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重在特色

2024-05-26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特色(精选6篇)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特色 篇1

企业文化, 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 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如我们华能集团是全国五大发电公司之一, 多年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总结归纳出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诚信, 注重合作, 不断创新, 积极进取, 创造业绩, 服务国家。这些内容是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 通过宣传教育、系统培训和文化娱乐等方式, 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 规范员工行为, 凝聚员工力量, 为华能集团的不断发展、不断前进服务。

正因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 所以应重点突出在“建”字上, 必须下功夫策划, 具体实施, 不可停留在口头上, 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首先要明确建设的原则。要强化以人为中心。因为人是企业的第一要素, 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在企业经营中培育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 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员工的思想观念着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 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精神。要注重个异性, 知道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这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 取其精华, 进行必要的吸收与加工。要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 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 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如华能的战略目标是:努力把华能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管理一流、服务国家、走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华能的经营理念是:充分依靠和调动各政府部门、电力行业各兄弟单位、投资者和华能员工的积极性, 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 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高水平地实现各项目标。

其次注重企业行为文化。行为的规划应依附于总体目标之上, 着眼于与长期性、可操作性强。我们需要贯彻它, 需要它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怎么样引导、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 就需要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要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各单位的“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起着引领和带头的作用。如“海尔”“联想”的领导人物。二是建立规章制度。要以管理为基础, 推进制度行为文化建设。制度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动态反映, 要通过制度行为文化建设, 规范和约束企业和员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要以核心理念为指导, 把道德建设纳入目标管理, 突出抓好岗位责任制和员工的道德规范的落实, 培育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要把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 相互支撑, 相互渗透, 共同发展。

在此, 还应强调突出重点和循序渐进。企业文化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更不是像“铺草皮”一样一蹴而就, 而应像撒种子一样不断地浇灌, 一点一点地生长。一是要以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为重点,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的灵魂。因此, 企业文化要重点培育企业灵魂, 特别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华能集团要通过“三色公司”为特征的文化理念宣传, 精心培育, 使之深入人心, 成为企业员工为之奋斗、为之奉献的不竭力量源泉, 为企业发展进步提供动力, 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是循序渐进, 创新发展, 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三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企业文化, 逐步完善、提高。要本着求真务实、虚功实做的原则, 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 在方式方法上突出企业个性, 坚持以创新性、独到性、融合性的统一灵魂, 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各种理念, 且具有操作性。要针对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变化, 适时调整企业文化的重点、方式、方法, 因势利导, 提高针对性。要通过全员参与, 共同努力, 不断进步, 使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 逐步形成独具华能特色的企业文化。四是注意视觉形象。当前的中国企业很多品牌有着较高的品质和服务, 但企业形象, 特别是标志却与自身的地位、企业战略风格不匹配, 视觉冲击力不够。所以, 建立一套科学的国际化企业形象系统十分必要。在企业形象设计中, 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和吉祥物。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行业属性, 融入经营特性和目标, 体现企业精神。其次要参考国内外设计行业设计趋势, 作为设计参考, 筛选出N个方向性草图进行二次深度发展, 最后确定具有艺术美感的企业形象基本元素。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标识设计为“H”“N”字母变形。两个字母是“华能”的汉语拼音字头, “H”采用粗壮字体, 刚劲有力, 表现出安全、可靠、稳健的视觉形象。基色选用深蓝色, 体现庄重、严谨、宁静、和谐与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面向世界的远大志向。华能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以“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敬业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的进取精神;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创新精神”企业精神, 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 实现了“红、绿、蓝”三色公司的理念, 成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特色 篇2

1908年第4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开始后,意大利糖果商多兰多·皮特里一直领先,第一个进入了运动场。但不幸的是他已精疲力竭,神志不清,先是跑错方向,后因疲劳过度,几次摔倒在地,但每次他都挣扎爬起,在离终点最后15米处,他又一次倒下了,再没爬起来,在两位医生的搀扶下走到了终点。由于在比赛中借助了他人的力量,皮特里被剥夺了获金牌的资格。但为了表彰他的进取精神,国际奥委会仍然授予了他与冠军一样的1只金杯。彼得大主教正是有感于他的拼搏精神而发出了“重在参与”的感慨,认为与夺取胜利的荣誉相比,顽强进取和拼搏的参与精神更接近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

