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养猪现状调查

2024-06-07

清水县养猪现状调查(精选4篇)

清水县养猪现状调查 篇1

四川是一个养猪大省,养猪业历来在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四川养猪生产模式也在发生变化。据统计,四川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面达43.6%,尽管专业化、集约化养猪在不断发展,但农村以散养方式养猪仍然还占据主流位置。未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中农户、小规模养殖也将会长期存在。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农户养猪生产状况,受国际家畜研究所委托,我们组成了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梓潼县畜牧局专家技术人员、农村基层的技术人员参与的调查组,采取参与式的问卷调查方式,对绵阳市梓潼县仁和镇、自强镇进行了实地抽样调查。

1 自然地理条件及农牧业基本情况

梓潼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1 442.32 km2,其中耕地面积32 331 hm2,耕地面积占幅员面积30%,森林覆盖率达38.48%,丘陵和低山占全县幅员面积95.3%。全县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 d,降水902.4 mm。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甘薯、豆类等农作物。畜牧业以养殖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为主,是四川省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

2 现状与分析

课题组于2009年9月9日至12日在梓潼县仁和镇的爱国、白果、新民、天乐、观龙5个村和自强镇的自强村对农户进行了参与式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农户数量172个农户,剔除了信息缺失较多的3户资料后,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和整理,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四川农户的养猪生产现状及其特点,现分析结果如下:

2.1 养猪类型

见表1,第一种养猪类型是农户购买断奶仔猪饲养至肥育猪,这类农户占调查户总数的46.7%;第二种养猪类型的农户是养母猪生产仔猪,自繁自养,或根据猪圈舍、资金和人力等条件,出售或购买部分仔猪,饲养育肥猪,这类农户占调查户总数的53.3%,略多于前者。

2.2 农村养猪品种结构及生产性能

见表2。

第一种养猪类型的品种为二元杂交猪和三元杂交猪,农户以饲养二元杂交猪 (长白×太湖,大白×太湖) 为主,占91.1%的比例,饲养三元杂交猪(杜×长×太,杜×大×太,称为内三元)占15.2%,饲养的商品猪均含有地方猪种血缘,具有较高的耐粗饲性和抗逆性。每批养殖数量平均为4头,平均肥育时间为133 d,根据55户销售仔猪的平均体重为14 kg, 162户销售出栏肥猪平均体重为106 kg以此推算: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可达到692 g。表明第一种养猪模式的生产效率较高,投入产出周转较快。

第二种养猪类型较复杂,养母猪产仔猪,自繁自养为主,受圈舍条件或人力不足的限制,出售部分断奶仔猪,剩余的养成肥育猪,或当圈舍和人力充足或行情较好时,再外购补充部分仔猪饲养成肥育猪。同样以饲养二元杂交猪 (长×太,大×太) 为主,占87.8%的比例,饲养内三元杂交猪(杜×长×太,杜×大×太)的农户仅占7.8%,有13.3%的农户养殖太湖猪。母猪品种为太湖猪、杂交母猪(长×太、大×太),母猪年产2~2.5胎。每批养殖育肥猪平均为9头,较第一种类型的饲养数量多,平均肥育时间为141 d,如按销售仔猪的平均体重14 kg,销售出栏肥猪平均体重为106 kg推算,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可达到652 g,略低于前者5.8%;第二种养猪类型在多数情况下,圈舍内饲养了后备母猪、种母猪、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尽管分栏饲养,但饲养管理较麻烦。对于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投喂的饲料种类及喂量随意性大,缺乏精准性,不能完全满足猪只的营养需要。但自繁自养减少了市场流通环节,降低了仔猪疾病传播的机会。

2.3 农村常用养猪饲料及组成

2.3.1 农户购买工业饲料种类及饲料原料情况分析:

从表3可看出,有93.5%的农户购买蛋白质浓缩料,其次有39.6%的农户购买仔猪配合饲料。购买生长猪配合料、肥育猪配合料的农户很少,分别仅占4.1%、3.0%。有5.9%的农户购买添加剂预混料,其中7户同时使用添加预混料和浓缩料,另外3户只用预混料,不用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料的不正确使用都可能会引起猪饲粮营养不平衡,造成猪只生长发育缓慢,影响其生产性能。

购买玉米、麦麸喂猪的农户分别占调查户的41.2%、46.7%;其次是购买米糠和豆类,分别占19.8%、16.6%,购买豆类的农户多数是用于饲喂哺乳母猪补充营养。购买豆饼的仅有2户养猪大户,为降低饲料成本,自配饲料。

