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精选12篇)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1
一、研究现状
有关英语学习中词典的使用, 国内外已经做过不少的研究。国外的, 如Cowie、McCreary[1]等。国内的, 如郎建国、李晋[2], 史耕山、陈国华[3], 赵卫等[4]。研究领域涉及词典使用的种类、频率、策略、目的等。总之, 国外研究者主要针对西方的语言学习者, 而国内的研究者主要针对国内大学本科的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从前人的研究中, 可以总结出:学生大都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词典使用的指导和训练;对词典知识掌握不多, 不熟悉词典的编纂体例;整体上学生的词典查阅能力不高;更偏重于使用双语词典, 没有给单语词典足够的重视;在输出性语言活动中更多使用词典 (如阅读) , 词典查阅策略也更恰当, 而在输出性语言活动中 (如翻译、写作) 使用较少;词典查阅策略上, 学生常使用“kidrule”和“第一义项”策略[1]。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形式。其学生状况、培养方式、培养目的都与本科生不同。因而, 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也不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00) 中, 明确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 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那么,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词典拥有情况如何呢?他们的词典使用情况如何?他们的词典查阅策略?与本科生又有什么异同呢?如何能让词典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就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以多种方法, 只检索到3篇有关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情况的文章。可见, 还很少有人关注到这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和使用策略进行实证研究, 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 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词典运用情况和策略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讨论, 以期对高职英语教学和提高高职学生词典查阅能力、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所帮助。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共分四部分, 20题。分为词典拥有情况、词典使用频率、词典使用策略和教师指导词典使用情况四方面。除了“上课是否携带词典“这一问题后面附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不带, 是因为_____”, 其他全为选择题。问题的设计参考了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类似调查, 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修改确定的。
调查对象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高职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调查在2009年3月份进行, 他们都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的英语学习, 本学期为大学期间英语课的最后一个学期, 还有三个月就将参加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应该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英语词典查阅策略。笔者随机从全院选取了5个不同专业的班级, 有工程类专业, 有设计类专业, 还有经济类专业。共发出问卷208份, 收回171份, 有效问卷169份。调查结束后, 根据每一项的次数分布和百分比, 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拥有词典的情况不容乐观。
第一, 虽然只有三名学生写明没有词典, 可六成以上 (104人) 的学生拥有一本词典, 而且是英汉词典, 词条数在一万以下 (102人) 。而郎建国、李晋[2]关于本科生的调查中提到的《朗文当代》、《牛津双解》的词条数都在六万左右。《牛津中阶》拥有的词条数也是四万多。《朗文袖珍英汉双解词典》是一本小型词典, 收录了常用单词、短语16000余条。很显然, 词条数一万以下的, 只能是极小型的词典和各类词汇手册。也就是说, 六成的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学习词典, 而是拿词汇手册当词典使用。这和笔者的观察是一致的。在课堂上, 笔者布置学生查词典时可是, 很多学生会拿出四级词汇手册, 或《高考必备》来查阅。一个40多人的班级, 只有不超过5本中型以上的词典。这也是把“《高考必备》”和“其他词汇手册”列入选项的原因。这和郎建国、李晋[2]、史耕山、陈国华[3]、陈敏、李守京[5] (人均2.66本词典) 的调查结果很不一致。
第二, 只有12% (20人) 的学生拥有电子词典, 和郎建国, 李晋[2]、史耕山, 陈国华[3], 陈敏, 李守京[5]调查中的学生最常使用电子词典的结果也不一致, 而和谢道兵[6]对高职学生的调查一致:“90.2%的学生使用传统词典”一致。这说明高职学生在电子词典使用上与本科生不同。
这应该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关。他们大多高中时学习成绩比较差, 英语尤其差。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他们高考英语成绩能达到及格线 (90分) 以上的, 就很少。有一些同学的英语成绩甚至才三四十分。而英语基础差, 就造成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差, 所以, 才连最起码的词典都不买。而电子词典较传统纸质词典价格更高, 学生就更少购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能追求过高的难度, 还要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 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词典的重要作用。
另外, 大多数学生使用英汉词典, 这和其他研究者的调查结果一致:英语水平不一的中国学生都偏爱双语词典。
2、学生认同词典的作用, 但是词典在实际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尽人意, 学生的词典使用频率不高。
从调查中得出结论,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词典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比较大, 可在自己的学习中英语却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71%的学生很少或从不使用词典, 15%的学生上课从来不带词典。这和词典拥有情况是一致的。因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知道词典很重要, 自己也不买词典, 即便手头拥有, 也很少使用, 也不会带到课堂上去。虽然问卷上要求写上不带的原因, 很少有同学写。只有几个同学写了“不习惯”、“放在宿舍”、“用不着”。这反映出他们还不习惯借助词典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还没有摆脱中学时有问题问老师的习惯, 没有养成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3、学生运用词典的策略有待加强。
学生的词典知识缺乏。调查中发现, 66%的学生不阅读词典正文前的信息, 60%的学生不阅读词典后附录, 这和陈敏、李守京[5]的调查结果一致。这样就不了解词典的编纂体例, 如音标标注方法, 缩略形式等等。而这就影响到查阅词典的效率。
学生只在翻译、阅读和作练习时才查阅词典, 而在写作、记生词、听、说过程当中很少同学会查阅词典。在阅读中查阅词典, 而在写作时很少查阅词典, 这和其他研究者得出的“在输入性语言活动中更多使用词典”一致。可与韩丽娟[8]调查的词典对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上帮助最小的结果不一致, 高职学生在做翻译和练习时也较多使用词典。原因还应该是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 翻译和练习往往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为了完成作业, 遇到困难时才会使用词典。而写作时少用, 是因为老师很少布置写作这样的作业。
阅读中, 多数同学“影响到理解才查”, 这是较合理的查阅策[6]。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完成阅读任务之后很少做词汇总结。而赵卫[4]的实验表明利用“先通过阅读材料总结所学词汇的用法, 再查阅词典归纳其用法的方法“习得词汇最容易也最牢固。也少有学生查词典来记生词。这说明学生没有认识到词典能扩大词汇量这一功能[3]。
多数同学只注意词的词义、读音信息。很少关注词的语法信息, 例证所传达的信息等关于语体、语域、文化方面的就更少了, 与谢道兵调查结果一致。谢道兵[6]认为, 对文化关注不够, 一方面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低, 不足以关注这些信息;另一方面是老师在教学中对语言惯用和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性重视不够。
4、教师对词典使用的指导
这和国内外很多研究的结果一样, 使用者缺乏系统的指导和训练。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讲授、指导词典的使用。而且, 多数同学也赞同提高词典的查阅频率。
四、结论和建议
与本科生相比, 高职学生词典拥有率和使用率都偏低。在词典查阅策略上, 和本科生相似, 只是凸现了学习的被动性。总之, 通过词典使用的调查, 突出显示出的特点是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而高职学生经过短暂的学习即将走向工作岗位,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加频繁的今天, 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在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所以,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利用词典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 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
1、教师应首先认清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从实际出发。增强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自身还要充分认识到英语词典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词典的特点和用途,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词典。尤其是, 要向学生介绍英英词典或者双解词典中英语解释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使用双解词典, 甚至英英词典。3、教师应把词典使用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词典才能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逐渐感受到使用词典的乐趣和收获。4、教师还要指导词典查阅的一些策略, 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使用词典。例如查阅词典除了注意词义和读音, 还应注意例句、语法、搭配、语体、文化等信息。查阅词典后, 应善于作词会总结, 及时记录下有用的信息。鼓励学生在听说等活动中也积极使用词典。在写作翻译等输出性活动中, 如何利用词典选择恰当的词等。
摘要:本文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词典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做了分析和思考, 旨在帮助高职英语教师了解学生词典使用的现状, 从而指导学生更好、更充分的利用词典, 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英语学习。
关键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McCreary, D. (2002) .American Freshmen and English Dictionaries:I had aspersions of becoming an English teach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15 (3) .194-195.
