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英语专业

2024-06-20

高校非英语专业(共12篇)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1

摘要:大学英语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动力,学习策略等方面均有别于高中之前的各阶段。本文分析了高校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学习的新特点,并针对其特点提出多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养的方法。此研究有益于大学新生快速适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此外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能够终身进行自主学习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英语学习策略,自主学习,高校非英语专业

英语学习策略指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方法和一系列行为。国内外学者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标准各执已见,但总体上说主要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记忆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补偿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一般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了多种不同的学习策略。但在我国的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学生在大学之前普遍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多源于外在,而非内在。

大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习目的除了应试(四、六级,考研等)还有择业时对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课程的相对重要性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数语外中的三大主科之一,而变成了必修课甚至选修课,课时和学分有了大幅的缩减。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监管力度变小,频次变少,师生相处时间由于师资相对不足而大幅缩减。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学生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学习资源更加的丰富。大学拥有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图书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改变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培养变得更为紧迫。其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实现由高中学习习惯到大学学习习惯的顺利过渡,更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不会学习即不会生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者的职业使命和终极目标。

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论》中指出了当代教学的六个转变:从重视教师向师生并重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关注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从重视认识向重视发展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从重视预设向重视生成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1.学习动机。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并寄予期望,学生就会取得较大的进步。教师在授课和与学生接触时,要把这种期待和信任传达给学生,学生在这种期待中就会努力超越自己。学生的学习动机被调动起来才可能自觉主动地制订计划,确定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

2.学习兴趣。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在的力量”。当代大学生时时接受着新鲜事物的刺激,兴奋点分散,学习兴趣较之之前的大学生更加难以维持。针对此特点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办法,利用多种途径,多媒体手段,通过视、听等多渠道不断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被加强。

3.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认识论。知识是个体构建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之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建构事物,学习是一个内在建构的过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合作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任务型教学、Web Quest模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网络化学生自主学习等。

(1)合作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式教学法的最显著的特征是荣辱与共、彼此依存、团队交际、相互交流互动和定期总结。该教学法使学习氛围轻松活跃,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由于学生要相互交流,所以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2)小组讨论式教学: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该教学法也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人人进步为目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循循善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展开有效的讨论,从而使学生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任务型教学:以任务为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用目的语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用语言做事”。以任务为切入点和最终目标,使学习者能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调动各种资源去进行“意义”共建,达到能够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4) Web Quest模式教学: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等为辅助手段,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结论

“以人为本”和“终身教育”是现代学的两大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从探讨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方法、过程等,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释,希望有助于推动广大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学习终身的良好习惯,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该文通过对浙江某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抽样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采集数据,研究四、六级考试改革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最后根据数据分析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初步的探索.

作 者:卢琳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2007“”(10)分类号:H3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四、六级考试改革 学习动机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3

【关键词】英语听说能力 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与世界的合作是越来越多。社会发展对于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然后在毕业生中,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英语听说能力则难尽人意。即使是对于考核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四六级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近些年来,听力能力的考核比重越来越大,而听力能力则仍然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针对特定学科的专业英语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中国的一些著名学者也在呼吁改革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但是改革收效甚微。本文针对中国高校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因为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在平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简单机械的学习英语语法,只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由此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听力听不懂,说不出,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练习听说能力的积极性。第二,听力材料的枯燥无味,由于对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衡量和检测他们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都更加偏向 了针对四六级考试有针对性的练习,而这些内容恰恰是枯燥的,產时间反复的练习难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2.非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差。听说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能力能力差与听说课堂教学模式有关,为了应对听力测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分为三个 阶段,播放听力材料先有学生阅读练习题,之后由老师播放听力材料,学生核对答案,然后由老师讲解听力材料,这种模式使得教与学的过程成了机械的听力测试,而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则是为了交流,传统的英语课堂听力练习导致学生对于基于交流为目的的英语语言很难适应其语境,因而导致听力能力差。第二,口语能力差则更多的是由于学生语音基础薄弱,并且由于手机 及各种电子词典的普及,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 当中更加依赖于技术,而不会下功夫去记单词,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学生长期对于语法的重视也限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对自己所表达语言的准确性要求也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口语 输出。

3.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说能力练习时间不够充足。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练习听说能力的时间仅仅为两周两个课时,课外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又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但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讲仅仅靠两周练习两个小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一种语言,需要不间断的去接触这门语言,为自身创造一种语言的环境。

二、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1.对于学生来说,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事实充分说明:学好基础知识,对于搞好学习极为重要。所谓学习基础知识,就是要循序渐进,这是学习的一条规律。因为各门科学都是建筑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要想学好各门学科,必须从基础知识学起,要想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加减乘除;要想研究生物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单细胞;要想学好语言,首先要掌握素材和语言基础知识;这些如同建筑高楼大厦,先要做好地基,尔后才能建成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学习只有从基础知识学起,由浅入深,由少积多,才能逐步掌握各门学科的尖端知识,才能有所发明创造。为什么有些同学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基础知识太简单,学不学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须知,一块砖头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但千千万万块砖砌起来,就能成为高楼大厦。基础知识虽然简单,但真正地领会它,熟悉地运用它,并不那么容易,需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况且基础知识象台阶一样,没有这一层层极其简单的台阶,人们又怎么能够登上最高层呢?由此可见,基础知识看起来很简单,但它的作用却很大。没有它,掌握各门学科的尖端知识,便是一句空话。

有些同学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原因还在于他们的头脑里存有“好高骛远”的思想,总想学得快一点,学得多一点,学得深一点。这种急于求成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是,任何愿望只有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实现。而现代大学生并不是这样做的。他们在没有掌握起码的基础知识之前,就想去做到练就 一口流利的英语,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既没有学好那些较深的东西,又耽搁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所以,学习不能用“速成法”。要有耐心的精神,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2.补充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在听说练习材料选取上,可以选取精听的内容可以选择语速适中的听力材料,比如说教材,但是与之相应的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情景知识和一些相关的词汇。另外,推荐学生课下泛听的内容可以选择BBC,英美电影或电视节目。比如时下比较热门的美剧《prison break》,《desperate housewives》,《friends》,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培养耳朵对英文对话的敏感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充一下英美文化知识。CCTV-9的文化类节目比如 Travelogue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目,里面有很多国外生活,文化等知识介绍。另外在课堂上选取一定时间和学生一起讨论泛听内容,起到督促学生课余时间练习的听说能力的目的。

