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2024-07-31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通用12篇)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篇1

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萎缩状态。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企业,不断倒闭关门。自2008年9月开始,中小企业效益增幅快速下滑,减产、停产现象增多,直接影响到就业问题;2009年以来,内地已有逾6万家中小企业倒闭。中小企业融资这个关系其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再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不仅仅是信贷业务问题,它已关系到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大局。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就是对社会稳定和增加就业作贡献。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导致失业率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压力。虽然央行自2008年10月底开始放松贷款规模,信贷额度猛增,但是中小企业受惠并不明显,流向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还不到20%。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资金需求方———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资金供给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问题,即对待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所持的态度及做法不当。在诸多原因中,笔者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是银行贷款与银行对企业惧贷惜贷之间存在的巨大矛盾,这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难以根本解决的痼疾之一。

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可靠的信用评级和规范的治理结构,难以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因而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据调查,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额度的98.7%来自银行贷款,但是由于企业往往无力为银行提供足够的担保,所以很难从银行直接借贷。另外,银行“嫌贫爱富”,对大企业“趋之若鹜”,对小企业“退避三舍”;喜欢做“锦上添花”之事,少有“雪中送炭”之举。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性。为了降低风险和节约成本,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和个人惜贷。银行对中小企业和个人实业信贷管理高成本的畏惧和风险厌恶,使得民间必须依赖银行但又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矛盾更加尖锐。

以民间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可行性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绕开银行,间接融资,否则很难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与中小企业贷款难对应的是,我国有巨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正规的投融资渠道,或闲置或转向地下金融,迄今未形成正规的民间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合法的融资服务,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就要拓宽融资渠道,而激活民间资本,正视民间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巨大作用,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是解决问题的重点之一。

民间融资与正规融资相对,是指在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的,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包括其他组织)之间及非金融法人之间,贷款人依约定将一定数量货币的使用权转移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约定到期还款并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间融资古已有之,至今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被称为“正规金融之母”。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简便、灵活、快捷的方式,满足了部分小额信贷资金的需求,在提高闲散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便捷的融资渠道。据估计,目前民间融资的资金总量约5万亿元。在民间融资发达的温州,民间借贷规模至少在千亿元以上,此外,东阳、义乌、永康、温岭、乐清等地的民间融资活动也极为活跃。在贷款难的情况下,温州的中小企业仍能得到较快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融资为它们“输血”,提供了大量企业生存发展所需的资金。民间融资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说明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由于民间融资受现行金融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制约,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容易对正规金融产生冲击力,不利于维护正常金融秩序和金融业整体发展;二是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和高利贷行为,干扰金融秩序;三是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削弱国家宏观调控效果,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四是容易发生债务危机,诱发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五是容易导致利率失控,引起部分企业经营资金恶性循环,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民间融资在目前的金融体制和法律框架下缺乏有效监管和必要约束,是产生上述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作为资本运作的原生态,民间融资必将长期存在,它将闲散的民间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解了中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之难,又为没有合法投资渠道的民间资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口,一举两得。因此,有必要将民间融资尽快纳入法制化轨道。

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现状

长期以来,民间融资一直未得到国家法律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认可,它常以“灰色金融”和“地下金融”的面目存在,往往被疑为“非法集资”而遭遇打击。目前,为中小企业融资立下汗马功劳的民间融资面临法律困境,既未纳入监管范围,也不受法律保护。

1. 民间融资的相关法律规定零散落后,不成体系

目前,我国民间融资法制建设处于滞后状态,迄今为止未制定一部专门的民间融资法,对民间融资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现有的民间融资法律规定零散,如民法通则、合同法、高利贷法、担保法等,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关于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等行政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在操作中以司法解释为主,且多为原则性规定,法律效力较低、操作性差,对民间融资的保护不利。

民间融资的法律制度已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法律规定已过时,在现实生活中却仍然发挥法律效力,成为民间融资发展的“拦路虎”。如199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留给民间融资的法律空间狭小,严重阻碍了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

2.民间融资的法律性质至今没有定论

央行2008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民间融资是对正规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正规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缺口”。但迄今为止,民间融资的合法性仍未得到法律的确认。

我国现行法律未明确区分合法的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之间的界限,这就使得民间融资往往与非法集资混为一谈,使其处于灰色地带,“面目不清、身份不明”。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指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由于法律并未对“特定对象”和“不特定对象”的概念作出明确界定,绝大部分合法的民间融资行为,因为“未经批准”而被视为非法集资。类似兜底条款的存在极大地扩展了管理机关的权限空间,为其执法行为增加了更多的政策性和随意性,客观上使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变得极为模糊,处于敏感地带,一些民间融资活动也因“非法集资”的罪名遭到打击,2003年河北徐水孙大午事件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例。

建立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建议

在民间资本庞大、民间融资成为公开秘密的今天,一味堵截打压并非明智之举。相反,正视民间融资的存在,着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其进行有效监管,方能起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作用,这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

1.制定专门的《民间融资法》,将民间融资纳入法制化轨道

民间融资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认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是大势所趋。针对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立法的现状,一是制定一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民间融资法》,建立民间融资的保护性法律制度,将民间融资从目前的压制性管理转变为扶持性管理。二是通过立法,合理准确地界定民间融资的概念,肯定民间融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法律上确立民间融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对其融资方式、期限、利率、用途作出明确规定;对资金来源和运用符合法律规定的民间融资活动予以确认,保护融资双方的正当权益,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设立民间融资管理机构,在法律上明确其管理职能。只有以立法的方式逐步把民间融资纳入正常的金融监管轨道,才能规范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2. 适时出台《放贷人条例》,为中小企业开辟更广泛的融资渠道

央行在2008年二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应加快我国有关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的立法进程,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但时至今日,《放贷人条例》仍未出台。

