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物理教学

2024-11-05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通用12篇)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 篇1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基于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认清反思的意义、熟悉反思的内容、遵循反思的原则、掌握反思的方法, 促进教学反思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意义,原则,方法

教学反思已成为新课程下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那么初中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清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 (1) 通过教学反思, 增强教师自我教学意识, 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 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 (2) 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 反过来, 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升华理论, 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 (3) 教师通过反思, 能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教学更有效、更合理, 提高教学水平, 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遵循教学反思的原则

1. 及时性。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这样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每天实践一点, 每天反思一点, 每天进步一点, 长期积累, 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 持续性。

课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经常性反思的习惯, 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3. 实效性。

课后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 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 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 要分析原因, 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到改进的实际效果。

4. 自主性。

课后反思要自觉自愿, 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 上完课后不重新审视、分析, 教师就很难提高自己。

三、熟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成功之处。

教师上每一节课总会有自己满意的地方, 也就是成功之处, 包括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 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 或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 或是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 课后都应该及时地详细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2. 反思失败之处。

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即使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对教学中突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这些做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反思教学疑难。

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 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 但是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 细加琢磨, 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彻, 有时甚至似是而非, 通过课堂教学, 教师把它记下来, 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 使之明白透彻。

4. 反思教学所悟。

每节课之后, 经过深思熟虑, 教师总会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和教法的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取舍, 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教学做准备,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1. 独立反思。

一堂课后,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的回顾与反思, 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 并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 及时记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2. 换位反思。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着教师, 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听他们真切的声音, 听他们真实的感受, 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

3. 互动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能始终在自我的圈子里, 要树立沟通、交流的意识, 与同行经常互相听课、评课, 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自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 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5. 对比反思。

听与自己上同一内容老师的课, 或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 对照检查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取长补短, 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 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 及时写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长期积累, 必有收获。教师只有把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独特的实践经历、个性化的成长故事, 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清理、反思、构建, 才能点燃教育的激情, 拓宽创新的视野, 铸就成功的风采。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 篇2

南皮三中 常俊连

物理教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物理知识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呢?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才能让物理课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做了许多尝试,发现在物理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帮助教师十分轻松地完成教学目的。下面我举例,希望能使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学习兴趣多数是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实验最容易使学生产生直接兴趣,尤其是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与自己作出的判断截然相反,则会惊讶万分。学生将浓厚的兴趣投入新课的学习。物理是研究物体的道理的,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可借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讲:“摩擦”时,可先问“穿旧鞋为何比新鞋容易滑倒?”讲压强时,可先举“宽书包带比窄书包带背在身上舒服”等事例.实践证明,用这些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学生感到自然、亲切,不但能唤起对有关感性知识的回忆,而且使他们积极思维,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选择有着的趣味题,能使学生开动脑筋,引导定向思维。讲“密度”一节时,我们拿出外表完全相同的铁块和胶木块各一块问学生“我们怎样鉴别它们?”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味性很强的故事,如“曹冲称象”“哥伦布竖鸡蛋”“阿基米德称王冠”等等,在引入新课时,有针对性地选一些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趣顿生、气氛活跃。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上课就紧紧地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急于想了解各种问题发生的原因,既引导学生产生疑难,又为学生架桥铺路,这样不仅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的兴趣容易激发,但也容易转移或减退,教材的难点,若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势必会影响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累积起来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如能突破,不仅能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促进初中英语教师成长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反思 内容 途径 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它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因素”。

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改进,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增加教学反思意识

不少教师反思意识淡薄,认为没有必要反思或对其不够重视,为了应付检查,敷衍了事,反思简单,重复,没有实质内容,不能体现反思的实际价值,以致教学难有改进。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断的教学反思才能提升自己。因此,要在思想意识层面给予教学反思以充分重视,才能在实践层面落实。英语教师要培养追求业务能力的内驱力,同时,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使教学反思有理论的支撑和依据,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和低水平的模仿,做到实质性的飞跃。

二、注重教学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包含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按照反思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是对教学的思考和计划,使教学成为一自觉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在进行课前反思时,教师应考虑是否仔细研究并理解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预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等等。课前反思要同时考虑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2.课中反思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对突发问题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不断做决策,及时改正调整,保证教学有效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教学活动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否恰当地呈现了重难点;教学是以学生还是教师为中心,能否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能否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是否合理地运用了教学资源等等。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和同步性,它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如在教授一般过去时的用法时,我让学生用过去时把中文句子口头翻译成英文,他们兴趣乏乏,课堂气氛沉闷。见这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用过去时讲述自己身边的事,进行小组竞赛。学生们来了兴致,个个踊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了起来。

3.课后反思指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和思考,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考虑课堂目标是否实现及原因;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失败的地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等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它既总结已有的经验,又通过改正不足之处为将来的教学提供借鉴和依据。

