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

2024-07-29

植物生长调节剂(精选12篇)

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1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大物好则的生类减是长药产乙调剂减烯节。收利剂目, 、是前因复把, 而硝我双一酚国刃定钠植剑要、物, 赤做用生霉到得长素慎好调和丌用事节多。半剂效功使唑倍用。, 量用但较植不

严格控制使用量作物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十分敏感, 使用量都有严格限制, 一般每667平方米只需几克、几毫升。有的农民怕用少了效果不显著, 就随意加大用量, 结果反而引发药害。药害轻者, 植物生长发育受抑, 出现畸形, 产量、品质降低;药害重者, 叶片、花果脱落, 甚至整株死亡。笔者近年走访蔬菜大棚, 时常遇到番茄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有些棚室的番茄畸果率高达23.7%, 其直接原因就是番茄灵用量超标。因此,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之前, 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 严格按照说明书标注的用量使用, 切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使用方法要得当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严格的使用范围, 不同作物对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往往不同, 同一种作物在不同时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也常不相同。另外, 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溶解在水中, 必须先配制成母液, 然后再加水配成所需浓度。因此,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相对较难掌握。如在果树上常用的赤霉素, 在使丌丌丌用前必须先用酒精或60度以上的白酒配制成母液;在晚熟棉田用乙烯利催熟效果较好, 但在正常成熟的棉田使用乙烯利反而会减产减收。在晚熟棉田使用乙烯利催熟也有一定要求:应在枯霜期前20天、气温在20℃以上时使用, 每667平方米用40%乙烯利100~150毫升, 喷施棉株中上部;施药时, 还应根据棉田的晚熟程度、施药的具体日期、当时的温度等因素来增减药量。

不能随意混用有些人图省事,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化肥或其他农药混合在一起使用, 结果不是效果差, 就是作物受害严重。复硝酚钠属碱性, 不能与酸性农药、化肥混用。乙烯利药液呈酸性, 不能与碱性农药、化肥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否与化肥或其他农药混用, 首先要看使用说明书, 并进行试验后才能确定。

不能代替肥料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营养物质, 只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作用, 不能代替肥料。有的棉农看到棉田喷施矮壮素后, 植株健壮、叶片肥厚浓绿, 就误认为不缺肥, 从而错过了施肥适期, 导致严重减产。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水肥条件充足的情况下, 科学使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时, 要先加强水肥管理, 待植物生长发育正常时方可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2

α-萘乙酸: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α-萘乙酸是应用广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可以促进作物生长、疏花疏果、保花保果、促进生根等.介绍了α-萘乙酸的性质、合成方法、降解途径以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合成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作 者:林海斌 LIN Haibin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市温岭中学,317500刊 名:化学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年,卷(期):30(10)分类号:O6关键词:α-萘乙酸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合成 应用 降解

怎样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3

作种衣 作种衣是用专用型种衣剂,将其包裹在种子外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薄膜,除可促进种子萌发外,还可达到防治病虫害、增加矿物质营养、调节植株生长的目的。

浸泡法 常用于促进插穗生根、种子处理、催熟果实、储藏保鲜等,如带叶的木本插穗,可放在浓度5~10毫升/升的吲哚丁酸中,浸泡12~24小时后,直接插入苗床中。也可用快蘸法,如将萘乙酸与滑石粉按1∶100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将插条的下部用清水浸湿,然后蘸上少许粉剂扦插于苗床中。将鲜花直接浸泡在浓度为10毫升/升的二硝基苯酚液中,储藏在2~5℃低温下,可延长保鲜期。

溶液喷洒法 先按需要配制成相应的浓度喷洒植株,要求液滴细小、均匀,以喷洒部位湿润为度。为了使药剂易于黏附在植株表面,可在药剂中加入少许乳化剂,如中性洗衣粉或表面活性剂及其他辅助剂,以增加药剂的附着力。

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4

关键词:玫瑰,赤霉素,B9,生长,品质

玫瑰是蔷薇科蔷薇属的木本花卉。它有“花中皇后”的美誉, 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被我国30多个城市选为市花。玫瑰已占全部切花总量的第3位, 在我国所有切花的消费量中玫瑰已占首位。现代玫瑰不但花色、花型丰富、香味浓, 而且温室栽培可以周年开花, 已成为商品化生产的主要切花品种之一。为了实现花卉的周年均衡生产和节日花卉的集中采收[2], 该实验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玫瑰生长和开花影响的处理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7年开始在贵阳国家农业园区白云玫瑰园进行, 试验材料选用贵阳栽培的品种———瑞普索迪 (Rhapsody)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 (GA) 和B9[4]。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设置。

赤霉素的浓度设置5个处理, 分别为:10mg/L、30mg/L、50mg/L、70mg/L、90mg/L。B9的浓度为0.1%、0.2%、0.3%、0.4%。对照为清水 (CK) 。每个处理选12株, 重复3次。

1.2.2 试验方法。

移栽后60天,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叶面、花茎和花蕾, 每隔10天1次, 连续3次。

1.2.3 试验样品的生长指标测试。

植物的株高、茎粗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定[5], 花鲜重用电子天平测定, 叶绿素经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后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1]。利用SPSS系统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生长的影响

2.1.1 对植株高度的影响。

GA处理后, 植株高度比对照清水 (CK) 明显增加, 其中50mg/L处理的达极显著水平, 30mg/L和70mg/L处理的达显著水平。但是B9处理后株高则降低 (见表1) , 其中0.3%处理的为负显著水平。

注:﹡达0.05显著水平, ﹡﹡达0.01极显著水平。

2.1.2 对叶片数的影响。

GA处理10mg/L、50mg/L、30mg/L和70mg/L处理的叶片数增加, 50mg/L和30mg/L处理的达极显著水平, 70mg/L处理的达显著水平, 但是90mg/L处理的叶片数减少了, 说明产生药害了。B9施用后, 仅0.2%处理的叶片数与对照相等外, 其它浓度使叶片数减少。

2.1.3 对茎粗的影响。

GA处理50mg/L、30mg/L和70mg/L处理的茎粗增加了, 且50mg/L处理的达极显著水平, 30mg/L和70mg/L处理的达显著水平, 但90mg/L处理的对茎粗有负向作用。B90.2%处理的对茎粗有正向作用, 0.3%处理对茎粗有负向作用, 其它浓度不明显。

