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测试

2024-08-25

高校英语测试(精选12篇)

高校英语测试 篇1

1. 引言

语言测试是语言及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语言教学离不开语言测试。科学的语言测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测试,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第一位的,语言测试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服务。什么是语言能力?这是任何语言测试工作者首先要面对并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2. 语言理论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测试重点

2.1 二十世纪初重点考查语言知识的掌握。

对于什么是语言能力,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的观点和看法不尽一致。在二十世纪初,语言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尚未形成指导语言教学的系统理论。语言教师把语言当做一门知识在教,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语言测试也就考查被试对这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2.2 结构主义语言学注重听说技能。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明确限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反,结构主义语言学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提携;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大行其道。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学习语言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即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在这个时期,心理测量学理论对语言测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心理测量学坚持语言能力可分说,认为语言可以分解为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语言能力。这个时期的语言测试称为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与科学前语言测试相比,它更加注重听说技能,尤其是听的技能。这种测试在五六十年代占统治地位,到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仍是主流。

2.3 Chomsky语言理论重点测试交际能力。

六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逐渐兴起。乔姆斯基继承并发扬了唯理主义的传统,就人类语言提出了这样的假设:语言是人的生物属性,人的语法知识是天赋的;人类语言存在着普遍语法;人脑中有专司语言的机制———语言官能。语言不再仅仅被当做交际的手段,更被看做思维的工具,看做人之为人的特有属性。由此可见,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超出语言能力的能力(如: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它决定了教学和测试内容。

2.4 交际语言能力说推出考查语言场景中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1979年举行的第一次语言测试研究研讨会上(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lloquium。简称(LTRC)), Canale和Swain (1980)向大会提交了“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此模式充分吸收了许多研究者的成果。在八十年代的外语教学界和测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九十年代,Bachman (1990, 1996)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capacity)。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则指把语言交际看做一种物理现象,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的神经和心理过程(韩宝成1995)[1]。

3. 我国外语测试的特点与对策

3.1 我国语言测试的现状。

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语言测试要“着眼于考核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为了检验大纲的落实情况和推动英语教学改革,1987年9月国家教委高校司推出大学英语测试,即人们常说的四、六级考试。它是全国性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是西方现代语言测试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张新元2004)[2],基本上属于乔姆斯基语言学派的测试模式。

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全国范围实施以来,它成为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杨慧中(1998)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回顾与展望》中指出:“大学英语测试对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对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社会上普遍将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作为检验高校英语教学的标准,因此它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从语言存在的价值看,应是生活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然后根据学习的内容再决定测什么;从逻辑上看,应是先教而后测,教什么就测什么。但在我国高校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则完全可能本末倒置,即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学习的目的也是应付考试。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46%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停课复习备考有一定用处,20.7%认为这样做很有必要,只有19.9%指出复习备考没有必要(戴曼纯,2003:133)[3]。调查充分说明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四、六级考试的强烈冲击。通过分析军校英语教学与四、六级考试的关系,我们看到英语教学完全不能顾及学员对专业英语的需求,被四、六级考试的指挥棒所左右。由于军校的特殊性质,学员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指向基本明确,许多时候军校英语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学习更多专业英语内容,提高他们专业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只要看到学生丝毫不关心这些新知识,而是全力以赴准备四、六级考试,他们也会退而求其次,不可避免地为学生着想将教学重点放在与考试紧密相关的内容上。这种脱离军校学员未来职业需要、完全背离外语作为交际工具的试题汇编,是对师生宝贵时间的巨大浪费(衣进韬,2008:92)[4]。

3.2 建立以学生为主导英语语言测试体系。

外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师生互动主体”的演变,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公认。同外语教学界由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本身上来一样,被试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也是当前测试界十分关注的问题。被试特征包括文化背景、背景知识、认知能力、性别和年龄等(Bachman 1990)。英国的UCL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 Syndicate)和美国的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合作,就FCE (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和TOEFL,进行对比研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被试特征对测试行为的影响[5]。研究在Milanovic和Bachman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态度、动机、焦虑感和努力程度四个因素;第二,策略因素,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作为该研究的一个部分,Kunnan (1995)采用一种结构模式方式(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着重研究了文化背景、接触英语的机会、学习英语的态度和动机及监察模式对测试行为的影响[6]。Bachman (1990:156)指出,随着个人特征及测试方法对测试行为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测试开发人员对哪些特征因素与方法因素产生交互作用会了解得更透彻,并且在实践中能够设法减少这些因素对测试行为带来的影响,为被试最大限度地发挥测试水平提供机会,这样我们就会更好地、更公正地测量其语言能力[7]。在大学阶段,根据不同高校的性质、专业特点及职业导向等因素研究被试特征,采用多重评价标准是正确调整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关系的关键。同时,避免一刀切的评定标准,根据需要设计测试内容与方法体现了测试对语言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3.3 以学生为主导英语语言测试的尝试———采用多元化测试方法。

跟踪军校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我们发现,目前部队年轻军官普遍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部分具有研究生学历,这些人员均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大多数是“哑巴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差,能够自主运用外语组织指挥、联系协调、合作交流的人才非常匮乏。在频繁的军事交往中,官兵的对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部队有效履行使命的基本要素。鉴于军校特殊性质,军校英语测试改革刻不容缓,全国性统考已显现出严重的弊端。军事英语课程测试更应具备专业针对性,应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重点在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军事英语的考核以两学期的笔试成绩为主,结合平时的作业情况和课堂上presentation的表现。通过Presentation的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学员的综合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甚至通过专题演示也体现他们高层次的语言技能,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此外,为鼓励学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了充分体现他们的翻译水平,我们决定,在成绩考核中对学员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军事英语译文实施奖励分数措施。在开学之初,我们就把诸如Sea power, Proceedings, Jane’s Defense等军事网站推荐给学员,让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自主式的军事英语学习,并鼓励他们把有价值的文章翻译成中文,投到相关专业期刊上。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培养学员的成就感,真正实现英语教学为专业学习服务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回顾语言测试的发展演变,总结我国高校英语测试特点,发现大学英语测试在高校师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确实起了一定的负面反拨作用,助长了应试教育的风气,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军校毕业生英语能力的缺陷,笔者首次提出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测试体系,从学员的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多元化测试方法,提高学员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员的成就感。只要对测试及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使语言测试能够很好地促进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能在各个行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外语为专业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宝成.L.F.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1) .

[2]张新元.大学英语测试质疑述评.外语界, 2004 (4) .

[3]刘润清, 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衣进韬.大学英语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反拨作用.考试周刊, 2008 (3) .

[5]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1) .

[6]Kunnan, A.J.Test Tak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st Perfor-mance:A Structural Modeling Approach.Cambridge:CUP, 1995.

[7]Bachman, L.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Testing.Oxford:OUP, 1990.

高校英语测试 篇2

尊敬的读者朋友:

读完这期“高效课堂”暑期专号,相信您一定有不少收获和感触。如果您想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可尝试做以下试题,然后将问卷剪下寄给我们,或扫描二维码,或添加“zgjsb100”微信回复答案。届时,本报将在官方微信平台择优刊登,并抽取幸运读者若干名,赠送精美礼品。

1.高效课堂的定义是什么?

高效课堂是以“人本”为基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堂,它是以课堂为突破口,由教学、评价、文化三大系统建构而成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完整地表述应该称为“高效课堂教育”。

2.为什么小组一定要围坐?小组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小组围坐制用强制的形式保障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

3.为什么高效课堂强调模式的价值?近几年的实践证明,“五步三查”的教学流程依然是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范式,对于不同区域、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不同学科等都有着广泛的课堂建设指导意义。它不仅能够解决学校在课改初期容易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它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很好地解决了新课程理念“顶天立地”的问题。教学模式就像手杖。年轻教师有了这样的手杖,从不会教学到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教学;老教师有了这样的手杖,课堂教学会日臻精彩完美。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往往产生不同的教学模式。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普遍适用和最好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可操作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较具体的教学行为框架,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构成的核心要素,它影响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的组合方式。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涉及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有所区别的。

4.高效课堂的评课标准是什么?

a.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或者以学为中心的课,而不是教师的课、以教为中心的课。b. 课堂是一种生生、师生相互作用的合作过程,应该是一个“工作场”。当我们把好学校解读成是“一方池塘”的时候,课堂也应该成为一个富有生机的“生态场”。

c. 对个体学生而言,课堂满足“个体”的内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课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甚至将学习描述成“一件个体的隐私”,教师要敢于“捍卫学习隐私”。d. 课堂终究是一种“人学”文化的真实体现,因而它应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包容、倾听、接纳。

e. 基于师生共同体和一切学习共同体(对子、小组、班级)的健康、持久、良性发展,教师必须解决师生发展的冲突,明确“通过发展学生”,从而“成就自己”的价值观。f. 拥有从学习规律出发的科学的教学流程:自学—展示—反馈。g. 符合“先学后‘交’”思想: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对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条件的创设上;所谓课堂主导,应体现在对学习困惑的点化、点拨上;课堂应遵循“先学后‘交’”的思想,这个“交”就是“主导”,而不是单纯的“教”。

h. 动静结合的课。好课堂是生命的体现,动和静都是生命的形态。

5.三代课改是如何划分的?