[2]郎建国、李晋:《英语学习词典使用情况调查与思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
[3]史耕山、陈国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调查》, 《外语研究》, 2007年第1期。
[4]赵卫:《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词典运用策略调查》, 《外语界》, 2004年第2期。
[5]陈敏、李守京:《中国大学生词汇学习中的词典使用情况及启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第2期。
[6]谢道兵:《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运用策略的调查》,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2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某高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作 者:王红 鄂婧莉 李婷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大学外语部,云南昆明,650221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ETROLEUM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XINJIANG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问卷调查 英语写作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3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笔者在课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据学生反映,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压根不感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尽管他们知道学好英语很重要。有的同学甚至说:“如果不是学校纪律的约束,我是不会来上英语课的。”听到这样的话,笔者一方面感到有些许的失望,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差,无药可救。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就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可以说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足见兴趣对某事物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有学生说就是对英语学习就是没兴趣,觉得英语很无聊。其实,兴趣是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对英语课程缺少兴趣,但绝大数学生对英语电影、英文歌曲、英文著作、动画片等这些东西有着极大的甚至疯狂的迷恋。宿舍里,电影是大家最大的消遣;走在路上,大家首选的歌曲是英文歌曲,而这就是培养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入口。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可以使语言学习很快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效应。学生会很快注意到自己的价值,增加自信,那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在此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的涉外活动,比如“英语角”活动,“外语导游活动”以及相关的“英语翻译”活动。这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也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此外,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较大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节日、风俗等情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我们可以在课下利用便利的互联网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交际礼节、传统节日等文化小知识,了解西方文化,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听力
听力是另大多数学生的头疼的难题,考试中听力失分十分严重。听力水平地提高在于多听多练,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没有专门的听力课程等原因,听力成了其弱项。既然提高听力在于多听多练,那么听什么?VOA(Voice of America)、Listen to This、Step by Step等皆是不错的材料。怎么听?在此拿VOA作例子。VOA有慢速和常速之分,初恋者比较适合慢速,可用来辨别发音和纠正发音。方法如下:先听一遍,明白起大体意思。第二遍时建议边听边写,复读听写一般以5到8秒的短句为单位。实际上5到8秒的短句是机械记忆音节,超过10秒音节太多,只能先理解记忆。遇到不懂的单词尽量查词典。实在听不懂的再对照参考译文。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增强辨音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声音与脑子反应之间的刺激强度。对照,对照的前提是实在听不懂。通过对照,参考译文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很多知识。对照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具体操作如下:把错误点总结分类,可以包括语音、语法、拼写、增添等;整理生词;统计错误率,例如语言5、语法2、拼写3、增添1、生词2共计13处,错误率13%。等接下来,熟悉录音内容,并尝试背诵。最初不必求多,而在于“精”。慢慢积累,听力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提升。然后,可尝试听VOA Standard English(常速英语)、名人演讲、影视作品来全面提高听力。
(三)口语
清晨漫步在校园里,莘莘学子朗朗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细听之下,会发现有不少学生朗读的英语无法听懂,不禁苦笑和感觉无奈。“朗读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基础。”读尚且如此,说的时候古怪、拗口更可想而知,可见我们大学生的英语语音问题具有普遍性,是语言交流所遭遇的首要障碍。“哑巴英语”是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极端表现,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却不会说,不敢说,这和英语学习在我国主要属于外语学习有关,学生的语言表现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被动的语言学习无法产生积极的语言输出。
大学生英语交流所遭遇的首要障碍是语音问题。它是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突出表现。许多学生因为自己发音不标准担心别人听不懂或怕被笑话,加上交流环境的限制,缺少锻炼的机会,索性很少开口或不开口,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这第一道障碍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是最容易克服,最容易在短期内见效,也最容易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为了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口语,就必须首先在语音上打下良好的基础。”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语音学习中,首先是单词重音问题。不少学生古怪、拗口的发音和重音很有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正确的重音位置,了解重音在词义、词性、语法辩义及表达情感、态度方面的区别,注意不仅单词本身有重音,发准重音会使语音表现大为改观而且重音的不同和变化可以引起词义、词性的变化,可以有不同的语法辩义功能,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英语句子由于重音的关系形成一定的节奏,虽然不象诗歌的韵律要求那样严格,但是遵循一定的轻重节奏规律,可以使说话清晰,流畅,易于辨认。对单词和句子一律重读或一律弱读,说的时候古怪和拗口也就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句子中需要重读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冠词、连接词、介词和人称代词等所谓的虚词都不要重读。掌握了基本的语音知识之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对话练习,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语音环境,培养对英语语言的良好感觉,逐步稳健地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为以后学习、工作中自由、流畅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融入了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而且在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不仅仅是交流工具,而且也成为推动我国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大学生是推动祖国发展的栋梁和建设者,必须有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希望上述三大瓶颈的应对方法对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有一定借鉴之处。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4
提高英语口语的方法很多, 不少高校都有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发组织的诸如英语角, 英语俱乐部之类的英语学习机构, 也有很多学校给学生提供与外交“free talk”的机会, 还有一些学校专门为学生增设英语口语必修或选修课, 这些都不失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好的方法。而近年来大家谈论比较多的, 其实也是不少学校正在实践, 正在发展中的一种办法, 也就是“英语演讲”。
对部分高校实证研究的分析
用训练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这一方法在2000年前就有个别学校在实践, 而自从2001年“第一届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成功举办之后, 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渐开始考虑并实施这一方法。笔者收集了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所做的实证研究, 现就一些成功案例作分析如下。
1.对实验对象为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的分析
在“第一届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举办之前, 只有很少的学校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而基本上也都是针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曾执教于北二外, 现就职于北外的王彤老师所做的研究。
王彤从1994年开始构思给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英语演讲课, 从1996年开始编写教材, 教材完成后, 自1997年起在北二外英语系为四年级本科生开设英语演讲选修课。自1999年9月起, 为北外应用英语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开设此课。具体操作如下:
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作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各5分钟, 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在下次课堂中全班分析讨论。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 教师以双向交流的形式介绍教材某个单元中有关演讲某一领域的技巧, 如语言特色、身体语言等并播放有关视听材料以配合教学。然后播放上次摄下的学生演讲录像, 教师带领全班利用相关的反馈表分析演讲并向演讲人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在余下的时间里, 全班分为若干小组, 每组由一名主持人带领, 进行小组演讲练习。
该实验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非常成功, 但事实上这一方式是较为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 因为这一方式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 另外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演讲课也是不太现实的。但这一实验成果也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演讲选修课带来了极大的借鉴作用。
在2001年后,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研究英语演讲的训练对学生英语口语的提高, 当然也是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冬玉老师对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 将演讲活动融入英语综合课, 具体做法如下:
每次上课前先由一位学生上台作主题演讲3-5分钟, 接着师生共同参与答辩与评论10分钟左右。历时两年。前三个学期, 以有备演讲为主, 第四个学期以即席演讲为主, 教师提前5分钟出题目。每次演讲活动完毕, 由全体学生根据演讲者的表现评定成绩, 课间反馈给教师。该成绩在期末成绩中占有一定比重。
该研究相对王彤老师的研究就更为适用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用专门花费大量时间开设英语演讲课, 只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嵌入英语演讲的训练, 这样就可大面积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进行。
2.对实验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研究的分析
