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开展现状

2024-10-05

武术开展现状(精选12篇)

武术开展现状 篇1

摘要:互间的重新认识,武术开始向韩国传播。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发展现状作了直观的、详尽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过度偏向竞技化,使得大众化、普及化受到忽略。中国武术在韩国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到目前为止不是很乐观。加之中国武术试图进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未果,中国武术在韩国的进一步普及还面临一定的困难。

关键词:武术,韩国,开展现状

1 前言

上世纪40年代,离开大陆的武术人士先移居至韩国,1950年韩国战争休战前后,分散到全国,寻找人口较多的城市居住。他们中大部分从事开饭馆的行业,其中有几位华侨武术人士来到韩国开始传授中国武术。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台湾当局)大使馆”里成立了“韩国华侨武术总会”,开始传授中国武术。

跟从中国拳师传承武术的韩国人于1966年设立了武术武馆,这样韩国教练开始传授中国武术,以后学习武术的人便开始扩散到全国。

从1970年到1980年受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拍摄的武打片的影响,中国武术为韩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好机遇。由于受武打片的影响,以十八技、功夫、国术等命名的武馆生意红火。

1980年创立社团法人“大韩功夫协会”,后来社会团体“韩国功夫协会”、“韩中功夫协会”,任意团体“中国国术总会”、“国际功夫联盟”、“中武会”、“新武会”、“达摩会”等大小的中国武术协会。其中韩国功夫协会教学的内容是以八卦掌为主,而中国国术中会教学的内容是以螳螂拳为主,其他的协会教学的都是以少林拳为主。当时的韩国已有500多所的中国武术馆,武术开始走向大众化。

1989年1月20日,韩国成立了“大韩武术协会”,协会依次加盟大韩体育会、亚洲武术联合会与国际武术联合会,开始了竞技化尝试。由于武术进入1990年北京亚运会,武术开始在韩国实现竞技化转型的历程。韩国人不仅把中国武术教练请到国内进行教学和训练,而且还积极主动地走出国门向外寻经问宝。

2 研究方法与调查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主要围绕本文论点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为本文提供研究基础。

2.1.2 问卷调查法:

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度调查》(N=1987)和《韩国习武者对中国武术的习武现状调查》(N=546)2种问卷。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在正式调查前,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其中,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N=2533),对两次填写的韩国人对中国武术的认知研究的问卷进行相关分析,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判法进行了检验。

2.1.3 专家访谈法:

针对本文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对韩国武术界人士进行访谈,广泛听取意见,并将问题进行归纳加以深化研究。

2.1.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数据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2 调查对象

(1)调查对象一为韩国人:在韩国首尔、蔚山广域市、大田广域市、釜山广域市、广州广域市、京畿道水源市、江原道江陵市、忠清北道清州市、济州岛济州市、庆尚南道荣州市等10座城市社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2000份,回收1987份,有效汇率为99.35%,其中性男1140人,女性847人。

调查内容:自然状况(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具体问题两部分。具体问题包括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程度和排外度等共10个问题。

(2)调查对象二为韩国习武者:在韩国首尔、蔚山广域市、大田广域市、釜山广域市、广州广域市、京畿道水源市、江原道江陵市、忠清北道清州市、济州岛济州市、庆尚南道荣州市等10座城市的学习武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550份,回收546份,有效汇率为99.27%,其中性男319人、女性227人。

调查内容:自然状况(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和具体问题两部分。具体问题包括韩国习武者了解渠道与现状和对中国武术了解程度以及《中国武术段位制课程》在韩国的现状等共18个问题。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韩国武术团体、比赛类型与参加国际武术比赛的调查分析

资料来源:大韩武术协会,2006年。

资料来源:大韩武术协会,2007年。

从表1可以看出,现在韩国武术团体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业队,一种是高校队,虽然类型不同,但两种类型成立的目的都是为了参加会长杯全国锦标赛、全国学生锦标赛、全国散手争霸赛、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大学联盟武术锦标赛、全运会武术比赛。

从表2可以看出,韩国各武术协会的运动员人数都是呈递增趋势,总人数也从2004年的753名增加到1687名,说明中国武术在韩国的总体发展趋势较好。

据大韩武术协会统计从2000到2007年,协会有段位者共14145名,16个地区协会下共有139个武馆。

资料来源:大韩武术协会,2006年。

表3显示,韩国最早参加的国际武术比赛是1989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第2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此后,韩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会长杯全国锦标赛兼国家队员选拔赛”,目的是参加国际武术比赛,说明韩国相当重视国际武术比赛。截止2006年,担任过韩国国家武术队教练的有陈钟白等套路11人、散手等4人,邀请过的中国教练有王培锟、于立光等8人。

3.2 韩国人对武术的认知度调查分析

调查表明,知道武术一词的占80.62%,他们认为就是指“中国的武术”,而不知所谓的“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在调查过程中作者了解到,8年前第一次知道武术指什么的占3.57%,5年前的占21.04%,2年前的占26.98%、最近的占29.04%。由此看出,从8年前的3.57%到最近的29.04%,说明在韩国“大韩武术协会”和“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共同努力下,韩国人对中国武术有了较大的了解。

从韩国人对中国武术的了解渠道来看,有53.2%和14.8%的韩国人是通过中国武打影视和书籍杂志了解中国武术的,此外,比赛与表演等群体活动,以及熟人介绍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而对中国武术的看法方面,有33.06%的韩国人认为中国武术防身技能较强,21.99%的认为中国武术动作漂亮,还有16.36%的人认为中国武术看上去太夸张。

关于武术的价值方面,韩国人认为武术的价值是健身的占53.85%、技击的占30.35%、教育的占9.06%。

在是否想学中国武术的问题上,有63.46%的人认为学中国武术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机会想学的占60.24%,说明大部分韩国人还是希望通过中国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的。

调查数据表明,近62%的韩国人表示希望了解中国武术,但是还存在着排外性,因为愿意推荐学习韩国传统项目占22.64%、愿意推荐学习其它项目的占15.2%。

3.3 韩国习武者对中国武术的习武现状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韩国习武者了解中国武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中国武打影视(40.29%)和书籍杂志(30.77%),这说明媒体传播在中国武术推广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韩国武术界自己的武术表演与比赛等宣传活动也对中国武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从习武动机来看,韩国习武者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出于个人好奇心(46.15%),二是受电影影响(30.22%),三是为了防身(11.17%)。这表明中国武术独特的魅力与神秘感是吸引他们习武的动因。

从韩国武术教练的分布情况来看,分布在俱乐部的教练居多,占总人数的87.36%;与此同时,也有民间拳师、体育老师、大学老师等担任武术教练。在调查过程中,作者也了解到,占比重较大的俱乐部武术教练都是俱乐部自身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没有参加过中国举办的武术培训活动。

表6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习武者的习武年限,1年以下的占24.91%、1年多的占16.85%、3年多的占32.42%、5年多的占20.7%、8年以上的占5.13%,说明中国武术在韩国呈稳定发展态势。

在习武种类方面,韩国人习练太极、养生类的占13.92%,习练竞技武术的占39.74%,传统武术的占11.54%,而散手占27.66%。说明学习竞技武术与散手的韩国人较多,这也许与中国武术的推广有关。

在习武内容意向上,很多韩国人愿意学习中国武术的攻防含义与战术;而在跟中国教练习武内容意向上,很多人愿意学习演练技巧与应用技术。这可能与韩国武术界重视攻防含义和战术,而在演练技巧和应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而在对韩国习武者是否愿意在习武期间同时学习武术方面的中文表达问题上,回答愿意的占55.13%,说明大部分韩国习武者非常愿意通过学习中国武术来了解中国文化。