三、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主要讨论个人教学日记和集体交流两种方式。

1.个人教学日记。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可通过教学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首先,记录教学成功之处,如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调动课堂积极性的环节设置,对突发问题的巧妙处理,精彩的板书演示等。其次,记录教学的失败之处,如不够到位的语言表达,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处理学生问题欠考虑等。再者,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成功的课堂是师生双方相互配合的结果,学生的反应,独到的见解,学习中的困惑等问题都应该记录下来。教学日记还应写“再教设计”,在反思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后,教师需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在教学中反思并以反思指导教学,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2.集体反思。教学日记属于教师个人反思活动,受自身素质,知识和经验,专业发展水平等限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局限性。集体反思可弥补这一缺陷,它集思广益,使教师个体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和进步。教师通过集体研究个人教学日志,以各自的教学实践分析探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团队反思提出解决思路。教师通过互相听课,以说课和评课的方式互相学习教学中的优点,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可以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整个教学过程,集体研究和分析具体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初中物理新教师专业成长探究 篇4

一、新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被家长溺爱,只要学习好,其他的家长包办,造成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而且初中生处于生理发育阶段,思维上还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且积极关注物理学科相关的前沿科技,努力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 例如,教大气压强的概念时,我准备了不少小实验,有用注射器吸水、吸盘对拉、玻璃杯中放满水倒置、大试管套小试管等实验。 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尽管大气压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这样学生对大气压概念印象就很深刻。

二、新教师要注重语言的修养

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得最多的是讲解法,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很重要。在讲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语言要做到准确, 简明;在演示物理实验时,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在讲解题目时,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在举例说明时,语言要幽默诙谐。通过语言的艺术,保持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我常用比较法、类比法和转换法以及探究实验法,变“抽象”为“形象”。比如:在讲压力与压强时, 我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计算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和压力,体会到压力大的压强不一定大。在教光的反射定律时, 我把光的反射与篮球在地上的反弹进行类比,学生更易理解。 有些学生认为体积和质量这两个物理量一样,我举例说同样质量的人和动物是两个不同种类不可以相等,在轻松的语言中知道了不同的物理量不好直接比较。可见,良好的语言表达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条件。

三、新教师还要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注重动手实验的学科,新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 自己多动手做教科书上的实验,多动脑设计课本上没有的实验, 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强调学生要在做中学,教师要在做中教。特别是在物理这门强调实验的学科中,物理新教师尤其要注意“做中学”。

(1)新教师在“做中学”。教学中的“做”,范围大到备课、上课,小到设计一个实验,研究一道题目。新教师对教材和学生情况都不是很了解,需要认真地备课,研究教材。对每一节要讲哪些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怎样过渡要心中有数。同时,要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题目。备课时除了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对于课本上的实验要动手做一做,这样上课才能心中有数。在讲“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实验时,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教科书上讲冰的熔点是零摄氏度,我想做实验时,冰在熔化时的温度肯定保持在零摄氏度不变。结果,学生测量时发现保持在2摄氏度左右。显然, 这个实验做得比较失败。课后我总结了一下,可能是天气温度较高的原因,还有学生在使用温度计时很难做得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碎冰充分接触对实验也有一定影响。有了这一次的教训, 以后做实验我都课前自己做一遍。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才能学到不少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真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定要拘泥于教科书上的实验和实验室的器材。其实,我们生活中的不少物品经过改进可以充当实验教具。例如,讲“大气压强”新课时,我并没有运用书上的易拉罐实验引入,而是借助矿泉水瓶做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总之,新教师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在“做中学”。

(2)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这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做中学”。例如,讲观察“水沸腾”的实验课的前一天,我布置的作业就是一个活动:让学生晚上回家用电水壶烧开水,让学生体验生活,并观察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和气泡的变化,学生积极性都很高。第二天做实验,由于学生已提前做了一遍实验,印象很深刻, 所以,对水沸腾的特点自己总结得很好。如果直接让学生做实验,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中既要注意观察温度,又要注意声音和气泡的变化,学生很容易顾此失彼,最后只是做得热闹, 对知识却没什么印象。所以,课前学生自己动手烧水很有必要。 因此,对于学生能完成的实验,教师不妨鼓励他们课前或课后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物理新教师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快速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摘要:在初中物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既要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又要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以及语言的修养,此外还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自己尽快成长。

初中教师教学随感 篇5

刚接初一新生,老师不要总是急于赶课,在课堂上应随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好习惯一旦形成,会让学生学起来轻松,老师教起来省心。我是这样做的:

1.认真书写的习惯:给学生规范格式,如在横格本上写字,字的高度约占全格的2/3,字距约2毫米,做到下笔时“心中有格”;

2.对待字词的习惯:要求会读、会写、会注音、会解释,把每课字词尽量串成一段话;

