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练

2024-07-29

武术教练(共3篇)

武术教练 篇1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量统计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年龄、学历、学缘结构、专业技术水平、职称、执裁能力、科研能力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干预对策,旨在为贵州省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武术教练员,贵州高校,发展现状

高等院校是武术在学校传承的最后一站,武术代表队发展水平是衡量某一高校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武术教练员是武术代表队的领导核心,教练员的阅历直接影响到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与竞赛成绩。因此,对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深入调查研究有利于高校武术运动可持续发展。贵州,地处西南地区,经济、教育、文化、体育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对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不论是对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推广、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是贵州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项目竞赛秩序册所指定的十二所高等院校的武术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贵州数字图书馆等途径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专著,拟订本研究的提纲。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利用贵州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竞赛机会对十二支代表队教练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4份,回收率93.33%,其中有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7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与分析。

1.2.4 综合分析法

采用系统科学原理与类比研究方法,对影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2 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发展现状

2.1 高校武术教练员本质阐释

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是指各种在高等院校从事武术训练与竞赛管理人员的总称。与专业队武术教练员相比而言,高校武术教练员具有教师、教练、科研、管理人员的四重身份。高校武术教练员工作具有业余性、繁杂性、水平差异性、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等特征。

2.2 年龄特征分析

图1表明,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以36-40岁以下人员为主,这一群体教练员一般精力比较充沛、思维活跃,尤其是对武术竞技套路中的一些难度动作能够完整地做出示范,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基本技术。但也有部分教练员年龄明显偏高,这说明贵州部分高校在引进武术人才的力度有待加强。从教练员的整体年龄特征来看,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存在明显的年龄断层现象,这也客观地说明贵州高校对武术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发展速度缓慢。当然,中青年教师占有较高的比例说明近年来贵州高校对武术训练给予了高度重视,引进了一批年轻教师,给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学历特征分析

学历是反应专业技术人才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情况与运用本专业知识能力的客观体现。总体来看,相关研究表明学历的高低与工作成效成正相关。图2表明,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博士学位人员为0,硕士学历教师4人,本科学历教师1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说明贵州高校在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上有待加强,尤其是条件艰苦地区更应该为人才的引进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武术人才来贵州高校工作,推动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2.4 专业特征分析

从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武术教练员在专业结构上应该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为主。图3表明,贵州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教练员仅1人,所占比例十分有限,说明武术教练员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必然会制约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竞技水平与在国内的竞争力。

2.5 学缘特征分析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毕业高校、所学专业等在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情况[1]。从高等院校发展的节本要求来看,在教师的学缘结构上要避免近亲繁殖。图4表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来自云南师范大学1人、成都体育学院9人、西南师范大学1人、贵州师范大学2人、广西师范大学1人。其中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的武术教练员所占比例超过教练员总人数的60%,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来源过于单一。

2.6 职业能力分析

2.6.1 职称结构

职称是反映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图5表明,目前贵州省高校武术教练员中级职称与初级职称人员占有较高比例,占调查对象的78.57%。其主要原因是目前贵州省高校武术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时间相对较短,在职称聘任上还难以达到晋升高级职称的条件。但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来看,31岁以上人员占调查对象的64.29%,在这一年龄段是人精力比较充沛的黄金时期。如果努力创造条件,有希望破格或正常晋升副高职称,但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仅3人,这就客观地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清晰的认识。

2.6.2 运动水平

教练员的技术水平对运动员能否迅速掌握基本技术,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见图6),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二级运动水平8人,一级或伍段2人,健将或六段一人,无等级2人。这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运动技术水平还处于普通高等院校对毕业生的最低要求技术层面,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对自身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职后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

2.6.3 执裁能力

教练员的执裁能力直接影响到教练员对竞赛规则的熟悉了解程度,对武术套路的创编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的到竞赛成绩与运动员的发展前景。我国明确规定,参与省级竞赛的裁判员至少应该具备一级或一级以上裁判等级。也就是说,要能够保证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比赛上去取得一定的成绩,武术教练员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执裁水平。但图7表明,目前贵州高校64.29%的武术教练员执裁能力还处于二级或无等级状态,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执裁能力整体偏低,不利于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学历结构上以体育教育专业人员为主,而目前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裁判执裁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很少有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武术裁判培训。二是贵州省体育局目前很少发函邀请各高校武术教练员参与武术裁判培训,加之武术教练员日常的忙于各项教学、科研、训练与管理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自学武术裁判知识。

2.6.4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能客观地反映教练员对某一专业技术的研究水平,能够体现他在这一领域的权威性与知名度。本研究主要通过近五年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评价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图8表明:调查科研成果属于空白的有2人,占14%,1篇的有4人占28%,2篇的有1人占7%,3篇的有3人,占21%,5篇的1人,占7%,6篇的有2人,占14%7篇的有1人,占7%。这说明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整体科研能力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学历水平整体偏低,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有限,难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二是目前贵州省在职称评聘方面与省外院校相比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校对,导致众多的教师在业余时间没有心思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三是目前普通高校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广大的武术教练员没有兴趣从事科研工作。

