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强度

2024-09-21

能力强度(精选10篇)

能力强度 篇1

长尾鳕渔业是新西兰最大的一个渔业。产卵长尾鳕的声学调查为长尾鳕资源的信息管理提供资源丰度指数。使用声学方法估算鱼类资源量,需要掌握一条鱼的声学反射,通常称为声学目标强度( TS)与该鱼体长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此提供了使用安装在拖网上的声光系统( AOS) 实地采集到的单条活长尾鳕的声学目标强度数据。通过测量各条长尾鳕,获知TS与鱼体长度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因为来自同一条鱼以及来自相同体长的各条鱼在TS方面的随机变化巨大。基于加权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获得的一个新的TS与鱼体总长关系式,即,TS = 24. 5log10( TL) - 83. 9,与来自60条总长在35 ~ 93 cm的长尾鳕的声学反射断面测量值相符。使用加权拟合法对各种变化作适当的考虑是有必要的,因为不这样做可导致估算的平均TS出现偏差。使用新的TS-TL关系式得出的长尾鳕的绝对估算量比目前在资源量评估中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绝对估算量降低了50% ~ 60% ,但对相关指标几乎没有影响。

( 《Fisheries Research》Vol. 162)

求解电场强度八法 篇2

1 无论是匀强电场还是非匀强电场,如果已知或可以求出电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则可用场强的定义式E=F/q求该点电场强度。

例1 (全国高考物理试题)质量为m、电量为q的质点,在静电力作用下以恒定速率v沿圆弧从A点运动到B点,其速度方向改变的角度为θ(弧度),AB弧长为s,求AB弧中点的场强E。

解析 依题意可知,质点在静电力作用下以恒定速率做圆周运动,即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位于圆心处的点电荷施与的电场力提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F=mv2/r

由几何关系有r=s/θ, 所以F=mv2θ/s

由此可得E=F/q=mv2θ/qs

2 如果电场是由点电荷(组)激发的,则可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kQ/r2或再结合电场的叠加原理求电场强度。

例2 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 ,电量大小均为Q,相距r。求:

(1)连线中点M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能力强度 篇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中学60 名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 将其随机均分为AE组、HIIT组和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学测量, 并测定运动能力。测试结束48h后, AE组和HIIT组参加运动处方干预, 对照组保持日常习惯不变。末次运动48 h后再次测定。

运动处方为期6 周, 每周3 次, 每次包含10 min准备活动、40min正式训练和10 min整理运动。AE组受试者正式训练为有氧运动 (跑台) , 以60%HRmax强度运动40 min;HIIT组为高强间歇训练 ( 跑台) , 先以强度90%-95%HRmax运动4 min, 紧接着以70%HRmax运动4 min, 4 组, 组间歇为2min。

1.1、观察指标

形态学指标测定:身高, 体重, BMI和体脂百分比 (percent of body fat, BF%) 。运动能力测定: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记录最大摄氧量 (maximal oxgen uptake, VO2max) , 力竭时间 (exhaust time, ET) 和最大功率 (maximal power, MP) 。

1.2、统计分析

将指标数据用SPSS20.0予以分析, 用 (±S) 表示。试验前后对比用配对t检验, 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试验前, 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6 周的训练后, AE组和HIIT组受试者体重、BMI和BF%均显著下降 (P<0.01) , AE组VO2max、ET和MP升高 (P<0.05) , HIIT组受试者VO2max、ET和MP均显著升高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AE组和HIIT组的体重、BMI和BF%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AE组VO2max、ET和MP升高 (P <0.05) , HIIT组受试者VO2max、ET和MP均显著升高 (P <0.01) ;与AE组比较, HIIT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但VO2max和MP升高 (P<0.05) , 详见表1。

3、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运动减肥宜采用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 对HIIT的减肥效果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HIIT减肥效果己初步得到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 6 周的训练之后, AE组和HIIT组受试者体重、BMI和BF%均显著下降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AE组和HIIT组的体重、BMI和BF%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提示AE和HIIT均有明显的减脂减重效果。与AE组比较, HIIT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两种方法的减脂效果相当。不同运动处方干预后, AE组和HIIT组VO2max、ET和MP均升高, 但HIIT组受试者VO2max、ET和MP升高的更显著;与AE组比较, HIIT组受试者VO2max和MP升高 (P<0.05) 。提示两种方法均可提高运动能力, 但HIIT效果更加突出。

4、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明显改善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并提高运动能力, 在提高运动能力方面, HIIT效果更好。

摘要:探讨分析有氧运动 (AE) 、高强度间歇训练 (HIIT) 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试验前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6周训练后, AE组和HIIT组受试者体重、BMI、BF%均下降, 但AE组的VO2max、ET和MP升高, 而HIIT组的VO2max、ET和MP显著升高。与AE组比较, HIIT组受试者VO2max和MP升高。结论:2种运动均可改善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提高运动能力, 且HIIT的效果更优。

关键词:HIIT,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NIKLAS P, LI W, JENS W, et al.Mitochondrial gene expressi-on in elite cyclists;Effects o1 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J].Eur J Appl Physiol, 2010, 110 (3) .

[2]Ingul CB, Tjonna AE, Stolen TO, et al.Impaired cardiac functio-n among obese adolescents:effect of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0, 164 (9) .

