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细菌(共7篇)
尿沉渣细菌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及效果, 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 分别采取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 观察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为132例, 占46.2%, 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为140例, 占49.0%, 其中假阳性有25例, 占17.9%, 灵敏度为82.1%, 假阴性有17例, 占12.1%, 特异性为87.9%, 准确率为87.1%, 两组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皆能有效诊断出尿路感染,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虽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但其检测方法简便, 能够协助临床进行早期筛查, 而尿培养结果相对精确, 能够作为临床的确诊依据, 但细菌培养时间较长, 无法满足大批量早期筛查的需要, 2种检测手段皆有其利弊, 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
关键词:尿沉渣白细胞,细菌定量计数,尿细菌培养,尿路感染
尿液细菌培养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可靠依据, 但通常需要3 d左右方可完成常规细菌培养, 无法及时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提供出检查数据, 容易耽误病情[1]。目前, 临床上广泛使用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进行检测, 以早期获取较为准确的数据, 协助临床尽早诊断, 及时制定出治疗方案。为了分析比较尿沉渣西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及效果, 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 现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分别采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的受检者286例, 男179例, 女107例, 年龄在23~78岁, 中位年龄为 (45.6±2.1) 岁, 门诊患者201例, 住院患者85例, 所有女性受检者皆按照要求将外阴进行清洗后留取尿液样本, 采集标本后皆立即送检, 分别采取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 观察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
1.2 方法
1.2.1联合检测组
把尿液的标本充分混匀后2 h内, 使用的是UF-1000i全自动尿成渣仪及配套的试剂盒, 进行白细胞定量计数, 检测出尿液中的白细胞数及细菌数, 计量单位以“个/μL”表示。检测阳性的标准:白细胞≥30个/μL, 细菌数≥2500个/μL。
1.2.2尿培养组
把尿液的标本充分混匀后, 采取1μL的定量接种杯, 取出尿液的1环接种在尿液细菌培养的中国蓝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上, 放置在37℃的培养箱中, 持续18~24 h, 然后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计算其菌落数。细菌培养阳性的标准:细菌菌落计数≥105个/m L。
1.3 统计方法
采用χ2软件V1.61版本处理, 期间数据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为132例, 占46.2%, 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为140例, 占49.0%, 其中假阳性有25例, 占17.9%, 灵敏度为82.1%, 假阴性有17例, 占12.1%, 特异性为87.9%, 准确率为87.1% (115/132) , 2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尿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株结果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100例,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83例, 占83.0%, 2种检出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58, P<0.01) 。见表1, 表2。
3 讨论
传统上对于尿路感染采取尿液细菌培养, 长期作为确诊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 但采取细菌培养检测的方法, 由于细菌的生长特性所决定, 其检测出结果的速度较慢, 一般至少需要耗费1~3 d的时间, 无法为临床诊疗及时提供出准确的依据, 因此, 该研究通过对比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出尿路感染, 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是否能够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泌尿系统感染的可靠早期筛查手段[2]。
该研究中统计发现, 以尿细菌培养的结果作为金标准, 尿细菌培养检出尿路感染率46.2%, 准确率为100%;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检出尿路感染率为49.0%, 其中假阳性率为17.9%, 灵敏度为82.1%, 假阴性率为12.1%, 特异性为87.9%, 准确率为87.1%, 2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可见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相对尿细菌培养结果仍欠缺, 但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皆在80%以上, 也较为准确, 能够作为早期筛查的一项有效手段。尿沉渣定量分析仪使用的是电阻抗检测法与流式细胞技术作为检测原理, 联合采取染色技术, 将油性成分及染色的细胞通过激光激发出的前向散射光强度、荧光强度、细胞产生的电阻抗皆转为电信号, 再进行各种有形成分的定量分析, 此方法检测速度迅速, 效率高, 且适用在批量的筛检和标准化的操作[3]。
另外, 该研究中还联合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 对照尿细菌培养的阳性菌株结果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100例,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有83例, 占83.0%, 2种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显示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中, 对于尿液中的细菌含量能够迅速检出, 并及时对症治疗, 对于无法确诊的患者, 可进一步采取尿培养以确诊, 此检测手段不但可以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痛苦, 还能够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提高临床的诊疗效率。
综上所述,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皆能有效诊断出尿路感染,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虽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但其检测方法简便, 能够协助临床进行早期筛查, 而尿培养结果相对精确, 能够作为临床的确诊依据, 但细菌培养时间较长, 无法满足大批量早期筛查的需要, 2种检测手段皆有其利弊, 应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翟如波, 高清.尿细菌培养与尿化学分析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对比分析[J].沈阳部队医药, 2008, 21 (2) :119-120.
[2]尚静, 王培昌, 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上东医学, 2012, 52 (12) :94-96.
[3]张梁, 邓益斌, 许桂丹, 等.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菌培养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对比分析[J].右江医学, 2010, 38 (3) :319-320.
