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角

2024-07-05

高校英语角(精选12篇)

高校英语角 篇1

摘要:作为英语口语训练的第二课堂,英语角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更为自由、轻松和贴近生活的语言综合运用的交际环境,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得从英语角活动中受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科学有效的组织实施措施对于充分发挥高校校园英语角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地从英语角活动中受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就参加英语角活动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英语角,交际,口语活动,需注意的问题

英语角是在大学校园中由许多爱好英语的学生在课外聚集在一起用英语进行自由对话、交谈的一种英语学习方式;也是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促进学习而人为构建的比较接近自然言语交流环境的话语空间。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学习必须依赖语言实践,而英语角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一种仿真环境[1,2]。

大学的英语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要突出英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调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也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的教学原则。而要达到基本要求,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高校校园英语角活动的开展,正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将英语学习带出了课堂,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也等于为学生在校园内提供了英语口语训练的“实训基地”,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能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1]。

1“英语角”活动情况[3]

笔者以所在的西安理工大学为个例进行介绍。学校高度重视英语角活动,把它作为每学期的重点课外活动,安排校研究生会总体规划,外籍教师或者英语辅导机构共同负责,具体组织则由校研究生会英语部实施,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地点固定在教6号教213多媒体阶梯教室。本学年共组织活动11次,参加人次达2000人次。每次活动讨论2到3个话题,共讨论32个话题。话题涉及面广,包括理想、就业、爱情、友谊、环保、时尚、校园生活、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中西文化、人生态度等等。前期宣传采取海报形式,每次活动将本周英语角话题提前三天告知学生,学生提前准备和搜集与本周话题相关的资料,可以有备而来,在资料与知识方面做些准备。

2 英语角的组织形式

英语角灵活多样,模式不一,学校与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本文所讨论的,笔者在原校所指导的主要的两种模式。

2.1 以授课班为主的形式[4]

笔者多次参与组织英语角,联系学校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老师,并且和老师们一同在课堂上给予指导。话题往往是课堂上没有时间解决的口语练习活动,旨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保持良好英语学习氛围。参与人员主要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在老师的宣传和带动下,不少外校学生也积极参加。

2.2 与外教或者英语辅导机构合作的英语角形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以授课班为主的形式的缺点也慢慢显现。因为这本质是校研究生会做的一个课外口语训练班而已。正当笔者为此烦恼之际,学校来了几名乐意协助的外教和“新东方”、“实效口语”等英语辅导机构。由于他们的参与,英语角突破了以班为单位的束缚,许多学生和青年老师参加,形成了规模,英语角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强。各院轮流承办,张贴海报,自主确定话题。这样一来,整个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参与核心的英语角就在西安理工大学兴起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角活动中,不仅广大学生受益,青年老师也增加了口语练习的机会。由于权威英语辅导机构的指导,专业英语讲座的开展,中国式英语得到纠正,口语问题解决有了突破。笔者认为,学生和老师在口语练习不应加以区分。大家都是来进行口语练习的。而且,学习外语的中国人最好的口语老师还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或者极其专业的辅导机构的名师[4]。

3 英语角的要求和意义

3.1 养成学英语的好习惯[5]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英语角的就是自由会话。自由会话要不定形式、不定长短,给学生以充分的灵活性、随意性。这样,好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渐渐敢于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2 发展有特色的英语角

创设英语角,组织策划机构应有一个共识,即英语角要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突破课堂中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其次,创造一个语言实践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另外,就是凡参加英语角的学生在英语角只准讲英语,遇到的生词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尝试用同义词句替换或者语言描绘。在口语实践中,学生要积极运用这种方法以克服表达中的障碍。除了群体交流活动之外,校研究生会英语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更换新的形式来增强其吸引力。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诵比赛、英语故事会和看英语电影等,也可让学生举办英语晚会,表演英语节目,如英语歌曲、小短剧、诗歌朗诵、英语笑话或一些小游戏来调动气氛,从而吸引学生,使英语角保持新鲜的活力[1]。

3.3 英语角是英语学习标准化

教室里使用的语言并不是真正的英语。为了让学生多听到地道的英语,英语角的外籍教师和英语辅导机构的名师每周跟学生进行一次英语交流。随着交流机会的增多,学生的见识增长了,适应能力也相应增强了,同时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习俗与社交礼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通过实际交流初步掌握了口语中一些规则。英语角的确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听、说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自信心,当然最终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而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学英语水平的提高。

4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尽管英语角的开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起到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但在其举办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笔者就自己的亲身实践,以所在西安理工大学为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4.1 学生的积极性问题

在英语角的组织过程中,往往学期初人潮涌动,活动现场激情荡漾;而越往学期末,参加人数越少,活动现场也越来越冷清[1]。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学生面不够广,常到英语角的都是些固定的学生群体,形成这样情况的原因其一是部分学生平时不善改口,害怕出错,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缺乏自信,与人交际的兴趣不高;其二是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活动对专业学习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激励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一些具体的要求和规定需要对学生作出,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参加英语角活动不得少于10次,对学生参加情况各班必须做考勤登记,把参加情况列入学期综合评分的成绩评定。通过这个要求和规定来激励学生参与,使英语角活动达到其目的,让每一个同学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不是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渐渐培养自信,学会与人交际,从感性上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从而从思想认识上重视英语角活动,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通过经常的交际和运用,最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3]。

4.2 英语老师的参与问题

英语角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如果英语教师都主动参与,能够更好地发挥英语角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和促进作用、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补益作用。可是英语角作为一项课外活动,原则上不属于英语教师的工作范畴,英语教师从主观上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这种活动。所以在英语角活动场所很难看到英语教师的身影,而只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和自身角色的局限,往往会使活动缺少目的性和导向性[1]。实践证明,英语教师参加“英语角”活动不但可以合理利用校内资源,而且可逐步实现这种转变。“英语角”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树立学生及教师自我的“心理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6]。

4.3“英语角”组织筹划的主力军问题[3]

英语角多为社团组织,活动自愿参与,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活动主力军。要办好英语角活动,必须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和骨干,这批积极分子和骨干须英语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具有查阅和组织资料的能力、热心组织集体活动。活动前,要求积极分子和骨干认真查阅与话题有关的资料,做好知识和资料方面的准备,在活动中,起到旗帜或火车头或作用,既是组织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在交谈中才会言之有物,交流才是真正有意义。才最终达到组织英语角的宗旨。

5 结束语

英语学习强调技能训练,实践性强,课堂知识的传授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课后如果缺乏训练,技能必然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校园英语角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利伟.谈高职院校校园英语角[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 220-236.

[2] 翦洁.如何轻松参加英语角训练口语[J].陕西教育,2009(2): 51.

[3] 张云达.办好“英语角”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保山 师专学报,2008,27(4):87-88.

[4] 方伟,史登.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角中的作用浅析[J].黄冈师 范学学报,2006,26(3):168-169.

[5] 王冰,刘舒展.校园英语角:促进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途 径[J].科教文汇,2008(6):92.

[6] 吴心平.“英语角” 一种重要的英语课程资[J].新课程,2008(3): 36.

[7] 张建玲.浅谈校园英语角的建立、维护与发展[J].科技教育创 新,2007(23):296-297.

高校英语角 篇2

Which college classes did you like the best? Why?

