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财产险公司

2024-10-03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精选9篇)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 篇1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是指那些在财产险市场上不占据垄断地位、经营年限较低、在经营规模和经营结构上都无法与大公司相抗衡的财产险公司。从这个意义上进行界定, 目前在中国除了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集团外, 其他的中资保险公司都属于中小型财产险公司[1]。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是中国财产险市场的主要市场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对中国的财产险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以下便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治 (Political) 、经济 (Economic) 、社会 (Social) 和技术 (Technological) 四个方面对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所处的发展环境进行分析, 并据此对其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中国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PEST分析

(一) 政治法律环境

1.《保险法》的修改。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保险业法律体系的成熟也成为必然趋势。1995年10月1日, 中国第一部《保险法》颁布实施。2002年, 根据中国加入WTO承诺对保险业的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对《保险法》做了第一次修订。2009年2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修订草案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实施, 这是中国保险法的第二次修订。这两次修订从不同程度上对保险合同、保险业经营、保险业监管等方面做了不少重大的修改以及内容上的完善, 解决了保险立法许多方面模糊不清和无法可依等问题[2], 保证了保险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2. 中国加入WTO。

中国加入WTO对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来讲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一方面, 中国承诺在企业设立形式、地域限制、业务范围、营业许可等方面对外开放, 使原有的保险市场格局被打破, 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 外资公司在给本土保险公司带来威胁的同时, 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顶尖的技术人才[2], 为中国的保险市场注入了创新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 加入WTO以来, 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 鼓励和扶持保险业的发展, 这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保险市场环境, 为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例如2004年6月15日起中国实行的新《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该规定在降低了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同时, 也不再区分全国性保险公司与区域性保险公司。这将促进中国涌现更多有特色的中小型保险公司, 并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3.“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在2011年8月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 明确提出中国在今后的五年中将会鼓励养老、健康、责任、汽车和农业等专业保险公司的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创新发展, 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这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型保险公司的重视和改革, 也是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寻求发展的良好时机。同时, “十二五”规划也从不同的方面为中国保险业今后五年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从不同角度引导着各个公司的经营战略。

(二) 经济环境

1. 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 近十年来的GDP增长速度都保持在9%左右。这种经济的持续增长为国内的财产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 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使内需上升, 居民和企业所拥有的财产日益增多, 进而导致财产保险需求的增长。其次, 健康发展的经济为中国引进了大量的投资项目, 这些投资项目多为基础设施建设或建筑业等, 由此而带来的风险也为国内的保险市场尤其是财产险市场带来了大量的业务。虽然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对巨额保险标的的承保实力和风险保障能力有限, 但再保险和金融工具的运用也令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得以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2. 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3]。

自2003年以来, 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完善中国的金融市场, 比如大力推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快速健康发展。这些措施使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提升, 在结构和规模上也日益成熟。随着金融体系的逐步发展, 保险资金正渐渐成为其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金融体系一方面为保险业带来了分散风险和获得投资收益的渠道,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也是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良好工具。

3. 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受到了一定的波动, 这也给中国的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首先, 财产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下降, 导致公司的承保亏损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投资回报的补偿, 使得公司的利润率下降。其次, 金融危机导致再保险费率上升[3], 中国的财产险公司要获得再保险就需要更高的成本, 这给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带来了很大压力, 削弱了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因此在这个金融危机还在发挥其后续影响力的时刻,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 社会文化环境

1. 中国居民文化水平和保险意识的提升。

随着中国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和保险知识的普及, 中国保险业的形象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改善。财产保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 成为消费者防范风险和保障财产安全的有效工具和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人们对待保险业态度的转变和对保险需求的增加, 促使了中国保险业的稳定发展。“9·11”事件、金融危机过后, 人们对风险的意识不断加强。目前正处于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恢复阶段, 人们对经济的预期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购买保险也成为了人们规避风险的一种手段。同时, 由于保险公司的正面宣传和保险业在风险发生时所带给消费者的切实保障, 购买保险也渐渐地成为了国民防范风险的一种习惯。这种国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扩张了保险需求, 因此, 抢占有利市场和赢得客户群, 是小型财产险公司制胜的关键手段,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小型财产险公司之间进行竞争。

但是, 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和一些媒体对于保险业中存在的个别案例进行的连续负面报道, “索赔难”和“不诚信”仍然是很多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 因此依旧有不少消费者对保险业存在着很深的误解。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宣传保险产品的同时, 加强对公司内部员工和营销员的管理, 提升服务质量, 最大程度的消除人们对保险业的误会。

2. 中国人口分布集中, 贫富差距过大。

虽然中国土地辽阔, 但是人口的分布还是相对集中, 这就为保险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每年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 相对富裕的人保险需求已经饱和, 而相对贫穷的人虽然具有保险需求, 却无力购买保险,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保险业的发展。同样这也是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拓展业务时遇到的挑战。

(四) 技术因素

1.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良好的技术可以提高财产险公司的效率并降低成本。因此高科技手段的运用, 已经成为保险公司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比如计算机系统、保单业务系统、存储设备系统等的运用, 能够保证客户信息的准确有效, 提高服务效率, 减少客户的排队等候时间。目前已经有很多财产险公司开展了网络营销业务, 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签发网络保单[4]。但这种方式只适合于一些简易、标准化的险种, 比如车险等。目前很多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已经具备了运用互联网来为客户提供更优服务的能力, 这也是他们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条件。

2. 信息化建设“两极分化”。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键的作用,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目前中国保险行业对于网络信息产品的应用格局是: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和平安保险这四大巨头占据了网络信息产品应用市场的60%, 其他50多家中小保险公司大约占据了40%。显然, 保险信息化建设已出现“两极分化”。而中小型财产险公司规模小, 缺乏经验, 并且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资能力有限, 自身开发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所以适宜采用IT引导业务的建设方式。

3. 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运用。

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开发和计算机处理数据功能的不断强大, 数据挖掘技术也日趋成熟。该技术可以从保险公司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中获取有意义的信息, 处理海量数据, 并从中挖掘出业务的内在规律, 为保险产品定价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策略制定提供有效的建议[5]。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上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决策能力, 因此数据挖掘技术的成熟运用可以为中小型财产险公司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二、中国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发展策略建议

(一) 注重效益与规模并重的发展模式

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对于很多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来说, 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业务规模往往是其初期的发展目标, 因为快速增长的保费收入可以为公司带来大量的现金流, 保证投资业务的顺利开展, 同时也将公司初期的开办费用进行了摊薄[6]。然而, 快速发展的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初期并没有掌握成熟的业务管理技术, 承保业务质量不高, 但业务扩张所带来的经营成本却很高[6], 这会导致公司的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上升, 进一步侵蚀公司的利润。因此,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规模的扩张, 还要同时兼顾效益目标。这就要求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承保时提高门槛, 严格核保, 不盲目拓展业务, 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公司内部的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企业文化, 提高公司的信誉度, 以此来赢得客户群。只有通过效益与规模共同发展,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才能在长期经营中稳步前进。