3.预习的习惯:先通读课文,标段落序号,标字词;再读课文,标出好句、好段及不理解的语句;三读课文,积累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注意题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的作用,文章是如何起承转合的;四看并思考课后阅读题;

4.上课的习惯:教学生学会筛选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5.及时复习的习惯:为防止遗忘,一定要及时复习,晚上睡前可将一天学过的知识在脑海中过一遍,我们称之为“过电影”;还有一周知识梳理,单元知识梳理等;

6.改错的习惯:教给学生准备红蓝两种颜色的笔,在作业本上及时改错;

7.朗诵背诵的习惯:要求学生声音适中,语速适中,吐字清晰,不重复,读(背)出感情;

8.小组合作的习惯:8人一大组,4人一小组,有正负组长,负责检查作业,收作业,每组成员组成“一帮一”互助队,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9.小组交流的习惯:声音要轻,不影响别人,选出一名代表整合大家的意思,组织语言在全班发言;

10.课代表的习惯:为了减轻课代表的工作量,建议他们从小组长那里收取作业,自习课内容写于黑板上,并监督课堂纪律,做好老师的助手;

另外,还有回答问题的习惯;在文章中圈点勾画作批注的习惯;做练习题时圈画题干的习惯;规范答题的习惯;写随笔的习惯等等。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师身份;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67-02

新课改大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束缚,对自身身份有准确定位,并成功进行角色转型,确保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顺利开展。教师从课堂教学主宰者向课堂教学服务者过渡,这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为学生创造更多个性发展空间,全方位塑造学生物理素质能力。

一、从演讲者到组织者

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对相关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给予示范和操作要领解析,但不能因为有些章节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就回到“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相关实验进行深入探究,抓住关键节点做文章。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知识、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中。教师身份要从演讲者向组织者过渡,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思想意识的束缚,与学生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如,在学习《杠杆》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工具展示给学生:羊角锤、硬棒、钳子、剪刀、起子、食品夹,还有一块木板,上面有几颗钉子。教师并没有对实验原理进行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来进行实践体验:“这块木板上有几颗钉子,请几个同学选择其中一件工具将钉子拔出来。”学生都想亲自试试,教师挑选了三个学生上台操作。钉子拔出来之后,教师问学生:“用哪一种工具拔钉子更省劲?”学生都说是“羊角锤”。教师马上讲出杠杆原理,学生大多很快理解。教师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杠杆应用案例,学生探究热情倍增。有的说钢管撬起石头、有的说跷跷板、有的说木杆秤。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独自讲解独自操作演示,而是组织学生先实践后找生活案例来认识杠杆,学习效果相当显著。

二、从指挥者到指导者

教师需要时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度、对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对实验过程进行操作、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产生身份错误认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教师在探究教学时应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而不是做指挥者、统治者。在开展课堂讨论时,要把问题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优化。

如,刚刚引入“功“这个物理概念时,学生大多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语文学习时,这个“功”的使用频率很高,学生对它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语文字词意义之上。为让学生对物理学上的“功”有清晰认知,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提示和讲解,并指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获得的感知过于肤浅。有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人推车等实例,对“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步解析,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做功的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个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教师改变了教学姿态,从指挥者转型为指导者,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学生很快掌握“做功”相关实验操作要领。

三、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物理实验活动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操作探讨,并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活动感受实验体验,掌握学生实践学习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也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学生有问题愿意请教老师、有心里话也会说给老师听,课堂学习气氛自然会变得轻松愉快、自由舒畅。由于有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感知自然呈现良性。

物理相关概念认知大多需要用实验进行验证,这个验证的过程是最有成效的学习。在学习《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时,教师设计一道实验题: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400g水和400g煤油,给它们同时加热,而且加热时间相同。这两个烧杯内的温度是不是一样高呢?学生意见有分歧,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做这个实验,而且加入到小组实验当中与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实验结果非常接近,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有明显差异。在以往教学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后,会让学生自己操作,或者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很少和学生一起操作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活动,学生学习热情更高。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小组实验做得有条不紊,实验效果相当明显。

四、从批评者到鼓励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难免要遇到困难,甚至出现挫折和失败。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表现进行干预性评价,个别教师对学生不是讥笑就是指责,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物理未知世界。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做学生真诚可靠的好伙伴。

如,学生开始学习《火箭》时都显得极为兴奋,教师为说明火箭升天原理,做了一个气球反冲运动实验:气球吹满气之后,当松开气口,气球会向喷气的反方向飞行。学生看完这个实验开始议论:“原来这火箭是被吹上天的,这也太简单了。”“找几个‘吹牛大王就能够将火箭给吹上天。”课堂气氛有些无序了,正常情况下,教师会对“扰乱”课堂行为进行制止,对相关学生提出批评。这位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而是将计就计:“这火箭就是被‘吹牛大王给吹上天的,大家到书上找找,看看这个‘吹牛大王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学生虽然都笑了,但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开始对火箭燃料进行探究。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持宽容态度,这并非是对学生的放纵,而是因势利导,给学生更宽广活的动空间,对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有重要帮助。