2.3.2 使用自产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见表4。调查中发现:对于仔猪,养殖户常常愿意购买仔猪配合饲料饲喂;而对生长猪和肥育猪,则愿意购买蛋白质浓缩饲料,按使用比例与自产的谷物和甘薯以及农副产物配合成全价饲料饲喂;母猪仅用谷物、麦麸、米糠加青绿饲料饲喂,在母猪哺乳期添加部分豆类补充营养。

自产玉米除少量人食用外,一般全部用于饲喂牲畜,数量不够时采用稻谷替代。用自产谷物喂猪的农户占绝大多数,比例为95.3%;其次甘薯喂猪的农户占52.1%;仍然添加青绿饲料喂猪的农户占66.9%;豆类种植于田坎、地头边上,总产量少,除人食用部分外,均用于喂猪,占调查户比例47.3%;农产品的加工副产物麦麸、米糠、菜籽饼也是大部份用于喂猪,占调查户的比例分别为43.2%、23.7%、7.7%。因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较多,粮食消耗降低,其加工副产物的数量远远不够,需购买的数量超过了自产量。

以上结果表明:农村养猪的日粮类型是以玉米、蛋白质浓缩料为主,玉米和蛋白质浓缩饲料的质量也较大程度地影响猪只的生产性能,玉米、蛋白质浓缩料的花费占猪饲料成本中最大的部分,玉米、蛋白质浓缩料的价格较大程度决定了养猪的饲料成本。广泛合理地利用本地的其它饲料资源(如甘薯、农副产物、酒糟、粉渣和青绿饲料等),减少对玉米、蛋白质浓缩饲料的过度依赖,是应对饲料价格高涨、养猪亏损的有效途径之一。

2.4 猪只销售及体重

见表5,有95.9%的养殖户年平均销售出栏肥育猪15头,平均体重达106kg;占32.5%的农户年平均销售断奶仔猪19头,平均体重达14 kg;有7.7%的农户平均销售淘汰母猪1头,平均体重138 kg;有79.3%的农户平均自宰肥育猪1头,平均体重为115 kg,高于销售出栏肥育猪的体重近10 kg。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户将自宰肥育猪延迟出栏,只用玉米等农家饲料养殖一段时间,或者自养肥猪全部出售,自宰猪另外购买,其做法值得深思。

2.5 饲养管理

一般农户修建的猪舍低矮阴暗,通风保暖性差。多数没有安装饮水器,饲喂饲料时才供水,无法满足猪只自由饮水。仅有39.6%的农户在猪舍安装了电扇用于夏季降温;仅有8户购置了红外加热灯,个别养殖大户购买保暖器,用于冬季仔猪保暖。日常管理主要是喂料、喂水,猪舍内的粪便清理不及时,地面潮湿、舍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状况较差,特别对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抵抗力有较大影响,迫切需要改善。养殖户每年缴纳一定费用,兽医免费上门防疫和对猪舍消毒,起到了一定的防疫示范作用。笔者认为,更应该特别重视猪病的防疫,猪舍门口前应设置消毒池,换鞋消毒后才能进入猪圈舍,尤其是要避免猪贩子直接进入猪舍,以防将疫病传入。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梓潼县农村养猪生产现状的抽样调查,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养猪品种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出:农村有接近90%左右的散养农户选择饲养含有本地和太湖猪血缘的二元杂交猪,有7.8%~15.2%的农户饲养含有本地猪血缘的三元杂交猪,有13.5%的母猪养殖户饲养本地母猪或有本地血缘的杂交母猪,散养农户饲养洋三元猪的较少。我国地方猪种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如繁殖性能好、耐粗饲性以及抗逆性强、肉质风味好、肉色鲜红、肌内脂肪含量高等等,这些特性都是外国猪种所不及的。对农村以散养方式养猪的农户而言,受到了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圈舍条件简陋等因素限制,选择饲养含有本地猪血缘的杂交猪应该是明智之举。对于规模养殖场而言,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圈舍条件好、通风保暖等设施完善,选择饲养洋三元杂交猪更能发挥其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优良生产性能,做到“良种良法”,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3.2 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农作物副产品(如甘薯、青绿饲料、麦麸、米糠)以及工业副产物(如菜籽粕、棉籽粕、酒糟、粉渣)等非常规饲料的合理利用,减少饲料用粮和蛋白质浓缩料的过度依赖,尤其是玉米、蛋白质浓缩料价格高涨时,更具有利用优势。近年来,青绿饲料的利用价值又引起了养殖业的重视,特别是对母猪、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徐向阳等(2006)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10%的紫花苜蓿草粉,对生长猪日增重、日采食量较对照组有极显著改善,饲料转化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1』。刘景环等(2010)用苜蓿草粉替代饲粮中的部分豆粕,进行了杜长大三元断奶仔猪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用苜蓿替代7%的豆粕对仔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4.6%、13.04%『2』。藏为民等(2005)的试验研究认为:添加苜蓿草粉对哺乳母猪以及仔猪生产性能有一定改善,且100 g/kg添加水平表现突出,因此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苜蓿草粉添加量以100 g/kg为宜『3』。