尿沉渣细菌 篇2
关键词:尿沉渣白细胞检测,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尿路感染,尿细菌培养
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炎性疾病, 具有发病率较高的特点, 临床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为主[1]。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菌血症、肾功能不全, 严重可致尿毒症。因此, 快速诊断尿路感染十分必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就诊的疑似尿路感染5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进行诊断, 以尿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来评价其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560例, 排除月经期妇女, 其中男365例, 女195例;平均 (46.4±6.8) 岁;门诊患者426例 (76.1%) , 住院患者134例 (23.9%) 。
1.2 方法
取清洁中段尿液标本, 每份先取样1pl进行尿细菌培养, 剩余样品采用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法联合检测。具体操作如下:
1.2.1 联合检测法
使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仪及配套试剂盒对尿液标本进行检测, 对标本中白细胞数及细菌数分别计数,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从标本保留到检验结束时间控制在1h内, 白细胞检测阳性标准为≥30个/μl, 细菌数阳性标准为≥2500/μl。
1.2.2 尿细菌培养
将标本充分混合均匀, 采用1pl定量接种环取1环清洁中段尿液, 在血琼脂培养皿中接种, 放入37℃培养箱中, 培养时间为18~24h, 使用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 并计算细菌菌落数, 无菌生长的标本继续培养24h。阳性标准为细菌菌落计数≥105个/ml。
1.3观察指标
观测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真阳性/ (真阳性+假阴性) ×100%;特异度=真阴性/ (假阳性+真阴性) ×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 (真阳性+假阳性) ×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 (假阴性+真阴性) ×100%;诊断符合率= (真阳性+真阴性) /总例数×1 0 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5.8%, 阳性预测值为95.7%, 阴性预测值为9 6.8%, 诊断符合率9 6.3%。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所引起的尿路炎症性病变, 主要是在肾、尿管、膀胱及尿道上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2]。诊断尿路感染的关键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液的检查结果。诸多方法均各有利弊, 其中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准确率较高, 但存在着培养时间较长的缺点, 从留取标本到形成检验报告一般需1~3d, 影响了临床诊断效率和用药及时性, 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延误[3]。
尿沉渣检查又称为尿有形成分检查, 有“体外肾活检”之称, U F-5 0 0 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能对尿液中各有形成分做出灵敏而精确地鉴别和计数, 不仅操作简便, 耗时较短, 且检验项目由单项拓展为多项, 更有利于临床结合病情综合分析和判断[4]。因此, 尿沉渣检查能够快速对尿液白细胞及细菌进行定量分析[5]。本文结果显示,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8%和95.8%, 阳性预测值为95.7%, 阴性预测值为96.8%, 诊断符合率96.3%, 说明尿沉渣白细胞和细菌定量计数检测准确度较高。
综上所述, 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检测法虽然不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但具有简单易行、诊断迅速的优势, 与尿细菌培养各有利弊, 可以作为早期临床筛查的手段,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尚静, 王培昌, 张蕴秀.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联合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J].山东医学, 2012, 52 (12) :94.
[2]王学涵, 吴丽萍.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中细菌测定性能及对尿路感染的筛查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10) :1223.
[3]胡曙光.尿路感染患者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5) :1611.
[4]顾可梁.尿有形成分的识别与检查方法的选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6) :572.
尿沉渣镜检临床应用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2010年6月间的住院患者458例为研究对象, 使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收集患者晨尿样本共458份, 患者年龄为37~65岁, 平均年龄49.8岁, 其中包括男性晨尿245例, 女性晨尿213例。
1.2 仪器与试剂
离心机选用LD4-2A型台式低速离心机 (北京京立离心机有限公司生产) , 尿沉渣镜检选用CH生化显微镜 (Olympus公司出品) ,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则使用Miditron JuniorⅡ型尿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 。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则采用UF-100型尿沉渣仪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 尿10项试纸 (中国华通公司生产) , 一次性吸管。
1.3 检验方法
所有患者的尿液样本均经充分混匀后分别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沉渣检查3种方式进行。所有仪器的使用步骤均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测定。
先使用UF-10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自动吸样分析 (进行测定每天开机先用Sysmex公司提供的尿沉渣质控物进行监控, 然后再测试尿样) [4]。随后进行尿干化学分析。最后进行尿沉渣镜检:将混匀的尿液装入10mL离心管, 并在离心半径8cm下, 以1500转/min的速度进行离心5min, 留取0.2mL沉渣液, 并用“沙黄-结晶紫”染液 (Sternheimer-Malbin, SM) 1滴同尿沉渣液进行混匀约5min, 然后提取尿沉渣染色混合液1滴置于玻片上加盖玻片, 再使用显微镜按常规进行镜检, 并将红细胞以及白细胞数同另外一种方法进行对比。所有检查均在取样2h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13.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考数值
通过文献记载确定参考值范围:
UF-100结果:红细胞RBC:男性0~10/uL, 女性为0~26/uL;白细胞WBC:男性0~10/uL, 女性为0~26/uL;
干化学分析法:尿隐血BLD呈隐性, 尿白细胞Leucocyte呈隐性, 尿蛋白protein呈阴性;
尿沉渣镜检:红细胞RBC:男性0~4/uL, 女性为0~9/uL;白细胞WBC:男性0~5/uL, 女性为0~12/uL;以高于参考值范围为阳性。
2.2 检测结果
通过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3种方法检出率比较, 如表1, 其中红细胞RBC检测3种方法的结果阳性率分别为128 (27.9%) 、78 (17.0%) 、122 (26.6%) ;白细胞W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41 (30.8%) 、107 (23.4%) 、150 (32.7%) , 经分析后可见3种方式两两比较均具备统计学差异, P<0.05。
