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2024-06-27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精选12篇)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上初三后才开始学习化学, 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学习的兴趣, 而学习成绩又与学习兴趣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使学生“欣赏化学, 热爱化学”, 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是化学启蒙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是学生“减负增效”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实验, 激发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 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 上好精彩的第一节课, 打造良好的第一印象。俗话说,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初中化学教学的第一课是绪言, 教师可以用几个成功的“小魔术”——“白纸变图画”“喷雾作画”“清水变牛奶”“空中生烟”“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引入新课, 带学生走进化学的天地, 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 用好课堂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教学中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可以将一些安全可靠、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结果准确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分组实验, 使学生在课堂上变看实验为亲自动手做实验。例如, 分组完成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实验, 分组探究“催化剂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条件”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实验, 分组进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等。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使他们感受化学实验的快乐,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变被动为主动, 增强他们的参与、合作意识, 使学生切身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

最后, 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如做无壳鸡蛋, 利用家庭用品制作简易净水设备, 除水壶中的水垢等, 使课内实验得到延伸和补充,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 提升兴趣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教师可以运用大量生动的事实, 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思索, 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养金鱼时为什么要先把自来水晾晒一段时间;烧水的壶用久了, 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锅垢”, 水壶使用的时间越久, 积存就会越多, “锅垢”究竟是哪里来的;为什么风有时候能把火吹灭, 有时候却让火烧得更旺。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会听得津津有味, 同时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丰富语言, 强化兴趣

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富有粘着力, 用这种语言承载信息, 如同食物上有了色和香, 能引诱学生去品尝, 可以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并能诱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以激发兴趣, 引人入胜。

一些必须记住的基础知识, 可编成琅琅上口的口诀或顺口溜等, 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 讲加热KMn O4制氧气的步骤时, 可将其简化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为了方便记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茶、庄、定、点、收、利、息”。讲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遇酸碱显不同颜色时, 可以用口诀“紫色石蕊酸红碱蓝、无色酚酞碱红算不变”。CO还原Cu O实验中的操作要点可以写成:“CO:早出晚归, 酒精灯:迟到早退。”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把听课当作一种享受,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积极鼓励, 巩固兴趣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化学是一门新开的学科, 不存在基础的差异, 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鼓劲、打气, 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 相信自己, 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把化学学好。鼓励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如在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很好, 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为他鼓掌, 以表示认可与肯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尤其是那些取得巨大进步的同学, 应当着全班同学给他发阳光卡以奖励, 让全班同学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还可以充分利用每学期两次家长会, 把对学生的认可、表扬、鼓励通过家长传递给学生, 以表示对学生的认可。适时、适度的表扬和奖励, 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稳定和持久。

五、科学探究, 拓展兴趣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 进行简单的化学科学实验探究。科学探究过程中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学生要自己动手做实验, 就得从生活中寻找实验仪器和材料, 这样学生不仅能亲身体验到铁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 在什么条件下更容易生锈的知识, 而且还知道了什么是对比实验, 初步学会了如何设计、运用对比实验,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 要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懂得学生的内心需要, 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总结,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积极创设更好的学习情景, 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真正从内心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愉悦和满足。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培养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本文从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教学语言、积极有效的鼓励、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化学,兴趣,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教学语言,鼓励,科学探究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张旭平、江家发.初中生化学学习的障碍成因与对策[J].化学教学, 2004, (5) 18-20.

[3].周少珍.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 2007, (3) 30-31.

[4].刘雅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 (中学) , 2010 (6) :30-31.

[5].瞿生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刍议[J].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J].2011 (1) :231.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2

目标:提前进入化学世界,对初三上的知识提前认知。

在初中的初中课程体系中,化学被安排在了最后的初三学年,差不多一个学期学习知识,一个学期总复习。即使内容简单,在时间宝贵的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这对大家来说难免依然是很仓促的安排。因此初二升初三的这个暑假对于化学非常宝贵,从开学到中考只有八个月时间,时间非常紧张。上册课本必须研读一遍,有问题要及时问老师。提前学习的意义还会在后面体现出来。

秋季9月

目标:快速适应,掌握化学化学方法。

开学后,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适应自己的化学老师,让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找到化学学习的方法。带着暑假学习的基础,从一开始就要做一些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问题、催化剂的探究问题等。

10月

目标:完全掌握微观世界,避开易错点。

这个时候开始进入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的“第一转折点”,这一个月一定要多花些工夫在化学上,多找一些练习来做,多去问一问老师。争取平稳度过这次转折。微观世界这一部分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在这段时间内完全掌握,不仅是为期中考试做铺垫,更是为给整个化学打好基础。

11月

目标:复习课前前4章内容,准备期中考试。理解掌握化学方程式。

这一个月会进行期中考试,作为初三的第一次大考,一定要做一些复习的工作去准备,把期中考试之前的基础知识再次记忆,再加上前面我们有一些难题做过铺垫,应该能够顺利度过较有难度的期中考试。期中考试之后,马上就要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内容,这里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后面几章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后,化学方程式将正式步入初三化学的舞台。

