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

2024-09-03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共9篇)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 篇1

一、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市场结构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 中国已有63家财险公司开业, 2013年产险保费由2012年末5330.92亿元增至6212.26亿元, 增幅达14.19%, 占该年总保费收入的36.07%。

(一) 市场份额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202/。

由图1可以看出, 产险市场的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资金实力雄厚、产业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手中, 仅人保、平安、太保三家保险公司就占据了产险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其他产险公司只能在40%不到的市场份额内再次分配。

(二) 市场集中度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数据整理而得。

市场集中度是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 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其中, C R n是衡量市场集中度的常用指标, 是通过计算产险市场份额排名前n名的保险公司其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产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百分比体现的。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产险市场前4家绝对集中度指数均大于65%, 对比贝恩市场类型划分表可以得出我国产险市场属于寡占Ⅱ型 (65≤C R4<75) , 即垄断竞争型市场。

(三) 产品差异化程度分析

由于我国产险市场供给主体少, 产险产品结构差异性小, 当前产险险种主要集中在车险、企财险、货运险三大险种上, 同时, 我国产险市场发展时间短, 产品创新人才短缺, 造成了产品同质性强, 缺乏个性和针对性的缺陷。目前, 我国财产保险险种创新速度慢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产险的需求, 未能形成丰富的产险供给市场。

二、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难点———基于五力模型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产险市场存在垄断以及产品同质性强等问题。尽管中小型产险公司较大公司而言有经营成本低、经营管理灵活等优势, 但其资金缺乏等问题在保险市场这一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显得更为突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前后基于IO经济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引入战略管理, 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波特认为, 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其所处的行业有一定的关系, 他强调:“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正是对产业结构的分析,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 就应该对企业所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寻找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模式。

(一) 进入者威胁

中国的商业保险虽然1980年才重新起步, 但发展速度比较快, 从1980年仅有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 增至2013年的138家, 其中产险公司63家。一方面, 随着中国产险市场的扩大, 国民对产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的保险公司不断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带来新产品, 威胁原有保险公司的地位;另一方面,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 凭借其母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对产品的创新能力, 给中小型产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已不满足于仅仅作为保险分销商, 逐渐发展保险生产商的它也是中小型产险公司强劲的竞争对手。

(二)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由上文数据的分析, 可知保险行业是一个垄断性较高的行业, 仅人保、平安、太保三家保险公司就占据了产险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型产险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 巨大的市场份额以及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 让中小型产险公司的生存更加艰难。

此外, 由图2可以看出, 从2009年开始外资公司在华份额自1.06%增至2013年的1.28%, 说明外资产险公司已在国内产险市场获得了较稳健的发展。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竞争优势逐渐体现, 给中小型产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又一轮新的挑战。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数据整理而得。

(三) 替代品的压力

保险品作为一种投资产品, 其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集中体现于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及其风险的高低。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 如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其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产品的多样的诱惑, 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此外, 金融领域的服务发展较早, 且水平较高。金融品的这两大优势使得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更加艰难。

(四) 客户议价能力

财产保险的客户主要分为企业和个人两类, 其中企业相较于个人而言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首先, 企业投保次数多且金额大, 具有议价的资格;其次, 企业较个人而言熟悉保险产品, 具有更强的谈判能2力0。14企业年客第户1的1议期价中能力旬使刊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大时减弱代。

三、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 但我国产险的密度和深度同保险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保险企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大型产险公司目前仍然经营传统业务, 缺乏创新品种, 保险产品单一、同质性强, 无法满足市场如今多变的需求, 而中小型产险公司灵活经营方式为产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为中小产险公司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契机。

(一) 差异化竞争战略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无论在品牌认可度还是资金实力上与大型产险公司均无法抗衡。因此, 中小型产险公司须结合自身实际, 集中有限的资源, 合理细分市场, 以创新为手段,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优化中小型产险公司地位, 增加市场份额, 提高盈利能力。

1. 产品差异。

目前我国保险品数量众多, 但这些产品的差异程度却非常小。因此, 消费者在选择同类保险产品时, 会倾向于选择品牌形象佳和影响力大的大型产险公司。中小型产险公司为获得竞争优势, 则应集中优势资源, 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 结合自身优势, 针对新型领域和社会急需领域, 在产品供应方面实现创新。因此, 实行有别于大型产险公司的差异化策略是必要的。

2. 服务差异。

目前, 中国保险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保险公司应从消费者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小型产险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 保前积极与客户交流, 全面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 主动向客户普及保险知识;保中以面授、短信等多种形式, 向客户教授危险发生前如何防范, 危险发生后如何最小化损失的知识;保后简化出险理赔程序, 提升客户体验。

3. 树立品牌价值。

增强品牌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品牌价值作为一种竞争手段, 它形成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差异, 因而客户在同质产品取舍时会出现偏好。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和获取垄断利润的利器。中小产险公司应树立品牌意识, 在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关系维护等营销活动中都要紧密围绕品牌形象的塑造进行。

(二) 集中化战略

与大型产险公司相比, 中小型产险公司规模小、实力弱、人才缺乏, 因此决定了其在进行战略决策选择时应走集中化战略。中小型产险公司应在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情况下, 集中拓展某一类专业市场、锁定某一类固定客户群, 逐渐形成专业化优势。

1.细分目标市场, 找准市场定位。

中小型产险公司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 应采用专门化策略, 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在细分目标市场时, 应具体分析自身资源优势, 挖掘市场的“真空地带”, 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来自身的竞争优势, 吸引特定金客户群融。

