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重在积累

2024-06-23

写作重在积累(精选12篇)

写作重在积累 篇1

面试之道,重在积累

面试之道,重在积累

面试积累不够几乎是所有学生的痛苦,开不了口怎么办?面试专家特地为大家搜寻了5月最新的人民日报好词好句,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1、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2、交通方便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通讯发达了,干部与群众交流却少了;干部文化程度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却降低了;干部下基层频繁了,基层工作的底气却不足了„

3、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

4、志愿服务,主动回报社会,却被猜测其中掩藏着利益动机;应对灾难,企业献出爱心,却被揣度背后有着利益交换。杨善洲图什么,用利益的逻辑说不通,就斥为“傻瓜”;郭明义为什么,用功利的尺子量不了,就断言“神经病”。利益的风暴撕碎了悬在一些人头顶的崇高云层,人不过是欲念死海中一个小小的漩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与实利挂钩的理想不是“做作”、便是“矫情”,利益于是成为时代价值的“粉碎机”,让我们的社会只剩诛心之论,难言感动信任。

5、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的少数”。改进作风,“关键的少数”是关键。只有全省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改作风,充分发挥“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的表率作用,方能形成群情振奋、上下齐动的大气场,产生争先恐后促跨越的“场效应”。这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改进作风的明白人、局中人、带头人。

6、做带头人,就是要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领导干部的领头作用至关重要。风清气正,带头重实干,就会形成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否则,光是一级说给一级听,就只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到头来很多工作都落实不了。当前,领导干部带头改作风,最关键的,就是弃虚功,出实招,下狠劲,着力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的实施。坚持问题导向,以发现、针对和解决问题为抓手,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韧力度,来改进作风,攻坚克难,力创佳绩。

面试的长期积累对于考生来说是尤为的重要,所以平时多关注时政与新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面试成功的关键。

写作重在积累 篇2

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由少到多, 由失败到成功, 逐渐聚集, 聚沙成塔。古语“积学以储宝, 厚积以薄发”, 也是说明一个人积累的基础知识越广博深厚, 自己的成就也就越大。

古今中外, 很多名人学者, 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就是在治学中日积月累地掌握对自己有价值的大量资料, 他们的独到之处无不建筑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宋代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所积累的材料, 不是以册为单位, 而是以屋计量的。无论是坚持不懈写成《史记》的司马迁, 还是批阅十载完成《红楼梦》的曹雪芹……他们无不是在积累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巨著。因此, 想学好语文, 必须做好知识积累。

二、积累的途径

字词需要积累, 名句格言需要积累, 阅读方法需要积累, 作文技巧也需要积累。可是如何积累呢?

(1) 生活是积累的源泉。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 在生活中积累语言。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 丰富多彩的广告用语、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的俗语、谚语、精彩的电影电视节目、旅游中所见所闻……无不包含着语文知识。有句电扇广告说得好:“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这句广告词, 设计得多么巧妙, 不仅说明电扇风力很强, 而且质量很高, 有名声, 被大家认可, 使人过目不忘, 自然起到宣传的作用。还有有趣的歇后语: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 (九文九文) ;巧妙的对联, 左右皆可读, 如: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真是趣味横生。再如公益广告:司机一杯酒, 亲人两行泪。简短而又形象, 酒驾带来的恶果一目了然, 让人警醒……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 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作文素材。

(2) 语文课是积累的基本阵地。语文学科最基本、最核心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让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在语文课前五分钟, 常常写出一些学生易读错的字音 (当然这些也是我教学多年所积累的资料) , 如压轴zhòu、道行héng、劈pǐ柴、参与yù等。或者结合例句积累成语的意思。如,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现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七月流火:指天气已经转凉。久假不归: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等等。这些成语, 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而判断错误。总之, 让学生多积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学好语文的必需。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 总是反复强调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通假字等, 这是高考文言实词的主要考查点。试卷上出现的实词, 大多可以在课本的有关文言课文中找到意义相关的句子;再者就是对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的强调, 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这些考点在文言翻译的考察中均有涉及, 学生要针对这些在平时不断地积累, 加强训练, 才能结合语境判断出正确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学习离不了背诵, 这不仅有利于文中名句的默写,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达到熟能生巧, 举一反三的效果。积累一定量重要的文言篇目, 可以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还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等,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古典诗歌是我们文学宝库璀璨夺目的明珠, 所以高考是必考题。除了必修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 还有专门的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时, 不仅要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如李白诗中反映他不慕权贵, 豪放洒脱, 傲岸不羁的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塑造的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等等;还有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是教学的重点。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熔铸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很多传统的意象, 蕴涵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杨柳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学生通过对意象含义的积累, 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的帮助。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多年流传下来的名家名篇, 一篇篇的课文看上去似乎没什么, 其实字音字形、词语理解、文章结构、艺术技巧和写作方法都是我们学习的内容。文学类文本常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要熟记, 实用类文本要训练概括归纳能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段,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自主性阅读。不能以我们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阅读中, 加深理解, 受到情感熏陶。名篇佳作, 读多了, 视野开阔了, 理解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作文水平的提高讲求“多练习”, 练习多了, 就会“下笔如有神”, 得心应手。长时间不练笔, 很难有灵感, 也不会措辞, 就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而习作训练可以是语文课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 也可以在平时写日记、周记、读书笔记、随笔等。这样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又练了笔, 同时积累下写作素材,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

