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共12篇)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1
在初中阶段, 由于学生刚开始系统地学习物理课程, 如果对其中的理论常识和实验内容感到难以理解, 便会在学习中失去兴趣。而初中物理课对学生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验应用能力, 发现生活常识背后的物理内涵。教师经常在教学中会感到困惑, 不知道怎样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以及如何改变物理教学的现状。传统的物理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相比之下, 将物理教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进行结合, 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重视, 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意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 这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和个人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渗透“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物理教学, 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比如学生对于很多物理概念和知识都是初次接触, 在遇到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时就会感到难以理解, 从而对该部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根据这一情况,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物理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 通过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生活现象渗透情感教育,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识。
比如在进行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 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这部分知识点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 通过生活实际和生活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和物理属性相关, 单纯讲解物理概念可能会使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相比之下, 教师可以设计“乒乓球”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观察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 首先将乒乓球压瘪, 然后将这只乒乓球丢进沸水中。这时候, 学生就不难发现之前瘪掉的乒乓球居然恢复了原样。对于这一变化, 学生一定会感到好奇,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热胀冷缩”的概念让学生根据该现象理解物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能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从而大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渗透“态度”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传统的物理教学, 教师通常只是注重授课本身, 而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态度”教育方面。根据这一情况,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渗透“态度”教育, 从而使物理教学本身的意义得以升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加积极地探索各种物理知识, 培养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比如在进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 下册) 第十八章“核能”这部分知识点学习的时候, 教师就应该渗透“态度”教育,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核能”的好与坏。首先,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核能作为一种能源所具备的特点, 然后可以向学生普及核能被应用于军事层面的事实。当然, 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 应该告诉学生合理利用核能的重要性以及核泄漏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核能的特点, 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态度”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到一种物理现象背后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使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的认识。
三、渗透“价值观”教育, 理解物理的社会意义
物理教学和生活现象息息相关, 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 通常没有看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么闭口不谈, 要么只是稍稍涉及, 使得学生不太理解物理的社会意义。因此, 教师不仅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 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加深对于物理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苏科版九年级物理 ( 上册)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这部分知识点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物理知识所具有的社会意义。首先, 教师应该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电能”的来源。学生对于教师的问题一定会感到好奇, 虽然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用电, 但是“电从哪里来”这样的具体问题却会难倒他们。教师这时候可以引入机械能的概念, 并帮助学生理解电动机的功能, 也就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通过这样的讲解, 教师就会使学生懂得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从而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背后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 传统的物理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将物理教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进行结合, 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首先, 教师应该渗透“情感”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 教师应该渗透“态度”教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 教师还应该渗透“价值观”教育, 理解物理的社会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 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同时促进科学态度的培养。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2
江苏省丰县中学/胡世良 1月15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一、情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因素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积极的学科情感)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W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二、消极学科情感的成因
广东电视台和《中国青年报》分别作过对低年级中学生听众和观众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是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刚进入初二或高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对物理课的学习还是很感兴趣的,能意识到物理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想学好这门学科,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随着学习的深人,一部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逐渐从主动变为被动,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申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的学科情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教师的消极情感的影响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是乐意还是厌倦,这体现了物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感。由于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当人们通过面部表情以及声音的变化等把情感传达到接受对象时,主体的`情感便对客体产生感染作用,对客体产生影响,产生与主体相类似的感觉。而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数不少的老师或因缺乏足够的专业思想和教学热情,或因片面认为物理教师讲授的是科学知识,只要用符合逻辑和科学的语言去说明事理就可以了,致使在课堂教学中表情麻木冷漠,讲授平淡无奇,以致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学生则易不专心听讲,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马虎敷衍,久而久之则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缺乏成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曾对“人们普遍喜欢鞭炮味,而不喜欢医院里的药味”这一现象作过细致的研究,结果是:鞭炮多出现在喜庆日子里,给人们带来的是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医院则往往带给人们不愉快的体验,这充分说明不同的情感体验会对人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还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一书申将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之一。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物理是一间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一味地责备为不努力、不认学,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特别是物理学习中接连出现失败时,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加之部分老师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望生成龙”心切,教学中一味提高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的失败的情感体验,其后果是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害怕、厌恶等不正常情感。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想法。
3・师生关系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两个重要的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感培养;情感教学
一、情感教学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现状
