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现状调查

2024-10-09

开展现状调查(精选12篇)

开展现状调查 篇1

2007年4月29日,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出席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并观看了北京青少年“阳光长跑”活动。 时至今日, “阳光体育运动”已经进行了七届, “阳光长跑”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开展的好坏, 对整个“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

1、研究对象

以10所中小学的500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与“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的书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法规条例等文献资料, 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整理与综合, 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2.2、问卷调查法

针对“阳光长跑”开展的现状设计调查问卷, 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10所中小学的5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2.3、访谈法

就校园“阳光长跑”中存在的问题访问相关专家教授, 进行电话、电子邮件或书面形式的访谈。 全面征求有关校园 “阳光长跑”开展的相关问题, 为本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并对10所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调查校园阳光长跑存在的问题。

2.4、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数据利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3、现状调查

3.1、校园开展“阳光长跑”的情况

根据调查, 自2007年起, 几乎所有的学校每年都会开展“阳光长跑”的启动仪式, 但是启动仪式后, 阳光长跑活动往往被搁置, 大部分学校在后期的持续性上缺乏有力保障, 导致长跑活动不能持续进行。

3.2、学生参与“阳光长跑”的情况调查

根据调查, 有74.8%的学生偶尔或者不参与长跑活动, 而经常参加跑步活动的学生仅占25.2%, 表明经常参与阳光长跑的学生只占少部分。

3.3、影响学生参与“阳光长跑” 的因素

通过调查500名学生, 42.8%的学生认为长跑活动的枯燥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参与该活动, 25.6%的人由于意志力不坚定不能坚持完成长跑活动, 15%的学生缺少长跑运动的时间, 12.2%的学生认为学校缺少长跑的场地。这表明活动的兴趣与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参与影响较深。

4、结果与分析

4.1、学校层面不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央七号文件) , 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 ”而 “阳光长跑”运动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学校主管部门对于此活动的开展却没有相关规章制度, 不能保证其持续开展, 对于此活动重视程度明显缺乏。

4.2、开展形式单一

长跑运动本身是一项枯燥但是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的运动, 许多学生不愿意参加, 究其原因是其锻炼的枯燥性, 以及学生意志品质不够坚定。 学校体育部门没有意识到此类问题, 或者认识不够深刻, 不能将学生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

4.3、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保证一项活动的正常运转, 调查中, 所有学校都没有将阳光长跑活动纳入日常管理, 没有将其制度化, 规范化, 标准化。 这样, 校园阳光长跑的长效机制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5、建议与对策

5.1、加强宣传

以校园海报、横幅、广播、网络等媒体进行多维宣传,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阳光长跑对于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性, 同时宣传国家关于 “中央七号文件”相关精神, 切实保障学生运动时间。

5.2、丰富阳光长跑的多样性

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 将阳光长跑融入地方特色的体育游戏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克服长跑的枯燥性, 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 同时, 加强长跑的群体竞争性, 使学生在集体荣誉感下进行活动。

5.3、加大学生奖励、激励机制

学校应逐步将校园阳光长跑作为班级间体育评比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逐步将学生阳光长跑的成绩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一部分, 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到阳光长跑活动中来, 并逐渐养成长跑的习惯。

5.4、建立健全阳光长跑长效机制

阳光长跑不仅仅只注重启动仪式, 而不注重过程, 忽视结果, 造成“虎头蛇尾”, 学校应明确作出规章制度, 规划阳光长跑的长效机制, 体育部门做好落实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5.5、做好监督监管机制

应在全校设立监督监管部门, 对于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及时进行上报, 保障学生参与阳光长跑运动。

摘要:从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出发, 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原则, 依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政策、法规,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校园学生参与阳光长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当前校园“阳光长跑”开展的不足, 提出解决的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校园,阳光长跑,现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2007, 5.

[2]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 [2006]6号, 2006, 12.

开展现状调查 篇2

班级:姓名:学号:

幼儿体能课是发展幼儿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能很好的帮助幼儿成长, 幼儿园体能课目的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增强幼儿体质。所谓体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体格,二是体能,三是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四是心理状况。体能课活动能真正体现“以体育为主,促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发展幼儿的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平衡等动作,不仅能锻炼身体,并对促进幼儿独立生活与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能课程可培养幼儿勇敢、机智、创造才能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品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互助友爱,并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当前, 培养一个健康、活泼的幼儿,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园的游戏与体育活动,包括了对幼儿进行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全部教育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利用一切环境与条件,使幼儿发挥主观思维能动性,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活动能力,掌握初浅的技能。

目前幼儿园在加强幼儿体能锻炼方面的优点

首先,体能锻炼所选择的最佳爱时间是早晨,这时空气清新,利用此时进行锻炼能便幼儿呼吸新鲜空气。幼儿园组织体能课程进行运动,运动本身需要大量的氧气,而通过一定量的持久的锻炼后,幼儿运动的供氧能力就越来越强, 这样幼儿的耐受能力就增强了。同时活动时呼吸加深加快,促进了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使肺部得到了锻炼,肺活量也就增强了。

幼儿园的体能锻炼也使幼儿更能在心理上适应社会环境。在锻炼中,幼儿加强了相互之间的交往,增进了友谊,调节了感情。(比如,很多需要多人合作的游戏二人三足),从而也锻炼意志力和自信心。同样在培养幼儿刻苦耐劳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幼儿长大后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体能锻炼后在心理上更突出的特点是使我们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满活力、人见人爱,对于活动和学习部情绪高涨。

幼儿体能锻炼必须要将持久性和循序渐进相结合体能课程要在选择好体能锻炼的时间、场地、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有效的开展,但是现阶段由于地域的不同,经济收入和发展层次不齐,场地和体能器械存在很严重的不足,各个幼儿园教师的层次也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会出现体能课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体能课程的目的就无法达到。这样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以后的发展。.幼儿教师动作或语言的夸张性都能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吸引力,这种动机指使幼儿愿意跟着教师去做动作。举例说明:大猩猩(动作夸张)双脚并拢向上跳(比喻、语言夸张飞到其他星球),当然幼儿教师不好的习惯也会被幼儿学习,进而影响幼儿的成长。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例说明:说话喜欢用手指指着对方的习惯很容易对幼儿影响。

泉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3

关键词:泉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

1.前言

广场舞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历史学家考证,最早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近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蹈,而且发展了广场舞蹈,使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代代传承,世代相沿,久盛不衰。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泉州市广场舞10个场所的250名健身参与者。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人通过中国数字期刊网,图书馆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查阅大量有关于广场舞方面,全面健身和民族传统体育等数十篇,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来源。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相应的问卷设计要求,针对群众参与广场舞的发展情况,借鉴了湖南师范大学谭金飞的硕士论文《民间舞蹈现状的发展研究》问卷进行设计,对泉州市10个广场舞场地的250位广场舞健身爱好者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一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50份,回收率83%。

2.2.3访谈法

通过和广场舞参与者的交流中,询问在泉州市开展广场舞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2.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进行数理统计,为进行定量分析提供数据指标。

2.2.5逻辑分析法

在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及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探索出泉州市广场舞运动发展的趋向,从而对泉州市广场舞运动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3.泉州市广场舞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3.1泉州市广场舞运动开展的基本特征

3.1.1泉州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促使我国掀起了一阵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其主要是为了使体育运动项目逐步成为一种人人参与、人人健身的社会性活动,但是对于普及“全民健身计划”的任务它又与参与者的基本特征信息息息相关。

通过对泉州市多个广场舞场地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参与的群众大部分都是女性,占87.6%,男性只占12.4%。原因可能是女性的业余锻炼意识与时间较男性多,男性的生活压力大等造成男性参与者比较少。从广场舞本身的特点上看,他比较适合女性参与。从参与者的年龄来看,年龄没有集中,相差比较大,但45到60岁之间的占62.8%,接近四分之三。这个年龄段的人家庭工作比较稳定,空闲时间比较多,自己本身的锻炼意识也比较强。参与者本身的职业比较多元,各行各业都有,但是企事业单位和退休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6.7%。这与他们的职业有关系,他们业余时间固定,生活压力小,接受的文化比较前卫。泉州广场舞开展规模不是很大,从人数上看,通过调查的10个广场舞开展的地方,有4个人数过百,5个在50~100人之间,2个50人以下。

3.1.2泉州市群众参与广场舞的形式和目的

人们参加广场舞运动的目的具有多重性,其中包括主要目的和联带目的。同时广场舞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项,人们在参与该项运动时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参与形式和目的。

广场舞具有娱乐性,广场舞是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的艺术,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参与者也有健身的需要,这恰恰与参与者的参与目的吻合。

3.1.3泉州市群众参与广场舞每周参与的次数及运动的时间

通过对锻炼者的调查,我们可以得知泉州市广场舞参与者接近一半人员是在晚上进行这项活动,这个跟他们的日常作息时间有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在晚上参与广场舞可以克服参与者的羞涩心理,从而自己可以从容的进行这项活动。

3.1.4泉州市群众参与广场舞的消费水平

一项运动的消费水平是左右这项运动发展前景的一个必然因素。因此我们对泉州市参与者进行消费水平进行调查,由下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广场舞是一项消费比较低的运动,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泉州市群众参与广场舞每个月的消费水平调查一览表

分类1内容1数量1百分比(%)1序位消费水平1100元以下1172168.811100-150元157122.812150元以上12118.4133.1.5影响泉州市广场舞运动开展的因素及需解决的问题

广场舞受泉州市群众喜爱,但是也存在着影响泉州市广场舞运动开展的因素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做了一项对广场舞发展产生的因素进行调查表四调查可知,对广场舞不感兴趣的人占20.3%。第二个因素是工作负担重,身心疲惫占有19.5%的人群,说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第三个因素是怕受别人嘲笑的人群占16.0%,这个因素在很多地区都严重的出现。第四个因素是工作忙,缺乏余暇时间占有17.4%的人群,这个人群属于青年男女居多。第五个因素是不懂锻炼方法的占15.5%,这个人群的人一般是居家的对这项新起的锻炼还不够了解。第六个因素是生意很好,不想去参加。第七个因素是因为其它各种原因不选择广场舞作为健身运动的占3.0%。第八个因素是经济实力不足没办法在广场舞运动上消费。

4.建议

4.1建议

4.1.1泉州市市政府要改加强宣传力度可以与电视台、报社合作多报道有关广场舞的新闻。下拨专项资金以改善各地区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

4.1.2加大对广场舞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可开展广场舞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4.1.3广场舞是个群体聚集比较大的活动,人多必然会出现许多安全隐患,公安机关应该加大巡查力度,对大型的锻炼场地应设置监控录像,为民众的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禹文.重庆市主城区老年健身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3):44.