近几年, 很多学校开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训练进行探讨。以下是对两例做得较为成功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训练实证研究的分析。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系的唐艳玲、毕会英两位老师选择了大学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他们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 笔试和口试平均分相近。随后, 她们任意选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组, 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组。在实验阶段, 两组使用的教材相同;不同的是, 在实验组的课堂嵌入了英语演讲因素, 主要采取主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种模式。演讲内容与课堂所学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主题相关。最终调查显示, 72.5%的学生认为演讲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87.5%的同学认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并建立起了再度提升的信心。
该方式较为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直接在英语课堂上嵌入英语演讲训练, 但是这样的实施过程很明显会占用相当大的课堂时间, 所以对于课本任务的完成是否有影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同时, 这种实施过程只是一种学生的实践, 而老师并没有对演讲的思路和技巧给予系统讲解, 这是另一缺憾。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姚玲和莫燕凤两位老师以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训练, 取得了自治区级课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课外活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所用方法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举办英语演讲小组和英语戏剧表演小组的活动形式, 活动时分别指派固定教师到场指导。教师通过给学生播放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光盘的方式, 向学生介绍英语演讲的程序和基本礼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答评委问三个板块的训练, 并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讨论、总结出英语演讲的方法和技巧。
这种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其实与演讲选修课的形式是大同小异的, 也需要占用学生很多的课外时间。但这一试验按照“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中的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方式是值得借鉴和吸取的。
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需求分析。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单项选择, 由12个小题组成, 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 从“很不同意” (1分) 到“很同意” (5分) ;第二部分问答, 两个开放式小题。问卷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嵌入演讲因素及演讲选修课, 涉及学生的看法及需求程度等问题。问卷在统一的时间内由学生填写并当场收回, 共收回有效问卷60份。
根据对回收问卷的分析整理, 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91%的学生迫切想提高英语口语, 也认为演讲训练很有助于提高英语口语, 但也有73%的同学认为英语演讲训练不应该占用太多课外时间, 因为他们需要这些时间来研究他们的专业课。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探索
综合以往实证研究的案例,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能够采用的英语演讲训练方法无非就是两种:一是选修课 (包括第二课堂, 活动小组等) , 因为不可能像英语专业学生一样大面积开设必修课;二是大学英语课堂嵌入英语演讲训练。
以往学校大多采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一种。而综合对一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笔者认为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演讲训练可采取双管齐下, 也就是两种办法同时进行的方法, 对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具体做法为:首先可对于全体学生在整个大学英语课的课堂上嵌入英语演讲因素。但为了不影响课本教学的进度, 必须控制时间, 同时不能只让学生练, 应该适当汇入一些演讲技巧及各类题材演讲稿的写作思路。也就是说在每节课下课前5分钟内老师可讲解演讲稿的写作思路与演讲技巧, 在第二次课课前5分钟之内可点名2-3名学生对上次布置的演讲内容进行公开演讲, 其他学生上交演讲稿。这样的训练只是皮毛, 也只能对大多数学生泛泛而练, 它所能起到提高学生整体口语水平的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接下来要对对于英语演讲极为有兴趣并且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采取开设选修课的方法, 解决他们在课堂上“吃不饱”的问题。当然这一选修课的模式就可参照英语专业的演讲课来上了。
结束语
将英语演讲训练融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课堂, 用来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大学英语课改的一个趋势。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分析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总结出一个较为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训练思路, 希望能够对其他同行所做的这些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共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 2001 (3) .
[2]张冬玉.英语演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项综合英语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J].外语教学, 2007 (3) .
[3]唐艳玲, 毕会英.大学英语课堂嵌入英语演讲的有效性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与思考
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存在盲目性、费时低效,缺乏自我监控能力,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对此,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鼓励合作学习,加强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措施.
作 者:王彦昌 WANG Yan-chang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 29(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自主学习 问题 教学 建议浅谈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储备 篇6
【关键词】词汇 策略 非英语专业
一、引言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了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不得不面对的一项压力。他们不担心专业考试,不担心计算机考试,可是面对CET考试他们不得不付出大量的时间。而词汇储奋不够往往令很多学生感到英语过级难。
下面是一份关于词汇习得简易问卷的调查结果,参与调查的是宁夏某高职一年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的学生,此班基本完成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为自然班,共38人。
英语学习最主要阻力来源词汇语法
59%41%
记忆词汇方式直接背词汇表通过上下文记忆
95%5%
记忆新词的态度尽量不记忆课后记忆
95%5%
查阅新词的方式先猜再查阅直接查阅
89%11%
词汇习得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的词汇教学。学生对词汇进行直接的有意学习,如直接背词汇或通过做词汇练习来掌握词汇。第二个是从语境中无意学习。目前,很多学者都给“词汇附带习得” 作了定义,虽然这些定义是不同的,可是追溯起来“词汇附带习得”一词最先由Nagy, Herman和Anderson提出,即学习者在把注意力放在完成阅读、听歌、复述大意时并非有意记词汇而附带习得了其中的词汇。
二、词汇附带习得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储备的指导意义
词汇附带习得是基于特定的语言环境,有上下文作为参考,能够使学习者对词汇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得更深刻,这比仅仅背词汇要有意思。通过语境,学习者更能深刻了解到这些词具体的用法和意义,这样记忆无疑更为深刻。待下次又碰到这些背过的词汇时,也更容易借助更具体的语境来回想。
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词汇记忆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阅读材料。比如要进行CET考试,学生可以阅读CET考试的阅读材料和试卷集,在阅读时遇到自己不懂的词汇就动手查阅,结合语境记住,用这样的记忆方式来积累CET词汇其实是很有效的。
举例: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as①chartered(发给执照) in 1868 and established at Berkeley in 1875. is the only② survivor(幸存者)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ampus buildings….Today, ③Undergraduate students (本科生,不是毕业生)can choose from more than 5,000 different courses and over 100 majors or they can design their own individual majors. The ④graduate division(研究生院)offers professional and academic degrees in more than 100 majors. Aiding students in their course work is a campus network of twenty-four libraries, including one especially for undergraduates. There are also many support⑤ facilities (设施)and services available, such as the Student Learning Center,
这段文字是关于加州大学的部分简介,其中我们可以遇到标注的5个四级词汇,我们可以通过文中的词组和表达方式出现的上下文来记住这些词。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语言词汇储备策略
阅读促成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的研究涉及的因素很多,学生在阅读和听力的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到新词汇。因为大量证据表明,母语学习时的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阅读和听力中获得的。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者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新词,可是对待新词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率。如上表所示,这个班学习者中59%虽然知道词汇量很重要,可是整个班95%的学习者在遇到新词的仍会尽量不记忆,因为记忆这些新词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吃力的。对于这些因素,在此,我们就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1.阅读材料的选择取决于其类型、长度及所包含的新词数量
如果学习者阅读的文章是比较熟悉的,接近日常生活的,那他们更乐意读这样的文章,从情感上不会太排斥,记忆新词的欲望较强;如果要阅读的文章是科普性的,自己平时不太感兴趣的,那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会很低,不愿意读,更不用说记忆里面的新词了。
文章视觉词汇量也对词汇附带习得有影响。学习者低头就看到长长的文字,可能就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兴趣也降低许多。如果读到信息很多的文章,放眼望去都是自己不懂的新词,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这是对学习者自信心的摧毁。只有当学习内容难度适中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才最强。
很多学生背了词汇很容易就忘记,除了记忆的方法不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忘记是个很正常的过程。我们学英语至今会发现其实有些词是很难忘记的,比如“Thank you” “hello” 这些日常用语,原因就在于这些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率和重复率都很高。很显然,学习者在遇到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时,唤起记忆的能力就越强,一般重复率达到5次以上,记忆成功率是很高的。在授课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多重复新词。
2.猜词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词汇的附带性习得主要依赖猜词手段,即从上下文语境中猜测词义来实现。掌握2000个最常出现的英语词组方面的知识,通常能使习得者认识并能使用多数书面文章的大约84%的词汇。学生可以利用词外线索和词内线索来猜测新词的近似意义,尤其是当学生对认识和利用这些线索有所准备时, 它们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语境猜测生词的意义。
