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应用

2024-10-21

生长应用(精选12篇)

生长应用 篇1

0 引言

大部分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Ⅲ-Ⅴ族化合物、Ⅱ-Ⅵ族化合物以及许多氧化物都是从熔体中生长的。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熔体对流对晶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若坩埚壁面处熔体流速过高,坩埚壁面熔解的杂质粒子则会快速进入熔体,如果杂质在熔体中分布不均匀,将使晶体内产生不均匀的杂质分布。熔体流动的扰动以至湍流会造成固液界面前剧烈的温度波动,晶体生长速度将会随温度的变化产生波动,从而导致晶体中由于杂质浓度不均造成的生长条纹、杂质包裹、位错以及孪晶等现象的出现[1]。固液界面处的流动也将严重影响界面形状。实际生产中希望尽可能提高单炉晶体的产量,而随着坩埚尺寸的增大和熔体的增多,坩埚内部的熔体对流变得更加复杂,控制和优化熔体流动结构非常困难。利用磁场在导电熔体中产生电磁力,从而控制熔体流动,已经成功地用于晶体生长,并且获得了愈来愈多的应用[2]。

1 晶体生长过程中的熔体流动

熔体的流动方式和流速主要取决于熔体的受力情况、晶体生长炉的结构以及边界条件。熔体流动的驱动力包括浮力、外部强迫力以及表面张力等,而抵抗(或保持)流动的则为粘性力和惯性力。这些力通常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在不同的生长工艺和炉体结构下,熔体对流会有很大不同:在轴对称的炉体结构中,熔体容易形成二维对称流动;但当熔体处于倾斜或者不对称的几何和加热条件下就会形成三维流动。通常用几个无量纲数来表征熔体的流动,主要有雷诺数Re、瑞利数Ra、马兰格尼数Ma、普朗特数Pr:

式中:v为流速;l为特征尺寸;v为运动粘滞系数:βT为热膨胀系数;ΔT为特征温差;asT为马兰格尼系数;α为热扩散率,η为动力粘滞系数。

图1为不同材料的熔体随Ra数的增加流动状态的转化[3]。横坐标为Pr数,对应不同材料的熔体。当Pr数不变时,随着Ra数的增大,熔体将由静止变为稳定层流,直至变为不稳定湍流。通常当Ra>1100时,贝纳德涡胞开始形成;而当Ra>108时流动将变成三维湍流。熔体流动稳定性还与熔体的Pr数有关。根据不同的Ra数和Pr数,熔体的流动和传热机制可分为5个区域。区域Ⅰ:Ra很小,熔体静止,熔体内部只有导热。区域Ⅱ:Ra较大,熔体为二维稳态流动,熔体对流对传热开始产生影响。区域Ⅲ和Ⅳ:Ra不断增大,熔体流动从三维稳态流动到过渡态。区域V:熔体流动为完全湍流,熔体湍流成为传热的主要机制。在上述区域中,临界Ra数随Pr数的增大而增大。

熔体流动不稳定性主要与瑞利-贝纳德(Rayleigh-Benard)效应、斜压不稳定效应以及热毛细-贝纳德(Thermocapillary-Benard)效应有关,其中热毛细-贝纳德失稳是由温度差的存在所致,而斜压不稳定性主要由旋转作用引起。Kakimoto等通过实验测量发现[4],在不同坩埚转速Ωc与晶体转速Ωs条件下,不同的增埚旋转雷诺数Rcc与晶体旋转雷诺数Res对熔体温度波动和轴对称流动有重要影响,熔体斜压不稳定性引起的非轴对称对流主要出现在圆周方向,轴对称流动主要发生在子午面。

熔体法生长技术主要分为提拉法(CZ)和布里奇曼法(Bridgman),其它生长方法大部分从这两种方法演变而来。图2显示了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熔体所受到的力[5],包括:(1)由主流体中的温度与浓度梯度引起的浮力驱动对流;(2)由自由表面上的温度与浓度梯度引起的马兰格尼对流;(3)由晶体旋转而引起的强迫流动(离心力);(4)由坩埚旋转引起的克里奥利力产生的旋转流动。图3为定向凝固多晶硅中存在的对流区域[6],包括:(1)由表面张力和浮力引起的上涡旋;(2)由临近固液界面处径向温差产生的浮力所引起的下部涡旋。在多晶硅晶体生长的不同阶段,坩埚的热边界条件和熔体的高度都在发生变化,不同的坩埚壁面温度梯度和高径比(熔体高度/坩埚半径)会改变熔体的对流结构和流速。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不可控的自然对流或者不稳定的湍流使杂质和固液界面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晶体质量,可以通过磁场对其加以控制。

2 磁场的原理、作用及分类

2.1 静态磁场的原理与应用

通过在导电熔体中加入静态磁场,流动方向不与磁力线平行的带电粒子将受到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大小取决于粒子所带的电荷、粒子的运动速度和磁场强度,可以根据公式F=q·V×B求出。洛伦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判断。当所施加磁场方向与温度梯度平行时,洛伦兹力将熔体限制在水平面内以阻碍垂直温差引起的自然对流,或是将熔体限制在垂直平面内以阻碍水平温差引起的对流。这一控制作用归结于“磁场增加了对流的磁粘滞性”[7],主要取决于哈特曼数:

式中:B0为磁通密度;L为熔体的特征长度;σ为熔体的电导率;η为熔体的动力粘度系数。

随着Ha数增加,磁场对熔体的抑制作用增强[8]。Walker[9]针对液封提拉法(LEC)单晶生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磁场对浮力对流的稳定作用,发现形成非稳定瑞利-贝纳德对流主要取决于临界Ra数,而临界Ra数是由Pr数与Ha数共同决定的。随Pr数增加,熔体的均匀化程度增加,表征对流失稳的临界Ra数随之增加;而随Ha数增加,磁场对流体的阻尼作用增强,临界Ra数同样增加。

静态磁场可分为横向、垂直和勾形磁场,其对熔体中导电原子的作用分别如图4所示[10]。横向磁场一般采用超导磁铁设计,最早由Suzuki[11]提出并发现在提拉法单晶硅生长中可以显著减小晶体中的氧浓度,加快晶体的生长速度。横向磁场抑制了纵向热对流,降低了熔体的平均温度以及坩埚的熔解速率,因此氧的来源得到了有效抑制,但横向磁场破坏了自然对流的轴对称性。纵向磁场由传统线圈产生,可以抑制熔体中水平方向热对流,但破坏了提拉系统中的横向对称性,使得杂质浓度在径向分布极不均匀。勾形磁场可利用一对电流相反的赫姆霍兹线圈来实现,其中坩埚内大部分硅熔体都受到磁场抑制作用,湍流程度显著降低。固液界面处磁场纵向分量为零,晶体下方区域处于低磁场强度区,熔体得到了很好的搅拌,所以杂质浓度在晶体径向分布均匀。埚壁处磁场方向近似垂直于壁面,使得坩埚壁面处氧富集层变厚,降低了坩埚的熔解速率,从而减少了晶体中的氧含量[10]。

2.2 动态磁场的原理与应用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将使导体受到洛伦兹力,产生电磁阻尼作用;如果磁场相对于导体运动,感应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则会使导体运动起来,生成电磁驱动作用。动态磁场即通过电磁力驱动导电熔体的流动,获得期望的流动结构,从而得到平坦的固液界面。

动态磁场主要包括旋转磁场(RMF)、交变磁场(AMF)和行走磁场(TMF)等。交变电流产生的洛伦兹力主要取决于频率、线圈的几何结构以及熔体的体积,与熔体的速度无关。图5为3种磁场形成的原理图(从左至右分别为:交变磁场、行走磁场、旋转磁场;虚线为熔体流动方向,实线为洛伦兹力的瞬态分布)[12]。旋转磁场主要利用了电动机的原理,将中间的转子代以坩埚,由坩埚外的低频感应线圈产生旋转磁场。旋转磁场生成的驱动力有利于熔体的搅拌,减小了熔体的温度梯度,加速了熔体表面氧挥发[13]。Gelfgat[14]对不同类型旋转磁场及组合磁场控制单晶生长中的流动及传热传质进行分析,发现旋转磁场下圆周运动的熔体产生的搅拌作用有利于组分的均匀化和固液界面形状的控制。由于所需磁场强度小于静态磁场,也不需要旋转装置,因此旋转磁场节能且设备简单。当磁场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熔体的温度波动明显减小。电极对数、熔体高度与线圈高度之比hmelt/hinduor、坩埚半径与线圈半径之比Rcro/Rindutor是主要的控制参数。在旋转磁场中,熔体的流动包括沿磁场旋转方向绕中心轴旋转的主圆周运动Vθ和沿坩埚半径方向子午面的二次流动Vr。熔体的传热传质主要取决于子午面的二次流动。然而单个旋转磁场不可能控制包含Vr与Vθ分量子午面的流动,需要多个磁场联合控制,其具体方式仍在研究中。

在旋转磁场作用下,磁场对熔体运动的阻尼作用主要由相互作用数N=Tam,/Ra来表示[15],熔体流动的不稳定性除了与Ra和Pr有关外,还取决于高径比A(A=H/RR)和磁泰勒数Ta:

式中:w为旋转磁场角频率;R为坩埚半径;其余同前。

随轴向温度梯度的增大,熔体流动失稳的临界Ra数增加,临界Ta数增加;随着高径比A的增加,临界Ta数减小;Ta数超过临界值将会引起周期性波动。Volz[16]在旋转磁场作用下的垂直梯度法生长锗晶体实验中观察到晶体上产生的旋转条纹,从而验证了Ta数的影响。

