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精选11篇)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大潮流, 也是国际形势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的普及, 互联网的兴起, 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 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 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的全球化。与此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也己跨出原来的地域界限, 呈全球化特征。
企业文化是当代西方企业管理的主题。西方的企业文化理论无论从企业精神的提炼还是企业价值观的选择, 从英雄人物的树立与典礼仪式的开展, 从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文化网络的传播, 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学习、研究、吸收和借鉴。
美国企业中推行的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他们认为, 如果一个企业要保持长胜不败、经久不衰, 就必须具有适应形势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使之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具有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既稳定、严密, 又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具有确保实现战略目标, 维持良好组织状态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企业目标的成功实现。
重视法律、契约, 信守合同是美国管理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美国人认为, 如果没有正当的法律过程, 借以对事实的公正、客观和无情评价而做出判断, 就不可能有正义。处于法治氛围中的美国企业形成的与职工的关系, 就是由合同契约形式来确定的。在雇佣机制方面, 奉行契约原则, 对职工实行聘任制。在职工受聘时期, 企业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在合同之外, 双方概不承担相互责任。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和专业化分工原则设置工作岗位, 每个岗位都规定出极明确的工作范围、内容和任务, 不存在无人负责、工作重叠或人浮于事的现象, 因而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合同或契约一经签订, 就具有法律效力, 不管情况发生什么变化, 一切都得按原订合同办事。
美国企业文化中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开拓创新的精神、严密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及信守合同的经营思想, 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财富。
个人主义是美国管理哲学的核心。在美国企业中强调的个人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前途的主人, 鼓励雇员具有个人奋斗、敢于冒险、不断创新、出人头地的向上精神。所以个人主义常常以能力主义为基础, 以权威主义为表现。美国的管理哲学强调个人奋斗, 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能力的发挥。美国公司不仅鼓励职工发挥个人能力, 对职工的绩效评估坚持能力主义原则。公司职工承认差别价值, 职工的考核和晋升, 依靠其工作行为结果与能力水平。能力主义既拒绝以身世、资历、年龄和工龄作为晋升参照, 也反对把学历、文凭作为晋升的凭证, 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持晋升的客观性公正性, 促使人们去努力提高和发挥自己的能力。
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表现, 他们为职工提供了仿效的实际榜样, 许多美国企业把创业者, 以及对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推崇为英雄, 经营成功的大企业大都具有这样的一些英雄, 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缔造者亨利福特、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洛克菲勒、IBM公司的总裁托马斯.沃森等。在盛行个人能力主义、提倡个人奋斗的环境中, 美国企业对英雄的推崇, 必然造成权威主义, 即领导人都喜欢运用权力影响而形成职工对其崇敬、顺从、畏惧的心理, 努力在职工中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理性主义企业文化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渊源, 其长处和短处都直接影响到着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的特点。我们在吸收和借鉴外来企业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时, 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出发, 弃其糟粕, 取其精华, 在显示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创新。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 我们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一无是处, 西方一切都是值得照搬抄袭, 不加分析, 不辨良莠, 直接把西方的模式全盘端来;二是盲目自大, 总认为中国传统企业文化是最好的, 无需向西方先进国家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经验学习, 抱残守缺, 因循守旧, 这种错误倾向无法识别精华和糟粕, 对西方的模式全盘否定。在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想不断的发展与成长, 首先我们要承认企业管理的落后, 大胆引进西方的企业文化, 在鉴别之中, 吸取其优秀的成果, 引为我用;其次, 树立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敢于打破就的传统, 不断超越。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同时, 充分发扬自己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的优势,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纳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在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做到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 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从美国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来看, 首先是美国管理学界的觉醒, 由此而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要求变革的紧迫感;随之是研究西方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 进行企业管理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 深入挖掘中国优秀公司的企业文化, 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和西方企业文化的精华结合起来, 促进企业管理的变革。在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的驱使下, 批判与融合地吸收我国传统企业文化和西方企业文化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必然能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琳.试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J].企业研究, 2000.8
[2]、姜跃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 2004.8
[3]、曾瑞样.“全球化”发展新态势与中国战略选择[J].江汉大学学报, 2001.1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2
【关键词】日本企业 美国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它以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做为载体,是凝聚员工归属感、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累积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因此,追根溯源,企业文化应属于管理学的范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家竞争逐步转移到经济领域后,企业文化也随之成为“热词”。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很多,但总体而言,企业文化无外乎就是:企业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合过程中独创和发展而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被作为正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的成员,以使其在适应外部环境和促进内部融合过程中自觉运用这种思想方式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感受事物。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并体现出企业管理者主体意识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等要素组成。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企业中共同拥有的、相对稳定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是企业的氛围和风格,它蕴涵于企业的各个方面。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日本企业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其企业文化也获得广泛的关注。目前为止,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下几乎所有重要的行业中,都能看到日本企业的影子,在财富500强排行榜中,日本企业也比比皆是,所以,研究日本企业文化依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调社会责任
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日本企业群体价值观念鲜明,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往往会注重后者。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如Panasonic(松下)公司其核心价值观中有一条是:工业报国精神。注重贯彻产业人的本分,谋求社会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以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贡献。同时,注重对生产者创业使命的理解,号召所有雇员必须大量生产丰富的产品来使人们摆脱贫困。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中强调经济利益和报效祖国、社会责任相结合,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重视人才培养
日本企业认为人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经过磨制,一定会成为发光的宝石,要从平凡人身上发觉不平凡的品质,公司内部都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对员工忠诚度的培养在公司文化中占很大比重,频繁炒老板的员工,会被下一公司认为是“不值得信赖的人”,除非你在下一次应聘时给出令人信服的跳槽理由。另外,公司关注员工个人利益,满足员工要求,推行弹性工作制,举行公司聚会等。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人才的作用,注重以人为本,照顾雇员利益。
(三)信奉“家族”主义
日本的家文化与中国人明显不同,它注重的是财产“家”文化,而不是血缘“家”文化,日本人家族主义更具有社会意义,推行家族主义的管理方法容易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而员工在这个“家”中取得自己的地位不是靠血缘关系,而是靠忠心和能力,日本企业的凝聚力亦由此而来。另外,公司基本实行终身雇佣制度,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在家的氛围下,员工能有良好和睦的工作环境,能更好的沟通,对公司产生感情上的依赖,从而对公司忠心耿耿,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四)重视团队合作
日本企业往往比较重视集体的力量,强调团队合作。
(五)强调顾客利益
松下有一句名言:“客户是我的亲家”,把自己的商品看做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女儿。所以,顾客购买商品,就等于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自己的商店与老主顾的关系是亲家的关系。由此可见,日本企业格外注重客户的利益,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三、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文化发源于日本,但最终形成系统的理论却是在美国,促成这一理论在美国成型的因素大体有两个,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内部的。外部因素:二战后至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一直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各项工业和经济指标均居世界首位。可是,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日本的经济战中,美国企业接连受挫,先后在汽车、钢铁、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数控机床、微电脑等等领域被大范围地排挤出市场。残酷的现实使得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开始重新评估美国企业的特点,更深刻地从文化层次来思考企业在竞争中失败的原因,并开始吸收和消化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特点为己用,塑造国际性的新的美国企业文化特点。内部因素:首先美国职业队伍的结构发生变化。新一代劳动者受过良好的教育,富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由于富裕程度和文化素质较高,经济要求已不是他们工作的唯一动力,他们需要心理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进入企业后,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美国企业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精神,如注重人文色彩,扩大民主参与决策等等。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整个社会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逐步认识到,企业不应把获利当作唯一目标,还要为社会做点贡献。成功的企业要能较全面地认识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并能够带领职工在工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显然把企业文化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地,将人、企业、社会构成一个关系密切的整体。
(一)尊重个人价值,突出个人能力
美国是一个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这可能是其移民国家和国家历史较短等特点决定的,移民往往都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切得从头开始,身边没有亲戚朋友,只能依靠个人奋斗,在生活的磨练下形成了美国人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另外美国历史较短,且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他们的个性没有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使得美国人的个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了发展。这使得美国企业文化更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努力奋斗,突出个人能力;企业内部充满自由平等精神,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革新和实验受到鼓励;人们乐于求新求变,乐于开拓冒险;强调个人负责,个人决策。这些突出个人能力智慧的企业文化,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了人们的竞争、创新和冒险精神,减少了人际摩擦和能量内耗。其缺点是削弱了集体力量,缺乏献身企业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鼓励冒险,支持创新
创新是美国企业精神的核心,在美国商界流行这样一句话:“要么创新,要么灭亡”。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同样来源于其移民文化,这种精神在成就了美国科技的同时也就了美国企业。美国有众多的风险投资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三)提倡务实有效的作风
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有普遍的市场,这对美国的企业文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大家做什么事都只看重他的实际效果,认为“有用就是真理”,凡事只追求简单有效,最大程度地减少形式主义,上级与下级沟通直接,表达意见明确。
(四)提倡科学与合理
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比较重视硬性管理。企业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各种定量方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在经营管理过程,尊重科学,依章办事,追求合理,较少受人情关系的影响。
四、对发展我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国际竞争的愈发激烈,企业文化建设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提上日程。笔者对如何构建我国企业文化提几点看法。
突出民族性。一个国家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其深深的文化烙印,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其民族特性,其实,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那就是:美国和日本都在其民族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存在于这种民族文化之中,企业员工也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构建我国企业文化时,应融入我国的民族特征,突出自己的特色。
引领长远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从服务企业战略发展出发,着眼于解决影响制约企业科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科学设计。另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构建能够有效发挥引领和整合作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全体职工、全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突出企业、行业特色。企业文化要体现行业特点、企业特色,使职工感到企业文化既是本行业经营所特有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又是本组织所具有的独特表述,从而起到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形成良好的精神氛围的作用。
统筹兼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全局性、综合性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企业其他各项工作统筹兼顾,要与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工作统筹兼顾,主管部门与企业其他管理部门的文化建设责任要统筹兼顾,体系内各方面工作也要统筹兼顾。
