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2024-07-27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共12篇)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1

初中物理课程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物理课程被设置在八年级的教学中, 不像语文、数学等课程是学生从小学就接触的, 但是, 物理知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常用到的, 所以, 在学生一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能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对今后的物理教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笔者结合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和新课程改革标准, 就如何使学生学好初中物理课程谈一些看法。

一、采用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 尤其对接触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物理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物理教学一开始, 采取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从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 一个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物理教师要上好第一堂物理课, 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神奇,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物理课堂教学做适当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物理教学或者物理实验做适当的调整,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讲授物理知识、选做物理实验, 这样, 学生的接受效果会更好。

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 对事物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物理长期保持兴趣, 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 如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增强学生的物理学科习兴趣

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 不仅对其学习有帮助, 对其成长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发展成为志趣, 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要想让学生的物理兴趣变为物理学习志趣, 由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 物理教师需要给予点拨和指导。一方面要科学地教育学生, 为学生培养坚实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物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古今中外有众多的物理科学家, 如爱迪生、牛顿、亚里士多德、法拉第等都为物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物理教师可以结合他们优秀的科学品质和良好的学习精神来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另一方面要采用激励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物理兴趣。学生对一门学科能否产生兴趣, 或者能否保持持久的兴趣, 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关。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圆满完成教师设置的课堂活动, 能够及时克服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良好的物理成绩,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反之, 教师如果在物理教学中不注意方法学习, 使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吃力, 那么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变淡。所以, 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 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物理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体验到喜悦, 这样, 学生才会愿意学习物理, 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

三、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感, 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和意志消沉地去学习, 最终的学习效果一定大不相同。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的助推剂, 所以,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最佳的学习状态, 充满积极情感, 教师要努力地创造良好的情境, 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坚定学生的意志, 所以, 构建一种和谐的物理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另外, 物理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 注意和学生的交流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理解学生的需求, 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感到轻松, 感到愉快, 让学生愿意上物理课, 喜欢学习物理。物理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同等的尊重, 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尤其是情绪敏感的学生, 物理教师更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帮助。

总之, 物理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学好物理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广大物理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就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物理学科, 喜欢上物理课, 为其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物理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学好物理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了一些看法, 以期对提高学生物理水平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情感

参考文献

[1]朱道荣.例谈物理实验教学[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2000 (5) .

[2]高传富.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 2007 (12) .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2

关键词:情感教育,人文关怀

我总想使自己的物理课生机盎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想把自己的物理课打造得有科学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学到新知识。为此我多方尝试,又不敢大胆实施,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新课标教学模式的出台,让我茅塞顿开,感到相见恨晚。打开新课标物理课本,可以看到:名人名言能启迪人生,科学家的故事能催人向上,新课标教辅书《中华一题》用“轻松节拍,幽默一笑”来调节学生情绪,消除疲劳,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新课程理念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质疑、解题和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为此,教师要利用各种可能,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利用生本资源双向互动,联系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起。

一、妙语引胜,营造愉悦课堂。

无庸讳言,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表达要求规范、准确、简炼、流畅,或者说是朴实无华的表白。但如果课堂上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再好的知识也没用。语言是一种艺术,它能激发情感。适当发挥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能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时侯老师的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能使学生全神贯注,仔细聆听。有时侯我喜欢用成语、古诗来描述一些物理过程、一些物理现象,例如,高二物理教学中,讲完了楞次定律,用楞次定律实验器进行演示,分析现象,解释原因之后,针对“磁铁进,线圈退;磁铁退,线圈进”的现象,我用李商隐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来比喻磁铁与闭合线圈相互作用的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描绘正、负电荷的电场线后,我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各自画出正、负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竟然有许多同学画不好。我再次想象用正检验电荷放进点电荷电场中,分析其受力情况,画出电场线后,指出“如果说正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是‘光芒四射’的话,那么负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就是‘万箭穿心’”。不用说,很多学生都能理解记忆了。

讲复杂的习题时,引导学生思维,多次出现思路不通,最后终于找到正确思路和解题的方法。为轻松一下,我说“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解难题时坚信会“ 柳暗花明”。

又如,高一物理课本关于运动的练习就引用古诗“飞花两岸船照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漫

用心

爱心

专心

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成语,优美的语言出现在课本中,就是说物理课堂已是有文采的课堂了。

