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

2024-09-19

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1

摘要:数学,在中学生的心里和“枯燥”等价。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好方法,关键是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设情境,学习乐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从初中生的心理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发挥最充分。因此,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尽量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新课导入的好坏是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问题悬疑法或趣味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兴趣。在讲授相似三角形应用时,可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用一个五分的硬币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样通过设疑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学的是有用的数学。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唯有此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同时,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发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过来激励学生探究更多的东西。这样既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又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架长10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8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讲解分析,而是让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猜测与探索,大胆发表见解。各组同学各执己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此时我适时地给同学们以点拨,于是问题迎刃而解。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时候,才会对它真正产生兴趣,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2. 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史不愧是出色的教育指南”。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境之中,它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1]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充分肯定他们的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他们的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3. 分层次教学,积极评价,在体验成功中保持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无疑会感到快乐与自豪,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促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2]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进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科的学习,对原有的基础有极大的依赖性,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学某一内容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同样的要求,布置相同的作业,则势必造成部分同学“吃不了”,同时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就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分层次教学不仅指学生分层,还包括目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测试和评价分层,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体验发现与创造的快乐,“正是这种有所发现的欢乐,正是这种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的欢乐,乃是人的自尊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学生在成功的尝试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而,分层次教学既是教育艺术的体现,更是达到教育的情感目标的重要手段。

4. 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欢乐、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里学习,师生情感融洽,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任意驰骋,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现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需要。学生都是得到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人,只有对他们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萌发和滋长。相反,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融洽,那么必然导致学生对数学课胆怯、冷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能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有兴趣。

参考文献

[1]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2]韩永昌主编.教育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1.

初中生数学兴趣培养 篇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数学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原来的教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原来的教师有厌恶、抱怨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篇3

关键词:不要让学生“无事做”; 要让学生“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50-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观察力愈细致,反映也愈清晰,思维,记忆等智力活动就最有成效,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不要让学生“无事做”

所谓“无事做”,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把精力用于学习的一种状态,影响教学效率,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未打好,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有适合自己的内容,还有部分学生想学习,但遇到困难后无法克服而畏惧不前,当然不排除某些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不当,造成部分学生“无事做”,不听讲,不思考,怕作业,为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抄袭作业,学无所得,逐渐无兴趣,日长地久下去,成绩就愈来愈差,这部分学生就“无事做”,因而学习无兴趣可言。

二、要让学生“乐学”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持久,这里牵涉到学生学习数学,自我需求观念的形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帮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学生在外力强迫下的“刻苦”,为依靠内在的学习动机,自觉的“刻苦”,从而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来学到知识,获得乐趣。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小学算术重在运算能力的培养,计算量大,但较具体,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有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但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学者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不同情景,在教案中引入一些直观性强的案例,如讲矩形定义时可将平行四边形平传成垂直状态,从而引入“一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同时尽可能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选题不要搞“题海战术”

习题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适当地练,才能打牢基础,形成能力,编拟习题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多能做正确为宜,可根据教学目标精选习题,力求概念习题化,体现一定的知识点和能力上的要求,采用题组的形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练习,充分注意题组的梯度,控制难度与数量,不搞题海战术,不出偏题、怪题来难学生,在习题的形式上,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出些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能力的练习,暴露问题的练习,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等,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动脑,获得初步的成功,进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练习,在轻松的练习中逐步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习题量及习题难度可以不一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除完成基础练习题外,还有附加题或思考题,一般学生完成基本题即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有的会因此丧失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及时讲评。并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订正,然后教师再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再练习,从而使学生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努力做好培尖补差工作,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通过思考能解出全部或大部的题目给他们练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综合题的能力,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可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出一些明显的,通过努力能做的简易题,并注意对他们的个别辅导,只要求他们基本能掌握识记目标,能模仿做简单的习题,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能学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看到自身的价值,通过这种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不要“表扬少批评多”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多表扬、少批评”,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4

一、充分把握起始段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是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数学课本后感到新奇、有趣, 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浓厚。因此,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 教师可以利用切萝卜的方法, 化难为易,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七年级起始阶段的数学教学应侧重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 以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感染学生。

二、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新教材的编写贴近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教材以丰富的内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同时, 新教材还抓住七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定的特点,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以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1.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入。

