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精选8篇)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篇1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指导09、10级武术班的专业武术教学,另上09级《武术养生》。《武术养生》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虽然上过一期,但为了让学生听得仔细,深入了解,我仍然搜集大量有关资料,以提高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水平。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组织清晰化,讲解生动化,动作示范准确化,教学内容合理化,并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感受独立组织带课,并写课后体会,一起加强评比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技改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环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教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技术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武术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练习武术动作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让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别人能练好的我也能做到。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篇2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2003级、2004级两个轮次的武术必修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实验前分别将两个轮次的学生分为条件相同(即教师不变;教学年级、人数和课时相同;在此之前具有武术基础的人在各组中所占比例的正负差不大于1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得数据加以统计。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82份,回收问卷182份,回收率为100%。
(3)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以往关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论文和国家相关文件性资料,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实验方案设计及教学实验原则
本研究依据新《课标》和教育部颁布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相关规定对教学内容的比例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在实验的具体设计中充分考虑陕西理工学院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素质、师资力量、教学时数、教学场地与器材等)。在学期初对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体育院、系武术教学活动的实地考察以及对以往关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将武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比例作如下设计(见表1)。
说明:理论教学在各教学内容中占2-5%的比例。
为保证实验效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担任本次教改实验的武术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即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实验组以基本功、组合动作练习为核心,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对照组则严格坚持以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理论与实践内容为依据,以教授规定套路为核心,以传统的示范、模仿为教学为手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突出武术的实效性是激发学生习武热情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研究就武术的认识与作用,在学期初分别对2003级和2004级两个轮次的武术必修学生(共182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0%的学生表示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见表2)。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武术课就是大量单纯的套路模仿练习,既难学又难练,即便学会了也没有什么实效性,与他们心目中的武术相距甚远。通过与武术专业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学生对极具实效性动作的练习频率远远高于规定套路。
在对武术价值的调查中,有73%的学生认为武术最大的价值是具有极强的攻防实效性(见表3)。可见,在武术教学中,突出武术攻防自卫的方法练习,应是武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对学生进行武术价值或作用的调查中,仅有25%的学生对规定套路(现行的武术教学大纲中规定套路的比例占总课时的55%)表示满意(见表4)。然而,54%的学生却对只占总课时10%的攻防组合动作练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充分说明运用实用、多变的自由攻防组合练习代替枯燥、死板的规定套路练习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2.2 教学改革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两个轮次的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套路的掌握情况分别为95%和86%(见表5),效果良好,考试优秀的学生比例也基本相同,但是在结合演练而进行的内容、方法和目的的创编考核中,对照组学生普遍暴露出动作单调、雷同和盲目化的现象。而实验组学生则表现出演练动作生动多样,攻防技击性较强的特点。并且从课程结束后6个月进行的跟踪抽样调查显示:对照组学生中对所学套路基本遗忘的比例约为85%,“考完忘光”的现象十分严重,并表示没有能力担任武术教学工作;而实验组中95%的学生依然能够较为熟练的演练所学套路,并能够根据所学的攻防组合动作自由创编出极具特点的武术套路,同时,对今后担任武术教学工作信心十足。从统计的数据和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对照组实行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授规定套路为核心,忽略了对学生启发式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过多,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死板化、模式化教学严重,缺乏激情,教学气氛紧张;实验组教学打破了固有的模式,以基本功、组合动作的练习为核心,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武术知识自行组合创编武术套路,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实验组的教学模式符合武术教学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圆满地完成了武术必修课程的目的、要求;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基本一致,是与新《课标》和教育部《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这一指导思想有机结合的根本体现。
3 改进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现状的方法与对策
3.1 加大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学练比例,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手段,为真正学好规定套路打好坚实基础
武术套路种类繁多,变化多样,但所有的套路都是由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构成的,可以说,学好武术的基本功是学好武术规定套路的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注重和强化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和练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规定套路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使学生从本质上对武术套路进行理解性学习,而不只是单纯的模仿练习,同时,有较好的基本功底作为基础,学练规定套路自然是事半功倍,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利用创编套路的原则和方法、技击与防范手段自编套路,变枯燥被动为主动活跃的课堂教学。
3.2 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使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的教学目的
武术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极强的攻防技击性,这也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在此前的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套路教学中要重视对套路规格讲授的同时,更应加强组合动作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更应正确理解其本质含义,而不再是简单被动的模仿练习。这样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巩固和长期记忆,才会真正杜绝“考完忘光”的窘境。实验数据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教学改革,在课程结束半年后的跟踪调查中只有5%的学生对所学套路基本遗忘,而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遗忘比例是85%。可见,对动作的理解性记忆在武术教学中至关重要。