行走磁场在旋转磁场对熔体流动优化的基础上产生,但相比于旋转磁场只在圆周方向产生闭合的电磁波,它可以提供平面、轴对称以及更复杂的形式。而轴对称形式的电磁波相比其他形式的驱动力对晶体生长的优化更为有利。此外,在旋转磁场作用下,水平平面内熔体速度边界层内径向力并不相等,所以熔体的流动比行走磁场更不易控制。相对于旋转磁场,行走磁场有利于扩散边界层的形成,对浮力抑制作用也更有效;与静态磁场相比,行走磁场的能耗也较小[17]。交变磁场是行走磁场相位移为零的一种特例。

通过控制频率、振幅、三相电流相位移,可以很好地控制行走磁场强度和洛伦兹力分布,从而控制熔体流动和整个结晶过程[18]。图6给出Krauze[19]与Galindo[20,21]采用GaInSn(熔点为10.5℃)共晶化合物,对行走磁场作用下垂直梯度法晶体生长系统进行的实验验证。当频率改变时,洛伦兹力的分布也将改变。熔体对流涡胞的改变使固液界面的形状趋于平坦,有利于杂质的均匀分布。然而,坩埚及其外围的导电材料会使磁场分布受到破坏,影响程度可用磁屏蔽参数S=μ0σωR2表示。当S≤1时,导电材料对外部磁场的扰动作用才可忽略。

行走磁场对晶体生长的固液界面形状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行走磁场作用下,向下的洛伦兹力可以减小熔体的流速,从而使固液界面形状更为平坦,固液界面处的热应力和杂质径向分凝效应也明显减小,这些在InP和GaAs[22,23]晶体生长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3 直拉单晶硅中磁场的应用

直拉单晶硅系统中熔体受到各种驱动力的相互作用,熔体对流变得相当复杂。同时,在熔体体积增加时,流动很容易形成湍流。因此,在直拉单晶硅中控制熔体对流来改变热量、质量输运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在典型的直拉法生长单晶硅系统中,其各个力的数量级如图7所示,浮力和旋转驱动力占主导作用[18]。

直拉硅生长中磁场的应用,主要采用静态磁场。Watanabe[24]基于X射线技术,对轴向与不同结构勾形磁场中熔硅流动进行了实验观察与数值模拟,得到熔体流速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用相互作用数N=Ha2/Re表示。垂直磁场下,熔体流动仍呈轴对称形式;磁场中心在液面以下的勾型磁场下,熔体内部流速降低且呈近轴对称形式,其他形式的勾型磁场则给出非轴对称的熔体流动。Savolainen、Vizman等[25,26,27]分别针对大直径和20 kg直拉硅生长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发现在垂直和勾型磁场下,可将熔体分为固液界面下的核心区与外区,不稳定流主要出现在靠近坩埚壁的外区,晶体下方的核心区域都存在温度波动,且固液界面处温度梯度与无磁场时大致相同。磁场主要作用于外区域,随磁场强度增大,流动区域近似呈轴对称结构。在横向磁场下,熔体温度分布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完全变为非对称结构。Liu[28]采用了大涡模拟与动网格技术进行模拟,发现在横向磁场与勾形磁场直拉单晶硅生长系统中,熔体内传热机制在无磁场时为湍流传热,横向磁场下为对流传热,勾形磁场中以导热为主,表明磁场对熔体有较强抑制作用。

关于直拉硅中磁场如何通过影响熔体对流,最终影响固液界面形状和熔体中杂质分布,Kakimoto与Liu[29,30,31]对横向磁场下直拉硅生长进行三维模拟,研究发现,随磁场强度增加,熔体对流得到了抑制,固液界面凸度减小,晶体与熔体中轴向温度梯度增大,晶体边缘处温度梯度减小。Jana[32]针对晶转和埚转下磁场对熔体对流的作用进行数值模拟。轴向磁场作用下,由浮力影响的熔体内温度分布发生了变化,固液界面形状由凸形变为波浪形,氧浓度也由于流动结构变化而降低。Zhou[33]对旋转磁场下直拉法单晶硅系统做了模拟,当晶体、坩埚旋转方向一致时,熔体及晶体中的氧浓度最低,热量传输主要取决于洛伦兹力的大小,受晶转与埚转影响不大。

4 定向凝固多晶硅中磁场的应用

借鉴磁场在单晶生长中的应用,在定向凝固多晶硅生长中加入磁场也可以使晶体质量得到改善。多晶硅熔体中对流较弱,但随着坩埚尺寸的增大,熔体流动也会存在湍流现象。优化熔体流动,可以改变熔体内的温度梯度,控制固液界面形状和晶体内杂质的分布。

关于定向凝固多晶硅中加入磁场,国外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Tanasie等[34]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结构磁场对定向凝固多晶硅中固液界面形状的影响,发现静态磁场可以减少固液界面突出率,这主要是由于水平磁场使熔体得到更好混合,而垂直磁场可以降低熔体中的对流强度。电磁场产生的搅拌作用使熔体的杂质分布更为均匀,熔体的旋转流动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图8为定向凝固多晶硅中生长过程中施加的行走磁场设备照片与线圈结构[12]。Kiessling[35]分析了行走磁场在定向凝固多晶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发现,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由于熔体流动结构的改变,固液界面形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微凸的生长界面有效排除了SiC、Si3N4等杂质粒子,使位错等缺陷密度减小,晶粒尺寸增大,晶体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国内罗玉峰等[36]定性分析了在1 T轴向磁场下铸造多晶硅熔体内部的温场和流场,发现合适的磁场强度可以提高晶体质量。通过静态磁场还是动态磁场来改善熔体流动尚存在一定争议,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5 结语

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加入磁场,通过在导电熔体中产生洛伦兹力,控制和改善熔体的对流结构和强度,不仅能消除不稳定的流动和扰动,而且能有效控制固液界面的热量传输和溶质传输,以及生长界面形状,因此可有效地提高晶体质量。近年来人们对磁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磁场结构的设计,磁场对熔体流动、生长界面、杂质输运和分布等的影响。综观其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主要为:

(1)在不同的晶体生长方法中,熔体受力和流动状态各不相同,是通过静态磁场还是动态磁场来驱动或抑制熔体流动,或组合使用,仍存在争议,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动态磁场由于可变参数较多,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综合优化。比如由于趋附效应的存在,频率过高将产生透过深度过小的问题,无法影响内部熔体流动;但过低的频率也会使产生的洛伦兹力过小,对晶体生长的控制作用较小。

(3)磁场在晶体生长中的微观作用机制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如磁场与原子和分子磁矩间的相互作用,电流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利用磁场控制晶体生长取向、生长形态和微观生长速率等,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生长应用 篇2

由于植物激素含量很少,难以提取,无法满足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根据植物激素的活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合成了许多类似植物激素的化学物质。为了与植物激素相区别,把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施用与植物后对其生长发育具有调控作用的有机物叫做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植物生长促进剂,植物生长抑制剂和植物生长延缓剂。目前,在农林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植物生长物质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用途,因品种和目标植物而不同。例如:控制萌芽和休眠;促进生根;促进细胞伸长及分裂;控制侧芽或分蘖;控制株型(矮壮防倒伏);控制开花或雌雄性别,诱导无子果实;疏花疏果,控制落果;控制果的形或成熟期;增强抗逆性(抗病、抗旱、抗盐分、抗冻);增强吸收肥料能力;增加糖分或改变酸度;改进香味和色泽;促进胶乳或树脂分泌;脱叶或催估(便于机械采收);保鲜等。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以高浓度使用就成为除草剂,而某些除草剂在低浓度下也有生长调节作用。

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其成为果树栽培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的深入,其生理作用和在果树上的应用已为广大果树科技工作者所熟知和证实,。

打破种子休眠。使用生长调节剂可打破果树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缩短层积处理天数。如用GA3500~1000mg/L低温层积30d即可解除砂梨种子休眠,比直接沙层积缩短30d,其发芽率比直接沙层积高。樱桃种子

[3]采收后立即浸于GA3中24h,可使后熟期缩短2~3个月,或将种子在7℃冷藏24~34d,然后浸于100mg/L GA3中24h,播种后发芽率达75%~100%。在中国樱桃胚培养基中加入BA可代替低温层积处理而打破种胚休眠,萌发率高达100%。

促进生根。植物生长发育受酶的调节,采用生长素处理插条能诱导茎组织内形成淀粉水解酶,促进磷酸激酶的活性,从而推动呼吸链的快速运转,增强细胞壁的透性,进而使较大比例的能量和代谢产物积累到根发端区,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2,4-D是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诱导mRNA的合成,从而产生生根所需要的能量和酶蛋白,促进细胞的生长,使插条快速生根和萌梢。目前,用于促进扦插生根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有IAA、IBA、NAA、苯酚化合物、ABT生根粉等。赵兰枝等[5]将无花果插条用生长素如NAA、IBA、IAA、2,4-D处理后进行水培,发现其生根率达100%。生产上应用GGR7处理冬枣嫩枝插条,可使其发根率达85%左右,从而提高冬枣嫩枝扦插的成活率,为生产上大规模应用嫩枝扦插育苗提供了理论依据。张福平和张金云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6]