3.学生要培养课下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渗透课改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因此,在听说教学中,要自觉渗透学生一定能学会的理念,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

4.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习英语的过程变成一种愉快的交流,而不是枯燥的学习。首先,在练习听力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听力材料背景文化知识。 其次,学生在理解听力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复述听力材料内容,提高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样的口语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第三,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英文小短剧,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短剧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表演对话时的神态、语言表达地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第四,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在课堂 上给学生一个 话题,然后分小组去讨论,最后选出一位代表来发表小组的意见,适当时间还可以 展开一场辩论赛。最后,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引导学生课后来自主学习。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还需要课堂之外的努力才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结语

对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选取合适的视听说教材,也需要教师在视听说课堂采取有效的课堂组织活动来提高学生练习听说能力的积极性,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龙森.专家学者谈如何学英语[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2]亢志勇.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

[3]曹盛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角色定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4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在英语教学上获得成功, 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的有无及多少, 是决定学习者成绩的好坏和高低的原因之一。因此, 学习英语的兴趣作为英语学习者各要素中主要的情感变量之一。不断诱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而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为师者必须狠抓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首先要学生对英语教师感兴趣。大学生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对自己所面对的事物有了相应的价值评价。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很高, 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 分外重视, 肯下大力气学这门课。因此英语教师应树立自已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好形象, 使学生“爱屋及乌”。怎样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呢?英语教师要有扎实的英语水平和表现出不断学习的无止境进取精神, 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来征服学生;用高尚的师德来感化学生, 像滴滴春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对学生学业的长进和优秀的品德的形成要起潜移默化作用;要有高水平传授技能, 把讲授的知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要有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禁忌急;要以关心和耐心鼓励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鞭策先进, 扶掖后进;要有精雕细刻的教学方法, 诚实谦虚的教学作风;要精心备课、讲课、辅导、批改。此外, 每天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 步入教室, 以笑容面对学生, 以饶有兴趣的声调, 演员般的表情, 幽默的言语讲授知识;要有地道的语音语调, 流利的口语、熟练的语法技能和对课本内容了如指掌, 加之工整而有条理的板书和时间分配调节得当。在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被学生喜欢的良好形象就树立起来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教师就成了点燃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火炬。

2 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大学生相对追求个性, 追求自由, 民办高校学生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 民办高校学生更具有表现欲, 而且敢于大胆创新。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 教师应创设各种情景, 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来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尊重每个学生,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仅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3 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因为基础差异, 学生之间的学习存在的重大差异。一位成功的教师既要能做到肯定优等生, 更重要的是能够鼓励后进生, 让他们有成就感。后进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 教师要将教材化难为易, 化多为少, 精讲多练, 课堂上尽量创造愉快的氛围。他们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 教师要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 当差生回答正确时。应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 他们往往因得到这样的评语而激动, 这样差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 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 也消除了畏惧心理。

4 适时激励,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心理学认为, 个体在完成某项学习或活动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的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就谓之成功感。它有良好的后效功能:A、可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促使个体的身心与客观环境保持平衡状态和增进健康。B、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从而增强自信心, 提高动机水平。C、为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成功感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有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实践也证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因此, 英语教师要适时激励, 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我们的学生虽然基础比较差, 但是他们迫切希望把英语学好。一方面学生要过四、六级, 另一方面今后的工作更要求他们必须掌握良好的英语技能。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适当安排小测验, 小竞赛, 若学生体验了成功感, 那么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得到巩固并提高。

5 利用新的语言媒体诱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兴趣英语的学习, 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语言环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进步, 多媒体进入课堂,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语言的描绘、文字的表达、图像的演示、动画的模拟、音乐的渲染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把真实的生活带进课堂,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产生求知内需、求异思路,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定要根据实际需要, 恰当地选用和组合多种媒体工具, 创造生动、形象的交际情景,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感观刺激, 加大知识容量,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 才能有效地激发兴趣, 调动积极性, 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6 迁移学生的兴趣, 激发求知欲

让“差生”学英语是让很多老师头痛的事。学好英语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 而“差生”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如果只是从正面向他们大谈学好英语的种种好处, 恐怕收效甚微。如能把这些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兴趣, 迁移到学英语中来, 则可事半功倍。我所任教的是经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 他们几乎个个都有电脑, 而且都喜欢玩电脑游戏。因为很多的游戏都是英文版的, 很多学生经常因为看不懂提示的英文而被别人打败, 这时我就在轻描淡写地翻译给他们听。事后, 我发现英语课上, 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 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 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总之, 作为英语教师应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教学设计、方法、进度, 从而很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 让学生做学习的持久主人。我认为, 无论对学生进行任何一种评价, 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善教学、提高教学。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借助评价,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就, 跟学生的学习活动以适时和恰当的指导, 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为学生的持久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韩获.从专业与非专业差异看我国的非专业英语教育[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5) .

[3]黄喜玲.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淡化的原因探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 (3) .

[4]薛新东.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J]平原大学学报, 2005, (1) .

[5]苟利红.如何激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 .

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探讨 篇5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其劣势.在基础阶段将口译技能教学融入英语教学,可以促进英语教学,并减轻未来口译教学的.压力.在提高阶段,将英语教学融入口译技能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口译人才,满足多方需求.

