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共12篇)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1
教学是一门艺术, 课堂是艺术的展示空间, 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场所, 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发言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 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如果没有教学语言, 教学活动将难以顺利进行, 即便是在多媒体技术深入课堂的今天, 教师也不能忽视教学语言在课堂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语文教学当中, 因为语文的世界是美的, 教师语言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价值的体现。
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个性化, 一个人的讲话方式、语音、语调不同, 即便是同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意思也是不相同的, 这也就是说, 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语言, 所起到的课堂效果也是不同的, 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因此, 本文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一) 教学语言过于日常话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教师教学语言的日常化, 会造成课堂的不严谨, 不规范, 会对一些学生产生错误的影响。例如, 走进九寨沟, 如同进入仙境, 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一般口语我们都是这样说, 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正确, 其实这里的“把我陶醉了”, 应该换位“让我陶醉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 便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这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 教学语言繁冗多余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常会在课堂中讲一些幽默的笑话, 但是部分教师不会讲笑话, 所以常会造成课堂语言的繁冗, 结果只是教师自己笑了, 学生一点也没有听明白, 使得课堂出现尴尬。还有部分教师, 有口头禅, 比如“这个”、“那个”、“明白了吧”等等, 一堂课下来能说不下20次, 这样的语言严重影响教学的氛围,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没有一点好处, 甚至还成为一些调皮学生模仿的对象。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每个教师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上都存在着自己的不足, 广大教师要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才能真正发挥语言在课堂的作用。
二、如何选择合适教学语言发挥语文魅力
(一) 优美的语言, 展现语文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情境美、人物形象美, 语言也是美的, 在导入课时, 我们可以借助优美的语言, 创设生动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当中, 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 在教授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时, 我们没有着急让学生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 而是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济南的冬天是美的, 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是一种美的享受。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蕴含的浓郁的情致, 也更让这篇文章有了一种神韵, 一种悠长的味道。”简单的几句话将学生引入了一个魅力的冬季景象当中, 让学生去体会那一份冬天里的温暖。此时, 引导学生进入正文的学习当中, “来吧, 让我们体会一下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吧”。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被教师优美的语言带入正文的学习当中, 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形象的语言, 调动学习兴趣
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幽默语言在课堂的恰当使用, 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趣, 驱除学习疲劳, 引起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使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因此, 在授课的时候,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巧妙地将幽默融于课堂教学当中, 从而收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授《香菱学诗》时, 首先我给学生出示了《红楼梦》对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同学们知道这是描写哪位《红楼梦》的人物吗?是婀娇滴滴的黛玉, 还是风风火火的凤辣子王熙凤, 又或是处处求和气的宝钗……在介绍的时候, 我故意将“娇滴滴”、“凤辣子”、“求和气”三个词加重读音, 让学生和判词中的“荷花”、“堪伤”形成对比, 让学生去感受人物语言形象的特点, 使一些对“红楼”有所了解的学生感受到这个判词描写的是香菱。当学生给出答案时, 再引导学生描述一下香菱是什么样子的人物, 进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愿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感悟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感受语言的价值和魅力, 促使学生在教师形象的语言中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语言是一种专门的语言, 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 在有限的时间里, 让学生明白掌握更多知识的一种使用性语言。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 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肖俊环.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基础教育论坛, 2012 (Z1) .