综上所述,青绿饲料中富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未知因子等,对猪只的生产性能和母猪繁殖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适宜添加在猪饲粮中可以弥补混合料中维生素不足的缺陷,这对于维持动物的免疫机能、提高产品质量都有促进作用。

3.3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重视圈舍的消毒防疫

猪只健康无病是决定养猪盈亏的重要因素,也是生产安全优质猪肉的重要环节。消毒和防疫是控制传染病最常用的重要措施,但更应重视生猪的饲养管理。初生的仔猪,必须尽快吃到母猪的初乳,及时获得免疫力。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和抗病力差,应加强冬季的防寒保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提高猪只对疫病的抵抗能力。猪只应全进全出,圈舍须经过彻底清洗消毒后才能使用。总之,饲喂优质营养全价的饲料、精心护理是减少仔猪生病或死亡的关键。

3.4 生产优质安全的猪肉,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食品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优质安全的猪肉将是消费者必然的选择。“优质猪肉”是指猪肉的品质好,特别是肉品颜色、pH值、肌内脂肪含量、嫩度、系水力、肌纤维的粗细等符合标准;猪肉中各种有毒有害物的残留要降到一定限度,要符合国家无公害肉类安全指标。农户在养殖过程中选择优良的品种和优质营养平衡的饲料,使用的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配料,杜绝药物和微量元素超标使用,才做到既能满足生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又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畜产品中的残留。疫病防治过程中规范治疗用药和严格执行休药期,使猪只体内残留的抗生素等兽药量降低至符合国家无公害肉类安全指标要求。精细的饲养管理,为动物提供干燥舒适的生存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对动物造成的应激反应,实现“人畜和谐”、“动物与环境和谐”。只有动物机体健康,才能够保证畜产品的优质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猪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向阳, 王成章.苜蓿草粉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 (4) :164-169.

[2]刘景环.苜蓿替代部分豆粕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0 (3) :60-62.

[3]藏为民.不同苜蓿草粉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5 (2) :54-59.

[4]李红兵, 孙世民.质量型健康养殖:优质肉猪生产的关键.中国畜牧杂志, 2007 (24) 34-37.

建水县肥料施用现状调查 篇2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调查区概况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02°33′18″~103°11′42″,北纬23°12′42″~24°10′32″,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7℃,年降雨量800 mm左右,是云南省主要优质稻、烤烟、蔬菜、水果、薯类生产基地。2009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27万hm2,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13万hm2,玉米0.72万hm2,小麦0.63万hm2。

1.2 调查方法

在建水县开展肥料施用现状调查。调查于2010年2月开展,主要采取直接问询与填写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在建水县有代表性的官厅镇、面甸镇和曲江镇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地块的相关信息、作物施肥状况、农户施肥行为等,最后结合当地农业局提供的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调查共发出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本文中肥料用量均以纯量计算,其中,有机肥折纯按照猪厩肥的平均肥分含量纯氮0.45%、五氧化二磷0.19%、氧化钾0.60%计算,化肥折纯则根据化肥的种类及实际养分含量进行计算。

2 肥料施用现状

2.1 肥料施用现状综合分析

由表1可知,2009年建水县化肥的实际施用量与理论施用量的差异不明显,说明全县化肥的总体施用量在理论上能满足作物产量的需求。从产投比来看,各种作物与肥料的投入产出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产投比最高,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产投比位居第2位(表2)。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当地农田的养分补充主要依赖于化学肥料,源于有机肥的养分较少。施入农田的氮、磷、钾养分中,有91.7%的氮素、85.5%的磷素和76.7%的钾素来源于化学肥料,仅有8.3%的氮素、14.5%的磷素和23.3%的钾素来自有机肥料。