“重在参与“就这样成为了运动场上一种不灭的精神和口号!于是越来越多的有关体能上的活动,大家都很自慰的说上那么一句“重在参与”。以至于今天这个词成为了所有活动的代名词。

其实企业文化也需要我们“重在参与”,就像我们出生一样没有选择的就已经参与了生命并陪着“天命”一步步的走完生命的整个过程。和很多同事聊天,唯一让我震惊的就是他们都反复的提到一点:自己感觉已经老了,感觉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了,还是多挣些钱实在。我知道,这是很可怕的,以至于让我一连几天夜不能寐的去想一个问题。难道人的心真的可以“死”吗,在他还跳动的时候?难道就真的像闻一多所说“一潭死水”一样吗?可是问题在于我们还是这么的年轻,正如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一样,时刻都在蒸蒸日

上,充满了无穷的能量。怎么就这样轻易的让物欲所压垮呢?没有精神的躯壳是做梦都会吓醒的僵尸。

这个问题最后我还是给了自己一个很客观的答案,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没有追求!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和义务,权利是天生赐予我们的而义务就是为之奋斗的精神和毅力。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朋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一种敢于追求的精神,没有一种勇于付出的精神。除了一具随波逐流的躯壳之外,他的灵魂完全是在荒漠中游荡。没有追求的他们怎么会让自己落地生根?试问他们连最起码的参与都没有又何谈精彩过程和辉煌的硕果呢?岂不知失败也是一种精彩。每天幻想着一蹴而就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是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不仅没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起责任,更不可能为别人担当责任。没有追求的人是悲哀的,那么他得生命也是枯萎的。同样是四季的变换,而他得变换只是从白昼到黑夜的无尽抱怨。

最近认识一个老师,书法写的真是美不胜收。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努力是在一个很不堪的小门卫室里。他就那样默默的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就这样的一低头就是三十几年。他就是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人。糊窗户御寒的纸上写满了很漂亮的字,如果你想来求只要接下老两张就行,可是你可要地道一点的换补上玻璃,因为那样才不会让这位老者在冬夜里寒冷。这位老师是有着高尚追求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从另一方面将在他追求自己梦想的同

时,上帝也给予了他同等的回报,在逐渐靠近梦想的同时,物质财富也如无心之柳已成荫。

追求物质其实很俗但是却在这里让我看到了不俗的一面,在人们都去追求物质的同时,公司却已经选择了参与社会活动,选择了一个可以实现我们更多人梦想的方向。这就是我们公司的一种文化,一种创建百年基业的精神诉求。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从政,我们完全可以从振兴一方经济到造福一方百姓。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使公司更为强大,这样就可以解决更多的社会就业问题。可以让还处在贫困当中的人们有更多的工作,可以让这个社会充满更多的和谐。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种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表现。

有人说不在其职不谋其政,文化这件事和我没关系,甚至有“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这样可笑的说法。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实力不断壮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也不断深入推进。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完全能依靠我们自己的智慧来管理号自己的企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这么多人,该有多少金点子啊。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啊!所谓水涨船高,我们将最终伴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提高和跨越!

仔细算起来,我们的企业是一个知识性的企业,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都是别的企业无法去比拟的。而且每年都还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源源不断的加入,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大正方针的正确性和预见性。充分显示了公司决策层的勇气和智慧。老员工也是个个身怀绝

技,独当一面。处在二次创业时期的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也没有后退半步,而是选择的毅然决然的前进!因为我们相信艰难是现实的也是短暂的,我们终将在团结的力量下战胜苦难。因为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一定会迅速崛起!到那时在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这些汗水又该是多么的欣慰和幸福啊。

让人感到惋惜的是,很多同事都在抱怨自己得不到重用而另选它途,可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到底付出了吗?又付出了多少呢?在没有付出空有追求的梦境里,我们选择离开这有意味着什么呢?是幼稚冲动还是随波逐流?相信很多人都会明白,我们不比别人付出的多就想着比别人拿到的多,这样的企业文化对谁又有多少好处呢?

重在参与是自己对自己的理性定位,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多么的重要啊。参与将证明你的存在,参与将让你充满挑战的勇气,参与也将让你把坎坷踏成坦途。我们可以有花朵一样的梦想,但是我们也要甘心去做一片绿叶。没有绿叶的花朵是单调的,没有智慧的人生是乏味的,同样没有参与的文化是干瘪的。只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我们的企业文化才显得是那样的华贵和丰满。每一次参与都代表着起步,每一次参与都洒下了你得汗水,每一滴汗水都能浇灌明日盛开的花朵。积极参与吧,朋友们,只有参与我们的企业才会充满生机,只有参与我们的文化才能注满团结的力量!