注重实际效果。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文本化过程,要力求简明、实用、可操作,力求文化的表达符合企业实际,能够被职工、社会广泛认同,能够系统传播推广。另外,还有一些企业片面地理解了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这一内涵十分丰富的命题笼统地归纳为几句空洞的口号或是挂在企业大门上的几句标语,或将其等同于企业的行为风俗习惯,局限于缺少实际内容支持的一些所谓理念、精神等,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误区,其实企业文化不单单是企业的表象,而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且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
(作者单位:安徽省国资委)
责编:姚少宝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 篇3
一、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任何企业, 无论其规模大小, 市场范围有多大, 都应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 只不过很多大企业有意识地提炼、总结、培育、创新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而有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 忽视了自身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不仅是大企业的成功经验, 而且还应成为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法宝。入世后,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所以中小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并不断发展壮大, 必须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 企业文化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在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短时期难以形成的竞争能力, 比如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无可匹敌的核心技术、持续领先的创新能力等等。从软的方面来说, 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精神追求等可以内化于心, 催人奋进, 在竞争中起着最关键、最积极的作用, 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硬的方面讲, 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竞争的成败。中小企业通过自身文化建设可使企业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规划, 指导企业经济活动、规范员工的正常行为、激励员工的斗志, 促使员工的思想、感情、行为与企业整体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 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 形成谋发展、求变革、搞创新、提水平的良好氛围, 进而提高企业的永续发展能力。
(二) 企业文化有力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而优质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一方面, 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价值观、决策方式、经营思想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协调联动, 整合企业中不同层次的差异, 规范员工行为, 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对企业所有员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使企业员工将个人的思想意志、情感命运与企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 鞭策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的目标而积极奉献, 不懈进取。
(三) 企业文化有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企业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接近, 企业的知名度、商业信誉、品牌等企业形象因素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 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 从产品质量到管理设施, 从环境建设到产品开发, 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因素, 无不体现着企业形象。企业通过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向社会大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 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提高社会声誉, 扩大企业的影响。
二、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上存在误区, 不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现在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对企业文化缺乏明确的认识。有些认为企业文化是大企业的专利, 小企业力不能及;有些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些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口号标语、敲锣打鼓;还有些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 强调园区花草茂盛, 员工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 设备摆放得流线优美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它的真正作用。
(二) 缺乏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影响企业长久发展
核心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 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缺乏核心价值观, 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 就不能很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部分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容易因为周围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风格, 缺乏企业制度的延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抑制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容易导致人才流失, 进而扼杀一些很有潜力的项目和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影响企业的发展前途。
(三) 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或家族制企业, 往往是负责人拍板决策, 极易形成个人独断的作风, 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 弱化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不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发挥团队优势。这样, 会使企业员工不愿过多地承担责任, 甚至设法规避风险, 结果使企业的大多数决策问题都集中到经营者。企业所有者及其亲属是企业的主人, 员工是“外来人”[2]。一方面企业经营者经常有家长制作风, 独断专行;过分自信而对他人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和保密性;习惯于我行我素, 拒绝与人合作。另一方面, 员工受雇于企业所有者, 对企业经营状况并不负有太大的责任。对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往往也需要经营者亲自解决, 长期下去必然造成员工士气不振, 人员流动频繁, 跳槽增多等现象。
(四) 欠缺创新精神, 不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沟通方面, 较多地利用传统收集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 模仿、照搬的比较多, 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 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 做到有机融合。在管理创新方面, 基本上还没有比较大的突破, 不能按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 对先进的管理方法持排斥的态度, 甚至狂妄自大, 目空一切。
(五) 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普遍偏低, 阻碍企业长久持续发展
信用度偏低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更为严重。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失信于消费者, 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差, 售后服务跟不上, 有的企业甚至不惜坑害消费者的利益, 大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谋取一时暴利。二是失信于供应商。目前“三角债”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 企业购进原材料后, 不能按期付款。三是失信于金融机构。“贷款不还”、“拖欠贷款”现象比比皆是[3]。甚至有的企业搞所谓的“假倒闭, 真逃债”骗取债权人的资金。四是失信于公众。社会责任差, 道德感缺失, 例如环境污染、偷税逃税等。
三、我国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构建的对策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 具有规模小、人员结构简单、流动性大等诸多劣势, 因此必须结合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和实际情况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而不能照搬照抄大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模式。
(一) 从提高管理者素质入手, 促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在60多年的企业经营中, 我深切地感受到经营思想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 对于公司为什么而存在、应该本着什么目的、用怎样的方法经营这个问题, 必须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基本想法”。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的社会化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的兴衰与管理者的决策密切相关。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以及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低等因素, 在我国中小企业领导和管理群中, 具有明确的经营理念、较高的价值追求、宽阔的经营视野的人还不够多。而在企业发展方向、凝聚员工力量、创造共同价值观等方面更是考虑很少。因此, 我国的中小企业应努力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提高科学决策、依法经营、诚信待人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这方面, 政府应当发挥作用, 有组织地对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进行培训, 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筑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 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精华, 塑造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
在我国传统企业文化中, 有许多优良传统, 如强烈的爱国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领导身先士卒、与群众同甘共苦等等, 我们在建设现代中国企业文化时, 应积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同时, 结合国情厂情, 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如《管子·霸言》中的“以人为本, 本治则国固, 本乱则国危”思想, 以及“和为贵”的思想;对于企业来讲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团结, 又要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又如“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的思想, 强调要讲“义”, 不能见利忘义, 要有社会责任感;再如“乐观时变, 故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的经营思想、“择人而任时”的选才思想、“非诚贾不得食于贾”的诚信思想、“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市场预测思想等等对今天的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都很有启发。
(三) 积极打造优秀团队, 凝聚大多数员工力量
打造优秀团队、培养团队精神是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能否生存发展, 关键在于能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 能否充分发挥企业内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和形成互相尊重、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规则”, 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 使管理者与员工融为一体, 互相激发灵感, 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4]。为此, 企业管理者要注意与员工在经营目标、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充分沟通, 让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 领会发展的思路, 进而形成共鸣的思想、贴近的情感和一致的行动。
(四) 发扬企业民主, 重视感情投资, 真正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
要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必须发扬企业民主, 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作为最基本的原则。在我国, 一直倡导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要发扬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企业内部, 要正确处理好干部与群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党政领导与职代会之间的关系;要发扬民主, 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尊重员工群众, 鼓励他们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 重视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要关心员工, 从民主权利到具体生活, 都要给予关怀, 使员工爱厂如家;要理解员工, 多搞些恳谈、讨论、座谈会, 沟通信息, 交流感情;满足员工合理需求, 对不合理需求和过分要求要耐心给予解释;要爱护员工, 允许员工犯错误, 积极帮助后进员工。这样, 整个企业就形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形成融洽的文化氛围。
(五) 大力创建卓有成效的人才文化, 实现人尽其才
人才是任何一个组织发展的关键, 企业也不例外, 与大型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某种特色产品, 或者生产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小批量产品, 需要的关键人才往往需要长期的专门培训或培养, 但实际上, 中小企业能够吸引或留住这样的人才具有巨大的挑战。为此, 中小企业要建立起能够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文化, 在企业内部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奖励人才的人才氛围, 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够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为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六) 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道德体系, 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
良好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现在一些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灵活机制的优势, 钻空子, 谋歪财, 知法犯法, 偷税漏税等,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 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定程度上也断送了自己的前程[3]。因此, 中小企业在文化建设时应有意识地培育“诚信”企业文化, 建立、培育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企业道德体系, 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为, 树立企业优良的内外形象, 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誉, 促进其健康发展。
(七) 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消费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扩大了对差异性产品的需要, 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 中小企业要想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必须构筑中小企业新的发展战略, 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重新构建企业竞争力, 形成企业管理的独特个性, 向现代企业的个性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忽视员工的个人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 曾一度使企业陷入一种僵化、沉闷的管理状态之中。这就要求企业家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突破思维定式的禁锢, 对员工的个性充分尊重, 对员工的能力充分信任, 赋予员工一定的权力, 并提供其施展才能的发展空间, 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5]。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 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 要培育适应时代、适应竞争、适应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 中小企业应逐步落实、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 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 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进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侯远朝.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3]陈高峰.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问题浅析[J].现代企业, 2004.