(3) 课外阅读是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各种报刊、中外名人传记, 文学名著、自然科学著作等都蕴涵着丰富的阅读资源, 都可以拿来读一读, 以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提高语文能力。语言的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 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 典故故事;可以是诗文积累———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诗文赏析背诵;也可以是报刊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知识点等。积累的资料要经常看一看, 记一记, 使它烂熟于心, 久而久之, 就受到感染, 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 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 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只要你遨游于书的海洋, 坚持一段时间, 你会发现自己能够出口成章, 写作文对你来说不再是件难事。生活也随之充实起来, 醉心于自己喜欢的文章和故事中, 在书中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阅读量提高了, 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当然也不用担心语文成绩不理想了。

总之, 在语文学习中, 我们只有不断地积累, 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要想在高考语文中收获, 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

备考英语写作 重在平时积累 篇3

一、立足基础,善于积累词句

提高任务型写作能力,夯实基础是关键。只有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练就好的基本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记单词。单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单词的拼写和用法是考生学习的重点。掌握丰富的词汇量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如果单词记不牢,词汇量不大,就会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如true写成ture,或遇到一些较难的单词就留空。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词汇学习,运用联想记忆法、对比记忆法、阅读记忆法、循环记忆法等强化记忆效果。如specific、specially、especially、particularly可放在一起记忆。

2. 背佳句。考生写作水平差,首先是差在句子的表达上。在考生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考生常会写出成分残缺句、不合逻辑句、结构失衡句、词语堆砌句等诸多病句。佳句却给我们提供了范例,所以背佳句对提高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要写出一篇好文章,词句的积累很重要。在文中恰当运用一些常用的习惯表达和典型的句式,既能有效地减少文章的病句,又能给文章增添色彩。如:①Judging from his accent, he is from America. ②While you are crossing the road, you can’t be too careful.等。

3. 造句子。学习词汇时,我们要结合日常生话,用所给的词或词组造尽可能多的句子。把词汇的学习与实现生活结合起来,在运用中巩固所学词汇。如:学了congratulate oneself on sth. / doing sth(暗自庆幸),我们就可以说I congratulated myself on passing all the examinations.

4. 译句子。老师给出固定的汉语句子,让考生将其译成英语。注意采用一句多译,或一词多种表达的方法。如:“她负责照顾这个受伤的男孩。”可译为:①She took charge of the wounded boy. ②She was in charge of the wounded boy. ③The wounded boy was in the charge of her. ④The wounded boy was in her charge.

5. 换句型。通过适当地进行一些句型转换练习,培养灵活运用各种句式的能力。如:将几个简单句加工成一个复合句或者复杂句。也可以把状语从句进行简化,使句子既简洁又生动。如I have no time for a holiday because I have much work to do.可改为:With much work to do, I have no time for a holiday.如果一篇文章能够灵活运用分词短语、强调句、倒装句、主从复合句等,一定能赢得评卷老师的青睐。

二、着眼篇章,多读多背范文

1. 熟读教材课文,力图模仿写作。教材中的课文是专家根据教学大纲精选精编的,我们在对课文进行语篇分析,明白其结构层次和内容要点之后,要熟读背诵,并进行模仿写作。常言道:“熟能生巧。”只要考生多进行模仿写作,模仿到纯熟的地步,自然会水到渠成。

2. 加强阅读训练,培养英语语感。大量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长期坚持阅读,语感增强了,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在广泛的阅读中,我们既可以复习或学到许多有用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又可以丰富英语文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 多背精彩范文,养成练笔习惯。每每读到精彩短文,或习作中的优秀范文,我们就应花几分钟将其背下来,在写作时精彩句子才会信手拈来。另外,《新概念英语》第二册里的文章值得阅读背诵,我们建议在阅读后用约30个词概括其内容要点。我们要在背诵后默写,在默写后仿写,养成练笔的习惯。这个做法对一些英语基础不很好的考生特别有效。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

写作方法:积累材料-写作指导 篇4

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把进入作者视歼的全部生活现象,即写作原料叫做素材。这些素材就是我们写作的基本材朴。这些材料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补充、加工,成为丈章的题材,写进我们文章中,就可以表达一定的主题,使它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章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二是深入思考,善于提炼加工生活素材;这样,我们就能够尽多地占有材料,较好地处理材料,把文章写好,反映深刻的主题。

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就必须从观察生活入手。生活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普迅曾说:留心各种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我们要留心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事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分析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点,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世界无限广阔,生活五彩缤纷。在我们身边有亲朋好友、同学伙伴;有白发老人、顽皮孩童,凡此种种,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经过我们的观察,了解他们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把这些素材装入自己的头脑中。这些材料写作文时不一定一下子都用得上,然而有备无患,不定在哪篇文章里就会需要。丰富的材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要善于积系。有了平时的观察,还要积累。如果单单靠脑子去记忆,材料一多,时间一长,就记不住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积家时,可以写观察笔记,建立材料手册,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可以天天记,可以分门别类记。这样,当你写作时,就可以随时拿出来应用,使这些生活素材变成你文章中的生动题材。

