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24-05-30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精选12篇)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

摘要:舞蹈是一项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的综合性艺术,高雅的舞蹈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它也能够提炼,美化人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巨影响。与此同时,情感的表现力也影响着舞蹈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是对舞蹈演员专业水平的一种表现,也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因此在舞蹈的教学中,必须要对情感加以理解,才能增加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表现力

一、舞蹈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1、舞蹈就是情感领悟的过程

舞者要想在表演过程中对于舞蹈有一个彻底地,全面地展示,就要对舞蹈的情感有深入地把握。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层次的表现。舞者通过对每一个旋律,每一个章节情感的把握,来诠释舞蹈的真谛,因此舞蹈的诠释过程就是情感的释放过程,就是每一个舞者对情感的抒发过程。舞蹈中的差异性是舞者在其专业领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只是技巧上的表现,也是对舞蹈情感的独特掌控。另外,舞者要有专业化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比仅仅需要后天的长期的训练,还来自舞者的天赋和对舞蹈事业的不懈追求,这些都对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2、舞蹈是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舞蹈的编排体现的是编导者的内在情感,编导者通过对舞蹈的编排传递自身的思想情感,艺术上的追求和舞蹈梦想。编导者是要表达思想,而舞者是在这种情感之上的在创造,因此编导者和舞者之间的情感认同十分重要。编导者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思想转化成为肢体语言,这使其不仅对舞蹈本身所赋予的情感负有责任,而且对于指导舞者准确的领悟情感负有责任。只有编导者和舞者达成共识,才能为思想情感奠定基础。编导将思想情感付诸于舞蹈之中利用表演这种外在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为舞蹈中情感的释放提供动力。

二、舞蹈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目前来看,在舞蹈教学方面,我国还处在片面的效仿动作层面上的起步阶段,只是在片面的学习舞蹈的动作,而不能准确把握舞蹈动作中所赋予的情感,不能够结合自己的思想对舞蹈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舞蹈现阶段的初始水平严重阻碍了我国舞蹈方面的发展,使我国很难创造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和富有魅力的舞蹈艺术作品,因此我国现阶段急切的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使得每段舞蹈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1、情感的领悟决定舞蹈表演的成败

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最重要特征是感染力,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就是情感的释放。情感是人类思想的高级表现形式之一,它反映了人类独特的精神世界。如果在舞蹈的表演中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恰到好处的情感渲染,那么舞者很难具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让舞者对情感的领悟。舞蹈中附带了情感会使舞者表现的更加富有魅力。通过对情感的把握,舞者在对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演绎中,会使得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舞蹈陶冶情操的功能。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情感是舞者和观众的重要的情感纽带,因此舞者需要将技巧和情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将情感贯穿于整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从而增强舞蹈的感染力。对于广大观众来说,舞蹈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升华,也是情感上的触动。

2、情感的领悟影响舞蹈表演的艺术观赏性

对于舞者来说,舞者的情感表达才是舞蹈艺术的魅力所在。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舞者对于舞蹈的情感把握才会使得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舞者在舞蹈的的整个表演过程中就是对情感的一个综合性的表达,也是对舞蹈艺术性的一个体现。一个好的舞者,不仅要能够准确的把握舞蹈的内容,还要深刻地理解舞蹈背后的内涵,要恰到好处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舞蹈的情感中去,这样才能更加增加舞蹈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因此舞蹈的艺术性不能缺少对舞蹈的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舞蹈才会更加具有魅力。

三、舞蹈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方法

1、注重理论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学舞蹈的同学相对会轻视理论的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往往只是重视舞蹈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毫不放在心上,这会极大的影响到对舞蹈独特的理解和舞蹈艺术修养水平,很难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富有魅力的舞蹈形象。在这方面,需要舞蹈教学工作者让舞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使得学生明白舞蹈的涵义和舞蹈的风格。舞蹈教学者还可以向舞者传授一些舞蹈上的文化,如服饰和背景音乐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对舞蹈的喜爱程度。另外,需要提高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重视,通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指导,领悟舞蹈学的内在美和独特的韵味,从而最大限度表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和活力。

2、丰富情感领悟,激发舞者情绪

舞蹈作品都来源于并且高于生活,因此需要舞者要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当我们对生活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时,我们就可以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自由的表现出我们所憧憬的美和现实中的美,通过不断的情感的领悟,发现美,创造美,用肢体语言去表现美。丰富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领悟淋漓极致的表现出来,经过长期的训练将艺术与情感巧妙的结合起来,从而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舞者形象。