注:数据由建水县农业局提供。

2.2 化肥施用

2.2.1 化肥施用量。

从不同农作物的化肥施肥量来看,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总量明显高于粮食作物,其中,洋葱的化肥施用量最高,达641.7 kg/hm2(表3)。在肥料三要素氮、磷、钾中,以氮肥施用量为最高,磷、钾肥施入量则因作物不同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粮食作物磷肥施用量明显高于钾肥,经济作物则是钾肥施用量高于磷肥,这除与作物本身的营养特点有关外,还与市场对农产品的不同需求有关,经济作物因其对品质的要求较高,故农户更加注重品质元素钾的投入。总体来看,该区各作物间化肥施用不平衡,粮食作物钾肥投入明显不足。

2.2.2 化肥施用品种。

经调查,建水县化肥施用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主,并多为低浓度类型。除复合肥外,有部分农户施用单质氮肥,主要品种为尿素、碳铵和硝铵,少部分农户施用普钙、硫酸钾,仅有个别农户单施微肥。从总体来看,全县的肥料投入品种单一,品种的专用性有待提高。该县主要肥料类型见表4。

注:“-”指无农户施用此种化肥。

2.2.3 施肥方法。

据统计,调查区有40.1%的农户采用基肥和一次性追肥的施肥方式,采用基肥和多次追肥方式的仅占30.2%,且该种多次追施方式主要应用于小米辣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另有少部分农户针对红薯、小麦等经济效益不高的作物采用全基肥的方式。总体来看,建水县大部分地区的农民不重视作物施肥时间和施肥位置,有农户仅用复合肥作为基肥,较少追肥或仅用尿素追肥,施肥方式也主要以根部施肥为主,叶面施肥者较少。

2.3 有机肥施用

2.3.1 有机肥施用量。

分析不同作物有机肥施用量可知,水稻有机肥施用量最高,玉米的施用量最低,二者施用量的差别主要与田块距离有机肥堆制点远近有关(表5)。经调查,大多数农户的稻田离家较近,有机肥运输方便,故有机肥施用量相对较高,而玉米田则主要分布在离家较远的山地,不便于运输,故有机肥施用量相对较少。另外,目前坚持施用以往份量有机肥的农户占67.7%,逐渐减少有机肥施用量的农户占15.4%,还有16.9%的农户直接不再施有机肥。总体来看,目前建水县有机肥的施用量明显偏少,其原因除与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得多数农民逐步失去了对有机肥的重视有关外,还与自制农家肥数量减少有关[4]。

2.3.2 有机肥品种及利用方式。

有机肥适用于各种作物,其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5]。然而,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不断减少,必然影响到该县农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6]。建水县有机肥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农家肥、农作物秸秆、绿肥、沼气发酵肥、商品有机肥等,其中农家肥以畜禽粪便、人粪尿、堆肥为主,来源广,存量大,但实际真正用作有机肥的则较少。目前,建水县小麦、玉米秸秆大都被烧毁,而水稻秸秆多作为牲畜饲料被利用,绿肥的种植面积较少,使用沼气发酵肥的农户几乎没有。

另外,建水县农户的有机肥施用种类相对较为单一,多为猪厩肥或商品有机肥,除马铃薯、小米辣、洋葱等经济作物有施用商品有机肥外,其他作物仍然是以家庭自养牲畜积攒的厩肥为主,但厩肥的数量又局限于牲畜的养殖规模。因建水县自制农家肥数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商品有机肥的应用现状,致使该县有机肥料的总体施用量不高。另外,该县有机肥主要作基肥用,并多以穴施、条施方式施入土壤。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建水县在肥料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肥料养分施用不平衡,氮素含量超标,磷、钾素施用比例偏低,平衡施肥尚未真正实现;有机肥资源虽丰富,但利用率较低,有机肥料施用不受重视;施肥方法不够合理,最佳需肥期追施较少或不追,忽视适时追肥;农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测土施肥成果还未有效转化[7]。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一是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氮、磷、钾肥的投入比例,并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调整基、追肥比例,适时适量追肥。二是充分利用有机肥资源,大力积制有机肥料,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并推广绿肥种植,指导农民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旱坡地种植绿肥。三是加强农化服务工作,推动适合建水县农户的新技术、新肥料的应用。

摘要:对建水县肥料施用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当地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分析该县主要农作物的农田施肥状况和养分结构。结果表明:建水县农田养分补充主要依赖化学肥料,有机肥施用量较少;化肥施用上存在重氮轻磷现象,氮、磷比例有所失衡,钾素、中微量元素养分供应不足。为提高肥料利用率,今后应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控制化学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适当补施微肥。

关键词:肥料施用,现状,施肥结构,调查,云南建水

参考文献

[1]郭金如,林葆.中国化肥研究史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12-15.