企业文化重在“融体入心” 篇3

“融体入心”释义

何谓融体?文化融体,即融入企业之体。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用企业文化成果指导企业实践,把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紧密融合,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切实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何谓入心?文化入心,即深入员工之心。是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的精神、理念、愿景和责任深深地根植在员工的心田,员工自觉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兴衰紧密相连,真正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融体”的五个路径

源于企业实践是企业文化“融体入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明确文化“融体”的五个路径,因企制宜,建设适用管用的企业文化,才能切实推进企业发展,实现文化兴企,文化强企。

提炼与回注的融合之路。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立足企业实际,在形成过程中,构建起提炼与回注的融合之路。电力集团在培育企业文化之初,首先对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对优秀基因进行整合,去粗取精,提炼出两个各具特色的主导文化名称。他们代表了现有文化的精华,但没有回注到企业中进行认可度评估,还不能反映全体员工的心声。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全员投票,“三源”文化(打造动力之源,共建百年油田;打造光明之源,照亮油化之都;打造温暖之源,情系千家万户)受到企业90%以上员工的认可和拥护,被确定为电力集团的主导文化。经过提炼与回注融合的“三源”主导文化,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融原创性、自有性、实践性于一体,员工一听就明白,一看就懂,在企业弘扬和员工践行过程中引起了广泛共鸣,逐渐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启动“文化创特”主题实践活动,采取征集文化理念、撰写文化故事等形式,使提炼与回注的过程反复循环,促进“三源”文化不断得到丰富、完善和升华。

理念与制度的融合之路。作为管理的文化表现形式,理念强调内在的自觉和自律。作为管理的重要考核依据,制度强调外在监督和控制。只有构建起理念与制度的融合之路,才能达到管理的最佳境界。电力集团引导员工践行“今天的学习,明天的能力”的学习理念,同时完善了一系列《培训考核制度》,为员工提升能力和素质提供保障;提倡弘扬“优质高效,诚信共赢”的服务理念,同时制订下发《优质服务手册》,对员工日常行为提出具体要求,有效规范了员工行为;为使安全理念“规程是法,安全是福”得到贯彻落实,同时健全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考试制度,使一线员工考试覆盖面达到100%,上岗员工合格率达到100%。结合大庆油田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的要求,电力集团先后制订完善108个岗位规范,员工从生产操作、检修作业到健康、安全、环保工作,都形成了与文化理念一一对应的闭环管理。理念与制度的有机融合,使制度的硬实施与理念的软约束相辅相成,制度的执行加速了员工对理念的认同过程,理念的引领缩短了员工对制度的适应周期,文化在管理中的软实力作用发挥得日益突出。

领导驱动与员工自觉的融合之路。企业文化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只有领导驱动,才能使文化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最后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电力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断强化领导者的文化驱动作用,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总结、提炼文化理念并带头践行。如“四个开始”工作方针(转变作风从领导开始,改善条件从基层开始,提升管理从细节开始,创建一流从基础开始),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现场调研的次数明显增加,很多问题在基层和现场得到解决;领导班子建设理念(政治理念、执行理念、学习理念、阳光理念、和谐理念和廉洁理念)成为加强党务、思想政治工作和班子建设的引擎,使党群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实现了新突破,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充分发挥员工的文化“主角”作用,总结推广了安胜利“3345工作法”、王芳“三再操作法”等,这些产生于基层、产生于实践的文化成果,不用费很多周折去宣传,就在员工当中产生深远影响,使企业文化的火炬得到顺利传递。构建起领导驱动与员工自觉的融合之路,促进了企业文化落地和文化功能的发挥,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之路。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二者只有紧密融合,企业实施文化管理才能事半功倍。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有机融合为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快捷的桥梁和纽带,使文化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突出。电力集团根植在大庆油田这片沃土,传承着油田厚重的文化基因,始终恪守“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继承和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围绕中心想事、服务中心做事、监督中心行事、保证中心成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构建起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之路,牢牢扭住“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一关键,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在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中解决一人一事的思想问题,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和环节,在把关定向中时刻引领着企业发展。

