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担保公司

2024-07-03

中小型担保公司(精选12篇)

中小型担保公司 篇1

一、引言

在金融风暴影响下, 我国经济和金融业受到了巨大冲击, 中小型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日益突出。与大型担保公司相比, 很多中小型担保公司从业人员缺乏从事担保业务的知识、经验, 对担保对象不能准确判断, 或风险意识淡薄, 不利于对复杂金融市场环境下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建立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体系,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规避信用风险已成为中小型担保公司目前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构建

在中小型担保公司实际运作过程中, 既希望不断签单,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又希望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实现收益最大。然而, 无论是政策性信用担保还是商业性信用担保, 风险管理能力都是担保机构最核心的竞争力。尤其是商业性信用担保则完全要依靠自身的能力来获得生存和发展。可见, 风险管理是大部分中小型担保公司的第一要务, 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 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为担保公司的整体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撑则显得尤为重要。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目前, 很多文献都对担保公司信用风险的风险源 (即风险识别部分) 以及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论述, 但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定量地对风险防控能力进行评价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不能给各担保机构以真正的辅助决策,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中小型担保公司风险防范能力的准确性。因此, 对定量的风险评估则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三、担保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一) 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作为一门理论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工作, 风险评估通过充分利用各种定量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以判断风险大小, 为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目前, 常用的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蒙特卡罗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预测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 可以针对不同规模的担保公司、不同金额的担保业务分别进行应用。

(二)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般担保公司对信用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估主要从担保企业 (含项目) 和反担保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因此, 在进行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时需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模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应遵循的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等原则, 建立了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 如图2所示。

该体系共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目标层主要为中小型担保公司需要进行担保的项目风险, 这是第一层次。准则层由项目背景、反担保措施两大部份组成, 这是第二层次。指标层企业行业特点、竞争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盈利情况等指标组成, 这是第三层次。

(三) 基于模糊综合评估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简单, 适于对受多因素影响的项目进行评价, 尤其是对人才短缺、人员行业能力不是十分强大的中小型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业务的风险定量研究时更为合适。因此, 本文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1. 建立权重集

假设准则层U1对目标层U的权重为A= (a 1, a2) , 且a1+a2=1, a1, a2≥0。同样,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 A1= (a11, a12, …, a17) A2= (a21, a22, …, a25) 且Σaik=1,

2. 建立评价集

作为对评判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假设强度由高到低为强、较强、一般、较弱、弱, 则评价集为:V= (V1, V2, ..., V5) , Vn则表示程度。

3.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对准则层各评价指标Ui建立模糊评价矩阵Bi, 通过指标层评价准则层分类因素指标, 若单独考虑, 评判其类属于第m个评语Vn的概率为Pikn, 得到U i模糊评价矩阵Ri。

由Bi=Ai⋅Ri得到准则层的各指标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i= (bi1, bi2, …, bin) 。

4.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为:B=A⋅R= (a 1, a2) ⋅ (B1, B2) T

5. 确定评价结论

对V作归一化处理,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 评定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高低。

四、总结

作为高风险行业, 信用担保业能否有效地防范与控制担保风险决定着担保机构能否可持续发展。中小型担保公司因各种原因致使在信用风险的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因此, 就需要不断探索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 中小型担保公司还应利用网络实现企业信用等信息储备, 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蔚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综合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科研管理, 2007 (3) .

[2]熊笑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及防范[J].河北金融, 2007 (1) .

[3]张志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及对策[J].河北经济, 2009 (10) .

[4]张世伟, 陆余楚, 朱文兴.模糊数学应用[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1.

中小型担保公司 篇2

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 陈 文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系统性、流动性等方面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事实上,金融企业大多以经营信用为主业,声誉至关重要。雷曼等的倒闭对华尔街产生很大打击,对华尔街声誉的冲击更大。中国金融业在本次危机中可以说表现出色,声誉收获颇多,但声誉风险管理同样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监管部门均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声誉风险管理对于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作为承接担保公司转移风险的担保公司更不能忽视声誉风险。

一、加强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声誉是担保公司多年发展积累的重要资源,是担保公司的生存之本,是维护良好的银担关系、客户关系等诸多重要关系的保证。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对增强竞争优势、提升担保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是当前国际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需要。在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新形势下有些担保机构出现代偿困难甚至关门倒闭现象,对于整个担保行业来说,虽然是个案特例,但由于担保机构忽视系统性声誉风险管理,导致不少损害担保行业的总体声誉的言行有扩大化的生存之空间,削弱了社会对信用担保行业的信任度和期望值甚至动摇金融机构合作的信心。可见声誉风险对于信用担保行业危害相当严重。声誉因素比财务业绩更能提升或挫伤一家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对信用担保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是增强担保公司竞争优势的需要。

首先声誉风险有效管理是担保公司的生命所系,运营所在。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对于强化担保公司的竞争优势,提升市场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担保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别切实提升声誉风险的管理水平,为持续稳健发展打下稳定的根基。其次是持续发展的保障及声誉风险管理直接关系着银行利益相关者及整个市场的信心,有助于提升担保公司的品牌信誉度等无形资产价值,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和长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声誉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一)声誉风险的定义

根据《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则将声誉风险列为商业银行必须妥善管理的八大风险之一,“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声誉风险对银行损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护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对于担保公司而言,声誉风险是由于和担保公司有关的负面消息、宣传和流言引致客户流失,以及诉讼或盈利下降等事件在市场传播给担保公司的形象带来不利影响而导致的损失。

广义上看,任何现实发生了的给担保公司带来了较大损失的担保行业风险,都可能成为引发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的导火索。违规操作,触犯法律,甚至客户的不当行为均可导致对担保公司声誉的影响。

(二)声誉风险的特点

声誉风险相对于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而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风险,有其独特的特点:

1、对声誉风险缺乏通行的界定和衡量的标准。包括新资本协议和美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等都未对声誉风险进行相关的界定。银监会9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但定义还相对宽泛。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 衡量,国际上还普遍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手段,为声誉风险的识别、监控等带来很大的障碍,声誉风险管理基本沦为被动的危机事件处理,风险管理效率低下,作用有限。

2、难以组织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有可能是担保公司内外部风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就触发了严重的声誉风险。发生的部位可能是担保机构由内到外的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也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表现形式多样,不易界定,并具有突发性、动态性和扩散性。难以通过常规的风险管理部门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有一支遍布担保机构各部门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并赋予适当高的权限和具有高效的协调机制,保证内部的有效反应、对外的有效沟通,才能保证管理的效率。但建立这样的管理体系在实施上难度非常大,管理效率很难保障。

3、监管机构和媒体在声誉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监管机构是代表政府维护公众对担保体系信任的一种机制设计,并通过监管法规强制性地影响担保机构的行为,增强公众对担保公司的信任。比如,规范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对担保公司资本多的管理,促进合规经营等。因此,监管体系是否完善对声誉风险管理有很大影响。另外,媒体是担保公司与银行、政府、企业等利益相关群体保持密切联系的纽带,媒体的态度对声誉风险的危害和处理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是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4、担保创新使声誉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在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各种复杂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的状况下,担保公司拓展生存空间,在积极配合银行创新担保产品创新。普通客户要么没有精力研究各种金融产品,要么根本没有对各种金融产品进行分析的能力,理性的选择是与具有良好声誉的担保公司合作,即凭借担保公司声誉来选担保公司为其进行担保。可以说,好的声誉已经成为担保公司吸引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一件严重的声誉事件可能就使一家担保公司毁于一旦。

5、声誉风险危害性大。影响金融稳定。担保公司是经营信用,管理的风险的高风险行业,社会公众的信任是担保公司正常经营的社会心理基础。因为一家担保公司声誉从总体上反映了人们对其“好坏”程度的评价。一旦出现声誉风险危机,将使公众产生不信任感,直接让人们

产生对担保公司的特征、能力、产品、服务以及行为的负面判断,在今后业务竞争中处处受制约。从一定意义上讲,声誉也代表了机构的信用等级。如果一家担保公司遭受声誉风险,因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受影响,在银行的信用等级也会相应降低,综合反映了担保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招致监管部门更加严厉的监管及银行授信限制。

三、声誉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尽管担保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已经逐渐认识到声誉管理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上尚存在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声誉管理意识欠缺,缺乏对声誉风险危机的认识。担保公司声誉危机开始经常是很小的客户投诉或纠纷,一般不会引起银行管理者的重视和关注,但常常出乎预料演变成大的危机事件,给人以措手不及的感觉。由于担保公司高管层对声誉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还缺乏深刻认识,还停留在孤立、片面地看待声誉管理的层面,尚未提升到系统性地建立规范的声誉危机管理体系,积极预防和化解随时可能出现的声誉危机的高度。同时存在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得不少高管对声誉问题很少在意。即使一些公司有过声誉管理行为,但还比较粗放,科学性和规范性还比较弱。员工们还不能深入贯彻、理解价值理念,从微处减少声誉风险因素。

(二)缺乏计量和考核方式及人才队伍。

由于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发生在任何环节,利益相关者包括所有员工,难以通过风险管理部门的常规管理来实现;并且声誉风险往往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交叉存在、交互作用,更加难以计量和考核;而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又没有建立专职的声誉管理机构,难以形成合力统筹和督导。因此,建立一只高素质的声誉管理团队、一套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对信托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缺乏与外界必要的沟通。

由于信托理财产品的设计比较专业,条款比较复杂,大多投资者其

实并不会仔细看这些条款,也不会深刻了解产品的各个细节,往往眼光局限在收益率上。可是“高风险才有高收益”,如果推介人员和营销人员没有明晰投资者的责任和风险,就会产生误会隔阂,破坏了信任基础,同时影响公司的声誉。

四、构建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声誉风险不仅具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同时也是容易被忽视和难于管理的风险,银监会制定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已将其提高到发展战略的高度。作为承担银行等金融机构转移信贷风险的担保机构,要有效防范声誉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声誉风险管理:

(一)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思路

声誉风险管理和品牌建设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何做好声誉风险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在当今网络化时代尤为重要和必要。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归口管理,共同关注;标本兼治,适度外包;正面引导,积极应对。

1、归口管理,共同关注。即要求有一个归口部门做主管部门,负责声誉风险管理的统筹和推动。与其他风险不同,声誉风险具有明显的衍生性特征,依附在其他的各类基础性风险之上,既与外部事件有关,更与经营、管理等各种内部行为有关,必须全行上下共同关注。

2、标本兼治,适度外包。治本是前提,要抓好声誉风险的管理,治本之道是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基础性的风险管理要抓到位,经营效益和股东分红、员工收入、客户服务要抓到位,社会责任履行要抓到位,品牌建设要抓到位。对声誉风险的处臵可视为治标,当然也要做好。在声誉风险管理特别是媒体舆情的监测中,应当适度外包,因为这项工作太专业,自己做很可能会误事。在声誉风险的控制中,也可以适度借助外包的力量。

3、正面引导,勇于面对。在事前,在日常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正面应对,必须用良好的强势品牌形象占据利益相关者的内心。正面的东西占满了,负面的东西就不太容易侵入。要注意善待媒体,发展和维护与媒体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一旦遇到负面舆情和声誉事件,应当以积