3.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习武兴趣,为今后担任武术教学工作树立良好信心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学习与练习。若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就必须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其动作规格,认识其运动规律,理解其攻防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学生有了稳定浓厚的兴趣,就能够坚定意志,树立学好武术的坚定信心。同时也为提高武术的实战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今后担任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树立决心与信心。
4 结论与建议
(1)传统的以规定套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未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武术动作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加大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学练比例,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练习的盲目性,从科学规范的角度进行武术练习。
(2)缺乏实效性的武术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严重,并没有真正理解动作的本质含义,更不会应用于实际,所以才会出现“考完忘光”的窘境。因此,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代替盲目被动的示范模仿练习,使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有利于技术动作的短期掌握和长期记忆。
(3)学生对武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缺乏举一反三的灵活创新能力。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学生利用创编套路的原则和方法、技击与防范手段自编套路,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提高武术的实战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树立学生今后担任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龚双安.武术教学创新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实验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4]刘晖.激发学生兴趣改进高校武术教学[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5]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刘小学,刘秋玲,杨现新.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探讨[J].平原大学学报,2003(4):60-61.
[7]朱雄,汪琼.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8]单锡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实施
On the Carrying out of Wushu Teach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ushu Contents in the Course of "Sports and Health" in High Schools
HOU Qing-xuan1, HU Yu-xi2
(1. Guangdong Zhongshan Shiqi High Schoo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000;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thesis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ursebook of Sports and Health used in high schools and teaching of Wushu course at universities to maj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finds that the two are not relevant, differing in they contents, methods and appraisal systems. It holds that university Wushu teaching should be reformed in the above aspe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 school Wushu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and Health, Wushu,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外关注与重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需要和应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与展开,一批面向时代的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体育》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法及评价手段发生了革新。面对新一轮教改的进行,作为培养师资摇篮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已显得较为滞后,课程设计规划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设置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提供参考。
1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
1.1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关于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内容的诠释,结合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五个方面;每一领域都规定了各自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构建了内容体系。依据目标领域的要求,中学武术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学生认真、积极、自觉地进行武术锻炼,掌握一定的武术健身方法,促进身心健康;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武术知识、技能;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勤学、吃苦、自尊、自信、尊重、帮助的优良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
依据国家对教材管理新的规定,结合地方实际,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出现一纲多本。对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进行统计(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主编:耿培新),结合现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的编写分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第二版,主编:蔡仲林、周之华),现行人教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包含知识窗)的设置如下(依据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7~12年级教材,主编:耿培新):统计得知: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大致划分为9类,即武术概述、武术传统文化、武术技法分析、武术徒手动作与方法、武术图解、太极拳、武术主要器械、武术评判与鉴定、导引与养生;除武术教学章节外,中学武术内容几乎函盖了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从理论体系上讲,有武术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包含武术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武术文化、养生、武术欣赏等;技术体系则包括拳、器械、对抗、养生等主要技术。并且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教师不具备自学武术的知识和能力,将难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及要求。如形神拳由11个动作组成,包括了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蹬、弹两种腿法,除此,还有顶肘、抡拍等动作。刀术“由18个动作组成,包括缠头、裹脑、劈、扎、撩、砍、舞花基本刀法”[2]和蹬、箭等腾空动作。而太极十二动则由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野马分鬃、揽雀尾、蹬脚、倒卷、搬拦捶、如封似闭和十字手等主要太极拳典型动作组成。可以说,遵照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经过中学武术教育与课外拓展,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应该较为全面;但是,如何在中学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任务、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对教育的组织者来说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nlc202309051242
2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武术运动的发展,“1961年国家教育部将武术正式列入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3],并规定了每学期的具体教育时数,使学校武术现代化教育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作为担负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在革新各学科的教学。尽管2005年版武术教材与过去教材相比,加强了民族精神和武德教育,“在理论上增加了武术的文化内容、武术防身自卫的知识与技法分析、武术表演与欣赏的内容;加强了武术自学自练的方法指导,修改与充实了武术教学内容;在技术方面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4]。但是,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这一传统思想的梳束,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过程过于强调武术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几十年来仍按照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推手、短兵、散打等对抗实用技术被抛弃;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以套路技术的演练考评和理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武术知识传授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础理论为主,忽视武德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学生自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武术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差。