主导文化与发展战略的融合之路。主导文化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精神力量,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层制订的长远规划,后者不易被员工认同和接受,只有与主导文化有机融合,才有利于推进和落实。电力集团培育了备受国内企业文化专家称赞的“三源”主导文化,得到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同,引领着大家在发、变、送、配各条战线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近年来,确立“打造永恒电力,助力百年油田”的发展理念,明确“做精现量,做大增量,稳内拓外,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力集团构建起主导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融合之路,从文化的视角向员工宣传灌输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广大员工在践行“三源”文化中深入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发展战略与自己息息相关,从漠不关心到积极关注,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思想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集团形成了人人关心企业发展,谋划企业发展,投身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入心”的五个重点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只有把握文化“入心”的五个重点,做到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关心人、提升人、锻造人和发展人,才能促进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建立愿景,引领示范,凝聚人。企业文化只有深植在员工的心田,才能切实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经过多年的建设,电力集团培育的“三源”主导文化和“五型”分支文化(学习型文化、和谐型文化、管理型文化、安全型文化、服务型文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确立“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企业愿景也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这些文化共识持续强化着员工的归属感。同时,集团精心建设“一星、五园、两基地”等八大企业文化示范区,选树“新时期油田电力七大标兵”、“基层建设十面红旗”等企业英模,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员工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征文《“三源”文化伴我成长》、编印《企业文化故事集》和征集企业歌曲等文化落地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入脑入心。在“三源”文化的感召下,广大电力员工目标明确,戮力同心,共举电力一面旗,共唱发展一首歌。

人本真情,共享成果,关心人。关爱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电力集团在弘扬“三源”文化过程中,认真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广大员工感受到母爱般的“人本真情”。针对员工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化的需要,企业建立自由、民主、和谐、有序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氛围,大力实施提高员工幸福指数的各项举措:执行薪酬政策,实现员工价值成长;优化工作流程,促进员工快乐工作;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员工生活品质;注重心理疏导,关爱员工心理健康;落实保险待遇,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同时,将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员工,实行一线员工免费工作餐、免费健康体检和带薪休假,维修扩建员工食堂、健身场馆,更新通勤车辆,为每名女工投保一份“国寿女性安康保险”,使员工真正得到实惠,切身感受到在发展的油田电力集团工作是幸福的,为油田电力的发展奉献是快乐的,生活在油田电力大家庭是温馨的。

教育培训,鼓励创新,提升人。教育培训是给予员工最大的福利。电力集团常年开展“百人素质提升”工程和“三高”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举办中层干部、核心技术人才、基层支部书记、班组长等各个层面的教育培训班,使干部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等方面得到提升,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燃机电厂的“三建一存”原来都是技校生,他们在培训中刻苦钻研,勤奋实践,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成为岗位成才的楷模。王建被苏丹国家电力公司特聘为安全工程师,张健被印尼巨港电站誉为“精通燃机控制业务的专家”,刘建华被美国GE公司专家誉为“你是我的眼睛”,葛长存被聘为电力集团“技能专家”。油田热电厂电气分厂电机班勇于攻关,善于创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4次获得“国家优秀质量科技成果奖”,被授予“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并以班长名字命名为“武海玉班”。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电力集团成为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

表扬纠偏,强化责任,锻造人。工作出色与否源于责任心的有无。电力集团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和智慧,鼓励员工不断修正完善自身。日常管理中,即使工作的一个小方面做得出色,员工取得的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赞赏,使其化作员工持续提升的动力;对个别员工出现的工作失误及时予以纠正,分析原因,因人而异地进行批评处罚,以警示他人。在电力集团,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责任为本,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是每名员工的必修课。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员工干好一切工作提供了保证,大家自觉把岗位职责、分内之事铭记于心,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力求做到最好,自己也在精益求精中日渐成熟。电力集团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胜利、全国“三八”红旗手王芳、“全国技术能手”王汀和“全国青年创效标兵”韩廷秀等企业英模,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知人善任,实现价值,发展人。员工作为企业的第一要素,各有不同的特点,放在适当的环境,做恰当的事,就表现为优点和长处,重要是如何扬长避短,知人善任。电力集团既注重促进员工职业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增值。在这里,只要你进取心强,能力出色,就会被重点培养,推荐到更适合的岗位挑大梁、担重任,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百面红旗”单位供电公司星火一次变电所为例,这个仅为站队级的小单位,先后培养科、处级领导干部38人,他们被输送到大庆油田的不同领域大展拳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团队理念,同时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展的企业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发展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无限的空间,多年来,电力集团形成了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有实惠的良好氛围。