在课堂引入中,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 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 教师可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有趣的图案, 并提问: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回答后进行总结, 最后让学生自由合作拼图。通过简单的表演, 把问题放置于适当的情景中, 从而营造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 学生会兴趣盎然、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2.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特点, 安排了大量实践性内容, 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请学生做教师的帮手, 一起准备实验器材, 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 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此外,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精练, 语调变化要得当, 板书设计要合理, 字体优美大方, 以激起学生的学科情感,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新教材倡导“指导教法, 渗透学法”的思想, 在每章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 其宗旨是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 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前出示阅读题, 阅读结束后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阅读效果。同时,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 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发现的学生,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产生兴趣, 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的提问, 带领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教学知识, 培养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观察实验特别感兴趣, 但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教师可采用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法, 带领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把学生带入特定环境中去观察, 让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 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进行小结评比, 或以板书的形式张贴学生的小结, 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 从章节的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的小结。经常的归纳和小结能使学生记忆更深刻, 结构认识更清晰。教学实践表明, 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开辟第二课堂, 激活求知欲。

浅谈山区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篇5

摘要:本文主要从突出思想性、调动积极性、讲求灵活性、增强趣味性、立足实用性、加强实践性来说明如何培养山区初中学生学数学的新兴趣。

关键词:山区初中;

数学;

兴趣;

培养

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同时,我觉得任何学科教学的成功之路,在于师生双向活动的持续、稳定、协调统一的发展,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无论你花多大功夫,用多少方法手段、优化的组织管理与措施,都难于凑效,数学教学更是这样。如何实施成功的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山区中学的初中生,他们内向、腼腆、胆小,主动性较差,因此,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双向活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

一、突出思想性

调动积极性

“入学”与“成才”是相互统一的。“入学”是“成才”的起点,“成才”是“入学”的目的。而山区初中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感到数学“枯燥乏味”,甚至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有些学生还把入学视为混文凭,为就业谋出路,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消极应付,见难思返的学习状况。面对学生的实际,入学伊始,我们的教育思想工作必须先行,才能跟上教学需要。从“育才”的角度出发,可结合数学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

我国是一个有着光辉数学传统的国家,仅以我国古代数学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二三十项成就,并处世界领先地位。象宋朝的秦九韶所著《数学九章》是继著名《九章算术》之后的一千二百年我国古代又一部数学巨著。在五世纪我国的祖冲之利用“割圆术”求得3.1415926<π<3.1415927;还有杨辉三角等,在教学史上享有荣誉和地位。现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都是*刻苦、勤奋,给人类留下了许多学术论术和专著。对这些数学瑰宝,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数家珍,津津乐道,就会强烈触动每个期待祖国强盛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也启发了学生在山区初中阶段要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在整个教育过程坚持了“教书育人”“文道统一”的原则,寓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

二、讲求灵活性

增强趣味性

长期以来,山区初中的数学教学一直存在着重“教”轻“学”的倾向,表现为“包办”与“灌输”,教师成了“拐杖”,不顾客观效果的“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依赖性,吸收知识的因袭性,接受知识的盲目性,导致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机械性和思考问题的单纯性。这种教学思想不仅不能适应知识爆炸、信息涌流的时代,而且也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探索教学改革中的新路子,克服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的消极影响,在教学中想尽办法去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运用“导而勿牵”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一定自由想象的时间、空间,启发学生更多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唤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充沛的才力去学好数学,为本学科打好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预习,指导自学,并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落到实处

为数不少的学生仅把听课和作业视为学好数学的唯一方法,机械、被动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课学习无法自得,潜能难以开发,普遍形成“能听懂,做不出”的现象。这种传统教学的程序是:教师教课→学生复习→学生做作业,即“先教后学”,这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被动学习。为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即教师在讲每一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自学,自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弄清本课题的知识点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生的,其相互关系是怎样?

②找出重点、难点内容分别是什么?

