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

2024-06-20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通用10篇)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 篇1

在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不高、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开展质量。因此,在高校武术选项课开展与实施的时候,要通过丰富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武术选项课教学方法手段使用的有效性,来促进大学生武术感知与锻炼能力的不断提升,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1 当前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现状与成因

1 . 1 武术教学缺乏人气

当前,在我国高校武术选项课开展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方式是体育课堂上的武术教学,由于在体育选项课上大学生缺乏自由选择武术学习内容的权利,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与引领下进行统一的学习。第二种是高校开展的武术社团,大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的选择武术项目,这种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但是因为受到师资、场馆等因素的影响,武术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有效的普及到每个院系,造成高校武术教学人气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1 . 2 武术课堂气氛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武术选项课与其他体育运动教学相比而言,受到武术学习内容、组织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课堂的气氛等相对较为稳定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这一客观存在的学习方式的影响,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在选项课选择的时候,往往兴趣较低。因此,在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及时有效的改进武术选项课教学组织方式、创新武术选项课的评价方式等手段,来促进大学生武术选项课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为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有序、高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 3 缺乏有利的课外活动氛围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受到普及程度、大学生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高校课外活动等时间,开展与普及的程度较低。与篮球、跑步等运动项目相比较,武术练习者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锻炼环境与氛围的影响,而出现了寥落的现状。同时,由于在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设置的过程中,关于武术的群体比赛较少或者没有,而使得大学生在从事武术学习与锻炼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内驱力与展示的平台,影响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2 高校武术选项课问题的成因

2 . 1 武术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

由于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高校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缺失。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编订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教学教材,作为我国推行学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武术教学内容仍然沿用以前推行的武术教学内容来实施武术教学,主要包括:初级长拳、初级刀术、初级剑术、初级棍术以及青年拳、简化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自由选择。发展至今,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从未进行过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老化、动作过于形式化、缺乏实用性,无法体现出武术的真正内涵。除此之外,由于教材缺乏,不断学段的武术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同一个武术教材,因此,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对武术学习失去神秘感,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武术学习的欲望大大降低,对于武术精神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 . 2 武术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在当前的情况下,高校武术教学课堂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在武术课堂教学上调动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武术的技法的实际运用讲解不够充分,也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技法运用的实战练习,无法展现出武术的魅力和本质特征,从而导致学生对武术产生误解,对武术的求知欲大大降低,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

2 . 3 武术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缺乏有效的行为导向作用

高校武术教师由于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发展和理论学习的力度不够,导致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或演练时,无法将规范的动作以及武术特有的气势和精神面貌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武术教师缺乏一定的崇拜感。同时,由于武术教师对相关武术技法的运用了解不够深入或直接不懂,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无法准确地回答,无法满足学生对武术的探究心理需求,使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欲望大幅降低。由于武术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论素养,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课后探究,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不高。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的武术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毕业生的缘故而导致的。

3 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提升策略

3 . 1 不断丰富武术教材内容, 提升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在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当前高校武术选项课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此类问题根源的分析,为高校大学生武术选项课的开展创造有效的支持。通过组织武术教师、课程改革专家等进行武术选项课教学,不断丰富与创新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提升武术选项课教材对大学生的兴趣吸引,并按照不同年龄的大学生制定科学的选项课教学内容,保证大学生所接触的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联系到一起。与此同时,在武术选项课内容与教学评价方面最大程度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色,以武术选项课来展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所在,为高校武术选项课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 2 不断提升武术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进一步创新武术教学的形式,不断拓宽武术教学的途径,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将武术教学跟游戏结合起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升武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武术技能运用的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升武术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将武术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明显地区分开来,充分体现出武术课的本质属性,实现学生对武术选修课的预期价值。

3 . 3 注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高校的武术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武术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武术教师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武术的训练和学习,就会导致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降低,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武术教师科学实施武术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提升武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经常参加课外武术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和武术相关的集体活动,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 . 4 从改善场地器材方面来提升武术教学效果

武术选项课的场地设施作为基础保障,需要为大学生创造完善、健全的武术教学制度、场地、良好的师资条件等。高校在保障大学生武术选项课开展方面,通过加大对优秀武术传统文化的展示、宣传工作,吸引更大的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武术选项课,为高校武术选项课群众基础的奠定创造有利的支撑。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各地高校在开展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做好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改编,保证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新颖、文化价值,并通过与时俱进的改造与创新,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武术价值的认同。

摘要:在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武术动作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效果。因此,该文以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当前我国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有效教学的策略。通过该研究以期为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策略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 篇2

通过学习武术基本功的动作,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有所提高,通过复习跳高的动作技能,提高跳高成绩,发展跳跃能力,学生学习认真,积极练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探究尝试。课堂气氛浓厚,效果明显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

不足之处:学士积极参入了,但是大多数都是形式方式的参入、被动的参入。积极探究了,但是没有进一步深入,没有进一步思考;动作学会了,但是只是会了,没有融会贯通;进行合作了,但是只是形式上的,只存在于形式上的。没有彻底的认识到动作的本质。以上只是本人的浅薄认识,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论大学武术教学的基本现状与对策 篇3

摘 要 武术在中国的发展史比较久,属于我国值得骄傲的瑰宝。武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同时还能作为一类娱乐观赏性的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术爱好者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了使得年轻一辈人也能够喜爱了解武术,将武术的教学安排进了大学的课程里。通过研究讨论大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 武术教学 基本现状 对策