3、提高教学工作者的素养,有效的引导教学

舞蹈教学者要想在舞蹈教学中感受到舞蹈的情感,首先教师要自己对舞蹈的情感有独特的理解。舞蹈教学工作者应该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基本的理论素质,其能够灵活的将理论知识与舞蹈技巧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舞蹈教师无论是在肢体动作上的演绎还是专业知识上的传授,都要注重将思想情感渗透到其中去,只有教师投入进去了角色,才能跳出有感染力的舞蹈。教师要由内到外,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的爱好,帮助学生对舞蹈角色的领悟,以情动情的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舞蹈,从而避免了学生实只是简单的去提高舞蹈表演的技巧。另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个人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教学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无论是作为舞蹈学生还是演员,要想在舞蹈中表现卓越,最重要的是在表演的过程中给舞蹈贯穿思想和灵魂,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过吸引观众,感染观众,使得观众与舞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舞蹈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用于突破传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鼓励学生跳出有自己韵味的舞蹈,将情感真正的融入到舞蹈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舞者。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2

------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江苏省丰县首羡镇和集初级中学 袁培军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2、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3、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情感。

4、教师带头写好“下水作文”,诱导学生情感。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有的放矢的进行情感培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关键词:作文教学 情感 培养

情感,也称“感情”,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素质,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态度。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要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不能只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情感教育,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因此,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引导。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写不出好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丰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深入体验生活,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影响到学生,感染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丑的或美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形成他们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这就成为他们捕捉写作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想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感受到的观点和经验向别人诉说时,这就是写作中的“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认真观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将自己眼前的景物与事件和以往的情绪经验结合起来,真正投入到眼前的事件中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深刻性。

观察中有两个基本的要素——客观的外在物体和自己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二者“浑然一体”。让学生做到二者浑然一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寓情于景”,二是“触景生情”。前者是指学生正处于某一种情感体验之中,并将这种情感体验溶入自己的眼前之景,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后者是指学生由眼前的景物,使自己记忆深处的已有的情感体验显现出来,从而达到情景互生的状态。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借助联想和想像,找到二者的相似点。例如有一个好心的学生扶一个在街上摔倒的老年人,老人起来后,却大声呼叫自己的钱包被偷了,街上的行人都纷纷指责这个学生,后来,这事被学校知道了,这位同学又遭到了老师的和学生鄙视的眼光,他的心里有难以名状的痛苦,后来他看到有一棵树,被过路人扶摇的已经奄奄一息,他以此为题,写出了小树的可怜与不幸,这个学生借助了联想与想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寄托在了小树的身上,将其拟人化,写出了自己的情感。

2、体验挫折

现在的中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娇生惯养,有个别学生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这样的学生哪里会有生活经历和触动心灵的情感体验呢?引导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体验挫折对作文教学的帮助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适当的参加一些劳动,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对社会的认识,可以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及生活的不容易,从而体谅父母,产生对父母的情感。这是写作中最可贵的东西。我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今年夏天,一个叫刘萌的同学,上学时,父亲送行,他偶然发现父亲背后衣服上呈现了一道道白色的汗渍,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来到学校写下了作文《上学》,文中的细节描写的生动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深切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位同学也由此事悟出了写作必须深入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最能触动人的情感的时候是成功或失败时,尤其是经历挫折时,情感是最丰富的,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有了写作的欲望。高尔基年仅10岁时便流落在“人间”,捡破烂、当学徒、干杂活,受尽了欺凌与虐待,都是他写作的宝贵情感。因此,让学生经历挫折,体验挫折,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情感。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情感。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做写作的指导者和学生情感的旁观者,而是要积极的投身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中去,教师善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生活经历的见解和体验,在轻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尽可能大的释放自己的情感,也为写好作文提供了好的条件。人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情感不能自已时,便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需要一定的载体来激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有一次,在学习过一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续写一段话:“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我在野外里迷了路”。在这个时候,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模拟音频,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气氛。结果出乎意料,很多同学都写出了超出平常水平的精彩文章,有的同学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有的同学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过程,这样一次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三、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培养学生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是间接的体验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课内作品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作品,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体验那种人物的生命状态,从而来丰富自己的感情,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的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学会归纳,自由应用。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作者的情感,从作者的感情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写作中真情实感的重要性。