③做出书面自学笔记。

④课后练习,习题尽可能完成,并从中揭示出解题方法。课堂上,通过学生“表演”,教师就能检查出学生是否坚持自学,其自学能力怎样。如果课前不自学,那他就会在课堂上“丢丑”。这必然逼着学生不自学不行。从而认识“课前预习”与“课前自学”的不同,并改变了以往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教师没教过的不必学,教师没布置的作业不必做”的陈旧观念。随着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先学后教”的优良性会让学生受益非浅。

⑴转变传统观念,指导听课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45分钟。首先,在课堂这个“舞台上”,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特别是山区中学的学生,要克服他们腼腆的弱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开手脚充分让学生“表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其次,作为一名教师,“课讲得好”,只是“书教得好”的一个方面。衡量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否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否则,课堂上搞“一言堂”,学生最终势必形成“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局面。长久下去,如何提高质量?而听课是学生摄取和理解基本知识方法的主要渠道。听课特别注意教师剖析概念的灵巧、分析问题的思路、环节间的过渡及产生联想的妙趣等。另外,指导学生去弊病、抓要诣,学会听课,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的意义和价值。

⑵指导学生记忆和解题的方法

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的观察理解、抽象概括等诸多能力绝不能离开记忆能力而单独存在,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记忆潜能,教会学生常见的记忆方法,对学生学习进步和素质提高有积极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被动性,主动寻找记忆的方法。数学教师若能指导学生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并用,教会学生了解记忆的规律和技巧,以灵活的记忆方法记数学知识,能更好地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解题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最普遍的锻炼,是理解、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环节。指导学生解题可重在强化典型例题的训练功能及解题基本思维方式等方面。如有关路程应用题的求解,首先分析题目中的未知、已知是那些,其次弄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路程公式S=VT作相应的变化并作出解答。另外,经常以习题课形式归类指导学生认识规律掌握技巧,是解题指导的较好的形式。解数学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是“审题分析、联想转换、施解验证”。审题分析应使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熟悉化;联想转换建立已知、旧知与未知、数与形等联系,使问题向易知、可知转换;施解验证保证问题解答并提高正确率、反思解题思维过程,发现新的解法。如:近似数与有效数字这一节,通过学习可知,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又因为整数位数采用科学记数法精确到哪一位,哪一位就是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反之成立。根据上述得,要把3.04×104精确到千位或者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就是3.0×104。因3后这位0在千位上,0也就是最后一个有效数字。

三、立足实用性

加强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我们历来提倡的教学方法。数学是学生学习本学科和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学科,山区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为学生学习本科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另一方面要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他们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要针对山区中学生的特点立足学习知识的实用性,面向未来,注重实效,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入手,巩固所掌握知识,从而转化为能力与智慧。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6

一、重视导入环节鼓励主动参与

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较有效的是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等比数列”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阿基里斯(希腊神话中的善跑英雄)和乌龟赛跑,乌龟在前方1里处,阿基里斯的速度是乌龟的10倍,当它追到1里处时,乌龟前进了1/10里,当他追到1/10里,乌龟前进了1/100里;当他追到1/100里时,乌龟又前进了1/1000里……

①分别写出相同的各段时间里阿基里斯和乌龟各自所行的路程;

②阿基里斯能否追上乌龟?

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探索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长方体萝卜。很快,多种答案都“出炉”了。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完整的答案:当截面不过顶点时,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截面过两个顶点时,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截面过三个顶点时,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从多角度认识问题,自主探索的热情浓厚,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

应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三、提高语言修养维护学生自尊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要细心寻找其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

另外,在激励和鼓舞学生时,要注意有的放矢,不失分寸。

四、融入信息技术巩固知识理解

波利亚提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猜想。在数学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建立关系,处理数据、发现规律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使数学的理论教学及数学问题很容易地用数字、图形、符号、语言等多种方式表达。

我们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的一步步演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师要好好利用多媒体及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

(作者单位:广东汕头市上东浦初级中学)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的数学趣题, 吸引学生的目光

现在的新教材例如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 在新课的前后都配有许多有趣、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将它们作为本节课的引入, 或中途知识点的巩固, 或新课后的集体讨论等, 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枯燥感。比如讲“视图与投影”时, 可用电脑将中国古代的“日晷”处理成投影明显的动画, 让“皮影戏”呈现不同的图案, 可以把它们作为本节的引言;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演示高大建筑“沉入”低矮建筑的画面, 为何较大的会场都呈阶梯形状等, 都可以作为新课中间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完成以后可以提出问题“阳光下摆弄正方体, 得到的影子有哪几种几何图形?”可以做出一二种启发学生思维, 采取想象和动手相结合让学生领会。再比如“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讲完以后, 要求学生随意画一个简单的图案, 同桌交换互相, 利用本节知识制作精美、复合而成的图形, 好的可放入展示台来点评。接着布置周作业———用电脑或手工的方法结合本章内容和已学内容设计一个班徽。提醒教师注意的是必须对它有回应, 或评奖或张贴或推荐。即让学生有成就感, 增强成就感, 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感受快乐。成就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