[4]晁建素.重塑企业文化的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4
松下公司服务行为规范
日本松下公司为了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制定了以下的服务规范:
1、销售是为社会人类服务,获得利润是当然之报酬。
2、对顾客不可怒目而视,亦不可有讨厌的心情。
3、注意门面的大小,不如注意环境是否良好;注意环境是否良好,不如注意商品是否良好。
4、货架漂亮,生意不见得好;小店中虽较杂乱,但是顾客方便,反而会有好生意。
5、对顾客应视如亲戚,有无感情,决定商店的兴衰。
6、销售前的奉承,不如销售后的服务。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永久的顾客。
7、顾客的批评应视为神圣的意见,任何批评意见都应乐于接受。
8、资金缺少不足虑,信用不佳最堪忧。
9、进货要简单,能安心简单的进货,为繁荣昌盛之道。
10、应知一元钱的顾客胜于百元钱的顾客,一视同仁是商店繁荣的根本。
11、不可强行推销,不可只卖顾客喜好之物,要卖顾客有益之物。
12、资金周转次数要增多,百元资金周转10次,则成千元。
13、在顾客面前责备小职工,并非取悦顾客的好手段。
14、销售优良的产品自然好,将优良的产品宣传推广而扩大销售更好。
15、应具有“如无自己推销贩卖,则社会经济不能正常运转”的自信。
16、对批发商要亲切,如此则可以将正当的要求无所顾虑的向其提出。
17、虽然一张纸当作赠品亦可得到顾客的高兴,如果没有随赠之物,笑颜也是最好的赠品。
18、为公司操劳的同时要为员工的福利操劳,可用待遇或其他方法表示。
19、不断用变化的陈列(橱窗),吸引顾客止步,也是一种方法。
20、即便是一张纸,若随意浪费,也会提高商品价格。
21、缺货是商店不留心,道歉之后,应询问顾客的住址,并马上取来送到顾客处。
22、言不二价,随意减价反会落得商品不良的印象。
23、儿童是福禄财神,带着儿童的顾客,是为了给孩子买东西,应特别注意。
24、时时应想到今天的盈亏,养成今天盈亏不明,则无法入睡的习惯。
25、要赢得“这是**公司的产品吧”的信誉和赞誉。
26、询问顾客要买何物,应出示一二种商品,并为公司做宣传广告。
27、店铺应造成热烈气氛,具有兴致勃勃的工作、欣欣向荣的表情和态度的商店,自然会招徕大批顾客。
28、每日报纸广告要通览无遗,有人订货而自己尚且不晓,乃商人之耻。
29、对商人而言,没有繁荣萧条之别,无论如何必须再赚钱。
福特公司服务行为规范
在9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福特汽车公司几起几落、历尽沧桑,在与日本汽车的贸易大战中,福特仍为主角。1991年,排名世界20家大企业的第四名。在福特汽车王国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其创始人亨利·福特逐渐总结了自己的经营原则,即流行于世并享有盛誉的“黄金原则”。在四大原则中,历经风雨的亨利·福特那种进取、宽容、服务、价实的理念,给予服务特别高的地位:
第一,要把为顾客服务的思想置于追求利润之上。利润不是目的,只不过是为顾客服务的结果而已。
第二,所谓生产,决不廉价买进又高价卖出。它应是以合适价格购进原料,花费尽可能少的费用、把原料加工成有价值的产品,再卖给消费者。毛线、投机、欺诈的行为,只能阻碍生产的发展。
第三,不留恋过去和未来。失败不过是给人们重新开始和更聪明行事的机会。
第四,不要故意竞争。谁经营的好,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硬夺别人的生意是犯罪。顾客服务部门行为规范
顾客服务部门既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参与者,又是决策的主要实施者。这是由于作为竞争工具的顾客服务十分重要,所以许多公司建立了强有力的顾客服务部门,并提供相关的服务:
1、听取意见和做出调整。建立一套听取并处理意见的程序。根据对各类不同意见做出的统计纪录,顾客服务部门可以迅速就产品设计、质量控制、推销等问题进行必要的改进。维持现有顾客对公司信誉所需的费用,要少招徕新顾客或拉回老顾客所需的费用。
2、公司可以向顾客提供许多信用选择。如分期付款信用合同、往来账户赊欠、贷款和租赁选择等。扩展信用的费用一般大于由额外增加的销售量所得毛利和降低营销成本所得的补偿,但它能克服顾客没有能力购买的顾虑。
3、管理良好的公司没有有效、快速、收费合理的零部件供应以及服务部门。尽管维修服务通常由生产部门经办,但是营销部门应当监控这种服务给顾客带来的满意情况。
4、公司可以向购买复杂设备的顾客提供技术服务,如代客设计加工、安装,客户培训、应用调研以及改进工艺的调研。
5、公司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单位,答复顾客的提问和播发有关新产品、产品特点、操作过程、预期的价格变动、定单未交付情况和公司新政策的信息。
所有这些服务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是使顾客产生满意感和忠诚的工具。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服务态度、各种服务手段要相互配合,方能形成整体的服务优势。从营销服务上看,必须满足消费者整体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服务质量的配套包括6个“适当”:
1、适当的目标消费者。即服务目标指向某一群体的消费者。
2、适当的商品。即商品本身(数量、性能、用途、花色、规格、造型、颜色、包装、商标、信用保证等)满足消费者物质的和审美的需求。
3、适当的时间。即让消费者在其最需要、最惬意、最适当的时刻得到满足。
4、适当的地点。即让消费者在其认为最方便、最适当的地方得到满足。
5、适当的价格。即确定消费者最愿意接受、最乐意支付的价格。
6、适当的信息沟通方法。即通过适当的信息渠道告诉消费者来享受为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企业的行为规范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在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会形成一定的企业行为文化。例如,在企业管理行为中,就会产生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对内部成员的责任、企业经营者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责任、企业在各种具体经营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等问题。承担这些责任就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加以保证。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采取保护和增加社会利益的行为。企业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部门和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担负着为社会公众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责任,它通过营利来繁荣社会的物质生活,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赢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企业毕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社会系统中的其他要素和部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的经营活动正是在同政府、顾客、股东、金融机构、协作商、新闻媒介、公众、社区的相互联系中得以实现的。
因此,企业绝不能置这些联系、这些对象于不顾,单纯追求自身的利益,片面强调利润目标最终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困难。企业长期稳定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而且也有赖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赖于社会各界公众的认可和支持,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自己经营目标时,应当认真考虑自己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应当力图使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得到统一。
为了使利润最大花儿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或损害社会利益都是违背企业行为规范的,它只能导致企业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协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行为的一条重要规范。
企业应当自觉把改善社会公共事业作为自己分内的事,应当积极的从事各项公益事业,支持各种社会文化事业,为提高社会及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是为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首先要正确处理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润的关系。追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可用性和耐用性,而且好要考虑到顾客的经济承受能力、顾客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考虑到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制定售前、售后服务的规范是容易的,但真正做到它并贯彻到底并非易事。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品质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实施品质文化、服务文化的教育的过程中,必需不厌其烦的把为什么这样做讲深讲透。从企业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设法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的水平,有时是同增强成本或产品产量的减少联系在一起的,这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减少。因此,企业家面临着在利润和消费者之间做出选择。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利润,还要考虑到消费者在质量、花色品种、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的要求。当企业在利润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来适应消费者要求将成为企业经营的难题,而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这样,企业才能及时的捕捉顾客的新需求,从顾客的利益着想开发新产品,这不仅是一种经营智慧,而且应当成为一种理念和规范。企业公关策划及其规范
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作用主要有树立企业信誉;搜集信息,从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企业所处的人事环境和舆论环境;协调谅解,包括及时处理组织与公众间存在的矛盾、建立预警系统并实行科学管理、协助处理纠纷等工作;咨询建议,包括提供企业形象、公众心理、公众对企业政策的评价咨询、提出公关工作建议;传播沟通,通过信息传播影响舆论,争取工种,做双向沟通以达到与公众协调的目的;社会交往,为企业创造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企业公关策划是一个设计行动方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依据目前的组织形象的现状,提出组织新的形象的目标和要求,并据此设计公共关系活动的主题,然后通过分析组织内外的人、财、物等具体条件,提出若干可行性行动方案,并对这些行动方案进行比较、择优,最后确定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根据公关行为的传播特性,公关策划应当遵循以下规范:
1、公众利益优先。所谓公众利益优先,并非企业完全牺牲自身的利益,而是要求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时,始终坚持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要求企业不仅要圆满完成自身的任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还要重视其行为所引起的公众反应,并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此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长远的利益。
2、独创性和连续性相统一。公关活动与广告所追求的重复与反复信息刺激不一样。一般而言,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公关活动策划。这是因为企业所处的环境与公众都在不断变化,唯有富于特色的、标新立异的公关活动,才能适应社会条件和公众心理的变化,使之与竞争对手的形象产生差别,从而突出自己的企业形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不仅要考虑一次活动的独创性,还要考虑本次活动与前后活动的连续性,使独创性和连续性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更为科学有效的实现企业整体形象塑造的传播效果。
3、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公关策划所形成的行动方案,放入到企业的整体计划中,构成企业整体活动的一部分,通常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这种计划性带有对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最佳效果的战略布局,但是,这种预见性及超前的计划往往也会因企业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出现不适应或不合时宜的情形,这就需及时进行调整、完善计划的前瞻性和现实的操作性,给予动态支持灵活措施的实施。
确定公关活动对象,重点是通过分析公众,选择和确定有利于发挥目标效应的公众,展开活动。公关活动是以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公众展开的,而不是像广告那样通过媒介把各种信息传播给大众。因而,只有确定了公众,才能选定哪些公关活动方案最有效。因为不同的公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权利要求,分析公众就是找出各类公众的特殊要求,那些带有个性的问题是制定企业特殊形象的基础。把那些有特殊要求的公众作为公关活动的对象来确定公关活动的目标和主题,可增强企业行为的鲜明度。
公关活动的主题是对公关活动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对整个公关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主题设计是否精彩、恰当,对公关活动的成效影响很大。必须考虑活动与主题的充分一致性。其活动主题的信息要独特新颖,有鲜明个性,能突出本次公关特色;要适应公众心理要求,明确解释社会团体、企业与公众在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心理关系。其主体要形象鲜明,词句及关键语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在执行公关活动规范中,除了主题的确定外,还须拟好活动方式的选择和经费的预算。公关活动方式的选择是策划的主要内容,通过什么方式开展公关活动关系到公关活动的成效。形式最终会积淀为内容,形式是公关活动的重要标志。选择活动方式是创造性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策划人员的独创能力和潜在能力。
以宣传形象和促销为主题的公关活动肯定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经费预算对于公关活动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公关活动的预算基本上是由行政开支和项目开支两项构成。行政开支包括劳动力成本、管理费用和设施材料费等。项目开支包括各种公关活动项目的费用。那些大型的专项活动所需费用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突破预算,因此要严格把关,又要留有余地。
为实现企业公共关系的目标,运用各种传媒和传播手段,将信息传达给对象公众,以创造对企业有利的舆论环境。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双向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企业公共关系模式按照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关系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宣传型、交际型、服务型、社会型。
