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种类

2024-09-18

细菌种类(共4篇)

细菌种类 篇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患者常合并其他并发症,故机体抵抗力不高,极易发生感染,且病变部位的血流会变慢,器官组织血液供应也会减少,还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细菌极易侵入,引起各种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代谢紊乱会加重,而诱发的各种并发症还会让病情变得更复杂,甚至迁延不愈,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掌握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的常见受累部位与细菌种类,对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积极意义。下文主要是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常见部位及细菌种类相关问题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病人。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平均(45.6±3.4)岁;糖尿病病程:1~23年,平均(9.8±2.2)年;疾病类型:18例1型糖尿病,42例2型糖尿病;合并症:13例脑梗死,4例低血糖,6例糖尿病肾病,5例贫血,7例合并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昏迷,入院时血糖水平为(16.2±6.5)mmol/L。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次以上的分泌物培养出现明确细菌,且均为同一细菌[1]。出现以下情况者排除在该次研究外:(1)有慢性感染性疾病;(2)细菌培养结果呈阴性;(3)特异检查结果为阴性[2]。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系列的常规检查,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监测、眼底、动脉彩超等。同时,进行尿液、痰液、胸腹及脑积液等病原菌检查,并对局部感染的分泌物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结核菌及相关检查。

1.3.2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给予降血糖治疗。

若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且服用降血糖药物,控制效果较好,继续服用降糖药;若患者并发急慢性并发症,可给予胰岛素降血糖药物;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或者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昏迷者,取胰岛素行静脉滴注补液。对于出现急性代谢紊乱者,纠正后取胰岛素行皮下注射;对于低血糖者,给予葡萄糖静脉推注,之后行常规治疗,直至患者血糖控制在较理想水平内。若患者营养不良或存在低蛋白血症,应取白蛋白、血浆输注,进行全身支持治疗。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取3次分泌物行培养,之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培养结果出来后,方案调整为给予敏感抗生素治治疗。

2 结果

60例患者中,常见感染的部位以呼吸系统居多,共30例,约占50%。其中,7例为上呼吸道感染,约占23.33%,咽拭子培养结果显示均为溶血性链球菌,而该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头孢拉定、环丙沙星、红霉素、青霉素及头孢曲松钠等。18例为肺炎,约占60.00%;5例肺炎球菌,约占16.67%,也对上述多种抗生素敏感。5例大肠埃希杆菌,约占16.67%,对环丙沙星、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敏感,但对头孢拉定、青霉素及头孢唑林钠不敏感。3例肺结核,约占10.00%,在患者痰中可发现抗酸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6.67%,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羧苄青霉素。1例克雷伯杆菌,敏感的抗生素为丁胺卡那、头孢哌酮钠。1例绿脓杆菌,1例四联球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细菌性肺部感染者由于长期住院应用广谱抗生素,期间发生了真菌感染。第二位是泌尿系统,共17例,约占28.33%。大肠埃希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共10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耐塞氏菌,均为2例;1例经过多次培养,结果均为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感染。第三位是肠道细菌感染,共6例,约占10.00%。液化沙门氏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为环丙沙星、头孢哌酮钠和庆大霉素。第四位是糖尿病足并感染,共5例,约占8.33%。其中,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氏菌杆菌。第五位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共2例,约占3.33%。其中,1例腹股沟淋巴结脓肿,1例丹毒。60位病人中,呼吸系统感染者以男性居多,但泌尿感染则以女性居多。最终,10例病人死亡,7例因感染死亡,均为肺部感染者。其中,3例诱因是低血糖,2例为脑血管病昏迷,1例脑出血而脑疝死亡,1例急性肾乳头坏死而肾功能不全坏死。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高。有研究[3]指出,在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情形中,以肺部感染占首位,接着是泌尿系统。在该次研究中,肺部感染者最多,然后是泌尿系统感染,和上述研究的观点基本一致。在该次研究中,上呼吸道系统是主要的受累部位,肺部感染者人数较多,肺炎18例,肺结核3例,大肠埃希氏杆菌与肺炎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机率较高的原因,临床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4]:(1)肺部微血管发生病变。当肺部微血管发生病变时,肺组织会出现缺氧及氧弥散障碍,而长期缺氧会改变肺组织结构,反过来又会使缺氧状态加重。此外,肺部微血管病变后,还会大大降低粒细胞趋化与黏附功能,无法聚集在病原微生物周边,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及杀灭作用明显减弱。(2)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在高血糖环境下,细菌很容易生长与繁殖,进而引起血压升高。由于细胞免疫机制中的单核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与巨噬细胞的趋化性、移动性及杀菌功能减弱,加上高糖环境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细胞的清除功能减弱,患者肺部极易感染。(3)机体免疫力下降。高血糖会引起人体的代谢改变,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若免疫失调,则容易引起局限性呼吸道免疫缺陷,对细菌的杀菌能力降低,呼吸道发生感染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4)肺功能减弱。当机体长期处于一种高血糖状态时,会降低肺胶原分解代谢的酶活性,使得肺胶原的合成及分解代谢失去平衡,进而导致肺总量与肺活量大大降低,缺氧状态加重。