化学记忆十法

1.理解记忆法。记忆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理解记忆是建立在对事物内在规律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其效果远远超过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

2.有意记忆法。记忆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有预定目标并采用一定方法和步骤,经过一定努力的记忆方法,这种记忆方法,由于学习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脑细胞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记得快且牢固。

3.分散记忆法。对于一些繁多、但必须直接记忆的化学知识,要采取各个突破、分散记忆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兴趣和信心,增强记忆的效果。

4.联系实验记忆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5.对比记忆法。不同事物之间总有区别,有比较才有鉴别,抓住事物的本质区别,记忆起来就比较牢固了。对比记忆又分相似对比记忆,相反对比记忆和列表对比记忆法等。

6.归纳记忆法。将大量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经过综合归纳,找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连成网络,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记忆过程,从而达到以一贯十的效果。

7.形象记忆法。用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来记忆的方法,是形象记忆法。有些基本概念是比较抽象且又难以用实验直接观察到的,可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比喻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8.趣味记忆法。即寓知识于趣味之中的记忆方法,通常利用谐音、顺口溜、歌诀等帮助学生记忆。

9.改错记忆法。改错是正确认识的开始。改错能为学生提供新的深刻的信息反馈。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因此要有意识地通过改错让学生加深记忆。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3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活的过程就是—个经历与体验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生活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生活中可以刚到的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和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不仅能用化学,而且结合自身因素认识到自己在用化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是初三刚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在一开始如果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那些已经要放弃的学生重新找同学习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逐步培养起他们的学习习惯,我觉的这样的培养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三个大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行了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通过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想与信念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内容讲一些化学史实和现代化学成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光辉的历史成就,而这些成就都是和现实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化学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讲燃烧时,可以讲“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培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与爱国主义的激情,从而坚定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与热情。讲化学的发展,与学生谈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2.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化学”的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应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刻苦努力程度不够。当今的中学生处在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用到化学知识,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高科技、新材料等及时了解。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化学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创设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学生建立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和信心。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景,不仅是指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完整、真实、具体的问题背景和心理困境,而且也指学生所获得学习结果的具体形态和气氛,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认知驱动力,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正迁移。精心创设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良好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的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学生就会自然地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会很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一节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我家买了很多鸡蛋,一下子吃不了,又没有冰箱,这些生鸡蛋怎样才能较长时间保鲜呢?请大家给我想想办法?(提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同学们你—句,我—句,都争着给老师想办法,有的说:“把鸡蛋煮熟了”:有的说:“用盐淹”;有的说:“用酒泡一下”。这时,我提醒学生,鸡蛋也是一个生命体,它也要进行呼吸,而且,鸡蛋壳有很多小孔,通过小孔鸡蛋进行生命活动,同时,一些细菌也趁虚而入,所以鸡蛋会变坏。讲到这里,不少学生恍然大悟,争着说“用石灰水浸泡可以保鲜鸡蛋”,而且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学生们非常兴奋,并说回家一定告诉妈妈。这时再让学生书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他们已经对这个反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深刻长久。

2.采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活动,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培养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在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仅是体验式成功,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可能。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利用实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的这—特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或根据具体情况,为实现探究的目的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仪器、药品,使学生拥有可以完成探究任务的实验环境。

(三)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名教师能博得学生的喜欢,这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很好的亲和力,以及一颗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心。教师的亲和力表现在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特别是课下和学生能够经常在一起,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经常地走在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样学生有问题肯定会及时请教。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指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对于—些演示实验,老师在前面做或让同学做,后面的学生都看得不是很清楚,所性就不看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或讲完课之后,可以将仪器拿到学生中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并对其操作进行点评,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学生体会到化学教师对他的关爱,学生就会喜欢亲近化学老师,因而喜欢学习化学了。

我们常听—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好动。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学生的共同的体验就是哪位老师对我好,我就愿意学哪一科。我们的学生也如此,只要你真正用爱心去关注他们,他们就会跟你交心,成为朋友,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你的培养才会成为可能,他们才会对你所教的知识感兴趣。

化学老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思想动态,从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给予止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化学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关系非常密切。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学习兴趣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好坏所采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到了初三这个阶段,学习基础相差甚远,那么在此阶段的培养就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成功目标,也就是要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树立较高目标,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就不能太高,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教师也不能流露出鄙视的目光,应该认真对待,认真解答。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刚刚学习化学时,对神奇的化学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对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发光、放热以及出现沉淀的现象非常入迷,对未知变化的期待和探寻,是探索的动力。可惜,好景不长,学生的热情日益消失。面对此现象,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转化为问题意识、探索欲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1.教师讲课时多说问号,少说句号。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保持好学的心态,形成对每件事感到好奇的习惯。学而知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尝试学习自己原来—无所知的课程,使自己尽可能的了解什么可以引起自己的兴趣,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2.据观察,初中阶段男同学对于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比女同学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珍惜和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并对自己的好奇心进行选择,以确定探索的方向。不要因为一时缺乏好奇心而苦恼,要使自己摆脱被动角色,充分注意自己周围的世界,引发自己的好奇心。

