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选项教学

2024-09-21

武术选项教学(共9篇)

武术选项教学 篇1

武术选项课, 是成都体育大学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的选项课题之一, 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武术选项课的教学, 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 增大学生对武术知识的了解范畴, 培养学生的武术能力, 使学生能运用掌握的武术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自我锻炼, 把武术运动作为终身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笔者从调查成都体育大学学生进行武术选项课学习的情况入手, 通过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揭示目前武术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 为教师今后的武术选项课教学提供一些参考的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上武术选项课的任课教师1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成都体育大学2007级武术选项课学生100人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大学生武术杂志, 教育学, 心理学等有关专著及文献, 为本文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数理统计法;利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所调查的问卷进行统计, 并对结果进一步研究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武术选项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2007级上了武术课的学生和任课教师的问卷调查, 可以看出, 学生在武术选项课结束后, 还不明确怎样应用学到的武术动作去锻炼身体, 怎样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 怎样应用合理的方法去组织和传授武术知识, 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 一方面,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课堂的主宰;而另一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对学生“灌输”武术动作, 而不是体现在引导学生怎样去了解武术的内涵, 怎样把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成自我锻炼、创造提高武能力。

2.1.1学生对武术选项课的兴趣, 学习动机和了解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 沈阳工业大学的学生对武术选项课的学习较感兴趣, 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学习动机明确。因此, 他们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 大多数学生学习认真, 自觉积极练习动作, 课后也能进行复习,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武术不了解或了解甚少, 从而造成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教师教授的动作和套路, 会练几个动作就是武术了, 而武术是什么, 了解甚少。

2.1.2武术选项课教师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 能否把学生培养成热爱运动, 身体健康, 体质强壮的合格人才, 关键在体育老师。体育老师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教好, 而上好体育课又是教好学生的主要表现。此外, 学生是否对体育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除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外, 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 教学方法及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 对学生也有一定影响。因此, 学生学习的好坏, 除主观因素外, 教师是关键所在。从调查结果中看出, 大部分选学武术的学生对武术教师的工作态度, 教书育人, 技术水平, 教育方法以及与学生关系的评价是好的。65%以上的学生认为, 教师认真负责, 能以理服人;50%以上的学生认为, 武术教师能教书育人;47%的学生认为, 武术教师技术好, 教学生动活泼, 对学生一视同仁。

2.2影响学习武术的兴趣分析

学习兴趣, 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 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在教学中,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 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 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努力等, 从而提高活动的效果。因此, 教学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同学生们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有很大的关系。

2.2.1受课时限制, 教学任务安排过多

武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不得不根据规定的时间安排所有的教学任务, 加上高校学生大多数都是武术的初学者, 一堂课时间内, 教师不但要复习上次课学习的内容, 还要学习规定的新内容, 使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回顾和记忆的阶段。武术课上最常见的现象, 就是教师在前面作示范动作, 学生在下面不断地模仿, 很难留有时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在多种现代体育项目相继进入高校课堂的今天, 武术作为传统体育项目, 不断受到现代体育项目的冲击, 武术教学的课时也相应的减少。学生可以选修的体育课程增多了, 在武术教学内容缺乏相应的创新的情况下, 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教学相比显得过于单调了, 而且缺乏应有的对抗性、娱乐性, 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对武术套路的学习, 普遍感到兴趣不高。

2.2.2教师讲解示范能力

对成都体育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调查表明, 有17%的学生认为,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简明扼要、重点突出;13%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讲解有重点、难点, 针对性强;46%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示范准确熟练;40%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示范标准规范;10%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示范动作一般;39 %的教师在教学时边讲解边做示范动作, 21%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讲解不精练、没有重点;而10%的教师在教学时只做不讲。这说明, 有30%的教师讲解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能做到简明扼要, 重点、难点突出。86%的学生认为, 教师的示范标准、准确、熟练, 但还有部分教师的讲解不能使学生满意, 他们的授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武术选项课作为成都体育大学体育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特有的作用与价值。改革选项课武术课是成都体育大学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创编简短、有表现性、观赏性, 便于教师教学, 学生训练的武术套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把与武术密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课堂教学主要内容中, 使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武术选项课教学过程倾向于传授教材考核内容, 缺乏对学生武术能力的培养, 存在着学而不知自练的现象。

3.2建议

3.2.1完善学科建设

包括选课制度、授课安排、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 要打破以往旧有的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设置上来, 使学生真正学到自己想要学的内容, 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2.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都体育大学专业武术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技巧上下功夫, 增强学生习练武术的兴趣;同时, 应积极参与学生武术课余活动的指导工作, 建立良好的课堂内外武术互动体系。

3.2.3完善现有武术课考核制度

综合考虑学生的客观基础和主观努力程度, 改革“唯技术论”的竞技评分方法, 实行人本主义的考核制度, 保证武术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3.2.4加强对武术协会的指导作用

成立各种武术协会, 加强对协会的指导工作, 培育武术骨干;组织各种武术活动, 加大校园宣传力度, 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知武、爱武、练武、比武的良好氛围。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 武术选项课作为成都体育大学体育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具有特有的作用与价值。但是, 滞后于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需求的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成都体育大学武术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武术选项课,学习动机,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金明.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法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2, (6) :84-85.

[2]郑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3]朱景宏.论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6) .

武术选项教学 篇2

你们好!