四、教师带头写好“下水作文”,诱导学生情感。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性,农村学生阅读面比较窄,对于作文把握不好优差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自己不妨先试着写一写,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写作以及写作以后的批改,教师写好“下水作文”,以自己的行动带好学生,也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按同一要求写同一题目的作文,给学生写示范作文,引发学生情感的动点。例如在教完胡适的《我的母亲》后,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话题的文章。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母亲在我考上学那年,为了给我凑足学费,隐瞒了家人偷偷卖血的事情,以及在我工作以后,母亲又从家里背了挑选来的最好的大米送给我时,我偶然发现母亲头发添了好多银丝这两个事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深深地打动了班里的学生。学生课后写出了有关自己母亲关心自己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后来我在班里读那些优秀的作文时,教室里出现了少有的寂静,还有许多同学听过作文后潸然泪下。可见学生要有创新,教师必须有更大的创新来带动学生。教师如果能坚持“下水”作文,班里就会出现一批爱写会写的学生。通过下水作文引导学生,学生容易接受,也能更好的诱发学生写作的情感。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要使学生作文充满真情,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情感培养,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表达出来,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感人至深。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3

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编一些歌诀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教数学的“比较大小”时,学生容易把“<、>”用错,我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式子,再编出歌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向着大数跑”。这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本质,而且生动形象,易学易记,学生的作业中也很少出现错误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很差,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二、让情感在细节中养成

1.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作业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分析,找出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及时表扬肯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评价,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好数学单凭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遇到困难决不灰心气馁的精神。学习不能一成功就自足自满,一失败就灰心丧气。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题,可能一次两次做不对,这时,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路方法,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或错误时,必须重新来过,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磨炼学生的意志、耐性和坚韧性的过程,使其体会到挫折和失败其实没什么,可以从头再来,从而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3.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细节抓起,特别是小学阶段应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题时要形成不急于下手,静静思考的习惯;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计算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帮助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切忌拖延和磨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4.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这一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成林.数学与情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3]姜辉.数学教师情感教学探新[J].洛阳大学学报,2006(0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4

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辅以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编一些歌诀用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教数学的“比较大小”时,学生容易把“<、>”用错,我便引导学生先观察一些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式子,再编出歌诀:“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向着大数跑”。这不仅反映了知识的本质,而且生动形象,易学易记,学生的作业中也很少出现错误了。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辨别能力很差,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

二、让情感在细节中养成

1. 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证,是一种可贵的心理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多鼓励、表扬,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作业批改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己去检查、分析,找出错误,自己纠正错误。对于学生独特创新的解题方法,及时表扬肯定,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评价,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指导学生面对困难,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学好数学单凭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具备坚韧不拔,遇到困难决不灰心气馁的精神。学习不能一成功就自足自满,一失败就灰心丧气。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做题,可能一次两次做不对,这时,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分析思路方法,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思路;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路有问题或错误时,必须重新来过,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磨炼学生的意志、耐性和坚韧性的过程,使其体会到挫折和失败其实没什么,可以从头再来,从而能经受住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3. 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细节抓起,特别是小学阶段应把它作为最重要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题时要形成不急于下手,静静思考的习惯;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不要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计算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帮助学生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切忌拖延和磨蹭,使学生逐渐养成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

4. 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之,教育一刻也离不开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这一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动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作为“三维目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教学中体现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情感和对数学学科的情感。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一、以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影响学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它充分说明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

参考文献

[1]刘成林.数学与情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3).

[2]黄潘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5

[作者] 殷建义,江苏省锡山市实验小学

[内容]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流程长,结构散,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命题激趣,诱发情感。

学生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满的感情,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命题不考虑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考虑能否引起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一定意义上会违背学生的写作心理,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命题的真谛,命题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感情实际和需要,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积累,触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命题要注意“四性”。一是启发性。有启发性的命题不但能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之头脑中浮现出作为写作素材的各种各样的鲜明形象,而且能开拓学生思路,能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诱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情绪冲动,好像在唤醒正在沉睡的大脑皮层细胞,使它们积极活动起来。趣味性的命题能唤起学生的这种情绪,使之产生“我要写”的积极愿望。三是动情性。动真情,是学生作文的兴奋点,动情性的命题能引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产生写作冲动。四是灵活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命题作文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生所写的,必须是学生积蓄的”。我们在命题时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倾向,注重灵活性。可采用“规定范围”(半命题)、“自由命题”等形式,使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爱好,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三、下水引路,沟通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教师作文的“下水”,他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都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