3.鼓励学生勇于坚持,不断的完善自我。当学生的探索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好奇心受到挫折时,要善于鼓励和肯定学生,用自己的创造力实现突破。

4.帮助学生把对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敏锐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热情。化学教师应当应用实际生产、生活中新鲜生动的事物等创设问题情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必须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独立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理解。学生只有感觉到别人在关心自己;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两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新的学习方式就能满足以上的要求。

三、借助生活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青少年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轻松而充实的,他们在这一时期渴望接触新知和探索新鲜事物,渴望了解关于自然与社会更多的东西。教师应该重视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教学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材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与环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如新增了“海底可燃冰”、“车用乙醇汽油”等内容,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精美插图,涉及到与化学相关的安全知识、工农业生产、古代化学的发展状况、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等。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后,同学们对保护水资源发表了不少新想法和新的建议。看到学生不再是对社会漠不关心,不再是只知读书为自己,我作为教师从内心感到欣慰。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教师借助环境,生活,结合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能够培养起来的。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王云华.教师的人格在化学教育中的影响[J].化学教育,2000(6).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自学能力,学习型社会

在自然科学中, 化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训练意义重大。对初三学生来说, 面对升学压力, 其身心都面临着较大的考验。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化死记硬背为灵活掌握,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打下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 是教师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一、自主学习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三学生在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新课改实施了多年, 自主学习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 化学教育不只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 更是为了帮助他们以善学的姿态丰富学习经验, 提高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初三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根本体现, 是他们从被动学习向积极学习过渡的转折。随着中考的临近, 初三学生可能更想急于求成地学好知识, 但是这种功利性的想法却是错误的。他们必须要会学、善学、乐学, 即通过自主学习将教师的教与自己的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制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 将知识内化于心, 从而达到学而知之的效果。只有如此, 学生才能做好中考准备, 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二、培养初三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 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使其学会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善于预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 要让他们大致略读知识点, 并对相关的概念、要点进行勾画;再以精读的方式抓重点, 学生将新知识中的难点做上记号, 提出一些疑问。例如, 有的溶液成分里既有某些酸性物质, 又有某些碱性物质, 而另一些成分中的酸性或者碱性物质是什么?通过有深度的预习对化学新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 预习的效果也就显现出来了。化学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知识, 为他们设计预习提纲, 便于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事先理解新知识。比如, 在对物质溶解这部分知识的预习中, 教师针对教材的拓展视野让学生先进行通读, 并将一些主要的理论知识勾画出来, 比较那些类似的概念, 再对物质溶于水的案例进行收集, 接着可以大致对物质溶解流程进行描述, 最后试着做课后练习。另外, 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思考新课知识主要阐述了什么重要问题, 并记录下相关的疑问。教会学生养成整理预习笔记的习惯, 对学生的预习笔记进行批阅, 督促他们认真做好课前预习, 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 对学生的预习笔记进行评价, 如果笔记提出的问题有价值、举例多、抓住了重难点, 就打星, 预习的好坏以星的多少为依据, 在课堂上表扬预习做得好的学生, 这能不断激励他们自觉地积极学习、独立思考。

(二) 引导学生以笔记形式自主总结

记笔记是学生善于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之一。记笔记是学生消化重难点知识的好方法, 尤其是初三学生, 面对众多的化学知识, 通过记笔记梳理知识体系, 复习时才能一目了然。有些学生因为惰性而疏于记笔记,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性地检查。被动接受教师的课堂知识小结是很多学生的现状, 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自觉学会总结。在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时, 要点拨他们找出知识中的重点, 据此梳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层次分明地归纳知识, 或者整理成表格, 用学生自己看得懂的语言阐述重点知识。如此一来, 学生不但能够很好地回忆学过的重要知识点, 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值得注意的是, 对学生的课堂总结教师只能引导, 而不能代替学生总结,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发言, 积极参与课堂总结。以学生自主总结为主, 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这种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能够让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同时对中考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帮助学生以科学的复习方式自主学习

要加深知识的印象, 离不开持续的复习, 记忆速度的加快以及记忆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此。初三学生需要记忆很多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 这些往往又有一些难度, 故而运用口诀、规律、简化等记忆法可以帮助初三学生解决化学复习中的一些难题, 使之更好地进行独立复习。例如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记忆, 以“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的方式记忆, 句式整齐而带有押韵的感觉, 非常适合学生快速记忆。又如, 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教学环节中, 由于实验步骤比较多, 教师可将这些环节总结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总结语又与“茶庄定点收利息”谐音, 方便学生在复习时记忆。另外,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层复习, 即在不同的复习时间段运用不同的系统方法归纳知识内容。一般来说, 清晨和下午六点到八点是学生复习记忆的最佳时机, 这两个时间段可让学生复习白天所学内容, 深化记忆力。晚上睡前一小时, 复习知识难点,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 教师也要提醒学生, 多用他们擅长的记忆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四) 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积极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源于问题, 问题启发思维, 当学生的认知有了冲突, 那么他们的求知欲就不再被动, 而是主动的状态, 进而让他们产生自主探讨的热情。问题情境的构建是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催化剂, 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 他们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还能形成较强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比如在对酸与碱的教学中, 教师应打破常规, 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探究的问题情境。具体来说, 教师要以学生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准, 包括学过的生物、物理、金属化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 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将硫酸的“浓”与“稀”作为问题引子, 研究浓硫酸性质, 以此引入对其他常见的酸的性质的探索。提问学生浓硫酸的区分方法, 引导他们以科学知识来解答;以浓硫酸创设实验情境,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独立解答浓硫酸的腐蚀性, 检验酸的性质及反应规律。最后, 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知识, 并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进行自主总结, 找出规律。这种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方法, 既行之有效, 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对他们今后化学学科的学习与深造大有裨益。