这种方法看似复杂, 实际操作还是比较简单的。图片和动画大都可以从网上下载, 只需要适当组合, 所占课堂时间一般是5分钟以内。当然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精心准备教案, 还要精心构思课堂设计, 巧妙安排师生互动, 同时要注意坚持使用这种方法, 不要有始无终, 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并保持下来的重要一点。

二、课堂上尽量避免用单调、沉闷的语调

心理学表明:人若一直处在同一音调下, 会明显感到疲倦。对青年教师而言, 完全可以用轻快、起伏、亲切的语调, 配以睿智、又有点幽默的语言,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很多优秀的老教师也是如此。你可以通过听别人上课, 课后扩大阅读面, 多与学生交谈, 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等方法, 帮你积累素材, 让你成为一个滔滔不绝的人。“亲切的语调、微笑的脸庞、鲜活的肢体语言, 能让人心旷神怡”, 学生就会“迷”上你的课堂, 你也不必为“打瞌睡、看杂志、讲话、发呆……”而烦恼了。

三、要与学生一同分享快乐和忧愁, 建立师生情

很多教师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又不是班主任, 何必管那么多闲事。这就大错特错了。数学教学绝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 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课堂上你既要教学又要与学生进行各种交流, 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 会让学生对你感到陌生, 自然对数学也感到“无味”。而课后就不一样了, 首先面改作业, 当时就可以给学生指出问题,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你工作的热情和对他们的重视。其次可以与学生谈话, 了解他们对你、对数学的看法, 利于教学。再次可以和学生一起同场竞技, 打篮球、踢足球、参加班会等等。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不拘时空、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打成一片, 力求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一旦浓浓的师生情建立起来, 学生真正钦佩、喜爱数学老师了, 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 也是在教育实践中屡见不鲜的事实。让他们觉得数学老师无处不在, 自然而然数学也就无处不在了。

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提倡的教学方法,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 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许多数学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与自己的专业有出入, 只有在电化教育、化学、物理、生物上才能用上, 这是错误的想法。数学上也可以使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设计班徽, 是简单的研究性学习, 我还组织几个数学较好或电脑好的学生参加学校的课件大赛, 内容就是设计本校的校徽。学生兴趣很高, 翻看校史, 采访同学, 利用三维动画做图, 参考各类运动会的图标, 撰写论文, 还带动了全班同学一起研究。参加完比赛之后, 又冒出了想给2008年奥运会设计场馆的念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学习劲头在初三复习之前空前高涨。

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方法浅析 篇8

一件事情做不做, 有没有必要去做, 要看这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对于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研究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提高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可以摆脱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慌, 慢慢地提高学习成绩;第二, 提高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可以让数学教学课堂变得生动, 充满活力;第三, 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带来自信。因此, 培养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切实有用的方法。

一、巧妙运用数学美

数学课程本身存在着很多的美感, 比如: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 数学语言符号、数学图形、数学公式之间的对称美, 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思路的过程美, 等等。对于老师来讲, 要懂得努力向学生传递数学中个各种美, 让学生感知并体会到数学中存在的这些美感, 感受到数学这个五彩斑斓的美的课程, 从而学生便会用心去体会这种美, 不断地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对数学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韦达定理) undefined学生肯定会为其简单而统一的规律感动。又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时候, 老师教授学生认真画出各种二次函数的图形, 看各种二次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看看谁画的图形最准确, 准确的图形看上去是非常漂亮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 学生便会产生很大的兴趣, 动手去画图, 知识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再比如, 在教授黄金分割知识的时候, 教给学生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 再通过一些艺术设计图片来感染, 让学生学好黄金分割知识。总之,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开辟第二课堂