[2]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科技信息.2009(3):28—29.

[3]邵兰燕.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J].科技风.2011(1):60—61.

武术在韩国开展的现状调查 篇4

关键词:武术,韩国,开展现状

1 前言

上世纪40年代,离开大陆的武术人士先移居至韩国,1950年韩国战争休战前后,分散到全国,寻找人口较多的城市居住。他们中大部分从事开饭馆的行业,其中有几位华侨武术人士来到韩国开始传授中国武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台湾当局)大使馆”里成立了“韩国华侨武术总会”,开始传授中国武术。

跟从中国拳师传承武术的韩国人于1966年设立了武术武馆,这样韩国教练开始传授中国武术,以后学习武术的人便开始扩散到全国。

从1970年到1980年受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拍摄的武打片的影响,中国武术为韩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好机遇。由于受武打片的影响,以十八技、功夫、国术等命名的武馆生意红火。

1980年创立社团法人“大韩功夫协会”,后来社会团体“韩国功夫协会”、“韩中功夫协会”,任意团体“中国国术总会”、“国际功夫联盟”、“中武会”、“新武会”、“达摩会”等大小的中国武术协会。其中韩国功夫协会教学的内容是以八卦掌为主,而中国国术中会教学的内容是以螳螂拳为主,其他的协会教学的都是以少林拳为主。当时的韩国已有500多所的中国武术馆,武术开始走向大众化。

1989年1月20日,韩国成立了“大韩武术协会”,协会依次加盟大韩体育会、亚洲武术联合会与国际武术联合会,开始了竞技化尝试。由于武术进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武术开始在韩国实现竞技化转型的历程。韩国人不仅把中国武术教练请到国内进行教学和训练,而且还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向外寻经问宝。

2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主要围绕本文论点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本文提供研究基础。

2.1.2 问卷调查法:

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度调查》(N=1987)和《韩国习武者对中国武术的习武现状调查》(N=546)2种问卷。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N=2533),对两次填写的韩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研究的问卷进行相关分析,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进行了检验。

2.1.3 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文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韩国武术界人士进行访谈,广泛听取意见,并将问题进行归纳加以深化研究。

2.1.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2 调查对象

(1)调查对象一为韩国人:在韩国首尔、蔚山广域市、大田广域市、釜山广域市、广州广域市、京畿道水源市、江原道江陵市、忠清北道清州市、济州岛济州市、庆尚南道荣州市等10座城市社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2000份,回收1987份,有效汇率为99.35%,其中性男1140人,女性847人。

调查内容:自然状况(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具体问题两部分。具体问题包括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和排外度等共10个问题。

(2)调查对象二为韩国习武者:在韩国首尔、蔚山广域市、大田广域市、釜山广域市、广州广域市、京畿道水源市、江原道江陵市、忠清北道清州市、济州岛济州市、庆尚南道荣州市等10座城市的学习武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550份,回收546份,有效汇率为99.27%,其中性男319人、女性227人。

调查内容:自然状况(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具体问题两部分。具体问题包括韩国习武者了解渠道与现状和对中国武术了解程度以及《中国武术段位制课程》在韩国的现状等共18个问题。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韩国武术团体、比赛类型与参加国际武术比赛的调查分析

资料来源:大韩武术协会,2006年。

资料来源:大韩武术协会,2007年。

从表1可以看出,现在韩国武术团体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业队,一种是高校队,虽然类型不同,但两种类型成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参加会长杯全国锦标赛、全国学生锦标赛、全国散手争霸赛、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大学联盟武术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比赛。

从表2可以看出,韩国各武术协会的运动员人数都是呈递增趋势,总人数也从2004年的753名增加到1687名,说明中国武术在韩国的总体发展趋势较好。

据大韩武术协会统计从2000到2007年,协会有段位者共14145名,16个地区协会下共有139个武馆。

资料来源:大韩武术协会,2006年。

表3显示,韩国最早参加的国际武术比赛是1989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第2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此后,韩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会长杯全国锦标赛兼国家队员选拔赛”,目的是参加国际武术比赛,说明韩国相当重视国际武术比赛。截止2006年,担任过韩国国家武术队教练的有陈钟白等套路11人、散手等4人,邀请过的中国教练有王培锟、于立光等8人。

3.2 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度调查分析

调查表明,知道武术一词的占80.62%,他们认为就是指“中国的武术”,而不知所谓的“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调查过程中作者了解到,8年前第一次知道武术指什么的占3.57%,5年前的占21.04%,2年前的占26.98%、最近的占29.04%。由此看出,从8年前的3.57%到最近的29.04%,说明在韩国“大韩武术协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韩国人对中国武术有了较大的了解。

从韩国人对中国武术的了解渠道来看,有53.2%和14.8%的韩国人是通过中国武打影视和书籍杂志了解中国武术的,此外,比赛与表演等群体活动,以及熟人介绍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而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方面,有33.06%的韩国人认为中国武术防身技能较强,21.99%的认为中国武术动作漂亮,还有16.36%的人认为中国武术看上去太夸张。

关于武术的价值方面,韩国人认为武术的价值是健身的占53.85%、技击的占30.35%、教育的占9.06%。

在是否想学中国武术的问题上,有63.46%的人认为学中国武术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机会想学的占60.24%,说明大部分韩国人还是希望通过中国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的。

调查数据表明,近62%的韩国人表示希望了解中国武术,但是还存在着排外性,因为愿意推荐学习韩国传统项目占22.64%、愿意推荐学习其它项目的占15.2%。

3.3 韩国习武者对中国武术的习武现状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韩国习武者了解中国武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中国武打影视(40.29%)和书籍杂志(30.77%),这说明媒体传播在中国武术推广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韩国武术界自己的武术表演与比赛等宣传活动也对中国武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从习武动机来看,韩国习武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出于个人好奇心(46.15%),二是受电影影响(30.22%),三是为了防身(11.17%)。这表明中国武术独特的魅力与神秘感是吸引他们习武的动因。

从韩国武术教练的分布情况来看,分布在俱乐部的教练居多,占总人数的87.36%;与此同时,也有民间拳师、体育老师、大学老师等担任武术教练。在调查过程中,作者也了解到,占比重较大的俱乐部武术教练都是俱乐部自身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中国举办的武术培训活动。

表6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习武者的习武年限,1年以下的占24.91%、1年多的占16.85%、3年多的占32.42%、5年多的占20.7%、8年以上的占5.13%,说明中国武术在韩国呈稳定发展态势。

在习武种类方面,韩国人习练太极、养生类的占13.92%,习练竞技武术的占39.74%,传统武术的占11.54%,而散手占27.66%。说明学习竞技武术与散手的韩国人较多,这也许与中国武术的推广有关。

在习武内容意向上,很多韩国人愿意学习中国武术的攻防含义与战术;而在跟中国教练习武内容意向上,很多人愿意学习演练技巧与应用技术。这可能与韩国武术界重视攻防含义和战术,而在演练技巧和应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而在对韩国习武者是否愿意在习武期间同时学习武术方面的中文表达问题上,回答愿意的占55.13%,说明大部分韩国习武者非常愿意通过学习中国武术来了解中国文化。

同时,在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方面,韩国习武者对武德、尚武、养生等文化的认知要比对中国武术的历史、哲理及艺术认知强,这可能是历史与哲理等较为深奥的缘故。

调查表明,韩国已经在实行段位制,但这是韩国自己制定的。而中国武协和国际武联制定的段位制还没推广到韩国,而且韩国习武者大多数是直接开始学竞赛套路的。这说明中国武术要想国际化推广,还要加强《中国武术段位制课程》的普及,以利于武术在国际上的规范化。

4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武术

对韩国人来说,竞技武术为韩国带来很大的希望和规范性:因为过去存在过一些经历不明的拳师传授,教学不科学、强调神秘性(不公开教学)、动作和内容不规范等等,竞技武术的动作规范性、公开性,提高了韩国的竞技武术水准和发展。尤其进入了韩国全运会比赛项目以后在运动员的待遇和条件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在韩国倾向竞技化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18所职业队和3所高校队。武术俱乐部(武馆)从上世纪80年代500多所到2007年139所,减少了2/3。

1990年前的武术比赛都是以散打为中心,训练也是采纳了以单练、对练、散打为主的内容。引进竞技武术之后,套路变得只有单练形式的单一化,失去了武术本身的技击性和对抗性。而且,俱乐部(武馆)的空间较狭窄(练习器械不方便)、每个学员学习的内容不同:如长拳、南拳、太极拳、散手都在一起练,自然空间的利用效率很低。比如,跆拳道30~40名学员能在一起练,可中国武术出现一个场景:比如一个学员练棍或刀,其他学生只能看。中国武术对场地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在韩国的运动员都是从俱乐部开始训练,参加比赛拿好成绩后签高校队或者职业队。所以各俱乐部要保持参赛人员和成绩,为了保证参赛人员数,所以学习课程上大部分都是简化了基本功、省略了初级课程,教学的程序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并且,俱乐部教练大部分都没受过专门技术培训,所以在教学水准和内容上与学员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学员参赛的机会越多眼界就越高,对技术水平也就要求的越高,而教练却很少有机会继续培训,影响了俱乐部的长远发展。

目前,在韩国武术俱乐部出现两种分化,就是套路俱乐部和散手俱乐部。散手俱乐部是和其他搏击项目一起练,而套路却不可能,这就使得套路和散手有了距离,出现了越走越远的情况,这两个项目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在国外容易产生误解:比如,散手很有实战性却没有传统性,套路很有特色却没有实战性。这也使得在项目的管理和传播上出现了矛盾。

通过对韩国武术界的访谈,在韩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关键焦点是,教传统武术的人士说竞技武术丢了过去的技击性、花拳绣腿,教竞技武术的人士说他们根本跟不上现代的武术。这也使中国武术在整体形象上受到了一定影响。

所以,韩国人认为需要一种有特色、有规范、有看清楚、有对抗性的武术。然后开始理解后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拳种的、什么门派的等等。在韩国的中国武术界人士认为武术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武术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武术本身是社会的产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武术,武术就是向那个方向发展。第二,武术要得到社会的参与。如果没有人练武术,那武术只能展示在博物馆里面。一定要更多的人参与武术,才有发展。第三,加强竞技武术的攻防的意识。虽然竞技武术有技击性的攻防含义,可是训练中体现不出来。如果忽略最基本的内容,那就不是本来的面貌。第四,中国武术传播过程中需要统一的初级课程模式,在统一初级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哲理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才会发挥其特色。因为中国武术不仅是技击项目,更是人类继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大韩武术协会.武术教练教材[M].首尔:永志出版社,1992.