[2]张占久.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2
坚持“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上级教研工作会议精神,以校本教研为中心,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学科能力”为切入点,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道德课堂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我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
1.以举行课标解读成果展示及评选活动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
在道德课堂原则指导下,继续进行细化解读课程标准的工作,并使之常态化,实用化。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分类明确内容标准及表现标准,确定需要分解的内容标准,进一步掌握分解的技术手段。要按照标准格式叙写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清晰、具体、可测量,具有导学、导教、导测评的作用。以目标为主导进行课堂教学,对照学习目标时时调整教学环节,确保学习目标有效达成。设计课堂评价任务,依据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方法,制定评价量规,确保课时学习目标步步有落实,环环有评价。
在上学期重点针对学习目标研究的基础上,本学期将着重加强促进学习评价的研究,进一步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鼓励各学校教研组注重成果积累,总结典型经验。5月份举行课标解读成果展示及评选活动,交流学校教研组的典型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以组织开展分课型教学模式研讨会活动来引导教师稳步探索研究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1)上学期已经立项研究的课题,凡上学期已经提交阶段小结的课题,如有基本符合结题要求的课题,需在3月10日前及时提交结题申请,可以准备以下有关材料申请验收:如立项书、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实验阶段小结、结题申请、课题研究实验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成果资料(该教学模式的介绍,对应本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教学实录)等。在验收材料的基础上将组织听课验收。
(2)引导教师稳步探索研究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①2月下旬,利用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工作会议的机会,结合“导学法”的相关理论、《新郑市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意见》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对分课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再学习,明确初中语文学科选题立项的参考范围:新授课:阅读课(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写作指导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复习课: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讲评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讲评课。根据教材编排特点,记叙文阅读课可由七年级教师来重点研究,说明文阅读课可由八年级教师来重点研究,议论文阅读课可由九年级教师来中重点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七八年级教师可重点进行新授课的研究,九年级教师可重点进行复习课、讲评课的研究。
三、复习方法和措施
分块复习指导基本思路: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考 个性 解读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个性。两者之间,教师的教学个性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充满智慧的个性化教师,才能真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好地表现出创意和魅力,才能营造个性课堂。
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有时去听公开课,听后只觉得大同小异;有些课名为同课异构,细细品味却发觉几乎为同课同构,不是哪些环节的设置是相同的,就是有些语言也会在不同的课中不期而遇了。其实,反思自身,大多数的教学也常常是在“踩着别人的影子”。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语文教学缺乏思考所致,是广大语文教师缺乏个性所致。
一、为什么彰显教师智慧
一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能自觉跳出“同构”的樊篱,自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营造个性课堂的教师。
二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要。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中關于阅读教学的阶段性目标规定:“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字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感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儿连用了五个“自己的”,都重在强调阅读是自我的、个性化的。试想,如果教师教学毫无个性,学生又有何个性而言?
二、如何彰显教师智慧,营造个性课堂
1.博览群书,个性课堂需要“有思想”的教师
你的思想是你的个性的最好彰显。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具备现代教学理念,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策略,具有善于学习、积累、研究、反思和创新精神的教师。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有思想”,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的阅读为基础的,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用语文教师一辈子的阅读来积淀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谈到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其实,语文课就应该如此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位教师,但肯定会有这样两类教师:一类是充满思想的,一类是思想的奴隶。
初讲《威尼斯商人(节选)》,有一位教师怀着对莎士比亚这位大文豪无比的崇敬之情,亦步亦趋地按照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讨论夏洛克、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个性化的语言这三方面来讲。再教《威尼斯商人》,他开始了思考:仅仅这样就够了吗?这是一部著名喜剧,堪称艺术典范,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领略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高度的戏剧才能?百思之后,他在《威尼斯商人》原文中找到了答案。
从两次《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中,让他尝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全新的视野。一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而且阅读不应该局限在教学参考用书,应向作者作品更深更广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找到不同于他人的教学切入口。
2.假借教辅书,个性课堂需要有特色的解读
很多教师把教参、教案等各类教辅书当作教学的拐杖,殊不知,用这根拐杖是能走路,但只有丢掉这根拐杖才能真正跑起来。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每篇课文都有解读,但是它就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范本吗?回答是否定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固然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独到的思考后的解读,才能展现出教学的智慧。例如,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能告诉学生说这是表示作者对腐朽的封建思想的批判吗?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思想还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解读《范进中举》,范进仅仅是一个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疯癫者吗?这样单一的解读方式,是无法营造个性课堂的。个性课堂应该突出地表现为在教学中有自己的创见。在教学中,面对一个文本,应用心去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甚至能引导学生生成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思路。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教学参考用书比较丰富,对于一个问题有相同的见解也有不同的见解。其实,语文教师如果凭着一股怀疑和钻研的态度,把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利用就不再是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了。
3.立足学生,个性课堂需要多角度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本着培养有胆识、有灵魂、有头脑、有思想的人的宗旨,所以要把课堂构建成生命课堂、真善美的课堂。那么老师在课前更应该认真地钻研原汁原味的教材,倾听文本,多角度解读,个性化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学生。
《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小说的教学就等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吗?就等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吗?就等于告诉学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路吗?否!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划分情节、说说描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通过文本的描写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了解菲利普所生活的社会的世态人情,了解到作品的思想意义,了解作家内心的痛苦。因此,笔者把这课的教学定位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情节之后,提出问题:“这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中,谁最可怜?谁最值得同情?”抛出主问题后,要求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中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回答问题并讲清原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参考文献:
[1]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二十世纪文学三人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何雪玲.重视个性化阅读 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2):44-45.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4
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有时去听公开课,听后只觉得大同小异; 有些课名为同课异构,细细品味却发觉几乎为同课同构,不是哪些环节的设置是相同的,就是有些语言也会在不同的课中不期而遇了。其实,反思自身,大多数的教学也常常是在“踩着别人的影子”。原因何在? 笔者认为,是语文教学缺乏思考所致,是广大语文教师缺乏个性所致。
一、为什么彰显教师智慧
一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引导,是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方法,而不是把各种资料、各种论述转述给学生。如今学生手头的各种参考资料层出不穷,花样繁多,教师对文本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从谈起,也就谈不到学生能力的提高了。因此,一个优秀的、能得到学生广泛认可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能自觉跳出“同构”的樊篱,自己独立思考解读文本的教师,是在教学中闪烁着自身智慧、营造个性课堂的教师。
二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需要。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阶段性目标规定: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字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感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儿连用了五个“自己的”,都重在强调阅读是自我的、个性化的。试想,如果教师教学毫无个性,学生又有何个性而言?