近些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减小,但每年参加高考体育加试的考生却有增无减,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家对…。以了解大家的就业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对策,帮助大家提高就业率,也为进一步完善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导向和决策依据。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本次调查只用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严格保密,不会给您个人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答题方法:请在每道选择题的括号填上您的选择,凡有下划线的地方请具体填写(包括选择题中的“其他”项)。

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就业准备(1--5)

二、就业观念(6--10)

武术选项教学 篇3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设了武术选项教学课程。经过三年的武术教学,武术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武术套路,各项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对武术也产生了极高的兴趣。这说明武术选项教学深受学生的喜欢,把它延伸,本人认为武术选项教学在高中课改中开展是有必要的。

一、武术选项教学可以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有着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都知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而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开展武术选项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之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学校得以弘扬,为振兴民族,传播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二、武术选项教学可以发展武术运动,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国古代的先贤,曾经把“四大发明”贡献给各国人民,而今具有辉煌历史的中华武术正大踏步地走向世界。2000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国际武联为奥委会大家庭的成员。北京2008年奥运的成功举办,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武术文化搭建了绝佳的舞台。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放开眼光,从长远利益出发,从学校体育抓起。发展武术运动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能保证国家优秀武术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为国争光,增强学生的爱国心。

三、武术选项教学可以发展武术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显示: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率也在不断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下降趋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并指出“人生第一要事是康健,第二要事是康健,第三要事是康健。”

教育体制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青少年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繁重,其身心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锻炼时间和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学生的近视率逐年呈递增的趋势。当然,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使学生的体质能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我们应有深刻的反省,大力提倡武术运动,可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1.练习武术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练习武术可以促进学生修心养性,提高个人精神境界;练习武术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武术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并理解练习武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抗御疾病,修身养性,而且在于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

2.武术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俗称“拳打卧牛之地”,武术对场地要求不高,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老少皆宜。所以应该让青少年了解武术,学习武术,热爱武术,掌握武术。

四、武术选项教学可以发展武术运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

开放改革以来,随着经济持续的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一些不良的、腐朽的思想意识,在严重侵蚀着我们的社会。学校的部分青少年思想也受到冲击,他们缺乏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奉献社会的精神,一切以我为中心,在家不尊重体贴父母,沉迷于电子游戏机室、录像室和不健康的网吧,不爱劳动,不爱惜公物,没有理想、意志薄弱、思想消沉。总之,我们部分青少年的意志品德精神出现下降,而武术训练对意志品质能进行多方面的考验。

1.武术基本功的练习要不断克服疼痛关,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武术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学生刻苦耐劳、砥励精进、永不自满的品德。总之,经过武术的训练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勤奋、刻苦、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2.武术道德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学德”。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见义勇为,不为凌弱逞强等品德。因此,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青少年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热爱国家的优秀品德,还会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2002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民出版社,2000。10

3.《武术》体院专修通用教材。1990。5

4.《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5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教学研究综述 篇4

1 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研究背景

20世纪初期的武术曾被尊为国术, 肩负着抵御外敌的历史使命, 建国初期武术作为强身健体的体育手段受到大力推广, 文革结束后, 受到批判的旧文化再次在影视文化的影响下在高校校园乃至全国都掀起了热潮, 可以说武术的发展无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 武术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与体育教学不合时宜的状况。一直被国人推崇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中国的传统武术却逐渐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冷落。在多年授武术课的过程中以及通过对其他高校学校担任武术课教学的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普通普通大学武术选修课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对中国武术及其文化非常喜爱, 但却出现对武术课的兴趣本身不足的现象。同学们面对现代性、时尚性、节奏快的、动感的、西方化的体育项目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武术教学对象的日渐稀薄以及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等使武术在普通大学遭遇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2 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研究现状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 武术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的民族特色已被列为一项非常重要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几乎全部高校都将武术作为一、二、三年的选项课或选修课, 然而在实际的高校武术教学当中武术选项课却逐渐受到学生的冷落。

武术在高校遭到学生的冷落, 这一现象引起了武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重视。大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寻找解决的对策, 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王新雷、张晓丽在“浅析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郑勤“关于发展高校武术教育的思考”中都经过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得出了制约学校武术课程发展的几个因素: (1) 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有待提高。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大, 体育课堂的教学一直以及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完全属于被动局面, 导致学生“厌倦上体育、武术课”。 (2) 教材问题。目前高校大多数都使用20世纪60年代编制的教材: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24式太极拳、太极剑, 此教材过于陈旧, 为满足教学要求, 应该在原有的套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再增添新的教学内容。 (3) 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组织方法不当, 武术教学不应单纯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的示范讲解, 学生一味的机械模仿, 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老师为中心, 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 同学间缺乏合作、交流的互助式学习机会, 不利于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培养。 (4) 武术教学的场地器材。教学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多数高校拥有健美操、球类项目的专业场馆, 而武术课没有专业的场地、器材低廉, 并且不能保证充足。 (5) 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的武术课由非武术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 武术理论知识欠缺, 教学手法比较陈旧, 跟不上现代的教学理念。整个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无法满足教学要求, 直接影响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效果。上文指出的教学观念落后、教材陈旧、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不当、师资水平不高、场地器材欠缺等等。这是普通大学武术选修课目前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虽然在教材更新以及场地器材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 大学中武术专业师资配备也有改善, 但还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厌学武术的现状。

对于影响普通大学武术选修课因素还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教学内容上理论欠缺、学生武术基础差、高校武术学习时间少、武术课考评不科学等等问题依然客观存在。杨涛“山东省普通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吕艳玲“增强高校武术教学魅力的对策研究”、陆林“影响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因素及对策”都在文章中指出:影响普通大学大学生对武术课程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的定位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教学目标以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和基本套路;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为武术教学主要目标, 忽视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 从教学内容上看, 对武术理论不重视。 (3) 学生的武术基础较差。因为中小学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对体育课只是形同虚设。 (4) 武术课课时太少, 内容繁多。 (5) 对武术课的成绩考评缺乏科学性。考评只是单一的考核学生练习套路技术动作的完成情况, 忽略了动作的连贯性、节奏和表现力,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要计为考核内容。

