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生长

2024-06-04

果实生长(共9篇)

果实生长 篇1

摘要:通过对温室番茄果实直径生长规律的研究, 结果表明:番茄果实直径生长曲线是S型。番茄果实直径增长相对速率呈二次曲线型, 果实直径增长绝对生长速率呈双曲线型。番茄果实直径增长与生长期日平均温度关系密切, 日均温在1525℃的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果实直径增加迅速, 果实直径相对生长速率增大, 果实直径绝对生长速率增大。

关键词:温室番茄,果实直径,生长规律

番茄 (Lycopersicon escolentum Mill) 别名西红柿, 喜温暖, 不耐霜寒, 为中光性植物, 是我国北方保护地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随着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 番茄的栽培面积日益增加, 已可做到周年供应。番茄果实生长受各种环境条件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番茄产量, 故有必要研究温室番茄果实栽培的生长规律。本试验侧重于温室番茄的长季节栽培, 重点研究果实生长规律, 并分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为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提供依据, 从而推动温室番茄栽培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东王村温室进行。供试番茄品种为荷兰温室品种“counter”。试验时间为2003年3~6月, 1月在温室播种育苗, 3月8日定植, 基质为蛭石∶炉渣腐熟肥=8∶3∶3, 小区面积为120m2, 4次重复。第1穗花开后使用浓度为15~20mg/kg的2, 4-D喷花保花保果。营养液采用荷兰配方, 其p H值5~6, EC值1.6~2.4。用滴灌的方式保证肥水的供应。定植后开始使用单干整枝法进行植株调整, 每7d整枝打杈1次。

在总面积480m2试验地随机选出7株, 每5d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一穗每一果的直径并记录 (当果实直径大于2cm时开始观测) 。同时, 整理4~6月气象资料, 温度、光照计算机自动记录, 每1min记录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番茄果实生长直径的变化规律

番茄果实的生长是一个缓慢过程。从开花至结果为60~70d, 开花后10~20d为果实直径缓慢增大期;果实直径为2cm后为果实直径迅速增大期, 这一生长期为30~40d;在果实直径增大到一定时期进入直径增大缓慢期, 为10~15d。从图1可看出, 果实直径的生长呈S型生长曲线, 具有生长大周期。番茄果实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授粉受精后果实体积增大期, 直径变化不显著;第2阶段是果肉各个细胞开始急剧增大, 体积发生明显变化;第3阶段构成果肉的大部分细胞, 其体积基本上达到生长极限, 果实直径增大不明显, 果实进入成熟期。其原因是在生长前期, 番茄植株生长源较少, 营养物质积累有限, 一方面供给生长中的果实, 一方面供给茎叶生长和新分化的花芽, 这是一个动态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

2.2 番茄果实生长直径相对生长速率变化规律

通过公式:相对生长速率= (后一天果实直径-前一天果实直径) /前一天果实直径/5d, 得出番茄果实直径相对生长速率呈二次曲线型, 整个曲线呈先上后下的趋势 (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 第3穗果实的相对生长率比第1穗果大, 其最大的相对生长率数值明显超出第1穗果。随着日均温度的提高, 整个曲线都向前, 果实相对生长率的最大值提前出现, 故番茄果实直径相对生长率与果实生长期的日平均温度有很大关系。随着番茄开花坐果后, 植株属于幼龄期, 生长源有限, 养分相对不足, 限制果实发育, 果实直径在测量期内增大不显著, 故相对生长率不高;随着植株增高, 叶片数增多, 源库关系转化, 有足够的养分输入果实, 果实直径增大显著, 相对生长率达到最高;随着果实直径的增大, 果实发育的成熟, 源中的养分开始输入其他库中, 果实直径增大程度减小, 故相对生长率又逐渐降低。

2.3 番茄果实生长直径绝对生长率变化规律

通过公式:绝对生长率=番茄果实直径/果实发育天数, 可得出番茄果实直径绝对生长率呈双曲线型, 绝对生长速率由大变小 (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 第2、第3穗果实的绝对生长率大于第1穗果实, 是由于第1穗果实生长期的日平均温度是20.9℃, 较第2穗果生长期的日平均温度21.3℃、第3穗果生长期的日平均温度21.4℃低。而第2穗果的绝对生长率略微高于第3穗, 可能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番茄开花坐果后, 果实直径的变化量虽小, 但绝对生长量为最大, 随着果实发育天数的增多, 直径逐渐增大, 果实进入成熟期, 绝对生长率逐渐缩小。

3 结论与讨论

有研究表明, 将测定果实鲜重按时间顺序绘制成生长曲线, 得知番茄果实生长的动态变化呈S型变化规律。也有研究表明, 番茄无土栽培与露地条件下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特征有所不同, 无土栽培番茄干物质积累曲线呈直线。本试验表明, 果实直径增长呈S型曲线, 不同穗果实发育之间的差异是由内部源库分配不同和外部条件的差异而造成的。外部条件的影响可以从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的差异分析。

有关研究表明, 番茄果实直径发育与发育期间的日平均温度有密切关系, 日均温15~25℃有利于番茄果实直径的增大。从本试验可看出, 在不超过25℃情况下, 随着日平均温度的提高, 番茄果实直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都相应增大。其他因素如光照, 水分、矿物质对番茄果实直径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光照对果实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 积累光合作用产物, 促进养分转化, 提高直径增长率。合理密植、及时打杈, 改善植株群体透光条件, 加强光照如温室补光或铺地面反光膜、及时补水、合理配比矿物质营养都有利于低穗位果的直径增长, 可促进果实发育。

参考文献

[1]何莉莉, 须晖, 付亚文, 等.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植株生长发育规律与产量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1 (1) :43-46.

[2]高强.番茄果实膨大与气候条件的关系[J].中国农业气象, 1995 (6) :17-18.

[3]刘维塘, 李曙轩.光照处理番茄果实对其发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J].园艺学报, 1992, 19 (4) :341-346.

[4]薛俊华, 罗新兰, 李东, 等.温室番茄干物质分配及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10) :110-112, 115.

[5]贺超兴, 齐维强, 马丽丽, 等.日光温室不同番茄品种生长发育动态规律的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9) :127-130, 133.

[6]范永强, 景元书.温室与番茄果实生长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6) :11831-11832.

果实生长 篇2

摘 要:丛枝菌根真菌是一类与植物根际共生的促生真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可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植物与土壤的物质交流,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果实产量及品质。本文综述了植物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果实营养、风味等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果实;抗病;耐盐;耐旱;营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6.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28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Plant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WU Xiangyu,CUI Xiny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Protectio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Tianj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re a kind of symbiotic fungi growing with plant rhizosphere. Plant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symbiosis can improve plant growth, increase the contact area of roots contact with soil,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ant and soil, enhance plant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fruit.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improving plant resistance by plant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symbiosis, and the influence to the fruit nutrient and other character.