三、结语

针对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构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需要教师不断通过课堂实践来调整教学策略, 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彻底扭转他们被动的学习心态。只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意识, 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持续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 并针对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加以改变, 以师生共同合作唤醒学生积极学习意识, 才能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通过长期的探索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5

新初三孩子如何利用暑假较早的开始化学的学习?

暑假对于新初三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相信很多的家长都在暑假为孩子的新学期的新课程有所焦虑呢!我想也不必的太过于担心,虽然有很多刚刚结束初三的孩子以及的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对于初三的化学应该较早的着手学习是比较好的,但是一切都应该循着一定的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不可给予求成!这是我有幸在2014年7月16号的上午听到平盟教育的化学刘老师的一次课程的最大的感触!

在之前就了解到平盟的老师是比较并且善于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根据孩子的特点给孩子以相应的辅导的,这用句俗语说叫做:“对症下药”!我也是很欣赏这样的老师的,这在一定的层面说明老师的认真和负责,同时也展示出作为老师的真谛之所在。7月16号的这次课程,是刘老师给这位同学的第一次的课程的,在上课之前,刘老师就对于孩子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该学生的家长在之前就与很多今年参加中考的家长进行沟通,很多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的最大的建议就是,化学还是比较早的学习为要,学习一定阶段后,老师要善于的给孩子做一些的总结,这样才有助于孩子透彻的了解这门课程的精髓.所以该家长在这个暑假就对于自己即将上初三的女儿的化学比较的担忧,在别的家长的推荐下,选择了平盟教育对于孩子进行暑期的辅导。与该孩子的第一次见面,孩子的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平盟确实是踏实的在做辅导。之后,与老师更加深入的面对面的沟通,更是频频点头表示肯定与信任。于是就正式开始第一次课程的辅导,因为毕竟是第一次课程的辅导,孩子在之前有没有接触过化学的学习,不可能对于化学有一个比较熟悉的认识,所以老师在第一次课程首先带领孩子一起先认识化学,把初三化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大纲对于初三孩子的要求,同时根据老师自己这么多年从事化学的教学以及辅导的经验,告诉孩子哪些是对于大多孩子相对来说比较难的地方,以及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比较属于辅导孩子在以后的课堂上对于课本的这些基本的内容还会继续的学习,而刘老师的辅导针对这样的现实的问题,就没有按照课堂上老师讲课那样的来讲述这个课程,如果这样做了,以后孩子在开学上课就等于“汤剩饭”效果反而的不好,刘老师就根据孩子的兴趣以及这门课程的学习的特点,对孩子首先进行课前的整个入门辅导,以及整个新课程的课前的所有的准备的辅导,这样在新学期的开始学孩子才可以快速的投入到这门课里面去,才可以迅速的掌握技巧!这次课程结束,孩子一脸的笑容,表示对于新知识,新老师的接受以及肯定1 化学, 如何

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学好 关键 培养 兴趣

兴趣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地情感因素,是一种动力,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会有着不竭的动力在里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有着愉悦的成分,学生才能去积极地钻研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在化学的课上能够自由飞翔,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可以说兴趣是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

化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时间是不富裕的,里面的一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有的是有一定难度的,对这些知识的记忆也是一种考验,枯燥而无味,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一、想方设法上好第一节课,把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的,智力因素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差异不是很大的,只要是对于这一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就会学好这一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化学是很有趣的学科,在我们的课上可以做一些演示实验,叫学生认真去观察现象,从而问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道理在哪里,帮助孩子们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上了这节课还想着下一节课。力求无限挖掘化学中的趣味性,采取激发孩子们情感的启发式教学,让孩子们在趣味性中产生高涨的学习情感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为孩子们日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一节好的课堂,关键是如何开头,一个新学科的开始也是如此。多年的经验说明化学的第一节也是很重要的,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千方百计的把第一堂课上好,不留遗憾,把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引导这边来,因为这边风景独好。我们要做到精心设计。一丝不苟的准备,叫学生在我们的制造趣味,探讨,自学,实验,辨析,立志学好化学中进入化学的学习中来,在街上我们都看到过卖氢气球的,有的同学还买过,得有线拽着,一松手就会升上高空,再也不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哪?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白磷自燃的小实验,问题推给孩子们,就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孩子们就会精神百倍,非得问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这是我们就可以进入我们的主题,引入化学这个名词,告诉孩子们到底是为什么,和什么物质才会这样子的,进一步明确化学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知识。当孩子们听说可以自己做实验时更是乐得不可开交,都想着跃跃欲试,自己动手操作,我们还可以再做几个小的实验,叫孩子们看一下,了解一下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引出一些必要的概念,把生活中的化学也给孩子们简单介绍几种,比如说用碱面蒸馒头,道理在哪里,与科技有关的也可以说一下,卫星上天的动力来源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激起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加强分组和演示实验的教学,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点。