在数学课堂之外, 利用业余时间举办各种各样的和数学有关的小游戏, 比如, 数学知识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开展兴趣小组等, 相当于开设了第二课堂, 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在活动中能够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初中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巨大的, 需要老师去挖掘。同时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完成, 学生在活动中会有较大的成就感, 对于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这个时候老师再加以引导, 这样数学学习兴趣就提高了。

三、多表扬多鼓励

这个过程要求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做到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 要充分了解各个层面的学生, 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心中充满进步感, 同时在老师占主导作用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例如, 当学生做对一道题目的时候, 要对其进行表扬, 初中学生年龄不大, 情绪化比较严重, 叛逆心理也比较强, 多对其进行表扬, 对于提高其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用的。当做错题目的时候, 老师不能一棒子打死, 去批评学生, 而是要看学生的整个做题过程, 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哪个地方思路正确, 即便题目做错了, 还是要表扬其思路正确的地方, 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太大的失落感, 同时还能切身体会到老师的关心, 必然会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个性情境

到了初中, 学生的个性已经变得相当突出, 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因此,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以便满足不同的需要。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学生, 可以布置些较高难度的习题, 让其觉得具有挑战性, 完成后还能够充满十足的成就感;对于基础略微差一点的学生让其多做一些基础题, 这样学生不会感觉到吃力, 基础知识也就打牢了。同时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 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 不妨创设如下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 不小心被打碎成了三块, 如果想要再配一块同样形状的玻璃, 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 层层递进, 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初中学生来讲, 年龄不大, 情绪化也比较严重, 经常会爱屋及乌。学习过程也难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讨论, 哪个老师对我们真好, 非常和蔼, 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拓展思维的与课本无关的知识, 我们都特别喜欢他, 我们都特别喜欢上他的课, 对这门课也特别感兴趣。这样的讨论经常在校园里听到, 当然反面的也很多。从这些讨论中, 我们会发现, 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初中数学来讲, 在初中的课程中是比较难的一门,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因此, 数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 当学生们听得一头雾水的时候, 老师就应该立刻察觉到, 并通过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换个角度来讲授不懂的知识, 这样让课堂气氛融洽和谐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在课余时间, 要多关心学生, 多找学生谈心,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六、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是一个比较高的过程, 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不断地培养。所谓数学思维方法就是将学习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从中领悟数学真谛, 发现数学的奥妙。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知识, 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让学生在能够解决问题的同时, 联想到懂得该问题能够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这样学生在做对题目的同时, 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感受到了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为了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学生便会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 兴趣自然也就上去了。

总之,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也不言而喻。因此,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初中数学教师要开拓自己的思维,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 运用各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通过各种途径, 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有了, 积极性提高了, 自信心上去了, 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自然就上去了。

参考文献

[1]吴祖涛.刍议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9 (1) .

[2]李宝唐.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设计[J].陕西教育, 2010 (7) .

[3]曾宏亮.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J].沙棘·科教纵横, 2010 (8) .

[4]余巍.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商情, 2010 (8) .

[5]袁晓勤.培养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之我见[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2) .

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探讨 篇9

一、兴趣的重要性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 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但不够稳定,中学生的兴趣更加广泛,但中学生的兴趣发展不够均衡。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让兴趣去帮助学生学习,提高他们数学学习效率,使他们喜欢学习, 爱上学习。让兴趣成为推动他们学习的最强动力,让数学课堂变得老师乐教,学生乐学,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兴趣的培养

数学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数学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全神贯注地解题,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1)以趣养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知识,教师要抓住这些有趣的案例,以趣生趣,让学生更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中,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在这里举了个最容易、最常见的事情:你手里拿着一个骨头,把骨头扔在地面,在你不远处有一小狗,小狗看见你扔的骨头,会怎样呢?许多学生回答道: “小狗会向骨头跑去。”我接着问:“小狗跑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这时,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小狗会径直地跑过去。”这时,我接着补充道:“径直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小狗为何径直地跑过来?” 又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因为小狗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时,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广泛,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一堂课下来效果很好。

(2)以书养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有这样的一个误区:一旦发现某个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没有掌握,教师就会出示同类型的相关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学生会做为止。然而,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对这类题型又会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很苦恼。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一知识点,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忘记。 因此,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手,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课外书,让学生来阅读。记得我们班有一名男生,平时对数学没有什么兴趣,总觉得数学没有什么意思,天天就是在算啊算,画啊画。后来,我向他推荐了一本课外读物 《数理化通俗演义》,让他阅读。有一天,他向我说:“老师,您推荐的书非常好看,我很喜欢里面的故事。”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发现这个男生都能做到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我想,这个男生对这本书感兴趣,因而渐渐地对数学也有了兴趣。

