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分析

2024-10-18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共12篇)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 篇1

一、初三化学教材特点

我校使用的初三化学教材仍为课改教材, 从安排上分为上下册, 共12个单元。教材安排了丰富的阅读教材、选学内容、讨论题, 这些内容的安排, 促进教与学的形式多样化。从中又渗透了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内容, 在知识体系上完整的体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和化学与生活几大板块。重视与中考内容的合理衔接, 注重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逐步适应中考化学的要求。现将各单元内容衔接、拓展与加深的内容举例如下:1走进化学世界:引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2我们周围的空气: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身边的物质并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3自然界的水:开始从水认识微观的分子和原子, 并且学习净化水的知识。4物质构成的奥秘: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过度环节。5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中的重要定律以及它的应用。6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简单的制取气体的组装。7燃料及其利用:学习燃烧原理了解安全知识。8金属与金属材料:了解身边的重要的金属世界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9溶液: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10酸和碱:知道并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及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11盐和化肥: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12化学与生活:了解六大营养素, 合成材料等。

二、学情分析

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 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等影响。因此, 分析学生状况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

现做以下分析:

1、在学化学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

学生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系统的接触过化学,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 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会了探究问题, 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 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化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 合作学习, 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障碍是什么?

初三年级班容量大, 课业负担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 学习目的明确, 上课专心听讲, 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 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 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 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上课听到的知识, 课后又不会运用, 作业的正确率低, 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 喜欢拖拉作业。本学期的化学课上, 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善于思考, 乐于思考, 不怕错误, 具有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快乐学化的心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哪些?

一要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通过化学课的学习, 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二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 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 常常抓不住课文重点。笔者在上新课时, 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 使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预习中, 要让学生长期坚持,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这样可使学生的读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三要通过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很多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只是看热闹, 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四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 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有系统性,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总之, 以学生为本, 重视学生学业的分析。例如本次考试试卷与中考试卷相比较, 有何特点?本次试卷难易程度如何?针对本次考试存在问题, 总体上应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以上很好说明学情分析促进持课改的实施,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有效的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 篇2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卷是余江县统一命题,主要考查的的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的内容,总分为100分。试题考查学生有效、准确记忆的东西较多,但又有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试题。全卷包括13个选择题,5个大题目,与中考题量基本一致。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成绩分布情况,总体成绩很差,86分的A没有一个同学达到,最高分只有84分。8个B,CD的学生则较多。

2、透过学生答题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只要态度端正,能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即能取得较好成绩。(2)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析其根本原因,就是体现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有效地听课,不能主动简要地做好笔记,不能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能积极进行习题训练而达到提高的目的,这部分学生似乎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来学习。(3)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抱着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科考试无所谓的态度,把选择题随便一填,其他就放空的情况。

三、今后师生努力目标

1、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信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要努力、刻苦、勤奋,真正做到听一听,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问一问“五个一”的要求。

2、教师应该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扎实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训练。

3、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加强记忆,及时总结,使知识点形成网络结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浅谈初三化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 兴趣 ; 精讲多练 ; 共同监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04-02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而兴趣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当我们把化学与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现化学原来是一些伸手可及的、充满情趣的科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相应的环节进行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困难,唤起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究化学事物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学习了碳酸铵,了解它作为肥料的使用特点后,就可以向农民解释为什么碳酸铵长时间放置会流汗,施用时靠根系太近就会“烧死”作物。这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种拥有知识、创造价值的美好感受,从而增强了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些习惯,就是在不间断地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我们的周围,常常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的智力并不突出,但却是学习的佼佼者,这是因为他们具有严谨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预习、听讲、笔记、作业、复习都有自己的计划和主见。这就是智商以外的因素,即所谓的情商在学习中的巨大所用。所以,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所必须的。

三、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五十多个化学方程式,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例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的选择上,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除了利用实验室中有的仪器去组装气体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利用实验室中损坏的仪器和生活中的仪器去制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四、家校联合,共同督促

