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

2024-06-27

一张图(共11篇)

一张图 篇1

什么是不动产登记

定义

指经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由国家专职部门将有关不动产物权及其变动事项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的事实。

本质

作为物权公示手段,不动产登记本质上为产生司法效果的事实行为而非登记机关的行政管理行为。

不动产登记现状

不动产登记些什么

不动产登记的意义

摸家底, 为房产税铺路。

不动产登记时摸家底,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是开征房产税的第一步,登记制为房产税铺路,将打击房姐、房叔等炒房者。官员房产也是不动产登记制度绕不过的“敏感区”。

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

登记制度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数据库”, 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不动产登记推进计划

一张图 篇2

在3月10日的全国“两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养老保险目前总体运行平稳,但未来收支平衡面临巨大的压力。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综合施策、长短结合、多管齐下。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扩面征缴的力度;二是实施职工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三是采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四是多方面地筹措养老保险基金,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五是做好结余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

[一张图看懂当前中国养老问题]

一张图 篇3

——编 者

美国地理信息领域一般并不采用最前沿最高科技技术,而是往往采用较为成熟稳定的技术,但在其产业发展中蕴含的开放理念、市场观念和人人参与机制等令人耳目一新。

此次访美培训的专题是“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及国情监测”,目的是向学员介绍美国有关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国情监测等方面的科研与应用进展情况,同时了解美国和国际测绘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做好我国正在开展的“天地图”、“地理国情监测”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技术借鉴和经验。

美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与其政策灵活、产学研结合紧密、用户需求定位准确等息息相关。在参观访问学习中,我们普遍感觉,美国地理信息领域一般并不采用最前沿最高科技技术,而是往往采用较为成熟稳定的技术,但在其产业发展中蕴含的开放理念、市场观念和人人参与机制等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国内相关行业领域借鉴。

“无处不在”的美国地理国情监测

美国没进行类似于我国的地理国情普查和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但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及应用无处不在,各类研究深入到各个行业,并把研究的方法及成果具体实施到监测中去。通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利用科技界的最新成果和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更新、维护和利用。

高度的数据共享。学习期间,深切地感受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给美国的技术进步、成果应用带来的巨大效益。在美国,所有政府投入的项目一经完成,成果必须共享,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申请使用成果。数据共享不仅拓宽了行业间研究方向,也丰富了跨行业应用,为社会所需提供了全面细化的服务。例如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Fahui Wang 教授调取了美国从1790年到2010年,每隔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人口、经济和航空的变化轨迹;全球环境和自然资源研究所的John J. Qu 教授在做自然灾害与粮食问题研究时,无偿使用了MODIS(搭载在terra和aqua卫星上的一个重要的传感器,是卫星上唯一将实时观测数据向全世界直接广播,并可以免费接收数据并无偿使用的星载仪器)数据,分析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及气候变化;研究机构做美国农作物产量预估时,会共享农业部门提供的每个地块的种植情况,结合卫星影像,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技术对每个阶段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产量。所有的研究、分析、评估、预报成果都将提供共享,为社会、经济的决策提供服务。

便捷的云计算服务。云计算”是目前美国发展较为前沿的技术领域,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法规等正在讨论制定和初步形成中,但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美国的商业运作机制较为完善,因此云计算中的计算服务也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由各大专业公司向社会开放,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海量数据的实时计算与服务。

由于不存在信息资源保密问题,计算者可以租用公有云(如亚马逊)平台进行海量计算。气候部门做气候模型计算时,要用到全球范围近200年的气候数据,描述海洋大气、海冰和地表要素的变量超过300个,时间分辨率为“月”,空间分辨率为4*5度,数据量约750GB,共有300个计算模型,按照常规计算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杨朝伟教授的研究团队利用亚马逊的云服务,利用并行计算技术在短短的3个小时就完成了计算任务。

地理信息在城市研究与规划中的应用

美国各行业对测绘地理信息的工作及成果利用广泛,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将本行业的数据定位在地理信息数据上,进行统计分析应用,为本行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们选取目前与地理信息结合较为紧密的城市规划业务来做参考。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交叉的产物。它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最先在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中获得应用。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Fahui Wang教授在关于“公共服务便捷度的度量、影响与优化”讲座中,重点提到了城市规划中公共服务便捷度以及其与地理信息的关系。

便捷度就是区位,学校、医院、体育设施、公共绿地和休闲场所等资源的合理分布。公共资源单由市场经济无法合理调控。而规划工作通常是以公众行为的便捷性和城市的发展为基础的,因此便捷度的研究对规划工作很有帮助。

而基于GIS对便捷度的度量实现研究,可以了解资源有多稀缺,可以确定供给和需求量的匹配比,了解资源有多远,分析距离、时间、路费、行为距离、心理距离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公共设施便捷度,从而对相应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实行调整,比如通过对上班便捷度的调查研究,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城市用地、公共交通的调整等。

由此形成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公共资源可达性的均等化,平等的理念由可达性的均等化来实现,绝对的平等不可行,可行的目标是把不平等最小化。

美国的“一张图”平台

美国内政部官员Jerry Johnson讲授了美国内政部在通过地理空间技术支持开放政府和开放数据中的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美国内政部有72000名员工,管理30.35亿亩的土地,17.6亿亩的大陆架,8500多个石油合约,管理水资源、水库、大坝、户外活动设施(如公园、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址等),保护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为本土文化和保护组织提供服务。

2009年1月21日,奥巴马政府发布公告,提出了开放政府的理念:政务透明、公众参与、基于合作。美国拥有24000个政府网站,使用者很难从网站上快速高效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网站只对系统内部开放,公众很难查找信息,且有的网站没有采用新的技术。

nlc202309040846

基于这种现状,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建立开放型政府网站,由白宫科学技术办公室,与地调局一起,负责网站运行管理。利用网站把数据集中在一起,提供数据共享、下载,促进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而怎样提供服务,则由公司来负责实现。并根据不同的领域建设社区,一个领域对应一个社区,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加入到社区中来。

网站建立后,在短短的几年内,由当初的37个数据集发展到几十万个数据集。随着数据的开放与应用,产生了很多提供数据服务的公司,带动了创新与市场应用。

2013年5月9日,奥巴马签署联邦法案,确定网站数据对公众开放,免费访问。开放数据政策指的是:支持公众对数据的访问,实行数据共享,并加强数据与信息的管理,但涉及私有的信息不放到网上,由核心部委管理。将在六个月内,所有政府部门被要求列出所有的数据资产详细目录,并公布所有能供公众访问的数据清单。所有的数据信息均作为财产管理,并由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负责国家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