二、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共创和谐课堂。

新课标要求老师不要老是扮演知识的传授角色,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体现民主、开放、合作,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因此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观念,课堂上推动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从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实施这方面教学,我用问题引导法,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物理问题为核心,以互动为形式。具体方法是老师围绕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积极创新。例如,讲完新课标高中物理3-1第二章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例题1之后,我引导学生发现这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提出问题:有没有别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其它方法。这过程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讨论、争论,最后碰出智慧的火花,得出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多种形式的组合和多种方法的测量,甚至得出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从中利用生本资源。这个过程老师参与、指导,而结果是学生探索出来,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除了促进师生的互动,还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扬振宁指出:“如果说过去还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他人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重视分组实验,从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例如,在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的分组实验中,要先测量电压、电流、电阻丝的长度和直径。实验过程中要求各组独立完成,各组成员认真合作,分步测量。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看哪一组测量结果准确,完成任务快,结果显然是态度认真、合作密契的一组。学生合作过程,既表现个人智慧,又体现团队精神,让学生走向成功,使学生充满成就感,从而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合作的愉快,体现人文关怀。

三、学以致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高中物理抽象,特别是力学更是如此,甚至枯燥无味,教学过程不要只作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机械的训练,而应“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堂上老师可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介绍物理知识对技术开发的促进作用和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或者积极以生活为素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以“兴趣” 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生产问题,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讲高三综合物理课中的安全用电内容时,联系实际,分析照明电

用心

爱心

专心

路出现的一些常规故障。例如,用电笔检查发现灯泡前前后后的线路都能发光,但灯泡本身不发光,为什么?老师先设置障碍,然后和学生一起用电压表和电笔进行探索,找到原因是零线断路。另外习题课的教学还可一定程度的表现出学科间的渗透,让学生知道各个学科是互相联系的,学好物理对其它科目也有帮助。

最后一点就是作为老师要关爱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通,真正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热爱老师,喜欢老师的物理课,这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

一个人的知识由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分构成,而自然科学中物理学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很多学生能否成才,做为老师应该想方设发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用“兴趣”去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让学生走向知识,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其智能与情感和谐提高。

用心

爱心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篇3

一、了解学生、了解班级——成功的基础

每年接受班级,我首先要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家庭类型,关注特殊家庭,了解班级中的积极分子和有特长的学生。其实,每一个学生在面对新的老师都想流下好的影象,因此,第一次课上我就说:不管过去怎样,现在每一位同学在我心中都是皇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能学好物理。从而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努力改掉不好的。

二、激发上进——前进的催化剂

对照类比人生之路,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也是永无止境,需要不断追求、探索的。激发上进心,分析差距,找不足,学习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对学习缺乏信心,在教育教学中加强辅导,不断的鼓励激发上进心,让他们有信心。坚信有信心成绩一定能够提高。

三、勤奋——成功的驱动力

在物理教学中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总结出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为什么能在科学上做出那么多的贡献时,牛顿说:“靠的事日以继夜的思考”,牛顿读书和思考时非常专心,对其他的事就往往漠不关心了。由此闹出许多笑话,一次,他一边读书一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准备吃鸡蛋的时候,发现锅里煮的竟是自己的怀表,还有牛顿请朋友吃饭的故事等。牛顿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勤奋和信心。学生会明白,成功只属于那些为之流血流汗的人,让学生相信勤奋和信心是一个永不枯竭、连续不断的驱动力。

四、信心——成功的秘诀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在我教的班中有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根据平时作业、考试,很多学生学习较差,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能力差,學习持久力差,听而不记,抓不住重点、难点,作业抄袭;复习看书不懂不问,因此教学中必须开发非智力因素——即理想、情绪、意志、性格、气质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讲到物理学到了山穷水尽之时,爱因斯坦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创立了伟大的相对论学说,为物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同理,在学习中,要有自信,创造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才能够激发并维持为学习的持久热情和不竭的兴趣,才能学好掌握好;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4

一、通过情感激励,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很多学困生由于物理学习成绩比较差, 在物理课堂上常常跟不上物理教师的教学节奏, 或者整体学习成绩较差, 没有明确的物理学习动机;而对于很多中等生和优等生, 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学习优势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此, 初中物理教师的情感激励, 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 让学生明确自身在物理学习上存在的主要优势和不足,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对于物理课堂上的学困生, 要想不断缩小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 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学习缺陷, 通过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 做到查漏补缺,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进而产生更加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例如, 在“ 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物理知识的内在魅力, 利用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的心理, 让学生从情感上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价值, 通过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物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实验活动, 增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视野, 从而让学生对初中物理课既“ 好奇”又“ 好学”, 树立起物理课程学习的正确动机, 促进学生从“ 厌学”向“ 愿学”、“ 爱学”的积极转变。