[2]苏新堂.金刚拳[M].首尔:书林文化社,1997.

[3]崔秉珍.培养武术运动员的规定训练计划,对提高基础体力素质的影响[D].尚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4]Cho In Ho.高中生对课外教育状况与效果的认知研究[D].京城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开展现状调查 篇5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梅州市五华县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分析与研究

学生姓名 温柏漳 学号 2009151617 学 院 韩山师范学院

年级 09级

指导教师 刘世磊 职称

填写时间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引言„„„„„„„„„„„„„„„„„„„„„„„„„„„„„„„„1 1.研究对象与方法„„„„„„„„„„„„„„„„„„„„„„„„„„„2 1.1 研究对象„„„„„„„„„„„„„„„„„„„„„„„„„„„„2 1.2 研究方法„„„„„„„„„„„„„„„„„„„„„„„„„„„„2 2.结果与分析„„„„„„„„„„„„„„„„„„„„„„„„„„„„„2 2.1 五华县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2 2.1.1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参与人口状况 „„„„„„„„„„„„„„2 2.1.2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参与动机调查分析 „„„„„„„„„„3 2.1.3 常宁市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强度状况 „„„„„„„„„„„„„4 2.1.4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开展的场地状况 „„„„„„„„„„„„„„4 2.2 常宁市开展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 2.2.1 运动普及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 „„„„„„„„„„„„„„4 2.2.2 场地器材有限,缺乏人性化服务 „„„„„„„„„„„„„„„5 2.2.3 对羽毛球健身功能认知不足 „„„„„„„„„„„„„„„„„5 3.结论与建议„„„„„„„„„„„„„„„„„„„„„„„„„„„„„6 3.1 结论„„„„„„„„„„„„„„„„„„„„„„„„„„„„„„6 3.2 建议„„„„„„„„„„„„„„„„„„„„„„„„„„„„„„7 4.参考文献„„„„„„„„„„„„„„„„„„„„„„„„„„„„„„7 5.致谢„„„„„„„„„„„„„„„„„„„„„„„„„„„„„„„„7

梅州五华县中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羽毛球运动深受常宁市广大群众的喜爱,以青年人为主,在基础设施、场地器材上有很大的欠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为此,笔者提出了羽毛球运动在管理组织、场地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旨在积极推动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羽毛球;五华县;现状;

ChangNing badminton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uthor:Tang Jinfeng Instructs teacher:Yin Chunli(Jishou university sports scientific institute Hunan Jishou 416000)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esearch methods, ChangNingShi badminton movement develop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badminton sport isfavoured by love, of the masses ChangNingShi with mainly young, in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and lack of great,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at all levels of badminton sport to ChangNingShi enough attention.Therefor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badminton movement i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aspect,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improvement, and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NingShi badminton movement.Key word: Badminton;ChangNing;The status

引言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优势传统项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统计,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已成为除散步之外群众参与最多的体育健身项目。羽毛球作为一种全身运动项目, 因为不受年龄、性别限制, 上手快, 安全性高, 娱乐性强, 活动时间灵活, 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 逐渐成为

广大体育爱好者最喜爱的健身运动之一。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活动,无论在社会、机关单位,还是在学校都可以看到很多的锻炼者。据统计,经常打羽毛球的人口约1000万,参加业余体校和重点少儿体校训练的少年运动员有3万多人。就常宁市而言,羽毛球运动在常宁地区得到了广泛开展,技术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常宁市民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参加羽毛球运动的越来越多,并把它作为锻炼身体的首选。虽然国内对群众性羽毛球的调查分析也有较多的研究,但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必将存在诸多差异,不能套用一种实施和发展的模式。要根据各国各地的特点,确立自己改革的思路和途径,针对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缓慢、运动场地有限等问题,就常宁市羽毛球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对策,对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拟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羽毛球运动在常宁市开展的人口状况、场地状况、消费状况及运动动机等方面调查研究,且探讨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开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羽毛球运动在常宁市的开展提供了些许理论实践基础,对常宁羽毛球事业的发展作出绵薄之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常宁市普通群众150人,发放问卷150份,问卷遵循问卷调查原理设计并请导师审核,收回问卷147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90%。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吉首大学图书馆,体育科学学院阅览室,中国期刊网,查阅了近四年公开发表的大量有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为完成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调查的实施

对常宁市普通群众发放150份调查问卷,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8%,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90%。通过问卷直观的反映出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情况,结合阅读文献资料,对常宁市羽毛球运动进行调查和分析。1.2.2.2 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问卷采用特尔斐调查法,通过发放“效度专家调查表”的形式,对一直在体育职能部门和高校长期从事体育教学的有权威的专家对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根据逻辑分析要求,为提高评价经验的可靠性,在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对问卷修改后,进行了6人问卷内容效度评定调查。通过回收的问卷 统计,可以显示《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见表a)

表 a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表(n=6)

总计(人)

非常完善

比较完善

一般

不完善

很不完善 问卷

0

0 1.2.2.3 信度检验

采用两次调查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不同时间发放两份内容相同的问卷,填答对象保持不变。经统计学处理两次问卷关系信度系数r=0.87、p〈0.01,说明信度较高,可靠信显著,符合问卷调查信度要求。1.2.3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专家及学校的老师或学生进行访问调查,获取相应的资料;通过 活动内容、时间、项目进行观察询问并加以记录。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的材料进行基本的整理和效验,采用常规的数理统计发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调查所获得数据在EXCEL2003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参与人口状况

表1常宁市羽毛球爱好者自然状况统计表(N=132)

性别 人数 比例/% 男 67 50.1% 女 65 49.2%

据表1的数据显示,常宁市羽毛球爱好者中,男性人数所占比例为50.1%,女生人数所占比例为49.2%,男女的比例相差并不大。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许多女性在学习、生活的同时开始注意自身健身和体形,场馆内男女搭配甚至对打的场面比比皆是,室外空地上挥舞球拍的女性更是随处可见。据了解,羽毛球运动可以调动全身各部位参与活动, 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 耐力增强, 坚持锻炼,能达到有氧健身以及减肥的目的。此外,羽毛球运动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对瞬息万变的球路做出判断, 果断地进行反击,它能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而且动作大方优雅。因此,越来越多的女性倾向于选择羽毛球运动作为健身手段。

表2常宁市参与羽毛球运动者的年龄状况调查表(N=132)

年龄段 人数 比例/% 10-16岁 17 12.9% 17-30岁 68 51.5% 31-50岁 32 24.2% 51岁以上 15 11.4%

表2显示,常宁市参与羽毛球运动人群的年龄分较广,年龄在10-16岁的人口为17人,占12.9%,17-30岁的为68人,占51.5%,31-50岁的为32人,占24.2,51岁以上的为15人,占11.4%。由此可见,羽毛球运动的适用人群较广泛,无论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都比较喜欢该运动。常宁市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以青壮年为主,这与此类人群的兴趣爱好、体力、收入状况等有很大关系,据调查,这类人群大部分处在事业的巅峰期,且有着可观的收入,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参与羽毛球运动,而且其参与此项运动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锻炼身体。因此,常宁市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大对青壮年羽毛球运动的支持与优惠政策。

表3常宁市参与羽毛球运动者的月收入状况统计表(N=132)

月收入 人数 比例/% 1000元以下 9 6.8% 1000-3000元 17 12.9% 3000-5000元 49 37.1% 5000元以上 57 43.1%

研究发现,参加羽毛球运动的群体属于高收入人群,目前常宁市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数与其月收入呈正比,即经济收入越高,参与该运动的人就越大,反之则越少。表3显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参加羽毛球运动的有9人,占6.8%,月收入在1000-3000元的有17人,占12.9%,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有49人,占37.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有57人,占43.1%。据了解,羽毛球运动属于“贵族运动”,我国高校每年个人体育消费,购置羽毛球、羽毛球拍排在第一位,尤其是羽毛球不耐用等特点,造成了此项体育运动的高消费,因此,相关部门应研制耐用的羽毛球,降低羽毛球运动消费,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这项运动。2.1.2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参与动机调查分析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认为只有对兴趣的事才能产生行为上热情参与积极表现,而持之以恒参与的兴趣,最终导致行为的习惯。

表4常宁市市民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动机调查表(N=132)

目的 人数 比例/% 排序 健身、健美需求 67 50.8% 1 消遣娱乐 26 19.7% 2 追求个性时尚 21 15.9% 3 工作需要 18 13.6% 4

运动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去从事运动或不再从事运动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 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从事或者不再从事运动的内部推动力。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大家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并形成终身健身的体育锻炼观念。在对132名市民中参与羽毛球运动目的的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健身、健美需求,占50.8%,排在第二位的是消遣娱乐,占19.7%,排在第三的是追求个性时尚,占15.9%,排在第四的是工作需要,占13.6%。这种现象与参与该项运动的人群、职业是密切相关的。