长期以来,由于民间融资“身份”不明,导致民间资本转入地下,滋生了地下钱庄等民间融资机构。由于缺乏规范公开的组织形式,导致大量资金在体外循环而又无法有效监管,因此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可让“非吸收存款类放贷人”以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个体工商户等形式存在,让符合法律规定的较大地下钱庄、金融合会等民间融资机构逐步由“地下”转到“地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正式融资渠道。可参照《香港放债人条例》,除对放贷主体、放贷对象、利率等作出规定外,还要对放贷人的索债方式、贷款宣传等方面作出规定,比如,可把对放贷人的监管交给省级地方政府的负责指导和管理地方金融机构的主管部门。

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将是规范民间融资的必要举措。《放贷人条例》重在保障有资金者的放贷权利,是对其私有财产使用权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使民间融资的合法性得到进一步确定,让民间融资对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篇2

五是严肃查处金融机构乱收费、乱涨价问题,制止融资贵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戕害;六是适应小微企业多层次资金需求,进一步放开搞活民间资金市场,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七是认真解决企业金融知识匮乏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帮助小微企业普及金融知识,主动适应金融市场规律和产品交易规则,改变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的不利地位;

八是重视金融中介在社会诚信体系,服务银企双方,促进融资交易过程中的作用,改变监管缺失状态,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他简单介绍了融资规划师培训的目标,近期目标就是针对金融市场乱象,帮助企业“睁开眼睛看金融市场”进行有效规划和系统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篇3

【关键词】 融资;中小企业;银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为活跃的力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正常、健康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及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创税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等发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虽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但目前仍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的短缺就是其中之一。

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

1.企业方面

(1)中小企业一般规模小,企业生命周期短,金融部门很难把握其存续期间。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经营效率差,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差,进而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条件。

(2)中小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不能提供给银行充分、准确、可靠的经营和财务信息。我国对中小企业信息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对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和制约,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突出。

(3)中小企业整体资信等级不高,且企业贷款违约率较高,造成自己的信用等级下降,商业银行从贷款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考虑,为中小企业贷款时更加审慎。

2.银行方面

(1)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约束。由于商业银行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约束,造成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缺乏有效的外部动力。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由于在没有真正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激励机制欠缺的情况下,经理层容易出现自利行为,在贷款的投向上产生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过分青睐大型国有企业或外贸企业。由于这些企业绝对风险低,大型外资企业知名度诚信度高,大型国有企业要么效益好,还贷有保证,要么效益虽不好,也有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风险较小。

(2)金融服务体系的不足。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实行战略性调整,大量撤并欠发达地区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经营策略逐步转向大中城市、优势地区和大企业,而使得县域金融几近真空,更谈不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在大量撤并分支机构的同时,系统内资金实行统一调动,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集中管理,层层上收信贷管理权,抑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另外,由于基层行金融网点的撤并,再加上银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并特别强调风险的防范和企业规模的限制,而对中央银行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指导意见则显得无关紧要,使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弱化。

3.社会方面

(1)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由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信用级别低,风险较大,银行为规避风险基本上不向其提供信用贷款,对符合信用等级要求的企业大多选择抵押贷款或抵押加担保贷款方式,这就相应产生了抵押担保困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抵押资产不足,或由于抵押资产变现难,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要求,这就影响了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

银行对担保企业的担保资格审查较严,担保企业必须具备银行认可的资信状况以及信用等级,对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担保企业也不易找到。近年来,我国虽然建立了一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之类的中介机构,但其在规模上和运作模式上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另外,抵押担保手续繁杂也给中小企业进行担保融资带来很大制约。中小企业使用贷款进行融资的积极性不高。

(2)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尚未建立。从间接融资看,国有大银行实行“抓大放小”战略调整,将信贷资源集中到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同时,信用等级评估大小企业一个尺度,造成多数中小企业得不到贷款支持。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障碍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沪深两地的主板市场已经成为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的场所,中小企业通过主板市场融资的机会不大,而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也受到严重控制,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也不能全部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都受到严重约束,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市场开拓为重点,建立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

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向科学化管理方式迈进。

再次,要提高企业财务和质量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银企关系,以期获得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以降低信用成本和融资难度。

2.银行方面

首先,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建立一个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体系。从我国现有金融体制出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其次,调整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既抓大也不放小,把注意力指向县域经济这个发展空间比较大的层面,重点扶持一些高成长性、高技术型和就业型、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再次,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其股份制改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有效结合起来,尽量避免银行管理人员的自利行为,使之每一笔信贷业务是根据企业的信用佳、绩效好、风险低的标准以及银行的规范操作流程而产生,而不是根据企业所有制形式以及规模的大小而产生的。

3.社会方面

(1)建立信用担保机制

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可以调动商业性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我国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是可采用多种方式。一是政府出资组建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银行解忧。二是商业银行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商业银行为了化解贷款风险,并且不断扩大其信贷业务以求经济效益,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信用担保公司。三是个人和企业联动成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担保行列。

(2)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首先,倡导中小企业依法经营、文明交易、恪守信用,德义生财德职业操守,改变中小企业与银行打交道逃废债,与客户打交道不履约,以及偷税漏税等恶劣形象,为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创造条件。

其次,建立信用评价机构。主要从事企业和个人信用资料征集以及信用等级评定和信用指标的科学设置等中介服务性工作,为金融部门提供企业和个人真实信用资料,降低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小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再次,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维持还需要一定的失信惩罚机制加以约束,而且这项制度应该纳入法律范畴,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建立了以上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会更宽广,资金来源会更丰富,中小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68~182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篇4

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发展,金融对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小企业面临的最普遍、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难以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有效融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1 民间融资的内涵

民间融资指出资人与受资人之间,在国家法定金融机构之外,以取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约定利息为目的而采用民间借贷、民间票据融资、民间有价证券融资和社会集资等形式的暂时改变资金所有权的金融行为。其中,正常的商业信用不属于民间融资范畴之内,但若商业信用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时间并收取利息或其他报酬,也被纳入民间融资范畴。