(二) 重视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

保险资金是保险公司进行投资的资金来源, 它的良好运转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并且, 保险资金获得的投资收益也能够弥补一定的承保亏损, 提高保险公司的利润率和偿付能力。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由于投资经验不足、投资渠道和投资资本有限, 所获得的投资收益较低, 由此也就失去了通过获得投资收益来降低保费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这使得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在与大型财产险公司进行竞争时无法抵御价格战的冲击, 造成较大的业绩波动。并且近年来, 资本市场并不稳定, 投资收益走低, 因此, 加强中小型财产险公司的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具有必要性。第一, 公司应该完善投资资金的管理体制, 建立 (下转64页) (上接59页) 明确的分工, 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第二, 应当运用专业型人才, 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进行专业运作, 分散风险, 获取最大收益。第三, 建立健全的评估考核制度和风险预警体系, 使资金的运用更加谨慎和稳健[7]。

(三) 增强创新意识,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虽然目前来说保险金融集团化是大势所趋[6], 但是中小型财产险公司仍在中国财产险市场上占据多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是对财产险市场的重要补充, 然而当前中国中小型财产险公司却面临着保险产品同质化、合同条款雷同等问题。随着人民保险意识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个性化的保险需求。由于中小型保险公司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可以根据少数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因此对市场进行细分, 增强创新意识, 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可以为中小型财产险市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虽然中小型财产险公司不具有规模优势, 但是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也能够吸引特定的客户群体, 同时也避免了对同一产品的过度竞争。

(四)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保险业带来了新的繁荣。中小型财产险公司规模小, 业务人员有限, 能够提供的服务水平也有限。因此, 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等科技的运用, 可以为中小型财产险公司节约一部分人力资本, 并与客户形成互动, 做到即时沟通。同时,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也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 通过售后服务对客户进行人文关怀, 提升公司的客户认可度。比如在易发生风险的时候, 提前通过通讯技术对客户进行提醒, 而不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进行处理, 以此来体现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售后服务态度。

三、总结

通过PEST分析法对中国宏观环境的分析可知,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既面临着发展机遇, 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只有通过自身战略的调整和经营结构、经营技术的不断完善, 才能实现公司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宇星.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金融系, 2008.

[2]潘大海.华诚财产保险公司的战略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工商管理系, 2008.

[3]李仁忠.中华保险广东分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系, 2009.

[4]马杰.试论信息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J].管理观察, 2009, (6) .

[5]朱志国.数据挖掘技术在保险业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 2006, (4) .

[6]张钦辉.中国中小产险公司的发展模式分析及选择[J].保险研究, 2007, (2) .

[7]兰东娟.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52) .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 篇2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在宁波市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优势,宁波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预计,未来中小企业业务保费增速超过整体产险市场增速,因此承保工作中如何对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进行推广以及对应的风险进行防范,实现公司转型和业务发展的双赢局面,是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

宁波市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企业规模小但经济总量大。宁波市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0%以上。

二是行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40个工业大类中,我市中小企业均已涉及。据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布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三是块状经济特征明显。我市中小工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传统加工优势,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区域经济。如余姚的塑料、慈溪的打火机、宁海的文具和模具制造业、象山爵溪的针织衫裤等多个专业生产群体。

二、目前中小企业参保现状及特点 从供给角度看:

一是由于历史数据判断,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赔付率偏高,造成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保额低、保费少,保险公司不愿将有限资源投入其中。

二是中小企业数量多,需求复杂,单份保单数额较低,但保险公司付出的人力物力却并不少,从而降低了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三是保险公司现行产品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目前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是通用型,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是保险公司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产品的价格竞争仍处在主要地位,使得中小企业保险风险和价格偏离。

从需求角度看:

一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足,缺乏购买保险的能力;二是保险观念淡薄,对保险的功能价格完全没有了解或知之甚少;三是一些企业过分高估了自保能力,而又低估了风险的存在,认为保险可有可无;四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状况不稳定,使得保险公司承保所需数据不真实,造成承保及理赔工作容易产生纠纷;五是缺乏相关中小企业的诚信信息,逆向选择等行为增加了保险市场参与的道德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核保控制

1、以核保政策为基础,实施“差异化”核保控制。

制定差异化的企财险承保政策,坚持精耕细作,管控风险。实行从行业、地区、不同经营单位承保质量等不同角度进行承保管理。对于亏损行业、亏损保单、亏损经营单位,承保控制全面收紧,严格控制准入标准;同时,建立黑名单客户公布制度,杜绝不良业务在各经营单位各渠道的流动。如针对i09项目,仅全面开放承保质量较好的一级、二级工业以及商场、酒店等批零和商业楼宇服务业,另外对于对经常因遇暴雨即水浸的地区客户,因原本地势过低或城市排水改造滞后,极易造成内涝,采取设置不同高度的水位线如15cm_30cm硬性免赔方法,大幅提高承保费率,提高准入门槛。

2、以风险控制为基础,实施“专业化”核保控制。

从“事后损失补偿”向“事前风险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型,通过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努力摆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

(1)积极、主动的开展“事前核保”工作,为核保决策提供依据;

事前核保,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例如可以通过现场实地勘查、分析被保险人财务报表等来识别承保标的潜在的损失风险,可以通过分析承保理赔历史数据,寻找潜在风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是否承保的选择。

要做好事前核保必须提高一线人员的风险查验能力。将风险查验的要点、现场验险的规范及核保规范等纳入展业培训和核保培训内容当中,统一标准,从市到各区、县逐级加强对这些环节的培训。核保时严格把关,对于缺乏风险资料的业务坚决打回。

承保前,必须收集必要的承保资料,对保险标的进行风险实地调查。通过实地风险查勘,可以深化对风险的感知程度,具体掌握企业风险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为日后核实投保申请书的内容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保险人掌握了这些资料,也有利于今后指导被保险人做好防灾防损工作,有效地控制施工风险。

(2)及时、细致的做好“事中核保”工作,为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一是做好汛前检查工作,督促客户做好抗台抗汛工作,降低承保风险。加强与防汛、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汛期雨情及其它灾害的时空分布情况。根据汛情、水情发展,及时通知保户,提前做好防汛防台的各项准备。

二是做好承保后的风险排查和走访,定期由业务人员对客户进行风险体检,协助客户排除风险隐患,间接的降低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额度。

(3)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业务分析体系,做好“事后核保”工作,为进一步细化业务政策提供依据。

一是根据风险类别的需要,细化客户的行业分类,建立反映行业风险特征的分类标准。严格管控行业类别输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源头保证承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日后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的承保条件,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是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业务分析体系。及时从自身经营情况提取数据,在进行认真分析后,根据不同行业历年的赔付情况设置差异化的免赔条件和约定,对承保风险进行过滤,“取优去劣”。如根据防灾防损和理赔工作积累的针对各承保标的风险状况、灾情资料和理赔数据,实施“黑名单”、“灰名单” 和“白名单”等预警机制,对“黑名单”中列明的承保标的要严格限制承保,对“灰名单” 中列明的承保标的要提高承保条件酌情承保,对“白名单”列明的承保标的则可以降低承保条件,采取优惠政策承保,以巩固和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