这些研究从武术课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然而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学校武术、大学武术中已经长期存在, 研究者们也一直尝试着对武术课程做出完善与新的尝试。在对当前武术在高校进行改革方面的有关文章指出:高校武术的改革:最重要是提倡技击。翟少红“试论构建‘淡化套路, 提倡技击’的武术教材体育”、谢佳辉“从《教学指导纲要》审视普通大学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均持相同观点。在“对北京地区高校武术类课程基本教学条件的调查”一文中, 作者李君华在对北京10所普通大学实地调查研究后得以下结论:武术在北京普通大学的开展停滞不前, 其影响因素依次为:武术教材体系不适应当代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 应遵从“淡化套路、提倡功防”的教学内容体系。高校领导不重视, 学生没兴趣, 教师积极性不高, 教师自身技术限制, 硬件施设不到位,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本文查阅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和北京市几所普通大学学生武术选项课的状况, 及结合本校实际武术选项课的状况, 发现中国传统武术在全国普通大学生中的选修情况不容乐观。以上学者的研究包括武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场地、器材、师资配备情况、教学内容等方面, 把焦点聚集在了教师或武术课本身等客观因素之上。

3 普通高校武术课程研究展望

目前高校的武术课程设置完全是依据自身现有的资源开设的有限的武术课程, 未曾考虑当代男女大学生对武术的愿望需求。为了更好的快速发展普通高等院样校武术课程的开设, 普通大学校应该关注普通大学生的武术学习需求, 加强对开设武术课程所需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上的投入, 加强开设武术课程的教师的职业培养和培训, 以及从校外引进武术专业人才等才有可能改善当前高校武术课程的尴尬现状, 进而更有效地快速推动普通大学武术课程的开设与发展。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锻炼学生意志品格, 修身养性, 培养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及传承中华古老文明等方面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和文化价值。鉴于武术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教育和体育部门在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上把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建设作为一门重要的体育课程来提出, 这表明国家认识到武术运动在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纲要中对在普通大学开展武术教学都非常的重视。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综述

参考文献

[1]杜放, 郑洪才, 罗彭.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1, 33 (5) :76-79.

[2]杜放, 范尧, 郑洪才, 等.吉林省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J].少林与太极 (中州体育) , 2011, 3 (5) :38-41.

[3]杜放, 王岚, 代莹, 等.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1 (1) :126-128.

[4]杜放, 马文卿.普通高校开设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的价值与意义[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21 (6) :7, 13.

[5]杜放, 年青, 马文卿, 等.“后奥运时代”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审视与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 27 (3) :25-28.

[6]杜放, 迟兴学, 郑洪才, 等.“新农村”视域下农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21 (7) :2-3.

[7]杜放, 郑洪才, 罗鹏, 等.“建构主义”视域下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解读[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 28 (2) :63-65.

[8]杜放, 阎帅, 岳青松.“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社区体育的价值取向与发展定位[J].山西体育科技, 2013, 33 (1) :41-44.

[9]杜放, 李艾宣, 关力豪.中、韩女子短道速滑队3000m接力项目战术特征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17) :27-28.

[10]杜放, 年青, 王林昆, 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术科项目设置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1 (2) :60-64.

[11]杜放, 张耀.当代3000m障碍跑比赛战术策略的构建[J].山西体育科技, 2012, 31 (1) :9-11.

武术选项教学 篇5

1 当前高校武术选项课的现状与成因

1 . 1 武术教学缺乏人气

当前,在我国高校武术选项课开展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方式是体育课堂上的武术教学,由于在体育选项课上大学生缺乏自由选择武术学习内容的权利,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与引领下进行统一的学习。第二种是高校开展的武术社团,大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的选择武术项目,这种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但是因为受到师资、场馆等因素的影响,武术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有效的普及到每个院系,造成高校武术教学人气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1 . 2 武术课堂气氛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武术选项课与其他体育运动教学相比而言,受到武术学习内容、组织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课堂的气氛等相对较为稳定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武术学习的兴趣。这一客观存在的学习方式的影响,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在选项课选择的时候,往往兴趣较低。因此,在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及时有效的改进武术选项课教学组织方式、创新武术选项课的评价方式等手段,来促进大学生武术选项课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为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有序、高效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 3 缺乏有利的课外活动氛围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受到普及程度、大学生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在高校课外活动等时间,开展与普及的程度较低。与篮球、跑步等运动项目相比较,武术练习者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锻炼环境与氛围的影响,而出现了寥落的现状。同时,由于在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设置的过程中,关于武术的群体比赛较少或者没有,而使得大学生在从事武术学习与锻炼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内驱力与展示的平台,影响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2 高校武术选项课问题的成因

2 . 1 武术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

由于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高校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缺失。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编订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教学教材,作为我国推行学校武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武术教学内容仍然沿用以前推行的武术教学内容来实施武术教学,主要包括:初级长拳、初级刀术、初级剑术、初级棍术以及青年拳、简化太极拳和太极剑等。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进行自由选择。发展至今,高校武术教学的内容从未进行过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老化、动作过于形式化、缺乏实用性,无法体现出武术的真正内涵。除此之外,由于教材缺乏,不断学段的武术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同一个武术教材,因此,学生在武术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对武术学习失去神秘感,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武术学习的欲望大大降低,对于武术精神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 . 2 武术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在当前的情况下,高校武术教学课堂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在武术课堂教学上调动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武术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武术的技法的实际运用讲解不够充分,也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技法运用的实战练习,无法展现出武术的魅力和本质特征,从而导致学生对武术产生误解,对武术的求知欲大大降低,对武术学习失去兴趣。