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情感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但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情感教学在物理课堂应用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科学的探索态度,对于物理学习只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没有真正落实情感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使情感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
二、情感教学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1.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物理这一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服务于生活。故而,教师在进行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的实用性,从而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有效地进行物理学习。例如,在进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了解,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
2.将爱国教育投入到物理情感教学过程中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与激情。同时,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有效学习直接影响着现在科技的发展,让学生形成学好物理能够为报效祖国出一份力这一理念,从而积极探索物理知识,主动学习物理知识报效国家。例如,在进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等,如此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的物理学习。
3.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态度的情感培养
物理这一门学科极为强调严谨与理性知识的把握,同时实验性较强,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调动情感,严谨认真地进行物理学习,主动进行物理原理推导。虽然这个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但学生取得成功后所获得的喜悦却是无法取代的,这就有效地形成了良好的物理知识学习循环。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投入情感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调动学生对物理的情感——实用有趣;它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物理学习目标——报效国家;它能够为学生塑造正确的物理学习态度——严谨认真。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4
一、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析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原来的七条修订为五条, 分别是:
(1) 有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 乐于探索自然, 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有团队精神。
(3) 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能总结成功的经验, 分析失败的原因, 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 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不迷信权威, 勇于创新, 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 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热爱祖国, 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这五条目标分别对学习兴趣、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观念、环保意识、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修改后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放在了首位, 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方法
1.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 学习情绪容易波动, 学习的持久性差, 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 课堂上多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内容的难度,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 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愉快喜悦的心情, 容易使大脑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 有助于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促进思维、想象、记忆活动的有效进行, 而恐惧、烦恼、抑郁的心情则会麻痹、扰乱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抑制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使人的思维、想象、记忆等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甚至消失。因此, 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 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识、记忆达到良好的情绪状态, 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创设这样的学习氛围和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要关爱学生。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 善于鼓励, 言行经常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 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 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的方向
在教学中, 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积极情感、态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师以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物理学科的深厚感情, 去感染、影响学生。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 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要善于借助表情、体态表达情感。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 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 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 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 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 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才能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4. 渗透STS教育, 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STS教育为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物理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重要的内容。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 渗透STS教育, 在拓宽知识的过程中, 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增强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加深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冷静地分析和判断日常生活中科技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树立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技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要选择不同的STS教育。如, 学习“浮力”时介绍打捞“中山舰”、打捞“海南一号”古沉船, 通过设计一些趣味习题, 加深对STS的理解。学习“液体压强”时, 介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2012年进行的6次下潜, 其中3次超越7000米, 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 每次下潜都按照预定的试验内容达到了目标。通过让学生计算蛟龙号下潜7062米受到的压强, 体验科技进步带来的乐趣。学习“信息的传递”时, 介绍3G通讯等内容。
5.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要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可渗透环保教育的方面比较多。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可巧妙地渗透环保意识。如学习“声现象”时布置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 调查学校周围噪声污染的情况和已采取的控制措施, 提出进一步控制噪声的建议。学习“光现象”一章时, 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光污染?如何减少光污染?学习“物态变化”时, 指导学生上网查询什么是雾霾, 如何防止雾霾的产生?学习“信息的传递”时布置学生查询什么是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对人体造成哪些危害?怎样减少电磁污染?学习“内能”时, 指导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并提出哪些现象是温室效应?它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减少温室效应?查询什么是热岛效应?写一篇解决气候与热污染的调查报告?学习“电压电阻”时, 提出如何解决废旧电池的方法。在课外活动中带领学生参观生产塑料材料建材的工厂, 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提出治理的设想。
6. 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了解科学的方法, 获取科学知识, 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在探究中可能出现挫折和失败, 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生克服在探究中出现的困难, 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为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 敢于质疑。探究开始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并做出合理的假设与猜想, 之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 最后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对于多数研究活动来说, 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动中, 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就草率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 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交流及探究的其他环节上, 使学生认真听取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而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则应有充分的根据。
通过自主探究, 不但能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7. 加强德育渗透,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道德教育素材,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 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 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养成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4.