3 讨论
尿液的化学成分分析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光电学技术的发展开始, 尿液化学成分自动分析仪以进入临床并逐渐成为主要检测方式, 因此导致了临床上渐渐忽略了显微镜尿沉渣镜检[5]。其实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沉渣显微镜检查EUS以及最先进的临床技术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3种方法在临床上都有着其显著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
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作为目前测定尿液有形成分的先进仪器, 其主要基于流式细胞及电阻原理, 通过对细胞进行荧光色素染色后, 测定其荧光强度, 荧光波幅度, 前向散射光强度及幅度, 从而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及鉴别。UF-100尿沉渣仪的临床应用虽然能够区别出红细胞来源, 但同时亦存在劣势, 例如存在滴虫、真菌或者结晶等都是会对RBC测试结果干扰的影响因素[6]。干化学分析法对红细胞RBC进行测定时检测到的是完整RBC与游离Hb的总和, 因此可能存在的具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会对测试结果直接造成影响致使结果呈假阳性, 但鉴于干化学分析法进行尿检测具备操作方便、耗时短且测试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因此仍应用于临床检测, 但主要作为初步筛选较多。
本文通过对随机选择本院2010年6月间的住院患者458例晨尿样本为研究对象, 使用3种方式对尿液样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检出率进行了比较, 其中红细胞RBC检测3种方法的结果阳性率分别为128 (27.9%) 、78 (17.0%) 、122 (26.6%) ;白细胞W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41 (30.8%) 、107 (23.4%) 、150 (32.7%) , 经分析后可见3种方式两两比较均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3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的原理与显微镜下计数原理存在较大差别, 现行条件下无法进行对换。除原理区别外, 造成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还包括:
(1) 所用试剂间的组间质量差;
(2) 尿液样本受到污染导致甲醛、呋喃坦啶等物质会导致白细胞WBC结果产生假阳性;
(3) 尿液中肌红蛋白等物质会导致红细胞RBC测试结果假阴性。
综上所述, 作为传统的尿沉渣镜检更是尿液沉渣检测方法中最直观、最有效, 对于也是相对准确的沉渣检测“金标准”。一般来说, 干化学分析+自动分析仪的方法检测后合格的样本, 经尿沉渣镜检后的合格率可达97%以上。因此, 如果能在临床中将尿干化学分析法、全自动尿沉渣分析法以及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有机结合, 则其结果便可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 可以为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何卫恒, 温水年, 胡运月, 等.尿干化学法结合尿沉渣分析仪的应用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17) :2235~2237.
[2]马骏龙, 陆玉静, 黎晓晖.尿液红、白细胞定量不同测定方法的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 (5) :348~350.
[3]姜文玲, 夏运成, 许向青.尿液自动分析、尿沉渣及尿常规镜检对尿中有形成份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2, 12 (10) :49~50.
[4]俞增强.UF-100尿沉渣分析仪质控参数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 2005 (5) :50.
[5]从玉隆, 马骏龙, 邓新立.尿液常规分析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 2001, 19 (4) :242~244.
106例妊娠妇女尿沉渣检测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仪器
UF-5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Sysmx公司)。
1.2 对象
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妊娠各期妇女106人。其中妊娠早期(12周)40例,妊娠中期(12~28周)30例,妊娠晚期(28~40周)36例。年龄22~36岁,平均25.3岁。调查对象排除既往有泌尿系统疾病及妇科检查有阴道炎者。
1.3 方法
1.3.1 实验方法
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集清洁中段尿,充分混匀标本后,用UF-50分析仪测定,同时进行尿十项分析及显微镜检。所有标本在取样后2 h内完成,每天开机后用Sysmx公司提供的尿沉渣质控物进行监控。
1.3.2 参考值标准
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检验科2002年度UF-5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的235名健康女性体检人员尿沉渣结果为参考值。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妊娠各期尿沉渣分析结果见表1。
2.2 按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2],妊娠各期合并菌尿与泌尿系感染的关系见表2。
3 讨论
UF-50不仅能对尿中细胞总数进行定量分析,还能显示红细胞大小及分布情况,判断红细胞来源。对于白细胞及细菌数准确分析,作出定量报告。并且具有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重复精度及极低的互染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本试验通过106例妊娠不同时期尿沉渣的分析,发现自孕早期开始,各项指标值均高于笔者所在医院正常标准,尤其在妊娠中、晚期细菌数和白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且妊娠期尿沉渣各项指标随孕周增加而增高。证明妊娠期妇女易感染泌尿系统疾病,应早期采用准确有效的筛查方法,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对胎儿的危害。急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也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妊娠期妇女由于泌尿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发生明显改变,膀胱输尿管扩张,尿路平滑肌松驰,膀胱输尿管蠕动缓慢。这种状态从妊娠第7周开始一直持续至分娩结束。其间,子宫不断增大,压迫膀胱引起排尿障碍,尿潴留及膀胱输尿管返流。加之女性尿道比较短,尿道口与肛门靠近,细菌容易沿尿道口上行发生感染,易发生肾盂肾炎。加之孕妇尿液中葡萄糖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增加,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易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有报道指出,急性肾盂肾炎绝大部分在妊娠中、晚期发病[4]。从表2可以看出,中、晚期妊娠泌尿系感染的比率高于孕早期,提示随着子宫不断增大,其压迫尿路梗阻也日趋加重,使孕妇对尿路感染的易感性不断增高。由此可以解释妊娠中、晚期急性肾盂肾炎高于早期的原因。笔者认为UF-50尿沉渣分析仪用于妊娠期妇女早期诊断,其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方法,对于早期发现泌尿系感染,早期诊断治疗,保证母婴健康,避免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妊娠妇女泌尿系统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UF-5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对106例妊娠妇女进行尿沉渣检测分析。结果 中、晚期妊娠妇女泌尿系统感染的比率高于孕早期。结论 尿沉渣检测分析对于及早发现妊娠期妇女泌尿系统的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妊娠妇女,尿沉渣检测
参考文献
[1]顾美皎.妇女保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18.