2.借助地方优势, 锁定客户群体。

N O.11, 2014中um小u型l产at险iv公et司y可N以O利.5用7公0) 司所在地独特的优势资源, 借助政府给予的支持和补贴, 结合当地客户的需求偏好, 制定个性化的营销和服务策略。同时, 公司应当确定产品所针对的是高端客户还是低端客户,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等。

(三) 销售手段创新战略

对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来说, 通过产品的创新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时间跨度长、成本高、收益低、难度大。因此, 中小型产险公司在短期竞争战略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成本低、见效快的营销手段。

1.实行捆绑式组合销售。

所谓的“捆绑式组合”销售, 是指将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保险产品捆绑起来以组合的形式进行销售。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小型产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经营利润。例如, 公司可以将家庭财产险和车险组合在一起销售, 同时给客户一定的折扣率, 这样公司也可以降低销售成本, 扩大销售量, 获得更多的客户, 实现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共赢。

2.建立战略联盟。

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内在竞争力,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小型产险公司在其战略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战略联盟, 以此提高各自的竞争优势。中小产险公司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分享各自的优势资源, 在管理方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是企业以低成本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摘要:一般而言,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成立时间短, 总资本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但数量众多, 在保险市场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本文在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分析的研究背景下, 基于波特竞争理论, 分析其发展的难点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战略,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杨波, 马骊.垄断竞争格局下中小型财险公司的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31) .

[2]许海燕.论我国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竞争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5.

[3]王江平.浅谈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如何有效发展[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2.

[4]杨爽.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战略的研究——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视角[J].南方金融, 2012.

[5]姜秀昶.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9.

[6]孙正成.我国中小产险公司差异化经营研究[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9.

[7]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8]潘一坤.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研评[J].中外企业家, 2013.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 篇2

第一部分:定义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保险金额在人民币200万(含)以上、500万以下(含)的依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个体工商户等

第二部分:出台背景

1、我司核保通则明文规定将保额在人民币500万以内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列为严格控制及限制承保之业务。

2、中小企业在广东地区数量之庞大,具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1年06月末,广东省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私营企业户数达100.92万户,个体工商户338.97万户。按照每单位保费规模人民币2000元计算,预计市场容量保费规模可达人民币87多亿元(2010年度广东省财产险保费规模为430亿元左右,其中非车保费收入不足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可见广东省内中小企业的保险密度远远不够,中小企业财产险市场大有可为。

3、其它各保险公司对大型业务竞争十分剧烈,导致大型业务费率远远低于市场费率;作为一家新型的保险企业,初入广东市场,缺乏客服认可度,对大型业务的竞争乏力;中大型保险企业,因为忙于大型企业保险业务的拓展,导致对中小企业客户开发力度的欠缺;这刚好为我司开展中小企业保险业务提供了契机,而且中小企业的费率及承保条件都好于大型企业,其风险通过一定的方法是可以控制的。

第三部分:基本承保条件

1、核保准则明文规定禁止承保之业务不得承保;

2、不得选择性投保;

3、对于制造类企业起存货占比不得高于40%(商业零售类不受次限);

4、建筑物结构以特等建筑及一等建筑为主体;

5、至少可划分为2个风险单位,且每一风险单位保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

6、对于制造类企业,其厂龄不得高于15年;

7、过去三年平均损率不得高于55%;

8、每次事故免赔率不得低于10%,五大行业不得低于20%。

第四部分:费率标准

1、对于五大行业,往年没有投保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规定的最低费率标准收费(详见广东省五大行业最低费率表);

2、对于往年有投保财产险的业务,请提供上个保单年度的有效保单(美亚工商通保险单除外),且需调查过去三年平均赔付率低于55%的,可以参照上个保单年度的费率条件进行承接;

3、对于不属于五大行业且满足承保条件的案件,原则上其费率不得低于2‰.第五部分:佣金标准(手续费)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 篇3

1.市场份额占比过低。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我国财产保险市场上大量的业务集中在少数几家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大型保险公司手上, 这些大公司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而其他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只能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进行再次分配。在这种前提下, 中小型保险公司面临的最艰难的问题就是主营业务拓展。并且随着民众保险意识的加强, 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 外资保险公司, 以及新设立保险公司的不断加入, 中小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拓展竞争将会愈发激烈。

注:1.该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 网址:http://www.circ.gov.cn/web/site0/;2.其他保险公司:2009年47家, 2010年49家, 2011年54家, 2012年59家

2.品牌影响力低。

一是中小保险公司进入市场较晚, 规模小、机构少、影响力低;二是大公司制定并且先一步实施了各类宣传广告策略, 渗入人心时间较长, 客户更容易接受和信赖;三是公众宣传需要花费巨额资金, 中小公司往往没有能力承担。

3.保险产品单一, 没有竞争力。

在我国财产保险市场, 保险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在购买财产保险产品时, 只能被动的接受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 而没有其他的选择余地。对于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来说, 由于研发能力和风险分析能力有限, 绝大部分跟随大型保险公司的脚步, 直接采用对方所设计的保险产品、保险条款、费率, 这样无疑更加削弱了中小型保险公司独立的生存优势。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 当所有卖方提供的产品基本同质的情况下, 那么品牌效用和企业形象则会成为消费者进行判断的主要指标。

4.业务结构不合理。

部分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拓展时, 盲目的追求保费规模、机构数目等指标, 反而忽视了保险公司经营最为核心的部分——业务结构管理。如非车险业务和车险业务的占比失衡、承保险别之间结构的不合理等。上述不合理的业务结构带来的是中小保险公司风险损失率的不断上升, 承保利润的不断下降, 理赔和客户服务压力的不断增加。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就是各公司高层决策者在决策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 以及保险专业知识的匮乏,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业务价值的实现和公司经营成果。