2.1.4 对叶绿素的影响。

GA处理50mg/L、30mg/L和70mg/L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 其中50mg/L和30mg/L处理的达极显著水平, 70mg/L处理的达显著水平, 但90mg/L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减少了。B90.2%处理的浓度呈负显著水平, 其余处理没有差异。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期调节的影响

2.2.1 对花径的影响。

喷施GA 30mg/L、50mg/L和10mg/L处理的花头明显增大, 且30mg/L和50mg/L处理的达极显著水平, 10mg/L处理的达显著水平。B9施用后, 0.1%、0.2%、0.3%处理的对花头增大都有正向影响, 其中0.2%、0.1%处理的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但0.4%处理的施用后花头则变小。

2.2.2 对花鲜重的影响。

喷施GA 50mg/L、30mg/L和70mg/L处理的单个花鲜重都增加, 其中50mg/L处理的达极显著水平, 而30mg/L、70mg/L处理的达显著水平。B90.1%、0.2%、0.3%处理的达显著水平, 花头增大, 单个花鲜重增加;而0.4%处理的花鲜重减少。说明药量太大则产生负作用。

2.2.3对开花株数比的影响。

使用GA处理的与对照的差不多, 无差异显著性。而喷施B9开花株数增加, 且0.3%处理的达到极显著水平, 0.1%、0.4%处理的为显著水平。说明喷施B9可以使玫瑰提前开花, 而喷施赤霉素则没有多大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比B9效果好

GA对株高、叶片数、茎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都很大, 特别使用50mg/L的浓度处理的效果最佳。对花头、花鲜重的影响也很大。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对花卉质量的影响也较大。这与前人的研究一致[5]。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B9后, 对株高、叶片数、茎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大。对花头、花鲜重有一定影响。

综合植物生长调节剂GA和B9表现, 以使用赤霉素为好, 而赤霉素又以浓度50mg/L的处理为最佳。

3.2 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

GA可以加速细胞分裂、伸长, 所以对植株高度、叶片数、茎粗、叶绿素含量、花头大小有影响, 但是当浓度过大, 营养生长过旺, 对花头的大小和花鲜重有负向作用。B9可能与抑制生长、减少消耗有关, 所以它对花头有正向影响, 而对营养生长有抑制作用, 而且使用B9后可促使玫瑰提前开花, 尤其以浓度0.3%的处理为最佳。

参考文献

[1]黄定华.花卉花期调控新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

[2]李树发, 杨玉勇, 唐开学等.云南出口切花月季花期调控技术.云南农业科技[J].2005, (3) :13-14.

[3]马子骏, 戴策刚.乙烯利与赤霉素对苦水玫瑰花期和产花量的影响[J].园艺学报.1985.12 (2) :125-130.

[4]邵莉楣主编.植物激素[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夏大豆上应用效果初报

为鉴定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使用效果,笔者于夏大豆初花期喷施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果表明,生根壮苗激活剂增产效果最好,其单株粒数增加1.97粒.百粒重增加1.78g,产量增加36.68kg/667O,达极显著水平;喷施烯效唑增产亦达显著水平,其单株粒数增加1.98粒,百粒重增加0.1 g,产量增加20kg/667O,可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作 者:林卫明 黄英 李忠芹 孙兰英 黄怡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方强农场,江苏大丰,224165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S6关键词:夏大豆 植物生长调节剂 增产效应

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6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乙酸;抗逆性;增产

中图分类号:S4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1-0001-03

1880年,达尔文在研究金丝雀薏草向光性的过程中,提出植物体内存在一种可以诱导植株生长的物质。1928年,荷兰的Went对达尔文的试验进行了改进,并成功的利用琼脂块从燕麦胚芽鞘尖获得了一种植物活性物质,即人们所熟知的吲哚乙酸(indoleacetie acid,IAA),Went将其命名为植物生长素。这是人们获得的第一种植物激素,即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生产处运送到别处,在低浓度时(1 μmol/L)对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化学结构和生理特性与植物激素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外源植物激素实际上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产作用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植物激素主要有5大类,分别是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和乙烯(ETH)。此外,还有一些新的物质如油菜素内酯(芸薹素内酯,BR)、三十烷醇、多胺、水杨酸(SA)6-苄基腺嘌呤(6-BA)等,都可以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与分配,来影响植物内部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运输与分配,进而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这种调控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如CTKs可调节小麦胚乳细胞的数目和大小,促进籽类的发育并提高粒质量;用适当浓度的6-BA(2 mmol/L)处理大豆花序,可使大豆结实率增加29%,籽粒数增加25%,籽粒产量提高30%;在水稻分蘖盛期利用喷施GA来抑制无效分蘖,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及增加每穗粒数,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这种增产是一种从数量上体现出来的“显性”效果。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诱导产生一系列可以带来质量上“隐性”增产效果的抗性,包括抗逆性和抗病性。从稳产角度而言,这种抗性的诱导产生比单纯的增产效果更重要。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抗逆作用

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遭受旱涝、低温、盐碱及病虫害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这些逆境条件下,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抑制,从影响种子萌发开始,幼苗素质、植株抗病能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受到严重损害,最终影响农业产量。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作物抗逆能力,降低这种负面影响,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最终保证农作物产量。

2.1 抗旱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保证农作物生长的第一要素,因此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第一大威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其主要作用有2个:一是降低水分蒸腾速率,如高脂膜对气孔的作用,利用有限的水度过旱胁迫期;以黄腐酸为主要成分的抗蒸腾剂FA(Fulvic Acid)能够显著提高叶片的水势,通过增大气孔阻力,降低蒸腾速率,从而提高旱时的水分利用率,增强植株的抗旱能力;乙烯利(CEPA)在玉米幼叶上也有相似的作用。二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细胞内相关酶类活性,分解由旱胁迫产生的高氧化性自由基,在干旱条件下保护细胞的质膜系统,提高植株对旱胁迫的耐受性。例如氯化胆碱(Cholinechloride,CC)在干旱胁迫下,可以提高清除植株体内有害自由基的“防氧化酶”类活性,从而减轻细胞质膜被过氧化程度,进而提高小麦和玉米等幼苗的抗旱性;多效唑(PP333)对于旱胁迫的缓解作用也是基于这一原理。