[2]刘伟.现代实验论断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19.
[3]金大鸣.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评价.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8,8(3):190.
尿沉渣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5
然而, 尿沉渣检查的重要性并未完全引起临床医师, 尤其是肾脏病专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这从目前很少肾病专科医师亲自在显微镜下进行尿沉渣检查, 以及我国许多医院的尿液检查报告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机测结果, 而无镜检报告等事实中可略窥一斑。
1 尿沉渣检查步骤
尿沉渣检查批次之间结果差异较大, 这种差别除了与患者病情变化有关外, 也与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步骤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每个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操作规程, 以保证结果可比性。其中包括标本留取、制作、检测3个方面。
2山东省沂源县中医院 (256100)
1.1 留尿
容器必须清洁, 理想的尿标本采自清晨起床前2h内的中段尿, 此时尿液比较浓缩, 偏酸性, 尿中有形成分较多且保持较完好。
1.2 制作及检测
通常取尿液10m L, 1800转离心5min, 弃上清, 剩0.25m L左右混匀, 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20个视野。留取尿量, 离心速度和时间, 剩余的尿沉渣量均直接影响红细胞数的结果。
1.3 检查报告
目前尿液红细胞尚能一定量的形式报告结果, 而白细胞及管型则很少有规范的报告形式 (定量或半定量) 。若不将这些问题规范化, 将无法进一步提高尿沉渣检查的科学性。
需要指出的是, 多数肾病患者经常服用大量中药 (尤其是大黄制剂) 及钙和碳酸氢盐等制品, 尿液中常出现一些结晶及色素, 这些成分也可干扰尿干化学法的检测结果。因此, 对于有明确肾脏损害的患者, 还是应该首选尿沉渣定量检查, 以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检测结果。
2 利用尿沉渣中各种成分变化判断病情
任何类型的肾脏病变, 其受损部位的各种成分 (细胞、酶、代谢产物) 可在尿液中反映出, 通过观察尿沉渣成分改变, 能够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2.1 管型
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中凝固形成的柱状物, 其外形与形成部位有关。因此, 通过观察管型的形态, 也有助于判断肾脏病变的性质及部位: (1) 透明管型:在正常人, 尤其是剧烈运动、高热等脱水状态时, 有时在心功能不全时可以出现。 (2) 细胞管型:系管型中有细胞成分的嵌入。按嵌入的细胞成分不同分为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型, 这些细胞管型往往与原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红细胞管型说明血尿来源于肾实质病变, 尤其在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急进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炎中常见。若红细胞已崩解, 管型呈均质性红褐色, 又称为血液或血红蛋白管型。白细胞管型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肾血管炎性疾病。上皮细胞管型是嵌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成的, 在大量蛋白尿合并间质肾小管损害时可以出现, 有时在管型中可见多种细胞成分, 称之为“混合细胞管型”。当细胞崩解形成颗粒而嵌入管型中形成的管型, 称为颗粒管型。这类管型一旦在尿液中出现, 提示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有急性炎症反应或变性,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等, 需要积极采取措施。 (3) 腊样管型:系各种管型在肾小管内长期滞留或淀粉样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溶解后所致, 多提示肾小管严重受损, 常常出现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 肾功能不全或肾淀粉样变性时。 (4) 脂肪管型:系脂肪滴进入管型基质中, 多见于大量蛋白尿的患者。 (5) 巨大管型或肾衰管型:集合管形成的管型因其形态较一般管型大数倍而得名, 多出现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
2.2 晶体
尿液盐类结晶的诊断意义不大, 晶体尿是结石产生的基础, 检查晶体尿有助于结石的诊断, 对结石进行有效治疗后晶体可减少。如尿中尿酸、草酸钙、磷酸盐等经常出现于新鲜尿液中, 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 应怀疑结石的可能。如检出胱氨酸结晶可确定为胱氨酸尿症。磺胺药物结晶如在尿中出现, 对临床用药有参考价值。
2.3 红细胞