同时,在对武术文化的理解方面,韩国习武者对武德、尚武、养生等文化的认知要比对中国武术的历史、哲理及艺术认知强,这可能是历史与哲理等较为深奥的缘故。

调查表明,韩国已经在实行段位制,但这是韩国自己制定的。而中国武协和国际武联制定的段位制还没推广到韩国,而且韩国习武者大多数是直接开始学竞赛套路的。这说明中国武术要想国际化推广,还要加强《中国武术段位制课程》的普及,以利于武术在国际上的规范化。

4 韩国人眼中的中国武术

对韩国人来说,竞技武术为韩国带来很大的希望和规范性:因为过去存在过一些经历不明的拳师传授,教学不科学、强调神秘性(不公开教学)、动作和内容不规范等等,竞技武术的动作规范性、公开性,提高了韩国的竞技武术水准和发展。尤其进入了韩国全运会比赛项目以后在运动员的待遇和条件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在韩国倾向竞技化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18所职业队和3所高校队。武术俱乐部(武馆)从上世纪80年代500多所到2007年139所,减少了2/3。

1990年前的武术比赛都是以散打为中心,训练也是采纳了以单练、对练、散打为主的内容。引进竞技武术之后,套路变得只有单练形式的单一化,失去了武术本身的技击性和对抗性。而且,俱乐部(武馆)的空间较狭窄(练习器械不方便)、每个学员学习的内容不同:如长拳、南拳、太极拳、散手都在一起练,自然空间的利用效率很低。比如,跆拳道30~40名学员能在一起练,可中国武术出现一个场景:比如一个学员练棍或刀,其他学生只能看。中国武术对场地的要求相对比较高。

在韩国的运动员都是从俱乐部开始训练,参加比赛拿好成绩后签高校队或者职业队。所以各俱乐部要保持参赛人员和成绩,为了保证参赛人员数,所以学习课程上大部分都是简化了基本功、省略了初级课程,教学的程序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

并且,俱乐部教练大部分都没受过专门技术培训,所以在教学水准和内容上与学员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学员参赛的机会越多眼界就越高,对技术水平也就要求的越高,而教练却很少有机会继续培训,影响了俱乐部的长远发展。

目前,在韩国武术俱乐部出现两种分化,就是套路俱乐部和散手俱乐部。散手俱乐部是和其他搏击项目一起练,而套路却不可能,这就使得套路和散手有了距离,出现了越走越远的情况,这两个项目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在国外容易产生误解:比如,散手很有实战性却没有传统性,套路很有特色却没有实战性。这也使得在项目的管理和传播上出现了矛盾。

通过对韩国武术界的访谈,在韩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也有不少的矛盾。关键焦点是,教传统武术的人士说竞技武术丢了过去的技击性、花拳绣腿,教竞技武术的人士说他们根本跟不上现代的武术。这也使中国武术在整体形象上受到了一定影响。

所以,韩国人认为需要一种有特色、有规范、有看清楚、有对抗性的武术。然后开始理解后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拳种的、什么门派的等等。在韩国的中国武术界人士认为武术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武术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武术本身是社会的产物,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武术,武术就是向那个方向发展。第二,武术要得到社会的参与。如果没有人练武术,那武术只能展示在博物馆里面。一定要更多的人参与武术,才有发展。第三,加强竞技武术的攻防的意识。虽然竞技武术有技击性的攻防含义,可是训练中体现不出来。如果忽略最基本的内容,那就不是本来的面貌。第四,中国武术传播过程中需要统一的初级课程模式,在统一初级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哲理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才会发挥其特色。因为中国武术不仅是技击项目,更是人类继承下来的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大韩武术协会.武术教练教材[M].首尔:永志出版社,1992.

[2]苏新堂.金刚拳[M].首尔:书林文化社,1997.

[3]崔秉珍.培养武术运动员的规定训练计划,对提高基础体力素质的影响[D].尚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4]Cho In Ho.高中生对课外教育状况与效果的认知研究[D].京城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朴成喆.武术的国内导入与体育化过程[D].韩国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武术开展现状 篇2

一、弘扬民族文化,响应时代号召。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武术不仅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史以来武术受到国民及孩子的爱戴和重视。

传统武术以修身养性,修德练意,有内达外身心相对,增强幼儿体质,意志,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的前期教育

党的号召,响应中国梦要从娃娃抓起,少年强则国强的教育方针,针对孩子的好奇心理,因势引导,有目的意识的组织观看武术锻炼,通过练习武术来从中对孩子的胆小怕事,体弱多病,内向性格,意志不坚定,来锻炼孩子,多运动多流汗,对孩子来说就是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好事情。

通过武术可以让孩子懂得,只有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艰苦努力,不怕疼不怕累,才能争取第一夺得金牌。

在训练过程中会有目的性的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心理,又力所能及丰富多彩的内容进行武术训练,先从一些简单易学的武术动作基本功入手,尽可能使孩子们完成顺利完成每一个动作,从而引起孩子们的锻炼兴趣,在训练过程中给予一些适当的鼓励,表扬,游戏的互动训练方式,使孩子们从中产生一种新的追求,激发武术健身的劲头。

三、对幼儿武术的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健康,通过武术锻炼,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学习,德,意,志,礼貌,等健康的身心体质。3.锻炼孩子的灵敏,速度,柔韧,协调能力等进行训练。

4.以游戏互动的方式练习,可以促进孩子的交际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

四、武术基本训练内容

基本功是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武术基本功动作,内容繁多,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要掌握根据年龄,能力和业余范围内训练要紧抓有基础性,方面性的基本功动作训练。

1.主要有拳,掌,勾,原地冲拳,马步冲拳,弓步冲拳,马步推掌原地推掌,原地勾手,进行幼儿启蒙基础训练。

2.步行练习,主要是增强肢体腿部力量,锻炼孩子的下肢体动作的两腿的稳定性,主要有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等五中步型为主,结合拳,掌,勾,训练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训练。

3.套路,幼儿心理接受能力各方面发展的特点,现在年龄处于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容易扩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肌肉含水份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多,丰富有弹性,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韧带易拉开,而肌肉相对柔嫩,力量较弱,耐力差,宜疲劳,等各方面因素,不能具备长时间高难度的套路训练,所以才较短的套路出发来锻炼。

五、武术教学对幼儿的影响

武术教学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强民健身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注重锻炼的好习惯,真正的从锻炼身体当中享受到健康的乐趣,使孩子们既有聪明的头脑,又有健康的体魄,让孩子们从武术锻炼当中得到自由选择,自主展开,真正体会到武术的本质,自由意志的体现。

作者:翁双山

武术开展现状 篇3

【关键词】永济市;中学;武术开展现状;研究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取永济中学,城北中学,城西中学,涑北中学,逸夫中学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为主体,运用抽样调查法,开展中学武术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总数304份,有效率为89.4%。(其中学生发放问卷290份,有效回收262份,有效率为90%。教师共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84%。)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相关期刊,对目前各城市地区的中学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专题检索,对各城市地区的武术运动发展面临的的问题进行检索,为本文准备详实而丰富的资料。

1.2.2数理统计法

针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运用Excel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1.2.3 访谈法

对永济市区五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学校学生,部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该地的武术运动的开展情况,了解他们对该地武术运动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资料信息和统计资料进行探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武术教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解析

2.1.1 对武术的界定

不同时代的中国“武术”其概念表述也有所不同。1961年出版的《武术》对武术概念的表述是:“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

2.1.2 在中学武术的教育价值方面的研究

武德思想中那种尽乎完美的社会责任使命、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谦恭的人伦规范与当今中学思想教育要求是一致的,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3 中学武术的健身价值方面的研究

中学时期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身体健康的定型阶段,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武术运动是全身性的体育锻炼,能够锻炼全身各个关节和肌肉,对人体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运动对人体的塑性具有良好的效果。武术运动的各个基本功练习可以使人的身体姿势保持挺拔。同时增加肌肉围度表现为人体整个线条清晰。

3 研究成果与建议

3.1研究成果

3.1.1 永济市的中学武术教学开展得并不理想,其中教师的武术能力不强、学校及有关领导不够重视、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武术在中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3.1.2 永济市的中学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其它娱乐性、对抗性、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考核的内容是以技能为主要考核内容,同时也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符合新课标理念。