宣传型公共关系是指运用大众传媒和内部沟通方法开展宣传工作,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如企业报纸、演讲讨论会、各种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等。宣传型公共关系要注意宣传效果,以真实性原则作为宣传导向,不要引起受众的抵制或逆反心理。
交际型公共关系是指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企业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际环境。如座谈会、宴会、舞会、茶话会、交谈、拜访、通信等。此类公共活动要防止使用不正当手段。
服务性公共关系是指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主要手段,以实际行动获取社会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社会型公共关系是指利用各种社会性、公益性、赞助性活动塑造企业形象。其目的是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誉,赢得公众的支持。此类公关活动不能着眼于目前利益,而应注意它的长远效益。
企业人际关系规范
企业人际关系规范的推行,是一场意识革命和全新价值的创造。它分为对内关系和对外关系两大部分。
企业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体现着企业整体素质,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员工行为,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果员工行为不端,纪律散漫,态度不好,讲给企业形象带来严重的损害。
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贯彻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员工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和通过管理机制实施这些规范。从人际行为、语言规范到个人仪表、穿着,从上班时间到下班以后都严格按照这些规范形行事。要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有效的培训,通过反复演示,反复练习,从规矩的学习演变到自觉的行为。培训的方法有:(1)讨论与座谈;(2)演讲与模范报告;(3)实地观摩与示范演练;(4)在实际工作中纠正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偏差,边检查,边纠正;(5)重复性演示与比赛。
培训的目的在于使广大员工自觉的接受这套行为规范,不折不扣的贯彻在日常工作中。对外关系主要是指企业经营面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市场环境、国家机关、文化传播机构、主管部门、消费者、经销者、股东、金融机构、同行竞争者等方面所形成的关系。其中处理好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关系十分重要。企业应联谊竞争对手,在竞争中联合,在联合中共同发展,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任何企业不仅要面对竞争,而且要勇于竞争。要在竞争中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每个企业都应当争取在竞争的环境中广交朋友,谋求公众的支持与合作,最终使企业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竞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竞争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竞争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某些企业为了招徕顾客,对竞争对手进行攻击、拆台,甚至不择手段的使用贿赂等手段,这种破坏同行关系的做法对于双方都是由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服务行为规范
服务行为是企业行为的重要方面,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法宝。人人都知道服务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许多问题。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努力赢得人心:一方面要赢得企业员工的心;另一方面必需赢得顾客的心。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不断的争取顾客、赢得顾客的心,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竞争制胜的主要原因。所以,良好的服务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形象增加附加值的永恒法宝。
对于顾客来说,有时服务质量等软件因素比设备等硬件因素更为重要。公司形象美的设计应当从把企业改造成全方位的服务单元的战略目标出发,从给顾客提供最佳服务的考虑出发,内容比装潢、设施更重要。
一般的说,产品的价值来自三方面:品质、品牌与服务。由于技术手段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各产品在内在质量方面已无太大差别,因此在各个市场渐趋饱和和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差别化战略将配合良好的服务,构成竞争的主要手段。
服务是一种特殊价值,而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一定的关系构成。因为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是发生于组织之外。企业机构的成果,是经由顾客而产生;企业的成本和努力,必需透过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意愿,才能转变为收入和利润。顾客的决策,也许是以消费者为立场,以市场供需规律为基础。但也可能是以社会主义政府为立场,供需的调节全凭非经济性价值为基础。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决策人都是在企业之外,而非在企业之内。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在于对外界环境的服务。
对中小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思考 篇5
[关键词] 企业文化误区 原因分析 企业文化塑造思路
一、中小企业塑造企业文化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忽略文化内涵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内涵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而是在许多中小企业中所普遍存在的。他们认为:企业文化本来就是表面的和虚的东西,主要目的就是让员工更听话。让外部对自己的企业感觉更正规,更具实力感。这种认识决定了相关中小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会着重偏向口号、标志、员工服饰、行为举止等看得见的有形的东西上,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建设。
2.缺乏主体参与意识,一刀切作风严重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所倡导的,由专家策划、指导、设计的文化;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把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思考、主导作用与广大员工参与的基础作用、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他们的企业文化實际上都是在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领导者个人确定的。对于这种文化,员工只有被动接受,没有机会参与制定。在日常的行为中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文化所确定的行为准则行事,使企业文化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3.缺乏个性化,文化层级偏低
目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实行“拿来主义”,模仿或克隆国内外其他企业样板,这使许多中小企业的文化带有雷同性和相似性,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没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中小企业文化层级的高低是由企业文化的类型决定的,从我国近些年的情况看,中小企业文化主要分为家族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
4.企业文化缺乏远见,信誉危机严重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很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性化特色,不少企业主一切行为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为自己及家族聚敛财富,他们少有社会责任感、民族责任感。企业家急功近利,经营行为短期化,诚信缺失行为盛行。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史上,靠勤劳、智慧、诚信起家和发家的确实不少,但不容否认,也有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从一开始就采取融资欺诈、广告欺骗、商标侵权、合同虚订、产品伪造等方式来欺世盗名,甚至有的借用特殊关系或特定权利等非法手段谋取暴利,发财致富。
二、中小企业塑造企业文化误区的原因分析
1.管理假设不清晰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任何管理思想的产生都是基于对人性假设的推断。从企业现状来看,我们在经济上普遍实行以工资奖金为主要形式的薪酬制度,显然是把职工当成了“经济人”; 在激励手段上,倡导拼搏贡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显然又把职工当成了“政治人”; 在人际沟通上,企业讲究感情投资,以和为贵,宽容待人,显然又把职工当成了“伦理人”; 在现代企业中,人性的假设究竟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还缺少研究,人性假设的多重性和衡量员工素质的多种标准,客观上给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了难度。
2.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有些人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等不正当的手段实现了暴富,这使不少人产生一夜暴富的梦想,因此,难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我国的大多中小企业经营者在整体上没有摆脱世俗文化的影响,赚钱仍是其中大多数人的首要或者惟一的目标,尤其在企业起步阶段或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人的诚实善良的本性迷失在资本的贪婪之中。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建立的企业文化必然存在不健康的因素。
3.缺乏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加以保证。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运作,如何协调,谁来牵头,由谁主管都无明确定论,大多数企业是由政工部门操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都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参与不够,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于把企业文化看成是政工部门的事,只有政工部门来关心,来操作,尽管政工部门抓企业文化有一定优势,但我认为由政工部门主抓此项工作局限性十分明显,特别是在同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结合上和渗透到生产经营中有一定的难度,政工部门的综合协调和指挥能力是有限的。
4.员工主体地位有差距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我们经常教育职工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但这种表述更多是局限于政治意义的层面上。从理论上讲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然而现实中职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是模糊的,“主人”的地位是虚置的,他们对企业的经营方向、决策目标、运作机制关心不够,对自己享有的权利,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也关心不够。员工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自然也就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出冷漠和被动。在这种情境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塑造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的思路
1.营造创新环境文化
创新环境文化是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的土壤,企业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及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部门、班组赋予更独立、更自由的创新环境,是企业创新成功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营造创新的环境文化必须对环境进行分析,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天、地、彼、己”和“顾客”(目标市场),其目的是“知天知地,知己知彼”和“知顾客”。“天”是指外部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其具体分析方法是“PEST”分析法。“地”是指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主要包括行业的竞争结构、行业内战略群等;“彼”指企业竞争对手,主要采用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进行分析。“己”指企业自身条件,通常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
2.整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沙因(Edgar Schein)认为,文化是一群人在解决适应环境和内部团结的问题时成体系的一系列基本预设。这些预设在实践中卓有成效,所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被当作解决问题时正确的感知、思考和感觉的方式教给新成员。他还有一个著名的说明文化的三个层次的睡莲模型(Water lily model)——水面上的花和叶是文化的外显形式,包括组织的架构和各种制度、程序;中间是睡莲的枝和梗,是各种公开倡导的价值观,包括使命、目的、行为规范等;最下面是睡莲的根,是各种被视为当然的、下意识的信念、观念和知觉。花、叶、枝、梗和根等多种要素经过整合,形成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的个人行为和企业价值观得以统一,企业行为融合到员工的潜意识中,员工的行为已经是自觉或无意识的。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做到了员工的“知行合一”。
3.建立独具特色的价值观