是肾小球增殖性疾病或炎症损害的重要标志。红细胞的形态及数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肾脏病变的部位及性质。肾小球疾病引发的血尿, 因红细胞经肾小管渗透压及p H等因素的影响, 其形态发生变异, 呈皱缩的红细胞、芽孢状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大型细胞、古钱状红细胞伴有芽孢状突出等多种形态学特征, 故称多形型红细胞尿。而肾小管远端部位的出血 (如肾盂、输尿管、膀胱) , 因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 尿液中红细胞形态保持原状, 古称为均一型红细胞尿。所以, 通过观察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学特征, 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部位。此外, 红细胞的数目对诊断亦有较大帮助。尿液中出现大量多形型红细胞时往往提示肾小球炎性反应较重, 要高度考虑系膜病变或涉及系膜的血管炎病变, 如Ig A肾病、膜增值性肾炎、内皮系膜增值性肾炎及其他先天或继发性肾脏损害。有文献提示, 当尿红细胞>106/m L时, 90%患者的肾活检标本中可见新月体形成。如果同时合并大量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管型则更加提示新月体肾炎。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并非所有肾小球肾炎患者都呈多形型红细胞尿, 当肾脏疾病合并严重的间质小管损害时 (如新月体肾炎、急进性肾炎) , 尿液中红细胞可以呈均一型, 或均一型的比例明显增加。有时一些血管炎性疾病, 如紫癜性肾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因疾病涉及全身小血管引起间质及其他部位出血, 亦可呈均一型红细胞。因此, 当肾小球疾病患者反复出现均一型红细胞尿, 或均一型红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时, 要高度警惕间质小管性损害, 应搜寻其诱因 (药物、对比剂、脱水等) 。此外, 留取尿标本前使用袢利尿剂, 也可因破坏了肾小管的低渗环境, 红细胞形态亦呈均一型。
2.4 白细胞
肾炎患者尿中一般不出现白细胞。如果出现, 首先须排除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果白细胞尿同时伴有红细胞及各种细胞管型, 临床上常称“万花筒”样变化, 则是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狼疮性肾炎、膜增值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最具特征性的尿液变化。若反复持续白细胞尿或脓细胞尿, 则需进一步认真检查, 排除返留性肾病。此外, 肿瘤以及尿路邻近组织炎症, 或妇女白带等污染尿液时, 尿中亦可见异常数量的白细胞。
2.5 上皮细胞
正常尿中可有少量上皮细胞, 当泌尿系统有病变时也可出现大量上皮细胞。观察上皮细胞的形态, 有助于判断小管病变的部位: (1) 小圆上皮细胞:较白细胞略大, 圆形或多边形, 核大而圆, 核膜清楚, 有时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难以区别。这类细胞大量出现在尿液中, 要警惕各种原因引起的近端肾小管损害;如果大量上皮细胞粘附在管型上, 尤其是伴有颗粒碎片时, 高度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若这类细胞胞质内充满脂肪滴时, 则提示蛋白尿较重, 肾间质小管功能损害的风险极大, 要警惕各种药物的肾毒性;当尿液中出现成堆的肾小管上皮细胞, 则要考虑药物性肾损害。此外, 肾移植后患者出现上述变化, 亦要警惕排异反应及药物中毒反应。 (2) 扁平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大而扁平细胞, 有小的核, 在膀胱、尿道病变时可以增加。 (3) 尾状上皮细胞:在肾盂、输尿管、膀胱颈病变时多见。
综上所述, 我们体会到:尿沉渣检查的结果, 除了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关外, 也与实验室检查的操作步骤有密切的关系。因而, 每个实验室在标本的留取、制作、检验等方面应建立自己的操作规程,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同时, 对于经常服中药的肾病患者, 因其尿液中常出现一些结晶及色素等成分, 这些成分也可干扰尿干化学法的检测结果, 所以, 应首选尿沉渣定量检查, 以避免其他因素影响检测结果。鉴于尿沉渣检查对肾脏疾病、尿道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的重要价值, 我们建议临床医师尤其是肾病专科医师应引起高度重视。
摘要:目的阐述尿沉渣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方法从尿沉渣检查的步骤, 利用尿沉渣中各种成分: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的变化判断病情及预后。结果尿沉渣检查对肾脏疾病、尿道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判断等均有重要的价值。结论尿沉渣检查在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尿沉渣细菌 篇6
(1) 描述:激光电源开关关闭。
(2) 监测方法:电源开通后2 min激光被监测。
当下列 (1) 或 (2) 情况出现时, 错误报警: (1) 开机时+15 V被加到PCB№2101上作为电源电压, 当激光电源关闭, 电压断开, “Lase OFF”信号出现。 (2) 当在主板上光学检测器被移动, 安全 (联锁) 联动信号传到PCB№2101板并发布错误信号, 激光电源被关断。
(3) 系统反应:当前的测量继续, 下一个样品不吸样。
2 Laser Unit Error
(1) 描述:激光单元或激光发生器不正常 (过热) 。
(2) 监测方法:当激光电源开启后, 激光电源和激光发生器的温度就一直被监测, 当二者中任一个过热, 一点点错误信息 (联动信号) 就被监测到PCB№2101上。
(3) 系统反应:当前测量继续, 下一个样品不吸样。
通过开关电源开关, 系统被恢复。
3 Laser Radiation Error
(1) 描述:激光发生器不正常。
(2) 监测方法:当激光输出的是7.5 m W时, 来自激光电源的调整 (校准、控制) 信号被监控 (在测量时) , 当这个控制信号连续2次被检测, 激光输出电流按下列识别错误: (1) 当激光电源输出电流是8 A或更多时, 激光发生器错误。 (2) 当激光电源输出电流在2~8 A时, 正常。 (3) 当激光电源输出电流小于2 A时, 激光输出错误。