武术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情感,武术的练习不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够作为一种艺术进行展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健身健体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武术的练习者也在不断的增多,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武术的学习是一个具有技术性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指导将武术的技术性普及开来,使得更多的人正确的了解中国的武术,使得更多的人系统的掌握武术技能。

一、大学武术课的现状分析

主要表现在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课程安排少。大学中,体育课一般只安排了一周两个学时,按照大纲的要求,要学习的课程相对较多,有些时候因为下雨或者是其他原因会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正常开展,这样实际上用在室外教学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武术在有限的时间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而部分学校因为缺少资金和师资力量,该课程都不再开设。

二、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都是直接灌输,由于课时短,教学和复习的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很多学生在没有完全消化前面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又被迫去接收新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错误的示范,而且在发现错误之后仍不及时改正,重点和难点分析的不够透彻,学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另外对于武术的攻防这块的理解不够,理论和实际没有实现融合。

(三)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没有进行有效的练习,就直接进入了教学环节,导致很多学生缺少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很多道具的使用中也缺少了感性的认识,直接进入教学,被动的接受,造成掌握的速度慢,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为了强身健体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学生是觉得学武术好玩,有些是为了取得相应的学分,有些学生就更加的直接,是为了打架。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生动的进行讲解,缺少趣味性,学生从主动学习转变成被动学习,更加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质量的高度和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要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把握,在讲解时力求全面生动准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因为没有专职的武术老师,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三、提升大学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重视体育教育,增加课时

武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对大学生的修生养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学好武术可以给人观赏,丰富了日常的生活。另外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是需要得以传承的。武术的学习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大学教育应该对其重视起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武术的魅力,适当的增加课时,将它作为地方的特色课或者是传统课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对武术的需求。

(二)重视基本功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侧重性的去学习和所学内容相关的手法、步法和腿法等简单的动作,只有基本功打牢了,后期的套路学习就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武术课的教学上,首先要教授武术的基本动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动作开始入手,然后再学习拳术和器械,另外由于武术课的时长有限,所以单纯的依靠较短的武术课堂来授课是完全不够的,在平时就应该计划性的在每堂课的准备部分就开始基本动作的训练;另外,相关的理论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大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常能够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见解。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老师对于正确的理论要进行鼓励,对于不足的理论要帮助其改正,这样才能更明确的认识到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师资的投入

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多,教师少,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多增加一些体育老师,并提高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保证体育老师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为,这样才能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武术老师还应该有着扎实的体育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在“体育”的过程中实现“育心”,给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学武术的教学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发现有助于找到相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大学武术的教学课程需要被重视起来,需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加以支持,将中国的国粹发扬光大。积极的采用合理的措施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以便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韦伯兵.大学体育教育实施健康的构想[J].上海体育科技.2013(4).

[3] 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4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决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主题,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自然延伸, 是高级形式的数学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越来越被数学界普遍关注, 它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理解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1. 什么是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是指人们在数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2. 什么是数学问题的解决?

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指学生在新的情境状态下, 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二、明确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 它对于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问题解决, 是一种对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规则、方法和技能重新组合的创造性运用, 因此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 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训练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对题中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感知, 而且还要求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多角度地思考, 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寻找解题思路, 同时还要让学生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推广、迁移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去, 因此问题解决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生在面临新的数学问题时, 由于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直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题中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掌握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策略

1. 抓好问题解决的四个环节。

(1) 理解问题。理解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 这一步主要是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搞清楚题目叙述的事件, 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做好准备。在理解题意时, 要注意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初始状态有全面而完整的认识。如“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35头, 下有94足, 问鸡兔各几何”, 题中“鸡2只脚, 兔4只脚”是两个隐蔽的条件, 没有直接告诉你, 需要学习者自己去挖掘发现。 (2) 寻求方案。认真分析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题思路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首先是引导学生把问题中的主要内容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法建立起联系,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其次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确定问题解决的起点。同一问题如果思考起点不同, 则思维过程展开的方向也就不同。例如, 建设工程队修一段路, 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5, 第二天修了余下的3/7, 还剩570米。问这段公路长多少米?如果以求第二天所修米数占公路全长米数的分率为突破口, 其思维过程是: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剩下的570米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全长共有多少米”。如果以求第一天修后所剩下的路长为突破口, 其思维过程是:把第一天修后剩下的米数看做单位1→第二天修后剩下的570米所对应的分率是几分之几→第一天修后剩下多少米→这段公路的全长是多少米。最后确定运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3) 实施解答。实施问题解答是问题解决的具体实施, 它要求学习者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 按照既定的解题思路, 根据四则计算的意义列出算式, 进行计算, 直到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一步既是一个执行解题计划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检验和修正原计划的过程。如果发现前面所制定的求解计划和解题思路不当, 应及时修正。 (4) 反思评价。在问题解决以后, 教师应引导学生看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计算数值是否正确及最后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在确信自己解题正确无误后写出答案。反思评价这一步非常重要, 它不仅可以保证解题的正确性, 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 突显问题解决的三个特点。

