惯。对于书籍,拥有量又极其稀少。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丰盈学生生活积累上下苦功。

再次,思想积累,新课标指出让语文走进学生心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是说社会要求我们要从小给学生以思想美德的教育,要留心学生的思想轨迹,要使学生明白托尔斯泰所说的:“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是我们语文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

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学会积累呢?

第一,让学生养成自我积累的习惯。可请同学专门准备一个积累本,把所学的好词、好句子、漂亮的篇章记下来,班上可采用每人每天送一段诗句给同学,互相交流的方法。

第二,利用语文教学,教师故意把重点词句抽出来进行比较,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件小事》中的“小”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广泛积累。作文课让学生先演讲后作文,每个小组评出优秀文章在班上朗读,最后评出文章的优秀作者。

第三,让学生写随笔,捕捉思想的火花,明晰、提炼自己的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同时锤炼语言,熬出自己的语言之“卤”。

第四,学会写周记,周记是学生学会积累的好形式,是自由抒发情感的好形式,它可以将自己的心声,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一一记下来,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也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提炼思想的好伙伴。

第五,开展课外文学活动,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古今中外的名著阅读活动,看电视,看电影,写影评,成立读写小组、文学社,让同学们在文学走廊上自由游弋,更多地积累语言素材。

学会变通 善于思考 素材积累1 篇4

素材:

1、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涌来了大量的淘金者,淘金的人越来越多,金子就越来越难淘。当地的气候十分炎热干燥,水源极缺,不少人因为缺水而被渴死。一位十七岁的男孩亚默尔灵机一动,断然放弃淘金的念头,改为买水。他的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少人的不解与讪笑。然而,当许多的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默尔已成为一个小富翁了。

亚默尔正是学会了变通,不执着于很多人已尝试过的失败的事物上,而是在同一种情况下转换思维寻求商机。他以改变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这一点,往往是会被许多人忽视的。所以,学会变通,会使我们走向成功。

2、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 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着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不能否认执著对人生的推动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3、庄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种葫芦,一下子结了一个大葫芦。葫芦一般是用来盛酒水液体的,由于这只葫芦太大,如装满水肯定会炸裂,倘锯开用它的一半当瓢舀水用又没有那么大的缸。于是庄子这位哲人说话了,你们只知把水装在里面,而不知把水装在它的外面,把它放在河中当船用不是很好吗?

大葫芦盛不了水,反过来用水盛它,化废为用。这就是变通思维。

4、李开复,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现今是“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千万创业人士中,为何李开复能脱颖而出,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功人士呢?这自然与他的个人优势和坚持不懈息息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变通,懂得何为真正的创新。他曾在演讲中说道:“我们不能固定思维,单方面看问题,创新便是如此。闹钟和面包机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如果将闹钟和面包机结合,便可制造出可定时的面包机,这就是新的产品,这就是创新。”善于变通,发散思维,我们才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里从创业大流中扬起成功的帆。

5、摩斯年轻时想当一名艺术家,他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信心十足地来到美国准备开展他的艺术生涯。然而由于他的画趋向于欧洲风格,太专注于浪浸主题的表现,所以在讲求实际的美国并不受欢迎。1837年,美国政府委托画家以历史画装饰国会大厅。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准备挑选4位艺术家进行这项重要的工作,摩斯希望自己能 是其中一员,然而名单揭晓时却没有他的名字。经过这次失败,摩斯决心放弃艺术,开始追求另一种人生。

摩斯想起几年前到欧洲旅行回来时,在船上和几个朋友谈到人们新发现的电磁现象,他决定以此为方向,研究“电”。在历经无数次失败后,摩斯终于发明了“电报”,为人类通讯作出了伟大贡献。

撞了南墙要回头,不是往回走不干了.而是回过头去找新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有它路,何必撞得头破血流还要继续撞。回头还可以去借梯子,借到梯子就能爬过去,走通这条路。无论是回头去找新路,还是回头去找梯子,都是走出直线画圆。都是为了走通往前去的那条路。

生活中有不少聪明人没走上成功之路的原因,就是犯了这种撞了南墙不回头的错误,就是没有走出直线的误区。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事业有成的话,那么就请你学会变通,在撞了南墙之后要细细思量,如认定确实走不通,那就要及早回头,寻找新的出路。6.在德国,有一个造纸工人在生产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生产出了一批不能书写的废纸。因而,他被老板解雇了。正当他灰心丧气,愁眉不展时,他的一位朋友劝他:“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你不妨变换一种思路看看,也许从错误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来。”于是,他发现这批纸吸水性能相当好,可以吸干家庭器具上的水分,接着他把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拿到市场上去卖,竟然十分畅销。后来他申请了专利,独家生产吸水纸发了大财。一个真正懂得变通的人,是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好的判断的。绝处逢生的秘诀就是善于变通。一个善于变通之人永远都会立足于巅峰之上。

