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合同转让

2024-08-25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精选4篇)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 篇1

我国新《保险法》第49条第l款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 保险标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可知, 保险标的转让与保险合同的转让密切相关, 即保险标的转让后, 转让人对保险标的失去占有, 从而丧失保险合同被保险人资格;而受让人却因为占有保险标的, 成为保险合同新的被保险人。但是, 此条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保险标的是什么。

一、“保险标的转让”是什么

一般认为, 保险标的转让只发生在财产保险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征求意见稿) 》第24条第一款规定:“转让是指保险标的所有权的转移。但是被保险人转让保险标的但未实际交付的。保险合同继续有效。”[1]之规定, 我国司法实践倾向于把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的转让”视为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所有权的移转”。

二、财产保险标的转让不一定导致财产保险合同被保险人的变更

明晰了“保险标的转让”的涵义后, 我们再来看看新《保险法》第49条第一款整句话的内容。新《保险法》第49条第l款 (“保险标的转让的, 保险标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显然是认为财产保险标的转让意味着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必然会变更。可是, 实务操作中真的是如此吗其实, 大多数情况下, 财产保险标的转让了, 而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却仍然没有改变。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 比如房屋承租人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对所租房屋投保后, 即使房屋的所有人将房屋转卖给他人, 承租人却仍是该房屋的被保险人, 因为根据“买卖不破租赁”, 承租人对房屋继续享有相应的保险利益, 自然就有资格成为房屋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再如, 在产品责任保险中, 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对于已售出的产品已经无所有权了, 但他们还是产品责任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其理由也是因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对产品继续具有某种保险利益;所以, 即使这些产品的所有权在消费者中怎么流转变动, 产品责任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依然是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同理, 财产经营管理人、加工承揽人等对其掌控的财产投保, 也不会因保险标的转让而导致保险单的被保险人转让。[2]由此可知, 财产保险标的转让不一定导致财产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的变更。

三、财产保险利益不随财产保险标的转让而移转

财产保险标的转让之所以不导致财产保险合同被保险人的变更, 究其真正原因在于财产保险标的转让没有引起财产保险利益的改变。具体说来, 即使财产保险标的转让了, 即保险标的所有权转让了, 但该财产保险的原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享有之保险利益从未改变, 其仍然可以以被保险人的身份存在于保险合同之中。所以, 在保险标的转让情况下, 不能仅凭谁为交易过程中所有权的受让人而草率地认为保险利益也归其所有, 从而得出其应当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结论。这一点也得到了我国《保险法》第12条的印证, 即“财产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 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应当是享有保险利益之人, 而不是保险标的所有权人。”

四、怎样认定财产保险利益的持有人

既然财产保险标的受让人不是保险利益的持有者, 那么谁才是财产保险利益的持有人呢财产保险利益的持有人又怎么认定呢对此, 我们应当首先从保利利益的概念出发。

(一) 保险利益的概念

保险利益是一个学术概念, 其含义在新保险法中也没有被明确地定义。但是, 学界普遍认为, 保险利益应当包括实际合法性、确定性和经济性这三个要素。所谓合法性, 则是指保险利益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因为保险合同本身就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 应该满足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 被保险人对于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 必须是合法的、可以主张的利益, 而不能是违反法律规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利益[3]。另外, 基于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分散个人无法承担的社会危险, 从而维护社会利益安全, 增加社会福利, 所以保险的标的还要扩大到法律没有专门保护, 而又不违背社会公共原则的利益[4]。所谓确定性, 是指一种保险利益的存在必须以这种经济利益在事实上或客观上存在为基础, 而不是投保人自己所臆想的, 并且这一利益的价值数额还必须是可以确定的。所谓经济性, 是指可以用货币方式计量的、能够可靠确定的利益。它是一个相对于精神利益的概念。保险利益必须是可以用金钱计算的。只有保险利益可计算, 保险合同的成立以及保险赔偿才可以操作, 才具有实际意义。对于一些不能被金钱衡量的利益, 比如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婚姻等, 都不能成为保险利益。