3、以风险分摊为原则,实施“总分支合作”,分散经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对于某个业务人员和某个业务单位来讲,保费规模相对较小,一旦出险大案将会对业务人员和经营单位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借助i09中小企业客户项目组,建立起中小企业业务的自留风险的分摊机制,建立总、分、支多层风险分担机制,分散风险。同时期望总公司再保部能对整体业务进行打包再保处理,保证整个公司的风险稳健经营。

4、以组合产品为目标,提高保障范围和保费规模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发展对策研究 篇3

截至2013年年底, 中国已有63家财险公司开业, 2013年产险保费由2012年末5330.92亿元增至6212.26亿元, 增幅达14.19%, 占该年总保费收入的36.07%。

(一) 市场份额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5202/。

由图1可以看出, 产险市场的业务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资金实力雄厚、产业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手中, 仅人保、平安、太保三家保险公司就占据了产险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其他产险公司只能在40%不到的市场份额内再次分配。

(二) 市场集中度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数据整理而得。

市场集中度是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 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其中, C R n是衡量市场集中度的常用指标, 是通过计算产险市场份额排名前n名的保险公司其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整个产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百分比体现的。从表1可以看出, 我国产险市场前4家绝对集中度指数均大于65%, 对比贝恩市场类型划分表可以得出我国产险市场属于寡占Ⅱ型 (65≤C R4<75) , 即垄断竞争型市场。

(三) 产品差异化程度分析

由于我国产险市场供给主体少, 产险产品结构差异性小, 当前产险险种主要集中在车险、企财险、货运险三大险种上, 同时, 我国产险市场发展时间短, 产品创新人才短缺, 造成了产品同质性强, 缺乏个性和针对性的缺陷。目前, 我国财产保险险种创新速度慢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产险的需求, 未能形成丰富的产险供给市场。

二、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难点———基于五力模型

由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产险市场存在垄断以及产品同质性强等问题。尽管中小型产险公司较大公司而言有经营成本低、经营管理灵活等优势, 但其资金缺乏等问题在保险市场这一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显得更为突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前后基于IO经济学派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引入战略管理, 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波特认为, 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其所处的行业有一定的关系, 他强调:“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正是对产业结构的分析, 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 就应该对企业所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寻找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模式。

(一) 进入者威胁

中国的商业保险虽然1980年才重新起步, 但发展速度比较快, 从1980年仅有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 增至2013年的138家, 其中产险公司63家。一方面, 随着中国产险市场的扩大, 国民对产险的需求不断增加, 新的保险公司不断进入中国保险市场, 带来新产品, 威胁原有保险公司的地位;另一方面, 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 凭借其母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对产品的创新能力, 给中小型产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已不满足于仅仅作为保险分销商, 逐渐发展保险生产商的它也是中小型产险公司强劲的竞争对手。

(二)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由上文数据的分析, 可知保险行业是一个垄断性较高的行业, 仅人保、平安、太保三家保险公司就占据了产险市场6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型产险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 巨大的市场份额以及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 让中小型产险公司的生存更加艰难。

此外, 由图2可以看出, 从2009年开始外资公司在华份额自1.06%增至2013年的1.28%, 说明外资产险公司已在国内产险市场获得了较稳健的发展。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快速增长, 竞争优势逐渐体现, 给中小型产险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又一轮新的挑战。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网站数据整理而得。

(三) 替代品的压力

保险品作为一种投资产品, 其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集中体现于产品的投资回报率及其风险的高低。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 如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其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产品的多样的诱惑, 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此外, 金融领域的服务发展较早, 且水平较高。金融品的这两大优势使得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发展更加艰难。

(四) 客户议价能力

财产保险的客户主要分为企业和个人两类, 其中企业相较于个人而言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首先, 企业投保次数多且金额大, 具有议价的资格;其次, 企业较个人而言熟悉保险产品, 具有更强的谈判能2力0。14企业年客第户1的1议期价中能力旬使刊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大时减弱代。

三、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 但我国产险的密度和深度同保险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保险企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大型产险公司目前仍然经营传统业务, 缺乏创新品种, 保险产品单一、同质性强, 无法满足市场如今多变的需求, 而中小型产险公司灵活经营方式为产险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为中小产险公司提升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契机。

(一) 差异化竞争战略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无论在品牌认可度还是资金实力上与大型产险公司均无法抗衡。因此, 中小型产险公司须结合自身实际, 集中有限的资源, 合理细分市场, 以创新为手段, 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优化中小型产险公司地位, 增加市场份额, 提高盈利能力。

1. 产品差异。

目前我国保险品数量众多, 但这些产品的差异程度却非常小。因此, 消费者在选择同类保险产品时, 会倾向于选择品牌形象佳和影响力大的大型产险公司。中小型产险公司为获得竞争优势, 则应集中优势资源, 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 结合自身优势, 针对新型领域和社会急需领域, 在产品供应方面实现创新。因此, 实行有别于大型产险公司的差异化策略是必要的。

2. 服务差异。

目前, 中国保险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保险公司应从消费者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小型产险公司应以客户为中心, 保前积极与客户交流, 全面了解客户的潜在需求, 主动向客户普及保险知识;保中以面授、短信等多种形式, 向客户教授危险发生前如何防范, 危险发生后如何最小化损失的知识;保后简化出险理赔程序, 提升客户体验。

3. 树立品牌价值。

增强品牌竞争力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品牌价值作为一种竞争手段, 它形成一种产品与另一种产品的差异, 因而客户在同质产品取舍时会出现偏好。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和获取垄断利润的利器。中小产险公司应树立品牌意识, 在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关系维护等营销活动中都要紧密围绕品牌形象的塑造进行。

(二) 集中化战略

与大型产险公司相比, 中小型产险公司规模小、实力弱、人才缺乏, 因此决定了其在进行战略决策选择时应走集中化战略。中小型产险公司应在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情况下, 集中拓展某一类专业市场、锁定某一类固定客户群, 逐渐形成专业化优势。

1.细分目标市场, 找准市场定位。

中小型产险公司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 应采用专门化策略, 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在细分目标市场时, 应具体分析自身资源优势, 挖掘市场的“真空地带”, 充分利用这些空白点来自身的竞争优势, 吸引特定金客户群融。

2.借助地方优势, 锁定客户群体。

N O.11, 2014中um小u型l产at险iv公et司y可N以O利.5用7公0) 司所在地独特的优势资源, 借助政府给予的支持和补贴, 结合当地客户的需求偏好, 制定个性化的营销和服务策略。同时, 公司应当确定产品所针对的是高端客户还是低端客户, 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公司的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等。

(三) 销售手段创新战略

对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来说, 通过产品的创新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时间跨度长、成本高、收益低、难度大。因此, 中小型产险公司在短期竞争战略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成本低、见效快的营销手段。

1.实行捆绑式组合销售。

所谓的“捆绑式组合”销售, 是指将市场上出现的一些保险产品捆绑起来以组合的形式进行销售。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小型产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经营利润。例如, 公司可以将家庭财产险和车险组合在一起销售, 同时给客户一定的折扣率, 这样公司也可以降低销售成本, 扩大销售量, 获得更多的客户, 实现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共赢。

2.建立战略联盟。

保险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内在竞争力,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小型产险公司在其战略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建立战略联盟, 以此提高各自的竞争优势。中小产险公司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可以分享各自的优势资源, 在管理方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是企业以低成本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摘要:一般而言, 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成立时间短, 总资本规模小, 市场占有率低, 但数量众多, 在保险市场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本文在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分析的研究背景下, 基于波特竞争理论, 分析其发展的难点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战略,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杨波, 马骊.垄断竞争格局下中小型财险公司的竞争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31) .