之后,由于目录服务中的数据,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不容易访问,并且网站建立后,不可以在一个地方开放发布数据。同时FGDC采用了很多标准,实现了数据在美国政府部门中的共享,但由于每个部委技术实力不一样,碰到不少障碍,投入后,达不到效果。

为解决以上问题,总统签署法案,建立“一张图”服务,在同一个地理信息平台上集成各种信息。在处理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中,内政部要求各部门利用“一张图”发布各自专题信息,将当地发生的事件、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受到的影响等尽量放在平台上,通过地图服务,将复杂问题进行集成,将分布的、不同的数据,更快更好地集成,将以前认识不到的通过地图,直观明了展现出来,为决策者们更加有效地工作提供支持。平台建设中采用开放标准,如WAIS、CS-W等,使共享很容易实现,并集成到平台中。

美国政府通过地理空间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了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用户中的使用、共享以及应用服务,极大地加快数据的更新,加快了数据的应用,开拓了市场,同时促进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未来可以可借鉴美国的经验,将不同部门间开放数据统一 “一张图”平台中,在各部门间加强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最大地利用资源。

由“美国经验”得到的启示

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共享。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正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开展,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指标已经制订但需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和调整。美国对此方面相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具体的成功实例,虽然中美两国国情不同,监测指标不同,但监测的手段与技术方法值得借鉴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成功案例,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方法、指标、分析、应用等进行完善。使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成效。

加快地理信息共享政策制定。我国地理信息的共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采用与其他部门签署共享协议的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效果不佳,造成地理信息资源分散。建议借鉴美国的信息共享立法推进的经验,将信息共享纳入法律范畴,采用立法的方式促进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地理新产业发展与繁荣。

探索公众参与地理信息更新的办法。随着地理信息的社会化应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更新的热情度高,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社交媒体信息(微博、Twitter、Facebook等)在美国的公共交通、灾害评估、商业消费等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地理位置相关的快速分析和决策的重要信息源。由公众广泛参与提供位置相关的专题信息,并通过网络汇总分析后实时或准实时反馈给公众,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公众参与度和认同度。我国拥有巨大的公众资源和良好的网络构架,如何将其充分利用将是地理信息领域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建议广泛借鉴google地图、Twitter、Facebook等国际著名网站、社交媒体的运作机制,建立我国公众参与地理信息更新的体制机制,利用我国现有志愿者地理信息的良好基础,依托“天地图”为公共平台,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和引导公众广泛参与志愿者地理信息提供,探索公共数据分发服务、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的新策略和新方法,制定志愿者地理信息规范和标准,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成为我国志愿者地理信息市场的规划者和引导者。

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一张图,探索,实践

1“一张图”相关理论概述

1.1“一张图”的概念

“一张图”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张图纸, 而是一种工作机制、工作平台[1]。围绕法定图这一核心, 利用现状信息对各类规划成果进行系统性整合, 并对信息进行动态实时更新的一种规划管理工作平台。从这一定义中可以分析出, “一张图”的几个组成要素, 即法定图、动态更新机制、现状信息与系统整合。

1.2“一张图”的框架结构

完整的“一张图”框架结构包括系统设置、成果查询、统计分析等模块, 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系统设置主要负责与图形相关的操作, 包括图形建库、地图导出、图形更新等;成果查询包括总规查询、实体查询、地名查询、管线查询、红线查询、坐标定位等;统计分析主要存储各类统计统计信息, 包括总规用地统计、管线统计、拆迁分析、面积汇总、专项统计等 (见图1) 。通过系统设置、成果查询以及统计分析几方面来构建城市规划“一张图”, 基本上可以较好的完成对城市的规划工作。

2 城市规划中“一张图”的探索

2.1 做好规划整合工作

规划整合在“一张图”工作平台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整合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张图”的工作质量。它不是简单的对各分类规划结果的拼凑, 而是借助“一张图”, 通过梳理各分类分层规划结果, 发现其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按照既定的规划整合原则对各不同规划成果进行整合, 从而使规划结果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同时解决城市规划中的矛盾冲突[2]。为提高规划整合的有效性与统一性, 在规划整合时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 包括以法定图为规划依据, 落实总体规划与各项规划内容;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法定图则;交通、公共设施等规划应以对应的专项规划为依据等。规划整合的内容包括市政工程、土地利用、地名、控制线、公共设施、交通、边界等。

2.2 构建地理信息系统

从城市规划“一张图”的工作特点与工作环境角度考虑, “一张图”工作平台要想发挥作用, 必须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它是城市规划“一张图”的前提基础与技术支撑。在现有信息系统框架基础上, 将GIS系统、CAD软件等导入到信息系统之中, 拓展与丰富原有系统, 提高信息系统的工作性能, 强化系统各项功能[3]。针对拓展后的信息系统的不同应用配置相应的基本信息, 并增加审查、带图审批、成果审核入库、规划编制设计、规划成果公示、查询分析应用等多种辅助功能。在信息检索方面, 丰富信息检索方式, 如空间索引、关键字检索、目录索引等。对于数据库的建立其结构层次可以按照数据库、子库、专题数据库、属性、要素的形式进行构建, 改变数据信息组织结构形式, 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 (见图2) 。

2.3 加强机制制度建设

机制制度建设是保障“一张图”在城市规划中得以顺利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 不断加强机制制度建设, 为城市规划“一张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建立技术标准。城市规划成果的管理离不开相关技术标准的支持。在规划时应建立以当地规划标准和规划编制技术规定为主、以行政程序规定文件和相关城市规划编制技术文件为辅的技术标准体系, 不断改进与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总结实际规划经验, 编制一套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一张图”技术标准体系[4];2制定工作机制。根据“一张图”管理内容, 制定审批信息反馈机制、规划编制协调机制、规划项目实施评估机制与动态实时更新维护机制四部分。审批信息反馈机制的建立需要工作人员对审批部门的信息反馈职责有所了解, 以便及时全面的将审批信息反馈到“一张图”工作平台之上。

3 城市规划“一张图”实践

我国对城市规划“一张图”的实践应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过渡阶段 (2008-2011) , 由于法定图则编制工作尚未完成, 所以这一阶段基本上围绕已批法定图则。对于没有审批地区的规划整合同样参照已批图则的详细的城市控制线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 初步形成城市规划“一张图”工作平台;2正式阶段为2011年之后, 也就是法定图则编制工作大功告成之时[5]。法定图则编制工作的完成是实现市域范围内的全覆盖, 实现全市城市规划“一张图”的重要前提基础;3现阶段, 在国家政府的不懈努力之下, 市域法定图则全覆盖目标已经实现, 城市规划“一张图”建设及应用工作还在进一步实践当中。

4 结束语

当前, 部分城市已围绕法定图则初步建成了城市规划“一张图”, 不但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依据与平台, 更为城市规划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一张图”实践应用效果来看, 其对城市规划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与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全波, 刘晓明.深圳城市规划“一张图”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 2011, (6) :50-54.