(二) 被保险人才是保险利益的持有人

保险利益是一种合法的、确定的经济利益。保险合同只有具备了保险利益才可能生效, 也就是说, 合同当事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合法而确定的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就一个财产保险合同而言, 投保人作为保险合同的相对人, 虽然负有交付保险费的义务, 但其并不一定是保险事故发生受到损害之人, 故不必当然具有经济上的利益。而对于所谓“投保人须具有保险利益以防赌博行为”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这种担忧只限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同一人的情形才会发生。而相比之下, 被保险人无论在合同中处于何种法律地位, 其都享有某种合法的、确定的经济利益。[5]这种利益的存在正如郑玉波先生所言“保险利益存在于被保险人, 始为绝对必要。”, 因为“被保险人系遭受损害而享有赔偿请求权之人, 倘无保险利益之存在, 哪有损害之可言同时若无保险利益, 而享有赔偿请求权时, 又何能防止道德危险呢所以被保险人须有保险利益, 较投保人须有保险利益, 尤为重要。”[6]

(三) 危险负担说才是保险利益持有人的判断标准。

由上所述, 保险利益的根本特征是被保险人和标的物的一种经济利害关系。基于此种经济上的本质, 如果对某一客体具有事实上的关系, 虽无法律上的根据, 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 若此种关系持有人因其关系而有蒙受损失的可能, 则该种关系的持有人即为财产保险利益持有人。所以, 判断保险利益持有人的标准有两个:其一是按照危险负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其二是谁的损失是保险保护利益之直接损失, 谁就拥有保险利益。在这两个标准中, 值得注意的是危险负担的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对此, 危险负担说认为危险负担转移至受让人时, 让与人即失去保险利益;也就是说, 危险负担者就是保险利益的享有者, 其因保险事故发生而蒙损害。因此, 只有借由保险制度填补损失, 才能达到保险制度分散损失之真谛。而实质危险负担说则认为如果保险标的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遭致毁损、灭失, 买受人仍应给付价金的, 尽管其并未真正取得所有权, 但是买受人在价金完全给付后, 实质地负担了危险, 此时, 保险利益才移转于其身。[7]但不管怎么说, 实质危险负担说毕竟将原本由买卖合同规制的给付价金的行为与保险关系混为一谈了, 其导致的后果必然是法律关系复杂化, 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保险制度功能的发挥, 故理论界和实务界大多数学者都赞同采用危险负担说, 即危险负担之人 (承受风险之人) 才是保险利益的持有人。

五、结语

新保险法中认为财产保险标的转让就意味着财产保险利益移转的规定过于草率, 不能有效地规制财产保险标的所有权人与财产保险被保险人非为同一人时, 保险利益不随保险标的转让而移转的情形, 给此类情形的法律适用留下空白。鉴于被保险人才是保险利益的持有者, 保险利益移转应当以被保险人的变更为理论基础进行规定, 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保险标的转让就是保险利益移转。

摘要:我国新《保险法》第49条第1款规定, 保险标的转让的, 保险标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但在实务中, 经常会遇到财产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转让了, 而保险标的受让人却因为不具有保险利益而不当然地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 即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所有权人非为同一人时, 保险利益不随保险标的转让而移转。因此, 新《保险法》第49条第1款将保险标的转让等同于保险利益移转之规定显得过于草率。所以, 本文以该条之规定为出发点, 拟对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所有权人非为同一人时, 保险利益不随保险标的转让而移转问题作简要的探讨, 以期对处理此类问题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标的,转让,保险利益,移转

参考文献

[1]甘恬.保险标的转让的法律后果分析——新<保险法>第49条解读[J/OL].http://www.yx-law-yer.com/.

[2]曹慧玲.保险标的转让的基本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10.08 (上) :109.

[3]王宏.保险利益及其立法原则分析[J].科技创新, 2010, (3/360) :210

[4]张虹薇.财产保险利益立法浅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108.

[5]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127.

[6]郑玉波著, 刘世荣修订.保险法学[M].台湾:三民书局, 2007.

[7]曹慧玲.保险标的转让的基本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10.08 (上) :110.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 篇2

1、甲方拥有厂房,设备,车辆等财产(具体以海宁正明会计师事务所海正所评[]140号资产评估报告书所列财产为准)。

2、因甲方代理人向乙方所借款项无力在承诺还款保证期内归还给乙方,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将上述财产全部转让给乙方所有。上述财产已于8月11日作为抵押品质押给了乙方。

二、转让价格为人民币肆佰万元,所得款项用于归还甲方代理人向乙方所借款项。

三、付款方式:甲方代理人向乙方所借款项(由甲方作为担保人)转作为乙方支付受让款。

四、由于上述财产未办理权属证,现阶段甲方已向海宁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权并已正式立案,因此上述财产未能即时向乙方交割。为确保乙方利益不会应该确权诉讼而受到伤害,甲方向乙方作出下列承诺:

1、因甲方就上述财产之权属诉讼正在进行阶段,暂时无法知道何时有结果。故在这段时间内甲方代理人继续向乙方支付借款利息直到法院作出判决并完成整个司法程序,甲、乙双方可办理过户手续时为止。

2、如甲方的确权诉讼最终不能胜诉导致甲方根本无权将上述财产转让给乙方时,甲方代理人将无条件归还向乙方所借款项。甲方继续承担作为担保人的责任直至甲方代理人还清向乙方所借款项为止。

3、当甲方的确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判决并成立后,由甲方负责协助乙方办理上述财产的过户手续,费用由甲方承担。

五、乙方同意上述财产权经法院判决并成立后,甲方有权作下列选择(唯任何一种选择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

1、甲方可以出让原价向乙方回赎,还清甲方代理人向乙方所借款项及所有应付利息。

2、甲方可自行寻找买家出售上述财产。所得款项由乙方收取,乙方在扣取应收甲方代理人借款和利息后将多余部份归还甲方。

3、甲方可以采用公开拍卖方式出售上述财产。所得款项由乙方收取,乙方在扣取应收甲方代理人借款和利息后将多余部份归还甲方。

六、甲方同意:如甲方在确权诉讼判决并成立后,对如何处置上述产权不作任何选择时愿无条件负责协助乙方办理产权过户和承担相关费用,否则乙方有权按甲方于月6日向乙方出具的“产权抵押确认书”相关条款任意处置上述产权,并可以因所得款项不足于抵扣借款和利息而向甲方代理人追讨缺额部份,甲方愿无条件承担缺额部份的补偿担保责任。

七、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后生效,并一式二份,甲、方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 盖手印): 乙方(签字 盖章):

年 月 日

财产转让合同范文参考

转让方: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受让方: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因经营失误,造成企业资不抵债,现经全体股东讨论决议,拟对该公司进行注销,并把公司的全部财产( 包括土地资产、房屋、技术、设备设施、办公用具及原甲方公司的有关权力等)进行转让,各股东全权委托 _____________办理有关转让手续。乙方为扩大经营规模,自愿受让,现双方本着平等、公正、自愿的原则,经 协商一致,依法订立本协议书。

一、甲方转让财产范围为______________。有形资产由甲方造具详实清册,经乙方签字认可。双方约定于____ 年_____月_______日按清册和帐面实物核实正式移交乙方,交接时所有设备要求能够正常运转,能生产出原有 产品并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___年___月____日前甲方协助乙方完成试生产。双方移交完毕,财产 所有权即转让归乙方所有。

二、乙方按约定价格受让财产后,设立一家____________生产企业。

三、转让成交价及付款期限

1.经双方商定,该企业财产转让成交总价为人民币__________万元。

2.付款期限:乙方应在公告期满后,约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支付给甲方人民币________万元,即全部转让 价的______%(包括银行贷款本金部分转户及垫付的应付款),其余部分甲方允许乙方在公告期满后______天内,约____年___月____日付清剩余的_______%,即人民币________万元。

四、债权债务处置方式

1.甲方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含应收、应付款及对外担保)均由甲方自行承担处理,与乙方无关;

2.甲方以财产、设备抵押及担保的银行贷款________万元债务,自本协议达成生效后在总价范围内由乙方为其 垫付,解除抵押等手续,乙方在支付财产转让总价金额内扣除。

3.甲方必须依法妥善地处理好鼎力公司自身的债权债务,不得影响乙方财产受让后在该场地上的正常生产 、经营管理。如发生因催讨甲方债务等原因导致乙方合法利益受到损害的,甲方同意乙方在缓付款中扣除相应 的损失费用。

财产保险合同转让 篇3

在财产保险的理论和实务中,对于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对此,我国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和经2002年第一次修订的《保险法》均规定:“保险标的的转让应当通知保险人,经保险人同意继续承保后,依法变更合同。但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这意味着保险标的发生转让后,投保方或受让人应通知保险人,并在保险人同意变更的基础上,保险合同才能继续有效。而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人尚未同意并变更保险合同期间则成了空白期,在此期间受让人不享受保险保障。

2009年第二次修订的《保险法》解决了上述空白期的问题,在其第四十九条中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险标的转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让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但货物运输保险合同和另有约定的合同除外。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保险人解除合同的,应当将已收取的保险费,按照合同约定扣除自保险责任开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应收的部分后,退还投保人。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由此可见,新保险法默认了保险标的发生转让时保险合同继续有效,只是需要通知保险公司,让其审核风险是否发生显著增加,风险显著上升的情况下,保险人可以选择增加保费或者解除合同。如果标的转让没有导致风险显著增加,或者保险事故不是由新增加的风险导致的,即使投保方没有履行通知义务,保险人依然不能免责。