上大学时你最喜欢什么课?为什么?

I like Business Strategy best.

我最喜欢商业策略这门课。

Actually, it was the hardest class, but it was the best class.

事实上,这是最难的一门课,但也的确是最好的一门课。

I learned so much from this class and the professor.

从这门课及老师的讲解中,我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She was the toughest professor I have ever had in any school.

她是我遇到的所有老师中最严厉的一位。

She would call on you and grill and drill you in front of the entire class.

她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同学回答问题,追问不休,并且严格指正。

In order to avoid humiliation, I studied had for each session.

为了不出丑,我在上课前总是非常努力地预习。

I had never studied so much in preparation for a class.

我从来没有为了一堂课事先做这么多的预习。

It taught me that I get a lot more out of something if I prepare well.

从这当中,我学到如果事先做好准备,便能有更多的收获。

It was a great lesson for me.

这等于给我上了一堂非常好的课。

Afterward, I began to prepare hard for every class.

后来,不管上什么课,我都会用功的预习。

1.面试英语口语对话

2.英语面试英语口语

3.英语口语面试

4.面试的英语口语对话

5.求职面试英语口语

6.面试英语口语

7.关于面试的英语口语

8.航空面试英语口语

9.面试英语口语经典问答

高校非英语专业影视英语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影视英语;教学;高校;非英语专业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影视英语课程上给学生放映原版英文电影,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然而大部分学生反映在课堂上观看英文电影对提高英语水平没有明显的效果。笔者通过自身影视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讨论影视英语课程目标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规律性的问题。

一、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具有直观性、无准备性、自发性、句式多变、语感较强等特点,并包含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高校中,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影视英语课程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文素养。然而,长期以来影视英语课程缺乏科学的教材,使得一些教师对影视英语教研工作不够重视,随意安排各教学环节,备课不够充分,上课过程中一味地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却不加任何讲解和点评,课后不布置相应的作业练习,学期末也没有好的测试手段测试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最终造成影视英语这门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影视英语课程的教学原则

影视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从教学实践来看,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将是否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学影片选择根据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把握好影片选择的依据,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英语素质

语言是一种交际媒介,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文化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外语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英美国家特有的价值体系、民族特点等通过优秀的电影得以集中、形象地放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加文化导入的内容。

3.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影视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个性需求,选择性地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并进行讲解,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活动。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吸收(加工、记忆)——输出(说、写、译)的过程,可以将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称作“孵化期”。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或课后作文,让学生在观看完影片后用英语表达要讨论的话题和写作练习,从而缩短孵化期。否则,影片中的大量俚语、表达方式就不能被学生吸收利用。

三、影视英语课程教学策略

影视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电影欣赏过程的规律,即准备、进入、共鸣性高潮、回味性延留等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在给学生提供一部英文影片之前,教师应整理好影片中的俚语、生词、表达方式等,印发给学生,进行适度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的用法,并用英语对影片的故事背景、演员及影片大意作简要介绍,为学生即将进行的观影活动扫清障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让他们在观影的同时注意发现那些与问题相关的线索。

2.进入阶段

进入阶段是影片欣赏的审美阶段,学生与影片交流感应,往往会被影片的审美幻觉牵引。教师可以在影片播放时暂停,针对看过的影片内容进行提问、讲解,让学生理解影片的内容,为他们继续欣赏影片打下基础。

3.共鸣性高潮阶段

影片欣赏过程中,学生往往伴随着情感的进入而与影片达到共鸣。教师可以采取通篇放映和定位放映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进行通篇式的放映,保持影片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运用英语的基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影片的角色与表演、叙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定位式的放映,让学生再次感受影片的亮点,加深理解,为回味性延留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之后的电影评论做好准备。

4.回味性延留阶段

电影结束后,学生的头脑中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所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就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它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生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事先设计好习题和课堂讨论来巩固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英文电影中的语言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理想工具,也是学生了解熟悉外国文化的好材料。影视英语课程应当在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司微.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J].电影评介,2009(5).

高校英语角 篇4

自20世纪末以来,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家和学者的重视。他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 如语言、中西方文化、学科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科研、教育技术能力 (夏纪梅2006;戴曼纯、张希春2004;吴一安2005;杨翠萍、刘鸣放2006;彭元玲2007;张卫红、孙成贵2010) , 专业发展模式如教学反思性模式 (高翔、王蔷2003;任庆梅2006) 和自主发展模式 (吕乐、戴炜华2007) 以及专业发展途径 (Bailey et al 2004;周燕2008a;2008b) 。但以上研究以思辨性为主的非材料性研究占大多数, 而实证性研究所占比例不多 (彭伟强等2008) 。

在对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中, 周燕 (2008b) 研究了四种主要的教师发展途径 (暑期研修班、国内访学、教育理念专业课程和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的成长) 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 短期和长期教师发展项目等途径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她指出, 国内访学和出国进修的机会应该成为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助推器。然而, 究竟出国进修/培训的效果怎样、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如何等, 目前关于这些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很少。

近些年各高校都不断有英语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做国内外访问学者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途径进行专业发展, 但这些的涉及面只是部分教师。为了大范围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某大学于2010年暑假派出两批共47名英语教师分别到美国翰林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进行为期40天的教师发展培训。

本文拟对这两批参与出国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 以考察他们出国培训的效果, 进而探讨这种利用暑期出国培训的形式是否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高校开展有实效的师培工作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查

(一) 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三个问题:1.教师认为出国培训的收获如何?2.出国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怎样?3.出国培训的效果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

(二)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是某大学47名参加此次出国培训的英语教师。76.8%的教师都是40岁以下、硕士学历、中级职称, 从教时间6~20年, 除1人外, 其余都是第一次参加出国培训。培训的课程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和组织、教育技术、科学研究、教学评估以及教师发展。

(三) 调查工具

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经过作者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自行设计, 经本学院3位有出国经历的教授和博士提出意见后进行修改, 并请一位出国培训过的同事做问卷以确认无歧义。问卷分为两大部分, 共42个问题。第一部分是受访者基本信息6道题。第二部分包括22道Likert5级量表题、12道多选题及2道开放型问题, 调查问题直接或间接揭示了教师对此次出国培训的评价以及培训效果。此种数据收集方式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发出和回收问卷, 没有限制作答时间, 这样, 教师们以匿名形式并有充足时间作答和提交问卷, 有利于他们表达真实想法和评价。共发出47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43份, 表格和图表数据从“问卷星”下载提取。

2. 访谈

作为对问卷的补充, 笔者还对4名参训教师 (2名赴美国和2名赴澳大利亚) 进行了访谈。访谈问题是:1) 您对此次出国培训的地点、培训日程安排和培训者的看法如何?2) 您认为何种途径有利于促进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访谈平均长度5分钟, 访谈内容用录音笔录音并转写成文字。

三、调查结果和讨论

本调查从六个方面考察培训的效果: (一) 培训总体评价、 (二) 外语教学理念、 (三) 外语教学方法、 (四) 科学研究方法、 (五) 西方文化体验、 (六) 教师专业发展。其中 (一) 至 (五) 方面用于回答研究问题1, 第 (六) 方面用于回答研究问题2。其中前五个方面的问卷结果如下:

问题1:教师认为出国培训的收获如何?