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弊端,加上教学内容没有与新修订的中学武术内容相衔接,导致学生缺乏自学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通过对80名中学体育教师调查得知:仅有12%的体育教师在大学里选学的是武术专项,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选修的是其它项目;其中,70%的教师忘掉了大学接受的武术教育内容,尤其是技术内容部分;60%以上教师对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中武术内容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在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与中小学武术教学协调一致。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要势必进行、且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3.1 更新武术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武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观念。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主动迎合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按照课程标准中领域目标的划分、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5],还原和丰富武术的真实容貌,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调动主体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武术文化的传播,延伸教育的功能。把武术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实践的体系,使之完善与发展。
3.2 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程采取了阶段设置课程的方式,即构建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结构。小学阶段教育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性课程和分科性课程并行,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样,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层次性,实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借鉴这种模式,既要突出多学科的交叉,又要体现武术学科的特性。因此,遵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武术类项目教学时数的要求,优化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上划分三个版块:即理论知识版块;技术动作版块;实践内容版块。在理论知识版块中精讲武术概论、武术礼仪、武术文化、武术教材教法、竞赛理论等;技术动作版块:结合《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的内容,精心设计套路教学动作,在分类动作教学基础上,加强短小组合练习。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以人为核心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套路,如太极十二动或十六式太极拳、木兰扇、八段锦等;在实践内容版块中组织武术竞赛、表演、欣赏等活动,让学生看图,自学、自练、互教,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
3.3 突出学生武术素质教育
卢元镇教授在2005大学体育论坛中讲到:“人的素质是一种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人品质。人们习得的知识、技术常常可以因长期不使用而逐渐消退,而且随着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知识技术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而素质给人形成的求知欲望和掌握知识技术的本领却可以长期发展作用”[6],这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外、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终身受益,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只有学生的武术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中学武术内容的设置,学生武术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即练、用、讲、编、行五字。“练”就是武术动作的练习,是武术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武术传承的主要条件,也是武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用”即为武术在实际中的操作,如武术欣赏与评判、技击术的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结合自身条件的武术锻炼等;“讲”是对武术知识的概括和见解,以及实践中具体指导与帮助;“编”表现为武术的创新,是根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如动作练习的长短、动作难度的大小、动作速度的快慢等,都属于创编的范畴;“行”则指行为,主要指结合武术内容和要求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礼节与品行、自我学习与锻炼、武术课堂中的表现等。
3.4 采用新的教育手段
以“练、用、讲、编、行”五字为主线,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支撑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武术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时间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武术论文,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倡导自学、自练、互助的学习形式。重点加强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武术竞赛与表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和武术内容的学习,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设计竞赛、表演,丰富课堂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高组织与评判能力等;利用课余时间按排武术欣赏任务,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武术动作影片、传统的武术技术录象、以及现代散打与搏击录象,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
nlc202309051242
3.5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确保领域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对传统武术文化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武德、武术礼仪,拳种的传统文化理论依据,拳种起源、流派、特点等);对武术技术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套路技术,散打技术,擒拿自卫技术,技术识图,拳种技击理论等);对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武术教学的组织、教法,武术基础训练,武术运动生理、生化分析等);对学习情感与运动参与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中学生参与、自学能力、相互帮助、实际操作等)。以此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武术运动与教学的能力,形成终身武术锻炼的习惯等。
4 结论
(1)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已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从武术学习的领域目标、到水平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且课程理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2)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与中学武术教学没有较好地衔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的衔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鉴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尽快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武术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武术素质培养,按照“练、用、讲、编、行”五字进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习惯和能力,以适应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的需要。
(4)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学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情趣与武术锻炼的习惯,切实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耿培新.《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5〕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教材育出版,2009.
〔6〕卢元镇.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R〕.洛阳:2005大学体育论坛,2005.