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价值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全面调研,提炼中小企业价值观。充分挖掘中小企业家和员工的精神资源,使企业家和员工的优秀价值理念能成为企业的共同财富,实现企业家和员工的理念与企业价值观的完美结合。(2)广泛宣传,弘扬中小企业价值观。中小企业价值观的宣传要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庆典、礼仪活动等企业价值观载体的作用。企业的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行动充分、具体、恰当地体现出当前企业价值观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开展富有内涵的企业庆典、礼仪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宣传、渗透某一种中小企业需要倡导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念。(3)规范管理,实践中小企业价值观。实行规范管理, 必须将中小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与企业内部制度的塑造相结合,必须将中小企业家的优良作风制度化为企业长远的价值观。为了使这种价值观念和创业精神能被企业一代员工自觉倡导,就必须内化为一种企业制度。
4.培育优秀经营理念
创业初期的企业主要靠的是胆识和激情,当企业步入正轨以后,企业家则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经营观念。(1)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坚持“人本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创业之初,大都是粗放型企业,重视机器,不重视人,这在现代社会是无法立足的。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仅仅是员工,而是员工、顾客、社会公众,我们应该把三者结合起来,从整体上考虑三者的利益。(2)中小企业在文化提升过程中,要注重诚信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契约经济。要树立诚信精神,必须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重契约、重法治的诚信体系。(3)以“精、专、特”取代“小而全”。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产品,因产品市场之间的差别,其消费人群、生产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市场的发展前景都会有很大不同。中小企业如果搞“小而全”的多种经营,无论是在经营管理还是在资金运用等方面,都会因“小而全”多元化的发展而使局面更加复杂。以“精、专、特”取代“小而全”,进行专业化经营、精品经营、特色经营、优势经营,坚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才是中小企业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一青:民营企业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理论前沿,2005,(20)
[2]林佑刚:企业文化是什么[J].企业管理,2004,(3)
[3]秦梦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建方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
[4]吴敬琏: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J].改革,1999,(2)
[5]杨胜远: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新模型.[EB/OL].新浪网, 2006-05-17
[6]张音:浅析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其矫正.[EB/OL].甘肃电力政工网, 2003-12-10
基于企业文化的企业绩效研究 篇6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 有关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将企业文化分成3种类型, 以探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总体作用。提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假设, 然后设置指标进行考察, 再用结构方程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 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合理。本文对它们的部分不是很明确的关系提出假设, 来探讨企业文化和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作用关系模型
(一)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沉淀的, 为企业员工所共同信奉并加以遵守的关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一系列价值观、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它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的管理活动中, 并通过同化的方式传递给新来者。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关于企业文化的分类, 引用Wallach的方法, 将企业文化分为3类:官僚型、创新性和支持型。官僚型文化通常是基于控制和权利, 组织层级结构和权责划分非常明确, 遵从层级管理, 工作大都标准化和固定化。官僚型文化的企业大多是制度化的、权利导向的, 注重层级和过程, 这适合经过良好培训的人员, 而不大可能吸引和保留创造性的、有远大抱负的人。创新型文化鼓励竞争, 但是在这种文化下是充满压力的, 很难平衡家庭、工作、娱乐的时间安排。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多变, 工作较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支持型文化的工作环境相当开放、和谐, 具有“家庭”的温暖感觉。员工可以得到企业高度的支持及信任, 而企业也十分重视人际关系。
不过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并不是完全符合上述的具体某一类文化类型, 实际上更可能是3种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二) 企业绩效
绩效考核, 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关于企业绩效考核的研究, 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应用的比较成熟。本文将企业绩效分为:员工绩效 (包括员工满意度、离职率等) 、发展创新能力 (研发能力等) 、市场绩效 (市场占有率等) 和财务绩效 (利润率等) 。
(三) 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
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做了相关的研究:Besanko (1996) 等人研究指出企业文化创造价值的3条途径, 第一是文化简化了信息处理, 第二是文化补充了正式控制制度, 第三是文化促进合作并减少讨价还价, 从理论上叙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如张一蓉从节省交易费用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倪震、吴志霞从企业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角度论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浙江大学彭维、邵琦俊更详尽地从企业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角度论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李宁、杨蕙馨从团队生产理论出发, 论述企业文化如何减少企业员工偷懒的动机、减少企业监督的成本, 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作者运用经济模型分析企业文化是一种开创, 但是并没有提供向最优企业文化前进的途径和关键点。
(四) 国内关于企业文化和绩效研究现状
由于企业文化具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模糊性, 难以用数学方法很好的量化, 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论证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企业绩效的各个因子之间的关系, 放在企业文化之中进行全面的考量, 国内还基本是一个空白。考察的方法上, 学者大多还是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控制变量分析等角度来研究, 在方法上没有太大的创新。传统的测量方法一旦误差较大, 就会影响到分析的结果, 甚至出现错误。
综合以上的分析, 本文试图尝试使用结构方程的相关方法来考察, 结构方程考察了因子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因子与因子之间的关系, 且容许自变量及因变量项含测量误差。由于结构方程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方法, 使得研究的内容更加趋向于丰富, 能比较好地反映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复杂而较全面的关系, 此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五) 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关系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论述,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假设, 如图1所示:
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多变, 工作较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 故员工面临的不确定的因素很大, 我们提出假设:采取创新型文化的企业它的员工流失率都比较高。
假设1a:竞争型文化和员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1b:竞争型文化和发展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1c:竞争型文化和市场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1d:竞争型文化和财务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采取支持型文化的工作环境相当开放、和谐, 具有“家庭”的温暖感觉。对人友好, 善于交际, 树立“发现需要并满足他”的牢固信念, 特征是注重工作数量;崇尚优胜群体。据此, 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2a:支持型文化和员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假设2b:支持型文化和发展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关系。
官僚型企业文化 (也称按部就班型文化) 一般是制度化的、权利导向的, 注重层级和过程, 一般人们关心的只是“怎样做”, 追求技术上的完美, 工作上的有条不紊。故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3a:官僚型企业文化和发展创新能力成负相关关系。
假设3b:官僚型企业文化和员工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六) 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相关关系指标设计
根据以上模型, 我们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之间相关关系的指标进行设计, 按照不同的企业文化的不同类型的16个指标、不同的企业绩效的12个指标的指标体系。
三、模型评价指标设计
(一) 结构方程原理
结构方程模型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是20世纪70年代Karl Joreskog and Dag Sorbon等学者提出的基于变量协方差阵来分析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 2004) 。在模型中包含两种变量, 即显变量和潜变量。
结构方程模型可分为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 测量方程是描述潜变量和显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构方程描述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下列方程表示:
其中:x为外源显性变量组成的向量指标, y为内生显性变量组成的向量指标, ξ为外源潜变量组成的向量, η为内生潜变量组成的向量, ∧x为外源显变量与外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外源显变量在外源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 ∧y为内生显变量与内生显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矩阵, B为内生潜变量的关系阵, Γ为外源潜变量对于内生潜变量的影响, δ和ε为测量方程的误差项, ζ为结构方程的误差项。方程 (1) 和方程 (2) 被称之为测量方程, 方程 (3) 则是结构方程。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上面确定的测量变量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分析资料来源。本次调查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人员及其它管理人员为对象, 先后向40家企业发放500份问卷, 回收176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144份, 有效回收率为28.8%。问卷的测量题目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法测量, “7”代表非常符合, “1”代表非常不符合。其中“创新能力”的测量是反向计分。
(三) 因子分析与潜变量确定
为提高多变量的测量效度, 用SPSS13.0对测量变量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是对企业绩效测量变量的分析, 结果表明本次分析的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KMO) 是0.685, 形成员工绩效因子、市场绩效因子、创新能力因子和财务绩效因子, 结果很理想。
(四) 研究结果
根据以上假设与概念模型, 本文用LISR 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模型拟合的过程中, 如果两个企业文化潜变量都与某一企业绩效潜变量直接或间接相关, 我们才认为企业文化与该企业绩效直接或间接相关, 如果只有一个企业文化潜变量与某一企业绩效潜变量直接或间接相关,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活动与该企业绩效部分不相关。
本文对模型进行了3次模拟, 其拟合优度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通过对3次模拟结果的比较, 我们选择第2次模拟的结果作为最终分析结果。
至此, 本文已经拟合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路经关系, 综合上述实证结果, 本研究假设检验的结果, 在研究架构的理论性上大多获得支持。