由于我所带的班级班额大,所带的班级多,很难督促到每一位学生,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有些思想并不成熟,性格正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在学习上很少主动的进行自主性学习,除了学校老师的监督督促以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师要通过校讯通这个平台指导家长随时监督学生把上课的内容背会背熟,形成学校——学生——家长一条线,使学生把当堂的内容及时消化吸收。例如在学习第一、二单元的内容时,我会告诉家长,这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比较多,请家长督促背会并检查。

事实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家校联合,共同督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三化学创新教学初探 篇4

那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实施创新教学呢?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动力,如果说国家是一辆汽车,那么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就是它的发动机,而国家未来的发展就是靠我们的这些未来的工作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这就是创新教学实施的原因。

二、如何进行创新教学

(一)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打破规矩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禁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坚决服从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越雷池半步,学生们只能按照教师所提供的思路进行学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造就了我们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考试成绩很高,却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想实现创新教学,首先就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向老师提出疑问,敢于挑战权威,只有让学生愿意去思考,敢于去发言,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举例而言: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物质反应前后总质量是不发生变化的,学生可能这个时候就会有疑问“为什么物质都已经发生反应了,已经不是原来的物质了,为什么质量就不会发生变化呢,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就会明确告诉学生“没有特殊的情况,这是化学家研究出来的,你只要记住就好了”,不允许学生提出疑问和自己的想法,必然也就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发展之路,如果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世界上没有事情是绝对的,但是目前并没有质量不守恒的发现,你可以多做一些化学实验,把你的结果记录先来,指不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哦”,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鼓励,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才能得到开发。

(二)引导学生去对知识进行探索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教师的习惯就是直接按照答案进行讲解让学生记住解题的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起到了相反作用的,学生习惯了把老师给的方法和答案进行记忆,自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懒得去探索了,而是直接等待老师进行讲解。如果教师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与其他同学成立合作小组进行探索讨论,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能被开发出来了,学生愿意自己去对知识进行探索,谁能保证学生自己所探讨出来的解题方法不比老师给出的答案更简单呢,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被开发出来了。举例而言: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学生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一些很少见的化学反应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教师往往这个时候会直接把题讲一下,把答案告诉学生,然后在学生下次遇到新的方程式的时候依旧不会书写,那么,教师在教遇到这类情况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或者与同学一起去探索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怎么去解决,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解题的方式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多多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创新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创新不只体现在学生的思维变化上,动手能力的创新也是一种创新的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动手,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年纪,这个时候教师要放任学生去进行实验,学生可能会不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谁能保证学生自己试验的过程不是对实验步骤的一个创新呢,谁能说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按照教科书进行实验就会失败呢,所以,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实验教学的形式,既让学生动手探索出了知识的来源,又有可能得到更简便一些的实验操作步骤,对于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都是一件好事。

总述:创新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磨灭殆尽,只能按照教师所设定的方向和思路进行发展,导致了学生考试成绩很高而独立思维的能力却很低,那么究竟如何来改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的讲解。以上的几点仅是个人在教育中所总结的一点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时时提醒自己究竟是想要高分的学生还是高能的学生,这样我们的创新教学才能更有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各科的教学也纷纷开始注重创新的教学,初三化学的教学也是如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呢,我们可以简单做一下探讨,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发挥创新精神,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有效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教学有可以施展的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三化学,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邓奇志.初三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3):8-8

初三化学教学随感 篇5

化学随感---化学用语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九年级化学用语的教学基本集中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有经验的教师都比较清楚,《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的分化点。这个单元集中了许多抽象的微观粒子结构及一些深奥的概念,如:原子的结构、元素、化合价、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理解,记忆,掌握性的知识点全部都在这里,学生感觉学习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怎样让学生不在这个地方形成学习障碍,顺利的爬过这个“坡”呢?我认为在前期做好难度分散铺垫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抓住学生心里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完成元素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化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几乎没有学习障碍。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里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给学生10个元素符号,要求第二天就完成记忆。当然在给出元素符号时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每种元素符号后面都会有它的相关的有趣的信息帮助记忆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附笔。例如我在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铜,铁,铝时这样讲到:“我国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然后是铁,最后是铝。但是你知道吗?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哦,那它为什么最后被利用呢?那是因为它的冶炼技术的问题,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