(责任编辑:李远伟)
武术教学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武术教练,在学校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武术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着,回顾这半年的工作,既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武术教学总结。
一、狠抓基本功坚持搞好每天的上好武术课,保证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武术训练。在课堂上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武术运动量。对他们的练习讲究科学性,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练习,工作总结《武术教学总结》狠抓基础训练,我们都知道武术的基本功、基本技术训练,既是初学入门的基本功夫,又是保证体能和技能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从量变到质变,必须经过千万次反复练习。使他们的动作趋于规范,真正能够在技能和技术上有所进步。
二、兼顾武德教育除了在武术练习上对他们严格要求,我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奋力拼搏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上完一整节时消耗的体力比较大,如果没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很难把武学好、打好的。
三、对于少数上课不认真的学生,我经常找他们谈心,与他们交流。通过不同动作的学习,使学生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加锻炼的兴趣。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借鉴以前的长处、改进不足,为学生更好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训练中,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矿区新胜一小武术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武术教学模式,以体育改革为纽带,统整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以武术特色来达到“健体、明理、益智”的目的。从武德教育入手,在坚持以文化为主课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与爱好,引导学生 继承和发展我国武术文化,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上,培养武术特色人才,实现五个目的: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二是磨练学生意志;三是健全学生人格;四是增强学生体质;五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武术操,经过半年多的训练, 学校有了自己初步的教学、训练模式,实际情况具体如下:
一、统筹兼顾,初步形成武术操训练机制
本学期,学校成立了建立教学训练机制,计划成立武术操方队,预备形成阶梯式的教学——训练模式。
二、扎实抓好常规教学
为了保证正常的训练, 我们克服困难,认真上好体育课,真正将体育教学的侧重点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不 仅使体育课真正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使全校学生真正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在身体等各方面受益。学校将武术教学作为学校的校本特色与体育教学有机融合。通过体育课堂、大课间双渠道,继续对学生进行动作的纠正、规范及力度、强度等方面的训练。
三、扎实做好武术操的训练
本,我们加强了武术操的训练工作,期间包括:大课间的武术操的训练,体育课的教学 同时,加大训练力度,增加了训练时间,依此来保证训练的质量。优化“四个结合”:
1、明确目标与分层要求相结合;
2、群体训练与个体指导相结合,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兴趣与培养特长相结合;
3、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4、继承 与创新相结合。
在各学科各门类活动全面渗透体育特色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发展中有所针对,有所侧重,使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 都有成功的机会,全面发展的可能。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篇6
快乐运动
——2016年秋季二到三年级武术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总结
四个月的时间就这样的匆匆的过去了。短短的一个学期,小同学们都积极参加训练,整个兴趣班气氛融洽,充满了欢声笑语。充实的一学期就这样结束了。期间本人本学期有幸担任学校小学武术训练指导老师,活动安排在室外操场进行,二到三年级武术兴趣班本学期共有29人参见,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还有一定的压力。作为武术训练的指导老师还是第一次,压力是一定存在的,那么 就是无论是自己选择的还是被选择的,既然是要自己去做的,那么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他做好,不辜负自己。从9月份开班以来短短的3个多月,我自己和学员收获很大。
本学期武术兴趣班的教学工作在一场精彩的演出中快乐的结束了,下面我来做出以下总结:
我选择了适合于少年儿童大众武术教学内容特点来自编适合的武术操操配合音乐进行练习。如: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跆拳道的基本步法:弓步、马步、简单的实战步法:前滑步,后滑步、左右跳换步,基本冲拳动作:原地冲拳,马步冲拳,跆拳道的基本实战姿势,还有武术的基本腿法:正踢,侧踢。编成做操的形式进行练习,先分解教学然后结合起来练习。在完成动作演练的同时,也完成了基本功的练习。在授课时,遵循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原则,先让孩子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然后将几个动作组合成一个招式、最后将若干个招式连串成一个完整的套路,在训练中学员的年龄,和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学习和训练中采取了传帮带的教学方法使其每一个学员都能跟上训练计划进行,从而达到训练的效果。
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运动量,采取了短时间大强度的练习,以提高少年儿童的运动能力。所以,在大强度练习后,我一直控制学员的运动量,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分,最低不超过130次/分,整节课的运动密度为50%—60%之间。
1.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充分把握这个时机,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技术要领,使后面的教学内容能够合理的开展开来。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把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作为这节课的准备活动,既复习了以前的东西又能让学生们活动开。让学生建立初步的动作概念,这样做会使准备活动和基本练习衔接得紧密而充分,有利于这节课质量的高低。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忆以及对武术动作的掌握情况。3.结合实际讲解,加深印象