5.销售能力不足, 销售渠道单一。

作为保险公司的命脉, 业务销售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销售能力提高, 保险公司才能获取足够多的保费收入来进行企业的日常运营。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设立早、资金和实力雄厚, 因此拥有绝对性的销售资源, 包括:广阔覆盖的机构网点、长期合作的保险代理渠道, 以及参与设立的新兴销售渠道——电销、网销。相较而言, 中小型保险公司在这一方面则存在着绝对弱势, 无法与之匹敌。

6.固定成本率较高。

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由于保费规模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因此尽管其机构和人员众多, 但依然可以通过保费规模的分摊, 将公司的整体固定成本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而对于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来说, 有限的保费规模很难对其固定成本进行分摊, 因而其固定成本率往往是大型财产保险公司的1.5~3倍。

7.专业化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中小保险公司具有业务规模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以及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职业规划等问题, 很难留住专业人才。即使是公司自行培养的人才, 虽然初始忠诚度较高, 但技能和经验成熟后, 在大公司有竞争力的工作职位和优厚的福利待遇的吸引下, 也很容易流失。

二、应对措施

1.细分目标市场, 抢占市场空白。中小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恰当的公司发展战略, 并且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虽然在与大型保险公相比, 中小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方面存在一定劣势, 但中小保险公司仍具有相当的局部资源优势。 因此,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 是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在制定决策和发展战略时首要确定的关键点。当前我国保险市场参与者众多, 但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真空地带”, 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些空白点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成为特定服务和特定客户群的“首选”。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注重内涵式发展。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地域特点, 选择恰当的文化发展方向;二是以四个“核心”———“维护股东权益、维护消费者权限、合规经营、效益发展”出发, 创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三是既要注重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同时也要注重外部的舆论与监督, 重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声音与意见。

3.提供有特色的保险产品, 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走专业化特色发展道路。中小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地域特点和股东关系的资源优势, 量身打造具有各自特点的产品和服务。不盲目的追求“大而全”的经营思路, 专注部分目标领域或市场, 走专业化的特色道路, 从而最终实现从“模仿者”到“创新者”、“革新者”的转变。

4.加强业务结构管理, 不断优化和改善业务结构。效益和利润是企业维持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作为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保险公司更应该注重业务的“精耕细作”。一是重视业务经营数据, 通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和引进先进技术, 不断提升对业务数据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为业务政策和业务方向提供准确的支持和判断;二是重视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监控体系, 定期或随时发布业务质量监控情况;三是加强业务来源分析, 准确了解业务来源的情况, 包括各类代理、经纪, 以及销售团队;四加强市场关注度, 包括监管部门和同业公司的动态, 对于影响业务发展的重要事件要及时了解、分析, 并提出相应措施;

5.以客户为中心, 提升客户的体验感, 提高服务意识, 改善服务水平。现在的保险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 中小保险公司必须学会站在消费者立场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既是生存的法则, 也是公司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小保险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 提升客户的体验感, 同时从内部入手, 提高全员的服务意识, 改进服务流程, 改善服务水平。

6.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完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起健全、具有充分吸引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包括:加强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完善保险公司的长期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训平台, 完善人才引进与储备机制;健全以合规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设计科学的薪酬方案, 强化战略性薪酬决策。其次保险公司需要完善内部培训制度,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做好保险从业人员在职培训, 建立并完善人才成长长效机制, 完善培训规划。

参考文献

[1]刘经东.我国保险业人才现状及培养对策[J].消费导刊, 2009, (1) .

财产保险公司年终总结 篇4

人保财险电子商务部近半年的工作,我首先要感谢人保财险,感谢人保财险给我的机会,感谢公司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照,也很感谢人保财险同事

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让我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绩。

我从8月26日进入到人保财险公司电子商务部以来,在这期间主要是跟电子

商务部里的同事学习,熟悉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熟悉保险条款及一些基本知

识,熟练操作业务系统,以及话术的掌握等一系列工作。这可是让我知道了很多工

作中必须了解,必须知道,必须清楚的东西,因为这些工作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

到我们对客户服务的质量。

原定于两个月的实习期,在领导和大家的帮助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超额完成了

当月的业绩任务,得到了领导与同事的认可提前结束实习转为正式员工,这让我的自信心又增添了几分,到现在近半年的工作生活,与公司共同进退,让我更加理解

到“保险”这两个字的内涵。感觉到做个真正的“保险人”真的很不容易,因为他 要求

我们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要有一颗敢于面对失败挫折的心,电子商务部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容入这个大家庭让我感到一丝温暖。

12月3日电子商务部所有员工开了一次会议,关于2008年全年业绩任务未达

到预期成绩610万元,市公司决定裁员或撤消部门,这使得公司领导和同事深受打

击,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泄气,电子商务部所有员工,大家互帮互助齐头并进共

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然而我们的努力也证明了我们的实力,在事后短短的一

个星期我们超额完成市公司给我们的任务,燃眉之急得以缓解。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2008年又过去了。从8月份进入到公司以来,回顾在结束这次危机后我感觉我的头脑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希望自己能充分发

挥自己的能力,为人保,为中国保险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再次感谢人保财险

电子商务部各级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身边同事的支持----因为是你

们让我更成熟,更专业。

始终相信:努力也许不会成功,但放弃肯定失败,我会全力以赴,把握每次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我会用我的成绩去回报一路上陪伴我的人,一路上温暖

过我的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XXX

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初探 篇5

一、财产保险公司人员构成

财产保险公司人员按照职能划分为四大序列:

(一)销售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销售;主要指客户经理等人员。

(二)技术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核保、核赔;主要指各级核保、核赔人员。

(三)管理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管理;主要指各部门的负责人等。

(四)业务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主要指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人员。

对上述四大序列人员的薪酬管理,构成了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销售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销售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与销售业绩挂钩。

销售序列员工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无论基本工资还是绩效奖金都以销售业绩为基础。

基本工资按照上年度个人保费业绩核定套入销售序列员工职级体系,职级确定后一年内保持不变;销售序列员工基本工资职级体系总公司统一制定,分公司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成所在地相应基本工资职级体系。

绩效奖金按照险种奖金计提比率计算,以实际收到的保费为标准,上不封顶;按照销售人员当月各险种的实收保费计算的业绩奖金就是该销售人员的月度绩效奖金。

确定销售人员薪酬时,有两个问题是难点:一是如何合理确定销售人员基本工资职级标准,也就是说确定基本工资职级标准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不确定;二是各险种奖金计提比例如何确定才能更合理。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在确定上述问题时一般采取经验数据加主观判断。

三、技术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技术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所有技术序列的员工都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财产保险公司中这类人员特指核保、核赔人员。

各保险公司总公司有比较规范完善的资格考试制度,不同的资格等级对应不同的薪酬等级。

技术序列员工薪酬为年薪制;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年终绩效三部分;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及年度考核绩效比例固定,通常是四比四比二;工资发放时,基本工资按月100%发放,月度绩效按照月度考核指标考核发放,年终绩效按年度考核指标考核发放。

保险公司制定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奖金不仅与技术人员自己的工作质量相关,与所在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相关,更与整个公司绩效完成情况相关。

目前,核保、核赔人员工作的量化管理已经提到日程,保险公司希望通过量化工作量计算该类人员的绩效奖金,这正是该序列人员绩效奖金确定的难点。

四、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管理序列员工指销售部门的管理者,即各部门负责保费收入指标的责任人。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与部门经营成果紧密相连。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结构是:基础年薪+效益年薪。

基础年薪是根据管理者对所负责部门的年度经营的基本回报,从根本上体系了管理者价值,不与经营成果相联系。因此,基础年薪在管理序列员工的总薪酬中比重较低,基础年薪一般根据上年度该部门的保费规模确定。

效益年薪即效益收入,效益收入取决于其所管理部门的经营成果,核算管理者的效益收入的指标一般包括质量和效益类指标及业务发展类指标两大类,每一大类指标中包含若干个小指标。年度终了,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出管理者的效益收入。管理者的效益收入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分公司经营成果的分享。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难点是效益年薪考核指标的确定。

五、业务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业务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证是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

以岗定薪指薪酬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根据薪酬等级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结构,并根据岗位序列和岗位等级确定目标现金总薪酬。

以能定资指根据员工胜任岗位的能力水平,确定同一薪酬等级不同员工的薪酬档次。

以绩定奖指根据员工绩效表现和工作业绩,确定员工的绩效奖金。

岗边薪变指员工岗位变动后,根据新任岗位确定其薪酬等级,保证薪酬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并随之调整岗位目标薪酬水平。

业务序列员工的薪酬是年薪制,结构为: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年度考核绩效,各部分的比例固定。

由于业务序列员工的工作无法量化, 因此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考核成为该序列薪酬管理的难点, 目前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考核基本上采取了与分公司整体绩效挂钩的办法。

六、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的评价

(一)财产保险公司员工薪酬管理的优势

1. 基本工资结构全司统一规范,便于管理比较,并有利于员工在系统内的流动。

2. 薪酬管理以绩效为导向,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的绩效考核的指标,对所有员工均实行月度绩效和年终绩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应用于发放绩效奖金。这样,公司员工会更多地关注公司与部门的绩效,真正实行员工薪酬与公司业务发展共沉浮。

(二)财产保险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有待改善和提高

1. 职务梳理基础工作需强化。

加强基础工作,严格职务设置、职级评定等相关原则和办法,对分公司职务、职级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校核,确保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在明确部门关键职责基础上,加强职务说明书的修订,完善工作,使其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并成为分公司员工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 薪酬管理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

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模式探析 篇6

1 财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1 当前财险公司实现盈利的基本形式

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经营模式、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综合决定的,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型。长期以来, 我国财险公司以规模经营作为盈利模式的基础, 承保业务收益和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成为公司盈利的两项主要来源, 因此盈利模式归根到底就是承保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盈亏的不同组合。

财险公司总利润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利润有以下关系:

总利润=承保利润+投资利润

其中:

承保利润=已赚保费×综合利润率=已赚保费× (1-综合成本率) =已赚保费×[1- (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 ]

投资利润=保险资金运用平均余额×投资收益率

简单而言, 保险资金运用平均余额=资本金+已赚保费可运用平均保费, 则有:

投资利润= (资本金+已赚保费可运用平均保费) ×投资收益率

综合以上可得:

总利润=资本金*投资收益率+已赚保费×[1+投资收益率- (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 ]

从以上保险公司盈利简化公式可以看出, 决定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几个关键指标有:资本金、已赚保费、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和投资收益率。

1.2 由当前盈利模式的基本形式来看一般财险公司的盈利特点

为便于深刻了解国内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内涵, 我们从影响财险公司利润的五个指标开始着手, 逐步深入研究财险公司的盈利特性。

1.2.1 资本金

首先, 资本金对财险公司总利润的影响是通过投资收益来实现的。资本金是财险公司可运用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财险公司的资本金越大, 则该公司从资金运用上所获取的投资收益也将越大, 对总利润的贡献也越大。