Key word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fruit; disease-resistant; salt tolerance; drought-resistance; nutrient; quality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如病害频发[1]、部分农作物品种抗逆性差[2-3]等问题。目前主要依赖农药以及增加施肥量等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由此导致了果实品质的下降。

丛枝根菌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与植物根部共生的真菌,据报道可侵染90%的维管植物,并形成菌根[4]。有研究报道,AMF与植物共生可提高植物对主要营养成分[5-7]及微量元素的吸收,提高抗逆性[8]等。AMF已经应用于甜瓜[9]、黄瓜[10]等水果蔬菜的品质改善及抗逆性的提高。

1 AMF提高植物抗病性

AMF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Safir[11]在研究中发现,AMF可有效提高洋葱对红腐病的抗性,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其对多种真菌病均有抗性。关于AMF提高植物的抗病机制有以下4种解释。(1)植物与真菌共生促进营养吸收,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提高了对病原真菌的抗性,但可提高的植物抗病性的主要营养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表明,P可促使植物提高抗病性。在Delerek等[12]的研究中,菌根化的香蕉的地上部P含量增加,间接地削弱了病原菌对植株的伤害。(2)AMF的侵染会导致植物根系结构的改变。在Fusconi的试验中,无论是否接种病原真菌,菌根番茄的根尖都具有分生活性,根尖不断分生,最后根部皮层相应变厚,使病原菌的侵入变得相对困难进而对植株根系起到保护作用;而未接种菌根真菌的番茄染病后根尖分生组织活性降低,最后植株死亡[13]。(3)AMF与病原真菌会产生拮抗作用,进而影响到植物根系的微生物区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在Larsen和Bodker[14]的研究中,菌根豌豆在感染A.euteiches后,AMF的生物量相应下降,其与A.euteiches产生拮抗,抑制其孢子萌发,从而降低病害的危害。(4)AMF对植物诱导抗病性有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植物体内用于抗病的多种蛋白的表达使植物提前进入抗病状态。在Pozo针对番茄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研究中,当植物受到病原的攻击时,AMF真菌可诱导寄主产生与抗性有关的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及其同功酶,而AMF真菌对寄主体内防御体系的提前诱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原的再次入侵[15]。

2 AMF提高植物耐盐性

中国盐碱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研究AMF提高植物耐盐性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周期中的各个时期均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其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Michael[16]认为,AMF与植物共生,菌丝可吸收植物所不能利用的水分,菌丝吸收土壤中水分后便于植物的利用。(2)降低了Na离子的吸收[17],试验表明,盐胁迫下,与AMF共生的植物体内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浓度均低于非共生植物,但具体的降低盐害机制还没有确定结论。(3)渗透调节的增加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植物在受到盐胁迫时,会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糖、氨基酸等物质,以此来进行渗透调节[18]。另外,脯氨酸也是参与渗透调节的重要物质。柳洁[19]的试验中证明,AMF可通过对脯氨酸含量的调节来降低盐胁迫对茶树的伤害。(4)抗氧化酶的表达是植物受到环境胁迫后的应激反应,可以在遇到胁迫后减少环境对植物的伤害。Ghorbanli[20]在对菜豆的研究中发现,菌根植株在受到盐胁迫时,体内的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非菌根植物。

3 AMF提高植物耐旱性

AMF与植物共生可提高植物的耐旱性已被多个试验证实,AMF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以及对植物根系水分利用的影响,都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旱性。不同种的AMF对生长环境的需求不同,同一环境内,不同种的AMF产孢量有极大差异,这会对植株的耐旱性产生一定影响。另外,AMF对寄主的选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旱性的提高。目前仍没有确定的机制解释AMF提高植物耐旱性。但有假说支持真菌的菌丝所吸收的水分会有一部分被植物体利用[16]。在唐明等[21]针对沙棘的试验中证实,丛枝菌根真菌可降低植物的萎蔫系数。植物的永久萎蔫系数与丛枝菌根真菌菌丝数量和菌根表面菌丝着生点呈显著正相关。然而,更多的研究认为,AMF可促进磷的吸收,而磷含量的增加可影响蒸腾速率及叶面气孔开闭状况。AMF通过促进磷吸收间接影响了水分的累积[22]。

虽然不同的AMF的促生作用效果不同,但整体数据显示,菌根植物的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非菌根植物[10,23]。另外,接种AMF可以降低植株的株高,这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性。

4 AMF对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

可溶性固形物是评价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是影响果实甜度的重要成分,由于其比例不同而使果实有不同的口感、风味。另外,可滴定酸的含量也影响着果实的风味。除此之外,蛋白质、酯类物质都有可能影响果实的风味品质。AMF能够促进糖类物质的累积,在AMF对甜瓜品质的研究中,发现菌根植物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整体高于非菌根植物果实,其中糖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植物[9]。在AMF寄生的番茄中果糖含量明显高于葡萄糖含量,而未接种AMF的番茄中果糖含量则低于葡萄糖含量[24]。对于可滴定酸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假说),单就草莓而言,一些研究显示AMF增加可滴定酸的积累,但也有研究表示,菌根草莓中的可滴定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显示,在番茄中,与AMF共生的番茄在可滴定酸上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虽然可滴定酸没有明显的增减,但其中苹果酸与柠檬酸的比例产生了变化。一般植物中的柠檬酸含量是高于苹果酸含量的,然而AMF共生的番茄中的苹果酸含量则明显高于柠檬酸含量。一些针对农业作物的研究指出,接种AMF可有效降低种子中的芥酸、硫苷含量,可提高玉米油口感[25]。综上所述,AMF对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已有大量试验可以证明,AMF对于提高植物中抗氧化物含量有促进作用。AMF的接种不仅促进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的合成,而且对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已有研究证实,接种AMF的玉米中的Fe、Zn含量都高于非菌根植物[26-27]。另外,AMF对于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还反映在对植物中有害物质含量的降低。AMF可在保证氮正常吸收的前提下,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通常情况下,AMF与植物共生的果实含氮量并不会下降,但亚硝酸含量低于未接种AMF植物,其原因在于果实体内的无机氮多以硝酸盐形式存在 。另外,关于AMF在降低植物吸收土壤中对人体有害重金属方面的研究显示,AMF可有效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28-29]。而在草莓的相关研究中,接种AMF的草莓不仅在单果重品质上优于非菌根草莓,在颜色上也优于非菌根草莓。草莓果实的颜色变化与两种花青素量有关,AMF能促进草莓中的花青素形成。因此, AMF有助于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不仅要求数量充足,更关心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是作物品质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前,针对AMF对果实的贮藏品质方面的研究并不十分全面、系统,但是,已有试验证明AMF可提高草莓硬度,延长草莓的货架期,其机理与AMF促进草莓合成抗氧化酶相关。另外,有研究显示,接种AMF的番茄体内的POD、SOD含量均高于未接种AMF的番茄[30-31]。