[2]唐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 2012.

[3]刘全波, 陈柳新, 谢冬.深圳市基于“一张图”理念的规划整合[J].城市规划, 2013, (2) :90-96.

[4]周劲, 杨成韫, 王承旭.一本书·一张图·一份表:存量型规划动态更新机制探讨[J].规划师, 2013, (5) :17-22.

一张图 篇5

关键词: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

湖南省县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将国家“一张图”工程形成的县级遥感影像、第二次土地调查形成的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形成的规划数据、基本农田数据等基础数据,建设用地审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执法监察等土地利用、管理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综合平台,为县级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宏观调控等服务。在此基础上,以“一张图”形成的核心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监测体系。

1 总体建设思路

1.1 统一数学基础

将各类基础数据与专业数据统一数据基础,包括统一比例尺、坐标系、高程系统、投影方式。

比例尺:1∶10000

目前,各类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比例尺不统一。有1:500、1∶2000、1∶10000不等。在进行“一张图”综合平台建设前,先将比例尺通过转换,统一到1∶10000。

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

“一张图”最基本的要素是底图,底图的关键则是坐标系。湖南省各县(市、区)在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之前,大部分县使用北京54坐标系,部分县使用独立坐标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后,各县市区都统一使用西安80坐标系,为了与全省“一张图”及全国“一张图”对接,县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统一采用西安80坐标系。建设县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之前,先对各类基础数据及管理数据统一进行坐标系的转换与统一。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数据按3°带分带。

1.2 建立各类管理层数据

“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包含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两大类数据。基础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基本农田保护数据等。这类数据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只需对其进行数据基础转换。管理数据包括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建设用地供应数据、耕地占补平衡数据、执法监察数据等。这类数据目前没有形成统一格式的矢量数据,构建“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之前,需先建立各类管理数据。

建设用地审批数据 该数据记录农转用审批、土地征收基本信息,包括单独选址审批和城市批次建设用地审批。将全县历年建设用地审批数据进行整理,形成建设用地审批矢量数据层。(图、数、实地一致)数据层包含建设项目名称、批准时间、批准机关、批准用途、土地面积等。

建设用地供用数据 将全县历年土地供应信心进行整理,形成建设用地供应矢量数据层,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单位名称、建设用地供应方式、建设用地供应时间、建设用地使用用途等;

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数据 将全县耕地占用与补充资料进行整理,建立建设占用与补充一一对应的矢量数据层。

“查”:主要包括执法监察系统。主要包括国土资源执法监查系统、信访管理系统、行政复议系统等。

1.3 数据整合,构造国土资源“一张图”综合平台

参照《国土资源信息化总体框架》、《国土资源国家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和《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建设总体方案》“一张图”核心数据组织总体框架、数据内容及组织形式,将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及各类管理层数据进行整合,构建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综合平台。通过该平台,打通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边界,实现不同数据的有机衔接和高度共享,促进管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实现国土资源各业务板块的有机衔接和融合。该平台较为理想的实现各种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及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实现了“图、数、实地”三者的有机统一,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以图管理”的新模式。

1.4 监测监管平台建设

以“一张图”形成的核心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平台,建立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县级国土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体系,通过这个监管平台促进监管的常态化、制度化,实现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实时监管,提供统计分析决策及对外服务等功能。

(1)实现全县资源状况的整合,以可视化方式进行动态展现。

以“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为支撑,对“批、供、用、补、查”等不同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查询、统计等以图形、统计表格、三维虚拟现实等表现形式,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国土资源全行业及各个环节的信息,及时掌握土地资源利用总体状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状况、土地利用计划执行状况、建设用地预审批准情况、建设用地审批批准情况、土地供应情况、耕地补充情况、执法监察等各类情况。

(2)实现全县资源状况的监测和预警,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按照“以图管地”的思路,及时监测发现变化信息,采用“3S”技术,建设移动执法巡查系统,通过对“一张图”各类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比对核查、专业分析,及时发现未批先用、未供即用等违法用地;供而未用、用而未尽、低效闲置等低效利用土地的情况,为指导、监督土地利用行为、查处违法用地,进行精细化监管提供信息及技术支撑。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辅助决策,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推进资源监管方式的改革,提高国土资源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3)实现全县资源信息的分类和加工,加大服务社会力度。

以“一张图”数据库和政务管理信息为基础,将调查评价和政务管理所获取的数据,通过数据加工等手段生成各种信息服务产品,以网站、数字信息存储介质、纸介质等形式,向相关行业、社会进行发布。国土资源管理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的业务管理过程,“一张图”不仅仅是一张综合地图,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张能反映业务规则和关系的“关系图”。如何在现有业务规则的基础上,打破边界,梳理调顺各业务间衔接是“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核心。

2 意见及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对于实施“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提出如下建议:

2.1 关于数据的整理

“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所需的基础数据庞大,且数据基础和数据形式多样。考虑到湖南省县级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该项工作建议由专业技术单位完成。进行数据整理时,应进行详细的调查、调研,确保数据的翔实性和准确性,并尽可能利用已有成果。如建设用地审批数据,该项数据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用地报批时,省国土资源厅已经进行了备案,该项数据可以通过与省厅沟通直接利用现有成果。

2.2 关于数据更新模式

制定“一张图”建设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和数据更新管理办法,明确数据更新责任单位、更新内容、更新周期和更新方式,确保“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现势性。如可按照“谁生产,谁负责、谁更行”的原则,明确“一张图”建设所涉及的所有数据内容的生产和更新责任单位。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由地籍部门负责更新,土地利用规划数据由规划部门负责更行,建设用地审批数据由用地部门负责更新。数据更新周期,基础数据更新周期一般为一年更行一次,管理数据则进行实时更新。

2.3 关于数据保密问题

“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核心数据库中涉及图形部分属于保密的范畴,为确保“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一方面要与省保密局、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积极协调,探讨数据脱密使用的办法;另一方面,要建立保密机房,建立与外网完全独立的内网运行环境,避免数据被入侵、修改或外泄。

2.4 关于建设资金问题

“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所需资金量大,但建成后所发挥的作用明显,县级国土管理部门可积极向本级财政申请资金,同时,省级财政也可考虑安排专项资金参与该项工作。