极的心态冷静面对,抓住有利的时机,采用有效的方式,防患于未然,变坏事为好事。切不可消极回避,惊慌失措。

(二)构建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

1、必须对声誉有更为积极的认识。声誉已经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样也是信用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可以使担保公司获得长期利益的无形资产。担保公司有必要结合品牌建设,进行声誉评估与投资,提高专业、实力、监管合规、道德等方面的信任和声誉,加强内部协调和处理好外部传播关系,增强客户和员工的忠诚度,增加声誉资产的价值。

2、要培养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1)统一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只有建立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从上到下一致的声誉风险管理意识,这是声誉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中,建立利于声誉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而短期化的激励机制正是本次危机中备受公众质疑和批评的指向之一。声誉建设不同于广告策划,不可能通过短期策划来实现,需要长期不断地投入。从高管到普通员工只有关注长远利益,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关注诚信和道德,才可能投资声誉建设,将短期的、被动的危机处理转化为长期的、自觉的声誉建设。此外,在银行内部积极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增强其声誉风险意识,形成全员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把声誉风险管理根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

(2)倡导合规经营文化建设。依法合规经营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的基本要求,是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从相关部门对近年来担保公司违规案件的通报看,担保公司违规经营问题甚多,是导致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担保公司要通过加强合规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订相关制度等,从而提高合规管理水平,避免声誉风险。

3、培养主体责任意识。建立系统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机构是有效实施声誉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首先,担保公司董事会作为声誉风险

管理的最高决策部门必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完善公司治理,把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建立与担保战略一致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使管理者、各部门、每位员工对声誉风险有具体的界定,对自身职责有清晰的认识,并对声誉风险的处理有足够了解。其次,各部门也需要有相应的负责声誉风险管理的岗位,及时地监测、报告和处理本部门的声誉风险。并且这些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之间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具有快速的反应和决策能力,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声誉事件,管理声誉风险。

4、加强声誉风险监管,尽快出台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监管部门对声誉风险也非常重要,监管部门应将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监管纳入持续监管框架,尽快出台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定期对担保公司声誉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程序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估。同时,建立金融企业信息系统和社会评价系统,提高监管效率,对于营造公平、透明的经营氛围、提高企业声誉风险意识、加强自律、改善公共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针对利益相关者关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出台相关监管法规,规范银行业务行为,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5、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正面声誉传播。新闻媒体传播具有速度快、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 其对担保公司正面宣传与报道, 会大大提升担保公司稳健经营、绩效良好的形象。

(1)加强和媒体的沟通。媒体往往是声誉事件的媒介,处理好和媒体的关系、及时沟通、澄清事实,可以尽可能确保媒体对正面形象的关注。对声誉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减少猜疑,正确地引导舆论,及时修复不良影响,减小事件对银行业的危害。

(2)建立声誉风险危机预警机制, 强化危机管理。在声誉风险真正产生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征兆”出现,例如客户投诉增多、客户满意度下降……很多担保公司会轻视这一系列现象,或者不会将其与声誉风险联系起来,而误认为是操作风险等问题,更没有完整的风险预警机制来测度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担保公司应建立全面的预警机制,采用动态指标与静态指标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声誉风险考核指标体系,从不同的方面考核声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制定不同的划分范围,将声誉风险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受到的关注度也会不同,可分为轻度关注、中度关注、警惕类、高度关注等,做到将“大风险早发现早防范、小风险早处理早消除”。

(3)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担保公司应对客户投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分析,逐步建立完善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机制,编写切合本行实际的投诉处理操作手册,尽量缩短报告路线和处理时间,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路线清晰、操作性强,及时向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协商渠道,尽量减少消费者极端地将有关投诉诉诸司法途径或者媒体曝光的负面影响。现实生活中,一些担保公司在遭到客户投诉后,不是想办法尽力解决,而是想办法回避甚至抵赖,致使客户频频寻找媒体帮助,使得一些简单问题复杂化。表面上看,似乎这对担保公司而言没有什么损失,但实际上已损害了对其至关重要的声誉。

中小型担保公司 篇3

苏州市担保业发展情况及创新特点

今年以来,苏州市融资担保业面对宏观货币政策重大调整,坚持以规范整顿为手段,以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创新服务为动力,促进了融资担保行业的较快发展。苏州市通过规范整顿的15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达200.8亿元。至7月,苏州市累计为4.5万多户中小企业,提供了7.2万多笔,总额达2287亿元的贷款担保。其中,今年1至7月,全行业共为9859户中小企业,提供了12689笔,总额达488.7亿元的贷款担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2%、28.2%和50.9%。期末在保企业14470户、在保余额614.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1%和62.1%。从平均担保放大倍率来看,苏州市平均在保责任余额达到注册资本的3.9倍,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从新增担保业务来看,新增担保额超10亿元的担保公司有12家、超5亿元的有26家,其中,苏州国发担保公司、苏州农业担保公司和苏州中融信担保公司分别以35.2亿元、26.5亿元、21.2亿元位列苏州市前二三名。其主要特点:

规范整顿促进主营业务。至今年7月,苏州市通过规范整顿的融资性担保公司153家,数量接近江苏省融资性担保公司总数的20%。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这15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注册资本达200.8亿元,户均注册资本达1.37亿元(苏南户均1.2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超5亿元的担保公司有3家,超3亿元的有6家,注册资本低于1亿元的担保公司仅有29家。资本金的放大带来的是担保倍数的增加和担保总量的放大。在规范整顿前,从事融资担保列入商会统计的仅80多家;规范整顿后,列入商会统计的担保公司近100家。苏州的担保行业真正做到了规范与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深化服务加大贷款投放。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最大特点是逐月调控,差别化监管。这就直接导致有好多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虽获通过却提不到资金。为此,苏州许多担保公司的做法是:向有信贷规模的银行要投放,千方百计为企业融通资金;向给与中小企业倾斜的银行要投放,千方百计给予中小企业以支持;向新开银行要投放,利用新开银行有规模、无市场的特点,主动搞好对接,实现信贷投放。通过深化服务,使银行和企业间“桥梁”的路面更宽,“纽带”的联系更紧。

致力创新提升担保水平。担保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永恒的丰题、一是创新担保产品。部分担保公司在去年集合信托担保基础上,推出了集合票据担保产品,拓展了担保产品领域;二是突出担保对象。在苏州广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型企业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有部分担保公司或是成立科技担保部、或是对接市科技部门,纷纷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担保。有些还和创投相结合,进行全过程融资服务。三是创新反担保方式。除了应收帐款质押、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质押外,有些担保公司还与银行和专业仓储监管企业联合,推出“仓单融”等产品,提升了自己的服务功能。

初步判断,下一阶段担保的发展趋向:由资金市场担保向资本市场担保发展;更加注重服务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转型升级的企业;由融资担保向非融资担保发展。

苏州市信用再担保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苏州市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是由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发起人,联合市级和辖区内14家同资公司,以发起方式设立的、注册资金为6亿元的市级再担保平台。公司于今年初开始筹备,4月22日经江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筹建,7月下旬经江苏省政府金融办批准开业。

苏州市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的成立,目的是加快实施金融带动战略,构建和完善苏州市信用再担保体系,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增信、分险和代偿机制,促进苏州担保行业规范稳健发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等政府重点扶持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苏州市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设立了市场营销、业务拓展、风险控制、综合管理、计划财务五个部门,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尤其是风险控制制度。

与一般融资性担保机构不同的是,信用再担保业务涉及到众多的担保机构和大量的企业客户。在与担保机构、银行沟通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再担保机构的经验,苏州市信用再担保公司积极创新服务产品,已经推出了机构再担保、机构比例保、会员再担保、批量再担保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再担保产品。目前正在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研究设计集合担保产品。

按照目前的6亿元注册资本所对应的信用规模,苏州市信用再担保公司每年将承接近4000笔担保业务,对于如此面广量大的业务工作,为了确保业务运行的效率,确保服务,苏州市信用再担保公司在内部流程上进行了专门的设计,根据产品的不同和风险的大小,采取不同的信用评审模式。特别是对于风险较小的产品和客户,通过实行备案制,建立了信用评审绿色通道,以确保评审效率。

苏州市信用再担保公司组建后,如何充分发挥信用再担保的“增信、分险、规范、扶持”作用,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如何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再担保运行体系?这是打造“苏州再担保”品牌,提升苏州担保业的整体形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后一段时期,苏州市信用再担保公司创新思路是:通过再担保与担保公司联合联动,形成金融服务创新的结合体,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寻找和挖掘市场需求,创新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最大可能地发挥信用市场的潜力。具体从产品设计多样化、服务方式多元化、合作机制市场化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产品设计多样化。加强与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对接,积极推广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集合理财等融资产品;发挥再担保公司规模大、实力强的优势,积极推行债项融资担保、票据融资担保,为企业大额融资提供担保;联合体系内担保机构,大力推进体系集合担保业务;在坚持再担保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坚持不与担保机构争抢业务的原则,适当开展直保业务,重点支持政府重点融资项目;按照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尝试开展产品再担保,为缺乏反担保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和服务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于中小客户,研发再担保产品,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开拓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信用增级”的金融服务产品,让各类资金更多、更快、更有效地流入科技企业;服务“三农”发展,围绕农业产业链,针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济组织的大额融资需求,创新研发担保方案,丰富农村供应链金融产品。

中小型担保公司 篇4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我国要将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首先意味着要紧缩金融机构信贷,严格控制企业贷款的发放。央行已明确要求,2008年整体的银行信贷规模,新增贷款量不得超出2007年实际贷款量。这意味着,2008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将不得超过2007年全年的3.63万亿元,贷款增速将不会超过13.86%。

按照当前银行75%的存贷比率、17.5%的准备金率以及4%左右的库存现金和备付金的规定,银行2008年信贷规模会出现大幅度的萎缩。在货币紧缩政策的指导下,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将更加谨慎,一些上市公司、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重点项目是各商业银行优先放款的目标。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规模、偿贷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无法与大企业相比,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得到贷款会更加困难。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占工业总产值60%左右,实现利税约40%;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为劳动力总数的75%,在社会新增就业机会中,中小企业约占80%。为了维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务之急是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作为能够缓解中小企业信用不足、提供担保的第三方,在当前货币从紧政策下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从紧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发展的影响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帮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业务机会势必会受到影响。在信贷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会更容易受到“信贷配比”原理的影响。相应的,本来就在合作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会被商业银行要求更加苛刻的合作条件,担保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但是,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向“从紧”的真正内涵是使货币信贷总量与经济平衡快速发展相适应,其本质特征是好字当先、稳中求进,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从紧不等于收缩,管严不等于管死,信贷总量“切一刀”不等于贷款“一刀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正确理解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正确处理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继续推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2008年3月份,银监会就表示,银行业支持三农和小企业发展工作,并说明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影响中小企业贷款。在控制信贷总量的前提下,银监会将确保全年对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2008年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长速度。如何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较好满足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小企业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是银行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又对担保业应对当前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冲击、调整信贷资产结构、降低风险集中度、增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限制类企业和项目禁止发放贷款的同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挖掘出区域内符合国家产业方向、环保政策要求的重点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县域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和出口创新等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信贷担保支持。