作 者:贾丽 彭英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口译教学   教学目标   方法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6

关键词: 农林高校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英语学习动机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英语学习动机则是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力因素,是学习者激励自己达到英语学习目的的内在驱动力。加德纳(Gardner)等根据学生学习目的的差异,把动机划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和文化表现出积极正向肯定的态度,期望融入目的语群,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追求某一语言所能带来的实际价值和优势,如出国、娱乐、工作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即语言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1]。黛西(Deci)等从认知心理学出发,把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自身对目标语言的兴趣、爱好及求知欲等内在因素,类似于融合型动机,而外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来自于外部因素如获得表扬、出国、工作等,类似于工具型动机[2]。高一虹、周燕在研究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类型时,总结出7种动机类型,即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景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和信息媒介动机[3]。赵绩竹、李守时提出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学习动机主要有学习发展工具型、工作发展工具型、语言学习兴趣型、文化欣赏兴趣型和从众型[4]。石勇珍通过调查发现理工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多为证书型动机[5]。

目前,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主要侧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也有一些研究者关注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三本大学学生、艺术类学生、医学类学生、大学新生、女性大学生等。农林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在以往的动机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所以,本研究以动机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的选项采用李克特式5分量表的形式分级,从“很不同意”(1分)到“很同意”(5分),共30道题。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覆盖全校18个院系。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60份,并利用Excel统计问卷结果,分析处理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

(一)动机现状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占有一定比重。图1反映学生对各题目的认可度,其中A(很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很同意),分别代表-2、-1、0、1、2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对该题的认同度越高。例如,第11题(我学英语是因为它是当今社会非常有用的交流工具)得分371分,分数最高,显示学生认可度最高。此外,学生认可度排在前五位的第11、22、12、10、21题都属于工具型动机,可见工具型动机仍然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中占主导地位。根据Gardner的定义,第5、6、7、24、25题都属于融入型动机,但这些题目的认可度都较低,这表明融入型动机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占从属地位。因此,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工具型英语学习动机较强,融入型动机不足。

(二)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的各题目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及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及学校因素,见图2。图中的分数由各选项换算得来,其中A(很不同意)、B(比较不同意)、C(不确定)、D(比较同意)、E(很同意),分别代表1、2、3、4、5分。家庭及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人和社会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其平均认可度得分最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成为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工具之一。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其必备的基本技能。大学生为了将来的就业及前途不得不重视英语的学习。自身因素与融入型动机相关,学习者学习英语是出于自身对英语的兴趣,这种动机更有效和持久。然而,这类因素所得平均分居于三者之间,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对英语的兴趣有待激发。学校因素主要涉及英语教师、英语课堂、英语教材、英语考试等方面,这类因素平均认可度得分最低,可见学校因素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影响较小。

(三)农林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如图3所示,农林专业学生对题目的认可度总体与全校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其中对第3,21,25题的认同度,农林专业与全校平均基本持平,且这三道题都受社会因素影响。由此可见,农林专业学生和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一样,在学习英语动机上很大程度地受社会环境和需求的影响。在其他题目上,农林专业学生的认可度都比平均水平低。这可能是因为农林高校的农林专业在专业水平上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更为重视,导致英语的学习时间和兴趣不足。但是,随着农林高校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林专业势必要走向国际化,对农林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积极激发农林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农林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期帮助学生增强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可以了解农林专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与英语学习情况,提高农林专业学生国际化交流水平,加大农林专业的影响力。

在本研究中,“社会要求”和“证书动机”的驱动作用明显。然而,当今社会盲目地强调四、六级证书,导致某些高校把重点放到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出现了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应试教学倾向。这些因素可迫使学生做出努力,但不一定能产生强烈动机,这就使得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把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综合应用能力作为考试目标,设计出科学的评估标准,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拿证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消除考试的负面影响。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如适时导入英语文化的介绍、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文电影,也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兴奋的氛围中学习英语。课堂之余,教师也应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增强学生的内在英语学习动机,例如开展英语角活动、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自办英语报纸、排练英语话剧等。

参考文献:

[1]Deci E.L.,R.M.Ryan.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Springer,1985.

[2]Gardner R.C.,W.E.Lambert. Motivational variables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Revue canadienne de psychologie,1959,13(4):266-272.

[3]高一虹,周燕.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2003(1).

[4]赵绩竹,李守石.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实证分析及启示——以英语专业二外学习动机为例[J].外语教学研究,2014(2).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7

1 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背景

词汇学习在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Taron认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自己目标语学习中的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所做的努力, 即把这两种能力融入过渡语能力之中”[2]。而Oxford (1990) 指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为有效、更为自主、更为有趣的行为”[3]。就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而言, 学习策略是学生为了学习语言而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各样的积极的行为。O’Malley?Chamotmot (1990) 将词汇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三大类。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活动之中, 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结合;社会/情感策略是一种合作性策略, 为学者所采用。每一类又包括若干分类。元认知策略包括集中注意、制定计划、自我监督、选择注意、自我评估等, 认知策略则包括联系、重复、归类、做练习、猜测、利用上下文情、词形分析 (前、后缀) 、查辞典、词汇表等, 社会/情感策略则包括合作、提问已达到澄清的目的、自我鼓励等策略。

2 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来具体实施。本次发放问卷300份, 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为南华大学非英语专业2013级本科生, 共300名学生, 其中文科学生150名, 理科学生150名, 男女生数量大致相当。该问卷参照了国内外专家的有关文献, 并且考虑到本次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而设计。该问卷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关学生的个人详细资料, 包括姓名, 年龄和性别;第二部分包含15个词汇学习策略, 包括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大块。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估和选择注意;认知策略有上下文、广泛阅读、猜词、查字典、归类、词形分析、死记硬背、做练习、联想、词汇表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有自我鼓励策略。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目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词汇学习的方法较为单一, 不够灵活。多数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只是使用了极少数的策略, 例如, 80%以上的学生都习惯利用词汇表记忆单词, 也不会对单词表中的单词进行分类学习, 并不关心哪些单词是只需要识记的, 哪些单词是需要熟练掌握其用法并且需要正确拼写的, 只是一味的去读去写, 词汇学习的效率非常低。实践表明, 单一的某种学习方法并不适用所有单词的学习。如果一成不变地照搬某种学习方法, 必然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词汇的兴趣。

(2) 词汇学习中通常没有预先制定计划, 学习的针对性不强。60%左右的学生往往是在考试前集中一段时间学习词汇, 学习的随意性较大。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一般没有计划, 他们去背单词或看英语多半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或者老师的检查。因而, 这样的词汇学习有较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 并且缺乏主动性。

(3) 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上下文学习词汇。在本文调查中, 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尝试通过语境猜测词义, 从而学习词汇。有83.5%的学生选择完全不这样做, 9.1%说很少这样做, 4.3%偶尔尝试。在语境当中学习词汇真正达到了语言的活用, 因为词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更恰当的理解。