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论述的论文 篇5
1贴近生活,妙语导入,激发求知
在导入新知识之前,加入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透理解新知识。可以由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号称“亚洲飞人”这一大家喜闻乐见的人物引出速度的概念;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引出牛顿的自由落体;从冬奥会上的冰壶比赛引出惯性定理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生活到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
2引经据典,激发情趣,得到启迪
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了脑袋,引入了重力的概念和规律,日月星辰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历史上更有许多知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时引入生动有趣的物理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文化,触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科学研究,立志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体验成功,充满希望,发挥潜能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基本得出结论之时,教师趁机发动各小组推选出表现最出色的的同学展示本组的.成果,该同学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结合小组共同研究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验自己的成功。教师此时再加以适当的鼓励,会使该同学对自己充满无限希望,激发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发挥更大的潜能。
4语言生动,乐于接受,便于理解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把“速度”比作银行里的存款“,加速度”比作向银行里存款的人和支取存款的人数。当存款的人越来越多时,银行的存款数目会越来越大,这就好比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加速度越大,速度就越大;当支取的人数越来越多时,银行的存款数目会越来越少,这就好比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小。用这种方法来解释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高中物理中物理量的方向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
5关注课外,保持情感,提高兴趣
情感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篇6
1 教师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也带有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情感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认知因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施教的同时,必须考虑自身情感表达来培养学生情感因素。如何做呢?教师上课时可以用愉快的情绪、热情洋溢的语言来激励学生,用恰当的体态语、丰富的表情来唤醒沉睡的学生,用专业的知识感染学生对物理的热爱和执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生命力在于教学活动通过情境来产生知识。知识的活动既不独立于认知和学习,也不是中立的。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学习都需要一定的情境,适宜就产生积极作用,会同时增强情感和认知两种心理活动的强度,使认知心理与情感心理和谐发展。
(1)创设问题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热情和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浮力的应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将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同时放入水中,提出:“木块和铁块最终状态是怎样的呢?”继续追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木块轻而铁重”,教师接着提问“把重10N的木块和重5N的铁块同时放进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一追问,学生对生活经验“木块因为轻而上浮”产生了怀疑,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冲突,对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结合生活情境。以学生最熟悉的情境作为“问题源”,从已经掌握的知识自然过渡到新问题,使得课堂刚一开始时的认知转换平稳流畅。因为问题的实际意义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愿望,同时实现了师生学习心理上的自然过度。
例如,《汽化和液化》一课,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周末自己把校服洗了,可是周一还要穿,为了让它能快速变干,你有什么方法?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开始讨论自己想的办法。然后追问:“我们知道衣服干湿与衣服内的水分有关,那我们来猜想一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有哪些因素?”如,电路设计时,结合了生活情境,火车上每节车厢有两个卫生间,当卫生间没人或只有一个卫生间有人的时候,车厢内“有人”灯不亮,只有两个卫生间同时有人的时候“有人”灯才会亮,这种“聪明”的电路图是如何设计的?