第一代:改变课堂结构。在传统的“教”上“动刀子”,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从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教:这种理念第一次将人本的思想赋予课堂教学,具体地说,包含3个步骤: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然而,这套模式虽然否定了传统的单边教学,承认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必要性。但是它仍然没有跳出“教为主、学为辅”的框架,只是以改变课堂结构来追求课堂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二代:改变教学关系。如果说第一代课改是改良的话,那么,第二代课改则有资格称为改革,第二代课改与第一代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学中心体系”,也可以说第二代课改是第一代的“升级版”。“学中心”保证了学生地位,转变了教师角色,教师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型为服务者、引导者。课堂流程充分满足学生“学”的需要,增加交流、讨论、展示的时间,加大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在课堂时间安排中的比例。

而伴随着课改的行动研究,我们预言,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必然会有一批标新立异的学校,步入一个新的课改时代,即“第三代课改”!

第三代课改的最显著特征是不再过分纠缠于“形而下”的课堂技术细节,而是以“形而上”的“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和“课堂形态”,从对“人”真正的“发现”来“认识”学生、“认识”教师,能真正清晰地界定“学习者”和“学习条件提供者”之间的角色关联性,通过成就学生从而促进师生和谐、全面、幸福、可持续的发展,它改变的是教学意义。6.教案与导学案有什么区别?

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导学案的着眼 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案设计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7.请列出高效课堂普适性流程“五步三查”的具体环节?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8.传统教学基本流程与高效课堂基本流程有什么异同?

高效课堂的流程和传统课堂的流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效课堂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传统课堂的流程,是排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是对学生的一种扼杀。高效课堂的流程中承载着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尊重和对“学规律”的认识。高效课堂的流程模式是围绕着学这一中心来建构的,体现出来的是学习对象在一般性认识成长中的规律、共性、特点,它是适合于各种学科的。它主要采用了五步三查法,来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建构一种高效、有效的课堂。

9.在高效课堂的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点评、达标检测等环节中,教师、组长、组员各自的职责是什么? 教师职责:

1.设置好90%能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2.说明自学的目标、方法、流程与要求。3.出示答案让学生自改、互改或小组长批阅。组长职责:

1.保证全组所有成员认真参与合作讨论。2.确定讨论形式及小组展示分工与展示排练。3.选用自己讲或帮扶形式,确保讨论结束,让全员明白。

组员职责:

1.不交头接耳,不互相讨论,独立思考,完成自学任务。2.主动接受组长或对子对自学情况的检查。3.认真纠正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带入对学环节。4.对自己不会或不明白的地方,用双色笔做标记,合作时向对子或同组同学求助。5.优等生讲,潜能生要认真听,不懂发问。6 服从组长安排,做好展示准备工作。10.在您心目中,最好的合作、展示要达到什么要求?

顺口溜: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11.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应从哪几个角度观课?

收集课堂信息(除了语言和行动,还包括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教学设计”

→“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

12.请写下您看完本期专号的收获和感受。

高校英语测试 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认证测试;应用型人才;复合型教师;学生就业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2-0126-03

一、商务英语认证测试种类

(一)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BEC)

剑桥商务英语资格考试英文全名为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1993年起由我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引进,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负责命题、阅卷并颁发证书。BEC证书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例如BEC高级证书被欧洲乃至全球众多教育机构和企业认可,被英国多所大学认可,可作为英语语言能力证明;该证书被全球多家知名企业认可,如IBM,Citibank,可口可乐,西门子等,成为进入这些企业的敲门砖。

BEC考试考察真实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BEC考题涵盖了对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的考察,有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种题型,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分为BEC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BEC充分体现了交际性测试的特征,以BEC中级考试的题型为例,分析如下。听力分为如下三部分:根据电话交谈或留言填空;听十组对白,将选项与对白配对;听一篇长篇录音选择答案。口语方面,首先与考官就个人生活等方面进行交谈,然后就商务话题做小演讲,最后就商务话题进行讨论。阅读有多项选择,多项配对,选择式完型填空,改错等题型。写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特定身份根据提示写一篇40~50字的短文;第二部分根据特定的语言信息写一份商务函件、报告、建议或电子邮件。

近年来,据剑桥大学ESOL考试委员会统计:中国BEC考试报名率以300%的速度飙升,而考试通过率一直低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校学生及职场人员对BEC证书的渴求与低通过率不得不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注意。

(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CNBECT)

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英文全名为China 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Test,是2006年启动,2007年第一次进行测试的。CNBECT考试是对国际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该考试旨在统一测试标准和操作规范,促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国际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英语水平。考试结果可作为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的参考和国际商务从业人员英语能力的评价依据。据报道,截至2013年10月份,我国已经有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凡是获得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一级、二级)的学生就业时可优先获得相应企业的认可。

CNBECT考试涵盖语言和商务两方面的内容。语言方面测试国际商务环境中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商务方面涉及国际商务中的常见业务,突出国际贸易实务。CNBECT评价被测试者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英语应用能力。

CNBECT题型和BEC相比,增加了翻译部分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五部分。听力测试内容涉及到商务事实的陈述、简单商务对话、描述商业活动。阅读部分的内容涉及到介绍产品与服务、商业买卖、商业信函、商务报告等。翻译部分同样涉及到实践方面,如把英语感谢信翻译成汉语。写作要求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备忘录,能够表达办公室日常事务。口语采取口头陈述、口头翻译、口头讨论的形式,内容包含产品与服务、货物的运输与付款、商品采购等。

(三)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ETTBL)

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认证考试英文全名为English Translation Test of Business Language,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办公室和全国商务英语翻译专业委员会共同实施,其认证突出专业性与实用性。自从2003年开展以来,受到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关注,获得证书的考生纷纷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ETTBL相应的等级为初级、中级、高级、翻译师和高级翻译师。ETTBL考试形式为笔译和口译。其中,笔译侧重考查考生对商用英文书信、文件的书面理解及表达能力;口译主要考查考生的听力理解与口语表达能力,口译强调考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如敏锐的反应能力、行之有效的记笔记能力及准确高效的双语表达能力。据相关报道,英语专业或与商务英语相关专业的大三、大四学生的通过率一般为50%~60%。

二、商务英语认证测试对高校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启示

在高等院校里,许多大学生会主动自觉地参加各类资格证书的测试。如大学英语四级、六级,剑桥商务英语,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国际商务从业资格,国际货代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资格认证。用人单位关注学生证书的获得情况,尤其是欢迎获得双证的学生,即语言水平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资格测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能力认证。高校应深入研究资格认证考试,打造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一)以认证测试促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BEC、CNBECT和ETTBL均考查被试的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尤其注重应用技能考核。这三类测试题型丰富,题型重合又各具特色。考试内容和对外贸易息息相关,考察了真实工作环境中有代表性的场景。这些认证测试为高校中的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国际文化交流、商务英语谈判、外经贸函电等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 夯实语言基础,掌握语言技能。尽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并不是以培养纯学术性、语言性、教育性的人才为目标,但是对外贸易人才离不开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虽然上述三类考试都是注重应用技能测试,但无不以语言基础知识点和语言技能的把握为根本。以BEC为例,首先关注语言能力,从对考试对象的要求上可见一斑。如初级需要具备公共英语四级的水平,中级需要有大学英语四级到六级的水平,高级需要有六级到英语专业八级的水平。没有语言知识和基础谈何应用技能的培养,只有夯实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才能掌握语言技能。

