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的语文学习总结

2024-06-02

初中教师的语文学习总结(精选8篇)

初中教师的语文学习总结 篇1

一、寓教于乐,转变观念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领悟到语文教材、教学的研究很重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一支粉笔上课堂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然而也有语文教师的备课要么参考或照搬现成的教案,千篇 一律地延用“教参说法”。也正是这个缘故,本来十分精彩的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便变得索然无味了。

新课程的理念更是要求,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当我们认真反思过去的行为,就会发现“师道尊严”已经不适应新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力求语文课堂做到“趣、活、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受到美的,陶和感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使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富有生气和活力。

二、教研相随,以研促教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教研能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还要注意研究我们的学校,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我们的课堂,研究我们的课程。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语文自己真实的教学问题,做到“以研促教”。

我认为,语文教研应立足于语文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实践,以语文课堂为基地,面向学生,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归纳、汇集、反思实际的教学问题,把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

课堂教学历来是“遗憾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把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紧密结合起来,在反思中成长。这些我都还没怎么做到,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意!

初中教师的语文学习总结 篇2

一、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

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热爱数学教育事业, 具有献身数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对数学教育的发展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关注当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应当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应当为人师表, 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 以数学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生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热爱学生、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 是热爱数学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 是衡量数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尺度。没有爱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教育, 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师只要在认真研究中学生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成长经历等基础上, 采取合适的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策略、数学教学方法,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

我认为, 当下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为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为数学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见, 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和落实程度, 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提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包括:其一,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二,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三,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其四,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其五,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熟悉修订后的这五条基本理念, 在新理念指引下, 开展初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数学课堂教学行为, 在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

三、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

初中数学教师应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其一, 通识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具有一般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还要了解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以及信息技术知识。其二, 本体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把握数学发展的动态, 还要深入学习数学思想与方法等知识。其三, 条件性知识方面, 不仅要了解中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且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等书籍, 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新指向和新要求, 学会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会基于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其四, 实践性知识方面, 在反思、积累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同时, 向周围老教师请教默会知识, 领悟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我们说, 进入21世纪, 做数学教师变得更难, 更具责任感, 因此, 只有不断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才能站稳数学讲台。

四、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

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的能力包括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材分析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评价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等。我认为,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和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其一,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分析能力, 是数学教师非常重要且容易被忽视的能力。只有深入分析了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师才能领悟数学课程的价值诉求, 才能开展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和基于“标准”的数学教学评价。其二, 初中数学教学科研能力, 是促使数学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支撑。没有初中数学教学科研, 就谈不上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就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五、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1994年, “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罗马隆重举行, 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当下, 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在学习型社会中, 初中数学教师就应当“活到老、学到老”, 将自己的数学教师职业理想与终身学习理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数学教师在终身学习的环境下, 增强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逐渐提高专业化程度, 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型、研究型、专家型的名师, 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摘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 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依据《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 对如何做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师, 提出如下要求:师德为先, 学生为本;理念引领, 行为为要;充实知识, 开阔视野;能力为重, 提高水平;终身学习, 专业发展。

关键词:专业标准,数学教师,师德,理念,知识,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32/201212/xxgk_145603.html.

初中语文教师的素养 篇3

【关键词】教师素養 知识广博 能力适用 多才多艺 超越创新 

当光阴的脚步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时,新千年的曙光已然照亮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在沉思:现今,需要怎样的语文教师?是名牌大学的中文系本科生,还是半路出家、历练进修的“行者”?抑或是久经沙场、志在千里的“老骥”?

一、知识构成广博精深

广博,是指知识的宽度,它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明晰汉语的语法体系(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又要懂得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艺术(包括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还要掌握相当的文化、生活知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古往今来之路,悉未来世界之变。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有可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才有可能是现今语文教学的合格工作者。

而精深,则是指知识的深度。“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它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也是优秀教师应具有的素养。对知识精深的要求,促使语文教学工作者不断的学习、一生的学习,正应了老祖宗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能力架构合理适用

语文教师的能力架构有三重: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驾驭知识、掌控课堂的能力,评价教学绩效的能力。这三重能力架构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师的素养的优劣。

具体的讲,整合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对课本内涵、自然人文、时事要闻、家庭生活的整理合并、开发利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该首先拥有一桶水,没有谁能等量交换。优秀的语文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手段是立体性的、多样化的,他可以上网“冲浪”,也可以钻进书山报林,还可以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更能够“道”听“途”说,只要有生活的气息,他均可以借用。

有了教学资源,也就有了知识的载体,教师的职能之一就是驾驭知识,掌握课堂,此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这个环节里最重要的就是就是教师阅读课堂和临堂的应变能力,它忌讳教师照本宣科,只顾完成手中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清楚,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件璞玉,一个鲜活的世界,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应贴近学生,关爱学生。

最终,要赢得学生、学校、社会的认可,就离不开教学绩效的评价。而教学绩效的评价,不但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适当、适量、适时,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体验和感悟。