2 国内外主要民间融资的发展过程

2.1 国外主要民间融资过程

国外民间融资最早根源于工业型国家(如美国、意大利等),其形式既满足了对方的融资需求,又弥补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足。发展主流有:1990年美国的“天使投资”、1915年日本的“礼金”以及1972年韩国盛行的“私债”。

2.2 国内主要民间融资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于浙江、福建等省的民间融资活动逐步成为广泛的经济现象。其演进种类繁多包括私人钱庄、合会、民间互助会等,组织形式具有隐蔽性和多样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有浙江的“合会”、江苏的“私人钱庄”。

2.3现行我国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

2.3.1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包括民间经济主体与非民间经济主体之间的融资活动,其表现形式多样。借贷资金主要源于自有资金,借贷期限较短,金额较小。民间借贷按照利息的不同可分为黑色借贷、灰色借贷和白色借贷三种。其中黑色借贷为高利贷,目的为收取高额利息,赚取暴利。

2.3.2 民间集资

民间集资是为组织生产而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它根据互惠原则使资金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发生直接信用关系,其资金所有者要直接承担最终借款者违约和项目失败的风险。在实践中,民间集资种类按照发起人可分为:地方政府发起的集资、企业发起的集资和国有机构部门发起的集资;按照用途可分为:生产经营性集资、非生产性集资和福利性集资。

3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原因分析

3.1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内生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殊性

首先,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创造现金流能力差。由于企业内部较高的人工费用比率和较高的利息、税收负担摊薄了利润,使得每单位销售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比率远低于大企业。其次,内部信息不透明,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非常有限。

3.2 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外生原因—正规金融中介失效

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是企业发展阶段的一个基本特点,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面临不平等的待遇,主要表现为信贷配给(贷款数量限制)和较高的贷款利率(价格限制)。其中信息不对称被认为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根本原因。这种不对称信息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产生两种问题: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面对中小企业分散、多样化且信息严重封闭的融资需求,正规金融中介规模效应却出现失效。

4 现行正确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的建议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没有地下经济,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除了大企业和大银行之外,推动经济增长的更多的是中小企业金融和民间的金融活动,因为民间金融不在体制内,是一种内生金融,不受规范制度的约束。因此,我认为更加要重视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逐步将其引入现代金融之列。

4.1 以法律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的良性发展

现行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区分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与民间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为民间融资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法律制度环境,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应尽快制定《民间金融法》或《民间金融管理条例》赋予民间融资合法的法律地位。

4.2 构建以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主导,民间金融为补充的金融体系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当程度上是银行业垄断程度过高,真正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为数过少。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使得民间金融“浮出水面”。例如引导有条件的民间借贷组织逐步转化为社区银行。(2)通过改造现有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或者吸收民间资本金改造我国现有成熟的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使其成为中小企业专业银行或者整合为地方性的民营商业银行。

4.3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4.3.1 完善金融监管,把金融监管思想纳入民间金融制度设计中如指定机构对民间融资进行管理监督,通过各种渠道(网络、报纸、电视等)对获取的民间融资活动相关数据如资本量、利率、交易对象进行披露与提示风险并且根据民间金融组织的规模大小、财务状况、资质高低等确定合适的标准实施分类管理。

4.3.2 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交易、清算系统,将民间金融纳入金融市场管理的整体中,并针对民间金融发展的特点,在纵横方向上建立相应的管理监督网络,实行有效的监管。

4.3.3 建立民间金融的市场退出机制,包括相应的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关闭差的民间金融机构允许设立新的金融组织如自愿性、互助性的合作型金融组织,以防意外事件发生。

4.4 政府等相关部门提供支持

首先,从国际经验上看,在许多国家民间金融的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例如美国小企业局创立的网络服务中介(ACE-NET)就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天使投资”中介,有出让股份资格的企业只需向ACE-NET提出融资申请并交纳小笔中介费,即可开展相关的商业计划。其次,从国内发展趋势看,应开展循序渐进放开式管理。对浙江、福建等沿海民间金融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优先全面放开民间金融,积累经验以推广至其他地区,其他地区则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试点逐渐放开。

综上所述,现行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金融支持的关键不在于出台各项政策扶持,仅仅依靠现有的以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问题是不现实的,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应该把民间融资纳入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这不仅是中小企业获得足够金融资源的需要,也是金融体系自身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需要。

摘要:文章通过浅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束缚现状,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思路—民间融资,并进而对民间融资进行了概述,重点就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的内外原因、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特有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规范、引导民间融资的几点建议。指出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民间融资方式最终会被纳入正规金融规制,成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篇5

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尚不乐观,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从总体上看,每年我国新增的专利技术有2万多项,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专利技术中仅有10%-15%可以最终转化为产品并形成产业,这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资金短缺。科技型中小企业具

有高风险的经营特征,同时,它可用于抵押的资产也不多,再加上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体系,使得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而发展缓慢。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国科技型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一直不易。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银行和企业间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正确评价。在此情形下,掌握信息的企业就会通过各种手段过分夸大项目的盈利能力,以获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或是在取得信贷资金后,将其挪作它用,致使银行利益受损。为了避免遭受这种损失,银行往往会拒绝为有困难但能成功的企业提供贷款,这种情形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中表现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誉度不高,违反与商业银行所签订的协议将所借资金挪作他用,甚至恶意拖欠银行贷款,这就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风险。从银行来说,出于安全性考虑,银行往往会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提供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这使得缺乏可抵押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关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不健全,金融机构通常不愿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曾有人指出,在传统的体制下,由于缺乏相应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和保护,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往往将资金集中投向了少数的优质大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缓慢。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由原来单一的主板市场,发展成为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共存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是由于创业板市场还刚刚起步,还很不健全,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仍然难以通过上市获得发展资金。另外,发行债券也是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我国关于债券发行相关法律、法规在设计上并不完善,以致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根据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依照本法发行公司债券。在上述规定中个人独资企业等众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被排除在外。此外,《公司法》还规定了较为严苛的债券发行条件,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这就使一些实力较弱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