(一) 培训总体评价

问卷第7~9题和第42题揭示教师对此次出国培训的总体评价。

第7~9量表题结果列表1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 本次出国培训项目获得参与教师的高度评价, 42人 (97.7%) 认为此次出国培训使他们颇有收获 (第7题) , 43人 (100%) 认为此次培训将对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积极影响 (第8题) , 42人 (97.7%) 希望此类培训继续办下去, 使更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受益 (第9题) 。

第42题是开放型问题, 要求教师谈本次培训未能满足需求的内容。总体上教师们认为培训时间太短, 教育技术的实践不够, 科研方面的培训不足。

(二) 外语教学理念

问卷第10~15题、29~31题考察此次培训在外语教学理念方面的效果。第10~15量表题结果列表2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教师 (95.4%) 认为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国外的教学理念 (第10题) ;95.4%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外语教学理念 (第11题) ;97.7%坚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第12题) ;97.7%加强了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心 (第13题) ;坚定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83.8%) 和自主学习能力 (86%) 的理念 (第14、15题) 。

从表3得知, 当回答第29题“您出国培训前主要根据哪个或哪些外语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时, 30人 (69.8%) 选了“任务型教学”, 30人 (69.8%) 选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28人 (65.1%) 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当回答第30题“此次出国培训了哪些外语教学理念?”时, 41人 (95.3%) 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38人 (88.4%) 选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人 (74.4%) 选了以“任务型教学”和“反思性教学”;当回答第31题“您认为适合应用在自己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哪个或哪些外语教学理念?”时, 38人 (88.4%) 选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35人 (81.4%) 选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人 (74.4%) 选了“反思性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第29和31题居前3的选项变化、选项A~H选择人数的增加以及前后增幅大的理念 (反思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 我们可以看出培训后教师们在教学理念上有不同程度的更新。通过此次培训, 教师们学习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将用之指导教学实践, 从而更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使教学更有成效。理念的更新对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深远而且持久的 (夏纪梅, 2006) 。

(三) 外语教学方法

第16~20、32~37题考察外语教学方法方面的效果。第16~20量表题结果列表4如下:

从表4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教师们 (97.7%) 认为通过此次培训了解了国外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和课堂活动 (第16题) ;培训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41人) 、课堂组织 (41人) 和课堂活动 (42人) 对自己的教学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第17, 18, 19题) ;88.4%懂得了一些有助于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第20题) 。从结果可以得知, 教师们经过这次培训, 学到了能适用于自己课堂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第32~37属多项选择题, 结果列表5如下:

表5显示, 当回答“培训前您期望在国外进行哪些语言技能的教学方法培训?” (第32题) 时, 前3位的是:D.写作83.7%, B.口语79.1%, C.阅读69.8%。当回答“您将运用培训所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哪方面的语言技能教学?” (第33题) 时, 前3位的是:D.写作74.4%, C.阅读72.1%, B.口语67.4%。我们从访谈得知, 美澳两边的写作和阅读培训内容较多, 故教师们亦将在教学中加以运用, 希望加强学生这两方面的技能。第34题是“培训教师哪 (些) 方面令您印象最深刻?”, 前3位的是B.课堂组织和管理88.4%, D.教学活动76.7%, C.教学方法60.5%。值得注意的是, 这三方面正是从事教学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重点。这次美澳培训教师都是语言教学专家 (TESL证书培训者和RMIT语言培训机构REW专职教师) , 擅长教学方面的培训, 故让教师们受益匪浅。访谈中教师们都表示学到了如何更好地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如任务型教学、交际法教学、用wiki进行写作等小组合作学习等、有趣的分组法 (grouping) 及用graphic organizer, jigsaw等课堂活动。

第35~37题是关于教学观摩的。大部分老师认为观摩语言培训学校 (65.1%) 和大学 (58.1%) 对自己的教学启发大 (第35题) 。对这点我们的解释是, 参训者都是高校教师, 自然关注对口课堂的教学。他们认为所观摩课堂的课堂组织形式 (79.1%) 和课堂活动 (76.7%) 令他们印象深刻 (第36题) ;当回答第37题“您认为观摩什么样的国外课堂教学活动会对您的教学有帮助?”时, 90.7%的教师选了“A.语言教学类的课堂”, 这是因为参训者绝大多数都从事基础英语教学, 他们关注更多的自然是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如何组织课堂和课堂活动。

从上面结果看来, 此次培训令教师们在教学方法方面受益匪浅, 学到了能适用于国内课堂教学的多样性的教学活动、课堂组织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有助于教学灵感的激发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 科学研究方法

第21题和第38、39题是考察科研方面的效果。只有接近半数的教师同意 (39.5%) 或完全同意 (9.3%) 此次培训增强了其科研意识 (第21题) 。第38、39题结果显示, 半数以上的教师 (53.5%) 期待得到“如何确定研究课题”指导, 但只有14人 (32.6%) 表示得到指导;24人 (55.8%) 期待得到“如何在ELT, TESOL等外刊发表论文”的指导, 然而只有3人 (7%) 表示得到指导。这说明教师们认为本次培训没有得到科研方面实质性的指导, 希望能够加强如何在ELT等外刊发表论文等指导环节。由此可见, 此次培训对教师科研方面的指导略显不足。究其原因, 本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教学法内容, 而且培训教师是语言教学专家, 将重点放在了教学法内容上, 而令科研内容有所缺失。看来教师还是有较高的科研期待, 以后的培训应该加大科研方法内容的比例。

(五) 西方文化体验

第22~24、40题是考察文化体验效果的。43人 (100%) 同意或完全此次培训加深了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 (第22题) 和增强了文化/跨文化意识 (第23题)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认为, 此次培训中获得的对英美国家文化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将对其英语教学很有帮助 (第24题) 。第40题“您认为培训期间去过的哪些地方对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开阔文化视野有帮助?”, 居前3位的是博物馆 (90.7%) 、当地人家里 (88.4%) 和历史名胜 (83.7%) 。无疑, 出国培训增加了英语教师与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直接接触机会。英语学习不限于语言本身, 英语国家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师如果不注重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培养, 就无法承担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就无法实现英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张卫红、孙成贵2010) 。从结果可看出, 教师们切身体验了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体会到了中西文化差异, 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知识。这些宝贵的文化体验和知识都将有助于教学,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

从以上培训的总体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文化体验的数据可看出, 教师们通过此次培训近距离地接触了国外大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学习到国外新颖、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活动;开阔了视野, 体会到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生活方式、人文思想和风土人情并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差异感受和反思。由此可见, 教师们收获了新的教学理念、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及活动, 丰富了文化体验和拓宽了文化视野。

本调查问卷的第六方面问题 (共5题) 的回答, 也就是第2个研究问题的结果和讨论如下:

问题2:出国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怎样?