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者中,泌尿系统感染是次于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类型,而致病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机率较高,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所致[5]:(1)机体的免疫力下降;(2)高糖环境为细菌生长与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膀胱扩张缓慢,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或慢性尿滞留在内,使得膀胱无法闭合,促进了细菌滋长,引发尿路感染,且易复发不愈。此外,泌尿系统感染女性多于男性,认为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系:(1)女性排尿后残留在体表的尿液一般多于男性,而尿液含糖量高,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充足营养;残留的尿液会使局部处于一种潮湿环境,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场所。(2)女性尿道短且直,易发生逆行感染。女性尿道外口毗邻肛门,极易受肛门感染,加上女性尿道外口隐蔽,坐位时间较长时则会受挤压,通气的时间少,且女性多穿着紧身服装,对细菌繁殖非常有利。(3)因为生理与社会原因,女性憋尿时间往往长于男性,这会使尿液处在非流动状态,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且逆行感染的发生率也会增高,进而感染肾盂。(4)在性生活中,女性尿道易受刺激,感染机率高。(5)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降低,阴道酸度也下降,外阴皮肤黏膜较薄,抵抗力不高,细菌感染可能性大。

此外,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不理想、并发症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血糖的控制效果,尤其是老年及并发症多者,应保持对感染征象的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感染,并行病原学检查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敏感药物,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在病原学结果未明确致病菌时,感染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然后经验性选择抗革兰阴性菌的药物。对于住院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由上述可知,当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应首先警惕呼吸系统与泌尿系统感染,并注意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加重糖代谢紊乱,从而能够尽可能将血糖值控制在理想水平,预防疾病加重或出现多种并发症,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的常见细菌种类以及受累部位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60例,对其细菌感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的细菌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液化沙门氏菌;常见受累部位有呼吸系统、肠道及泌尿系统,且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升高,而感染细菌大多对头孢哌酮钠较敏感。结论 对于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者,若细菌结果未明确致病菌,应首先选用头孢哌酮钠;若明确了致病菌及敏感药物后,应及时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及剂量,防止感染加重。

关键词:糖尿病,细菌感染,受累部位,细菌种类

参考文献

[1]刘沙,向萍.1例老年糖尿病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252-255.

[2]杨柳.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34-36.

[3]董玉梅,靳桂明.糖尿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特点与治疗[J].医药导报,2016,35(6):555-558.

[4]叶琪.糖尿病并发感染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世界,2006(12):10-12.

[5]董瑞鸿.糖尿病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233-2234.

细菌种类 篇2

关键词: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

本研究旨在对ICU患者感染细菌种类以及耐药性进行监测分析, 对我院ICU患者各类送检标本展开细菌培养与分离试验, 并对病原菌展开相应的药敏实验,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患者98例, 男57例, 女41例, 年龄43~78 (62.1±14.3) 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在ICU接受住院治疗, 自愿接受临床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意识不清或昏迷状态者由家属决定。

1.2 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的各类标本, 对其展开细菌培养、分离、鉴定、耐药性监测等实验, 了解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送检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胸腹水、伤口分泌物、活检组织、肺泡灌洗液以及留置导管等。细菌培养采取Mueller-Hinton琼脂培养基或者Luria-Bertani肉汤培养基进行, 菌种鉴定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要求为依据[1], 采取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系统展开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取纸片扩散法, 所有操作以及结果判定标准均严格按照CLSI规定进行[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

本组98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得到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0株, 占88.24%;真菌8株, 占5.88%;其他菌株8株, 占5.88%。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高 (P<0.05) 。见表1。

2.2 药敏试验结果

多数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的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阿卡米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见表2。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ICU病房中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普通病房高, 这主要是受到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皮质醇激素、侵袭性操作等因素的影响[3]。本研究中对98例ICU患者的各类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 分离得到的136株菌株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高, 真菌和其他菌种仅占一小部分。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构成比排在前5位的菌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 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5]。本实验中对这5种菌株展开药敏实验, 结果发现,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卡米星等耐药性较强, 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阿卡米星、氨曲南等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 IC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生素具有明显的耐药性, 在今后的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应积极展开标本细菌培养、药敏实验, 并依照试验结果对抗生素种类进行合理选择, 以改善临床疗效, 减少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治敏, 潘亚萍, 吴桂华, 等.189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检测与氨基糖苷类修饰基因的分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231-233.