首先,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远高于传统企业。同时,由于企业与金融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之间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致投资者无法取得足够的信息来评估投资风险,亦无法对其进行区别定价。这就可能使得一部分承担了高风险的投资者无法获得高回报,这将大大打击投资者的热情,从而提高企业融资的难度。

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落后,其中财务管理的落后对企业融资影响最大。企业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会计核算基础薄弱,难以保证企业向外提供的财务信息的质量,如企业薄弱的会计核算基础难以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报表,从而阻碍了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畅通、快捷的沟通,而这些都是企业获取风险投资或公开的权益性及债务性融资的关键;同时,企业的财务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较弱。这些都成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

再次,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关系淡薄,导致银行信心不足。不少处于成长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公司治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自律性不高。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隐匿真实信息或过分夸大项目的收益率以骗取贷款;或是在取得贷款后,将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这些低劣客户的存在,银行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来弥补一些因某些企业违约而可能存在的风险,或是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但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足够的可抵押资产,这就使得企业融资更加不易。

(二)外部原因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篇6

强化融资功能

2005年10月,银监会发布了《银行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对贷款的方式、风险的评定、抵押的办法都有很多突破,但出于银行风险的把握,中小企业借款仍需相应数额的抵押品或反担保。而许多出口企业都是出口贸易型的企业,现金流很大,固定资产却很少,这种情况下,银行往往也会拒绝这些企业的贷款申请。中小企业也一度到银行卖断票据,进行押汇融资,但是处于风险的考虑,银行一般只愿意接受信用证项下的押汇融资,不愿接受承兑交单(D/A)以及赊销(O/A)这类风险比较高的交易方式下的押汇融资,因此,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针对中小企业绝大多数都采用短期货物出口模式,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自2003年开始与银行合作,推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贸易融资业务。5年来,与中国信保合作的中外银行已达68家,为出口企业融资1902亿元人民币,其中有70%的受惠主体属于中小企业,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解决了诸多融资困难。

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综合保险

为帮助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提升信用等级,便利银行融资,把握贸易机会,规避收汇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信保开发设计了中小企业综合保险。

与中国信保的其他产品相比,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承保门槛低年出口金额在200万美元左右的中小企业出口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二是适用范围广。以信用证、托收或放账为结算方式,信用期限一般不超过180天,而协商后可延长到365天;三是承保程序简化。采取了新型、简便的承保和理赔模式,降低了展业和投保管理成本,而且可通过商会、协会、学会和保险经纪人等中介平台集体投保,并享受到费率等方面的优惠;四是有一定的融资功能。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综合保险开拓国内外市场,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该险种已在山东、宁波、厦门、福建等地的试点。截至2006年底,通过中小企业综合保险,中国信保共承保33张中小企业保单,支持出口额达到1028万美元。

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对策 篇7

一、各种融资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形式, 即如何取得资金。按照分类标准的不同, 融资方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资金的来源不同, 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 亦称内部融资, 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经济活动获得资金, 并将其用来满足经营、投资等需要的方式, 包括向企业主、合伙人或内部职工等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人员借款而获得资金。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的留存收益、折旧基金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内源融资就是企业的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的活动, 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这种融资方式的缺点是融资来源有限, 有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外源融资, 亦称外部融资, 是指企业通过外部的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的方式, 包括贷款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融资租赁等。外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这种融资方式的缺点是手续繁琐、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外源融资还可细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的融资方式, 如企业直接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 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信贷融资。

2、按照资金的性质不同, 可分为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

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发行普通股。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 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 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 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有权获得企业红利, 但无权撤退资金。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的落后, 以及中小企业内部自身的一些原因, 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大。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需要巨大的资金供给的支持, 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然而, 自2007年以来, 央行推行了一系列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在市场上流动性总体水平减少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数额相应减少。同时, 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导致企业成本增大、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成本增加、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导致用工成本增加等, 都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乃至破产倒闭的困境。2008年下半年,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商业银行为了防范风险, 减少不良资产率, 在贷款投向上更加向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倾斜, 从而进一步挤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008年底央行调增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全国性商业银行调增5%, 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 但仍难以填补中小企业巨大的融资缺口。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 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如前所述, 企业可以通过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来获取设立和运营所需的资金。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状况看, 一方面内源融资能力低。中小企业本身自有资金匮乏, 自我积累缓慢, 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外源融资渠道不畅。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 适合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迟迟未推出, 债券的发行又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商业信用不发达, 融资租赁水平低, 所以在企业的融资渠道中, 银行贷款是主要渠道。根据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有关数据, 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 银行贷款约占外源融资的94%。

3、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首先, 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持续上升, 直接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利息支出, 提高了其融资成本;其次,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 各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更偏向于大型企业, 这意味着中小企业难以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取资金, 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高成本资金。这将迫使中小企业选择民间融资渠道, 而民间融资1年期的贷款利率高达15%~30%, 民间融资的高利贷性质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再次, 银行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一般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或担保, 抵押评估费和担保费均由企业承担, 这也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借贷成本。

三、中小企业融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政府需要从制度上入手, 从政策上扶持市场, 在优化调整中帮助中小企业度过这次危机。首先, 需要进行融资制度创新, 并伴以融资工具的创新, 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以商业性金融为主渠道, 政策性金融支持、风险投资为辅的金融服务体系, 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依法向社会融资, 改变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的格局。

1、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创新。

即将推出的创业板上市门槛不高, 适合那些有前途但刚起步、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 这样中小企业即将增加一个股票融资的途径。此外, 还应结合各地实际, 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功能, 积极发展并购融资、夹层融资、抱团融资等融资方式, 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2、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 健全信用制度。

该机构可汇集银行、工商、经贸、司法、税务等部门, 对中小企业的合同信用、质量信用、劳动信用、环保信用、纳税信用、司法信用及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信息进行全面评价, 以解决在融资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 同时也可减少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难度和监督的成本, 减少交易的相关费用。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和秩序。