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 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

四、加强评改,深化情感。

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因而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二,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既能使学生明确方向,逐步找到作文门径,又能通过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其三,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其四,评语要有亲切感。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我想,他所指的“个人磋商”,大概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应包括“作文评语”这一形式。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语时,有情感参与,是有选择的。如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讨厌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想,认真动手改。

情感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篇6

1 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也带有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情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因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情感表达来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如何做呢?教师上课时可以用愉快的情绪、热情洋溢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用恰当的体态语、丰富的表情来唤醒沉睡的学生,用专业的知识感染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和执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生命力在于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来产生知识。知识的活动既不独立于认知和学习,也不是中立的。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情境,适宜就产生积极作用,会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使认知心理与情感心理和谐发展。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浮力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同时放入水中,提出:“木块和铁块最终状态是怎样的呢?”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木块轻而铁重”,教师接着提问“把重10N的木块和重5N的铁块同时放进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一追问,学生对生活经验“木块因为轻而上浮”产生了怀疑,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结合生活情境。以学生最熟悉的情境作为“问题源”,从已经掌握的知识自然过渡到新问题,使得课堂刚一开始时的认知转换平稳流畅。因为问题的实际意义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愿望,同时实现了师生学习心理上的自然过度。

例如,《汽化和液化》一课,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周末自己把校服洗了,可是周一还要穿,为了让它能快速变干,你有什么方法?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开始讨论自己想的办法。然后追问:“我们知道衣服干湿与衣服内的水分有关,那我们来猜想一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如,电路设计时,结合了生活情境,火车上每节车厢有两个卫生间,当卫生间没人或只有一个卫生间有人的时候,车厢内“有人”灯不亮,只有两个卫生间同时有人的时候“有人”灯才会亮,这种“聪明”的电路图是如何设计的?

通过生活的经验,总结出物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不“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语言情境。在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而又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打比方,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如,讲到《电压》一课时,将电流与水流进行比较,形成水流的原因是有水位的高低差—水压,形成电流的原因也是有电势差—电压;形成持续电压的装置是抽水机,形成持续电压的是电源。这样比较生动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成功的表现机会。学生有表现自己,特别是有表现自己成功的心理,学生在活动获得成功之后往往会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等情绪体验,这些体验的出现会使他们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情绪特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激发学生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活动,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例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课,在了解物体浮沉条件之后,准备了小西红柿、乒乓球、温水、盐、针筒、橡皮泥、牙膏皮、自制潜水艇模型等实验器具,学生动手实验:“让小西红柿浮上来,让乒乓球沉下去的方法。”学生最开始通过生活经验也能想出一两种办法,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和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发现了更多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把最好的方案在全班展示,增加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同学们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7

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 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 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 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 是以自身为基本前提的。声乐教学是教师以敬业的责任心去教授歌唱的技能技巧, 而学生是以渴望的心态去学习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 这种共同的需要是声乐教学产生并依存情感心理的现实基础。凭借这个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应该关爱学生, 并能富有情感地进行教学, 学生也应该尊敬老师, 以积极的态度, 满怀热情地进入声乐学习。这种以“尊师爱生”为基础的情感现象, 是普遍存在的情感特征。声乐教学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其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 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 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声乐艺术是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 它生动而形象地抒发人们的生活情感, 这种情感是高于生活的, 它不是简单的喜怒哀乐, 而是一种富有思想内涵的审美情感。声乐的奇妙在于它能通过人的歌喉, 将书面的歌谱转化并升华为生动的歌唱。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 而且还能激起听众的情感回应, 形成一种互动心理效应。传统的声乐教学, 大多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训练学生, 从功能意义上来说, 它们主要是解决“声”的问题。但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是通过歌唱艺术和实践, 使学生掌握声乐美的表现和创造能力。而“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 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所以, 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曲演唱时, 唱歌技术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

二、深刻理解声乐作品是表达情感的基础

1. 对声乐作品的整体把握。

要准确的分析、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所体现的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 创作方法, 音乐风格及作品的历史背景。还有, 对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 语气的轻重缓急, 段意的句逗分明, 音乐节奏的快慢徐迟, 旋律的高低起伏, 装饰音的丰富色彩, 情绪情感的哀乐忧伤以及高潮的布局, 词曲结合巧妙构思的整体性, 从内心建立起准确而完整的声音听觉表象, 都会对歌曲情感的表现奠定可靠的基础。