[2]许海燕.论我国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竞争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05.

[3]王江平.浅谈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如何有效发展[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2.

[4]杨爽.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战略的研究——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视角[J].南方金融, 2012.

[5]姜秀昶.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 2009.

[6]孙正成.我国中小产险公司差异化经营研究[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9.

[7]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 篇4

1、平安产险 170 亿

偿付能力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平安产险增资至170亿

近日,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获中国保监会核准同意,注册资本增加50亿元人民币,至此平安产险注册资本金达到170亿元人民币。此次变更注册资本金,将使平安产险资本金更加充裕,扩大承保能力,并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为未来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平安产险表示,公司一直按照《保险法》和保监会监管规定的承保能力与偿付能力水平高标准进行资本管理。本次考虑到2010年业务快速增长及2011业务发展预期,增资50亿元人民币,使总资本金达到170亿元,确保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满足《保险法》关于承保能力的要求,同时使偿付能力持续保持在充足II类标准150%以上的水平。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平安产险总保费收入621.16亿元,同比增长61%,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达15.4%;综合成本率和盈利水平达到历史最优;尽管业务发展迅猛,但至2010年底平安产险偿付能力充足率仍然达到了179.6%,按照中国保监会分类监管的要求,达到了较高类别的偿付水平。

业内人士观察,2002年,平安产险成立时注册资本为16亿元人民币,当年的保费收入为82.3亿元;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2010年保费收入达621.16亿元,保费收入较2002年增长约7.5倍。2010年120亿的注册资本金也与保费增速同步。今年以来,平安产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今年前5月总保费收入达336.9亿元,同比增长36%,“再度增资可以理解”。

2、安邦财险 120亿

2011年9月6日...昨天,保监会发布公告,批准安邦财产保险公司(下称“安邦保险”)增资至120亿元,资本金规模一举超过人保财险,跃居财险业第二位。

3、人保财险 111.418亿

4、国寿财产 80亿

2011年7月1日...增资前,中国人寿和集团公司各持有财产险公司40%和60%的股权。此次增资,两者将分别出资16亿元和24亿元,将财产险公司的注册资本由40亿元增至80亿元。.5、太平洋财险73亿

6、大地财险 47.2亿

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中国大地保险注册资本金变更为47.2亿元,其中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比92.26%,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占比4.65%,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占比2.62%,北京松联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比0.47%。

公司注册资本金的增加,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实力,公司偿付能力大幅提升。据测算,目前公司偿付能力超过260%。

2009年3月27日,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和2009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再集团等四家股东向公司增资的决议》,中再集团、宁波电力、大唐国际、北京松联四家股东共注资9.07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今年以来公司坚定不移地贯彻“调整转型、效益发展”方针,防风险、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措施得到较好落实,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最佳,承保利润位居行业前列,呈现了“三增三降”的良好态势。

所谓“三增”,就是保费收入稳定增长;承保利润、投资收益和现金流大幅增加,一举扭转了承保多年亏损的不利局面;业务结构继续向“发展有效益”转型,非车险、人身险合计占比达28.8%,业务质量显著改善。

所谓“三降”,就是综合费用率、赔付率、应收保费率均创历史新低。其中,综合费用率同比下降8.9个百分点,2009保单应收保费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精算赔付率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车险、非车险、人身险三大类险别精算赔付率同比分别下降了4.8%、41.1%和8.8%。

7、华泰财险 30.426亿

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缩写为“华泰财险”)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财产保险公司,1996年由 63 家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北京发起设立,公司注册资本金30.426亿元人民币。公司开展财产损失、责任、意外伤害、健康四大类保险业务,到2009年,已在全国60多座城市设有分支机构,形成面向全国的经营布局。2002年5月,世界著名保险集团─—美国ACE集团参股华泰,为华泰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全球性业务支持网络。2005年,以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为投资主体的华泰资产管理公司和华泰人寿保险公司开业,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两家公司均已成为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华泰已于2009年正

式启动了集团化改组,2010年,公司将继续推动这一进程,按照集团化战略部署的要求成立华泰保险集团,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公司综合实力,建立起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8、中银保险 30.35亿

2011年2月23日...网难财经2月17日讯网难财经获悉,外国保监会核准了外银平安外银平安无限公司删资申请。外银平安注册本钱变更为30.3508亿元。

9、紫金保险 25亿元

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由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成立、首家总部设在江苏省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25亿元,注册地江苏省南京市。2009年5月18日,紫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市金陵饭店隆重举行开业庆典。紫金保险的成立,弥补了江苏长期以来法人保险机构缺失的空白,并与华泰证券、江苏银行、省再担保公司一起,形成了江苏金融服务业四足鼎立的“地方军”,极大地丰富全省金融服务产品,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支撑。

紫金保险成立以来,秉承“始于责任,成于精细”的核心价值理念,以“追求价值保障,致力社会和谐”为使命,以“成为最具责任感的保险企业公民”为愿景,弘扬“勤俭信廉”的创业文化和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实现了平稳起步和良好开局。截至2011年9月,公司下辖各级分支机构73家,实现了跨省、跨区域经营。其中,在江苏、北京、上海、浙江、河北、广东、山东、四川、河南、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宁波、青岛、内蒙古、天津、辽宁、广西、山西等20个省(市)设立了(含在筹)分公司,在江苏省内实现了13个地市全覆盖。公司员工队伍达刭2195名,平均年龄34岁。公司开业以来,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超过17.5亿元,累计提供保险保障总额超过2万亿元。公司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办农业保险,开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安居投资型家庭财产综合保险,主动介入中小学生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成为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受托管理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望未来,紫金保险将按照江苏省政府服务业提速计划的部署,借江苏省政府支持紫金保险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之东风,立足江苏,着眼全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厚的江苏文化为基础,吸引优秀人才,创新经营模式,台规稳健经营,培育竞争能力,服务经济建设,把紫金保险建设成“诚信、规范、专业、特色”的财产保险公司,并努力把紫金打造成“江苏有优势、华东有影响、全国有特色”财产保险品牌。

10、天安保险 21.72亿元

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朱瑶)今日,保监会批复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请示,同意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4,344,552,596元人民币。

11、阳光财险 21.5亿

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于2004年12月24日经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筹建,主要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2005年7月28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21.5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北京。

12、英大泰和财险 21亿元

英大泰和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家电网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金21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13、太平财险 20.7亿

2011年9月1日...近日,太平财险收到了中国保监会批准其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批复,注册资本金由15.7亿元增加到20.7亿元。