(1) 问题解决的情境要体现“趣”。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力求体现趣味性, 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解决单纯的数学问题更有趣。如, 我校六年级的80名同学和2名老师去公园春游, 总务主任说每人可供应2瓶汽水 (包括老师) 。到了公园, 商店贴有告示:每5个空瓶就可换1瓶汽水。你能帮助总务主任筹划学校至少要购买多少瓶汽水吗? (2) 问题解决的过程要体现“实”, 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题目本身的内在因素, 把主例用好用足, 把问题解决落到实处, 这比单纯地解答同类的一百个问题的作用更大。如, 某校三年级同学男生与女生的比是4:5, 男生有80人。三年级共有多少人?。 (3) 问题解决的练习要体现“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题组练习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按比例分配问题可设计如下练习:a.三堆煤共重27吨, 甲、乙、丙三堆煤重量的比是1∶3∶2, 这三堆煤各多少吨?b.三堆煤共重27吨, 若从甲、乙两堆煤中各运1.5吨到丙, 这时甲、乙、丙三堆煤重量的比是1∶3∶2。这三堆煤原来各重多少吨?c.三堆煤共重27吨, 若甲、乙两堆煤各烧掉1.5吨后, 这时甲、乙、丙三堆煤重量的比是1∶3∶2。这三堆煤原来各重多少吨?

3. 掌握问题解决的三条策略。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篇5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6-02

现阶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武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中国武术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相关套路有一定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中华武术的传承。由此可以看出,武术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目前高校教学形势下,武术教学期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与教师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武术教学质量。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安排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及达到所预期的的教学成果而采取的教学方法[1]。实际上,在高校武术教学期间,其教学方法并不是固定相同的,而是需要按照不同人员自身素质情况与接受程度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创新以及探索。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活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通病,那就是教学方法相对固定呆板,教师往往采用老一套的武术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武术讲解要领以及示范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借助矫正动作的模式来完成课程的教授。武术教学活动中的娱乐性以及实战性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从而造成高校武术教学形式相对陈旧以及武术教学内容枯燥,大大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武术动作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进而阻碍了武术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2.高校武术的教材内容不合理

高校的武术教材普遍存在内容不合理的问题,中国武术从出现算起,已经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具有非常深厚的底蕴,其中所包含的相关理论知识相对丰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武术与体育领域、人文领域、宗教领域以及文学领域有着密切联系,要想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领会到武术动作的实质精神,就必须要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领域都涉猎到,并有所了解与认识,把对武术的相关理解上升到理性高度,培养武术学生的锻炼意识[2]。但是,各高校在武术教材方面却存在着较大差别,出现教材内容不科学的现象。一些高校采用统一教材,一些高校采用综合性教材,一些高校采用自己编写的教材,还有部分高校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武术教材。也正是因武术教材的杂乱,使得武术教学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进而严重影响到武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3.高校武术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校武术在师资力量方面相对薄弱,从而使其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作为一名武术教学工作人员,自身必须要具有非常扎实的武术教学基础理论以及武术功底。能够对各种武术教材做到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方面有着独特见解,具备高校武术教师应有的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示范武术动作应力求标准到位,把中国武术中的精气神较好的展现出来,给学生做好示范。然而,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一些高校的武术教师身兼数职,造成精力的分散,从而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3]。虽然,我国高校的武术教学中理论研究深刻、经验丰富以及武术功底相对扎实的高素质教师居多,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武术教学水平不达标的武术教师,存在武术教学人才缺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

二、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1.激发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兴趣

武术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武术动作技巧与技艺的本身,还渗透在武术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中,现阶段的高校武术教育只是把武术看做普通的教学项目,重视技术教学,旨在教会学生武术动作的一招一式,不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武术一招一式间的攻防含义,甚至离开了中国武术文化或者是文化教育,仅仅成为了无本之木以及无源之水,不能走得更远,最终使学生难以对武术套路的学习产生较大兴趣。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期间,教师应高度重视武术动作的内涵,积极挖掘中国武术与哲学、与艺术、与心理以及与礼仪质检的关系,把武术技术教学逐渐提升到人格培养的高度,从而使武术行为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学生的人格与人品。在武术教学理念方面,必须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在武术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安排方面,要立足实际,致力于激发学生兴趣。

2.科学对待高校武术教学

中国武术走进高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都应该从心理层面上科学看待武术教学,高校应该尽可能多的开设一些武术课程,然后增加课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武术交流会或者是武术交流活动,强化武术文化交流[4]。高校武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武术动作传授的全心全意,在动作示范期间应做到标准化,使学生对武术学习产生兴趣。高校武术学习不应该只看重学分,应正确认识到武术强身健体的作用,做到从实际出发,领悟武术动作的博大精深。

为了改善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应着眼于全社会,从社会范围大力宣传武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于武术的认可度,特别是社会高层以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人需重视武术,进而使武术被更多人接纳,在社会上得到较快发展,最终影响到高校的大学生。比如电影《少林寺》的热播,就引起了不小的习武狂潮,对中国武术的大力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扩大武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属于解决武术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尴尬局面的重要途径之一。

3.重视高校武术教学的理论知识传授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部分之一,属于历代人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武术受到不同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以及军事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会渗透到民族科学、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民族精神以及民族艺术、习俗中。现代大学生在经过基础性体育教育之后,已经对体育教育有了一个非常感性的认识,在大学期间应该把这一系列体育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5]。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生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原则以及如何实施体育锻炼,最终养成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知能力。

4.采用合理化的武术教学方法

合理化的高校武术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武术教学效率,高校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音乐和武术套路相互结合的方式,根据实践证明武术练习随着音乐旋律,将会使学生在武术练习期间不会那么累,而且可以收放自如地开展武术动作,进而展使武术动作、优美的音乐以及学习者的情感达到相互融合的境界。传统形式的武术套路在教学方法上相对单一,练习相对乏味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无法保证武术教学效果。鉴于该种现状,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在武术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实现音乐与武术动作教学的结合,把音乐加入到难度更大、衔接更多以及速度更快的相关武术套路中去,促进武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5.加强高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建设

