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2024-07-10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共12篇)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1

会计文化与会计同根而生, 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企业会计文化是会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文化的溯源

1.文化的概念

对于文化的概念, 专家学者见仁见智, 各有见地。不同的学科从不同角度出发, 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 艺术、教育、科学等。”

2.会计文化的含义

狭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在人类社会中会计职业领域内业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为所有 (或大多数) 成员所接受或共同享有的会计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实施。广义的会计文化, 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 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3.企业会计文化的含义

企业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会计文化通过弥补会计“法制”式刚性管理的不足, 以价值观、信念、社会责任感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激励、引导企业会计行为, 构建和谐的企业会计环境, 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目标, 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企业会计文化对丰富企业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各国文化是多样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也是不同的, 对会计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特别是一些文明古国。中国会计文化要走向世界, 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外一切先进文化并不断深化和创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会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会计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

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 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伦理文化主要侧重于德治而轻于法治。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对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始终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 依靠会计人员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

2.中国文化的环境是政治文化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 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墨家忧世风日下, 要遵道利民, 最终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张为“圣人执要”出谋划策, 更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些, 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

3.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

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必须管理, 管理必须核算。然而核算离不开会计, 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现比较突出, 主要为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而不得不牺牲会计的原则性和伦理道德性。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 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一体, 相得益彰, 相互发展, 摒弃民族虚无主义, 重新阐释儒家思想观念, 将之有机地融入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中去, 会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

三、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经济体制的改革, 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 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 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 在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伴随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适应企业环境发展

企业会计文化需要在良好的会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 企业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现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 企业会计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会计文化, 从而推进并完善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2.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中国会计文化是对中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的传承和延续, 体现着中西现代管理文化的精髓思想。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 促进企业会计改革与发展, 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于目前企业会计行业出现的错弊和人为的差错, 应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改革企业会计法制法规管理体制, 加强中西方会计文化的融合, 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而积极促进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3.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是会计文化在会计实践过程培养会计人员的基础和中心。当前, 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袭, 企业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立场不够坚定、贪图享乐, 守不住道德防线, 通过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恪守中国文化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促进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会计文化建设对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 加强会计人员思想道德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既要吸取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精华, 又要善于借鉴国外会计文化的先进之处, 对于我国会计文化的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 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 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 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中国文化在促进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 中国文化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 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 不断评估各要素对企业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 实现企业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整体性原则是构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会计文化, 促进企业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 把握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等方面之间的关系, 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2.共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 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在不同时代, 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 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 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 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 是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因此在中国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 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 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这也就是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

3.持续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成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 尽管一定时期内企业会计文化仍处于初始稳定发展的状态, 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对中国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因时因地制宜, 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 而是时时创新不断发展的。

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我们应当时刻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 不仅要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也要吸收、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 通过对企业会计文化的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企业会计文化体系。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2

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文化再造

作者:徐 芳 沈 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3期

[摘要]学习是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环境能力的重要因素。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于“学习型”组织文化的塑造上。伟大的组织离不开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文化支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文化是企业保持竞争活力、适应我国转型时代的需求、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组织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团体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0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团队精神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化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从小的群体到大的国家集团;尤其是经历漫长的量变积累后,在近代实现了质的飞跃——社会组织高度复杂化,社会生产空前规模化,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社会形态繁盛多样化,社会沟通飞速信息化。进入21世纪,伴随着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纷呈时现、跌宕起伏,竞争也如影随形、激烈残酷。

处于经济风口浪尖、市场波峰潮头的我国企业,在渐趋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面对的竞争,是人才至上、以人为本的竞争,是对企业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验。但是,面对庞杂的社会分工、浩瀚的数据信息、分秒必争的工作节奏、强大的生存压力,个人的才能、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独行侠”式的企业创业和运作日益被本身高度系统化、信息化的社会所摒弃。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发达国家的公司在上世纪后期的竞争实践中,尤其在日本经济奇迹的启迪下,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形成了“团队(Team)”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理论,逐步取代以个人业务为基础的陈旧组织形式,推动企业系统开始进行一场深刻的重大进化。当今企业只有把团队建设作为自身在新时期发展的核心,才能各尽其能地配置人员,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人才的加成效应,有效的去把握机遇,群策群力的克服困难,迎接挑战。为了使我国企业紧跟先进管理理论,迅速实现团队化,本文分析了团队建设、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间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开展有我国企业特色的团队建设。

二、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

知识经济强调以人为本,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最缺乏的就是人才。但是对现代企业而言,仅仅依靠招募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显然,简单的人才堆砌不仅难以发挥个人的才华,而且往往因为优秀个体的碰撞而导致企业运转失灵。事实上,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可以说就是团队间的竞争,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的竞争。

所谓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2];是通过某种正式关系形成的、结构有序的人员集合。团队理论是国际企业系统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顺应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扩大企业管理幅度、精简企业管理层次、提高企业对变化环境的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而形成的,是企业生态系统为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必然进化,也是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结构形式优化和核心竞争力更坚实的重要标志。

团队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強大的机能:

1.团队可以产生巨大的群体效应

团队强调其成员的目标统一和职责明确,切实具有各方面功能互补地专业技术,善于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能够解决冲突及处理人际关系。面对当代企业复杂的任务要求和多变的环境条件,团队比个体或传统部门更能够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尽量发挥成员的不同特长,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从而可以使企业灵活迅速地做出恰当反应。

2.团队模式的结构简单

团队内部没有确定性的机构和等级区别,所有成员都具有决策权。团队成员为了实现特定的共同目标,强调合作和互补,在行动上交互作用,在心理上也相互尊重,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合作精神。

3.团队增强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对于企业,由于团队为成员们树立起共同的目标,从而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团队提高了企业组织的灵活性

团队建设就是有意识地在企业中发展有效的工作小组,以强化企业内部的团结氛围,填补由于现代企业组织扁平化所造成的管理空缺,有效地变革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并克服信息传递中的障碍,从而更能通过创造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5.团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团队的工作方式更能在企业中营造较强的民主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励员工的自主决策。

6.团队更能体现人本管理的思想

由于团队注重对成员的培养和扩大化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鼓励一专多能,可以使其成员迅速进步。团队的文化氛围可以激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团队精神对团队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有效进行团队建设的关键。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意识,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是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以协同合作为核心,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在工作作风上,团队精神反映为团队凝聚力、集体士气、成员间的高度信任感和为团队目标而协同合作的意识。团队凝聚力使成员以其全部力量尽心于团队事务,表现为归属意识、亲和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豪意识;团队士气是指成员对自身所在的团队感到满意,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并协助达成团队目标的一种态度;团队信任表现为成员间相互认可对方的正直、可靠、忠实和能力;协作意识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是成员动机、需求、驱动力和耐力的结合体,是推动团队前进的强大力量。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曾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五大特征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显然,团队精神就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把企业变成了一个同命运、共患难的整体,通过营造团结、和谐的气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和工作绩效。