[2]陈防.农业环境与化肥使用[J].农资科技,2002(5):8-11.

[3]浙江农业大学.植物营养与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

[4]包雪梅,张福锁,马文奇,等.陕西省有机肥料施用状况分析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669-1672.

[5]徐明岗,卢昌艾,李菊梅,等.农田土壤培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84-316.

[6]贾春玉.浅谈有机肥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重要性及应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1):7-8.

清水县养猪现状调查 篇3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 在全县选取5个乡镇, 每个乡镇选4个行政村为监测点, 每个监测占点选择5户进行调查; 同时完成各村土壤中蛔虫卵, 铅、镉各20个样品的检测。

1. 2调查内容调查县、乡、村、户的人口学资料、环境卫生情况、环境卫生管理、村容村貌、垃圾、污水、厕所、病媒生物情况及调查村的土壤卫生状况。

1. 3调查方法参加调查及检测的所有人员均经统一培训合格后, 用全省统一的调查表对村干部、村民进行询问及进行环境卫生调查, 老鼠、蟑螂、苍蝇、蚊子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相应方法进行。土壤蛔虫卵测定方法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 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 GB 7959 - 1987) 进行。重金属测定土壤铅、 镉含量。铅、镉的测定委托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GB /T 17141 - 1997) 进行。

1. 4统计方法录入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 1建水县基本情况建水县总人口52. 279万人, 共15. 98万户. 其中农村12. 49万户, 44. 78万人。辖14个乡镇, 142个行政村。2010年度GDP 63. 14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 169元。共建成饮水安全工程533件, 受益人口34. 571 7万人, 覆盖率66. 1% , 其中集中式供水水厂 ( 站) 14个, 覆盖人口14. 7万人。全县共有垃圾处理厂1个, 设计能力及实际处理能力均为200 t / d, 覆盖城区14万人口, 垃圾采取综合处理方式。污水处理场尚在建设中。全县使用卫生户厕的8. 68万户, 占农村总户数的69. 5% , ( 其中三格式19 690户, 占22. 7; 沼气池式36 900户, 占42. 5; 其他类型卫生厕所30 210户, 占34. 8% ) , 非卫生厕所24 520户, 占19. 6% 。无厕所的13 580户, 占10. 9% 。

2. 2入村调查情况

2. 2. 1基本情况20个村2个为镇所在地, 18个为非镇所在地, 共1. 860 5万户, 7. 109 9万人, 常住人口7. 031 1万人。2010年人均收入3 252. 4元, 以种植业为主; 集中式供水覆盖人口5. 332 4万人, 占75. 8; 分散式供水人数1. 698 7万人, 占24. 2% 。村内道路完全硬化的占35. 0, 部分硬化的占55. 0% , 未硬化的占10. 0% 。

2. 2. 2垃圾情况生活垃圾是垃圾主要来源, 其中随意堆放的占60. 0% , 定点堆放占40. 0% 。定点堆放点附近50. 0% 为空地, 25. 0% 为河流, 12. 5% 为道路, 12. 5% 为农田。所有堆放点都有臭味和苍蝇。垃圾处理焚烧占50. 0% , 填埋占45. 0% , 高温堆肥占5. 0% 。 工业垃圾只有1个村有, 来自采矿, 处理方式为再利用。有45% 的村有养殖业垃圾, 处理方式主要是再利用, 占55. 6% , 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7. 3% 。

2. 2. 3污水情况20个调查村污水平均产量27 t / d, 95. 6% 为生活性污水。明沟排放占50. 0% , 随意排放占45. 0% , 暗沟排放占5. 0% 。污水55. 0% 排入河流, 20. 0% 排入坑塘的, 10. 0% 排入农田, 15. 0% 直接排放户外。

2. 2. 4厕所及环境卫生管理情况20个调查村中使用卫生户厕的占总户数的22. 3% , 其中三格式占19. 0% , 沼气池式占78. 1% , 其他类型占2. 9% 。使用非卫生户厕的12 518户, 占67. 3% ; 无厕户占10. 4% 。 半山区卫生厕所覆盖率最高, 坝区覆盖率最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105 9. 8, P < 0. 01) 。见表1。

在环境卫生管理方面, 15% 的村里有专职保洁员, 50. 0% 的村有兼职洁员, 35. 0% 的村内无保洁员。有45. 0% 的村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有25. 0% 的村做过环境卫生规划, 80. 0% 的村开展过环境卫生相关宣传教育, 环境卫生经费投入约7 429. 25元。