14、都邦保险 20亿

都邦保险经过多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20亿元,股东也增至19家。

15、华安财产 14亿

中国保监会今日批准了华安财险变更注册资本的申请,该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9亿人民币升至14亿元,增加5亿元人民币资本金。

据悉,从2009年9月至今,华安财险已增资两次。增资前,特华投资控股和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分别持有1.8亿股和1.7亿股,分别占比20%和18.89%,为公司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此次保监会发布的增资公告中并没有对华安财险股权结构变动作出说明。

华安财险成立于1996年10月,总部设于深圳,注册资本9亿元,主要经营各种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农业险、意外伤害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

据报道,截至去年底有6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其中就有华安财险,起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79.4%。

今年1月,保监会批准了华安财险发行次级债券的申请,允许其募集10年期次级定期债务,募集规模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截止3月底,拟8亿次级债中已有3亿元到账,使其一季度偿付能力提升至119%。

16、永诚财险 12.5亿

17、大众保险 11.46亿

18、渤海保险 11亿

19、浙商保险 10亿 20、民安财险 10亿港币

从公司法人制度设计来论公司财产 篇5

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 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何以能够成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独立主体呢?对此, 应立足于公司的法律人格要素加以判断。借鉴范建先生的观点, 公司的法律人格要素为独立的财产与独立的意思。前者构成了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所须具备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构成了公司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所须具备的独立的意志, 即体现股东共同意志又不同于股东共同意志的作为独立的法律人格而独立生成的自主意志。

为维系和发展公司法人制度, 则需要保障公司财产独立。公司财产分为两类:其一为公司成立时的财产, 其二为公司成立后的财产。前者为公司设立时的实缴资本或认缴资本, 属于静态的财产, 关系到公司法律人格的生成。因此, 公司的这部分财产需要保持确定性和稳定性, 才能保证公司成立之后能独立承担责任。后者为公司存续期间所拥有的财产, 即公司的资产, 属于动态的财产, 关系到公司法律人格的维系。

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其以被法律承认和学者所接受。在此, 无需做关于它们能成为公司财产的评价。

以下, 将结合公司法人的制度设计, 重点讨论争议颇多的劳务、人力资本、商誉、特许经营权和商业信息能否成为公司财产。

一、劳务和人力资本

对于劳务和人力资本, 都属于附着于自然人身上的无形财产, 若以二者出资, 即是用将来为公司提供的服务来出资, 不具有现实的价值性。在评估时, 一来每一个自然人的情况各异, 难以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 二来评估的成本过高, 需要确定该自然人的工作经验、技能等一系列情况, 并且调查成本也较高。在以劳务出资后, 由于自然人因生老病死等原因, 导致无法履行向公司完成后续出资的义务。这势必会削弱公司资本的担保功能, 这恰恰是与公司资本制度设计初衷相悖的。所以, 从现实的操作性上看, 将劳务和人力资本作为公司财产是不足取的。

二、商誉

商誉是经过较长的时间, 通过经营者的苦心经营而取得的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商业信用。关于商誉, 作为一种无形财产, 能带来经济利益, 尤其是举世闻名的商誉则更是会给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商誉也可以被评估, 事实上, 世界上知名的品牌频频被估价, 这也证明了现实的可操作性, 而商誉一旦形成, 只要按照原有的方式经营下去, 就不会产生商誉贬值的风险, 这对于维持公司财产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因此, 笔者认为, 商誉是可以被股东用来出资的。

三、特许经营权

关于特许经营权, 其分为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和企业授予的特许经营权。前者是指“政府授予企业专营某种事业或某种商品的权利;这些事业具有独占性质, 而使经营者获得优厚的利益。后者则是指, 一个企业 (特许人) 依照双方签订的合同, 在一定的期限内授予另一个企业 (被特许人) 使用其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技术秘密等的权利。

特许经营权是被授予的, 因此该项财产权与权利人是分不开的, 授予者是根据被授予者的资格、经营能力、信誉等一系列的要素考察而确定是否授予的, 该项财产权具有一定的人身属性, 当被授予者转让该项使用权, 必定会受到授权人的限制。同样当以此财产权入股时, 也会受到此种限制, 因为这意味着被授权者将该项权利转让给即将成立的公司, 而未来公司的资质等问题尚属于一个未知数, 这对原授权者, 还是原来与被授权者竞争此项特许经营权的他人乃至社会大众都显示公平, 均造成不利影响。同时, 特许经营权还会由于被授予人的违法经营而被吊销, 这时造成公司注册资本不当减少, 对公司的债权人是极其不利的。因此说来, 特许经营权是不适合被股东用来出资的。

四、商业信息

信息是指以物质载体为媒介反映出来的一种新的有用的知识。信息作为一项客观存在的, 并能带来经济价值的资源, 可以成为交易的对象。然而, 信息若成为公司财产特别是作为出资时的财产时, 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 信息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因此, 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无法保证人们的预测能完全准确, 且由于市场变化纷繁,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信息可能不具有任何价值, 在此种情形下, 以信息出资, 公司的注册资本必然缩水。其次, 信息不具有稳定性, 信息一旦被别人说出, 就已不再是秘密了, 特别是在出资时的验资阶段, 验资人和其他股东均有机会知悉该信息, 一旦告知第三人或是抢占先机, 必然会对公司及公司的债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而事后的寻求救济亦更是困难, 因为举证问题将时刻困扰着权利人。最后, 就是在实际操作上, 如何进行评估并由谁来评估也将成为阻碍信息成为公司财产的又一重要因素。

综合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财产都能作为公司财产, 满足了生成和维系公司独立法律人格的财产方可成为公司财产。

参考文献

[1]余立力:《论财产及其形态上的新变化》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

[2]胡丽丽陈儒坤:论公司的出资方式《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6期

[3]王建文范健:《论公司财产独立的价值及其法律维护》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

[4]杨明曹明星:《特许经营权: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

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初探 篇6

一、财产保险公司人员构成

财产保险公司人员按照职能划分为四大序列:

(一)销售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销售;主要指客户经理等人员。

(二)技术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核保、核赔;主要指各级核保、核赔人员。

(三)管理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管理;主要指各部门的负责人等。

(四)业务序列:该序列的职能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主要指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人员。

对上述四大序列人员的薪酬管理,构成了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销售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销售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与销售业绩挂钩。

销售序列员工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无论基本工资还是绩效奖金都以销售业绩为基础。

基本工资按照上年度个人保费业绩核定套入销售序列员工职级体系,职级确定后一年内保持不变;销售序列员工基本工资职级体系总公司统一制定,分公司根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成所在地相应基本工资职级体系。

绩效奖金按照险种奖金计提比率计算,以实际收到的保费为标准,上不封顶;按照销售人员当月各险种的实收保费计算的业绩奖金就是该销售人员的月度绩效奖金。

确定销售人员薪酬时,有两个问题是难点:一是如何合理确定销售人员基本工资职级标准,也就是说确定基本工资职级标准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不确定;二是各险种奖金计提比例如何确定才能更合理。目前,财产保险公司在确定上述问题时一般采取经验数据加主观判断。

三、技术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技术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所有技术序列的员工都要通过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相应技术等级证书。财产保险公司中这类人员特指核保、核赔人员。