团队精神也是区分团队与一般群体的根本标志。群体可以是若干个体因为某项事务而聚集在一起,而团队的所有成员则不仅拥有共同的目标,更在思想上渗透着团队精神。这使得团队能够比群体更加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人员,更能做到人尽其材,提高工作效率。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应该通过把握具有自身特色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精邃的团队精神,精心打造企业团队,从而推动自身良性发展。

三、基于企业文化的团队精神建设

企业文化与团队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对团队精神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围绕其最高目标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表现等的总和,是蕴涵在企业制度、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或服务中的特色文化标志。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指出,企业能够长久生存下来的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团队精神就是其重要的基本内涵。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地宣传企业理念,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帮助树立和贯彻企业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就决定了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所孕育和催生出的团队精神的性质和特色,从而有利于有企业特色的高效团队建设和成长。当然,精良的团队精神反过来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和有效沉淀。

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基于企业文化进行团队精神建设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建国初期,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家。在艰苦创业的岁月中,它们就是依靠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来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就是依靠强大的精神动力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弥补物质方面的匮缺,就是依靠精神财富的沉淀来推进物质财富的积累。

在幾十年的风雨中,很多国有企业都经历了自身特殊的发展历程,有着辉煌的企业历史,凝结了富有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精神财富有些根植于“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有些来源于“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创业精神;有些则直接来自于国企行业的自身积累,比如石油行业的“大庆精神”,航天行业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共性凸现了要求成员对集体忠诚和热爱、成员间团结和合作、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拼搏和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我等思想意识。

此外,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企业的文化内核中还包含有仁爱、思义、守礼、智慧、诚信等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理念以及我们民族历来推崇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些国企文化中闪烁的精神火花都是跟团队精神相通、和谐和一致的,正是团队精神所推崇的本质所在。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醇、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创业的洗礼,拥有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思想理念,应该充分发掘沉淀的精神财富,结合自身特色、时代特点和现代企业要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凝练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推动团队精神建设。

四、新时期我国企业的团队建设

面对知识经济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发展、团队精神形成和企业团队建设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它们的关系;用我国文化背景和社会传统中的积极内容引导和充实企业文化,体现特色和比较优势;以企业文化为土壤,大力培育弘扬集体主义的团队精神,进而构建高度组织的企业团队。具体而言,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吸收和消化现代管理学中国际先进的团队建设经验和理论,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理论水平。

由于管理始终以人为核心,为了促成国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顺利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模式,我们就必须广泛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努力学习国外优秀的团队建设学说,准确认识以团队建设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和运行规律,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结构的日益科学化、合理化。

2.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观念,一分为二地看待团队和集体的关系。

国外的企业团队学说,把团队归结为由寥寥数人组成的精锐小组(一般在12人以内)。这与欧美崇尚自由、鼓励个人奋斗的社会文化,社会人力资源相对稀少而国民教育水平高,社会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高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的社会和历史传统,则推崇集体主义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即管理或设想管理的对象数量习惯于远超出团队的“理想”规模,个人也倾向适应于大集体的生活和心态定位。而且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国民素质、社会基础设施水平、人口压力等,也往往使得我国企业必须面对大集体的现状。

对此应该辨证地来看待。尽管在计划经济中后期,大集体意识的泛滥引发了平均主义、浮夸风、好吃懒做、“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严重削弱了职工积极性,使得人浮于事,造成了“大锅饭”的局面。但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认识的偏差,忽视了监督、考核、激励、竞争等调控手段,导致宏观和微观管理失调,造成了失控。这并不能否认集体主义思想和理念本身的积极性,而是被滥用了,导致形成的不是集体,而是混乱松散的群体。集体主义的本质是整体、宏观、系统和综合,是对成员的宏观控制和战略指导。绝对的摒弃集体主义,就容易导致小团体和山头主义;绝对的执行精英化的团队思想,又可能导致脱离群众。只有把宏观和微观都协调起来,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可持续地和谐发展。

当代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再是单纯的提口号、贴标语等,而是需要企业每位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要把所倡导的文化理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开拓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变成团队精神的深厚底蕴、培育沃土和催化剂。

3.基于我国集体主义传统,积极建设企业的高效团队组。

现代企业的运作往往并不是单个团队所能承担的。一个成功的企业,至少应该在管理、生产和市场等方面保证队伍的优秀;也就至少需要经营、研发、生产、销售等团队。事实上,在企业运作的很多方面,所需的团队远远不止一个。比如产品的形成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都可能需要一支生产队伍;技术研发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需配置课题小组;产品发售到各地,每个区域都应有精干的销售梯队……

因此,我们应该把企业整体视为一个团队的集合,该集合由若干个针对不同业务、相互协调运作的团队组成;每个团队则由不同分工、协同合作的个人组成。本文认为,我国当代的企业管理应该迅速将单纯的团队建设发展为构建规模化的团队组,即考虑如何针对性地建设不同分工、不同领域的各个团队,如何把它们有效配置,保证合理的梯次分布,促成团队间有效的竞争和能够及时替补出现意外问题的某个团队。为了锻造高效的团队组,我国企业就应该发扬集体主义的传统,以此为核心建设企业文化,培育相应的团队精神,围绕企业中心目标,全力打造团队的团队,实现企业发展的腾飞。

4.吸纳传统文化理念,建立有效地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保障团队建设。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当代国外企业管理往往强调规章制度约束的法理性,而忽视了对员工符合人情的仁爱;追求成员的平等性,而忽视了上下级之间应遵循的礼节。我国企业应该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引入企业文化,体现国情特色,建立科学而又符合国人习俗的工资制度、授权机制、约束机制、考核和奖惩制度,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将提高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同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团队精神的鲜活和与时俱进,从而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培育优秀团队,锻造学习型的企业。

5.团队建设理念的国际化拓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日益广泛地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经济贸易和交流(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这使得我国企业的运行空间不断延伸,市场范围迅速扩大,竞争对手则增多和增强。因此,我国企业应该正视团队建设国际化的问题。

对此,本文认为还是要文化先行,即需要先做好跨文化管理工作——在尊重各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整合,在适应市场当地文化氛围的基础上推广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这样培育国际主义团队精神就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从而打造企业国际团队。

五、结论

我国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对此,国企应该积极采纳先进的团队学说和来借鉴外企的相关经验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注重与我国文化传统和精神理念相结合,以集体主义为核心构建有国情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团队精神,推动企业团队乃至团队组的形成,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新世纪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许晓青景立人等: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2]劳伦斯·霍普(美):管理团队[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3]梅德迪思·贝尔宾李丽林(译):超越团队[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