2. 2. 5病媒生物防治所有村都开展了灭鼠工作, 2010年共灭鼠41次, 投药点28 117个; 有15. 0% 的村开展了3次灭蝇工作, 喷药点2 830个; 有20. 0% 的村开展了4次灭蚊工作, 喷药点2 996个; 有10. 0% 的村开展了2次灭蟑工作, 投药点700个。

2. 3入户调查情况

2. 3. 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100户中汉族占76. 0% , 少数民族占24. 0% ; 高中以上文化的占10. 0% , 初中43. 0% , 小学36. 0% , 文盲11. 0% 。 84. 0% 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 养殖业占3. 0% , 外出务工占5. 0% , 其他占8. 0% 。2010年家庭收入最高的是60 000元, 最低的是1 000元, 平均12 919元。 家庭医药支出最高的是30 000元, 最低的是200元, 平均3 493. 8元。44. 0% 的家庭饮用自来水, 33. 0% 饮用泉水, 17. 0% 饮用井水, 6. 0% 饮用沟塘水。喝生水的占16. 0% , 喝开水的20. 0% , 喝瓶装矿泉水的有9. 0% , 喝桶装矿泉水的有54. 0% , 其他的占1. 0% 。 86. 0% 的家庭都有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庭院干净的占39. 0% , 一般的占59. 0% , 较差的占2. 0% 。室内干净的占3. 0% , 一般的占56. 0% , 差的占1. 0% 。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庭院和室内环境卫生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 ( ) 内为使用不同厕所类型的户数占总户数的百分率% ;a部份 ( ) 内为使用不同类型卫生户厕占卫生户厕总数的百分率 ( % ) 。

注: ( ) 内为构成比 ( % ) , 是指有厕户中厕所清洁的, 厕所清洁户构成比 ( % ) = 厕所清洁户数/有厕户数100%

2. 3. 2生活垃圾和污水情况垃圾产量最多的为30 kg / d, 最少的为0. 5 kg / d, 平均2. 7 kg / d。扔到垃圾箱的占28. 0% , 房屋周围固定点的占50. 0% , 随意丢弃的有22. 0% 。家庭污水明沟排放占46. 0% , 暗沟排放的占40. 0% , 随意排放占8. 0% , 管道排放的有6. 0% 。 排放到坑塘的占32. 0% , 河流的占29. 0% , 农田的占20. 0% , 随意排放的占19. 0% 。

2. 3. 3厕所与粪便无害化使用卫生户厕的占39. 0% , 其中三格式4. 0% , 沼气式23. 0% ( 占卫生厕所的59. 0% ) , 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占11. 0% , 其他类型占1. 0% ; 非卫生厕所占37. 0% , 无厕户占24. 0% 。有厕户中, 在室内的占14. 5% , 在院内的占27. 6% , 在院外的占57. 9% ; 63. 2% 厕室内清洁, 27. 6% 无臭味, 36. 8% 无蝇蛆, 39. 5% 无粪便暴露; 粪便处理直接施肥的占50. 0% , 高温堆肥的占32. 9% , 直接排入下水道的占14. 5% , 排入沟塘河道的占2. 6% 。

2. 3. 4病媒孳生79. 0% 的人家房屋周围都有1 ~ 7种孳生地, 49. 0% 有猪圈, 50. 0% 有鸡圈, 19. 0% 有牛圈, 49. 0% 有柴草垛, 20. 0% 有垃圾投放点, 31. 0% 有厕所, 31. 0% 有污水沟。共发现蟑螂成虫213个, 活卵鞘31只, 蟑迹36个。有64. 0% 的家庭发现鼠迹, 83. 0% 的家庭有苍蝇, 12户人家周围有积水容器共15个, 均未发现蚊子幼虫。

2. 4土壤监测情况共检测样品20份, 其中砂土5份, 壤土14份, 粘土1份。合格样品17份, 合格率85% 。其中蛔虫卵检出3份, 阳性率15% ; 检出活卵样品1份, 阳性率5% 。铅含量最高79. 88 mg /kg, 最低14. 29 mg / kg, 平均53. 28 mg / kg, 合格率100% 。镉量最高1. 19 mg/kg, 最低0. 13 mg/kg, 平均为0. 43 mg/kg, 镉合格率100% 。