2.1.3 常宁市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强度状况

表5羽毛球运动参与者参与羽毛球运动每次持续时间统计表(N=132)持续时间 人数 比例/% 30分钟及以下 9 6.8% 30-60分钟 42 31.8% 60-90分钟 55 41.7% 90分钟以上 26 19.7%

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亦称运动强度,从对运动强度的选择能够看出参与者的健身意识,及参与者的健康状况和对该锻炼项目的满意程度。从锻炼身体角度讲,持续~小时以上的运动效果是最佳,表5显示,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爱好者每次持续运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占6.8%,30-60分钟的占41.7%,60-90分钟的占31.8%,90分钟以上的占19.7%,以上数据表明,羽毛球爱好者都具有良好的健身观念,大部分活动时间可以保证在半小时以上,持续时间比较稳定。

表6参加羽毛球运动频率调查统计表(N=132)

运动频率 人数 比例/%

偶尔 22 16.7% 每周一次 41 31.1% 每周两次 43 32.6% 每周三次以上 26 19.7% 表6显示,常宁市参加羽毛球运动的人群中,有16.7%的人仅仅是偶尔参加,有31.1%的人每周一次,32.6%的人是每周两次,有19.7%的人是每周三次以上。可见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一般,但运动人群相对来说较稳定,群众基础较普遍这与羽毛球运动的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等特点有很大关系,正是羽毛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广大群众参与到该运动中来。2.1.4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开展的场地状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尽管常宁市新建了不少羽毛球馆,许多综合 性体育场馆也纷纷开设羽毛球场地,但对于数量庞大的羽毛球爱好群体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表7常宁市群众参加羽毛球运动场所调查表(N=132)

运动场所 人数 比例/% 免费场所 25 18.9% 收费羽毛球馆 55 41.7% 羽毛球协会或羽毛球俱乐部 37 28.0% 其他 15 11.4%

表7表明,18.9%的人选择在免费场所参加羽毛球运动,41.7%的人选择在收费羽毛球馆参加,28.0%的人选择在羽毛球协会或羽毛球俱乐部参加,还有11.4%的人选择其他方式参加羽毛球运动。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常宁市群众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大趋势是在收费的羽毛球馆参加,其原因在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引发了群众对体育健身消费的需求,由于球馆里环境设施较好,且采取了一系列营销、促销手段, 满足了消费者打球的多样化需求。然而调查中发现,常宁市的羽毛球运动场所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爱好者的需求,从而无法进行羽毛球运动,这成为阻碍着该地区此项运动的发展的原因之一。而像老人、学生这样的低收入和无收入群体则偏爱于在免费场所打球。

表8选择羽毛球场馆的影响因素调查表(N=132)

主要因素 人数 比例/% 交通方便 3 3.2% 停车方便 1 1.0% 场地材料好 8 8.7% 场地正规 37 40.2% 灯光亮 2 2.2% 球馆外部招牌 7 7.6% 干净卫生 6 6.5% 服务态度好 3 3.2% 有球伴,有教练 11 12.0% 健身氛围好 8 8.7% 价格合理 6 6.5%

从表8中可发现,影响羽毛球运动爱好者选择羽毛球场馆的因素众多,其中,认为交通方便的有3人,占3.2%,认为停车方便的有1人,占1.0%,认为场地材料好的有8人,占8.7%,认为场地正规的有37人,占40.2%,认为灯光亮的有2人,占2.2%,认为球馆外部招牌的有7人,占7.6%,认为干净卫生的有6人,占6.5%,认为服务态度好的有3人,占6.5%,认为有球伴,有教练的有11人,占12.0%,认为健身氛围好的有8人,占8.7%,认为价格合理的有6人,占6.5%。从调查中显示, 场馆设施是常宁市羽毛球发展最主要的客观制约因素,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羽毛球场馆的场地设施,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表9群众了解羽毛球场馆的途径调查表(N=132)

了解途径 人数 比例/%

管理员介绍 13 9.9% 老顾客 40 30.3% 网络 35 26.5% 市内广告牌 31 23.5% 电视/广播 15 11.4% 报刊杂志 8 6.1% 赞助赛事 14 10.6% 其它 4 3.0%

调查结果显示,常宁市运动人群了解羽毛球场馆的途径中,13人表明通过管理员介绍,占9.9%;40人通过老顾客了解,占30.3%;35人通过网络了解,占26.5%;31人通过市内广告牌,占23.5%;15人通过电视/广播了解,占11.4%;8人通过报刊杂志了解,占6.1%;14人通过赞助赛事了解,占10.6%;还有4人通过其它途径了解。从表7中可以看出,群众了解羽毛球场馆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但最主要的却是通过老顾客的介绍了解的,而作为现代信息通讯的主要工具网络却排在了次要地位,市内广告牌、电视/广播分别排在了第三、第四位。这种现象表明,常宁市羽毛球场馆对其的宣传不到位,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告等现代传媒。

2.2.常宁市开展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运动普及程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中发现,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普及程度并不高,没有在该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再加上群众比赛水平不高, 观赏性不强,该地区羽毛球市场的社会关注程度很低,吸引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开展活动的经验不足。其次,羽毛球运动健康价值的宣传不到位,没能充分体现其娱乐性及锻炼性。众所周知,比赛是激发群众参与羽毛球活动的动力所在,群众可以从中体验到羽毛球活动带来的快乐,也是羽毛球爱好者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常宁市各市级组织各种羽毛球赛事非常少,且举办的赛事缺乏创新,赛制不完善,缺少活动内容与文化内涵,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也没有注重众多现代媒体的广告效应,广大爱好者认为感受不到赛事的娱乐性,从而使之参与此类比赛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制约了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加快全市基层全民健身计划普及推广速度, 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理念, 突破传统限制, 大力宣传羽毛球运动的健身价

值,强化市民健身意识,开发适合大众的比赛方法和方式,形式多样、灵活地组织开展群众羽毛球活动。

2.2.2 场地器材有限,缺乏人性化服务

体育场馆是羽毛球健身的重要基础资源, 从调查情况看, 场馆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造成常宁市想打球的人很多, 但场地不够的局面。而由于常宁市的专业的羽毛球场馆短缺,每次打球要长时间的排队,从而导致一些从事羽毛球运动的人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一定数量的球网和场地狭小,给群众进行羽毛球运动带来了不便,虽然羽毛球运动即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但在室内运动更能充分展现锻炼者的技术水平,有助于激发他们锻炼积极性。此外,在场地的质量方面,被调查的羽毛球场馆中多以普通的木地板为主,缺少人性化的设计组合,不能为健康运动带来可靠保障,为专业运动员、普通健身民众提供极好的运动缓冲保护。据相关专家指出,PVC弹性地板材料因其耐磨耐压、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等特点成为球类运动的最佳选择,才可能被用来铺设国际公认的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手球等的比赛场地。

此外,羽毛球场馆的管理不合理,开放时间较短;常宁市的羽毛球场馆中有三分之二是学校场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场馆只在周六、周日对外开放,不能满足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需求。建议该场馆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对外有偿开放,以馆养馆,促进运营良性循环。2.2.3 对羽毛球健身功能认知不足

经常从事羽毛球健身运动可以提高四肢活动能力, 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提高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能力, 起到增进健康、抗病防衰、调节精神的作用。据统计, 大强度羽毛球运动者的心率可达160-180 次/ min, 中强度运动心率可达140-150 次min, 低强度运动心率可达100-130 次/ min, 长期进行羽毛球锻炼, 可使心跳强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耐久力提高。但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群众并没有认识到羽毛球运动增强体质、培养意志、陶冶心理的健身价值,以及其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效应。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羽毛球运动在常宁市深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羽毛球运动具有不受年龄、性别限制, 安全性高, 娱乐性强, 活动时间灵活, 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但因场馆短缺却不能满足群众对羽毛球运动的需要。

3.1.2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羽毛球项目各级比赛太少。

3.1.3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常宁市在开展羽毛球运动方面,普及度不高、场地设施短缺、宣传力度不到位、场地器材不能满足羽毛球运动开展需要的状况制约羽毛球运动的开展。

3.1.4 常宁市参加羽毛球健身运动人群的年龄段分布较广,羽毛球健身运动人群以中青年居多,收入相对较高, 符合羽毛球运动项目的特点: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人。

3.2 建议

3.2.1 羽毛球场馆的经营要改变服务理念, 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特点,场馆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

3.2.2 各级行政主管应重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完善羽毛球运动管理体系。3.2.3 由于群众对羽毛球项目的喜爱,可根据该项目的运动特点,合理利用场地,因地制宜,利用小区、广场、校园、公园等较为避风的空地多建些室外球场,满足群众随时随地的需要。

3.2.4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竞赛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广大群众对羽毛球健身功能的认识,借鉴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力发展常宁市羽毛球运动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荣仕霖.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王顶.绵阳市中学生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才智2010(11):205 [3] 傅小惠,王佳宾,张林.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4):47-50 [4] 庄志勇.我国羽毛球市场发展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1):100-101

[5] 夏萍.辽宁省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2):54-56 [6] 巫会朋,王勇.揭阳市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02):135-136 [7] 蔡巧红.泉州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可持续性发展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8(02):10-13 [8] 谢明正.社区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研究[J].内江科技,2009(08):147-148 [9] 徐群连.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策略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6(05):53-55 [10] 许洪松.苏州市城区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9.[11] 曾亦斌,李开颖,曾海清,广州市大众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J].2007(10):29-31 [12] 于丽辉.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6):25-27

致 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由衷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印春力的细心指导。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每一点进展都凝结着导师的心血和鼓励,导师严肃的治学作风,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同时也得到相关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录

常宁市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

您好!我是吉首大学体育学院2007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目前正在进行毕业论文的研究之中,现特恳请您的指教与帮助,以促进我顺利完成本论文。万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问卷予以指导。本人设计了以下问题以了解常宁市市羽毛球开展的基本情况。望您能尽量支持配合填写本问卷。你只要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几个合适您的答案打勾,或者在一中填写,即可。此问卷不属名,希望您不要有任何顾虑。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唐金凤