2 . 3 武术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缺乏有效的行为导向作用

高校武术教师由于对自身的专业素养发展和理论学习的力度不够,导致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或演练时,无法将规范的动作以及武术特有的气势和精神面貌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对武术教师缺乏一定的崇拜感。同时,由于武术教师对相关武术技法的运用了解不够深入或直接不懂,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无法准确地回答,无法满足学生对武术的探究心理需求,使学生对武术学习的欲望大幅降低。由于武术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论素养,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进行课后探究,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不高。这些情况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的武术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毕业生的缘故而导致的。

3 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提升策略

3 . 1 不断丰富武术教材内容, 提升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在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对当前高校武术选项课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此类问题根源的分析,为高校大学生武术选项课的开展创造有效的支持。通过组织武术教师、课程改革专家等进行武术选项课教学,不断丰富与创新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提升武术选项课教材对大学生的兴趣吸引,并按照不同年龄的大学生制定科学的选项课教学内容,保证大学生所接触的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联系到一起。与此同时,在武术选项课内容与教学评价方面最大程度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色,以武术选项课来展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所在,为高校武术选项课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 2 不断提升武术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进一步创新武术教学的形式,不断拓宽武术教学的途径,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将武术教学跟游戏结合起来,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升武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武术技能运用的讲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升武术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而将武术和其他运动项目的不同明显地区分开来,充分体现出武术课的本质属性,实现学生对武术选修课的预期价值。

3 . 3 注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高校的武术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武术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之一,武术教师如果长时间不进行武术的训练和学习,就会导致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降低,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武术教师科学实施武术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素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提升武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要经常参加课外武术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和武术相关的集体活动,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3 . 4 从改善场地器材方面来提升武术教学效果

武术选项课的场地设施作为基础保障,需要为大学生创造完善、健全的武术教学制度、场地、良好的师资条件等。高校在保障大学生武术选项课开展方面,通过加大对优秀武术传统文化的展示、宣传工作,吸引更大的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武术选项课,为高校武术选项课群众基础的奠定创造有利的支撑。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各地高校在开展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做好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精选与改编,保证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新颖、文化价值,并通过与时俱进的改造与创新,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武术价值的认同。

摘要:在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武术动作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的效果。因此,该文以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为研究对象,就当前我国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武术选项课有效教学的策略。通过该研究以期为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武术选项教学 篇6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武术作为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一个必修内容, 同时也是众多学生所喜爱与追逐的项目, 更加突显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打造了其带有强烈民族文化特点, 体育运动模式与修身养性的方法。在武术选项教学中, 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 于是我在所教的武术选项班进行访谈, 了解学生学习武术的目的。结果发现有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不端正: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武术可以使自己变得强大, 能够打到别人, 在同学面前有威信;有的认为学习武术可以防身自卫,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不受别人欺负;有的是学习武术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展示, 很帅很酷等等。说明这部分学生对武术的理解都只停留在感性的、表面的理解, 只停留在简单的套路技术学习中, 并没有感悟到武术的真正内涵。而中华武术的真正内涵是武术的生命力, 不仅在于技击, 更在于尚武崇德的思想内涵。

武德, 即尚武崇德, 是指在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它包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首先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首先品质。武德最早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一书, 他提出“武有七德,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随着时代的发展, 武德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削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而新社会的武德是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 热爱祖国联系起来, 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 对人民要以礼待人, 不恃武伤人, 不以强凌弱;见义勇为, 疾恶如仇, 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助人, 尊老爱幼, 尊师重道等等, 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文武双全, 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2 培养学生武德的重要性

2.1 培养武德是传承和发展武术的基础

2013年5月30日,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上, 摔跤、棒垒球、壁球成为2020年奥运会新增临时项目的候选, 而武术等其他五个项目出局。对于武术的落选, 《重庆晨报》采访了重庆武术队主教练刘艳艳, 她认为武术项目在国外普及不够、外国选手实力有限可能是致其难以进入奥运会的原因。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以及2020年奥运会, 武术申奥连连失利, 足以证明一件事, 武术要想更好的发展和传播出去关键是一种思想因素, 思想被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了, 武术本身也就随之被接受了, 武德的培养则是武术更好发展和传承的前提, 也可以说是武术发展的基础。中国武术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武德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所倡导的礼仪、忍耐、谦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今天的武术发展依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社会中要想把武术推广出去, 武术中的技术动作虽然是一个方面, 但武德是其中更为重要的一点, 武德作为一种与武术相伴而生的产物, 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武术的每一个细节动作中都有所体现。发扬武术, 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的传播, 中国武术要想长足发展, 必须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思想和内涵, 更重要的是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武术的动作中表现出来, 将武术这种古老而现代的艺术产物进行升华向世界传播。现阶段的高中生是未来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他们的培养, 使他们认识并了解武术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 才能让武术走向世界。

2.2 武德的培养可以健全学生人格

武德的培养有利于让习武者修身养性, 遵纪守法, 练习者的修养更多的是指个体的行为, 其根本是在于改变自己, 来适应和维护社会秩序。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对生活充满幻想和憧憬的阶段, 在面对社会中各式各样的诱惑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的时候, 学生过多的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等不切实际的想法上, 外在表现为学习上的浮躁和对己的放纵, 一旦遇到挫折便怨天尤人, 甚至不惜走上犯罪的道路。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在高中的教育上, 过多的关注技能的培养, 忽视了其人格的养成。武术运动一直讲求“武以德立, 德为技先”, 武术礼仪将“礼”与“德”有机的连为一体, 通过行礼的方式, 达到养德的目的, 从而培养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武术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识品质, 养成恭敬谦虚友好的态度和相互学习的作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 不急不躁, 遇事冷静, 宽容大度的境界, 时刻提醒作为一个武术人的基本道德和法律底线。