5 展 望

近年来,对AMF的相关研究都显示,其对果实品质有提高的作用。但不同种的AMF对不同的寄主的亲和性是不同的。因此,不同菌株对相同植物的果实品质的影响是不同的。目前针对某一特定植物亲和性最强的AMF种的相关研究并不全面。另外,针对提高植物特定品质的最优菌株的选择且以及针对这一特性的研究尚且不是很深入。

AMF是根际促生真菌。随着近年对根际促生真菌的深入研究,人们相继发现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属的真菌,它们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芽孢杆菌属真菌多用于保湿、防治病害;寡雄腐霉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但两种或多种促生真菌的共同施用对植物生长及果实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深入。不同菌株的同时施用是否会对果实品质产生叠加效应?可针对提高不同果实品质研究不同真菌的最优搭配。

AMF与肥料、农药的配合使用也是研究的另一方向。AMF虽然可以减少部分肥料的使用,但不能完全取代肥料。肥料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AMF的侵染率与产孢量;但是肥料使用量过少又会导致果实品质的下降。农药的使用会导致AMF的活性下降,降低果实品质;但不施用农药也许就要面对“颗粒无收”。所以,AMF与肥料、农药的配合使用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沙春艳.北方温室草莓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 (3):159-160.

[2]唐小平.水分胁迫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3]曾洪学,宋检.草莓耐盐性研究概况[J].中国园艺文摘,2013,29(2):39-40, 33.

[4]赵昕,阎秀峰.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6,30(3):514-521.

[5]李登武,王冬梅,贺学礼.丛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钾素吸收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0):1719-1722.

[6]秦芳玲,田中民.同时接种解磷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对低磷土壤红三叶草养分利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6):151-157.

[7]宋福强,孟剑侠,周宏,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紫穗槐固氮能力的影响[J].林业科技,2009,34(5):25-28.

[8]补娟,崔卫东,罗明,等.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棉花生长和黄萎病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9,46(3):549-555.

[9]王锐竹,贺超兴,王怀松,等.丛枝菌根真菌对不同甜瓜品种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0,37(11):1767-1774.

[10]韩冰,郭世荣,贺超兴,等.丛枝菌根真菌对盐胁迫下黄瓜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154-158.

[11]SAFIR G.The influence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 on the resistance of onion to Pyrenochaeta terrestris[D].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1968.

[12]DECLERCK S,RISEDE J M,RUFYIKIRI G,et al.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severity of root rot of bananas caused by Cylindrocladium spathiphylli[J].Plant Pathology, 2002,51(1):109-115.

[13]FUSCONI A, GNAVI E, TROTTA A, et al. Apical meristems of tomato roots and their modifications induced by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nd soilborne pathogenic fungi[J]. New Phytol, 1999,142: 505-516.

[14]LARSEN J, BODKER L. Interactions between pea root-inhabiting fungi examined using signature fatty acids[J].New Phytologist,2001,149(3):487-493.

[15]MARI A J P, CONCEPCIO N A A, ELIANE D G, et al.β-1,3-Glucanase activities in tomato roots inoculated with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or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and their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bioprotection[J]. Plant Science, 1999,141:149-157.

[16]MICHAEL F A. Influence of 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 on water movement through Bouteloua gracilis Lagex Steud[J]. New Phytol, 1982, 96 : 191-196.

[17]JUNIPER S,ABBOTT L.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s and soil salinity[J].Mycorrhiza,1993,4(2):43-57.

[18]王斌,姚兆群,赵思峰,等.AM真菌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征及AVP1表达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10):2016-2023.

[19]柳洁,肖斌,王丽霞,等.丛枝菌根真菌对茶树耐盐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220-225, 234.

[20]GHORBANLI M,EBRAHIMZADEH H,SHARIFI M.Effects of NaCl and mycorrhizal fungi on antioxidative enzymes in soybean[J].Biologia Plantarum,2004,48(4):575-581.

[21]唐明,陈辉,商鸿生.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沙棘抗旱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1999,35(3):48-52.

[22]MATTHEW W F, CHRIS A M, JEAN C S.Geographic isolates of Glomus increase root growth and whole-plant transpiration of Citrus seedlings grown with high Phosphorus[J].Mycorrhiza,2001,10(5):231-236.

[23]盖华.丛枝菌根真菌对‘丰香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4]COPETTA A,BARDI L,BERTOLONE E,et al.Fruit production and quality of tomato plants (Solanum lycopersicum L.) are affected by green compost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J].Plant Biosystems,2011,145(1):106-115.

[25]BERTA G,COPETTA A,GAMALERO E,et al.Maize development and grain quality are differentially affected by mycorrhizal fungi and a growth-promoting pseudomonad in the field[J].Mycorrhiza,2014,24(3):161-170.

[26]SUBRAMANIAN K S,BHARATHI C,JEGAN A.Response of maize to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at varying levels of Zinc and Phosphorus[J].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2008,45(2):133-144.

[27]陈笑莹,宋凤斌,朱先灿,等.低温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幼苗氮代谢的作用[J].华北农学报,2014 (4):205-212.

[28]GARG N,SINGLA P.Arsenic toxicity in crop plants: 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tolerance mechanisms[J].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1,9(3):303-321.

[29]宋培玲,郝丽芬,李欣州,等.丛枝菌根真菌特性及其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 (3):84-85, 106.

[30]ARAFAT A L,HE C.Effec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growth,mineral nutrition,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and fruit yield of tomato grown under salinity stress[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1,127(3):228-233.