[4]翁维玲:浅议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总第62期

[5]于涛:构建企业高效团队的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0,总第446期

[6]李慧波:团队精神[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4年11月

[7]支有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国有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J].企业天地,2002.2

[8]林坚章志平:论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J].当代财经,2005.9,总第250期

[9]秦莉:企业文化建设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农场经济管理,2006.5

培育企业特色孝心文化的构想 篇4

一、担当培育孝文化的光荣使命

首先要正确处理孝心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企业员工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员工的安身立命之所, 家庭生活和谐稳定与否, 与企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息息相关。调节、制约家庭伦理关系的孝心文化, 是家庭和谐稳定的决定性因素, 是培育文明员工的重要途径。家庭是一面镜子, 折射出每个成员的形象, 检验每个成员的品质、人格。尊老爱幼、孝敬父母, 是一个人应该遵循的起码的道德准则, 是衡量一个企业人是不是合格员工的基本条件。很难设想一个虐待老人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会是“文明员工”。少数家庭不和, 甚至虐待老人的大量事实说明, 家庭不稳定、不合谐, 子不孝亲不养, 轻则损害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重则干扰企业和社会的正常秩序。培育孝心文化对稳定家庭, 构建企业和谐至关重要。

其次要认清新形势下家庭变化的新特点。目前企业和社会出现“银发浪潮”, 人口老龄化冲击强劲, 赡养老人的问题愈加突出。因此, 要大力培育孝心文化, 建设和谐家庭, 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

二、继承中华孝文化的优良传统

我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 吸收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继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 大力培育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孝心文化。

从一种文化的纵向发展来说, 有益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文化, 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我国儒家孝心文化就是这种具有共通价值的文化。儒家的“仁”, 不仅体现在主张仁政、德政上, 还体现在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上。家庭内外要讲求仁、义、礼、智、信, 其核心价值就是“爱”。《弟子规》就是开宗明义便将儒家祖师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义, 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 作为《总叙》, 统揽全书, 编纂而成的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行为规范生活教科书。孔子教诲弟子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行举止谨慎, 要讲信用。与人相处要平等博爱, 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向他学习, 有精力还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有益的学问。系统记述儒家孝心文化的《孝经》, 将孔子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指出,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上至天子的诸侯, 下至平民百姓, 都要尽孝道。“教民亲爱, 莫善于孝。教民礼顺, 莫善于悌。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孝子之事亲也, 居则致其敬, 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 丧则致其严”。孔子主张尽孝并非不辩是非。如果违心听从父母的错误意见, 曲意迎合并非真孝。如果敢当“争子”婉言讲谏,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即使触怒被打骂也不怨恨, 这才是真孝。

中华传统孝心文化的核心内涵实质, 对于我们教育人尽孝, 弘扬孝心文化, 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培育特色孝心文化的基本路径

犹如种树养花, 特色社会主义孝心文化只有精心培育, 才能根深叶茂, 花繁果硕

1、建设学习型家庭, 培养知识型新人。

文化育人, 贵在知识;知识传播, 贵在教育。故《礼记》精辟议述:“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孝心文化即传承儒家孝心文化的精华, 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家庭伦理道德关系, 建设和谐美满家庭, 显示了巨大的文化力。但由于文化大革命, 传统孝心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新型的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孝心文化很不成熟, 亟待大力培育, 不断完善。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抓根本, 重教育。要进行孝心文化大普及, 特别是要建设学习型家庭, 培养知识型新人。要引导家庭成员学理伦、学文化、学国学、学科学, 营造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用正确的理伦、先进文化、科学精神教育人、引导人、熏陶人、培养人。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处理家庭问题。首先, 一家之长要学得更多一些, 更好一些, 当好中华孝文化的传承人, 做践行孝心文化养老敬老的楷模, 以身作则, 带出一个文明之家、和谐美满之家。其次, 培育孝心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给孩子们怎样的世界, 他们就会还世界怎样的未来。为此, 要把家庭“孝教”作为孩子人生第一必修课。教导他们严格遵守《学生守则》,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礼貌待人。掌控文化力, 雏鹰展铁翼。今日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的天真孝子, 他日必将成长为兴家报国的栋梁之材。

2、恪守“诚、早、好、实”的尽孝之道。

”诚”, 即常怀感恩之心竭诚尽孝之情, 如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早”即尽孝必须早, 如孔融让梨;不能等,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待”。著名作家贾平凹对比感同身受, 撰文悼母, 呼吁为人之子早尽孝道。“好”, 即养敬兼备, 尽心竭力。不但要求对老人衣食住行照顾周到, 竭力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 更重要的是让老人生活舒心惬意, 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慰籍。以如木兰代父从军、王祥卧冰求鲤的至诚至孝善待老人, 知老人之心, 察老人之意, 解老人之惑, 排老人之难。言语交流不让老人伤心, 立身行事不让老人操心。从身边小事做起, 把孝亲敬老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让老人安享天年, 健康长寿。孝心文化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要将“好”贯穿始终, 直至养老送终。节日祭祀, 寄托哀思, 既勉励自己、又教育后人感恩尽孝、传承美德。所为“实”就是老人活着时要实实在在的尽孝, 老人撒手人寰乘鹤西去, 也要实实在在, 节俭发丧、文明祭祀, 不铺张浪费, 不大搞排场。“活着不孝, 死了乱叫”, 并不足取。与其显富摆阔, 狂烧纸楼“宝马”, 莫如老人活着时尊前多说几句孝心话。

3、加强特色孝心文化的理论研究。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5

段俊平摘要: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文化,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强国富民的中流砥柱,中国企业家群体也在逐步发展壮大。但是,当前有些企业却弥漫着急功近利、缺信少德、浮夸虚妄的不正之风,也有一些企业领导背弃了起码的道德和良知,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过去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事件以及屡禁不止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都反映出一些企业道德良心的丧失。为什么这些企业的道德防线如此脆弱,为什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么轻易就被“唯利是图”所代替?究其原因,根本上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他们太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了,而把最重要的民族优秀文化束之高阁,甚至完全摒弃了,他们缺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当代企业文化必然受到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又决定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用优秀文化抵御糟粕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企业经营道德是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遵从的道德规范,必然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企业在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必须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将其精华部分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现代企业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当今企业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文化,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倾心打造中国企业文化的“中国 模 式 ”。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在文化进步发展的总体趋势中,也曾走过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弯路,也曾出现过“全盘西化”的噪音。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这样那样的观点是不足为奇的。比如,有人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嗤之以鼻。殊不知,西方自十八世纪就已开始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世界通史》的作者斯洛夫是这样概括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拥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欧从贫穷和默默无名中拿出了中国的文化与发明,引起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这对于妄自菲薄、数典忘祖的人来说,应该是个深刻的启迪。如今,确有一些人以学习西方当代知识为时尚,而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迂腐。一些咨询公司在帮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时,也是喜欢搬弄翻译过来的时髦词汇,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精髓不屑一顾。这种倾向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实际脱节,与员工的心理认知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打造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首先要从认知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入手。这一步必须是坚定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企业软实力的源泉,是企业灵魂之所依,是我们从理论到实践打造“中国模式”的根基。一个优秀的企业,除了要向社会做出经济贡献,还要履行其社会责任,这应该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门主课。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以利润为唯一目标和最高目标,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生命力,能使企业真正做到基业常青。同仁堂的例子是很好的说明。这正是《易经》所说的:“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我们都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中走来的。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力、变革力,也要充分认识优秀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永恒性、有效性,而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笔十分丰厚的资源,是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创造的重要基础。任何发展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发展,任何创造都是在特定前提下的创造。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