[2]陈燕青, 钱小毛, 金海勇.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 (11) :150-151.

[3]张远超, 喻莉, 何贵元.ICU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 (11) :156-157.

[4]张景艳, 荣幸, 郑宏图.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性统计[J].当代医学, 2011, 1 (713) :67-68.

细菌种类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ICU病房共收治各类危重患者224例, ICU病房细菌感染62例, ICU病房感染率为27.67%。其中男24例, 女38例, 年龄0~70岁, 平均41岁。所有感染的62例患者中, 因呼吸、神经系统疾病引发的呼吸衰竭35例, 心脏功能衰竭9例, 各种手术后重症监护12例, 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 新生儿5例。气管插管43例, 气管切开14例, 胃管、引流管31例, 深静脉置管21例, 导尿管留置54例。重症监护时间3~30 d。针对感染患者按照体格检查、临床症状、血象、细菌培养等指标进行判断。

1.2 检测方法

采集样本。重点送检无菌吸痰的痰液, 气管插管吸出的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分泌物, 尿液, 血液, 胃液, 大便, 手术创口分泌物, 深静脉置管的侵入端, 导尿管的侵入端等。样本采集完毕后, 分别对样本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 同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1]。

2 结果

2.1 ICU病房感染性病原菌

将样本进行培养后, 进行细菌学检测, 一共检测出各种菌株178株, 其各种菌株情况见表1。

在检测出的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以及真菌中, 各种细菌的菌株情况也各不相同, 其菌株情况如表2。

2.2 ICU病房细菌感染的部位

从标本进行细菌检测的结果来看, 送检的痰液, 气管插管吸出的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 尿液, 胃液等检出的细菌较多, 其具体情况如表3。

2.3 ICU病房细菌耐药性情况

在检验过程中, 通过耐药性试验得知, 革兰氏阴性菌对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呈现不敏感性, 对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亚胺硫霉素等药物耐药性普遍较低。革兰氏阳性菌对于万古霉素相当敏感, 没有一例呈现出耐药性, 对于青霉素、头孢菌素以及庆大霉素类药物其耐药性比较强。综合表1、表2情况, 革兰氏阴性菌是ICU病房细菌感染数量最多, 细菌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细菌, 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必须得到重视, 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的感染也不容忽视, 也应该得到重视。

2.4 临床诊疗效果

按照实验结果以及ICU感染患者的实际情况, 分别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感染患者得到缓解后转出ICU病房的感染患者54例, 占所有感染病例的87.10%, 合并感染诊疗无效死亡的8例, 占所有感染病例的12.90%, 死亡病例中新生儿病例1例, 占所有死亡病例的12.5%。

3 讨论

样本细菌学检测显示, ICU病房细菌感染的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革兰氏阴性菌, 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真菌, 并且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感染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 气管、支气管等下呼吸道感染占据着ICU病房感染的首位,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气管插管污染、气管切开污染、呼吸机污染、加湿器污染等, 都是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2];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鼻胃管插管引发的;手术创口感染主要是由于护理原因造成的;血液感染的原因是由于深静脉留置。同时, 由于ICU病房内多为危重患者, 抗感染能力低, 接受各种侵袭辅助治疗后抗感染能力更低, 再加上大量高效广谱抗菌类药物以及各种免疫制剂的使用, 使得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强, 这样就导致细菌的感染能力更强[3]。在诊疗过程中, 必须严格制定并执行ICU病房硬件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的实验手段进行细菌培养, 在明确细菌种类的基础上, 根据患者的体征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 挽救患者的生命。

摘要:目的:分析ICU病房细菌感染的种类及原因。方法:综合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ICU病房62例感染病例的细菌培养、检验方法及检验结果。结果: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和种类最多, 其次为真菌, 再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侵袭辅助治疗增多以及大量高效广谱抗菌类药物的应用, 各种免疫制剂的应用, 均导致细菌感染率增高且耐药性增强。结论:革兰氏阴性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等病菌已经成为ICU病房患者感染的主要细菌, 必须在检验细菌种类的基础上, 做好药敏实验,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关键词:ICU病房,细菌感染,种类,原因

参考文献

[1]顾维立, 李峰, 徐志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情况分析[J].交通医学, 2009, 23 (2) :54-56.

[2]杨鸿霜, 孙海燕, 孙焱.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7 (15) :45-46.