3讨论

环境卫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而且也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成败[1]。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是多种寄生虫病的传染源, 直接且无序排放的各种垃圾和污水会通过各种途径导致或加快疾病的发生或流行。调查结果显示, 建水县农村环境卫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 1农民文化程度较低, 卫生意识薄弱建水县农村以种植业为主, 属农业县城。入户调查结果显示, 10个调查村农民人均收入3 252 . 4元, 与吉林省有很大的差距[2], 绝大多数农户文化程度低, 居民以初中文化为主, 还有部分文盲, 卫生意识差, 部分农户还有喝生水和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习惯, 庭院室内卫生绝大多数是一般。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收入相对较高。农户居住环境与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文化程度高的居住环境卫生状况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发动群众, 广泛宣传, 重视及普及义务教育, 提高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及环卫意识[3]。充分利用广播、短信、群众大会, 宣传栏、版报、墙报等形式, 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多种途径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转变村民观念, 培养环卫意识,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把环境卫生保护工作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

3. 2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薄弱调查村道路以部份硬化为主, 还有15. 0% 的村子未硬化。仅有15. 0% 的村里有专职保洁员, 45. 0% 的村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5. 0% 的村做过环境卫生规划, 提示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薄弱。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高度重视环境卫生问题, 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 加大对农村的投入[1-5], 多部门合作形成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落实制度, 规划先行, 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建设[6], 切实保障农民健康。

3.3农村卫生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状况亟待改善调查资料显示, 建水县使用卫生户厕的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69. 5% , 说明这些年我县的改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入村和人户调查数据显示, 卫生厕所使用的户数分别只占22. 3% 和39. 0% , 非卫生厕所还占37. 0% , 尚有24. 0% 的无厕户, 说明我县的农村改厕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卫生厕所覆盖率以半山区最高, 山区次之, 坝区最低, 可能与我县卫生厕所大多以沼气式为主, 半山区和山区建造沼气厕所的条件比坝区好有关。36. 8% 厕室不清洁, 72. 4% 有臭味, 63. 2% 有蝇蛆, 60. 5% 有粪便暴露, 说明我县农村厕所卫生状况亟待改善。粪便50. 0% 以直接施肥为主, 还有14. 5% 直接排入下水道的, 2. 6% 排入沟塘河道, 污染土壤和水体的可能性很大, 经土壤监测, 蛔虫阳性率达15% , 说明粪便对土壤的污染严重, 存在寄生虫感染及多种肠道传染病流行的隐患。建议进一步加强改厕工作力度, 因地制宜, 在有条件建沼气的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式卫生厕所, 在无条件的地区推广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2], 提高粪便无害化处理, 加强粪便的管理及规范使用。

3. 4农村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的规范管理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亟待加强建水县农村垃圾、污水状况较严峻, 只有城区有垃圾处理厂, 全县均无污水处理厂,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为主, 集中收集处理率低, 且以焚烧和填埋等物理处理为主, 无法完全达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效果。所有垃圾堆放点都有臭味和苍蝇, 污水随意排放占45. 0% , 这些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的各种随意丢弃的垃圾和随意排放的各种污水, 是细菌的温床, 可能造成水体的污染, 病媒生物的大量孳生, 调查的100户农户中, 只有21. 0% 的人家房屋周围无孳生地, 其他都有1 ~ 7种孳生地, 可能造成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建议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政府应加强投入, 以村为单位建造垃圾、污水处理场所, 因地制宜, 引进和推广使用经济适用的垃圾、污水处理方式和技术, 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7-8], 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 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保障农民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建水县农村户厕和粪便处理, 垃圾、污水治理情况, 为制定农村爱国卫生相关规划和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随机的原则, 选取5个乡镇20个村, 每村5户为调查点, 采用统一调查表入户调查。结果 建水县农民以初中文化为主, 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业, 村内道路以部分硬化为主, 集中式供水覆盖率为66.1%;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5%, 厕室大多有臭味和蝇蛆, 粪便以直接施肥为主。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 随意堆放占60.0%, 所有堆放点都有臭味和苍蝇, 主要采用焚烧和填埋方式处理。生活污水明沟排放为主。79.0%的人家房屋周围有病媒生物孳生地, 大多数家庭有鼠迹、蟑螂和苍蝇。土壤监测蛔虫卵阳性率15.0%。结论 建水县农村垃圾、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 环境卫生状况亟需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调查

参考文献

[1]吴同俊, 赵玉琳, 黄家林.安徽省农村环境卫生现状研究[J].安徽省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5 (4) :241-243.

[2]倪来杰, 何英华, 李兆辉.2011年吉林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2, 11 (2) :137-141.