3.1.3 永济市中学生的课外武术活动开展不够理想,大部分的学校几乎没有课外武术活动,这可能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

3.1.4 永济市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学生活动时间不充足、场地器材设施不足是影响永济市中学武术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

3.2建议

3.2.1 加强对武术的认识

提学校领导及教师对中华武术的认识和了解,教育部门应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加大对中华武术的重视程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适当增加武术课的同时,还应把武术列为必修课等。

3.2.2 全面提高武术的师资水平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引进地方武术名家、专门人才进入课堂,使武术更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

3.2.3 武术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

学校武术教学中,应增加武术趣味性课程,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能力、保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4 增加武术活动类型

学校武术教学中,還应开展各种武术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校内武术比赛。既能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又能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以更好的在本地发扬武术。

4.2.5 加强武术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度

学校应加强武术的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武术,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了解武术具有的意义,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武术的武德教育,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4 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永济市的学生对武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不深,对武术的源来,哲学思想知之甚少,学生的参与兴趣较高,但是也有一定的回避倾向,学校的武术师资不足,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武术的宣传度,让学生了解武术,认识武术;学校应加大对武术教学的资金投入,购置新的武术器材、设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参与兴趣。通过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永济市的中学武术运动得以顺利进行,为武术课在永济市的体育课中更好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君,范银萍,田小培.沧州市高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4):76-79.

[2]体育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选小组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61(9):11-14.

[3]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武术》编写组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6):21.

[4]蔡仲林,周之华主编.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41-44.

[5]沈宁.武术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发展的基本途径[J].艺体教育,2007(12):201-209.

[6]杨帆.上海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教育,2011(9):25,88-89.

[7]毛伟伟,中学武术教学问题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7(7):46-50.

宿州市中学武术教学开展现状研究 篇4

一、研究方法

(一) 文献资料法

本文参阅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

(二)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90份, 按性别、年级随机抽样, 学生问卷150份, 收回145份, 回收率为96.6%。教师问卷40份, 收回40份, 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宿州市中学武术课程开设情况

宿州市中学武术课程主要以少年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功、武术操等为主, 器械和防身术的内容涉及很少。在教学课时方面, 宿州市中学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去完成所要求的课时数, 大部分学校在上了1-2节课时之后便由篮球和足球课所代替, 有一些学校只是形式化的完成了半节课的教学, 还有一部分学校从未开设过武术课程教学。在武术教学器材安排方面, 在被调查的40名体育教师中, 26人选择了有器材上课, 占65%, 12人选择了无器材, 占30 (具体情况见表1) 。

类别有器材无器材不清楚

众所周知, 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是学校武术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 是学校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督促、检查、评估、规范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调查得知, 宿州武术场馆缺乏, 大多以篮球场或平地代替, 一些学校没有正规的武术教学场地, 经常和其他体育项目场地冲突, 武术课受到排挤, 导致武术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二) 宿州中学武术师资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在教师的年龄上, 35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65%, 35-45岁之间的体育教师占30%, 45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占5%。显示出宿州中学体育教师以中青年较多, 在专业化、技术、技能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三) 中学生对武术的动机情况

通过表3可以看出, 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武术课的动机不明确, 就此表来分析, 用于强身健体的学生只占一半, 其他有的是好玩、应付考试, 有的则认为是为了打架。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 易受外界影响。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武术这种体育形式的, 愿意学习中国传统的武术项目, 这值得我们重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参加武术运动有很多益处, 能够增强体质、排解学习的压力、丰富孩子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活泼好动的性格;一部分家长觉得武术太苦太累, 怕孩子受不了;还有一部分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武术, 是因为怕孩子参加武术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所以才会有20%的学生有应付考试的情况。

三、结论

首先, 宿州市中学武术教学课时数安排不够, 部分学校的武术课由篮球和足球课所代替。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多数教师还是以器械教学为主。

其次, 宿州市中学武术教师中, 中青年教师居多, 这能够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优势。但是, 在武术教师中, 非武术专业的教师较多, 这可能会影响学生技能的学习。

最后, 宿州市中学生的武术学习动机比较明确, 多数学生以强身健体为主, 但也有个别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学习动机, 则以考试、好玩为目的。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对宿州中学武术教学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宿州中学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武术了解渠道单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武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健俊.论中学武术的现状与对策.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5 (1) .

[2]吴婷.初级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湖北体育科技, 2009 (3) .

武术开展现状 篇5

为了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校园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检验我校大课间活动成果和做操质量,迎接全县中小学广播操、武术操比赛,经学校研究决定,拟定于2016年11月上旬举行全校广播操、武术操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加单位

以班级为单位,认真组织落实此次比赛。

二、比赛内容

广播操《舞动青春》,武术操《英雄少年》。

三、评分方法

(一)广播操(45分)

要求全员参加、统一服装;动作整齐、刚劲有力、节奏准确、精神饱满。

(二)武术操(45分)

要求全员参加、统一服装;动作整齐、刚劲有力、节奏准确、精神饱满。

(三)比赛进退场(10分)

要求全员参加、统一服装;要求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动作一致。

四、评比办法

六七年级分别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级3名; 七八年级分别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级2名。

五、裁判人员

体育组全体教师及全体班主任。

请各班提高重视,加强训练,赛出水平,赛出风格。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沙集中学

武术开展现状 篇6

摘要 通过对本市几所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随机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本文对加强武术教学课程设置、改革考评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推动武术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策略研究

一、高校开展武术教学存在问题

(一)忽视了武术教学的民族文化传承

高校武术教学最大的误区就是仅仅将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而没有将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看待。武术的文化内涵是武术大的根本,失去了文化的武术也就失去了神韵,失去了特色,也就没有了博大和精深,无异于其他运动项目。

(二)现阶段武术教学内容单一

主要缘于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以竞技体育为标准的历史根源,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仍然继承着初级竞赛长拳、简化24式太极拳为主的老传统,富于健身、修身、内容丰富的传统武术依然被拒之学校武术门外。

(三)缺乏正确的认知

武术具有技击的功能,但技击绝不是武术唯一的功能。武术的健身、修德、娱乐功能和文化功能没被发掘。

二、促进高校武术教学良性开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

武术运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文化底蕴浓厚的项目。教师在教学训练中是人才建设的关键。学校武术的发展要以长期的规划作为保障,要以师资力量为基础,逐步建立系统的武术教师培训和人才引进机制,各高校应为教师提供系统学习和培训提高的机会,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探讨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教学、训练水平,这对高校武术运动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高科技、多专业的高校中,借助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自我能力,推动高校武术发展的科学化。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在得法,重存创法。高校武术教学要改变原有教学过程中过多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教学理念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安排学生看武术图片进行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在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踢”、“打”、“摔”、“拿”的进攻方法,让学生进行拆招思考破解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武术动作的攻防,讓学生相互配合进行学习。

(三)积极开展丰富的课余武术活动

高校要大力鼓励和扶持武术社团、武术俱乐部的开展,集中爱好武术的广大学生,由武术教师任技术指导,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宣传、培训等活动,使大学生能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各类武术活动;同时为大学生提供观看武术比赛以及表演的机会,开设有关武术专题的讲座等,同时可以通过竞赛来提高和发展武术运动,可以进行方式多样定期或不定期的竞赛,增加比赛内容,提高运动员实战能力。如校内对抗赛、校际间对抗赛。一方面,通过比赛学生在比赛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促进技艺和情感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比赛也可以及时发现人才,真正担负起培养人才和输送人才的责任。另一方面,竞赛是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掌握该项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增加理论知识传授,注重“武德”培养

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术的各门各派都定有自己的规范和崇尚的武德,故有“未学武先学德”这一说。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学生武术精神的培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仁、义、礼、智、信”,首先要求学生注重个人的武德修养。要“尊师重道”,做到“孝悌仁义”、“技道并重、德艺双修”,“切戒逞血气之私,好勇斗狠之举”;其次要求学生有集体的道德观念。做到“公正”、“安民”、“匡扶正义”、“见义勇为”和“以武会友”;最后要求学生练武的目的为“爱国修身、正义、助人”。所以在高校的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培养习武者助人为乐、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的奋斗精神;培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敢于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改革考评体系,提高学习兴趣

考核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而考核形式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必须革新考评形式,考核评价应既有教师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又有学生从内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还有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武术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得武术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参与到武术评价中来,不仅可以减少教师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而且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集团中的位置,从而产生自我学习的动力,并在参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考评内容上应改变以往只注重技术、技能的情况,可以把考评与实际生活中的自卫防身相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重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争取做到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高校武术运动的开展不仅是高校体育的开展内容丰富化,而且也是武术运动自身发展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意志力上有着其它运动不能替代的作用,通过武术运动的开展使学生判断、创造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对完成高校体育健康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盛燕茶.论高校武术教学改革[J].搏击·武术科学.2009.11.