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素材,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古往今来的大文学家,他们能写出脸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重视社会实践,在实戏中丰富生活,积家素材。现在,不少同学的生活比较单调,他们把自己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较窄的空间中。我们应该争取各种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学习。可以利用假期,游历名山大川;可以利用当地条件组织参观访问;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即使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活跃课外生活,参加课外小组。此外,还可以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这同样是在丰富自己的生活。如果能够这样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就会积累不少的写作素材,拓宽视野,开阔思路。

只要勤于观察,善于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我们便可以从中收集写作素材。在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之后,我们还应该善于提炼加工生活素材,较好地处理材料,使写作的题材在源于生活的基拙上高于生活。

提炼加工生活素材,首先要去粗取精,将从生活中收集的大童原始材抖中的杂质和水分去掉,提取最能表现主题的精华部分。比如《助人为乐的好同学》,主题是表现这个同学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与这个同学有关的生活素材是大童的,如他的家庭、他的学习、他的言谈举止、他的为人处世等。这里,与助人为乐有关的材料才是选取的对象。比如,他在学习中帮助后进生,在生活中帮助孤寡老人等。

提炼加工生活素材,还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这是对材料的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我们要根据主题的需要,透过事情的表面现象分析认识内在的本质。从普普通通的材料中发掘出它所包含的深刻意义。通过普通的材料表现重大的主题。

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篇5

从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缺少新鲜的素材。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的表现文章的主题。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作为刚步入初三的学生,必须学会“找米

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主要方法有三条:

一,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

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

二,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或话题),形成一个系列。如“亲情系列”、“秋天的故事”、“往事如烟”„„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

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三、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上述讲到的在现代文阅读中需要大量的阅读,这可以一举两得,学生可以从中积累一些自己生活体验相同的间接的素材,为自己所用。因此,在现阶段中,我们一面进行广泛的阅读,一面对有用的材料作一定的摘记,这样可以充实自己的素材库。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

写作素材积累 必修一 篇6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一、【写作素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角度点拨】①有志者以天下为己任;②才华出众,品格超群者引领历史潮流;③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相关拓展】毛泽东: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那么他的成功奥秘究竟

何在?

1、丰富的古今中外历史知识和对社会的深刻了解。

他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2、善于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的独特性格。

他说过,这些书(指《共产党宣言》)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二、【写作素材】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

【角度点拨】①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兼怀天下的志向;②青春需要激情;③迈好人生的步伐;

【相关拓展】《恰同学少年》片尾曲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和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

《劝学》

一、【写作素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角度点拨】①学习的重要性;②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③人只要坚持

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拓展】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二、【写作素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角度点拨】①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智慧而明达;②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③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学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

【相关拓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三、【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①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②善于利用前人己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④借助于外物往

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相关拓展】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

四、【写作素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角度点拨】①“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②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

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③积累。

【相关拓展】①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②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

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③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

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五、【写作素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角度点拨】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③学习是积累过程,需要有恒心;④“锲而不舍”是进学修

德的有效方法。

【相关拓展】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

韩愈《师说》

一、【写作素材】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角度点拨】①做任何事必须有一个准则;②标准不是传统经验的再现,而是遵循规律的必然结果。

【相关拓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二、【写作素材】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角度点拨】①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②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

③自信自强。

【相关拓展】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三、【写作素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角度点拨】①互帮互学,虚心求教,必有进步;②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③合作。

【相关拓展】清人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四、【写作素材】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角度点拨】①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②学识的高下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的大小;③青出于蓝而胜于

蓝;④我们要敢于超越前人

【相关拓展】闻者,博采众长,从无知到已知。思者,乃是对百家之言理解和评价的过程,固然“三

人行必有吾师”,但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抉择。

老舍《想北平》

一、【写作素材】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

出。

【角度点拨】①情到深处反无声;②因为爱所以炽热;

【相关拓展】老舍对北平的爱是炽热而真诚的,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但无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还是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

京。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二、【写作素材】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

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角度点拨】①月是故乡明;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相关拓展】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

诗》)

三、【写作素材】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

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角度点拨】①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②时光可以改变人的容颜,但改变不了故乡情。

【相关拓展】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

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苏轼《赤壁赋》

一、【写作素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角度点拨】生命不在于长短,只在于能否活得精彩。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若真有永恒的生命,那快乐与悲哀的含义就会被时间损耗殆尽。

【相关拓展】昙花之所以美,就在于它展现了生命极致的绝美——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短暂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让人动心的美丽,莫过如昙花一现般的瞬间。

二、【写作素材】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与我皆无尽也。

【角度点拨】

1、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我们要选择积极的一面。

2、只有当个体融入到整体当中去才能获得永恒。

【相关拓展】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春水》冰心

三、【写作素材】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角度点拨】

1、音乐具有感天动地的力量。

【相关拓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

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李贺

四、【写作素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角度点拨】

1、自然是人们心灵的最后的栖息地,失意彷徨时,向自然寻求心灵的寄托,耳得目遇

之乐,实为心得之乐;

2、君子所取,取之有道,用之亦有道。

【相关素材】阳春假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写作素材】始得西山宴游记

【角度点拨】

1、遇见西山才开始真正的宴游,人需要有了解自己的知己,生活才会丰富多采。

2、获得只有在辛苦寻觅之后才会真正让人们体会到惊喜和快乐。

【相关素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写作素材】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角度点拨】酒是传达喜悦的媒介,更是疗治伤痛的良药。悲时、乐时、聚时、别时均以酒抒怀。

【相关拓展】“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苏轼《洞庭春色》)古时诗

人借酒激发诗兴,解忧消愁,故称酒为“钓诗钩”、“扫愁帚”。

三、【写作素材】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角度点拨】追求真理的高峰,追求道德的高峰,并非轻而易举,需要矢志不移的勇气。

写作重在积累 篇7

......