“融体入心”效果评价

近年来,大庆油田电力集团对企业文化建设“融体入心”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融体”的五个路径和“入心”的五个重点上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油田电力“三源”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发挥得日益突出,集团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普遍增强。电力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特殊贡献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奖等20多个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累计开发市场项目191个,实现外部市场收入4 318亿元,在国内外叫响了“大庆电力”品牌。

2008年7月,在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建设现场会上,电力集团党委作了《坚持“融体入心”,建设“三源”文化,打造油田电力又好又快发展的软实力》的典型发言,受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领导、企业文化专家及全国34家知名企业代表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员、企业文化专家李俭说,电力集团企业文化“融体入心”的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该作法路径清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效果明显,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抓好企业党风廉政建设重在实效 篇4

一、目前社会腐败现象的演化趋势

一是违纪问题由个别特殊行业向多种行业辐射。腐败现象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与以往相比,涉及的行业更多,范围更广。过去腐败问题主要发生在实权部门和管钱管物的行业,现在一些行业包括某些被认为权力不大的“清水衙门”也都想方设法搞创收,有什么权谋什么私,只要有利可图,就会利用部门的权力,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

二是由一般职能部门向执纪执法部门渗透。执纪执法机关担负着维护法纪的权威和打击违纪违法行为的重要职能,是公正、权威、清廉的象征。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人情风、关系网的干扰,腐败像病毒一样也逐步向司法领域渗透和蔓延,使一些司法部门和执纪执法人员受到腐蚀,出现了司法腐败现象。

三是腐败的主体由个体向群体扩张。过去的腐败行为大多表现为“单干”,违法违纪的“个案”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依赖性越来越大,人际交往越来越复杂,现在的违纪对象和程度在不断扩大,腐败现象呈现多个部门和人员协作配合、共同作案的特点,窝案、串案、案中案已比较普遍。 同时集体违纪现象明显增多,有的从本单位、小团体的利益出发,集体违纪“闯红灯”,研究作出违反原则和政策的决定,当组织查处时,还以集体研究为借口,逃避责任追究。

四是腐败现象由直接管理财物的人员向政府权力机构蔓延。过去腐败问题大都发生在掌管财物的会计、出纳、仓库保管员身上,他们利用工作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偷拿公共财物。现在不但这些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出现了向政府权力机关蔓延的趋势。在新旧体制的转换过程中,国家的行政权力机关并未彻底脱离经济生活,政府部门仍在掌握着相当大的财物支配权,一些意志薄弱者在金钱的诱惑下,把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的筹码,为腐败分子“开绿灯”。存在着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营私舞弊,渎职犯罪。

二、全面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

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不是孤立的,会像流行病一样传染到我们的企业和每一个健康的干部群众中来。在这些腐败的“恶性病毒”面前,只有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按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在改革创新中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强化反腐倡廉教育, 创造浓厚的政治氛围。创新是工作实现突破和超常发展的关键所在,党风廉政建设绝不能因其“特殊性”而始终保持“严肃性” 和“稳定性”,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要把反腐倡廉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制度机制创新贯穿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全过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时俱进,以反腐倡廉创新发展的实效检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成效。做好反腐倡廉教育,企业就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总体部署中,严格中心组学习制度不动摇,坚持抓学习教育不松手,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与党委各部门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运用“双重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四个一”主题教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活动的契机,采取廉洁文化专栏、廉洁短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抓好廉洁自律思想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确保做到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力,加强对反腐倡廉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说: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因此,我们在工作上,一方面党委要把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方面,按照油田和各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建设负直接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使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实处, 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企业目标责任书之中,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落实“一岗双责”。要把目前油田进行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完善和坚持重大事项报告,企务公开,财务审计和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制度,加强日常监督。对领导干部不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造成分管部门和单位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

3.要强化监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同时坚持扩大监督范围,注重把监督工作融入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围绕事权、财权、物权和人事权进行监督。要切实加强党内监督,重点加强对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在监督体制上,必须坚持以权力监督权力。要扎实开展群众监督,让监督以看得见的方式存在,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切实保障群众的批评、建议、检举等权利。要注重搞好程序监督,进一步健全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操作和监督程序,增强程序的刚性和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和工作程序,实现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和工作机制的法制化、程序化。不断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健全企业内控制制度,要在集体决策制度、市场交易公开招标制度、企务公开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方面,强化监督力度和手段,实行责任追究制,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化、程序化、精细化和规范化,防范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发生。