第25~28量表题结果列表6如下:

从表6可以看出, 42位受培训教师 (97.6%) 赞同在培训期间培训老师对其提出的进行教学实践反思的要求 (第25题) 。40人 (93.1%) 表示培训期间学习了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些新途径 (第26题) , 33人 (76.8%) 表示培训期间学习了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些新途径 (第27题) , 36人 (83.7%) 认为此次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 (第28题) 。从以上数据来看, 教师们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培训学习了实现专业发展的一些新途径。

第41题是开放型问题:“您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吗?如果有, 在哪些方面?”在回答该问题时, 大部分教师表示受训期间听力 (34人, 占79.1%) 和口语 (40人, 占93.1%) 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这是他们每天上课, 参加文化活动以及接触当地人的机会多, 较多地锻炼了听力和口语而有利于英语听说技能提高的缘故;43人 (100%) 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他们认为通过此次培训对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丰富了文化体验和拓宽了文化视野;学习了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并提高了专业发展意识。此外, 大部分教师表示培训期间反思了自己的教学, 认识到自己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技能、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找到了今后努力和进步的方向, 同时也反省了自己未来职业发展与规划。所有教师都认为暑期出国培训虽然时间短, 但还是适于自己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他们希望培训时间能长一些, 以更有利于深化学习内容和将学习内容系统化。总之, 教师们认为出国培训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问题3:出国培训的效果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制约?

第42题是开放型问题, 要求教师谈本次培训的不足之处。接受访谈的4位教师一致认为培训时间太短, 如果能有三个月以上的培训时间, 效果会更好, 能更系统学习和深化培训内容以及丰富文化体验。3位教师认为教学法相关的课和观摩课安排得太紧太密, 培训期间90%以上的时间用来坐在课堂里听课, 导致大家忙于上课听课, 少有时间走出校园去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 因此文化方面的直接体验和感受还是显得不足, 而且, 因上课时间多, 也未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图书、电子资源进行一些研究。4位教师都认为培训方安排观摩的大学课堂太少, 而语言学校和中小学课堂的观摩次数占的比重大。教师们更想多到对口的国外大学进行课堂观摩, 了解与他们的教学对象相似的国外大学课堂教学情况。4位教师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课时少 (4~6小时) , 因此只是对新学的语音分析软件PRAAT有所了解但没有充分的实践, 也没有安排专家讲解如何运用教育数据库或软件来开展科研活动;培训教师基本上是语言教学专家, 擅长课堂活动与具体语言技能的培训, 对科研方面的培训不足, 科研方面的实质性指导 (比如, 如何进行科研研究、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以及如何能在外国期刊发表论文等) 较少, 提供的科研资料有限。另外, 培训期间美国团的教师们被安排一起住学生宿舍;而澳洲团的教师们则分散在当地人家里住 (homestay) , 这样, 美国团的教师们每天在住所都自然用汉语交流, 而澳洲团的教师们则必须用英语与host family交流。相比之下, 到当地人家里住的住宿形式更有利于教师们每天沉浸于英语语言环境中和每天近距离地感受澳洲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风俗。美国团的教师还表示此次的培训学校翰林大学不是名校, 如果以后的培训能安排到州一级的大学如明尼苏达大学, 师资等条件会更好, 学习效果也必会更好。可见, 培训时间、课程设置、师资和住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本次出国培训的效果。

四、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出国培训, 教师们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体验了真实的英语语言和文化, 开阔了国际视野, 提高了专业发展意识, 对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都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因此, 出国培训应该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至于培训对教师们回国后的教学实践指导作用如何, 还需后续的追踪调查。另外, 培训时间短, 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 课程安排较密, 科研指导不足等因素, 是今后类似培训需要改进的地方, 以更好地发挥出国培训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要求高校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1,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培养国际化人才, 先要有国际化的教师队伍, 因此, 高校应抓住机遇, 加大经费投入, 重视教师的国际化培训, 定期派英语教师出国培训, 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研究的不足主要是:1) 基于一个高校的部分教师, 不具有普遍意义;2) 只探讨出国培训一个途径, 以后的研究可探讨更多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可行性;3) 没有报告问卷信度, 影响问卷结果的说服力。

五、建议

基于本次调查结果, 作者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出国培训这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 高校应建立教师出国培训机制。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接受时间较长的培训, 如7月初到8月底的一段时间不会影响教学。另外, 可考虑选择层次高一些的英语国家的大学和教师作为培训方。

(二) 优化培训课程设置。

可考虑内容多样化和课时安排合理化。内容除了教学法, 还可增加翻译和跨文化研究等以满足教师个人的专业兴趣。观摩的课堂应以大学课堂为主, 以中小学课堂为辅。加强对教师科研方面的培训内容。课时安排要考虑给教师们一定的自由度, 让他们有时间到图书馆或走出校园与当地人交流, 以增强文化体验。

(三) 增加受训教师实地考察和了解当地多个层次的文化和教育机构的机会。

可考虑由主办培训机构统一组织了解当地最为重要和具有特色的一些文化和生活情况, 如参观银行、医院、救济中心等部门。

(四) 采取安排受训教师分散住在当地人家里的住

高校英语角 篇5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博士点,是我国第一批

硕士点和博士点之一。

2、南京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办1981年批准的首批博士点之一,2002年成为国家重点学

科。

3、中山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英语专业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4、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我国首批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

5、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均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6.复旦大学

1984年建立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目前,该专业共有两个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986年获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8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

家级重点学科,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英语语言文学2006年获博

士学位授予权。

8.南开大学

1990年,英语语言文学被批准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设博士后流动站。

9.厦门大学1993年建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

10.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11.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增设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

12.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3.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4.河南大学1998年,获得了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15.山东大学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16.清华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7.湖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

18.南京师范大学

2003年建成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2006年增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

2006年新增英语博士点

19.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0.西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1.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2.北京语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3.同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4.中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25.福建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

★ 2007年首批MTI试点培养单位名单(15所):

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2009年新增MTI培养单位名单(25所):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晨读英语之探究 篇6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晨读

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每日仅仅在课堂上去争取朗读英语和练习口语的机会,以此提高口语及其他英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朗读练习的机会)。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口语及其他英语综合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良好的晨读习惯是必不可少的。“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在宁静祥和的气氛中不受干扰的大声朗读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和其他综合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晨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多朗读,有利于英语专业学生发现并掌握句子中的音节、音调、重音、停顿等,增强阅读的流畅性和节奏感,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建立英语式思维。此外,大声朗读对于英语发音至关重要。而发音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起步环节之一。如果你的发音很差,那么自己的英语水平很难更进一步,就像一个五音不全的人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一样,必然是事倍功半。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对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讲,听力似乎是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学生在晨读时,通过大声朗读练习,可以进一步熟悉辨别近音词、同音词以及连读、吞音、爆破等难度较大的节奏变化。因此,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熟悉和掌握这些规律,当再次遇到此类节奏变化时,能够迅速辨别出其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有利于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任何语言的思维都以此类语言本身为载体。语言是声音语言,采用的是表音文字。英语也不例外。创造英语语言的环境和氛围,指导学生阅读、背诵和倾听大量的英语材料,这本身就是个语言输入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

4.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早上,经过一夜充足的睡眠后,全身精力得以恢复,大脑清醒,更易于接受消化吸收更多的知识。此时正是学习、理解、巩固和记忆的最佳时机。

二、晨读的资料

总体来说,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英语演讲稿、英语对话和一些经典的英文短文来朗读。但根据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不同,也可以选择不容的阅读内容。初级英语学习者可以选择课本,如精读、泛读课本,作为阅读材料,这样他们可以更好的复习和记忆课堂上所学过的单词、短语和句型;而中高级英语学习者可以选择更具魅力的阅读材料,如英语杂志、文学经典,或是其他他们感兴趣的材料。