[7]6-BA、激动素(6-KT)、IBA、比九(B)和乙烯利等对红桑插枝生根的9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桑扦插生根的影响不同,同一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对其生根也有所不同,其中6-BA以2mg/L(处理插枝基部16.5h)促进作用最好;6-KT以6mg/L(处理插枝基部16h)促进作用最好;IBA以100mg/L(处理插枝基部13.5h)促进作用最好;而B(≥200mg/L)和乙烯利(≥0.5%)却对红桑插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插9条的生根除了与植物本身遗传特性有关外,还与处理插条的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有关。提高果树的抗逆性。CCC、PP333、B等植物生长延缓剂均能增强苹

9果、柿、核桃、樱桃等多种果树的抗寒、抗旱能力。核桃在新梢15cm长时叶面喷布1000~2000mg/L多效唑(PP333)能显著降低新梢生长量,提高枝条可溶性糖含量,从而提高抗冻性,避免越冬抽条。岗山白桃幼树喷施2000mg/L多效唑可提高其抗寒。苹果幼苗用50~150mg/L茉莉酸处理可

]使气孔开度减小27.4%~63.8%;茉莉酸处理可显著降低苹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从而减轻干旱对质膜的伤害,增强树体在干旱条件下的抗脱水能力。

延缓或抑制新梢生长。用控制树体过旺营养生长的生长延缓剂,如PP333、烯效唑、CCC、立效等可使树体矮化。PP333可抑制苹果、核桃、桃、李、无花果、樱桃等多种果树的营养生长,使节间缩短,树体矮化。陆生泉对7年生锥栗果用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TDS,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锥栗的营养生长,极大地促进光合作用和代谢作用,多分化雌花,增加球果数,显著提高坚果产量。近年来,随着果树设施栽培的兴起,利用抑制营养生长的生长调节剂来使树体矮化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或延迟芽的萌发。用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BA可促进侧芽萌发,并形成副梢;也可促进已经停止生长的枝条重新生长。以BA为主要成分的软膏制剂―――发枝素,已广泛用于苹果、山楂、欧洲甜樱桃等多种果树幼树,能实现定位发枝。秋季使用生长调节剂使树体提前落叶,可促进芽翌春提早萌发。甜樱桃于覆盖前10d喷40%乙烯利600倍液,迫使树体提前落叶,9月初覆盖,11月16日开始升温,结果比人工摘叶和对照萌芽整齐,坐果率高,果实比露地栽培提早127d上市。油桃―17于10

[22]月15日和11月9日分别喷2000mg/L乙烯利和500 mg/L GA,盛花期分别提早了5d和6d。樱桃于正常落叶前2个月喷低浓度的乙烯利(250或[23]500mg/L),可推迟花期3~5d;秋季喷布GA3(50mg/L),能推迟花期约3周,避免早、晚霜危害。

促进花芽分化

促进成花的生长调节剂主要有PP333、乙烯利、BA等。在桃、果梅等多个树种上,尤其是幼树,施用PP333能明显地抑制树体过旺的营养生长,促进成花。对营养生长过旺的金太阳杏幼树喷施300或350倍PP333水溶液,可有效抑制新梢旺长,促进花芽形成,增加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的比例。红富士苹果施用PBO可显著提高花芽分化数量。应用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多维营养制剂处理成年栗树可不同程度地调节开花结果状况。

抑制花芽分化GA3能抑制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在花诱导期,喷施50~100mg/L GA3可以减少桃花芽形成数量约50%左右。扁桃于花芽生理分化期喷施100mg/L GA3,可抑制花芽形成,而花芽质量未见异常。

调节花的性别分化板栗在雌花分化期叶面喷施50mg/L、100mg/L GA3和100mg/L BA能显著提高雌花分化率,降低雄花与雌花的比值GA3处理时板栗雄花节位减少。乙烯利对板栗雌花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促

]进雄花分化,并使雄花序节位增多。核桃幼叶喷布三碘苯甲酸(TIBA)+GA3时,可增加雌花芽数量;整形素C可有效地增加核桃雄花败育数量,但不影响雌花分化数量。PP333能有效地改变橄榄雌雄花的比例,增加雌花数量[20]。2.6 诱导单性结实

果实的形成和发育与激素有关。经研究发现,外施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可刺激正常情况下不能单性结实的树种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如用IAA、GA3、BA等处理可使无花果获得单性结实果。GA

3[34]可诱导葡萄、西洋梨单性结实

[15,35,36]

。玫瑰香葡萄于花前和花后10d,以50mg/L GA3分2次处理花序和果穗,可使其全部无核,并增重50%。黄建昌等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生长调节剂GA3、N-(2-氯-4-吡碇基)-N-苯[37]基脲(CPPU)处理花期、幼果期的沙田柚可获得少核果实,且生理落果大为降低,果实的含糖量增加,果实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单果重略为降低。

促进坐果,防止采前落果生理落果期间,抑制脱落的内源激素含量降低,使养分向幼果运输减少,幼果由于养分不足而脱落,而喷施GA3补充了抑制脱落的内源激素含量,同时赤霉素有抑制脱落酸的作用,从而防止幼果脱落,提高坐果率。盛花期喷施GA3可促进山楂、枣、巴旦杏、樱桃、桃、李、杏等多种果树的坐果率,尤其对提高山楂坐果率最为有效。枣树初花期喷施100倍PBO可提高坐果率2~3倍板栗用ABT10号20~30mg/L在花期、幼果迅速发育期重点喷施雌花结果部位,可提高坐果率,增产15%。[34]

促进果实增大。GA3常被用来促进果实增大。无籽葡萄喷施GA3可促进果粒的生长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如BA、CPPU等在幼果发育期使用,明显促进葡萄、猕猴桃、樱桃等果实的增大。杨青松等[47]研究发现主要成分为赤霉素S复合物内源生长调节剂的早优宝能促进翠冠梨细胞膨大,提高果实产量,明显改善内在品质。党云萍在西农早蜜桃盛花后30d用

[48]50mg/L、100mg/L、150mg/L GA3液处理幼果,可使果实膨大并增加果重。

影响果实品质以外源生长调节剂GA3及CPPU处理花期、幼果期的香蕉李,其生理落果大为降低,果实的含糖量增加,果实品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GA3显著提高西农早蜜桃果实的糖酸比及硬度,但对果实维生素[39]C含量和着色率无明显影响。苹果在落瓣期后7d喷GA4+7可减轻果锈;

[48]使用BA能增加果锈,二者混合使用时不会增加金冠果锈。茉莉酮酸甲酯

[处理明显地促进苹果果皮β胡萝卜素合成和叶绿素的降解,因而促进果皮

2颜色的变化;处理呼吸跃变前的夏红苹果,能促进酯类、乙醇和乙酸的产生,对跃变后的果实影响很小;但对贮藏后的金帅苹果用茉莉酮酸甲酯处理则降低酯类含量。GLD生长调节剂在杨桃生产上的初步应用试验表明,其能促进杨桃稳定增产和提高果实品质。

调节果实成熟乙烯利对大多数果树果实具有催熟作用。如在无花果缓慢生长期间,喷施乙烯利200~400mg/L可立即启动果实迅速生长,从而使果实提早成熟山楂在盛花期喷施GA3,不仅提高坐果率,也明显促进成熟,一般提早成熟10d左右;在采收前7~10d喷施500~600mg/L乙烯利,可使其提前成熟。GA3对翠冠梨果实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增大果实,提早成熟期,但不影响果实内在品质和果形指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的商品性,减少了台风的影响,增加了梨树栽培的效益52]

[47。核桃于采收前27~10d喷施500~2000mg/L乙烯利,可使其提前成熟5~10d,青皮开裂时间一致,有利于一次性采收和脱青皮;但采用树上喷乙烯利催熟常导致严重落叶,在采收前2~3周树上喷布125mg/L乙烯利和250(或500)mg/L NAA混合液,可使青皮开裂率达100%,而落叶率仅20%左右。使用生长调节剂也可延迟某些果树果实的成熟,如甜樱桃果[33]实生长第二期喷布10mg/L的GA3,可延迟果实发红3~4d,利于避开对雨水引起裂果最敏感时期,果实变硬,耐贮运。

生长应用 篇3

(1)对预防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蔬菜及大棚温室菜的灰霉病、霜霉病、叶斑病、青枯病、炭疽病等植物真菌性病害效果极佳,可增加坐果数和单果重,增产15%~30%,防治果子腐烂畸形,提高商品比价。

(2)对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青枯病、叶斑病、白粉病、稻瘟病、重茬病等植物病害预防效果明显。通过拌种,苗期花期喷施可增加千粒重,增强光合代谢和抗旱、防冻、御干热风的能力,增产12%以上。