指导老师:印春力

一、您的基本情况

1、性别:

A、男 B、女

2、年龄:

A、20以下 B、20—25岁 C、25—35岁 D、35—45岁 E、45岁以上

3、职业:

A公务员 B学生 C公司企业职员 D个体私营业主 E离退休人员 F其他

4、您的月收入为:

A、1000元以下 B、1000-3000元 C、3000-5000元 D、5000元以上

二、羽毛球场地器械相关的调查

5、您一般去何种场所打球(可多选):

A、免费场所(单位订的场地、学校)B、收费羽毛球馆 C、羽毛球协会或羽毛球俱乐部 D、其他一

6、您喜欢哪种材料的羽毛球场地

A、木地板 B、塑胶垫 C、塑胶地板

7、您对羽毛球馆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8、您是通过哪种途径知道打球的羽毛球馆(可多选)A、管理员介绍 B、老顾客 C、家人朋友介绍 D、网络 E、短信 F、市内广告牌 G、电视/广播 H、报刊杂志

I赞助赛事 J其它

9.您经常选择这个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A、交通方便 B、停车方便 C、场地多 D、场地材料好 E、场地正规

F、灯光亮 G、球馆外部招牌

H、干净卫生

I服务态度好 J有球伴,有教练

K、健身氛围好 L、价格合理 10羽毛球馆哪些配套设施您不够用(如果够用,不需填)A、厕所 B、更衣室 C、沐浴室 D、寄存柜 E、停车场

11、您去的羽毛球场所收费,每次费用为:

A、20元以下 B、20—30元 C、30—50元 D、50元以上

12、您平均每月在打球方面的消费(羽毛球、羽毛球场地费)大概是: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1—200元 D、200元以上

13、您认为拉动常宁市市羽毛球消费应采取哪些措施(可多选): A、多举办业余群众性羽毛球比赛 B、降低羽毛球场馆收费标准 C、学校或附近增建羽毛球场

三、羽毛球运动的认知和参与动机的调查

14、您认为常宁市的羽毛球开展现状:

A、非常好 B、好 C、有待改善 D、一般 E、较差 F、差

15、您是何时参与羽毛球运动的:

A、1年以内 B、1-3年 C、3-5年 D、5年以上

16、您参加羽毛球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健身、健美需求 B、消遣娱乐 C、追求个性时尚 D、工作需要

17、您观看比赛、表演赛等的途径是:

A、电视 B、网络 C、去现场观看 D、其它

18、您通常是和谁一起参与羽毛球运动:

A、陪练 B、同事 C、朋友、同学 D、亲属 E、其他人

19、您参与羽毛球运动的频率大概是:

A、偶尔 B、平均每周一次 C、平均每周二次 D、平均每周三次以上 20、您每次进行羽毛球运动持续时间是:

A、30分钟及以下 B、30-90分钟 C、60-90分钟 D、90分钟以上

开展现状调查 篇6

关键词:中、小学 软式排球 开展现状 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阜新市、沈阳市随机抽取15所中、小学学生及体育老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软式排球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开展软式排球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15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关于学校对软式排球的开展原因的调查,58%是学校列入教学大纲;23%的老师认为软式排球更利于对学生健康教育;10%的老师认为学生喜欢软式排球;8%认为是一种潮流;其他选项的占2%。调查结果表明,政策法规环境因素的影响是首要因素,软式排球被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软式排球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

其次,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大纲的颁布,对软式排球的开展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学者和教师普遍认为,软式排球的特点更符合贯彻体育健康教育大纲要求。

2.场地器材调查与分析

目前在中、小学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些学校没有排球场地或仅有一两片场地。球的配备数量也不足,各别学校无软式排球,有些学校软式排球也就几个。只有少数中、小学基础条件较好,而大多数中、小学在开展软式排球运动方面存在着硬件条件不足,满足不了中、小学软式排球开展的需要。

3.体育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中、小学开展软式排球的效果。由于软式排球是新兴的体育项目,对技术教学、课堂组织和教法等都有新的要求,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排球的技术迁移和体育教学方法的借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但也存在不足。有许多地区的体育教师配备还比较单一,教师的业务培训还不完善,影响了软式排球项目的广泛开展。

4.学生喜爱软式排球程度调查与分析

篮球、足球是男生所最喜爱体育运动项目,软式排球则成为了广大女同学所最为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软式排球在短短几年的发展当中已经在中、小学体育运动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已成为了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体育运动之一。软式排球,球比较软,趣味性更强一些,虽没有纳入常规的比赛项目,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技术相对于硬式排球来说要简单得多,规则的活动性较大。从中、小学的体育项目角度来看,学生所注重的趣味性更高一些,而不是技术难度与复杂性,软式排球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中、小学软式排球发展对策分析

1.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

学校要认识到软式排球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和意义,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课程来贯彻和执行。其次,合理配备体育教师并进行相应地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改善软式排球的教学和训练,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正确的体育观,并结合软式排球的特点及周围环境,争取更多的学生热爱软式排球。要充分体现软式排球比赛的简易性、趣味性和健身性,使软式排球成为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终身从事锻炼的活动项目,切实使“软式排球成为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的基本构成单元”。

2.更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

软式排球教学应不同于硬式排球教学,除了保持教学常规外,要更多地发挥教学创造性,突出趣味性,结合排球教学规律形成特色。对于中、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安排教材内容,选择组织教法等方面,要有所区别。低年级的软式排球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排球技术的一个基本途径,当然要注意利用软式排球的特性,更多地将掌握软式排球技术与学习硬排技术紧密地衔接,侧重于组织措施多样化,寓软式排球教学于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高年级的软式排球教学,重点要放在把软式排球教学作为学习掌握硬排技、战术的重要辅助手段,即不能一概把软式排球作为主要的练习内容,也不能把软式排球教学过程仅当作游戏的过程,要摸索掌握软式排球技术对掌握硬排技术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中学男生,更应将软式排球和硬排技术教学有机地衔接,真正做到区别对待。使软式排球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能动过程,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接受软式排球这一新兴项目。

三、结论与建议

加强中、小学对软式排球的重视程度,配备完善的场地及器材,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组织软式排球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有效地进行教学;注意对软式排球在中、小学的活动的开展,积极推进软式排球的比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排球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蔡衍,李健.对泉州市中学软式排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M].体育科学研究.2006(3).

[2]柏杨,刘美玲.我校开展软式排球的可行性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4(6).

开展现状调查 篇7

关键词:广场舞,广场体育,现状调查

在中国大陆正在流行着一种舞蹈, 那就是广场舞。它不受场地限制、简单易学又富于变化, 所以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开始在各个街道、社区甚至农村风靡起来。广场舞以一个独特的健身方式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赢得了城市社区健身群体的青睐, 积极地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

一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1. 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状况

通过对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状况进行调查, 发现在参与广场舞运动的人群中, 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0.20%;年龄在30~39岁的占19.80%;年龄在40~49岁的占20.30%;年龄在50~59岁的占37.50%;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12.20%。年龄在50~59岁的参与者最多, 女性占72.9%, 男性只占27.1%, 占大多数的是女性同志。因为我国男女在退休年龄上不一致, 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女性在55岁就退休了, 除了帮忙带带孩子以及做做日常的家务外, 平时空余时间非常多。男性在60岁才退休, 他们没有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运动, 然而最重要的是“面子”问题, 他们觉得男性不应该跳广场舞, 比较害怕碰见熟人。通过访谈得知, 在广场上锻炼身体的人群多数是中老年人。从调查结果看, 青年人也有一定的比例去参加广场舞, 这说明参与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了, 人们的健身意识渐渐增强了。

2. 开展形式和内容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大理白族地区的广场舞团队, 其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现在正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健身健美操、健身舞不再是锻炼的主要内容了, 出现了民族健身舞、穴位拍打健身操、养生健身操等多种形式。活动形式也从单独的一个人变成了双人以及多人配合, 从而让更多的参与者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团队的活动内容素材, 主要是来自于上网获取,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网络视频的更新, 人们看到了非常多的广场舞健身知识的视频。偏远山区人们的锻炼热情并没有因信息的阻碍而停滞, 很多村民在路灯下利用仅有的小块场地, 用自编的民族舞蹈进行锻炼。广泛运用的民族健身舞有《霸王鞭》《欢腾》《大理三月好风光》等。

3. 指导员需求情况调查

通过访谈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的广场舞参与者, 非常需要健身指导的占了大多数, 比较需要健身指导的也占了一半。人们参与广场舞的热情不断高涨, 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的锻炼, 受伤之类的情况不时会出现, 这时候正确的健身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避免人们受伤, 能使人们更好地科学地去锻炼身体, 得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健身指导员会提出更加科学与合理的健身模式, 以此来促进人们的锻炼。有一个优秀的健身指导员, 是提高一个团队健身水平的关键。

二影响因素调查

1. 场地器材因素的影响

广场舞比较盛行, 广场舞的场地一般是广场、公园等地方。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各大社团、组织的休闲活动众多, 太极拳、唱歌、打陀螺等在公园广场数不胜数, 场地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壮大的广场舞队伍的需求, 而且和其他玩耍的人掺杂在一起, 影响正常的舞蹈活动, 形成互相争抢场地的局面, 存在安全隐患。许多舞蹈队由于周边没有公园或者广场, 只能借助小区活动场地、人行通道一侧或者周边超市、单位门前空地等作为舞场, 在街道旁边进行锻炼难免会阻碍交通, 发生撞人的危险事件。另外, 广场舞的锻炼点想发展壮大, 没有经费支撑则显得举步维艰。政府对广场舞没有资金支持, 舞蹈队自筹资金购买音响设备, 每月每人需收取10~20元来补充开支, 也不利于广场舞的发展推广。