二、如何彰显教师智慧,营造个性课堂
1. 博览群书,个性课堂需要“有思想”的教师
你的思想是你的个性的最好彰显。有思想的教师应该是具备现代教学理念,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策略,具有善于学习、积累、研究、反思和创新精神的教师。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有思想”,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的阅读为基础的,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没有博览群书,见识势必浅陋,思想势必贫乏,语言势必枯燥,教学中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只能就课文讲课文,就字词讲字词,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
一堂好的语文课,是用语文教师一辈子的阅读来积淀的。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谈到的: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其实,语文课就应该如此的。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位教师,但肯定会有这样两类教师: 一类是充满思想的,一类是思想的奴隶。
初讲《威尼斯商人( 节选) 》,有一位教师怀着对莎士比亚这位大文豪无比的崇敬之情,亦步亦趋地按照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讨论夏洛克、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个性化的语言这三方面来讲。再教《威尼斯商人》,他开始了思考: 仅仅这样就够了吗? 这是一部著名喜剧,堪称艺术典范,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领略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大师高度的戏剧才能? 百思之后,他在《威尼斯商人》原文中找到了答案。
从两次《威尼斯商人》的教学中,让他尝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全新的视野。一次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而且阅读不应该局限在教学参考用书,应向作者作品更深更广的层面,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找到不同于他人的教学切入口。
2. 假借教辅书,个性课堂需要有特色的解读
很多教师把教参、教案等各类教辅书当作教学的拐杖,殊不知,用这根拐杖是能走路,但只有丢掉这根拐杖才能真正跑起来。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对每篇课文都有解读,但是它就是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范本吗? 回答是否定的。《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固然可以起到参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独到的思考后的解读,才能展现出教学的智慧。例如,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能告诉学生说这是表示作者对腐朽的封建思想的批判吗? 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主题思想还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 解读《范进中举》,范进仅仅是一个热衷功名、喜极而疯的疯癫者吗? 这样单一的解读方式,是无法营造个性课堂的。个性课堂应该突出地表现为在教学中有自己的创见。在教学中,面对一个文本,应用心去钻研,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甚至能引导学生生成更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思路。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教学参考用书比较丰富,对于一个问题有相同的见解也有不同的见解。其实,语文教师如果凭着一股怀疑和钻研的态度,把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同时加入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利用就不再是照搬照抄、依葫芦画瓢了。
3. 立足学生,个性课堂需要多角度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本着培养有胆识、有灵魂、有头脑、有思想的人的宗旨,所以要把课堂构建成生命课堂、真善美的课堂。那么老师在课前更应该认真地钻研原汁原味的教材,倾听文本,多角度解读,个性化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尊重学生。
《我的叔叔于勒》被选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小说的教学就等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吗? 就等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吗? 就等于告诉学生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路吗? 否!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仅仅划分情节、说说描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通过文本的描写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了解菲利普所生活的社会的世态人情,了解到作品的思想意义,了解作家内心的痛苦。因此,笔者把这课的教学定位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情节之后,提出问题:“这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中,谁最可怜? 谁最值得同情?”抛出主问题后,要求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中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回答问题并讲清原因,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摘要: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个性。两者之间,教师的教学个性又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充满智慧的个性化教师,才能真正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使语文教学更好地表现出创意和魅力,才能营造个性课堂。怎样才能彰显教师智慧营造初中语文个性课堂呢?博览群书,个性课堂需要“有思想”的教师;假借教辅书,个性课堂需要有特色的解读;立足学生,个性课堂需要多角度的思考。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5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一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x年已经过去了。在x年上半年,我顺利地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从九月份,开始了我梦寐已久的教师生涯。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实现我当老师的梦想,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老师、同事的帮助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我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面
虽然进行了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大学里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想要出色胜任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抓住每一节课的实践机会。对于教学的内容,从题目上来看觉得之前都有涉及过,但是细看具体的内容,却都那么陌生。对此,我没有退缩,我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很感谢集备组的老师们在专业的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半年来,我每次备课都比写一篇毕业论文还要困难和仔细,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或作者生平,希望把学生们眼中距离他们生活很远的文人墨客们讲得有血有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其实我看过的资料大部分都不能直接运用在教学中,却对我扩展背景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非常有用。我的课时很少,目前只教一个班的语文,但是每天的听课学习,备课、思考却让我异常充实。这刚开始上课的一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通过半年的努力,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和提升。
在教学设计上,我从最初的单纯模仿到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明确了语文的板块教学,我知道要想跑先要走得稳,从板块教学开始打磨自己的教学,练好语文教学基本功。