3、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 需要在现有商业银行之外建立独立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 这些政策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所需资金由政府提供。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提供信用保证, 协助其获得银行贷款, 使担保机构成为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桥梁, 增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规模, 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4、增加银行之间的竞争, 发展民间融资。

大力发展民间融资, 允许具备实力的企业投资中小银行, 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并且中小银行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具有个性特征的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信贷服务。同时, 大力发展非国有的投资公司、投资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

5、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浅析 篇8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还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都需要筹措资金。因此,融资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又是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融资也为投资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没有资金的筹集,就无法进行资金的投放。从一定意义上讲,融资的途径、数量与结构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的好坏。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高税高利率、信息不对称、寻保难等不利因素的存在,其融资要比大型企业要困难得多。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只有找出其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根本原因(机理),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解脱融资难的困境。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内因

1. 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少。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只经过了短短30年的时间,无论管理经验还是资金的积累都显得不足。即使在美国,中小企业的情况也是这样,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时,仍把企业自有资本不足作为首要问题,其次才是经营、财务、收益等方面的问题。我国银行在单独面临这些自有资本偏少的企业的经营风险时,都不得不采取较为谨慎的对策和措施。

2. 管理者素质低,财务管理水平低,企业信用不高。

中小企业由于多属家庭经营,或者从个体经营户发展而来,因而经营管理往往素质比较差,经营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稳定,与《贷款通则》有关条款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连续的经营纪录,使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组织结构、法人素质、经营业绩等背景资料难以准确把握,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审查、监管的难度。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 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抗风险能力较弱,而目前银行新增贷款的80%集中在3A或2A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由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较大,银行贷款受到限制。

3. 中小企业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和担保。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金融机构以传统的贷款扩张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以贷款安全性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除对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依据客户信誉的信用贷款。在此情况下,中小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抵押物,也就很难得到贷款。而中小企业分布于城乡各处,而小城镇居多,特别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大量挂靠集体、合资合作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有权、房屋等不动产所有权的产权不明问题,法律障碍多,无法用作贷款抵押品。同时,中小企业所在地一般经济组织有限,难以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担保人,贷款风险无法控制。

4. 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特点与银行的贷款原则相悖。

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具有“急、频、少、险、高”特点。即需求紧迫的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频率高;单项贷款需求量少;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风险大;贷款管理成本高。据调查测算,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户均贷款数量是大型企业的5%左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因此,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产生犹豫和“惜贷”现象。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外因

1. 中小企业未得到充分重视,法律保护和政策支持不够。

中国目前中小企业的地位与其日益增长的规模并不相称:中国目前第一部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中小企业促进法》2002年才在全国人大获得通过,长期以来也未采用特殊的扶持政策。针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非常薄弱,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法律环境。

2. 社会信用关系差,企业之间拖欠严重。

企业之间的很低的信用关系与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格格不入。互相拖欠的“三角债”对本来就处于市场竞争中弱者地位的中小企业的影响更大,由于相互间拖欠严重,很多中小企业要么货销出了收不回资金,要么不敢发货,不敢安排生产,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 银行商业化进程加快,经营理念尚需转换。

随着其商业化进程加快,风险意识逐步增强,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广授权授信制度,一些主要面对中小型企业的银行分支机构丧失了发放贷款的权力。此外,商业银行经营理念没有完全从传统意识中转变,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担保等程序上要求相当严格。中小型商业银行近年来有一定发展,它们对中小企业贷款比较多,但它们自身经营规模决定其贷款力度有限,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巨大而迫切的资金需求。同时,中小金融机构对贷款的风险性更为敏感,承受风险能力低,处于大企业贷不起,中小企业不敢贷的两难境地。

4. 资本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建设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建设相对滞后,同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处于成长阶段,证券市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政府不得不对此实行严厉的监管。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直接通过证券进行融资的难度很大。同样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中小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途径探讨 篇9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内部看,一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过高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的创业资本基本上是依赖自有资金和向亲友借贷等取得,其后也主要是依赖企业内部积累。许多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恶意抽逃资金,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二是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风险,一般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其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则更为严格。而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的净资产大多偏低而人力资源又都偏高,所以在贷款时往往少有抵押资产。至于初创的中小企业,虽有较高的失败率,但成功的创业却能带来较高的创业收益。银行信贷融资承担了融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高收益,导致银行风险与收益不对称,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动力。

从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一是我国迄今尚未设计出针对企业创业阶段的融资体制。二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

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运用财政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给予财务、人才、培训等支持,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而通过财政出资设立信用风险担保基金,则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的有效方式。

其次,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支持力度。大型的国有银行要把支持中小企业纳入银行整体战略框架,从部门设置、人员安排、业务品种设计与创新、银行服务、营销渠道、业务流程与管理等方面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特别是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和其贷款需求的特殊性,在控制风险和成本的前提下,重组信贷业务流程,改革信贷评级与审批制度,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办法,建立起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管理体制,使对中小企业贷款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应建立健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一般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的功能在于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许多国家都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发展。

再次,中小企业自身提高整体素质,改善融资条件。一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走专业化经营道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增加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巩固、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根本出路在于生产出拥有市场的产品。二是增强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区域特点建立合适的组织模式,或与大企业联合,同其形成协作配套关系;或在中小企业之间开展联合,组成中小企业联合体,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市场把握能力,避免经营风险。四是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使财务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可靠,获取债权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信用。五是鼓励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许多国家通过规定协会的组织职能,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自助和自律活动。建议在接受央行的监管前提下,成立中小企业金融互助协会,实行会员制,企业交纳一定会费,可从协会申请得到贷款支持。

总之,要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经济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融资策略分析 篇10