捷列夫多有名气,你猜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给他的最高奖赏是什么吗?一只铝制的杯子!(学生哗然)但是目前铝及其铝合金普遍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其轻便和不生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人体过多的摄入铝会影响身体健康,把铝列入了食品污染源,铝制品不能直接与食品接触,所以我国的铁锅从那时候起远销国外了,铁锅不但无污染,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哦”。一两分钟讲演式的语言教学,学生听了,记了,增长知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三天后元素符号记完了,然后我又给了元素符号的两个顺序,一个是1~20号元素符号顺序,一个是金属活动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后默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通过这样强化记忆,达到减轻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和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中的记忆难度。

二、提高教学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在前四个单元的教学中,凡是设及到的常见化学变化,教材中的要求是书写文字反应的表达式即可。在教学中我提高了这个要求,要求学生一开始就使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纯净物,书写用化学式表达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并且注意了把箭号改成短线的习惯培养。这样做可以减轻《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难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很容易利用纯净物有专门的化学式这一特点,帮助学生在物质分类时区从宏观上分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三、再次抓住学生心里特点,提出化合价的记忆要求

学生在接触到化学式时,有些复杂的化学式记忆是有难度的。当学生

完成了二单元较多的化学式及化学变化表达式时,我告诉学生:“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记忆和书写化学式,化学式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只要你记住这个工具,然后我在四单元教给你一些书写规则,你就可以自己书写化学式了。”学生兴奋而急切的问:“什么好东西?怎么不早点说嘛?”我说:“现在告诉你也不晚啊,不过你先记住,但是现在别问我什么意思?怎么用?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告诉你的。”学生会很乐意的去记忆,而且盼望着我早点讲化合价是什么?怎么用?当我再去讲化合价时,我相信学生会“竖着耳朵听”。我给的顺口溜为:“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我没有要求其他变价元素的记忆,因为我觉得可以根据定价元素找到它们的化合价,没有必要增加学生的记忆难度。

四、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深挖图片信息,展示图片教学的教学魅力在教学中我发现教材上的一些图片所包含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关键是教师是否切实的关注过它们,是否深刻的反思过图片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要达到的教育目的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讲到《分子和原子》这个课题时,对教材中下面的图片信息作了许多反思,而且我在很多教学中都会用到它。

初三化学教学方法新探索 篇6

[关键词]初三化学 问题 新方法探索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下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会有帮助:

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只重视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不重视

初三是个争分夺秒的时刻,时间越来越紧张,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记忆化学周期表、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以及一些重点实验的实验步骤。因此就会忽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而只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这样会觉得既省事又腾出更多的时间加强了记忆,这是很多学校出现的普遍状况。也是需要拿出更多方案进行整改的重中之重。

2.只注重课堂教育,忽略与生活相结合

化学现象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但是初中的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及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再加上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对化学一无所知,缺少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会很难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也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将化学生活化,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失去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好机会,这也是化学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3.其他因素

有些学校教学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缺乏,像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这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几乎没有。甚至有些高难度的化学实验需要的仪器也没有,这样对需要大量实验的化学课程来说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主攻其他科目,这样就减少了学习化学的时间,有的甚至于放弃化学等。

二、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新探索

1.注重实验教学,学生大动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化学来说,烂笔头不如多动手。一定鼓励学生多做实验,积极参与其中。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简单的演示实验尽量老师指导,學生动手。这样对于概念多,条件多的篇章,学生也可以更大程度上理解与掌握,减轻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这些实验规律是学生发现的,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深刻记忆,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这符合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教育观念。