没有试验无从谈起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获得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那么实验作为化学的基础,起作用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现在的中考中化学实验占着一定的分数,虽然不是很多,但足以说明了化学实验,化学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演示实验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不能存在死角,要做到现象鲜明,易于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要做到提前准备,最好是做到万无一失,不是怕学生笑话老师,而是要节省时间,一节课就45分钟,不可多得,时间是宝贵的,所以尽量做到一次成功。教学生在感到好玩中学习化学知识,学到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我们也还要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使得其明显易看,且不存在危险性。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铜丝在火上烧一会就会变成黑色,但是氢气还原就会有变成红色, 可以叫孩子们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这些实验对孩子们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是一大帮助,记忆起来就变得较为容易和深刻。

该是演示实验就做到演示,该分组的实验就要分组,不能省略掉,怕麻烦,我们还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可以改变的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孩子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

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巩固孩子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是充满无限趣味的,但是要学的原理和计算有着一定的枯燥,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学习枯燥知识的兴趣,就要采用新鲜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为孩子们制造惊奇,在欢乐的气氛中实现快乐学习。比如采取自学辅导、质疑答疑、对比论证、边讲边实验、竞赛、化学游戏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使得我们的课堂与众不同,叫学生时时感到有新鲜感。如竞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一个考察,对孩子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一种考验,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何乐不为哪。

四、走出课堂,多进行课外活动,促进兴趣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知识学习的途径之一,更为广阔的世界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去开发和利用。比如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图书室也是我们的好去处,博览群书,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化学魔术、化学谜语等,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孩子们树立成功信念。

化学中的成功就是化学知识学得扎实,实验的操作规范到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赞许。我们要做到不吝啬我们的评价语言,多给孩子们鼓励,实现教学成绩的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要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为他们开绿灯,鼓劲加油,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如何指导初三学生学好化学 篇7

一、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的自然科学, 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没学化学以前, 学生对化学不甚了解, 随着对化学了解的逐步深入, 学生就会发现,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 教师就要给学生贯穿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 如介绍爱迪生发现钨丝的过程, 若没有上千次的实验做基础, 就没有钨丝的发现。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做化学实验, 加强锻炼, 让学生为今后搞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上课前要预习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是学生对将学的内容进行预先学习的一种自学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与自学能力, 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 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渴求欲望,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听讲并且有重难点之分;可以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当前, 有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没有形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因此, 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要我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性, 那么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就能够主动地去预习新课程, 并且会长期地坚持下去, 这样下去, 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有质的提高。

三、听好每节课

听课是学生掌握新内容的重要过程。上课时, 教师首先要能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才能认真听讲, 才能较快掌握新知识。而兴趣的激发要靠新课的导入, 因此,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导入内容。其次, 要让学生都听好每节课, 就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只有有课堂纪律作保障, 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记录, 也才能使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的新知识, 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做好笔记

学习化学, 做好笔记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记是给自己做的,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而不是照抄老师黑板所写的内容。做笔记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也能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所学内容的重难点, 对以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更便于查找, 因此, 笔记一定要做到层次分明。教师要给学生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形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这对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化学书中有许多化学实验, 包括演示实验, 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 使学生学会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 如酒精灯如何熄灭、常见仪器的连接方法等, 目的是使学生以后能较好地独立地完成学生实验。实验课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完成的、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实验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观察能力的基本途径。

首先, 课堂上要认真听课, 仔细观察教师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直观的, 实验中的变化现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深学生的记忆, 但学生不能只盲目地看, 而是一边看一边要认真思考, 并强化记忆, 这样才能明白实验原理并掌握相关的内容。所以, 观察实验时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观察时还要做到仔细、全面。如在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有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和产物的颜色、状态, 找出变化点, 掌握反应的条件等, 同时实验完成后, 学生就会知道硫酸亚铁溶液是黄色的。

其次, 必须让学生在上实验课前进行预习, 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在做实验时, 要靠自己, 不能靠别人, 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精力要高度集中, 不能分心, 也不能马虎大意, 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并按照所做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做实验时要勤于思考, 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要准确如实地记录下来, 以便课后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

六、课后及时复习

复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的过程, 复习能加深理解, 复习能巩固知识。每个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 以前所记的东西会慢慢地遗忘, 因此, 为了加强记忆, 教师应让学生经常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复习也要强调方法, 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或和同学进行交流, 但一定不能往后推, 这样, 就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七、按时完成作业

课后习题作业是对新内容的基础概念的总结和练习, 若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后练习, 就证明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刚学的新内容。因此, 教师要强调做课后作业的重要性。学生做作业时一定要自己做, 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要做到多思多问, 不能留下任何疑点。