各保险公司总公司有比较规范完善的资格考试制度,不同的资格等级对应不同的薪酬等级。

技术序列员工薪酬为年薪制;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年终绩效三部分;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及年度考核绩效比例固定,通常是四比四比二;工资发放时,基本工资按月100%发放,月度绩效按照月度考核指标考核发放,年终绩效按年度考核指标考核发放。

保险公司制定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绩效奖金不仅与技术人员自己的工作质量相关,与所在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相关,更与整个公司绩效完成情况相关。

目前,核保、核赔人员工作的量化管理已经提到日程,保险公司希望通过量化工作量计算该类人员的绩效奖金,这正是该序列人员绩效奖金确定的难点。

四、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管理序列员工指销售部门的管理者,即各部门负责保费收入指标的责任人。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征是与部门经营成果紧密相连。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结构是:基础年薪+效益年薪。

基础年薪是根据管理者对所负责部门的年度经营的基本回报,从根本上体系了管理者价值,不与经营成果相联系。因此,基础年薪在管理序列员工的总薪酬中比重较低,基础年薪一般根据上年度该部门的保费规模确定。

效益年薪即效益收入,效益收入取决于其所管理部门的经营成果,核算管理者的效益收入的指标一般包括质量和效益类指标及业务发展类指标两大类,每一大类指标中包含若干个小指标。年度终了,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出管理者的效益收入。管理者的效益收入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分公司经营成果的分享。

管理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难点是效益年薪考核指标的确定。

五、业务序列员工薪酬管理

业务序列员工薪酬管理的特证是薪酬体现岗位价值,以岗定薪、以能定资、以绩定奖,岗变薪变。

以岗定薪指薪酬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根据薪酬等级确定员工的基本工资结构,并根据岗位序列和岗位等级确定目标现金总薪酬。

以能定资指根据员工胜任岗位的能力水平,确定同一薪酬等级不同员工的薪酬档次。

以绩定奖指根据员工绩效表现和工作业绩,确定员工的绩效奖金。

岗边薪变指员工岗位变动后,根据新任岗位确定其薪酬等级,保证薪酬等级与岗位等级一一对应,并随之调整岗位目标薪酬水平。

业务序列员工的薪酬是年薪制,结构为:基本工资+月度考核绩效+年度考核绩效,各部分的比例固定。

由于业务序列员工的工作无法量化, 因此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考核成为该序列薪酬管理的难点, 目前业务序列员工的绩效考核基本上采取了与分公司整体绩效挂钩的办法。

六、财产保险公司薪酬管理的评价

(一)财产保险公司员工薪酬管理的优势

1. 基本工资结构全司统一规范,便于管理比较,并有利于员工在系统内的流动。

2. 薪酬管理以绩效为导向,员工薪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财产保险公司通过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的绩效考核的指标,对所有员工均实行月度绩效和年终绩效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应用于发放绩效奖金。这样,公司员工会更多地关注公司与部门的绩效,真正实行员工薪酬与公司业务发展共沉浮。

(二)财产保险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有待改善和提高

1. 职务梳理基础工作需强化。

加强基础工作,严格职务设置、职级评定等相关原则和办法,对分公司职务、职级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校核,确保其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在明确部门关键职责基础上,加强职务说明书的修订,完善工作,使其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并成为分公司员工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 薪酬管理集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提升。

中小型财产险公司 篇7

(一)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 支出与资

产的增加不是一笔会计记录, 支出时直接记入“事业支出”, 固定资产的增加需要单独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有些财务人员往往做了支出, 不增加固定资产, 导致账实不符, 国有资产流失。

(二) 校领导重财轻物, 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普遍存在, 职工对财产物资管理的概念模糊, 管理意识淡薄。

(三) 管理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很多学校的物资保管员没有会计知识, 一般为临近退休的教职工兼任, 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更替频繁, 造成资产管理上的混乱。

(四) 缺乏行之有效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五) 管理手段落后, 管理措施不得力。

许多学校依然使用落后的手工记账, 致使账账、账物不符, 家底不清。管理松懈, 财产物资购置、使用、报废的失控, 使得财产物资流失、经费浪费, 直接影响学校教学秩序。

二、对策及措施

(一) 统一管理认识, 强化管理观念

学校领导要克服重财轻物, 重购置轻管理, 重教学设备管理轻其他财产物资管理的倾向, 要充分认识到财产物资在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加强对财产物资管理的宣传、培训和学习, 增强广大师生的财产物资管理意识, 使全校师生都有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

(二)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管理职能

学校拥有大量的财产物资, 如办公楼、教学楼、电教设备、文体设备、图书、电脑等。这些都是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体, 各校必须成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门人员, 切实加强管理。学校可成立财产物资管理领导小组, 由校长、财务人员、设备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教导主任、后勤工作人员等成员组成,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来实施各种规章制度, 把执行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履行学校财产物资管理的各项职责。

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和财产物资管理责任制

俗话说, 管理不能靠人管人, 而要靠制度管人。学校要想管理好财产物资, 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财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做到科学、合理、有效, 既有总的管理要求, 又有分类管理的细则。一般说来, 学校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按程序分为财产物资的购置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按项目和内容可以分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具体可划分为房屋、设备、图书等管理制度) , 流动资产管理制度,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在建立健全内部制度体系的基础上, 要定期进行检查, 对违反制度的科室和个人要根据规定及时查处, 对执行好的予以奖励。

四、完善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强化财产物资的日常管理

财产物资的管理好坏主要体现在其日常管理上, 作为学校的财产物资管理, 首要的是抓好财产物资的日常管理工作。那么如何加强财产物资的日常管理工作呢?

(一) 健全财产物资采购制度。

要有效加强财产物资采购管理, 学校应成立由校委领导、财务人员、财产物资管理员以及教工代表组成的财产物资领导小组。对各科室提出的财产物资购置计划, 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 再根据年度经费预算, 本着“量入为出, 统筹兼顾, 保障重点”的原则, 组织、管理、监督财产物资采购, 防止重复购置、闲置和浪费。要指定人员定点采购;对图书、报刊、杂志等, 根据预算由图书专业管理员进行统一订购;对一般设备和专业设备, 若涉及金额较大的, 可通过投标等公开方式进行采购。增强资金使用过程的透明度, 保证优质优价, 杜绝暗箱操作, 防止腐败滋生, 把有限的教学经费用在刀刃上, 维护正常教学经费的运作,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保障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二) 完善财产物资验收制度。

学校财产物资领导小组要制定财产物资验收制度, 财产物资管理员要把好财产物资的验收关, 实行采购与验收分开, 对质量达不到要求和以次充好的财产物资, 要坚决拒绝接收。财产物资使用部门做好监督工作, 如实反映财产物资的质量状况和使用情况, 对有质量问题的劣质财产物资应及时汇报, 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三) 健全财产物资使用维护制度。

财产物资使用维护制度包括使用登记、保管措施、安全防范措施、赔偿措施等内容。学校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使用维护制度, 把财产物资的完好率与财产物资责任人的工作业绩加以挂钩, 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提高财产物资的使用效益。使用科室和使用人要对财产物资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做到使用登记、小心维护、妥