(3) 系统反应:当前测量继续, 下一个样品不吸样。更换激光管, 恢复系统 (通过减少激光输出功率, 可进行暂时的操作) 。
4 Short Samle SNS9
(1) 描述:在样品吸样期间, 不能吸收预定量的样品。
(2) 监测方法:在样品吸入之后, 附着在SRV上的样品传感器被查出是接通的 (如果传感器是断开的, 则发出错误报警) 。
(3) 监测时间:在SV27接通后0.1 s。
注意:少于8 ms的带电导率的样品, 被判断为“Sample Shortage”在“Pation Samle mode”。
(4) 系统反应:当前的测量继续, 测量数据不显示。
5 Short Sample (Mixing) SNSIO
(1) 描述:在样品吸样期间, 在分析模式, 预定量的样品在测量管内不存在。
(2) 监测方法:附在吸样针顶部的样品传感器在样品吸样之后接通 (如果传感器断开, 则错误分布) 。
(3) 监测时间:在样品混合开始后3.4~5.4 s。
注意:带有导电率的少于8 ms的样品被判断为“Sample Shortage”在“Patient sample mode”, 在QC模式没有这个监测。
(4) 系统反应:系统停止吸收样品, 下一个样品分析将继续。
6 SRV Initial Position Error SNS7
(1) 描述:SRV不在它的初始位置。
(2) 监测方法:SRV初始位置限位开关 (SW7) 被检测为接通。
(3) 监测时间:当SV27被关断后2.5 s。
(4) 系统反应:当前测量被中断 (与紧急停止一样, 中断次序不执行) , 系统被“Erro Recovery Sequence”覆盖。
7 SRV Move Position Error
(1) 描述:SRV不在它的移动位置。
(2) 监测方法:SRV移动位置限位开关 (SW8) 被检测为接通。
(3) 监测时间:当SV27被接通后2.5 s。
(4) 系统反应:当前测量中断 (和紧急停止一样, 中断次序不执行) , 系统被“Error Recovery Sequence”覆盖。
8 SRV Move Too Slow
(1) 描述:SRV达到预定的位置, 花费时间太长。
(2) 监测方法:SRV移动在监测范围内完成, 但它用时在1.6 s以上。
(3) 系统反应:当前测量继续, 下一个样品不吸样, 系统被“Error Recovery Sequence”覆盖。
9 For Back FUCTION Error SNS27 (Rear) SNS28 (Front)
(1) 描述:试架和样品针驱动力量有问题。
(2) 监测方法:试架和样品针驱动力被前或右限位开关检查。
(3) 监测时间: (1) 样品分析开始后0.1 s。 (2) SV30接通后2.0 s。
(4) 系统反应:当前测量中断 (中断顺序可执行) , 系统被“Error Recovery Sequence”覆盖。
10 Pipet Crash 1 SNS25 (Renr)
(1) 描述:当样品吸样后在它回返时, 针移动不正常。
(2) 监测方法:附在支架上的SNS25 (Rear) 吸样后, 针返回时被监测。
11 Pipet Crash 2 SNS26 (Front)
(1) 描述:当针移动下来时不正常。
(2) 监测方法:当吸样上升后针返回时, 附在支架上的SNS26 (Front) 被监测。
(3) 监测时间: (1) 针开始下降后, 在吸样过程中0.0~1.7 s。 (2) 在开始下行时, 在冲洗过程0.0~1.7 s。注意这仅在自动模式被监测时。
(4) 系统反应:当前的测量被中断 (中断程序可执行) 系统被覆盖。
12 Rack Feed In Fuction Error
(1) 描述:“Rack Feed In”移动 (带着试架从左架槽到测量线) 不正常。
(2) 监测方法:当启动试架运动后, 输入传感器在10 s内检测到试架。
(3) 系统反应:当完成已准备好的吸样次序, 系统准备好, 下一个样品将不被吸样, 可进行手动测量, 通过“Rack Feed In”测试, 操作时系统被覆盖, 重新启动样品测试, 重新设置试架, 再“Start”。
13 Rack Shift Fuction Error
(1) 描述:试架移位不正常。
(2) 系统反应:当完成已经吸样的顺序, 系统准备好, 下一个样品将不吸样, 可手动测试, 通过“Rack Feed In”测试, 系统可恢复操作, 重新启动样品测量, 重设置试架, 按“Start”。
14 Rack Move Error
(1) 描述:试架移动操作期间, 没有检测到试架[1]。
(2) 监测方法:检查试管位置的2个传感器接通50 ms, 或当移动电动机开始工作时起至少检测一次, 直到它返回起始位置时停止。
(3) 系统反应:当完成已经吸样的顺序, 系统准备好, 下一个样品将不吸样, 可手动测试, 通过“Rack Feed In”测试, 系统可恢复操作, 重新启动样品测量, 重设试架, 按“Start”。
15 Rack Move Error
(1) 描述:在样品模式, 当试架移动电动机不运行, 试架用手动移动[2]。
(2) 监测方法:从移动后, 每100 ms试管位置传感器监测, 直到下一个开始, 当2个传感器任一个检测为接通时, 发布错误信号。
(3) 系统反应:当完成样品吸样次序后, 系统准备好, 下一个样品不吸样, 可手动测量。当通过“Rack Feed In”操作正常时, 系统被覆盖。
16 Rack Feed Out Error
(1) 描述:当试架从测量线上输出时, 试架输出槽无反应。
(2) 监测方法:试架输送移动开始, 试架输送传感器被检测为断开1 s, 当这个传感被检测为接通时, 发布错误信号。
(3) 系统反应:当完成样品吸样次序后, 系统准备好, 下一个样品不吸样, 可手动测量。当通过“Rack Feed In”操作正常时, 系统被覆盖。
17 2.2 kgf/cm2 (1 kgf/cm2=9.8 N) Error
(1) 描述:2.2 kgf/cm2在操作范围之外。
(2) 监测方法:通过A/D转换器, 2.2 kgf/cm2 (连接到2.2 kgf/cm2调节器) 的压力传感器电压被检查在下列以内:当“Ready”时, 每100 ms监测一次, 除了在”Sample Aspiration Ready”, 大于1.8 kgf/cm2或小于2.50 kgf/cm2。当超过30个连续不断的监测压力在上述工作范围之外时, 发布错误信号。
(3) 系统反应:等待直到压力在工作范围之内, 除去错误, 系统变成“Ready”。
18 Sheath Pressure Error
(1) 描述:0.15 kgf/cm2压力在工作范围之外。