专业担保公司是银行机构的补充和延伸,它可以调查了解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及还款能力等,有利地促进了资金的流动。所以说,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而言既是机遇——银行贷款要求和资格的提升导致更多企业贷款需要担保,也是挑战———整体经济趋势的不可预测性增大代偿的机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要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按照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调节的要求,抓住机遇,变被动为主动,适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要眼睛向内,自主创新,强化管理,狠抓效益,尽快做大做强。

三、化解生存危机的应对措施

从长远来看,促进银行和担保机构的更好合作,应该从体制上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同时完善和建立担保公司的运营管理机制。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信息不透明等先天劣势,银行对其贷款具有较高风险。目前,很多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采取集中授信和单户授信相结合的方法。虽然这种合作机制推进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尤其是对一些缺乏足值抵押、与银行合作时间较短的企业,通过担保机构担保参与的形式,可以有效增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导,分散银行贷款风险。

与此同时,合作过程中也受到一些阻碍,主要是部分商业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和自身抗风险能力都难以保证,如果发生企业违约,风险会转嫁到银行。一方面,经过几年发展,虽然有相当的商业担保机构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市场上的商业担保机构良莠不齐;另一方面,由于保费收入只占担保额的3%左右,在商业担保缺乏再担保机制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大规模代偿现象,担保机构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此外,有些互助担保的机制和模式还在逐渐形成阶段,银行介入互助担保业务存在疑虑。虽然互助担保的各方,在理论上和实际中都更为了解彼此,具有更高的信息透明度,但是由于互助担保多为同一行业内几家企业的彼此担保,在担保的放大效应作用下,在行业周期低迷时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资金流向的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要从体制上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同时完善和建立担保公司的运营管理机制。具体而言,要增强中小企业基金的作用,建立商业担保的再担保机制,分散担保体系内部风险,同时要探索互助担保模式。为增强自身的信贷担保能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创新融资模式,满足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各地从形式上都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有些不大的城市就成立了几十家担保公司。据调查,这些公司大多是名为担保公司,实为放贷公司,多数公司根本没有担保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可利用应收账款来推动中小企业改善融资环境。应收账款一般占中小企业50%~60%的资产规模,应收账款如能盘活,能够给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提供很好的途径。目前有些商业银行已经在上海采取了这种方式试行,开始收到积极效果,专家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在全国大力推广。

2、抓住上市机遇,创造直接融资。

由于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以前无缘上市直接融资,近期我国准备在深圳设立中小企业创业版,目前具备这一条件的中小企业不少,一些优质中小企业可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准备开展上市融资。

3、协会协调,合作共赢。

最近在温州市调研期间,发现该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企业充分应用协会这个平台,组织会员单位出资建立联保基金,寻找一家愿意合作的商业银行为依托,依靠合力增强担保能力。加入联保基金的会员根据自己的实力和业务发展需求,自愿出资50万、100万、200万元不等。根据合作基金章程,合作会员可以根据出资额的多少享受金额不等的信贷担保额度支持。

4、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再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和再担保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降低担保公司的风险,鼓励民营资本的大举参与;另一方面再担保体系的建立可提高民营担保公司的信用,使更多的银行愿意和担保公司合作,也有可能改变实际放大倍率偏低的状况。由于担保体系的不完善,下一级担保机构通常都是自身承担了全部风险,而上级担保机构基本不承担代偿比例。

5、放宽担保费率和放大倍数的自主定价权。

目前我国担保

费率较之其承担的风险相比偏低,大都无法弥补代偿损失,对民营资本缺乏吸引力,导致了民营资本不愿真正介入担保业务,也使担保结构中信用担保的比率过低。给予担保公司灵活的担保费率自主权,根据担保公司的资本规模和资信等级,给予更大的放大倍数,而不是目前的10倍限制。

6、制度支持。

目前银行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合作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担保机构业务模式和机制建设等。因此,有必要以政府为主导给予商业银行更多的政策倾斜,改善担保环境,提高担保机构的经营能力,明晰担保机构商业模式,力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打破片面强调大客户的陈旧观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核算能力,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同时,政府应当对非正规金融加以合理的引导,使其发挥对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政府要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其业务行为,使其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辅导和服务,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四、结论

从紧货币政策所带来的作用将逐渐显现并波及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给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压力,使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考验。当务之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应该帮助广大中小企业早日做好应对措施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面对货币紧缩的经济形势,要因地制宜,积极灵活,多管齐下,勇于创新,才能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走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生存、发展、壮大之路。

参考文献

[1]贾康: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J].决策导刊, 2007 (1) .

[2]陈曾明:“从紧”还须兼顾“中小”[J].金融周刊, 2008 (3) .

[3]张斌:从紧货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 (Z1) .

中小型担保公司 篇5

ⅩⅩ担保公司从创立到发展的五年多来,已得到了银行及社会各界的基本认同和肯定,担保这一新型市场已基本形成,担保业已真正起到了银企之间的桥梁作用。今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当地产业经济相对不景气以及外部竞争的增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在ⅩⅩ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在继续做好担保业务的同时主要以调整业务结构为主,力求规范化运作。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在各方的努力下,公司在整体业务上相对正常,在业务结构的调整以及内部制度的完善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今年累计担保总额2740万元,担保企业6户,在保额为1390万元。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完善,至今尚未发生风险代偿。内控制度不断加强。管理结构趋于合理。

ⅩⅩ年主要工作

一、规范运作,加强落实反担保措施。首先公司对所有在保客户进行检查,加强监控,强化反担保,对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退出。

二、灵活经营,实现利润最大化。

(1)细分市场,开展具有特色的贷款担保业务,目标锁定中小型客户群。发展担保业务以小企业及个体户为主,中型企业为辅。

(2)选择贷款周期短、平、快,项目最长不超过一年。

(3)根据市场变化,灵活机动地调整公司担保业务支持的重点。

(4)本着“为客户服务”的宗旨,担保业务手续办理要求一个“快”字,一笔业务自始至终最长不超地十五天。(5)贷款担保每笔不超过500万元,侧重点放在200万元以内。

(6)适当降低担保服务“门槛”,在收取风险保证金方面采取以项目的优劣及反担保物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收费比例。

三、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是公司的永恒主题

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高效、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在贷款担保项目风险防范方面必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使业务运作达到良性循环。公司ⅩⅩ年在风险控制与风险防范方面成绩显著,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风险防范抓源头。风险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加强分工协作,采取银行贷款分类管理的办法来防范和化解担保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担保质量。依据开展的担保业务实际情况,除了担保前对客户认真调查,仔细分析、评审、规范审批外,实行部门交叉调查评审,对受保护的整体状况全面复查,综合分析,重点对法定代表人的个人修养、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审核。

(2)在设计实用可靠的“反担保”措施上,以易变现、易评价、可操作、可触动受保人利益为原则。

(3)对客户实行跟踪服务。适度保持与客户的联系,了解其生产经营变化,适时采取提醒、建议、规劝、告诫等措施,针对非常情况采以非常措施,确保客户按时还款。

(4)关注快到期担保户的偿还能力,促其按期还款,避免延期现象的发生。目前公司贷款担保的客户基本做到按期还款或提前归还贷款,赢得了合作银行的一致好评,并主动提出加大与我公司的合作力度。

(5)建立项目风险程度分类制度,全面动态地反映担保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变化,及时与各部门沟通,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实行预警告之制度。

(6)财产风险跟踪小组。一旦发现有违背担保合同的客户或其财务状况及其偿债能力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要求对担保合同进行调整或修改,终止和取消该担保关系。

(7)实行定期回访制度。对已担保的客户做到15天一回访,除审查其财务资料外,三个月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重点到其经营现场回访考察,并出具调查、回访报告。

四、自身信用建设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

担保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没有基础,何谈担保?因此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对担保业至关重要。经营初期,银行对个别客户担保贷款的资金来源发生变动,可公司对客户的反担保抵押手续已办理完毕,客户满怀信任和希望等待贷款到帐,为了取得客户的信任,公司一方面加大保证金存入,并帮助银行吸收存款,减少银行的放贷压力,另一方面增加合作银行,分散担保贷款。

五、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企业文化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和谐、进取、不断创新的工作作风,充分展现员工的创新智慧,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的效益同时成长;不断激励员工开拓进取精神,使所有的员工感到组织上的温暖,满足员工的归宿感,创建一种有利于员工自我目标实现,有利于员工积极性和潜能充分发挥。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ⅩⅩ年公司工作不足之处主要有:

一、担保业务总量还不是很大,总量结构及银行间和地域间分布存在不平衡。总量不大和分布不平衡虽属正常,但证明我们可以做工作的空间还很大。

二、担保业务品种还较单一,品种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担保收入面还较窄。

三、风险控制及人员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ⅩⅩ年工作展望

担保是一项新型的产业,从大范围来看,担保业的发展仍处于探索的过程之中,公司作为融资性的担保机构,已走入了第六年,从公司目前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来看,存在着担保放大效应不足,投资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为解决公司发展不足的现状,争取更大经济效益,公司在ⅩⅩ将围绕“总结经验 内部整合 力求创新 稳健发展”的思路开展工作,在业务结构、业务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力求规范的商业化运作,完善组织结构,开展担保投资业务的创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ⅩⅩ年工作目标如下:

1、业务指标。ⅩⅩ年公司计划完成担保额5000万元。

2、业务范围。在保持ⅩⅩ市市场份额稳中有增的基础上,业务范围将扩展至整个晋中地区。

3、业务品种。继续开展企业流资类贷款担保;大力拓展个人类贷款担保业务,特别是个人消费类贷款担保以及个人投资贷款担保;稳步开展商业票据贴现担保、银行承兑汇票开票担保、机械设备按揭贷款担保和自管仓库存货质押担保业务;积极拓展建设项目工程担保业务;继续开发其它适宜的贷款担保业务新品种。

4、担保能力。采取四项主要措施来提高公司抵御担保风险能力。一是继续加强与省担保公司再担保合作,以分散担保风险。二是进一步扩大公司资本金,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同行业内其他担保公司联合担保,以满足大中型企业担保需求,并实现跨区担保。四是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提取风险准备金,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5、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增强公司在担保项目的风险审查和保后检查工作力度,使公司继续向良性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提高公司风险控制的能力。

6、管理水平。继续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和政策优惠,为担保业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公司经营班子和专业人员将继续充实和加强;公同时进一步优化激励考核机制,创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亟须完善 篇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着手进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导、商业性及其他担保机构共同发展、再担保业务分担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我国各类担保机构已经达到4000家左右,这对推动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税收和就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及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业务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担保机构自我规范与政府监管的机制还不成熟,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总体上看,目前社会担保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担保行业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并有可能转嫁为金融风险和其它社会风险。其主要问题是:

1、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

大部分地区除了对注册资本金有所要求外,很少有其他准入条件,目前对担保机构的经营范围也没有设定专业经营担保业务的要求,允许担保机构混业经营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不利于专业化经营管理。

2、监管缺位,担保行业隐含着一定的风险

缺乏监管主体和法规。对担保行业至今尚未明确政府监管主体,整个行业处于监管的真空状态。对高管及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内控制度、赔付能力控制等没有明确要求。