2. 模拟工作环境,提高专业素养。当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和技能后,加强对真实商务环境的掌控能力便成为焦点。CNBECT口语测试内容包含产品与服务,货物的运输与付款,商品采购等;ETTBL测试内容包含了广告、企业介绍、产品描述、工作经历与求职、跨文化交流、工作环境等诸多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模拟演练。首先,模拟商务函电。采取e-mail的方式,在师生、生生间进行谈判和交易,巩固所学的知识。比如模拟谈判场景,学生之间结成小组,进行商务谈判演练。其他同学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从专业知识角度,跨文化交际角度对小组展示的谈判进行评价。其次,商务演讲方面。商务活动中如求职应聘,市场营销等话题都可以作为演讲话题。演讲的同学注重流利性和准确性,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借鉴学习。另外,此种形式的课程采取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两种评估方式被赋予不同的比重。在过程性评估中,关注学生间的合作、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学生自我反思,关注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总之,模拟商务工作环境,改良评估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3. 开展技能大赛,提高就业竞争力。上述测试中的ETTBL注重商务+英语+翻译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现实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这类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定期举办院级规模、校级规模的职业技能大赛以及校际间的职业联赛,如商务英语口语大赛、商务英语写作大赛和商务英语翻译大赛。教师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职业技能大赛,如剑桥商务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商务实践大赛和全国国际贸易职业技能竞赛,参赛学生能够提高商务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素养,必定会在就业时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二)以认证测试促发展,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教师是生物链环节中关键的一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和培养外贸人才。以BEC、CNBECT和ETTBL为导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设教师队伍。

1. 开展技能培训,拓展业务知识。我国在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从事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等教学工作的英语年轻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刚一迈出校门就登上讲台,需要参加短期或长期的职业技能培训,学习与对外贸易相关的业务知识,成为复合型教师,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对于有商科背景的教师而言,可以在国内或者直接到国外进行语言培训,以期做到双语教育,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 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现阶段,单纯讲授课本知识点的传统讲授型教学方法不再适合培养对外贸易人才,教师要积极转变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写作、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教师精心选取适合课上讨论的案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商务英语写作课堂上,案例教学以师生互动为基础,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师生分别对案例总结并进行写作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方法重实践,符合此课程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完善课程设置,建设精品课程。基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完善课程设置。据了解,大部分的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高等院校可以将证书考试纳入课程设置体系中,把证书考试的目标内容等纳入课程体系。同时依据本地、本省、本区域的外贸人才需求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完善课程设置。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以学生自主为理念,重视学生自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以网络为平台,运用所学知识丰富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写作和商务英语翻译等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完善过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自身能力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这不失为培养复合型教师、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好举措。

结语

BEC、CNBECT和ELLBT等商务英语资格认证考试不仅培养了外贸人才、繁荣了对外贸易,而且对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体现在:(1)上述认证考试对高校培养对外贸易人才具有推动作用。对外贸易具备实践性强的特点,上述三类认证测试恰恰把握了这一特点,考察了被试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这三类考试对高校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模式及水平有重要推动作用。高等院校可以参照借鉴这类考试,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有益尝试。(2)上述认证考试拓展了大学生就业渠道以及外贸行业人员的职业空间。其测试内容丰富全面,和对外贸易实务息息相关,涵盖了各类商务话题。学生在准备考试和参加考试过程中,不仅要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且对对外贸易有了全方面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另外,致力于对外贸易工作的人员同样可以参加上述考试,充实自我,获取的证书将成为自己职业进一步发展的通行证。

参考文献:

[1]黄丽芬.从BEC测试机制探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

[2]宁海霖.ETTBL培训模式浅析及其给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带来的启示[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8).

[3]涂慧.基于BEC考试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索[J].新余高专学报,2010,(5).

[4]吴瑾.BEC考试对国内国际商务英语测试设计的借鉴作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1).

高校英语测试 篇4

目前我院英语口语测试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本年度期末口语测试的问卷调查情况。为了解高校英语专业期末口语测试的相关情况, 笔者于07年7月对我院04级英语专业三个班级95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66人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其结果显示, 学生对此种期末口试基本持肯定态度, 但也从切身体会出发, 提出在测试时间、测试内容、口试评分、考官提问技巧及每次考生人数安排等方面仍须改进。

1.题型设计方面 (即口试技术方面) 。题型设计的随意性。在语言样本的引出技术上, 我院口语测试体现出了不同测试者各自的偏好和侧重。朗读、简短发言、图画描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引出技术, 常被运用于期末对学生学期口语能力提高水平的测试中。其中, 图画描述、角色扮演, 以及小组讨论等常用测试技术都具备了结构效度, 根据Hughes对内容效度的定义:“内容效度指测试内容包括了所要测试的语言技能、语言结构等方面有代表性的要素。”此多数测试形式也都具备了内容效度, 因其考查项目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 从而构成了语言技能、结构等方面的代表性样本, 而这些语言技能和结构正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然而, 检查中发现个别测试技术如朗读, 简短发言等, 仍存在效度或信度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教师在测试过程中只给学生提供一项考试内容, 如仅对某一话题作简短发言。题型单一使学生们无法较全面地展现自己的口语能力。然而, 测试的题量越大, 信度越高;测试的内容覆盖越宽, 效度越好。单一的测试内容根本不能保证较高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

2.时间和内容设计方面。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多数学生认为测试时间 (3~5分钟) 过短, 难以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完整, 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 考生反应测试内容较为单一, 不足以全面考查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 为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关于受试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可靠信息, 一次口语测试的时间应尽可能安排在10~15分钟。

3.评分制度方面。由于我院的某些班级由不同的教师任教, 在考试执行上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包括考试时间的把握, 对评分标准的不同理解, 乃至评分结果。一些教师出题时可能疏于全面亦或考虑到哪些形式便于考, 而非哪些内容应该考。因此, 考试项目一般比较单一, 考试时间局限于三、五分钟之内,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没有具体明示。类似这种考试样题单一, 考试时间过短, 以及考试的非同质性 (即试题考的不是同一能力倾向, 如交际能力) 等等, 都存在口试的信度问题, 从而影响了口试质量。

完善我院口语测试系统的具体对策和几点建议

1.灵活运用各项口试技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采取何种步骤和方式来进行测试。例如;针对口语能力有所提高的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实际口语能力, 我们要采取有别于其新生刚入学时的测试方法和步骤, 适当加入对讨论、辩论能力的考核。具体可采取以下步骤: (a) 谈论一些相对简单的热身问题, 如:简短自我介绍, 爱好, 家庭等 (该步骤不记分) ; (b) 两名受试者以ABAB的轮流方式对一系列图画中的连续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提问和做出恰当回答, 并发表个人见解; (c) 两名受试者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以上步骤 (a) 虽不记分, 但对于营造一种轻松互动的气氛, 缓解考生心理压力和考前预热极为重要。步骤 (b) 可以防止一名考生完全扮演测试的主角, 而另一个只能处于被动、配角的情形, 同时, 两名考生同时测试, 更能体现出口试的交际性, 而非受试者的内心独白。步骤 (c) 两名考生进行讨论, 可营造出一种交互性的会话交际情景,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知, 大多数学生都希望采取这种方式, 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积极思维, 挖掘其语言潜能, 能最大限度的诱导和测试其真实口语水平。但是, 口试前我们得注意考生的配对问题, 从语言和性格两方面考虑, 好的考生配好的考生, 差的配差的。如果万一考官发现两名考生水平有天壤之别而考试不能正常进行时, 则应当机立断将考生重新配对后再考。

2.进一步完善评分制度。评分制度包括评分员和评分标准。两方面缺一不可, 因为只有当一份表述恰当、清晰可鉴的评分标准和训练有素的评分员都具备时, 我们所得出的口试结果才会具有可信度和有效性。因此, 需对口试的评分员进行试前培训, 以确保评分中的一致性, 特别是当平行班级由不同的测试者打分时, 使其熟悉测试的目的、内容、步骤和评分标准, 做到松严有度。其次是在每次口试中最好能采用两个测试者, 其中一名负责总体印象评分, 另一名则根据分析法打出各分项得分, 取两位测试者的平均分作为该考生的最后得分。这种安排有助于解决由于单个评分员的个人主观性而导致的失信问题。另外, 评分员可实行考场间轮流交换评分, 这样将有助于提高评分员间的评分信度。

招聘高校辅导员面试能力测试题 篇5

按语:

这是本人2011年为某大学招聘辅导员而设计的部分面试试题。想报考高校辅导员的同学如有兴趣,不妨打印出来做一遍,看自己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能答出几个观点。

面试试卷之第四套

说明:

每人面试时间为10分钟,其中:演讲时间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的问题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不用读题目。

一、演讲题

诚心诚意为学生成才发展服务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宗旨

二、案例分析题

某周星期四晚上,你在校园QQ群上发现学生因对学校学生食堂出售的肉菜质量下降而价格上涨表示强烈不满,并在网上号召举行集体罢餐周活动,时间定于下周星期一开始行动,已有千余名学生发帖响应,其中最为积极的鼓动者“云山剑客”恰好是你所带年级的级长。

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这一事件做个性质判断。

2.当获知学生准备举行集体罢餐活动的信息后,你该怎么办?请将你处理这一事件的整体方案和程序说出来。

面试试卷之第七套

说明:

每人面试时间为10分钟,其中:演讲时间为5分钟;回答材料分析的问题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不用读题目。

一、演讲题

考试作弊是可耻的行为

二、材料分析题

善于和及时捕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既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要素,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就有一个时机选择问题。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找学生个别谈话,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就能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或实际困难,促进其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缺点与不足,争取新的进步。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以后很久才找学生谈话,那就会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了“马后炮”,失去了教育的实效性。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辅导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应当及时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你能否讲出八种以上情形?