4.坚持从严治企,做好廉洁风险排查和防范工作,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法案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说: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根据从严治党的要求,企业要整合办案资源,提高企业查办案件能力;突出查办企业腐败案件的重点,不断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严格把握法律和政策界限,使企业案件查办工作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坚持教育挽救大多数,依法依纪严惩极少数。而且要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从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做起,梳理涉险工作职责,明确涉险业务环节、 权限、表现形式、风险原因,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责任落实到人。 做到关口前移,做好预防防范工作,减少和杜绝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不断加强效能监察,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立项,把反腐倡廉融入企业管理。针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部位和环节,用 “内部控制检查”的形式,监督检查企业各种业务流程的贯彻执行情况,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制度、程序、业务流程进行,以完善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对影响企业提高效益的问题开展监察, 堵塞漏洞,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效益;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监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化解矛盾,凝聚力量。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企业纪检部门要履行工作牵头和组织协调职责,加强与审计、财务、质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 督促各职能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做到紧密配合,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开展。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每开展一个领域的监察,就建立完善一个领域的规章制度,规范一个方面的管理行为,发挥好效能监察的正能量。

6.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反腐倡廉良好氛围。以诚实守信, 廉洁经营为核心,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和经营人员注重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群众观的培育;对普通员工注重人生观、职业道德观的培育,从不同层面营造崇尚“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把企业管理、思想工作、职业道德教育、 法规制度建设都纳入廉洁文化建设中去,制定中,长远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推进。要利用各种机会,多种形式,进行灵活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把廉洁文化贯穿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廉洁文化教育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只有努力做到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的与时俱进,不断从理论上研究,从实践上探索,从本质上把握,深化对廉政制度建设规律的认识,使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在继承中发展, 在巩固中深入,在创新中提高,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地科学发展。

摘要:加强企业觉廉政建设,就要分析研究腐败现象的演变趋势,制定新的工作对策,抓实理论学习和反腐倡廉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领导和监督,从严治党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和廉洁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企业信息化建设重在规划 篇5

我们所谓的信息化战略竞争已经从原本量的竞争演变成质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大众化的趋势的继续,企业在信息化上投资的效率决定了未来信息化建设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高低。

审视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现状和企业经营环境,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创造价值,就是那些已经成功地实施了信息系统的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效沟通 组织目标 面子关系

1、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应用缺乏总体规划

ERP/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国内应用的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

有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学习研究ERP/MRPⅡ的思想哲理,只是看过几篇报道,听几次讲座或同行介绍,未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ERP/MRPⅡ的实质,以为买来软件装上就行了。

但是在实际中的运用效果可想而知,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在两次企业管理信息化热潮中,我国企业在应用MRPⅡ已经投资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只达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廖廖无几。

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

1.2 迷信最佳实践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的向行业领跑者学习,在前期规划和选型的时候过于强调系统的先进性和标杆案例,忽略了企业自身的业务和管理现状,导致系统建设过程不可控,而供应商总是试图用技术驱动管理和业务的变革,并且缺乏和企业各个层面有效的沟通,因而很难帮助企业建立务实高效的信息化框架,甚至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误导,以致在后续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困惑企业的实际问题。

迷信最佳实践,一切向标杆看齐,信息化设施时忽略了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企业的人文环境、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等的差异,尤其是处于变革期的国内企业需要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管理和运营的“个性化”问题。

1.3 先进却空洞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应用系统和网络、硬件平台的建设,而忽略了跟企业管理和业务密切相关的信息内容本身,往往是建设了很多信息系统,但却得不到支撑企业运营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系统建设完之后,绝大多数的员工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以及如何让这些信息产生价值,供应商所做的更多是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而不是为企业的.业务拓展和管理运营服务。

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就没有任何管理和维护的意义和价值。

2、用IT规划指导信息化建设

IT规划即信息化建设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管理需求、业务流程和信息化基础,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2.1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使命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的为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提供支持。

IT规划需要做的是明晰企业的战略,进而找到支撑战略实现的业务发展策略,然后分解到核心价值链的各个业务环节,看看这些业务环节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够支撑这些业务发展策略,同时分析出这些业务环节要想具备这些能力哪些是需要IT系统来辅助实现的,并阐明IT系统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业务环节具备这些能力。