八、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积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所有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活动, 如参观附近的自来水厂, 了解一下自来水的净化设备, 观察自来水的净化流程, 询问净水的原理等;观察附近河流的污染情况, 利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 向学生介绍环保的重要性;收集一些生活垃圾, 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等。通过这些活动, 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渴求, 促使他们努力去学好化学。

初三学生化学入门学习策略 篇8

一、采用多途径教学方式, 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对于新的科目, 新的老师, 初三学生有强烈的新鲜感, 也很想了解看起来神秘的化学是什么样子。能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思考的兴趣的关键就在开始的几节课上。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 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中的奥秘, 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主的课程, 利用这个先天优势, 利用实验来开始初中学生的化学之旅是最佳选择。最开始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一定要复杂, 一定要“神奇, 醒目, 精彩好看”, 例如用酸碱和酚酞做“烧酒变葡萄酒, 葡萄酒变烧酒”的实验;用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做“清水变牛奶, 牛奶变清水”的实验。不需要讲解任何的实验原理, 也不必告诉学生任何化学药剂的名称, 学生一定会被这些迅速变化的现象吸引, 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而, 学生产生的兴趣是毕竟是短暂的,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才是最重要的。起始阶段的一个基本功就是对化学元素的记忆。要是死记硬背的话, 一是效果不好, 二是学生很快觉得枯燥乏味, 会产生厌倦情绪。可以利用口诀, 歌谣的形式把这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元素记忆的接力赛、小组赛等等, 活跃学习气氛, 提高效率。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一门有趣、有意义而且实用的课程, 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二、帮助学生尽快转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对于初三刚学的科目, 教会学生化学学习的步骤、程序很重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 如何观察演示实验, 如何进行分组实验, 甚至如何进出化学实验室都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的。例如教师在开始的几堂课, 每次演示实验前都讲解一下学习程序, 在演示的过程中暂停, 告诉学生各个阶段要注意什么, 要重点观察现象中的颜色, 状态变化等等, 要学会规范描述, 要学会如何在现象中总结规律、印证规律等等。

学生的分组实验很重要, 要规范行为,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 例如对酸碱腐蚀性的过度反应, 不敢使用酒精灯等等。教师在课程中, 需要强调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但是也不能夸大, 要把学生引向正面的效果, 即按规定操作就能获得成功。放慢速度, 告诉学生正确的流程, 并且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这些流程也进行强化复习, 让其逐渐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开始阶段, 活跃的课堂气氛也会带来负面效应, 就是学生自由讲话, 不能控制, 就会影响的下面的课堂秩序。所以教师也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例如, 在化学课堂上, 很多时候是观察好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归纳, 教师可以从第一课开始就训练学生看懂特定的手势, 听懂特定的语言, 如同古代战场上的“鸣金收兵”, 通过复习强化, 让学生能迅速转移注意力, 完成下一个学习任务。

对于课后的书面练习, 刚开始学生的许多回答往往不规范, 口语化, 甚至包括化学符号的书写也存在问题, 此时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并且多进行示范性答题, 帮助学生度过这一难关。

三、运用多元的评价体系, 因材施教, 合作学习

经过了初中两年的学习, 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相互间都拉开了一段距离。刚接触班级学生的化学老师任务很重,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迅速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特点、心理状态等等。并且在课堂内外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 让化学成为学生喜欢的科目, 让化学课的时间成为学生想要好好度过的四十五分钟。

对于其它科目优秀、学习习惯好的同学, 精彩的讲课会成为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教师准备好开始的课程, 让学生信服很重要。在课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倾听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看法, 帮助他们树立各个阶段的目标、方向,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 才能走好化学学习的最初一段路, 并且迅速领先。

对于缺乏信心, 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 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就如同兴奋剂。初三的升学压力, 繁重的学习任务, 并不突出的各科成绩, 都是阻碍这部分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在刚开始的提问和作业的批改中, 教师对于解答正确的部分要“放大”, 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的方面, 让学生感到“我能做到”, 老师对我的回答、作业很欣赏, 进而增强学好化学的动力。

初三是初中的冲刺阶段, 而对于化学又是起始阶段, 合理分配好这短暂的一年时间, 做好化学入门阶段的教学工作, 重点放在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上。不用担心开始放慢速度、降低难度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恰恰相反, “磨刀不误砍柴工”, 开始阶段细致的工作才能够为今后高效的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途径教学方式, 让学生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运用多元的评价体系, 因材施教, 合作学习。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9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 学好每一门知识的关键在于有兴趣。笔者任教初三化学多年, 取得良好的教学业绩, 其法宝最主要就是紧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放松。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 就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观摩了很多课, 绝大部分课都有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营造了一节课的教学氛围, 多数用在课的开头及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过渡之中, 教学情境创设得好, 可以激发学习情趣, 拓展思维空间,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 新课教学时, 我在《水的组成》一课教学中, 利用开始的几分钟, 通过投影九寨沟风光、江河湖海的照片、日常生活、工农业用水、水的污染等图片, 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来营造一种化学课堂与“水”这一主题相关的氛围。接着, 演示普利斯特里曾做过的氢气和氧气点火爆炸的实验, 并让学生观察到塑料瓶内壁有水珠产生, 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水的组成了解的迫切愿望, 从而产生兴趣。