面试试卷之第八套

说明:

每人面试时间为10分钟,其中:演讲时间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的问题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不用读题目。

一、演讲题 辅导员应当花大力气抓好年级的学风建设

二、案例分析题

5月8日(星期天,母亲节)晚,天河区某高校辅导员小张与家人一起在番禺市桥一家酒店吃晚饭,欢度母亲节。8时许,小张接所带年级二班班长李某某的电话,说二班女同学张某某下午开始肚子剧痛,同班几位同学用单车载她到校医院看了病、拿了药吃了以后仍然止不住痛,只好打的士将张同学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经中山三院的医生检查,确疹为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

分析上述案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对上述事件做个性质判断。

2.如果你是张同学的辅导员,你在接到二班班长的电话以后,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将你处理这一事件的整体方案和程序说出来。

面试试卷之第九套

说明:

每人面试时间为10分钟,其中:演讲时间为5分钟;回答材料分析的问题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不用读题目。

一、演讲题

辅导员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五条规定辅导员有八项工作职责,其中第八项职责是:“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而严格按照党员条件吸收预备党员,把好发展党员的质量关,是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关键性措施和重要保证。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在培养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应当从哪几方面来考察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其中最重要的看哪几项?

面试试卷之第十套

说明:

每人面试时间为10分钟,其中:演讲时间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的问题为5分钟。回答案例分析问题时不用读题目。

一、演讲题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应当做到精心施教、诲人不倦

二、材料分析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四条第四项规定,辅导员应当“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辅导员应当“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信息是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一个善于做思想工作的辅导员,平时总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和方法,广泛地、及时地获取学生的思想信息。

中学英语测试中的语言测试偏差 篇6

【关键词】语言测试偏差;命题环节;应试者;评分者

一、引言

语言测试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测试的结果往往被认为用来决策的基础和出发点,且测试的规模越大,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广泛,考试对教学的影响也扩展到教育体系甚至社会(邹申,2005)。由于考试特别是高考、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与参与者的诸多方面的利益直接挂钩,所以考试的公正性越来越重要。

二、测试偏差

测试偏差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社会价值问题。在一次公平环境下的考试中,甲的分数比乙高,通常被理解为甲比乙体现或者拥有更多的能力。这种差异是真实差异(英文“impact”)。真实差异反映考生间稳定一致的能力差异,比如,对同一份初中水平考试题,初三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初一年级学生。在一道题目上的差异会同样反映到其他与测量同样能力的其他题目上去。如果在不公平情景下,分数的差异就不能真实地反映考生间的能力差异。测试偏差影响测试公平。

三、语言测试偏差的主要来源

命题是考试的核心环节。大型考试在命题计划上总是力求严格、审慎周密,偏差通常出在编制试题上。大型的重要考试,如果出题者不注意就会降低试题的效度。命题者常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客观公正的。但事实上,命题者自身的情感、认知心理特点往往会在命题中出现。如果在大型考试中命题人员组成相对固定,试题有规律可循,会造成猜题的命中率很高,造成考试分数的偏差。

考生的自身各种因素如背景知识掌握,认知风格和应试心理都直接影响测试偏差的存在。

背景知识同样影响着测试结果。请看福建高考卷一道选择题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fasten your seat belts. The plane ________.

A. takes off B. is taking off C. has taken off D. took off

该题考点是时态。但是,该题涉及考生乘飞机旅行方面的背景知识:飞机起飞或降落时空姐会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该题对没有飞行经历的考生显失公平。福建虽然是经济强省,但肯定有许多考生没有坐飞机旅行的经历。所以考生在参加一项考试之前对同一道题的背景知识不同直接产生测试偏差。

认知风格中的场独立和场依存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加工信息的方式,即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威特金(H.Witkin)对知觉的研究。场独立性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场依存性者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把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一般来说,在学科兴趣方面,场独立性者较倾向于喜欢自然科学,而场依存者则喜欢社会科学;在学科成绩上,场独立性者自然科学成绩好,社会科学成绩差;而场依存性者自然科学成绩差,社会科学成绩好;因为考生中存在着认知风格上的场独立和场依存,所以在诸如数学这种偏自然科学的考试中场独立者比场依存者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考试的偏差便随之而生。

应试心理是另一因素。大型考试严肃的考场气氛,无疑对考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正常发挥平时的真实水平。同时心理焦虑伴随而生,考试既受生理疲劳影响也受心理疲劳影响,且后者影响巨大。所以应试心理是引起测试偏差的又一因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研究人员对主观性试题的评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证实了在评分中偏差的存在,如果以100分为满分,那么评分的摆动幅度大约在40分上下。众所周知,同样的一份答卷,卷面整洁美观,很容易被评为高分,而卷面潦草不洁者分数比前者低。此外在主观试题如英语作文的评分上存在很大的偏差,因为评卷老师的个性和喜好有所不同,有的喜好华丽词语,有的喜欢朴实风格,这样测试偏差自然产生。再则,评分者同样存在疲劳,心理压力等问题,这些也都会导致测试偏差。

四、结论

本研究价值在于充分提升社会对语言测试偏差的认识高度。尽量从命题环节和评分环节避免测试偏差的产生,并针对应试者可能造成测试偏差的问题呼吁考生在考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认知风格和应试心理方面有所改变。最终达到语言测试不含偏差,是公正的。

【参考文献】

[1]邹申 (2005)。语言测试。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陶百强(2006a)。高考英语听力评析及其命题。试题与研究,8,1-4。

[3]张雁凌(2003)。中國大学生的场独立/依存的认知风格对英语水平的影响。外国语言文学,43-45。

[4]林瑞云、冯云(2001)。 大型考试中考试偏差的心理成因分析。 中外教育 ,2 ,8-10。

高校英语测试 篇7

一、雅思口语测试的评分体系

雅思口语测试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依次是考生的自我介绍、对外籍考官所给的卡片进行描述和深刻的探讨。第一部分测试的具体内容,即在考生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外籍考官会提问考生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家庭成员、平时的兴趣爱好等,以此来初步掌握考生的英语水平,一般第一部分测试大概需要三分钟的时间。第二部分测试的具体内容是对外籍考官所给出的卡片进行叙述,在叙述前一般会给考生一分钟左右的思考的时间,然后考生再进行两分钟左右的叙述,针对考生的陈述,外籍考官会提出相应的几个问题让考生进行解答。最后一部分是深刻讨论,外籍考官将会和考生讨论较抽象的问题,需要考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仅应该思路清晰还要表达完整,并且能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一定的话题延伸,一般要求第三部分花费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而雅思口语测试的评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评判,即词汇的使用、表述的流畅性、单词的发音、句子的多样性,而以上四项的评分分别分为九个分数段,依次对应考生的雅思口语测试的水平,在评分完毕之后,将所得成绩相加计算出平均值,即该考生所得口语测试分数。从雅思口语考试的具体内容来看,其口试内容涉及范围广,同时对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考查全面。

二、高校英语口语教学近况

最近几年,由于大学英语改革不断深化,使得高校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英语的听力和表达能力上,不过由于现实的一些原因使得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口语教学效果不明显,以下几点是制约口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1. 传统英语教学形式对学生影响过深。

某些大学英语教师仍然将课堂的教学重点放在语法及单词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的培养,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会死记硬背。而目前我国的四六级英语考试中同样缺少口语考试这一内容,最后学生会认为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没有任何关系,造成学习英语口语没有动力。