细菌种类 篇4

关键词:ICU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细菌种类,耐药性

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多数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再加上侵入性诊疗与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致使耐药细菌种类逐渐增多[1]。 资料显示,在所有ICU院内感染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且多数患者表现为反复感染,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 为研究ICU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为ICU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14年1~12月展开ICU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研究,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入住我院ICU且发生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患者148例,男80例,女68例 ;年龄46~78岁,平均(58.5±1.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4例 (56.76%),脑血管疾病患者26例(17.57%),严重创伤患者24例(16.22%),手术后患者14例(9.46%);机械通气患者79例(53.38%),气管插管患者52例(35.14%), 气管切开患者17例(11.49%)。 下呼吸道院内感染诊断符合下述情况之一:(1)患者发生咳嗽、咯黏稠痰、 肺部湿啰音,且出现下属症状之一者: 1发烧;2X线检查肺部存在炎性浸润性病变;3嗜中性粒细胞和/ 或白细胞比例显著增加。 (2)慢性呼吸道疾病稳定期发生急性感染,X线检查肺部较入院时存在显著变化

或新病变,或存在病原学变化[3]。 本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并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处理。

1.2方法

1.2.1痰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内以无菌吸痰管吸取痰液,并选取痰液标本,经镜检筛选,常规染色。 每低倍视野中性粒细胞>25个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的痰液标本为合格标本[4]。 标本获取后需于10 min内送达实验室,并将合格痰标本于培养基接种。 将采集于人工气道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分离,分离病原菌浓度≥10 cfu/m L。 连续2次分离到同一类病原菌者纳入细菌学诊断范围。

1.2.2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实验细菌培养标本常规分离,分离后经BIOFOSUN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行药敏实验,鉴定细菌到种属。 按照1999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制订的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5]。 药敏实验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盒由上海同济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质控菌株选择ATCC标准菌株。

2结果

2.1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所有148例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者痰标本经实验室培养鉴定,检出病原菌185株,其中,真菌15株 (8.11% ), 细菌170株 (91.89% ); 革兰阴性菌141株 (82.94%),革兰阳性菌29株 (17.06% )。 在所有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 (28.82%)、铜绿假单胞菌 (18.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92%),总计达所有检出革兰阴性菌的56.98%。 检出革兰 阳性菌共3种 ,依次为金 黄色葡萄 球菌 (79.31%)、表皮葡萄球菌(13.79%)、粪场球菌(6.90%)。 见表1。

2.2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

溶血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于青霉素等抗生素多数耐药, 耐药菌株多在50%以上,且多数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溶血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奈替米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极为敏感;此外,溶血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舒巴坦极为敏感;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极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为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极为敏感。 见表2。

2.3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

粪场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 萄球菌对 青霉素 、 庆大霉素 、 红霉素 、 苯唑西林 、 左氧氟沙 星 、四环素等 抗生素多 数耐药 , 耐药菌株 ≥50%, 且多数为多重耐药菌株。 粪场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极为敏感。 见表3。

3讨论

院内感染是ICU患者发生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重要原因[6]。 资料显示,ICU患者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原因主要是侵入性操作导致ICU患者气管与外部环境直接连通,呼吸道屏障遭到破坏,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严重削弱,呼吸道上皮损伤产生炎性反应,并最终导致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7]。 龚书榕等[8]发现,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越长,肺部感染的概率就越高。万自芬等[9]研究发现,ICU患者机械通气若延长1 d,其出现肺部炎性反应的概率则增加约1%。 此外,昏迷状态下,患者常易出现胃排空延迟、误吸、反流,若患者并发意识障碍,不但误吸率将大大增加,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也将大大增加[10]。 ICU收治的主要是危重症患者 ,其特殊诊疗手段以及环境因素常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 作为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ICU内滥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产生耐药菌株的机会也更多[11]。 通常情况下,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其他合理措施,均能够避免或改善院内感染的发生。 但是,地区、医院、治疗对象、诊疗手段不同,其院内感染也各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准确判断院内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 对于提高院内感染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命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中,ICU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者多为革兰阴性菌(82.94%)感染。 在所有检出的革兰阴性菌中, 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8.82%)、铜绿假单胞菌(18.2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92%)。 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所有革兰阳性菌的79.31%。 其中,无论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对于大多数抗生素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究其原因,主要是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 在接合作用下,ESBLs可以在细菌之间互相传播,甚至导致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12,13,14]。 在本研究中,多数检出细菌对于青霉素类以及头孢类抗生素具有极高的耐药率,对于舒巴坦、哌拉西林等耐药率也比以往研究显著提高。 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于3代头孢菌素以及氨曲南的耐药性也均出现较强的多重耐药性。 研究发现,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在抑制革兰阴性菌的同时,可以使革兰阳性菌过度生长,且使用呼吸机时间越长,革兰阳性菌生长就越旺盛,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就越高[15,16,17]。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细菌能够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导致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细菌的亲和力降低[18,19,20]。 在本研究中,共检出15株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 尽管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但是对于万古霉素以及替考拉宁均极为敏感[21]。

上一篇:应急广播机制下一篇:煤矿机电系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