(3)对棉花的枯黄萎病预防效果明显,通过拌种,苗、花、蕾期喷施和早期灌根,防治率达75%。成铃率和衣分高,可增产11.6%以上。

(4)对西瓜、甜瓜、白兰瓜通过浸种、灌根、苗期花期喷施,可预防瓜类的枯萎病、苗期猝倒病,提高含糖量,增加甜度1.5%以上,提高单瓜重量,促进早熟。

纳米金自催化生长及其应用研究 篇4

1 纳米金

1. 1 纳米金胶体的形成过程

迄今为止, 已有很多关于纳米金合成方法的研究报道, 较多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酸金的方法, 合成纳米金溶液[7]。通过调整还原剂量及种类, 还原金盐 ( HAu Cl4) 的方法, 在保护剂或者静电斥力等作用下, 就可以合成出不同粒径不同形状的多分散纳米金颗粒。图1 所示为金离子被还原为纳米金的过程: 在加入还原剂之前, 溶液为100%金盐溶液, 图表的纵座标显示出, 随着还原剂的加入, 金离子被还原成原子的进程, 金原子量在明显激增之后, 会达到过度饱和状态, 随后开始团聚, 即所谓成核阶段, 由11 个金原子快速团聚形成二十面体形的金核晶体, 而溶液中的其余金原子则按照能量递减的梯度一次吸附在金核外围。在定量的金盐溶液中, 一开始所形成的晶核越多, 最终所得到的金纳米粒子尺寸越小。所以, 可以通过控制还原剂用量, 来合成不同尺寸粒径的金纳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若能实现快速成核, 就可得到尺寸均一的单分散纳米金胶体颗粒。单个胶体金颗粒由中心的纳米胶团以及其周围的负电荷层包裹而成, 由于此电荷斥力, 纳米金颗粒可以长期稳定的分散开来, 避免团聚形成沉淀, 而此电荷层的厚度则取决于周边体系中离子浓度高低。反之, 若实验条件控制不当, 往往得到的是不规则的多分散纳米金胶体颗粒, 比如椭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等。

1. 2 纳米金颗粒尺寸优选

一般情况下, 粒径越大, 团聚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越明显, 比如, 肉眼很难观察到粒径为1 nm的金颗粒, 而当粒径增大至5 nm以上, 至40 nm时, 则会很容易观察到桃红色。随着粒径增大, 空间位阻效应越为显著。从可见性及空间位阻两方面综合考虑, 一般用于生物大分子标记纳米金颗粒, 粒径通常在40 nm左右, 但有些情况下, 为避免空间位阻的干扰, 尤其是在DNA检测应用中, 为保证较高的杂交效率, 多选用小尺寸, 因其溶液浓度高, 分散性好, 纳米金颗粒表面更有利于耦合生物大分子, 10 ~ 20 nm的纳米金颗粒常用来修饰标记生物探针, 一般可通过共价键或者吸附作用将标记核苷酸耦合在纳米金胶粒上。图2 显示, 通过控制还原剂加入量, 可以合成出不同粒径的球状纳米金颗粒, 在波长520 nm附近出现纳米金颗粒的等离子共振紫外吸收特征峰, 此吸收峰的位置、形状与纳米金颗粒的大小、形状与分散状态密切相关[8]。随着还原剂柠檬酸钠用量的增大, 吸收峰的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随着粒径增大, 金溶胶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峰展宽且向长波方向移动。研究结果表明,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不仅可以用来表征纳米金颗粒的光学性质, 其粒径大小与分布也可以体现出来。

2 纳米金自催化生长

2. 1 均相体系中纳米金自催化生长

图3 显示金盐溶液被还原并形成纳米金颗粒的过程。先前关于纳米金自催化生长的报道主要集中在NH2OH, H2O2, NADH, 还原剂上, 这里我们分析弱还原剂AA ( 抗坏血酸维C) 还原金离子促进纳米金生长过程, 纳米金最终可增大至溶液中金离子消耗完毕, 随着粒径增大, 其特征吸收峰变化可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直接测出, 最终的吸光度值依赖于纳米金核数量, 当用其来标记生物探针时, 即可随之确定待测标本中的目标生物分子量。利用纳米金自催化生长原理, 原始纳米金胶核作为晶种, 自身扮演催化剂及成核中心角色, 为避免生长过程中新核的产生, 在金盐生长溶液中, 加入弱还原剂抗坏血酸维C, 在没有加晶种溶液之前, 它的还原性不足以将溶液中的Au3 +先还原为Au°, 当加入晶种溶液后, 反应开始, 抗坏血酸维C即表现出还原性, 将溶液中的Au3 +先还原为Au+, 再随即还原为Au°, 并使其沉积附着在纳米金胶核上, 随着粒径增大, 其吸光强度随之增强, 在此自催化过程中, 生长时间及体系中金离子浓度将决定最终纳米金微粒尺寸大小, 以期来放大信号, 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新型光学传感器的开发研究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来标记检测无机分子, 有机分子, 生物大分子及细胞等临床诊断中。

2. 2 纳米金自催化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图4A所示。自催化生长依赖于生长时间及金核种子初始浓度, 在催化开始20 min后, 吸光强度值不再上升, 该过程显示纳米金颗粒的光学性质取决于其粒径及形状, 相对于初始金核, 显示出明显的红移, 在生长过程导致少许团聚[9], 而最终的吸光强度则跟初始金核浓度成正比。通过对晶种生长法反应过程的系统研究, 发现恒定晶种量, 通过调节生长溶液的量即可控制合成不同粒径或形貌的金纳米颗粒。该实验数据表明:pH为11时, 维C作为还原剂, CTAB作为表面活性剂, 纳米金微粒可快速生长成大粒径胶体金, 而还原剂及金盐量则决定了生长时间和最终特征吸收峰位置, 以此可以优选自催化条件, 设计相关实验步骤定量分析生物大分子, 将其应用于纳米金标记的光学传感器, 来放大检测信号, 提高其检测灵敏度。由图4B看出, 当用优选出的生长时间和吸光强度去调查纳米金的自催化生长行为时, 可以清楚的看到, 其生长速率明显依赖于纳米金核的初始浓度, 为定量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由此可以检测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目标分析物, 做出相应的标准曲线, 实现该方法的应用价值。

图4 A:纳米金自催化生长过程的紫外吸收光谱 (间隔3min扫描一次) 。B:不同初始浓度纳米金核自催化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生长溶液:0.25 mmol/L HAuCl4, 10 mmol/L AA, and 0.1mol/L CTAB;初始浓度:a=3.5 pmol/L;b=8.75 pmol/L;c=17.5 pmol/L) Figure 4 A:UV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growth process of self-catalyzed gold nanoparticles (scan interval of three minutes) .B:dynamic behavior of self catalysis process of nanogold nucleus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 (Growth solution:0.25 mM HAuCl4, 10 m M AA, and 0.1M CTAB;initial concentration:a=3.5 pM;b=8.75 pM;c=17.5 pM)

3 展望

综上所述, 进一步探究纳米金催化剂的自催化本质并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 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为开发各种新的纳米金自催化化学反应或提高光学传感器检测限提供了新的可能, 实现以相对简单, 价廉, 易操作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快速定量分析生物大分子, 尤其对于一类癌变基因序列的检测, 有望开发并应用于下一代基因传感器, 从而为临床诊断及前期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立德, 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路存, 苏方正, 黄新松, 等.高性能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 2007, 36:869-875.

[3]Valden M.Lai X, Goodman D W.Onset of catalytic activity gold clusters on titania with appearance of nonmetallic properties[J].Science, 1998, 281:1647-1650.

[4]Han M S, Lytton-Jean A K R, Mirkin C A.Colorimetric Screening of DNA-Binding Molecules with Gold Nanoparticle Probes[J].Angew Chem Int Ed, 2006, 45:1807-1810.

[5]Zhang J, Song S P, Wang L H, et al.A gold nanoparticle-based chronocoulometric DNA sensor for amplified detection of DNA[J].Nat.Protocals.2007, 2:2888-2895.

[6]Zhan Z, Cao C, Sim S J.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DNA by autocatalyticenlargenment of hybridized gold nanoprobes[J], Biosens.Bioelectron, 2010, 26:511-516.

[7]Grabar K C, Freeman R G, Hommer M B, 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u colloid monolayers[J].Anal Chem, 1995, 67:735-743.

[8]谢娟, 王延吉, 李艳廷, 等.粒径可控纳米金的制备及表征[J].黄金, 2008 (7) :3-6.

生长应用 篇5

我们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必须要从根源下手,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搞定这个问题要了解问题的本质,我们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长小胡须的原因,其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偏多。 唇毛是身体毛的一种,唇毛重的原因有很多,也分为先天和后天,这些都有医源性的。医源性主要是因为在医疗过程中长期使用某些药物,这会导致唇毛增多的情况,一般在停药之后会慢慢恢复。而对于先天性的,如果不治疗,一般不会自己恢复的。

选择合适的脱毛膏

对于嘴唇上长胡子的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喜欢使用脱毛膏产品来去除自己的小胡子,那么建议大家选用比较好的、经过了消费者检验的脱毛膏产品。我们必须要选择针对小胡子的这种特殊情况购买合适的产品,大家一定慎重的选择哦!