2. 学生生活的环境不利于口语的练习。

我国目前高校中非英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而且课时受到限制,使得在英语课上教师过于主动,学生过于被动,学生英语口语练习机会比较少,一般都是用英语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其次,由于高校的制度以及其它因素的限制,使得外教人数过少,限制了学生和外教之间的有效交流。

3. 没有客观的口语评价系统。

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大纲过分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使得口语教学的地位受到影响,而且在英语的期末测试中也没有口语测试这一内容,虽然部分学校有口语测试环节,不过评价的标准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同时,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学生的口语表现和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这也对口语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雅思口语测试给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1. 效仿雅思口语测试。

雅思口语测试是被国际所接受的测试,其指向性明确,同样雅思测试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雅思口语测试时,交流的内容往往与实际生活相关。例如,学习、娱乐以及文化等。而这些同样与我们高校英语口语日常教学内容重合,所以高校英语口语的日常教学可以模仿雅思口语测试所具备的特征,以此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2. 完善的口语评判系统。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口语评价标准,所以建议各个高校适当的参考雅思口语测试的评价标准,同时把每个等级应该达到的水平明确,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本校的适合学生的英语口语评判系统。其次,教师应该在现有的教材上收集雅思口语测试中多次提到的话题并设立题库,提高口语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也可以在口语测试时使用录音设备,真实的记录学生的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结语:雅思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毋庸置疑。所以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对其充分借鉴,并不断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勤.新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对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

高校英语测试 篇8

Bachman的交际语言测试模式提出后, 在语言测试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Skehan称其为语言测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Bachman曾指出教育考试的基本用处是提供信息来评价。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教学考试, 它是用来检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评估教学质量, 从而给教学双方提供反馈的必要手段[2]。Bachman&Palmer提出在设计和发展语言测试的时候, 最应该考虑的是考试的目的和考试的有用性。虽然研究者们对于语言测试的有用性一直争论不休[3] (P16) , 但是Bachman&Palmer提出了一个评价考试是否有用的原则, 这个原则可用来评价一个考试的质量。该原则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3] (P18) :有用性 (Usefulness) =信度 (Reliability) +构念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真实性 (Authenticity) +相互作用性 (Interactiveness) +影响 (Impact) +实用性 (Practicality) 。

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 他们的原则强调六个因素之间的互补和平衡。他们认为考试整体的有用性应该得到重视, 而不是强调单个因素;可以对某个因素进行单独评价, 但必须以它们对考试有用性的整体影响为基础;必须根据具体情形, 衡量六个因素的作用和平衡关系。设计任何有用的语言考试, 设计者都要考虑清楚该考试的特定目的、特定使用人群及特定的语言使用域。

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全称为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以下简称专四考试) , 自1991年起由中国大陆教育部实行, 考查全国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自开考以来, 据林劲文中的数据显示, 参加考试人数从1992年的8554人, 上升至2006年的108210人。可见考试的影响力日趋增大[4]。专四考试的设计出发点为成绩测试 (performance test) , 即教学性考试, “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又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 也是评估教学质量, 推动校际交流学习的一种手段” (《英语专业考试四级大纲》) 。但是专四考试的影响力远不仅如此, 一些高校把专四证书与毕业证挂钩, 用人单位更是把证书当作了人才选拔的门槛条件。

显然, 专四考试已超越了教学考试的作用。我们禁不住要问专四考试能否实现它最初的设计目的?其质量该如何评价?鉴于它的大规模使用, 我认为对其有用性的探讨非常必要。由此本文根据Bachman&Palmer提出的有用性原则[3], 结合设计目的、使用人群, 对高校专业四级考试进行分析, 以便全面衡量该考试, 并对其改革提出建议。

二、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评析

1. 信度及构念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测试的基本特点, 是衡量测试的最重要的

根据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 专四考试共有六个部分:写作 (25%) ;听写 (15%) ;听力理解 (15%) ;完形填空 (10%) ;语法及词汇 (15%) ;阅读理解 (20%) 。该考纲中还提到“为了较好地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 既照顾到科学性、客观性, 又照顾到可行性以及基础阶段英语水平测试的特点, 同时为确保试卷的信度, 本考试除写作及听写部分为主观试题外, 其余都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由此可见, 专四考卷的60%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有学者称赞其考试形式的客观性[5];还有人认为多项选择题的广泛使用正是由于它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如为阅卷工作提供方便, 提高答题速度、答案唯一, 从而使试卷信度很高[6,7]。

但正如李绍山所言, 所谓“客观”仅指阅卷过程而言, 即阅卷时阅卷人员毋需作出主观判断, 但是试卷的编制过程本身同样要涉及大量的主观判断, 例如考试的具体内容、各类内容的比例等。所以, 客观性试题并不能保证有关决策的客观性, 统计意义上的可靠性也不能保证决策的可靠性[8]。此外, Hughes也特别提到选择题会容许猜测。从统计原理上说, 每个题考生都有25%的猜对的机会[9]。Bachman认为选择题比作答要简单, 而后者考核的是考生的语言产出能力[2] (P129) 。因此, 多项选择题不利于测量考生的真正的语言能力。

在衡量专四考试构念效度的时候, 我们需要看该考试对所考核的能力的定义。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中在考试目的部分提到:“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 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又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测试与评估部分也提到:“测试应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这两个文件虽然提到了要测的“基本技能”、“综合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概念[10], 这些概念又是当今所推广的交际语言测试中的关键词, 但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设计考试的时候如何操作?可操作性有多强?从这两个文件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

在专四考试实际的测试试卷中, 可以看到词汇与结构, 听力、写作等都是分开测试的, 这似乎意味着语言可以分成不同的单独的项目进行测试, 而这正是如今饱受批评的分离式测试的做法。Bachman&Palmer将语言运用定义为两人或多人之间在特定情境下的相互交流意义的动态过程[3] (P61-62) 。显然, 分离式的语言项目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而奇怪的是强调语言使用的口语考试却不是该考试必考的项目。

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大纲中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中强调:“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可见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需围绕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那么, 当今的专四考试的效度不高是其改革的首个动因。考试设计者需要重视并定义清楚语言运用能力, 并在考试中摒弃分离式测试的做法, 设计考察语言运用的任务。

2. 真实性

Bachman&Palmer把真实性定义为:“某项考试任务的特征与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特征的一致程度。”真实性与传统上的内容效度有一定的联系, 对考生针对考试的看法和表现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设计考试时, 我们应首先确定目标语言使用域中的任务特征, 然后选择或设计与此任务特征相一致的测试任务[3](P23-24) 。

据此判断, 专四考试中的很多任务真实性较低, 因为目标语言使用域中的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被设计者认为是效度较高的项目“听写”为例, “听写文章全篇约150个词, 共念四遍。第一遍用正常速度朗读, 录音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听写任务显然与考生目标语言使用域 (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的语言使用) 任务相去甚远。首先, 考生在生活中听到的英语并不都是标准英语。其次, 他们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听讲座记笔记、或在课上与同学用英语进行讨论。换言之, “听”不能与“说”、“读”等技能分开。学生听四遍英语材料, 然后再填空的活动在生活中的发生率有多高?我认为这显然不是目标语言使用域中的典型语言使用任务。

谈到专四考试中影响真实性的因素, 仍然需要提到多项选择题的形式。Weir认为“多项选择题是不真实的任务。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面对四个选项, 从中选择一个来表达自己的理解”。Hughes也认为选择答案的形式给考生带来“不自然”的负担, 因为他们在处理输入信息的时候, 还要记住那四、五个选项[9]。

3. 相互作用性

Bachman&Palmer将相互作用性定义为考生特点在完成测试任务中的参与程度和类型。某一测试任务的相互作用性可以体现在考生的语言知识、元认知策略、背景知识和情感图式的参与程度上[3] (P25) 。

根据考纲的描述, 专四考试设计者考虑了考生的背景知识因素, 在听力理解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中都注意选择了“题材熟悉、难度中等”的材料。但由于这几部分的任务普遍采用了多项选择题的形式, “它所考察的能力仅仅是辨认能力而不是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8]。显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考生使用的策略也许更多的是应试技巧, 而不是计划、监控语言输出的元认知能力。同样, 由于采用了类似的答题方式, 曾被认为是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完型填空也难以摆脱应试技巧的干扰。

4. 后效作用

Bachman&Palmer认为考试的后效作用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宏观层面上是指考试对教育制度和社会的响应;微观层面上是指考试对使用考试的个人的影响[3] (P31-35) 。