三、晨读的过程

1. 晨读者的主动化。从生理学上告知英语学习者晨读的重要性。“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记忆的最佳时机,不应该应付了事,应该全身心的投入。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如果你是一个被动学习者,那早上的晨读时间还不如躺在被窝里休息。

2. 晨读的制度化。有些学生自制力差,对学习敷衍了事,在晨读时“浑水摸鱼”。为了使晨读科学有序的开展,保证晨读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晨读的严格要求,精细管理。此时,英语专业教师应发挥主要作用:

(1)晨读过程中,教师既是个指导者也是个参与者。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重点指导,如复杂难读的单词、短语或是句子;教师也可以亲自领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英语教师在指导时要释疑解惑,因材施教,重点在于对于学习者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为保证晨读的质量和效率,要严格要求,此时教师要发挥一个协调者的作用。例如,晨读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选拔几名英语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小组长以配合教师的管理,如让他们大声领读、领背,以保证晨读的秩序和效率。(3)晨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和英语教师和学校相关领导的积极配合紧密相连。学校相关领导要从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每个学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晨读。要求教师在参与辅导时要做到持之以恒,因材施教,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晨读内容的任务化。有些学生的晨读毫无计划性,往往拿来一些材料就读,不考虑自身的实际英语水平。因此,教师心中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对于晨读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他们安排不同且明确的目标任务,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朗读课文内容或是其它课本的单词、短语或是课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可以建议他们阅读一些英美散文、演讲稿或是期刊杂志,文学作品等。这些任务可以在前一天下午的课堂上就布置下去,这样,学生可以有所准备,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晨读的实效性。

4. 晨读形式多样化。如果晨读没有新内容或没有新意,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内容形式,那么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因此,要不断变化晨读方式,增加新颖的晨读内容,合理地组织安排晨读,不可放任自流。晨读的方式可以丰富多彩。例如,朗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个人自由朗读(大声朗读)、二人对话朗读(与搭档朗读对话,相互挑选语音、语调、语法等错误)、小组朗读(四人一组,小组长负责管理朗读)、集体朗读(由老师领读,或是听磁带,跟读)等;比赛方式如小组背诵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歌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小品表演赛等,这样,学生既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编、导、演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众的听力,激发学生晨读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个别辅导或者巡回检查,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拖音等现象,或是给予学生必要及时的指导,以便及时掌握情况,确保晨读效果。

5. 晨读效果反馈监控体系化。晨读效率不高,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只求音量,不求质量;挤占时间,不求变革等等问题的出现,表明了晨读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质量和效果反馈监控体系。学生晨读之前有了准备,晨读时有了目标,晨读后要有及时的质量检查和监控体系。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晨读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对于完成质量差、浑水摸鱼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督促鞭策,指出其缺陷和不足之处;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是口头的鼓励,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让学生在晨读学习过程中养成竞争意识,从而引导他们自发地学习和晨读,提高他们晨读的主动性和晨读效果。及时聆听学生们对于晨读内容和形式的反馈,采纳大家的意见,调整晨读策略,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人人提高。

总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晨读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一天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辅助和铺垫作用,是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各种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日清晨做起,持之以恒,注重提高晨读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和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曾阿奴.晨读——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细节[J].成功(教育),2008,(2).

高校英语角 篇7

在各大高校中, 英语都作为一个单独的专业进行招生, 各高校都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目前, 大多数的本科高校都要求学生在本科毕业时, 英语要达到国家承认的至少四级才可顺利领取毕业证及学位证。同样, 当毕业生走入社会时, 用人单位主要依据毕业生在校期间的英语等级考试成绩来衡量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然而在进行专业英语八级的考试过程中, 并没有口语的测试, 仅有听力与笔试两部分。因此, 大多考生抱着考什么学什么, 不考不学的心态, 仅仅注重笔试与听力两部分, 却忽略掉了口语训练, 这也是造成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毕业生却不能说外语, 就连与外国人进行最基本的沟通都非常的困难的原因之一。这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最普遍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真正理解拥有什么样的英语能力才算是英语学得好。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没有良好的口碑使得用人单位在下一年进行招聘的时候不再招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 这样长此以往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导致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即使是在学校中成绩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干部,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争取到面试的机会, 但是在面试的过程中一旦涉及英语口语的交流就会凸显出自身的不足。绝大多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才发现, 经过四年大学生活的累积、学习, 都说不出几句像样的英语, 更达不到用英语与人交流的程度。这是因为在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 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应试为主, 即以写、看为主, 不注重听说。为有效解决英语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英语专业都在不断加设英语的听力、外教口语教学等课程。通过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 实现学生每人一台电脑, 每人一个耳麦, 对学生进行集中化的教育与管理, 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切换频道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学生的发音, 对学生发音不准确、不地道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交流的水平。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 要根据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向进行培养, 在着重抓好听、说能力的情况下, 也不能忽略了英语的规范化写作能力, 只有两手抓才能保证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 使其在毕业时拥有相应的素质, 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从而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一, 利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视听说教学。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涉及英美社会情况、政治经济体系以及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影视作品, 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英美等国家的同时, 逐步提高听的能力, 可以通过对短片中语句、语调的模仿, 使口语越来越地道, 符合英美的使用习惯、特点。通过对相关影视作品的欣赏, 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使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兴趣的培养, 可以让学生不再羞于张嘴, 在日常生活中多说、多练、多积累, 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第二, 多与外国人交流。目前在中国的各大高校, 英语专业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外籍英语教师,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与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流, 在语音、语调、语句上影响同学, 使同学们的口语更加地道, 不再出现中国式英语口语。因此,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 我们要珍惜与外籍教师相处的时间, 抓紧练习, 争取使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也可以利用假日的时间多出去走走转转, 遇到来中国游玩的外国游客, 我们可以主动为其当导游, 用英语向他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 与其多交流沟通, 这样也会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第三, 多参加英语类社团、比赛。在大学期间, 往往会有各种类型的社团, 以及各类英语活动等。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 要主动参加英语类社团, 例如英语角、疯狂英语等。通过参加社团举办的类似于“晨读一小时”、“一口气读文章”等活动, 在英语的语言氛围中进行交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辩论赛等英语活动, 辩论赛中要求一个参赛队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观点的阐述以及总结, 这就使参赛者没有时间用中国的思维进行思考、组织语句, 再将其翻译为英语说出来, 逼迫其用英文的思维直接进行思考并快速说出, 这样可以逐渐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第四,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我们要保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自信,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英语专业的学生会比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科目, 更多的单词、语法、句型等, 这些都是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有些学生一看这些就被吓到了, 还没开始英语学习生活就已经给了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不行, 我做不到”, 一旦有了这样的开端就会影响四年的英语学习。因此, 我们要给自己较强的心理暗示, 就是我能行, 这个暗示没有任何依据, 就是出自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只有怀着高度的自信我们才能出色的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其次, 主动。勤奋、主动是学好英语的保障,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要幻想可以一步登天, 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零碎时间, 背个单词、背个句子, 回顾一下某个句型、语法, 聚沙成塔或许在某一天利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 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英语水平已经很高了。再次, 方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虽然没有捷径, 但是却可以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 结合记忆曲线的规律, 进行有效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词汇等的分类, 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逐个消化。每个人所制定的方案都有其不同之处, 没有谁的方案是最好的, 方案都是适合于自己的, 所以使用有效的方案进行英语学习, 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英语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对于高水平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英语的口语方面要求更高, 这就使得高校要加快培养具有高水平听说读写能力的英语人才。由于以前培养“哑巴英语”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各高校及学生都更加注重加强口语、听力两方面的锻炼, 学校也将这两部分作为大学英语考核的重要部分。由于高校改革时间不长, 所以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方面还不是很完善, 这就需要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来自主学习。在学习学校规定内容的同时, 要适当扩大学习范围,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使个人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主要部门, 各高校不应该再给学生一种错觉, 认为获得的证书荣誉越多就证明越优秀, 不要让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都生活在追逐证书与成绩的道路中, 而应该致力于提高每个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 使其在走入社会后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束芳定,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 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徐锦芬, 彭仁忠, 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01) :80-81.