出更大、更独特的作用。(更多有关中国文化现状,可以参见爱维龙媒段俊平先生《中国文化现状之麻将与微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激励我们去建设、去奋斗的精神力量与道德基础,饱含着许多关于人、关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刻认识。就连当今西方都在继续研究借鉴中国文化,我们怎能弃之如敝屣呢?比如,孟子曾提出“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那么今天的企业不是也应该“与人乐乐、与众乐乐”吗?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如果我们以此来教化、规范企业的道德和行为,并进一步强化法治,那些坑国害民、损人不利己的事件肯定会大为减少。(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参见爱维龙媒段俊平先生《易经精神与中国人》)

因此,我们在探索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时,应当把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认识。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过去的情况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 企业不应忘记祖先留给我们的制胜法宝。创建企业文化的“中国模式”,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价值观,是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件,中国企业应当为此而不懈努力。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6

从目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看,绝大多数企业还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但从整体水平上看尚处在初始阶段,水平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与国资委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清醒地看到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扎扎实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仍然是国有企业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充分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思想上重视得还不够有些单位没有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一高度,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对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企业文化定位缺乏系统、深刻的思考,传统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得不够紧密。有的缺乏精心策划,满足于计划上有了、领导讲话提到了,任务就算完成了,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制度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脱离有的单位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注重制度建设并狠抓落实,这不仅无可非议,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怎样再向前迈进一步,即制度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考虑得很少,或者说基本就没有考虑过。抓制度建设和管理有板有眼,较为务实,抓企业文化建设按上级要求也从不怠慢,但两者之间缺乏融合,存在着两层皮现象。这种现象得不到解决,企业文化建设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以为搞了文娱演出、举办了球类比赛、出刊了黑板报、统一了工作着装、有了CI设计等,企业文化建设就开展起来了,就差不多了。这种想法是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个误区。类似这些做法如果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仅仅是外在形式和浅层次表象,满足于这个水平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外在形式与核心内容的统一,重在核心内容的建设。

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个性化有的单位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来认识,确定的目标也没有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而适度调整。而是采用拿来主义或照抄照搬,制定比较雷同的企业精神、经营宗旨等,基本上是用到哪个企业都合适,没有鲜明的企业个性和特色,缺乏独具的文化魅力。

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做久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对于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展示国企风采,树立良好的国企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文化虽然不是法律规定,但往往比法律有更强的约束力。比如,每年春节前夕,即使火车票涨价且一票难求、上车更是拥挤不堪,可是大家非要赶着回家过年不可。再如,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郑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北京!”瞬间,所有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过去形同陌路的人们,瞬间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人们纷纷涌向街头,彻夜狂欢。为什么?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原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说:“企业文化是通用电气最无法替代的资本。”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加强企业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品牌竞争,步入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深度上的差别,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够协调企业中的人际关系,能够约束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同时也能为强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铺平道路。中外名牌企业的发展史都证明一条:“名牌的背后一半是文化。”正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海尔产品只是海尔精神和文化的载体。”“海尔最大的优势就是这么多年来所营造的企业文化”。事实反复证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需要,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更是企业追求自我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用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紧迫任务。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同志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对企业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引导职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认真落实国资委党委的要求,是国有企业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责任,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出效益和出人才两个成果一起拿。

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财力、物力等物质要素是否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用,决定着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国外经验证明,先进的科技加上训练有素的员工是取得产品质量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关键。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品牌的基础,是品牌的真正缔造者。回顾总公司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之所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有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员工队伍是分不开的。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用企业文化架起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架起通向市场的桥梁。

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具有

中铁物资特色的企业文化

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扎实推进

一是率先垂范,发挥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责任。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紧迫任务的观念,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企业领导者要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带头激发、调动和引导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的热情;带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搞好本单位企业文化的策划;带头抓好企业文化的宣传、普及、调整和提高,切实把员工的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中来。

二是全面设计,整体推进。在当今文化制胜时代,要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从经验型的管理向形成文化的内在约束力层面飞跃,必须要由单纯生产型和单纯规章制度管理型向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的方向转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规划,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导向,以文化力促进企业实力的提升。要在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同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找准企业定位,确定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和任务,实现企业文化与其他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健全组织,充实力量。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指定部门、指定人员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常抓不懈、稳步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全员参与

一是宣传培训,广泛发动。宣传培训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把企业文化内化于心的根本途径。要在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系统领会上下功夫,重在解决认识上的误区。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宣传途径和宣传方式来进行灌输、教育,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每名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是大家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是自己在企业里立足、成长、发展的根本。通过宣传教育、组织活动等各种方式,达到“进科室、进班组、入人心”的目的。

二是着眼于人,作用于人。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解决好员工要干什么,干成什么,有什么益处问题,又要解决好员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的问题。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宣传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同时,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和廉洁文化的内容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个员工心里,要让每名员工自觉地去实践,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通过文化自觉,文化主导,文化养成,让员工亲身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员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是注重实践,注重效果。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体现在员工的各个岗位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

构建品牌文化,形成自身特色

一是适应市场经济,打造企业品牌。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之间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步入了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的阶段,打造强势的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把“文化强企”作为长期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出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通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断提升经营业绩,从而把企业的品牌名气叫大叫响。

二是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按照市场规则的要求,认真研究如何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如何让每个员工具备真诚的服务情感,如何建立规范的服务程序和服务内容,如何创造完备的服务保障体系等等。要教育员工从小处着眼,以极大的热情和真挚的感情处理好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件小事,处处体现对客户的关心和诚意,创造完美而温馨的服务感受,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三是突出特色文化,不断改进创新。没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必然会失去活力。要坚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所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要大胆创新,狠下工夫,努力培育和创造自身特色文化。对于重组企业要采取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永葆青春活力。