[2] 钱雪芹等.高校武术课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1(30).

武术开展现状 篇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体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政府职能的转移,城市社区建设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 而城市体育工作重心向社区的逐渐转移,为社区武术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广泛开展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在城镇以上社区为重点,通过工会、妇联、共青团、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社团组织,坚持方便、就近、小型的原则,充分利用公共场所和空间、地域,设立不同形式的武术活动站点,逐步使武术运动成为城镇居民晨练的优选项目。武术运动非常适合在我国城市社区中开展,积极地开展武 术运动可 在继承中华 民族传统 文化的同时 将其发扬光 大,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 . 1 平顶山市区社区武术练习者基本情况分析

2.1.1 武术练习者性别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在所调查的社区武术练习者中,女性占调查总人数的72.3%,而男性占27.7%,社区武术健身活动参与者以女性为主。

2.1.2 武术练习者年龄状况

表2显示参加社区武术健身活动的人群年龄偏大,60岁以上的人群占51.7%,健身人群年龄普遍偏高,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绝大多数已经退休。武术活动能有效地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甚至有防病祛病的功效,受到中老年人们的普遍欢迎。

2.1.3 武术练习者学历状况

调查显示,参加社区武术健身活动的居民学历普遍不高,以中专以下为主。在现实调查中还了解到,只有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参与到了社区活动中,其年龄一般较大或已退休,之前大多为学校教师或教育部门工作者。

2 . 2 社区武术练习者参与动机

平顶山市区社区居民参加武术健身的动机中,为了健身娱乐而参加武术健身的居民占调查人数的54.6%,防病、治病占20.3%。

2 . 3 社区武术练习者活动情况分析

从该次调查结果来看,平顶山市区社区居民参加武术锻炼的最为主要内容是太极类,占84.1%。太极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到武术健身中来,对武术的传播和推广功不可没。

2 . 4 社区武术活动组织管理情况分析

调查中了解到,平顶山市区社区武术活动站点管理方式多样, 但以锻炼者自主管理居多,社区武术活动点组织管理比较散乱,没有确定一个统一的上级管理机构或部门,管理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术健身活动在平顶山市区范围内的开展。

2 . 5 平顶山市城区武术专业指导员现状分析

2.5.1 社区武术指导员性别、年龄现状

表7显示出在平顶山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分布中,中老年人居多,45岁以上的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80%,社区武术活动点指导人员以离退休武术爱好者居多,他们经过长期地练习掌握了一项或多项武术运动技能,逐渐成为社区武术活动的指导者。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年龄相对较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于年龄、知识结构、身体状 况等原因, 在对练习者进行培 训时明显力不从 心,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不能很好地传授给练习者。

2.5.2 社区指导员接受培训现状

在对平顶山市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的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大多数的社区负责人参加过武术专业培训,但是培训内容较狭窄,并且与武术专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仅有少数社区的负责人邀请过武术专业人员的指导,而指导人员也主要是民间武术拳师,对于武术理论、技术方面都占有优势的武术专业教师、学生以及专业运动员等丰富的人才资源却没有被充分利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平顶山市区社区武术练习者以中学历偏低,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女性远远多于男性。

(2)练习者习参与动机呈多样性,但练内容以太极为主,内容比较单一。

(3)社区武术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相当一部分是群众自主管理,与上级街道或体育部门缺乏一定的联系。

(4)社会体育指导员接受培训状况良好,但是年龄偏大,不能够很好地传授武术健身知识。

3.2 建议

(1)首先,社区武术健身没有性别上的限制,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对健身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其次,针对青年人群参与较少,社区组织机构和体育相关部门可以开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参与的武术项目,并适时举行一些趣味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缓解锻炼人群老龄化的问题。

(2)针对习练项目单一的情况,可以根据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结合传统武术的不同方向和内容,取其精华动作,多开发一些技术方法简捷、便于掌握、运动效果明显的武术健身项目,如:养生功法、武术操等。

(3)一方面,体育行政部门可以利用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制等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拔和培养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任职资格的社区体育指导者。另一方面,利用社区武术在沟通、协调社区武术站点与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其它社会组织的关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为社区武术活动练习者与社区体育组织之间提供一条灵活、快捷的沟通渠道。

武术开展现状 篇8

高校是民族传统文化继承的重要阵地,是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武术社团在武术传承中具有与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从目前对高校武术社团研究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本研究在此背景下,以上海高校武术社团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了解当前上海武术社团的发展状况,同时,为上海市武术社团的科学化发展出谋划策。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查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上海19所大学的武术社团。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所查阅、搜集的资料大多为中国期刊网(CNKI)上的相关论文及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重点体育大学图书馆的典藏文献。同时,还参阅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文化学等方面的相关专著,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访谈,访谈分为专家访谈和对高校武术社团的社长进行访谈。其中对社长的访谈包括武术社团内部组织,社团活动内容,社团发展理念,社团发展的困境等相关内容。对专家的访谈包括武术社团的功能、特点、拳种,武术文化等方面。

2.2.3 实地考察法

以上海理工大学武术社团为基地,进行重点观察和考察,获取武术社团开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2.2.4 逻辑推理法

根据了解的第一手信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合理的推断。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的成就与不足

3.1.1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的成就

3.1.1. 1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呈现出功能多样化特征

武术社团功能的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武术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为其全面发展寻找到良好的手段。武术属于体育,但却高于体育,武术习练中所蕴含的那种“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内外合一”、“人社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得到更深刻的体验。其次,武术历来讲求以武会友的传统,加上当代的社团组织模式,自然可以成为大学生广泛交友和扩大人际交往的良好组织。同时,武术的观赏和习练也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再次,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武术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乃至培养终生体育的兴趣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武术社团功能的多样化吸引了具有各自需求的大学生的到来,使得武术社团具备了在高校生存和发展的肥沃土壤。武术功能价值的多样化使得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呈现出功能多样化特征,从而可以多方位地满足大学生的广泛需求。同时,高校武术社团作为课外的学生组织,使得学生的课外锻炼被纳入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轨道,在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健康,为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全面发展方面奠定了基础。

3.1.1. 2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内部组织基本健全

高校武术社团是由学生自己组建起来的学生团体组织,但是组织却具备比较完善的系统结构。从对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组织的调查中发现,武术社团都具备社长、副社长、组织部、人事部、外联部、训练部等相关的组织部门。并且不同的部门都具备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分工比较明确。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武术社团内部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其各自功能相对明确。

一方面,健全的武术社团组织使得武术社团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同时提高了武术社团管理人员的热情,学生进行社团管理可以对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得学生申请参与社团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率同时得到提高,因此,在扩大招生宣传力度,宣传和维护高校武术社团的形象,打造武术社团品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3.1.1. 3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运作相对灵活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把所有喜欢中华武术的学生自发地组织在一起,他们不受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约束,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开展训练和比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武术社团是学生的自发组织,为寻求组织的发展学生可以依据学生的拳种倾向,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可以依据学生的业余时间,准确地选择教学时间;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的安排比赛和训练计划。