2.3 武德的培养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备受社会的关注, 每年都会有若干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情感的纠纷或者自尊心受到打击等事件而引发跳楼、跳河、服用农药、聚众打架斗殴等现象发生,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高中学生对未知世界不知的焦虑心理、对自身不满足的自卑心理、对他人过于苛刻的狭隘心理、对感情危机无所事事的恐惧心理等方面, 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更多的高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而武术更多的讲究天人合一, 讲究人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将行礼时的静与运动时的动相结合, 强化习武者对心静的体验。比如大家熟知的太极, 就是讲求“体松心静”, 要求习武者要具有心平气和的心境, 能够平心静气地面对外界的困惑和影响,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调节内心的情绪, 避免惨剧的发生。

2.4 武德的培养能够改善学生的交往能力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自小娇生惯养, 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各方面都受到最好的照顾, 多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 加之升学压力大, 导致参加各种群体的活动少, 造成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 学生沉默寡言、不善言谈, 这对以后个人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通过武术运动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能培养其责任感, 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 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的竞争和压力, 促进与他人的交流。

3 培养学生武德的方法

3.1 武术选项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武德最直接的方式

自《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各地都在积极的按照要求进行选项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从而也给武术的教学工作带来便利, 使众多喜爱武术的学生共同学习, 也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武德的培养。武术教师在武术选项课教学中, 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1) 要把武德作为重点内容列入模块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中, 古语有“未曾学艺先学礼, 未曾习武先习德”, 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武德?武德对于每位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武德, 使学生了解中华武德的传统内涵与现代内涵, 明确习武的真正目的, 树立正确的习武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并使学生了解武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同时, 发扬尚武崇德的精神,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礼仪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武术礼仪更多的反映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性, 在武术的礼仪中, 以抱拳礼和鞠躬礼最为常见, 而又以抱拳礼为主, 抱拳礼又称请手、文武手。教师在每次课中, 师生问好要行抱拳礼, 在器械练习时, 要行器械礼和器械递接礼, 使学生逐渐了解抱拳礼、器械礼、递接礼的内涵与意义, 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尊师重道的思想品德。

(3) 在一些难度动作的练习时, 如:旋风脚、腾空飞脚、后扫腿等, 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不能够独立完成, 需要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完成,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 让学生分组练习, 互相帮助, 互相指导, 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思想品质, 也可以在分组教学中, 设立骨干作为小组长, 以图谱为媒介, 让学生自学, 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 教师在课堂上, 可以开展“华山论剑”、“擂台争霸”等课内小型竞赛的活动, 使武术套路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 逐渐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崇尚以武会友、切磋技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武德武风, 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积极拼搏、精益求精、不怕失败的精神, 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集体观念和良好的作风。

(5) 武术练习讲究“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在教学过程中, 武术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训练环境, 并在各种环境中练出强健的体魄, 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例如:在课上学生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的练习时, 很枯燥也很累,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口号来激励学生, “刚毅练武!艺从苦出!永不言弃!勇武传魂!”让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 培养学生不轻易放弃、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6) 武德的培养不应该局限于本身, 应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规范等相结合, 在共同的作用下, 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例如:在课堂上, 通过对学生文明用语、衣服着装以及“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够做到举止文明、热情大方、谦虚谨慎、文明诚信、尊师敬老、团结互助、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等优良的道德品质。

3.2 利用影视武侠人物来培养学生的武德

影视是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传播武德的重要形式, 重在“武”融于情, 融于景。武德通过习武者的处事方法, 行为习惯, 思想观念, 武术技法等得以生动的体现。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有一定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武术影视片, 使学生正确认识武术运动, 端正学生学习武术的态度, 并从影视片中提炼出武术运动的作用、武德内容的精髓, 以促使学生更深地了解、认识武术。在影片《叶问》中,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愈演愈烈, 斗争日益激化, 逐渐形成的一种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截拳道》中宣扬的李小龙的仁义精神;《龙门客栈》中所宣扬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劫富济贫的精神;《太极宗师》中杨露禅习武成痴的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等等, 教师要善于利用影视素材, 因为这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 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接受的内容, 把他们制作成PPT, 为学生讲解不同的人物所表达出来的武德的品质, 从而来培养学生武德的各种品质。

3.3 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荀子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 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就是说教师要自我开始修正礼仪。作为一名武术教师, 要想培养学生的武德, 首先要有高于学生的武德品质, 才可能教授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武德品质, 所以武术教师一定要注意提升自身武德的修养并不断持续下去。在习武者的学练过程中, 由于“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所形成的崇尚师傅权威和尊严的传统, 加上武术教学与其它教学相比更具直观性, 所以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表率作用极为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做到, “身教重于言教”, 武术教育工作者只有自己具备了正派的武德、武风, 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 感染学生, 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 有助于学生武德的培养。否则, 教师不仅丧失威信, 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对于武术教师来讲, 不能只把自己看成一位教练, 只负责教授技术, 而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武术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将武术礼仪看成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将其变成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行动。试想如果作为老师都将礼仪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 那么也不可能为学生做好表率, 更不可能达到修德的目的。

4 结论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的传承和弘扬是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不能只依靠少数人, 要“全民皆武”才能让武术走向世界。从《全国中小学系列武术健身操》的推广, 可以看出, 国家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弘扬民族精神, 崇德尚武, 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 武德则是武术教学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武德是武术能够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名武术教师、武术爱好者应为武术的未来尽一份薄利, 使武术能够走向世界, 同时也为社会造就高标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是我国的文化瑰宝, 同时也是高中选项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习武先明德”, 武德是传承和弘扬武术的重要基础, 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武德以及武德的重要性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总结, 得出武德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高中生武德的方法, 以期能够为广大武术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课改,武术,武德,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薇等.论武德在武术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4) :146-147.

[2]张庆华.高校武术课应注重武德教育[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5) :66-67.