其次,除企业本身原因外,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也受到限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有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和间接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两种。而国外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还包括自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在债券融资中,中小企业的资信度较差,因而中小企业的利率就会比大企业、大金融机构的高,即筹资成本大。股权融资主要有两类:公开市场发售和私募发售。公开市场发售包括企业的上市。多数股票市场对于申请发行股票的企业都有一定条件,因此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较难达到上市发行股票的门槛,私募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而在私募发售中,企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法律风险问题。风险投资的主要对象是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这对中小企业是一种福音。但我国的风险投资在很多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我国风险投资体制的不健全,使得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政府和金融机构上面的不足也使中小企业遇到融资困境。在国外的中小企业中,政府的扶持资金是中小企业资金筹集的重要部分,但各国由于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同,使得政府的扶持资金占外来资金的10%左右。这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金融机构上面也存有不足。在我国,就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多以条例和办法的形式存在,这里面有很多重叠和空白,这限制了民间融资的发展。除此之外,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协调。目前我国银行经过多年改革,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出于对贷款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大中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规模大盈利性强的企业上,这是我国金融体系所决定的。

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境的原因有很多,要想走出这一困境要靠企业本身、银行、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企业本身应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改进。一,加强企业管理即合理且有效的进行企业管理。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提高信用度即企业自身要通过不断提高对金融的认知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且提高企业的承债能力和信息透明度等方式来提高企业信用,这样才能得到银行的支持。三,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即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有金融资产支撑的债券或商业票据,将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变现,以进行融资。

银行方面要做出以下改变才能使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一,银行应改变对中小企业的传统看法。中小企业其实存在很大商机,银行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二,既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会有很大商机,那么银行应降低贷款门槛,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等问题。三,银行应为中小企业建立专业的服务机构,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政府应逐步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只有完善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其次,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而彻底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最后,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通过中小企业困境及融资策略分析,针对企业本身、银行、政府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多方共同努力来促进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明.中小企业融资策略[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于潇,白雪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完善信用担保体系[J].商业时代,2010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对策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困境 对策 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它在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等也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国家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也是需要中小企业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目前在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融资困难、资金不足、投资能力弱等。其中,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最现实因素,需要加强重视,很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有限,融资成本也较高,亟需政府和相关机构予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介绍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内源融资,部分采用间接融资,但是面临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直接融资并不是其融资的主要方式。

首先,我国的中小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初期发展的资金也主要是依靠自有资本起来,经营上主要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财务经营管理尚未达到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由于外部的融资需要较为完善的财务制度,也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报表数据,很多的中小企业还是愿意使用自身的利润滚存作为融资来源。其次,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方式上面临着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我国的企业间接融资包括了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票据贴现等方式,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但是由于银行贷款需要资产抵押,对收益也有量化的指标要求,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普遍持谨慎的态度,特别是西部和落后的地区,其企业的银行贷款更是存在种种限制,一些农业银行和城商行由于服务有限、支持项目不足,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再次,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資难度较大。我国的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集资等。由于债券的发行条件和审核要求等对企业的规模和审批层级要求较多,而且债券的发行量也有一定的限制,中小企业的债券发行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而集资则存在较多的负面反应,若使用不当将形成了非法集资等,在使用上有严格的界限。股权融资对于一些发展前景不明朗、盈利规模不达标等公司也是不可行的,即使对一些达到标准的企业而言,股权融资的审批期限、审批要求等也决定了能够使用股权融资的中小企业仍然是极为少数的一部分。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和财务水平差等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依靠改革开放和经济上升的外部因素成长起来,很多的企业规模较小,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财务报告,公司内部产权不清晰,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中小企业透明度不高,诚信度差,这些现象都影响了银行等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这种情况就导致了银行等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等面临较大的信息不对称因素,这种因素增加了大量的监控成本,这也就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对金融市场了解不多,对金融产品也没有深入学习,在融资的时候融资方式单一,只会惯性地依靠银行,在平时也不懂得经营自身的企业形象,这些束缚其开拓融资渠道的可能性。

(二)企业经营能力不足,抵押物较少,提升了融资的难度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自有资本不多,抗风险能力差,很多的中小企业产品和业务结构单一,依赖单一大客户的情况明显,很多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差,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导致外部融资难度加大。同时,很多的中小企业担保物不足,现在的银行贷款要求安全性,特别是中小企业又容易出现债务重组以架空银行贷款的现象,很多的银行出现了严重的慎贷心理。为了获得融资,企业需要担保机构的担保,由此支付的手续费和担保费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意愿。

(三)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在银行放贷体系上,目前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主要是服务于中大企业,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而成立之初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城商行和农信合作社等由于资本金少、资本实力弱等因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还是不够。在资本市场上,由于上市的门槛偏高,上市费用偏高等因素,企业上市的压力较大,很多的企业为了上市付出了大量的成本,这容易导致企业上市失败后无法恢复竞争力等,这就制约了企业的上市。很多的企业在谋求其他的融资渠道时候也无法获得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很多的政府政策在民营资本的支持力度上还是略显不足,甚至有部分政策存在歧视。

(四)外部融资时的条件限制也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很多的外部融资是基于安全考虑,对于民营的企业有一定的歧视,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这种歧视也就导致了很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面临一定的不利环境。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国有企业,它们难以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在一些国有商业银行中也难以得到足够的信任,银行放贷中存在的所有制歧视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另外,在一些发债等融资方式上,对企业的信用评级要求较高,一般的中小企业由于评价不高难以获得支持。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措施探讨

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发挥好政府的职能,完善外部的融资环境建设,同时也要企业提升经营能力,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一)发挥政府职能,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政府应当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落实到实处。首先是可以支持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对中小企业在贷款、贴现等融资方式上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起中小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培育发展一些优质的中小客户群体,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其次政府可以建立起政府系统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在具体的实现形式上,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政策性银行机构,或者委托现有的商业银行开设类似的业务,以贷款专用的方式,通过中央拨款和地方共同出资等方式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的信贷支持。再次政府应当增加一些政策性扶持基金的产品。政府可以利用各个高新园区等优势,建立起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基金,使用高新园区的收入和财政的资金进行投入,重点扶持一些对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意义的企业。最后政府还需要加强完善相应的政策支持,对一些中小企业的税费进行减免,增加企业的利润,加强其自身再融资的能力。