二、通过情感激励,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必须首先让学生具备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结合教材授课内容, 通过情感激励等教学手段, 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学习兴趣, 这是降低学生学习困难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 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即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 规律篇”到“ 现象篇”, 多利用趣味化的物理知识, 及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 其次, 初中物理教师要丰富情感激励的方式与方法, 如对于很多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非常枯燥,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缺乏吸引力, 这时物理教师可以主动放低身段, 做学生的“ 良师益友”, 同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 或者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辩论等教学形式,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给学生创造了愉悦、兴奋的心理环境, 让学生对物理科学产生学习热情。再次, 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 其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就是非常有利的时机, 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探索实验、课外小实验、多媒体电教影视图像等都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 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参与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项目。

三、通过情感激励,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但是自主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 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激励手段,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能。

一方面, 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情感激励, 坚定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念, 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中, 不怕困苦, 勇于进取, 尤其是学生在丧失学习信心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通过情感教育手段提高自主学习的意志力, 借助及时性的表扬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 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如教师在教学中作风严谨、严于律己、吃苦耐劳等性格品质, 都可以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情感和学习潜能。 此外, 物理教师在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 要传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方法, 锻炼自强、自主、自尊、自信的人格, 养成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虚心踏实、合作学习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总之, 情感激励具有很强的感染、引导和促进功能, 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一步端正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这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情感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 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 作为处于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 要善于通过情感激励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情感激励,物理教学,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海兴.浅谈激励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1 (04)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5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和开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强烈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原始动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获得新的发现。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探究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当中去,利用学生心理活动的内驱力,引导思维、启迪智慧,引起学生的动机、注意力和情感态度的及时变更,并重新组成认知行为的心理活动系统,保证认知探索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如:在探究大气压强实验时,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从水中慢慢提起(另一端未离开水面),此时管内的水面位置与所有学生的猜想完全相同,接着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的上端,再重复刚才的实验,发现试管中的水居然被“提”了起来,这时学生会惊奇的问 —— 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的注意一下子被吸引了,探究欲急剧高涨,此时的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的探究意识,而且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名许多问题情景的制造者、一位交换意 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对学生探究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中间台阶性相关问题,以问代答,使学生在独立完成问题时,答案将对探究问题的结果有提示作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例如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时,学生确实得到了较完整的数据,但比热容概念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也很难表达两种物质比热容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提问:一口缸(一种物质)和一只桶(另一种物质)要加满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谁装的水(热量)多?通过这样启发式提出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应用类比联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使原来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系统。当然,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情景时还要注意问题不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太远,启发问题要内隐足够的条件,难度要落在学生发展水平段内,课堂要立求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畅所欲言、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

二、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强学生的过程意识

有些人把探究认为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任由学生自己发挥解决未知问题,这是把科学探究变成一种形式主义,曲解探究本意的表现。探究是有目的的,意识健全的人会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探究意识,开始时是无序的、零乱的,缺乏章法,往往到了猜想就停止了,特别是探究意识薄弱的学生会等待老师或其他学生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重结果、轻过程,逐渐丧失探究意识,在今后的学习中只会照搬书本,死读书,读死书。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除了要落实探究目的最终目标,还要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指出误区,把握探究的方向。在探究的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也是教师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而这个有价值的地方又在何处呢?它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存在于学生探究过程中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上,存在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还存在于同学们探究过程中对同一问题解决时的不同结果上……,这些地方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是真正获得持久的探究动力.学生们也通过一次次探究的体验加强了探究的意志力,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了良好意识品质.教师在指导探究性学习策略上要注意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凸显教师在指导探究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探究声音产生原因时,从探究活动的一开始,学生就能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出相当多的实验,如尺子的振动、拍手声、拍桌子声......,但学生们的大多实验都不足以来观察声音产生的原因,这里的结症在于是否能观察到持续.. 振动..的实验,而这一过程恰恰被学生忽略掉了,只看到了探究的结果,如果教师在着一点及时点拨,学生就不会盲从的设计实验,而会精心筛选可让大家信服的实验.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学习中,关键是要破除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探究的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置误区,激化矛盾,如用力推动粉笔盒,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有力物体运动,没力物体就静止.教师并用"无风不起浪""风吹草动"来支持学生的观点,当学生得知自己的生活观点就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运动理论时,都兴奋不已,紧接着老师用球杆击桌面上的小球时,学生们又发现球杆停止,但小球仍然在继续运动,随着矛盾的出现,学生的观点出现分化,处于茫然状态,学生误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的圈套,原因何在?这时老师顺势点拨,是由于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仔细造成的,再做一遍粉笔盒实验,发现粉笔盒不是紧靠手就停止,而是有一段距离,不过距离较小而已,至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攻自破,从根本上动摇了学生原有错误的日常生活经验,为以下进行斜面的理想性探究实验做好了铺垫.因此,在初中学生探究的意识领域中,更多探究过程还需要教师有策略的指导,而不是盲从地追随一种形式,使学生在有目的的探究氛围环境中对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培养