[3]陈保磊.武术申奥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8) :117-120.

[4]从跆拳道礼仪审视当代学校武术的武德礼仪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2) :122-124.

武术选项教学 篇7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同时要求全国所有高校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施行。新《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所以,具有悠久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项目也必然面对学生的选择。武术的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涵盖面广,所以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具有能得到学生所喜爱的一些内容。传统的以套路(特别是三路长拳)为主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可能再占主导地位。而且武术难教难学的特点也必然成为武术选项课正常发展的绊脚石。要使武术项目在选项制度下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就得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因为学生在选择课程项目时,首先考虑和了解的必然是要学什么内容,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所以,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教学体验,以当前武术的发展趋势和教育部制定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提出了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意见。

1 以武术理论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004年教育部重新制定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中提出:选编内容要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文化内涵,要重视武术类运动的教育性和健身的科学性。武术理论是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武术选项课不同于其他选项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仅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具有防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能体会到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知识。“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教武育人应始终贯彻在武术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武术理论学习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德的优秀传统。培养青年一代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在当前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中,很多人都忽视了武术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只是简单的把武术理解为套路表演,还有学生以为学会武术就能够防身自卫,当实际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这种攻防对抗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对选项课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究其原因,这与当前的电影和书籍里对武术的夸张宣传有一定关系,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武术理论知识的灌输不够,学生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武术是什么?包含什么?有什么功能等知识。只有先做好这一点,让学生了解了武术的内涵和外延,学生们才可能有兴趣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才能达到选项课真正的教学目的。

2 加大实用性武术教学内容的比例

《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选编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攻防技击特点,反映武术类运动的规律和新进展;同时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动作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当前学生在选修武术课程时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方面选择比较实用和速成的散打内容,另一方面是选择健身功能比较明显的太极拳项目,而对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拳术和器械项目,喜欢和愿意练习的人数相比以前明显减少。拳术和器械项目相对来说练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要想取得一定成绩,则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大实用性武术教学内容的比例比较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心理。选项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从学习的目的性出发,实用性武术内容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前的学生也不会花较多的精力在选项课上,所以速成也成为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散打和太极拳等实用性教学内容的比例应该有所增加。此外,目前正在流行的女子防身术、擒拿格斗、木兰拳等武术内容也应该尽快加入到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中。

3 加强对健身气功和各种功法的推广

健身气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003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列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具有简单易学、占用空间小、所需时间短、男女老少皆宜的特点,与西方许多竞技体育项目正好互补。正是由于具有传统体育与传统康复医学的双重性质,所以健身气功近年来在中国国内推广迅速,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欢迎。武术与健身气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选项课中加入健身气功的内容,不仅符合武术内外双修、神形兼备的内涵,而且能丰富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高校女生普遍都有喜静不好动的特点,而健身气功的运动特点正好符合了女生运动的心理,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配合呼吸、意识来达到健身的目的,一定会受到女生的喜爱。所以,在高校武术选修课中加强对健身气功和各种功法的推广,有利于武术选修课的发展。

4 注重格斗类与套路类教学内容的融合

格斗和套路是武术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虽然两者的运动形式有很大差别,但它们都属于武术的主要内容。在高校武术选修课的开展中也是以这两种形式为主,然而,正是由于两者的差别性,造成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分离,在选项课的开设中,也是将二者分离开来。这样就使一些学生将两者理解为不同的项目,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学套路的就不会练散打,学习散打的也不会去练习套路。而在一些专门的体育院校,二者并不是分开的,所以,在高校公体武术教学中也不应该将二者分离开。另外,如果将散打与套路二者综合起来进行武术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套路的攻防含义,也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套路来提高散打水平,这对提高武术选项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5 适当加入其他国家格斗项目教学内容

《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中提出:为了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高校武术选项课在吸收融合其他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上似乎做得还不够。现在风靡高校的跆拳道已经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武术选项课如果在教学内容中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会越走越窄,使学生越来越失去对武术的兴趣。目前已经有些高校开设了跆拳道的选项课,一些体育教师在武术课上也会介绍点跆拳道的知识,但增加的成分并不多,而且仅仅只是跆拳道,并没有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格斗项目。所以,如果在武术选项课的教学内容中,适当加入一些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格斗项目内容,必将增加学生的兴趣,也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两者的比较能加深对中国武术悠久传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武术选项课的开展。

总之,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关系到高校武术的发展方向,在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只有在教育部《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才能把握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正确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当然,要想使所有武术中的精华内容全部都投入到选项课教学中,这似乎有点不切实际,毕竟高校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时数有限,所以还需要高校武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努力,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内容。

摘要:文章在对目前普通高校的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颁布的《教学指导纲要》提出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以武术理论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加大实用性武术教学内容的比例,加强对健身气功和各种功法的推广,注重格斗类与套路类教学内容的融合,适当加入其他国家格斗项目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教学指导纲要,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4(9).

[3]张和平,何素艳.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搏击·武术科学,2006(2).

[4]李文龙.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函授通讯,2002(2).