2. 注重歌词的情感表达。

首先, 要感受歌词的魅力。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 除了要熟悉音乐旋律的高低走向, 节奏变化, 艺术风格等外, 还应认真感受、体验歌词内在的深刻含义, 随着理解和感受的不断深化, 才能更深刻地体会歌词语言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心中有物, 便会歌中带情, 进而使我们的演唱声情并茂。其次, 重视歌唱语言的歌唱性, 生活中的语言, 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发声状态, 音色千差万别, 好坏不一, 而歌唱的语言则要求圆润明亮, 优美动听, 并符合歌唱的特殊性。在歌唱中, 要做到把每一个字放到共鸣里, 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起落, 字音也在不断变化着音高, 即要求演唱者在适当的音域里变化声音, 表达字义。

3. 对声乐作品的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首先, 是熟悉阶段。熟悉阶段要做到:熟读并唱会歌词, 咬字吐字要清楚, 对歌词内容概括的了解;唱熟曲调, 音的高低, 节奏准确, 并有一定的表现;声音要圆润统一, 有呼吸基础, 要有一定的地方换气;在唱熟歌词与曲调的同时, 逐步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有机会可听一下示范演唱, 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思想内容, 曲调的特点, 音乐风格和整个歌曲形象的了解和认识。其次, 是深入阶段, 当我们对一首歌曲基本已经唱会, 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形象有了初步认识和印象之后, 就可以进入深入阶段, 这时应根据歌曲的内容选择演唱手段, 并用演唱手段表达歌曲内容。通过反复练习、揣摩, 达到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的目的。最后, 是完善阶段, 一首歌曲, 经细致的研究刻画之后, 能够演唱的比较完整, 使人听得懂并且能感动人, 那么在演唱上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完善阶段。

三、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和歌曲的艺术生命

声乐教学实践证明,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和歌曲的艺术生命。因此, 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 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 要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 技能训练要求, 学生个性化特征等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各种题材和体裁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大凡经典歌曲, 无一不蕴涵着人类深邃的思想感情精华, 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表现空间。在选择好歌曲教材之后, 必须对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歌词到曲调, 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歌曲特定时代背景和风格, 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征,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 通过演唱实践, 领略和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和情感基调, 并能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必须做好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以保证声乐中的情感准确而深刻地表现出来。歌唱前的练声曲一般缺乏明确的情感色彩, 但它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律动和音色的美感, 和学生饱满的练唱情绪结合后, 仍然是一种热情的流露。在声乐教学中, 还应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必须把范唱作为点燃教师和学生情感的火花和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因为通过范唱可以使教师深刻体验歌曲的意境, 把歌曲的情感内涵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还可以把这种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 使他们受到感染, 受到教育, 并激起他们迫切学唱的愿望和要求, 所以范唱是直观教学最生动、最具体的体现。

如何培养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8

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反而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其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9

一、创造活跃的英语交流环境,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同样生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都有好奇、求知的心性, 语言模仿和语言习惯的形成更为敏捷, 也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时期。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创设活跃英语交流环境的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效果虽然不能在短日内展现, 但日久积累, 定能得到改善。

如,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Who’s that?这一部分的内容时, 在教学活动中, 组织设计两部分的内容。一是看图问答, 通过Who’s that?分别以学校、树木、老师、同学等内容做了回答。二是, 让学生自由问题, 主要围绕Who’that?这个主题。既增加了课堂学习的热烈氛围, 又锻炼了学生交流学习的信心, 培养了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态度。

二、教育活动中设计互动环节,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爱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照本宣科, 太教条化地组织教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中指出, 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主要目标。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有意识地进行了摸索和探求。在教育活动中, 多设计一些游戏、歌唱、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互动环节,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尤其, 现在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意识都比较强, 通过这些合作进行的活动, 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习惯。

如,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Who’s she?这单元的内容时, 我们进行了一个名为Pass the bomb的小游戏, 把班上的同学分组, 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以三十秒为限, 小组同学进行课文对话的朗读, 第一个同学读完第一句后, 第二个同学接着读, 依此类推, 读完课文所有对话内容后, 看哪个组用时最少, 就是获胜组, 这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 更要求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 以及本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 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三、组织英语竞赛活动, 培养学生敢说、爱学的自信心

除了日常的英语教学,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也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 也可以在业余时间, 组织一些英语演讲或者英语故事会之类的英语竞赛, 以此, 调动学生学英语、 说英语的兴趣, 促进英语教学的提高, 或者以课本教材为主, 组织课本剧表演等, 让学生人人参与, 掀起英语学习的高潮, 培养学生敢说、爱学的自信心。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 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态度,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 掌握英语学习的基础内容, 做到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为主。因此,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 适当地融入情感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陆月平.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J].学周刊, 2011, 15 (31) :130-132.