三、在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各领域中,人们都离不开相互合作,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在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的获得都是一片独特的天地。虽然学生对待问题的理解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差异,但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所以说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和交流十分重要,让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多种方式跨越“彼此的心田”是一种愉悦,更是一种智慧的展示,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积极的、主动的加以引导,创设合作的氛围,包括合理分组:使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合理分配任务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角色作用,教给学生一些策略:使学生能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又能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让学生探究如何减少摩擦的方法实验中,学生之间互动合作表现的非常强烈,教师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表达想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借用器材和材料(包括文具用品),学生在合作中展示自己,在合作中交流协作,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的成果。学生通过互看、互助、互议的方式无形中将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和培养,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和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合作,这不仅增强了学生 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开发学生多元智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没有良好的探究意识品质,就会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多走弯路,欲速不达。因此,注意探究意识的培养,会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十二院校 心理学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谈物理教学中良好情感的培养 篇6

一、理智感

人为了获得知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也产生情感。学生在对某些科学现象,事实的观察和科学原理的推理、思考中便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如:看到磁铁对铁钉吸引时的惊讶;解出一道难题后的喜悦;对新发现的欢欣等。当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作为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基础时,便产生顽强的动力和意志,人的学习研究过程便成为一种富有情感的理智活动。爱因斯坦讲得好:“我体验过一种最美的、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

二、美感

爱美和追求美,是人的一种高尚情感。爱美的思想情感,是情感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总是根据各种道德准则和美的观念去感知周围各种现象的,也是按美的愿望创造客观事物的。当学生能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分辨出真善美和假丑恶时,他们爱的情感就会升华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美感的培养是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进行的。比如,看航模表演(欣赏美的模型、飞机的结构及漂亮的飞行动作),制作模型飞机(创造美),自己为大家表演,内心就升起一朵美的花朵(美的愿望、美的感受),产生一种爱美和追求的高尚情感。

三、劳动感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创造劳动工具。也正是因为劳动,人类才步入文明社会,于是,劳动便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在人的各种高级情感中,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占据着重要地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皱眉头、动脑筋、做实验、解难题,并不轻松。没有刻苦劳动的品德,没有对劳动的热爱要想学业有成是不可能的。

四、道德感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7

在趣、态度和学习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中是由他的情感所影响的。因此在教学识,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 更要注重生传授知物对学生学科情感因素的培养。那么理观这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应如何落实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教○积极性和主动性呢?

学海一、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建立中南省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的情感是相互的, 要让学如方东生对教师及学科有着积极的情感, 何八就要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市首先教师要有积极的学科情感。, 努这培所力钻研,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满养学中腔的热情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学去高生, , 给学生树以积极的、立学习的榜样强烈的情感去。其次感染学, 生武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的生关系。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间教学沟通和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师都应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地与学生, 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情困难, 对学生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感一味地苛求都要及时给、指责予表扬。当师生和鼓励, 之间形成而不要