在课堂临场表现上。初登讲台,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总是不自觉地走来走去,教态不够稳重,经过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正和帮助,已经基本改正这一问题,合理规划课堂上站讲台时间、走动时间及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近距离交流的时间。在教学语言方面,注重环节之间的过渡,注重对学生的即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变换评价语言,增加课堂的灵动性。除此之外,注重与学生们的眼神交流,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赞许、疑惑或对某些问题的不认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应考复习方面。在期中质量检测的复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因为我认为尤其面对的是刚入初中的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能抓得住的部分,所以日常教学中就尽量锻炼学生当堂速背的能力,抓住课堂时间,好落实,效果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在复习期间,每天一个任务,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随堂小测验,当天反馈,订正,再反馈,如此进行,收效不错。但班级阅读成绩整体不高,在经过反思后,期末质量检测中我加强了阅读的训练,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希望通过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提升,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但如果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不会灰心,及时调整,不断学习。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入校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首先,进行一到两课时的起始课明确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别及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项项要求都要细致到位,及时检查落实才能有效。
当然我有着太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比较凸显的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或是怕自己的引导不到位,不放心没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看不得学生思考问题时绕弯子走弯路,其实暴露错误改正错误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过程啊!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语文味,而不是讲成一堂政治课或历史课。对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还不够。并且在分层教学方面领悟的不够透彻,不能掌握其精髓的有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这是我正在思考并深受困扰的问题。
二、关于班级管理方面
十分感谢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有教学指导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也指定了指导老师。从建班最初的一系列常规工作开始,我就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参与班规指定,指导学生工作,甚至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半学期的工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在教学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我都以满腔的热忱尽力帮助他们。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的母校教我记住的第一句话就是“厚德载物”,我要将这样的心情,永久的保持下去。
三、对未来的展望
工作以来,常有家人朋友问我累不累,我的回答是毫不犹豫的“累!”说的时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自豪感、充实感及价值感。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愿望,幸运的是我的梦想最终照进了现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尽快成长,胜任这份神圣并且责任重大的工作,尽早教满课时数,证明自己,为校解忧。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二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向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校内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语行动等等方面,处处都以为人师表的形象要求自己。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无愧于社会、家长、学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方面:
工作上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学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年级语文科目教学。为了教好语文,本人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
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本人还大量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情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情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接受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通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本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本人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已充电,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总之,本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进步,但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还短暂,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仍须努力学习,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四
回首这一学期所走的路,一页一页地去翻一下,或成功,或失误,无不包含着耕耘者的辛酸,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本学期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书育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成功教育》等书籍,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本学期语文教学至始至终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x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尽努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继续采用“读书交流会”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的辅助指导。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学习文言文,我指导学生习惯使用工具书,还教给学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结,贯通文意。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即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以扎实多样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关于口语交际,我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的做法是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工作总结