高校应积极引进大量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武术教师,提升武术教师的待遇水平,促进其教学环境的改善,从而使武术教师能够更加踏实以及更加安心的投入到高校武术教学工作中[6]。此外,高校需要积极组织武术教师参与武术动作的学习,更新武术知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与武术专业素质水平,只有这样,高校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继承。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武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武术教学方法欠科学、武术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视问题,采用科学化的手段,通过科学对待高校武术教学、加强高校武术教学的师资建设、合理化的武术教学方法以及激发高校学生对武术教学的兴趣等措施,改善高校武术教学工作的现状,提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7-80.

[2]刘文武.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0:98-102.

[3]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01:84-88.

[4]李富刚,涂琳琳,季浏.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05:613-620.

[5]陈琳,王智慧,陈盈.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05:30-34.

高校武术课基本功教学刍议 篇6

关键词:学校武术,基本功,教学

拳谚云:“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打拳不活腰、到老艺不高”;“要学拳、须站桩”。这些拳谚充分体现了武术基本功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基本功就如那大厦坚实的地基,只有打好基本功这个“地基”,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武术基本功是学习武术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好的基本功,就很难“更上一层楼”。但是,目前的武术基本功却成为有意愿学习武术的学生的“拦路虎”,有很多的学生在练习武术基本功一两节后便对武术失去了兴趣。如何使武术基本功避免学生“望而却步”、“练而生畏”,对学生充满吸引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1 高校武术课开展现状

武术类课程在大学课堂的开设,不仅具有健身的作用,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着深远的影响。高等学校拥有众多青年学生,是体育运动开展最为火爆的部分,因此高校武术的发展是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影响着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武术在高校的传播却是举步维艰,学校武术只能靠着强制性的课程来生存,学校武术正处在被边缘化境况。在对福建三明学院武术选项课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对于武术还是有较大的兴趣(见表1)。

在武术课程中对武术选项课的选择大多数人(超过2/3)是对武术课抱有兴趣的,占总人数的74.6%;有15.9%(20人)的学生是由于选其他的课程没有选中,调整到武术课中,仅有9.5%(12人)的人是因为没有课可选,而最后选择武术课。由此看来,武术课在高校中还是得到了学生青睐的,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受欢迎程度却远远不及于跆拳道和球类项目。

通过问卷对学生感兴趣的武术内容进行调查(见表2),得到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学习武术的内容是对抗性的项目,其学习武术的目的是防身自卫,其中占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51.6%),其次为太极拳,占调查总人数的27.8%的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由此可见,多数学生希望通过武术课的学习能够达到防身、健身的目的。

2 武术基本功练习不受青睐的原因

“八岁扎马九岁拳,十岁棍棒锁刀剑”。众所周知,武术基本功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练习武术的基础。武术套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套路,都是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而成,武术教学训练一般都比较单调和枯燥,特别是练习基本功时,对柔韧、速度、力量、爆发力、耐力等要求都很高。

在对学生的访谈和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见表3)在武术基本功练习内容中,柔韧性练习最不受到学生的喜欢,其次为踢腿和桩功练习。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几乎都没有接触过正规的、系统的武术训练,没有任何的武术基础。中学体育课在“应试教学”的光环下不是被占用,就是采取流于形式的“放羊”,这就造成了学生与武术的接触较少,甚至没有。而接触过武术的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大都来自于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片,认为武术就是打斗和神秘。在没有对武术有正确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武术基本功的开展则具有一定的难度。武术基本功的练习又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难度,需要一定的毅力去完成,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甚至会影响到整节课的学习效果。

3 提高高校武术基本功训练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贯彻武德教育,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要习武,先习德”,武德教育在武术训练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容易急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极为重要。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目的的学生会认真学习武术动作,并且会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武术修养。对武术学习抱着消极态度的人则有可能只是走马观花的比划一下动作敷衍了事,对待考试也是六十分万岁。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对基本功练习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对武术的进一步理解。

3.2 充分运用鼓励肯定的语言,创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教学训练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的成败。一个良好的教学训练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训练的热情。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就造成其训练过程中难免出现枯燥。一位美国教育学家曾经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在武术基本功训练过程中,教师运用鼓励和肯定的赞美性言语或者动作对学生的练习给予一定的表扬,关心帮助学生,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训练氛围,可以调节学生在武术基本功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烦躁情绪,使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对工作充满热情。运用简洁、生动、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进行教学;在做示范动作时能够熟练、优美,使学生体验到武术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练习的热情。

3.3 武术基本功训练的多样化

武术基本功主要包括肩臂功、腰功、腿功、手法、步法以及跳跃动作、平衡动作等形式。初学者或是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人,都必须加强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完整而系统地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动作进行组合,优美地表达武术套路美的意境。但是许多学生喜欢练习套路,而不愿意练习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由表3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学生不喜欢柔韧功力练习。原因是武术课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多数情况下是学生绕着田径场慢跑两圈甚至更少,身体肌肉的粘滞性没有完全的消除,就开始压腿项目,对学生来说就难以认真对待,从而产生厌恶情绪,这种情况下柔韧性训练很难达到效果。