2. 指导员或教练员因素的影响

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体育社会指导员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 但因为广场舞的内容较宽泛, 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还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广场舞锻炼的需求, 还不能为锻炼者提供积极的指导, 这对今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尤其是在街道、社区进行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他们大多是业余爱好者, 对动作的指导以及音律的把握模糊不清, 只是自己一味地琢磨、看录像等来学习, 在练习时难免会出现片面性, 有时会使练习者、初学者出现厌烦心理, 使其练习的积极性受挫, 对广场舞的推广、发展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3. 广场舞宣传因素的影响

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要想得到迅速的普及, 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宣传。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参与者大部分是属于朋友、家人的带动或自发参与到广场舞的行列。目前广场舞的比赛相对很少, 覆盖面积相对较小, 要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广场舞的锻炼行列中, 就必须要加强多渠道、多手段的宣传, 大量的、有效的宣传有利于广场舞的推广与发展。

三结束语

通过对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发现, 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 但是由于场地、经费和指导员等因素, 使广场舞在大理白族地区的顺利开展受到了制约。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比赛, 排除制约因素的影响, 对大理白族地区广场舞的开展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清华.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35)

对健身舞蹈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篇8

武汉市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 金融中心, 交通中心, 文化中心, 城市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随着武汉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在这种崇尚人本, 追求和谐的背景下, “江城”武汉在群众健身环境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本文对武昌区社区健身舞蹈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对武昌区社区舞蹈的开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区健身舞蹈展开过程当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为更好地推动武昌区社区健身舞蹈, 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昌区社区健身舞蹈开展的状况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 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分析, 为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查阅中国近期相关期刊和网络上有关居民健身的信息资料, 以及相关的文献文章, 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理论。

(2) 问卷调查法。研究主要在武昌的杨园社区, 积玉桥社区, 梨园社区三个社区, 从积玉桥社区抽取60名、梨园社区抽取70和杨园社区抽取70名参与社区健身舞蹈健身的锻炼者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200问卷, 收回173份, 其中有效问卷165份, 有效率为82.5%。

(3) 访谈法。对健身舞蹈老师和部分居民交流和访谈, 具体了解居民日常健身习惯, 对健身舞蹈的兴趣、动机以及锻炼后的健身效果等实际情况。

(4) 数据统计法。运用归纳、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资料和访谈结果进行整理, 使用spss软件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昌区社区居民参与健身舞蹈活动的现状调查

(1) 健身参与的人群。

表1显示, 在年龄方面, 可以看出参加锻炼的人以中老年人为主, 参与人群中年龄和性别结构单一。年轻人参加社区健身舞蹈锻炼的比较少, 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6%, 而22岁以下的锻炼者则未见到。35岁以上的锻炼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4%。参加社区健身舞蹈的人群当中, 男性占总人数的21.82%, 女性占总人数的78.18%, 表明武昌区社区参加健身舞蹈的人群中女性的比例较大, 女性的比例接近男性的4倍, 几乎占到4/5, 年轻人平时工作压力大, 工作也很辛苦, 所以几乎都不参加锻炼, 大部分男性会认为跳舞是女性才会选择的运动, 所以也不选择健身舞蹈。这充分说明社区健身舞蹈的开展具有片面性, 人们对于社区健身舞蹈的认识还是有所欠缺, 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大对社区健身舞蹈的宣传, 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

(2) 群众参加健身舞蹈的时间。

表2反映出社区居民大部分在晚上和傍晚进行锻炼, 有43.2%的居民每天练习的时间不低于1小时, 75.7%居民每周参加体育健身舞蹈的练习次数在三次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 广大居民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很高, 坚持健身舞蹈的锻炼使他们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状况。但在采访中也了解到, 参与健身舞蹈每周三次以下的居民经常是受到家庭影响, 时间、天气、设施及其他因素。

(3) 健身舞蹈的活动内容。

武昌区居民健身项目的选择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拥有简单的、个性化、时尚、娱乐和实用的特点。而健身操、健身舞和瑜伽作为近几年新兴的项目, 受到居民尤其是女性朋友的青睐, 这些项目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和艺术表现力, 既能锻炼身体, 心情喜悦, 又能塑体美身, 展示自我。表3显示, 在武昌区社区居民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中, 15%的锻炼者选择拉丁舞项目, 10%的人选择参加摩登舞, 参与瑜伽的居民占4%, 选择其它的排在最后, 选择参加“广场舞”的人占据了69%, 进一步调查表明“广场舞”适合大众参与, 易学, 时尚, 个性化, 娱乐性强深受大众的喜爱。而参与瑜伽的居民则需要在环境安静, 舒适等条件下才可以进行, 要求较高。

(4) 参与健身舞蹈的动机。

城市居民休闲健身动机主要体现在身体, 心理和社会需求, 包括“锻炼身体”成为居民的首选动力生理需要, 体现了当今人们对健康迫切追求的愿望, 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的全民健身运动保持一致;虽然“消除压力、休闲娱乐”等的心理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所占比例较小, 说明休闲体育正是以其健身娱乐、消遣放松的特点, 正逐渐被市民所接受, 并成为城市居民体育健身的关键。

从表4中可以看出, 武昌区社区居民参与健身舞蹈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其中以健身为目的的仍最多, 占被调查人数的31%, 消磨时间、放松心情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都占到被调查人数的37%以上。“兴趣爱好”占到16%说明经过长时间的锻炼, 开始功利性目的的活动可能会变成一种运动兴趣。“减肥”的目的在该调查群中也达到6%, 充分说明了减肥确实是中国女性老少均在追求的目标。武昌区居民参加健身舞蹈的动机有身心两方面。参加锻炼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 他们在生活上比较孤单。虽然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但钢筋水泥的建筑, 隔断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阂。健身舞蹈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沟通, 排解他们的孤独感。同时, 随着年龄增长, 身体机能逐步退化也迫使他们走上健身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带来了肥胖的问题, 特别是中年妇女, 她们希望通过健身舞蹈来达到减肥的效果。

(5) 参加健身舞蹈的场地、设施、师资等条件。

表5显示, 调查对象去公园广场参加健身舞蹈, 是因为公园广场是开放的, 方便锻炼, 空气较好, 适合参与运动, 体育设施是影响居民健身最主要的因素, 这不仅抑制了居民健身的兴趣, 也限制了健身舞蹈项目的多元化发展, 从而减少健身舞活动水平。武昌区可以进行锻炼的场地并不多, 少部分是在社区活动室而大多是在大型购物中心门前的广场或是公园里进行, 可以健身的场地不多也是因为存在一个“扰民”问题, 而有活动室的小区不多, 所以健身场地大多不能在居民小区内而是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各个社区健身舞蹈老师并不多, 一个老师要教几十人, 根本顾不上来。在与社区健身舞蹈老师的交流和访谈中得知, 只有少部分老师是学舞蹈专业出身, 而大部分老师都只是爱好这项运动而非专业的, 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培训。这说明社区健身舞蹈的师资力量不论是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是不够的。

目前在武汉, 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自发积极参加各种健身舞活动, 健身舞蹈成为人们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在城市建设日益加快的今天, 公共健身空间已成为“豪宅”, 现有的健身舞蹈的地方在武昌地区, 与日益增长的健身舞蹈队相比, 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这与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突增与造成的健身舞蹈场馆资源短缺和有直接关系。

(6) 参加健身舞蹈效果。

由表6可以看出在对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评价中, 认为“锻炼有效果, 但不明显”的居民, 有72人, 占被调查人的43.64%, 认为很“有效果”的有66, 占被调查人数的40%, 认为“完全没有效果”的有27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16.36%。多数人在参与健身舞蹈后, 发现自身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如感觉性格开朗、丰富情感、生活充实、生活规律、情绪振奋、充满生气占多数, 通过与部分居民交流、访谈, 了解到通过长期坚持健身舞蹈的锻炼, 一些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部分居民认为, 通过健身, 在工作态度、人际交流、缓解压力、生活状态等方面有所改变, 如增强人的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调查证明, 健身舞蹈的锻炼可以明显降低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症状出现。少部分人觉得“没效果”, 这说明虽然武昌区社区居民参加了健身舞蹈活动, 但由于科学性不强, 多属于“随大流”的盲目从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3.2 对于武昌区社区健身舞蹈开展现状的分析

(1) 居民缺乏健身意识。首先, 加深武昌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 从而强化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其次, 强化各种体育健身项目的掌握、具体作用、适用范围和途径来进行学习。认识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提高体育健身项目的公众的理解, 才能真正促进体育健身项目的综合开发。以丰富城市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2) 社区锻炼场地建设不完善。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人, 武昌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在近几年得到较大发展, 但是, 社区健身舞无论从广场花园个数、总面积、音响设备来看都缺少, 且设备比较陈旧。例如:杨园社区在几栋居民楼之间有个空旷的场地, 健身爱好者们以前都在那里锻炼, 时间久了附近部分居民向社区投诉健身者们在居民楼之间锻炼打扰到他们休息, 所以现在都是在空旷的公园或者购物广场门口进行锻炼。再者武昌区部分地区属于老城区, 老城区很少有大的购物中心或者公园能够为健身者提供场地来进行锻炼。

(3) 社区健身舞蹈老师师资力量的缺乏。随着武昌区社区健身舞蹈的蓬勃发展, 人们健身意识有所提高, 但是师资力量远远不够, 在与老师的访谈和交流中得知多数老师没有进过专业的培训, 这些老师大多不是学舞蹈出身的, 就没有专业的教学技术和方法,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比较容易出现运动伤害等等。在这些非专业的老师当中, 只有部分老师非常热爱这一运动, 才会去系统性的学习专业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来教学。为了居民们能够正确、安全的得到锻炼,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重视并组织专业的指导员进行指导和培训。针对各种健身项目, 举办不同的项目培训班,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让社会指导员更专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指导工作。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1) 武昌区社区参加健身舞蹈的以女性居多 (达到78.18%) , 其中中老年占多数, 调查对象中未发现22岁以下的年轻人, 35岁以下年轻人也仅占l6%。