(4) 过于频繁的使用电子词典, 词汇学习严重依赖查单词。由于现代电子产品的发达, 几乎每位同学都持有一部智能手机。而87%左右的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或者在做练习的过程中,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总是忍不住打开手机的电子词典去查阅词义, 结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查单词上, 最后也没有完成练习, 更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篇文章的阅读。越不认识就越想查, 越查耗费的时间就越多, 最终并不能很好地完成所要求的任务, 导致学习词汇的效率降低。

3 词汇学习策略的对策和建议

3.1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词汇的过程当中, 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多种词汇学习策略。

在使用词典方面, 教师们可以教给学生如何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纸质词典, 并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句。要求学生尽可能少的使用电子词典, 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词典和双语词典。教师也可以在讲解课文时, 带领学生在阅读时通过上下文和已有的词汇知识去猜测新词的词义, 之后学生便可以牢记所猜测出的单词的词义。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记忆的遗忘规律, 从而使学生学会及时复习已经掌握到的词汇并且不会遗忘。当然, 教师也应该教给学生一些记笔记的小技巧,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记笔记, 对于已经掌握的单词就无需做笔记, 对于陌生的新单词, 学生在做笔记时, 不但把单词的意思写下来, 还应把英文释义写下, 以便更地道的记忆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准备英语单词本并且经常进行检查并且结合听写单词及其他检查学生词汇学习成果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单词,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词根、词缀, 甚至可以带学生做一些练习去训练学生们从语境中记忆这些生词的一些技巧。

3.2 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 改善词汇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借助音标词尝试拼读, 在此过程中, 既可以训练他们拼读音标的能力, 又能够使他们识记单词的拼写及发音规则, 这对于单词的记忆非常有利。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构词法, 帮助自己记忆单词。学生应当抓住词汇之间的联系, 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 立足于词汇之上记忆单词。学生自己应该去总结、发现, 积极参与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词汇的能力。在学了新单词之后, 学生只是跟读是不可能真正会读单词的, 因此, 在词汇学习过程中, 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自我消化。同时, 也要形成良好的学习词汇的习惯, 比如说分类归纳的学习习惯。加深理解, 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尽可能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 学生就应该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这些词汇。当然, 在学习某些单词时, 教师讲解其用法后会要求学生举例, 这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生单词的印象。课外阅读是一种很好的使学生牢固掌握已学词汇的途径。学生应当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合理安排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收听收看外语节目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同时刺激神经, 记忆单词的效果会更佳。经常观看英文经典影片或者听一些英文歌曲也会使学生更地道的掌握词汇。

摘要: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中心任务,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问卷调查,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讨论和分析, 并对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以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词汇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Wilkins, 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 1985.

[2]Tarone, E.and G.Yule.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8

近几十年, 各类高校都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证书作为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的条件之一。教育部门的各种考核机构对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估, 是也把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重要考核之一。许多国企、外企或合资企业在招聘员工是也非常看重英语四级证书, 重视应聘者的英语水平。因此, 各高校大学生对于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四级考试格外的重视, 有些学生难免会出现心理焦虑,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有十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英语四级考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

英语的教与学是一个十分的复杂过程, 它包含很多变项 (桂诗春, 1985) , 其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英语学习的内在因素, 英语教学的专家和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一定的研究, 并注意外部因素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影响,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积极心理影响, 客服或避免其心理劣势, 疏导不利的心理因素,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1. 研究现状及意义

目前, 针对考试焦虑的总体研究不少, 主要集中在中考、高考这一类升学考试, 有少部分关于大学英语四级焦虑的研究是关注听力、阅读某一方面的, 而且重在分析其与成绩的关系。具体深入针对各类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前焦虑状况调查及解决焦虑的对策研究却还是一片空白。特别是在理工科学校这一背景下, 几乎没有相应的研究, 本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而展开的。

电子科大作为理工科背景高校, 很多同学的英语功底并不牢固, 对于新生来说, 虽然高考分数较高, 但是英语单科却是弱项, 并且大多对英语抱有畏惧和抵触情绪。高考之后经过三个月的放松, 开学进行的英语摸底考试让很多同学信心大失。英语基础知识的遗忘加上对题目类型和考试方式的不熟悉, 导致很多新生一入学便对CET4产生恐惧情绪。大学英语课堂上加入很多听说联系, 是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新生极不适应, 他们认为老师讲的东西作用不大, 似乎并不能帮助他们顺利通过CET4。

本文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前焦虑的调查, 统计分析, 找出原因所在, 为以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从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方面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难题;也能充实和完善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四级焦虑的理论, 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理论基础

什么是焦虑?总的来说, 焦虑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是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或对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的担忧的反应倾向, 一般认为, 焦虑可分为两种:促进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前者是学习者产生动力, 发挥积极地效应。后者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情感障碍, 产生消极的影响。上世纪六十年代, Rogers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逐渐被人接受, 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焦虑作为个人因素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同时成为被研究的重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晚期, 由Dulay和Burt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被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进一步补充完善, Krashen指出情感因素, 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将焦虑视为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情感障碍。英语四级考试焦虑是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其危害大小与焦虑严重程度相关。

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焦虑方面研究多借用Horwitz等人编制“外语课堂焦虑评估量表”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即FLCAS) , 众多学者将FLCAS表美容总结为众多学者将FLCAS表内容总结为交际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其他情景焦虑和其他个性焦虑五因子。

二、调查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是电子科技大学的全日本科大二学生。去除部分无效问卷后获得的有效样本量为272人。参与测试对象构成见表1。

2. 研究工具

采用自译的FLCAS对被试对象外语焦虑进行调查。FLCAS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其来源为已有的理论研究及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学生对外语焦虑的主观描述, 共包括33个题项, 其中9个题项为反向记分。FLCAS采用Likert5点量表形式, 即: (1) 很不符合, (2) 不符合, (3) 不确定, (4) 符合, (5) 很符合, 研究对象对各项目的回答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另外, 研究对象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也作为参考资料。

3. 调查过程

测试采用匿名方式, 被测试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CET4考前焦虑调查问卷”。问卷由四部分组成: (1) 个人基本信息, (2) 英语课堂焦虑量表, (3) 2011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 (4) 其他对外语焦虑的补充说明。完成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三、结果与分析