果实生长 篇3

1 实验地自然条件

试验地设在南京市六合区瓜埠果园,年均温为14.5℃~16℃,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8℃~10℃,有效积温4600℃~4800℃;雨量充沛,年降雨量900~1100mm;无霜期为220天,日照较充分。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选用十年生雨花露为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在桃树果实进入幼果期进行观察,在每天16:00开始测量,期间温度变化较大,每次观察时间间隔4天。在田间随机选取5棵雨花露品种的植株,分别在每株果树上任选10根新梢,选取时长度基本相近,依次标上编码(L1、L2、L3、…、L10)表示其长度,同时在选取的新梢上选定相应的果实并标编码(D1、D2、D3、…、D10)表示其果径,并且每根新梢只保留1只幼果,其新梢的角度、位置高低、受光条件一概不予考虑;从5月10日至6月15日共测量10次,分别记录新梢和果实的生长量,并给予数据处理。详细数据记录见表1。

单位:cm

注:表中L、D的平均值是50根新梢及50只果实的平均值。

根据表1中的相关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出新梢和果实的生长速度,见表2。

单位:cm/d

注:表中的生长速度为L、D平均值相减所得值(即L2-L1/D2-D1)。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桃树新梢和果实生长量及生长速度曲线图绘制

根据表1中的采集数据,绘制新梢和果实的生长量与生长速度的曲线图,来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新梢的生长量与果实的生长量相关较大,便于两者的观察,两者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新梢的长度同时缩小5倍,果实的生长量保持不变;同时绘制两者生长速度曲线图,将果实的生长速度同时扩大5倍,新梢生长速度不变。)详见图1。

注:曲线 (1) 代表新梢生长量, 曲线 (2) 代表果实生长量, 曲线 (3) 代表新梢生长速度, 曲线 (4) 代表果实生速度。

3.2 桃树新梢和果实的生长量、生长速度的回归方程计算

根据表1、表2中的数据,假定果实的生长量、生长速度为x变量,新梢的生长量、生长速度为y变量, 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来计算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

(1)果实与新梢生长量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详见表3:

根据田间试验与统计的方法求得表3中相关数值,得出两者生长量的回归方程为:

(2)果实与新梢生长速度的直线回归方程计算,详见表4:

根据同样方法求得表4中相关数值,得出两者生长速度的回归方程为:

3.3 两者生长量、生长速度相关关系显著性测定

3.3.1 两者生长量、生长速度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的计算

根据表3中相关数据求得两者生长量的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分别为:和r2=0.895;同样根据表4中数据求得两者生长速度的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分别为:r=0.61, r2=0.369。

3.3.2 两者相关关系显著性测定

(1) 两者生长量相关关系在r=0.946的显著性测定

在此有:依据相关概率表得出, t0.01, 8=3.355, 现实得|t|=8.23>t0.01, 所以H0:ρ=0被否认, H0:ρ≠0被接受, r在α=0.01水平上显著。

(2) 两者生长速度相关关系在r=0.61的显著性测定

在此有:依据相关概率表得出, t0.1, 7=1.895, 现实得|t|=2.03>t0.1, 所以H0:ρ=0被否认, H0:ρ≠0被接受, r在α=0.1水平上显著。

3.4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得出下列分析

(1)据两者的曲线图可以分析出,两者的生长量、生长速度在坐标系中呈同方向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属于正相关。

(2)据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分析得出,两者生长量相关密切程度高,生长速度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双变数的相关程度决定于|r|,|r|越接近于1,相关越密切。

(3)据两者相关显著性测定分析得出,生长量的相关比生长速度的相关要显著得多。

摘要:桃树的果实在生长过程中, 与养分的供给是密不可分的, 但不同的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试验主要就南京地区雨花露品种的外围新梢与果实生长量、生长速度的相互关系进行测试, 来阐述该品种新梢与果实生长量、生长速度间的相关性, 通过测试的结果来合理调节养分在果实和新梢间的分配, 以达到桃树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桃树,生长量,生长速度,相关性

参考文献

果实生长 篇4

摘 要:为了抑制核桃雄花过度开放,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化学疏雄醇喷施核桃雄花蕾的试验,通过调查,总结出疏雄醇对核桃雄花脱落时间、新梢生长、单果重、产量和三径均值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核桃雄花;疏雄醇;研究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0-147-3

0 引言

核桃(Juglans sigilata)是世界是四大干果之一,云南省目前已发展4000万亩,挂果面积达到了2800多万亩,年产65万吨,产值达120多亿元。漾濞泡核桃是云南省的主栽品种之一,在临沧地区普遍种植,亦称为大泡核桃,因此在该地区对大泡核桃进行化学疏雄试验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众所周知,核桃雄花序非常多,但是核桃的授粉并不需要这么多花粉,严重消耗了樹体营养。本文试图通过在雄花萌动后,长出1-3cm的时候喷施疏雄醇,从而抑制雄花生长,使得营养供给新梢生长,再次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营养分配,从而促进树体生长、果实发育,达到增产增收、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试剂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制的疏雄醇;试验时间2015年2月28日。本次试验设置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4个处理水平和4个对照,三次重复,共16棵树。当雄花序萌发露出1-2cm时用喷雾器进行全树喷施,共12棵树进行试验,喷施后5天开始观察,以后每隔1-2天观察一次。

1.2 试验结果

1.2.1 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核桃雄花脱落的影响

不同的浓度影响雄花的脱落时间不一样,具体调查数据如表1:

由表1可知,喷施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雄花的脱落均有较大的影响,脱落的起始时间和完全脱落的时间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前,最早脱落的为500倍液的2015年的3月6日,最快落完的也是500倍液的2015年3月18日,对照的时间分别为3月14日和4月10日,均有明显的提前。

2 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2.1 试验方法

①本试验设计为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一个对照,重复三次。然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施;

②在2014年10月份,树体落叶后,对不同的核桃树分别选取20枝条测量其长度和粗度,然后进行平均,取平均值。

2.2 试验结果

从表2的试验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处理对核桃树的新梢生长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500倍液的影响最大,两年平均值与对照相比,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94.4%和73.64%;1000倍液,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64.26%和59.38%;1500倍液,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61.91%和65.51%;2000倍液,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60.87%和29.43%。

连续两年的试验,应该取2015年的数值进行分析效果更为接近事实,因此以下方差分析均只采用2015年的数值进行比较。

从表中可以得知F=0.7723 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方法

①本试验设计为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一个对照,重复三次。然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施;

②对每一棵树进行测产,取鲜果称重。

3.2 试验结果(表3)

从表3可知,可以得出喷施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核桃单株产量是有影响的,取两年的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单株产量分别增长为28.47%,19.55%,13.95%和12.12%,说明树体产量增长的非常明显。

从表中可以看出:F=11.889> F0.05(4,8)=3.84,所以不同浓度疏雄醇对单株产量是有显著影响的。

4 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果实质量的影响

4.1 试验方法

①本试验设计为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一个对照,重复三次。然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施;

②不同的处理和重复的单株,随机选取10个鲜果,称重;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纵径、横径、棱径,然后取平均值,最后列表进行比较。

4.2 试验结果

从表4数据得知,喷施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核桃的三径均值和单果重均有影响,三径均值其影响程度按疏雄醇浓度从高到低分别为4.15%,1.91%,2.91%和2.05%,单果重增长率的变化分别为10.91%,4.27%,8.47%和1.98%。