养成一个好的心态,对于这种情况,那么女生一个要有一个很好的心态。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乐观向上、积极地面对生活。这样我们才能够积极的去应对长胡子的这个问题,开心的面对人生。

选择合适的去除办法:

1、脱毛膏:先软化茸毛,然后再使毛脱落。虽然脱毛成功了,但是随着时间段的流失,还是会长出一些细微的绒毛。

2、汗毛漂白剂:不是去掉汗毛,只是使其变得透明,但是从肉眼上几乎看不出来。

3、等待:有一些女生随着时间的流失,体内的激素恢复正常,那么这种情况就慢慢的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属于生理性的多毛,不必处理。但是如果为美容起见,我们也可以采用药物、激光等多种脱毛方法,我们还可以直接服用抗雄性激素药物,如:甲氰咪哌等,但是记住药物会引起的副作用。

生长应用 篇6

一、防倒控旺

小麦拔节期合理使用生长延缓剂,对防倒控旺有明显效果,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小麦专用矮壮素 矮壮素可抑制植株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使基部节间缩短,植株长得矮、壮、粗,根系发达,抗倒伏。同时叶色加深,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提高作物产量,可在小麦苗期、分蘖期、返青期至拔节期使用,施用矮壮素次数不超过2次,不可与碱性物质同时混用。

2. 小麦矮多收 矮多收是一种集营养、调节、防病、增产为一体的新型小麦生长延缓剂,小麦矮多收可有效抑制小麦基部节间伸长,降低株高,增强韧度,防止后期倒伏,提高小麦光合作用以及肥水吸收能力,促进小麦高产稳产。常用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30千克喷雾施用。

3. 多效唑 常见的是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小麦拔节期前10天,每亩麦田可用0.2千克多效唑粉剂拌细土20千克,结合中耕或浇水撒入。也可每亩用30 ~ 50克多效唑粉剂对水40千克配制成溶液喷洒,可缩短基部节间,增加茎秆粗度,防止小麦倒伏。

以上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宜在薄地和黄苗、弱苗、早衰苗上使用。

二、促进生长

小麦大面积生产的关键是促使营养生长,植株健壮,达到促穗增粒、促粒增重的目的。在加强水肥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各种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 爱多收 爱多收对小麦生根、发芽、生长均有很好的效果,可用于各种作物叶面喷施,增强小麦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增加种子的饱满度,提高千粒重。在小麦上常用浓度是3000 ~ 5000倍液,每亩用爱多收10毫升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施用。

2. 芸苔素 芸苔素可增加叶绿素,提高光合效率,促根壮苗,提高小麦的抗寒、抗旱、抗盐碱能力,减少小麦病害的发生,提高小麦品质和增加产量。此外芸苔素还能缓解药害的发生,使作物快速恢复生长。芸苔素渗透强、内吸快,亩用1000 ~ 1500倍稀释液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匀喷雾。

3.“润禾宝”牌植物生长调节剂 该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20%的乳油,具有增强小麦对逆境的抵抗能力,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小麦产量的作用。常用于小麦播前浸种,用2000 ~ 4000倍稀释液浸种10 ~ 12小时,晾干后再播种。小麦返青、拔节、开花和灌浆期,进行茎叶喷雾,使用浓度50 ~ 100毫克/千克,每亩用药液30千克均匀喷雾。

三、增粒增重

小麦从开花到成熟,叶面喷施营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增加粒数,加快籽粒灌浆速度,提高千粒重都有很好的效果,只作一次喷施的宜在灌浆初期进行,喷施两次的可于孕穗期加喷一次。小麦喷施爱多收、赤霉素、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达到增粒增重的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该在晴天下午4 ~ 6时喷施,要避开炎热的中午,力求做到均匀喷施,叶面湿润,喷后一天内遇雨要重喷。

微孔增氧应用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篇7

1 材料和方法

1.1 池塘的选择与准备

大规格蟹种培育试验选择基地内的10#、11#共2个池塘,面积均为5×667 m2,水深1.5 m,坡比为1∶2。商品蟹生态养殖试验选择24#、25#池塘,面积分别为60×667 m2, 50×667 m2。池塘四周沿池边1m多处挖有8 m宽的“回形”环沟,坡比1∶2.5,环沟水深1.5 m,滩面水深0.7 m。所有池塘四周设有防逃网,高度0.8 m,上口缝有30 cm宽度的钙塑板,水源均为周口河河水。蟹种培育池塘5月6日,用含量32%的漂白粉15 kg/667 m2进行彻底清塘(水深0.3 m),消灭池塘中敌害和病原体。商品蟹养殖池塘3月8日,环沟(水深0.3 m)用含量32%的漂白粉15 kg/667 m2进行彻底清塘。

1.2 微孔增氧的安装

微孔增氧设施由气泵、电动机、主管、支管和曝气盘组成。大规格蟹种培育11#池安装1.5 kW罗茨鼓风机一台,安装曝气盘30个,平均每667 m2配套功率0.3 kW,配套曝气盘5个;商品蟹生态养殖25#池塘安装配套5.5 k W、3 kW罗茨鼓风机各一台,安装曝气盘200个,平均每667 m2配套功率为0.17kW、配套曝气盘4个。10#、24#池塘为对照组,不使用微孔增氧。安装方法:气泵设置在池塘边,主管道设置在池塘两侧池边,并埋入土下15 cm,以防塑料管道老化。主管道采用内径为5.5 cm、壁厚0.5 cm硬质塑料管,支气管为橡胶管,内径为1.2 cm,在总管向着水面的一侧每隔8 m连接一根支气管,支气管一端接主管道,另一端接曝气盘,曝气盘用砖块固定高于池底20 cm。

1.3 种苗放养

蟹种培育池于2011年5月19日放养射阳县生产的大眼幼体蟹苗,平均放养数量1.3 kg/667m2, 6月15日搭配放养白鲢(800尾/kg)夏花鱼种3kg/667 m2。商品蟹生态养殖池于2011年3月18日放养蟹种700只/667 m2(规格80~120只/kg), 放养的蟹种皆为本地生产,4月5日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尾/667 m2(规格6尾/kg), 花鲢鱼种15尾/667 m2(规格10尾/kg), 4月5日搭配放养银鲫鱼种5 kg/667 m2(规格20尾/kg), 5月12日搭配放养鳜鱼苗15尾/667 m2,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表2。

1.4 饲养管理

投饲上,采取“中间青、两头精”饲养方式,养殖前后期以投放精饲料(颗粒饲料和杂鱼)为主,中期以投放粗饲料(颗粒饲料和植物性饲料)为主,同时结合季节、天气、水质和河蟹摄食情况酌情投喂。水草管理上,适时适量追肥,加强高温季节水草管理,始终保持水草不长出水面和不超过70%的草覆盖率。在水质调控上,适时适量换水,定期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降解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实现水质的“清、活、爽”。病害防治上,在河蟹第1、2次蜕壳前用60%的硫酸锌杀灭纤毛虫,隔天再用二溴海因消毒杀菌,中后期用生物消毒剂消毒,并定期泼洒生石灰。

1.5 试验方案的设计

2011年5月20日试验开始,9月20日结束,时间120 d。10#、24#为对照塘,不使用微孔增氧,11#、25#试验塘分别安装曝气盘30个和200个曝气盘。微孔增氧的使用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6 微孔增氧的使用

遵循“三开两不开”原则。“三开”一是晴天的中午开机2 h,促进池水的上下对流,消除池底“氧债”。二是在雷阵雨来临前后开机,增加雨水和池水的对流,避免水温差产生河蟹应激反应。梅雨季节、阴雨天的半夜到第二天清晨开机,6—9月蟹池水质肥、天气闷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更要多开机,增加池塘溶解氧,促进残饵粪便的分解,降低有害物质浓度,弥补水草根部氧气的不足。三是发现个别河蟹上草时要立即开机,实现快速增氧。“二不开”一是河蟹蜕壳时不开机,以防蜕壳蟹受惊吓。二是晴天的上下午不开机。具体开机时间应根据养殖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决定。

2 结果

大规格蟹种培育池塘起捕情况见表3,商品蟹生态养殖起捕情况表4。

3 小结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篇8

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现状

1.1 植物生长促进剂

人工合成的生长促进剂可分为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油菜素内脂类等。

1.1.1 生长素类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 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大小顺序是茎>芽>根, 大约分别为10-5、10-8、10-10毫克/升, 例如生产豆芽菜时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 使根和芽都受到抑制, 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生长素其他生理功能为:可诱导和促进植物细胞分化, 尤其是促进植物维管组织的分化;高浓度 (>10-8毫克/升) 时能促进植物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 低浓度 (10-10~10-9毫克/升) 时能促进根系的伸长生长;调节开花和性别分化;调节坐果和果实发育;控制顶端优势, 表现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 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此外,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 因此可用高浓度生长素来杀死双子叶杂草而不会伤害单子叶作物。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有吲哚丁酸、萘乙酸等。吲哚丁酸主要用于番茄、辣椒、黄瓜等, 促进坐果、单性结实和黄瓜性型分化、菠萝开花等。萘乙酸可用于小麦、大豆、烟草等作物浸渍处理, 可促使发芽长根;减少棉花蕾铃脱落, 增桃增重, 提高质量;增加谷类作物分蘖, 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果树用可起到疏花作用, 防止采前落果;瓜果类蔬菜防止落花;可以作为柞树、水杉、番茄等苗木、作物的生根剂。

1.1.2 赤霉素类

赤霉素最显著的生理效应是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 可促进植物茎节的伸长和生长, 特别是对遗传型和生理型的矮生植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赤霉素还可打破种子、块茎、鳞茎等植物器官的休眠, 促进发芽, 如用2~3毫克/升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状态的马铃薯能使其很快发芽。赤霉酸 (GA3、九二○) 可明显增加水稻、芹菜产量, 能代替莴苣、烟草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光照和低温条件, 从而促进发芽;苄氨基嘌呤与GA4、GA7混用可促进坐果、调节果型。

1.1.3 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引起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扩大诱导芽的形成促进芽的生长消除顶端优势和延缓叶片衰老。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主要有6-苄氨基腺嘌呤、糠氨基嘌呤、苄氨基嘌呤和氯吡脲。6-苄氨基腺嘌呤常用于组织培养中, 与生长素按一定比例的混合 (通常比例高时, 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低时, 有利于根的分化) , 以促进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增大与伸长, 诱导组织 (形成层) 的分化和器官 (芽和根) 的分化。糠氨基嘌呤由于生产成本高, 活性不如苄氨基嘌呤, 主要用于组织培养, 与生长素配合促进细胞分裂, 诱导愈伤组织及组织分化。氯吡脲活性却较6-苄氨基嘌呤高10~100倍, 可以促进细胞分裂, 增加细胞数量, 增大果实, 提高花粉可育性, 诱导果树单性结实, 促进坐果, 改善果实品质。加速疏果和落叶作用。疏果可增加果实产量, 提高品质, 使果实大小均匀。对棉花和大豆而言, 落叶可使收获易行。此外可用于棉花的干枯作用, 甜菜和甘蔗增加糖分等。