再如,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 一开始就投影废弃家用电器的图片。如果合理回收其中包括贵重金属、塑料以及一些能再利用的零部件, 将是一笔巨大的资源,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当学生了解到回收废旧家电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和环境价值后, 学生就产生了了解金属化学性质的需要, 产生了学习兴趣。

二、多做化学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生渴望做化学实验, 到化学实验室去上化学课能收到很多好的效果。可以说, 学生第一次走进化学课堂时就是带着好奇心的。我给每届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 都要做几个兴趣实验来让学生对化学更加好奇, 如白纸显字、粉笔炸弹、魔棒点灯、现场制取氢气充气球并放飞等, 第一次上化学课他们就感到化学有趣。

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之一。例如, 有一次我们参加听课, 老师讲的课题是《分子和原子》, 上课教师做了一个氨水的扩散实验, 结果由于氨水浓度不够大, 等了几分钟, 酚酞溶液都没有变红色, 实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不仅浪费了时间,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了打击, 因此老师做演示实验之前一定要先试一下, 防止实验失败。

三、了解学科价值, 学习兴趣更浓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活用教材, 力求使所教内容体现出应用价值, 不断渗透“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这一思想, 这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 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保护人的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活性炭有吸附性, 可用来处理水、装在防毒面具里吸附毒气等。再如, 学习了人化学与生活后, 许多学生不再偏食, 学会吃得营养、吃出健康。学生还了解到生活中的各种滋补用品并非吃得越多越好、霉变食品不能吃、吸烟有害健康, 学会用化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

2. 化学反应也是可控的, 可以通过人为控制, 使化学反应都朝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例如, 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 要保证氧气充足, 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在家中如果燃气灶上火焰发黄、冒黑烟时就要调小进燃气管进气量或调大进空气管的进气量, 厨房内还要注意通风以保证安全。这样, 学生感受到化学特别有用, 才会产生兴趣和源源的学习动力。

3. 化学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应用。

例如, 在绪言课中以详实的数据向学生介绍农药、化肥的出现, 使农产品产量大增;合成纤维的生产占据了纤维市场的半壁江山, 可以说, 没有化学, 就没有温饱, 世界也没有如此的丰富多彩。

四、掌握学习规律, 保持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的内容很多, 许多知识要点很小, 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 时间一长, 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减弱了。但是化学知识又有其内在规律, 学习也有方法要求, 教师要经常性进行学法指导, 发现学生的学习有困难了, 要及时伸出援手, 防止落伍。

例如, 学习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在书写化学式的应用时, 我将常见元素化合价编成口诀让学生去记。运用到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 我要求学生在交换成分之后的产物中找沉淀或气体或水, 否则化学方程式肯定错了, 这一招还真能减少学生出的错误。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于解题之后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五、体验学习成功, 感受学习乐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被别人赏识, 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一些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学生竞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尽可能创造学生被别人赏识的机会,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经常组织化学知识小竞赛,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中搞一次全年级的化学用语竞赛, 教师事先宣传发动、张贴海报, 预先设定好化学用语竞赛内容形式, 告诉学生包含元素符号、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我们发现, 有了这种目标后, 化学课堂的效率更高了, 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更下功夫了。

总之, 教师要针对教材, 充分挖掘化学的实用价值,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喜欢和学好每一门知识的关键在于有兴趣。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三年级一线教学实际, 从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多做化学实验、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介绍学习规律、体验学习成功等角度, 谈了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学习兴趣,策略,教学情境,化学实验,学科价值,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房喻.再造化学-兼谈2011国际化学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 (3) :3-4.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篇10

一、适度引导阅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平等互动, 积极对话, 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应注重适度引导, 让他们尝试自学。

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阅读, 无论是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 还是课外阅读, 都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其在相互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 应先拟好预习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 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燃烧和灭火”一课, 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什么是燃烧?2.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3.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要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 了解梗概, 然后再精读细读, 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 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 做到重点落实。

由于化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 学生在参加课外科技实验活动实践中, 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必须去查阅课外参考书。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 主动帮助学生选好这些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要求他们做到:1.有所侧重;2.弃粗取精;3.做好笔记。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建议每位学生每学一期根据自己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写一篇化学小论文。另外, 利用与化学有关的节日 (如无烟节、环境保护日等) , 要求每位学生紧扣节日主题摘编一篇化学小报。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

此外, 要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质疑、博览群书的自学习惯。中学生单从课本中获取知识是很有限的, 因此指导学生要多读一些与化学科学有关的报刊和课外书籍, 通过摘录、剪贴建立自己的“化学资料库”, 以便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的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 因而学得十分积极主动, 也很有成效。

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笔者经常这样设计导言:

1. 从比较常见、能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 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 可设计如下事例作为导言:神州“七号”飞天和成都公交车火灾。

2. 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 首先讲述一则趣闻:汤姆生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汤姆生的学生完成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散射实验) , 否认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的正确性;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三人都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3. 由成语典故开始。如学习“钢铁”时, 从“百炼成钢”即“将烧红的生铁反复在空气中不断锤打, 转化为坚硬的钢, 其实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谈起;学习“燃烧”时从“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 俗称烟花) 谈起。