打牢建设基础,提高建设水平

一是制订规划,完善机制。要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着眼与企业的总体战略,研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整体管理序列,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党政共同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是认真总结,精心提炼。要加大文化理念的挖掘、提炼、宣传和践行的力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取其精华,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着力抓好企业文化的升华发展,努力打造企业文化建设新亮点,向着“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的目标迈进。

三是注重建设,注重提高。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在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运作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企业文化建设阵地的作用,努力培养一支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通过宣传教育、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把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贯彻到员工的行动上,落实到企业实践中,做到视觉展现风采、理念塑造品质、行为规范全员,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7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拓展和网络化融合的今天, 众多成功企业管理实践都表明, 一个企业成败与否与该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着重探讨这个问题。

1 特色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1.1 什么是特色企业文化

特色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美国出现的。它是美国学者针对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经济竞争中, 美国企业竞争力每况愈下, 而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形势, 进行日美两国企业管理比较研究的产物。

特色企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或“次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在国外也被称之为“公司文化”、“组织文化”、“社团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 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

1.2 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企业能力理论, 强调企业竞争的优势源于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最近几年也被许多企业和学者经常提到, 而且很多企业也都在积极努力地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最近的研究认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的市场中, 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国内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观点) 。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由五个要素组成, 即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和流不掉。他们特别强调积累互补性知识的重要性, 积累互补性知识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程度高,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使企业具有独特性, 特别是使员工在企业内部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市场价格, 使他们不能轻易离开企业。

核心竞争力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产品、技术、知识、外部资源获取等能力。软件包括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等文化核心。软件部分是支撑并整合硬件部分使其更具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 即企业管理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

2 特色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辩证关系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可能成为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消极因素

在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 基于经验的基础积累形成的一种制度性的体系, 即企业核心竞争力,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外部环境有所变化的时候, 稳定性就会很容易地表现出某种惰性, 还具有抗拒性, 这种惰性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刚性。而为了使特色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原有系统就需要进行某些变革。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跟上特色企业文化变革的脚步, 核心竞争力对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也会变成消极因素。

2.2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有效促进特色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能力经过整合、提升, 才可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文化力则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 会对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行为方式和偏好有着强烈的影响, 能够更好地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 支持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

2.3 特色企业文化建设也可能阻碍企业竞争力的形成

企业的行为是由企业价值观决定的, 当企业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一致的方向时, 特色企业文化系统就会对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起到提升作用;当企业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竞争力具有不一致的方向时, 特色企业文化系统就会对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甚至会有削弱的作用。

3 特色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3.1 特色企业文化在企业目标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战略能够分解为具体目标和落实措施, 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全面性、方向性的行动计划, 在企业目标系统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是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的承接与中转。在企业目标以及战略的制定与选择中, 特色企业文化都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1) 在战略目标确定的过程中特色企业文化的作用。由于导向作用, 特色企业文化对战略目标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应该与企业的使命保持一致。一个构思良好的企业使命则能够使企业具有积极向上并且可以与社会价值目标相符合的战略目标。

(2) 特色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虽然特色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特色企业文化深深影响着企业战略, 对其影响过程还比较复杂。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说,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企业应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传递到企业战略制定者手中, 他们则做出综合判断, 根据企业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行决策, 并且选择企业的战略。而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 对于企业制定的战略, 特色企业文化则起着相应的影响。

3.2 特色企业文化对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关键能力的作用

对企业各种关键能力的塑造是形成竞争力最重要的步骤, 这些能力包括对事件的响应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生产的制造能力、管理能力、市场研究开发能力等, 在这些能力的形成过程中, 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以及思想行为的基础, 通过其约束、凝聚、激励以及导向等功能对各种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技术、管理、质量文化运行体制, 才能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学习能力的形成。当今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 这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就需要一种有助于组织学习的文化氛围, 应该建设一种可以适应组织学习的特色企业文化。而拥有这种文化氛围的企业就是一个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能不断地创造未来的文化组织, 使企业在工作团队、个人以及整个系统中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同时建立以人为本、鼓励交流和奖励员工积极参与、对尝试与创新积极促进的组织。

(2) 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核心竞争力系统层来说其重要的内容与体现就是企业的管理能力, 而企业管理能力的完成主要是通过组织制度以及组织执行力进行的。首先, 在特色企业的文化结构中, 制度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制度管理与特色企业文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其次, 特色企业文化对制度管理又具有补充的作用。随着企业逐渐发展壮大, 企业成长不同阶段则具有相应不同的管理执行力, 而其在根植中文化的执行力则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特色企业文化通过与企业制度之间的有效结合, 使企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能力, 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3.3 特色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整合的作用

在形成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关键能力后, 各种能力还处在相对来说零散分布的状态, 并不能直接形成核心竞争力, 各种能力还没有形成有机整体。要想形成核心竞争力, 除了对各种能力进行培养外, 还要对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首先, 特色企业文化能够促使各种能力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其次, 特色企业文化的保障能够对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进行协调。最后,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后, 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在发展和完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企业需要一定的信息反馈, 这样企业的管理者才能更好地决策, 并且了解哪种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以及企业内部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哪些方面还影响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特色企业文化并不能起到直接反馈信息的作用, 但通过这些方面的因素, 企业管理者可以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对于什么部门或者什么环节存在什么问题有所了解, 从而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之,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特色企业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是特色企业文化也不是万能的, 对于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不能全部都解决。一旦确立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的一切行为就必须依据其核心价值, 通过企业的不断变革来改变员工的行为, 使新的经营思想在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细化, 最终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2]普拉哈拉德, 加里.哈默.公司核心竞争力[J].哈佛商业评论, 1990, (5) .

[3]邵海清.创新企业文化构建核心竞争力[J].商业现代化, 2007, (10) .

浅议打造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8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他企业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在生产上落实“安全第一”,在经营上贯彻“效益至上”等,这是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地方。建立电力特色企业文化必须围绕电力行业特点展开,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安全、一流的效益作保证,从电力事业的公益性出发,塑造一流的服务形象。因此,必须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重点,把打造电力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把优质服务理念灌输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心中。

1 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为用户提供“可靠能源、可信服务”。而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又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电力企业文化就是要保证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为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准则提供精神支柱。

1.2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

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些文化的整合与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让员工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与员工团结奋斗、共同创业、整体发展。

1.3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

电力企业作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单位,要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电力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要求,明确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社会需求及潜在市场,完善电力企业的各种薄弱环节的工作,调整企业战略,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和谐,为电力企业营造良性循环的运营环境,促使电力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2 打造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

2.1 以突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

安全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综合指标,是电力企业永恒的发展主题,也是电力企业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企业建设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优化。