评价手段宜多样化、灵活化。避免片面追求客观化、标准化的倾向,要有利于学生独创精神的发挥。

三、多才多艺,喜好广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多面手:多才多艺,喜好广泛。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教师面对的是各具特色的个体,他们并非来自一个模具。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就要体现出教师的多面性,好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作文里出现了“上网”、“共享”的字眼,就能够明白网络世界在学生中的影响;课堂上冷不丁冒出个“格格”式的人物,就清楚了琼瑶在这些学生中的地位;舞台上鲜明的节奏,摇滚的气息弥漫,你终于明白了流行音乐的力量。作为语文教师的你,既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寻寻觅觅”、“关关雎鸠”,也可以腾挪尖顶,楚汉争霸,更能开个博客,发个Email.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地提倡“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依据学生身心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所有的一切,只为走近学生,贴近现实。

四、超越自我,勇于创新

社会在前进,时代要变化,没有人永远停留在昨天。当创新的理念滋生在民族的血液中时,这个民族就会走向强大。因此,社会需要创新,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既要具有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理念,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性质界定,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确认语文的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学习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广泛吸收人类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因此,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的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聪明才智,要想成功,他必须立足于自己的长项,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有效的创新都是从不起眼处开始的,不要太故作聪明,不要过多花样,不要分心。优秀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就是为现在进行创新,为未来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

[2]《中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论》 四川教育出版社

[3]《金太阳语文专题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

[4]《立体课堂》 湖北教育出版社

[5]《走进新课程》 四川教育出版社

[6]《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介绍: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总结 篇4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工作以来我热爱学生,努力工作。在各级教育部门指引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与尊重。我将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学生朋友式的老师

现在的孩子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都非常在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和看法,尤其在乎老师对他的印象。我在对待学生方面,从不因为某个学生成绩优秀而偏袒他,也从不因某个学生基础薄弱而打击他,而是鼓励与提醒并重。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都愿意和我交流。比如蔡雨蒙同学对哪个学科不感兴趣了,同学之间有误会了,冯明明同学的爸妈吵架了等等,孩子们都会把我当成倾诉的对象。在他们的心中,我不只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忠诚的朋友!

二、用知识“武装”了自己,才能真正“武装”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工作的主旋律,只有自己功底厚了,才能授之于人。现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目标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深钻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优质资源,加强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力争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每次考试成绩均居全校同学科前列,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精心备好课,才能真正上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精心布置课前预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选课后巩固练习。认真研究教法,备课中,不仅是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不仅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考虑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个体差异,怎样尽量做到培优辅差,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学优生和学困生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老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尊重学生的讨论意见,从而很好地避免了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避免了扼杀学生的天性,避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变“苦学”“厌学”为“乐学”。

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由于我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尝试,主动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力,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近几年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师公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都名列前列。

五、把批改作文当成与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给学生批改作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而且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很有些学生,平时看似平静如水,但在一些作文中,能写出自己真切、狂热的内心感受,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与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力争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

六、精心备好课,才能真正上好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认真钻研教学内容,精心布置课前预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精选课后巩固练习。认真研究教法,备课中,不仅是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不仅是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考虑到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个体差异,怎样尽量做到培优辅差,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任现职以来,在教育教学上积累的一些经验。在此期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将我从2010年任职至今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2011年,在全县精品教学设计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2012年,我被陵县总工会授予“陵县五一劳动奖章”

2012年,在全县初中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13年,在全市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当然,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努力奋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个人教学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篇5

土门中学

夏秀丽

1、认识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

2、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我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所以多次参加新课程培训,更新观念。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外对教材的理解挖掘深度,拓宽广度,我知道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篇6

紧张的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了。在我自己的教学和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并且发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现在对自己一学期的工作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为下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对学生做好充分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代两个班的语文课。但是两个班的学习风气截然不同。一个班的学生特别活泼、有朝气,上课气氛也好,我和这个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形成很好的互动,每节课都是在快乐中结束,我和学生都特别轻松。但是另外有一个班的学生就特别沉闷,学生不爱回答问题,甚至连读课文都没人举手,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很生气,刚开始还积极鼓励他们,后来情况没有什么改变。我开始训斥他们,结果更没人说了。整节课死气沉沉,我和学生都特别累。最后造成一个结果,我只喜欢在前一个班上课,每次去另外一个班就发愁。

后来我想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最后只能造成两败俱伤。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我的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差。随后我挨个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调查如下:有的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怕出错;有的学生怕挨骂。其实仔细想想,还是自己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积极对这个班的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调动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在思想上和学习上双管齐下。结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一个问题,对于一些事情,不是做不好,那得看自己是否用心。

2、把每一个细节做得更专业。

这句话是我的一个高中老师说的。当初似乎对它的理解不是很全面。现在参加工作,才发现,细节不仅仅是我们做题的时候要注意步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如今我们贯彻新课标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过程由讲课变成了操作。基本上每一堂课完成几个环节就结束了。可是我发现效果不是很显著。

后来一个老师听了我的课后说,尽管我把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但是细节做得不好,对学生完成每一步环节没有要求。不管哪个环节,都必须对学生作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才会有提高,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3、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