1. 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LCAS) 的信度

通过对27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 计算出Cronbach’sα系数为0.871。因此该测试的内在信度较高, 对本研究中涉及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有较高的适用性。

2. 研究对象考前焦虑总体水平

通过对272名研究对象考前焦虑得分的统计, 结果最低分为34, 最高分为162, 平均数为92.17, 标准差为17.25。与现有同类研究数据相比较, 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本研究中我国学习英语多年的大学生焦虑指数仍然很高。这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强大的考试压力。在大多数高校四级通过证书是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由于四级通过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业绩的考核, 教师也向学生加压;用人单位往往过于看重一纸四级证书。 (2) 不恰当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填鸭”式、“满堂灌输”式的教授方式仍然盛行于大学英语课堂, 过于频繁和严厉的纠正错误也使学生焦虑不安。

3. 研究对象考前焦虑差异性情况

结果见表3。

由此可见, 不同性别、生源地、文理科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考前焦虑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4. 考前焦虑和考试效果的相关性

有学者 (Brown, 1987) 指出, 在外语学习中, 焦虑并不总是起到妨碍作用。关于二者的关系, 有一种理论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被广泛接受, 即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的“倒U型曲线”:较高的唤醒水平可以提高简单任务完成的效率, 而低唤醒水平则更促进复杂任务效率的提高。

本研究对272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表明, 焦虑总体平均分为92.17, 标准差为17.25。为了便于探究焦虑程度与成绩的关系, 将其分为三组。低度外语焦虑组的总均分小于92.17-17.25, 即75分;高度外语焦虑组的总均分大于92.17+17.25, 即109分;介于75~109分的构成中度外语焦虑组。分组描述统计量见表4。

将三组的焦虑程度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相关分析, 见表5。

由表5可以得出, 焦虑程度越高, 对于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的妨碍越大。焦虑使学习者更难记忆和思考, 语言潜能发挥也被抑制, 因此他们思维更加迟钝并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动机, 对学习英语的态度趋向消极, 英语学习效果趋向下降。据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考前焦虑和考试效果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一论点符合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殊规律。但值得指出的一点是, 焦虑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关系并不能直接定义为因果关系。

四、应对克服考前焦虑的方法

克服考前焦虑, 通常使用的有四大类方法, 即:心理预防, 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 以及药物治疗。我们主要采取前三种方式。

1. 心理预防。

首先, 考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应试动机。大学生脱离了教师和家长共同作用的学习以及心理环境, 在克服考前焦虑的问题上, 需要依靠自己进行调整。对于大一新生来说, 逐步适应大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若是迟迟无法应对大学松散但又有考试压力的环境, 在考试前出现焦虑现象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 我们注重通过英语水平的提高, 使其增强应对考试的信心, 从而克服考前焦虑。在实践中, 我们有针对性地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考题强化训练。第一步是根据CET4试卷结构分部分进行定时练习, 并进行详细讲解, 要求参与者计算正确率, 并进行现场总结, 客观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步则是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 要求参与者坚持对每次练习的结果进行记录, 以便定期进行回顾总结。在经过几次的集中训练之后, 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英语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再经过一系列的心理引导和干预, 能够对减轻考前焦虑起到重要作用。

2. 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方面, 我们主要是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达到效果。在课堂和平时交流中, 特别是几次集中训练的时间里, 我们都会对进步特别明显的同学给予肯定, 对处在高原期的同学进行心理疏导, 告诉其高原反应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只要继续努力, 就能够顺利渡过。此外, 焦虑过度的考生通常会有过度联想的倾向, 常自己假设一些消极场景以致扰乱正常的思维和心态, 对于出现这些现象的学生, 我们利用心理暗示进行干预, 运用轻度催眠等手段来帮助其想象正面美好的场景, 借此转移不良联想, 摆脱考生过度紧张的心理。

3. 行为治疗。

身体上的活动能够影响心理上的感受, 我们通过调整考生的行为, 如活动、锻炼、听音乐等, 使其过度的焦虑得到缓解和消除。同时, 我们也教授一些基本的减压方法给学生,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深呼吸。具体做法是, 吸气时, 使腹部和胸部依次膨胀, 停顿几秒钟, 随后呼出气体;呼气时, 先后收缩胸部和腹部, 最大限度排出气体。注意呼气时间要比吸气长, 持续时间大概为15秒, 一组做6-10次。

(2) 肌肉放松。做法是, 缓慢而强烈地收紧肌肉, 持续几秒后放松, 要求做到从头到脚所有肌肉无做1遍。让这个一紧一松的过程穿透所有肌肉, 心理的紧张感便会消退。

(3) 微笑减压。微笑可以带动身体一些积极的腺体分泌, 从而达到放松减压的作用。当面对压力的时候, 只要能够做出微笑的动作来, 压力就会减小很多。

(4) 想象放松。找一个独立安静的地方, 微闭双眼, 均匀而深长地进行腹式呼吸。伴随着呼吸回想自己曾经有过的美妙瞬间, 或者想象自己来到了一片美好的环境中, 周边有阳光、轻风、海滩等风光, 还有孩子的嬉笑打闹等。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想象, 压力、紧张会得到缓解。

摘要:高校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考前焦虑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考前焦虑状况进行调查, 根据结果及原因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英语四级,考前焦虑,对策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5.

[2]、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ses and Implications.London:Longnan, 1985.