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方面会同时起作用,例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SA可以延缓小麦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的趋势,通过水分渗透势来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SA还可以提高长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保护酶的活性,降低质膜透性。

2.2 抗寒/冷性

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处于低温阶段,不可预知的偶发性非正常季节降温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开始阶段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这一阶段乃至整个作物生长时期减小低温损害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

在水稻生产中,如果使用BR浸种24 h,低温逆境下幼苗电导率就会显著降低,同时SOD活性提高,MDA的积累减缓,ATP保持较高水平,减小低温对水稻幼苗的伤害。脱落酸(ABA)通过提高植株细胞内SOD酶、POD酶和CAT酶等保护酶系统的活性,来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超氧化物自由基含量,从而防止质膜过氧化作用,进而提高水稻和辣椒幼苗的抗寒性。CC也可以通过增加植物体内抗冷性物质来提高膜的通透性,进而诱导烟草幼苗的抗寒性。三十烷醇、钙离子都可以通过保护细胞膜系统来减轻低温胁迫,从而提高植株抗寒性。

2.3 缓解盐胁迫

面对全球耕地数量日益减少的实际情况,更大限度的利用不同土地类型的耕地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这使得在盐碱地中降低盐胁迫获得产量成为重要课题。当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发现后,如何利用其缓解盐胁迫对作物的影响得到了农业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水杨酸(SA)被广泛用于植物抗盐研究。在碳酸钠胁迫下使用外源SA可以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提高胚乳内POD、SOD活性,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在玉米幼苗期,还可以进一步使用外源ABA提高其耐盐性,其生理机制是降低植株渗透势和提高渗透调节能力,使幼苗在低水势条件下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此外,ABA还可以诱导地上部分的钠离子转移到根部,减轻茎叶部分的盐害。而脯氨酸(Pro)除了可以通过渗透压来降低盐胁迫外,还可以提高POD和SOD活性,增强作物清除体内自由基的能力,减轻自由基的毒害。

nlc202309040009

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盐胁迫也有一定作用。例如多效唑(PP333)作为一种高效、低毒植物生长延缓剂和光谱性杀菌剂,除了能显著延缓植株生长以外,低浓度情况下也可以提高草莓苗的耐盐性;BR可以用于增强小麦种子萌发时的抗盐性。

2.4 抗病性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指经外界因子诱导后,植物产生的对有害病原菌的抗性。这些外界诱导因子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它们的代谢产物。除此之外,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具有诱导植物产生抗病的能力。

1979年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MV)的研究发现,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Salicylicacid,SA)具有诱导抗病活性,可以诱导引起烟草体内病程相关蛋白的积累。此后更全面的研究表明,SA是一种小分子酚类物质,可以诱导植物体内病程相关蛋白(PRs)基因表达以及获得抗病性(SAR)。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组织内SA含量迅速增加,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等产生过氧化氢酶类的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最终通过积累过氧化氢来提高植物抗病性。

此外,PP333可以通过阻断菌体内羊毛甾醇C14氧化脱甲基反应,切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利用此原理可以提高黄瓜幼苗对白粉病和霜霉病的抗性,降低大豆皱缩花叶病的发病率。而BR对水稻纹枯病、番茄火疫病以及白菜和萝卜的软腐病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抗性。

2.5 其他抗性

在农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倒伏现象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绝收的重要因素。植株矮化、粗壮、基部节间短、根系发达等是抗倒伏作物的特点,可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获得。PP333对花生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具有显著的延缓或抑制作用,能有效防治徒长和倒伏;作用于大豆时也可以改变株型、增加分枝、茎粗以及降低植株高度,实现抗倒伏的效果。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成为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重金属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其在农产品中的积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生命。喷施α-萘乙酸(NAA)可以降低Cd(镉)胁迫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换量,提高亚硝酸还原酶(NR)活性,促进大豆的生长和生物产量的提高。此外,SA和GA能减轻大麦幼苗Cd的毒害作用。针对其他重金属胁迫作用,多胺可以显著改善铝胁迫下番红花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状况;6-BA可以缓解Hg2+对花生的毒害作用。

3 植物生长调剂发展前景展望

植物生长调剂在诱导农作物抗逆性方面的应用,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下转第5页)(上接第2页)大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例如SA不仅能够诱导植物抵御病毒等生物胁迫,而且可以诱导植物对低温、高温、盐害、水分亏缺、重金属、紫外辐射等非生物胁迫产生一定的抗性; BR可以维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对低温、干旱、病害、盐胁迫以及除草剂药害产生抗逆性,因此被称为“逆境缓和激素”。

不同的调节剂可以对同一种环境胁迫诱导产生抗逆性。同时,众多的植物生长调剂在诱导抗逆性时可以进行协同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浓度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有很大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加强复配剂的使用研究,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介绍几种优良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7

由北京华丰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总代理俄罗斯生产的优良植物调节剂。产品包装规格为2毫升/袋。

1.1 产品特点

能促进农作物生长,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能解除作物低温生长障碍, 有效缓解谢花打顶、歇苗等问题。改善弱苗、黄苗、僵苗的生长状况。可与化学农药混合使用, 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药害。

1.2 使用方法

拌种, 用阿尔比特1毫升混拌10~20公斤种子, 然后播种。叶面喷施, 每2毫升阿尔比特对水1升 (稀释7500倍) , 进行叶面喷雾。注意事项, 该产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远离儿童。误食后可催吐, 必要时青医生诊治。

2 阿曼达和阿曼妮

北京华丰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成分为氨基酸≥10%, 锌、锰、铁≥2%;腐植酸≥4%, 锌、锰、铁≥6%。产品包装含量每小袋5克。

2.1 产品特点

该产品是纯天然植物源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含有10%植物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及农用植物强壮剂, 诱导植物抗逆系统, 激发植物生命活力, 使植株健壮, 根系发达, 枝繁叶茂, 提前开花, 提早成熟, 提高产量。在果树上应用, 可提高早春抗冻能力, 促进冻害恢复和早春花芽分化质量, 促进果树根系发达, 利于老树复壮, 保花保果, 提高坐果率, 消除大小年。在蔬菜上应用, 可提高蔬菜抗旱、抗冻、抗重茬能力, 减少死秧;促根壮苗, 保花保果, 提早开花和结果, 提高产量。