一张图 篇6

1 规划“一张图”理论要点

(1) 核心、重点及生命。法定图则为规划“一张图”的核心。法定图则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法定图表, 一个是法定文件, 土地用途的规划、土地空间的控制、整合信息库的相关规划信息等为其重点。规划整合为规划“一张图”的重点, 与简单的规划成果拼凑相比, 规划“一张图”工作要复杂的多, 规划过程中, 以其工作机制为基础, 梳理每一层次的规划成果, 充分的暴露出规划成果与法定图则之间存在的矛盾,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矛盾解决, 实现规划的顺利进行[1]。动态维护是规划“一张图”的生命。规划“一张图”在发展的过程中, 数据信息处于不断的更新当中, 为了保证更新信息能够准确的记录到数据里中, 需要实现动态维护, 从而有效地保证数据库中的信息与实际信息相一致。

(2) 保障及支撑。机制建设是规划“一张图”的保障。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 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从而保证规划的科学性, 保证“一张图”建立的准确性。平台、方法及手册为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结合具体的组成部分,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实现规划“一张图”的动态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规划一张图最重工作平台, GIS为规划一张图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规划“一张图”建设, 以“互联网+地理信息+规划”为载体, 实现地理信息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打造整合规划“一张图”的管理系统, 实现统一平台管理, 从而提高规划工作效率, 更好地服务规划建设工作。

2 基于GIS的规划“一张图”设计方案

(1) 总体设计方案。规划“一张图”的总体框架分为两大部分, 一大部分为各个应用层, 共包含五个, 一是一站式登录门户, 二是可扩充应用层, 可以将各项业务线条体现出来, 三是技术支撑层, 主要功能为集成各种资源及系统, 四是数据层, 储存各种数据信息, 五是基础设施层[2];另一部分为保障体系, 共包含两个, 一是规范标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 二是组织保障、保密安全体系建设。设计总体框架时, 基础为数据, 中心为管理, 导向为业务, 主要是信息数据流的统一构建。

(2) 数据应用平台设计方案。首先进行集成方案的设计。设计过程中, 指导原则为统一技术框架方案, 对基本业务组件进行定义, 在相应转换技术的作用下, 实现转换, 促使组件的功能以IT主流技术为基础。应用时, 整合集成的基础为XML的元数据, 整合集成完成后, 业务组件形成, 经过人工工作流的组合之后, 变成业务应用系统, 再次集成之后, 在统一的门户及运行环境中运行。接着进行建设方案的设计。在数据应用平台中, 数据库管理平台采用的为Oracle关系数据库, 在该数据库中, 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审批管理数据等均包含其中。空间数据平台开发时, 应用Arc GIS技术, 封装后, GIS插件应用时面向业务, 完成建模以及模型驱动, 中心设置为地块和项目时, 查询方式确定为GIS和CAD, 以电子化的方式, 将与其相关的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比如编制信息、审批信息[3]。数据信息查询完成后, 工作人员提取“一张图”要素, 并将分析指标提取出来, 经过自动对比、预警后, 在CAD中完成规划信息编制, 并输出成果。

(3) 数据管理中心设计方案。①建设数据标准体系。数据应用平台设计完成后, 要想实现资源共享, 还应该建设数据标准体系, 建设过程中, 对规划的信息化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以国家相关的标准为参照依据, 完成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 通常, 该体系包含四个部分, 一是参考类标准, 二是应用类标准, 三是业务管理类标准, 四是项目管理标准。②建设数据资源。在开展规划“一张图”工作中, 核心任务为建设数据资源, 收集城市的历史规划数据, 现在土地使用情况, 未来城市规划的摄像等数据, 完成规划编制, 促使其与城市规划管理相一致, 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 结构设计一体化的实现方法为关键技术, 通过在统一数据框架中集中各种相关的数据, 并实现集成应用, 促使规划“一张图”的目的充分实现[4]。③建设数据规则库。规划“一张图”中包含的数据具备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对关联性的分析与提炼和挖掘, 建立空间及非空间数据库, 为规划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④数据成果维护。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建立完成后, 为了保证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还应该做好数据成果维护工作, 通过相应的维护手段及技术手段, 保证系统数据库的实时更新维护, 提高数据实时性, 增强系统的应用分析功能运行, 实现划成果数据真正成为规划管理的依据。

3 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通过“一张图”的应用, 可将规划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效的整合, 进而在充分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 完成城市规划, 并在“一张图”的基础上实现规划管理, 保证城市规划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诚, 张学勇, 蒋宇, 等.基于GIS的林地“一张图”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林业科技, 2013, v.34;No.15304:104-106.

[2]王媛媛, 刘献伦, 陆发利, 等.GIS技术在山东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县级“一张图”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 2012, v.37;No.17905:18-21.

[3]孔繁宇.基于GIS的“一张图”规划成果管理体系设计[J].测绘工程, 2015, v.2409:66-70.

一张图 篇7

如今海底电缆已经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陆, 只要南极洲还没有被开发

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 深埋在海底的电缆其实是全球化能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些电缆将全世界都联系在一起, 由于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 因此这些海底电缆每年都在增长以维持科技的发展。来自华盛顿电信的统计信息, 全球海底电缆自1989年以来达到发展顶峰, 在过去25年内, 海底电缆从155公里迅猛发展到894万公里, 各种信息通过海底电缆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就像是信息时代的血液在不停流淌, 互联网上几乎95%的信息都要经过通过国与国之间布设的50毫米厚电缆。

1989年时海底电缆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英国与法国之间布设了155公里的海底电缆, 如今已经接近900万公里, 但这个发展势头可能会被一个因素所左右, 这就是俄罗斯发展的跨北极光学电缆系统, 其预计在2016年推出, 全长为1.49万公里, 届时亚洲、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这个通道来实现。目前正在使用的电缆数量为285条左右, 在2015年底是将有22条不能使用, 预计在2017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近900条, 这意味着海底电缆将面临小部分的更换。

布设海底电缆需要特殊设计的船只, 可携带数千英里的电缆, 在航行时将电缆布设到海底, 自1850年以来, 电信公司的工程师就试图将陆地上的电缆转移到海洋上, 后来由于陆地资源有限, 使用陆地电缆还需要交纳昂贵的租金, 进一步促进了海底电缆的诞生, 早期的海底电缆用于通信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电缆为光纤材质, 发送信息的速度快, 只有50毫米厚, 试验电缆在1842年在纽约港进行了测试, 使用绝缘橡胶等材料, 如今我们已经使用聚乙烯电缆外壳, 内部还有数层不同的结构, 比如绞合钢丝、凡士林等用来保护最里面的光学纤维。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电缆被称为SEA-ME-WE 3, 其意思是连接东南亚、中东、西欧, 最短的海底电缆位于葡萄牙附近, 如果海底电缆出现的损坏, 就需要派遣水下机器人进行维修。一般情况下海底流与海底岩石摩擦会导致电缆损坏, 远洋渔船的锚链也会造成破损, 2006年台湾恒春地区的地震导致多条海底电缆受损, 国际互联网、通信服务部分中断。