了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时, 学

生自然会把这种愉快的情绪带入学习中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会得到提升。

二、利用学科优势,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物理学家在建造物理大厦的过程中, 他们探究的方法以及历程都是我们激励学生情感的积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给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发明、新创造、新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等, 让学生体会物理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物理的价值, 增强学习物理的情感和信心。如在万有引力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介绍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以及嫦娥登月计划等, 这必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唤起为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而发奋学习的情感。再如教学中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不怕艰辛, 为了科学的真理而奋斗终生的事例, 揭示他们的人文精神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精神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炼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 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阵地, 因此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诱发、引导, 达到知识和情感交融, 以理育情。例如讲机械运动时我们可引用课本中的资料, 先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抓到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 然后提出问题:“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我们是否也能抓住一颗飞行子弹呢?”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也为讲述机械运动和参照物设下伏笔。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点燃求知的火花,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探究电磁感应条件的教学中, 我们可先让学生回忆电可以生磁, 然后提出磁能不能生电呢?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引导学生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 激发他们的求知情感,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 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知识水平、所处环境、知识视野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注意层次和梯度,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和突破学习的难点,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认识自身的价值, 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评价方面, 教师应以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程度,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或某一特长有所发展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五、关心帮助后进生, 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8

然而, 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 在现实物理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对过程的经历和方法的掌握往往重视不够,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某些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由于受实验条件 (特别是器材不足) 和课时不足的限制, 往往会把学生实验改为教师演示实验, 甚至不做实验而由教师直接给出实验结论, 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记住实验结论以应付考试。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只顾知识的传授, 削弱了技能的培养, 致使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便无从谈起。

所以, 必须改变物理课堂教学片面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必须尽最大可能地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这么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是一个还未解决却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呢?

首先, 教师必须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必须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在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 学生必须通过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并获得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离开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便成了纸上谈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成了空洞说教。

“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 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使学生自己“悟”出研究、学习和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来实现的, 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又反过来促进“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有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 就有了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直接而持久的内部动力, 这样, 就进一步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 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也就产生了终身学习的愿望, 使他们今后获得了可持续发展。可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处于核心位置, 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所以, 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必须正确理解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 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 并有意识地把这种教学理念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

其次,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在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光靠牧师式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 必须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只有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 才能触动他们的内心深处;只有触动内心深处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是有效的, 才是持久永恒的。通过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 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这样, 就可以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 就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求知欲, 使他们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并最终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 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必须加强探究式教学。

第三, 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漫长的。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并不意味着急功冒进、拔苗助长, 须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需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另一方面, 也不能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而放松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师, 要清醒地意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长期性,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有意识地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逐步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第四, 必须去掉功利思想, 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的理想。

当今的考试内容还是比较注重考查知识与技能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会逐渐增加。然而, 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还是很少的, 对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的编撰仍未成熟。所以, 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 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得不到加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 教师必须克服功利思想, 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的理想, 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

一、中学物理课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原因。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如“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操作性强。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两条内容: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 发展科学探索兴趣, 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有振兴中华,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难以把握, 给教师在实施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 但就目前的高中教育而言, 并未完全扫除应试教育之风。学校对老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情况之下, 学生、家长乃至教师最关心的不是成绩所反映的问题, 而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本身。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试卷上难以考查, 为了能使学生考高分, 这部分内容只能被忽略。

3.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 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中形同虚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没有成为课堂中的演员, 自然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

二、落实高中物理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探索与思考。

1. 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 充分研究教材, 挖掘课本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素材。

首先, 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 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其次, 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 深度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素材。例如:在学习“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时, 可以课前让学生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伽利略其人其事, 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 在讨论中分享各人对伽利略的看法, 在潜移默化中就体会伽利略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 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应该实现多元化, 评价过程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以平等成员的身份参与评价, 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沟通和协商。同样, 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 与他们一起体验乐趣、感受忧伤。在评价方式上应该有相应的措施, 有论者将其概括为:等级评价与分数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考试成绩与学习表现相结合;调查与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改变了以往将纸笔测验作为惟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做法。只有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才能回归课堂。

3.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建立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式教学。《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 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 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多探究, 多启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最具创新潜力的领域。因而国家的新课程改革, 把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 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列为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式,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教育一线的工作者要高度重视, 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服湘.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与管理.2006 (4) .