2.1.1 电力企业文化要突出在硬性管理方面的强制作用

电力企业点多、线长,多层次、多部门、多工种联合劳动。安全生产成为中心工作,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强制命令去进行生产指挥协调,对作业人员进行硬性化的行为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有序。从文化的角度讲,强化安全的制度管理,一是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二是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三是注重制度的权威性。企业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企业成员形成了一种强制的管理和行为准则,帮助形成一种安全管理环境。

2.1.2 要发挥电力企业文化在软性管理方面的激励功能

安全管理中的软管理是指通过感情投入,以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管理方式,培养和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员工保证安全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能力。安全管理中的感情投入也能形成员工与管理者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即感情激励效应。电力安全“软管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表扬、信任、关心等三大形态。表扬,就是对安全生产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如:大会表彰,通报表彰等。信任,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效果充满信心和期望,使员工备受尊重。关心,就是给予员工感情上和物质上的关怀,帮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软管理”的效应是综合的,有时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1.3 电力企业文化要强调“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立体、全方位的管理网络

管理的本质是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利益,管理只有从尊重人、关心人的角度去实施,才能被员工接受,才能将企业的意志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更完善的、更有人情味的、更有效的安全管理哲学。

2.2 以塑造、弘扬企业精神为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活、劳动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取向的群众意识。其已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并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2.2.1 宣传、弘扬电力企业精神,规范统一员工行动

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把企业精神贯彻于企业工作、生产的全过程,并坚持不懈地规范员工行为。电力企业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黑板报、宣传牌、标语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精神。同时,企业内各级党工团组织、行政部门也把企业精神融于党工团活动、员工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分析会、评先创优等大小会议和活动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企业精神舆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精神氛围。

2.2.2 用企业精神调动员工积极性

通过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的培养,使员工产生与企业紧密相连的命运感,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精神的培育,奠定了电力企业建设的基石,为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

2.3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让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和塑造功能,因此,应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职业道德是企业价值观在生产经营中对员工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具有管理作用,它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软管理的作用。

2.3.1 职业道德建设对激励员工实现企业理想和目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理想和目标得到员工的确认和追求时,能让员工树立起为企业奋斗的远大目标,在困难中互相激励,互相鼓舞。广大员工可以从先进人物身上,明确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从而把员工的本职工作自觉地纳入追求企业目标的行为之中。

2.3.2 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规范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员工的道德品质和意识

加强员工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经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才会使员工具有很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信誉才得以树立和逐步提高。

2.3.3 员工道德建设有利于改善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经营水平

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方向、领导的作风、领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原则,通过企业员工的道德评价表现出来,并能产生一种严格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企业领导具有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经营思想。

2.4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流的电力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各种复杂竞争环境的员工队伍。教育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关键措施,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员工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电力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以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环境之中。

2.5 倡导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任务,而领导方法与经济效益是相关联的,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科学的领导方法是领导工作有效的要求,是领导者顺利实现领导职责的重要保证。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要讲究领导的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电力企业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进行了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要求电力企业要配合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舆论和氛围;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要使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必然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并不断升华,才能使之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1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成长,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存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缺乏优秀文化的企业不会铸造出持久的一流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企业一流竞争力的拥有和维系往往根植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最好体现。同时,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扎实而充沛的物质保证。

3.2 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是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用先进、科学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武装员工头脑,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因此,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创新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品牌文化和诚信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和廉洁文化建设。

4 结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加强领导,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电力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不断总结和推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文化队伍。要建立企业文化创新体系,以企业文化的更新再造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要完善企业文化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的长久繁荣创造条件。

摘要:如何打造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何把电力企业文化灌注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当前研究的课题。文章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看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电力企业,电力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哈佛主编.哈佛模式与企业竞争[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可·伊恩斯蒂(Marco Iansiti)等.《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典藏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品缓.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9

校园文化是作为学校的环境教育, 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一种个性气质, 也是学校无形的一种宝贵财富, 是学校办学特色和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职业院校为了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拉近与企业的距离, 学校往往会引入企业的文化, 而军工企业文化无疑在价值理念、制度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企业要求, 因此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一) 可以提高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应该要体现出职业教育中“职业”两字的内涵。通过对大量军工企业的调研后我们发现, 毕业生进入军工企业后往往不能够很好地融入企业环境, 特别是一些中大型规模的国营军工企业, 学生往往对军工企业文化不适应, 甚至感到惶恐。学生不能够适应的原因并不是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由于缺乏对军工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 从而不能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 职业教育不仅要在专业能力上进行培养, 还需要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上进行培养。

当前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文化氛围具有较大的差异, 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很好地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 军工企业或大型企业对员工工作纪律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都是非常高的,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 如果没有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这些习惯, 就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不同点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 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融合军工企业文化的成分, 从而形成独特的军工企业校园文化, 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军工企业文化的距离, 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熟悉并适应了军工企业文化, 从而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 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军工企业文化是军工企业在长期的军工企业实践活动中从军工文化中提炼、演化而来的, 是各军工企业由于特殊的企业性质而产生的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文化诸要素的综合。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变, 让学校形成一个立体教育空间, 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带动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尤其是军工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 能够很好地净化学生的人格品质, 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能产生合力, 从而能正确地引导高职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素养。

(三) 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 “办大学不要都办成一个样子, 要办出特色, 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才能有高水平, 办出水平才能有特色。”而“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也是当前职业院校的共同追求, 也是学校优化管理、提升内涵、增强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所以, 任何一所职业院校的发展都要追求自己的特色, 最好是其他学校不容易复制的特色。通过这些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逐渐重视, 职业院校的发展都很快, 院校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 传统的“千校一面”的情况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 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 职业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找准定位, 办出自己的特色, 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我院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成立于1962年, 是国家唯一一所为中国兵工行业培养军工特有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 也是一所依托中国兵工行业办学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通过50余年的办学实践, 已初步形成“务实创新, 和谐共进”的校风, “乐教善导, 求精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好思, 图强明礼”的学风。自创办高职学院以来, 学院领导根据我院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 明确了“军工品质, 忠诚奉献, 立德树人, 经世致用”的学院核心价值观。

在过去的几年间, 学院坚持“根植企业、校企一体, 共荣共生”的军工企业办学模式,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 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打造“知识育人、环境育人、师德育人”为发展目标, 体现我校“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加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我院加大了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 东西两个校区的环境建设逐渐完善, 校园中榴弹炮、装甲车、文化石等一系列具有军工特色的景物应运而生。校园建筑结构日趋合理、环境优雅、风景宜人的校园环境已初步形成, 同时学院还注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学院现有各类社团24个, 社团利用业余时间各自开展社团活动, 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 社团联合会还会定期开展三月学雷锋活动、新生红色旅游、入团红色景点宣誓、学生干部向革命先辈致敬、红歌会、建党知识竞赛、徒步伟人故居行、保护母亲河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些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 不仅让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了解了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锻炼了意志。