(2) 武昌区社区参加健身舞蹈的大部分居民一周健身三次以上, 锻炼时间选择在晚上, 因为白天大多有工作、家务等等事情要做。

(3) 武昌区社区参加健身舞蹈的人群大都选择公园或者广场来进行锻炼, 因为存在一个扰民问题所以在小区内锻炼的居民很少, 锻炼的项目以健身舞蹈为主。

(4) 武昌区社区居民参加健身舞蹈的组织形式多为自发组织, 仅少部分参加过俱乐部和社区组织的活动。参加健身舞蹈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消磨时间、放松心情、结识朋友等。部分锻炼者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运动兴趣, 另外部分锻炼者是为减肥而参加锻炼。大部分人表示他们的锻炼目的并没有达到。

4.2 建议

(1) 提高社区居民对健身舞蹈的认识。加深武昌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 从而强化他们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把健身舞蹈纳入社区居民日常锻炼的不可缺少的活动项目之一。

(2) 加大宣传力度。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增加健身的宣传, 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健康体育活动对身体的重要性。

(3) 加强健身场所的完善与管理。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社区开放健身场所、公园和街道广场的环境管理工作, 确保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安全。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锻炼场所, 做到不“扰民”的前提下进行健身舞蹈的锻炼。

(4) 提高健身教练的业务水平。应加强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训工作, 不仅培养新的健身舞蹈社会体育指导员, 并知道他们从事有益的体育健身工作, 为广大的健身舞蹈爱好者服务。

(5) 完善相关的组织管理。希望社区有关部门能发挥组织的效用, 政府部门加大对居民健身场地器材设施的投入, 加强对健身设施的管理特别是增设或开放一些室内的健身场所, 让武昌区居民随时都可以参加健身锻炼, 并调动更多的社居民来参与健身舞蹈锻炼。

摘要:健身舞蹈是一种健身健美操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它是舞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与健美操的健身功能的结合体。健身舞蹈是以健身为目的, 以音乐为载体, 以舞蹈动作作为表现形式, 是广大群众喜爱的集健体、健身、健心、益智于一体的一项有益的健身活动, 调查发现健身舞蹈作为体育中极富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文中在了解健身舞蹈的开展现状, 通过各种方法对社区健身舞蹈的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 使得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健身舞蹈的活动中来, 让健身舞蹈在社区的发展中越来越好, 越来越广泛,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健身舞蹈。

保定市毽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分析 篇9

踢毽子又称(毽球),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毽球运动是一项根据规则规定,在一定标准的场地内,运用身体除手臂以外各部位的各种击球技术,进行攻防对抗,使球不在本方场地内落地的一种毽类运动。是从我国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踢毽子这一古老游戏发展而来的。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中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毽球从中国古老的民间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中国毽子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广州市体委于1956年举办的,并制定了简单的规则。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组织了全国毽球邀请赛。在政府和体育部门的倡导下,毽球运动在北京、河北、湖北、山东、广东、上海、陕西、河南、山西及东北各省广泛开展,各地相继组织了各种类型的毽球比赛,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参加到了这项活动之中, 充分显示了毽球运动的强大生命力。

2、毽球的运动价值

2.1、健身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它集羽毛球的场地、排球的规则、足球的脚法、踢毽子的技巧于一身,以其熟练、准确、细腻的技巧性,快速多变、激烈反复的对抗性,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与者,更深受广大学生和工厂、企业职工的喜爱。在当今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和教育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热潮中,毽球运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科学可行是毽球运动的基本特点。毽球运动的产生、发展与变化,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在毽球教学内容与及时动作的系统性方面,均反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运动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识、生理、心理与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客观规律,同时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身心发展规律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其次,踢毽子活动本身也显示出简单易行的特点,它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不受场地、器材和气候的影响,四季可行的健身运动项目。

2.2、普及健身是毽球运动的基本功能

踢毽球不仅可促进身体的背、腿、躯干及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还可以增强心脏、扩大肺活量、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机体功能、改善代谢能力,培养人们对时间、空间的立体感、提高定向能力与判断能力;而且更有助于提高踝、膝、髂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进一步得到全面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2.3、娱乐、竞技是毽球运动的特有功能

毽球既可使娇态多姿的花毽毽飞人舞, 显示出我国民间体育的独有特色,增添民族自豪感,继承与发扬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光荣传统;而且又将现代体育对民间体育进行充实与发展,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毽球运动将个人技艺变为集体对抗,既不反对个人的献技, 又含把古老项目发展为隔网对抗的竞技项目, 使之更有朝气、生机和青春的活力,给人们一种强烈的时代感,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人们勤奋、进取、开拓及创新的精神。

3、毽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3.1、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现阶段的毽球协会多数是民间自发的组织, 没有经济基础和管理技能。因为赛事举办需要大量的资金运作,所以单凭毽球协会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承担, 必须依托政府强大的影响力和运作能力,所以在目前毽球运动阶段,毽球协会发展基本要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维持,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容忽视。

保定市毽球练习者的结构不合理, 女性练习者所占比例略高于男性,练习者年龄段主要是中老年人群,练习者学历水平较低,练习者职业主要工人、公司员工等工薪阶层的。毽球活动基本是练习者自发组织,开展形式单一。政府部门和毽球协会组织运营规范程度不高,毽球赛事组织上,规范度不高,赛事运作不够成熟,协会工作人员的运作水平不够专业。毽球指导员和毽球裁判员缺乏、专业水平。社区毽球组织零散,无论是健身人群还是社区、学校、企业都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

3.2、基础设施不足,对毽球运动了解不够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毽球运动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纵观保定市的毽球开展状况,由于毽球运动处在初级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都捉襟见肘。保定市毽球练习者主要选择在广场和公园进行毽球活动,场地设施的匮乏、体育资源的共享性较低、练习环境受天气影响较大使得毽球运动的开展受到了阻碍。

因此,毽球运动的推广和宣传效果也受到极大的抑制,调查中发现,人们对毽球运动的认识不够,有44%人口不知道毽球运动,毽球运动还处于较为滞后的阶段。了解毽球运动的途径较为狭隘,主要通过身边朋友同事的介绍参与到毽球运动, 人们对竞技毽球运动认识不足, 把花毽和竞技毽球混为一谈, 对毽球运动认识不全面,大多数人缺乏对毽球运动的了解。极大的阻碍了毽球运动的现代化进程。

4、建议

(1)各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毽球运动的长远发展规划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有关毽球的各项活动。为此,主管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应在资金支持、赛事设置、后备力量培养等方面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毽球运动的宣传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毽球运动。

(2) 在市内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 、电视等宣传健康知识,大力宣传经济、健身的毽球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及其在健身运动方面独特的优势, 让群众意识到毽球运动的可行性并愿意从事毽球运动。充分利用公园、社区等活动场所进行毽球健身运动,从组织形式上、娱乐身心上要进一步激发人们参加毽球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大培养毽球专业人员的力度 ,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师资力量,为我市毽球项目推广及发展增加动力。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例如针对不同行业分别进行培养,提高毽球专业人员的素质,推动毽球运动发展。

(4)扩大开展毽球运动的范围 ,针对毽球运动的灵活性和娱乐性特点,加大在中小学中的推广力度,可响应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教育部制定的“2+1”工程,积极地倡导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使学生掌握两项体育和一项艺术技能。同时,我市高等院校也应积极开设毽球课程,加强我市各地区毽球项目培育,建立训练基地,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开展毽球运动,在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训练基地,逐渐在我市形成以点带面,重点发展和逐步普及的形式,着力普及毽球运动的开展。

(5)加强与毽球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的交流 ,促进我市毽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积极对外交流,既加强了友谊,又提高了毽球水平。

(6)在扩大毽球运动影响的同时积极走产业化道路 ,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使毽球运动影响更加深远。

摘要:本文以保定市毽球运动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市毽球练习者进行走访调查,对毽球部分专家进行访谈记录,并认真研读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市毽球运动开展现状,发现毽球运动在推广中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市毽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厦门市高校健美操开展现状调查 篇10

在厦门市6所本科高校中集美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这3所院校里有体育专业所以在这3所学校里都设有健美操专项训练和健美操普修课以及和其他3所院校一样的公共体育的健美操选修课。在这些院校里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以及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健美操方面的发展都比其他学校较好, 无论在师资方面还是教学条件都比其他学校好。这3所院校里都设有健美操专项训练队。尤其是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为重点。

2、厦门市六所本科院校健美操选修课场地设施现状

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得出学校的体育场馆、器材以及相应的一些制度政策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截止2013年3月8日所调查到的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6所高校中健美操学生对健美操选修课场地设施的满意度见表1。

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中, 6所院校中的健美操选修课除了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工学院是在室内进行教学的其余的4所学校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的, 较多为水泥地或室内教学楼下的某个空地;每个学校只有一两个专业训练场地, 较为匮乏,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有58.7%学生对上课的场地不满意;通过谈话访问得出原因, 归纳有以下2点: (1) 在室外上课由于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 (2) 在室外上课教学和学习的条件不理想。

3、厦门市六所本科院校健美操选修课的教授内容

早在30年代, 健康书局出版的由马约翰的《女子健美操体操集》、《男子健美体操集》证明了健美操早在30年代就传入我国, 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 此后该项目运动的发展一直停涉不前。直至80年代健美操运动才真正在我国普及开来。然而至1986年12月北京体育学院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健美操试用教材》, 并正式在北京体育学院开设了健美操选修课, 这标志着我国健美操理论研究的开始。但经调查得出的结果, 在这些高校的健美操选修课中并无统一的教材, 各个学校教授的内容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都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厦门市这6所高校里在健美操的选修课中全部的学校都有进行全国大众等级动作的教学, 大部分学校有进行健美操步伐组合和自编健美操的教学, 但在健美操特殊课种和竞技健美操方面的教学较为缺乏, 尤其是竞技健美操方面。

4、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情况

在厦门市6所本科高校的健美操选修课中对于选修健美操的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情况来看,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接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习的效率又非常低, 经调查很多学生都对一周只有一次课的健美操学习感觉压力很大, 上课的内容很多又容易忘记, 且不愿意在课后又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 所以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学习。

结论:通过调查厦门市高校健美操的发展状况, 归纳得出几点 (1) 由于我国健美操的理论研究起步的比较晚所以在各个省份的发展状况均不一样, 但在厦门市的高校中健美操课程推广较为普及; (2) 健美操开课率很高, 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健美操的迅速发展; (3) 从一些数据可以得出专业的健美操教师数量很低, 大部分从事的教师不是从这个领域毕业的; (4) 高校健美操都的上课时数非常少, 无法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和了解; (5) 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经费的不足, 在高校中只能普及大众健美操, 但竞技层面就跟不上。

参考文献

[1]王莹.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曹爱春.江西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5.