果实生长 篇5

核桃 (Juglans sigilata) 是世界是四大干果之一, 云南省目前已发展4000万亩, 挂果面积达到了2800多万亩, 年产65万吨, 产值达120多亿元。漾濞泡核桃是云南省的主栽品种之一, 在临沧地区普遍种植, 亦称为大泡核桃, 因此在该地区对大泡核桃进行化学疏雄试验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众所周知, 核桃雄花序非常多, 但是核桃的授粉并不需要这么多花粉, 严重消耗了树体营养。本文试图通过在雄花萌动后, 长出1-3cm的时候喷施疏雄醇, 从而抑制雄花生长, 使得营养供给新梢生长, 再次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营养分配, 从而促进树体生长、果实发育, 达到增产增收、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的试剂是北京农林科学院研制的疏雄醇;试验时间2015年2月28日。本次试验设置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2000倍液4个处理水平和4个对照, 三次重复, 共16棵树。当雄花序萌发露出1-2cm时用喷雾器进行全树喷施, 共12棵树进行试验, 喷施后5天开始观察, 以后每隔1-2天观察一次。

1.2 试验结果

1.2.1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核桃雄花脱落的影响

不同的浓度影响雄花的脱落时间不一样, 具体调查数据如表1:

由表1可知, 喷施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雄花的脱落均有较大的影响, 脱落的起始时间和完全脱落的时间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前, 最早脱落的为500倍液的2015年的3月6日, 最快落完的也是500倍液的2015年3月18日, 对照的时间分别为3月14日和4月10日, 均有明显的提前。

2 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新梢生长量的影响

2.1 试验方法

①本试验设计为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一个对照, 重复三次。然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施;

②在2014年10月份, 树体落叶后, 对不同的核桃树分别选取20枝条测量其长度和粗度, 然后进行平均, 取平均值。

2.2 试验结果

从表2的试验数据中, 可以看出不同浓度的处理对核桃树的新梢生长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500倍液的影响最大, 两年平均值与对照相比, 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94.4%和73.64%;1000倍液, 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64.26%和59.38%;1500倍液, 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61.91%和65.51%;2000倍液, 长度和粗度增幅分别为60.87%和29.43%。

连续两年的试验, 应该取2015年的数值进行分析效果更为接近事实, 因此以下方差分析均只采用2015年的数值进行比较。

经查F0.05 (4, 8) =3.84

表中F=4.105>F0.05 (4, 8) =3.84, 所以不同浓度疏雄醇对新梢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采用2015年的粗度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得知F=0.772<F0.05 (4, 8) =3.84, 说明不同浓度疏雄醇对新梢的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3 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方法

①本试验设计为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一个对照, 重复三次。然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施;

单位:m、cm

单位:cm

②对每一棵树进行测产, 取鲜果称重。

3.2 试验结果 (表3)

从表3可知, 可以得出喷施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核桃单株产量是有影响的, 取两年的平均值与对照相比, 单株产量分别增长为28.47%, 19.55%, 13.95%和12.12%, 说明树体产量增长的非常明显。

采用2015年的数值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单位:kg

从表中可以看出:F=11.889>F0.05 (4, 8) =3.84, 所以不同浓度疏雄醇对单株产量是有显著影响的。

4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果实质量的影响

4.1试验方法

①本试验设计为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和2000倍液4个处理, 每个处理设一个对照, 重复三次。然后采用喷雾器进行喷施;

②不同的处理和重复的单株, 随机选取10个鲜果, 称重;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纵径、横径、棱径, 然后取平均值, 最后列表进行比较。

4.2试验结果

从表4数据得知, 喷施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核桃的三径均值和单果重均有影响, 三径均值其影响程度按疏雄醇浓度从高到低分别为4.15%, 1.91%, 2.91%和2.05%, 单果重增长率的变化分别为10.91%, 4.27%, 8.47%和1.98%。

采用2015年的三径均值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从表中得知:F=3.216<F0.05 (4, 8) =3.84, 所以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三径均值没有显著影响。

单位:cm、g

采用2015年的单果重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如下:

从表中得知:F=2.330<F0.05 (4, 8) =3.84, 所以不同浓度的疏雄醇对单果重没有显著影响。

5 结果与讨论

①喷施不同的化学疏雄醇浓度对核桃的雄花序脱落时间有明显影响, 对核桃新梢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 对单果重、三径均值有影响, 但没有显著影响。

②由于树体较为高大, 对于设备简陋的种植户而言, 喷施疏雄醇难度较大。

③种植户对疏雄醇的认识不够, 根据以往的经验, 对核桃树的管理是非常少的, 加上这是一种化学药剂, 不容易推广, 要加大培训宣传。

④疏雄醇浓度还应该进一步缩小范围进行试验。

⑤虽然疏雄醇对核桃树体的许多性状有明显效果, 但是因试验还处在初期, 数据还不够全面, 对树体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⑥疏雄醇生产厂家少, 尚处在研发阶段, 因此药剂很难买到, 相对较难推广。

摘要:为了抑制核桃雄花过度开放, 本文通过不同浓度的化学疏雄醇喷施核桃雄花蕾的试验, 通过调查, 总结出疏雄醇对核桃雄花脱落时间、新梢生长、单果重、产量和三径均值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核桃雄花,疏雄醇,研究

参考文献

[1]史永江.矿质营养水平对核桃幼树生长发育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 2004.

[2]解红恩.山核桃植株营养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浙江林学院, 2008.

果实生长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在韶关市曲江区莲花池生态园的果园进行。该园土壤为红壤沙质土, 肥力较差, 2008年2月份种植冰糖橙, 种前依据地势开梯带和撩壕填埋杂草和有机质肥料, 2008~2009年连续2年进行扩穴施腐熟有机质肥料深翻改土, 2010年冬季采用腐熟有机质肥料、花生麸和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培肥。株行距3.5m×4m或4m×5m, 每667m2定植33~47株, 全园共8000株, 2010年开始挂果。由于基肥充足, 果树长势较旺, 2011平均单株产量41.3kg, 最高单株产量51.5kg。

1.2 试验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4株冰糖橙, 每株在树冠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随机调查5个果, 共20个果实, 分别进行挂牌编号。从2011年5月10日开始, 每10天调查1次, 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果实的纵、横径, 计算平均值。同时计算每个果相邻2次调查的纵径、横径差异, 得到每个果实纵横径在此时间段的净生长量, 计算平均值。以测量时间为横坐标, 分别以果实的纵径、横径和净生长量为纵坐标, 绘制其生长动态曲线坐标图。调查时间至12月6日果实成熟采收时结束。