其次, 资本金通过间接提高财险公司的已赚保费来实现对总利润的贡献。一般情况下, 财险公司的资本金越高, 则公司的承保能力也越强, 能够承接大量优质业务和高品质业务, 可提高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2.2 已赚保费

财险公司的已赚保费主要是与保费收入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差相关。

(1) 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越多则已赚保费也越多, 这是显而易见的, 正因为如此, 国内大多财险公司通过广设分支机构, 降低保险费率, 降低投保门槛等各种竞争手段来扩大保费规模, 不计成本地增加保费收入, 意图通过增加保费收入来增加经营利润, 这种短视的行为并不能带来较好的经营结果。

(2)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目前国内通行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转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是资产负债模式, 即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开始时, 对应收取的保费全额确认为保费收入, 同时, 对与会计期间不一致的部分, 通过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使当期确认的保费收入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即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依据承保业务的风险分布和增长规模来影响已赚保费的。

1.2.3 综合费用

综合费用=营业费用-摊回分保费用+手续费+分保费用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提取保险保障基金

从以上综合费用的公式中可以看出, 由于营业税金和保险保障基金的提取比率为国家法定, 因此综合费用主要还是与营业费用 (业务及管理费) 、摊回分保费用、手续费和分保费用支出相关。

1.2.4 综合赔付

综合赔付=已决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分保赔付支出+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 (提存减转回) -追偿款收入

由于分保赔付支出和追偿款收入在财险公司综合赔付中影响有限, 而摊回赔付支出与已决赔付支出成正比, 因此一般财险公司的综合赔付主要与已决赔付支出和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有关。而影响已决赔付支出的主要因素为承保业务质量、实际赔案发生情况、保费收入业务结构、核保核赔政策等。影响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的主要因素为保险业务的品质和赔案发生情况, 以及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分保业务比例, 由于分保因素暂不在综合赔付中考虑, 而未决赔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一般在国内财险公司中比较固定, 因此保单业务品质和赔案发生的实际情况成为影响综合赔付的重要因素。

1.2.5 投资收益率

在当前保险公司主要依靠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的有效运转快速前进的过程中, 一方面是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直接承保业务的利润不断降低, 保险公司需要通过资金运用实现整体盈利目标;另一方面是修订后的《保险法》逐步放宽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制, 拓宽了资金运用的渠道。因此, 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核心业务收人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没有成功的投资就没有未来保险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各家财险公司都在积极有效地开展保险资金运用, 不断提高保险可用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因此, 从财务角度来看, 财险公司盈利主要取决于承保业务的盈亏和保险资金运用水平。

2 影响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市场上, 并不是每个财险公司都能盈利, 而随着经营环境和公司自身的成长, 各个财险公司在不同时期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以后, 国内财险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国际化竞争阶段, 初步形成了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 中、外资财险公司并存, 多家财险公司竞争的市场新格局。为使自身可持续发展, 中资财险公司虽然在营销制度、银保合作、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使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总体来看, 我国财险行业依旧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和盲目模仿等问题, 在造成公司资源浪费的同时, 也很难有效满足消费群体多层次的保险需求, 以致造成财险行业竞争的无序性和行业的整体亏损。影响财险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财险市场保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目前我国财险市场上众多中小财险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模仿人保、平安、太平洋等大型财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财险市场尚处于一个行业的初级阶段, 保险业技术含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较弱。

二是多元化经营造成我国财险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多元化经营一度是财险公司扩大业务规模、争抢市场份额的主要模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由于产品同质、价格竞争和盈利方式雷同等因素, 财险公司在业务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 盈利能力却越显薄弱, 不少财险公司甚至已陷入无利润经营的状态。

三是财险公司手续费过高公司造成盈利能力低下。长期以来, 我国财险行业发展重规模、轻效益, 重保费、轻利润, 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3 解决盈利模式突出问题的思路和举措建议

面对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 对财险公司而言, 缺少的不是对盈利模式的认识, 而是如何更好的处理一些关系和问题, 如保费规模与业务质量的关系、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的关系、产品开发和客户需求的关系、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等。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出粗浅的建议。

(1) 理顺保费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从“粗放式”规模化发展模式向“集约式”效益化发展模式转变。

加快业务发展,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效益为基础大力发展保险业务, 从承保到理赔, 从外勤到内勤, 时时树立“效益观”, 环环紧握“效益弦”, 不断提高公司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保险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 而经营风险就必须能控制住风险。一是保持适度的保费规模和合理的增长率;二是严把核保关, 做到“进口”严格, 在承保业务中切实贯彻“非车险中高端客户, 车险优质业务”的原则;三是严控核赔口, 做到“出口”规范, 正常的保险赔付要及时支付, 但不合理、不合法的赔付要求坚决不予支付, 并通过加强防灾防损、保险培训等手段切实提高客户的风险防范能力。

(2) 理顺产品开发与客户需求的关系, 依据客户需求开发创新产品, 积极拓宽服务领域。

财产险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是竞争激烈, 而引发激烈竞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险种竞争过于集中, 主要围绕着企财险、机动车险、货运险展开的, 而责任险、信用保证保险等效益险种的发展缓慢。一是财险公司应积极推进产品研发机制创新, 开发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试行建立“保险超市”的保险产品研制和储备机制, 确保依据客户不同需求为保险超市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 重点开发各类责任保险产品;二是把“客户第一, 服务至上”的理念紧放在心, 不断开发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并将基本服务、附加服务及期望服务结合起来, 积极创建特色服务, 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3) 理顺保险业务与资金运用的关系, 努力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与资金运用收益取得双赢的局面。