二、“从物原则”和“属人原则”之分

保险法对于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效力问题的规定的变化,体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一直存在。有些学者的争论焦点,集中于保险合同的归属究竟应该适用“从物原则”还是“属人原则”。属人主义认为,保险合同具有属人特征,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基于被保险人所面临的不同风险或利益而签订保险合同,合同转让涉及权利义务的一并转移,会对风险或利益产生影响,需要经过保险人同意;而从物主义,则多基于保险的公益特性、促进保单流通、节约社会成本、平衡合同当事人间的关系以及财产保险主要构建于某项财产的风险共性等事由,主张保险合同应随保险标的转让而一并转移。部分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允许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转让而自动转让,在法理上缺乏依据。事实上,保险法对于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效力问题的规定,出现在财产保险合同的规定部分,仅适用于财产保险,优先适用“从物原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可否认财产的风险与人有很大关系,但是现行保险法仅是优先适用“从物原则”,并未抛弃“属人原则”,由保险标的转让后上升的风险导致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有权拒赔。无论是属人原则还是从物原则,对于保险人来讲最有影响的无非是对于风险的评估,即使保险标的转让允许保险人审核,其审核的内容也是风险是否发生变化。而主张属人原则的依据也是从风险、利益和合同自愿等原则出发,现行保险法已将这些合理的原则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在允许保险合同岁随标的转让的同时规定被保险人或受让人应履行通知义务。实际上,即便保险标的不发生转让,风险也可能增加,对此保险法也约定了通知义务,而违反此项通知义务,也是“因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保险标的转让引起的风险上升只是风险上升的特例,从对保险人的影响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三、投保人变更与被保险人变更之分

实际上,无论是1995和2002版保险法还是2009版保险法,对于保险标的转让后的规定仅限于原保险合同是否继续有效和保险合同在什么条件下变更的问题,这和保险合同的转让是不同的概念。

保险合同的涉及的主体比一般合同略微复杂,当事人一般认为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由这两方订立保险合同,并由投保人支付保险费。而被保险人是保险合同的关系人,在合同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但却不是合同的订立方,一般也不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所以,在财产保险中,被保险人变更虽然也有可能会影响到风险,但是如果保险人同意保险标的转让后批改合同中的被保险人,实际效果仅是保险合同的变更;而如果投保人发生变更的话,则相当于保险合同发生了转让,这时,才涉及“从物原则”还是“属人原则”的问题。在实务中,保险标的转让,被保险人或受让人通知保险公司后,不同保险人根据提交材料的不同有不同批改方式,总的来说:有的保险公司仅更改被保险人,而不更改投保人;有的保险公司是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同时变更。

在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一条规定:“投保人转让保险单,应当通知保险人。未经通知,保险人主张保险单转让对其不发生效力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最近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意见稿中的上述条款被删除。“征求意见稿”中的第三十一条看似与现行保险法第四十九条存在冲突,实则不然。第四十九条仅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受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承认保单发生转移。保险人仅需把受让人当成新的被保险人履行其义务,而不必把其当成新的投保人对待。因为保险人在履行义务时,有些是对被保险人履行,有些是对投保人履行。如,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说明义务,保险人仅需要对投保人履行,即使保险标的转让,按法律要求保险人也无需重新对受让人履行该义务。但如果在保险标的转让时,被保险人或受让人向保险公司提出不但更改被保险人,并且要更改投保人,性质就不同了。此时,保险合同发生转让,实际上相当于与新的投保人重新拟定了一份新的合同,只是合同条款与原保险合同相同而已,这时,保险人需要向新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履行全部义务,包括订立合同时的说明义务等。

“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提及的投保人转让保单,如果理解为投保人发生变更的话,要求通知保险人否则不发生效力其实有其合理性,并不违反保险法第四十九条关于被保险人变更的规定。相反,还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保险标的转让后,仅更改被保险人和同时更改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区别(即保险合同变更和保险合同转让的区别)。

四、现行保险法第四十九条之评价及建议

除上述问题之外,对于现行保险法第四十九条,有学者主张对保险人而言有失公允,应恢复1995年和2002年的规定。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保险标的的转让对保险人而言需要考虑的只是风险是否上升的问题,对此现行保险法已经给了保险公司抗辩权,不存在对保险人不公平的问题。实际上,保险标的转让后,风险没有显著变化的,保险人会同意变更被保险人。即使没有通知保险人,对其也没有实质性影响。实际上,保险法之前允许保险公司因为没有履行通知义务拒赔,对风险没有发生变的被保险人才是有失公平。