[2]李兴业.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124, 126) .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10

一、影响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因素

(一)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培养

在我国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 致使学生在校园与生活中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缺乏相应的责任感, 在生活中没有承担与探索的勇气,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1) 。

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有效的价值观念培养, 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内容探究与班级活动中勇于探索未知, 在出现问题与错误时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对自身行为及接触到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同时, 价值观念的培养, 还是高中物理课堂上的教学基础条件, 有效的价值观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将这些课堂内容实际应用于生活, 可以有效实现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使其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引导, 更好地投入今后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去。

(二) 传统物理教学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传统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的讲解, 在课堂教学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与情感意识, 诸多复杂、狭隘的知识理念将学生牢牢控制在了教学框架以内, 严重阻碍了学生自身的情感态度与情感体验。

很多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都对物理充满着好奇与向往,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怀揣着热情, 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被一堆堆复杂抽象的物理公式与原理所击退, 逐渐在课堂学习中减少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之传统教学过程中又过度重视知识与理论的考核, 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欲望越来越低,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物理课堂学习质量, 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 未来的高中物理教学, 教育工作者与教学机构应更多地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课堂学习体验。

二、改善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措施

(一) 在学生行为倾向方面进行改善

针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进行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 通过在学生行为倾向方面进行改善,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与学习态度, 以此提高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2) 。

行为倾向因素是学生个体对某种对象的态度反应倾向, 本质上来说只是行为的准备状态。法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长期的心理工作过程中提出了几种强化行为倾向的形式。第一种是代替强化, 具体指的是对观察者进行赞扬与激励, 帮助其更好地接受学习对象的行为, 使观察者在长时间的模仿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对象的行为特点,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二种是直接强化, 指的是对观察者直接接触到的行为进行强化加深, 帮助观察者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 以此实现行为倾向的强化。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学工作者应通过这两种方式, 使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赞扬与行为特点后, 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主动行为, 有效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成绩。

(二)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针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进行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从情感角度入手, 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课堂学习 (3) 。

我校在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通过培养学生自我的意识, 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极大地提升了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比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逐个请到办公室, 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遇见的问题进行详尽的针对性讲解, 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安抚, 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利用赞扬与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充满积极性与主动性, 有效实现了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三) 培养学生的认知态度

针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进行改善与提高的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态度, 从认知因素入手,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学生普遍存在物理难学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都缺乏对物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以至于在长期的物理课堂学习中逐渐发生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偏差,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 在今后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认知态度的培养, 通过多重实验探究方法及教学方案, 以科学的教学设计逐渐转变学生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使学生养成积极的物理认知态度。

综上所述, 在我国未来的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实现更加高效化与优质化的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接受知识, 情感态度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下进行良性转变。

摘要:本文着手于影响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问题因素,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总结出改善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在价值观培养的具体措施, 以期为我国今后高中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释

11刘进出.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积极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 2013 (9) :23-24.

22 杨剑锋.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改革与推进[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 2012 (7) :23-25.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状况调查 篇11

【关键词】初中 物理情感 调查分析 培养对策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的态度体念。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和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人们在积极的情感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情感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其形成要求主体的积极参与,经过主体的心理认同,经筛选、接纳后方可转化为情感素质,从而构成情感等要素在内的完整的心理结构。中学生情感特点是情绪体验强烈,情感两极明显。当他们学习比较顺利时就表现出积极情感,有时稍遇困难就会产生消极情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初中学生物理情感状况直观表现

(1)学生物理情感两极分化明显,学生学习物理是厌倦或偏爱追求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中间层次。而且男女学生差异较大,男生明显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女生认知能力有关。

(2)低年级的学生对物理知识表现出热情、感兴趣。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物理有积极的情感。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呈下降趋势,而且高一年级学生物理情感变化很大。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对物理有积极情感的占66%,到高二开学初就只有36%。

(3)学生對物理知识的求知欲不强,对物理规律探索的热情不高,对物理现象的敏感性不够,学生喜欢参与实验、制作、调查等物理实践活动情况,但不能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其次,我们从平时的观察也可看出,学生习惯于学习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不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设计实验、小制作、小科技发明就更无从谈起。

(4)学生学习物理动机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物理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学习物理情感波动很大。

(5)不同学生的物理情感程度不等,成因不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学习不同章节,不同物理概念是情感体验不同,如有的学生喜欢力学,有的喜欢电学。