武术套路功防特点体现在一招一式中,因此在讲解时要进行模拟示范,这样使学生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记忆。为使动作教学简单化,应首先帮学生找出套路动作的规律所在。对于一些相关武术知识结合应用于实际讲解,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在套路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套路,在复习课上,教师应采用启发和提问式来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理解记忆。如在学习拳,掌,勾的教学中,不防这样提问:拳如何从腰间冲出去?掌型的特点?勾手的方向等等。通过这样归类提问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动作,使表面看来无规律可循的套路变成有序可循,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4.因材施教
(1)在课堂中要精讲多练,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科学标准合理的应用语言,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够使学生达到练习的目的。
(2)对初学者釆用分解教学法在武术课堂教学中,一般先釆用分解教学,如学五步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在学套路前可先学会基本功,如在学五步拳时,可先练一练弓步,马步,扑步,虚步。就连我们搞专业的人学习太极拳时,还要先学习8种最基本的动作。(3)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
(4)练习和呐喊相结合在练习武术动作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哈”或“嘿”等。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5)队行的变换及教师和学生的站位。学生的站位和练习方向要固定否则容易使学生动作路线产生错误,要充分体现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和听到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但不要过多的变换队型,影响教学的进程。
(6)灵活多样的教法武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有它自身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只要抓住其固有的特点,因势利教,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它结构上的特点,就可以把有难度的单个动作分散来教,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还可以把武术动作的名称,术语大大形象丰富,如“金鸡独立”;有的直接反应了动作结构和方法,如“跃步冲拳”,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讲述动作的要领,再结合生动的比喻和恰当的夸张,教学气氛就更活跃了。
(7)在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新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感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自己还有内容没有讲完,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慢慢适应。
结束语:这些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体会,可能总结的还不是很完善,但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去实践,虽然有很多都说出来了,但说出来并不一定能做到,上课不仅仅是锻炼自己而已,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求自己,体现出性格坚强、开朗、活泼 课堂纪律严肃,对学员们进行心理引导,让每个学员轻松地学会每一个武术动作。让孩子们感觉学习起来很轻松简单。通过本期武术兴趣班训练的小朋友,体能、礼仪、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一学期下来小朋友都有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得到了武术这个运动项目的中心点,使每一个学员的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得到锻炼。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孩子们慢慢对武术的精神礼仪都得到了理解。
合理、科学的运动量安排让少年儿童在练习武术时,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短短的一学期每个孩子都进步了许多,我相信跆拳道兴趣班在家长关心下,以后会做得更加的出色的。
快乐的寒假马上就要来临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教学大纲,希望每个孩子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我坚信用爱去带领每个学习武术的学员进入功夫的殿堂。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篇7
1 关于武术的概述
1.1 武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武术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提高后, 无论就运动形式还是内容, 以及在运动技术理论等方面, 都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科学体系。
武术不仅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也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有着特殊的地位, 就其形式和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比拟的。
1.2 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
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武术占着独特的优势。然而, 在现代的武术套路教学中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阶段, 仍然是以运动路线的讲解、动作的攻防为主要教学方法。以这种趋势发展, 必然会对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提高其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探讨武术套路的新的教学思路, 对于传授现代武术与科学知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也有利于武术运动的传授和普及。
2 关于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的探讨
2.1 当前武术套路的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的数据, 我们可以得知在现行的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以竞赛为主要目的来学习武术套路。也就是说, 竞技武术占据了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这样以来必然导致两个不良的结果。
(1) 使学生缺少了攻防技击的使用练习。如果仅以竞赛套路的学习为主, 必然会忽视了武术技击的本质特征。而竞赛套路在编排的过程中往往不会将技击的应用考虑到其中。因此它脱离了实用价值而缺乏客观性。