缺乏行业自律。担保行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在行业标准、行业价格、行规行约、行业的沟通与交流等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规范。

鉴于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机制的缺乏,监管法规的不配套,致使整个担保行业隐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有可能成为担保机构信用缺失的制度性根源。

3、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要素不匹配,难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

以上海为例,担保资金总量与担保余额之比仅为1:1,一半以上担保机构去年未发生一笔业务。现有担保资源没有充分进入市场,担保信用杠杆作用未有效发挥。

制约担保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与商业银行合作难。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在规模上不匹配;二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在信用上不匹配;三是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未能建立和各自权力义务相匹配的风险分担机制;四是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4、担保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一是资本金和资本运作的安全性隐患较多。某些担保机构出现抽走资本金现象,或母公司长期占用资本金;有些将担保资金高比例用作长期投资,资金的流动性和变现性较差,直接影响了担保机构的代偿能力。

二是绝大部分担保机构未提取风险准备金。根据我们对部分担保机构所作的调查,不少担保机构未能正常提取风险准备金。由于目前尚不能在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因此,担保机构普遍缺乏提取风险准备金的动力。

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业务集中度过高。据调查,相当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平均每笔担保金额已经超过其注册资本金的20%,其业务集中度明显高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反映出担保行业整体业务风险较大,部分担保机构尚未建立起健全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

四是担保行业的管理和专业人才缺乏。无论是从股东层面,还是从管理层、业务层来看,担保行业的管理及专业人才都严重匮乏,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五是部分担保机构出现投机行为。个别担保机构打着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业务的幌子,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成立担保机构是为了巧妙地替自身利益集团搭建融资平台;有的与被担保企业串通,恶意骗取银行贷款;有的变相吸收中小企业存款,进行不规范的资金融通和资本运作等等。

“发展与规范”是中小企业担保行业面对的两大主题,我们认为,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目前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鼓励和支持担保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措施,把对担保行业的监管提上议事日程,规范担保机构行为。总体上要做到:扶持与规范发展相结合,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促进合作与分担风险相结合。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加快出台地方性法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监管体系

(1)制定法规,规范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行为。为保障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办法》,设立规范的担保机构准入与退出制度,明确监管主体与监管要求,对监管对象、担保资金的管理、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与责任分担,以及监管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立法促进担保机构的有序和健康发展。

(2)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监管体系。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组成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监管领导小组,并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形成监管的合力,严格实施动态监管。

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形成,是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成果。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矛盾,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仍然要把重视和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1)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补充制度。各地大部分政策性担保机构仅在组建之初得到过一次性资金支持,鉴于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单一,收费低,仅靠保费和担保资金的利息收入难以维持担保机构的发展,建议财政部研究制定政策性担保机构长期资本补充制度,切实保障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风险分担机制。建议由财政部会国家发改委制定《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办法》,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所形成的损帐实行补贴政策,鼓励担保机构做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引导建立多渠道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并且把对担保机构的损帐补贴与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及奖励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扶持担保机构,间接支持中小企业,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效应。

(3)研究出台担保业务税前计提风险准备金政策。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推行风险准备金制度,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研究出台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可享受税前计提风险准备金的政策。

(4)建立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担保行业的再担保体系。一方面,继续积极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在各地开展再担保业务,有关部门要协助国家开发银行与更多担保机构合作开展再担保业务。另一方面,研究推出由财政、担保机构共同出资,其他民间资本参与出资,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担保行业的再担保机构,从业务层面上有效分散中小企业担保业务风险。再担保机构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式,并承担起对担保机构业务规范的监督责任。

3. 加快组建担保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自律与服务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政策扶持,还需要担保机构之间的行业协作和自律。建议由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牵头,推动建立全国性担保行业协会,协会要覆盖全担保行业,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及其他形式的担保机构。各地担保协会以会员身份参加全国担保行业协会,并接受业务指导。

(1)建立担保行业自律机制。担保行业协会要根据国家有关担保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行业准则和业务规范,同时通过自律逐步规范业务操作,树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2)培育担保协会服务功能。把担保行业协会真正办成行业自我服务的平台。通过培训、信息融通、信用评估、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指导担保机构开展业务,提供专业技术援助,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3)促进业内外合作与交流。协会要致力于推动业内及各地各类担保机构之间,政策性与商业性担保机构之间的合作,探索联合担保模式,有效分散大中型担保项目的风险,形成有序的竞争合作机制;加强与银行业、工商业的自律组织的沟通,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平等合作。

4. 加快银行业改革,逐步形成担保业与银行业良性互动机制

依靠社会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信评级活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总局等部门应加强协同,着手建立担保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规范担保行为,建立担保机构黑名单制度,形成担保机构失信惩戒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探讨 篇7

(一)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

许多中小企业设备工艺落后,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经营状况不稳定。大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金融机构面对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 难以掌握其真实情况, 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

(二) 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合格的担保、抵押品。

中小企业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有实力的担保单位, 抵押担保手续复杂, 费用较高, 抵押物流通市场窄小, 变现能力弱, 进一步加大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难度。

(三) 国家政策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具体引导和扶持。

近几年来, 国家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时, 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 使银行对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认识不清, 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 担保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担保机构离不开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如何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平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个核心问题。

(一) 法律环境不够完善。

纵观发达国家开展信用担保的情况, 其完善的法律环境对担保体系构成强有力的支撑。但目前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但这些政策性文件立法层次较低, 且多是指导性文件。因此, 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没有大的突破。

(二) 金融体系不完善。

在开展信用担保发达国家, 金融体系一般比较完善,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主体主要是民间金融机构, 包括大批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 这些银行纷纷主动介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 与担保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银行间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我国的金融资源主要掌握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缺乏侧重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投向主要是大中型企业, 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在其信贷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

(三) 商业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的源动力不足。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抵押品不足, 还款来源难以保证, 且贷款规模小, 单项融资交易成本较高, 银行的积极性不高; (2) 中央银行在制定的信贷政策方面还存在问题, 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仅有指导性意见, 无刚性的政策规定及优惠政策; (3) 商业银行受制于现行规章和银行管理体制而难有突破, 各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制定了大量的规章,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四) 对担保业认识不够。

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可分散银行信贷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保证银行收益等特殊作用缺乏认识。在这种观念支配下, 银行实际上并没有把担保机构当作平等的合作伙伴来对待, 没有把担保机构视为经营风险、提供信用的特殊法人, 这些观念显然不利于银行与担保机构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培育和加强。

三、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一) 以法律促动商业银行全面介入融资担保体系。

在我国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 政府应当借鉴国外对信用担保的立法经验, 法律先行, 从法律上确立担保业的法律地位、运作规则和支撑体系。就立法而言, 可从两个角度加以考虑:一是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 确定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政策和担保机构的中介作用;二是出台针对信用担保的专门法律, 确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个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 明确商业银行对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撑作用和双方分担信贷风险的责任和义务。

(二) 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的介入。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制定信用担保行业的制度、政策体系, 解决融资担保中风险化解和分散的机制问题, 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取向, 为中小企业创造与银行其他客户平等的政策环境, 形成政策、制度的刚性, 为商业银行全面融入担保体系提供政策依据。

(三) 协调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关系。

融资担保属政策性担保, 需要政府在诸多层面和环节给予大力支持, 地方政府应当出面帮助协调担保机构与当地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出面协调各商业银行总行这一层次与担保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人民银行分行或营业部负责出面协调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与当地担保机构的关系。人民银行一方面给予商业银行优惠政策, 为商业银行的介入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应督促商业银行落实现行有关政策, 与担保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扫除商业银行介入中存在的政策和制度障碍。

(四) 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的商业化改革。

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必要性, 及时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的商业化改革, 同担保机构一起承担起扶持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1) 商业银行应以效益为中心, 把中小企业作为基层行的重要服务对象,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改变以往“重大客户、忽视中小客户”的观念, 选择机制好、效益好、守信用、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客户, 形成能规避风险的多样化客户结构和客户群体; (2) 充分认识担保机构对商业银行的作用和价值, 与担保机构建立平等的、利益均衡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融资担保, 银行是最大的受益者, 担保机构承担部分风险, 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和管理成本, 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对此, 商业银行应尽快与担保机构就风险分担、担保额度的放大、担保 (反担保) 认定标准等具体问题达成共识, 付诸实施。在一级法人管理体制下, 商业银行总行应对基层行针对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的业务创新给予一定权限或特殊政策, 如加大信贷额度、建立风险信贷基金等, 保护基层行业务创新的积极性, 鼓励和支持基层行更好地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五) 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担保机构在外部法律、政策环境以及银行自身商业化改革未到位的情况下, 应通过自身扎扎实实的努力, 不断改善与银行的关系和环境, 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 担保业是新生的幼稚行业, 外界包括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了解不够, 担保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社会各界了解信用担保以及与之配套的社会环境和运行机制, 同时, 坚持不懈地推动与商业银行的协作, 以其卓越的信用和业绩消除银行的疑虑, 赢得银行的理解和信任; (2) 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化运作的观念更强一些, 与担保机构更容易沟通, 因此, 当前担保机构开拓协作银行的重点也应放在此类银行上。从担保业长远发展看, 还要下大气力把国有商业银行当作协作重点行, 利用国有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规模及资源优势, 扩大担保范围和规模, 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3) 担保机构应设身处地为银行信贷资金的效益和安全着想, 尝试解决双方风险补偿问题, 创造银行易于介入融资担保的条件, 使双方的全面合作成为可能。在与商业银行分担风险的前提下, 担保机构可与银行一起探索与贷款企业建立共享收益、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尝试运用“贷款和担保换股权”、“贷款和担保换期权”和“收入分红”等多种形式, 将从企业获得的收益建立风险补偿基金, 用以补偿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出现代偿后的实际损失。风险补偿基金的建立需要取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尚需时日, 但无疑是可行的, 需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双方真诚合作、倾注热情、耐心培育。

四、结语

广西中小企业担保评价研究 篇8

一、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 担保公司要有科学管理制度及科学的评价方法。

在对被担保企业的调查考核评价过程中, 为了规范化、科学化, 对企业的评估不被人为因素影响, 而影响到对被担保企业的正确评定, 这就要求担保公司本身要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及科学评价被担保企业的具体办法。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评价必须有统一的口径、统一的量化指标, 这样才能对被担保企业做出科学的评估。

2. 融资担保公司要加强防范风险,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评价体系。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广西也同全国各省市一样相继成立了将近80多家融资担保公司, 其中由政府出资扶持的分布全区各地市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有16家, 这些企业从事着高风险的金融服务, 据调查, 在广西的十几万家中小企业中, 有20%的企业由于拥有一定的信用资源, 企业经营状况也较好, 他们可以直接从银行融资;有60%的中小企业, 完全靠自身积累来发展, 缺少固定资产等信用资源, 企业经营管理也不规范, 财务管理方面很不完善, 财务数据不全, 这些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融资;剩下的20%中小企业, 其基本情况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但银行对直接贷款给他们心存疑虑, 因为企业可用来符合银行要求并可抵押的资产不足, 但如果能通过担保公司担保, 银行也很乐意给予这类企业贷款, 为此, 担保公司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在这些企业中, 处于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经营特点, 但财务评价指标是统一的, 担保公司为防范风险。要对企业进行评价, 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评价方法来正确地对被担保企业进行评估。因此, 必须制定适合于担保公司自身管理要求, 以及适合被担保企业的中小企业担保评价体系。