[5]吴忠舜,武术选项课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6]黄帝全,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1(11)

武术选项教学 篇8

关键词:农业院校,公共体育,简化太极拳,教学改革

太极拳, 又称“哲拳”, 是中华武术优秀的拳种之一,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1956年2月组织有关太极拳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选取二十四式编成的。迄今,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国内推广50多年,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已经被各高校设为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与此同时, 必须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干扰, 太极拳在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太极拳运动在高校的普及推广。因此, 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简化太极拳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刻不容缓。

1、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开设太极拳项目的现实意义

2004年4月 , 中宣部、教育部共同提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 同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至此, 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运动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而且是终身体育的最佳运动项目之一。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 而且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 对于一些疾病也有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太极拳具有的体育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等功效, 以及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的优势, 在高校内容易广泛开展。

选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农业院校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武术的继承, 也是符合当今“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学校体育教育方针。在农业院校开展推广太极拳意义重大而深远。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增强体质, 调节心理健康, 还能使大学生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提高自身修养, 全面适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讲, 太极拳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健身, 可以作为一种情趣来娱乐, 可以作为一种功夫来防身, 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来交流。因此, 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纳入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 对适应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农业院校太极拳教学应在其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 使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能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所传承与发扬光大。

2、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 为适应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农业院校对公共体育武术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据统计, 近年来农业院校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公共体育课选择太极拳项目。以云南农业大学2012级、2013级为例, 在学校公共体育课开设的8个常规大项中, 选择太极拳的学生人数高居选课人数的第二位, 且选课人数逐年递增。充分表明了随着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太极拳。但面对公共体育课大学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必须清醒地看到太极拳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亟需改革创新。主要体现为:

第一, 指导思想不明, 学生对太极拳认识不够, 学习兴趣不高。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在高校中没有得到普及推广, 其锻炼价值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学习中部分学生望名生义, 感觉“简化”就是“简单”, 认为太极拳就是花架子, 慢慢悠悠是老年人的运动, 而且动作“缓慢无力”不实用。存在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学习太极拳偏重于考核的结果, 学习动机是得到一个好的成绩。考完试后绝大多数学生很难做到坚持太极拳锻炼, 因太极拳套路对记忆性要求比较高, 长期不反复复习就会忘记, 导致最终停练或不再练太极拳。

第二, 教学目标不清, 缺乏时代性、前瞻性, 缺乏体育课的魅力。教学中, 存在着重视技术而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 授课教师只注重套路及拳架外型的练习, 而忽略了太极拳的技击内涵, 也缺少武德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学到的只是简单的肢体动作, 甚至成为“大众舞蹈”, 而不知道太极拳的基本知识, 不懂得太极拳的独有魅力, 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太极拳。

第三, 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教学形式呆板、方法单一, 过程枯燥。高校的持续扩招, 学生逐年增长, 导致农业院校太极拳项目的教师紧缺。出现了太极拳教师越来越多的是非“科班”出身, 或是“万金油”式的教师担任武术教师的现象。武术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太极拳学习, 自身太极拳知识相对贫乏, 对太极拳教学的认识也参差不齐, 导致教学中组织形式单一, 缺乏多样性, 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四, 太极拳的成绩评价内容单一、方法单调, 甚至存在考试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目前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的教学考核还是过分倚重对学生运动技能的绝对性评价, 人为分出优劣等级, 而忽视对学生的体育认知、社会性、体育态度、体育情感和体育习惯以及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的考查。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不统一, 出现同一学校的不同体育教师教授同样的太极拳课, 但考核评价标准却是千差万别, 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太极拳整体动作的全面、准确的掌握, 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农业院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太极拳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存在的问题, 亟须我们做出相应的改革实践与创新。对此, 我们提出“四个改革创新”的教学改革实践对策。

第一, 太极拳教学思想理念的改革创新。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习惯。要从全面健身、终身受益出发, 突出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使大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要重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改变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旧体育教学体系, 逐渐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的教育方向发展。

第二, 太极拳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因时、因地制宜地改变教学法, 创造生动活泼的双向教学, 应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 不必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行动一致。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 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抒发不同感受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方式上, 相信并尊重学生的自主与自律能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智慧。改变集中而整齐划一的形式, 实行符合大学生身心与个性发展要求的灵活多变的“分组教学”、“结对教学”、“竞争领武者”、“华山论剑”等, 由此营造出一种愉悦、宽松、奋进的学习氛围, 达到学生能够自我锻炼、终身自觉进行健身的目的。

第三, 太极拳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创新。在对太极拳技术进行评价的同时, 应把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外锻炼等纳入评价内容, 并成为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内容。在考核中, 我们改变以往一次考试定成绩的做法, 突出教学过程的评价作用。采取多种考核和多次考试相结合,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一是实行“段考”。把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分为四段教学考核, 每完成一段后进行一次段考, 评定“A、B、C、D”等段位,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差距;二是“华山论剑”。“段考”后, 将安排时间把同段位的学生集中进行“PK”。较为突出的同学封为“领武者”, 站在队伍前排领武。通过同段位竞争, 表现好的可以脱颖而出“逆袭”为上段位;三是期末考试实行“随机抽签考试”。每位同学考前抽签排定顺序和抽取某一段的内容进行考核。随机抽取内容考试, 加大了考试难度, 并节约了考试时间。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 成立由教师挂帅, “领武者”参与的考评组, 全面参与学生的成绩考核评定工作。四是“踢馆”考试。在期末成绩最终评定前, 少数个别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 经过短暂苦练后, 感觉到水平突飞猛进, 可以参加“踢馆”考试。踢馆考试要求更高, 考评组看不到踢馆者的进步, 可以随时终止考试, 维持原成绩。四种考核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考中学, 学中考, 对弥补教学的枯燥和考核的单一,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练习热情大有益处。

第四, 太极拳巩固提高推广的改革创新。太极拳在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中普及后, 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使其得到巩固提高与推广。一是不断提高太极拳教师的太极功夫, 邀请一些著名的太极拳家和传统内家拳的大师, 加强对教师的太极拳传统拳理拳法的指导, 提高太极拳师资的质量。二是加强科研工作, 积极探索出严谨、科学的太极拳修炼体系, 使太极拳学习者早上手, 早出效果, 为太极拳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学生的课外辅导练习, 通过组建太极拳社团、开展太极理论讲座、举办太极拳提高班等形式, 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系统的练习学习, 以点带面, 逐步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四是营造太极拳推广的良好氛围, 通过组织班级太极拳教学对抗赛、组织全校性太极拳比赛、参与大型活动太极拳的表演等促进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普及和推广。

总之, 太极拳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 需要深入研究其内涵、技法, 才能不断提高。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 文化传承的基地, 在太极拳教学中, 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不断总结研究太极功法, 不断调整和归纳各种功法, 使太极拳教学更趋于科学化和实用化, 为太极拳在高校的传承与推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罗陵.山西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搏击, 2010, (6) .