3.鼓励学习者进行大量阅读,教师起监督作用
词汇量的积累,词汇知识的掌握是通过阅读实现的,这是扩大词汇量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要增加词汇量仅仅靠课堂的积累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教师要多安排学习者进行课外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事后进行评价和讲解。在自然阅读状态下,词汇附带习得率低是公认的事实,原因如下:阅读过程中没有把注意力放在生词上,聚焦度不够;词汇量和背景知识不足,充实度不够;随着阅读过程的结束,这些词从头脑中消失,没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频率不够。所以我们不能依赖学习者主动阅读,教师这时要起到主导和监督作用。
4.词汇直接习得和附带习得相辅相成
词汇直接习得即刻意习得中学习者的学习重点放在词汇学习方面。这种词汇学习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脱离词汇上下文的语境,因而学习者常常不能准确运用刻意背记的词汇,只是了解这些词汇的词义。学习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直接或刻意学习而言的,由于词汇附带习得多是在上下文中进行的学习,所以学习者对该词某种用法掌握得比较适当,然而学习者对词汇附带习得没有系统的认知,尤其在非专业学习中很少有意识采用附带习得的方法。
四、结语
学习者的外语习得从根本上依靠词汇的习得,附带词汇习得能够帮助学习者长久地记忆词汇,深刻地了解词汇的具体用法,培养语感,熟悉词汇的语言环境,然而词汇附带习得要求学习者掌握3000个词族,词汇附带习得是无意在语境中习得词汇,需要时间较长,习得词汇量少于刻意习得量。学习者仍需要在平时多多刻意背词汇,两者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词汇习得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清萍.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学习者内部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2.
[2]高新华.英语词汇有意学得与附带习得二元统一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0.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研究 篇7
学习风格的研究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54年哈伯特·塞伦 (Herbert Thelen) 首先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以来, 许多研究者都从自己的角度试图定义这一概念。谭顶良 (1995) 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 包括对学习内容采取稳定的学习策略, 对教学刺激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因此学习风格具有3个特点:
1. 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个体生理基础上, 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通过长期的学习过程形成, 具有鲜明的特性。
2. 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 具有稳定性, 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 直接性。
学习风格形成于学习过程中, 直接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 因而对学习效果有更为直接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于学习风格的问卷, 作者参照了国外一些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学习风格测量表, 并且结合了国内英语学习与教学的具体特点, 设计了适合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特点的学习风格测量表。共分6个方面: (1) 视觉型—听觉型—实践型; (2) 群体型—个体型; (3) 独立型—依赖型; (4) 分析型—总体型; (5) 随意型—系统型; (6) 冲动型—审视型。学习效果是以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试成绩为测量工具,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包括听力、阅读、语法、词汇及写作等各项测试, 能反映考生一定的语言能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大学英语学生学习风格总体趋势。通过对研究对象学习风格的每一类所得的平均数, 每一类型的频率分布, 以及每一类型风格的中间分数的对比, 结果表明:
1.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明显趋向视觉型、实践型、独立型、分析型和反思型。
而其他方面的学习风格则没有明显倾向性。77%的学习者倾向于视觉型的学习风格, 他们比较喜欢学习过程中的视觉输入, 上课中板书以及幻灯演示会极大地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2.80%的学生倾向于实践型学习风格, 这意味着课堂中的一些互动式互动如:课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语言游戏等活动颇受学生欢迎, 它很大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3.76%的学习者喜欢在英语学习中被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他们能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 能够主动地处理语言材料, 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导。而传统的英语教学则把学习者看做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则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受到忽略。
4.73.9%的学习者倾向分析型的学习风格, 面对某个语言材料, 他们会通过分析其语法构成来掌握该篇文章, 英语学习对于他们就像学习物理、数学一样, 是一个分析的过程, 而不是学习语言技能的过程。大多数传统的英语教学把对语法和单词的掌握作为衡量语言掌握程度的尺度, 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这可能成为学生更倾向于分析型的学习风格的原因之一。
5.72.6%的学习者显示出审视型的学习风格。这一类型的学习者需要实践来反复斟酌答案, 而不是像冲动型的学习者那样乐于猜测答案。这一方面说明部分学生比较含蓄, 具有语言自我保护 (language ego) 意识, 特别注重自尊心保护。对这一类型的学生教师应有耐心, 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 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一部分同学稳妥慎重的特点, 在对答案没有把握之前不会轻易下结论。
四、结语
本文揭示了大学英语学习者风格的总体倾向, 以及学习风格和学习效果的相关性。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 教师应有意识地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有目的地培养分析型、独立型等与好的学习效果相关的学习风格, 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来弥补和培养学生不擅长的学习方式, 提出针对学习者个人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摘要:本文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大学英语学习者预言学习风格的总体趋势;不同学术背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差异性;他们的学习风格和英语学习效果的相关性, 以期为发展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8
英语阅读综合了词汇、背景知识、语篇分析等能力, 是学生英语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广泛大量的阅读对发展学生全面语言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 是一个不可不谈的重要话题。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 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应对措施, 旨在使学生能有效的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单位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的时间、材料、目的等方面的调查显示, 学生平均每周用于课本英语学习仅为4小时, 其中用于英语阅读的时间仅为9分钟左右。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极少进行英语阅读, 甚至不进行英语阅读。在进行阅读的学生中, 其主要阅读材料也是以备考材料为主,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是以提高英语能力、感受西方文化、获悉新的信息为主要阅读目的, 而是针对于考试进行的阅读。此外,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计划性。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并没有阅读计划, 如制定每天阅读的时间长度、阅读书籍报刊的种类、阅读物的难易程度, 每天需要阅读刊物的数量等。 (2) 没有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 (3) 阅读文章不进行必要的自我总结, 也就是说他们不对本次阅读的速度质量及理解程度做任何监控和记录。 (4) 对阅读缺乏信心。由于词汇量少、语法知识不扎实等原因, 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阅读有严重的恐惧心理, 因而丧失了阅读兴趣。 (5) 缺乏西方历史、社会、人文、地理等文化背景知识。 (6) 对阅读时遇到生词过于纠缠。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习惯, 即每当遇到一个生词就要查出该词的意思, 这样做的后果便是直接影响了阅读的速度。
2 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水平的现状,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从而提高其阅读水平
(1) 通过快读阅读强化训练, 提高阅读速度。
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是根据阅读的速度词/min (words perminute, 每分钟单词数) 来统计的。因此, 在进行阅读前, 教师一方面应让学生大体统计出所读文章的词汇数量并按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出速度词/min,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每次阅读时把自己的阅读比率记录下来。通过采取这种强制的计时阅读训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读得快一些, 从而逐步提高其阅读速度。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当学生阅读速度达到相应标准后就可以把强制的快读能力训练转换成不计时的正常阅读。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速度的要求是:精读: 70词/min;速读: 100词/min。
(2) 阅读要持之以恒。
中国有句古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西方也有一说“The Roman is not built in a day”。指的是知识是靠日积月累形成的, 急功近利式的临时抱佛脚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因此, 要想使阅读能力有所提高, 一定要养成坚持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阅读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面, 加强自己的语感, 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最终获得成功。
(3) 跳读和略读在阅读中的应用。
学生在阅读前一定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即事先决定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阅读文章的哪些方面, 忽略不相关的因素。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选定的阅读目的、内容和文体调整阅读速度。如果只是为了了解文章大意, 那么对理解没有大碍的生词就没必要查字典, 可以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 或借助上下文信息进行推测和推理, 必要时还可跳出读物客观地判断作者意图。这种方法就是在阅读中灵活使用的跳读法和略读法。熟练的阅读者能使用跳读和略读抓住文章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一般情况下, 英文篇章的主题句都会出现在各个段落的开头或者结尾处, 因此, 教师应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注重对学生跳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
(4) 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并且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 而且还要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等 (邓炎昌, 1989) 。在阅读中, 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领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并更好地把握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由于中西方文化、社会、语言的不同, 如果在阅读中望文生义只会造成误解, 甚至歪曲文章原意, 影响通篇的理解。因而,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应就所阅读的文章内容, 先向学生介绍其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 使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有大体的了解, 并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激活存在于学生大脑中的已知背景知识。利用背景知识, 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 而且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背景知识提高其阅读速度和准确度的能力。