(二)影响初中学生物理情感因素直观表现

1.从学生本身因素看影响学生物理情感主要表现有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错位。本次调查表明,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考试的占79%。是由于物理本身的吸引(或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望)仅占8%。把追求物理考试得到好成绩作为学习动机,对物理学习也是一种动力,但却是以逼迫的方式促动学习的行为,在发生作用是必然伴随着焦虑。理想的学习动机体系的主导诱因不应该是考试,而应该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本身,即物理认知内驱力(包括理解、掌握和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内存欲望)逐渐得到强化,以情感的方式根植于心理深处,可以对后继学习活动产生有效持久的促进作用。学生把为了考试得到好成绩作为其学习动力,若在考试中得不到好成绩,导致“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的想法,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物理兴趣。

(2)学习习惯不好,方法刻板。大部分学生原有一味地死读死记没有得到改进,没有思考习惯,受固有的方法约束,只能套用公式,照搬模仿老师讲的方法,思维单一化、模式化,不能创新。有78%的学生同意“牢记公社和方法是学习物理的最好方法”。

(3)学生心理素质差,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特别是考试成绩和老师评价的影响。我们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当他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时,他们对物理就会产生害怕、有厌恶等不正常心理,调查统计中表明,有84%的学生在没有学习初中物理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初中物理最难学;有87%的学生表示其自己学习物理有压力;有68%的学生存在自己很想学好物理而又学不好的焦虑。而高难度的应试训练,更使学生心理压力增大,畏惧心理加重,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缺乏学习自觉性。遇到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消极情绪和应付心理,再加上生理上的一些焦虑和烦恼使他们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更容易产生消极物理情感。

2.从教师方面看影响学生物理情感主要有

教师平时“教学意识”不到位。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紧扣考纲,尽量缩短认知过程,强调应试训练普遍存在,这种教学模式萎缩了物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学生很难体会到物理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思想和方法,使学生陷入一种墨守成规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得不到训练,学生长期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被支配地位,课堂上教师重复性的唠叨,只能成为抑制的信号增加学生思维疲劳,产生厌倦情绪,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2)中学物理教育一直重视理论知识在技术中和解释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脱离生活和社会的倾向,表现有:一是物理规律、物理量的认识的绝对化、理想化;二是物理问题的数学化,过分注重公式繁杂的运算;三是物理教学过程过分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应用意识教育。

3.物理学科本身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情感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其物理情感是由物理学科造成的约占40%,教师认为学生物理情感是由物理学科造成的占70%。

物理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为本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体系极为完备,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广阔性,物理内容为学科专家设计的,对与学生来说内容难,教材编制城市化,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学生心理特点。教材给学生呈现的是抽象的知识,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物理的主要原因是物理课本内容没有吸引力的有57.5%,多数学生认为课本应增加与当今科技有关的内容,应增加与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应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总之现行教材实验内容少,严重缺乏与日常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内容,缺少与当今科技相关的内容,使得不少学生对课本内容缺少兴趣。

当然,影响学生物理情感因素不是简单的某个或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 篇12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自主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探究真理, 这就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探究实验中, 通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分析物理实验中蕴含的真理, 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以科学眼光看待问题,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为例, 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即: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以及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从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布置可以看出实验为教学的重点, 在开始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 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并进行了简单的练习。然后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实验, 根据实验要求, 将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 挂上合适的钩码, 并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就会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的点, 重复三次实验, 通过分析三次实验留在纸带上的点, 从而得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候的加速度, 验证本章将要学习的原理, 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验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讲解物理实验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解决实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总之, 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使学生从真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

二、加强学生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活动中探究真理, 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也会使学生对物理真理产生深刻的印象, 为逐渐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奠基。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学的时候, 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活动前, 教师设疑:“两个大小不同, 重量不同的铁球从比萨斜塔下落的时候, 哪个铁球会先落地呢?”在学生注意力被这个问题吸引住的时候,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小车实验, 在实验中有学生反映:“为什么我的纸带上出现的不是圆点, 而是一些短线”,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重复实验, 发现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振针到复写纸片的距离太近。在学生明白了实验原理之后, 教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原理进行了解释, 通过实验探究, 学生迅速接受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个时候, 再次提问学生对课前问题的看法, 学生都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实验时采用的是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 空气的浮力对下落速度影响很小, 所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由此可见, 在物理实验中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同时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也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实验本身的问题, 并学会利用实验探究得来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

三、加强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需要学生从关心他人出发, 与他人和谐相处, 并在合作中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 适当展现出自己的个性。

仍然以人教版高中物理中“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为例,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 要求每组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实验, 并总结出实验结论。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 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上一篇:欧洲(欧盟)下一篇:硬化混凝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