2.2 使用方法

在苹果、梨、樱桃、葡萄的展叶期, 每亩用20~30克兑水喷雾;在花落80%后, 每亩用10~15克兑水喷雾;在果实膨大期每亩用10~15克兑水喷雾, 连喷2~3次。用于解除冻害、干旱、肥害、药害, 可稀释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在蔬菜育苗期可防止僵苗形成, 解除冻害, 干旱、肥害、药害。种子处理, 用1000~1500倍液进行浸种。在植株2~4叶期, 用5克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 间隔7~10天喷1次;定植前2~3天喷施, 可缩短缓苗时间, 提高移栽成活率。在低温寡照条件下喷施, 可增加光合强度, 增加叶片中干物质的积累。在作物谢花或坐果后, 每亩用15克兑水喷雾可减少生理落果。在冲施根多多 (真根) 时每亩用量加入15克阿曼妮可起到“肥引子”增效作用。

3 爱密挺

通用名称吲哚乙酸,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和科教部联合科技中心生产的0.11%吲哚乙酸水剂。

3.1 产品特点

含有0.11%吲哚乙酸等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物质, 是新一代、生物制剂的植物刺激素。是从植物根系微生物的代谢物中提炼出来的, 它能促进根、茎、叶的营养生长, 也能促进植株生殖生长, 提早开花、结果,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是现代高科技产品。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持在全国20个省市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作物大面积试验示范证明该药剂特点:1增产效果稳定, 水稻平均增产8%, 玉米平均增产8%, 蔬菜作物增产20%~30%。2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抗旱、抗寒、抗倒伏, 减轻病虫危害程度。3安全环保, 无毒、无药害、无污染、无残留。

3.2 使用方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篇8

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现状

1.1 植物生长促进剂

人工合成的生长促进剂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油菜素内脂类等。

1.1.1 生长素类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大小顺序是茎>芽>根, 大约分别为10-5、10-8、10-10毫克/升, 例如生产豆芽菜时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 使根和芽都受到抑制, 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生长素其他生理功能为:可诱导和促进植物细胞分化, 尤其是促进植物维管组织的分化;高浓度 (>10-8毫克/升) 时能促进植物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 低浓度 (10-10~10-9毫克/升) 时能促进根系的伸长生长;调节开花和性别分化;调节坐果和果实发育;控制顶端优势, 表现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 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此外,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因此可用高浓度生长素来杀死双子叶杂草而不会伤害单子叶作物。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有吲哚丁酸、萘乙酸等。吲哚丁酸主要用于番茄、辣椒、黄瓜等, 促进坐果、单性结实和黄瓜性型分化、菠萝开花等。萘乙酸可用于小麦、大豆、烟草等作物浸渍处理, 可促使发芽长根;减少棉花蕾铃脱落, 增桃增重, 提高质量;增加谷类作物分蘖, 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果树用可起到疏花作用, 防止采前落果;瓜果类蔬菜防止落花;可以作为柞树、水杉、番茄等苗木、作物的生根剂。

1.1.2 赤霉素类

赤霉素最显著的生理效应是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 可促进植物茎节的伸长和生长, 特别是对遗传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素还可打破种子、块茎、鳞茎等植物器官的休眠, 促进发芽, 如用2~3毫克/升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状态的马铃薯能使其很快发芽。赤霉酸 (GA3、九二○) 可明显增加水稻、芹菜产量, 能代替莴苣、烟草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光照和低温条件, 从而促进发芽;苄氨基嘌呤与GA4、GA7混用可促进坐果、调节果型。

1.1.3 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诱导芽的形成促进芽的生长消除顶端优势和延缓叶片衰老。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主要有6-苄氨基腺嘌呤、糠氨基嘌呤、苄氨基嘌呤和氯吡脲。6-苄氨基腺嘌呤常用于组织培养中, 与生长素按一定比例的混合 (通常比例高时, 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低时, 有利于根的分化) , 以促进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增大与伸长, 诱导组织 (形成层) 的分化和器官 (芽和根) 的分化。糠氨基嘌呤由于生产成本高, 活性不如苄氨基嘌呤, 主要用于组织培养, 与生长素配合促进细胞分裂, 诱导愈伤组织及组织分化。氯吡脲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100倍, 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增加细胞数量, 增大果实, 提高花粉可育性, 诱导果树单性结实, 促进坐果, 改善果实品质。加速疏果和落叶作用。疏果可增加果实产量, 提高品质, 使果实大小均匀。对棉花和大豆而言, 落叶可使收获易行。此外可用于棉花的干枯作用, 甜菜和甘蔗增加糖分等。

1.1.4 油菜素甾醇类

BRs可以使植物对冷、冻、病、盐害以及除草剂等自然灾害及环境胁迫的防御力大大增强, 还可以协调植物体内多种内源激素的相对水平, 改变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的含量, 激发RNA与DNA多聚酶、A C C合成酶、A T P酶等酶的活性, 使基因表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还能使DNA、RNA的复制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分裂及生长增强, 还能维持植物生长速率、顶端优势、种子活力的增强, 调节光信号, 对光周期反应和植物光形态建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降低果实败育和脱落等。BRs被广泛应用于粮、棉、油、蔬菜、茶、桑、瓜果、花卉和树木等产业, 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使用BRs的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例如, BRs应用在蔬菜上, 可以改变叶菜类的品质、提高叶菜类的产量, 还可保花、保果、增大果实等。此外, BRs还可以调控植物株型的大小、植物种植的密度等。对作物使用油菜素内酯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作物对冷、热胁迫以及干旱等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三十烷醇、核苷酸、复硝酚钠、复硝酚钾和氯化胆碱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而且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功能都很相似。

1.2 植物生长延缓剂

生长延缓剂指那些对植物茎端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的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它对叶、花和果实的形成没有影响。除B9外, 其他均能阻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如施以赤霉素, 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除延缓剂的作用。常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B9、助壮素、多效唑等。

1.2.1 矮壮素 (氯化氯代胆碱, CCC)

矮壮素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 抑制作物细胞伸长, 但不抑制细胞分裂, 可使被处理的植物茎部缩短, 减少节间距, 从而使植株变矮, 茎秆变粗, 叶色变绿, 叶片加宽、加厚, 增强耐旱耐涝、耐寒和耐碱能力, 防止徒长倒伏。