在武术基本功练习之前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或者是竞赛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热身活动,从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来看,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准备活动更充分。在武术基本功练习过程中也可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例如:在进行正压腿的过程中可以变化一下方式,学生坐在地上,一条腿屈膝,脚放到另一条腿的膝关节以上,然后开始对平铺的腿进行正压腿,既可以防止压腿过程中的屈膝,又可以改变每次对着肋木压腿的单一方式。在进行腿功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武术技击方法融入其中,在武术基本功训练中加入搏击实战的动作组合,让学生融入武术技击环境之中,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进行基本功练习时也要注意到学生错误动作,应给予及时的纠正。

3.4 重视全面的身体素质

学校武术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学校武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身体状况,在武术练习课中不能用运动员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学生,应更多的从健身防身的角度去考虑。武术基本功教学在进行专项素质练习的基础上应注重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武术运动中动作幅度大、爆发力强、速度快、肢体各环节运动节奏变化无常,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武术专项素质,还必须有良好的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等综合性素质。在每一次武术课中,除安排一定量的专项身体素质外,还需要安排与武术相关的身体素质练习。如:30米冲刺跑、蛙跳、腰腹肌、背肌、俯卧撑以及各种柔韧性练习。最终目的是全方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冯凯鑫.武术专业学生基本功教学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66-67.

[2]杨建营,邱丕相等.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73-76.

[3]谢玉波.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2005(3):260-261.

武术课教学应注重基本功训练 篇7

一、加强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练习是武术的基本内容之一。拳谚讲:“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这说明了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学生对基本功掌握得好坏, 直接影响到套路技术的规范。

武术基本功包括手形、手法、步法、身形、身法和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的基本动作, 按一定的套路组合, 形成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套路。可见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不仅是武术专项素质, 而且是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 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基础是否扎实, 动作是否规范, 决定着学生未来的提高程度。因此, 在教学中, 基本功练习要贯穿到每一节课中进行练习。因此, 教师要不断地钻研教材、教法, 选择好基本功的内容和方法。

具体来讲, 选择基本功内容要有针对性, 应与每一节课的基本内容结合起来, 为教学内容服务, 为套路服务,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练习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出拳无力、出拳无劲的弊病, 首先, 应将武术动作的演练风格与徒手体操的练习要求作出比较, 使学生明确拳与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其次, 在教学中要狠抓基本功, 反复训练基本动作, 然后再学习套路。也可以通过幻灯片, 使学生产生直观认识。具体训练基本动作时, 先在教学上使学生掌握冲拳、推掌的正确技术规格, 在动作基本正确的前提下, 再采用各种训练措施, 变换练习形式, 以免使学生练习时感到枯燥无味。例如, 教学中可采用直立冲拳、推掌等交换练习, 实践证明, 按此程序和方法进行教学训练, 不仅提高了基本功的动作质量, 而且本身就是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的快速力量训练的有效手段, 因而劲力就有了明显提高。同时, 演练中也就表现出武术快速有力的特点和风格。

基本功练习还应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这样才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提高步型方面。例如, 弓步、马步, 特别是虚步, 刚开始时, 要求应该低些, 腿放的高度可略高点, 时间可略短, 待训练一定时间达到一定水平后, 再逐渐将腿的高度放低, 时间放长, 提高要求。实践证明, 教学中抓好套路动作基本技能的传授, 是加快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示范、讲解与领作

(一) 示范

示范教学是武术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示范, 使学生对动作建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形象, 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如果示范动作做得漂亮,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武术的示范需要快慢、正反结合。快和正指的是每一次示范时要快速, 正面示范。如长拳要做得舒展大方, 快速勇猛, 刚劲有力, 抑扬顿挫, 精神饱满, 令人振奋、鼓舞, 留下深刻印象。这叫做第一次示范看气势看精神。第二次示范动作要慢, 要背向学生, 与学生运动方向一致, 使学生看清动作的路线、结构和形象, 以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这叫做第二次示范看动作。强调“拳似流星, 眼似电”, 以及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二) 讲解

教师的每次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后, 应立即讲解动作要领、路线和方向。在讲解中, 必须结合教师的示范动作, 并要突出重点, 语言精练、准确、形象。例如, 在讲解冲拳时, 应突出“拧腰、顺肩、旋臂”的要领, 使学生理解到要顺肩就必须拧腰, 要想力量贯注拳面, 必须在肘关节过腰后急旋臂。拧腰、顺肩一方面是加大了运动距离, 另一方面能发挥全身的力量。急旋臂是把全身的力量集中贯入拳面, 体现出“寸劲”。武术中“一寸长, 一寸强”, 说明拧腰、顺肩、旋臂的效用。而“手起、肘随、肩追”即手向前冲出, 肘和肩随之向前, 腰也要随之扭转, 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三) 领作

武术教学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 武术动作结构复杂, 单靠示范学生难于理解动作和掌握动作。领作是武术教学的主要环节。领作时教师一般要背对学生, 与学生运动方向一致, 这样便于理解和模范动作。当手形或身法看不清时还需正面补充示范。可用“挺胸”、“落臀”、“顺肩”等提示性口令, 随时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记忆。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逐步严格要求动作的质量。同时要求课后反复练习, 认真体会, 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掌握和技术熟练, 绝不是一两次练习能得到的, 而要长期不间断地坚持学习。俗话讲:“拳练千遍, 身法自然, 拳练千遍, 其理自见。”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 篇8