初中物理教师要做到“八知” 篇7

“一知”知识所处位置

教师要熟知课程标准和教材结构, 知道某节知识在本章中所处的位置, 有的内容是新知识的引入, 例如“力”;有的是承上启下, 例如“压强”;同时也要知道它在整个初中物理中所起的作用, 例如“滑轮”, 开始学习, 它是作为一种机械, 一种杠杆的变形, 但它又是后面机械效率的一个重要基础内容。教师在知道其位置后, 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重难点方面, 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调整, 以便在教学中, 有的放矢, 在巩固本节知识同时, 合理设计,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打好基础。

“二知”学生认知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是主要目的。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师在上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等, 寻找新知识切入点, 认真设计, 针对不同内容, 安排教学思路。有时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日常现象, 有时可以利用信手拈来的生活经验, 有时可以追寻已有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有时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继而设置适当的启发, 还可以应用合理的想象和推理, 让学生从中感知即将学习的内容等。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况发生改变, 也可使物体发生形变, 而物体发生形变有大有小, 它的明显程度如何衡量, 在物理学中引用“压强”这个物理量,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觉得新知识来得过于突然, 同时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总之, 只有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 给学生合理的认知过程, 顺理成章, 让他们在不经意间感知新知, 而不是一种思维上的跳跃, 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扫清思维上的障碍, 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 同时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三知”知识应用范围

学习知识目的在于应用。有的学生能力较强, 一点就通, 学以致用, 更多的学生需要教师去指导, 去启发, 如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减少学生负担, 教师在教学时, 要熟知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要求, 要熟知知识在应用, 尤其是在中考中的应用。在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启发, 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应用的范围, 从而在实际解题中, 不至于感到陌生而无从下手, 这样可以保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断地

教育公平之浅析

———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思考

刘清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湖北黄冈438000)

摘要:当今社会, 新农村建设处于非常重要的时期, 同时更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尤其是一些农业大市, 其农村中小学教育显得特别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 全国范围内, 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不公平的体现, 这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公平;教育改善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

公平即为公正, 一般指的是参与者 (人或团体) 的各项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43-0127-03

属性 (包括收入、获得等) 机会平均、合理。社会公平体现的

———————————————————————————————————————————————

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例如在“密度”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密度自身, 可利用它来帮助测量物体的密度, 以间接地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还可以用它来辨别物质种类等。

“四知”知识拓展空间

现在的物理对学生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记忆和直接使用, 而是在此基础上, 迂回贯通, 由此及彼。例如在“控制变量法”的教学中, 学生不仅要知道这种方法在本节内容的应用, 还要帮助学生剖析它的依据和科学性, 让学生去掌握这种探究的方法, 把握其精髓, 利用此方法不仅会设计实验完成其他物理知识的探究, 还会应用到其他学科。例如在“光学”相关内容教学时, 让学生解释日常生活中民谚、俗语:“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一滴水可见太阳, 一件事可见精神”等。

“五知”学习过程难易

教师在教学中, 要留意学生对每堂教学的内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状况, 并作为以后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种经验。教学中, 不能完全只按资料中说的来区分难易程度, 人云亦云, 其实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状况, 随着学生所在的环境、生活背景变化, 学生实际学习和理解状况是不尽相同的, 同时一定要依据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例如: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教学中, 表面似乎是非常简单的, 但我却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把“竖直向下”记忆成“垂直向下”;二是没有把“竖直向下”和“指向地心”相结合;三是有的同学把物体在不同运动状况下的重力方向画成与运动方向相同等。类似这些看似简单, 但容易出错的问题, 如果教师熟知, 在教学中只要点到, 错误就可能大大地避免。

“六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师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的程度来体现的。一节课教学的结束, 并不是教学的终止,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 例如作业, 去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弥补教学的依据。我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每节课结束后, 要认真回顾, 今天的物理课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不清楚的;做习题时, 对自己没有确切把握的或不会做的习题做上标记,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也可作为教师在后期弥补的依据。在教师讲解后, 要求学生继续反思:自己不会做或做错的原因出在哪里?总结经验和教训, 从而在挫折中得到提高。多年来, 我感觉一般同学, 不会做题或做错题的原因不在于自己的知识不足, 而是因为自己没有仔细读题、认真审题, 所以我给学生释疑时, 往往让学生大声地把题目读出来, 有时会出现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说“老师我会做了 (这是学生读题缺少耐心) ”的情况;读完后, 学生还不会的, 我会把涉及解题的重点“字眼”说出来, 让学生分析它在题目中所隐含的意义和内容, 学生往往会恍然大悟 (这是学生不会审题) 。其实这些方法, 对于每门学科都是适用的。