同时,高校武术社团在经费筹集,师资配置等方面进行灵活安排。从对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对入社学生收取会费的情况显示了较高的比例,可见,大部分武术社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会费收入。但是,有的学校也通过商业表演;举办活动,获取赞助业余教学等方法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可见社团的经费收入也会比较灵活。武术社团的市场收入对于社团的发展极具昭示作用,可以为武术社团的经费来源找到合理突破口。同时,武术社团的师资配置也可以灵活进行。一方面,武术社团可以依据武术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师资。另一方面,武术社团也可以通过聘请体育部武术教师,外聘武术教练,建立社团自己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来获取武术师资。

3.1.2 当前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存在的不足

3.1.2. 1 武术社团组织管理不完善

高校武术社团属于学生的自发组织,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来对社团进行管理和运作,使得武术社团的管理很不完善。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学习方面,进行社团的管理会牵扯到学生很大的精力,因此,学生对于社团的管理并未全身心的投入进来。二是参与社团的学生灵活性很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原因多由于刚刚进入大学时的一种新鲜感和从众现象。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由于学习生活的多方面因素,有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按时参加社团进行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等活动,而社团由于受到学生社员数量的限制不能严格的执行社团规章制度,造成了武术社团不能对社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三是由于指导教师费用,招生广告费用,组织活动等社团的各方面运作经费的影响,使得社团的组织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能保障经费满足社团的正常运作,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大多采用收取会费的方法,来满足社团运作对经费的需求。但是由于学生的消费能力,学校规章制度限制等因素,使得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经费来源数量有限。这也是制约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的重要因素。

3.1.2. 2 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

高校武术社团在继承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使得高校武术社团始终处于维持状态,无法建立武术社团品牌效应,实现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多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内部,无论是社员的招收,教学训练的安排,还是比赛演示活动的开展等多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内部。其次,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没有形成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发展的长效机制。多数学校的武术社团虽然都有自己的宗旨、章程、规章制度等内容,但是却多停留在空泛的文字上面,并没有对社团的相关宗旨内容作广泛的实践尝试。大多数学校都是每年新学期进行新会员招新活动,然后进行教学训练。等老会员离开社团,大一新会员又不断加入。始终在高校内部的进行新陈代谢,形成自己自足的循环系统,缺乏实现社团做强、做大的发展理念。

3.1.2. 3 高校管理部门尚未对武术社团加大扶植力度

虽然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武术有其独特的运动魅力和良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在当前西方文化为主流的校园里,各种各样的体育社团给武术社团的发展带来了压力。比如在武术技击,武术表演等方面,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空手道、跆拳道等搏击速成类体育项目。在张扬、奔放、展示个性方面,更多学生倾向于啦啦操、健美操、舞蹈等社团组织。在挑战自我、战胜困难方面许多学生又倾向于登山、极限运动等社团组织。为实现校园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高校管理部门也鼓励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组织。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其他社团组织,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3.1.2. 4 高校武术社团活动内容有待改进

高校武术社团的活动内容是维系武术社团正常运作的有效载体,对武术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上海高校武术社团开展的武术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满足了具有不同武术需求的学生的要求。但是,在武术讲座,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活动,武术论坛等方面开展的还不是很明显。尤其是在运用网络多媒体方面,上海高校武术社团明显欠缺,通过调查发现,上海理工大学武术社团有其独立的网站可以及时的传递武术社团的相关信息,也是武术社团与社会沟通的一个窗口。

由于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上海部分高校的武术社团开展内容出现了诸如跆拳道、空手道等非武术项目。这种打着武术社团旗号,而开展非武术活动的现象严重的违反了武术社团开展的宗旨和精神。因此,武术社团的开展应当从根本上杜绝“非武术”内容开展的现象,彻底贯彻和落实武术社团成立和开展的宗旨,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找到合理的社团组织形式。

3.2 上海高校武术社团对策研究

3.2.1 建立健全高校武术社团的组织管理体系

本研究认为社团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只是指社团内部的结构体系,同时还包括社团组织体系结构的各自功能,相互关系等。同样,建立健全上海高校武术社团的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单指建立社团的相关部门机构,同样应当规定其所具有的责任和义务。武术社团常见的组织机构都包括社长,副社长,策划部,活动部,训练部,财务部等各部门机构。当前,建立健全高校武术社团的组织管理体系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社团宗旨,确定社团管理目标。社团的发展宗旨是武术社团长期开展和获取发展的指向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团宗旨也是一样只有确立了社团宗旨,社团开展的活动才有方向和动力。同时,也应当在社团宗旨的前提下积极地探索多种有效的武术实践形式。另外,社团的管理目标也应当围绕武术社团的宗旨来进行开展,比如学期计划、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经费来源等等一系列规划都应当围绕社团宗旨来进行。

(2)建立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好的管理队伍对于高校的武术社团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试想一批对武术不感兴趣,工作不努力,人云亦云的管理层又如何把控武术社团的发展方向呢。因此,社团的章程、规章制度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梯队的选拔制度,招收一批具备武术功底,综合素质高,具有良好管理能力的社团管理骨干。

3.2.2 创建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指社团成员不断进步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的发展模式。高校武术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指为摆脱那种安于现状的,没有明确发展理念的社团发展模式所进行的创新和改革。本课题研究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式从经费获取,明星体育社团建立,与外围社区、居委的联合关系所提出的创新办法。

3.2.3 加大高校管理部门对武术社团的扶植力度

高校是武术社团发展的土壤,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高校体育部门的支持力度,社团管理部门的政策导向对高校武术社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首先,包括分管体育工作的校长,体育部主任等学校领导的重视对于武术社团的成立,时间场地,经费保障等都具有重要的扶植作用。比如武术教师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要得力于体育部门的支持,而高素质的武术教师的权利指导即会培养出高水平的武术社员,同时又会调动武术社员的积极性。其次,高校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武术社团一定的活动经费,从而可以鼓舞武术社团管理层的活动热情,使得武术活动的开展更加流畅,摆脱由于经费带来的活动困难。

3.2.4 完善高校武术社团的活动内容

完善高校武术社团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丰富武术教学内容,创新武术训练方法,增加武术文化系列讲座,创造武术表演比赛机会等各项内容。当前,上海市不同的高校武术社团对于武术内容的选择都相对具有侧重性,并没有开展多拳种的武术内容,在这方面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应当积极寻找引进不同拳种的武术师资,增加武术教学内容。在训练方法方面,高校武术社团也应当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趣味性强的,不同种类的训练方法来避免武术社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枯燥现象。武术文化是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系列讲座的开展将可以使武术道德、武术信仰、武术精神等武术文化落到实践,使学生深刻理解武术的博大精深。还有,武术比赛、武术表演等武术活动可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扩大武术社团的影响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开展大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文化活动,促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学生武术水平,扩大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大学生的运动价值取向由单一的强身健体向娱乐、交往、竞技等综合方向的转化,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组织管理、运作机制,高校扶植力度,活动内容等诸多方面急需得到加强和改善。

4.2 建议

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应当加强武术社团的组织管理,创建上海市高校武术独特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加大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力度,完善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的活动内容,寻找合适的高校基地,进行高校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的实验尝试。

摘要:文章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上海高校武术社团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上海高校武术在运作机制、管理办法、发展模式等方面所应当具备的合理化取向。研究表明:上海高校武术社团是民族文化特色最为突出的社团之一,上海高校武术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生活方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上海市高校,武术社团,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华东,钞飞侠.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3(2).

[2]张美玲.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功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3]红征肖.武术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3).

[4]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

[6]苗钟立,刘宝禄.兰州市高校武术社团的现况分析与发展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9).