3、关于综合性学习,我强调的是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在大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向正规的学生刊物投稿,积极向校刊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总之,本人本学期力争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之不足,如:在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教学有时缺少精度,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学习,广泛涉猎,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五
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这学期我们备课组成员还是经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尤其是我和我的对班搭挡总是互相探讨、共同进步。我们在团结协作过程中,心往一处想,感受着教书育人的快乐,让我们这个组合共同进步。
二、更新观念,抓好学习,提高成绩
1、端正思想,心系学生
认真学习实践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优秀文章的作用,融知识与思想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继续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入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了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了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做到了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3.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我是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4.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我在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这些同学学基础的信心重新建立了起来。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了能力强化训练,提高了优生的质量。
5.作文方面。增加了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
6.为了扩大学生的积累,我们每星期布置了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了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背诵。
三。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四、积极参加学校及县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6
一、深入解读文本,为课堂升华打好基础
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比较注重对教案的设计和完善,往往忽略对文本的解读,缺乏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使解读停留在肤浅、不深入的层次。或者阅读课文时,往往被“教参”的解读所束缚,缺乏自己独特的感悟。一般流程,总是先了解一下“写的是什么”,再逐段分析具体又写了些什么,全是字面上的表层意思,很少能做出进一步的深层挖掘。即使有一些深层的开发,也架空的比较多,设计教学过程也只是解决“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等理解性阅读的层面问题。对新课程提倡的创造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要求,还相距甚远。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不深入,直接导致了教师在遇到学生有超出一般的文本理解时,无法和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一次课堂的火花可能就会被无奈的熄灭。按照大知识观的理论,知识分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把一篇课文的内容弄懂了,只是陈述性知识;而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属于程序性知识,习惯及方法的调控属于策略性知识。只有三者的综合才是完整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思考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真正才能升华成学生对阅读规律、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更高的认识。
二、精简教学环节,为课堂升华争取时间
《庄子》有这样一句话:“文灭质,博溺心”,意思为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已经很少看到满堂灌的教学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铺天盖地的一个接一个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让教师也疲惫不堪。一堂课变成了一次紧张的知识问答竞赛,表面上看课堂效率很高,但实际上在这样的高密度的问答中,学生往往不能充分的思考,回答时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和优生包办的现象也就随即产生了。在一问一答中,课堂教学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中被动的应付,教师也只能按部就班,生怕哪个环节被学生“引入歧途”。缺乏充分时间去思索和领悟的课堂,最终只能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似乎高效地在运转,但缺乏生机和活力,只有制造而没有创造,只有量而没有形态的改变和质的飞跃。
课堂教学的升华过程,需要进行充分的酝酿,需要捕捉合理的时机,只有师生在课堂上都从容不迫,才能产生升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优化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大多数课文的内容都具有多元性,只有教学内容选得“精”和“准”,才会有利于课堂练习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抓住教学重点,优化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就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酝酿和思索的时间,让师生都能在闲庭信步中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这时教学的升华就会在学生思索的过程中、质疑的声音中、错误的方向中以及精彩的表述中产生。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教育是慢的艺术”这句话的含义了。
三、优化当堂训练,为课堂升华搭建舞台
教育学家蒂斯多恶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很多教师受到应试心理的影响,往往在设计当堂训练时只重视知识内容,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养成。当堂检测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铺路石,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脚步去体会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对已学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教师在教学《云南的歌会》时,当堂检测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读了文章后,你感受到了文章的_____美,美在_____”。学生的回答各具特点,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了文章的结构美,美在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条理清晰”。有的学生说:“感受到了文章的环境美,美在天之蓝,花之美,鸟声之婉转动听”。有的学生说:“感受到唱歌人的美,美在智慧、豪爽、乐观”……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很成功的,能让学生在训练的体验中融入阅读、生活、思索和表达,让学生既能从整体上感知,又能从语言上进行品读,同时从语文写作特点的归纳总结。这样设计问题,显然让根据手头参考书回答问题的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收到思维的束缚,可以从任何一个细微处去思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由此可见,教学的升华的另一个催化剂就是教师设计精彩的当堂检测,不拘泥于一般的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细微的思索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对文本学习体验达到新的高度。
语文教师只有在认真解读文本后,课堂升华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思索过程后,课堂升华才有了时间的保证;只有在充满教学智慧的当堂检测设计中,课堂升华才有了一个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升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课堂境界。
参考文献:
[1]辞海(第六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05.