一张图 篇8

当前,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是夯实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基石和加速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引擎, 是基于统一基础地理空间参考, 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与应用服务为目标, 对土地、矿产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的综合集成与展示。但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建立, 则对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建设提出了“房地合一”的更高要求。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二十年来, 通过实践和积累并积极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 建立了异产毗连房屋的房地产登记管理体制, 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特色的“房地合一”管理新模式, 在此基础上, 创建了基于政府地理信息云平台的“房地一张图”系统。

政务GIS云平台

政务GIS应用作为政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园区在这方面应用起步较早, 在规划建设、国土房产、城市管理等领域, 政务GIS应用已比较深入。近年又在政务私有云的基础上, 搭建了园区的“政务GIS云平台”, 以提高园区政务GIS应用水平。苏州工业园区地理信息云平台采用众包模式建设, 各部门分级维护, 协同管理, 实现了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 并为各类应用提供了开发接口, 降低了地理信息应用门槛。

园区“房地一张图”系统, 是基于园区政务GIS云平台提供的生态环境, 通过调用平台服务资源而搭建的支撑国土房产业务应用的系统, 系统将国土资源、房产管理相关的数据及服务接入并进行融合, 汇聚基础地理信息、房地数据、人口数据等, 为城市房地综合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借助于云平台的服务管理、安全监控等功能, 分级管理并保证服务安全, 维护系统稳定运行, 实现用地、地籍、土地规划、房地产产权产籍等专题应用。

建设内容

核心数据库建设

“房地一张图”系统建设, 首要工作是完成相关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核心, 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数据中心则是由各个数据库进行整合集中建成的;建成高标准的数据库, 是建立高水平数据中心的基础。

数据库建设, 在技术上需要制定数据库建设、管理和应用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确保建设过程中按照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 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和统计口径等。标准和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整理、质量检查、数据转换、成果入库、数据管理、动态更新及其对外服务等。“房地一张图”系统建设制定了四套标准, 其中《基础地理数据规范》对基础地理数据在Micro Station和Arc GIS两个平台上的图式和建库标准进行了规定;《电子地图数据规范》对包括1:50万、1:20万、1:10万、1:2万、1:1万、1:5000、1:1000等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题地理信息进行了规定;《数据交换标准》对基础地理数据转换、宗地数据交换、土地勘测数据交换、房产数据交换、建设用地审批数据交换等进行了规定;《业务数据库标准》对房地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数据分层、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结构等进行了规定。

根据技术标准和规范, 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 集成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规划、基本农田和房地产产权产籍等基础数据库, 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工具以及必要的手段, 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 建立包括批、征、供、用、补、查、房产等业务数据库, 业务数据再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房地一张图”的核心数据库。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将集成后的数据库, 与业务系统衔接, 把独立的业务应用及其数据库集成到一个可管理的环境中, 通过园区政务地理信息云平台, 定制各业务应用系统, 同时对已有业务应用系统进行集成与改造, 快速实现一体化、集成式电子政务应用, 全面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在“房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基础上, 按照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服务的要求, 实现对土地、房产及基础地理数据的集中管理与维护。数据质检、入库、更新、交换、元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备份、系统监控、数据迁移、日志管理等数据库管理功能在园区政务地理信息云平台上实现。客户端以图形、表格、GIS和虚拟化相结合的方式, 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房地一张图”各方面的信息, 为行业管理、综合监管和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房地一张图”系统建设框架下, 开发了建设用地管理、城镇地籍管理、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综合监管与决策等专业应用系统, 实现了房地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信息共享。

开发和规范数据应用接口, 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在“房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基础上, 开发应用服务接口, 将地理信息服务相关的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封装, 实现对“房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调用, 并与智慧环保、智慧规划等系统进行数据共享。

建立和完善数据汇交、数据更新机制是“房地一张图”数据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数据类型不同, 制定不同的数据汇交与更新的协调、操作、运行的管理机制, 业务数据就在业务审批流程中实时动态更新, 正射影像等周期性较强的数据, 就阶段性更新, 保证不同类型的数据都能及时进行数据更新, 保持数据的现势性。

关键技术

通用的地理数据表达模型

项目采用了地理数据统一表达模型UDX (Universal Data e Xpression) , 其强调了地理模型作为计算机程序在数据处理层面的一致性, 使基于不同软件平台、硬件平台、开发语言、发布方式、数据格式、功能调用接口的地理数据, 在异构的计算机环境下可运行、可集成、可转换、可计算、可交互控制。该模型在“房地一张图”这一特殊的国土房产信息化项目中, 保证了CAD与GIS、MIS系统的无缝对接, 确保了“以图管房”的可操作性。

大数据分析

国土、房产管理部门涉及的各类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规模巨大、变动较频繁, 很难在合理的时间内处理、整理成为能辅助决策的资讯。为解决这一困境, 本项目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 大数据分析具有数据量大、元数据可靠、隐私性高、数据质量标准化、处理速度快、生命周期合理、分析可视化、数据价值挖掘力强、预测性分析能力好、信息提取智能化等特点。

云计算平台

作为当今国内外最热门的IT概念之一, 云计算和以其为基础的云计算平台具备一些特殊的优越性, 它能使信息和服务的使用方通过网络获得易扩展的资源。云平台一般由云服务器、云电脑、网络组件三部分构成。本项目基于园区政务地理信息云计算平台, 兼顾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 使客户可以在域网中的任意计算机上存储数据, 在其他计算机上浏览数据、调用业务功能、获得计算结果。

Web GIS技术

本项目地图服务采用Arc GIS Server解决方案。它提供了创建和配置GIS应用程序和服务的框架, 以满足各种客户端的不同需求。基本思想是对Arc GIS服务进行封装, 并通过Web Service技术提供服务。Arc GIS Server包含了Arc SDE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用于管理基于多用户和事物的地理数据库。同时, 对GIS提供基于浏览器的访问方式;支持多种网络环境的GIS网络服务发布, 满足用户各种特殊的需求;提供集中管理、多用户编辑的能力;在服务器上实现集中的空间分析。

Silverlight技术

系统前端使用Microsoft Silverlight技术作为用户操作的界面展示层, 其作为微软Web前端应用程序开发解决方案, 是微软丰富型互联网应用程序策略的主要应用程序开发平台之一。以浏览器的外挂组件方式, Silverlight提供Web应用程序中多媒体与高度交互性前端应用程序的解决方案。Silverlight结合ESRI相应的SDK为用户提供了更为绚丽和交互性强的界面设计能力, 广泛应用在本项目开发和设计之中。