当前,我国的高校武术以套路教学为主,套路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武术的态度。大学生大都比较喜欢武术,但是经过武术课的学习后,多数大学生都热情而来,灰心而去,“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日益突出,这种现象应该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在众多因素中教学因素是主导因素,教师没能够控制好教学过程,没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许多教学矛盾有待解决。为此,本文将对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且提出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旨在为套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武术态度。

2 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2.1 大学生对武术“质”的需求与教师注重武术“形”的教学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喜欢武术的首要原因就在于武术具有攻防技击价值,通过习练武术可以提高个人的防身自卫能力,至于武术其它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观赏价值等都是次要原因。当前,我国高校武术的套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时间或其它原因,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有意无意地舍弃了套路动作的攻防含义讲解与示范,仅仅进行套路“形”的教学,武术套路成了机械的肢体运动、武术操,被视为“花拳绣腿”、“满片花草”,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2.2 大学生追求“难、美”的动作的心理与自身素质之间的矛盾

大学生喜欢武术的原因除了武术的攻防技击价值外,其次,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武术的观赏价值。在套路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简单朴实的武术动作普遍不感兴趣,相反,对那些“难、美”的动作兴趣比较浓,例如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等。“难、美”动作的完成是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前提的,套路教学面向的是学生大众,而不是专业运动员,许多大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素质不好而不能完成这些动作,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2.3 武术基本功、套路的枯燥性与大学生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心理之间的矛盾

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基本功是练好武术的前提和基础,应贯穿于习武的始终。但是武术基本功,例如蹲马步、踢腿、压韧带等具有枯燥性、劳累性的特点,另外,套路演练水平提高阶段的习练也缺乏趣味,而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希望在快乐中学习,武术套路的这些消极特点与大学生追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心理相互矛盾,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速了他们的兴趣转移。

2.4 套路演练的“三多”问题与大学生追求简单易学的运动之间的矛盾

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普遍会遇到“三多”问题,即动作数量多,路线变化多,动作因素多,大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逐渐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问题的直接对象的大学生们更是倍加关注。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大学生们往往把时间都投入到了专业课程,以及英语、计算机等考证上,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相对来说,大学生很难有更多的余暇精力去从事复杂的体育运动,他们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于自己的学业似乎无关的事情上,对于复杂的体育运动他们可能有欣赏的需求,但不一定有亲身参与的想法。相反,倒是那些相对简单易学,学习时间短、见效快,有一定趣味的体育运动,更受大学生的青睐。

2.5 教学评价的统一性要求与大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武术套路教学评价一般是从套路完成情况、动作规格、劲力和节奏、熟练程度与连贯性四个方面进行统一评定,然而,当前的武术套路教学往往是大班教学,每个班级学生的人数都是几十人,由于身体素质、认知、情感、智力、性格等因素的原因,大学生在学习上不免存在个体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评价的统一性要求与大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挫伤了那些武术“天资”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6 考核内容的规定性与大学生创新心理之间的矛盾

武术套路考核内容一般都是所学习的套路,具有强烈的规定性。然而,众所周知,武术套路又具有可创编性,在当今创新的时代,这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满足他们的创新心理需求。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因此,武术课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规定的套路,应该有更高的要求,与我国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总体指导思想相一致。

3 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

3.1 突出武术的技击性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整个武术套路中除了几个过渡动作外,其余的动作都有攻防含义,这是武术区别于体操、舞蹈的根本所在。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失去了技击属性也就不再是武术,这种只注重套路“形”的教学现状急需改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突出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初学动作时,教师要对各个动作进行攻防含义的讲解,还可以与大学生进行攻防演示,加深大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步掌握所学动作后,即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攻防转换的打斗练习,这些动作最好与所学的动作类型相似,这样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打瘾”,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还巩固了所学习的动作内容,提高了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

3.2 降低动作要求,教材化改编

学校武术套路中的“难、美”动作不多,主要有腾空飞脚、旋风脚、腾空摆莲等,虽然这些动作与运动员的比赛动作相比较,较容易,但是大众的大学生普遍没有武术基础,规格地完成动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学动作时,教师可以对这些动作进行人性化改编,适当降低难度,例如腾空飞脚,可以允许摆动腿先落地,起跳脚的高度也不一定过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学生有了一定的武术基础,专项素质提高后,再逐渐提高动作的要求,向正规动作过渡。

3.3 引进音乐,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

音乐作为当前社会流行的特殊文化,它已经深深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可以说,没有一个大学生不喜欢音乐的。音乐可以提高人的神经兴奋度,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同时还可以使人思维敏捷,增强记忆力,消除疲劳等。正因为音乐的种种价值,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广泛地应用到工厂车间、商场、餐饮等。当前,许多学者已经提出把音乐引进武术课堂,并且作了有效的论证。引进音乐,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很好地迎合大学生的心理。引进音乐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可盲目,课的不同部分应该配备不同的音乐,课的准备部分,要选择一些振奋人心,增长士气,增强民族精神和自信心的音乐,例如《男儿当自强》、《中国功夫》、《万里长城永不倒》、《精忠报国》等;课的基本部分,要选择一些与所学动作节奏相吻合的音乐,长拳类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紧凑、分明的音乐,例如《醉拳》,太极拳可以选择一些以中庸、沉思、静远、飘逸意境的风格的民族古典音乐,例如《梁祝》;课的结束部分,在音乐的选择上与太极拳的要求基本一致,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降低兴奋性,消除疲劳。