2.注重课堂趣味性,教师角色大变样

刻板、无味的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走下“神坛”。教师不再是讲堂的主宰,而应走进学生中去,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让学生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加师生感情,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学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是老师在上面讲课提问,学生齐声回答,这样看似热闹,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教师教学的目的,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真正把学生推到重要的位置上去,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探索、研究与形成中去。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由于学生的学习素质不一样,教师应该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在课下加强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根据他们各自的不足提供不同的辅导方式。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由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使班上的成绩整体大幅度的提高。

3.贴近生活,使化学生活化

生活是化学的归纳与总结,而化学是生活的体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有一双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的眼睛。这样以来可以增强化学的趣味性,使化学更接地气,学生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来分析它们其中隐藏的化学反应。

4.注重家庭小实验,作业生活化

家庭小实验是运用家中的用品做一些化学实验,例如,用PH试纸将家庭中的食物、调料进项分类。也可以根据食物搭配产生的化学反应,搭配出养生套餐。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当然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记录,同时对学生实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作业也不只是呆板的纸上作业,而应该是多样化的。

5.先进的科技手段为辅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先进的教学设施也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例如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声音、影像集于一体,这样增强了画面对学生的刺激感,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强了教学成果。这也就要求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增加硬件设备,为化学实验做好强有力的支持。

三、总结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 篇7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 课堂上的时间永远是最重要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学好这门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 教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 不能片面追求进度, 也不能只是一味应付考试, 应该时刻谨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能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 那么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教师要改变 “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激发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说, 借助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激发出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这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边讲边实验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亲手做实验, 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 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 这样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比教师单纯在讲台上教授效果要好多了。

二、重视实验, 提高实验技能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 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第一, 教材中演示实验, 老师尽可能做完, 一边做一边讲解, 注重操作要点和步骤, 学生更能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 学生实验集中训练, 并且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透过现象探究物质的相关性质及变化规律。

第三, 中考化学实验无论是气体制取、性质验证, 还是实验设计、评价和探究, 都源于书中实验或是书中实验的变形、组合、改进和创新。所以, 复习时要认真对待书中的每个实验 ( 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家庭实验) , 对书中的重要实验, 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要注重实验细节, 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探究, 逐步学会装置的选择与组合,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表述、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结论的归纳与总结、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在教学中适当 “提前讲解”, 减轻学生负担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之一。但由于化学用语本身具有抽象、难记忆的特点, 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就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去接触、书写。再加之化学概念较多而抽象, 如果将二者加在一起让学生记忆, 日久会凸显其枯燥、乏味, 甚至会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 我认为让学生从学习化学开始就应对化学用语适当 “超前消费”,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 也体现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性。我从绪言教学起就有意识让学生逐渐接触、记忆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盐、吸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等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时, 我又安排学生熟悉、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当然这样的记忆是不牢固的, 还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次的、反复的引导学生去熟悉、接触元素符号以加深印象。通过这种 “提前讲解” 分散教学, 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 还平添了几分乐趣, 更为后面知识的介绍做下了铺垫。

四、走进实践,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要想针对初三化学知识进行教学创新, 就要充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 让化学走进学生生活, 更加贴近学生的想法, 走进社会, 走进实践。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时, 可以针对简单的实验布置相应的家庭实验, 比如小苏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这一现象就可以作为学生的家庭实验进行教学, 因为蒸馒头过程中需要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加热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馒头蒸熟之后会出现很多小孔, 这些小孔就是二氧化碳造成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有兴趣,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实验问题的印象,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比如, 在设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习题时, 我选择了下面一道题: 下列哪些能让石蕊试液变红? ①把用石蕊浸泡过的滤纸制成的干花上滴几滴稀盐酸;②把干花放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 ③把干花上滴几滴水; ④把干花用水润湿后, 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通过这道题让学生认识到酸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而湿润的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 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还提高了解题能力。类似的试题还很多, 如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酸中哪种微粒能使石蕊变红, 燃烧条件的探究, 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只要教师善于精心设计和选择这方面的试题, 通过精讲精练, 化学学习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与信息来源。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来创设学习情境, 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技术强化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再配以合理的课后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安排一定的实验课, 将学生带到实验室, 让他们切身体会化学的奥妙, 进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要深入到学生当中, 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解决。要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一定要重视并逐步转变观念与方式, 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化学, 积极探索化学,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摘要:化学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之一, 而在初三这一特殊而且重要的学段, 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在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学习任务快速达成的基础上, 化学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巩固以往所学知识, 查漏补缺, 进行系统的、整体的化学复习。