系统应用

基于政务地理信息云平台的“房地一张图”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系统开发了一体化时空引擎, 实现了各业务部门数据之间的衍生关联, 可实时、动态“沉淀”全过程业务数据到数据中心, 形成多源、全要素、全过程、时空统一的“房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 实现了对房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地图功能、快捷查询、图层管理、信息查询、业务审批、业务统计监管预警、地块分析、专题图表及系统配置管理等功能。系统部分功能界面如图1、图2所示。

结束语

一张图 篇9

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云计算时代, 计算机网络系统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处理、传输、存储工具。国土系统更是如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国土部门各种数据信息每年呈几何级数上升, “一张图”系统应运而生。为保障国土系统“一张图”系统的全面应用, 提升国土综合管理水平和效能, 全面应对各种网络信息安全的严峻挑战, 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 必须认清国土系统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 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

1 网络信息安全内容

网络信息安全包含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2方面: (1) 硬件安全。网络硬件和存储媒体的安全。要保护这些硬设施不受损害, 能够正常工作。 (2) 软件安全。计算机及其网络中各种软件不被篡改或破坏, 不被非法操作或误操作, 功能不会失效, 不被非法复制。 (3) 运行服务安全。网络中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并能正常地通过网络交换和控制信息。并对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发现不安全因素能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保障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4) 信息安全。即网络中存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 它是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

2 南京市国土系统网络信息现状分析

2.1 网络现状及分析

自2006年国家启动“金土工程”, 开展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 南京市初步建成连接全市、区、国土所三级的一体化网络, 覆盖全市近7000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 能够全面、准确、快速地交换和处理国土资源管理的各类信息, 在全国率先形成规范、科学、高效的网络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模式,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有效降低重大地质灾害, 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有5个特点: (1) 网络线路长, 覆盖范围广, 客户端数量大, 而且分布不均衡; (2) 与省厅、市政府、区政府专线连接, 安全级别较高; (3) 传输处理的数据基本是以图形、图片、视频为主的大数据, 时效性强、抗窃获高; (4) 市局中心机房有文件服务器、档案服务器、图形服务器、EMCC存储器, 再加上各类虚拟服务器等共30余台, 设备多且复杂, 部分设备老化陈旧; (5) 市局与分局开通10M带宽、分局与国土所开通2M带宽, 网络速度较慢。

2.2 存在的安全隐患

信息化领导办公室根据市局信息安全条例, 每年进行信息化安全大检查, 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集中表现为3个方面。

2.2.1 工作人员无安全意识。

(1) 安全意识淡薄。有人认为网络信息安全是网管人员的事, 与己无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计算机内无重要信息或认为计算机在内网, 可不设置系统口令或口令很简单。这就为病毒、木马等非法侵入提供了便利, 从而使整个内网受到安全威胁。

(2) 任意共享。部门员工之间为使用方便, 常常互设共享目录, 甚至整盘共享, 不设置必要的访问权限。这不仅为恶意窃取数据提供了方便通道, 也为病毒快速传播提供了机会。

(3) 数据随意存放。数据安全是信息安全的核心, 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文件和数据存放无条理性, 甚至堆满桌面, 对重要数据不作备份。

(4) 机器不设密码或密码长时间不修改或不关机。一些人员长期以系统密码或业务管理帐户为初始密码, 或者有时为工作方便把密码随意告知同事或无关人。有些人怕费事长时间不关机, 也不切断插座电源, 这就给非法用户远程登录提供了机会。

(5) 防病毒软件不及时更新或根本就不安装, 或私自在外网上随便下载安装杀毒软件, 大大增重机器运行负载, 造成软件冲突、机器运行缓慢等问题。

2.2.2 私自接入设备。

(1) 内网借助无线设备违规上互联网。有些工作人员喜欢给机器加装无线网卡、网络切换模块、双网卡, 从而造成计算机形成内外网“混联”。

(2) 在内网中使用无线路由或使用具备WIFE功能而又不加控制的设备。现在笔记本和有些台式机兼有无线和有线2种网络连接方式, 为内外互联网提拱了方便, 同时也为有效监管增加了难度。

(3) 对接入网内的存储设备缺少有效监管。对蓝牙设备、U盘、光驱、数码设备等具有移动存储功能的设备接入内网不加有效的管控, 在内外网之间随意混用, 而不采取相应的安全病毒防范措施。

(4) 把连接外网使用过的机器不加病毒处理就直接接入内网使用, 造成病毒在内网的快速传播。

(5) 接入内网端口或终端不加认证限制。内网在定位布设时基本都留有余量, 这些空闭的网口基本都无设防护措施的。据检查, 全市各级对空闭网口的监管几乎都处于空白状态, 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起码缺少系统的防护措施。对接入内网终端机器不加认证限制, 这就给未经授权终端接入内网打开了方便之门。

当以上事件发生时, 网管人员无法迅速定位接入点, 不能及时有效地对非法接入设备进行安全访问控制。

2.2.3 网络漏洞常出

漏洞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隐患之一。一是系统软件漏洞不及时修复。二是业务系统软件没有经充分评估就匆匆投入使用, 缺少必要标准规范、应对技术和手段。出现漏洞时, 下载一些插件应付处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应用系统的漏洞。三是大量盗版软件被复制使用, 有些分局服务器系统甚至也使用盗版软件。

3“一张图”系统对网络信息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一张图”系统将国土资源地理、航摄 (遥感)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城镇地籍调查、土地规划等资源信息集成, 并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管理系统迭加, 从而构成统一综合的国土数据管理平台, 将基础地理、土地规划、利用现状、城镇地籍、土地征收、土地供应、违法用地、矿山开发和治理等多个应用系统及其数据库融为一体, 进行实时转化和传输。因此“一张图”系统具有子系统多、数据库多、服务器多且数据交换控制频繁等特点, 真正将国土资源信息化推向了云计算和云处理的大数据时代。为此, “一张图”对网络带宽、服务器、数据均衡、信息安全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大大增加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压力。

4 国土资源网络信息安全策略

根据“一张图”系统的特点, 结合多年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的切身实践, 搞好“一张图”网络信息安全必须要从制度和技术2个方面着手, 缺一不可。

4.1 制度管理

制度主要是管着人的行为。据权威统计, 所有信息安全事故百分之七八十是由内部人员造成, 其中信息泄密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于内部。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数据泄露或损坏远远高于外部攻击, 斯诺登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 加强内部规范对于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一要健全和落实好制度。通过健全计算机、网络、网站、数据、设备、机房等一系列的制度, 来规范管理、规范行为, 把技术之外的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二要经常检查, 明确责任。只有通过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 才能把制度落到实处, 把责任明确到人。