7、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横跨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连接北加利福尼亚与旧金山半岛,大桥建成通车后,大大节省了两地往来的时间。但是新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出行车辆很多,金门大桥总会堵车。原先金门大桥的车道设计为“4+4”模式,即往返车道都 为4道,这是非常传统的设计。当地政府为堵车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感到头疼,如果筹资建第二座金门大桥,那必定得耗资上亿美金,当地政府决定以重金1000万美元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

最终,一个年轻人的方案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他的解决方案是将原来的“4+4”车道改成“6+2”车道,上午向南车道为6条,向北的车道为2条,下午则相反,向北的为6条,向南的为2条。他的方案试行之后立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困扰多时的堵车问题迎刃而解。

传统的“4+4”车道忽略了高峰期车辆出行的方向:上午市民上班造成向南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向北车道拥挤。而“6+2”车道恰到好处地利用车辆出行的时间差,合理地利用另一半车辆少的车道,这样,同样是8条车道,6+2明显取得了大于4+4的效果。

辨析: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就会豁然开朗。

8、《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石悦很年轻,标准的80后,是个公务员,而他的小说阅读人数却多得惊人。后生可畏,真可谓名利双收。我们不仅要问,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答案是善于变通。写历史书,写法千千万;读历史,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以往的历史书不是文字深奥,就是僵化呆板。试问,有多少文化知识不高的老人和年青人会对历史发生兴趣?因此,历史书的“看客”寥寥无几也就在情理之中。石悦没有沿袭亘古不变的传统,开创了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历史写法,换来的是亿万读者的青睐。石悦洞察世事,研究世人心态,迎合大众口味,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走进历史的死胡同。勇于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

反例:

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按图索骥 名句: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2、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司马迁《史记》

3、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隋)王通

4、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清)李渔

5、条条大路通罗马

6、一个人走在路上,最重要的事情必须注意转弯。

——(日)德田虎雄

学会思考

素材:

1、(思考出真知)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 验。” “下午呢? ” “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2、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拧成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的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凭借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的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3、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小显露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停地思考。当母亲叫他去吃饭时,盖茨置若罔闻,甚至整日躺在他的卧室里不出来。当母亲问他在干什么时,比尔盖茨总是说:“我正在思考!”有时他还责问家人,“难道你们不思考么?”比尔盖茨的头脑似乎时刻都在高速运转中。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巨大的成就,与他从小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能否成长,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从小能否进行有效的思考能力的锻炼。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

4、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瑞利家,一天来了客人。母亲端茶出来的时候,由于碟子光滑,茶碗在上面滑动了一下,结果茶泼出来一点在碟子上。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却引起了瑞利的思考 :为什么开始时很容易滑动茶碗,当母亲洒了点热茶在碟子上后,却纹丝不动了呢?瑞利想:这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是为什么。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分析,他得出这样结论:茶碗和碟子表面总有一些油腻,使它们之间的磨擦减少,所以容易滑动,等洒上热茶后,油腻就溶解了,磨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了。

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物磨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润滑油减少磨擦力的理论。后来,润滑油被广泛应用。瑞利也因此得了诺贝尔奖。

瑞利对日常事务产生疑惑,加以仔细观察,反复试验、思考才发现了事物的真相。

5、伽利略,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住自己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摆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之后,他找到了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如果我们善于思考,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事可能就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我们应该让世界无处不充满思考,让善于思考无处不在。名句:

1、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爱因斯坦

3、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学会思考,他将一无所获。——爱迪生

4、把时间花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卡曾斯

5、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种学习方法成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7、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

——洛克威尔

9、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北宋)晁说之

10、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11、仔细思考一天,胜过蛮干十年。

——雨果

12、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 篇5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日常生活

中国分类号:G633.34

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觉得作文写作难,这是不争的事实。内容空洞,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此类作文比比皆是。学生觉得写作难,老师觉得教得辛苦,所以作文教学中一直是充斥着学生喊难,老师喊累声。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巧妇难为无米之饮”都是在说积累的重要性,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如想写好作文,素材积累是关键。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充实的内心感受,得心应手,厚积薄发,作文自然就不愁无话可写了。关于素材的积累有很多,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重视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要做到:

(一)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日常生活

许多学生自感生活面较窄,生活范围两点一线“家庭学校”,每天疲于应付繁重的作业,无空闲时间关注社会大事,感觉离社会较远,生活较单调。其实不然,看似平淡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早上校园里迎着朝阳灿烂盛开的花朵,考试失落时,同学的一句安慰,校运会上同学的飒爽英姿。如果我们留意观察了这些,你会觉得看似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乐趣。因此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起关注生活的思想意识。

(二)用细致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大作家尚且如此,学生更是要坚持用这种细致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把观察当成是一种成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与物、事和景,从中挑选出自己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这样的作文便有了生气和活力,避免再陷入到空洞,言之无物的毛病中。此外,细致的观察并不是说要去观察那些宏大、精彩、感人的场面与事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晴朗的天空、雨中的池塘;潭中的鱼儿、树林里的鸟,都可以是观察的对象。学生的观察对象也不局限与物与景,也可以去观察人。朱自清先生通过看父亲的背影,感受到父爱的伟大。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父母、兄弟、老师、同学。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周围的世界的习惯,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提升思考,深刻发觉生活背后的精髓