[2]张和梅.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J].西藏科技, 2010, 21 (10) :39-40.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0

一、情感与声乐的关系

声乐艺术是声音与情感的艺术, 在声乐艺术中, 强调声音与情感的自然统一。演唱者必要掌握正确的声乐技巧, 才能打动观众, 使观众从中获得艺术享受。当创作者进行某个音乐作品的创作时, 里面包含了多种情感以及情绪的变化。声乐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创作者情感的传达。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情感服务的。演唱者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 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声音的技术[1]。

二、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 情感培养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声乐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现人们的某种情感, 它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尤其重视情感的作用。声乐艺术能够确立和发展的主要前提, 就是情感。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是声乐艺术的核心, 也是声乐艺术的本质, 情感培养和声乐教学是统一的。情感是人们的内心感受, 是艺术交流的目的, 真正传达出声乐作品的情感, 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二) 情感培养有利于演唱者准确表达审美理念。

声乐作品是具有审美价值的, 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声乐作品, 不同的人仍有不同的审美差别。受情绪或者心情的影响, 人们的审美感受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不断深化。在声乐作品的本质是情感的传达, 它的情感是永恒的, 是创作者在创作之初确定的, 不会发生改变。情感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中的审美理念。

(三) 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 有不同的艺术文化内涵。尤其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各个民族之间也有不同的声乐风格。但是不管是哪种声乐艺术, 都是特定情感的表达, 它们有不同的音色和音调, 需要演唱者能够自己把握, 从中体会声乐作品的风格。

(四) 情感培养有利于提高声乐艺术的表现力。

在声乐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够加深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使其在表达作品中, 充分展现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声乐作品的表现力就是演唱者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准确传达给观众的能力, 是演唱者自身的音乐能力。

三、如何培养声乐教学的情感

(一) 深刻了解声乐作品。

情感是人们内心的主观感受。演唱者要首先理解声乐作品, 在全面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深入挖掘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准确表达其思想感情。在理解作品的时候, 演唱者要设身处地体验作品, 要联想到声乐作品的背景, 创作者的时代, 体会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 并与声乐作品相融合, 创作出演唱者自己的特点。在感知某首歌曲的时候, 演唱者要进行深入地体验, 不仅要站在表演者的角度进行思考, 还要有角色的代入感, 掌握某一角色的时代背景, 体会角色的情感, 将自己投入到声乐作品的情景中去, 完整地表现音乐作品。

(二) 注重声音和情感的结合。

声音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 在教学中, 要注重声音技巧的培养与情感的结合。演唱者的情感主要是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的, 高超的声音技巧才能使情感表现更加充分, 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 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情感是声音的基础, 没有情感的传达, 就不能准确地称为声乐艺术。声音与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才是对声乐作品最大的尊重, 才能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三) 教师要加强引导。

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关系,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首先熟悉声乐作品, 可以选择经典的声乐作品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声乐作品的艺术手法, 时代背景, 创作者的生活环境, 歌词以及旋律等, 从不同的角度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 体会作品的情感, 并通过声乐技巧表现出来。教师与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互动, 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 并及时解决。

(四) 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表现手法。

充分把握声乐作品的表现手法, 有利于学生准确体会声乐作品中内涵的情感。教师要在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声乐基础知识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声乐作品中音响的变化、节奏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变化等, 这些都是声乐作品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声乐作品基本的分析, 使学生能够体会声乐作品内在的情感。

四、结语

总之, 情感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提高声乐作品的表现力, 提高学生的声乐技术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声乐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声乐作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情感, 提高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曹云南.论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 2015, 10.