“七知”如何弥补不足

学生中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是多样的,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 区别对待。有的是学生对知识断章取义, 造成概念模糊不清, 甚至错误, 例如“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生往往把它记成“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强调, 有针对性地进行概念区分。有的学生遇题不敢动笔, 见到题目, 看了半天, 无从下手, 这是由于学生练习少, 知识应用能力不够,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有的学生审题不透, 理不清各种数据间内在的关联, 机械地套用公式, 生拼硬凑地把数据代入, 这是学生对公式物理意义没有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 突出其使用的条件和应用范围。

“八知”如何点面结合

中考是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情况的最终检查和总结,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始终抓住物理中考命题的方向和特点。分析中考试题, 单一知识考查比例越来越少, 更多的是一种综合。而我们日常新课教学的每节内容相当于一个个点, 一章内容的结束, 相当于把这些点就连成了一条线, 相关的章节知识在一起就构成一条更长更结实的线, 而中考需要我们把这些线有机地组合起来, 构成一个面, 构成个综合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所以物理教师在点的教学中, 要时时想到线, 既要抓住前面的点, 又要让学生连着后面的点, 这样才能把这些似乎独立的点连成一条线, 在复习时, 要根据中考物理的特点, 把这一根根线进行横向联系, 慢慢地, 有目的地把这些线有机地网成一个面, 这个面上的线联系越紧密, 这个面就越结实, 也就是学生在物理方面, 漏洞就越少, 中考中越能发挥好成绩。例如:例如“密度和物体的比热容”, “机械功和电功”, “声音、热机和环保”等, 从知识点的角度来看, 它们相对独立, 有的是力学, 有的是热学, 有的电学, 有的是声学, 但在中考习题中, 会利用各种情境把它们进行组合, 对学生进行考查。

初中教师物理教学 篇8

一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巧妙设计导学案,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学习。导学案是学生自学必备的导向工具, 巧妙地设计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设计导学案呢?在教学中,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 设疑引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物理教学导学案中, 把学生要学习和探究掌握的知识设计成问题解答形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觉地探寻答案, 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单纯地罗列学生要学习的知识, 效果要好得多。

2. 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编写导学案时, 合理地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题目,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1:在电荷导学案中, 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 你能总结出几种判断物体带电的方法?

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中, 这样设计:你能用几种方法区分近视镜和老花镜?

例3:在“汽化和液化”导学案中, 给学生提出:现实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有哪一些?这些现象又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这样设计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创设情境, 设疑引学,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个合理有效的物理情境引入课题, 这就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时利用创设的情境, 让学生有利于提出问题或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讲授“动能和势能”一节时, 这样导入:1990年5月29日晚6时, 从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旅客列车经过上海铁路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K区段时, 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 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苏州工务段职工×××的鼻梁上, 当场将其击昏。为什么一个普通的馒头也能将人击伤呢?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导入,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构建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复习知识时, 往往由于把握不住知识的脉络, 导致事半功倍。我采取了教学生如何理清知识脉络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于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 我要求学生能说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搞清楚容易混淆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基本规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掌握规律的成立条件及适用范围。如区别质量与重力时, 我引导学生使用如下表格:

四合理指导学生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对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指导: (1) 合作技巧的指导。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 就无法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交流学习。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巧的指导:指导合作小组分配学习角色、辅导同伴、学会相互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学习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 (2) 学习困难的指导。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 教师也是合作者, 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交流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遇到困难时, 及时、适时点拨、指导, 提供必要的帮助。如, 学生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 根据学生基础情况, 把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 合理搭配, 分成若干小组, 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讨论, 相互交流。当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实验时, 发现有的学生不会选择电流表量程, 还有的学生不会连接电路。这时教师可适时进行启发点拨:根据“试触法”选择量程;连接电路应当根据电路图, 按照顺序进行连接等。通过与学生共同合作, 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 学生顺利地完成了探究学习, 从而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成立课余物理实验兴趣小组,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 各个班级可成立课余物理实验兴趣小组, 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 在课余时间积极地去做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实验。如验证大气压的“覆杯实验”“针孔照相机”的制作、“土电话”的制作、“潜望镜”的制作、“利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功率”“电磁铁”的制作等。这些实验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 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讲得如何”,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因而部分老师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误区:教师不相信学生,讲课时面面俱到。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则是昏昏欲睡,被动听老师的讲解,不能在课堂上真正的掌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做一个又“懒”又“笨”的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有如下的定位。