针对专四考试后效作用的文献很多[11,12]。有人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12], 谈到其正面的影响是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加强, 教师和学校在英语教学上的投入加大。但负面影响和有关负面影响的文献要多得多。负面影响首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忙于应试技巧的训练。教师花费很多时间讲授如何选择正确答案, 学生忙于做模拟练习, 以致于社会上的应试文献的出版空前繁荣[13]。徐清平、张延续在分析1996、1998、2000年的试卷时发现词汇与结构部分命题内容 (考点) 的重复。命题内容的重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几份测试命题内容的完全重复。二是同一份测试中不同题目的命题内容雷同[14]。先不说这样的题目效度如何, 我们在此会明白为什么学生在考试前会深陷题海战术了。

对于学生来说, 痛苦莫过于专四考试成绩与奖惩联系起来, 在有些学校中, 学生过不了专四就拿不到毕业证, 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兴趣[15]。专四考试是全国性的高风险考试, 现每年数以万计考生参加。考虑到其高比例的分离式测试任务, 很难说它不对教育体系和社会构成也构成负面影响。

5. 实用性

考试的实用性与考试实施的方式有关。衡量某考试的现实性需要考虑其设计发展所需的资源, 可用资源的分配和管理[3] (P35-37) 。李绍山认为如果是大规模考试, 如我国的专业和非专业英语的全国统测, 就要注意其可行性, 过多地采用综合性题型或者运用型题型如写作、口头交流等, 就会给阅卷工作带来很多问题如人力、物力和财力, 也不利于提高考试的信度, 因此这类考试宜采用分离式考试[8]。但我不赞同这个说法。

虽然理论上分离式测试在施行和评分上较为容易, 但现实中却并非如此。在高校有过专业或非专业英语的全国统测监考经历的教师都会有种感觉, 监考过程十分繁琐。考前监考过程的演练, 监考程序丝毫没有因为其分离式考试而减少。此外, 正是因为分离式测试, 试卷和答案的安全成为问题。非英语专业的大规模考试考题和答案泄密的事不止一次。专四考试同样会存在类似的威胁。可以看出, 在整个试卷的设计、使用前、使用中的监控上、阅卷等环节上, 专四这类大规模考试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那么我们禁不住要问, 为什么不设计和实施更直接测试语言使用能力的考试呢?两者的花费真的会相差如此巨大以至于是设计者们望而却步吗?考虑到分离式测试对教学双方的负面影响, 对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阻碍作用, 是该改革的时候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以Bachman&Palmer提出的衡量测试的有用性原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大规模考试:专业四级考试。虽然有些学者认同该考试任务的客观性及其较高的信度保证, 但正如刘润清、韩宝成谈到的, 高信度不一定意味着高效度[1]。专四考试的设计理念仍以分离式测试为主, 显然与当今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相偏离。为教学服务的测试应该激励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测试的真实性与测试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紧密相关。由于专四考试高比例地使用多项选择题, 显然真实性较低。虽然专四考试试图把考生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认知策略等考虑在内, 但不恰当的试题形式使其难以保证较高的相互作用性。此外, 专四考试的影响力远远超越了教学考试的范围, 给考生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对教学的副作用不容小觑。分离式的测试形式并未使其实施变得简单, 反而为保护其试题和答案, 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 一项大规模考试仅靠信度一项无法得出关于其质量的结论。根据有用性原则的六个方面, 我们对专四考试进行全面的分析就会发现, 专四考试的确需要改革了。正是因为其影响的巨大, 才不能不花费精力和财力对其进行革新, 否则其对教学的不恰当的指挥棒作用将继续发挥, 继续造成损失。如李绍山所言[8], 只有通过使用才能最终学会使用外语, 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检验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仅靠做选择题是决计学不会外语的, 仅靠做选择题也是检验不出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真实能力的。由此可见, 专四考试改革也就有了自己的方向。Bachman和Palmer在测试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也详细地探讨了如何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理的考试, 给出了一个设计框架。我们期待着我国的大型考试设计者能在科学的测试理论指导下, 设计出与我国现行教学理念相一致的、激励真实语言使用的语言测试任务和测试形式。

摘要:很多研究者对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都有评价, 或单独分析其信度、效度, 或着重其后效作用的研究。本文根据Bachman&Palmer (1996) 提出的考试有用性原则, 从六个方面反思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有用性, 旨在全面分析其质量, 提出改革的方向。整体看来,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设计理念仍以分离式测试为主, 显然与当今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相偏离, 测试的信度虽高, 但其真实性、相互作用性较低, 对教学的负面后效作用明显, 从而减弱了其实用性。

高校英语测试 篇9

关键词:口语测试现状,口语测试改革

一、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

国内近十年来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共发表142篇口语研究的文章,涉及到口语教学、口语测试等各方面,其中口语测试就是测定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口语考试都十分重视,国内外诸多级别的考试中,都先后加入了口语考试。

尽管人们意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行动仍然滞后。 通过对当前各级院校英语口语考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口语测试的形式单一,评分标准不一等现象。陈旧的考试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这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中情况更是如此。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在口语测试改革之前,采用的考试形式只是要求学生背诵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在评分标准方面也未做具体说明;学生也是敷衍了事,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没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长处及其所学专业的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特点及潜能,改变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研究改革英语口语测试改革内容与形式,探索符合艺术类专业实际的英语口语考试方式已迫在眉睫。

二、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改革的必要性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交际能力。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鲜明地反映和体现了这种要求和标准。而交际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外语交际的实践,这一能力的获得可以通过口语考试的改革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

2. 口语测试的意义

科学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与考试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 口语测试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哑巴”型的英语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校园里的陈旧的口语测试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鉴于此,探索适合各院校实际情况的口语考试形式变得更为重要。

三、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改革

口语考试改革内容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规定,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使用能力,它包括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测试改革的项目

(1)测试对象:即研究在哪类专业学生中实施口语测试改革方案。河北传媒学院拟在部分艺术类专业中实施口语测试改革研究与实践。如表演、摄影、动画、制作、数媒、播音与主持等专业。

(2)测试内容:即研究改革方向,内容。主要是研究测试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切合点。要求学生在考试中所完成的任务即是在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如求职面试,打电话, 购物、过中秋节、问路、完成一次采访工作和播音主持工作等。

(3)测试形式:即研究方法,手段。研究探讨如何根据学生各自专业,采用什么样的灵活测试方式达到测试的目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特长,分组协作,完成口语交际任务。如表演系的学生表演话剧、模仿一段英语视频的台词、动画专业的学生为自己制作的动画英语配音;播音的学生进现场英语采访,或用英语主持一档节目等。

(4)评价方法:即怎样科学、客观、公正的给出成绩, 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河北传媒学院的口语测试在原有形式不拘一格的基础上,主要从语音语调、话语的长短与连贯性、话语的难易度、视频长短与情节安排、视频的清晰度及脚本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口语改革测试的方法与效果

河北传媒学院针对当前英语口语考试现状与问题,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及专业特点,改革原有的口语测试内容和形式,并在部分艺术类专业中进行了两个学期实证研究,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为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其为高素质应用型艺术人才准备了条件。

(1)理论依据

该研究以语言测试理论为理论基础,旨在丰富英语教学应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艺术类专业的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通过研究改革英语口语考试内容与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英语口语的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自觉性,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并为高校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与口语测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2)方法与效果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与其才能,河北传媒学院对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背诵短文改为拍摄视频。以任课教师所授班级为基本单位,下设小组,一般3-6人为一组,每人的视频台词长度不少于2分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自拟体裁与内容。 比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可以是新闻播报、可以是诗文朗诵、配音等;表演专业学生可以拍摄小短剧、小品;摄影专业的学生要求其在内容设计及视频效果上更要胜出一筹。总之,要求学生视频内容及形式要不拘一格,发挥自己的才能, 做到最好。此外,在成绩评定方面,也作了具体合理的界定, 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语音语调(30分)、话语的长短与连贯性(25分)、话语的难易度(15分)、视频长短与情节安排(20分)、视频的清晰度(5分)及脚本的规范性(5分)。每学期伊始,把口语测试的任务分配下去,学生用一学期的时间进行视频的拍摄,包括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台词的谱写与修改、台词的背诵与角色间的磨合配合、最终“剧本”的完成与录制等过程。