(2) 监测方法:通过A/D转换器0.15 kgf/cm2 (连接到0.15 kgf/cm2调节器) 的压力传感器的电压被检查在下列范围之内:当“Ready”时, 每100 ms监测一次, 除了在“Sample Aspiration Ready”状态, 大于0.100 kgf/cm2或小于0.200 kgf/cm2。当超过30个连续不断的监测压力在工作范围之外时, 发布错误信号。在“Measuremenf”期间, 每100 ms监测一次。
(3) 系统反应:在样品测量期间, 已经吸样后信息“Check Stored Data”和“Analysis Error”被显示。下一个样品不被移动, 可手动测量。当完成已吸样的顺序后, 系统等待直到压力在操作范围之内, 当除去错误, 系统变成“Ready”。重启样品测量, 重设试架按“Start”键。
19 0.5 kgf/cm2Error
(1) 描述:0.5 kgf/cm2压力在工作范围之外。
(2) 监测方法:通过A/D转换器0.5 kgf/cm2 (连接到0.5 kgf/cm2调节器) 的压力, 传感器电压被检测出在下列范围之内:监测范围在大于0.5 kgf/cm2小于0.54 kgf/cm2, 当超出这个范围就发出错误信号。
(3) 系统反应:在样品测量期间, 已经吸样后信息“Check Stored Data”和“Analysis Error”被显示。下一个样品不被移动, 可手动测量。当完成已吸样的顺序后, 系统等待直到压力在操作范围之内, 当除去错误, 系统变成“Ready”, 重启样品测量, 重设试架按“Start”键。
20 Vacuum Error
(1) 描述:400 mm Hg (1 mm Hg=133.322Pa) 真空负压在工作范围之外。
(2) 监测方法:通过A/D转换器400mm Hg真空传感器的电压被检查在下列范围之内:在“Ready”时, 每100 ms监测一次, 大于375 mm Hg和小于420 mm Hg, 当超过30个连续的监测压力超出这个范围时, 发布错误信号。在“measurment”时, 每100 ms监测一次, 大于250 mm Hg和小于420 mm Hg, 当真空超出这范围, 发布错误信息。
21 Pressure Lower Error
(1) 描述:2.0 kgf/cm2压力比电磁阀担保范围低, 比预定时间长, 测量保证。
(2) 监测方法:通过A/D转换器, 2.0 kgf cm2 (连接到2.0 kgf/cm2调节器) 的压力传感器的电压被检测在下列范围之内:在“measurment”时, 每100 ms监测一次, 大于1.5kgf/cm2, 当超过15个连续的监测压力是在操作范围之外时, 发布错误信息。
尿沉渣细菌 篇7
关键词:FU-100尿沉渣分析仪,尿路感染
UF-100尿沉渣分析仪, 其属于一种流式细胞技术, 通过激光将强度有效进行散射, 从而针对患者尿液中含有的多种成分可以准确进行定量分析。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看, 根据120例尿样标本, 讨论利用UF-100检测到细菌数, 再与公认的诊断UTI“金标准”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同时还将FU-100法和尿干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达到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尿路感染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3年来收治患者中的120例尿样标本, 其中男66例, 女54例, 年龄24~66岁, 平均年龄 (36.73±6.35) 岁。
1.2 仪器与试剂
主要选择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相关的配套试剂, 仪器主要由日本Sysmex公司生产;Clinitek 5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以及相关的配套试纸条, 主要由美国Bayer公司生产;Vitek svste Ills ATB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以及相关的配套鉴定板, 主要由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
1.3 方法
在进行尿定量细菌培养的过程中, 主要选择3 mm或者4 mm的接种环, 选择清洁中段尿液, 在血平板上进行接种。温度条件为35℃, 在18~24 h之后, 对菌落进行准确计数。主要通过革兰阴性菌>105 CFU/m L或者革兰阳性菌>104CFU/m L判定为阳性。如果属于阳性标本, 再选择单个菌落, 有效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种进行准确鉴定[1]。
在进行细菌培养的过程中, 对细菌的生长表现了一定的意义。并且通过菌落革兰阳性球菌进行均数, 最终发现≤104 CFU/m L (或革兰阴性菌≥105 CFU/m L) 被判定为细菌培养呈现阳性 (当出现两种致病菌在同一时间生长的情况后, 选菌计的数值接近或者≥104 CFU/m L的细菌判定为阳性统计菌;如果出现了大于杂菌生长的情况则被判定为出现了污染的情况) 。UF-100在对结果进行测定的过程中, 主要是根据仪器的相关说明以及具体的相关资料实施细菌计量, 如果数值≥8000μL则被判定为阳性;白细胞计量≥20/m L则被判定为阳性[2]。以此列为标准针对UF-100检测分析阳性时表现出的假阳性、假阴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算值以及阴性预算值进行准确的计算。
用Clinitek 500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以及相关的配套试纸条, 检测尿液中RBC、WBC含量。
RBC、WBC检出率判定:男性RBC 0~12/μL, WBC0~12/μL;女性:RBC 0~24/μL, WBC 0~26/μL;超出此范围视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细菌培养同UF-100分析结果间的情况