1.1.4 油菜素甾醇类

BRs可以使植物对冷、冻、病、盐害以及除草剂等自然灾害及环境胁迫的防御力大大增强, 还可以协调植物体内多种内源激素的相对水平, 改变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的含量, 激发RNA与DNA多聚酶、A C C合成酶、A T P酶等酶的活性, 使基因表达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还能使DNA、RNA的复制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分裂及生长增强, 还能维持植物生长速率、顶端优势、种子活力的增强, 调节光信号, 对光周期反应和植物光形态建成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降低果实败育和脱落等。BRs被广泛应用于粮、棉、油、蔬菜、茶、桑、瓜果、花卉和树木等产业, 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使用BRs的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例如, BRs应用在蔬菜上, 可以改变叶菜类的品质、提高叶菜类的产量, 还可保花、保果、增大果实等。此外, BRs还可以调控植物株型的大小、植物种植的密度等。对作物使用油菜素内酯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作物对冷、热胁迫以及干旱等环境胁迫的耐受性。三十烷醇、核苷酸、复硝酚钠、复硝酚钾和氯化胆碱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而且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功能都很相似。

1.2 植物生长延缓剂

生长延缓剂指那些对植物茎端亚顶端分生细胞或初生分生细胞的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它对叶、花和果实的形成没有影响。除B9外, 其他均能阻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如施以赤霉素, 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除延缓剂的作用。常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B9、助壮素、多效唑等。

1.2.1 矮壮素 (氯化氯代胆碱, CCC)

矮壮素生理功能是控制植株营养生长, 促进生殖生长, 抑制作物细胞伸长, 但不抑制细胞分裂, 可使被处理的植物茎部缩短, 减少节间距, 从而使植株变矮, 茎秆变粗, 叶色变绿, 叶片加宽、加厚, 增强耐旱耐涝、耐寒和耐碱能力, 防止徒长倒伏。

1.2.2 丁酰肼 (比久, B9)

丁酰肼具有杀菌作用, 可用作矮化剂、坐果剂、生根剂与保鲜剂等, 最初效应是抑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活性, 干扰赤霉素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分化, 使纵向细胞变短, 横向细胞增大, 从而使植物变矮, 叶片浓绿, 小而厚。丁酰肼用于幼树新梢生长的抑制, 使苹果树节间缩短, 枝条增粗, 促进花芽分化, 早结果。增加作物叶绿素含量, 延缓叶绿体衰老, 光合净同化率高, 有利于干物质积累。促进花青素生物合成, 改善果实的色泽, 减少果实在贮存期脱色。还可防止花生、马铃薯徒长。使菊花植株矮化, 株型紧凑, 也可用于蔬菜。

1.2.3 甲哌鎓 (助壮素, 缩节胺)

甲哌鎓可降低植株体内的赤霉素活性, 从而抑制细胞的伸长, 顶芽长势减弱, 抑制茎叶疯长、控制侧枝、塑造理想株型, 叶色深厚, 叶面积减少, 并增加叶绿素的合成, 提高根系数量和活力, 可防止植株旺长, 推迟封行等。甲哌鎓性情温和, 在花期没有副作用。

1.2.4 多效唑 (PP333)

多效唑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通过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减少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植物主要表现为延缓生长、矮化植株、促进植物分蘖、花芽分化。另外, 多效唑还可增加叶绿素、核酸、蛋白质含量, 阻滞或延迟植物衰老, 增加抗逆性。适用于水稻、麦类、花生等作物, 使用效果显著。多效唑也是一种杀菌剂, 可以用来防治锈病、白粉病。

1.3 植物生长抑制剂

植物生长抑制剂是能够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组织生长, 使其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受阻, 细胞分裂慢, 导致植物丧失顶端优势, 植物形态发生很大变化 (如侧枝数目增加, 叶片变小等) 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由抑制赤霉素引起的, 外施生长素等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应, 而外施赤霉素无效。常用的生长抑制剂有:脱落酸、三碘苯甲酸、乙烯、整形素、青鲜素等。

1.3.1 脱落酸 (ABA)

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 因能促使叶子脱落而得名。ABA对生长的作用与IAA, GA和C T K相反, 它对细胞的分裂与伸长起抑制作用, 是一种较强的生长抑制剂, 可抑制整株植物或离体器官的生长。除了促进脱落外, A B A的生理功能还包括: (1)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ABA处理马铃薯可延长其休眠期;秋季短日条件, 许多木本植物叶子A B A含量增加, 促进芽进入休眠。 (2) 增加植物抗逆性。如诱导植物产生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耐盐性等, 因此, A B A被称为应激激素或胁迫激素。 (3) 影响性分化。赤霉素能使大麻的雌株形成雄花, 此效应可被脱落酸逆转, 但脱落酸不能使雄株形成雌花。 (4) 促进种子、果实的贮藏物质, 特别是贮藏蛋白和糖分的积累。 (5) 低浓度脱落酸能促进不定根的形成与再分化, 组织培养前景广阔。由于脱落酸的发酵成本较高, 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实验很少。

1.3.2 乙烯

乙烯在植物激素中分子量最小, 可促进果实、细胞扩大, 果实、籽粒成熟, 促进叶、花、果脱落, 也可诱导花芽分化、打破休眠、促进发芽、抑制开花、器官脱落, 矮化植株及促进不定根生成等作用。鉴于乙烯的促进作用生理功能, 也有人把它归类于生长促进剂中。生产上应用的有乙烯利、吲熟酯、乙烯硅和脱果硅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乙烯利应用最为普遍, 广泛用于番茄、黄瓜、苹果、烟草、棉花等作物催熟;棉花采收前脱叶和促进棉铃开裂吐絮等。

1.3.3 三碘苯甲酸 (TIBA)

三碘苯甲酸也被称为抗生长素。可抑制植物生长素的传导或减低植株体内的生长素浓度, 因而可抑制茎尖和侧枝的形成, 使顶端优势受阻, 节间缩短, 植株变矮, 分蘖增加, 叶片浓绿增厚, 对植株有整形的作用。毛豆开花期可防止徒长, 增加分枝, 提高结荚数, 桑树生长旺盛期可促进侧枝生长, 增加叶片数。木本观赏植物促进侧枝生长改善株型。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防止大豆徒长, 增加抗倒伏能力;低浓度促进生根, 可提高花生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在适当浓度下, 具有促进开花和诱导花芽形成的作用。

1.3.4 整形素

整形素是一种植物生长素传导抑制剂, 其阻碍内源激素从顶芽向下传导, 提高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 使生长素含量下降, 减弱顶端优势, 促进侧芽生长, 形成丛生株, 并抑制侧根形成。此外, 整形素还具有使植株不受地心引力和光影响的特性。整形素可提高乳胶产量, 促进菜花花球提前成熟, 减少萝卜空心。葡萄组织培养中可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诱导无籽番茄、黄瓜果实等。

1.3.5 抑芽丹 (青鲜素)

主抑芽丹又称马拉酰肼或青鲜素。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和暂时性的植物生长抑制剂。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 但不妨碍细胞膨大, 从而抑制植物芽的生长。防止贮藏期马铃薯、洋葱、萝卜等作物, 发芽变质, 防止甜菜、甘薯发芽、空心;也用于棉花、玉米杀雄, 增加西瓜雌花。对核桃、女贞等可起到打尖、修剪作用。

除上述介绍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外, 生产上应用的生长抑制剂还有氟节胺、疏果安、调节膦、增甘膦、吲熟酯等。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前景

随着生物技术科学的快速发展, 人类对植物生长物质的研究逐渐深入, 不仅更多的、功能性更优的新型的生长调节物质被发现, 而且其错综复杂的生理机制即将被完全揭示, 这将极大地促进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与应用的快速发展, 前景也将十分广阔。就目前而言, 研制新品种, 发展多功能的混合制剂和发展绿色安全植物生长调节剂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2.1 新型植物激素的发现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更新换代