(5) 将话语分析引入英语阅读课堂。
阅读语篇的实质其实就是理解语篇的意义, 而语篇的意义是一组观念的集合。将话语分析引入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推断能力, 因为在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以及语篇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 可将话语分析的相关知识, 如衔接、连贯、主述位结构、语境等教授给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语篇知识的引入, 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必定会使学生在阅读水平上得到极大地提高。
(6) 阅读训练应循序渐进, 阅读方法由细微处入手。
阅读教材应由易到难, 阅读速度由慢到快, 正确率由低到高, 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当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且正确率稳定在70%的时候, 即可在教材的难度、阅读的速度、正确率的百分比上提高要求。在阅读训练中, 教师除了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宗旨外, 还应注意从细微处着手, 教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在阅读训练开始前, 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先准备几种不同颜色的笔, 并且定义好各种符号代表的内容, 这样就可随时在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判断不了的内容和不明白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及多种符号将其标注出来, 并在文章的空白处, 随时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的一些想法及体会。这样, 学生在阅读完毕后便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录有针对性的处理解决相应问题。重新根据上下文补全句子中的省略部分、利用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来推断句子的含义。阅读完的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正确率, 正确率越高, 知识量就会越大, 理解力也就会得到加强。此外,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正常的现象, 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对生词的恐惧感。在平时的阅读课堂或阅读训练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样一个概念, 即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 而不只是一个机械地对单词的理解过程。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运用综合能力来更好的提高阅读的效果, 而不仅仅只是纠结在个别单词的意思查询上。因为频繁地查询生词意思只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连贯性, 进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单词的时候, 如果该生词不影响整篇的理解, 便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或将该词跳过去并加以记录, 也可以用前缀、后缀、同义、反义等词的结构来推测该词的意思。对于文章在不同句子中出现的同一生词我们还可以通过语境来进行词义的猜测。最后, 对于实在无法猜出词义的生词, 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获得该词的词义。这样的阅读过程, 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 养成正确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且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 习得大量的生词, 进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3 结语
当然, 以上谈到的这些阅读技巧和策略是远远不够的, 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其中单词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毕竟技巧是建立在英语单词认知能力上的。只有通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自如地运用各种技巧, 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本文只是针对目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希望能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9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近年来, 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利用外语进行交际的重要性。而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特别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 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值得我们每一个高校英语教师去关注。
2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普遍较低, 主要表现有: (1) 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 (单词、短语、句子) 的反应迟钝, 甚至听不懂; (2) 日常学习中英语单词发音不准, 语调不正; (3) 缺乏必要的交际技巧, 课文朗读流利, 但无法在真实的语境中顺利交流; (4) 不善于运用句法、逻辑、意群划分等手段来获取信息, 从而影响了理解的速度。造成学生口语能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不容忽视。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部分老师甚至把口语课上成语言讲解课, 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有意义的交流及沟通, 课后学生也没有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只读不讲, 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再者, 还有些教师对口语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 口语课只是随便选取某一话题作为上课内容, 缺乏系统性、渐进性。作为口头训练的材料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必然会对口语课失去兴趣, 更谈不上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其次, 学生学习的心理至关重要。
学生对自己口语水平的认知以及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心理、态度也是影响学生口语训练的重要因素。由于大学生是成年学习者, 又处于非常敏感的青春期, 他们不敢也不愿当众说英语, 怕遇到用错词、表达不连贯、教师纠错等情况, 而感到尴尬。这些负面心理因素都给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不少障碍。
再次, 学习英语的环境因素不容小觑。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包括绝大多数的教学活动, 学生都是用母语进行交流, 不具备学习英语的外界环境, 因而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3 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策略
针对影响学生口语水平的这些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际水平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1)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从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入手, 以学生为中心, 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课堂上, 要注重改良教学方法, 用幽默、直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发言, 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时间, 多给学生提问题, 多听学生讲内容,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重视学生的情感心理因素, 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自然的口语课堂, 消除学生不敢开口的心理障碍, 首先让学生“敢说”。只有当学生敢于开口说话时, 才有可能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师生间平等与合作的伙伴关系可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敢说”了, 才能“愿说”、“乐说”。消除学生说英语的顾虑, 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热情, 直接影响着口语教学的效果。因此, 口语课堂要营造出轻松、自然的氛围才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另外, 教师还应注意口语课课堂活动的评价方式。口语课上, 当学生完成口语活动后, 如何正确地做出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注意纠错的方式。不能有错就纠, 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大受打击。可以在学生操练完成后, 有重点地指出错误, 更多的是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说英语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 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
(3) 注重文化教学, 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 要开展对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 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 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自主学习的意识, 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口语训练中遇到有关文化的话题时, 老师应及时导入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及相关的英语词汇, 来加深学生对于此类话题的表达能力。
要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 还应注意在选择口语训练的话题时, 要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一方面会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有话可说;另一方面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 提高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营造良好的口语课堂环境的同时, 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的环境。因为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仅仅依靠课堂的几十分钟不可能全面地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说英语活动, 如:英语辩论会、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大赛, 营造人人愿说英语的课外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说英语才是提高口语水平最根本的方法。
(4) 进行口语测试, 促进口语教学
口语测试不但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语言的各个层面 (词语、句子、语篇)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还能反映出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准确、得体、流利的交际的能力。因此, 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 实行口语测试, 使学生在一定压力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必将大大提高口语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4 结语
口语教学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是反映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最直接的体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需要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和参与, 进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当前,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普遍不佳。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较差, 口语教学及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困难重重。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分析了造成学生口语水平不高的原因, 并提出了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口语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海量, 于万锁.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8) :36-37.