[2]李秀.当前中国太极拳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10) .

[3]柯伟.提升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水平的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11) .

高校武术选项课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9

关键词:武术选项课,大学生,兴趣,教学方法

0前言

中华武术, 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 防身自卫, 锻炼意志, 陶冶情操, 竞技比赛, 增进友谊的功能, 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 武术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 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 很多同学都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够了解一下我们的国粹, 纷纷加入到武术班来, 但是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武术基础, 锻炼的时间很是有限, 往往是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有积极性, 然后学了几次课后热情慢慢的冷却下来了……如何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 在我们武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上武术课的积极性, 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进行探讨, 使学生在武术课中真正地有所收获, 培养他们自觉习武的习惯。

1 武术教材内容的安排

武术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上课的兴趣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当选择的武术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 这时上课就会形成一种好的互动关系, 大家都积极参与, 这样教学效果好, 相反, 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内容对学生太难太专业, 不太符合学生的兴趣, 学生就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由此可见, 教学内容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1.1 教学内容在安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武术的内容丰富, 种类繁多, 要让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习太多的内容和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往往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单纯地为完成教学内容, 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 势必会使教学内容学起来很枯燥, 单调无味,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 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浪费时间。针对大多少学生没有武术基础, 身体素质不太强的现实情况, 应该安排一些武术的基本功, 简单的拳术套路, 简单的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让学生很容易掌握, 学起来很轻松, 通过自己的努力, 能够掌握, 这对初学武术的同学来讲非常重要, 让他们对武术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兴趣性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那么学生上课注意力就非常集中, 相反, 注意力不集中, 便不能很好掌握所学的内容, 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动作, 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运动受伤。武术作为体育项目, 套路运动是他的基本形式, 套路运动其实就是把势, 它对动作的劲力协调, 技击要点的把握, 节奏时间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 如果把这些套路完完全全的搬到课堂中来, 不论是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学习时间, 都难以到达武术的起码要求, 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学习武术套路, 教学过程就会枯燥无味, 那就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 武术选项课应该将武术套路进行适当的分解, 简化动作, 降低难度, 便于学生好掌握, 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 精心编排教学内容, 重点放在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有代表性的套路, 让学生容易接受。

2 武术选项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武术内容繁多, 学生基础薄弱, 水平参差不齐, 大都对武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容易形成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的想法, 有的还急于求成, 希望在短期内达到不切实际的程度, 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武术价值观, 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 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尤为重要。

2.1 采用攻防对练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武术的攻防运用

当学生学会了套路的架势后, 必须深刻领会其中的运用, 攻防的含义, 遵循攻防应用的法则, 才能使动作用力顺畅、方法正确, 在实战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架势, 最终达到一触即发, 立决胜负的效果。如简化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攻防用法, 甲方用左脚向前上一步, 同时用右拳向乙方的腹部冲击。乙方右脚迅速向后退步, 右脚微曲, 重心后坐, 左脚尖点地成虚部, 同时用左手向下、向外格挡甲方右拳;甲方见右拳进攻失效, 继续用左拳向己方方面部退出, 乙方快速用右臂右上挑架开甲方左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对练, 并在对练的过程中提出动作的要领。这样, 学生就能体会出武术动作的攻防转换, 能让他们知道其中的招式运用, 通过实践证明, 对练的运动形式, 学生会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

2.2 体育游戏法的运用

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 虽然要成熟一些, 但是体育游戏依然是可以采用的, 在武术教学中穿插游戏教学, 不但是玩和娱乐, 还要通过游戏来完成一定项目和内容,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学生练习马步站桩, 如果叫学生一味的蹲在哪里, 可能学生坚持一会, 最多一分钟就没有力气了, 就会松懈下来, 再也没有兴趣。如果换一种形式练习, 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 对着练习马步推掌, 游戏的规则是每位同学必须保持马步, 同时和对手推掌, 如果谁的马步移动了, 谁就输掉这一局。通过游戏的方法, 把枯燥的马步站桩变成了很有趣味的马步推手, 学生兴趣就提上来了, 课堂的氛围就很活跃了。需要注意的是, 在游戏法的时候, 教师一定提出马步的动作要领和要求, 并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力度适中, 点到为止, 以免受伤。

2.3 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 便会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积极因素。因此, 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 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对完成动作成功者及时准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以满足成功者的喜悦的心理要求。利用进步反馈作用去激励学生,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正确对待自身不足, 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教师要作耐心细致的工作, 多关心, 主动和他们交朋友,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克服急躁心理, 要循循善诱, 始终把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4 对女生多一些关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体育教学在力图固有模式, 同时也在尝试建立更科学的教学过程。女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一个重要部分, 抓好女生的教学, 可以说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突破,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教学应该结合女生的生理, 心理特点的变化进行教学。

3 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教师仪表端庄, 讲解生动, 寓教于乐, 有独到的教学风格, 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通过熟练规范的武术动作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语言提示, 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魅力, 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热爱学生, 要和学生交流思想和动作感受, 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及时调节运动量, 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 在教师的标准规范的武术动作与语言的带动下, 完成教学任务。

4 结语

在武术选项课教学中, 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能力, 使学生愿意学, 主动学, 并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现武术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专修教材[M].1990, 05.

[2]吴卫军.武术选项课兴趣因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12) .

上一篇:能力强度下一篇:奖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