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篇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好化学的保证。老师利用一些趣味性的化学问题、试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让其能在思考后做题。化学课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 但更为实在的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此提高学生解答化学试题的能力必然会成为教师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大多学生认为做题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教师如果让学生感受到做题的乐趣, 学生必然会享受到快乐。比如“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 将甲酸 (HCOOH) 和浓硫酸混合加热, 甲酸脱水后会转变成什么?”该题具有一定的脑筋急转弯的性质, 能让学生产生一定乐趣和思想感悟。

老师还可以结合身边的实例、身边的化学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比如, 在我们兰州, 就结合当地的石化工业园区, 介绍其对当地经济所起的重要性, 然后再转入其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以及今后我们所学的知识在其中的实用性。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带领学生去参观、做调查等。这样, 不仅让学生去除了以前农村落后的观念,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为创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空, 让他们自己去发展, 教学中适时跟进、检测、反馈、消解, 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使大部分学生当堂掌握。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以生为本,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舞台留给学生。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 又能学有所成, 而教师既能教得轻松, 又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九年级的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他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 往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征, 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这为学生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 做好每一个实验。在学生自己实验时,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 转为学习的动力。同时,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 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当然, 农村初中为了弥补化学实验设备的不足, 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替代实验中的一些仪器。这样, 不仅可以使农村中学的实验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 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自主、自觉学习

农村初中的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很差, 这就给化学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学生虽然在学校的时间较长, 但其花在一门学科上的时间是很短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家要自主地去学习。而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学习习惯的欠缺, 使得他们很难去主动地学习, 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往往采取放弃的做法, 因此课堂上必须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具体来说, 教师应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培养学生练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大胆回答。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积极主动地思考, 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总之, 化学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新的教学教法, 转变角色, 改变策略, 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同时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课堂自然就会高效了。

摘要: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新课改理念下, 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 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生活实际、身边实例、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努力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初三化学教学分析 篇9

一、如何培养课堂提问艺术

1.创设合理的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 从而使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初三化学而言,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节课重要知识点的分析, 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研究情境, 从而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时可以采用化学实验的方法来提出问题, 对不同实验现象加以分析, 从而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这样便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讨论。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合理提问, 因材施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面向全体的学生, 而非针对那些举手发言的学生提出的。教师应尽可能地在每节课上提问每一位同学, 让她们都有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按序、排号的方法, 针对不同问题提问不同的学生。同时针对一些难以回答的选择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举手表决, 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加以认真的思考, 得出相应的答案。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的难易程度, 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 这样就能做到因材施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用心思考和回答问题, 使他们能够在自身的知识水平上经过努力和认知思考得出答案,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优化提问过程。

根据教育的改革, 素质教育被提上了日程, 然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则需要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 使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高度集中,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才智。这样不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学会学习, 学会对新的化学课题进行探究,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 教师必须要对提问的过程进行优化, 使所有的学生能够积极思考。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都是用先点名再提问的方式来请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 这就极大地缩短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同时提问的学生由于紧张并不会去认真地思考, 而没有被提问的同学则认为与其不相干, 从而不会去认真地思考, 这就达不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也就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 这一方式明显是错误的。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 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 指定相应的学生回答, 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主动找出问题的答案。用“对不对”、“行不行”、“可不可以”等判断语气来提问, 从表面上来看, 课堂气氛活跃, 同学都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但实质上绝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经过思考, 而是随大流地回答, 根本无法真正地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因此是不可取的。