[2]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10
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用能力现状
(1) 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一门语言的基本认识, 其中包括语法、词汇以及结构等的认识, 而语用能力指的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很多人误认为语言能力不好的人, 语用能力将难以得到提升。这样使得很多语言能力较低的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认为自己就不是学习英语的料。而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发现, 很多语用能力强的学习者, 他们的语用能力不一定强;而语言能力功底非常扎实的学习者, 他们在语用方面依旧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2 大学生语用能力低的原因
目前, 英语系统学习已经长达七八年的高校大学生依旧无法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 这是一个必须值得深思的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各方面的因素, 使得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语用能力低下, 交际效果不好。
(1) 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在进行了大范围的教育改革, 但是目前还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依旧存在于教学环节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 我国初、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还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追求卷面分数,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都不够重视, 这就使得学生在最好的学习阶段没有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养, 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语言能力的学习上, 使得学生学习了五六年之后, 依旧没有办法用英语进行交流。进入高校学习的他们, 已经对英语的学习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甚至很多已经过了四、六级的学生依旧没有办法进行英语交流。
此外,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也是一大影响因素。高校学生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 但是教师与学生依旧受四、六级等过级考试的影响, 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仅仅重视课文讲解、语法教授、分析文章结构以及长难句, 解释重难点词组等, 学生能够应用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 除了基本的“Yes”、“No”之外, 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进行语言训练活动。长此以往, 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一直得不到提高, 学生最终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
(2) 语言环境的影响
毋庸置疑, 语言学习与语言环境存在非常大的关联。很多同学都知道, 可能一个连基本的问候语都不会说的人, 在英语国家生活一个月之后, 他必定能够学会基本的交流, 甚至能够流利地对话了。而目前中国的语言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上、校园、家庭或者社会, 都很少有一个全英文的应用环境, 学生的英语得不得充分的训练。同时, 教学设施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选择, 以及相关的教学设备等等, 这些外在因素都是影响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因素。
(3)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影响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学习的外因, 影响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还有内因, 那就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环境因素固然重要, 但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学习动力以及学习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学生学习好英语的根本因素。我们可以看到, 就算条件再恶劣的教学环境中, 依然会有那么一两个学生的学习非常出众, 这就是他们自身因素在起作用, 他们用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去克服了所有的外在因素, 严于律己, 从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因此, 教师在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教学环境的同时, 也要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潜力以及能力, 通过影响内在因素来改变外在条件。
(4) 语言测试形式及内容的影响
测试是检查学习者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学习效果, 以便能够差缺补漏, 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以使自己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因此, 测试形式也非常重要, 好的测试形式能够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学习问题, 能够使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测试手段还比较单一, 听力和口语的测试形式还不够全面, 大部分还是以卷面分数来对学生做评定, 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 考试的内容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试卷的内容应该偏重于英语文化的了解和应用, 使得学生去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语语用能力。
3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1)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上文提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学习意识起着根本的作用。因此,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是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意识到英语语用能力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甚至在生活中, 教师都要激发学生的语用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同时, 教师要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 要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 鼓励那些语言能力不好的学生也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 从而提升学生群体整体的语用能力,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的代表, 语言是伴随着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而产生的。学生要想学习好一门语言, 了解其文化是一门非常必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导入文化背景知识, 让学生正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习者就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减少语用错误, 从而使得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能够得以正常的进行。
(3) 加强语法教学
虽然说语用能力与语言能力并不存在正比关系, 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相互孤立的体系。语言能力依旧是语用能力的基础, 语用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一个有扎实语言能力功底的学生, 他在进行英语交流时就能够避免很多语法上的错误, 使得交流能够顺畅的进行。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能力教学和语用能力教学相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语法教学, 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的语法知识, 为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英语的语用能力培养其实也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反过来, 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 已达到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型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毕晨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语际语用能力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
[2]顾军霞.利用课堂教学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用能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7) .
[3]李娅娟, 钱秀芸.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用能力[J].考试周刊, 2007 (8) .
[4]杨凯伶.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的研究与探讨[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综合版) , 2005 (5) .