研讨环节的实录:

主持人:“刚才王老师和保育员彭老师对区角活动分别做了执教反思和配教反思, 现进行集体研讨, 请各位老师围绕研讨主题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发表意见。”

高老师:“我观察的是益智区的整体情况。亮点: (1) 材料的投放关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幼儿有兴趣。 (2) 幼儿初步养成了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 对操作活动专注, 积极动手动脑。需要探讨的地方: (1) 材料投放的有序性和逻辑性不够。材料的摆放位置不够合理, 如操作材料离记录单较远, 不便于幼儿操作。 (2) 今天教师区角活动指导重点是益智区, 那么教师的指导能否更深入和具体一些? ”

周老师:“我重点观察的是益智区中幼儿玩‘找规律’的情况。我发现:幼儿比较投入, 教师能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个别幼儿完成一种材料操作后, 不知道应该再换一种材料, 而是等待老师的指示, 这说明幼儿不清楚‘找规律’活动的材料种类和数量。 (2) 找规律有多种方法, 但孩子的表现比较单一。 (3) 材料不具备引发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的功能。”

史老师:“我重点观察的是益智区中幼儿在数的守恒与排序活动中的情况。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是:教师如何由浅入深地呈现出材料? 投放新材料的时候是否需要引导幼儿在观察和了解材料后, 再进行操作? ”

赵老师:“我在观察益智区的同时, 还观察了相邻的建构区。有两名幼儿进区活动, 这个区投放的材料是一些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废旧纸盒、纸箱。幼儿先观察了盒子, 然后有两次合作平铺了一些形状, 有创新。需要探讨的地方:材料的投放数量过多, 影响了孩子的操作专注性和收拾整理。”

陈园长:“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表现, 因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对区角的观察要点面结合, 虽然重点是益智区, 但也要兼顾到其他区角幼儿的活动。教师对投放的材料有想法, 如投入了许多低结构材料等。我探讨的问题是: (1) 如何把握新材料投放的量? (2) 怎样区分材料的层次? (3) 游戏评价以教师为主, 忽视了幼儿的自主评价。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如发现幼儿错误时如何及时纠正等。”

全体人员都交流了自己的观察信息和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就这些问题, 大家都各抒己见, 展开深入讨论。

主持人:“对于今天重点探讨的内容, 每个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 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1) 尽量多提供低结构层次的材料、半成品材料。 (2) 对投放的材料数量要适当, 并要有层次。 (3) 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的取放等。最为重要是必须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及时 调整和添加材料 (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需要教师准确了解和把握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的发展变化) 。 (4) 活动材料可以围绕主题内容投放, 但不能局限于此。毕竟活动区还是以孩子的自由游戏为主, 多种材料和常规材料都是必要的, 要留给幼儿足够选择的空间。下两周, 中班年级组教研的重点还是在区角材料的适宜投放和教师观察的方法上, 由年级组长主持教研活动。请各位老师撰写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案例, 并在月底的‘我的教育故事’活动中交流。”

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彭老师:“今天的教研活动关注细节, 参与者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到位。王老师的区角活动的亮点是: (1) 活动中有规则, 活动有序、流畅。 (2) 活动材料丰富, 尤其是低结构的材料较多, 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关注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 (3) 考虑了当前的课程主题, 使区角活动成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和拓展。 (4) 幼儿的作品得到了较好的呈现, 成为环境布置的内容。 (5) 生本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体现, 如小组的合作和组长的作用。 (6) 区角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保育员的作用。需要改进的是: (1) 区角活动评价的话语权要多交给孩子。 (2) 教师区角活动观察的计划性和目标性要加强, 如每周重点关注一两个区, 关注点不同, 如这周关注幼儿的活动兴趣, 下周关注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 等等”

教研活动的参与人员一致认为, 本次教研活动是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讨, 对各年龄班区角材料的有效投放都具有指导意义。这次教研活动是我园众多教研活动的代表。我们对园本教研的认识是:

一、教研活动是否富有成效, 功在平时

我园日常教研活动形式多样, 有全园性集体教研、年级组教研、班主任大组教研和配班教师大组教研等。方式也有多种, 如专题式研讨、案例研讨、同课异构研讨、观摩活动研讨、叙事研讨等。每次教研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教研主题确定后, 针对不同的主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研方式会取得较好的实效。能者为师、对者为师, 从园长到教师都可能成为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对整个活动做到统筹安排, 合理分工。如本次活动中业务园长是主持人, 她首先是确定教研活动的目的、提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对参与活动教师的具体分工, 确定重点发言人。然后召开活动前的碰头会, 让每个人明白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 哪个教师观察哪个区角、记录的对象是谁, 研讨的问题和讨论时发言的顺序等, 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研活动是否富有成效, 重在积累