三要严明纪律, 赏罚分明。信息安全无小事, 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 稍有不慎导致敏感或涉密信息泄露, 都可能掀起舆论风暴, 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 对信息制度的执行要严, 要靠严约束、重赏罚形成文明用网的良好习惯。

4.2 做好现有网络环境的技术提升

4.2.1 提高网络带宽以适应一张图系统的要求。

将市局与分局带宽提至50M, 分局与土管所提至10M, 形成大带宽的传输线路。优化路由和交换机负载, 在集点之间设置数据均衡, 合理分配数据流量, 避免数据赌塞, 确保网络流畅。

4.2.2 挖掘服务器性能, 合理划分虚拟空间。

根据一张图子系统的运行需要, 淘汰部分陈旧服务器设备, 合理分配服务器资源, 划分虚拟运行和存储空间, 努力提高软件运行的高效性。

4.2.3 做好冗余备份。

冗余备份是做好网络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手段。网络传输要有多家运营商做保障, 必须至少有2家以上的运营线路冗余。重要系统的服务器要做好热备, 有的服务器可以做冷备。总之要做好各方面的设备和技术冗余, 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网络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

4.3 确保4个安全

4.3.1 物理安全

物理环境的安全性主要是保证计算机信息存在的物理环境、实体环境的安全, 这是基本的安全要求, 其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网络管理人员要保证网络信息设备存在的物理环境安全。目前南京市局机房严格照标准设计, 各项监控安装到位, 交换机和和网络设备也安装在专门地方。可是有些分局机房不满足要求, 主要表现在没有防盗设备, 有的甚至没有专用机房, 把服务器或交换机安装在办公室, 存在明显的问题。

4.3.2 操作系统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安全最基本的软件基础。操作系统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 需要不断打补丁、升级, 目前需要做好XP系统的更新换替代等工作。要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并从操作系统层面做好信息的安全保障工作。

4.3.3 传输安全

传输安全主要是指数据在空间的安全性, 这个过程主要是防止数据被窃获。我们将采取加密技术和VPN技术。

(1) 加密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对于那些应用范围小的数据信息加大非对称加密技术应用力度, 通用数据采用严格的数据加密处理, 并且适时更换密钥。

(2) 防火墙技术。强化防火墙安全策略, 严格控制网络访问控制, 提高网络安全保障的硬件、软件能力。注意防火墙不是万能的, 防火墙不能防范外部的网络威胁, 不能防范病毒、恶意软件攻击等。

4.3.4 接入安全

接入安全包括客户端和外设的接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接入设备的多样化, 窃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因此, 必须加强对接入设备的认证管控, 做到人机一一对应, IP地址、交换机端口、MAC地址的一一对应;关闭空闲的接入网口, 严禁在内网使用带有无线上网的接入或移动存储设备。

5 结语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同样适用于现代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先进的技术管理只是手段, 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才是保证。我们要站在国家战略安全高度, 做好南京市国土网络信息的安全保障, 全面应对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挑战, 实现国土资源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目标。

摘要:文章基于南京市国土系统“一张图”的全面应用, 分析网络现状, 指出所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并提出了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应安全体系。

一张图 篇10

关键词:国土资源;一张图

1、引言:为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加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力度,尽快推进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作的开展,保障建设任务顺利实施,充分发挥“一张图”建设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以实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为基础,梳理国土资源管理各部门的业务流程,整合各业务领域的国土资源数据,从而开展了新疆托里县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工程。

2、数据整合建库总体原则

(1)“一张图”数据库建设不是重新建库,应依据基础库的特点,灵活采用数据整理加工、数据库链接集成、数据提取转换加载(ETL)方式、数据服务整合集成等多种模式;

(2)原则上围绕应用需求,遵循“谁生产,谁负责,谁更新”的数据更新责任制度;

(3)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框架模型,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应统一数据组织与规范,且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做松耦合的分离。

3、数据整合建库思路

基于现行国家、行业及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数据库标准,通过数据内容、特点、关系及来源的梳理分析,制定纳入托里县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各类数据的数据库标准,从分类与编码、数据分层、属性结构、属性值域定义等方面对数据进行约束。

通过数据整理加工、数据库链接集成、数据提取转换加载(ETL)方式、数据服务整合集成等多种方式,实现托里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整合建设,逐步建设完善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实施过程中依据托里县国土资源数据现状及特点选择适合的建库方式。

(1)数据整理建库指对未建库成果的加工处理、入库及服务配置。

(2)ETL建库指对已有建库成果的抽取、转换、清晰、入库及服务配置。

(3)数据库连接注册指保持原有数据库及数据结构不动,采用数据库连接注册的方式纳入到“一张图”平台,实现对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4)数据服务集成:保持原有数据库及数据结构不动,采用加载服务的方式纳入到“一张图”平台,实现对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服务。

“一张图”规范包括数据整理、建库和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用以确保所有的数据按照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和统计口径等进行管理和提供应用,奠定托里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4、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路线

在国土资源“一张图”的数据管理框架内,包含全县基础地理、土地、地质矿产等各类数据,本期具体内容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矿业权、测量标志8类数据。各业务领域数据是贯穿管理全过程的动态数据。对各类数据分门别类,按照基础层、专业层、管理层三个层次在“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中“对号入座”,数据层次清晰、相互关系正确、更新及时。 “一张图”涵盖数据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数据来源广泛,数据整合建库应在统一的技术路线指导下进行,并对数据整合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成果质量。

(1)分析设计。通过数据调研及资料搜集,获取本次项目建设所需数据及其他资料,梳理清楚数据的来源、组成内容、格式、坐标系、范围、数据量、应用及更新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分析各数据资源的内部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数据库建设方及数据库设计方案。

(2)数据整合建库。按照数据库建设方案、数据库设计方案,对需整合加工的数据进行逐一整理加工,并经过质量检查,形成满足入库要求的数据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标准化处理、坐标转换、统一数据组织方式、数据项补充、元数据采集及目录整理、过程数据质量检查。参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适用于“一张图”数据库数据成果的数据质量检查工作需要的质量检查细则。从数据的质量元素、质检内容、缺陷分级、评价方法,以及检查验收的文档格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对数据质量检查工作进行约束。

(3)数据入库。将满足入库要求的数据成果、元数据据导入“一张图”数据库中,或以连接及服务集成的方式将已有数据库或服务加载到“一张图”数据库中,经全面质量检查及运行测试无误后,在最终成果数据库上创建索引、建立数据字典。