3 结论

(1)目前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整体处于年轻化态势,有利于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

(2)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学历水平整体偏低,专业结构与学缘结构尚不合理。

(3)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职称结构还有待改善。

(4)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运动技术水平、执裁能力、科研能力整体偏低。

4 建议

(1)贵州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院校应该制定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定,采取各种形式来激励武术教练员参与在职教育,尤其是要给报考脱产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武术教练员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贵州省高校武术教练员的学历水平。同时,贵州省在职称评聘方面,对某一年龄段的教师申报职称应该打破没有学历限制的传统,比如40岁以下人员申报副高职称必须取得硕士学位等,以鞭策更多的年轻武术教练员参与继续再教育,提高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整体学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与执裁水平,为贵州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智能保障。

(2)贵州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打破传统的唯体育院校不进的观念。积极从各师范院校和体育院校引进优秀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尤其是各高等院校要有发展的眼光,提高相关待遇、解决相关问题,积极引进博士研究生。同时,在引进武术教练员的过程中,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该以武术技术水平为主要参考标准,引进各专业在武术技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才,来平衡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的专业技术结构。

(3)贵州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从省外直接引进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武术教练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贵州高校武术教练员职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其次,各高等院校可以设置积极措施,对晋升副高职称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引导广大武术教练员积极为晋升职称而努力奋斗。

(4)贵州各高等院校应该每年设置相应科研任务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尤其是对未完成科研工作量的武术教练员应该给予相应惩罚,这样可以督促武术教练员参与科研工作。其次,贵州高校在体育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上不再设置专业技术和公共体育两种途径,避免部分人员投机取巧,走公共体育路线评副教授职称,从而降低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要求。最后,贵州高校体育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应该适当提高要求,尤其是在论文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上要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对在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应该有明确的要求,给广大武术教练员与体育教师制造一定的压力感与紧迫感,迫使广大武术教练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水平,以指导日常的教学与训练工作。

参考文献

[1]熊卫华,吴振球.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6-59.

武术教练 篇2

我练了一年多的武术,从来没有怕过累、嫌过烦,当然有我自身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我的教练。

我的教练很聪明,总是想出许多新奇古怪的法子来教我们练武术。有一次,教练让我们翻侧翻,我的腿总是翻不直,教练看见之后,先是摇摇头,然后又让我过去。我过去之后,教练把一根棍子绑在我腿上,让我去翻。我的腿不打弯儿了,但是我却摔了好几个跟头,过了一会儿,我竟然能翻好,而且不打弯儿了。还有一次,一个同学肚子疼,教练就让他蹲马步,不一会儿,他的肚子就不疼了。

我的教练也很严厉,你要在我们武馆不好好练,棍子伺候!有一回,教练让我们蹲马步,有个同学蹲不下去,结果教练直接给他摁了下去。

教练力气很大。有一次,教练让我和张家俊去抬水,我们两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水抬上来,可是教练一个手指头就把他抬到了楼上, 我和张家俊惊讶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教练练武术练的很好。十八罗汉、五行拳、规定拳、翻子拳、大刀、长枪、棍子,就没有他不会的。

武术教练 篇3

1.1 选题依据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武术套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 同时随着武术运动的迅速发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武术教练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04年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奋斗目标, 它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 体育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的社会和谐就是为了全面提高人的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武术教练员不仅要充分挖掘运动员在身体素质, 生理潜力级遗传基因方面的潜能更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在自己的教学中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 以人为本, 同样使运动员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一直以来从事武术套路训练的教练员级相关方面专家, 分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武术教练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专业素质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从而为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从事武术套路训练的教练员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体育学术期刊及中国知网搜索引擎, 查阅近四年相关文章十五篇, 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访谈法

对北京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及河北、河南、山东、福建、四川等省队负责人、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 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水平的武术教练员一定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与时俱进,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武术教练员不经需要扎实的技术功底, 更需要理论上的创新,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 一名高水平的武术教练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提高自己的素质:

3.1 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

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事业心。作为高水平的教练员首先要具备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这是任何一个优秀教练员的前提。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是武术教练员完成长期训练任务和各种比赛任务的内在动力, 同时也能影响并激励运动员努力训练创造好的运动成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影响下, 教练员更应该大力提倡奉献精神, 敬业精神, 成为训练、比赛和精神文明的带头人。

李荣富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 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心和对体育无比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是做好教练员工作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基础。”事业心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坚定决心, 它和人的生命意义联系在一起, 把心血凝聚于事业中, 生命则更会多姿多彩。武术教练员的事业心就是在竞技武术的获得与竞赛上倾注心血, 不多开拓追求, 不断创新的高度的坚定信心。武术教练员不仅要对国家负责, 也要对运动队和运动员个人负责。一个优秀的武术教练员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完成自己的工作, 促进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