[3]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动态, 2000, (04) :12-16.

小议高校英语写作教学 篇8

关键词:高校,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直接反映英语学习者的水平。然而, 在许多大学生看来, 英语写作实际用途不大, 远远不及口语学习那么实用, 所以大量存在重口语、轻写作的倾向。据统计, 历年来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 写作部分的得分往往都低于其他类型题目的得分, 这就深刻地反映出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严峻形势。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觉得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写作教学。

一、营造高校英语写作教学的氛围

1. 要对参加公共英语学习的学生开设有关的写作课程或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

这就是说, 在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方面, 要改变现在以精读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听、说、读、写等英语学习技能合理安排课程。在写作专项教学中, 除了加强议论文与说明文的训练, 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英语写作教学的实用性。例如, 英语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重点在英语教案写作, 商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重点在商务信函写作上。所以, 在考试与教学中, 要提高写作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不能为了应付学习而写作。

2. 在班级设置上应考虑到写作的综合性与重要性, 从而采取恰当的方式以增加课时量

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小班化教学, 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与主动性的发挥。同时, 还可考虑设置写作选修课或专门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指导。在高校社团活动之中, 可考虑开设各类英语写作社团, 如英语文学社、英语诗歌协会及英语戏剧协会等。要力求通过社团活动, 让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英语文体与作品, 并在其中探讨写作经验, 从而创造学习英语写作的气氛,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在精读课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精读课不仅是高校英语课程中占用学

习时间最多的一门课程, 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耗费精力最多的一门课程, 所以, 利用精读课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 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目前, 还有部分教师在精读课上重点关注的是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内容, 却忽略了语篇教学, 未能引导大学生从总体上掌握课程思想的精髓, 从而造成学生尽管学了很多, 却不明白写作的基本要领。需要他们自己进行写作时, 经常会不知从何下手。因此, 我们要以精读课作为突破口, 力争通过精读课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选取3、4个刚学过的单词或短语, 让学生从中选择部分单词来造句。这种方法不仅练习了新学知识, 同时又丰富了大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组织能力。因为要将不同意思、毫不相关的单词联系在一起, 是一个高难度, 学生们对此十分感兴趣, 尤其是在采用了分组竞赛等方法之后, 大学生情绪高涨, 效果显著, 这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是很有好处的。同时, 教师还可通过讲解段落结构之扩展、课文主题之展开, 来具体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各部分的衔接过渡关系, 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段落和篇章的写法。当然, 教师还可围绕课文, 开展多种形式的写作练习, 比如可以开展问答练习, 让学生自行归纳出段落意识, 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 或进行课文缩写等。通过以上这些形式的写作训练, 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技能, 又能提高精读课的总体效益。

三、巧妙利用评语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英语应当将评语写作看作是与学生开展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 从而帮助大学生们了解与自身写作能力有关的信息。评语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重点评议作文的主题思想、概念、论点以及情节等主要问题, 然后再处理好与语法相关的问题。每次在写评语时, 要着重探讨两至三个重点问题。评语中所用的单词与句子应当是大学生十分熟悉的, 这样, 学生一看到评语, 就能明白教师的期望值是什么, 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英语教学实践已经证明, 学生普遍重视教师作出的评语。所以, 教师在写评语的过程中, 从而避免评语给大学生写作造成负面的影响。

为了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其作文的评语, 一般要按照如下步骤来写:

1. 要全面了解学生作文的写作状况, 找出值得教师评述之处

其中涉及的内容应当是与作文主题紧密相关的, 而且还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多次所强调的内容。要以读者的身份对英语作文开展评述, 让学生将阅读评语看成是阅读好朋友的来信, 从而会对教师所提的建议更为感兴趣。

2. 认真书写评语

教师要对学生写得比较好的段落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充分肯定, 并给予表扬。随后再列举出文章中需要修改与补充之处, 并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在结尾时, 应当使用鼓励性的话语,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继续努力提高写作能力的热情。

四、结语

总的来说,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尚存在一些不足, 有待于进一步改进。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现实, 持续探索, 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工作。虽然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各有不同,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应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通过长期艰巨的学习和训练, 以充分提高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 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必须与听、说、读等其他各项能力共同发展。因此, 大学教师要严格按照高校英语教学的各项要求, 采取各种办法, 循序渐进, 充分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综合能力, 让大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进而推动高校英语教学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越.浅谈英语写作教学[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9) .

高校英语教学浅析 篇9

一、高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分析。

高校英语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生产、服务、贸易第一线的工作。因此课程的设置与本科院校相比不是深层次的研究性, 而更倾向于基础性会话, 即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公司的日常交涉语言应付自如。还会开设一些英语贸易、英语商务之类的课程。因此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很高的要求。高校教育主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经营与管理人员等, 因此更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

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以教师为中心”, 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知识灌输, 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 高等学校扩招以后, 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满堂灌”更是成为个别学校的主要课堂教学模式, 这与语言教学规律是相悖的。许多英语教师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传统英语教学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 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讲解语法条文, 分析句子结构, 而许多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 其结果是学了十多年的英语, 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 既不能听, 又不能说, 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

3. 教师队伍。

学生、教师、教材及教法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解释者及教学效果的评估者。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过去掌握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所持的教学观点对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教学实践和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英语教师大部分是年轻人, 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所以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1. 加强英语听力训练。

听和说是一对孪生姐妹, 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 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听和读是输入, 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 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能力。学生必须参与语言实践, 才能获得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因此, 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 说要从听开始, 吸收大量信息, 学生就不再拘泥于机械的句型训练上, 而是依据语言环境适当选择语言形式和规则自由表达。在初级阶段让他们多开口, 掌握说的基本套路, 为言语活动奠定基础。随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让他们对文章段落进行复述, 做到一边想一边讲, 最后达到高级阶段。采用先管后放的教学策略, 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达到一种自由表达的最高境界。此外, 让学生接受课外听力材料的自然熏陶感染, 以及配合即兴发挥式的议论、讨论、辩论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采取以听带说、以听促说、听说结合、综合提高等方法强化口语训练,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口语表达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视学生为主体, 将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 形成“学为重心—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模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英语口语教学的成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英语口语教学的“活水”, 在于激发思维。思维活了, 就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在思维的跌宕起伏、徐徐流动中到达教学目的的彼岸。脱离思维能力, 舍本逐末, 必然事倍功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 英语口语教学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及语言应用能力。而这些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 比如单词接龙、看图或照片讲故事、周末主题演讲等形式来实现。此外, 教师还应该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录音机、实物投影机、VCD光盘及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英语教学。利用这些符合现代学生口味的资源, 带领学生寓教于乐, 何乐而不为呢?