(2)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动作为主要平分标准的竞技比赛, 使得武术完全以功架的练习为手段, 而以真正的使用为主要目标的追求却发生了倾斜, 因此, 这样以来对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不利。
2.2 武术技击性存在结构上的不足
这个问题是当前的武术教学中最为普遍的, 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 在高校的传统武术套路教学中, 竞赛套路占了总学时的近60%, 而传统武术约占1/4。这可以明显看出学校在武术套路技术教学方面对竞赛套路的重视性, 在一定程度上就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学习。在传统武术的教学中, 有关于技击性的教学内容太少了, 完全不能体现出传统武术的本质, 即技击。
从这一事实的角度来看, 在武术的教学中完全有必要进行改革。由于我国的传统武术是极为重视技击的。因此在今后的武术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将技击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武术的教学内容中去。我国的传统武术讲究全面发展, 不仅是要练, 还要打, 只有打与练有机结合, 做到体用兼备, 才能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 这样以来才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热忱,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更多武术知识, 丰富了头脑, 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1) 不能将练与打分开。竞技武术的重点往往只在于视觉的效果, 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愉悦感, 这是武术中“练”的一种体现。而传统武术注重的打与练的结合, 仅有练是完全不能充分体现武术内涵的, 必须将练与打充分结合起来, 才能展现出武术独特的魅力。同时, 也要懂得打与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练是打的必然经过, 而打是练的理想结果。因此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 完全照搬武术竞技比赛的模式。就现在的武术专业教学情形来看, 几乎完全照搬了武术竞技比赛的模式, 但并不满足于这种现状, 而是欲实现打与练的充分结合的二元式结构。另外还延续了前人的思路, 设计出了一种套路专项和散手的专项兼修, 试图从课程结构的表面来实现武术的打与练相结合的特点。虽然这种教学目标比较明确, 然而却无法真正地从内在中反映出打与练的真正联系, 同时, 也无法反映出武术技术上的真实面貌, 从而导致了学生对武术的肤浅认识, 最终对武术本身也产生了疑虑。
2.3 提倡形式多样的民主教学法
实施长拳教学应注意形式多变, 采用双体相互观摩, 相互纠正, 相互比赛的教学形式, 选出掌握动作较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积极分子充当小先生, 这样可以让学生尽快掌握套路, 提高授课效果。
3 如何提高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的质量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 武术套路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历史传承的因素含量较高的传统武术的技术。然而, 受到社会发展的物化影响, 包括经济原因和教育原因都对武术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 有不良的影响, 也有积极的影响。这里的不良影响就是在传统武术的技击性教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这对于武术文化的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受武术项目教学的影响, 让高校的武术教学逐渐走向了竞技的道路, 从而忽视了对传统武术的全面的系统性学习。正因为如此, 难以将焦点转移到传统武术上来, 在构建武术套路的教学内容中, 也难以体现民族传统的特色。为此, 我们必须寻找出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套路技术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1 要做到体用兼备
根据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涉及到的问题设计问卷。对高校武术教师 (30人, 占17.9%) 发放问卷, 对在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套路专业的本科生 (随机抽样138人, 占82.1%) 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168份, 回收问卷154份, 回收率91.7%, 有效问卷146份, 有效率达94.8%, 达到预计的要求。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得出四个方面的结果: (1) 有95%的学生认为武术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2) 有73%的学生认为所学的武术不实用; (3) 有96%的学生认为没有进行武术的技击性练习, 有83%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入武术技击性的教学内容和练习; (4) 有98.8%的学生认为没有进行拳种的系统化学习。由此可以说明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基本没有进行拳种系统化的教学和武术的技击动作的教学和练习。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有96%的教师认为武术套路教学模式是有需要改革; (2) 有82%的教师认为在所上的技术课中缺乏较多的攻防技击动作的教学; (3) 有71%的教师认为在目前技术课上所学教的内容太过于单一; (4) 有93%的教师认为在技术课中需要加入攻防技击动作的教学与学习; (5) 有93%的教师认为在技术课中没有拳种系统化的教学内容。
3.2 全面发展, 整体化与多样化结合
要想使得武术套路的技术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我们必须做到全面发展, 并要实现整体化与多样化的结合。武术的知识体系不是单一的, 而是由非常丰富多彩的拳种知识所构成的。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对拳种的产生及其特点和规律要有一定的认识。因为每个拳种的产生过程都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的拳种之间既是相互独立又是有一定联系的。所以, 我们要想构建完整的、系统的武术知识体系, 就必须针对所选择的拳种进行系统的教学, 并使其在全面接触武术的基础上对某一个拳种得到系统的学习。这对策略对武术发展的本身而言可以起到全面发展, 使整体化与多样化相结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中, 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武术教学中, 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合多种不同类型课堂。同样, 对于同一节武术课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武术动作, 并能够恰到好处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于传统武术套路技术的学习, 还要增加一些技击动作到教学内容中去, 以弥补其在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之处, 并实现传承中华武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内容的研究[J].贵州体育学报, 2010 (2) .