[2]张二虎.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7
一、激情艺术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增加教师的魅力
语文这一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要有激情, 激情的教学能增加教师的魅力。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有形象的教师, 脸谱语言、身体语言, 都能够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教师,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必定是一个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法的教师, 能够做到得心应手组织教学活动;一个有激情的教师, 魅力是无穷的, 感染自己的同时, 也感染着学生。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生机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 天真烂漫、敏感多情、活泼好动。教师千篇一律地照本宣读, 激发不起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良苦用心, 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感受不到语文知识的丰富内涵。激情的课堂正好能弥补这一缺憾, 它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如一节相识课上, 我是这样调动学生的激情的 : 如果初中阶段是一部长篇小说,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是这部小说的序言;如果初中阶段是一支优美动听的乐曲,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是这支乐曲的前奏;如果初中阶段是一本装订考究的画册, 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是这画册的扉页。现在, 让我们从欣赏这篇序言, 聆听这段前奏, 翻开这优美的扉页开始吧!
(三) 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阵地。课堂上, 激情的老师与激情的学生交往就会碰撞出更激情的火花。教师的激情能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同时, 学生的激情也会对教师激情的发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学中, 教师激发出了学生的激情, 学生听懂了教师的激情, 教师与学生互相鼓励, 互相欣赏, 各自的激情都能得到升华。教师的激情不仅要体现在课内, 更要体现在课外。教师用真挚的情感关爱学生, 关心学生的成长, 更能够增加师生间的情感,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 有利于增加教材的魅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激情, 就有了对教材的关注, 有了对教材的关注, 就能深入钻研, 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品读、赏析、感悟, 让教材的人文性得到体现。教材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通过激情的讲授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没有激情, 就不会有这样的表现效果, 教材的魅力就得不到体现。
二、展现初中语文教师激情的措施
(一) 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 课堂上, 即使教师激情四射, 学生如果无动于衷的话, 课堂都是一潭死水。教师在授课之时就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 把这潭水搅活了。如:讲古诗《赠汪伦》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如下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让学生赏析这些诗, 看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答“都是送别诗”。然后引导, 这些诗在送别上又各有不同, 王维与元二是以酒话别, 李白与孟浩然是以景惜别, 高适与董大是劝慰之别。分别是痛苦的, 但又不得不别。那么李白与汪伦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别”呢?让我们深入研究诗句, 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诗句的学习中。
(二) 激活课堂, 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学习效率肯定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就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师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常态, 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目的。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能急躁, 应多鼓励, 少批评, 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 把握教材, 以情动人
没有感情上不好语文课。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 它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课堂上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高度。教师在讲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授课中只有根据教材特点激情洋溢的讲解, 用情去打动学生, 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增强教学效果。
(四) 创新教法, 讲究艺术
课堂上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唾沫横飞, 学生趴在桌子上是昏昏欲睡。出现这一状况, 是因为教师普通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 更别说激情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创新教法, 重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如:讲《看云识天气》活动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 收集并制作了大量各种云的图片, 让学生看图进行辨认, 然后进行小组赛, 看哪组能根据云的形状识别出天气的状况, 最后让学生总结说明文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 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一改过去一学说明文就死气沉沉的情况。
三、总结
总之,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深入钻研教材, 掌握教法, 运用好激情艺术,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褚兆之, 漫谈初中语文教师的激情艺术[J].考试周刊, 2012 (71) .