1.2.2 丁酰肼 (比久, B9)

丁酰肼具有杀菌作用, 可用作矮化剂、坐果剂、生根剂与保鲜剂等, 最初效应是抑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活性, 干扰赤霉素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分化, 使纵向细胞变短, 横向细胞增大, 从而使植物变矮, 叶片浓绿, 小而厚。丁酰肼用于幼树新梢生长的抑制, 使苹果树节间缩短, 枝条增粗, 促进花芽分化, 早结果。增加作物叶绿素含量, 延缓叶绿体衰老, 光合净同化率高, 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促进花青素生物合成, 改善果实的色泽, 减少果实在贮存期脱色。还可防止花生、马铃薯徒长。使菊花植株矮化, 株型紧凑, 也可用于蔬菜。

1.2.3 甲哌鎓 (助壮素, 缩节胺)

甲哌鎓可降低植株体内的赤霉素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的伸长, 顶芽长势减弱, 抑制茎叶疯长、控制侧枝、塑造理想株型, 叶色深厚, 叶面积减少, 并增加叶绿素的合成, 提高根系数量和活力, 可防止植株旺长, 推迟封行等。甲哌鎓性情温和, 在花期没有副作用。

1.2.4 多效唑 (PP333)

多效唑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减少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植物主要表现为延缓生长、矮化植株、促进植物分蘖、花芽分化。另外, 多效唑还可增加叶绿素、核酸、蛋白质含量, 阻滞或延迟植物衰老, 增加抗逆性。适用于水稻、麦类、花生等作物, 使用效果显著。多效唑也是一种杀菌剂, 可以用来防治锈病、白粉病。

1.3 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抑制剂是能够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组织生长, 使其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受阻, 细胞分裂慢, 导致植物丧失顶端优势, 植物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如侧枝数目增加, 叶片变小等)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由抑制赤霉素引起的, 外施生长素等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应, 而外施赤霉素无效。常用的生长抑制剂有:脱落酸、三碘苯甲酸、乙烯、整形素、青鲜素等。

1.3.1 脱落酸 (ABA)

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 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ABA对生长的作用与IAA, GA和C T K相反, 它对细胞的分裂与伸长起抑制作用, 是一种较强的生长抑制剂, 可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器官的生长。除了促进脱落外, A B A的生理功能还包括: (1)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ABA处理马铃薯可延长其休眠期;秋季短日条件, 许多木本植物叶子A B A含量增加, 促进芽进入休眠。 (2) 增加植物抗逆性。如诱导植物产生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耐盐性等, 因此, A B A被称为应激激素或胁迫激素。 (3) 影响性分化。赤霉素能使大麻的雌株形成雄花, 此效应可被脱落酸逆转, 但脱落酸不能使雄株形成雌花。 (4) 促进种子、果实的贮藏物质, 特别是贮藏蛋白和糖分的积累。 (5) 低浓度脱落酸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与再分化, 组织培养前景广阔。由于脱落酸的发酵成本较高, 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实验很少。

1.3.2 乙烯

乙烯在植物激素中分子量最小, 可促进果实、细胞扩大, 果实、籽粒成熟, 促进叶、花、果脱落, 也可诱导花芽分化、打破休眠、促进发芽、抑制开花、器官脱落, 矮化植株及促进不定根生成等作用。鉴于乙烯的促进作用生理功能, 也有人把它归类于生长促进剂中。生产上应用的有乙烯利、吲熟酯、乙烯硅和脱果硅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乙烯利应用最为普遍, 广泛用于番茄、黄瓜、苹果、烟草、棉花等作物催熟;棉花采收前脱叶和促进棉铃开裂吐絮等。

1.3.3 三碘苯甲酸 (TIBA)

三碘苯甲酸也被称为抗生长素。可抑制植物生长素的传导或减低植株体内的生长素浓度, 因而可抑制茎尖和侧枝的形成, 使顶端优势受阻, 节间缩短, 植株变矮, 分蘖增加, 叶片浓绿增厚, 对植株有整形的作用。毛豆开花期可防止徒长, 增加分枝, 提高结荚数, 桑树生长旺盛期可促进侧枝生长, 增加叶片数。木本观赏植物促进侧枝生长改善株型。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防止大豆徒长, 增加抗倒伏能力;低浓度促进生根, 可提高花生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在适当浓度下, 具有促进开花和诱导花芽形成的作用。

1.3.4 整形素

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素传导抑制剂, 其阻碍内源激素从顶芽向下传导, 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使生长素含量下降, 减弱顶端优势, 促进侧芽生长, 形成丛生株, 并抑制侧根形成。此外, 整形素还具有使植株不受地心引力和光影响的特性。整形素可提高乳胶产量, 促进菜花花球提前成熟, 减少萝卜空心。葡萄组织培养中可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诱导无籽番茄、黄瓜果实等。

1.3.5 抑芽丹 (青鲜素)

主抑芽丹又称马拉酰肼或青鲜素。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和暂时性的植物生长抑制剂。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 但不妨碍细胞膨大, 从而抑制植物芽的生长。防止贮藏期马铃薯、洋葱、萝卜等作物, 发芽变质, 防止甜菜、甘薯发芽、空心;也用于棉花、玉米杀雄, 增加西瓜雌花。对核桃、女贞等可起到打尖、修剪作用。

除上述介绍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外, 生产上应用的生长抑制剂还有氟节胺、疏果安、调节膦、增甘膦、吲熟酯等。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 人类对植物生长物质的研究逐渐深入, 不仅更多的、功能性更优的新型的生长调节物质被发现, 而且其错综复杂的生理机制即将被完全揭示, 这将极大地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与应用的快速发展, 前景也将十分广阔。就目前而言, 研制新品种, 发展多功能的混合制剂和发展绿色安全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1 新型植物激素的发现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更新换代