(五) 结果与讨论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 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 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解决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多见。本文将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应用到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当中, 建立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间作用关系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拥有竞争型文化的企业对整个企业的绩效都有正向的作用;采取支持型文化的企业对发展创新能力有正向作用, 说明企业给予员工充分的决策参与权, 员工之间交流、学习并能进行弹性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员工绩效和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市场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国内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欠缺创新能力, 国内企业市场绩效的提高受员工绩效的影响比较大;采取官僚型文化的企业对发展创新能力明显有阻碍作用, 员工要服从的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了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能力的发挥, 这样就不利于企业整体绩效的推动和提高;对企业绩效的几个因子也进行了拟合, 结果发现:员工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系数是0.45, 发展创新能力对员工绩效的正向作用系数是1.10, 发展创新能力对市场绩效的作用系数是0.44, 市场绩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系数是0.73。说明企业绩效之间的也相互作用, 共同推动企业的进步和绩效的提高。
本文研究可能具有以下局限:首先, 本研究的样本数不是太多, 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 因此在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推广时应谨慎考虑。其次, 本研究对企业绩效的测量使用的是知觉性度量 (conceptual measure) , 尽管这些测量变量的数据在企业问卷调查研究中是有效的和可以接受的, 但是加入一些客观的测量更能说明问题。最后, 和其他大多数同类研究一样, 本文研究使用的是横截面数据 (cross-sectional data) 。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篇7
1 企业文化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它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并保持高度一致的文化。
通俗地讲,企业文化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为自然,成为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也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概述
作为广西重点国有企业,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为目前注册资金为9.44亿元,拥有资产100多亿元,系统员工25 000多人,承担着广西近一半县(市、区)的供电任务的广西重点大型国有企业。在这样一个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独有的企业文化。
2.1 企业文化理念
①企业精神:服务、创新、卓越;②企业愿景:政府信任,用户满意,员工和谐;③企业宗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④发展目标:做大、做实、做强;⑤发展战略:以供电为基础,以发电和供水为新的增长点,以其他产业为补充;⑥人才理念:赛马相马,重德选能;⑦管理理念:人活企业活,特色促发展;⑧经营理念:固本、多元、共赢;⑨廉洁理念:身正行廉,志清品洁;⑩安全理念:事故可以预防,安全源于责任;⑪服务理念:诚信、质优、高效、规范。
2.2 企业文化CIS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一般定义为将企业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精神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公众,并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
3 企业文化的作用
田林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是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分公司,在近一年的发展中,公司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逐渐成为“政府信任,用户满意,员工和谐”的企业。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的员工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职业意识,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增强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使全体员工不断体现主人翁精神。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代表了企业员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这种意识的成功培养能够改变员工原来以自己的利益为重的价值观,自觉形成企业利益最终的意识,自觉关心、爱护企业,最终提高全体员工的凝聚力。职业意识是作为一个企业的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也叫做主人翁精神,能让员工在工作中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2)企业文化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一种纽带的作用,将全体员工与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位员工都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使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巨大力量。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来源于“人”,作用于人和企业,当企业文化真正地进入到员工的内心,整个企业与“人”形成一种统一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员工,使员工和企业融合为一体,员工会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利益,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近年来,以党员为先锋队,从内部挖潜力,公司邀请县检察院到公司开展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参加县检察院举办的预防职务犯罪知识竞赛,加深职工的廉洁理念。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结对共建”活动,从“创心”“创新”“创星”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管理上,努力打造“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执行军事化”的企业,不断地激活企业,体现了“人活企业活”的管理理念。
(4)以田林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参加县委主办的庆祝建党90周年“红色经典——田林红歌大合唱比赛”为例,在这次比赛中,公司全体员工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获得荣誉而努力。这个目标促使每位合唱队员在日常的排练和演出中,都把其作为自己的一种目标和理念,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这样日积月累便会培养起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排练过程中,每位员工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即使是生病也不耽误排练。最终,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田林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获得了二等奖的荣誉。这种合作精神和荣誉感无形中增强整个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参加这场比赛的过程中,将每位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力量促使员工为争得荣誉而共同奋斗,在获得荣誉之后,这份荣誉感又反过来使企业文化更深入人心,深化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提高企业的外在形象。
(5)全体员工努力开拓电力市场,做好家电下乡用电宣导工作,鼓励居民多用电;配合当地招商引资工作,为大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对部分厂矿企业扩大生产的需求给予供电保障。在公司“诚信、质优、高效、规范”的服务理念之下,2011年上半年田林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通过集团公司的供用电创造“优质服务”建设的验收,公司所属供电所的收费员及客服部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转变服务态度,由之前的“电老虎”心态转为“电保姆”心态,切实服务好每一位用户,使企业的对外工作管理有很大的提高,让用户更满意。
企业生产活动日新月异,在高速公路建设用电剧减情况下,电力生产保持较高的增长,2011年6月份,最高负荷超过4万kW,最高日总供电量超过70万kW·h,上半年供电量创新高,接近1亿kW,h,比2010年增长20%以上。
(6)田林县北路壮剧至今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田林县又被列为中国北路壮剧传承研究基地。为保护民俗文化,展示田林壮剧别具神韵的魅力,着力打造具有田林特色的文化品牌,田林县于2007—2009年连续3年成功举办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在此基础上,又于2010—2011年成功举办了2届中国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公司深知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对田林县人民意义重大,本着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竭尽全力为艺术界保供电,在保供电的过程中,从公司领导班子到生产一线保供电员工,全体员工都为着保供电的目标而努力,这一过程中,企业文化这只无形的手推动了员工的责任心和热情,确保了保供电任务的完成。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下,连续5届的艺术节举办过程中未出现停电现象,保供电任务圆满完成,确保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圆满举办。
4 结语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8
►►一、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为什么要对接
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对接, 既是石油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也是提升石油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因此, 促进两者之间的深入对接, 有助于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推动学生素质的养成和石油职业院校办学能力的提升。
(一) 对接是石油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当前, 石油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思考和研究校园文化建设,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的系统规划, 导致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味复制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难以创新, 没有提出能够符合自身实际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其次, 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自身培养目标相对脱节, 未能体现石油类职业院校特色, 导致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再次,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院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上有待进步。为此, 两种文化的对接, 一方面使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石油特色, 以此区别于其他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另一方面将校园文化建设和自身培育目标有机结合, 从根本上帮助石油职业院校走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
(二) 对接是提升石油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随着国家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实质上就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竞争。石油职业院校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正是形成和维系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和创新基地, 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 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将产生深刻影响。”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是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增强院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三) 对接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客观要求
企业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石油职业院校必须了解企业、服务企业,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用石油企业的优秀文化资源影响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 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无疑是这种联系的纽带和主体。
建设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当然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一方面,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校园内感受到浓厚的石油企业文化熏陶, 接收石油企业特色文化教育, 对于领悟石油企业文化内涵和团队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 将两种文化对接, 可以从文化氛围出发培育学生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
►►二、石油企业文化与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策略
(一) 以价值观为核心
在两者的对接过程中, 应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石油企业文化融入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 把石油企业文化中的质量意识、奋斗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注入文化建设的血液中, 依据现代石油企业对员工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建立以培养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氛围, 构建贯穿全学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训练环境, 并以此为出发点, 将石油企业文化深刻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最终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二) 以企业文化为主导