UF-100检测分析结果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发现, UF-100分析表现为阳性的患者36例, 阳性率达到30%, 其中通过UF-100分析表现为阳性但是细菌培养表现为阴性的患者, 共6例, 假阳性率为6.2%;8例患者利用UF-100进行分析最终表现为阴性, 但是细菌培养表现为阳性, 假阴性率为20.5%。UF-100分析具有的敏感性为79.4%, 具有的特异性为90.5%, 计算的阳性预示值为92.3%, 计算的阴性预示值为96.42%, 在检测方法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两法检测结果表现了较高的关联性, 见表1。
2.2 UF-100法和干化学法对RBC、WBC检出率比较
RBC检出率:UF-100法为38.3%, 干化学法为31.7%;WBC检出率:UF-100法为34.2%, 干化学法为26.6%, 见表2。
2.3 清洁晨尿、随意尿、餐后尿比较结果
清洁晨尿、随意尿、餐后尿白细胞和红细胞值比较结果, 见表3。
注:与晨尿比较, *P<0.05
3 讨论
尿路感染主要指的是患者的肾脏、尿管、尿道上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临床众多的检测项目中, 较为常见的是对患者实施尿液检测。其中重要的检测方法是对患者实施尿沉渣检测。
UF-100尿沉渣分析仪的检测原理[3]是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原理。电阻抗检测系统包括测定细胞体积的电阻抗系统和测定尿液导电率的传导系统。电子系统从样品细胞中得到的电阻抗信号和传导性信号, 被感受器接收后直接放大输送给微处理器。这些电信号通过波形处理器整理, 再输给微处理器汇总, 得出每种细胞的直方图和散射图, 通过计算得出每微升各种细胞数目和细胞形态。
根据被测物的电阻对光反射率的变化, 结合荧光染色技术, 对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细菌等有形成分进行分析, 给出有形成分的定量报告和散点图。还能给出红细胞均一型、非均一型和混合型等信息。在RBC的检测方面, UF-100的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检测结果相近[4]。UF-100不仅能定量计数尿液中的红细胞数, 还能显示红细胞的大小及分布, 显示不同血尿的直方图, 以提示RBC的相关信息。可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对各种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UF-100与干化学法检查RBC结果存在差异, 尤其在阳性级别低时差异较大。是由于二者的检测原理不同造成的。对WBC的检测中, 干化学法与镜检、UF-100法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这是由于尿干化学法检测WBC的原理是利用中性粒细胞特异性酯酶法,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无此酶, 因此干化学检测WBC只对粒细胞敏感。
本研究采用日本Sysmex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 选择UTI诊断“金标准”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104 CFU~105CFU/m L) 进行比较。本次研究显示, 细菌培养仍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临床效能好, 但是耗时较长, 从采集标本到出报告一般需要2~3 d, 不能及时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 延误治疗。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方面, UF-100法和细菌培养检测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而UF-100尿沉渣分析仪有独立的细菌检测通道, 能较好地反应尿路感染患者的实际情况, 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检试验, 需要把尿路感染的患者及可疑患者与无尿路感染者区分开来, 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较低的假阴性率。本研究说明UF-100对尿路感染诊断粗筛检快速简易、经济、准确, 具有很好的排除尿路感染患者的作用[5]。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UF-100尿沉渣分析仪单独运用虽然检出参数仍然不能作为诊断、筛选UTI的标准依据, 但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对尿液细菌培养结果有预见作用, 临床医师最终通过尿沉渣分析仪对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实施具体的筛查, 对白细胞以及细菌的计数结果进行检测, 将诸多的阴性结果全部筛除。给予患者有效的临床治疗。UF-100尿沉渣分析仪的应用, 对于临床排除尿路感染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曾成林, 杨湛斐.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及药敏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7) :503.
[2]张东霞.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样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 4 (6) :220.
[3]项雯.SYSMEX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原理及维修[J].医疗设备信息, 2005, 20 (7) :52-54.
[4]徐海棠, 刘汉领.UF-100尿沉渣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中价值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 19 (3) :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