二、广西中小企业现状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 包括规模在限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

截至2007年9月止, 广西个体工商户、合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中小企业108.78万户, 注册资本金1889.96亿元人民币, 从业人员169.38万人。其中全区私营企业6.25万户, 从业人员107.12万人, 这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但能否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 是这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融资难则是这些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坎。这受到来自企业主观的、客观的、内部的、外部的诸多因素影响, 其主要原因是:

1. 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 自身融资能力不足。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西中小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 以家族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 自有资金十分有限, 偿债能力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自有资本较少、负债比率较高、长期偿债能力较弱、流动比率低、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例偏高、资产变现能力差和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等。中小企业依靠自身资产抵押融资十分有限, 使得企业信用较低, 最终造成自身融资能力严重缺陷。这是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经营管理不善, 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广西中小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较为规范, 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占广西中小企业总比例的20%。这些企业信用资源好, 很容易从银行贷款。但仍有相当大部分中小企业施行家族式经营管理, 产权单一, 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经营管理不善, 经营行为倾向于短期化, 财务管理很不规范, 财务数据失真现象严重。银行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情况, 资金使用上存在随意性, 加上部分企业自身信用观念差, 逃避债务现象较为严重, 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加大信用风险, 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度, 导致这些企业失去融资机会, 难以得到银行的支持。

3. 从成本—收益及风险角度来看。

银行与中小企业在沟通中产生信息不对称情况, 金融机构即资金供给方很难全面了解资金需求方的全面信息, 商业银行要想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 必须加强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了解, 深入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此, 要进行相关的调查,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成本收益情况进行核实, 并做好保后跟踪监督工作。同大型企业的业务相比, 银行发生的业务量与中小企业业务量相差无几, 而收益则相差较大, 风险相对也很大, 所以中小企业与银行仍存在一定的融资障碍。

4. 体制性缺陷。

主要表现为:四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存在体制性歧视。重国有轻私营、重大企业轻小企业、重抵押轻信用等现象仍然存在。

5. 缺乏专门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不利因素, 需要政府制定专门金融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来加以扶持和保护, 但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来承担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业务, 尽管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其内部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 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但至今收效不明显。

三、解决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要改善目前广西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 应着力改进中小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建设水平。首先, 从广西中小企业内部环境来看, 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 加强中小企业的治理建设、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水平。

在大多数以家族模式经营的企业中, 家族成员占据着企业重要管理岗位, 决策上缺乏科学性, 中小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通过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引进优秀管理人才, 进行技术革新等手段, 解除家族制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束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等方式, 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及占有率, 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实现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双提高的最终目的。

2. 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质量, 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根据企业管理的要求, 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规范财务行为, 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的运筹情况。要有计划安排和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增强财务信息透明度, 以提高企业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

其次, 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1.加强政策和立法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 包括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规范中小企业行为标准, 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 加强金融及法律法规方面的指导和保证, 进一步放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对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提供融资优惠, 向出口企业提供担保和出口信贷, 给创新型企业和社区型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贴息。目前广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及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例如:2004年出台了《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2006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 (桂政办发 (2006) 61号) 和2007年出台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些都体现了政策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支持。

2.推进银行的商业化改造进程, 建立中小企业银行。进一步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造, 消除经营过程中的种种不合理因素, 改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 设立中小企业银行, 包括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两种, 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融资服务, 适应其融资多样化要求。

3. 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政府财政出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技术创新基金, 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企业资助、技术创新及支持出口补贴等。二是推出建立民间投资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 完善风险投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 鼓励组建民间投资公司和互助投资基金。三是建立和完善专门为中小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或产权交易市场。四是抓住国家对我区北部湾经济发展规划的部署机遇, 创新适应我区中小企业的金融工具, 增加融资的品种。

4. 建立各种融资中介服务组织。

为了使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 提高中小企业的资信度, 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问题, 应建立一些社会化的资信评估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

四、积极推进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步伐, 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

目前广西国有和私营的担保公司有80多家, 这些融资担保公司的成立, 确实为全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南宁xx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2003年6月份才注册成立, 当时注册资本50万元, 2004年1月才开始正式投产生产汽车配件, 当年销售收入1200万元, 实现利润100万元, 当时厂房还是租用, 根本无法直接向银行贷款, 后来该公司到我们广西投融资担保有限责作公司申请要求为其担保贷款。经我公司深入调查行业发展前景、了解企业管理层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 以及个人信用情况后, 2005年1月, 我公司为该公司进行担保, 向银行贷款150万元。在得到银行的支持后, 当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实现利润200万元。这几年来我公司一直为其贷款进行担保, 至2007年12月, 该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 创利1000万元, 这都是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得到资金支持后的结果。

据统计, 从2000年开始至2007年, 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融资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 融资额达80多亿元人民币,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 担保业属于高风险行业,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广西最大一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到3.5亿元人民币, 其抗风险能力可想而知。因而, 对中小企业正确科学评估, 控制风险, 就显得极为重要, 为此, 担保公司应建立起一系列的评价体系:

1. 制定申请担保企业的条件要求。

(1) 对于要求担保的企业, 必须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已通过当年年检, 依法正常纳税。 (2) 企业的管理层有较高的管理水平, 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 账册规范完整, 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3) 具有符合法定条件的注册资本, 规定比例的自有资金和较好的财务核算基础, 资产负债率一般在60%以下, 无不良信用记录及重大民事经济纠纷。 (4) 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在相关商业银行开立账户。 (5) 生产经营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有关规定, 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要求。 (6) 能提供一定的反担保措施。

2. 建立一系列评价体系, 规范评价行为。

(1) 详细了解被担保企业基本情况。一是了解被担保企业注册详细情况、股本结构、注册资本的变动与否、银行资信等。二是了解被担保企业的历史沿革及重大变更事件。三是对被担保企业管理团队分析评价。

通过对被担保企业以上的详细了解和分析评价, 对企业在总体上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以便更好地分析企业的过去、现状及将来发展前景。

3. 对被担保企业进行分析。

(1) 对被担保企业经营模式及资金结构方式的分析, 这要求了解该企业是生产企业还是商贸企业, 或者服务企业等。一是对生产企业。要分别了解企业的供应阶段:即生产用原料供应来源渠道, 原材料供应是否有较充分的保障, 上游企业主要有那些;生产阶段:企业是自己生产还是委托加工, 自己生产要分析企业自有生产能力, 是高能耗还是低能耗, 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销售阶段:是订单销售, 还是先生产后销售, 产品是否产销对路, 是否符合市场需要, 同时要了解资金结算方式;在采购阶段:是先款后货, 还是先货后款;在销售阶段:是预收订金、预收货款或货到收款等, 从而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情况。二是对商贸型企业。主要分析其代理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货渠道、存货周转速度等。 (2) 对企业主要产品结构分析。对于工业生产企业或部分商贸企业, 要求对企业主要产品结构进行分析, 通过了解企业的主要产品的构成, 从而了解企业生产的产品, 在市场中的地位, 占有率, 有什么优势, 是否拥有名牌产品, 这些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 从而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 (3) 对企业前五大供应商及销售商分析。通过对供应商的分析了解, 可以确定企业购货原材料所形成固定的供应链, 从而判断企业购进原材料来源是否稳定, 质量是否可靠保证, 供应商的结构是否合理。对销售商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销售网络和主要销售渠道, 从而判断企业销售的货款回笼能否得到充分保证, 今后产品销售的稳定情况和市场导向。 (4) 对被担保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分析。通过对企业的产品的质量、价格、或是否名牌产品分析, 可以了解该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 从而评估其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及该产品盈利与否, 充分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5) 对被担保企业成长性的分析。一是首先对企业股东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判定。对管理团队的文化程度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了解评价;对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理念的了解评价, 从而分析企业是否具有克服困难、共创辉煌的创业精神;了解企业成员构成和家庭情况, 以判断家庭成员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影响。俗话说得好, “家和万事兴”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经验, 我们得到, 出现经营困难, 陷入经营困境的, 往往是家庭出现分裂和不和的企业, 从而影响到企业到期还贷。二是对被担保企业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的先进性分析。主要是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是先进技术, 还是一般传统技术, 或者是将接近淘汰的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实用性, 成本价格是否低廉, 生产的产品是否获得那些级别名牌产品。三是分析被担保企业产品生命周期。通过对被担保企业产品是在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及产品市场前景。四是对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及市场销售能力分析。可以了解该产品未来市场占有程度和发展空间;对企业组织销售能力的预测及产品在行业所占地位, 从而分析企业产品是否具有成长性。对于具有成长性的企业, 我们在确保反担保措施落实的情况下, 对该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6) 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 从而分析这些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政策;法律环境;环保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通过对这些外部环境的分析, 从而得出企业经营环境是否良好。

4. 对企业资信情况进行分析。

一是企业在银行开户情况, 通过了解企业在各个银行开户情况的同时, 详细了解该企业的月均存款流量和月均存款余额, 同时了解企业现金流, 从而准确评价企业的资金流转情况。二是了解企业的借款情况, 通过对被担保企业向银行借款金额、期限的了解, 确定对企业进行担保时应尽量避开其还款密集期, 以降低按时还贷风险。

5. 对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分析。主要是对企业:一是资产情况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规模和资产结构情况;二是负债情况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及负债构成情况, 从而判断企业负债偿还能力;三是所有者权益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净资产大小, 从而确定给予担保数额的多少, 一般我们不超过净资产60%。 (2) 企业收入及利润状况分析。通过对企业近三年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及税收的分析, 从而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水平和对社会贡献程度 (通过税收指标评价) 。我们确定企业的收入, 主要是考虑为其担保的总额, 一般情况下, 我们对被担保企业的担保额度不超过企业销售收入的1/5。 (3) 现金流量分析。主要分析该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了解该企业已有现金流量的构成比例, 然后对企业今后现金流量作出预测, 判定企业是经营所需现金流为主导, 还是投资资金、借款资金为主导。 (4) 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一是偿债能力:主要是计算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利息保障倍数、债务清偿率、短期债务偿还比率, 确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二是盈利能力:主要是计算分析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 通过对以上指标分析, 确定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营运能力:主要是计算分析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贷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 以确定企业资金运营情况和企业管理水平, 从而对企业营运能力进行评判。

6. 对关联企业分析。

在对被担保企业以上各种经营状况分析的同时, 还要对被担保企业的关联企业进行了解, 主要是:关联企业的概况;关联企业的资产简况;关联企业的经营简况;关联企业的综合分析。通过以上了解, 摸清被担保企业与关联企业的资金往来情况, 和被担保企业所有资金投放情况, 以摸清被担保企业家底, 防范风险。

7. 对反担保措施分析。

一是分别列出被担保企业的所提供的反担保措施清单;二是对被担保企业的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三是对被担保企业的质押物的质量、市场价格、现状进行分析评估;四是第三方保证情况。