通过生活的经验,总结出物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仅不“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从而在最大限度内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设置语言情境。在抽象的概念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而又容易理解的具体事物打比方,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如,讲到《电压》一课时,将电流与水流进行比较,形成水流的原因是有水位的高低差—水压,形成电流的原因也是有电势差—电压;形成持续电压的装置是抽水机,形成持续电压的是电源。这样比较生动形象,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 成功的表现机会。学生有表现自己,特别是有表现自己成功的心理,学生在活动获得成功之后往往会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等情绪体验,这些体验的出现会使他们逐步形成乐观向上的情绪特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激发学生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活动,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例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课,在了解物体浮沉条件之后,准备了小西红柿、乒乓球、温水、盐、针筒、橡皮泥、牙膏皮、自制潜水艇模型等实验器具,学生动手实验:“让小西红柿浮上来,让乒乓球沉下去的方法。”学生最开始通过生活经验也能想出一两种办法,但是通过小组讨论和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发现了更多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把最好的方案在全班展示,增加了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同学们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7
一、功在课前,潜心钻研
课前,只要能依据教材,充分挖掘其固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就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缘文释道,因道解文。
例如,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噪声污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教学之中,就可以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能源危机,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遭受着严重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信息,强有力地说明这些热点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自觉地去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提高其社会修养。再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中,在介绍物理学习的方法时,通过介绍伽利略、瓦特等对物理现象的细致观察,深入思考,认真探究,分别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蒸汽机等事迹,不妨进行认真、细致的品质培养教育和物理正确研究方法的培养。另外,像物质三态间的转化,电与磁的联系等,也都可以用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理解。此外,杠杆的应用、小孔成像等都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利素材。
总之,只要按照教材教学的目的要求,善于挖掘教材,即便是“野径云俱黑”的教材内容,也都能挖掘出积极的思想因素。
二、力在课上,潜移默化
课堂教学“是一块大好的思想阵地,你不种花,它就会长草”,如何让物理课发挥其“思想阵地”的作用,让德育之花遍地开放呢?
1.导语引入:一个好的导语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起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首先通过“小孔成像”这一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指出:刚才我们所做的实验,我国春秋时期的《墨经》中早就有所记载。另外,像“杠杆的应用”等均可采用此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2.讲授诱导:新课讲授既足传授物理知识的主要环节,更是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阵地。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中,在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后,不妨讲述阿基米德的小故事,将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沉浸在科学王国的事迹介绍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激励他们献身科学事业。再如“大气压强”这节,在进行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妨介绍一下用硫粉铺盖洒落的水银这样的安全知识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防患意识。
3.实验中点拨:物理课上有很多演示实验,即使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也会有失败的可能。为此,如果在课堂上遭遇了实验失败,教师千万别放弃进行德育的机会,如果能向学生指明科学研究是一次次失败后才成功的,并且通过重新做取得成功,学生自然就会受到教育。另外,在学生探究实验中适时进行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教育,点拨分析实验的成功之处,也有利于学生接受这种教育方式。
4.总结时突出:在课堂小结本节重要内容时,有意识地强调一下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要掌握有关知识点,更要汲取有益的德育营养。这样,通过抓住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有机渗透,就能把思想教育的“棒点”敲到学生思想灵魂的“鼓心”上。
三、化在课后,循环往复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尚未真正实现内化,还需要通过物理第二课堂来强化。物理“第二课堂“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能起到提高学生修养,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效的目的。通过第二课堂的小实验、小制作,学生会品尝失败的苦恼、实验制作的艰辛,如果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不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通过这些活动,深化了课堂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检验了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时机,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就能使德育的“棒点”敲到学生思想的“鼓心”上,从而使德育之花遍地开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8
一、采用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非常强, 尤其对接触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物理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物理教学一开始, 采取多种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上好第一节物理课。从认识事物的规律来看, 一个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物理教师要上好第一堂物理课, 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神奇,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是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物理课堂教学做适当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 对物理教学或者物理实验做适当的调整, 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讲授物理知识、选做物理实验, 这样, 学生的接受效果会更好。
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 对事物很难保持持久的兴趣。要想让学生对物理长期保持兴趣, 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手段, 如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增强学生的物理学科习兴趣
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 不仅对其学习有帮助, 对其成长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的兴趣如果能发展成为志趣, 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要想让学生的物理兴趣变为物理学习志趣, 由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 物理教师需要给予点拨和指导。一方面要科学地教育学生, 为学生培养坚实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物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古今中外有众多的物理科学家, 如爱迪生、牛顿、亚里士多德、法拉第等都为物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物理教师可以结合他们优秀的科学品质和良好的学习精神来激励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另一方面要采用激励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物理兴趣。学生对一门学科能否产生兴趣, 或者能否保持持久的兴趣, 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关。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圆满完成教师设置的课堂活动, 能够及时克服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取得良好的物理成绩, 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反之, 教师如果在物理教学中不注意方法学习, 使学生学习起来就感到吃力, 那么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变淡。所以, 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 通过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物理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体验到喜悦, 这样, 学生才会愿意学习物理, 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才会持久。