在1998年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学会第16届大会上, 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与油菜素甾醇类一同被加入植物激素名单。随后多胺类和一部分肽类、独脚金内酯和一氧化氮也曾被提名为植物激素。另外还有两类候选的植物激素:成花素和壳梭孢素类。多种植物激素的发现及其生理功能的探索, 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加速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更新换代, 即新型的、适应性更广的、功能更突出的替换原有的、单一的、功能弱的。如缩节胺取代了矮壮素, 在调节棉花生长上, 使用浓度低, 作用时间长, 副作用小, 比矮壮素更具有优越性;吲熟脂取代乙烯利, 在催熟的同时不降低果实的商品性;茉莉酸将取代一些生长促进剂和生长抑制剂, 能够更好的提高产量, 增强作物的抗病、抗虫、抗逆能力等。总之, 新型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发现和高效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研究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从单一化向复合化发展的趋势。很多生理学研究证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使用后, 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复合使用可分为顺序配合使用和混合配合使用。顺序配合使用如:在微型花卉的矮化控制中, 先喷施C C C, 再喷施多效唑, 可使株型好, 叶色深, 花多。原因是矮壮素抑制GA合成, 但不影响现有GA的作用;多效唑阻断G A前体的氧化转化过程, 干扰G A生理作用, 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施, 达到控制理想株型的目的。混合使用是将两种或多种生长调节剂混合后使用, 能获得相加或相乘效果的方法。目前,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制剂机理研究研究尚浅, 因此, 新配方的筛选及其互作机理研究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3 绿色、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 这与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及农药、化肥残留所带来的土壤退化, 农产品安全可靠性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绿色环保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植物生长调节剂, 特别是化工合成的调节剂都属于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合物, 因此应用生长调节剂的生态和遗传安全性成为将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橘上的应用 篇9

1 应用实例

1.1 花量调控

为促进柑橘花芽分化, 除限量施用氮肥, 增施磷、钾肥, 采用环割、断根等措施外, 可喷施25%缩节安水剂1000 mg/L (9月中下旬) 、50%矮壮素水剂1000~2000 mg/L (11月上中旬) 、15%多效唑可湿粉500~1000 mg/L (10-11月) 等, 均有明显的促花作用。在春梢萌发初期, 使用九二○100 mg/L, 则能有效控制花量。

1.2 保花保果

在现蕾期至生理落果期可使用2, 4-D 8~10 mg/L、九二○40 mg/L、1.8%丰产素水剂4000倍、0.1%三十烷醇胶体剂0.10~0.25 mg/L、0.01%芸苔素内酯乳油0.04 mg/L等, 均能防止落花落果, 提高坐果率。但九二○保花保果易使果皮变厚变粗, 影响品质, 加之九二抑制第一次生理落果的作用比不上细胞激动素, 因此, 可使用200~400 mg/L细胞激动素加50~250 mg/L九二○在谢花后涂果来减轻九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1.3 疏花疏果

在生产实践中, 疏花有利于减少养分消耗, 提高坐果率;疏果有利于集中养分促进果实发育。疏花疏果一般使用在投产初期, 目的是积累营养, 减少结果量, 为扩大树冠作准备。用九二○100~200 mg/L (11-12月) 、70%萘乙酸钠盐200~300 mg/L (盛花后30天左右) 、40%乙烯利1000~2000 mg/L (第一次生理落果后) 以及吲熟脂100~200 mg/L (第二次生理落果前7天左右) 进行喷雾, 均能有效地达到疏花疏果的作用。

1.4 促梢控梢

在春夏梢萌发初期, 使用九二○100~300 mg/L或1.8%爱多收水剂4000~6000倍液均能有效地促进枝梢的生长;而使用25%缩节安1000 mg/L、50%矮壮素2000~4000 mg/L、15%多效唑500~1000 mg/L、85%比久1000~2000 mg/L, 则可控制春夏梢的抽生, 减少前期落果。

1.5 促进果实膨大

在柑橘结果量多时, 需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促进果实膨大。可使用2, 4-D15~20 mg/L加叶面肥 (7-8月) 、0.1%三十烷醇0.10~0.25 mg/L加叶面肥 (幼果膨大期) 及1.8%丰产素水剂2000倍液 (幼果期) 。

1.6 促进果实成熟

果实着色前15~20天, 可使用40%乙烯利250~500 mg/L加2, 4-D 10~20 mg/L树体喷雾或40%乙烯利250~500 mg/L加2, 4-D 50 mg/L浸果, 也可在果实开始着色时使用催红素2000~3000倍液。单纯使用乙烯利催熟的果实色泽不正常, 颜色不光亮, 而且树体会伴随出现不正常的落叶、落果等现象。因此, 乙烯利要与2, 4-D、萘乙酸 (40 mg/L) 等混合使用。

1.7 推迟果实成熟

在果实变色前, 使用九二○10~20 mg/L、九二○10 mg/L加2, 4-D 10~20 mg/L均有推迟成熟的效果。

1.8 防止采前落果

防止柑橘采前落果, 除防治病虫害外, 在落果开始前, 使用2, 4-D 8~10 mg/L一二次, 也有一定的效果。

1.9 果实贮藏保鲜

柑橘采收后, 可使用15%多效唑500~750 mg/L加杀菌剂、2, 4-D 200~300 mg/L加杀菌剂、2, 4-D200~300 mg/L加九二○10~20 mg/L (九二○用来防止水肿、水斑、干疤等) 加杀菌剂进行贮藏保鲜。

1.1 0 防止不正常落叶

柑橘不正常落叶一般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不正常落叶率超过20%就会影响柑橘产量。为防止不正常落叶, 可使用2, 4-D 10~15 mg/L加叶面肥 (12月和1月各使用一次) 、802广增素100 mg/L加叶面肥 (柑桔休眠前使用) 等。

2 应用时注意事项

2.1 正确选择种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多, 使用时要了解其组成成分和对柑橘的不同生理作用。如对弱树、营养缺乏的树体, 宜用高美施、喷施宝、802广增素等营养素类;对树旺、花多的柑橘, 宜用2, 4-D、九二○、丰产素、芸苔素内酯等调节素类。

2.2 不能代药代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既不是农药, 又不是肥料, 只是生物体内的调节物质, 不能代替农药、肥料。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尽管加了一些浓缩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或其他杀菌成分, 但含量很少, 作用也不大, 不能代药代肥。

2.3 加强栽培管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仅是柑橘栽培管理的辅助手段, 不能盲目地、孤立地依赖生长调节剂。若修剪不善, 肥水缺乏, 单靠生长调节剂达不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只有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 生长调节剂才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4 注意使用浓度和次数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要求严格, 要根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应用目的以及生育期、天气状况、不同品种和不同的栽培条件, 正确掌握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和使用方法。随意加大用量、多次重复使用均可造成柑橘的变态反应, 从而产生药害。