(二)完善融资渠道,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首先,通过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能性。很多的企业由于缺少相应的担保物和信用评级,很多的融资渠道无法实现,融资的成本也相应提高。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一定的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以它们的担保能力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形成以多种担保为基础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由政府、中介、银行和企业共同设立其一定规模的担保基金,为各个企业简化相应的担保手续和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快发展融資租赁业务。目前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可以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以较低的资金先购置到相应的设备,从而加快产业的升级,扩大生产,快速投产,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再次,资本市场可以加快支持城商行上市,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新的方式。通过上市,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可以迅速得到扩大,这也就解决其发展中资本金不足难以支持中小企业的问题,这种方式也相当于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

(三)切实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要融资最重要是要能够有足够的盈利能力,这才是其融资的最大保障。首先,企业要有一个足够懂市场、懂管理的管理者,通过把握产品的经营周期,在市场发展中进行技术改造,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以在竞争中获胜。企业要善于利用已有的人员和技术,通过更新技术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价值链的整合获取更多的市场支持,加快对市场的占领。其次,企业也要有一定的财务管理能力。这就包括了对融资产品的学习、对融资方式的选择、对负债政策的把握。企业内部需要加强对融资产品的学习,结合自身的风险要求和经营能力,争取外部的支持和理解,利用相应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产品等加强融资上的突破,控制融资成本。同时,企业内部也要对负债率有一定的控制,减少企业因为财务费用过高或者到期债务过多等因素影响企业生存。总之,企业要在促进企业生存的前提下争取利用有利的融资方式获得快速发展,当然在融资上,企业需要加强对融资成本的控制。

(四)完善企业产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加快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

企业融资存在的很多问题是企业内部的因素导致的,其中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较差、产权结构不清晰、治理水平不高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企业要完善其内部的控制制度,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外的监督规范企业的行为,杜绝虚假的合同、业务和账务发生,提升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其次,企业要强化内部的信息披露意识,提升透明度,重视和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主动的披露减少银行的监督成本和信息搜集成本,提升自身的形象。再次,企业内部要做到产权清晰,提升内部的规范程度,降低不必要的争端,通过明确相应的产权责任制度,约束相关人员的职权,完善内部的治理结构,减少企业内的一言堂现象,加强内部的规范意识。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破解策略 篇12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当前我国的融资服务链还不完善和融资体系尚不健全;另一方面, 我国的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先天的缺陷。

(一) 企业自身对融资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是融资的眼界较狭窄。具体表现在:在融资方式上, 仅考虑金融部门的银行贷款, 很少利用别的融资工具;在地域范围上, 仅考虑企业所在和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在融资策略上, 不会将融资需求进行有效拆分, 实施小额融资等。二是对融资的理解片面, 低估融资难度。很多中小企业认为融资就是向其他主体借钱, 靠的是企业和个人的关系, 信奉公关、不遵守程序, 认为只要能搞定“各路神仙”就能进行融资。三是存在等靠政府的思想。许多中小企业, 传统的惯性思维还在发挥着作用。当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 把难题推给政府, 依然死死抱着等待政府出台政策来解决融资难题, 而不是主动地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融资。四是缺乏对融资风险和成本的全面认识。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 融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 包括技术、经济、经营等风险, 融资过程不仅要考虑融资方式, 还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而中小企业对此缺乏深刻认识, 很少聘请融资顾问或专家参与企业融资活动。五是在融资时间上选择存在误区。许多中小企业只有在面临资金困难时, 才想到去融资, 根本不了解资本的本性是逐利而不是救急, 更不是慈善。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 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

(二) 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制约。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自身特点的限制, 也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方面:

1.缺乏长期规划, 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多数中小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 但企业内部管理却依然粗放、松散。表现之一:只顾扩张, 没有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 但在中小企业的管理层中, 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 实际领导者一身兼数职的情况非常普遍。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是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问题上的首要“顽疾”。表现之二: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运作不规范。目前, 有相当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客观和人为因素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制度, 会计核算不健全, 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连续的经营业绩, 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使银行难以控制信贷风险。

2.企业资产少, 负债能力有限。一般而言, 企业的负债能力是由其资本金的大小决定的, 通常为资本金的一个百分比例数 (由法律规定) 。但中小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完成创业发展, 本钱少、底子薄, 相应地负债能力也就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其规模难以扩大, 市场竞争能力低, 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加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多、随机性大的特点, 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 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3.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 变数大、风险大。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经过了30年时间的发展, 但其经营规模一般不大, 自有资金较少, 技术水平落后, 经营业绩不稳定。在面临市场变化的经济波动时, 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 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 亏损企业偏多, 倒闭率很高。加上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信息缺乏客观和透明, 给银行和投资方带来了投资风险。

4.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低, 科技含量少, 企业利润薄。从企业性质来看, 中小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相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 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本身就比较低, 产业层次低, 科技含量少, 利润空间更是狭小。此外, 目前我国经济开始从一个较低层次上告别短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需求档次的提升, 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 效益下降在所难免。

5.企业产权不明晰。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机器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通常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 (资产法律关系不明确) , 因此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三) 政府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 政府及金融机构对其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具体有以下几点:

1.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 资本金有限, 从证券市场融资是非常困难的。对于中小型高科技企业能在二板市场上市, 数量也为数不多, 大量的中小企业都被拒于证券市场外。公司债券发行也受到严格限制, 需要较高的信用评级, 较大的资产规模, 有时还要抵押或担保, 中小企业发展债券可望而不可及。加之我国基金组织以及其他融资公司还处于初建阶段, 其他融资渠道也并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有效机会。

2.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思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 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过程中, 银行金融机构自觉不自觉地在“抓大放小”的影响下, 走向了“扶大冷小”, 大量的信贷资金在政府的媒介、催化作用下, 流向了国有大企业, 忽视了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实现自身利益的巨大市场。