三、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感, 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和意志消沉地去学习, 最终的学习效果一定大不相同。积极的情感是学习的助推剂, 所以,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最佳的学习状态, 充满积极情感, 教师要努力地创造良好的情境, 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坚定学生的意志, 所以, 构建一种和谐的物理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 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另外, 物理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 注意和学生的交流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理解学生的需求, 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感到轻松, 感到愉快, 让学生愿意上物理课, 喜欢学习物理。物理教师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同等的尊重, 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尤其是情绪敏感的学生, 物理教师更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帮助。
总之, 物理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学好物理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广大物理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 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就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每一位学生都喜欢物理学科, 喜欢上物理课, 为其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物理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学好物理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了一些看法, 以期对提高学生物理水平有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兴趣,情感
参考文献
[1]朱道荣.例谈物理实验教学[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2000 (5) .
物理教学与情感初探 篇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体验”。凡是能满足人需要的事物, 就会引起我们积极的态度。反之, 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 就会引起我们消极的态度, 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
教学活动是传播真理 (知识) 和塑造人的活动。情感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物理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起主导作用。由于学生所有的认知活动都有强烈的情感因素伴随, 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调控作用。因此, 充分调动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 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教学活动是情感信息的交流
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播过程, 而知识的传播媒体不仅通过信息, 还要通过情感和影响起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入另一个脑袋,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 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实现的。”尊重、信任和友爱是人的高级情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爱, 从而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学生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通过对他们实验探究的指导和对他们行为品德善意而公正的评价, 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教师这种对学生真诚的爱和自身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受到鼓舞、激励, 从内心上产生一种求真、向善的动力。使其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古今中外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这方面深刻的经验。他们认为:当学生感到教师真正爱他, 为他操心、付出时, 他就会把对父母都不肯讲的内心秘密告诉老师。如果师生缺乏情谊和信任, 那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就会对教师心存戒心, 在心里筑起一道防线, 这种师生是关系必然造成信息交流受阻而导致物理教学效果下降。
二、教学是艺术, 情感是艺术的根
教学既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染, 感染性是情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师的教学就像演员在舞台上一样, 要用自己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马卡连柯曾强调:“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表情的人不可能做教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怎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特级教师李吉林在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 但我并不妄自菲薄, 教师的待遇虽然不高, 但精神财富是富有的, 因为我拥有学生。”这位特级教师的自白, 完全可以说明她对教育事业的伟大情感和心灵上的充实。正是由于她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才使她在工作中不断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 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表明, 凡是优秀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无不是倾注了自己丰富的情感, 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奉献精神去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在艺术的享受中去学习知识。学生愿意学习物理, 当然也就学的好, 学的活了。
三、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调动非智力因素
现代教育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其中人的心理素质 (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和品德形成的过程中, 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查表明, 很多学困生不是因为智力因素而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上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 主要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在物理教学中,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是激发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措施。“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没有爱, 便没有教育” (陶行知语) 。教师之爱是人类最高尚也是最深沉的情感之一, 它最富有穿透力, 也最富有感染力, 它在学生心灵中激起的情感波动, 既是突变性的也是经久不衰的。这也是令耄耋之人以白首之心念念不忘总角之时的启蒙老师的全部奥秘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是溺爱、迁就和放纵。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以对学生真挚的情感, 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 把“爱” (热爱学生) 与“严” (严格要求) 结合起来, 做到爱中有严, 严中有爱, 以情感人, 以情管人, 以情育人。“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 将老师自己暗含期待的情感, 巧妙地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影响每一位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赖, 使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教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亲其师, 信其道