通过精心设计导言, 抓住了学生求真、求异的心理, 很快就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联系日常生活, 分析自然现象一类的情境设计, 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使他们了解、加深对生活现象的理解, 使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了他们尊重科学, 热爱科学的态度, 树立了将来追求科学、献身科学健康的人生观。

三、鼓励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要在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中学化学, 而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方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追求的重要条件。”在化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有“亲身参与”的“体验”, 就应该让学生尽量多动手, 给他们充分自主探索, 在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鼓励学生参与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视情况采取如下方式:从“从本节课的标题, 你想知道什么, 或者说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入手, 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接着, “请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 按照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随后, 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 有的看书, 有的交流、讨论, 有的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我调控学习过程;最后, “同学间交流,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让学生自我反馈学习结果。这样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11

2.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创设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可以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等。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化学实验;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人格魅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52-1

一、让学生从调查中懂得化学源于生活

在高一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这样一个调查作业,并且以报告的形式交上来,让他们运用各种渠道和手段,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化学,或化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可以给他们一些小课题,如电池中的化学,厨房中的化学,洗涤剂中的化学,药物中的化学,装修建材中的化学,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农药中的化学,香烟中的化学,为什么油条不能多吃,为什么菠菜与豆腐不能同时食用,为什么长时间煮沸的水不能食用,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酱油和豆油是同一种成分吗?钢铁为什么生锈,铁锈是怎样生成的等等。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调查,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原来我们每天都接触的化学,原来化学是这么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大到如何运用化学来提高我们的经济,如何用化学可以来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带着一种责任感,带着一种强烈的探秘兴趣,相信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可以借助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阶段常见的实验有两种形式,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做好每一次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多在课堂展示,因为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且达到预期效果,为避免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实验,凑热闹,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所以每次观察实验老师都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问题,真实详细地记录实验观察,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现象较抽象不易理解和掌握,如: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教学中,钠与水反应的一系列现象,可归纳为:“浮”、“熔”、“游”、“红”、“声”等现象,学生看到这些现象,感到很有意思,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呢?要交给学生探讨,使学生主动探索,得出结论。这样就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思考问题的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能由老师直接给出答案。要创造好,要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实验,因为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和参与,能亲自论证科学的严谨性真实性,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所以生动有趣直观的实验教学,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应变能力也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甚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创设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求唤醒学生的学习及求知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优质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学生最反感的是死记硬背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争取让知识条理化,简单化,生动化,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接受。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优化实验,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借助教师的人格魅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易于被感动,易于被鼓动。我们要利用他们此时的性格特点,将他们感化,同化。所以,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爱心,如母亲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只有你付出你的真心和爱心,让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心和爱心,并呼应你的真心和爱心,才能喜欢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这也是教师具有人格魅力的前提。同时,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还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还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宽阔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切顺利,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的情绪排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一个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更要有很好的亲和力,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 “人生顾问”。学生喜欢你了,佩服你了,自然就爱上你的课了,自然就喜欢这门学科了,自然就能学好这门课了。这也是我们所讲的“爱屋及乌”的道理。

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篇12

一、回答形式的多样性

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 用书中的理论分析问题的。如“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有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来说明原理的。如“收集典型事件, 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才能发展中国”;有通过学生对具体事件的分析, 提出行为要求的。如“回顾人类发展史, 比较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

二、活动内容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紧贴现实生活、社会热点。

三、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学生自己去调查、讨论、访问、实践, 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如“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要求学生大胆尝试、创新, 不拘泥于书本。如“如何变化环境”。“活动课”具有以上的特点, 符合当代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活动课”的兴趣,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培养兴趣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任何一个优秀教师的第一堂课, 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是至关重要的, 上“活动课”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第一堂“活动课”, 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参与得“如痴如醉”, 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时, 提出了“苏联是怎样解体的?”“现在还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为什么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些问题的提出,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室里就炸开了锅,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 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2. 强化兴趣

第一堂“活动课”的成功启示我必须要使学生对其产生持久的兴趣, 还需要变换一些方法。 (1) 教学手段多管齐下, 交替使用。如果采用同一手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下降, 甚至放弃学习。在教学中,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真是“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只要善于利用, 精心准备,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如可采用讲授课、自助课、辩论课、讨论课、实践课、演讲课等, 在这些课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如音像、投影、图片、网络等, 在活动课中交替使用,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师生角色互换,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 自主意识强, 自我表现欲望强, 渴求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师生的认同, 因此教师适当调整角度,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延伸兴趣

“活动课”往往是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政治“活动课”不仅仅是源于教材中所涉列的, 还需跃出课本, 这就需要学生兴趣的延伸, 从而使学生用所学知识, 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 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实践中, 利用校园之声和知识长廊作为载体, 组成“校园之声”小记者团和中学生“焦点访谈”小组, 在这两个小组里, 让他们利用周末就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加以收集整理, 并在广播上、板报上加以宣传。

总之,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 不管是“活动课”还是其他课, 只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就能收到预期效果。

上一篇:一张图下一篇:城市污染水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