(4)地图服务配置与发布。采用数据整理/整合、数据库连接注册方式完成建库的矢量数据在入库后为了便于使用,需要进行符号库制作及符号化显示配置工作,同时为了实现以地图服务的方式为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持,需要进行地图服务的配置及发布,包括地图设计、符号库制作、地图配置、地图服务发布四个部分。

5、数据集成管理

新疆托里县国土资源“一张图”集成管理系统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浏览、数据导入/导出、数据质量检查、数据入库、数据转换、数据(集)管理维护、数据编辑、专题制图等管理功能,从而实现各类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业务管理等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任意组合、数据综合应用的数据集成环境,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结束语:新疆托里县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系统覆盖了土地“批、供、用、补、查”、土地登记、地价监测、土地整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环境监管、地质灾害等业务的“一张图”数据库及应用,全面、准确的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布局,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逐步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管量绘标志”、“以图防灾”。坚持“精简审批、快捷服务、透明过程、有力监督”的原则,统一各业务工作流程,为国土资源业务管理、动态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为领导决策提供數据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 18578-2008) 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

[2]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88)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3]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

一张图 篇11

关键词:一张图,B/S,架构

1 目前国土管理部门数据库建设现状

十一五期间,国土管理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从行政建制上看,各县国土局基本都成立有信息中心,从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目前各地都建成并运行的数据库有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等,有的县市还自主完成了1:5000基础地形数据库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2 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较为分散且标准不一

在“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管理的很多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业务系统,同时也拥有了大量的数据库。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这些数据部分都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它们的存储格式因使用的软件平台各异、运行环境不同、数据标准不一致,造成这些数据交换和共享之间存在较大障碍。就安徽省来看,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为苍穹格式、土地规划数据库为mapgis专用格式、城镇地籍为金土地格式,且各种软件之间数据格式没有统一接口,转换起来很不方便,给综合业务部门的使用也造成了诸多不便。

2.2 系统功能过专业且单一

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受资金和经验的限制,一般采用了单个部门和单功能系统的开发方式,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等。这些系统往往和具体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面对的是具体的业务操作人员,功能过于专业,对于管理人员来说系统功能过于专业,不便于信息的获取。同时这些系统往往针对的是某一个业务流程,对于相关的业务流程必须重新选用另外一套系统,不便与数据共享和综合业务开展。比如说在建设项目用地选址业务中,我们就必须查询三个基本数据库后(分别是: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才能作出正确的选址意见。

2.3 业务部门单一化,信息交互困难

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由于内部职责分工不同,具体的执行过程不尽一致,人为地割断了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流程的连续性,进而造成国上资源管理信息的不完备和不一致,所以早期的系统开发一般以部门业务为中心,如土地利用、土地市场等系统,这些系统业务的起始和结束都以本部门的业务开始和结束为依据,这样就造成了系统开发成为部门行为,而非整个国土管理部门的工作,因此,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仅以本部门的业务为中心,而不考虑其它相关业务部门的办理,所以缺乏全局观念,并且这些系统采用的技术框架各不相同,由于业务紧密结合,在各级业务处室之间难以互通,很难支持更高层次的综合业务应用。

2.4 数据维护困难,使用率低

由于目前建立的土地数据库分散,平台系统复杂,受人员素质的限制,使用率不是很高,很多县级国土管理部门,仍依赖于纸质档案资料实施管理工作,并没有体现出数据库的功能和效率。同时多部门的数据分布给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往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建设时热情高涨,建设后束之高阁的局面。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使各类土地数据库能够更好的服务国土管理和政府决策,多库整合、综合业务平台的“一张图”工程势再必行。

3 基于B/S架构“一张图”工程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软件架构简介

管理系统不论为何种运行模式都要在相应的架构上发挥作用。目前,平台体系架构也从过去单用户发展到今天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

3.1.1 C/S架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具体的讲,是在客户端(client)开发应用程序,用于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其简单的处理,在服务器端(server)提供数据源(如土地资源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土地报批业务)。通过C/S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但该类系统对客户端要求较高,且只适合于单部门业务,对于多部门任务或者新的业务变动必须重新更新每个用户的系统,前期管理平台开发成本较高,且维护更新困难。

3.1.2 B/S架构

B/S(Browser/Server)架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而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通过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以目前的技术看,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应用数据库,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B/S结构是一次到位开发,能实现不同人员,从不同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

目前,从各地国土资源信息化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土业务管理系统都是基于C/S构架,即客户端负责业务处理,服务器端负责提供、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因此对于业务整合以及升级等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是目前各地国土信息化管理中的瓶颈所在。

3.2 基于B/S架构的“一张图”工程系统设计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业务复杂度的增加,C/S系统的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数字国土应用中的问题,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一张图”工程,尝试采取B/S架构,依据B/S架构的特点,针对县级国土信息数据分布的现状,做出如下系统设计:

(1)该系统主要为“一张图”工程设计,系统的核心为规划数据库、二调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监测影像数据库等基本数据库,通过整合建立数据中心存储于数据服务器中;

(2)根据国土管理业务的需求开发相应的gis应用程序服务器,以满足业务工作中对于国土信息数据的读取、存储、变更、查询、打印等操作的任务,由于业务操作程序位于服务器中,无需安装到用户微机中,故业务操作的只需跟新服务器中的应用程序即可,无需对用户的电脑做任何更改,大大减轻了系统升级的工作量;

(3)为了具体业务开展的方便,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web服务器,用户或具体管理人员,可通过普通的浏览器按相应的权限访问gis应用程序和数据,并获取相应的结果,无需在本机安装复杂的gis软件。

此系统数据服务器、gis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架设于县国土局机房内,用户可以通过内部局域网借助运行于“GIS服务器”上的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同时,这些用户又可作为远程用户,通过Internet实现对数据中心的访问,完成相应的业务操作。

4 结语

采用B/S架构实现的“一张图”工程,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前国土资源众多信息源的整合管理问题,提高了已有数据库的有效性和共享性;为国土部门业务整合机构精简提供了可能;同时使得国土资源信息和基础地理信息更新维护更加方便快捷;无论是专职的业务管理人员或是公众都可以通过普通的电脑按权限获取国土资源信息,为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推进国土环境资源“一张图”工程[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05).

[2]刘明德,林杰斌.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与实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吴建华等.基于C/S与B/S混合架构的排水地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5]肖道纲,彭明军.数字武汉空间基础数据集成建库及应用.地理信息世界,2004(1).

[6]许贵林.县级国土政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技术装备,2003.

[7]钟秀玉,李英.基于B/S模式下的现代MIS的信息安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1,(02).

上一篇:微公益下一篇:初三学生如何学习化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