武术开展现状 篇9

中华武术, 源远流长, 是东方古老文化的缩影。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在对扬州地区中小学学武术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对策, 使武术运动在中小学能够更加广泛的普及与开展, 从而促进武术运动发挥出更大的精神效应。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扬州市中小学武术项目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图书馆查阅大量有关民族传统武术的文献资料, 包括教材、专著、学术期刊等, 从而对本文研究提供作证。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一份问卷发放到中小学学生。并回收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以从中了解到中小学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认识了解。发放数量翠岗中学二年级50份, 回收50份;新华中学二年级50份, 回收50份;育才实验小学五年级50份, 回收50份;育才小学5年级50份。收回50份, 均有效, 回收率, 有效率为100%。

2.2.3 访谈法

通过有计划的与扬州市中小学体育老师进行交流, 从中获取扬州市现武术开展难度与发展方向等情况, 从而对本文提供问题。

2.2.4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类比等思维方式, 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逻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与理解

武术作为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体育运动, 它从一开始的打猎演变到现在, 它吸收我国的各种传统文化, 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通过调查时了解到, 现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情况, 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有46%, 小学生有26%的人只是听说过武术。中学生只有不到20%的人了解武术;小学生有40%的人了解武术。学生心目中的武术调查显示中学生有42%, 小学生有32%的学生认为是防身自卫;中学24%, 小学16%认为武术是行侠仗义;还有中学生22%的人认为是强身健体, 小学只有12%;小学还有24%的人认为武术具有飞檐走壁的能力。在练习武术的益处调查表明, 中学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各占50%;小学24%认为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防身自卫和培养良好品德各占34%。这些都可以证明武术进入中小学生是有很大益处的。另外根据调查所得, 学生家庭附近习人数不多。中学有56%的学生表示很少, 还有32%的学生表示没有;小学有24%表示很少, 有46%的表示没有。

1.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了解不够, 缺少武术知识的学习。

2.扬州市练习武术人员不多, 对中小学生校外武术发展氛围不好。

表1为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基本认识。中小学体育课中有武术课程, 所以其中听说的应该是不知道‘武术’的具体含义所造成的误解。

表2为中小学生心目中的武术

表3为中小学生认为练习武术的益处

3.小学生对武术的了解比中学生全面, 但对武术还有一种好奇和神秘感, 不真实。

3.1.2 学生认识与了解武术的途径

据调查表明中小学生武术知识的基本来源大多是来源于电视电影或是书籍。只有很少后部分是来自武术课程或武术兴趣班。根据中小学体育老师讲述, 因为他们都不是专门学习武术的, 自己本身对武术的认识就比较少。很多知识都不知道, 所以他们在武术课堂中也无法很好讲述武术知识。学生的武术知识基本上都是从电视电影或武侠小说中得知, 青少年喜欢武打片的出神入化, 喜欢评价武术高人的就是武功, 但没有人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 并愿意成为自己的终生追求。

表4为中小学生武术知识来源

1.学生武术知识来源单一, 不够专业

2.电视电影中的武术知识具有很大的虚拟性, 不真实。

3.1.3 学生对武术运动参与的现状和意向

学正如王岗先生书中所写:“我们青少年对跆拳道痴迷之极, 对成为NBA明星、足球明星的粉丝而洋洋得意之时;当我们的青少年踩着滑板时髦的游荡在市井街道上时;当街舞成为他们随时随地的个性表现时, 我国青少年们是否的却已将最具民族体育魅力的国粹———武术忘得一干二净。”而在中小学武术兴趣班参加情况调查中表明, 中学生有24%的学生等待老师的指定还有26%生选择跟风同跟同学保持一致, 没有自己的主见;小学有44%的人积极参加武术兴趣班, 有23%的等老师指定还有18%的人不参加。这些都表明了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体育武术的认识不够或者是被长久地西方体育给蒙蔽的原因吧, 毕竟武术是我国本土的传统体育, 他具有很强的认同感, 我认为只有学生全面了解武术后就会有认同感, 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有很好的效果。

表5为中小学生参加武术的积极性

1.加武术锻炼积极性不够, 缺少武术锻炼兴趣, 对武术认识不够全面。

2.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家认识不够, 缺少了解武术。

3.学生对西方体育的兴趣浓厚。

4.中小学生具有很大的跟风性, 没有具体了解过武术精神。

3.1.4 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开设情况

根据中小学老师叙述在中小学中都没有开设专门的武术课程, 同时也没有专门的武术老师。学生学习武术都是在体育课或者是在兴趣班中学习武术知识, 中小学体育课程我国传统体育少于西方体育;中学生学习武术多源于兴趣班。根据调查可以表明小学中学习武术比中学生人数多, 在中学生中有很多人士没有接触过武术, 可能是他们不喜欢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兴趣去了解中国武术, 。同时也可以表明在扬州中小学跟中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很大的出入, 同时也没有贯彻2006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文件, 在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增加武术课的教学时数和内容。所以说现扬州中小学体育课中的武术比例少, 有待提高中小学武术发展。

根据中小学体育老师叙述表明:

1.中小学缺少专门的武术课

2.中小学缺少武术专业性强的体育老师。

3.没有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文件精神

3.2 分析与讨论

3.2.1 中小学生对武术缺乏全面的了解

因为中小学没有专门的武术课程, 所以对武术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把我国传承已久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简化成简单的伸胳膊踢腿的简单体育。对中华民族的认识流失、缺少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们要加强武术的理论认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会自强不息, 和以‘仁’为本的传统体育精神, 以和谐为本。增加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全面认识。

3.2.2 中小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通过课余渠道, 缺乏系统性

现中小学没有开设专门的武术课程, 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全面只有通过电视电影或小说等渠道来了解我国传统武术, 造成对武术认识的缺乏、片面等一系列的问题。学校缺乏专业的武术老师, 对武术的指导和继承造成简化或者错误等。

3.2.3 中小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材的比重偏低

现中小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材少不全面, 偏重于肢体的简单动作没有内涵, 使之传统体育精华流失。跟西方体操相似, 没有突出我们的民族特色, 使学生对武术认识减少, 造成学生现在喜欢西方体育或跆拳道等运动方式。使中小学生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武术传统文化。

3.2.4 武术在中小学体育中开展具有良好的前景

扬州市中小学开展武术所具有很大的优势, 现在江苏省正在开展中小学武术课程, 以苏州相城区为试点, 现如今苏州市已有很多小学开设武术课程和学校特色武术项目, 苏州市的成功可以成为扬州市中小学开展武术课程的参照点。用以开设武术课程, 同时扬州不缺少专业的武术指导老师。开展中小学武术课程也可以使学校学生有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展。

4 传统体育武术发展对策

4.1 加深武术教学培养学生武术知识

现中小学学生没有专门的武术课程, 我们应在武术课程中增加武术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全面认识武术, 了解武术精神, 同时讲解武术中的英雄故事, 增加学生对武术精神的理解。使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全面提高。

4.2 开展武术专业知识讲座, 建立正确武术知识渠道

因为缺少专门的武术老师, 所以开展地方特色。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就武术本身而言不少于129中拳种和3000种拳械套路, 各个地方都有自己本地的武术, 如扬州本地的戳脚, 和太极等项目, 同时扬州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具有很强的武术理论知识, 可以再扬州市开设专门的武术知识讲座, 来增加学生火正中小学体育老师的武术理论知识, 在学校建设专门的武术知识馆等。是学生具有正确真实的武术知识来源。

4.3 增加学校体育课中武术教材比重

增加学校武术课程中的武术教材比重可以是学生更好的学习我过传统体育文化知识, 也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使学生身体更加健康, 增加爱国主义精神和品德。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传统, 不是已逝的梦影, 不是风干的遗产”。所以我们要是中小学发展传统体育武术项目。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4.4 继承地方特色传统武术

开展武术课程可以就近招收优秀拳师或者是扬州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使其做中小学的武术教师或课外指导员, 开展扬州市地方武术项目, 增加学生对扬州本地视为认同感和自豪感。使扬州本土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很好地传承、继承和发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扬州中小学生对传统体育武术认识缺乏、片面不专业;对扬州本地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了解;没有继承传统体育武术精神;武术知识来源业余没有系统性, 学校武术课程开展不充分, 没有专门的武术课程。

5.2 建议

加深中小学武术教学, 培养学生武术理论知识, 全面开展中小学武术知识讲座, 成立专业的武术知识渠道。使学生和市民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增加体育课中武术教材的比重, 使学生更加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地方传统武术, 增加地方凝聚力, 保护地方传统体育不失传。

参考文献

[1]余秋雨.艺术创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13.