2 结果与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冰糖橙果实纵横径总体呈抛物线生长, 5月份, 纵横径生长曲线几乎重叠, 表明果实在此期间基本呈圆形。此后直至果实成熟, 果实横径均大于纵径, 表明横径生长比纵径快, 果实呈扁圆形。

从图2可以看出, 5月生长稍快, 6月20日~7月10日、8月中下旬生长缓慢, 7月、9月和10月上中旬有近50天的快速生长期, 10月下旬后果实进入着色期, 11月下旬进入成熟期, 其净生长曲线逐渐随时间沿正轴方向平移, 纵横径的净生长量平稳, 直至采收。从整个曲线来看, 果实纵横径的生长在一年中均出现3次高峰。第1次生长高峰:纵径5月10~30日;横径5月10日~6月10日 (比纵径延长10天) 。第2次生长高峰:纵、横径同步出现在7月10~20日。第3次生长高峰:纵、横径同步出现在8月30日~9月20日。从图2还可以看出:6月20日前和8月10日~9月30日, 横径净生长量明显大于纵径, 说明此阶段横径生长速度比纵径快;10月30日往后, 纵径净生长量略大于横径, 说明此时纵径生长速度比横径快;7月10日~7月30日, 纵、横径净生长曲线几乎重叠, 说明纵、横径生长速度相近。

3 讨论与建议

3.1 5月10~30日果实出现第1个生长高峰期

由于春梢老熟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加上适宜的温湿度, 促进幼果快速生长, 在5月上旬喷布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春梢老熟, 并于中下旬追施农用硫酸钾, 及时补充树体开花坐果所消耗的营养, 保证幼果能正常生长。

3.2 6月20日~7月10日出现生长缓慢期

原因有三:一是6月下旬降雨量过多, 果园因土壤水分过剩造成通气不足, 根的呼吸作用受抑制而妨碍养分的吸收, 尤其是对K、Ca、Mg等于果实生长有密切关系的元素的吸收, 从而影响果径的增长, 同时雨水较多影响叶面和根际施肥, 影响营养的合成, 对果实生长发育不利[3,4];二是7月上旬天气高温干旱、强日照引起的蒸腾过于旺盛而产生的水分胁迫现象而出现叶片与果实争夺水分, 由于叶片汁液浓度高于果汁浓度, 果实内水分渗入叶片, 从而影响果实膨大[4];同时, 高温干旱也使得树体光合作用受阻, 影响果径增长[5];三是由于大量夏梢的萌发, 消耗了部分营养, 梢果矛盾突出影响了果实膨大;因此, 此阶段应及时抹除夏梢, 减少营养消耗, 同时应叶面喷布高钾叶面肥和根部追施农用硫酸钾, 促进幼果生长。

3.3 7月上旬~7月下旬出现第2个生长高峰期

夏梢老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为果实膨大所需要的养分得到有效的补充, 加上中旬雨天较多, 降雨量较大, 从而出现第2个生长高峰。建议在此阶段根部使用农用硫酸钾, 并于干旱季节及时淋水。

3.4 8月上旬~8月下旬果实生长缓慢期

由于上旬施用水肥促放秋梢, 加之雨天较多, 适合幼果生长, 于8月上旬有个生长小高峰。中下旬由于高温干旱及秋梢转绿充实消耗营养, 导致果实生长发育受影响, 出现生长缓慢。此阶段遇干旱应及时淋水和通过生草来降低果园温度, 以避免出现果实生长缓慢的现象。通过土壤施肥和喷施叶面肥, 补充大量秋梢所消耗的养分, 促进秋梢老熟, 减少对果实膨大的影响。

3.5 9月份出现果实第3次生长高峰期

主要原因可能是秋梢基本老熟, 且根部施用膨果肥农用硫酸钾及雨水充足, 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此阶段是果实生长和提高品质的关键时期, 应加强肥水管理, 可以增施腐熟花生麸水, 叶面喷布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使秋梢老熟。

3.6 10月中下旬果实生长缓慢, 开始着色

此阶段果实进入成熟期, 在栽培上应控制化肥施用和控水。若严重干旱则会影响果实的生长, 此时灌水与淋水或在采果前15天完成施用腐熟花生麸水都有利于促进果实的膨大和花芽分化, 提高产量[6]。

致谢:蒙广东省杨村柑桔研究所蔡明段研究员支持指导并审阅文稿;华南农业大学岑伊静副教授审阅文稿, 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区善汉, 李雁群, 梅正敏等.广西桂林地区Bellamy和Summergold脐橙花芽分化过程及形态学观察[J].西南农业学报.2009, 22 (3) :739-742

[2]陈克玲, 刘建军, 罗楠等.脐橙挂树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5, 18 (6) :810-813

[3]江之鉴.脐橙[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4]谢远玉, 赖晓桦, 陈颖等.柑橘果实生长于生态气象条件的关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8 (2) :222-225

[5]金志凤, 陈先清, 张昌记.夏季高温干旱对温州蜜柑果实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 2005, 26 (3) 184-186

果实生长 篇7

果粒大小对葡萄品质档次和销售价格有较大影响[4], 在生产中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是促进无核葡萄果粒膨大的主要途径[5]。GA3和CPPU在巨峰、无核白等葡萄品种上已有较多应用[6、7、8]。然而, 生长调节剂的适宜使用时期和使用浓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 生产者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把握, 若使用不当易导致果实色泽和品质的大幅度下降[9、10]。夏黑葡萄在四川地区的表现良好, 栽植面积逐年增加,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使其果粒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本试验旨在四川地理气候条件下, 探讨不同浓度的CPPU和GA3处理对夏黑葡萄膨大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以期筛选出理想的配比组合, 提高夏黑葡萄的商品性, 为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葡萄园内的5年生夏黑葡萄品种。果园土质为黄壤土, 株行距为1.5m×2.5m, 平棚架栽培, 树势中等, 地下水灌溉, 管理水平良好, 田间土肥水和病虫害防治等同常规。

实验所用药剂为四川省兰月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赤霉素含量为75%的赤霉酸结晶粉和该公司生产的含量为0.1%的福美特·氯吡脲溶液。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单株小区, 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3次。选择生长势、结果枝粗度相当的植株作为实验母株, 对大小基本一致的花穗挂牌标记, 每个结果枝只留1个花穗, 去副穗, 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除, 摘心口下留2~3片叶反复摘心, 果穗以上副梢均留单叶绝后, 卷须全部抹除, 统一在5月下旬进行套袋。

先将试验用的药剂用酒精和清水溶解后, 配置成1000mg/L的赤霉素母液, 处理时取一定量的母液加一定量的水配制成所需要的浓度, 加入0.1%吐温-20 (药液应随配随用) 。实验共设15个处理 (表1) , 以清水加吐温作对照, 各处理均在盛花期浸蘸果穗3~5s。