一、教师应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

这是最重要的教师角色,因为教师活动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教师良好的组织素养和管理技巧,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与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往往课堂在表面上轰轰烈烈,却难以取得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弱,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分别放入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再向试管口套上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化。我指导各小组学生一定要互相配合、团结合作,结果各小组的实验都很成功。如果没有教师的组织,小组学生各做各的、快慢不同,就无法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学生往往印象比较深刻,学生的参与离不开教师的组织、调控。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导师、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导师的角色。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传授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分析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在学习物质溶于水的能量变化时,我让三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溶于水的放热、吸热情况,好多学生都不敢举手。我想可能有的学生忘了如何使用温度计,这时我提醒学生使用温度计时不能接触试管壁和试管底部,我面带微笑的鼓励学生,学生纷纷踊跃举手。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己,了解学习目标,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

三、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教学过程的反思者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研究 篇10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内容,教师教育

一、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专业水平必须适应课程要求, 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通过教师教育得以实现的。近年来, 培养反思型教师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 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 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反思内容的理解均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一次公开课教学反思的内容, 探讨教师教学反思的方向, 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师有效教学反思,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二、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对自己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 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1]从此定义中不难看出,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以外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具体地说, 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 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 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 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而且在思考过程中, 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2]

综合分析上述对教学反思的界定,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及其素养, 途径是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以及行为解析和修正, 其考察对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 教学反思实质上也是针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建构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因此, 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也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问题, 成为反思型教师, 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 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相关研究

教师的教学反思始终强调将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考查对象。然而, 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广、复杂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这决定了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也导致了教师视教学工作为高度个人化、靠个人诠释与表达的活动, 教学反思缺乏交流的平台。[3]故此, 剖析教师教学反思内容不仅有助于教师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亦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综述相关文献,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张立昌按照系统论中的层次分析原理, 把教师反思的内容划分为两个层次:一般性和相关的背景性问题层面与具体性和确切性问题层面。他还将教师的反思范围和内容直接简化地分为教师的理念 (或知识) 领域和行为 (或操作) 领域两个方面。[1]前一种划分是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受社会背景制约和其情景性出发的, 而后一种划分是从教师实际反思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问题考虑的。申继亮和刘加霞从两个维度考察教学反思内容, 即教学反思内容的广度 (教学反思的指向) 和深度 (教学反思水平) 。其中教学反思内容的广度包括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改革和人际关系等五个指向。教学反思内容的深度包括前反思水平、准反思水平和反思水平等三个水平。[2]李长吉和张雅君提出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4]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上述学者都是从理论层面研究和建构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从邵光华和顾泠沅对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情况看, 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 而其他方面的反思如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5]故此, 有必要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反思分析其教学反思内容。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本文选取2010年浙江省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中六位执教教师 (以下分别简称“教师A—教师F”) 的教学反思为研究案例。作为浙江省各地区推荐参加此活动的代表, 这六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因此, 本研究对他们的教学反思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与运用情况以及其反思的内容, 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 进而促进其专业发展。以下选取六位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师A: (1) 要研读教材, 认准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 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解和分析, 并确定课型; (2) 要了解学生, 迎合学生实际需求。在教学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进行分析, 还要对与此话题有关的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和联系; (3) 要确定目标和方法, 解决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在语言、情感、能力上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方法, 以此来设计教学活动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4) 要遵循原则, 精心设计活动。本节课遵循学习策略渗透原则、学法指导原则等, 通过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设计, 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所学语言在语境中自然地输出和进行交际; (5) 要借鉴《浙江省初中英语教学建议》, 创新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作业的分层性设计, 注重词汇的更新教学, 这两点是今后课堂教学所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教师B:对于“以读促写”教学模式理论层面上的认识: (1) 英语教材中的文本教学具有双重目的:一是通过文本, 让学生学习新语言知识、复习出现在新语用形态中的已学语言知识;二是通过文本, 让学生体验语言运用; (2) 在以教材文本为写作背景和素材来源的写作意图指导下, 学生先前通过认真阅读文本, 对文本素材进行提炼加工, 逐步认知和获得相关的写作方法, 形成写作策略。

对课堂教学实践之后发现不足的一些反思: (1) 指令不够清晰; (2) 某些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3) 对学生写作方法指导是由教师包办完成的; (4) 未能贯彻分层性作业设计。另外, 写作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头脑在思维、内心在感受。学习的本质是个体的心智活动, 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看得见的。所以课堂上给足学生写作训练时间, 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写作也是必要的。

教师C:课后, 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认为这节课在这几个方面对自己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 初一的起始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一些阅读策略, 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的预测。在本节课中还是用了一些常规做法, 来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信息的能力; (2) 尽管这是一节阅读课, 但在初一的起始阶段还是要考虑到形式的多样性, 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这节课做得不够的地方有以下两点: (1) 词汇的处理不是很到位。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事先注意到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学内容, 并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 被提问到的学生面还不是很广。在今后上课过程中要更面向全体, 尽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获得发言的机会。