教研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因此, 活动要有阶段重点, 及时发现本园教师在某一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如上上学期我们着重解决了教师对区角活动究竟是学习还是游戏的认识和把握的问题。 上学期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游戏区角的分类和设置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教研过程中帮助教师逐步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一次次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史老师在发言中就说由于她的任务是观察益智 区中数的守恒与排序的活动, 活动前她查阅相关资料, 学习有关数的守恒和序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以便观察幼儿活动时记录和分析得更准确和科学。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技能和经 验的过程。

三、教研活动的是否富有成效, 要务实反思

务实反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为教师创设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注重活动“研”的过程, 分析和评价都是对事不对人, 使所有参与人员在教研活动中没有顾虑, 各抒己见, 谈出自己的困惑, 并把好的做法和想法毫无保留地与同伴共享。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相互切磋、交流, 快乐地投身于研究之中, 才有教师们在活动前的积极准备, 在活动中的踊跃发言, 在活动后意犹未尽的个别交流。如在本次教研活动中, 每位教师都要针对主持人的提问陈述自己的见解, 为此每人事前都要去查找相关资料, 寻找理论依据, 思考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做好发言准备;另外还要根据分工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区角活动中幼儿活动情况并做记录;每个参与活动的人员都要带着问题去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再经过集体交流,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 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提升。其次, 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也要重视来自教师的反馈, 反思每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取之处与不足, 不断调整教研的方式, 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建议。

四、教研活动是否富有成效, 关键看教师

小学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篇8

关键词:积累;多读;多背;多写

说起语文学习方法,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每天张口闭口都在说汉语,学语文还讲究什么方法?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语文学科是文化课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基础之基础,小学阶段抓好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

一、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

授之以“鱼”只能解决一时的饥饿问题,而授之以“渔”,就能够解决今后根本的生存问题。这就是方法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是贯穿终生的,因为老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什么都教给学生,而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在课堂上去学,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自学和完善,所以教师的职责就是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主要的是会学,如此学生才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一通百用,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少方能成多,聚沙方能成塔。如何积累?无外乎多读、多背、多看、多写。所以,要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每天坚持读一点、背一点、写一点,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经意间构建起自己的知识宝塔。语文学习只要有量的积累,一定会迎来质的飞跃。

三、积累要多读多背

读是背的基础,背是读的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段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诸多优秀的文章,我们教师要尽量少讲解、多引导,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积累和内化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多给学生读的时间,教给读的方法,加强读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并逐渐形成语感,同时提高阅读、写作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老师苦口婆心、条分缕析的讲解现象,学生听得多、读得少。尤其是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学生连课文都还没读通、读懂,老师的繁琐分析就挤占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要么去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层意,要么去挖掘中心思想,这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大作用呢?不如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朗读。

背诵对提高记忆、增强语感、规范语言、积累篇章、培养习惯、学会写作等都有重大意义。巴金十二三岁就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他曾坦言:“我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清代学者唐彪也说过:“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我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读书多了,写作时自然如有神助,文思自然会如泉涌。

学生在背诵方面是需要老师指导的。比如要背诵一篇课文,可引导学生把握大意,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理清层次关系,编写写作提纲,然后随着作者的思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法,将要背的内容转化为几个具体的问题,从而理清思路、降低难度。另外,抄读式的背诵方法也很有效果,让学生在背诵前边读边抄,抄完再读,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快速背诵。

四、积累要多读、多写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宗旨,古今中外的写作大家,虽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爱读书。

(一)读书可以促进写作。书浓缩了文化,见证了历史,博古通今才可以在写作时左右逢源,具体体现在:

1.读书可以间接获取信息和人生经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小学生生活圈子小,视野狭窄,所以我们教师应引导他们多读书,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人生经验。

2.读书可以用智慧武装我们的头脑,为人为文的境界都会高远。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书读得愈多,知识会越丰富,头脑会越灵活,写文章的立意也自然是高远的。

3.读书可以教会学生具体的写作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阅读材料虽然在内容、语言上有所不同,但写法上都有其基本的规律。古语“文选烂,秀才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我们教师在教会学生多读书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多写。

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要么内容空洞,无话可写;要么记流水账,不分主次;要么编造假话,无真情实感。越是这样,越应鼓励他们多写。经实践,我认为有两种方法很有效:

1.从写小片段开始,逐渐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身边小事,做好观察笔记。观察笔记并不难,无外乎是把自己的见闻、感想和思考用文字表达出来,多则多写,少则少写,重在坚持积累。

2.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鼓励自评多改。学生交回作文后,老师先浏览一遍,找出共性问题,然后下发给学习小组,组内讨论评改,每篇作文至少有两位同学的评语。之后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参考同学的意见自己评改,最后再交给老师,老师再做具体指导。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具体运用到很多方法,但归根结底就一条,那就是积累。只有多读、多背、多写,才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熏陶情感,也才能提高阅读、写作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考写作素材积累:烦恼 篇9