有学者提出现行保险法第四十九条中的提到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难以界定,可能导致纠纷数量上升。对此观点笔者并不否认,但是,这却不是应该恢复原保险法规定的理由。诚然,原保险法的可操作性更强,但是操作性不是制定法律要考虑的唯一问题。如要要以牺牲保险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来提升可操作性,那提升的意义又在何处呢?何况难以界定的问题不仅仅是保险法第四十九条的问题,但凡是成文法,都难以回避这个问题。对于法律中存在类似“情节严重的”和“情节特别严重的”的条款,难道能以难以界定为理由取消吗?人为秩序难以避免某些难以界定的问题,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案例法等可以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弥补。因此,难以界定不应该成为修改第四十九条的理由。

现行保险法第四十九条平衡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兼顾“从物原则”和“属人原则”,既解决了保险标的转让导致的空白期问题,又通过给予保险人在风险上升时的抗辩权保护了其利益,可以说是保险法在保险标的转让问题规定上的进步。从本质上来讲,保险法的调整体现的是利益向保险消费者倾斜的趋势。若说一定要说它存在什么缺陷,笔者认为是对保险人可以增加保费和解除合同的权力有些语焉不详。实际上只要保险标的风险有显著增加,保险人都应有权利增加保费或者解除合同。而四十九条第三款“因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保险人自收到前款规定的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难免让人有种在仅在投保方履行了通知义务的时候保险人拥有此项权利的错觉。而第四款“被保险人、受让人未履行本条第二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转让导致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仅规定了未履行通知义务时,保险人在某些情况下享有抗辩权。第四款忽略了投保方未履行通知义务时,若风险显著增加,同样应该赋予保险人增加保费或解除合同的权利,之后再对解除合同前发生的事故赋予部分抗辩权。因此,保险法第四十九条无需修改,只需在司法解释中对这一情况进行阐释即可。

除此以外,建议在司法解释中对于保险标的转让后的批改程序进行区分。仅是更改被保险人,相当于原合同继续有效,保险人只需考察风险是否上升,从而决定是否增加保费或者解除合同;如果更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则保险合同发生了转让,保险人应履行对新投保人的全部义务。

摘要:财产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合同的效力如何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对保险法规定的前后对比、更改被保险人和更改投保人的区别以及对现行保险法第四十九条和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是否冲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正式稿中被删除)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应梳理清楚与保险法四十九条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财产保险标的转让,保险法第四十九条,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一条

参考文献

[1]岑敏华、张伟、罗向明.保险标的转让效力与立法约束研究——兼论《保险法》第49条之立法缺陷[J].保险研究,2012(10).

的合同法财产转让协议 篇4

住所:

受让方(乙方): (身份证号: )

住所:

本合同由甲方与乙方就年日在(地点/城市)订立。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整体资产转让价格与付款方式:

1、甲方同意将持有万元整体转让给乙方,乙方同意按此价格及金额购买上述整体资产。

2、乙方同意在本合同订立十五日内以现金形式一次性支付甲方所转让的整体资产。

第二条、 保证:

1、甲方保证所转让给乙方的整体资产是甲方合法拥有的整体资产,甲方拥有完全的处分权。甲方保证对所转让的整体资产,没有设置任何抵押、质押或担保,并免遭任何第三人的追索。否则,由此引起的所有责任,由甲方承担。

2、甲方转让整体资产后,其在而转由乙方享有和承担。

第三条、 盈亏分担:

本企业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并办理投资人变更登记后,乙方即成为分享本企业利润与分担亏损。

第四条、 费用负担: 本次整体转让有关费用,由(双方)承担。

第五条、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可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双方必须就此签订书面变更或解除合同。

1、 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

2、 一方当事人丧失实际履约能力。

3、 由于一方或二方违约,严重影响了守约方的经济利益,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

4、 因情况发生变化,经过双方协商同意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六条、 争议的解决:

1、 与本合同有效性、履行、违约及解除等有关争议,各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2、 如果协商不成,则任何一方均可申请仲裁或向人民起诉。

第七条、 合同生效的条件和日期:

本合同经各方签字后生效。

第八条、 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份,( 企业名称 )存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名): 乙方(签名):

上一篇:出口控制下一篇:高校英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