[3]张红霞, 王春华.健美操教学与训练[J].滨州师专学报, 2004.

[4]高金.浙江省高校健美操课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7.

[5]程远义, 张英.浅析大学生健身健美操教学中表象训练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6]丁辉.高校健美操教学育美功能的开发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 2013.2

[7]徐永丽.提高健美操教学的探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5.

开展现状调查 篇11

【关键词】永济市;中学;武术开展现状;研究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取永济中学,城北中学,城西中学,涑北中学,逸夫中学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为主体,运用抽样调查法,开展中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总数304份,有效率为89.4%。(其中学生发放问卷290份,有效回收262份,有效率为90%。教师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84%。)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期刊,对目前各城市地区的中学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专题检索,对各城市地区的武术运动发展面临的的问题进行检索,为本文准备详实而丰富的资料。

1.2.2数理统计法

针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2.3 访谈法

对永济市区五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学校学生,部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该地的武术运动的开展情况,了解他们对该地武术运动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资料信息和统计资料进行探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武术教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解析

2.1.1 对武术的界定

不同时代的中国“武术”其概念表述也有所不同。1961年出版的《武术》对武术概念的表述是:“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

2.1.2 在中学武术的教育价值方面的研究

武德思想中那种尽乎完美的社会责任使命、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谦恭的人伦规范与当今中学思想教育要求是一致的,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3 中学武术的健身价值方面的研究

中学时期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健康的定型阶段,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武术运动是全身性的体育锻炼,能够锻炼全身各个关节和肌肉,对人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运动对人体的塑性具有良好的效果。武术运动的各个基本功练习可以使人的身体姿势保持挺拔。同时增加肌肉围度表现为人体整个线条清晰。

3 研究成果与建议

3.1研究成果

3.1.1 永济市的中学武术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其中教师的武术能力不强、学校及有关领导不够重视、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武术在中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3.1.2 永济市的中学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其它娱乐性、对抗性、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考核的内容是以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同时也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符合新课标理念。

3.1.3 永济市中学生的课外武术活动开展不够理想,大部分的学校几乎没有课外武术活动,这可能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

3.1.4 永济市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学生活动时间不充足、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影响永济市中学武术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

3.2建议

3.2.1 加强对武术的认识

提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中华武术的认识和了解,教育部门应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加大对中华武术的重视程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适当增加武术课的同时,还应把武术列为必修课等。

3.2.2 全面提高武术的师资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引进地方武术名家、专门人才进入课堂,使武术更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3.2.3 武术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

学校武术教学中,应增加武术趣味性课程,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保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4 增加武术活动类型

学校武术教学中,還应开展各种武术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内武术比赛。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以更好的在本地发扬武术。

4.2.5 加强武术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度

学校应加强武术的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武术,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了解武术具有的意义,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武术的武德教育,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4 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永济市的学生对武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深,对武术的源来,哲学思想知之甚少,学生的参与兴趣较高,但是也有一定的回避倾向,学校的武术师资不足,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武术的宣传度,让学生了解武术,认识武术;学校应加大对武术教学的资金投入,购置新的武术器材、设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参与兴趣。通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永济市的中学武术运动得以顺利进行,为武术课在永济市的体育课中更好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君,范银萍,田小培.沧州市高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4):76-79.

[2]体育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选小组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1(9):11-14.

[3]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6):21.

[4]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1-44.

[5]沈宁.武术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的基本途径[J].艺体教育,2007(12):201-209.

[6]杨帆.上海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教育,2011(9):25,88-89.

[7]毛伟伟,中学武术教学问题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7(7):46-50.

开展现状调查 篇12

关键词:郴州市区,高校,流行街舞,发展现状

街舞是20世纪90年代由爵士舞演变出来的一个舞种,它表达的意思是年轻人叛逆的一种展现,代表一种态度,一种世界观,一种对全世界挑衅的风范。街舞是一项有特点的有氧运动,街舞的风格自然而狂放,不拘一格,突出个性表现。街舞动作中非常重视身体与步法的节奏变化,有各种走、跑、跳的组合,并增加了许多手臂组合,在随意、松弛的动作感觉之外,更强调动作的韵律感与爆发力。

街舞的划分种类较多,在我国对街舞的划分,以中国健美操协会审定的《全国街舞比赛评分规则》的最新版本为标准。把街舞分为健身街舞、流行街舞和轻器械街舞三类。健身街舞的目的主要为健身,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难度小,在基本健身动作中融入街舞的元素进去来展示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的均衡性。流行街舞包括:breaking、poping、locking、Jazz、LA、hous等,其难度系数大,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轻器械街舞的动作要求体现出对器械合理和充分的运用,并能够正确的表现出器械的特点。

目前,尚未有对郴州市区高校街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只针对郴州市高校流行街舞现状进调查研究,希望能对郴州市高校的流行街舞发展有所帮助。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 1 郴州市区高校流行街舞团体基本现状

经调查郴州市区高校未开设流行街舞课程,所以郴州市区高校没有专职的流行街舞教师,高校中的流行街舞教学均以社团或是学生自发组织形式开展。郴州市区高校共有两个流行街舞社团,社团名称分别为HY(湘南学院)和炫彩(郴州职业技术学院)。HY社团成员为湘南学院各院系的学生,其中教练6人,社员214人,共计220人。炫彩社团成员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其中教练3人,社员137人员,共计140人。郴州市高校流行街舞社团虽然成员众多但教练却很少。

郴州市区高校HY社团活动每周2次,周五至周六18:00~20:00,每次活动的时间为2h。炫彩社团活动每周4次,周一至周四19:00~21:00,每次活时间为2h。郴州市区高校流行街舞社团活动内容,大部分为教师指导占总数的65%,其次是互相请教占总数的19%,第三是自己练习占总数的10%。说明街舞社团社员大部分学习街舞的渠道是通过教师指导。湘南学院的HY街舞社团的活动场地,有优质地板,教室面积300m2,有音响。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炫彩街舞社团瓷砖地板,教室面积240m2有音响。

1 . 2 郴州市高校流行街舞社团教练基本情况调查

从年龄结构来看,郴州市两所高校流行街舞社团中教练群体年龄为18~24岁之间,非常年轻;主要教学舞种为Jazz、breaking、Hip-hop、poping四种;教学年限最长时间为8年,其他教练教学年限以3~5年居多,最短时间也有2年;郴州市区高校社团中现任流行街舞教练队伍学历水平相对一般,本科学历有5人,专科学历4人。目前在校学生有6人,已经毕业的有3人。相对其他项目学历层次较低,以及兼职教练的人数较多,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及教学是影响我市高校街舞开展的重要因素。

高校流行街舞社团的教练技能获取方式为参加培训、学校社团相互学习、自己看视频学习。教练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看视频,相互学习的方式来获取和更新技能,相对其他项目来说街舞教练缺乏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这也是影响我市高校街舞开展的重要因素。

郴州市高校中流行街舞教练的指导动机主要有兴趣爱好、促进文化发展两种情况。喜欢街舞,对街舞有极强的兴趣爱好是这些人担任街舞教练的首要动机,其它的动机有健身塑形,促进街舞文化的发展,成为舞蹈演员等。

郴州这些教练员都没有持有政府或协会等部门颁发的街舞裁判资格证。但是在被调查的9位教练中参加过裁判工作的占77.8%,10次的占22.2%,可见多数教练都经常参与裁判工作,同时也是在未持有政府或相关协会等颁发的裁判执裁资格证书的情况的下参与裁判工作。说明我市现行的街舞竞赛规则不够完善。并且街舞比赛没有专业裁判员,裁判评分标准模糊,根据各个裁判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主观性太强,这严重影响了参赛队员的积极性,并且阻碍了街舞在郴州的发展。

1 . 3 郴州市高校流行街舞社团社员情况调查

调查中动机选择兴趣爱好项的学生最多,共120人,占全部人数的36%;其次是提高社交能力,共98人,占全部人数的29.5%;再次增强体质,共55人,占全部人数的16.6%。虽然HY、炫彩舞蹈社团社员比较多,但实际上每次来参加活动的学员却非常少,HY社团每次来参加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6%。炫彩社团每次来参加活动的人数占41.66%。

1 . 4 郴州市区高校学生参加流行街舞比赛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郴州市区高校学生参加过的比赛较多,成绩优异。但是所有获得奖项的比赛的举办地点都在郴州、衡阳和永州等湖南境内。而在广东省举办的比赛却不能拿到好的成绩,由此说明郴州市区高校流行街舞的水平在湖南省位居较高,却远远低于在广东省的街舞水平。

2 结论与建议

2. 1 结论

郴州市各高校没有正式开设流行街舞相关课程,热爱流行街舞的学生所成立的街舞社团是高校中流行街舞的主要存在形式。郴州市区高校流行街舞水平较高,但是郴州高校流行街舞的教师普遍为在校期间的学生。而且一般都是大三、大四学生,因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问题,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社团的管理与教学之中。同时人员不够稳定,流动性太大。郴州市没有正规的街舞赛制、没有专职的街舞裁判、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使得郴州市街舞发展缺少正规统一的导向、发展没有目标。郴州市高校街舞社团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郴州市区高校流行街舞距离中国流行街舞水平最高的广东省非常靠近,方便学生去学习更多的关于流行街舞的知识,增加两省之间关于流行街舞的文化交流,这些都是郴州高校流行街舞有利的发展条件。

2. 2 建议

上一篇:中考语文复习下一篇:专门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