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规律, 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在求知欲强, 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心目中, 教师头上似乎闪烁着光环。学生不但崇拜一位好教师的知识、人格, 甚至他的一言一行。调查表明:当一个学生喜欢某位老师时, 也就乐于学习他所教的学科, 并会克服困难把这门功课学好。相反, 当学生厌恶某位教师时, 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往往也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甚至拒不学习。
要学生亲其师, 师必先爱其生。当教师怀有赤诚之心, 而学生又看出并领会到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真诚的爱护时, 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近感, 从而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其次, 在物理教学中应发扬教学民主,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究。
物理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初探 篇10
一、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的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会愿意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呈现、深化以及规律的揭示环节,要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有劲,学得主动。
如,在讲“大气压”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准备一个大试管和一个刚好能放入大试管中的小试管(内壁涂成红色),先在大试管中装满水,然后把小试管管口朝上竖直插入大试管。待插入一半时,让学生猜: 把两个试管一起倒过来, 并松开拿小试管的手, 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大部分学生认为会掉下来。结果演示时,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在大试管中上升。从学生惊奇、兴奋的目光中可知,他们对该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主动地分析,热情踊跃地讨论。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
爱是一种力量, 而需要得到教师的爱是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尽量摸准学生的动情点,针对学生的疑难处,循循善诱,以情促知,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与教师产生共鸣。除此之外,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教师面带微笑站上讲台的一瞬间,那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的学生拉回到课堂上来。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必定会有心灵上的沟通。师生只有有了心灵上的沟通,高效课堂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 选用不同的教学艺术,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物理教学中一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 往往会使学生头昏脑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不同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如,在“机械运动”一节,首先利用多媒体制成动画,动画中一个人坐在地球上,并随地球一起自转,并展示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讲“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内容时 ,不仅问题能迎刃而解,而且还能教育学生珍惜时光。
又如,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节时,上课前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乐曲,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然后在扬声器上放一些泡沫屑,让学生观察,随着音乐的播放泡沫屑在跳动,由此联想到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这样教学,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引入竞争机制,使之“竞”学
中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练习和检测中,教师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都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比赛时优等生和优等生对决、中等生和中等生对决、“学困生”和“学困生”对决。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教育
情感教育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者等多方面的内容,情感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情激人、以情励人,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来学习。鉴于物理学科的客观性特点,许多教师认为物理的学习应该是客观的知识教学为主,认为情感因素对教学的作用不大。而经过实践表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情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心理以及情感等多方面能力协同发展,学生在教学中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增强社会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一、发挥物理实验魅力
初中物理中许多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获取的,学生在对知识理解的时候,实验往往也是较为直观的方式,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恰当安排实验教学。学生在观看模拟实验或者自己动手操作实验的时候,学生就会对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点增强理解,实验往往能够代替教师的许多语言。而开展物理实验,也会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快乐。学生在需要自己开展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让学生主动来获取知识,当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发现一些新的现象的时候,学生就会理解物理世界的魅力,以后也会主动去探究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
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欧姆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觉得这个定理十分抽象,对于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此时教师就让学生通过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以及变阻器这几个实验器材来组成简单的电路,然后通过对变阻器的电阻进行调整,来观察电流表、电压表以及小灯泡的亮度的变化,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会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的时候,学生就会感到很欣喜,发现原来物理世界也是非常有趣的。而学生在学习“压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受力面积、压力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让学生借助书包带的设计来进行理解,理解为什么在背重物的时候要设计比较粗的书包带,经过这样现实现象的引入,学生就会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以后能够怀着积极的情感态度来学习物理。
二、妥善处理认知冲突
学生在刚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冲突,教师要对学生这种迷茫的学习情绪进行转化,缓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焦虑,帮助学生重新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的时候,还需要学生自己来查找资料、开展实验来对问题进行解决,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来重新获取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面临挫折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关怀,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而是应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消除学生的物理学习消极情绪。
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光的颜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很疑惑为什么光是彩色的,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到网络平台上来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理解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光的七色过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拿冷静来对光进行分散,学生看到光被分散成七色光的时候,就会去思考光杯分散的原因,这样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就进行了了解,学生在对物理疑惑解决的过程中也理解了物理世界的有趣。再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对“固态和气态”的变化不能理解,认为固态怎么可以直接转化为气态,应该是经历液体然后转化成气态,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碘固体和碘蒸汽”之间的物态变化,在探究中就解决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不懂的知识,学生以后也会主动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探究。