3. 利用高校特色, 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外语表达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高校教育能否发展壮大, 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 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 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需要我们看清培养目标是“应用”, 而非“研究”。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于多个行业对综合型、智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专业设置中将不同的专业复合起来, 如设置英语与电子商务、英语与服装设计、英语与美容美发、英语与动画设计等。二是针对性培养, 就是与某个公司签订协议定向培养他们所需要的语言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3]候瑞维.英语语体, 1988.

[4]朱纯.外语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高校英语教育浅析 篇10

(一) 英语教育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现阶段, 我国英语教育理论研究十分薄弱, 而且呈现出落后的趋势, 英语理论研究的意识严重缺失。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工作起步较晚, 忽视理论研究

我国英语教学工作起于近代, 鸦片战争以后在国门被迫开放的情况下, 出于学习外国先进工业、军事的目的而进行的。我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起步本来就晚, 而且一开始就以“学以致用”做为立足点, 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到翻译国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专著和书籍上。因此, 受这一总体导向的影响, 教育机构并没有针对英语理论研究安排专门人员, 设置专门的机构。由于存在体制机制上的根本问题, 所以英语理论研究也就没有受用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可以说, 认识层面上的却是, 直接导致了英语理论研究工作的难以开展。

2、学习借鉴不到位

语言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是十分重要。同时, 语言理论的研究又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 而英语理论更是如此。但是, 在我们学习和掌握英语技能的过程中, 很少涉及到英语理论研究方面的知识, 而且与国外交流不足, 很少借鉴和学习国外已有的英语理论研究。这就导致了我国英语教育理论的薄弱。其实, 一门语言就代表着一种文化, 如果缺乏长期、细致、深入的理论研究, 要掌握其实质和精髓是十分困难的。

(二) 教学模式与方法滞后

目前, 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注重从教学向学生的单一方向的知识灌输, 而忽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 学校的教学资源难以满足英语教学的需求, 所以“满堂灌”便成为了部分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的模式。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语法条文和句子结构的讲解上, 导致学生误以为只要掌握的语法、记住了单词就能学好英语, 结果使得学生学了多年英语, 连生活和工作中的日常英语也应付不来。

(三) 高水平人才培养不到位, 教育心态浮躁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英语教学将应付考证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考试中考试什么, 教学中就教什么, 考试怎么考, 教学就怎么教, 将考试做为教学的指挥棒, 导致学生将获得高分做为学习的目标, 进而死记硬背、死扣书本。这样就十分容易诱发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使得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水平英语人才严重缺失。此外, 教育心态浮躁也是当前高校英语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目前, 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练投入到帮助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上, 因此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遭到了排挤,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的方法

鉴于上述高校英语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点改革的方法, 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 加强英语理论研究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果在理论研究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就能少走许多弯路。所以, 各个高校应设置专门的组织, 安排一定的专门人员, 并与国内其他院校以及国外院校加强交流与联系, 以提高英语理论研究水平。在加强理论研究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英语历史与文化方的研究, 因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平台, 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只有细致、全面地进行了解和研究, 才能从更深层次上掌握英语语言理论, 领悟英语语言魅力。

(二)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现代高效英语教学应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传授英语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为内容、以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突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发展。其中,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可有效帮助教师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形式与内容, 拓展学习渠道, 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

(三) 营造学习环境

英语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英语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三点措施。一是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将英语教育逐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二是开展第二课堂, 积极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表演等活动。三是师生与学生之间多用英语进行交流, 扩大学生的接触英语面。

三、总结

21世纪的高校英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人才。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在了解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总之, 就是要认真总结, 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高校英语教育质量和水平提高的方法和手段, 敢于改革, 勇于创新, 善于探索, 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赵咏梅.浅析高校英语教育的历程、问题及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1, (9)

[2]周瑞.浅谈大学英语教育.职业技术[J].2011, (127)

[3]田敏敏.高校英语教学浅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51)

[4]吴晓鸣, 卢英.对提高普通高校英语教育质量问题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04, (3)

高校专业英语测试方法探讨 篇11

【关键词】专业英语测试 任务型测试 真实性

一、引言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 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现高校中普遍开设的专业英语,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医学英语等均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从80年代至今,ESP教学在中国逐步受到重视,蔡基刚(2004)在《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一文中指出大学英语应该朝着专门用途英语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前景是很好的。但随着教学的开展,专门用途英语如何进行测试的问题也将接踵而来(唐雄英,2004)。本文针对高校教师应如何设计专业英语测试进行探讨,并通过对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的定义分析,得出任务型测试是专业英语测试的有效形式。本文也指出教师在设计考试任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考试更加有效。

二、高校专业英语测试现状

国外测试专家的个案研究指出了教师自行设计的测试中存在的问题:(1)测试太难或太容易;(2)测试内容与课堂教授内容或大纲详述的内容脱节;(3)测试未能测出学生的水平。同样,中国高校中的专业英语测试也有某些与之类似的问题,比如测试过于容易、不能反映学生的水平。笔者搜集了西南地区部分高校的试题,从中可看出专业英语测试中存在以下问题:1. 题型单一,许多测试中出现的题型很少,有的甚至通篇只有翻译一种题型。2. 题目简单,综合性题目较少,效度低。3. 没测试任务不够真实,某些题型,如术语解释,是真实的生活或工作当很少会出现的,考试无法体现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专业英语测试方法探讨

专业英语测试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我们不妨从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中来找答案。套用Douglas(2000)对专门用途语言测试的定义,专门用途英语测试可定义为:ESP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个分支,它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是基于对专门用途英语使用情景的分析,测试任务和内容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中英语的使用情况。由此可以得出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的精髓是“真实的任务”,采用任务型测试不乏是专业英语测试的有效形式。

唐雄英(2004)也指出,任务型语言测试的发展和完善为更好实现专门用途英语测试的真实性创造了很好的前景。任务型测试的主要特点是以类似于真实生活情景的任务作为测试的中心项目,以完成具体任务的形式来考查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使得测试能更加直接地反映受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使用专门用途英语的能力。这一测试方法也为专门用途英语能力测试指明了方向(唐雄英:2004)。

教师在测试任务的设计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应保证任务的真实性。大部分专业英语教师对自己领域中英语的真实使用者在目的语真实使用环境中应具备什么样的语言能力,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完成什么样的语言任务都是比较了解的,如果不了解,就需要做需求分析或采集这一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任务的描述可以采用Bachman & Palmer 的任务清单(1996:108)。但是有了任务清单并不能说明我们就能很轻易地把目的语使用任务完全列出来,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对任务进行抽样。测试任务的选择和设计在目的语言使用任务样本之上,依据标准是测试任务和目的语使用任务一致性原则。任务分析完毕后,教师可将任务归类:口头任务和笔头任务。当前高校中的评估基本都采用形成性评估,故教师可在平时课堂上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听相关领域的国际会议、小组讨论辩论、模拟商务谈判等。期末纸笔测试可考核学生的其他诸如读、写、译的能力。阅读测试可根据所选取英语报刊、产品说明书书设计信息沟,让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写作测试可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真实性的写作任务,如让学生写英文邮件等。翻译测试也可以采用真实的翻译任务、如翻译合同、文献等。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专业英语测试样卷的分析发现了测试中的某些问题,并探讨了专业英语测试有效方法。由于大部分教师对测试并不是很了解,故在出题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如何科学、合理地将任务型测试有机地融入专业英语测试中,还需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Bachman, L.F. & Palmer, A.S. (1996).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2]Douglas,D(2000). Assessing 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eory and Practi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y Press.