[3]、雷霄.本科生英语学习课堂焦虑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国语言文学, 2004 (1) .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9

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 语言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是日常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社会需要大学生不仅能阅读英语文献, 还能参与以英语为交流工具的学术交流活动。因此, 为满足社会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以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为重要目标。然而近年来由于高校连续大量扩招,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成为困扰师生的严重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来说, 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目前, 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不尽人意的现象, 因而, 进行以培养英语听说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很有必要。

一、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与相关研究

(一)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现状

民办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等一系列因素, 在英语听说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除了学生自身学习英语的动机、态度、和学习的努力程度之外, 兴趣和其他的外在因素也同样制约着学生听说能力水平的提高。2015年9月本课题组对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15级某专业学生就英语听说的相关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有70%的同学高考英语成绩不及格 (按照满分为150分计算) , 其余30%的同学成绩多不超过100分。整体上对英语学习抱有畏难心理。多数同学因词汇量不足, 语法基础薄弱, 无法自由表达;单词发音不准确;在听说方面从未进行过系统训练, 不知道如何就相关话题展开对话。然而, 几乎所有同学都希望自己能够清楚、流利对进行英语交流, 也希望接受系统的听说训练。这说明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尽管英语基础存在困难, 不够自信, 但对英语听说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存在兴趣。

(二) 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关教学研究知网、万方、维普数据显示:与民办高校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数量不多

至2015年止共有11篇, 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了研究。有以某校为例进行窥一斑而见全豹调研的, 如:《浅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策略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听说教学为例》, 《加强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尝试———一项基于黄河科技学院大学英语听说调查的研究》, 《论双语教学的过渡形式:以内容为基础的英语教学———基于一所民办高校的个案研究》;也有以某种理论或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性教学研究的, 如:《基于自主学习理论对民办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 《听觉模态教学模式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听说能力培养》;也有对学生的听说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的, 如:《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法的探讨》。总体而言, 对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随着民办高校生源的增多,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影响的增大, 民办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理应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标准, 英语的应用能力, 尤其是听说能力培养应该成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目标之一。

二、以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以最新科研成果为心理支撑

北京大学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高家红团队于2015年2月23日以“Cross-language differences in the brain network subserving intelligible speech”为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与脑网络模型分析方法, 研究比较了中文和英文母语者在理解言语时的大脑活动和脑网络, 发现在处理英文时, 大脑额叶的布罗卡语言区接收来自左侧颞叶皮层后部的信息, 在处理中文时则接收来自左右两侧颞叶前部的信息。针对中英文两种语言在语音学特性上的差异, 该研究结果提示了大脑在理解声调语言汉语时, 存在特殊的神经机制以整合来自大脑左右半球的包含音调信息的语音-音系信息, 从而最终达成声音-语义映射。

这项科研成果在某种程度上以客观科学的论据证实了汉语学习难于英语学习的事实, 从某种角度有利于增强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学好英语的信心。在制定以培养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策略中, 这一点可用于帮助克服学生在进行英语听说能力训练过程中的主观畏难心理, 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本质属性的理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本课题将此科研成果作为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的有效工具, 在进行英语听说训练中帮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并认清困难的本质非英语本身难而是自己的惰性和夸大的畏难心理在阻碍进步。

(二) 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原则导向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语言研究与发展中心于2015年3月27日至29日在武汉召开的“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就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进行了研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全国范围内各类各层次高校的调研数据为依据, 以科学研究论证为支撑, 提出建设多层次、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于服务, 主要服务于学校办学目标、院系专业需要及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方向标,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定位赋予了各级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较强的个性化特征, 同时从某种程度上也将教学目标的制定权限较大程度上交给了各级学校。所以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为出发点,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英语的应用能力为目标, 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与策略。本课题依据新定位, 为15级实验班同学制定了符合其英语真实水平的英语听说训练计划, 选择水平相当的教材, 以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 进行了阶段性地训练, 从而响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原则要求。

(三)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理论指导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 主张语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而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 或者至少是在与一般认知能力互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强大的解释力, 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教学, 词典学、翻译学等研究领域。作为其哲学基础的体验哲学认为人的身体是认知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媒介, 这是认知的体验性: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一部分, 因此也是体验性的;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 同样也具有体验性。语言和语言学习的体验性为语言教学带来如下启示:教师除了直接显性教授语言规律外, 还应呈现语言材料, 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 归纳及运用其中的规律。

学生在进行英语听说的系统训练时, 本质上是通过听、说、思考的身心体验在培养英语知识的认知能力。本课题英语听说的训练材料越接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其认知能力培养速度越快, 因为学生在建立新的认知框架的同时, 也激发了原有的体验性的认知知识。在英语听说训练材料的难度与其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前提下, 学生训练过程及结果较容易达到预期水平, 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所建立的良性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以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 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

本课题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设计的培养目标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从而逐步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厌学情绪和畏难心理,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题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教材选择的原则, 以学生英语的实际水平为基础, 选取了符合我院学生英语真实水平的PETS一级为第一个学期 (24课时) 的培训教材, 并依据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原则选取其中学生熟悉或经历过的对话内容。

(二) 教学准备与实践

本课题的实验班为随机选择的15级非英语专业班, 共48人。在教学实验之初, 对该班进行了口试、笔试及问卷调查, 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口试、笔试均使用的是PETS 1级考试真题。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期望等方面。通过全面的分析, 最终确定以PETS 1级为第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的培训目标。以PETS 1级培训教材为听说训练教材;教学实验时长为12周, 共24课时。因学生人数较多, 为有效地开展听说训练, 将48人分为14组, 4人一组,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训练。

依据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原则, 选择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要训练方法。在教学之初及教学过程中, 不断渗透讲解北京大学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高家红团队研究成果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 建立自信,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保证教学环节有效进行。

教学过程包括讲解、训练、检查, 听力训练、语法训练及模拟口试训练。教学原则为精讲多练。教师按照教材顺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对话, 通过领读、翻译、讲解语言点及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之后, 限定训练时间,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先进行模仿背诵, 之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模拟对话;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检查训练结果 (一种是比赛对话背诵的速度;一种是比赛背诵时错误率。速度最快的一组或错误率最低的一组获胜;排名最低一组以表演节目或背诵英文绕口令为惩罚) ;听力语法训练为教材内容, 按照章节顺序逐一完成并讲解;模拟口试训练以2人为一组, 根据教材内容模拟PETS1级考试程序进行训练, 随机检查。

(三) 教学结果与分析

经过阶段性训练后对实验班同学再次进行了PETS1级口试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据显示:优秀率提高了21%;良好率提高29%。中等率降低了29%, 不及格率降为0。数据显示: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英语交流中的理解速度, 反应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不再像最初上课时畏难心理很强, 对自己英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信, 同时强化了学习动机, 英语学习过程中更有目的性, 也对英语学习更感兴趣。

四、结语

本课题所进行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依据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精神, 为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实验, 旨在解决学生对英语课的“鸡肋”心理问题, 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也为民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提供一种选择。

摘要:本文以以最新科研成果为心理支撑, 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原则导向, 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理论指导, 进行了以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实验, 阶段性结果显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英语听说能力,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志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题型浅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S1) .