2.5 药害解除方法

柑橘受2, 4-D药害, 引起落叶、落花、落果、新梢畸形、叶片卷曲变窄;受多效唑药害, 则引起枝梢矮化、丛生、畸形;受乙烯利药害, 则产生大量落叶、落果等现象。植物生长调节剂产生的药害, 除了加强肥水管理、及时喷施叶面肥外, 可使用九二○50 mg/L解除2, 4-D10~20 mg/L、多效唑750~1000 mg/L、缩节安1000mg/L的药害, 使用九二○100 mg/L解除比久1000~2000 mg/L、乙烯利1000~2000 mg/L的药害, 使用九二○200 mg/L解除矮壮素1000 mg/L的药害。

2.6 注意绿色果品的使用要求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杏树上的应用 篇10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杏树新梢旺长

杏幼树生长旺盛, 枝梢极易徒长, 影响杏树的花芽分化。采用PP333、PBO等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杏树营养生长, 抑制茎部顶端分生组织区细胞分裂和扩大, 使节间缩短, 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趋于缓和, 有利短果枝的形成和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

在7~8月, 对金太阳杏幼树连续喷布3次330~1 0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 间隔期为15 d, 具有明显的控梢促花作用, 其中以5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1]。在杏花瓣脱落后约15 d, 用1 0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洒, 可抑制树枝总长度, 利于结果。在杏设施栽培中, 于果实采收后的6月和7月用750 mg·L-1的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施3次, 控制新梢旺长明显, 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2]。

发芽前土壤施用8~10 g·株-1的多效唑能抑制杏树枝条生长, 控制树冠作用明显, 并有利于提高当年坐果率和提高当年成花率[3]。或者花后15 d在土壤中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0.5~0.8 g的水溶液, 可以控制枝梢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4]。

PBO对新梢生长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在新梢进入迅速生长期的前期对凯特杏进行叶面喷施50~200 mg·L-1的PBO, 随着浓度的增加, 其新梢的长度明显减小, 节间长度变短[5]。刘新社等[6]在美国杏开花前7~9 d, 即花蕾露红期和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200~250倍的PBO溶液, 可控制新梢生长, 提高坐果率。朱凤云等研究认为, 杏树一年喷施4次PBO后, 可抑制新梢的旺长, 使节间变短, 提高短果枝比例和坐果率, 是取代环剥、扭梢和多效唑的有效方法[7]。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延迟杏树开花

杏花期较早, 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 经常发生晚霜危害。研究表明, 杏树的ABA/GA3值与抗寒性呈正相关, 红丰的抗寒性最强, 骆驼黄次之, 金太阳最弱, 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应选择红丰作为主栽品种[8]。在芽膨大期喷施18 mg·L-1 ABA, 可在不影响仁用杏花蕾、花朵和幼果发育进程的情况下, 提高抗寒力[9]。花芽膨大期施1 000~2 000 mg·L-1的青鲜素液 (MH) , 可延迟花期3~4 d, 有的品种可延迟11 d[10]。10月中旬喷施50~100 mg·L-1赤霉素或100~200 mg·L-1乙烯利, 推迟花期5~8 d。在杏树开花期喷1 500~2 000 mg·L-1的丁酰肼溶液, 可推迟花期4~6 d。杏树喷洒AVG后, 能安全度过早春寒流、低温, 延迟花期, 确保杏子的丰产丰收。一般在发芽前喷洒, 中花期品种用0.5%浓度的AVG溶液, 早花品种则用1%, 晚花品种用0.1%[4]。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坐果率

花后5~10 d喷洒10~50 mg·L-1的赤霉素药液或者15~25 mg·L-1的赤霉素+1%蔗糖+0.2%磷酸二氢钾药液, 提高杏坐果率效果较好。于振盈[5]在杏树盛花期喷施50 mg·L-1的赤霉素, 坐果率为对照的146.5%。大棚杏在盛花期叶面喷50 mg·L-1赤霉素或花后5~10 d喷10~50 mg·L-1赤霉素, 可促进坐果[6]。但有的试验表明, 于盛花期对十年生荷苞臻、关爷脸、崂山红杏喷布50, 60, 70 mg·L-1赤霉素, 对坐果影响皆不显著[11]。

朱凤云等[7]于杏树开花前7 d、新梢长出7~8片叶、6月初、7月中旬各喷施1次150~300倍液的PBO, 使平均短果枝率比对照提高25.1个百分点, 成花率提高34.4个百分点, 坐果率提高21.0个百分点, 单果重提高18.8 g, 优质果率提高15.9个百分点。汪景彦等[12]分别于花前10 d、6月9日和8月9日各喷布1次250倍液的PBO药液研究表明:施用PBO后华县大接杏、骆驼黄杏的败育花减少62.6%和46.3%, 坐果率提高1.84和2.74倍, 单果重增长17.9%和33.3%, 固形物增加4.0和3.7个百分点, 且使华县大接杏果实斑点病的发病率减少1.45倍。

马锋旺等[13]试验表明, 在盛花期对曹杏喷布100~500 mg·L-1青霉素, 均可提高坐果率。其中300 mg·L-1处理的坐果率 (7.85%) 比对照 (4.11%) 高出3.7个百分点, 而100 mg·L-1处理的坐果率 (6.63%) 比对照高出2.5个百分点。杏在落果前4~7 d, 用10 mg·L-1的2, 4-D溶液喷洒, 可控制落果, 有效期可以持续98 d。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杏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杏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14], 在果实后熟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和乙烯产生高峰[15]。新疆库买提杏果实在常温 (25℃) 条件下用乙烯脱除剂依柯乙烯净处理, 可有效降低杏果实贮藏前期的呼吸及乙烯释放速率, 延长杏果实的贮藏保鲜期[16]。赛买提杏采后用10%的CO2熏蒸处理12 h, 可抑制内源乙烯的产生, 推迟内源乙烯的产生高峰时间并降低其峰值, 延缓了杏果实的成熟和衰老[15]。