[2]王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武术开展现状 篇10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基础。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很多人选择了武术作为健身手段,使武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武术是融健身性、技击性、表演性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它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理念、艺术思想、伦理道德、兵法思想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和渗透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学、养生、气功以及信仰、艺术、法律、风俗等文化精华而成一体,形成了一套特殊的锻炼方法,它把技击制乱、攻守杀伐、进退往来、性命相搏的技击技术完全融会到活动筋骨、疏经通络、养神练形、悟道怡情的修身养性活动中去,并告诫后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未之”。实践表明,武术健身是人类的财富,只有在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对武术健身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使理论和方法逐渐现代化,并根据科学的理论,编排适合现代人身心需要的健身方法,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大量培训高质量的武术健身教练,才能有效向群众推广。

健身武术的特点,决定它作为现代人的重要健身手段。但是就目前现状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临汾市社区的健身武术辅导站的482名练习者进行了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增强群众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临汾市尧都区平阳广场、鼓楼广场、尧庙广场以及侯马、洪洞、襄汾、曲沃、古县等15个社区参与武术健身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有关武术健身发展情况的期刊、书籍、论文等有关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遵循社会学问卷指定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了开放和封闭回答方式,采用了现场发放并回收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82份,回收482份,回收率100%。

2.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对武术健身研究领域的武术专家、教授,以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参与武术健身人群的性别分析

从表1可知,女性参加的人数远远高于男性。从调查中了解到,女性和男性在每周有意识参加武术健身活动有明显的差异,女性高于男性50%以上,女性除了和男性有同样的工作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家庭条件的现代化把广大女性朋友从琐碎的家务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她们和男性一样,享有工作、娱乐的权利,使更多的女性朋友走上了体育锻炼的健康之路;而男性恰恰相反,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是由于他们在家庭和社会方面充当主要角色,事务缠身,无暇顾及锻炼身体,即使参加锻炼,活动量也很有限,大部分流于形式,达不到健身的目的。另外,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人数少的主要因素。成年男性朋友可能更喜爱如气功保健、篮球、象棋等其他活动项目。

3.2 参与武术健身人群的年龄分析

从表2可知,40岁以下年龄段的中青年人是参加健身锻炼最少的人群。究其原因有四点:第一,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负担较重是影响他们参加活动的一个客观原因,他们正处于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时期,为了事业和家庭疲于奔波。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工作繁忙夺去了他们的休息时间。所以,他们没有时间来活动。第二,在校期间终身体育意识淡薄,没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因此,他们一出校门,体育锻炼也随之结束。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绝大部分是在没有教师指导组织的情况下独立、自觉地从事科学健身锻炼的,这种自主性、自觉性必须在体育意识的支配下才能实现。第三,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比较喜欢有刺激性的活动,如散手、跆拳道、空手道等是他们的首选项目,而女性朋友们则喜欢健美操、舞蹈和秧歌等活动项目,这类活动项目节奏鲜明活泼,深受她们喜爱。第四,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大多数中青年人虽然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也了解武术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但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精力和体力都相对比较充沛、旺盛,在生理和心理上对锻炼需求的意识不强,对健身掉以轻心,过着预支生命的生活。和这个年龄段的人相反的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群,他们参加武术健身的积极性较高,人数也很多;到70—80岁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大多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活动能力差或行动不方便,或是受季节、气候、温度、锻炼地点离家远等客观因素影响,也是参加人数少的主要原因。

3.3 参与武术健身者的疾患统计分析

从表3可知,参加武术健身的群体中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居多,约占总人数的72%左右。有权威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患慢性疾病的人的年龄正在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如循环系统疾病,具体到临汾地区这个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在饮食上摄入的大部分是高热量、高脂肪,又因日常工作繁忙,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少,造成身体摄入能量大于支出,再加上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体内长期积蓄高热量、高脂肪给生理及内分泌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心血管的正常工作,易引发血管硬化、高血压、脑血栓等慢性疾病,而且这种疾病往往不能引起年轻人的足够重视,使其成为他们身体健康的隐性杀手,英年早逝,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种惨痛。其次是呼吸、消化系统的疾病,这类疾病的主要患者是男性,他们由于长期大量的吸烟和过量的饮酒所致,多见有气管炎、肺气肿和胃病、肝病等疾病;再者是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生活中由于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长时间的伏案工作或过量的体力劳动,使各关节部位和精神得不到放松和调整,都会引起如关节炎、腰腿疼痛、腰间盘突出和神经衰弱、头痛等疾病,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从表3可以了解到,一些武术项目对慢性疾病有特殊的疗效,如太极拳项目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结合了中医学、养生、健身气功等文化精华成一体,形成一套特殊的锻炼方法。太极拳动作轻柔缓慢,消耗体力少,易于疏经通络,陶冶情操,老少皆宜。尤其对循环、神经、运动等系统的慢性疾病疗效更为显著,其治愈率和减轻率均在50%和40%左右,消化系统的治愈率在90%以上。鉴于此,才有那么多的武术爱好者和广大群众选择了武术作为健身项目。值得提醒的是中青年健身者,要珍视生命健康,及早参加健身锻炼,不要等到患病后再去锻炼,为时已晚,将会给家庭、社会造成痛苦和损失。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武术健身深入到老百姓生活当中和走向世界提供了挑战性机遇,这使我们务必作出战略部署,使之为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素质的提高作出贡献,完成健身武术新的历史使命。文章通过对临汾市社区武术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结果显示临汾市社区参加武术健身的中青年男子偏少;参加武术健身的中老年人居多;参加者大多是慢性疾病患者。如此现状警示我们,现代人的健康状况已经差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如何利用健身武术的当代功效推动人类的身心健康,将古老的东方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理论方法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可以预见,科学的武术健身方法将成为促进人们聪明智慧、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全面提高21世纪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精神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4.2 建议

为促进社区武术健身的发展,应重视中青年组人群的身心健康,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加大宣传力度并告诫青年人不要透支生命,在中青年时代应打好坚实基础,为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1)在武术活动的场、馆中宣传武术健身的益处,积极鼓励男性参加武术健身活动,同时宣传吸烟与过量饮酒对身心健康的危害。积极组织开展大型表演、比赛活动,让更多的健康群体加入进来,同时呼吁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众,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加入到武术健身活动中去。

(2)学校体育应把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结合起来作为战略思想的指导,把幼儿体育、中小学体育、普通高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统一起来,使之互相协调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学校体育要突破只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受教育的狭隘眼界,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特别是大众传媒的隐性教育融为一体,实施一种与社会进步需要紧密连接的学校体育。

(3)在人群聚居比较密集的区域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健身表演活动,向他们宣传武术文化和基本技能知识,使他们更进一步对武术有详细的了解,激发他们锻炼的兴趣使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摘要:文章对临汾市社区武术健身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市社区参加武术健身的中青年男子偏少而中老年人居多;参加者大多是慢性疾病患者。因此,应重视中青年参加武术健身,学校体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武术健身活动,激发锻炼兴趣,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临汾,社区,武术健身,对策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陈笑容.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李绍成.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体育科学,2002(3).

[5]孙金玉.从“内外兼修”的整体观论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张明强.浅谈武术在我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2).

[7]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

[8]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人民健身计划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96.