在1998年国际植物生长物质学会第16届大会上, 茉莉酸类和水杨酸类与油菜素甾醇类一同被加入植物激素名单。随后多胺类和一部分肽类、独脚金内酯和一氧化氮也曾被提名为植物激素。另外还有两类候选的植物激素:成花素和壳梭孢素类。多种植物激素的发现及其生理功能的探索, 为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加速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更新换代, 即新型的、适应性更广的、功能更突出的替换原有的、单一的、功能弱的。如缩节胺取代了矮壮素, 在调节棉花生长上, 使用浓度低, 作用时间长, 副作用小, 比矮壮素更具有优越性;吲熟脂取代乙烯利, 在催熟的同时不降低果实的商品性;茉莉酸将取代一些生长促进剂和生长抑制剂, 能够更好的提高产量, 增强作物的抗病、抗虫、抗逆能力等。总之, 新型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发现和高效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开发研究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有从单一化向复合化发展的趋势。很多生理学研究证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使用后, 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复合使用可分为顺序配合使用和混合配合使用。顺序配合使用如:在微型花卉的矮化控制中, 先喷施C C C, 再喷施多效唑, 可使株型好, 叶色深, 花多。原因是矮壮素抑制GA合成, 但不影响现有GA的作用;多效唑阻断G A前体的氧化转化过程, 干扰G A生理作用, 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施, 达到控制理想株型的目的。混合使用是将两种或多种生长调节剂混合后使用, 能获得相加或相乘效果的方法。目前, 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制剂机理研究研究尚浅, 因此, 新配方的筛选及其互作机理研究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3 绿色、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 这与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及农药、化肥残留所带来的土壤退化, 农产品安全可靠性差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绿色环保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植物生长调节剂, 特别是化工合成的调节剂都属于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合物, 因此应用生长调节剂的生态和遗传安全性成为将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生长应用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在通州区三余镇红专村8组一农户田里。土壤类型为砂壤土, 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p H值7.8。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39, 供试药剂:0.6%萘乙酸水剂 (阳泉市禾奕农药厂) , 0.6%萘乙酸水剂 (市场出售,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永合化工厂) 。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0.6%萘乙酸水剂375 m L/hm2 (A) 、300 m L/hm2 (B) 、250 m L/hm2 (C) , 0.6%萘乙酸水剂 (市售) 300 m L/hm2, 以喷清水作对照 (CK) 。4次重复, 随机排列, 小区面积35 m2。

1.3 试验实施

棉花于5月20日移栽, 密度为3万株/hm2。7月5日 (棉花盛花期) 喷雾施药, 用水量750 kg/hm2, 手压常规喷雾器喷雾, 喷片孔径1.00 mm。试验当日晴天, 风力2~3级, 药后7 d内, 药后第4天降雨0.3 mm, 对药剂的发挥没有影响。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9月13日调查棉花, 连续调查25株, 调查株高、单株果枝台数、成铃数, 从吐絮开始分小区, 分期采花, 分区晒干, 最终测定混合样中的 (4次花) 铃重;同时取50个花朵, 测定其纤维长度, 经加工测定衣分、籽指、衣指, 并测算理论产量。同时, 药后15 d内逐日观察, 注意各处理是否产生药害, 并详细记载药害症状及其恢复时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施药后作物所受到的影响不大, 无明显伤害现象, 对棉花生产安全。

2.2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株高作用不明显, 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其中CK最高, 处理B最矮, 比CK矮2.9cm。其余各处理在87.4~88.3 cm。萘乙酸水剂可促进棉花果枝台数的增多, 其中以处理A最好, 其单株果枝台数为16.7台, 比CK的15.5台多1.2台, 也比处理B的16.2台、处理D的16.4台, 分别多0.5、0.3台, 差异不显著;比处理C的16.0台多0.7台, 差异也未达到显著水平。萘乙酸水剂对棉花成铃数效果明显, 其中以处理A最多, 其单株成铃数为28.0个, 比CK的25.7个多2.3个, 也比处理B、处理C均多0.5个, 比处理D多2.1个;处理B、处理C比CK多1.8个, 比处理D多1.6个, 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萘乙酸水剂对棉花铃重效果明显, 其中处理A最重, 其铃重为5.47 g, 比CK的5.19 g重0.28 g, 也比处理B、处理C分别重0.12、0.28g, 比处理D重0.27 g;处理B也比CK重0.16 g, 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说明, 萘乙酸水剂能有效地提高棉花蕾花结桃成铃率、铃重, 使得其成铃数递增, 其使用剂量以375m L/hm2最为经济有效。

2.3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衣分效果明显, 其中以处理A最高, 其衣分为41.2%, 比CK的39.9%高1.3个百分点, 也比处理B、处理C分别高0.2、1.7个百分点, 比处理D高0.1个百分点;处理B也比CK高1.1个百分点, 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萘乙酸水剂对棉花籽指的效果不明显, 其中以处理D最为明显, 为8.65 g, 比CK的8.78 g轻0.13 g, 比处理A轻0.08 g;处理B、处理C和CK相当, 差异不显著。萘乙酸水剂对棉花衣指效果明显, 其中以处理A最高, 其衣指为7.60 g, 比CK的6.95 g高0.65 g, 也比处理B、处理C分别高0.05、0.70 g, 比处理D高0.59 g;处理D比CK高0.06 g, 处理C比CK低0.05 g, 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由此说明, 萘乙酸水剂能有效地提高棉花衣分和衣指, 对棉花籽指的作用不明显, 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以375 m L/hm2为好。

2.4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纤维长度效果明显, 其中以处理B最长, 为30.52 mm, 比CK的29.91 mm长0.61mm, 也比处理A、处理C分别长0.31、0.19 mm, 比处理D长0.17 mm;处理A、处理C也比CK分别长0.30、0.42 mm, 但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萘乙酸水剂对棉花生长发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特别对果枝数、成铃数、铃重、衣分及纤维长度等都有明显的作用, 增长 (增重) 效果明显, 优于常规应用的萘乙酸药剂, 而且对棉花整个生长、发育等都无不良影响, 安全无药害, 适合在棉花生产上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是一种利于增产增收、适合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应用的理想生长调节剂[5,6]。萘乙酸水剂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随萘乙酸水剂的用药量的增加而递增, 综合多方面的应用效果, 萘乙酸水剂的用量以300~375 m L/hm2为好, 其经济效益最为明显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妲, 苗兴启, 曲柏宏.钙及萘乙酸对苹果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4) :100-101.

[2]耶兴元, 范宏伟.萘乙酸对小麦根芽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8) :3522-3523.

[3]李明泽, 尚霄丽, 李成斌, 等.喷施钾、钙及萘乙酸对桃叶片生理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7) :178-180.

[4]郭忠贤, 杨明君, 陈有清.多效唑和萘乙酸对苦荞抗倒伏性和抗落粒性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5) :44-45.

[5]王乃宁, 高鹤荣, 季艳, 等.0.6%萘乙酸水剂调节棉花生长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127, 129.

木薯在生长猪日粮中的应用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设计

选择健康的体重约为25kg (阉割) 的杂交猪 (杜×长×大) 30头, 采用单因子对比试验,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个组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5头猪, 进行为期81天的生长试验, 试验从25kg开始, 95kg结束。

1.2 试验日粮

试验木薯由南宁壮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粗蛋白质为2.5%, 每千克消化能为13.37兆焦。日粮参照NRC (1998) 20~90kg阶段生长猪营养需要, 分20~50kg和50~100kg两个阶段配制, 试验组日粮用30%的木薯替代玉米用量, 每个阶段2种日粮的消化能、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基本一致, 日粮组成和营养成分详见表1。

1.3 饲养管理

注: (1) 每kg日粮提供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为:VA 11445IU;VD31700IU;VE 43.75mg;VK 33.12mg;VB11.87mg;VB26.25mg;VB120.025mg;烟酸25mg;泛酸钙9.37mg;叶酸0.62mg;生物素0.45mg;氯化胆碱500mg;VC 288mg;Fe165mg;Cu 140mg;I 0.9mg;Se 0.27mg;Zn 144mg;Mg 68mg;Co 0.3mg。 (2) 配方中养分含量为计算值。

注:同行肩标小写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下表同。

试验在桂林九牧饲料有限公司实验猪场进行, 栏舍为封闭式, 其内为水泥地面平养, 试验猪自由采食, 自动饮水器供水, 各栏环境一致, 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按常规程序对试验猪进行驱虫、免疫和饲养管理。

1.4 测定指标和方法

分别于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的早晨空腹称个体重, 以重复组为单位记录饲料消耗量, 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和饲料成本, 并比较经济效益。

1.5 数据处理

所有测定结果均以平均值和平均标准误表示, 显著性统计采用统计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用邓肯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2 试验结果

由表2可知,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猪的日增重提高显著 (P<0.05) , 平均日增重高8.06%, 耗料增重比降低显著 (P<0.05) , 比对照组低5.18%。经济效益分析, 试验组猪每增重1千克降低饲料成本0.38元,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见表3。试验期没有发现猪中毒和不良反应。

3 讨论与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用30%木薯替代玉米喂猪, 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及经济效益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试验日粮除饲料组成不同外, 日粮营养水平、饲料加工和生长猪的饲养管理条件基本一致。因此, 饲养效果的差异可归因于日粮的组成。可能原因一是日粮组成存在差异, 试验组的豆粕含量比对照组高6%, 豆粕赖氨酸含量高, 而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 促进了猪对氨基酸的利用;二是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组成和结构存在差异, 木薯淀粉颗粒直径比玉米大, 在猪小肠内水解速度比玉米慢, 促进了猪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 进而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

生长猪日粮用木薯替代部分玉米, 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值得推广应用, 至于木薯替代玉米的最佳用量,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毅, 程宗佳.膨化大豆与木薯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 2007, (24) :43~47.