谈美术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1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情感培养

美是感性的,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感受,是情感的判断。美术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学习的情感环境便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做?笔者探索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诱导求知情感

(一)创设激发情趣的教学情景

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通过对自然的写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热爱生活,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同时还要通过语言、演示、图片、录音、电视等方式,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自然环境是引发学生丰富情感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引起他们的联想,从而激发他们特定的情感。

(二)要挖掘教材中的美

美育是感性的,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感,爱美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循序渐进地向他们展示教材内容的美,从造型、构图、内涵多方面来讲解,使学生体会其中寓含的深层次的美,使美育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深处,触动他们的心弦,引导他们去思想、去领悟、去深思。

(三)实施愉快教学

美术教师应通过仪表、语言、板书、范画、演示、辅导,评定成绩等一系列活动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如《服装设计》课,精心设计了自己的服装,然后故意加了一条突兀的皮带,引起学生注目, 同时笑着问学生:“哪里不对劲啊?能提点建议吗?”该学生道:“我感觉你这衣服不需要这么显眼的皮带吧?”……

二、创设美育氛围,激发探究情感

(一)开展积极讨论,增强美育氛围

知识是学生在求知和探索的动机驱使下通过自动选择和发现得来的。由此,不管是欣赏课、工艺课还是创作课,都需要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学习,获得的美术知识要比教师言传身教得来要深刻,有趣的多。如《奇特的视觉图形》课,让学生组成小组,自由讨论、得出看到的图像奇特在什么地方?有何感受?结果出乎意料,“我们看到了一只熊猫,还在津津有味地啃竹子呢”、“我们不但看到了一只在觅食的斑点狗,还看到了一只抬头很威武的哈巴狗”……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灵感迸发,争先恐后,完全忽略了下课铃声,陌生的美育就在学生讨论中悄悄融入学生的心中,真是个意外的收获。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讨论会更热烈、更精彩、更有效,同学们也会更喜爱我们的课堂。

(二)创设成功体验,加强散发性思维

有些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是横向的。一次绘画课上布置这样一幅作业,要求“以较抽象的形式创作出自己心中的树”。题目非常自由开阔,自由选材,自由发挥,不受造型基础限制,但是大多数学生的作业上都还是一棵树,或不同颜色的乱七八糟的横的、竖的、弯的线条,每个学生心中的树就是这样吗?不是,只不过是他们不会更好地用绘画这种语言来纵横思维,描绘自己的内心体验,在这个时候,我会说“虽然我们都还是用生活中的树来描绘,但每个同学的具体形状又是不一样的,可见我们的审美观和灵感也是不同的,如果我是你们的话,我还可以用……来表现我心中的树”,以婉转的语气给与启发、诱导,使每个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亮点,并结合自己的特点继续创作,从而发散他们的多向思维空间,上交的作业中,有的学生用几何体来表现;有的变异成一些关联的生活用品;色彩上更是从单一走向了丰富,很好的表现自己心中的树。大胆、自由的表现,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所以要赏识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自信,再给以适当的散发性提示。这样才能有利于积极情感的长期保持,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

三、唤醒审美热情,催化积极情感

(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培养积极情感的前提条件

调查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不仅体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内容过难、考试频繁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重的心理负担。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良的学习心理环境等,则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更为重要的原因。而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是阻碍学生保持积极情感的最大隐患。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应该还把目光放在学生成绩上,对于美育工作者来说,更不能盲目扼杀学生的天性,不能盲目地说这个学生画的好,表现得不错,而另一个学生画的不好。应该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自身所长,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发展的自由心理空间,给他们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减少打击,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美育潜移默化地在每个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给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全身心地进行审美活动。

(二)教师的强烈情感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催化剂

美术教育的特点,需要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有激情,一切才有可能。”教师要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来求得共鸣。

美术教学不应只是介绍几张图片、讲解几种技法,对学生的“了解”要求远比“掌握”要求要高,美术的感性特征,决定其必是有感而发。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用自己热爱美的强烈情感,使学生为之动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艺术的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使针对学生的感情培养和情感教学起到连续的滚动作用。

心理学中这样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学习的动机、认知的兴趣、意志品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一切活动都受特定情感的支配,情感是无限丰富的、不断更新的,它必将推动审美活动的发展。因此,情感教育应走进艺术教育的课堂,使我们的艺术教育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12

在教学中, 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 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 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一、深化音响感知,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作为一种音响艺术, 对其感知必须通过听觉来进行。听觉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条件, 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并产生强烈的艺术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 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 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注重以音乐为本, 从音响出发, 以听为中心, 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并诱发美感的产生。乐曲的情感有长有短、有明有暗, 通常与节奏、节拍、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配合运用, 从而塑造出千变万化、