[3]Hutchinson,T.&Waters.(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蔡基剛.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 外语界, 2004(1).

[5]韩宝成. 语言测试的新进展: 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3).

高校英语角 篇12

一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隐性课程的研究,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隐性课程与具体某个专业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 如英语、数学、物理等。 (2) 隐性课程与不同阶段的学习者进行结合研究, 如中学生、高职生、大学生等。 (3) 隐性课程与二语习得方面的理论进行结合研究, 如提高学习者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等。唐发年指出, 通过隐性课程这种寓教于无声的潜隐方式容易消除对立、抗拒等心理障碍, 减轻因学习压力形成的焦虑、压抑情绪, 有利于升华英语学习者的情感品质。同时他还指出, 隐性课程有利于形成个性化的英语自主学习策略。陈蕊指出, 必须充分认识隐性英语课程的重要性, 积极开发、建设、优化英语隐性课程, 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4) 在所有关于英语隐性课堂的研究中, 有一例将隐性课程与具体的一门课程英语听力结合起来。曾锐铭、夏竟成在文中分别阐述了隐性课程在听力教学中的特点、必要性以及论述如何全面规划听力教学中的隐性课程。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英语的隐性课程的载体可以从物质、制度、精神三种形态上来说明。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如校园设施的建设、班级教室的布局等。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指导学校的各种管理体制。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是指校园中英语学习风气、班级英语语言应用的氛围、师生人际关系等。笔者认为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是三种形态中较为关键的一种。然而, 它同时也是比较难以把握掌控的一种, 也就是说, 通过一定的努力之后, 由于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具体实施过程的不同, 其效果如何很难预料。因此, 在具体实施隐性课程时, 领导者对前两项形态的评估效果很明显, 这会使实施精神形态的教师们有一种挫败感。然而, 假如精神形态层面有突飞猛进的进展后, 学习者会从内心深处自发地进行有效学习。那么, 前两项形态的完成就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本文就从提高精神形态方面的一个层面——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进行阐述。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英语隐性课堂无处不在, 除了课堂中的显性教学之外, 在课堂以及课堂之外都需要涉及隐性课堂教学, 如课堂内安排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讲解、课堂迷你英语剧的展示、课堂小型辩论赛的举行、课外由外语系组织的大型英语演讲比赛等都属于隐性课堂。但是, 仅仅这些不足以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整个校园的英语学习者。除了英语专业学生之外, 大学英语学习群体几乎占据了整个校园。因此, 应将这些隐性英语课程范围进行扩大, 力度进行提升。

1. 英语广播站的设立

作为大学校园文化, 每天早上、下午的广播站会给学生们进行一天的新闻播报工作。但是, 英语广播站在大部分大学校园还没有实施。对于当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 不能再因为担心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之外, 其他学生很难接受英语播报新闻, 而不进行英语广播。相反, 在英语双学位专业的班级, 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错, 同时, 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那种渴望并不比英语专业的学生少。因此, 在校园进行英语新闻播报很有必要, 并且会很受欢迎。同时, 英语广播站广播员的选取也是一项比赛, 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分支之一。

2. 英语歌曲大赛的举办

每年举行的歌曲大赛总是人才辈出。在比赛现场也有参赛选手选择英语歌曲, 但是大部分还是倾向汉语歌曲。英语歌曲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者对连读、弱读、吞读等语音现象的学习, 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发音标准度。因此英语歌曲大赛的举办, 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 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热情。

3. 英语小记者活动

提前一周在英语广播站宣布下周小记者采访内容。被选中的小记者和他的团队一起在校园课外活动期间, 随机采访上周所公布的采访内容。这样的随机性可以促使校园中的每个学生需要认真准备这些问题, 以免被采访到后出现尴尬局面。这种形式可以将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扩大范围, 调动全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 班级英语墙报

这种形式在中学阶段经常见到。如今, 这种最传统的每周出黑板报的习惯慢慢消失了, 这种形式是提高精神形态最方便、最简洁的形式之一。辅导员在每周开班会时, 带领大家进行评比划分, 将其列入学生的量化分中, 从而可以激励学生提高班级英语墙报的质量。

5. 英语微电影大赛

英语微电影具有各种技能集合于一体的特点, 它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微电影的拍摄、演员的选取、情节的安排、台词的编辑、后期的制作等。鉴于要求比较复杂, 因此大部分学校没有进行此项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的外国语学校在上学期圆满举办了第一届英语微电影比赛。学生自己选取成员、分工、选择剧本排演等一系列工作, 时间要求在半个月内完成。学生上交的成品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无论是选材还是情节构思、电影清晰度等都做得很好。然后,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校园网站上, 从网上投票得分、教师评委打分两个方面进行打分。最后还进行第一届微电影颁奖仪式。这些活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些学生觉得对这次没有参加比才表示很遗憾, 有些学生觉得自己这次表现得一般, 争取下次表现得更好。总之, 这次活动在仅有一个月的时间内圆满完成, 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作用

1. 学习者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对于教师提出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或布置的作业, 如下节课背景知识的准备等, 学生课后会自觉地进行小组分工, 用查阅书籍或网络资源等方式进行准备, 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2. 学习者改善了师生关系

很多情况下的隐性课程是在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中来实现的。因此, 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可以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学生会与老师进行沟通, 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这样也有利于老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 有助于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将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

3. 学习者提高了思辨能力

比如在英语小记者活动环节, 一般情况下, 小记者提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 这样被采访者都会从自己不同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就避免了人云亦云的现象出现。

4. 学习者增强了交叉学科的知识积累

以微电影制作来说,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有些专业技术, 如加载字幕、电影拍摄等。学习者在参与这些制作的过程中可以短时间内学会这些内容, 从而很自如地进行应用, 这样在增加校园英语文化的同时也收获了其他学科的知识。

五结束语

加强高校英语文化建设是实现英语隐性课程的方法之一, 这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英语文化活动, 既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英语知识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又有利于实现与英语教学主渠道的协调与配合。

鉴于以往的研究, 笔者提出英语隐性课程研究中以后需要关注的问题: (1) 高校英语教学隐性课程评价机制的确立。如如何体现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是否提高、英语文化体系是否得以完善、英语学习成绩是否提高等; (2) 将定量研究引用到英语隐性课程中来, 以此增强研究的说服力。

参考文献

[1]曾锐铭、夏竟成.英语听力隐性课程刍议[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114~117

[2]陈蕊.隐性课程对消除高职美术类学生厌学英语心理的影响[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 (4) :100~101

[3]唐发年.隐性课程:升华大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新途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4) :117~121

[4]唐发年.隐性课程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6) :110~112

[5]徐洁.超越语言与文字——浅谈英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J].读与写杂志, 2010 (3) :46、68

上一篇:母亲抑郁对孩子的影响下一篇:网络时代新视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