[9]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8(11).

武术开展现状 篇11

关键词:生理特点;呼吸系统;系统机能

武术套路是我国的瑰宝,具有健身、审美、陶冶情操及攻防兼备的防身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以及身体敏捷能力。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在新中国成立后将武术列为推广项目,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编写了武术的内容,规定了武术的课时数,但实际开设的情况并不理想。我国还没有开始重视武术套路的推广以及延续的问题,武术套路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体系需要我们普及、推广以及进一步完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学校体育中开展。

一、武术套路对中学生心理的益处

1.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好奇心较强,导致对某种事物兴趣很浓,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地学习会导致疲劳、考试焦虑等现象发生。通过武术套路的训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锻炼意志,磨炼坚韧不拔的品质。随着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武术巨星的出现和国内热播的《功夫熊猫》动画片,学生对武术好奇而又向往。从2008年武术套路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时,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喜爱武术运动。

2.体现在学“礼”习“德”上

尚武崇德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习武的人应先学习武德,即武术道德品质,也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课程开展之初,要求学生在上课和下课时把鞠躬式敬礼改成武术礼节中的抱拳礼,把武德由始至终地贯穿到学生的脑海里。

3.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习武术套路后,学生掌握了一到两个简化套路,当达到表演的水平时,作为学生的特长,要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当得到别人的赞扬、夸奖和肯定时,练习者在自尊心上会得到极大的满足,自信心倍增。当赞扬和夸奖多次出现后,学生就會越发对自己有信心。在推广武术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以及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武术套路对中学生生理的益处

1.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青春期时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功能处于急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与功能的生长发育。练习武术套路有助于改善肌肉血流,为肌肉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因而有助于维持肌肉进行长时间的运动。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还可以使骨骼、心脏、心血管、呼吸等身体系统的机能出现良性的适应性变化,在有氧运动中,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脂肪功能的比例逐渐增加,因而还可以取得更好的塑身效果。

2.对呼吸系统的益处

一堂武术课有两个强度高峰。第一个是热身,这是重要环节,武术套路在练习时身体活动幅度较大,在练习武术套路时,应做好准备活动进行热身;在复习动作时,运动量会有所增加,也就是第二个强度的高峰部分,在练习时,会使学生的心率达到约110次/分,使呼吸和动作相互协调,呼吸均匀有力,血流量增加同时降低肌肉的粘滞性。

3.对神经系统机能的益处

(1)协调性:练习武术套路时要求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配合。例如在学习弹踢冲拳和弓步冲拳时,学生总是冲错拳,导致动作出现顺拐现象。经过两次课的时间,在教师反复提醒后,学生的动作协调性有所提高。

(2)速度与节奏:一整套动作中不能全部都是一个速度、一种表现形式。动作要有节奏感,快慢相间,高低起伏相呼应。学生在学习跃步冲拳动作时,一开始要把下肢和上肢动作分解讲解,再结合起来,第二次课上学生就能掌握好空中展腹停顿,仆步迅速移动后定势动作利落到位。

(3)灵敏性:在整套动作练习中要求“动迅静定”,动作要像闪电流星一样快速,静要像山岳一般安稳,从静中到动时,要有爆发力,从动中到静时要有稳定性。练习望月平衡动作时,一开始学生脚下未生根,找不到平衡,通过一段时间的步型练习和单脚跳抓人游戏,学生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感增强,再次练习平衡动作时,学生就学会用五个脚趾用力抓地,并且眼睛集中在一点使动作稳定的方法。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现在开展武术套路教学的学校还不多,武术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如果加以有效推广和发展,会使学生身体健康,同时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建议

推广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1)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要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编写的武术内容和规定的武术课时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当中。(2)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武术套路形式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应该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下足工夫。(3)专业的师资配备: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武术基础,这样才能将武德灌输给学生,将动作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王安利.运动忠告[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武术开展现状 篇12

通过对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河北省部属高校武术开展现状与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六所部属院校中(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科技学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分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六所部属院校)的学生和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以及部分领导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2. 调查法

( 1 )访谈法

(2)问卷的设计

(3)问卷的效度检验

( 4 )问卷的信度检验

(5)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

3.特尔菲法

4.数理统计法

5. 逻辑分析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师资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1.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教师人数比例的调查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电话采访和调查问卷,以及对这些调查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后,发现在河北省配备了一定规模的武术教师队伍, 但是各部署院校武术教师人数比例不均衡,不合理。

2.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教师学历的调查分析

武术教学是实践和理论的统一,理论在实践训练中得到创新发展,实践在理论指导下不断突破。一般情况下,武术老师的学历越高,其掌握的知识结构越完善,理论素养越丰富,在实践教学中就会游刃有余。对于武术教学的实际效果和教学质量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武术教师学历的影响。

3.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教师年龄结构的调查分析

武术运动既是一项健身表演运动,又是一项竞技体育运动。无论是武术选修课的教学,还是专业武术队的训练,武术教师的年龄对武术教学会起到微妙的影响,年龄不同,教学方法以及精神气质又会有差别。

4.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教师职称情况的调查分析

武术教师的职称总体上反映了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武术教师的职称越高,说明武术教师的理论水平越高,实践经验越丰富,教学质量越优秀。

5.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教师科研情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武术科研活动,可以实施关于武术教育方针和政策方面的研究,这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场地器材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1.武术场地配备现状的调查分析

武术教学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硬件资源要能满足学生练武的需求。试想一个没有武术训练场馆的学校,武术运动怎么能够有效地开展和实施。

2.武术器材使用和配备现状的调查分析

武术器材是武术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它可以科学合理地帮助武术教师实施教学任务,同时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培养兴趣。武术器材配备齐全,学生习武积极性就会提高,安全性就会有保障。

(三)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1.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课构建的调查分析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是武术运动开展的主要阵地。大学武术课构建既要符合武术运动的特点,又要符合社会需求。笔者以河北省六所部属院校为对象,从武术教学形式、武术课程设置、校内外武术训练以及武术俱乐部等情况深入分析河北省六所部属院校武术课构建状况。

2.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课教学形式的调查分析

武术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文化内涵深厚,动作技术精湛。 武术从民间走进学校,必须与时俱进,在传统基础之上开拓创新, 尤其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多样性,绝对不能固守陈规。

3.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课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长期实践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武术项目,如,长拳、太极拳、少林拳、剑刀术、棍枪术等等。

(四)河北省部属院校课外武术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1.河北省部属院校学生武术俱乐部的调查分析

对于武术爱好者而言,武术俱乐部是其进行交流的平台,武术俱乐部为武术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阵地。

2.河北省部属院校学生课外武术活动类型的调查分析

课外武术活动在高校中起到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播武术文化,锻炼学生体质的作用。

3.校内武术训练与竞赛现状的调查分析

( 1 )学校内武术训练的调查分析

学校内武术训练主要针对武术俱乐部或者武术队的训练状况,在所接受调查的部属院校中,武术训练都具有专业性和集中性,能够参加武术训练的都是学校优秀的成员,他们由学校专项培养和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武术比赛。

(2)学校内武术联赛现状的调查分析

武术联赛是武术运动员以及武术爱好者相互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它有助于促进武术运动事业的发展,逐步扩大武术的魅力。

4.校外武术训练与竞赛现状的调查分析

(1)部属院校武术代表队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武术代表队的建设状况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与武术俱乐部或者武术协会相比,武术代表队有所不同,不过武术代表队的成员有一部分是从这些组织中择优挑选的。

(2)武术代表队训练及经费情况的调查分析

武术代表队作为一个学校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武术水平。保证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武术代表队训练的保障。

5.教练员现状及工作待遇情况的调查分析

各个武术代表队都有专业的武术教练员,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训练武术代表队的成员,任务量相当重。

摘要:以河北省仅有的六所部属院校武术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归纳法,深入调查研究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河北省部属院校武术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上一篇:体育卫生知识下一篇: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