浅议全面预算管理的误区

◎文/何鲲鹏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工具, 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 对于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容易形成的误区, 并分析了误区产生的原因, 为更好地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铺平了道路。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误区

企业预算是一个企业对未来某一特定期间如何取得资源和使用资源的一种详细计划, 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 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 能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作为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工具,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资源整合和战略管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以来, 企业预算管理核心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思路得到较广泛的认同。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在认识全面预算管理效益创造能力的同时, 在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上仍存在着误区。

一、企业对全面预算的目的认识不清, 导致为预算而

善保管。学校对于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 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岗位责任制, 对于损坏学校财产物资的要求赔偿, 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学校要对财产物资的保管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要防火、防盗, 消除安全隐患。

(四) 严格财产物资处置制度。

财产物资处置制度包括对财产物资的出租、出借、报损、报废等内容。学校要制订详细、严密的财产物资处置程序和办法, 规定各类财产物资在出租、出借、报损、报废的报批程序, 防止科室和个人随意处置财产物资, 造成财产物资流失。对出租、出借财产物资, 要报经学校校委领导讨论研究, 获取的收益要作为财产物资收益上缴学校财务部门用于财产物资的更新改造。对财产物资的报损、报废, 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审核报批, 数额巨大的要报主管部门审批, 科室和个人不得提前报损、报废。

(五) 健全财产物资清查盘点制度。

学校除了要配合国家的清产核资工作外, 还应定期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学校财产物资的清查工作, 做到“家底”清楚, 账、卡、物相符, 核实财产物资的存量和增量, 明晰各类财产物资产权, 推动财产物资的优化组合, 促进闲置财产物资的有效利用。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财产物资和流动财产物资, 要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 及时处理, 并提出今后加强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六) 建立维修、保养制度。

学校财产物资应注意日常的

预算

企业及企业的主管部门均认识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作用, 并把是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不少企业为了在企业管理水平认定方面能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认同, 纷纷实施预算管理, 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性文件。实际上, 企业实施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对企业未来的行动进行事先安排和计划, 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 以使企业按照既定目标行事, 从而有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所以, 企业不能只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制度空白, 而应将预算管理作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手段, 重点不在于企业有无预算管理制度, 而重在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实施和落实。

二、编制预算属纯财务行为

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主要是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 而非代替具体的部门去编制预算。首先, 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管理行为, 必须由公司最高管理层进行组织和指挥;其次, 预算的执行主体是具体部门, 业务、投资、

维护检查修理等工作, 维护的如何关系到财产物资的正常使用, 延长财产物资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五、建立管理网络, 提高管理效率

学校财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除校长领导统一协调以及财务后勤、实物保管员外, 还涉及到各科室、班级、寝室, 各部门均要密切配合, 建立财产物资管理网络, 通过财产物资管理软件的系统处理。可随时掌握着学校所有财产物资的来龙去脉以及当前实际拥有量和分布状况, 为学校财产物资的管理与清查提供了条件。

学校财产物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管理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只要领导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及时更新管理观念, 健全制度, 落实措施,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爱惜学校财产物资, 共同努力, 一定能管好、用好财产物资, 提高财产物资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曾燕.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教育财会研究, 2010 (05) .

[2]张鹏, 李海强.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09 (02) .

财产保险公司顾客价值战略研究 篇8

随着后WTO后时代的到来、保险业市场发展迅猛, 社会地位极大提高。十六大报告中, 把保险业提高到社会“稳定器”与“减震器”的高度,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的要求。在2008年初的雪灾中, 保险业充分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发展及进行经济补偿的基本作用,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又把保险业推到历史的关头。保户即保险业的顾客, 是保险企业发展的源泉, 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为了充分发挥保险业的社会作用, 提高产业竞争力, 塑造企业竞争优势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保险企业顾客价值管理问题进行研究。那么如何调整思路, 提高顾客续保率、降低业务费用、提高效益, 增强赔付能力, 实现保险业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的基本职能?无疑培育业务增长点、减少费用支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而实现这些, 要依靠创造优秀的服务质量赢得更多的保户, 现今保险行业人员己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 财产保险公司顾客界定

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保险业, 其本身的特殊性, 决定了保险业的顾客与传统的顾客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保险业中, 保险公司面临的顾客不仅仅局限于在保险公司投保的投保人、被保险人, 与保险公司接触频繁的中介代理机构、营销人员等非保险公司的员工都是公司的顾客。由于保险经营主体不断增加, 市场竞争加剧, 加之公司的业务人员流动日趋频繁, 因而也可以将业务人员看作保险公司的顾客。

3 顾客价值实证分析过程

顾客对价值的感知是指顾客在购买保险产品过程中, 所支付的费用和所达到的实际收益的体验。在保险业来讲, 顾客价值感知的核心是赔付情况, 而不仅仅是交纳的保费。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体现在四个方面:顾客总成本感知、顾客总价值的感知、理赔质量与价格之比的感知、价格与理赔质量之比的感知。在保险购买过程中, 只要支付的额外价格不超过得到的额外利益, 顾客会选择他们认为重重的因素:如理赔的速度、赔付的金额及理赔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保险企业所提供的保险服务不再是你比竞争对手高多少, 而是你能让顾客在比较的过程中获得多少价值, 顾客正是依靠这种价值感觉评价来选择分析。顾客价值 (CV) 由他们所能认知的利益 (CCR) 与服务的顾客生命周期总成本 (PTC) 的比值来决定。基于此, 我们可以建立如下模型:CV=f (u) 。u为顾客从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中所获得的总体价值感受, 其构成如下:

由于CCR和PTC在实践中均为非零自然数, 故该式在逻辑和数学上完成成立的。很显然, u越大越好, 最好是∞, 但这只能在理论上存在;如果u<0, 则表明保户从保险公司中得到的服务是负数, 保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若u<1, 则说明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保户的要求, 保户在该公司的投保是得不偿失的;如果u=1, 表明保户在保险公司获得的服务只是他想要的, 对于这样的客户, 保险公司的顾客价值战略是没有意义的, 它无法使客户顾客“诱惑”。如果u>1, 则表明顾客得到的价值超出了其原来预期, 即通常所说的“物超所值”, 这样的u应受到公司战略上的高度重视, 因为它最易演化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以上模型, 设计问卷调查表, 发放200份, 收回有效表格188分, 通过对徐州财产保险市场上的投保客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得到以下统计表格:

从上表中看出, 整个市场上保户对保险公司提供的服务仅仅是其想要得到的一种保障, 还没有做到真正提升保户的价值。这也对保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不高, 保险公司的续保率低下做出了说明。按照美国保险管理协会的研究解释, 拓展新客户的费用是维护老客户的10倍, 保险公司的续保率低下是其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 这也有力地说明了目前保险市场竞争混乱、佣金高、展业手段单一、基层公司举步维艰的状况。

4 从战略视角提高顾客价值

针对以上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来对顾客价值进行战略管理。

4.1 明确顾客, 为顾客提高价值

鉴于保险公司顾客的特殊性, 保险公司的顾客价值的提高应分类进行。

4.1.1 对于内部员工, 应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下功夫, 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物质待遇。