1.3 数据测定

果实成熟后, 每个处理固定3个果穗测定其穗重、穗果粒数、穗轴粗度;从3个果穗的基部、中部和尖部各取1粒, 测定粒重、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使用托盘天平、游标卡尺和手持测糖仪测定各指标后求出平均值, 试验数据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穗重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图1) , 各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夏黑葡萄的穗重, 其中处理B的穗重为对照的10倍, 极显著的增加了穗重。单独使用GA3时, 穗重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PPU和GA3组合使用, 在相同CPPU高浓度时, 夏黑葡萄的穗重随GA3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2.2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坐果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图2) , 不同处理均大幅度的提高了夏黑葡萄的坐果率。单独使用CPPU进行处理, 果粒数随CPPU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相同CPPU水平的混合处理, 夏黑葡萄在GA3浓度为100 mg/L时的坐果率最大, GA3浓度高于或低于100 mg/L坐果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穗重与坐果在不同处理中表现较一致, 主要是由于药剂处理后使坐果率提高了, 因此穗重也相应增加。由此可见, CPPU和GA3对于增大果穗重量, 提高产量具有显著效果。

注:同类物质柱状图上的小写字母相同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Note:The same lowercase which upon the histogram of the same matter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5%level (SSR) .

2.3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穗轴粗度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 除了处理C、E、G、J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 其余不同处理都使夏黑葡萄穗轴基部粗度显著性地增加或减小。单独使用GA3时, 穗轴粗度随GA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4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粒重的影响

葡萄进行膨大化处理, 单粒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经方差分析表明 (图4) , 各处理均能使夏黑葡萄果粒膨大, 且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CPPU、GA3都具有促进夏黑葡萄果实发育膨大的作用。在单独使用GA3时, 随着GA3浓度的增大, 果实的膨大效果逐渐增强;在CPPU、GA3组合中, 相同CPPU低浓度下, GA3100 mg/L处理的果粒重都高于GA350 mg/L和GA3200 mg/L, 相同CPPU高浓度下则GA3100 mg/L的单粒重最小。

2.5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实验分析表明 (图5) , 夏黑葡萄各个处理均使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单独使用CPPU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随着CPPU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单独使用GA3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随着GA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明CPPU和GA3都对夏黑葡萄干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影响, 并且浓度越小, 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越小。

2.6 不同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形指数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看 (图6) , 夏黑葡萄中各个处理的果形指数与对照相比, 都有不同程度拉长的趋势, 当与处理浓度并无必然的相关性。药剂处理使果粒性状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 这可能会对夏黑葡萄的商品性有一定影响。

3 讨论与小结

果粒大小是葡萄商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实验结果表明, 夏黑葡萄经CPPU和GA3处理后果粒大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各处理都能使葡萄果粒达到显著膨大的效果, 其中组合K在保证果粒膨大效果显著的前提下, 穗重、粒重、坐果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综合性状方面表现良好, 所以对于夏黑葡萄膨大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CPPU 10mg/L+GA3100 mg/L。

关于果实大小, 多数报道用CPPU和GA3处理促进了葡萄果粒膨大[11,12,13], 本试验中也得出一致结论。本实验中各处理均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减小, 这与刘家驹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4], 可能是由于激素处理后, 使植株坐果率提高、果粒增大, 导致营养供应不充足, 从而使光合产物在单位“库”中积累变小的缘故。

CPPU和GA3都是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大约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于无核葡萄, 其作用是促进果实生长发育, 使单果重增加, 同时具有促进葡萄成熟、提高坐果的作用。CPPU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一种生物活性很强的苯基脲类细胞分裂素化合物, 它可以增加果实发育期内细胞分裂素含量, 使细胞分裂分化速度加快, 从而促进果粒膨大, 改善果实外观品质[15,16,17]。近些年来这两种药剂已在葡萄、猕猴桃、草莓等果树生产中广泛应用[18、19]。已有的研究报道表明GA3和CPPU搭配使用对于提高大濑户、巨峰、翠峰、新美人指等葡萄品种的果实品质均有显著效果[20,21,22]。无核葡萄经过CPPU和GA3处理, 容易导致果形变圆或拉长、穗轴增粗、果柄硬化等问题, 但随着处理时间、浓度和处理次数的不同而变化程度不同, 所以研究适宜不同品种的药剂种类及使用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CPPU和GA3对无核葡萄果粒的膨大效果与使用时期有直接关系, 较早处理, 可以高度地促进坐果, 但是对果粒影响较小或反而产生果粒变小、穗轴弯曲伸长, 坐果稀疏等问题;处理过晚, 则有可能导致坐果率下降, 穗重减小[8]。已有研究表明, 盛花期和花后10d的落花落果期是CPPU处理的敏感期, 这一时期处理可以提高药剂的使用效率[23]。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 其处理浓度和使用时期也有差异[24], 夏黑葡萄膨大栽培方面有过进行2次, 3次处理的报道[25、26], 综合前人研究经验, 本实验采用的是在盛花期进行一次性诱导。同时要注意, 用药剂处理易在果粒下部积蓄药液, 水分蒸发后在果皮上形成环状药害, 因此最好选择晴天处理, 并避开早晚水分干燥速度慢的时期。

果实生长 篇8

关键词:枣树,环割,纵横径,增长,裂果,缩果

环割是果树生产上常用的调控措施,用来控制营养生长、促花保果、增产和提高品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花期对枣树进行环割可以抑制营养生长,改善枣花及幼果的营养条件,增加坐果率,盛花期对“疯长”的枣树实施环割技术可有效控制树势,提高产量。环割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控梢、催花、保果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而且也减少了对果实和土壤的污染[2]。因此,环割作为果实生产中的一项特殊有效技术措施,已经成为果树无公害、绿色生产的一项有效配套技术[1~3]。近年来,关于枣树环割主要集中在环割强度与坐果率、环割与树形培养、环割与枣果产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4,5,6]。但关于枣果白熟期后进行环割的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新郑灰枣、冬枣、扁核酸3个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枣果进入白熟期后不同环割强度对果实生长及抗裂果、缩果病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灰枣、冬枣均选自新郑市好想你红枣专业合作社,树龄8 a。灰枣、冬枣栽植密度为3 m×4 m,树形为自然开心形。扁核酸枣树选自濮阳市潘庄农户,林农间作,株距4 m,行距15 m,树形为自然开心形。

1.2 试验方法

每个品种选9株,树形、树势一致,每3株1组(每处理3株)。在每株试验树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标准枝1枝,每枝上枣果50个左右,同时在每标准枝标记约10个枣果进行纵、横径测定。