果树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注意啥 篇11

1 了解药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作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促长剂(包括膨大剂),常用的有生长素(如IAA)、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如6-BA)、碧护强壮剂、益果灵(噻苯隆TD2)、葡丰灵、丰收素(复硝钠)、奇宝(赤霉酸)、保美灵(苄氨、赤霉酸)、吡效隆等;二是抑制剂,常用的有15%多唑(PP333)、矮壮素(3C)、调节磷(氨基甲酰基磷酸乙酯铵盐)和PBO等。各个植物调节生长调节剂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因此,要详细了解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树势很弱,可用生长素促;树势过旺。可用15%多效唑控。

2 掌握浓度

每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它科学而合理的使用浓度,只有按照规定的浓度去使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使用浓度不同,其作用不同。例如:奇宝要拉长红提葡萄果穗时,使用浓度为40000~50000倍液;增大果粒时,使用浓度为10000~20000倍液。用PBO提高冬枣坐果率时,使用浓度为300倍液效果最好。

3 适量应用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要适量,不能加大用量和使用次数,一般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经小面积试用后再大面积使用。例如:生长素在葡萄上使用过多,容易引起枝蔓疯长;赤霉素在葡萄颗粒上使用过多,就会导致果粒大小不均匀,又会产生裂果现象;15%多效唑在苹果树上如果连年使用,就会使苹果生长受阻,未老先衰,容埸形成“小老树”。

4 旱时慎用

一般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风调雨顺正常天气情况下使用效果比较好。天旱时使用效果不佳,如葡萄天旱已久时继续喷施膨大剂,就会产生裂果现象,给酸腐病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天旱时要慎用膨大剂。可先给葡萄园灌水,等待田间持水量达75%以上时,再喷施膨大剂,一般就不会产生裂果现象。

5 提倡混用

实践已证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多数农药、化肥混用,可增强使用效果。它与酸性农药,与尿素、磷酸二氢钾、丰产素、喷施宝、叶面宝、多收液、微肥素等混合喷施,效果都很好。如果要与新农药、新化肥去混用,应当在混用前先作试验,将生长调节剂和新农药、新化肥各取一点样品先放入同一容器中,配制成混合溶液,进行观察,如果没有浮油、絮结、沉淀或变色、发热、产生气泡等现象发生,就可放心去混合使用。

6 尽量少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 篇12

桂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它集药用保健、食品加工、芳香蜜源、园林绿化于一体, 是实用与观赏兼备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珍贵树种, 深受人们喜爱。丹桂是桂花中的名贵品种, 目前已有的报道对丹桂的研究并不多, 且丹桂的扦插繁育成活率较低。笔者以丹桂为试验材料, 研究萘乙酸 (NAA) 、快速生根粉 (科比康) 、快速生根粉 (韩国尚品) 、阿司匹林、水杨酸和VB12对沙插丹桂插穗生根的影响, 这对于探索提高桂花扦插成活率的关键繁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后续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试验方法

1.1 扦插土壤的选择及处理

河沙用多菌灵消毒处理后装入铺好报纸的篮中、喷磷酸盐缓冲液至苗床浇透为止。

1.2 插穗的选择及处理

供试丹桂插穗从5年生丹桂母树上采集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穗。插穗剪成7~10cm (一般保证有2个以上的芽) , 上端平剪下端进行斜剪 (芽相背的方向) , 上端保留2片叶子, 除去多余的叶子, 插穗随机分到各试验组。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装入一定量处理液, 以浸没插条基部为度, 将插条基部浸泡在100ppm的不同处理液中, 每杯10~17株。浸泡2h后即插到沙床上, 扦插深度以露出叶片为度, 密度以插穗间叶片不会相互重叠为度, 扦插好后在插床上用竹片搭盖距床面约50cm高的弓形拱棚, 覆盖白色塑料膜, 棚上再搭1个高约1.5m的遮阳棚。120d后, 统计各处理插穗的生根率、发芽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重。

2 结果与分析

土壤消毒后使用100ppm的NAA、科比康、快速生根粉 (韩国尚品) 、阿司匹林、水杨酸、VB12、浸泡2h, 即插, 以仅做了土壤消毒处理未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组为对照组 (CK) , 比较对丹桂插穗生根率、发芽率、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重的影响。

以生根率为考查指标, 研究发现, 萘乙酸、阿司匹林的生根率相当, 高达91.67%;快速生根粉 (韩国尚品) 次之, 为71.43%;科比康的生根率更低, 为54.54%;而水杨酸、VB12与对照组相当, 甚至不如对照组, 水杨酸、VB12对提高生根率无效果。发芽率考查发现, VB12组全部冒尖, 萘乙酸与对照组比较发芽率仅提高了25%, 其余各组效果都不理想。VB12不能提高生根率但可明显增强发芽率, 阿司匹林则相反, 下一步研究可以考虑二者组合使用, 达到同时提高生根率和发芽率的效果。萘乙酸的平均生根数最多 (为37.27个/株) 、平均根重最大 (为1.308g) ;其他生长调节剂与对照组比较均效果不理想, 平均生根数范围为1~21个/株, 平均根重在0.2g左右。

3 结论与讨论

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土壤消毒但未使用生长调节剂者, 生根率仅为25%。水杨酸用于促进常绿欧洲荚蒾[1]、石榴[2]等插穗生根的报道较多, 阿司匹林和VB12用于扦插生根的研究并不多, 郄红丽[3]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能提高巨峰葡萄扦插苗木的成活率, 能促进地下部分根系及地上部分主稍的生长。杜鹏飞[4]则用VB12处理西伯利亚花楸半木质化枝条。本次研究发现, 阿司匹林与萘乙酸相当, 可明显提高丹桂扦插的生根率, 阿司匹林用于促进丹桂扦插生根的研究是首次, 其促进生根效果很好, 可考虑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VB12不能提高生根率但可明显增强发芽率, 阿司匹林则相反, 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二者组合使用, 达到同时提高生根率和发芽率的效果。研究同时发现, 水杨酸用于丹桂扦插繁殖效果不太理想。

参考文献

[1]王大平, 李艳.水杨酸对常绿欧洲荚蒾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2, 40 (12) :80-81

[2]黄颖宏, 李康, 严斌, 等.水杨酸对石榴扦插苗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12 (08) :86-87

上一篇:武术教练下一篇:中日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