(3)以情养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情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也苦。积极的情感会促进学生认真学习,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使学生有一个愉快、喜悦的情绪,热爱数学学习。数学教学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有的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呢?我想,得先从教师自己做起。教师必须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带着饱满的激情组织教学,阐明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这样,学生一定也会被教师的情感所感染,对数学课堂也会充满热情。大家都知道,不仅语文课堂有丰富的情感教育,数学教学中也有很多的情感因素。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要通过情感渗透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以疑养趣。每个学生都对未知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数学课堂应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精心设计问题的悬念,适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疑难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会进行激烈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适时地引入所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比一比各组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数学问题的研究。

三、结束语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许多教师的梦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和手段, 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了解学生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宝华.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24).

[2]马泽锋.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03).

[3]黄志坚.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03).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探析 篇10

一、增进师生情感, 培养学习兴趣

理解是联系学生和教师之间情感的纽带和桥梁。教师要理解学生, 学生也要理解教师。当然, 教师更要积极一些、主动一些, 要有亲和力, 让学生有温暖感。教师要放下架子, 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护学生, 从而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导入环节, 激发求知欲望

一堂新课的导入环节对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数学课更为如此。人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 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如果设计得精彩的话, 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新课内容的浓厚兴趣, 可以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那么, 新课的导入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一) 结合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操作性, 这样, 才能让学生敢于想象、乐于想象,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用生活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课前, 教师可以设计好一些实验, 结合一些现象,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归纳结论。例如, 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纸剪几个任意三角形, 然后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 再拼在一起, 这时, 学生会发现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由此, 学生会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规律。这种导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兴趣很高, 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中, 而且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 设置活动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教师设计新课导入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 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如的课堂氛围, 使其在舒适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此外, 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 可以通过“摸耳→眨眼→挥手→摇脑袋”等可操作性的耳熟能详的活动,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手上”。这样, 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四) 开门见山, 明确学习内容和和学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活动中,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用开门见山这种导入方式。教师先出示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的目的, 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种教法的好处是让学生在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 充分地自我展示,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 同一内容、同一目标的课堂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 而同样的导入方式不一定适用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 教学教师要选择最切合的导入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教学学习兴趣。

三、增进师生互动, 提高学习兴趣

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究环境, 特别是良好的氛围的支撑是保证探究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要努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创建宽松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在学习上有主动性、上进心。教师必须改变课堂上唱主角、唱独台戏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教学模式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少讲多练, 要多投入情感, 多想办法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多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 尊重他们的爱好、个性和人格, 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能够与教师积极主动地互动, 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兴趣 数学教学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7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应当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一但对数学发生兴趣,学生才能乐意了解、探索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谈几点做法:

首先要让学生找到成就感。要是单单说提高兴趣的话实在是不容易,这个主要因人而异,但是最主要的学习兴趣来源于学习成就感,这方面的提升比较困难,主要是要依靠平时学习生活中的积累,比如平时多鼓励,做题的话80%的题目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另外20%选择那种自己不熟悉但是也不是那种偏题难题写。这样就能增强自己的信心,慢慢也就会有学习的兴趣了,另外不要觉得这样是逃避,因为考试的题目90%的题目都是比较简单的,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可以用激励法,看个人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以学习数学为前提条件,完成多少学习量且取得一定成绩即可得到奖励,这样会慢慢变得喜欢数学的。当学生有成就感时,就会自愿去学下去。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好先建立起学生对学数学的成就感。(1)上课用心听,听懂多少就多少。(2)作业独立完成,坚决不抄袭别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袭。(3)每天订正好当天不会的和错的题目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4)考前复习平时不会的和错的题目!我们人都有避苦趋乐的本能,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都不想学太难的事物,因此,首先例题都是从简到深,开始时降低难度,多举例子让学生吃透,然后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跟例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自己能计算出正确答案时,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要抓住课堂45分钟。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1)先做一些简单的他能做对的题目。量要少,培养自信心。(2)有一点信心的时候再做大量的简单题,培养耐性,能静下心来去做,去思考,题目不要太难,但也不要很容易就能全对。(3)加大难度同时减量,但难度要适中,量中等。(4)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吧另外就是要他多问,凡是有疑问的不管什么样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也行,问同学也行,必须问。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不算太难,难的是长时间地维持这种学习兴趣,尤其是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成绩没有提高的话,兴趣更难维持下去。相反,如果教师的教学得法,学生的学习得法,那么学生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学习的效果就好,学生就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快乐,由于成功感能源源不断地得以强化,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下去。注意心理科学的应用,调整学生的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1)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几何画板,通过让他们绘制几何图形去理解和体会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等等。(2)将生活上中的实例引入到代数教学中,甚至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其明白数学的生活分不开的,同时也能充分理解数的概念,代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有所用是培养兴趣最好的方法。(3)教会学生利用现有材料建立数学模型,令他们自己亲手操作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抽象为具体,变想象为实际行动。(4)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会对数学知识的整理,有助于构造数学知识的框架结构,使学生更好地记忆的使用数学知识。(5)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类整理、及时解答,这样不至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需要授课老师讲课有吸引性,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对于贪玩的学生,要让他对这门课感兴趣,老师的知识,和讲课方式很重要。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教学重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之以愉快的心情自觉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以使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志.数学教学中的兴趣激发[J].丹东师专学报,1999(4):50-51.

[2]李树臣.论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的两个根本途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9):12-14.

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实践与研究 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1. 初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外比较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 由于数学较为抽象和形象化, 因而容易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 为此培养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产生动机的内部因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兴趣和爱好都是以情感为动力心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知识的迫切心理是直接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

2. 对现状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过程与新大纲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新大纲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启发式, 反对注入式。”据调查, 大多数教师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把自己当成演员, 把学生当观众, 使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 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严重的压抑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渐渐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无兴趣的态度。

3.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习目标狭窄, 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

(2) 数学学习与社会实际相脱离。

(3) 数学内容过专、过窄、过深、过分追求逻辑严谨和体系形式化。

(4) 教学方法单一, 满堂灌现象严重, 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

(5) 教学手段落后, 大多数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和一本书上。

(6) 评价多采取考试形式, 且考试过分强调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尚未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忽视了人的认识规律, 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 并造成了一些人为的学习障碍。此外还存在一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问题。

二、数学兴趣的培养策略

1. 数学文化教育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和平时教学中与学生进行的交流, 发现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简直太少, 甚至没有,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渗透数学史知识发现学生非常感兴趣, 我认为目前对初中生进行数学史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通过数学史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2. 从数学的艺术美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艺术。数学的定理, 公式也以美的方式呈现给人们。数学的美贯穿于数学的各个方面, 比如: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数学表达等。数学成果更具有创造性的艺术, 富有理性美, 同时, 数学能陶冶人的美感, 增进理性的审美能力。虽然数学表面看来是大量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 然而其中蕴藏着内在的、深邃的、理性的美。在数学教学中, 通过创造的一种简便方法、一种简化证明, 找到一种新的成功应用时, 学生内心深处激起的强烈美感, 及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兴趣

在调查中发现, 100%的学生能在二十秒内举出1~2个或多个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例子。40%的学生表示上数学课最吸引他们注意的是老师提出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让大家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时候。30%的学生表示喜欢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中的学生仍保留一些小学阶段较为直观的思维习惯, 他们通过平常接触到的事物去理解记忆所学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心理上越来越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又喜欢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 是提出兴趣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那些与学生有直接关系的数学问题, 更能引起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4.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图文并茂, 集声音、文字、色彩、图像功能于一体, 为学生提供了“看、想、做”的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利于教学的开放性, 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 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 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5. 实际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 乐于模仿, 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 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 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 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教师去操作学生觉得很枯燥无味, 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的教学学生缺乏兴趣, 而且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对于学习数学较吃力的学生, 他们也非常喜欢动手操作, 有一个学生数学成绩30分, 对数学非常不感兴趣, 提高成绩很困难, 但是对动手操作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每次都是积极性很高, 很认真, 而且对动手操作的知识掌握得也很好。我认为, 利用动手操作, 激发学生兴趣势在必行。

上一篇:程序框架下一篇:洋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