“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 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为此, 在两种文化对接的过程中, 要以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作用为主, 以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的作用为辅。校企双方, 企业是主导力量, 高职校园文化的转化是在企业文化主导下的转化。
企业的主导性作用表现在:首先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持。其次, 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可以派出有学识水平的高层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和管理人员, 企业的技术专家可以应邀到校园举办讲座、带实验实训。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与高职文化互渗和对接, 能够提升和创新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再次, 可以为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企业与院校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通过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创建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管理文件, 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订单式育人模式, 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等举措, 带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品质的提高。
(三) 以意识培养为抓手
通过“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职业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活动, 激发学生为就业和职业发展而学习的动机, 逐步建立现代从业人员应具有的职业意识, 养成职业习惯, 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形成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的职业综合素质训练体系, 增强示范与辐射作用。
石油企业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文化宝藏, 吸取和学习石油企业文化, 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利, 更对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充分利用石油企业文化对石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影响, 增强学生职业素质, 最终促进石油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摘要: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对接对于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促进高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价值观的引入、企业文化的主导、职业意识的培养三个方面促进两者的对接。
关键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对接
参考文献
[1]陈莉雯,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意义》, 《警官教育论坛》, 2008年01期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9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 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 从管理角度看, 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 因此, 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 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首先,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 追求和实现一定企业目的的文化形态, 并不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文化。其次, 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共同目标、群体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再次,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和企业职工在经营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离开企业的经济活动, 就不可能有企业文化的形成, 更谈不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一) 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 它是结合了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体现, 是在企业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 它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企业器物、企业标识三大部分。
(二) 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人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就逐渐形成了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 并以将中层企业文化以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的形式。它主要由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企业人际关系等组成。
(三)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就为企业精神文化, 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所表现出来的深层企业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及企业道德等方面。
三、企业文化管理的三个环节
(一) 第一个环节:清晰价值观
清晰价值观就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现状的准确认知, 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的适应程度进行考察, 并厘定出清晰的价值观体系。
(二) 第二个环节:激发意愿
这里所指的意愿是指在企业中员工发自内心地愿意工作, 并愿意在达成企业愿景的征途上协同企业中的其他成员一起中并肩作战。激发意愿就是要将为企业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的意愿要在企业所有人形成, 并在工作中要相互理解和认同。企业内共享价值观是激发意愿的一个关键点和基础。
(三) 第三个环节:提升能力
第一个环节和第二个环节是对企业和员工“怎样干”、“愿不愿干”的问题的处理, 而第三个环节就是要解决“会不会干”的问题。遗传能力和适应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两大范畴, 不同企业对提升能力的理解和侧重也会不同。企业要想逐渐回归到自己的最初目的, 对发展方向和战略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并使得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对于这些企业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当今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 并留住人才, 对企业的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竞争的—个重要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使人才争夺日益国际化, 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 “最重要的不是金钱, 而是企业文化”。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 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 频繁跳槽, 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培训, 长此以往, 对企业发展会造成消极影响。在世界许多优秀的企业中, 企业会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这样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二)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的竞争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 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此, 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 以适应扑面而来的全球化经济浪潮。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的企业,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就难以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 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随着营销组合内容的不断发展充实, 人员、公共关系都成为营销组合中的新内容。而公共关系的一个核心目标即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雇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有助于雇员感到自己这个角色在整个公司形象中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感, 让雇员感到“自己拥有这个组织”, 并通过与顾客的接触, 让顾客知道他们的这种感情,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顾客加深对这个组织的良好印象, 更加信任依赖这个组织。
TCL公司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创新”, 这是“团结开拓、艰苦拼搏”企业精神的延续和升华。TCL的企业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为员工创造机会, 为社会创造效益。”其中“为顾客创造价值”是TCL经营理念的重大进步, 它改变了企业以利润为中心的管理观念, 明确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就是用高质量的产品、全方位的服务满足社会广大顾客的需求, 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 让更多的顾客认同TCL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就要求TCL人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都必须把顾客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放在第—位, 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只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TCL的品牌, TCL的产品才会更有竞争力, 企业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 会有更好的成效。所以, 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是紧密相连的, 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性化的领导方式, 就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五、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以人为本
企业领袖人物是企业精神的体现, 是企业行为和群体行为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优秀代表, 是企业组织力最大的缩影。是企业文化的枢纽。企业领导者把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散发着迷人的光和热。企业领导者是企业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为员工树立楷模, 并成为员工效仿的对象。企业领导者的最主要作用体现在示范效应, 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利于影响其他员工形成和坚持正确的观念。
(二) 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发现并关注员工的细节
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线索,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 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电脑;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 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 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 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 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 发现它们的价值, 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 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一定要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 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 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 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 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 没有外在约束, 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和谐, 创造出凝聚力、战斗力, 使企业保持可持续稳步发展。
总之,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石, 因此, 企业要重视文化管理, 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弗郎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2]刘平青.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 2004, (6) .