三、利用物理学史激励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创造出许多发明,对人类的生活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比如蒸汽机的发明、飞机的发明等。因此,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的时候,可以借助物理学史让学生了解物理上许多伟大的发明过程,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一种尊敬的情感。物理学家在对物理现象探究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千百次的失败,而这并没有影响物理家的继续探索路程,学生在读到这些物理学史的时候就会对自身的行为来进行审视,了解自己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积极的改正。
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电磁感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对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教师就可以将法拉第的故事引入进来。法拉第尽管家里很穷,但是对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十分感兴趣,当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以后,法拉第也经过千百次的实验利用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然后为变压器技术、发电机等发明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法拉第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探索毅力,这对于学生目前学习过程就是一种鞭策,让学生明白在物理学习中要怀着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且要不怕吃苦,敢于探究,这样才能够理解物理的真谛。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究物理学史和物理知识结合之处,将物理学史恰当地引入到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朱敏.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设计[D]. 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崔荣艳. 新课程理念下情感、兴趣、意志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3] 李红娜. 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9.
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2
首先是寓学于乐。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获得充分的乐趣,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 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 这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考虑的。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课得天独厚的优势。物理课中的各种现象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做好课本上的每一个学生实验。同时将书上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让他们更真切地看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除了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和小制作外, 还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相关的生产活动。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是实验刺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们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情感教育采用实验刺激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应该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 使学生有效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生产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 培养初步的实际技能和创造能力。
在中学物理情感教育中, 能力培养, 特别是创造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讨论的中心。孤立地把大脑当作“知识的容器”, 而忽略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是不对的。不论从物理学的特点, 还是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 实验活动在实践—理论—再实践这一永不休止的对自然界规律的认识链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基本作用。
最后是情感交融。情感交融是积累人际关系中的积极因素, 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的教学心理循环。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因素, 教学过程中, 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这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大脑既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 也不是单纯的信号接收机, 学生和教师之间需要相互信任, 而信任就是一个情感问题。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的理解、兴趣和喜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兴趣和喜爱, 即师生之间会产生情感的共鸣与转移。
那么, 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创设活动情境, 培育学生情感。发现创造的情感是物理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情感, 一旦学生发现了某种物理现象或从某种现象中提出问题, 或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或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这些见解得到认可, 学生的情感必将得到升华, 这一情感必将激励学生投入到更加深入的学习研究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而且要联系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方法指导和思维能力训练,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 也要创造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如学具制作、器材改进、问题探究、科普讲座等。这些小玩具看似简单平淡, 但这里蕴藏着智慧的启迪、思维的开发、情感的熏陶。
挖掘德育因素, 培育学生情感。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科学素质教育, 做到有理有据, 以理言情, 以事实言情,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物理学的巨大成就和现代科技史无前例的发展,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 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 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理想, 拓展哲学视角, 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活动生活化、体验化。从生活入手开展物理教学, 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因为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得见。用生活现象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再回归到生活中去, 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丰满、生动、鲜活, 避免物理知识抽象化、空洞化, 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蕴含着物理规律, 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探究的过程, 并从中获得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 以唤起学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
【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理情感培养07-27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05-10
初中物理阅读教学08-03
初中物理启蒙教学08-10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08-24
初中物理拓展教学10-29
初中物理教学11-0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走出困境.doc07-0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掌握物理考试策略06-0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