根据几年来我公司经验, 反担保措施中, 最有效的一条是要企业法定代表人提供一套自有房产作为抵押, 并签订夫妻个人信用合同, 以确保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心。

在实践中一般来说, 企业若没有足额的房产、土地作为抵押物, 我们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 提供土地、房产、车、经营权等进行综合抵押, 同时还要签订个人信用合同。

8. 对被担保企业担保风险进行综合分析。

在对被担保企业担保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后, 对被担保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分析:一是风险因素分析。分析为企业进行担保后, 存在的风险因素, 主要是分析:借款人风险分析 (资金回笼风险) ;反担保措施风险分析 (是否存在跌价风险) ;其他因素;主要是关注国家对行业政策的变化。二是风险应对措施分析。分析企业出现某种不能偿还贷款的风险时, 应如何采取相关应对措施。设计避险方案:随时关注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货款回笼情况。担保前提条件:反担保人必须签订反担保合同, 办妥设定的抵押登记手续。保后监管重点:关注企业对该笔贷款是否专款专用, 关注贷款的回笼情况, 在有必要情况下, 要派出专人常驻企业, 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保后了解监督。三是综合风险度分析。通过对以上风险因素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对该企业风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将风险降到最低或可控范围。

9. 对被担保企业进行授信评分。

(1) 对非财务因素分析评分 (占27分) 。在非财务因素分析中主要是对行业风险分析和经营风险分析 (占18分) 。一是在行业风险分析中 (占9分) , 主要分析:成本结构;行业生命周期;盈利性;产品替代性;法律、政策环境;行业政策;经济技术环境。二是在经营风险分析中 (占9分) , 主要分析:企业规模;产品的依赖性;产品多样化;行业的代表性;市场竞争;销售方法;原材料价格;购买力;销售范围;促销能力;销售灵活性;管理者经验;管理深度;管理者人品;董事会;还款意愿;协议银行贷款管理。 (2) 对企业财产状况分析评分 (占51分) 。主要是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的规模、质量和趋势 (占30分) ;资产和负债的质量 (占12分) ;融资安排灵活性 (占9分) 。其中:在现金流量的规模、质量和趋势分析中主要是对:现金流量指标 (占7分) ;盈利能力比率指标 (占10分) ;偿债能力比率指标 (占7分) ;增长率指标 (占6分) 进行评分。在对资产和负债的质量分析评分中:主要是对流动性比率 (占6分) ;周转比率 (占6分) 进行评分。 (3) 对企业反担保情况分析 (占24分) 。对被担保企业所提供的反担保措施进行评分, 主要是对担保物的变现能力 (占8分) ;市场跌价风险 (占8分) ;处置难易 (占8分) 做出评估打分。在总的授信评分中满分为100分。

经过以上评级后, 得出授信等级得分:60~70分为BBB级;70~80分为A级;80~90分为AA级;90分以上为AAA级。对于获得BBB级以下等级的企业, 基本不能予以担保。

近年来, 我们广西投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担保信用评价体系, 严格遵守以上评价规定, 担保业务量每年翻番, 并取得了较好效益。

2005年我公司担保业务量为2.24亿元, 实际税后净利润159.6万元, 代偿率为3%, 损失率为0;2006年, 担保业务总额4.2亿元, 实现税后净利润672万元, 代偿率为0.29%, 损失率为0;2007年, 担保业务量总额8.1亿元, 实现税后净利润1342万元, 代偿率0.21%, , 损失率为0。

参考文献

[1].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2].财政部统计评价司.1998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3].广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研究.广西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06.7

[4].广西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 2006.8

[5].吴家萍.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云南电大学报, 2003.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浅析 篇9

信用担保是一种把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 它把银行和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信用担保一般是由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 为企业提供担保,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资信等级的目的。

目前, 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已达1300多万家, 个体工商户超过4000万户, 占企业总数的99%。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于1999年6月正式启动, 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金融制度建设、国际信用再担保等实质性建设阶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发展按照“一体两翼”的模式进行建设, 其中一体是指国家信用担保机构、省市信用担保机构, 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是两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国4439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当年新增担保额1.56万亿元, 新增受保企业38万户, 平均单笔担保额385万元。2012年12月发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报告》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弱到强, 蓬勃发展, 机构数量逐年递减, 资本金总额、户均资本额及担保贷款业务量均增长迅速, 担保行业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信用担保法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用担保相关法律还处于初级和不完善的阶段, 制约着担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担保业立法层次较低, 法律建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从目前我国担保业立法情况看, 相关法律建设滞后于担保行业的发展速度。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来保护担保行业, 现行的规范基本上是国家各有关部门出台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根据有关政策自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这些部门规章立法层次相对较低, 效力有限, 难以对担保行业整体和该行业所涉及的社会关系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调整, 也难以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况且部门规章属指导性文件, 缺乏法律、法规的刚性, 使得实际执行中的效力和作用受到影响, 不利于担保行业社会环境的整体改善。另外, 缺乏配套的法律支撑担保行业。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法律定位, 尚未建立准入制度和规范的运行机制, 尚未建立行业统一的风险控制和分散机制, 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措施和财政政策也未到位, 担保行业缺乏必要的行业管理和法律约束, 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 如果各地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 一哄而上建立众多担保机构, 盲目而无序地开展业务, 其风险无疑是巨大的。

(二) 信用担保机构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在金融交易中, 信用担保机构事实上扮演了风险承担者的角色。为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担保的风险小, 但这类企业很少要求担保;相反, 效益差、前景不乐观的企业却更有争取担保的热情, 而且越是不良资本需求者越会隐瞒自己的信息。同时由于信用担保机构承担了大部分甚至全部贷款的连带清偿责任, 银行贷前的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和资信审查标准就会降低, 担保机构承担了双重“逆向选择”的风险。企业在获得所需资金后, 由于有担保机构担保, 还款压力和努力程度会降低, 银行相应的监管积极性和监管力度也会降低, 担保机构同样承担双重“道德风险”带来的压力。

(三) 信用担保机构专业担保人才不足

随着近几年我国担保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 担保业务运作与开发显现出了人才不足状况, 尤其是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担保机构的担保品种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需要专业技术、专业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目前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匮乏, 极大地制约着担保业的发展。有些担保机构由于管理人员缺乏识别和控制风险的技术和经验, 或拓展不了担保业务, 或控制不了担保风险。

(四)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缺失

这一缺失主要表现在:偷税漏税, 逃税骗税, 欠债赖账, 违约等一些方面。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上来说, 没有把传统的信用文化融合到现代市场经济中来, “以讲信用为荣, 不讲信用为耻”的信用道德评价和约束机制没有广泛树立。从宏观上来看, 这是由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导致的。第一,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 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第二, 营运能力较低。流动资金周转慢表明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地, 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导致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不高。第三, 发展能力与发展潜力较差。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高, 净资产增长速度较慢, 企业研究发展水平也较低。

(五) 银行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 协作银行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承担义务或少承担义务, 即要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在保证方式选择上, 协作银行则要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保证,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在税赋的承担上, 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 也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 但是,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人民币100万的收益只是银行的10%, 而风险却是银行的10倍。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对策

(一)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

建立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 以法律规范信用行为。目前信用方面的立法体系不完善, 有法不依和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很严重, 有为追求短期利益, 而钻法律空子的, 也有因地方政府政策信息不够透明, 该公开的行政信息没有公开, 而使讲信用的中小企业吃亏。对失信的中小企业的行为因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使失信的中小企业心存侥幸, 社会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制度。具体如下:

1.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立法行为。

首先尽快修订现行法律法规;其次, 强化银行和非银行方面的立法, 规范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行为的立法;最后, 增强法律的统一性, 尽量避免不同法律法规对同一违法行为有不同的定性和处罚。

2.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

首先, 完善《担保法》, 将担保机构的担保责任予以剥离单独规定, 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制度, 明确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为定位及职能。

3. 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立法。

尽快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的法律地位, 在市场准入和经营行为监督方面确定必要的规范, 是信用征集公司和资信评价公司等机构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4.

借鉴国内外经验, 结合中小企业实际, 应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法》、《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 同时, 有关管理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 保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进行。

(二)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

1. 培育和提高企业职业经理人阶层的整体素质。

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要由经理人来做。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企业信用就是经理人的信用。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应当是对投资者、对员工、对社会公众负责任的社会活动家和示范者。

2. 将信用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中。

强化企业信用理念就必须把企业对自身、对公众、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体现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中去, 把企业的文化现象、信用道德渗透到产品的质量、设计、造型、包装、广告、营销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 并在上下之间、员工之间产生一种自觉珍惜企业品牌信用的默契。

3. 制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规范,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这可以从两方面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一是引导企业加强自我信用控制能力, 防范企业自身可能出现偿债能力不足、不履约等情况的发生;二是信用风险防范能力。企业的信用风险存在于经营交易的全过程之中, 从客户开发、合同签订、货物发运直到货款收回, 企业随时都可能出现信用风险, 所以在各个环节都应加强企业信用管理, 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

(三) 协调好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关系

我国各个城市的信用担保机构在体制和机制方面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 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在同一个城市, 担保机构同不同银行之间存在着担保倍数、担保比例、担保实施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所以, 商业银行一定要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协调好并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基金放大倍数、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内容, 建立一种休戚相关的协作关系。具体内容有:一方面, 将银行授信审查和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审查在双方独立核算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 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 让银行和担保机构分工协作, 商业银行主要从事事中控制, 担保机构着重于事前审查和事后的追偿和处置。两者相互补充, 一起加强对担保企业的监管;另一方面, 担保责任分担比例应该按照分散风险的原则, 由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以市场的方式决定分担风险的比例。

(四) 建立与完善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机构应该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根据业务的进展, 按比例逐步提取准备, 用于冲抵呆账和坏账损失。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只靠收取少量的担保费, 根本无力维持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担保机构承担担保失败风险, 受资金减少的影响, 业务势必萎缩, 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所以, 应当有良好的补偿机制。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来说, 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比如对代偿期超过两年, 且债务人确实无力偿还, 或因其他的因素导致债务人不可能偿还债务的担保代偿项目, 担保机构提出申请, 由主管机构审议批准后核销, 核销后的代偿资金应全额或按一定的比例补偿。财政为担保机构出资补偿担保机构的部分损失, 看起来是增加了财政支出, 实际上是通过担保机构商业化运营, 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可使众多的企业增加效益, 最终会增加财政收入。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工作, 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很多关键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现状分析, 揭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企业自身信用缺失、法律政策、信用担保及银行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担保机构

参考文献

[1]王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J].证券市场导报, 2006 (7)

[2]赵家敏, 黄英婷.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J].金融论坛, 2006 (4)

[3]康书生, 鲍静海等.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J].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分析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信用担保体系

一、我国现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状

(一) 我国现行信用担保体系

自我国首家担保机构成立以来, 经过10余年的努力, 初步形成现有的担保格局。总体来看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授信担保为主体, 商业性与互助性担保为两翼, 中央、省、市、县为四层的担保架构。政策性担保包括城市信用担保、省级再担保和国家级再担保。城市担保是担保体系运行基础, 直接从事担保业务;省和国家再担保通过再担保服务分散城市担保风险, 是城市担保的重要保障。