[2]宋占勇,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J].信息教研周刊, 2013 (1) .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8
一、初中语文课堂效率高的表现
(一)教学目标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前备课时就设定好的,是对教学效率的总结与验证。其一,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学生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考虑,要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也要易于观测。其二,教学目标必须要能对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控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与内容进展不相符的情况。
(二)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会带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毫无生气的课堂氛围只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需要新鲜事物的刺激,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二、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对高效率语文课堂的建立,但是想要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要掌握几点基本课堂管理技能。
(一)预防性管理技能的连续使用
通常所说的预防性管理技能其实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技巧和方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方面,预防学生分散注意力的一种技能。而预防性管理技能的连续使用就是教师必须要在课堂上将教学任务安排紧凑,不给学生分神的时间。
例如,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不必和学生说太多,只需告诉学生需要写作的主体内容和写作时间,让学生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500字。这样学生就会凭借自己的认知去思考写作内容,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是有限的,作文写作时间规定的是30分钟, 大部分学生能在20分钟内保持高度精力。所以,教师就要适当讲一些趣味故事,缓解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在最后的10分钟内提高注意力。学生知识范围毕竟较少,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好作文提纲,让学生依照提纲去填内容,这也就降低了写作难度。30分钟过后,也会有一些学生无法完成作文,所以教师可以与学生约定好,让学生自习课再交作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缓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二)激励性技能的即时使用
激励性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寻找激励点, 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予相应的表扬,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课堂上肯定会有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这类学生作为激励性教学的重点对象,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如背诵课本、回答问题等,然后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相应表扬,用言语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会到成就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下多努力,间接爱上语文课程。同时即时激励也会让学生充满自信,给予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这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之一。
(三)语言技能的艺术性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语言使用,不能随意对学生进行贬低,要尽量使用艺术性语言,对事不对人,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个人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两个学生在安静的课堂上讲话,破坏了课堂纪律。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说:“这是安静的时间,需要绝对的安静。”那么教师展现的就是对学生的关怀和照顾;教师如果说:“你们两位太自私,只顾自己,根本不考虑别人在做什么!”那么就是在对学生的品格进行批评,会引起学生怨恨和焦虑的情绪。
三、课堂管理技能对课堂效率的影响
(一)对课堂秩序的影响
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强对连续性预防管理技能的使用,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不会分神,教师要发挥引导性,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教师就可以不必花费多余的时间去管理课堂秩序,这样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较为有利。
(二)对课堂气氛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即时的激励性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仔细了解,要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给予学生表扬,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第二,教师要通过即时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重视,然后才有动力投入语文学习之中。
(三)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9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 如何用好、用足教材, 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 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 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 要求却不够明确, 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 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 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 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 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 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 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还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 不断完善,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 真正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 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 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 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 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 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 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 有得有失。最近, 我发现, 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 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 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 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 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 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 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 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 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 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 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 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 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 说自己的话,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四、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 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 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 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课堂上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 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 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 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 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 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 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 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 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 为积累语言, 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 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 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地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 忽略文字的背后, 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10
一、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初中语文知识观
新课改所提倡的促进学生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一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也是对应试教育制度的初步挑战。在新课改中,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主要是从三方面入手,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被称为三个维度立体化教学体系。从其中不难看出,新课改所要求的初中语文知识观,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并且从精神层面上去感悟语文。从表面上看,这与传统教育理念完全相悖,即重实践而不重基础,而实际上,唯有对基础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实际中运用自如。简单来说,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初中语文知识观就是学生在学习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后,还能够学以致用,让知识和能力得到完美的结合与转化。
二、在初中语文中对知识教学的探索
(一)正确认识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编是经由诸多对语文浸淫多年的学者综合讨论的而形成的,其中涉及了古今中外的各方面知识,涵盖了温婉柔情,也穿插着豪放大气,能够为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正确认识语文教材,掌握最为基础的知识,并将其中的重难点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融会贯通,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有趣与博大。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文章以诸多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幼年的趣味事件,并且将情感深深融合其中。但是,如今是一个遍地钢筋水泥的社会,诸多学生难以体会其中的快乐幸福,因此就算掌握这种描写手法也常束手无策。以“雪地捕鸟”情节为例,文章中用了众多精确的动词来营造儿童的快乐天真,笔者请学生多人配合,模拟如何在雪地捕鸟,并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文章的情境再现,使学生认识到文章中动词运用的精妙。
(二)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虽然语文知识丰富,但其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也正因为如此,受教材篇幅的限制,其中许多情节都语焉不详,有些篇章无头无尾,且因未能获得及时的更新,知识系统与现代社会不符合,导致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让学生接受正确且合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注意对知识进行筛选,删除不恰当的知识,补充残缺知识,以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时,其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喜爱学习。但是为什么陶渊明会写下如此诗作呢?很多学生可能会认为,为官是古代读书人之毕生抱负,而陶渊明却不愿为官,只愿于农间安详耕作,因此无法体会诗中抒发的情感。此时,教师则应当对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拓展,向学生传达陶渊明所处时代官场的腐败黑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了更多更符合逻辑的语文知识,可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看到其中蕴含的深意,由诗认识人,由人感悟诗。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与新课改所提倡的知识观相悖,