在提出问题之前, 教师还需要创设合理的化学情境, 让学生对情境产生兴趣, 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提出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4.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能否发挥其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 因此, 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课堂气氛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都是教师的原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可以大胆地去思考, 运用现有的知识积极动脑, 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 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言, 主动思考, 同时要以平等的意识去和学生对话, 营造一种和谐、不压抑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敢于发言, 积极动脑, 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勇于提出质疑, 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 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

5.积极鼓励和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合理、适当地鼓励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以激励为原则, 以实际情况为基本点, 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 在肯定的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 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对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正面的评价, 对于回答错误或不足的问题, 教师应该从学生答案的闪光点出发, 加以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心, 切不可挖苦讽刺, 要善意地指出答案中的不足, 结合问题认真分析。

二、重视课堂提问艺术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提问普遍存在, 它是对课堂效果的直接反馈, 这一形式相较于其他的形式而言, 更准确、更具体。它可以充分地帮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改变教学程序。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 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普遍是“一人言”的模式,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 不能高效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 课堂提问就成了关键的方式, 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 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化学学习中, 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 学生往往认为多遍复述就能掌握和了解, 其实不然, 概念是反映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概念提问与之相关的问题, 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还可以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变换题目条件,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提问艺术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 在化学学习中, 教师可以边学实验演示, 一边提问让学生口述回答,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 通过提问, 教师可以直接和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 促进师生间的沟通, 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发现作业中的抄袭现象, 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 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依据,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 针对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提问, 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 提高课堂效率,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同时还能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魅力。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提问是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部分, 它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 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一教学技能, 合理恰当地提出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提问,探究

参考文献

[1]许进.初三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探究[J].学周刊C版.2010. (5) :197

[2]吴明渊.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3. (36)

对初三化学用语教学原则的认识 篇10

一、化学用语

1. 化学用语简介。

“化学用语”是化学科学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套简明、严密、国际通用的符号系统。它表征了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变化;蕴含了相关的理论与概念,具有简明、确切表达化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辐射性,是表达工作成果、进行工作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化学思维的加工对象。

2. 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有限,他们的思维模式中还没有建立恰当的“微观粒子”图式,再加之化学用语部分由于自身学科系统性限制内容安排的相对比较集中,学生在这一部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正确使用物质对应的化学符号,对其中数字的由来理解不到位。(2)对一些相似的化学符号经常混淆。(3)学习方法不科学,对化学学习的认识甚至停留在“背诵记忆”的层面,学习很被动。如果换一种顺序排列以上问题的话,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对于化学学习的错误认识,才逐步出现了对化学用语中化学符号理解和应用的障碍。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有责任不断学习探讨教学的基础理论,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积极地教学反思,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二、鉴于化学用语的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教学中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是科学合理的

1. 名实结合,理解涵义。

初三学生的智力和认知水平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初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化学用语在化学课程学习和思维中的两个重要作用:(1)符号性表征。布鲁纳认为:符号性表征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是世界的复制,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间接性和任意性。这一点,在元素符号的由来的相关规定中表现最为典型。(2)符号是规律的反映。化学用语除了具备基本的表征功能外,还蕴含了丰富的规律信息。众所周知“Na”代表钠原子,钠元素,“Na+”表示钠离子。在这一层面上符号仅仅具备了表征的功能,但是二者的符号还蕴含了更深层面的意义:“Na”和“N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当然也只有学生深刻理解了由“Na”与“Na+”的微观结构变化过程并使之上升为规律之后,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才能得到锻炼提高,在学习中才能举一反三,迁移应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 循序渐进,难点分散。