保险业务收入与资金运用收益是保险公司获取盈利的“两个轮子”, 缺一不可。尽管保险资金运用对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重要意义, 但如果承保业务长期亏损, 单纯依赖投资盈利的经营模式并不能持久。一是始终坚持按照精益化思路发展保险业务, 就一定能够获取保险业务收入盈利的理念;二是切实把资金运用作为公司经营工作中的重要项目, 加大投资管理的人员、财力及设备的投入;三是资金运用要始终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性结合”, 重点处理好投资效益与投资风险的关系, 避免为了片面追求投资收益而放大投资风险的情况出现。

(4) 理顺成本管理与机构建设的关系坚持以成本控制为先导, 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 加快服务网络建设, 努力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财险公司的费用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费用水平体现公司保单获取成本的高低, 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公司要提高效益, 就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意识, 要大力压缩固定成本支出, 尤其是机构铺设成本, 优化费用资源配置效率。一是分支机构铺设要树立成本效益观, 具体实施前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特别是投入产出分析, 依据付出的成本费用与可能获取的业务效益进行比较, 作为衡量机构开设与否的一个标准;二是严格控制人员编制, 选好人、用好人、留好人, 重点抓好人才引进, 积极开展人才培养, 启动长期教育规划, 为公司储备后续人才;三是狠抓集中管理, 各项费用要实行集中管理大宗设备要全面实行集中招投标、集中采购、标准配置、不断提高公司管理水平, 努力控制公司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陆晓军.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与盈利[J].企业家天地, 2008 (8) .

[2]吴冰.财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商业, 2009 (23) .

[3]黄永波.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的辩证分析与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4) .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篇7

财产保险业效率是资源的配置效率, 即生产经营效率, 指财产保险公司在既定的成本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 可将生产经营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财产保险公司的效率是其业务竞争力集中体现, 提高财产保险业的效率是防范保险风险, 推动财产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 通过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效率的评价, 探索提高中国财产保险业效率的途径, 是非常有必要的。保险效率从本质上讲, 是保险公司对其资源有效配置, 是保险市场竞争能力, 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但目前我国有关研究保险效率的文献大都偏好使用一些常规的单要素指标, 难以反映保险效率的全貌。对效率的计算是进行效率评价中非常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运用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参数效率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来对我国的财产保险业进行效率分析。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 (DEA) 介绍

Farre ll (1957) 在De bre u和Koopm ans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多种投入企业的一种简单效率测算方法 (DEA) 。DEA是一种测算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系统或部门 (也称决策单元, DMU) 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其实质是根据一组输入输出的数据, 采用数学规划模型, 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 再将各DMU与前沿面作比较, 进而衡量效率。凡是处在前沿面的DMU, 其效率指标定为1, 不在前沿面的DMU称为无效率, 同时以前沿面之间的有效点为基准, 给予一个相对的效率指标介于大于0且小于1之间。DEA还可判断各个DMU投入规模的适合程度, 给出各DMU调整其投入规模的方向和程度。

如果放松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 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 (Puretechnology efficiency-PTE) 和规模效率。纯粹技术效率衡量的是当规模报酬可变时, 被考察DMU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纯粹技术效率值等于1, 表示该DMU在受评估的DMU群内以较有效的方式生产。若纯粹技术效率值小于1, 则表示其未能以有效率的方式生产, 则可称之为技术无效率。规模效率则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在经济学意义上, 所谓最适规模就是指DMU处于平均曲线最低点时的生产状态, DMU在规模效率下, 能够实现利润或经营绩效的最佳水平。本文用SE表示DMU的规模效率, 当受评DMU的SE=1时, 表示该DMU具有规模效率值, 当受评DMU的SE<1时, 则表示不具有规模效率。处在规模无效率上的DMU既有可能是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 也有可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 须进一步分析如下:为便于图示说明, 我们考虑单投入产出的情况, 如图1所示。OC为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 afegh为规模报酬可变的生产前沿面, 假设某企业在i点进行生产, 其技术效率TE=bd/bi

考虑了规模报酬可变因素的纯技术效率PTE=bf/bi

规模效率SE=bd/bf

即:技术效率=纯粹技术效率*规模效率TE=PTE×SE

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i (i=1, 2, 3, ......n) , 每个决策单元都是以m种投入生产k种产出, 分别以m维向量Xi和k维向量Yi表示第i个生产决策单元 (DMU) 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以相对效率为基础而建立的可变规模报酬模型 (VRS) 为:

Coe lli (1996) 提出了规模报酬非增区间判定模型 (non-incre as ingre turnstos cale即NIRS模型) 。即将VRS模型约束条件中Σλi=1改为Σλi≤1就变成NIRS模型。通过比较NIRS和VRS模型所得出的效率值, 即可判断被评价对象所处的区域。

如果TENIRS≠TEVRS, 对应图1中的i点, 表明被评价的DMU处于规模报酬上升区域, 其规模无效是因规模过小产出的, 可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效率。

如果TENIRS=TEVRS, 对应图1中的j点, 表明被评价的DMU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 其规模无效是因规模偏大, 需要通过缩小规模来提高效率。

三、指标的选取, 数据的来源

由于获取数据的限制, 本文选取了2个投入变量和2个产出变量进行研究, 即假设保险公司只有2种投入和2种产出, 虽然变量不多, 但是很具有代表性, 因此结果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而假设保险公司规模报酬可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即投入的增加、减少并不一定导致产出同比例的增加、减少。