经过两个学期的试验,发现学生对待口语测试的态度有了逆转。原来的口语测试方法属于个人行为,而今以小组为单位,需要他们之间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最好成绩,故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特别认真、积极去出谋划策、筹备、演绎。通过口语测试的改革,学生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英语的态度,还发挥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测试 篇10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外语测试研究迅速发展, 专业书籍和研究文章大量出版, 从分析来看, 测试研究呈现出的趋势是:对参加考试的学生本身研究较少;对测试的可信程度与产生的效果程度的研究有所加大;对测试理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研究增多。主要研究取向为:以前人们注重检测学生某一项知识点的重心, 渐渐的转向对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检测, 强调检测学生掌握语言的能力, 研究成果主要有:何文丽 (1999) 、韩宝 (2003) 、杨慧中 (1999) 等;人们开始重视测试, 对测试理论的研究加大, 有关测试理论的成果层出不穷, 如舒运祥 (1999) 、武尊民 (2002) 、张凯 (2002) 、刘润清、韩宝成 (2001) 、刘龙根、孙怀庆 (1997) 、邹申 (2000) 等;注重测试的反馈功能, 将反馈信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如周天荣 (1997) 、席秋香、蒋金运 (2006) 、李众志 (2006) 、张惠芹、于春芳 (2007) 、曹缦西 (1997) 等;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测试理论和方法, 将成果融入我国的外语测试研究中, 如刘玉英 (2002) 、杨满珍 (2002) 等;提出我国目前外语等级考试的改革建议, 如黄忠廉 (1998) 、徐东辉 (2004) 、李炯英 (2002) 、牛强 (2000) 、肖云南、罗晓英 (2002) 等。

二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著名俄罗斯学者Т.М.Балыхина认为, 俄语测试是建立在以分析国外资料为依据, 同时具有某些俄语的体系特征和俄语交际手段的特征相联系的基础之上的。

测试在我国教学中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与同领域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的外语测试研究在整体上尚处滞后状态, 特别是俄语等小语种的外语测试。我国高校俄语专业水平测试工作起步较晚,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全国性测试, 俄语专业四级测试已在全国各高校范围内多次组织和实施。该测试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 经过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等不同阶段。从1987年的第一次测试到2014年, 共进行了17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统一测试 (也称俄语专业四级测试) , 我们依据两纲从无到有、到修订将这17次测试分为测试初期、测试中期、测试稳定时期、测试新发展时期四个阶段。

1测试初期

本论文的测试初期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俄语四级测试时期。我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在1987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范围的俄语测试, 此次测试是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尚未制定前进行的, 此后时断时续。俄语专业四级测试虽然在1987年开始实施, 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科学、有序地持续下来, 与其他测试相比, 我们认为当时的专业俄语等级测试有名无实, 还处于起步阶段。自1987年的第一次全国统一测试以后到1994年间在自愿、自命题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各校自测, 就其性质而言, 1987年的测试还称不上为水平测试。

2测试中期

所谓测试中期是指1994~2002年间的测试, 因为这一时期的测试已经有了参照标准, 即《教学大纲》和《测试大纲》的先后修订, 进行全国测试统一阅卷, 参考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各校对四级测试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2001年开始发放合格证书等。较测试的初期阶段, 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1994年教育部委托第一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编写俄语专业教学大纲, 并在全国正式实施” (林全胜, 2004:33) 。《教学大纲》正式实施后, 在1994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结束统一测试。这是《教学大纲》正式实施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性测试, 这次测试的目的, 是“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为修订《教学大纲》提供依据, 也为制定《测试大纲》做准备” (周天2) , 2002:45) 。1994年全国统测的试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应用、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的重点主要分为知识和技能两大部分, 知识部分占总分的40%, 技能部分占60%, 即以检查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从测试形式来看, 即采用了面广、量多、覆盖面大、排斥主观因素的客观题 (多项选择) , 占总量的60%, 也采用了测试学生口笔语能力的主观题, 占35%。此外, 为适应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 增加了听写, 这一项占总分的5%。可以说, 这套试题内容覆盖面大, 题型比例分配合理。在对1994年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四级测试大纲》 (试行稿) 。

在1998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统一测试。本次测试是为了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检查《测试大纲》的科学性, 为其修订提供数据。这次测试也被认为是现行全国性统一测试的开端, 因为它是在《教学大纲》和《测试大纲》均以正式实施后的第一次全国性测试。

1998年6月26日共有37所院校的790名学生参加了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结束水平测试 (也称俄语专业四级测试) , 与1987年制定教学大纲之前全国的统测和1994年5月《教学大纲》正式实施后的第二次全国测试相比, 这次是历届统测人数最多的一次。本次测试的题型与1994年的测试题型基本相同。所进行的十个项目的测试中, 客观题 (听力、语法、词义辨析、支配关系、功能意念、国情知识、阅读) 采用计算机阅卷评分, 听写、人机对话、口语表述和写作四项主观题由教育部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组织14所高校教师人工阅卷评分。1998年10月的俄语测试工作会议, 参考1998年全国俄语四级水平统测的结果, 形成《测试大纲》 (修订稿) , 并正式推广。

2001年以前, 除了以上所述的三次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基础阶段结束统一测试以外, 根据高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组的通知精神, 专业俄语测试界实行的测试制度都是以校为单位, 以本校所遵循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所使用的教材为依据的成绩测试。各校根据自测结果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 评估教学情况。从2001年起, 对参加全国高校俄语专业等级测试成绩合格的考生, 颁发等级证书, 基础阶段专业俄语等级测试步入正轨。1996年至2002年全国俄语四级水平测试的组织方式及有关情况见下表 (周天2) , 2002:45) :

时间组织方式参加学校数考生人数

1996各校自测14326

1997各校自测33751

1998全国统测37790

2001全国统测39994

2002全国统测411256

(表2-2)

3测试稳定时期

从2003年起, 每年分别进行四级与八级水平测试, 并形成制度, 一直延续至今。这标志着我国俄语专业测试水平工作已趋于稳定和标准化, 我们称从2003年起的测试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测试的稳定时期。现行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测试, 要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基础阶段的教学任务, 同时, 它又是颁发俄语四级合格证书的依据。

由于这种全国性的测试不是由本校的任课教师出题, 因此测试成绩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实际掌握情况, 对今后的教学有促进的作用。从2003年起, 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 其影响不断过大。比如, 有的院校对测试中发现的集中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并调整课程设置, 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编选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改进教师的教学法, 在俄语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国统一考试对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少院系将四级测试成绩作为评估本校外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参数, 一般都与全国重点高校、普通高校的平均分对比, 有的学校还排出了本校成绩在全国高校中的名次。通过与同类院校对比分析, 找出不足, 促进教学改革, 这是测试“反拨作用 (backwash) ”的正面效应 (刘津开, 2002:70) 。此外, 俄语测试提供的数据对调整本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确定学生升留级、毕业, 授予等级证书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测试新发展时期

从2013年起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进行了首次试题改革。这一次俄语专业四级考试主要改革了试题总分、题型分布、考试时间等几方面。改革如下:将原来的口试和笔试综合为一场考试, 缩短了考试时间;试题总分由原来的200分缩减为100分;将语法和词汇合为40题, 作为综合题出现;增加了听力和阅读两项测试的比重;口试削减了试题数量, 把人机对话和口语表述合二为一, 并将口语考试提前进行;改革后试题中增加了完形填空这一题型。

三结语

在理论方面, 本论文梳理了我国外语测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对其研究取向进行了分类, 并对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历史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 归纳出诸阶段的主要特征, 为以后俄语专业四级测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在实践方面, 本文较为详细的总结出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的各个阶段的测试特点, 为教师们指出了实际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全胜.《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评述[J].中国俄语教学, 2004 (3) .

[2]刘津开.英语水平测试与教学评估[J].外语研究, 2002 (5) .

[3]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4]周天瑢.关于我国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水平测试[J].中国俄语教学, 2002 (4) .