“循序渐进”原则,首先是由化学学科自身严密的系统性所决定;其次,也考虑到学习者自身心理认识的发展水平。从思维操作角度而言:学习是一种建构过程,即新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上,并以有效的方式组织呈现新信息,使二者之间建立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从而建立一个全新的知识图式。但学生学习内容以继承人类的间接经验为主,因此,在认识建构过程中生动形象、富有生命力的信息组织方式对学习尤为重要。在化学用语教学中,专家教师的教学特点之一就是为学生组织最佳的信息呈现方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微观粒子”图式。“要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顺序,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相结合。

3. 加强练习,达到三会。

练习,即强化。在认识建构过程中,化学用语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表征符号所代表和蕴含的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图式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即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1)表征学习。表征学习是学习符号的意义,即代表什么。其心理学机制是符号与所代表的事物在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元素与元素符号、物质名称与化学式的学习正是这一类型的学习。

(2)概念学习:所谓的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在教学条件下,概念学习主要是同化过程。同化的结果,是学生把新的概念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识结构,将获得的知识、观念与原有概念重新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8) :3-90.

初三化学小组教学模式的尝试 篇11

教学模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作的纲要性描述。它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初衷出发, 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教学模式的实践

1.小组教学的分组方法

本着学生自由组合的原则,教师做适当的调整,每组按学习成绩由好到差8人一组(编号)。小组长(1号)和组内学习最差的学生由教师进行选择,其余的学生,自主选择。最后,教师公布

组长,同时教师让两名学生组成互助组。

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合。可以根据单元测试的成绩,进行小组长的竞选,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水平相当的学习程度,达到小组之间竞赛的公平性。

2.一堂课的基本步骤

(1)在课前准备时“动”起来。提前由课代表和教师商议,将学案内容分配到各组中去。各组中准备讲课的学生书写板书。

(2)导入新课时,点拨到位。时间为1 min。教师根据学案的批阅情况,公布学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讨论时有的放矢。

(3)学生分组讨论。时间在10 min左右。教师参与到各组中,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搜集存在的问题,解答各组临时提出的问题。巡回走动,掌握时间节奏。

(4)学生分组讲解。时间约30 min。学生听、记、质疑。教师补充、总结。

(5)达标,小结。教师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3.辅助实施的其他方法

(1)教学案与课堂评价。教学案:要精心设计学案与当堂达标测试卷,同时,设计好实验录像、PPT等,来预设好教学辅助环节。

课堂评价:每节课尽量实行小组竞赛,首先是小组内帮助,然后是两个小组之间进行互相检查,

本节课结束时评出名次。

(2)学案的批阅。做到有发必收。看的份数在一组1到3份,做到全批全改。并给出学案的得分,

告知学生得分的点,以确定他们下次努力的方向。

(3)自习的改革与配套。由于学生要做下一次课的学案,无需布置作业,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预习、做学案的时间。

(4)各组学生讲解人员的轮换。

在展示环节的分数上,进行调节,“老手”讲解一律按80分计入总分。调动各组轮换不同的学生讲解。

(5)课堂秩序的控制。在小组之间互查的时候,会有学生借机说话。采用两人互查的方法,要求坐端正,向教师举手表明他们已检查完毕,最快坐好的小组要奖励。

小组竞赛,只要有开始,就要善始善终地评价,不亵渎孩子们的竞赛成果。

不定期进行互查学生之间的更换。因为时间长了,有的学生之间容易互相“包庇”,如:“你少给我扣分,我也不给你扣分。”等等作弊行为,影响老师了解“学情”,来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三、几点反思

1.存在的问题

(1)拖堂严重。由于开始学生不熟悉讲什么,写什么导致每节都拖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