三、军工企业校园文化的完善

(一) 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加强校园特色人文景观建设, 做好校舍建筑、道路、特色景点等维护保养工作, 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枪神吴运铎”照片等特色鲜明的图片、标语横幅, 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进一步完善校内一体化教学实验实训室的教学条件,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增设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电子显示屏, 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宿舍管理中心和学生资助中心建设;加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网络建设及教育, 加强教室、宿舍的管理,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 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

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基本制度、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学生奖 (助) 学金制度、德育工作评价制度、学生素质拓展制度等。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纳入辅导员工作条例;将军工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6S管理规定等纳入学生行为准则、学生实习制度、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将军工企业的具体考核标准融入学生评先评优奖励办法中, 设置企业奖学金;将军工企业管理办法融合到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中, 形成学生素质拓展制度。

(三) 升华核心价值观, 弘扬军工精神

进一步依托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彭德怀故居、吴运铎精神教育基地四大德育基地、军工协会等平台, 开展大型徒步行军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展 (如电视剧《枪神》、电影《吴运铎》) 等活动, 传承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 形成“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脚踏实地的践履品格、敢为人先的创新品质、坚忍不拔的拼搏意志”的精神文化, 用朴实、用坚韧、用努力延续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 丰富学院“一训三风” (校训“德能兼融、行知并重”、校风“务实创新、和谐共进”、教风“乐教善导、求精爱生”、学风“勤学好思、图强明礼”) 内涵, 升华“军工品质、忠诚奉献、立德树人、经世致用”核心价值观, 将军工精神内化与心。

(四) 完善德育工作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的目标:面向全体师生, 以普及为基础, 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 (学会做人, 就是修德明志、以德立身;学会做事, 就是掌握技能、增强能力;学会学习, 就是注重实践、学以致用;学会创新, 就是不断超越、适应发展) 为基本目的,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能够把礼仪常识运用于实践, 做到彬彬有礼、言谈有致, 举止得体, 养成知礼仪、讲文明的好习惯。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提高学院德育工作水平, 促进学院整体工作的提高。建设各类学生活动和素质拓展中心, 使其成为文化素质培养、艺术教育、科技创新、生活服务, 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结束语

军工企业校园文化是军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我院广大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一种财富。我院军工企业校园文化通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我相信在将来我院通过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必将树立起自己的特色, 从而为学院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摘要: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走向社会、进入企业前的准备教育, 因此, 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就应该融入企业的各种文化元素, 从而为学生进入企业做好心理上、思想上、习惯上、能力上等各方面的准备。当今的很多职业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和企业文化对接, 导致了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 所以, 如何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就成了职业院校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把军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角度探索了军工企业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军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惠晓钟.融合军工企业文化凝聚国防精神-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2]代艳丽, 等.军工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功用[J].社会科学家, 2012, (4) .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10

一、建立健全企业员工培训机制和各类培训管理制度

如:脱产培训和派外培训管理制度、干部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岗位培训管理制度等, 使各类培训的开展制度化、规范化、正常化, 以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岗位工作要求作为员工能力标准, 通过各种方式对各个层次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 使之满足企业的需求。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用人机制和待遇上要切实与员工的技能、业务水平等综合素质挂钩, 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从而激发员工自觉学习的热情, 使每个干部、员工从内心深处感悟到做好工作离不开学习, 解决员工参加培训学习的动力问题, 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

二、加强上岗资格培训管理

以政府安全、环保、质量、计量管理部门和其它有关行业管理的业务所规定的岗位作业资格和要求, 进行上岗资格培训, 严格执行各类员工持证上岗制度, 严厉查处无证上岗的部门和个人, 使企业各部门和员工重视培训工作, 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三、强化操作类员工培训的激励管理

企业应该将各部门每个工种的初级、中级、高级工、技师的比例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理论上的合理分布, 以此制定出每年需要达到中级、高级工、技师的目标, 根据目标制定年度和长远培训计划。同时, 公布各个工种中级、高级工、技师的标准和年度培训计划, 让员工去竞争, 主动的去参加培训。而且, 对技能等级实行动态管理, 由此形成员工自觉学技术、练本领的好风气。

四、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标, 对企业

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企业领导层, 树立企业领导层新形象, 通过培训企业领导层, 进一步提高企业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对中层领导实行竞聘上岗的制度, 促使他们自觉的学习。对于那些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思想观念跟不上变化、员工不认同的中层领导, 要坚决的予以淘汰。否则, 他所领导的整个团队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五、对专业技术人员应该进行高层次的系统培训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使他们能始终紧跟国内外相关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按差额评聘分开, 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自觉去钻研业务。同时, 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重奖并形成比较稳定的制度, 持续的执行下去。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 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增强员工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员工内在的自觉要求, 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 并激励员工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 从而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同时, 还要认识到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并能使其持久发展的制度保障, 以对员工实施全员性、全程性的终身教育, 随时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学习需要, 这需要做好企业各级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工作, 员工培训历来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基础工作, 必须把落实员工培训任务纳入各级主要领导的经营目标之中。要把抓好员工培训工作做为考察领导的业绩之一, 一个单位没有发展、员工没有进步, 就要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只有主要领导重视, 积极主动的组织、引导进行团队学习, 切实抓好落实, 才能使创建学习型企业成为一个企业的长远不变的制度, 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宝华.二十年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发展──在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暨更名组建中国企业联合会大会上的讲话[J].企业管理.1999. (05)

[2]、袁宝华.二十年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发展[J].市场观察.1999. (05)

[3]、中国企协在北京召开第六次年会[J].企业管理.1985. (07)

[4]、孙勇, 冯笠心.担改革道义著管理文章──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访谈录[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5. (02)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11

【關键词】国有企业;特色文化:研究

现代企业的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碰撞和竞争,随着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广泛而深入的实践,要求明晰而深刻的理论,以便能够覆盖方方面面,透析层层本质。企业文化,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文化中的一种。如何准确把握和成功驾驭企业文化,保证其真正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起,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率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其产品大量冲击和占领美国曾居于优势的市场领域。美国学者发现,日本企业不但重视制度化、规范化等“硬”管理,更注重“软”管理,即注重企业中的文化因素,注重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注重强化员工对本企业的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文化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一、从实际出发建设建设企业文化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就建设企业文化来说,中国企业有许多条件不如日本和美国的企业,如经济实力不强、基础管理薄弱等。但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也有日美企业所没有的许多优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一是悠久传统文化的优势。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悠久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企业文化建设中所提倡的种种思想,许多都可以在中国历史上找到萌芽或渊源。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形成了从不间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有较完整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有一支值得信赖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这是中国国有企业的一大特色,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优势。

三是行业优势和区域文化优势。当然,紧紧依靠以上优势还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自己所处行业的优势,甚至地理优势、环境优势等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二、具有煤电一体化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凤电的实践