【自寻烦恼】

今天看《森林报》,有一篇文章是介绍小鸟小野兽怎么筑巢的。小野兽的巢穴一般都可以当风避雨的,所以它们快乐理所应当,可是小鸟们的巢一般都在树枝上,别说风雨了,就连阳光都遮不住。它们不会因为松鼠的树洞能挡风遮雨而嫌弃自己的小巢,也不会因为鼹鼠的巢穴可以迷惑猎人而自惭形秽,它们每天早出晚归,闲暇之时唱歌跳舞,在那简陋的无法再简陋的住所繁衍生息。只要有太阳升起,人们都会听到小鸟儿们欢快的歌声,为什么小鸟儿不会流泪,因为它们从来都是满足眼前的生活,奋斗于当下,不攀比不自卑,没有悲伤的理由要眼泪做什么。

和小鸟儿比,我们就有些自寻烦恼了。我们房屋可居住,可当风避雨,可避暑御寒,食可裹腹,衣可遮羞御寒,还有什么影响我们生计的。可是,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高大,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时尚漂亮,别人的老婆比自己的漂亮,别人的老公比自己的能挣钱。如此种种不如意的事铺天盖地,每一件事情自己想来都是堵心烦恼的。这些烦恼是因为别人的房子比自己的房子高大宽敞吗,还是因为别人的衣服比自己多?如果我们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自己奋斗自己的理想,自己宠着自己的爱人,这些烦恼还会从天而降吗。

古人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越是庸俗的人烦恼越多,很多烦恼都生于心间,如果我们在内心不给烦恼土壤滋生,那么烦恼自然会不生自灭。如何清除烦恼滋生的土壤?放宽心扉,开阔眼界,放弃自我享乐想法,烦恼不用费心劳神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没有比较就不知道进退,适度的比较是自己奋斗的外在动力。

【20岁,人生低谷开始】

20岁生日的时候是平淡的,它像一场随风而来的雨一样。是那么迅速走的又是那么的细雨无声。我都还没有准备好这个事实,却在以后的生活里才发现,自己20岁了一无所有加一无所知就算了,身上却还散发着孩童般的气息。

身在生活中各种经历都在讽刺自己,那些不争的事实,那些再也用不了的借口和理由,那些大人们嘴里的谆谆教导。

我发现自己好可怜,在这如今竞争激烈残酷的社会上虽然我样子和常人无异,但内心世界却好似还停留在孩童阶段,没日没夜的做着梦,无时无刻的想如果。一次又一次的麻痹自己。

夜里千万路,醒来在原处。

20岁,我不会买菜,甚至连很多菜叫什么都不知道。

20岁,我不会做饭,只能自给自足勉强糊口。

20岁,我不会说话,大小道理明白的不少说话的时候却都没怎么过过脑子。

20岁,我不会独立,总拿着自己还在念书的理由骗自己。

20岁,我他妈一无所成,一无所有,一无所长,分文不值。我有时候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我连个小小的灯泡都不会换,我居然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闹情绪一天,我居然还在高姿态的幻想自己以后该多么的付出然后收获成功。

20岁,我发现自己再也没有理由幼稚

20岁,我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20岁,我发现自己再也不能继续任性

20岁,我发现自己人生莫名的开始了

20岁,我发现自己在学校是那么不该

20岁,我发现自己可怜幼稚天真好笑

20岁,我他妈什么都不是却还把自己想象得还不错还不差。

20岁,有人在死命向上,我不追,有人在玩命堕落,我不学。我就像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不上不下。

20岁,发现自己老了,还念什么书,家人说的对,人家1516岁背井离乡出来打拼,你呢?对!我自愧不如。

20岁,我只想找个安静点的地方,一个人好好的静一静,好好的问问自己。究竟这辈子到底过不过?哪里过?怎么过?过好的?过坏的?被人笑着过?还是被人捧着过?

20岁,迷茫,无助,可怜,可笑,幼稚,没价值……一切的一切都向我袭来。

抱怨都没资格开口,何况是累。

唉~~~

如何积累托福写作素材? 篇10

一、准备常用论据

首先来看300字,与考生之前接触的100字、200字词数要求的文章相比,对文章所含内容信息量的需求增大了,也就是说需要对文章有一个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描述。需要注意到细节的重要,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如何写出细节呢,说来说去不过就是那么几句话,文章难免干瘪不饱满。因此,在解决新托福写作要求字数多,内容量大的问题上,让考生平时准备一些常用的论据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分析材料段落,背诵积累

在托福作文短短30分钟时间内让考生不仅要想到观点,而且要把观点写细致,需要在考试前提前准备。所谓的提前准备,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模版,而是通过读一些比较高端的国外杂志,诸如国家地理,经济学家之类,并且从中挑选出这些文章当中的论证段落,好好的分析,看看这些论据是怎么样做到层层展开,层层递进,直至把事情说细致的,其中不乏有许多涉及面广的例子,可以直接背诵积累。

三、分类素材,提高效率

另外托福写作素材积累要注意:准备例子,并把它们写下来,进行分类。一个例子往往可以应对好几个同类的题目,这样做是效率最高的办法。万事开头难,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做好坚持的心理准备。不仅是要特意去阅读积累,平时的学习生活也要留心。当然素材积累的过程还涉及储备词汇,包含词组,成语。学习灵活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有利于在写作考试时间内用很好的它们遣词造句。