[2]方柳婕.浅谈大学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3]刘素勤.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听说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 2011 (13) :128-129.

[4]刘洋.论认知语言学的外语教学观[J].中国外语教育, 2012 (4) :13-20.

[5]王菲.浅析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听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策略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英语听说教学为例[J].文学界:理论版, 2012 (9) :404-405.

[6]王李.大学英语考试改革形势下青年英语教师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J].教育与职业, 2007 (22) .

[7]徐岩.民办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4, 16 (1) :14-16.

[8]文秋芳.认知语言学与二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3.

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探析 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遵循“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好的英语写作教育工作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在英语方面的思维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还有助于他们更高层次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如何逐步提高高职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热情和英语写作的教学水平, 改善高职英语写作的教学环境就成为了许多高职英语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中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一) 英语写作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 特别是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 一直注重的是学生在语言能力、交流能力等语言能力的教育工作, 而往往忽视了作为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写作教学。这主要是因为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中, 学校一般指开设四学期的英语学习时间, 而且不设立专业的英语写作课程。同时在教育人员的安排上往往也是一名教师同时担任几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英语教育人员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 很难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全面的英语教育工作。

(二) 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中, 教育者往往重视的是教育的成果。在教学方法中重视的是语法、句法、词汇以及拼写等低层面的教学内容。在现在的高职非英语教学中一般采用的都是这种教育模式。这是这种传统的模式下, 学生在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中没有难以形成系统性的学习环境, 学习写作都是以参考他人的作品进行写作, 完成后一般也不进行修改。这样的写作方法使得写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同出一辙, 缺乏新意。

(三)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缺乏学习热情

在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中, 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一些问题, 其英语的能力一般都不会太高。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写作技巧非常的少, 再加上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本身就很差, 还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写作指导。在他们在进行英语的写作时, 在构思阶段就出现对题目不理解的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又因为词汇量的缺少和语法、句型的不熟悉, 造成无法表达想法的困难;写作后又不懂该如何校读、批改自己的作文。在这种恶性循环下, 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写作枯燥乏味, 缺少学习应有的动力, 最后造成对英语写作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四) 教师难以做好对英语作文的批改工作

在高职院校中, 非英语类的英语老师往往不仅只负责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 有时一名老师甚至需要负责上百名学生上交的作文。每次安排写作作业后, 教师须批改上百篇文章。所以许多的英语老师在留作业的过程中会可以的减少作文的比重, 同时在批改作文中也不会认真的做好批改工作, 降低批改的质量。从另一方面来讲, 教师对作文进行了详细的批改, 但是那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很可能也会因为这样而受到打击。因为, 他们在教师详细批改的作文上见到的都是自己的错误, 长此下去学生会在心里产生巨大的挫败感。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样的批改很难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二、做好高等职业院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为做好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工作, 许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 配合理论研究工作, 在教育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作措施。这些工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因为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缺乏应有的信心, 所以也就会对英语写作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 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过程中应向学生讲明英语写作的意义、特点及对今后工作的益处等。同时当学生出现进步的情况时, 教师应对进步的学生进行积极地表扬。这样做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对英语写作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二) 学校应开设专业的英语写作课程

在现在的高等职业院校中, 没有专门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独立的英语写作课,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也缺乏全面的、系统的、实用的英语写作教材和习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设立专业的英语写作课程, 为学生准备专业的学习材料。利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残疾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做好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教育工作

为应对高职学生中英语水平低的情况, 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 要做好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水平低的学生巩固语法、句型等英语基础知识知识水平。在教学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练习, 使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有全面、深入地了解, 从而可以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同时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外文的文章进行专业的分析, 介绍外语作文的构思方法、写作规律、句子衔接方法等英语写作的基础知识。

(四) 在英语写作教育中将写作与听说、阅读进行有机的结合

在高职中, 一部分学生在英语的听说和阅读方面的能力还是有的。所以在在英语写作教育中, 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将听说、阅读、写作学习分开进行的教学方式, 将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利用英语听说、阅读的趣味性带动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阅读的能力, 还可以同时进行英语写作的练习。

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团建设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团;建设

在现今注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合唱团、街舞社、礼仪队、国旗班等课外团体丰富多样,其中合唱团作为大家较为喜爱的艺术团体,得到了学生们的热捧。因此,教师在对合唱团建设时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力求符合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凭借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进行合唱团的建设,不能以专业合唱团的要求对其进行要求。下面我以自身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谈一谈我对非音乐专业合唱团建设的认识。

1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高校专业的音乐合唱团教学在整体高校教学体制下较为传统、保守,使得学生的学习易出现墨守成规、难以创新的现象。再者,专业的合唱团对于合唱团学生的音乐底蕴有一定的专业要求,需要具备相当的乐理基础和视唱练耳能力,此外,还要有专业的声乐受训经历。而非音乐专业的高校生的音乐素养仍停留在基础识谱上,合唱技巧、声音的把控更是毫无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非音乐专业的合唱团时,不能以专业、生涩的乐谱和发声训练进行教学,要运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教学。高校学生对于音乐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当下流行的音乐歌曲以及自身感兴趣的音乐种类,歌唱的经验也大多来源于课余在KTV中的消遣,多为当下流行的音乐。教师在教学非专业合唱团时,如果结合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种类,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吸引学生的注意,易于促进学生对于合唱的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和音乐认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 课堂教学注重大纲概念以及专题教学

教学非音乐专业的教师一般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会明白在高校中进行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如声乐、合唱等都需要长时期的系统式教学。这类专业教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教师要懂得取舍,在非专业的合唱团中采用教学大纲的浏览性教学,点到即止,但在其中可以寻求重要知识点进行专题性教学。合唱团的课程包含多种方向,包括合唱发展史以及发展史中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欣赏和演绎、合唱技巧和节奏的把握和曲目的学习等。在合唱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几个教学重点,着重教学,能使学生对重点进行更好地把握。在专题教学中,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这样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曲目的选择要使经典与潮流相结合