3.4 创编短小精悍,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套路

现代社会处处都提到“以人为本”,高校武术教学也不能例外。因为武术套路具有可创编性的特点,所以建议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创编短小精悍,简单易学,实用性强的套路,这样大学生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于武术套路上,同样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消除疲劳,愉悦身心,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等目的,这样的套路可能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喜欢。

3.5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机械化,没能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严重挫伤了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全国上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武术课的教学评价方法势在必行。建议关注大学的进步与发展,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突出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就感。

3.6 改革考核内容

当前武术课的考核内容一般都是所学习的套路,这对检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年龄普遍都在20—23岁之间,他们的思维基本上已经发育成熟,而且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心理。武术课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大学生武术动作,培养他们的武术兴趣,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基于大学生的创新心理、创新潜力,以及武术套路的可创编性特点,建议改革考核内容,内容可以包括所学套路与自编套路。对所学套路的考核,允许大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以保证大学生能够充分的获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稳定和提高他们的武术兴趣。自编套路的具体操作如下:教师可以把大学生随机分为几组或自愿组队,给出几个规定武术动作,然后各小组在各自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编排、演练。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果这些矛盾没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大学生积极武术态度的形成。因此,找出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六个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套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学者参与到此方面的研究中来,争取早日使武术课成为大学生喜学乐上的课程。

摘要:文章对高校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旨在为套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武术态度。

关键词:大学,武术,教学

参考文献

[1]姚大强.音乐在体育中的作用[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4,(6).

[2]龚斌.浅析体育与音乐的关系[J].湖北体育科技,2001,(6).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技击性,武术套路

一、武术技击性的形成及特点

武术, 是一门搏斗的艺术, 集踢、打、摔、拿、击、刺等各种攻防格斗动作为一体, 讲究内外合一, 神形兼备, 具有独特的健身及实用价值, 深受青少年喜爱。武术教学除了要达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的目的以外, 其主要任务是要让练习者掌握技击动作要领并能在实践活动中熟练运用技击技能。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 在与野兽的搏斗过程中产生的拳打、脚踢等动作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不断的发展、整理、加工、锤炼形成了技击动作的雏型;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 模仿生产劳动和动物的各种动作构等形成了武术的基本套路;由于战争的需要, 并把套路加以改进、提高并灵活运用于战争中。而武术特有的内容和形式是其具有攻防技击性:首先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 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次武术无论是用于军事斗争实践, 还是现代体育运动, 更多是以搏击的形式出现。

二、“技击动作—套路”教学模式

1、指导思想

在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根据武术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时数的要求, 将所要传授的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各种拳术、器械和套路按照动作的性质、结构、特点重新排列组合成单独演练动作, 做为限制性选项内容, 由教师集中组织教学。

2、教学模式结构

教师示范套路——分解动作并讲解技击含义及技巧———学生对技击动作进行演练———学生互相观摩和演练———套路的演练——巩固定型

3、总体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技击性在武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初步认识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初步了解武术套路的本质所在。

(2) 技能掌握目标:通过教学讲解和指导使学生理解技击动作的含义, 并能对其进行熟悉的演练。经过一定的练习后, 使学生拥有一定的防身本领并能演练完整的武术套路, 初步完成教学目标。

(3) 激发学习动力目标:技击性对抗练习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有着积极的意义。

(4) 情感目标:经过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提高学生对武术技击动作和攻防含义的领悟能力, 同时渗透武德教育, 加深对民族体育精神的理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 亦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感情。

4、组织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过程和练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 运用基础的、实用的技击动作讲解并与武术套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对武术技击动作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 经过一定的努力最终形成套路的演练。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讲解指导下、交流心得体会和并进行练习从而掌握整个的套路, 最终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该模式实践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在该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根据

学生的身体、心理、生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主动的去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体练习的需要,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在学习和演练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有效的心理负荷和身体负荷,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通过对武术攻防技击性动作的

讲解和演练, 使学生对武术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攻防技击动作技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迎合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从记忆在层面上讲能够提高学生的兴奋性, 使记忆任务从单纯的识记中突出出来, 提高学生自身的主体觉醒状态,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 从而降低了遗忘率。在学生熟练掌握套路的情况下和动作演练的基础上, 最终形成长时记忆。

3、在功防技击的演练过程中, 学

生掌握了动作功防的含义, 并且通过技击动作的演练体会到了动作要领和着力点所在, 不但能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和准确的条件反射, 而且可以收到神形兼备的效果。技击动作简单而实用, 在讲解和演练的基础上很容易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学生很容易掌握, 也使学生学有所获, 较好的完成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4、武术文化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结合, 不要仅仅的一味去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积极性, 不要片面的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从而忽视了知识内容和细节的教学。充分的发挥教学方法作用就应当因时因地而制宜, 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参考文献

[1]徐伯然、郄捍烈:《关于构建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模式的思考》, 《山东体育科技》, 2001 (03) 。

[2]编写组:《武术》,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年。

武术教学策略基本问题 篇10

近年来,有关复合方程的根的问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大部分考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情绪紧张,不知“路”在何方;也有的考生尽管基础很好,但由于分类不清和运算不当,使得思路受阻,影响到后续问题的解答。实际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是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以及换元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正确应用,进一步把复合方程转化成简单方程或者把方程根的问题转化成函数图像交点(函数零点)问题等。下面结合试题具体说一说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分类讨论须谨慎