教师D:这次的收获大致分两个层面, 教学理念和课堂操控。教学理念方面的收获有: (1) 课堂设计应具有逻辑性; (2) 开展任务型教学; (3) 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 (4) 课堂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操控层面的收获: (1) 让自己的指令简介、清晰; (2) 在提问时应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 (3) 对学生的评价。这堂课也让自己意识到, 一堂备得再精彩的课也需要很好的课堂操控能力去演绎, 否则这堂课将不能达到其目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词汇教学方面。其次是教师说话时间偏多, 学生开口时间偏少, 这个是自己一直在努力去改正但仍存在的问题, 须继续探索。在作业布置上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差异, 应该采用分层作业。还有课堂环节处理的一些细节, 仍需细细体会。

教师E:在准备这节阅读课时, 也是秉持重视传授学生阅读策略,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以读促写的原则。整节课的过程经历为今后在改进教学提供了以下几点借鉴和指导: (1) 一节课的目标设定切入点要小而明确; (2) 要实实在在地抓好读的环节; (3) 要注重对阅读技巧的指导, 培养阅读能力, 而且要引导学生下意识地分析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 为写作准备。

这节课做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有两点: (1) 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和学生所使用教材的情况, 提问过于集中, 最初学生无法进入状态, 就感觉比较紧张, 没有调节好上课节奏; (2)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语法错误时, 没能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忽略了本单元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一语言难点。

教师F:对于课后的反思和改进: (1)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交流中得知学生事先没有学过本单元内容, 在课上一直想尽量多的通过给出的图片使学生渐渐进入语言环境; (2) 对于文章的处理中, 单词教学还需花功夫。对于重点词汇在课堂上的演绎使其真正做到“三会”这是值得我思考和摸索改进的; (3) 无需通过自己的实践说明, 从滑雪者在参加滑雪马拉松活动进入, 会更显自然; (4) 分层作业是在这次活动上才了解到的。在今后的教学中, 是否可以和办公室的老师讨论执行。有必要对于学生做问卷调查, 关注其执行后的效果。

从以上对教学反思的剖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六位教师分别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归纳如表1。

从以上表格中不难看出, 六位教师的教学反思似乎都很明确具体, 但却存在着差异。教师A从课堂教学出发, 反思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 以帮助学生学习;教师B则反思教学模式及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以保证学生学习;教师C反思课堂教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总结可取与不足之处, ;教师D反思教学理念和课堂操控, 更注重课堂教学与管理;而教师E和教师F更多地是关注课堂教学。

四、教学反思内容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六位教师教学反思内容的分析, 将教学反思内容的特点总结如下。

1.教学反思内容指向课堂教学最多, 指向学生学习相对较少。虽然教学反思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实践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但是教学反思的意义绝非仅此而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故此, 教学反思也应以促进学生学习为其根本目的。

2.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中, 课堂教学反思主要是分析和总结教学经验, 更倾向于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思, 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的反思。其目的在于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判断, 发现问题与不足, 提升教学能力。

3.教师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管理等方面反思较少。这些方面都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都密切相关。反思教学行为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之间的差距有助于教师更新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 以实现理论向实践转移。因此, 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多集中在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是一个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是对个人日常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提升的过程。显然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是不够的, 教师应不断挖掘和使用身边资源, 丰富教学经验, 使得经验得到升华, 改善教学行为。

五、结语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 还善于探究问题的真相, 并力求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反思正是教师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教师教学反思内容具有一定局限性, 这需要教师扩展教学反思内容, 更好地进行反思, 进而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应根据其反思现状和特点, 避免视角单一, 不断扩展其反思内容, 其内容也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为共同目标。培养反思型教师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 教师应养成反思习惯, 形成反思意识, 丰富反思内容, 以提高反思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 2001, (12) :17—21.

[2]申继亮, 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3) :44—49.

[3]蔡亚平.论教学反思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1) :104—106.

[4]李长吉, 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 :85—89.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数学教师 教学知识 问题 发展

前言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定义是:教师为胜任数学教学工作所拥有的有关教学的原则、信念、技能等的综合体,是教师通过学习、体验、反思、领会和实践所获得的对数学教学的总体认识。本文针对当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试找出阻碍其长远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有效发展策略。

1 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研究现状与问题

1.1教学知识学科特点未被突出体现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研究过程是以教师应掌握的数学学科分类为主的,也就是说在研究中表明,若数学教师自身对教学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对教学方法使用不合理,不能有效传递课程知识,那么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将寸步难行。但是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并未针对教师应掌握的数学内容以及掌握程度进行细化分析与研究,只是单纯要求数学教师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并没有考虑到真正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应用。现有相关研究中教师认知数学教学知识本质、理解教学思维方法、掌握数学史、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等方面内容严重缺失。以上这些知识也应被列为数学教学知识范畴之内,初中数学教师若是不能有效掌握这些内容,就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知识提出的要求,从而也不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1.2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形成机制及其发展过程存在欠缺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中应包含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这是多项研究成果中已经得到共识的部分,但是目前对这两部分中的细分内容与两个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存在一定的缺失,也没有针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行研究,无法判断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之后的作用力以及影响因素。关于数学学习方法知识、数学课程结构知识、数学学科内容构建知识、数学教学环境知识以及教师自我评价知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对于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也缺乏过程性地研究。