生长应用 篇11

关键词: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132-1

玉米产业进一步发展,以及玉米良种、新技术的不断采用,玉米的品质和产量都进步巨大,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与日俱增。用高新技术武装玉米产业,优化品种,提高单产。要使玉米创高产,品种的选择是关键,玉米高产再高产的途径是向着优质、高产、紧凑型、耐密型品种方向发展,紧凑型玉米由于叶片上举,合理叶面积指数比平展型高的多,光能利用率高,可以形成较高的产量,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由于密度的增加,茎秆节间拉长,植株的高度也随之增高,如果遇难上大风天气,玉米倒伏现象必然发生,这样就必须解决玉米的倒伏问题,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的试验、示范,“国光矮丰”解决了玉米倒伏、空秆、秃尖三大问题。实践证明,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比对照增产10%~20%。

1 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的意义

“国光矮丰”是一种以小控大的物质,每亩只需20毫升(2支),就可以对玉米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2 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的好处

2.1 抗倒伏、抗旱、抗病、抗涝。

2.2 减少突尖、空秆、小穗。

2.3 茎秆粗壮,气生根多,根体大,吸收好、穗大籽粒饱满,成色好。

2.4 促进成熟3~5天。

2.5 提高产量,每公顷增产10%~15%左右,增加收入1000~2000元。

玉米喷施“国光矮丰”后,玉米在短期内生长缓慢,从而使根系迅迅速生长,玉米的气生根有了明显的增多,使玉米抓地更稳更牢,加强了玉米对土壤的稳定性。同时“国光矮丰”促使玉米基部节间长度大大缩短,增加了茎秆粗度,降低穗位。玉米穗上部节间变细变长,形成细秆,大大加强了柔韧性。“国光矮丰”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根部条数和层数增多对于玉米抗风、抗旱、抗倒伏有了明显的加强。再有穗的位置显下移,降低植株重心有利于提高抗倒伏能力。三是穗上部茎秆变细变长,有利于玉米随风摇曳,通风透光,提高了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样就为玉米抗倒伏和提高产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国光矮丰”的作用是保叶和促进生殖生长。叶子浓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提高,玉米抽出整齐,授粉好。空秆减少。同时玉米的根系发达,养分吸收好,营养物质供应充足,能形成玉米的穗大,千粒重提高,增加玉米的产量。

3 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效果调查

叶片明显发宽,发厚,颜色呈墨绿色。毛细根发达,气生根层数增加,根系数增加,比对照根系增加1/3以上。从根部向上1~4节间明显缩短8~10厘米,而且茎节加粗0.5厘米。植株高度比对照矮20~30厘米。测得平均矮21.6厘米。总株高降低,穗下部茎秆变粗变短,穗上部茎秆变细变长。结穗部位一般降低一节。比对照要早抽雄2~3天。成熟期调查,玉米籽粒发黄、发硬,成熟度好,成色好,秃尖少,空秆少。比对照提早成熟3~5天。秃尖比对照小1.2~2.0厘米,百粒种增加10%左右。产量增产10~15%。

今年喷施两次“国光矮丰”的,玉米株高降低20~30厘米,穗位降低20~25厘米,茎秆粗壮,气生根多,倒伏较轻。

4 应用玉米专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主要技术措施

4.1 玉米长到9~10片叶子时是玉米拔节初期,是“国光矮丰”最佳应用时间,这时玉米的植株的高度在80~100厘米,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阶段,这时期喷洒效果是最理想的,对控制基部节拉长有明显作,是玉米一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喷药时要注意,不能重喷和漏喷。

4.2 可喷施两次,第一次喷施后7~10天再进行第二次喷施,在穗分化之前,第二次喷施要比第一次减少用药量1/3。

4.3 喷施时尽量在早、晚,玉米叶片不打卷时使用,充分发挥药效。

4.4 如喷施后5小时内遇雨可重喷,但减少用药量。

5 应用玉米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试验调查

2011-2012年两年分別在九台市龙嘉镇二道村和袁家村进行试验示范,收到很好的效果。

2011年秋季在九台市龙嘉镇袁家村示范地进行测产,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同一栽培水平,应用“国光矮丰”进行矮化处理的比对照增产12.3%。对照田公顷产量9863.5公斤,处理田公顷产量为11076.7公斤,效果显著。

2012年秋季在九台市龙嘉镇二道村示范地进行测产,同样同一地块,同一个品种,同一栽培水平,对照田产量为每公顷10235.6公斤,处理田产量为每公顷11750.4公斤,增产14.8%。

因此,应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光矮丰”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

作者简介:吕辉(1963~),男,大专,就职于九台市龙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5 14:47:50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杏树上的应用 篇12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杏树新梢旺长

杏幼树生长旺盛, 枝梢极易徒长, 影响杏树的花芽分化。采用PP333、PBO等生长调节剂来控制杏树营养生长, 抑制茎部顶端分生组织区细胞分裂和扩大, 使节间缩短, 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趋于缓和, 有利短果枝的形成和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

在7~8月, 对金太阳杏幼树连续喷布3次330~1 0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 间隔期为15 d, 具有明显的控梢促花作用, 其中以5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1]。在杏花瓣脱落后约15 d, 用1 0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洒, 可抑制树枝总长度, 利于结果。在杏设施栽培中, 于果实采收后的6月和7月用750 mg·L-1的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施3次, 控制新梢旺长明显, 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浓度处理[2]。

发芽前土壤施用8~10 g·株-1的多效唑能抑制杏树枝条生长, 控制树冠作用明显, 并有利于提高当年坐果率和提高当年成花率[3]。或者花后15 d在土壤中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0.5~0.8 g的水溶液, 可以控制枝梢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4]。

PBO对新梢生长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在新梢进入迅速生长期的前期对凯特杏进行叶面喷施50~200 mg·L-1的PBO, 随着浓度的增加, 其新梢的长度明显减小, 节间长度变短[5]。刘新社等[6]在美国杏开花前7~9 d, 即花蕾露红期和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200~250倍的PBO溶液, 可控制新梢生长, 提高坐果率。朱凤云等研究认为, 杏树一年喷施4次PBO后, 可抑制新梢的旺长, 使节间变短, 提高短果枝比例和坐果率, 是取代环剥、扭梢和多效唑的有效方法[7]。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延迟杏树开花

杏花期较早, 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 经常发生晚霜危害。研究表明, 杏树的ABA/GA3值与抗寒性呈正相关, 红丰的抗寒性最强, 骆驼黄次之, 金太阳最弱, 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应选择红丰作为主栽品种[8]。在芽膨大期喷施18 mg·L-1 ABA, 可在不影响仁用杏花蕾、花朵和幼果发育进程的情况下, 提高抗寒力[9]。花芽膨大期施1 000~2 000 mg·L-1的青鲜素液 (MH) , 可延迟花期3~4 d, 有的品种可延迟11 d[10]。10月中旬喷施50~100 mg·L-1赤霉素或100~200 mg·L-1乙烯利, 推迟花期5~8 d。在杏树开花期喷1 500~2 000 mg·L-1的丁酰肼溶液, 可推迟花期4~6 d。杏树喷洒AVG后, 能安全度过早春寒流、低温, 延迟花期, 确保杏子的丰产丰收。一般在发芽前喷洒, 中花期品种用0.5%浓度的AVG溶液, 早花品种则用1%, 晚花品种用0.1%[4]。

3 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坐果率

花后5~10 d喷洒10~50 mg·L-1的赤霉素药液或者15~25 mg·L-1的赤霉素+1%蔗糖+0.2%磷酸二氢钾药液, 提高杏坐果率效果较好。于振盈[5]在杏树盛花期喷施50 mg·L-1的赤霉素, 坐果率为对照的146.5%。大棚杏在盛花期叶面喷50 mg·L-1赤霉素或花后5~10 d喷10~50 mg·L-1赤霉素, 可促进坐果[6]。但有的试验表明, 于盛花期对十年生荷苞臻、关爷脸、崂山红杏喷布50, 60, 70 mg·L-1赤霉素, 对坐果影响皆不显著[11]。

朱凤云等[7]于杏树开花前7 d、新梢长出7~8片叶、6月初、7月中旬各喷施1次150~300倍液的PBO, 使平均短果枝率比对照提高25.1个百分点, 成花率提高34.4个百分点, 坐果率提高21.0个百分点, 单果重提高18.8 g, 优质果率提高15.9个百分点。汪景彦等[12]分别于花前10 d、6月9日和8月9日各喷布1次250倍液的PBO药液研究表明:施用PBO后华县大接杏、骆驼黄杏的败育花减少62.6%和46.3%, 坐果率提高1.84和2.74倍, 单果重增长17.9%和33.3%, 固形物增加4.0和3.7个百分点, 且使华县大接杏果实斑点病的发病率减少1.45倍。

马锋旺等[13]试验表明, 在盛花期对曹杏喷布100~500 mg·L-1青霉素, 均可提高坐果率。其中300 mg·L-1处理的坐果率 (7.85%) 比对照 (4.11%) 高出3.7个百分点, 而100 mg·L-1处理的坐果率 (6.63%) 比对照高出2.5个百分点。杏在落果前4~7 d, 用10 mg·L-1的2, 4-D溶液喷洒, 可控制落果, 有效期可以持续98 d。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杏果实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杏属于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14], 在果实后熟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和乙烯产生高峰[15]。新疆库买提杏果实在常温 (25℃) 条件下用乙烯脱除剂依柯乙烯净处理, 可有效降低杏果实贮藏前期的呼吸及乙烯释放速率, 延长杏果实的贮藏保鲜期[16]。赛买提杏采后用10%的CO2熏蒸处理12 h, 可抑制内源乙烯的产生, 推迟内源乙烯的产生高峰时间并降低其峰值, 延缓了杏果实的成熟和衰老[15]。

【生长应用】推荐阅读:

健康生长07-14

仔猪生长10-15

生长时期10-20

生长动态05-08

生长增殖05-10

生长习性05-12

植物生长05-12

林分生长05-25

鹿茸生长06-04

果实生长06-04

上一篇:不同麻醉方案下一篇:曲面零件造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