8月13日灰枣进行首次调查、8月27日扁核酸枣、冬枣进行首次调查,首次调查当天进行第1次环割。以后每7 d环割1次并调查,连续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标准枝枣果总数、裂果数、缩果数(发现裂果、缩果,摘除并记录);标记枣果纵、横径。试验处理见表1。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用游标卡尺(精确至0.02 mm)测量枣果纵横径(记录每个测量枣果的最大纵横径)。枣果成熟后,按不同处理采果称重(精确至0.01 g)。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利用Excel、SPSS 12. 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环割处理对枣果纵横径生长的影响

由图1可知,第1次环割后,灰枣枣果的纵径、横径的增长率均小于对照;第2次环割后,灰枣枣果的纵径、横径的增长率均略大于对照;第3次环割后,处理1枣果的纵径增长率为9.11%、横径增长率为7.65%,均大于对照。环割处理对灰枣枣果纵横径增长的影响不大。

由图2可知,冬枣环割处理后,不同时间枣果纵径、横径的增长率均大于对照。第1次环割后28d,处理1、处理2、对照枣果的纵径增长率分别为21.02%、19.11%、17.60%, 横径增长率分别为19.59%、20.02%、18.79%。经方差分析,处理1、处理2对枣果纵径增长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处理1与处理2间的差异不显著;枣果横径增长率处理1、处理2、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

由图3可知,扁核酸枣树环割处理后,不同时间枣果纵径、横径的增长率均大于对照。第1次环割后28 d,处理1、处理2、对照枣果的纵径增长率分别为11.43%、10.22%、8.61%, 横径增长率分别为13.73%、12.66%、11.94%。经方差分析,处理1、处理2对枣果纵径增长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水平,处理1与处理2间的差异不显著;枣果横径增长率处理1、处理2、对照间的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环割处理对枣果裂果、缩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环割处理间对灰枣的裂果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环割3次、环割2次的裂果率分别为14.58%、15.72%,比对照分别降低了6.12%、5.41%,说明环割处理能有效的的降降低灰枣裂果率,但对灰枣的缩果率影响不大。同样可以看出,环割对冬枣、扁核酸的裂果率、缩果率影响较小。

%

3 结论与讨论

果实生长 篇9

关键词:双孢蘑菇菌糠;基质;草莓;生长;品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68.4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120-02

收稿日期:2013-09-25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4003]。

作者简介:赵荷娟(1971—),女,江苏泰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Tel:(025)86197778;E-mail:zhuzhao603@163.com。

通信作者:季国军,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及现代生态农业研究。E-mail:1679054641@qq.com。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浆果类水果,具有结果快、成熟早、管理方便、病虫较少、加工容易、便于调控的特点,其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葡萄。草莓种植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已成为各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水果。但传统草莓栽培方式下劳动强度大、结果期短,加上炭疽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产生的连作障碍,使植株衰弱、根系老化、果实变小等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草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草莓作为都市休闲农业的主打水果,其无土栽培在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周边发展迅速。红颊草莓植株长势强、株型开张、丰产性好,果实长圆锥形,个大且畸形果少,味浓甜芳香,果色艳丽美观,柔软多汁,休眠浅,适宜作为礼品和近距离运销,逐渐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保护地栽培的主栽品种[1]。

南京市高淳区是江苏省最大的双孢蘑菇生产基地,每年产生约12万t的菌糠。除了一部分菌糠被用作有机肥发酵原料外,仍有大量菌糠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环境污染。菌糠营养丰富,有一定的持水性和孔隙度,是一种优良的有机基质原料。而当前草莓栽培基质以草炭为主,草炭资源少,成本较高,寻找适宜的替代基质十分必要。本研究将双孢蘑菇菌糠发酵处理后,将其与草炭、珍珠岩、蛭石进行一定比例的混合,用于红颊草莓的设施栽培,分析不同基质处理对红颊草莓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草莓立体栽培的最优基质配方,且以菌糠部分替代草炭基质,从而实现菌糠的循环利用,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以红颊草莓为供试材料,2012年9 月将其种植于南京金陵绿谷科技园区。

1.2双孢蘑菇菌糠处理和配制

在每1 t双孢蘑菇菌糠中加入鸡粪100 kg,加水使堆料含水量约为65%,建堆发酵。操作方法为:将混合均匀的菌糠建堆,堆体高度、宽度均为2 m,长度据堆料实际量而定。当堆料温度达到50 ℃以上时维持7 d,然后将堆料内外、上下的菌糠翻转互换,按上述方法建堆继续发酵,堆温达到50 ℃以上时维持7 d,冷却后备用。

1.3试验设计

草莓苗于2012 年9月28日定植,采用喷滴灌系统供水和补充营养液,每株草莓1个滴头孔,每个重复8株草莓,每个处理重复3次,管理措施同常规生产。孙永平等对草莓立体栽培不同层次产量进行分析表明,立体栽培下不同层次草莓产量差异明显[1]。为防止不同栽培层次对草莓产量的影响,试验苗均选择栽培架中层进行定植。

1.4测定指标和方法

参照鲍士旦等的方法[2],以pH计测定pH值;以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用凯氏消煮法测定全氮含量;用湿灰化法测定全磷含量;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全钾含量。参照陈秀娟等的方法[3]计算叶面积。采用手持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NaOH 中和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紫外比色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基质营养成分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处理4的基质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081%;处理2的基质有机质含量最低,为9.28%。不同配方的基质pH值差异不大,大多为酸性接近中性,而对照组较酸,pH值为4.88。各处理的电导率(EC)都大于对照,且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减少,EC值不断降低。对照的N、P含量最高,但处理4的N、P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的N、P含量低于处理4。处理4的K含量最高,为1.72%,其次是处理3、处理1,均大于对照,处理2则低于对照。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以中层层架栽培的草莓为标准,利用不同比例双孢蘑菇菌糠的基质栽培草莓,探讨其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发酵菌糠能够提高基质养分,有机质、N、P、K含量都有一定提高;处理4(菌糠 ∶草炭 ∶珍珠岩 ∶蛭石=1 ∶3 ∶1 ∶1)下草莓地上部生长情况和开花、结果都好于其他处理。菌糠加入比例过大反而降低草莓品质,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永平,郭成宝,陈月红,等. 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基质配方研究[J]. 江蘇农业科学,2012,40(6):140-141.

[2]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陈秀娟,陈卫平,糜林,等. 南方草莓叶面积计算方法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90-193.

[4]赵振,曲娟娟,许修宏,等. 双孢蘑菇菌糠对小白菜生长及根际土壤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74-78.

上一篇:缩短启动时间下一篇:故障电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