(二) 我国担保行业运行分析

为了解决企业的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 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上给了担保行业很大支持, 政策性担保机构实力增强;为了解决自身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也积极投资或设立互助性担保机构;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 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纷纷流入到担保行业, 投资或设立商业性担保机构。笔者由银监会负责人就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等答问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可知, 担保行业整体规模、实力、从业人员和担保业务量也都得到大大增强;担保机构由政府出资为主向民营及外资控股转变。

2011年, 根据《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促进规范发展, 防范化解风险为主线, 加快完善制度建设, 推动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及其监管部门完成担保行业规范整顿工作。 (1)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过规范整顿后, 担保机构逐渐树立规范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 风险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 经过行业规范整顿, 银担合作的基础和环境有所改善。同年联席会议发布了《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通知》, 该文件进一步促进和规范了银担合作。银担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担保业务量进一步加大;同时了促进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二、现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从中小企业自身分析

1. 中小企业信用度问题。

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 A级以上的中小企业所占比例很低, 信用管理意识薄弱, 信用等级不高。

2.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结构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财务结构不严谨, 信息不透明, 缺乏严格的内部财务记录、财务审计和风险控制机制等问题。正是这些因素致使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很难获得财务审计部门的认可, 披露信息可信度不高, 因而外界很难把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状态, 信息不对称问题随之产生。

(二) 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

1. 现有机构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越往基层机构越少, 分布不合理且覆盖率低。

2. 担保公司“异化”问题严重、无序竞争、违规经营、乱象横行。

我国部分担保机构的“异化”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市场无序竞争下, 部分担保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非法融资、无序放贷、乱收费用、超范围经营等问题;挪用、占用客户保证金;游走在灰色地带甚至从事违法行为。

3. 担保公司没有明确的担保对象和担保资源流向标准, 致使担保资源分散化和担保资源利用率低下化。

4. 担保机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

者不制衡, 而且自身的独立性也存在质疑。一方面, 许多担保机构并没有一套完善的业务决策、执行和监督均衡机制, 也缺乏完善的被担保公司风险信息资料的收集、使用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 我国现有信用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的担保架构, 然而政策性担保机构大多是依附政府性机构, 担保业务难免会受到政府方面的影响;由于担保机构自身治理结构不规范, 导致其在决策时也容易受到内部不良因素的干扰, 特别是规模比较小的担保机构。

5. 担保机构与银行间的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不合理。

我国现有的贷款风险分摊模式为“担保公司承担所有风险、银行承担零风险”模式。但是担保机构的保证服务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和审核、评估企业资质的成本, 因此贷款银行也应当承担一定的风险, 例如美国担保机构仅承担第二担保贷款风险。

(三) 从社会层面分析

1. 担保行业的监管缺失。

在实际运行中, 随着担保机构数量和业务的快速增长, 监管资源不足、监管能力不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渐渐显现。另外在中央政府方面,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是由财政部、银监会等八部门组成, 银监会为牵头单位, 涉及部门多而且权责不清、管理混乱。

2. 担保风险控制法律体系建设滞后。

担保机构对外提供担保贷款的风险极高, 风险控制是担保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但我国现有的担保风险控制法律体系模式主要包括“核心法规+主要法规+配套法规”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十地方性法规”等, 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担保风险控制法律体系。

3.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社

会信用体系和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须完善。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够, 具体有以下几点:缺乏权威的征信系统、健全的信用评估体系、良好的失信惩戒机制、没有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导致银行和担保机构很难获得中小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 中小企业的自我完善

首先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治理制度, 使公司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实现均衡。其次中小企业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加强风险管理, 增强诚信经营理念。最后是对外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治理状况, 尽可能提供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 提升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二) 信用担保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1. 信用担保机构规范自身发展。

(1) 加强担保信息管理, 建立一套完善的被担保公司风险信息资料的收集、使用和管理制度;实现担保机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均衡;提升担保业务独立性。 (2)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实施规范自身发展战略, 规范担保财务制度, 披露真实、可靠地担保机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注重自身软实力建设、提高担保从业人员素质。 (4) 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2. 提升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量和布

局的合理性。针对现有的担保公司分布结构不合理、覆盖面率不足问题, 应根据不同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制定担保行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调整担保机构的布局, 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提高担保业务量。

3. 加强风险管理, 建全担保风险控制制度。

首先是风险的预防和评估机制, 具体就是通过事前调查了解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经营状况、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 评估担保风险。其次是担保风险的控制, 保持对受保企业大额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最后是通过再担保、事后追偿与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事后担保风险控制。

4. 明确担保对象、建立担保资源流向标准。

现阶段信用担保资金扶持的重点是科技创业型、都市吸劳型、资源深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 以及以仓储、配送、分销为主要内容的商贸物流型中小企业。各担保机构应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 进一步明确担保对象和担保资源流向标准。

5. 积极拓展信用担保功能, 不断创新担保业务模式。

政府、企业和担保机构应重视担保方式的创新, 构建多样化担保模式。

(三) 国家加强对信用担保体系管理

1.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法律对策。

(1) 建立健全担保风险控制法律体系。以风险管理为主旨, 信用担保法为核心, 预防法律制度、控制法律制度和补救法律制度为基石, 建立一套严谨的担保风险控制法律体系。通过不断完善资信评估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担保机构内部的风险准备金制度、反担保制度和被担保企业保证金制度等法律制度来实现担保风险事前预防;风险控制法律的核心是担保风险的监测和担保风险的分散制度, 通过完善风险监管制度、保证保险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应急处置机制、再担保制度、银行与担保机构间贷款风险分摊制度等措施来完成事中风险控制;风险救济法律制度着眼于担保损失出现后的补救措施, 通过代偿、追偿、风险补偿制度等来控制损失。 (2) 加强担保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在地方监管层面, 一方面, 根据相关规定, 明确地方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 树立风险防控意识, 加强日常审慎监管, 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另一方面, 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监管人员培训、监管资源合理化配置和推进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等措施来弥补监管资源不足、监管能力不足、监管不到位等缺陷。

2. 强化信用信息管理,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构建较为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工商登记年检系统等现有信用体系作用的基础上, 尽快建立以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政府监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 以信用信息收集、信息共享、信用评级、失信惩戒为主要功能的全国性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加强信用信息管理,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 降低信用信息获取成本。 (2)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制度。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的健全, 能够帮助银行和担保机构获得比较可靠的企业信用信息和预防风险, 从而有助于银行与担保机构做出担保贷款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担保业绩、服务水平、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对担保机构进行综合考评, 并划分信用等级, 不仅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和银行选择担保机构, 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银监会.银监会负责人就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等答问[EB/OL].2012-06-28.http://www.china.com.

[2]周德文.担保业面临的危机[N].新金融观察报, 2012-07-23.

[3]张婷.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问题研究[J].求是, 2012 (2) .

[4]周军霞、罗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制度性缺陷与发展对策[J].企业经济, 2011 (1) .

[5]张翔.从国际经验计较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的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1 (9) .

[6]陶志勇.风险共担机制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 2011 (3) .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篇11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担保机构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从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的介入方式来看,由于我国目前担保机构的95%以上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以财政资金为主,政府行政干预突出,运作机制不规范,经营上的政策导向性和项目选择上的倾向性使得担保机构很容易偏离"财政性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不能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担保业务的开展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我国尚未明确信用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情况,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均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相关规定,相互之间的衔接性较差,不利于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运行和有效监管。

(二)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政策性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要支柱。政策性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收取的担保费用很低,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大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不大,缺乏后续资金注入及补偿机制。现有的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也较弱,大多数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由于缺乏资金补偿机制,担保机构承保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代偿就有亏损或破产的危险。现在许多地区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担保规模较小,没有补偿机制。

(三)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担保机构不是进行全额担保而是根据贷款规模和期限进行一定比例的担保,担保机构和银行分散风险。国外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其余部分由银行承担。我国由于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再加上目前担保机构的实力过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许多银行都将贷款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不少担保机构被迫承担100%的风险。这样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加大了整体风险,严重制约着担保业务的开展。

(四)法律建设滞后

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相关法律还处于初级和不完善的阶段,立法层次较低,法律建设十分滞后,不利于推动行业发展。我国与中小企业担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措施

(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一,完善城市信用担保体系。一个城市只设立一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同时支持按产业或同业公会设立多种形式的、县区范围内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第二, 加快建立省级和中央再担保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建立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等方式对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互助担保机构、商业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风险分担, 同时对全省范围内的担保机构实施业务监督。第三,研究组建中央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中心,为省级信用担保体系和尚无省级信用担保机构的城市提供再担保服务。

(二)拓宽资金来源与融资渠道

现阶段,政府应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有力的资金支持, 通过在财政预算中定期投入、定期拨付,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启动资金和补偿资金。同时,建立定期的补偿基金制度和给予担保机构税收方面的优惠和减免,补充担保基金的资金来源。

(三)与商业银行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选择参与积极性高、资信度好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作为开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协作银行。担保机构要与协作银行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内容。

(四)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

法制化是信用担保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使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各个环节的运作有法可依,在完善现有的《担保法》等法律规定的同时,出台更全面、更超前实用的法规,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条例、国家信用保证制度、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信用担保协作银行制度等,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创造一个适宜的法律制度环境。

三、结束语

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信用水平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经过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国家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我们一定能够建成完备、高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经济将会更快、更稳、更健康地持续发。

参考文献:

[1]荣舒婷.韩国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5,(01).

[2]于培伟.美日扶持中小企业政策之借鉴[J].中国经济时报, 2005,(12).

[3]娄传申.借鉴德国经验办好中国担保[N].浙江日报,2005-11-22.

[4]刘进,吴东作.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1).