[2]张莉, 徐亮.对武术长拳套路教学方法的探讨[J].体育大世界 (双月刊) , 2011:157-159.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师范院校:武术套路: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05-01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成功经验。但从总体上看,师范院校武术套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在目标、内容、方法、考核上仍存在若干问题。为此,本文将对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且提出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旨在为套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武术态度。
2师范院校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2.1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一直采用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高度统一的教学模式,所有学生无论基础好差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武术套路教学主要以“运动技能为中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全都围某一个项目的一个动作或一套动作进行。其教法和手段千篇一律:“讲解一示范一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纠正错误”,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对武术课不感兴趣,学生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这与教法陈旧和用之不当密切相关。
2.2武术基本功、套路的枯燥性与大学生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心理之间的矛盾
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是练好武术的前提和基础,应贯穿于习武的始终。但是武术基本功,例如蹲马步、踢腿、压韧带等有枯燥性、劳累性的特点;另外,套路演练水平提高阶段的习练也缺乏趣味,而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希望在快乐中学习,武术套路的这些消极特点与大学生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心理相互矛盾,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速了他们的兴趣转移。
2.3大学生追求“难、美”动作的心理与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喜欢武术的原因除了武术的攻防技击价值外,其次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武术的观赏价值。在套路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简单朴实的武术动作普遍不感兴趣,相反,对那些“难、美”的动作兴趣比较浓,例如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等。“难、美”动作的完成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前提的,套路教学面向的是学生大众,而不是专业运动员。许多大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素质不好而不能完成这些动作,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4教学评价的统一性要求与大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武术套路教学评价一般是从套路完成情况、动作规格、劲力和节奏、熟练程度与连贯性四个方面进行统一评定,然而,当前的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武术基础,由于身体素质、认知、情感、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原因,大学生在学习上不免存在个体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评价的统一性要求与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挫伤了那些武术“天资”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
3.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改革的理论总是和改革的实践共存的,所以转变观念必将伴随着改革的实践过程。目前,制约和影响我国院校武术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因素来自于传统的思想和旧观念,如果不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举步维艰。因此,武术教师首先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树立现代教育观、体育观。其次,根据现代体育专业武术课程发展的需要,武术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扎实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及广泛深厚的学科以外的科学文化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开设多元式的武术课程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内心需要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武术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的现代型教育观。
3.2突出武术的技击性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整个武术套路中除了几个过渡动作外,其余的动作都有攻防含义,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失去了技击属性也就不再是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突出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初学动作时,教师要对各个动作进行攻防含义的讲解,还可以与大学生进行攻防演示,加深大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步掌握所学动作后。即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攻防转换的打斗练习,这些动作最好与所学的动作类型相似,这样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打瘾”,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还巩固了所学习的动作内容,提高了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
3.3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对不同层次、规格人才的共同要求,就是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武术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各项运动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中强调以教师精讲、引导、指导下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法
多年来,武术课一直以学生能否完成一套或几套武术套路动作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论学生基础如何,层次怎样,追求的目标就是一个,及格或者高分,学生完全是在被动学习。这种考核的最大弱点是在每个学生面前都是“一刀切”,仅仅注意到武术教学的结果。而不注意武术教学过程的评价,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因此,要加大考核改革力度,考试中除规定内容外,应增加自选内容,改变考核方法,把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过程的评价,并将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出客观公正、以人为本分层次的考核制度。
4结束语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武术专业11-20
武术表演专业09-26
高校武术专业改革论文05-21
武术散打班教练总结07-06
武术班训练计划11-04
洛阳师范学院2021年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简章07-26
武术教学09-20
体育武术教学05-16
武术选项教学09-21
幼儿武术教学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