学会语言的学术化为你的托福写作提分

纵观现在正在备考托福的学生,大家不难看出备考人群正在不断的低领化,冷不丁也会冒出几个初中生备考托福的。好像说到“学术”这两个字,似乎又深又远了。其实不然,托福阅读和写作时相同,如果在写作过程频频出现了简单和幼稚的用词必将会影响到最后的得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究竟在托福写作中,怎样最好的体现出学术化。

学术化的语言的用词并不过分苛求用词的华丽和高端,相信在阅读过一定量的托福阅读材料后,大家也一定能够体会的到。学术化的语言严谨,精炼,用词恰当。在托福写作中我们切忌使用一些过分口语化的用词。比如:比如:and so on 和etc. 这样的用法,要知道这就是是一种不严谨,举例中要么就全部列出要么适可而止,不要用这样的方式结尾。

在托福的写作过程中,例证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也就在于例子与你观点句的贴合度。在备考过程中,会有同学先背好不少例子,然后对题套用。但是,切记要将自己的例子围绕观点内容来展开。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篇11

一、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拓宽取材范围,为作文服务。

1.鼓励学生干农活、做家务。

如割谷子、小饲养、种花、扫地等活儿,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定期在班上举行“夸夸我的好日记”活动,由学生读,大家评,老师参谋意见,然后整理成有内容的片段文章。

2.留心观察生活的动态和静态。

如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观察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日炎炎时节,观察烈日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的时节,留意周围景物的变化;冬天寒风凛冽,感受气候变化;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观察鱼虾的安闲游戈;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观察人们的繁忙景象……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原来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事情,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素材就会多起来,作文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二、在兴趣中积累写作素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让学生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用泥土捏他们所喜欢的“大公鸡、小汽车、手枪”,只要他们捏得像、有造诣,我都大加鼓励,激励他们的兴趣爱好不断发扬广大,“玩出水平”,“玩”出成绩来。春游、秋游、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野炊等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如开展野炊活动,在活动之前讲清活动的意图及要求,然后背着锅碗瓢盆,浩浩荡荡地开向风景秀丽的地方。首先让学生浏览壮丽的山色、白云深处的人家、山壑里的农田,然后开展故事、演讲、歌咏等活动,接着分小组野炊,三人一群,五人一伙,拾柴抬水,切菜烧锅,那场面无处不存在儿童的稚趣,积淀了作文素材。

三、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书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广采博取、积累素材,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一个好词、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精彩片段、一篇有教育意义的文章都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的素材。

1.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选的篇目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真所谓是“就地取材”。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学习上,终究会营养不良。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转化知识,让读物中的语言材料为己所用,增强自己的语言底蕴。

课外积累的方式常见以下几种:

一是阅读名著及有益书目积累写作素材。名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国人民创造的民族艺术瑰宝。大量的名著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

二是从报刊杂志上剪贴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把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有价值的材料贴在准备好的资料上,说明资料的出处、时间等,还可以通过电视媒体、网络资源,从而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互联网的强大信息量展现了大量的信息素材,为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天地。

四、在写作中积累素材

文章是写出来的,督促学生完成读写任务,使之思如泉涌,就必须勤“磨”笔杆,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付之笔端,成为读书心得。这样既能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又能加深对精彩部分的记忆,实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良性循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动笔写作时胸有成竹,自然就能水到渠成。通过这样一组组的作文训练,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会更留心,对如何将作文写细致、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慢慢摸到一点门道来。

只要我们像蜜蜂采蜜一样不断地摄取有用的养料,日积月累,素材仓库自然丰富。大自然丰富多彩,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天文地理,花草虫鱼,书籍刻绘……可谓纷繁。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博览群书、勤思多练,素材会越积越多,文章会越写越好。

写作之素材的积累素材 篇12

南坪镇任集中心校马香君

摘要:写作素材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素材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多媒体中来,并且介绍如何积累素材。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素材、素材的积累、素材的来源、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林润生、《中学生写作素材大全》 余歌、《最新中学生写作素材》 英才作文研究室

笔者所谈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就中学生的写作来说的,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考场呼唤绿色作文,因为中、高考作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缺少真情实感,缺少个性风采。

作文功利化,心口不一,人文分裂,形成灰色系列作文。有的是文笔优美,犹如散文诗,可是不知缘何而发;有的是传统素材,如同产品加工,属于同一品牌,像扶盲人过马路,送盲人回家,雨中送伞,救落水儿童,生病爸爸妈妈背着送医院等;有的是无病呻吟,创造悲剧气氛,写老师会写老师晕倒在讲台上,或者病逝,写家庭会写自己父母离异,如何坎坷面对;有的是文言现代文夹杂,以展现自己的文学素养极深,让老师不知所云;有的用英文汉语互映互衬,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互映互衬,以显自己阅历匪浅;还有的因为看青春偶像剧倍受启发,写起来恋爱素材„„这些文章让阅卷老师大跌眼界,没有文质兼美的作品怡情,没有情景交融的作品养眼,所以对绿色作文的呼唤应运而生。

所谓绿色,源于自然的生命之色,用到作文中,也就是对生命作文的呼唤,文章本来就应该是人文结合,作文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的反应,要经过心灵的加工,融入自己独特的情感,抒发自己独特的看法,还要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才能为文,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展示,也是值得老师探究钻研创新的课题。学生作文缺少生命之色,归根结底是素材贫乏所致,所以积累素材为作文训练之基础,值得一探。

一、什么是素材?