非英语专业学生 篇11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7)12-0020-4
Abstract: Our new Teaching Requirement for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places particular stress on listening, speak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 student’s ability in using language.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ability given by Dai Manchun and following the new teaching requirement, we made an Inventory of the Ability in Comprehensively Using language, took a survey in some universities then analyzed the results. The purpose w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undations for teaching reform, regulating courses and formulating the teaching syllabus for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 non major English student, ability in comprehensively using language, survey
1. 引言
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从三个方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总体思路。第一是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制订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第二就是改革现在的教学模式,将教师、课本、粉笔、黑板与学生,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第三就是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从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这三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围绕着一个总目标,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实施的前后几年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就引起不少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如杨惠中(2000),蔡基刚(2002)、张尧学(2002)、戴曼纯(2002)、陈国华(2002)、韩宝成(2002)、马广惠、文秋芳(1999)、王立非(2002)、刘玉杰(2005)等。以上或是从宏观上对英语语言能力的界定、标准和测试等进行研究,或是从微观上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等,鲜见有关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证性调查研究。
为此,本文根据戴曼纯的观点:如果用现实的眼光界定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通常可分解成知识和技能。其中,构成语言能力知识体系的有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交际策略知识等,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进行恰当的交际;构成语言能力的技能部分(包括听说读写等)是融语法(及词汇)、语篇、语用、交际策略等于一体的实际操作技能(戴曼纯,2002)。笔者基于构成语言能力的知识体系和语言能力的技能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调查和分析,希望从中获得相关信息,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各校的教学大纲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2. 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的问卷是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附件二:学生英语能力自评、互评表中的内容制作的。调查的对象包括8所国内高等院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井冈山学院、九江学院。以上包含教育部所属高校、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和地方院校等,其中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所学校为2004年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学校。调查的学生是2004级的本科生(在大学学习近一年时间),发放问卷的总数为712份,回收有效卷696份。
2.1 调查目的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情况;弄清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感觉哪些方面提高了,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掌握这些情况后分析原因,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各院校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制定教学大纲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
2.2 调查内容与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这五个方面。采纳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形式,问卷的各题都设了五个选项 A、B、C、D、E,它们分别代表英语能力方面的不同情况(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很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2.1 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听懂英语授课,并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
2)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每分钟130词)的对话、短文、报告等,并理解要点;
3)英语国家的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道、历史故事、词语掌故等;
4)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
5)听懂数字(基数与序数)、时间、商品价格等概念;
6)听懂周围其他人的讨论主题,辨别出他们讨论的要点及支撑要点的主要事实;
7)在听的过程中使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表一)
根据(表一)的数据,在听力能力方面选择A项(很好)和B项(较好)最多的是第3题,有近半数的同学选择了这两项。可说明这些同学有收听英语节目的习惯,但主要能听懂慢速的新闻、科学报道等节目;其次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了第1题和第6题,听懂英语授课和周围其他人的讨论主题,这提示老师们上课还是尽可能多用英语授课,课堂上提供足够的听说机会给学生创造环境。(刘玉杰,2005)选择D项(较差)和E项(很差)最多的是第5题,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了这两项。这是一些基本的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但调查显示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难题,说明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方面欠缺,而这正是社会期待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还深切地感受到,有些抱怨自己听力能力差的往往是那些语音不好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英语语音的不正确或缺乏连读、不完全爆破、同化、弱化等语音技巧,使他们在听英语时常出错或反应不敏捷。(傅梦媛,2003:3)故此,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改善其英语语音也是不容忽视的。
2.2.2 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8)回答课上老师的英语提问;
9)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主题式讨论;
10)介绍自己、同学、朋友等,并对他人的介绍作出回应;
11)用简单的语言及手势的帮助为人指路、购物、留言、提出申请等;
12)运用英语数字报告时间、询问商品价格、回答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
13)与英语国家人士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交谈;
14)掌握基本会话策略,如:如何开始、继续或结束会话,让人重复所说的内容等。
(表二)
在口语能力方面选择A项(很好)和B项(较好)最多的是第13题,有半数的同学选了这两项。这里突出的是在日常话题和简单交谈上,有些学生能与英语国家人士(作者认为学生们主要意指学校聘请的外教)进行简单的交流,但要对某个话题深入交谈的话就显得捉襟见肘或词不达意,老外也听不懂。(姜澎,2001)可喜的是,外语教师平时能看到有部分学生总是较积极地找机会和外教接触,目的很明显是要锻炼听说能力,对此应进一步提倡和鼓励;其次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选了第9题,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主题式讨论,这进一步说明近半数学生能配合好课堂上的英语教学,能积极主动地发言,进行课堂讨论。选择D项(较差)和E项(很差)最多的是第10题,有接近半数的同学选了这两项。邵永真(1998)进行的一项调查就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及写作能力则更为不满”。因此在缺少自然语言环境和在目前教学资源不足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确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蔡基刚,2002)
2.2.3 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5)借助词典读懂语言难度中等、一般性题材的文章,理解其大意及主要细节;
16)读懂生活中常见表格,如:注册表、健康表、申请表、出入境表、问卷调查表等;
17)读懂指示语、产品说明书、广告、海报、邀请函及互联网上的信息等;
(表三)
18)读懂涉及日常生活的个人信件或一般的商业信函;
19)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理解大意及主要细节;
20)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如:寻读、略读、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或习语的意思等。
根据(表三)的数据,在阅读能力方面选择A项(很好)和B项(较好)最多的是第19题——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选了这两项,说明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很不满意,这也许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感觉自己还达不到要求。而事实是对历年的四、六级实考试卷的分析表明,我国的大学生英语水平已有显著提高。(杨惠中,2000)所以,要让学生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有信心。当然除了调查显示的结果,老师在平时也注意到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少,而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词汇量少、阅读理解能力差。从(表三)中可看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第十五个问题为D项(较差)和E项(很差),显示即使借助词典也较难读懂语言难度中等、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充分说明这部分同学的词汇量少、阅读能力差。因此督促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2.2.4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21)填写常见表格,如:注册表、申请表、健康表、问卷调查表等;
22)写给或回复他人祝贺卡、生日卡、邀请函、便条、短信、通知等;
23)写出简单的指示语、个人广告、社团海报、个人简历等;
24)简要地描述个人经历、发生的事件、读过的故事、观后的影片、喜怒哀乐等情感;
25)写出或回答个人或公司的信函、电子邮件、传真等;
26)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30分钟写出12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27)在一般写作或应用文写作中恰当地使用各自的写作技能。
(表四)
在(表四)的数据中,写作能力方面选择A项(很好)和B项(较好)最多的是第25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了这两项。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个问题里包含了写或回答电子邮件这一项,对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学生来说应该都有接触,而部分学生也会试着用英语和外教、老师及朋友等通信。有趣的是选择了第22题为D项(较差)和E项(很差)的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这个问题和第25题在内容上有些接近,而分别选择好与差的却相似。笔者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第22题里涉及的内容更多,不好把握造成的。另外,英语写作能力和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李红梅,2003)比如学生的母语写作能力、英语知识和能力对英语写作能力也会产生系统的影响。其中对英语写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表达知识和能力,而不是理解知识和能力。因此,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表达知识和能力,同时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宜采取不同的策略。(马广惠、文秋芳,1999)
2.2.5 学生英汉翻译能力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28)借助词典对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英汉互译,译文基本传达原意,符合中英文表达习惯;
29)借助词典对与专业相关的文章、介绍、广告、产品说明书等进行英汉互译;
30)英汉互译时使用基本的翻译技巧。
(表五)
在翻译能力方面这部分的问题只有三个,相对较少,根据(表五)的数据可看出半数的学生都选了C项(一般),这一结果和老师在上课及批改作业时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笔者分析主要是英语理解方面的障碍和汉语表达能力水平不高造成的。
3. 有关思考
综合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平平,选择的选项是C项(一般)。当然问卷的问题有些比较笼统,学生的选择也不一定很精确,但是通过这次调查还是获得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总的看来,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偏差,存在较严重的听说方面和英语阅读理解方面的问题。
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需要为学生建构多维度的英语语言环境,比如:用声像设备提供的,互联网提供的,课本、读物提供的,英语角提供的,教师用英语上课、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英语互动,都可以产生英语环境。(吴一安,2002)此外,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调整英语课程设置,适当地增加听力口语课。学校要鼓励老师开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较强的英语选修课,根据本校的专业学科设置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蔡基刚.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 外语界,2002(1).
陈国华. 谈英语能力标准的制订[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戴曼纯. 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傅梦媛.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音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3.
韩宝成. 高校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改革势在必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李红梅.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
刘玉杰.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调查与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马广惠、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姜澎. 咱说英语老外不懂[N]. 文汇报,2001.6.12.
邵永真. 指委会英语组扩大会议发言[J]. 大学外语教学通讯,1998(2).