一、教学实验

教学实验是最基本的实践性环节, 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加强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对与实验内容相关的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指导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为了让实验教学取得它应有的效果,

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结合我院的方案的独立之处。条件, 我们制定了以下做法:

(1) 教师认真做好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 根据实验内容准备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 加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 (3) 在实验期间, 指导老师要经常对实验过程进行提问,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 实验结束要通过指导老师验收才能结束作作风。

实验; (5) 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分析三、综合性实践设计实验结果。

二、课程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该

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学生从听音乐中已经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段, 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等, 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 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 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

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 播音员那富有感情的解说,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物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 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歌唱长江。“音乐内涵的多义, 情感的丰富, 意象的漂浮不定, 让人在多次重复的欣赏中引起不同的想象、联想, 获得种种不同的感受。音乐形式的复杂、丰富, 音响在时间中的不断变化伸展, 也会使欣赏者在反复的聆听中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可见只有反复聆听、多次体验, 才能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 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 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

二、深化视觉感知, 发展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形象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 把人们的生活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 能让学生眼观耳闻, 产生联想、扩展思维, 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

在小学生欣赏、歌唱、视唱、简单音乐创作中常用“音画合壁”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小学低年级课本中老牛、公鸡、小鸟并在同一画面, 学生可以形象地领悟音高、音色概念。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 若运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画片、幻灯或教儿童回忆影视中曾经看到的四只小天鹅天真活泼的舞蹈形象, 这些视觉的表象有助于儿童用听觉来感知舞曲旋律、节奏、情感的变化。

要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还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音乐视觉感知, 即经过长期听觉体验的积累, 产生不同程度的内心听觉, 可以不用直接唱 (奏) 和聆听音乐作品, 只通过读谱, 根据谱例的节奏节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风格的变化引发联想, 内心即产生了对某个音

门课程结束后, 根据课程要求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给出一些设计题目, 让学生自己完成。课程设计时间为1~2周, 安排在学期末。为了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模仿、抄袭, 真正达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的目的, 要求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不能完全相同, 由老师对每个学生单独答辩, 让每个学生重点讲解自己设计

以下做法:

(1) 教师认真编写综合性实验大纲, 选取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内容作为实验题材; (2) 学生严格按照要求完成综合性设计实验, 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 自拟题目与方向完成一篇科研小论文或科研小制作。任务可在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学习时开始布置, 由学生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任务完成后经专家评定, 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和适当的奖励, 学校为其提供必要的场所, 例如基础实验室, 实习基地和专业实验室。

通过课程设计, 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加强电工 (电子) 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训练, 培养学生“敢用电、会用电”, 让学生学会设计、调试小型电子系统, 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兴趣,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同时养成胆大心细、科学严谨的工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成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室, 选派专门教师指导, 同时制定优秀学生导师制, 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 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设计是大学生实践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在课程设计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 能使大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 可采取

(盐城技师学院)

乐形象的体验。如有经验的指挥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 总要静心读谱, 从视觉上感知音乐, 进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头脑驾驭, 用技巧来表达音乐情感。

小学音乐教材的音乐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曲, 通过谱例的视觉直观形象, 能加深学生对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感的记忆和理解, 如果能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 持久地引导学生在视觉感知中体验这些音乐作品的深邃情感, 就能较深入地体味并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摇篮曲》, 歌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 首先可以从视觉中体验到;歌谱 (五线谱) 给人的视觉印象如同母亲摇着孩子安睡的律动一起一伏, 由此知道此曲表现的是一种轻柔舒缓、安详慈爱、优美静谧的音乐情感。

三、通过联想升华, 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思维, 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涵点。通过联想、升华,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例如, 在教学生唱《翅膀》后, 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歌曲为何以“翅膀”为歌名。四年级的学生很有思想, 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太阳”“春风”“黄河”“理想”“知识”虽然没有翅膀, 但这是用拟人的手法, 给它们“安”上翅膀, 使歌曲显得更加形象、生动。你看学生说得多好, 接下来我又问:我们要拥有什么样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呢?学生说:我们一定要拥有“知识”“理想”这两副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瞧!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指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 向高一个层次发展, 是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的活动中尝到学生活动的乐趣和满足, 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上一篇:套期活动与套期会计下一篇:山西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