写作素材简言之就是写作当中应用到的一些优美字词、句段、以及一些名言

警句、历史典故、成语寓言、诗词歌赋、古今人物、语录、格言、谚语之类的用来优化文章的素材。而这一类的素材基本上来源于书本,诸如学生使用的教材:语文、政治、历史等,还有文学艺术作品比如小说,唐宋诗词,成语故事集,名人名言录等。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写作素材也相应拓宽了范围和渠道。从艺术的发展道路看,一切作品都来源于对世界的模仿,也就是说写作也不例外,它真正的源头还是世界,可以说只要是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与主观事物,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有关的一切就构成了写作素材,甚至写作可以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比如童话,科幻小说,寓言故事等。

素材从哪里来?如何积累素材?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又参阅了同仁的各种看法,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二、素材从哪里来?

(一)家庭是学生的乐园。学生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家庭生活,家庭中的一切生活,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例如写家庭的故事,家庭的发展史,家人名字的故事等,家人的梦想等。

(二)学校是学生的天堂。从幼儿园到学龄儿童,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可以说学校生活占据了学生整个的青春时代,最美好、最纯真、最激情洋溢的时光,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学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学校生活自然成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作文素材。每一堂课的学习与收获,每一次的师生交往,每一天的同学相处,为梦想而飞的艰辛与荣光,失败后的痛苦与奋起,赛场上的努力拼搏,考场上的思考与战斗„„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社会是学生的舞台。在学校和家庭外,孩子会接触到社会生活,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见闻感受,把社会生活融入自己的写作,成为写作的素材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倾向,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而社会是最丰富的竞技场,新的教学理念也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因为将来学生要服务社会,融入社会,所以社会生活必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写作素材的来源之一。

(四)大自然是学生的伊甸园。随着人类的足迹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呼吁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关注自然就是关注人类的发展。自然之美可以怡情养性,如果学生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并把她转化为自己的文墨,那么这种作品往往是充满灵性的,所以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自然界的山河大川,日月星辰都可以成为写作的不竭源泉。

(五)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人类的信息化交流途径日益便捷,网络也是一个丰富的自愿世界,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很好的利用网络资源,那么网络将成为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之一。

三、如何积累素材?

(一)写日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社会中发生的大事,大自然的斗转星移,学生的自我成长过程,时时都会冲激学生的心灵,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那么如何记录下这些心灵的火花,生活的浪花呢?笔者认为日记是最好的武器。要求学生写日记,坚持每天一篇,记下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只写事情,写景物,写人物,会写了再写感悟。

开始可以是粗略的记忆,会写了再去求章法,如何写,开头些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如何操作。懂得了章法可以继续提升,写出事情的曲折发展,写出人物的个性特色,抓住景物的特色,可以细节刻画,也可以大笔渲染。日记的字数由开始的不限,到一百字,两百字,五百字,最后回归到仍然不限。

这样循序渐进的写日记,一可以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二可以引导学生去享受人生,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四可以宣泄学生心灵的压力,促使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日记是最方便,最快捷,最实效,可以跨越时空的写作积累与练习的手段。

(二)笔记摘抄。魏书生先生的几点做法值得借鉴。⒈写自己最崇拜的名人、伟人、好人„„„把自己崇拜他们的理由写出来,把他们的重要事迹写出来,作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⒉写上在这个班集体中,你要追上哪名新同学,把自己的竞争对手定下来,然后奋起直追,这样前有榜样,后有追兵,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自己的潜能,以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全力以赴。⒊针对自己心里的疾病,弱点,不足之处,写一句警示自己的话。这是魏书生先生对他的学生的笔记的三点要求,是笔记摘抄不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也是引领自己健康成长,走向成功的动力之船。魏书生先生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笔者认为笔记摘抄没有统一要求,凡是学生认为好的经典的作品、故事、名言警句,笑话、歇后语等等,都可以摘录,同时还可以对作品进行点评,写感想,收获,不足等,也可以把笔记摘抄本作为随笔本,写下由自己灵感而生的作品,这样,这个摘抄笔记,既是对素材的积累,也是对素材的创新,也是佳作的训练本,为学生下一步更好的写作打坚实的基础。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让学生多读书,读名著,读诗歌,读散文,读论文,去欣赏,去感悟,去思考,去借鉴,去创新,这样就可以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有了良好的文学底蕴,加之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作思路自然敏锐,写作素材自然源源不断。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丰富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去了解社会的人间百态,去体会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才能拥有真实的体验,这样在写作中才能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有情可抒,有题可议,才能有与众不同的素材,才能写出独具个性风采的作品。

(五)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丰富生活阅历,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看电视,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学生看鲁豫有约,了解榜样人物;让学生看精彩电影,培养审美水平;让学生网上冲浪,进行资料的查阅搜集„„可以说现代多媒体利用好了,就是为学生开辟了另一块天地,也就成了学生的又一素材基地,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

上一篇:日出的作文300字下一篇:新疆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