日常生活中,学生都会遇到很多人会发生很多事。也许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忽略了这些,要鼓励学生透过这些小事,去发掘它背后的深层内涵,进而体会生活绚丽缤纷,因此要学会思考。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通过记叙人力车夫一件小事,进而歌颂了人力车夫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表现了进步的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己、属于自我批评的精神。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在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去感知生活品味生活真善美同时,升入思考,积极探究,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四)多思多写,积累素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名言都是在说积累的重要,对待作文素材,也应主义积累。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写作材料大致有两种,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得到的直接感知材料;二是通过视听媒介间接得到的间接感知材料。如何把这两条渠道得到的材料有效地储存下来,作为今后作文的材料呢?日记便可充当这些材料的载体,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是“生活作文”训练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学生一旦有了写日记的习惯,自然积累的作文素材也就越来越多,在以后的作文训练中,只要翻翻自己的日记,总会得到自己满意的素材。

此外,多一点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孙犁说:“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平时要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能积累典型写作材料。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庆祝活动,例如校运会的时候,文艺节等集体活动时,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活动,还有平时也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写游记,到福利院开展敬老爱幼活动……当学生有了生活阅历和丰富的感知、积累后,作文就不愁无话可写了。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其实作文素材很多就在身边,处处皆有,俯首可拾。只要我们鼓励学生有意识关注日常生活,用心观察,多思多记,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何愁“无话可说”呢?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M]

关于作文材料的积累 篇6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社会风尚与真挚细腻的个人情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而贴近生活、真情实感也正是高考对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要认真思考,要揣摩生活,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感悟。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父母辛勤的劳作感悟亲情的伟大,从大自然的美景特别是春天的绚丽,感悟人生的丰富多彩,在儿童嬉戏无忧无虑中感悟童真无邪,在攀登曲折的山路中感悟付出与回报……我们还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以“幸福”为例:“幸福是什么?是早上睁开眼睛,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用力嗅嗅阳光和早晨的味道;是阳光明媚的上午,抱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露天的阳台上,享受风吹过,文字划过;是小雨淅沥的午后,静静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是华灯初上的傍晚,闲散的走在路上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驻足,让回忆在脑海里逐渐清晰;是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边看星星眨眼,看萤火虫飞舞,看远处的霓虹闪烁;幸福是什么?是十岁过年的时候穿着新衣服,拿着压岁钱,挥舞着烟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是二十岁的时候跟几个铁哥们儿天南地北的侃山,喝酒,最后抱头痛哭;是三十岁的时候与自己心爱的人走过红地毯,一起装扮共同的小窝;是四十岁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孩子在镜子前打扮,然后夸她比他老妈当年还漂亮;是五十岁的时候跟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街,被人说是姐弟俩;是六十岁的时候过年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钟声响起时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饺子;是七十岁的时候拖着老伴儿的手一起在公园散步,一起在长椅上看夕阳……”作者运用发散型思维,多方面、多思路地去思考问题。启示我们当一种方法、一个方面或方向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变通到另一种方法、另一个方面或方向,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或方面扩散。

了解社会动态,关注时事政治,也是材料积累的重要部分。文章合为时而著。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站在思维的高度,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当今的世界,要用辩证的发展观来看待当今世界发生的事情。要留心、用心整理,关注时事,运用时事分析问题。首先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形式去关注、发现时事。例如:在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一天之内陨落两颗巨星,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山东籍文化大师的同时离去,让整个文化界陷入阴郁;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落水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遇难;资本时代欲望不断被激发、现实却永远得不到满足,让人本身近乎歇斯底里的病态的蚁族现象;关注环境,保护地球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城市,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但我们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分析。利用时事素材去增强说服力,让作文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从而使作文充满时代气息。例如:2008年11月4日14时,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一起,在台北签署包括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方面的四项协议,两岸终于在分隔近一甲子之后正式实现“三通”。话题1:沟通:曾几何时,一条宽不及200公里的浅浅海峡,生生横在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之间,通信受阻、交往受限。1979年元旦,一封《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了两岸“通航、通邮、通商”的构想;1987年,第一批回大陆探亲的台湾同胞踏上返乡之路。隔绝两岸同胞的闸门从此打开,两岸在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汇聚成强大的历史洪流,滚滚向前。2008年,两岸终于迎来了伟大的突破,这是多年努力沟通的结果,只有在沟通中,我们才能成就统一大业!话题2:瞬间与永恒:《两岸空运协议》,缩短了从台北到北京的时间;《两岸邮政协议》,拉近了两岸同胞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三通”不再是“纸上谈兵”,两岸“千里”真正实现了“一日还”。

当然,课外阅读、活动积累、练笔积累等等,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也正是常用,我就少谈,甚至不谈。总之,好的作文要有好的题材,内容丰富的作文,离不开材料的积累,大家只有调动起自己的眼、脑、手,通过仔细地观察、多角度地思考并勤练笔头,从而让自己作文时胸有成竹。

上一篇:说明编制下一篇:秸秆纤维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