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4、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篇7

一、专业的学识水平

所谓的专业学识水平显然是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是相关专业学科毕业的, 这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国家《教师法》对有关方面已有明确规定, 例如初级中学教师必须是师范性大专院校专科以上毕业, 高中阶段的任课教师要求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学历作为一种相对性的衡量标准, 已愈来愈普及, 国家的相关政策将会深入持久地保持下去。

二、渊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众所周知, 语文学科是以母语为基础的一门综合学科, 在一定学科意义上也是一门交叉科学, 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心理、历史以及诸多理工科学,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贮备, 一种以人文社科知识为主体交叉科学为辅的知识结构。只有一专多能, 才能使每一堂语文课有声有色, 才能为学生输送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 使学生开阔眼界, 启迪思想,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人文社科知识。

三、良好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素养除了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结构, 还应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一是“写”的能力。写, 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 能够写一手好文章, 起码是下笔流利, 言之有物有理, 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当然, 能够写出佳作并能公开发表那更好, 能够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最好。教师专家学者化显然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写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具有合乎规范的书法水平。例如板书, 教师必须认真对待, 否则, 一个连板书都写不好的教师是很难说是合格的。显然, 这是教书育人对任何教师所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

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说”的能力。师生沟通和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乃至解惑授业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一个“说”字。“说”, 简而言之就是口头表达能力。一堂课有无活力, 有无效果, 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的口才影响的。同样一个教学问题, 不同的教师来处理自然效果不一, 但口才能力强的教学质量肯定比口才能力差的教学质量高, 这是不容置疑的。“说”的艺术不是一篇论文就能阐述尽然的, 笔者在此只是提出:学会“说”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它不仅仅是把普通话说好就行了, 而是包括着口才表达的逻辑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的问题。

四、敏锐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就应该拥有敏锐的创新思维, 很明显, 这是自然的前提条件。语文学科因其特殊的母语地位, 涉及到众多的边缘学科, 拥有不可缺少的社会功能, 因而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到优势, 这也就是语文教师的素养必须具备敏锐的创新思维的必然性要求所在。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交流和教学实践提升自我创新思维, 并学会运用自如。创新教育当然与传统教育有所区别, 本质上的差异在于思维与目标的不同。创新思维重在有根有据的标新立异, 而不是胡思乱想甚或异想天开;意在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的特点、进度和难度启动创新思维, 立足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 以点带面, 深入浅出, 巧设疑难, 触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逐步向创新领域迈进。

五、较高的信息素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从信息论的角度讲, 教育教学过程是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为了优化信息传送过程, 提高信息传送效率, 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信息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更多地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有关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传媒, 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并有所选择地加以消化吸收, 变为自身素质构成中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艺术 篇8

一、抓住关键突破提问法

教师在初中语文中的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行之,不能随意以“对不对”、“是不是”等单一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提问要把握方法,要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抓住关键字词延伸开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索、品味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并以此为关键词提问,所提问题要把这些关键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前后文内容揣摩、领会,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孤立地理解词语,这样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抓住课文题目提问法

很多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题眼,抓住课文题目进行提问,能让学生很快地掌握课文内容。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背影》一文,教师就能根据题目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背影是谁的背影?2、为什么作者只单单描写背影?3、从背影中可以看到什么,体会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通过学习回答问题,就基本能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强化学生认知提问法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非常注重传授学生新知识、新概念的方法和学习技巧,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认知的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是不断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与记忆遗忘作斗争的一项有效措施。但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不只是为了巩固旧知识,保持旧知识的长久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用旧知中学到的方法技巧获得新知,并确保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重组、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巩固、强化所学知识。因此,我们的提问,就不能单纯的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已经学到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获得、强化新的知识、新的能力。例如,在初中的词语教学中,运用分类、比较、演绎、归纳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提问,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来强化认识,强化记忆,从字的形、音、义等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加深印象。

四、循序渐进提问法

在课堂提问中,要在充分把握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基础知识和教材的实际情况,运用渐进法向学生提问。如果一开始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会让学生望而生畏,无从回答,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提问时,有些问题不可一步到位,就如登山一样,要拾阶而上,于峰顶领略无限风光。如,教学《散步》一文时,教师可以由易到难地提出一系列问题:1、我为什么出来散步?2、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3、我们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通过这样步步提高,逐步推进的提问,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有铺垫的情况下,解决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拓展思路提问法

目前,我们比较推崇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把教师“教”与学生“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体,通过教师细心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求知。整个教学模式的过程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解析问题——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就种方式能让学生迅速地由此及彼,提高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能力素质,在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用好着力点,及时有效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班的学生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教师在教学中面对的也是十个甚至几十个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知识基础、认知能力、性格爱好、情感态度等均不一样,他们对学习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就还要注意设计问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实际,设计出精巧的提问,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情况,拓展他们学习的思路,引导全班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也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的思路都引导到作者的思路上去,这样学生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求得对课文的真正理解。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课前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王世群.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M]重庆出版社,2006.

上一篇:工程预结算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项目股份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