1.3缺少微观及中观层面研究内容

目前,我国教育界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知识的研究尚停留在宏观研究层面,多数是以初中教师职业性质、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为主进行的“应然性”研究。研究中主要的项目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如课程知识及学科教学知识)构建能力以及教学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师专业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但是缺失中观层面研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学教学背景与环境进行分类分析与研究内容,而微观层面如数学教师将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的知识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遵循学习数学化原则以及适度形式化原则等研究项目内容较少。

2 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趋势研究

2.1宏观问题转化成为具体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是以实践方式构建而来的,这一体系中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若是体系中一项目标参数发生变化,那么构建的教学知识就会产生差异。所以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宏观问题上,仅针对教学结构、资源、发展等普遍性的宏观问题进行研究,会阻碍教学知识的有效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针对某一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学知识的发展进行研究。例如,初中教学阶段中新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数学教学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以此展开的研究能够突出体现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学科特征以及教学品质,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掌握教学知识的形成性以及发展规律。

2.2以实证理论替代思辨演绎

若针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中教师具备的教学知识能力、知识来源、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使用理论思辩、演绎推理等方法。但是初中数学阶段的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累积与发展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工作基础上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够体现出实践性、功能性、个体性、创造性以及情境性等学科特征。那么,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是需要以实践活动的研究分析为基础的,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分析教师教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才是必然选择。目前,对于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所以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实践性、功能性、个体性、创造性以及情境性等学科特征要求教学知识的发展应建立在实质理论的扎根理论研究基础上,也就是说需要以收集系统的初中教学资料,经过筛选找出可以反映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概念,以此来建立相对应的发展理论。

2.3将单一主体转换成为多元化共同体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体系中的主体分类有两种:其一是初中教师、教研员等,其二是初中一线教师。初中教师及教研员的主体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熟知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方法,但是缺乏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初中一线数学教师的主体特征是具有丰富的数学学科教学经验,但是不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新课程中提出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并不熟悉。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体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保证其有效地发展。所以,二者缺一的情况会使得教学知识的本质、特性、结构发生变化。那么,单一主体的教学知识主体将会在新课程发展过程中被多元化共同体替代,这就需要初中教师通过对数学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的挖掘来揭示内隐其中的教学知识,之后通过抽象概括上升为理论,以教学实践经验来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知识。为了更好地发展初中数学教学知识,初中教师应该在一线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认识教学知识结构,并针对应用特征、发展特定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科情境教学的教学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

3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中可持续发展及其知识生成性将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开展的研究活动能够帮助初中教师进一步了解教学知识,为教师教学智慧、教学创造力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ernhardt G,D A.史密斯数学教学技能:学科知识[J].教育心理学杂志,2011,77(3):247-271.

[2]范良火.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论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篇12

一、教师角色为何需要发生变化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

1. 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没有教材和大纲,这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2. 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

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3. 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培养。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订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4. 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

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将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

二、教师是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时间研究过程,它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查阅资料、搜集证据、解释证据、得出结论、汇报结果并与人交流,这种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但是,初中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良好的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很难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科学探究活动。所以,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得到外界的帮助,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的重要教育者,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起这个责任。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上,教师要创造积极的问题环境,让学生直接面对新、奇、趣事,感受矛盾,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并经过适当的推理和思考,将其表述为科学性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精心研究认知冲突,分析障碍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得以继续进行。在组织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各个探究任务、学生的能力及性格的差异等因素,用长远的目光,从学生整体和谐发展角度考虑,尽量让班级所有同学之间都能够有机会合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在组织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自己探究学习的结果,认真反思,真实客观、科学负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三、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探究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探究学习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堂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探究的课堂上,师生互动会产生新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四、教师是学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学习者和研究者

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实施新课程,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对科学探究有所了解,必须深入研究化学探究学习,并在实施科学探究活动中继续学习。围绕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还需做许多工作:研究化学课程内容、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将化学课程内容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研究课程设计,安排学期、学年课程计划;认真研究学生,确定其需要什么,喜欢什么,知道其身体素质状况、情感发展和行为动机,了解其潜能、心理承受能力及学习规律;研究探究学习的特点,知道它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并与别的教学方式平衡协调;研究化学学科的发展,研究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思想,研究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者的责任、价值和作用。

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随着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教师的学习和进修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社会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在以加倍速度增长,教师必须始终不断地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修养和素质、学会学习,做成功的终身学习者。

上一篇:任务系统下一篇:能源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