本文选择2005年我国主要16家财产保险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一) 投入指标

1. 员工人数。

以《中国保险年鉴》中“各保险公司人员结构情况”表中总人数为准。

2. 费用支出。

包括手续费和营业费用。

(二) 产出指标

1. 自留保费。

自留保费=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一分保费支出。

2. 投资收入。

投资收入=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

(三) 数据来源:

2006年《中国保险年鉴》

四、计算的结果和分析

本文应用DEA专用软件Deap2.1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并得下表:

注:规模报酬:crs指规模报酬不变;drs指规模报酬递减;irs规模报酬递增

由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上表中技术效率为1的财产保险公司, 如大众和东京海上保险公司无论在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为1, 说明其经营效率达到最优, 反映了这些保险公司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 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佳匹配点, 而其他保险公司的相对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2005年财产保险业纯技术效率达到1的公司有5家, 分别为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大众保险公司、东京海上保险公司和丰泰上海保险公司, 整个样本中有效率的一类;规模效率达到1的是3家, 分别为华泰财产保险公司、大众保险东京海上保险公司, 是样本中以相对最优规模经营的一类。没有达到规模最优的公司中, 人保、太平洋、平安、中华联合、天安、华安、永安和大地财产保险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民安中国、美亚上海、美亚深圳、丰泰上海和皇家太阳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是因为当时对外资财产保险公司在地域上和增资扩股上还有一定的限制, 所以不能以最优的规模进行经营。

规模效率不为1, 但纯技术效率为1的产险公司, 如人保、太平洋保和丰泰上海保险公司, 表示产险公司相对无效率的原因来自于规模相对无效率, 而不是投入因素未有效利用。若此公司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则应扩大其生产规模以改善其经营效率, 如人保、太平洋保险公司;若公司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如丰泰上海保险公司, 则应缩小其生产规模以改善其经营效率。

纯技术效率不为1, 且规模效率不为1的产险公司表示公司相对无效率的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投入因素的未有效利用, 并未以最适的规模来经营。因此, 要改进这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财产保险公司的相对低效, 其原因及提高效率的措施如下:

首先, 过度投入, 经营粗放。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冗员过多和费用支出不合理方面, 由此造成了效率不高。这在冗员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营业费用偏高是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措施一是提高员工素质, 减员增效。我国财产保险采用的间接销售形式包括兼业代理、专业中介机构、个人代理。尽避财务制度中有明确规定, 但迫于市场扩张的压力和不同代理人的需要, 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实际支付较高比例的代理费。虽然《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中有“保险公司不得以直接冲减保费或现金方式向保险兼业代理人支付代理手续费”的规定, 但公司仍存在许多违规操作。如转增其他费用, 这就增加了总费用支出。措施二是各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与经营环境相适应的措施, 改善经营。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安全意识要“归位”, 这是抑制恶性竞争和控制费用支出的根本所在。措施三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起一系列健全有效的制度约束, 包括委托代理制度、财务制度等等。除加强公司的自我约束外, 共同参与行业自律和适时有效的监管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好经营费用和手续费支出过大的现状。

第二, 投资环节较薄弱, 投资收入不足。除少数保险公司外, 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入不够理想, 甚至有收益为负的公司。如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 其投资收入远远不足。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的不仅能增加公司的收入, 还能降低保费, 缩小与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差距。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增加投资途径。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已经逐步扩大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如允许保险资金以直接方式入市;允许中国保险业投资企业债券的范围, 由只允许投资三峡、铁路、电力、移动通信等中央企业债券, 扩大到自主选择购买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 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 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的比例由目前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提高到20%。措施二是提高投资的安全, 增加投资收入。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不同于单纯的投资, 需要考虑到保险产品的现金流问题和做好资产负债的匹配, 所以技术要求高于一般的投资, 这就要求公司培养和引进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美娟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 (6)

[2]挥敏李心丹基于方法的保险公司效率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3 (3)

[3]赵旭关于中国保险公司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3 (4)

[4]李克成国内寿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5 (2)

[5]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法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 (4)

浅析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篇8

一、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 这几年财产保险业务规模整体上发展比较快, 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这不能掩盖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与寿险公司大量稳定的续保保费相比, 财产保险公司因其期限较短而且市场竞争激烈, 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续保工作开展的都不是特别理想, 客户的稳定性不高, 客户的流失率普遍较高。不同期限和不同金额的保险资金的频繁变动, 使财产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产品过程中显得被动, 这也给财产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带来了困难。

从产业性质来看, 财产保险公司为金融服务企业, 属于第三产业和金融企业。第三产业的特性, 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具有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负债资金, 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这就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的水平, 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 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 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 本身对公司实力要求高。通过分析国内与国外保险公司发展的过程, 我们发现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 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水平和资金运用水平两方面, 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国外, 不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赔付率接近100%, 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 我给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 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果,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 提高经济实力。

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 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1、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 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 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 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 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 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 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 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 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 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 以保证公司形式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2、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 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 出险频率配置投资资产。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有保险产品种类多, 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现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 因此, 相同收入规模的公司, 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 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 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 但偶然性更大,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 对资金量要求较大, 要钱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 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 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 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 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 并根据偿还期对称原则的要求, 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 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 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 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 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 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 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 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 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 分段越多, 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 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3、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 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 认可比率不同, 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 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首先考虑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配置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摊, 要求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 能及时向投保人即被保险人支付赔款, 也就是要求保险公司随时有足够的用于及时支付的现金资产, 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以保证将赔款能及时支付给投保人, 帮助其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 更好地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功能。同时, 要保证对投保人的赔款支付, 也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是安全的, 公司的资产只有确实存在, 才有可能变现。因此, 从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来说, 安全性和流动性是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