(2)学生讲解仅限于“读”学案的答案,真正讲解的、讲解到位的很少。

(3)个别内容不适合本教学方法。比如,化学上的实验现象,怎么预习?分组做实验是好事,但仪器、药品不配套是制约。

(4)学案缺乏思考性。是课本内容的填充。因此,做好学案是搞好小组教学的保证。

(5)急于求成心里作怪。个别教师看到小组教学后成绩不好,产生为难情绪,打退堂鼓。

2.看法

(1)小组教学是大势所趋。

教学模式有很多,像

山东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教学模式;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兖州一中“三步六段”教学法和“35+10”课堂循环教学模式等等。

每种模式都是旨在提高课堂效率。为什么他们的的做法就成了先进的做法,而我们的做法就一定不行呢?关键是“坚持”与“适应”。

“适应”简单,而“坚持”则难。只有排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学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2)小组教学打破了学生上课“睡觉的美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小组教学极大减轻了教师上课的负担。课下批阅学案、辅导增加,使得师生双方共同得以提高。

浅谈初三化学课改后实验课的教学 篇12

关键词:初三化学,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主动思考

一、前言

新课标下对初三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也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新的化学教材更贴近生活, 更贴近实际, 其以学生为主体, 更显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一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应试教育的弊端, 使学生更会学、爱学, 在学习中娱乐, 在娱乐中学习。但是, 由于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影响, 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有时候很难实施,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 一线教师应当多交流, 多总结, 处处为学生着想, 把学生放在首位, 胜利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 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化学人才。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实验课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自始至终都有很大的难度, 从教师角度讲, 实验课最终也是反映在试卷上, 而试卷成绩决定学生是否能升入重点高中。所以大部分教师一再减少化学课的教学课时, 增加理论课、习题课的教学课时。须知, 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为什么呢?表面上看, 学生理论课上的多了, 知道的多了, 知识丰富了, 做的题目多了, 经验丰富了, 成绩一定会高。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如果一味地上习题课, 理论课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厌烦不想学。学生不想学习自然事倍功半, 上再多的课没有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那也是无用的。所以, 对于化学课上能最好地培养学生兴趣的就是实验课, 而实验课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上好实验课。

新课标的实验课没有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 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凭兴趣学好化学课。在这一点上,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心理, 设计好化学实验课, 让学生改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上实验课之前可以先上一门预备实验课, 让学生事先了解一下下次实验课的内容以及实验课上应注意的知识点, 应观察的物质状态、颜色等化学常识。并且可以先不讲理论课, 而以先行实验课, 课后以有奖问答的形式促进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达到教学目的。对于有条件的学校, 应尽量找到该实验课的正规实验录像, 以备实验课前、中、后选择性地观看,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知识及动手能力。

以往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由于一般情况下理论课较多, 实验课较少, 学生非常喜欢上实验课。在上实验课之前会表现得非常兴奋。虽然这样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要知道, 学生一旦很兴奋, 那么其观察的仔细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上实验课之前, 在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尽量减慢实验课进程, 让学生充分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有什么不懂的要及时提问,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三、深入到生活中去

深入到生活中去, 以生活实际为中心, 培养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 同时加深学生对常见物质的记忆和理解。化学实验课不仅仅包括在课堂上教学, 课堂上的教学只是一般的做法, 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条件不允许时间不允许。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走进厨房, 走近生活, 充分利用家里的油盐酱醋设计实验, 亲自体会化学的乐趣。

四、化学的实验课可以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化学实验教学其实应与其他学科比如生物课、物理课结合起来上课。这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案, 目前虽然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教学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科联系和切入点, 同时还为以后的学科综合奠定基础, 从长远角度看, 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

五、结语

新课标下初三化学的教学经验正在逐步地积累, 这需要我们全体初三化学一线教师共同努力。化学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要想真正地上好化学课还要注意平时的点点滴滴的细节, 细节决定化学教学的成败, 因为化学是零散的、琐碎的, 但是只要平时多留心、多观察, 相信学生们也一定会学好初三化学课。

参考文献

[1]邱志伟.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探索和认识[J].化学教学, 2002, (02) .

上一篇:市场健全下一篇:大鼠变应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