高校英语测试 篇11

摘 要 山西工商学院对学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三方面的测试成绩结果分析得出,山西工商学院学生的体质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 山西工商学院 大学生 体质测试 分析 结果

人的生命源于健康,传统的健康观认为,躯体无病即是健康;后来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认识,该概念得到了逐步的完善,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要保持躯体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1989年,该组织又对这一说法作了补充,即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加上道德健康,认为只有这四个方面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都已普遍关注人民的身体健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一个国家要想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必须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拥有健康,才能优化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从而奉献社会.健康既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又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只有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校才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好其他各项教育活动。

一、大学生体能测试的目的和重大意义

大学生体质测定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它旨在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体质测定,评价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健全并督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科学地指导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从而不断地增强的大学生体质。通过体能测试使我院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为了使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全国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本次体质测试主要是对我校所有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查、综合测试并分析,测试的目的主要有:

(一)通过了解和掌握山西工商学院学生的体质状况,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并根据所测数据合理地安排体育健身计划,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山西工商学院健身的普及和提高,弥补过去不足。

(二)在实际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加强山西工商学院的体育科研工作,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通过本次分析也为同类民办院校以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三)根据每位同学的测试结果,制定锻炼计划,这也为学生达标、考试、体育教学的课改提供了准确的测试数据和理论依据。使未来体育考试标准更为科学,更为准确。并且能更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掌握体育技能,培养体育精神,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总体概况

山西工商学院作为山西省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其规模在逐渐地壮大。目前,全校在校学生人数为10054,其中男生人数为3958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9.4%;女生人数为6096人,所占比例为60.6%。这说明我校女生人数接近男生人数的二倍,所以整体状况会偏向于女生方面。另外,从年级分组来看,大一的学生最多,大三的学生最少,大一的学生是大三学生的二倍,可见我校的规模在逐渐地壮大。

上面的数据充分说明,该校的规模在逐渐地壮大,而在壮大的同时,为了向社会提交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及其他各级部门的重视。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全校10054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2分,总体体测分数不是很高。另外,从全校学生总分数的等级来看:不及格人数、及格人数、良好人数、优秀人数分别在总体里所占比重为38.9%、42.1%、18.7%、0.3%,这充分说明我校学生的身体体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结论

(一)学生的整体体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八成的学生体质处于及格水平以下。随着我校规模的逐渐壮大,在抓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难免会影响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具体来说,在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课时量少:我校的体育课程一周只有两个课时,而且该门课程只是作为必修课来上,没有选修课。2.山西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院校,导致教师的归属感不强,所以出现在校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学经验缺乏、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等问题。3.我校学生参加的体育比赛较少,对外交流不多,导致学生和老师在体育方面的积极性都不高。

(二)从形态方面来看,肥胖学生增多。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根据标准体重的公式:标准体重=(身高-100cm)×0.9,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肥胖率都接近于50%左右。

(三)呼吸机能良好。我校学生肺功能的肺活量成绩不错,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肺活量体重指数在提高。

(四)体能素质下降。我校学生的速度灵巧类、耐力类、柔韧力量类等素质均出现全面下降,尤其是耐力类项目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四、建议

(一)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校内和校外的体育项目和比赛,尤其是在校不仅要适当增加体育课的课时量,同时还应该多安排一些体育方面的运动、比赛或考核,如各种类型的运动会。

(二)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生。我校平时应该提供一些更适合女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器材,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去给女生进行运动教育,从而让她们在思想上培养运动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人都有趋乐避苦的倾向,教师在教学中优美的示范动作、生动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可敬,会驱除学生练习时的恐惧心理。

高校《软件测试》教学的若干探讨 篇12

1、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现状

目前虽然各高校培养出来的软件专业相关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 但很多院校目前并未开设软件测试的相关课程。学生缺乏相关的测试经验, 也没有软件测试这一方面的意识, 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就仅仅关注于软件功能的代码实现, 但对于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软件, 如何判断一个软件的好坏却往往无从下手。而现在很多IT企业都意识到软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加大了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测试的力度, 因而在招聘过程中对求职者在软件测试相关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而显然目前很多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是很难胜任企业的需求。

2、正确认识软件测试课程

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都简单的认为开发软件就只要学好一门软件开发语言, 到时候会用该语言实现软件的相关功能就行了, 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软件业的不断发展, 要实现软件的基本功能并不困难, 而难的是如何保证该软件的质量。企业在购买软件时可选择的同类产品非常多, 作为软件开发商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打败竞争对手除了软件基本功能的实现外, 还要看软件的性能, 软件的易用性, 软件的稳定性,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软件测试来进行控制和提高。合理的软件测试可以为企业缩短软件开发时间, 节约开发成本。

同时, 学好软件测试就相当于是自己成为软件的“医生”, 医生既可以为病人看病, 也可以保证自己在平时不容易生病。所以说学好了软件测试就算以后自己不从事软件测试工作, 也可以保证自己平时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不会犯那些易犯的错误, 自然无形中也就提高了自己软件设计的质量。

而且对于软件测试这门课程, 也不能简单地只将其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学习, 更应该作为一种技能进行培养。我们国家也在近几年推出了许多针对软件测试的相关职业认证, 比如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中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资格水平测试中的软件测评师, 这些都说明软件测试已经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必然应当进行适当调整以与之接轨。

3、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内容

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一门课程。学生既要系统地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深刻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也要会运用软件测试技术来解决实际的测试问题。同时, 同时该课程还要求学生能至少掌握一到两种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根据目前市场对软件测试的现状来看, 软件测试课程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测试的基本技术如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 静态测试, 动态测试等; (2) 不同测试流程所采取的不同测试方法, 如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等; (3) 测试用例的编写; (4) 基本的测试管理方法, 如测试计划的编写; (5) 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

4、如何上好软件测试课程

软件测试课程与其它编程类的课程不同, 它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复杂, 可以说和计算机有关的知识都有涉及, 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 还要求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要上好软件测试课程既要在教师身上下工夫也要在学生身上下工夫,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 教材的选取。由于软件测试在国内起步比较晚, 因此相关的教材还不够成熟, 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很多教材只是涉及了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知识, 但仍不够全面, 而且由于计算机发展十分迅速, 一些教材上所提到的一些测试工具已经比较落后, 而新的测试工具又未曾涉及。因此, 教师除了尽量选取内容较新较全的教材之外, 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及时补充一些最新的软件测试的发展情况。

(2) 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 除了把该理论知识的技术要领讲解清楚外, 适当的举一些与现实生活比较贴近的例子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讲解因果图分析法时, 便可以举“自动售货机找零钱”以及“象棋中走马规则”的例子, 这两个例子同学们都比较熟悉, 理解起来自然也就更容易了。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软件测试工作对团队协作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并不是靠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在学生中逐渐树立这种团队协作意识。这可以通过“案例驱动, 分组教学”的方法来实现。当学生系统的学习完某一块的知识点时, 可以提供若干个案例, 然后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 每组负责一个案例。比如说要对一个MIS系统进行测试, 小组里同学由于各自思维方式的不同, 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有些同学注重的是该软件的外观, 有些同学注重的是功能点是否正确, 有些则注重具体实现算法的效率。这样一来大家各抒己见, 慢慢地就能把系统中的缺陷逐步寻找出来, 而这些如果只靠一个同学的话, 那么测试结果肯定是不全面的。通过这种办法, 同学之间自然慢慢地就会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同时也了解评测一个软件的出发点可以有很多。

(4) 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软件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 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很多新技术新工具诞生, 而教材由于其滞后性无法包括最新的一些信息, 因此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都要靠自己从课本外的地方去获取。比如说在介绍自动化测试工具时, 课本上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可能现在企业都不再用了, 而且现在很多企业也都有自己研发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这时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网络等途径去了解学习这些新的东西。因此, 在这一点上笔者以为在软件测试教学中并不在于说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种的自动化测试工具, 因为等他们毕业后可能这些工具又过时了, 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动化测试大概的工作原理, 工具是死的, 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了并有较好的自学能力, 那么至于使用哪一种测试工具只要经过适当的短期培训都是可以掌握的。

(5)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软件测试是一项既需要耐心又需要细心的工作。有些时候测试工作会显得十分枯燥乏味, 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这样最终才能把工作做好。教师要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软件测试的意识, 要让学生体会到测试工作的一种行业精神, 那种坚不懈, 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和思想。

(6) 软件测试培养模式的转变。现在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的软件测试专业, 有些仅仅是在介绍软件工程的时候提到了软件测试, 有些学校也仅仅是开设了软件测试这一门课, 而软件测试所需的知识仅仅靠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有条件的院校应该开设软件测试这一专业, 然后针对这一专业开设多门相关课程来对软件测试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企业所需的测试人才。

总之, 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仍处于起步阶段, 要想在短时间内能成熟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还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要健康地引导学生走入软件测试这个方向, 除了学校的重视外, 社会各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 主动与学校合作, 让企业走进校园, 也让学生走进企业, 只有各方面都重视起来, 我国的软件测试业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摘要:本文以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现状为背景, 结合高校软件测试的课程教学, 从开设软件测试课程的必要性, 软件测试课程的学习内容, 以及如何学好软件测试等方面展开讨论, 对今后高校在软件测试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关键词:软件测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Ron Patton.软件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贺平.软件测试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财产保险合同转让下一篇:小学诗词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