摘要:财产保险资金来源存在特殊特点, 因此, 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阐明了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性, 然后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资产负债

参考文献

[1]王海艳:《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2]北京保监局:《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内思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 篇9

一、财产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风险

保险公司应收保费不是简单的应收账款,其承担着保险责任,且保险责任具有一定的保险期限,故应收保费存在以下风险:

(一)应收保费潜在的经营风险

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虽未收取或未全部收取,但已经承担全部保险责任,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虽然,大部分保险公司在保单上特别约定“保费到账后保单生效”,但国内的法律环境倾向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一般理赔纠纷诉讼案件,保险公司通常都是败诉,被法院强制执行的赔款时有发生,所以,应收保费的存在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应收保费加大公司的经营成本和损失

1. 加大税收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以保费收入为计税基础,保单起保,应收保费即确认保费收入,应收保费不能收回或做坏账核销,营业税金及附加不予退回。

2. 增加计提减值准备损失。

太平洋保险集团会计制度规定,应收保费坏账计提标准为过责任期应收保费按照100%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未过责任期应收保费按照4%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以应收保费存量和账龄直接影响经营成本。

3. 所得税纳税调整成本增加。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不允许所得税税前扣除,所有坏账准备按照25%进行纳税调整,所以,应收保费存量大、账龄长,加大了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成本。

(三)过责任期应收保费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

因应收保费与特定的保险期限相对应,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对超过责任期仍未收回的应收保费,存在不能收回的风险。个别客户对超过责任期而未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费拖延或不履行交费义务,应收保费形成呆坏账。由于此类企业持续经营,不符合破产及其它坏账税前核销条件,这为保险公司坏账处理带来困难。

(四)应收保费可能引发道德风险

由于现金是保险费缴费的主要方式,保户委托业务人员代为交纳保险费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如果对应收保费存在管理上的疏漏,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如业务人员收回保费后不入账、挪用保费等。

二、加强应收保费管理的必要性及实践探索

财产保险公司加强应收保费管理,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能够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预防道德风险。同时,加强应收保费管理能够加快资金回笼,提高资产质量,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所以,加强应收保费管理对促进保险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从事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多年,并具有在管辖型省级分公司和城市型分公司财务部门领导经历,回顾多年来应收保费管理的实践探索,总结、归纳以下做法:

(一)完善应收保费管理制度,使应收保费管理制度化、常态化

必须建立、完善应收保费管理制度,明确应收保费管控职责、关键业务环节应收保费的控制要求、应收保费控制监督及考核规定等,使应收保费管理职责清楚、要求明确、监督有力、奖罚分明。

(二)从源头加强对应收保费的控制

应收保费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源头的管理,即从出具保单、开具发票等源头环节加强对应收保费的控制,对不允许出现应收保费的客户和险种必须坚持“先收费,后开票”的原则;加强对预借发票审批管理;同时,加强空白单证和空白发票的管理。

(三)形成应收保费的闭合管理

从签单金额、上划资金金额、应收保费金额的相互关系上,及时分析和发现应收保费的异动情况,加强管理,形成闭合的管理环。

(四)严格催收制度,减少逾期应收保费和呆坏账的形成

应收保费管理部门及时下发应收保费催收明细,业务部门负责落实催收,对确认不能收回的应收保费,在规定时限内及时交回保单正本,办理手续终止保险责任;对系统内无效数据及时清理。

为促进应收保费的尽快收回,采取将实收保费按收回时间折扣后与销售费用挂钩的奖惩办法,提高保费到账率。

加强对应收保费的账龄分析和反馈,对问题机构签发应收保费预警函;对应收保费管理不力,应收保费率超过规定比率的机构,设定系统自动停止出单,应收保费率下降后系统自动恢复出单。

(五)加大考核奖惩,将应收保费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

将应收保费管理指标作为各级机构绩效等级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将应收保费管理作为业务机构评先和业务竞赛入围的资格和条件。应收保费管理成为对业务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

按照应收保费的存量和账龄与销售费用挂钩,与机构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逾期应收保费,保费实收时间折扣后核定销售费用;出现过责任期应收保费,业务经办人员及所在机构负责人按规定予以罚款。

(六)全面推行“见费出单”

目前,车险“见费出单”已全面实行。对部分非车险险种,如人身意外险、责任险等逐步推行“见费出单”,有效减少应收保费的产生。

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应收保费管理,笔者原所在省级分公司应收保费率多年来居40家分公司中最低前三家,应收保费管理工作得到总公司的认可和表扬;现所在分公司,2011年末,应收保费率创历史最好水平;2012年1月,应收保费资产认可率达到99%,为全司40家分公司最高,应收保费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加强应收保费管理的几点感受

应收保费管理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应收保费管理,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领导重视和支持,对做好应收保费管理非常重要

应收保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承保、销售、财务、考核激励等各个方面,触及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利益,所以仅靠财务部门进行管理,难度较大。领导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单位一把手重视和支持,对各项管理措施推动及取得管理成效至关重要。

(二)加强宣导,浓厚的内部管理氛围有利于管理效果的提高

加强宣导,增强应收保费的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应收保费管控内部氛围,使业务部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管理,能够提高应收保费管理效果。

(三)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强化执行力,是应收保费管理制度、措施有效落实的前提和保证

应收保费管理制度和措施必须把握关键风险控制点,并且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切勿要求甚高,不符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成为纸上谈兵,使制度如同虚设。制定制度要周密、可行,制度、规定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并提高执行力。尤其对于奖惩措施必须执行到位,该奖一定奖,该罚必须罚,保持制度的严肃性,以保证应收保费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

上一篇:营造智慧下一篇:延续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