[3]张健.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村寨公共环境卫生问题研究-以云南省瑞丽市班岭村为例[D].民族论坛 (学术版) , 2011, (11) :42-46.

[4]陈彩燕, 林坤立, 麦杰荣, 等.茂名市茂南区农村饮用水水质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0 (6) :771-772.

[5]吴冰思.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卫生规划要点[J].环境卫生工程, 2007, 15 (1) :51-54.

[6]师艾丽, 王淑媛, 师玉琼, 等.红塔区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及建议[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5) :2860-2861.

[7]王妍, 霍维周, 王斯亮.北京市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及管理[J].2008, 16 (1) :51-53.

清水县养猪现状调查 篇4

1 农村规模养猪基地种用猪防疫管理现状

1.1 农村规模养猪基地负责人对种用猪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目前, 有些农村规模养猪基地的负责人对种用猪的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责任心不强, 导致防疫管理工作并没用完全落实到位, 防疫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 使养猪基地存在很大的疫情隐患。 因此, 一定要加强防疫管理。

1.2 对适繁母猪的防疫管理工作不到位, 免疫密度较低一般情况下, 在养猪基地, 和商品猪相比, 适繁母猪的免疫密度较低, 原因是母猪常年处于怀孕、生产以及带仔期, 空怀期的时间非常短, 养殖人员为了防止发生免疫反应, 一般都会采取凡孕不免和带仔不免的做法, 从而导致母猪的免疫率非常低, 甚至有些从未接受过免疫。

1.3 交配方式不够科学, 容易造成疫情的传播目前, 养猪基地配种的方式以本交为主, 这种配种方式容易造成疫情的传播。 如果种用猪携带病原体, 在交配的过程中就会导致母猪受到感染, 从而造成疫情的传播。

1.4 消毒不到位, 感染的机会增多在猪只销售的过程中, 销售人员和运输车辆很少进行严格的消毒, 并且还需要频繁的流动, 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疫病感染的机会, 从而造成猪只和人员疫病相互传播流行。

2 农村规模养猪基地种用猪防疫管理措施研究

2.1 提高对种用猪防疫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种用猪的防疫管理, 从源头上防止出现疫情在农村规模养猪基地管理中, 防疫管理是重中之重, 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对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种用猪的防疫管理, 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 从而提高防疫管理的质量。 首先, 对种用猪建立专门的档案, 做到一猪一卡, 记录其基本信息, 并在配种工作中实施验卡配种, 对于未免疫或免疫过期的猪只不能进行配种。 其次,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基地的管理, 统一印制防疫卡, 并由防疫员完善相关的信息, 建立防疫档案。同时, 对于养殖户要适当提高补贴的力度, 并将免疫情况和猪只补贴、保险等相挂钩, 告诫养殖户如果不对猪只进行免疫, 发生疫病则不予赔偿。 另外, 对于不重视防疫管理工作、不遵守相关制度进行防疫管理的基地, 一定要视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以相应的惩罚, 从而促使养殖户做好防疫管理工作。最后, 为了提高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对养殖基地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可以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 从而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将上级部门的防疫管理制度落实到基层, 做好农村规模养殖基地的防疫管理工作。

2.2 加强对适繁母猪的防疫管理对适繁母猪的防疫管理至关重要, 可以有效的防止疫病的传播, 因此养殖基地应该适当延长母猪的空怀期, 然后充分利用空怀期对母猪做好免疫处理, 保证母猪先免疫后配种。

2.3 创新配种方式, 推广人工受精技术, 减少猪和猪之间的直接接触为了有效的解决本交配方式存在的问题, 应该对配种的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进, 大力推广人工受精的方式, 积极利用兽医或防疫员为母猪进行人工受精, 同时还要加强对母猪的防疫管理, 从而减少猪之间直接接触的机会, 防止疫情的传播和流行。

2.4 加强对猪只营销人员和运输车辆的消毒管理加强对营销人员和运输车辆的消毒管理是防止疫情的重要手段。 首先, 提高对从业人员的入职要求, 需要入职人员学习专业的防疫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取得相关的证件, 只有持证才能上岗, 并且针对营销人员还需要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 保证其合法经营。 其次, 对运输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使用专业的消毒药品和器械对车辆进行彻底的消毒, 在一个销售点消毒一次, 而对于长途运输来说, 在卸货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 最后, 营销人员在接触猪只的过程中要对自身进行全面的消毒, 防止人成为疫病传播的中介。

上一篇:数学校本作业设计下一篇:日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