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与复合方程有关问题时,要时刻注意分类的标准,一定要做到不重 复与不遗漏,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例1 已知函数f(x)=m·2+x+nx,若集合{x|f(x)=0}={x|f[f(x)]=0}≠?芰,则m+n的取值范围为( )。

A.(0,4)?摇 ?摇?摇?摇B.[0,4)?摇?摇?摇 ?摇C.(0,5]?摇 ?摇?摇?摇D.[0,5]

解析 令t=f(x),由{x|f(x)=0}={x|f[f(x)]=0}可得t=0时,f(t)=f(0)=m=0,因此f(x)=x+nx,则{x|f(x)=0}={0,-n},当f[f(x)]=0时,有f(x)=0或f(x)=-n,再由{x|f(x)=0}={x|f[f(x)]=0}≠?芰可知:f(x)=-n无解或f(x)=-n的解为0或-n,

(1)当f(x)=-n无解时,Δ=n-4n<0?圯0

(2)当f(x)=-n的解为0或-n时,n=0;于是由(1)、(2)可知:0≤n<4。

故m+n的取值范围是0≤n<4,因而选B。

点评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令集合A={x|f(x)=0},B={x|f[f(x)]=0},且满足A=B≠?芰,从而探求m+n的取值范围。

二、以形定数显神威

在解决有关复合方程问题时,分类讨论思想自然十分重要,但如果只考虑到分类,仅仅由数再到数,有时可能收效甚微,更有可能陷入无限循环的运算之中,运算量很大,最终导致思路受阻。如果能在分类的同时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就会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直观和轻松。

例2 函数f(x)=ax+bx+c(a≠0)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据此可推测,对任意的非零实数a、b、c、m、n、p,关于x的方程m[f(x)]+nf(x)+p=0的解集都不可能是( )。

A.{1,2}?摇 ?摇?摇?摇?摇B.{1,4}?摇?摇?摇 ?摇C.{1,2,3,4}?摇 ?摇?摇D.{1,4,16,64}

解析 本题需要利用换元法,令t=f(x),

则原方程m[f(x)]+nf(x)+p=0 ①,

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mt+nt+p=0 ②,

(1)分类清晰,思虑周密。

对于方程②,可以分以下三类:

(ⅰ)方程②无实数解;

(ⅱ)方程②有一个实数解,即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t;

(ⅲ)方程②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t、t(不妨设t>t)。

(2)以形助数,方便直观。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少直觉,形缺数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

对于(ⅰ),易知①的实数解集为?芰;

对于(ⅱ),如图1及图2所示,由图1得到①的实数解集为{x,x},且x+x=-,

由图2得到①的实数解集为{x},且x=-;

对于(ⅲ),如图3及图4所示,由图3得到①的实数解集为{x,x,x,x},

不妨设x

由图4得到①的实数解为{x,x,x},不妨设x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选项进行验证,1+64≠4+16,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是一道集方程与函数、数形结合、转化与归纳等思想于一体的难得的好题。命题立意没有刻意追求新、奇、特,虽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它无“法”可依,无“型”可套,让试图利用题海战术“以量取胜”的幻想破灭。同时,该题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努力揭示问题的数学本质,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实现“以质取胜”。

例2 若函数f(x)=x+ax+bx+c有极值点x、x,且f(x)=x,则关于x的方程3[f(x)]+2af(x)+b=0的不同实根个数是( )。

A.3 ?摇?摇?摇?摇B.4 ?摇?摇?摇?摇?摇C.5 ?摇?摇?摇?摇D.6

解析 由题意知:f′(x)=3x+2ax+b,因为函数f(x)=x+ax+bx+c有极值点x、x,所以x、x是方程f′(x)=3x+2ax+b=0的两个根,而方程3[f(x)]+2af(x)+b=0与方程f′(x)=3x+2ax+b=0在形式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有f(x)=x或f(x)=x,又因为f(x)=x,因此当x是极大值点时,xx,f(x)=x有两个根x、x,f(x)=x仅有一个实根x,如图5、图6所示。

故关于x的方程3[f(x)]+2af(x)+b=0的不同实根有3个。

点评 本题实际上是函数不动点的问题和方程根的问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极值和方程的根,需要考生具有极强的运算能力。

三、换元方法巧设置

在解决有关复合方程问题时,换元法是非常常用的,在换元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换元之后中间变量取值范围的变化,稍有不慎将会导致解答错误。利用这种方法将复合方程问题转化成简单方程或者转化成两个函数图像交点个数的问题,使得问题答案尽显图中,使问题的解决呈现直观性。

例3 设函数f(x)=,若关于x的方程[f(x)]-a|f(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f(x)===1-∈(-1,1),且函数是单调递增的奇函数,其图像如图7所示,若关于x的方程[f(x)]-a|f(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也即方程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令f(x)=t∈(-1,1),则即方程a=(-13即可。

点评 复合方程求解常借助于换元法。涉及解的个数的问题,可将复合方程解的个数问题转化成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再进一步将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转化成两函数图像交点的个数问题,实现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转化。

通过以上几道例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共同方法:若方程f(x)=0的根分别为x,x,…,x,则对于复合方程f[f(x)]=0的根,就可以转化为研究方程f(x)=x,f(x)=x,…,f(x)=x根的讨论问题,这样就将复合方程问题转化成简单方程问题,又可以更进一步将方程根的问题转化为函数图像交点问题,然后利用数形结合使答案跃然纸上。

上一篇:解析模板下一篇:振动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