[3]吴金法.经营管理[J].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2005, (3) .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 篇10
一、企业文化融合的原则
一是双赢的原则。首先保持合作双方的利益共赢,体现到管理文化上才能持续,互相融合,大到国与国的关系,小到人与人的关系,均是如此。俗话说“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利益共享,话就不可能投机。
二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什么企业文化必须以人为本,企业想不到职工,职工也不可能对企业忠诚,职工无论在那个企业工作。都是想有较高的收入,因此企业要注重与职工分享利益。这也是对职工来说含金量最高的快乐指数。
三是多样性的原则。就是要实现企业文化的相互兼容,天容万物、海纳百川,和气才能生财,不能相互排斥,要允许企业文化的差异性,取长补短,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四是不断创新的原则。企业文化不能一成不变,随着企业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变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扬弃原有的文化,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首先,摸清双方的企业文化基础,制定好文化融合方案。把文化融合纳入合作的工作目标,在合作开始就对对方的企业文化进行考察和调研,了解对方企业文化的特性,注意徐矿与合作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取长补短、优化配置,明确企业文化融合在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措施和手段,为合作成功打下基础。
其次,选择适当的企业文化融合方式。文化的融合是减少磨擦与冲突,加强合作的有效手段。由于历史原因,徐矿的企业文化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长期的计划经济形成的攀官套级的思想,守家恋土的思想等,这些文化与创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在融合文化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融合方式。若对方的文化为强势、优秀文化,则要吸取对方的文化优点,更好地培育徐矿企业文化。一是向南方的先进管理文化学习,吸取精华,融合到我们煤矿文化中来。现在的煤矿文化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我们要想多业并举,就必须学习先进文化,特别是管理文化,因为我们涉足了很多行业,如房地产、商贸物流、虚拟经济等。二是摒弃攀官套级的思想,忌“大”,不能摆级别的谱,矿长去谈判非得叫人家县长接待你,企业就是企业,不是政府。三是改进传统的企业文化,我们徐矿这样的百年老企业,从上到上都有沉重感,主是企业老化,创新力不够,特别是在管理、制度、机制方面传统的东西太多。走进中石化的办公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屏幕,显示的是世界的、全国的石油价格,和中石化公司的生产指标数据,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气息,并且能够使职工关心本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总之是要做到与对方的企业文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于一体。
第三,打造企业文化融合的优秀团队。企业文化融合过程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是企业领导层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精心策划、具体组织,全体职工广泛参与、认同内化的过程。领导者应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和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是搞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十分注意广泛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性,投入到企业文化融合的工作中来,自觉用融合后的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企业文化顺利融合。保证企业合作成功。同时,要使企业文化形成影响力和凝聚力,影响和凝聚更多的人才来到企业,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篇11
一、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
何谓企业文化?众说纷纭,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不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广义上讲,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 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形式等的总和。从狭义上讲, 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治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特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的企业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辞海》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做了这样的定义:企业文化, 是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 以及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按其结构和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目标、道德观念、管理理念等, 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应该具有“敢于拼搏的企业宗旨, 厚载万物的为人胸怀, 以企为家的精神风貌, 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 精诚团结的人际关系, 讲究诚信的服务思想”等内涵。企业精神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 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精神文化强, 企业和谐氛围就好, 则形成企业班子有正气, 团队有士气, 员工有志气, 单位有名气。著名的大庆文化,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 把艰苦创业作为座右铭, 坚持“有条件上,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大庆人艰苦创业、三老四严的精神, 化作了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强大力量。
企业的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组织与制度则是企业文化的骨架。组织结构主要涉及到企业的部门构成、岗位设置、权责关系、内部协调与控制机制等。领导制度是组织系统进行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奖惩制度和民主管理等规章制度。企业领导体制是关键与核心, 企业组织结构是载体和支撑, 企业管理制度是主要内容和基本保证。只有建立起科学、严谨、完备的制度体系, 用制度约束职工行为、规范企业管理, 才能提升企业执行能力, 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综观国内优秀企业, 其获得成功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 就是有一个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和一套被全体员工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行为文化。包括企业行为、企业家行为、模范人物行为和员工群体行为。行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环节。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宣传教育、人际关系和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文明、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 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可以通过对三养 (教养、修养、素养) 和四德 (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的培养, 来塑造企业的行为文化。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 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先进模范人物。
企业的物质文化。包括企业产品、技术设备、企业环境、企业容貌和文化设施。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如企业的建筑风格与管理风格, 以VI系统为主的企业物质形象展示, 承载企业历史的博物馆、展示馆等,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 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系列地展示了企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在建设品牌物质文化中, 奔驰汽车以质量造就了全球闻名的品牌, 在汽车工业领域树起一座丰碑。海尔集团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 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 使企业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跨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
二、企业文化的独特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 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塑造企业灵魂的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 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指导企业经营者进行科学的决策, 指导员工围绕企业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 企业从领导水平到员工素质, 从产品质量到服务水平, 从基础管理到企业发展, 无不渗透文化的因素。准确地说, 企业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没有企业文化的深植化, 企业就没有灵魂。
上海松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松江区供销合作联合社) 以“和谐创新, 团结拼搏, 共创未来”企业精神为导向, 做大做强以商业地产为主的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 努力拓展新兴业态,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打造本地区商业品牌, 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 在上海市供销社系统独领风骚。
培养团队精神的凝聚功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可后, 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力。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感情, 在企业中形成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 强化了团体意识, 使企业职工之间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同心同德, 齐心协力, 共谋企业的发展, 从而使企业发挥出巨大的整体优势, 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上海烟草集团松江烟草糖酒有限公司注重企业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注重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创新, 注重员工的认同和践行, 培育“和搏一流”企业精神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有特色、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内强企业素质, 外塑企业形象, 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 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连续六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促进企业发展的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是“助推器”, 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使企业与员工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 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并为之不懈努力。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工作激情和奋发进取精神, 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规范企业行为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 是一种软约束。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一是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 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 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 从而形成约束力。二是道德规范的约束。道德规范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约束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 实现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规范。
展示企业形象的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的公众形象、公众态度、公众舆论和品牌美誉度。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 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 也能通过传播媒体, 公共关系活动等渠道, 向社会辐射。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有很大影响。海尔文化不但得到国内专家和舆论的高度评价, 还被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收入MBA案例库。上海松江商城十多年来, 坚持以“真情服务、诚信经商”的经营理念, 为客户提供全程满意服务, 铸造企业诚信品牌。在激烈的商战中, 不但求得生存, 而且得到稳步可持续发展, 赢得了本地区广大消费者的厚爱。
三、企业文化的辨证特征
企业文化是个多元的体系, 从不同的层面或角度观察, 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可以概括出如下特征。
人本性与整体性统一。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 最本质的内容, 就是强调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强调在企业管理中要理解人, 尊重人, 关心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用愿景鼓舞人, 用精神凝聚人, 用机制激励人, 用环境培育人。企业文化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引导企业职工把个人奋斗目标融于企业整体目标之中, 追求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体意志的实现。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企业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生存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企业文化的继承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二是继承企业的文化传统。三是继承外来的企业文化实践和研究成果。创新既是时代的呼唤, 又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内在要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在继承中创新, 随着企业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而改革发展, 引导大家追求卓越, 追求成效, 追求创新。
松江百年老店余天成堂, 创建于1782年, 距今已有228年历史, 是“中华老字号”名特商店, 被市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余天成堂有十分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 企业弘扬余天成堂创始人余游园提出的“道地药材、修制务精、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名医坐堂、治病救人”的办店方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传承中创新, 相继荣膺“中华商业服务品牌”、“上海市模范集体”等光荣称号, 铸造了百年老店的辉煌。
相融性与独特性的统一。企业文化的相融性体现在它与企业环境的协调和适应性方面。企业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 它必然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但是企业文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具有相对独立性, 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淀积, 这是由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特色、企业传统、企业目标、企业员工素质以及内外环境不同所决定的。
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 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一种群体意识。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具有在一定时期之内的相对稳定性。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 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时地演化着自己的形态。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企业文化也随之变化。一个优秀的文化体系建成以后, 就会显示出强大的吸收、包容和消化功能, 形成动态开发的系统。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 如“微软”、“可口可乐”, 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 如青岛“海尔”、北京“同仁堂”等, 都具有相对稳定和不断丰富的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中小企业企业文化11-24
中小企业组织文化08-25
中小型企业文化10-27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06-01
中小企业诚信缺失分析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07-14
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11-15
中小民营企业文化管理问题与对策07-28
中小企业的买卖09-17
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