中小型担保公司 篇12

众所周知,目前中小企业的金融来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匹配,资金短缺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产业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以集群为基础的互助担保拥有低成本、信息对称性强、风险内部化等融资优势,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由同行业、同一商圈企业形成的“担保链”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资金链断裂,出现了因互保联保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实践过程中,互保担保模式的缺陷被不断放大,从一种担保增信的金融创新异化成为风险传染的主要渠道,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的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交汇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经济。嘉兴全市三万多家工业企业中99%是中小企业,同时,嘉兴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已形成包括海宁皮革制品产业集群、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嘉善木业家具产业集群、桐乡毛衫产业集群、海盐紧固件产业集群等在内的38个产业集群支撑的工业格局。基于此,本文选取嘉兴市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较为全面地说明当前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机构运行的状况及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政策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互助担保融资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互助担保机构的运作机理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体系较为完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更为宽松,互助担保已经形成一种完善的体系,因此,集群融资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在国内,互助担保融资起步晚,为促进我国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陈琼娣(2008)、文学舟等(2011)对意大利建立的私人资金与政府资金混合基础上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担保体系详细分析,建议建立对互助担保机构进行再担保的政府信贷担保基金;陈恩才等(2009)、王志强等(2012)对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制度模式、运作模式和风险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出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改变政府资金支持方式、利用行业协会等建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同时,国内学者也对我国的互助担保融资进行了诸多有益探讨,罗霞(2011)研究分析了山东禹城的“中小企业信用联盟”模式的互助担保融资,对禹城模式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运行机制进行阐述,并对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的推广提出建议;杨扬等(2013)以辽宁省为例,研究了辽宁省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情况,并深入分析了辽宁省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和金融秩序,认为辽宁地区应该根据不同经济发达程度来构建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模式;徐攀等(2014)以长三角集群内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为研究对象,对集群内互助担保公司、互助担保协会和轮流担保三种互助担保融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政府支持对于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融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对于互助担保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分析互助担保融资的可行性,构建一种新的模式来推动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二是对某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仅提出对该种互助担保模式的推广建议,缺乏对现存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进行适用性分析。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阐述各种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三、嘉兴市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机构类型

(一)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出资成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更为简便和快捷的贷款程序获取小额贷款,贷款流程大致为“贷前咨询→填写申请表→贷款审批→递交材料→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发放”。贷款企业可以申请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小额贷款公司对抵押品和担保人的要求并不像银行那么苛刻,虽然贷款利率比银行高,但是中小企业能够较易获取贷款资金。

小额贷款公司是面向“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为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评级,根据级别允许小贷公司向商业银行融资的额度:A级或A+级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余额为资本净额的50%—100%;A级以下的小额贷款公司从商业银行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但2012年后商业银行逐年缩小了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度,计划2014年年底全部收回该部分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资金减少。

近年来,嘉兴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不平衡,分化严重,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经营良好的小贷公司放贷规模大,发展能力强,例如海宁的宏达小额贷款公司,年贷款余额达到5亿元;经营不良的小贷公司面临倒闭,例如嘉善、平湖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无法经营下去,纷纷停业。

(二)互助担保公司

互助担保公司是由政府或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出资设立的互助担保法人组织。互助担保公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这种类型的担保公司根据所有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供销合作社农信担保公司和国有担保公司。其中,供销合作社农信担保公司为集体所有制,由市经信委支持,扶持农业,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和其他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提供担保服务;国有担保公司由市财政出资成立,市场化运作,主要为工业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二是民营担保公司,几个法人股东发起,共同出资成立,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三是混合担保公司,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担保有限公司,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目前该类担保公司数量较少。互助担保公司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会员企业通过互助担保公司申请贷款的一般程序为:会员企业提出担保申请(填写担保申请表)→担保公司进行项目初审(企业提供材料)→担保公司进行调研、综合评审-银行贷前审查→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签订相关合同→银行放款、担保公司正式承保。

现今担保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前拥有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营运较好,这类担保公司有财政资金作为补助,对于公司的盈利较不看重,更为注重风险控制,以求担保公司稳定发展,它们会制定一些标准,挑选质量好的企业进行担保,例如,南湖区的“南湖烟雨”,与当地银行合作从四十家申请企业中筛选出十几家企业进行打包贷款3 000多万元,银行承担75%的风险,政府承担20%的风险,担保公司承担5%的风险,且银行更愿意与国有或集体性质的担保公司合作,同时也会推荐信誉好的企业给担保公司,如秀洲区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而众多民营担保公司面临倒闭,民营担保公司资金放大倍数小,盈利空间小,若为几家企业进行封闭式经营是能够生存的,但多数民营担保公司为开放式经营,存在着严重的收益风险不对等的问题,使得担保公司经营困难。民营担保公司收益来源于按担保金额2%—3%收取的担保费和注册资本的银行利息收入,而承担100%的担保风险,加上政府近年来取消了财政补贴的风险补偿金,民营担保公司所承担风险太大,嘉兴市的民营担保公司从原来的14家萎缩成2家。

(三)民间融资服务中心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是由政府牵头、当地的几家大企业作为发起人筹建的公司法人,采取“政府主导、借贷自愿、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为民间借贷双方之间的直接交易提供登记、备案、撮合、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的公共平台。利用社会资本的成立的民间融资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运行模式如图3所示。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为:建立资金供求信息库,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提供民间资金的供给信息,再通过信息服务系统实体和虚拟平台进行信息配对和对接,安排资金供给双方面谈,协助其办理手续并登记备案,最后整理借贷资料归档,并向主管部门备案。

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有三种产品供投资人选择:一是无风险产品,资金供应方在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进行登记,由中心与资金需求方进行匹配,代理签订借款合同,由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承担全部风险;二是中风险产品,资金供应方在民间融资服务中心进行登记,中心和资金供应方商定合适的资金需求,代理或共同签订借款合同,按约定承担部分风险;三是高风险产品,资金供应方自行选择资金需求方,自行或由中心代为签订借款合同,资金供应方承担全部风险,收益归资金供应方,中心仅向资金需求方收取适当的服务费用。民间融资服务中心在无风险产品和中风险产品中承担担保的作用,在高风险产品中只是担任中介的作用。

(四)互助担保基金

互助担保基金是指以商会等组织为基础,组织内部的中小企业在本地联系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当地银行合作,共同出资组建一个的基金池,封闭运行基金为成员企业进行银行贷款担保的一种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该融资模式采用会员制,各成员企业缴纳的基金汇总存入当地合作银行,为成员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进行担保。互助担保基金采取滚动运营,基金收益不分红。当出现违约时,成员企业只承担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互助担保基金运行模式如图4所示。

互助担保基金模式是较为新颖的一种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嘉兴市通过商会等组织互助担保基金还在探索之中。目前,运行良好的互助担保基金为乌镇互助担保基金,35家企业经过乌镇中小企业协会与民生银行的双重筛选,共同出资成立互助担保基金,成员企业可以获得出资额5—10倍的融资额度,基金池内资金为其担保,其他成员企业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避免了担保链风险。

(五)互助合作促进会

互助合作促进会是由银行和几家当地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社团团体。中小企业以“自愿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成为互助合作促进会会员。会员企业缴纳的资金所组成的互助合作基金为成员企业银行贷款进行担保,各成员企业仅以各自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其他成员企业的贷款风险。互助合作促进会的运行模式如图5所示。

嘉兴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成立于2013年5月,经市工商联批准,在市民政局登记,由中国民生银行嘉兴分行、浙江格兰德机械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社团法人。民生银行对需要贷款的企业进行调查、资产评估后,推荐资质良好的企业加入促进会,会员企业按照一定的会费标准,每年缴纳会费支持促进会的运营。单户授信金额最高为50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截至2014年6月,嘉兴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拥有998个会员企业,会员企业通过促进会贷款共13亿元。

嘉兴市小微企业互助合作促进会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实施按照产业集群分块管理,即分为嘉兴物流专业市场商圈、海宁合作社(总社)产业集群、桐乡服装鞋帽纺织产业集群和海岩紧固件产业集群这四个集群模块,最高贷款额度分别为3亿元、10亿元、7亿元和2亿元。促进会的互助基金仅用来为会员企业在民生银行的贷款进行担保,互助基金为开放式基金,包括会员企业按照其贷款金额的15%缴纳的互助保证金和按照贷款金额1%/年标准收取的风险准备金。会员企业按时偿还贷款时,其所缴纳的互助保证金将退还。互助担保贷款风险按照集群模块为单位共同分担,各集群模块会员企业以各自缴纳的资金为限承担互助担保的有限责任。出现不良贷款时,促进会先按照以下扣款程序代偿:一是该会员企业缴纳的互助保证金,二是留存的所属集群模块共同的风险准备金,三是所属集群模块其他会员企业缴纳的互助保证金;最后,促进会以原告身份通过法律程序向违约会员企业进行追偿。

四、不同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比较

以上五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基于良好的集群环境建立,为集群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然而,不同的互助担保机构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表1列示了从运行模式、资金来源、违约风险等方面对五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进行比较的结果。

从互助担保机构性质来看,除互助担保基金模式外,其余四种模式都为公司法人,在政府相关部门依法登记成立,成立手续较为繁琐,而互助担保基金模式只需成员企业之间协商约定即可组建,组建程序简单,但互助担保基金模式未经正式登记注册,法律约束性小。借款企业只要符合小额贷款公司和互助担保公司提供贷款和担保的条件,就能享受它们的服务,而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模式、互助担保基金模式和互助合作促进会模式要求企业达到一定标准办理相关手续成为会员后,再从中挑选审批提供服务,后三种模式挑选会员较为严格,会员企业资质较好,因此,民间融资服务中心、互助担保基金和互助合作促进会这三种模式的违约风险低于另两种模式。会员制经营的互助担保机构由于入会条件严格,成员企业数量少,易于互助担保机构进行管理,但会导致受益中小企业面小,而开放式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互助担保公司模式为众多中小企业服务,受益面较广。从政府是否出资的角度分析,互助担保公司模式中的国资背景互助担保公司和混合互助担保公司与民间融资中心模式都有政府出资支持,结合互助担保公司模式发展情况,有政府出资支持的担保公司营运良好,所以一定政府的支持能够提高融资金额和融资效率,促进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

简而言之,政府的支持是必要的,政府对互助担保机构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互助担保机构如有政府作为后盾,其抗风险能力提高,银行对其信任的提高,则互助担保机构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来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贷款,但政府不能干预过多,互助担保机构市场化经营才能充分体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作用。法人性质的互助担保机构法律保护强,因为借款企业违约造成损失交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会员制封闭式的经营,虽然受益企业数量少,但是成员企业间的相互监督有效地降低了违约风险。

表2列示了五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优点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一种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发展可以借鉴其他模式实际运营的经验,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从以上对不同互助担保机构模式的优劣势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1)当前政府对互助担保融资的支持力度不足,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制定针对互助担保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的国家层法律法规,明确互助担保机构的定位,依照这些规定,政府也可适当地对互助担保融资提供支持,为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保驾护航。(2)民间资本规模大,缺乏投资途径,可以借鉴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模式拓宽互助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来发展互助担保融资,充分激发民间资本,搭建使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的交流平台,促进构建双赢局面。(3)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对于互助担保机构来说十分重要,好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互助担保机构的作用,但目前还未出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还需要社会各界进一步的探索。(4)尽快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利用产业集群融资的信息优势和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提高企业的守信度,增强互助担保机构对合作银行的谈判能力,争取优惠贷款,节约贷款成本,加快放贷速度。

五、结语

以集群为依托的互助担保融资是一种新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它的存在,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我国的集群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还在探索中,近年来已有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中小企业集群特点明显的嘉兴市为例,研究了集群互助担保机构的五种模式,分析其优劣势,并对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借鉴现有互助担保机构的发展经验,可以从完善互助担保融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适当加大政府政策扶持与监督力度、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和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融资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互助担保融资完全发挥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香.“产业品牌化、品牌产业化”打造产业集群——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企业经济,2008,29(5):134-137.

[2]陈琼娣.意大利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模式的经验及借鉴[J].南方金融,2008,30(12):58-61.

[3]文学舟,梅强.日美意三种模式信用担保机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1,32(7):173-179.

[4]陈恩才,牛刚.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的制度模式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9,(4):77-80.

[5]王志强,邹高峰,左军.欧盟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的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300-305.

[6]罗霞.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模式研究——以山东禹城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8):186-205.

[7]杨扬,李帅帅,荣宏庆.完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融资机制——以辽宁为例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3,(7):53-56.

上一篇:营销方法下一篇:温度压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