这样就可以一层层分解出来IT到底怎么支持业务运营,并进而支持企业战略。

2.2 IT规划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企业IT规划应该讲究因人而异、因时为变、因事有别、因地制宜。

首先,企业IT规划决不只是IT部门的事,企业管理层大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业务部门人员的信息化初衷则主要在于提升业务工作效率,IT部门人员则往往对技术痴迷,如何将所有这些“人”的因素整合起来,是每一个想要做好IT规划的企业都要重点考虑 的问题。

其次,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形势时刻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企业IT规划无疑要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实现其辅助业务、支撑管理的职能。

因为市场形势的变化导致业务模式的 变化,这将导致业务模式支撑——IT发生相应的变化,IT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IT规划抢先一步对企业IT蓝图及其实现方式、资金预算等加以部署。

再次,业务种类不同的企业,其IT规划自然应有不同,因为企业IT规划是为企业业务及管理“内容”服务,而不是为IT规划“形式”本身服务。

最后,企业IT规划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模式、成长历程都会有根本性的影响,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的不同特质,因此这些企业的IT规划自然也应该是不同的。

2.3 培养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CIO的角色和定位必须是走出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的,他应是一把手的助手,必须透彻了解本企业的情况,充分了解社会资源,同时善于把握高层意图,并参与和影响决策,实在地、具体地、细致地带领好团队推进工作。

同时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队伍,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他们既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又具有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理念;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实际。

这样可以使每个员工都既是信息化的应用者,又是信息化的推动者,从而使企业信息化获得真正的、持久的成功。

3、结语

在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都已经引进了信息系统的今天,信息化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IT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中敏锐的捕捉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根据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制定适合自己的IT规划已经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关键。

参考文献

[1]樊重俊.企业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互动[J].上海企业,(06).

[2]薛华成,黄丽华.企业持续发展与信息战略[J].管理科学学报,(02).

[3]杨青,黄丽华,何崑.企业规划与信息系统规划战略一致性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04).

[4]解艳艳,解得钦,刘慧兰.对企业核心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J].现代情报,(11).

[5]秦敏,徐升华.基于能力的企业IT规划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07).

[6]毛海军,巩见刚,郭京福.基于IT应用的IT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7]况志军,郑淑娟,宋夏云.IT资源、IT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 [J].科技管理研究,2007(01).

企业文化建设重在特色 篇6

一、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要注重员工个人发展

一是要为员工构筑发展平台, 以人为本, 把员工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最重要的资源, 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员工的能力,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员工职业兴趣、特长和行业发展需要, 明确各类员工培养的目标和相应措施, 同时根据每个职工所从事的工作, 制定出每位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类别。

二是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要完善现有的技能鉴定制度。重点是建立动态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 打破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的限制, 企业每年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职工只要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合格, 就可取得相应的职称资格。同时, 增设高技能岗位 , 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 , 以物质形式激励职工学习积极性。

三是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要把培养人才与运用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人才, 应用人才关键是为优秀人才提供其展示技能和智慧的舞台。

四是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列为与市场开发和生产经营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制度上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证。同时, 要为优秀人才职位提升提供条件和空间, 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 使员工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 推行落实员工技术创新奖励制度, 为员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二、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要注重员工学习培训

党的十七大提出 , 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 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一是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群体的特点, 把员工有针对性的组织起来, 充分利用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党校、职工培训基地等阵地, 设计丰富多采的活动载体, 吸引员工广泛参加, 进行集中学习。同时, 要面向基层一线,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 技能竞赛活动, 激发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 要坚持深入地开展读书自学活动, 根据企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不断丰富读书自学活动内容, 创新读书活动载体, 拓宽读书活动领域。

二是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对员工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搞好培训需求调查。职工培训部门、人事部门要根据年度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 对培训需求进行详实的调查。

三是实现培训方式创新。要由过去只抓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缺什么, 补什么”培训转变为着力抓好知识技能培训和职工学习力的培训。要求职工不但要掌握本岗位应知应会知识, 而且要传授相关专业技术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及方法, 帮助职工放开视野。同时, 要通过培训, 为职工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创造条件, 使职工自身的学习力得到增强, 由单一的技能培训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 使职工真正达到“一专多能”。

三、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要注重员工行为规范

上一篇:农村信用联社论文下一篇:中国对美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