王立非. 写作知识与课后作文练习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吴一安. 走出英语教学的误区[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杨惠中. 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当前的实际英语能力[J]. 外语界,2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篇12
一.调查背景
进入大学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下, 许多课程的学习会发生巨大变化, 特别是英语, 学习时间减少, 完全打破了高中阶段课堂以老师讲授, 课后以教师辅导的格局。作为当代大学生, 为了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 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向从而掌握正确的自主的英语学习方法。而事实上许多在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 甚至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远远背离了时代要求。为此, 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学习状况调查, 以便了解大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习惯并进一步解决英语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主要想了解我校大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与总结, 认清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障碍以及在教学中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 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 使英语学习与过级考试不再是众多学生的死穴。
三.调查对象
我校非英语专业大一 (2B) 学生, 涉及液压、机械制造、飞机制造、建筑四个专业246位同学。
四.调查目标
1、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及学习效果。2、了解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及学习目标。
五.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46份, 由七位班长负责, 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方式, 具体工作由各个同学各自展开, 对所提问题要做出合适具体的解答, 确保每一份问卷的质量, 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调查结束后, 认真做好相应的统计汇总工作, 画好分析图表, 在统计数据时应作到客观, 认真, 公正。
六.调查结果总体分析
1.性别分析
在246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202人, 占总人数的83%, 女性42人, 占总人数的17%.就性别来看, 男生偏多, 不过在工科院校这是很正常的, 我们恰好以此来比较他们的英语学习情况。
2.喜欢英语程度分析
在246份有效问卷中, 选择很喜欢英语的有47人, 占总数的19%, 选择一般般的有136人, 占总数的55%, 选择不太喜欢的有36人, 占总数的14%, 选择很讨厌的有27人, 占总数的10%。
3.英语学习时间分析
在246份有效问卷中, 选择0小时的有143人, 占总数的58%, 选择1-2小时的有74人, 占总数的30%, 选择3小时以上的有29人, 占总数的12%。
根据调查结果, 不难看出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科生, 由于专业等因素的限制, 英语学习投入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鉴于目前新形势下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高校教育理应加强英语教学的比重。其次结果还表明, 我校非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还不够浓厚, 因此这可能导致我校部分学生英文能力的下降。建议学校加大力度在学校中营造更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兴趣程度。
4.使用学习方法分析
在英语学习的方法上, 在246份问卷中, 有121人认为没有, 占总人数的49%, 56人认为有, 占总人数的23%, 69人不清楚, 占28%。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英语的自主学习方面还存在问题, 学习目标不明确, 甚至完全不知道英语到底应该学些什么, 它的知识构成, 如何应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讲求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从“学会”转化成“会学”。
5.英语学习方式分析
关于这个问题的问卷统计表明, 12%的学生通过英语报刊杂志, 23%的学生通过浏览英文网站, 41%的学生通过英语电影或歌曲, 其他方法有24%。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形式多样, 通过看英语电影和听英文歌曲来学习英语的同学, 占有很大比重,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荐一些难度适中, 易于接受的影片。
6.学习难点分析
246份问卷中, 86人最头痛口语, 占35%, 78人认为听力最难学, 占32%, 69人认为是词汇量, 占28%, 其他13人, 占5%。调查结果显示, 口语、听力、词汇量一直都是困扰英语学习者的难题。
7.个人英语能力薄弱点分析
在246份问卷中, 75人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占30.6%, 45人想提高写作能力, 占18.2%, 69人想提高阅读能力, 占28%, 57人想提高本专业英语知识, 占23.1%, 通过数据比较分析, 不难看出更多的学生还是想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和读写能力。
8.英语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 80人认为缺乏英语学习的语境, 占32.4%, 106人认为没有充足的时间, 占43.1%, 46人认为缺乏语境和方法, 占18.6%, 14人认为原因不在于前三者, 占5.9%。不难看出, 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缺乏语言环境, 这也正说明了学习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这与之前的第六, 七个问卷结果的数据不谋而合, 在A, B级和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下, 众多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提高, 哑巴英语仍然是根深蒂固。但英语不是教会的, 是学会的。英语作为非英语专业公共课, 较之专业课, 学生们可以投入的时间还是相对有限的, 通过本人的观察, 觉得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还是差一些, 他们更多的是课堂内的学习, 缺乏课后的自主独立学习。
9.英语学习目的的分析
针对上述五个选项结果的汇总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目的都不尽相同, 但是众多的问卷结果呈现出的趋势就是英语过级, 占总数的58%。当然, 我们学校鼓励专科段学生在通过A, B级的基础上挑战四六级。19%的人选择为日后求职发展, 这也反映出英语在咱们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作用, 它是一根“隐形的拐棍”, 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前行在它的帮助之下。
在问卷结果中, 认为英语对自己未来工作有帮助的学生有167人, 占总数的67.8%, 这充分说明大家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日后的重要性, 还有30的人认为没用, 占12%, 这可能与自己英语学习情况以及未来就业方向有关。
10.英语对未来工作帮助的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 认为英语对自己未来工作有帮助的学生有167人, 占总数的67.8%, 这充分说明大家能够认识到英语学习对日后的重要性, 还有30的人认为没用, 占12%, 这可能与自己英语学习情况以及未来就业方向有关。
11.英语和专业课学习时间比较分析
在问卷结果中, 明确自己学习英语比本专业时间长很多的有21人, 占总数的8.5%, 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时间长的有32人, 占13%, 两者投入时间差不多的有56人, 占22.7%, 英语学习时间比专业课短的有49人, 占19.9%, 前者比后者短很多的有88, 占35.9%。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群体而言, 得出这样一个数据比例不足为奇,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印证了四六级甚至AB级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挑战的这一事实, 这同时也要求我们英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英语的动力, 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12英语和专业课学习必要性分析
针对问卷汇总统计, 44人认为很有必要的有占17.8%, 认为无所谓的有118人, 占48%, 认为没必要的有29人, 占总数的8%。可见还是有一部分同学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学好英语有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完成未来职业规划。
13.现代大学生对英语认识分析
在2013年的英语学术年会上,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李正栓教授指出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现代英语老师不是诲人不倦, 而是“毁人不倦”。对于这个问题, , 有109人选择认同这一说法, 占44.3%, 剩余的137人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占55.7%,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李教授的这一提法并非空穴来风, 姑且可以认为是当下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一种体会和认识吧。
七.结语
注重学习目的培养。不同的学习目的及动机必然会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效果。通常, 只有那些能够高瞻远瞩, 具有长期学习目的的同学才能真正地投身于学习, 从不断进步中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并更加持久地学习。相反, 那些只具有三分钟热度的学生却可能永远也无法营造坚持学习的动力, 他们的学习具有时效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英语不是教会的, 而是学会的。“如果单纯利用一周两个课时试图提高英语成绩是很困难的, 至少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语法点是需要课后不断消化记忆的。这就要求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通过熟悉单词, 把握单词拼读规律, 做到词汇的识记应用, 并且利用教材配置的光盘跟读课文, 以加深理解, 同时练习听力。
组织丰富的课外英语活动。开展英语角活动, 定期播放英文电影, 开放语音教室, 利于学生进行听说训练;鼓励口语好的学生带头英语交流, 创建良好学习氛围;激励学生自发的组成学习小组, 相互督促, 共同进步;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英语专业学生】推荐阅读:
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09-0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论文06-04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06-15
高校非英语专业06-20
非英语专业硕士08-31
非英语专业课堂09-27
专科非英语专业10-03
非英语专业口语后续课05-22
民院院校非英语专业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