淮浙煤电凤台发电分公司作为浙江能源集团公司(电力行业)和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煤炭行业)均股投资建设的国有大型煤电一体化火力发电厂,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几年来,凤电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创建独具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内部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提升、落地生根与成果应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注入活力和动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上级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导,充分体现电力行业特征,结合凤电自身实际(最大的实际就是,国有企业、煤电一体化模式、皖浙两省合作),融合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年轻人多、思想活跃的特点,以服务企业“打造标杆电厂、成就卓越凤电”的发展战略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若干方面,努力提炼出一整套符合凤电发展规律、契合员工成长需求、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企业文化体系,把凤电建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国内一流发电企业。

(二)特色举措

1、承担国有企业使命,全力做好“为社会服务”。1.1不负使命“敢于担当”。凤电作为一家全资国有企业,国家“皖电东送”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承担使命,敢于担当社会责任,以国家利益为重,为保证社会用电需要,力争机组稳发满发。在为社会提供稳定电能的同时,也不把污染留给当地百姓,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信守环保承诺,超额完成安徽省和淮南市下达的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荣获2009年度安徽省污染减排目标超额完成奖和2009-2011年度淮南市“污染减排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对社会的担当。

1.2企地共建“融洽关系”。和谐,是中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凤电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凤电与地方政府加强沟通,积极开展企地共建活动,力所能及承担社会责任,营造了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一方面,主动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夏天慰问冒着高温酷暑工作的环卫工人、消防官兵、交通警察;冬天看望渴望社会关注的智障儿童和孤寡老人,使企业成为助推地方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与厂址所在地村庄合作,连续6年向所在地高山村小学资助电脑、书本、桌椅、文体用品等,还让青年文明号集体和困难学生结对,对困难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帮助。企地共建促进了地域文化融合,企地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2、海纳百川,内部文化融合,全力做好“尊重和理解人”。2.1核心理念“海纳百川”凝共识。凤电职工来自全国27个省市,既有不同发电集团文化的差异,也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凤电依托发电企业传统文化,结合多元文化背景,广采众家之所长,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初步构架出以“博纳、和谐、活力、创新”、“企业以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的理念为核心,以创业、创造、创新的“三创”文化为根本,以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的“三心”文化为取向,以朝气、正气、大气的“三气”文化为引领的人文校园、和谐家园、平安乐园和建企即建校、建企即建家、建企即树人的“三园三建”企业文化,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

2.2孜孜追求“人的发展”助成才。凤电积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与制度,创造自我激励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强对专业化尖子人才的培养,提供青年员工更多更广泛的成才通道,以达到人企共进的目的。凤电按照优化结构、发挥特长、量才适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原则,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坚持把干部放到基层一线、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去经受考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一些年轻干部进行岗位轮换,历练熟悉基层、化解矛盾的意志品质,锻炼吃苦精神,增进对职工的感情,多角度地考察干部,以激发他们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在动力。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中层干部选拔积极引入公开竞聘、民主推荐等方式。凤电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年轻员工成长成才。由于凤电年轻职工居多,在班组里职工之间的学历、工作经验大部分相同。为了营造公平公正的用人氛围,畅通年轻员工成长渠道,凤电在基层管理岗位上,从班组小组长、班组长到科室管理岗位都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最合适的人员到最合适的岗位。

3、行业文化融合助推管理提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凤电党建工作属淮南矿业集团党委分管。由于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的差异,使凤电党建工作在落实过程中遇到瓶颈。凤电以浙能党建文化为切入点,吸收借鉴煤矿党建文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破瓶颈,创新党建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

学习型企业的文化特色 篇12

一、现阶段烟草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分析

(一) 烟草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我国成功加入WTO后, 烟草市场中涌入国外的“烟草巨头”使竞争愈加激烈, 特别是启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 我国禁烟、控烟的力度加大, 颁布的相关法律强制禁止某些烟草消费行为, 对烟草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随着“垂直管理, 专卖专营”体制的逐渐实施, 烟草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越来越多因素的制约, 而且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 也会冲击烟草市场, 所以在现阶段想要实现烟草企业经济效益的突破要加强内部建设。

(二) 烟草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烟草企业自身存在诸多矛盾, 严重制约其发展。例如:烟草企业的管理体制仍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渗透没有及时地作出调整, 不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反应;管理模式仍采用传统的制度管理、经验管理, 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没有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融入, 而且管理办法过于落后, 信息科技成果得不到体现;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明显超乎企业文化建设, 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对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 使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水平, 无形中制约了企业长期发展, 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 烟草企业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烟草企业文化的策略

(一) 明确烟草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价值观而构建的, 所以明确烟草企业价值观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前提。我国烟草主管部门为将我国的烟草相关法律落实于实践, 明确提出“国家利益至上, 消费者利益至上”的指导方针, 所以烟草企业的价值观应以其为基准。烟草企业具有国有独资的性质必然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企业运营的首位,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烟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 要符合市场要求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在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贴近消费者、贴近市场的同时, 保证烟草产品的质量, 使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可以购买到“放心烟”。由此可见, 烟草企业文化要围绕“两个至上”注重质量、服务、经营理念等, 在对两个至上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的同时, 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认识到这是烟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法则。

(二) 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烟草企业具有国有独资的性质, 所以必然要对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将“人”作为企业文化构建的主要对象, 是充分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的表现, 将企业成员放在企业一切行为的中心位置, 通过对成员素质的培养、对成员个人价值的尊重, 使成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自发地以追求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 为企业的发展而做出努力, 进而调动企业中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通过企业成员责任感的凝聚, 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国现阶段很多大型企业已经认识到以人为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广西华峰林业集团“以人为本, 打造华峰家文化”、巩义通达“以人为本, 合作创造价值”, 海尔“每个成员都是企业这条大河的源头”等, 烟草企业应该积极借鉴。

(三) 树立品牌意识。烟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所以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为提升在市场竞争中的整体实力, 必然不断优化产品质量, 不断降低烟草产品中所含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提高相关服务, 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提升烟草企业的信誉, 积极实施“诚信烟草工程”“用户满意工程”等, 并在此基础上创造烟草企业的自主品牌, 扩大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品牌效益符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可以使消费者与烟草企业在无形中产生某种共鸣, 从而促成交易行为, 为烟草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四) 建立创新机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随时都发生着变化, 烟草企业其自身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技术的更新、人才的流失都直接关系到烟草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所以不能一味地推崇过去成功的经验, 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创新, 形成包括制度、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机制, 为烟草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顾树东.基于专卖体制的公司治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3.

[2]孙蕾.基于沈阳烟草企业文化的服务品牌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上一篇:金刚石岩心钻探下一篇:西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