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成为教师所必须探索的教学工作。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新课改中的语文知识观和教学理念,转化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堂的主人由教师过渡到学生。其次,教师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的优缺,并且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最后,教师要勇于反思,并结合多方面资料创建一个更为高效有趣的初中语文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对语文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知识观是对传统教学中的语文知识观的一种改进,在同样的教材环境之下,将教材由毫无生机变得焕发出了活力,并且促进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身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对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进行调整改善,让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掌握知识的本质内容,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被语文深深吸引,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摘要: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核主要在于其对初中阶段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行为的分析理解能力,而这种能力往往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练习相关题目得来,实际上,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本文探索了新课改背景之下的初中语文知识观与语文知识教学,旨在为学生提供真正可以提高语文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观,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光成.语文知识教学的历程与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5).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11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学习的大潮掀起很长时间,但是平时教学中教师真正能创新教学的有几人?大部分是在搞创新教学活动的时候,上几节创新学习的课,让其他来“欣赏”而已,而平时还是,按照考纲、按照知识点去照本宣科。课堂虽然有学生提问思考,有讨论,但最终还是引导学生朝教师的既定方向、既定答案上走。
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意识,最重要的要消除名利思想。很多学校考核教师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为重要标准,很多教师就害怕创新教育而影响自己调资晋级,这样造成了口头上的创新教育,骨子里的应试教育。
搞创新教育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是教师不该有的顾虑。事实上,语文教学中搞真正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课堂师生民主、和谐、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活动中会主动地去组织语言积极发言,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对于说和写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要有教材,但不能唯教材。如果在教学中唯教材,是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同一本教材,上千万的学生使用,是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大胆灵活处理教材,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适时、合理的补充删减,对教学目标拔高或降低。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四篇科普小品文,教学目标是:了解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筛选信息的方法。我在教学最末一课《这个世界的音乐》时,鉴于学生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掌握了科普小品文的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和筛选信息的方法这一情况,只让学生通过勾画筛选信息就罢了,没有再对这一课继续教学而改成了听音乐写作文的课。课堂上首先播放二胡曲《空中鸟语》,请学生谈听后的感受,教师适当指点,再反复听两遍,然后边听边写作文,描写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这一堂课,首先通过听音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这岂不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跳出教材圈子,把數理化史地生音体美知识应用到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形成能力。
三、创新设计课堂结构
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很多教师都沿袭旧有的模式:引入—解题—作者及背景—分段分析—归纳主旨和写作特点。近几年很多教师也提出了创新教学的课堂模式。我认为教学中不能有固定的模式。“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知道“模式”就不是创新,是依样画葫芦。有模式的教学课堂,天天一个样子,教师死板,学生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是浪费,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是贡献。”创新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具体的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而定。总的原则是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就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设计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教学过程。
《庄周买水》这篇寓言式的杂文,写作背景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官倒现象”,介绍这一背景,最好是在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情节后,归纳寓意之前才做介绍,而不是在刚上课之时,因为寓意与时代背景联系紧密。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就通过分段来达到目的。这一做法也是机械死板的,其实有些课文并没有明晰的结构框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课文内容时,不一定由前到后逐一的进行,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如《读伊索寓言》一文,前三段是作者读《伊索寓言》后的感想评述,难句较多。后面是作者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伊索寓言》的九则故事,相对说易理解,教学时就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从读懂文,中引用的寓言人手,再根据寓意理解作者的评述感想,这样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目的就要容易得多。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新之地……”语文教师的创新应是全方面的,还有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业设计的创新。创新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观念转变,增强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教育观,教师才可能创新教法,也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篇12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和重要性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中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从中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有着十分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学德育目标,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开展。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充实中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中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这些中学阶段德育的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中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中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中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中学德育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中学德育手段。
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解决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中学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就整体状况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中学不重视对中学生的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初中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注意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这都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初中语文教育,注重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素养,增强德育渗透效果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一些看法。
1. 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学是实施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也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性。
2.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此外,还可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革命前辈讲革命传统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把课本上学过的人和事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德育渗透的力度。同时,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思想言行,用自己健康、积极的思想和言行去影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
3. 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培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
首先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培训。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不过关,就难以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更谈不上利用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德育,因此,中学必须强化初中语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教育,不断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为人楷模,对得起教师的光荣称号。其次要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手段,鼓励语文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后要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水平。通过设置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初中语文教师自学,或者参加研修班、进修班等,从整体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教师课堂教学初中语文】推荐阅读:
教师课堂教学小学语文07-20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艺术08-16
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教学工作心得10-10
语文教师构建有效课堂06-30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美05-12
语文教师的作文课堂教学故事06-06
语文教师的课堂心得:课堂中应有微笑与甜蜜07-03
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透视05-24
小学语文名优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主持词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