3.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目前世界各国金融业为有效避免金融危机给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 实行谨慎原则。尤其在我国“清理不良资产, 化解金融风险”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内部清理整顿, 迫使银行收缩信贷规模, 尤其是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 不利于风险性较高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据统计, 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15%左右。

4.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为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各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制度。由于中小企业关系简单, 一般没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其解决担保问题。另外,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经营规模小, 固定资产少, 土地、房屋等抵押品不足, 流动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 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 这与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等抵押物偏好相左, 妨碍了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通资金。

因此, 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的投融资理念,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为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改善和创新融资方式, 才能确保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分析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一方面需要政府及其相关服务机构拓宽融资渠道, 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小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 加强内部管理, 树立正确的融资理念, 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

(一) 政府及其相关服务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及金融服务品种的创新, 发展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 完善证券市场各类投资基金等。

1.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 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 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制度调整, 增强财税部门、证券委、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内在责任心和积极性,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国际经验看,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大型企业、集团客户融资方式会逐渐从银行融资转向资本市场, 中小企业才是金融机构稳定的客户源。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保证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的有效方式,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与互助担保体系。同时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誉制度建设, 通过实行信誉登记、信誉升级和信誉发布, 将营造信誉环境、提升信誉能力和融资能力结合起来,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

3.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银行。除国有商业银行外, 应加快其他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 允许企业进入金融部门, 创建民营银行,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合理调整银行贷款利率结构,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首先应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利率政策, 适当降低贷款利率。三是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 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如实行综合授信、买方贷款、异地联合协作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金融租赁、典当融资方式等。四是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需要一批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收费较低廉的社会中介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的服务;其次规范抵押评估、登记程序和操作规程, 降低收费标准, 减轻企业负担;再次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手段, 健全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体系。

4.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 健全风险投资管理机制。风险投资基金功能在于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 形成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二是鼓励中小企业间开展金融互助合作。国家政府通过规定协会的组织职能, 实行会员制, 企业交纳一定会费, 按地区形成中小企业内部的资金市场。三是推行股权融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二板市场,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还可考虑设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柜台, 提供直接融资和产权转让的场所。四是逐步放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政府要开启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渠道, 逐步放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 尤其是对于发行企业规模的限制。

5.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出台税收优惠措施, 如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二是实行财政补贴, 如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 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三是进行贷款援助, 如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 解决中小企业的初创、技改和出口资金需要。

6.区别对待, 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难问题。

一是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要体现区别对待, 扶持重点应是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二是对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 财税部门应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措施, 增强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 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筹借生产经营资金, 以解决中小企业自筹资金困难。三是对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国家 (证券委) 应当积极搭建直接融资平台, 打通直接融资通道, 大力推动具有较强成长性、技术要素丰厚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二) 中小企业树立新的融资理念, 选择适宜的融资策略。

中小企业应明确融资与投资活动的关系, 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 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 克服融资误区, 并根据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 来进行融资决策。

1.转变融资理念, 制定指导融资行为的融资战略。

中小企业融资理念应体现投资与融资相结合, 以投资推动融资。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应该是企业投资决策, 融资必须直接为投资服务。在决定融资前, 应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清醒的认识, 摆正融资行为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位置, 对融资的难度和长期性应做充分的估计, 然后制定相应的融资战略, 使融资行动具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 做到有的放矢, 增加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2.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选择合适融资的渠道。

企业融资渠道不外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 但需要对各渠道内提供的融资方式及品种做深入了解, 以便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首先应了解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 创办阶段的资金多数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 商业银行可提供少量资金;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它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 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增长发展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

3.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避免对资金的过度需求。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方面在于开源, 另外一方面在于节流。尤其在经济上升周期存在大量潜在的机会, 中小企业出于逐利目的, 往往会忽略到自身具备的客观条件和机会掩盖下的风险, 导致过度扩大产能或者急速多元化发展, 使整个企业的现金流近于枯竭的状态, 原有具有很好盈利潜力的业务也受到冲击, 迫不得已要进行融资。因此应重视企业内部管理, 加强对投资决策的分析, 减少资金的盲目需求。

4.提高自身素质, 改善融资条件。

一是要强化内部管理, 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自身不能提供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产品, 因此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注重产品的市场效益、用好用活资金是其根本出路。二是要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区域特点建立合适的组织模式, 或与大企业联合, 同其形成协作配套关系, 或在中小企业之间开展联合, 组成中小企业联合体或企业集团, 才能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须加强各种业务的会计核算, 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融资决策的合理。

5.充分利用间接融资, 大力推行直接融资。

目前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推出许多新的融资产品, 企业应该对这些融资品种深入了解,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另外中小企业应注重投资与融资的结合, 变融资为投资, 吸引个人、机构等为其注入资金。如员工持股计划、小规模发行企业债券或股票、吸收风险资金等。中小企业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进行融资, 都需要重视管理团队的素质、日常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市场前景和市场运作能力, 让投资方相信所投入的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

6.制定融资决策的技术线路, 把握融资规模及融资方式。

一是要根据市场环境, 选择最佳融资机会。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 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外部因素, 寻求最佳融资时机。二是要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决策提供多套融资方案, 化整为零, 满足企业所需。三是借助与大企业联合协作的机会, 建立供应链。或者利用供应链上节点企业资金进行融通, 或者利用节点企业的信誉优势为其担保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四是通过利益共享的机制, 实现融资外包。通过专业融资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决策和计划, 实现企业融资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总之, 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 制定一个合理的融资战略, 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同时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运作能力, 才能更有效的引入投资,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应注意内外结合去分析其成因, 尤其要重新审视其融资策略, 为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拓宽渠道, 确保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提升其竞争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钟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当代经济, 2007, 11

[2].赵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会计之友, 2007, 34

[3].赵妮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 2

上一篇:离子液体阳离子下一篇: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