根据市场规律, 企业还应按智力资本价值实行薪酬激励机制, 完善以营业业绩为考核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 努力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分配”。在用人制度上还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激励、淘汰的“赛马”机制。

4.1.2 渠道业务和代理机构的价值提高。

作为保险企业业务来源的重要部分的渠道业务和代理业务的控制者, 这些客户对保险公司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良好的承保和理赔服务, 更重要的是在佣金结算、合作细节等方面细化管理, 提供差异化服务。

4.1.3 对于最终客户, 大力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加强客户服务集中管理体系建设, 大力提高服务的标准化水平。

在此基础上, 逐步实现服务的差异化。理赔服务是体现保险产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进理赔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只有集中对理赔服务的细节和品质进行持续的改善, 才能打造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4.2 产品价值策略为顾客提高价值包括提高保险产品的价值、服务的价值和形象的价值等。

为顾客提高价值必须针对保险公司营销现状, 采取新的措施。

4.2.1 提高保险产品的价值。

据有关资料分析, 我国保险产品的相似率90%以上。因此要提高保险产品的价值, 首要的任务就是提高保险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险种, 为顾客提供全方位保障。其次, 要提高保险产品的价值还要根据顾客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如提供风险咨询、对常年无赔款的单位、个人采取重大节日送贺卡、寄送慰问明信片等方法加强与保户沟通, 提高续保率开展客户联谊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加强保险宣传, 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开展保险产品网络销售空间。

4.2.2 提高服务的价值。

保险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 公司员工在保险服务提供过程中有很高的参与度, 保险服务是保险公司员工和顾客的互动过程, 参与的顾客不同或者提供服务的员工不同, 服务质量就会不同。为了稳定保险服务质量, 加强服务流程设计, 从制度上保障顾客价值的实现是非常必要的。

4.2.3 提高形象的价值。

保险产品的无形性, 往往使顾客感觉购买保险产品比购买有形产品风险大得多,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顾客会寻找保险产品质量的“象征”———保险公司的形象, 这样就会减少顾客感知的风险, 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4.3 为顾客节省成本

为顾客节省成本不等于降低保险产品的价格。许多研究表明, 节省顾客的时间成本或心理成本比单纯降低价格更能为顾客带来价值。

4.3.1 节省顾客的时间成本。

一方面要整合服务方式, 利用电话、互联网和便捷服务网点的建设或者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等方式使保险服务更加容易获得;二是减少顾客在办理保险时的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越短顾客就越高兴。当然, 由于公司资源限制, 不可能保证所有顾客都能得到及时的服务, 可以通过调整顾客对等待时间的期望值减少顾客的抱怨。

4.3.2 节省顾客的心理成本。

保险产品的无形性, 加大了顾客对购买的风险感知, 节省顾客心理成本一方面要加强有形展示, 降低顾客感知的风险;另一方面, 要管理好对顾客的承诺, 对顾客的承诺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适当、适度。

4.3.3 节省顾客的经济成本。

保险产品的价格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根据大数法则精算得出的必要成本, 一是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节省顾客成本不是盲目降低保险产品价格, 而是应当在降低保险公司管理费用上做文章。一些保险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不惜违背客观规律, 将保险产品价格降到必要成本以下;同时, 公司的管理费用却在大幅度上升。这些做法, 表面看是节省了顾客经济成本实际上降低了公司的偿付能力, 增加了顾客的风险。

4.4 为顾客提供比较价值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产品同质现象十分普遍, 这样, 顾客的购买决策就不单纯是一个价值分析过程, 还存在一个价值比较过程。一个保险公司在提高顾客价值和节省顾客成本过程中可能付出了很大努力, 但是如果竞争对手为顾客提供的价值更多, 这些努力仍然不会有效果。因此, 为了吸引顾客, 必须为顾客提供可以比较的价值。

综上所述, 目前, 我国的财产保险企业还是将经营重点放在保费规模上, 多数企业没有考虑到区分客户价值, 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最有价值的客户, 保险企业的顾客价值战略还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以客户为中心”还只流于形式, 客户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还很淡薄, 企业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员工着想, 员工不能倾心为客户服务, 整个价值理念还未完成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 缺乏有效的顾客价值管理方法。要促使中国的财产保险企业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深挖财产保险企业顾客价值的内涵, 进行企业文化改造和标准工作流程再造,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 进行绩效改革, 这对于促进中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实践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险企业顾客价值的概念,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保险企业的顾客价值进行测量, 并根据实证分析情况, 给出提高顾客价值的方案。

关键词:顾客价值,实证,战略

参考文献

[1]白长虹.西方的顾客价值研究及其实践启示[J].南开管理评论.2001. (2) .

[2]项保华.企业战略理论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0.7.

[3]牟晋京, 王晓萍.论顾客价值理论对保险营销的创新[[J].保险研究.2005. (4) .

[4]余洋.价值链再造下的保险营销创新[J].上海保险.2003. (11) .

[5]王海洲.客户资源价值与管理[J].IT经理世界.2001 (.8) .

[6]陈明亮.客户保持与生命周期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 .

[7]马连福, 张慧敏.顾客价值营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8]张洪吉.再造顾客价值空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浅析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篇9

一、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 这几年财产保险业务规模整体上发展比较快, 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这不能掩盖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与寿险公司大量稳定的续保保费相比, 财产保险公司因其期限较短而且市场竞争激烈, 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续保工作开展的都不是特别理想, 客户的稳定性不高, 客户的流失率普遍较高。不同期限和不同金额的保险资金的频繁变动, 使财产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产品过程中显得被动, 这也给财产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带来了困难。

从产业性质来看, 财产保险公司为金融服务企业, 属于第三产业和金融企业。第三产业的特性, 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具有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负债资金, 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这就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的水平, 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 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 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 本身对公司实力要求高。通过分析国内与国外保险公司发展的过程, 我们发现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 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水平和资金运用水平两方面, 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国外, 不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赔付率接近100%, 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 我给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 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果,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 提高经济实力。

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 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1、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 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 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 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 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 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 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 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 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 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 以保证公司形式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2、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 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 出险频率配置投资资产。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有保险产品种类多, 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现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 因此, 相同收入规模的公司, 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 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 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 但偶然性更大,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 对资金量要求较大, 要钱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 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 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 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 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 并根据偿还期对称原则的要求, 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 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 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 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 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 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 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 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 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 分段越多, 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 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3、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 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 认可比率不同, 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 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首先考虑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配置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摊, 要求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 能及时向投保人即被保险人支付赔款, 也就是要求保险公司随时有足够的用于及时支付的现金资产, 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以保证将赔款能及时支付给投保人, 帮助其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 更好地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功能。同时, 要保证对投保人的赔款支付, 也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是安全的, 公司的资产只有确实存在, 才有可能变现。因此, 从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来说, 安全性和流动性是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

摘要:财产保险资金来源存在特殊特点, 因此, 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阐明了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性, 然后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资产负债

参考文献

[1]王海艳:《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2]北京保监局:《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内思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上一篇:丛书出版下一篇:男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