3.2 严肃的武德教育理念

调查结果发现, 无论是教练员或运动员的角度均认为武德教育是教练员形成良好执教理念非常重要的因素。武术运动所倡导的好理念是通过练武之人的武德精神所体现的, 教练员更应是这方面的楷模。因为运动员看到教练的表现时, 他们也会做出相应的一致反应。所谓武德就是指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 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 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 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是培养社会所需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的先决条件。教练员除了对运动员给予武德教育, 还应向运动员传授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 使其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明白做人的道理, 心志不断成熟。成熟的心志不仅决定着运动员运动生涯的成功, 且决定着其将来事业的成功。另外运动员通过对武德内涵的进一步认识就会对武术的博大精深有更深的理解, 从而培养运动员对项目的热爱, 并视为自己的事业而为之拼搏奋斗, 迸发出自己的最大热情。因此, 作为一名武术教练员应以此为基础, 形成自己的执教理念, 且不断从自身修炼, 每一次的提高都预示着更高的要求。如此一来, 才能发挥武术特有的教化功能, 用高尚的武德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特有的贡献。

3.3 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应具有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对于高水平武术教练员来说, 应具备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在比赛中, 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员在场上的拼搏, 实质上也是场下教练员的竞争。不仅是武术套路技术和指导效果的竞争, 更是知识, 经验和全面素质的竞争。这就要求武术教练员要有较全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要有较好的武术运动技术和训练水平, 另外还应具备相关体育学科知识和武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竞技武术教练员的基本任务是指导武术训练。因此运动训练学应作为现代竞技武术教练员的必修课。现代体育运动训练学发展迅速, 教练员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要注意借助新的科学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有关科学仪器进行训练。武术训练的对象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不一定都是技术问题, 很多属于思想或者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 教练员在和队员朝夕相处中要对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现象有所了解, 在实践中根据其性格特点和各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心理训练内容和方法。

3.4 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

中国武术随着1936年柏林奥运会表演、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功夫电影、国际武联的成立和发展、以及国际武术竞赛等交流活动的开展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潮, 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青睐。然而, 尽管武术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势不可当, 但是, 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 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历来饱受阻碍, 这是一个不争的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这里, 我们不去讨论研究各个层面和方面的因素, 而着重反思一下:武术从业者外语水平等国际化需求素质的欠缺, 不能不说是这诸多因素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进行, 我国武术运动员与国际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优秀的武术套路教练员在许多大的武术比赛和大型运动会比赛中, 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交流, 传授己方的经验与理论, 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此外武术教练员也可能成为授外教练, 出国进行训练与教学, 这都要求教练员具有一定得外语基础。在原国家体委人事司的《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中, 就明确发外语水平和科研能力等五项指标列为教练员的任职条件。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应具有基本的以及专业相关的交流能力, 因此, 高水平武术教练员应该则无旁贷地具备一定得外语交流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武术国际传播与交流的需要。

高水平武术教练员还必须要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的管理、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负荷的把控、运动员选材数据分析等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此外, 如果武术教练员在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广泛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 则会大大增加与运动员接触和交流的机会, 更好的对运动员进行教育。

3.5 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竞技体育运动的生命, 尤其是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因为这些项目有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 而且是以评分的方式确定运动成绩。竞技体育运动之一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 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 比赛日益激烈, 武术动作更加新颖。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创新,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才能在国际体坛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竞技武术套路在创新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练员, 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 丰富的学科知识, 还应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武术散打教练员也同样需要较好的创新能力, 不断改进训练方法, 引进现代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等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 以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高水平武术教练员应深刻地意识到, 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要靠不断创新训练理念、训练方法, 而不是靠固守陈旧的训练理念、方法一味地加时间、加强度地训练武术运动员。后者与建设和谐运动队从而建设和谐社会是相背离的。

4. 结论

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水平的武术教练员一定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与时俱进, 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水平武术教练员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以及强烈的事业心、严肃的武德教育理念、全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较强的创新能力等建设和谐社会对他们要求的必备素质。

摘要: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北京市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以及河北、河南、山东、福建、四川等省队负责人、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访谈, 研究分析在现代和谐社会背景下对高水平的武术教练员较之以往能力素质方面要求的不同, 以及社会的发展对现在高水平武术教练员提出了那些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在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水平武术教练员不仅需要具备以往武术教练员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外, 还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在教学、专业相关知识、个人素养等方面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和谐社会,武术,教练员,素质

参考文献

[1]韦剑、王宾.浅析武术教练员的创新思维[J].搏击.武术科学, 2007, 4:45-48

[2]覃明路.当今武术套路教练员应该具备的素质[J].体育科技, 2008, 29:28-32

上一篇:散客市场下一篇:植物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