在非音乐专业的合唱团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选择经典与潮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能使合唱团与时代接轨,符合现代审美。大学生走在潮流的前沿,时代感、自我认知都较为强烈,追求一切富有新意的事物。多数大学生都喜欢具有时代性的流行音乐以及具有潮流因素的古典音乐,因此,教师可以对教学素材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古典中带有流行元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鲜感与时代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时代元素,遵循他们的特点,在选择曲目时可以对现代的曲目进行合唱风格的改编,如周杰伦的《菊花台》、《布拉格广场》、宫崎骏的电影主题曲《天空之城》等,还可以对经典作品进行现代化改编,如朱洪编配的《茉莉花》等。此类经典结合现代的编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符合学生的审美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教学生合唱的技巧,适合在非音乐专业的合唱团中运用。

4 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团的建设意义

在高校中建设非音乐专业的合唱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平时大学生很少接触专业的音乐人才,对于音乐的发声、音准等都是自己摸索,没有对错意识,而建设合唱团能增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认知。其次,非音乐专业的合唱团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放松学生的身心,合唱团的建设不仅能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使无聊变得有意义,还能在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时,起到减压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专业上吸引过来,放松身心。再者,合唱团训练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合唱团的训练中,学生们会经常练习经典曲目,如《黄河大合唱》、《祖国不会忘记》、《长征组歌》等激励人心的歌曲,学生们再练习此类歌曲的时候,能激起学生内心的爱国热血,进而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操。此外,合唱团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总之,在高校组建非音乐专业的合唱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入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素质出发,使教学贴近学生的实质,符合学生的爱好。其次,结合大纲概念进行教学,通过建立专题模块,进行专题式教学,再者,还要与时代接轨,不仅能使教学内容会更为丰富,还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认识到组建非音乐专业合唱团的必要性和意义,增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健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亮.高校艺术教育思路和模式[J].艺术广角,2007(04).

[2]李慧.高校非音乐专业合唱课的设计研究[J].北方音乐,2015(17).

高校非英语专业 篇12

关键词:高校数学,非数学专业,教学建议

1. 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现状

笔者在对高校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询问和调研, 通过考察分析得出当前高校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1 繁难平衡不力。

如何做好非数学专业的高校学生的数学教学工作第一个难点就是把握教学的繁难程度。高校数学教材的知识点难易程度不好考量, 知识量不好归类。有些高校所使用的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材过于简单, 学生学习兴趣差, 应付了事, 甚至认为是浪费课时。有些高校所使用的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材又过于繁难, 学生认为难度过大, 甚至直接放弃学习。这两种情况都对数学知识普及产生了阻碍。

1.2 教学体系不定。

考虑到各高校常年在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上各有各的看法, 所以高校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非数字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体系。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体系, 再加上部分省市形成的区域性数学体系也经常进行周期性调整和变动, 这些都让高校数学教育处于临时性状态, 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育更是难以形成体系化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教研体系, 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水平难以提升。

1.3 学生基础不足。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 特别是非数学专业的学生, 本身就对数学教学缺少兴趣, 主观上不重视。这样的学生基础就让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育面临着被学生忽视的状态, 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把高校数学教育视为可有可无。认为学好高校数学意义不大, 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帮助, 再加上没有学习兴趣, 所以更加不愿意去主动学习。教师在进行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时阻力大, 学生不响应教学活动, 上课氛围差, 教学活动互动性差,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2. 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学建议

基于以上对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一线的经验, 参考大量文献资源, 对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教学大纲与体系的建议。

第一, 对于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来说, 在教学大纲上要建立起统一科学的标准。教育部门、专家学者和高校要根据非数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制订出教学标准。各高校再根据自己所在的学校专业就业水平, 就业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搜集和聆听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建议, 以普查和抽查来进行民意测验, 建立起一个有标准有原则的非数学专业高校数学教育大纲。第二, 建立教学大纲监督实施小组, 对已经确定后的高校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进行持续教学跟踪, 深入到高校课堂对教学的实施方法, 教学活动实施原则, 实施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查。要体现监督实施小组的权威性, 对不按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高校课堂实施追责制, 贯彻好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体系。第三点, 在教学行政管理和教研活动上, 对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进行制度上的管理。建立起《教学大纲执行制度》、《教学体系执行标准》等管理制度, 对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进行周期性的工作检查, 步步推进高校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工作。

2.2 知识难易与知识量的建议。

第一, 在知识难易程度上, 要兼顾数学知识普及和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两者, 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调整知识间的互补性。让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育成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助力。第二, 根据教材中分册与分单元分页的情况来进行知识量的管理, 根据学生专业情况分配知识量的权重。结合学生专业水平和专业要求对特定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强化, 做好知识量的统筹, 不能和数学专业处于一个难度层级。以实用为原则, 提高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效率。第三, 要明确一点, 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应以普及数学知识为原则, 让高校学生从数学技能的角度来思考数学问题。把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和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区分开来, 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重在研究与探讨, 重在理论与推演。而非数学专业的数学教学则重在数学知识的普及, 重在数学技能的掌握。比如《超几何函数和六直线分布问题》难度大, 没必要对非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而在学习Zeta函数和数域上的L-函数时, 考虑到其实用性和数学原理, 可以椭圆函数、Theta函数”等知识点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 以提高非数学专业的高校学生数学涵养。由此可知, 对于难度大, 知识点较精、较偏的数学内容, 可以进行精简和删减。

2.3 知识更新与专业结合。

在进行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时, 考虑到知识更新的速度, 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更新和调整。但在更新与调整中, 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要求, 即使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 但专业上需要重点学习的就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强化。如财会专业的学生在统计和概率等数学知识的学习上要重点强化, 通过提升其数学水平来提升其专业水平。当然, 也要看到, 知识更新与专业结合这两点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样才能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非数学专业的高校数学教学来说, 要正视当下的教学现状, 从教学大纲和体系入手, 细化知识量, 优化知识难易结构, 结合专业与知识更新要求进行教学, 最大化地发挥数学知识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旭雯.论高校数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19) .

[2]史凌娟.论多媒体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19) .

上一篇:电脑小游戏与幼儿教育下一篇:数学分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