[3]Tjonna AE, Stolen TO, Bye A, et al.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reduce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more than a multitreatment approach in overweight adolescents.Clin Sci (Lond) , 2009, 116 (4) .

学会自测运动强度 篇4

体质较好的人为180-年龄=最高心率

体质较弱的人为170-年龄=最高心率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应用简便,结果可靠也很安全。心率可用脉搏数来代替。因为正常人的心率和脉搏数相等。测定时间最好在锻炼前(安静时)、锻炼中和锻炼后进行,以便比较。每次需测1分钟的脉搏数(测10秒钟的脉搏数乘6即可)。其计算公式为:

适度的运动脉率=(220-本人年龄数)×0.7 -0.85

公式中括号内的数,为个人的最大脉率数。如一位50岁的人的最大脉率为每分钟170次(220~50),则其运动的脉率应控制在119(170×0.7)至145(170×0.85)次之间,便是适度的。

按心率确定运动强度,还要注意观察运动结束后的心率恢复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小运动量锻炼在休息5~10分钟后可恢复安静脉搏数,且不出现疲乏感;中等运动量是在休息30~60分钟内可恢复到安静脉搏数,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大运动量锻炼在运动结束后数小时还不能恢复,且身体疲乏感明显。

另一种用脉搏来判断自己的运动量是否适度的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是:坚持每天早晨起床前测安静时的脉搏并记录下来(次/分)。如果锻炼后的第二天早晨,脉搏已经恢复到昨天一样,说明反应正常,其身体能适应这样的运动量;如果脉搏比以前多12次以上,说明前一天的运动量大了些,身体机能尚未恢复,那么这一天锻炼的运动量就应适当减少。如果同时身体还感到某些不适,如出虚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可以干脆休息(不锻炼)一天。如果脉搏只略微增加,一分钟比以前多12次以下,可以再按以前的运动量坚持一下。往往坚持之后,身体状态会“再上一层楼”,脉搏的变化会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还低。脉搏次数通过锻炼运动而减少,这是身体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

此外,还可通过自我感觉来衡量运动量。锻炼后感到全身舒适、精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改善,或虽有疲劳感,但经过一夜的休息后,疲劳即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说明运动量大小适宜。反之,锻炼中出现头晕、恶心、胸闷、气喘、四肢无力等;锻炼后明显肌肉酸痛、全身无力、精神恍惚、萎靡不振、食欲减退、睡眠失常、面容憔悴、身体消瘦、体重下降等,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减量。

15分钟≤运动时间≤120分钟

每次运动的时间要依个人具体情况来掌握,并要和运动强度相搭配。科学研究证明:每次运动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小时,一般来说,采用同样运动强度时,体质好的锻炼时间宜持续长些,体质弱者锻炼时间则短。每天锻炼的时间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早晨、下午或晚上,但不宜安排在睡前。

推算有氧运动效果

中等强度运动一般指的是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运动所需的能量主要通过氧化体内的脂肪或糖等物质来提供;运动时全身大多数的肌肉(2/3)都参与;运动强度在低、中等之间,持续时间为15~40分钟或更长。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提高肺循环和体循环的机能水平,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清除血液中“坏”胆固醇的能力,防止动脉硬化,降低高血压,降低高血脂,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强化心肌功能,提高运动后心脏的恢复机能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提高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提高基础代谢率,改善和平衡身体形态,强化肌肉,提高身体柔韧性以增强肌体的防损伤能力,提高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和平衡心态。

很多运动形式可以作为有氧运动来控制,大部分是周期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和各种跑步机、功率自行车、台阶机练习等,还有健身操,虽然不是周期性运动,如果能持续15或20分钟以上,作为有氧运动方式也很好。

采用有氧运动健身,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氧运动的有效练习强度和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持续时间20~60分钟,强度为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5%~85%,强度则因人而异,简单有效的强度计算方法是监测运动时心率,即在运动结束后测得10秒钟的脉搏数后乘以6,来推算出运动时心率;20~35岁的运动时心率应维持在每分钟140次左右,35~50岁的心率每分钟120~135次,60岁以上的人心率每分钟100~120次,为有氧运动范围。

低强度运动也可能是有氧运动,但是不一定起到锻炼心肺功能作用。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提高人的体力、耐力和新陈代谢潜在能力,才是最有价值的运动。因此平时的散步、做家务等都只能称为一般性的体力活动。

无氧运动:更适合青少年

达到无氧运动的高强度运动的速度过快和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些运动就是无氧运动。这种运动容易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因此短距离赛跑、最大力量的举重、投掷、跳高、跳远等都不是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是无氧运动,什么是无氧代谢呢?这要从能量的来源上说起。人体肌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细胞器,叫“线粒体”,线粒体内部有许多高低不平的突起,使其有很大的表面积。在这些高低不平的突起表面,附着有许多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人体的能量物质之一:葡萄糖,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一种叫ATP(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物质(葡萄糖中的能量被转化到了ATP中),而ATP正是肌肉纤维收缩运动时,所直接能够利用的能源物质。这就是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在葡萄糖的分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在没有氧参与的条件下,直接断裂,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并释放出少量的ATP。由于这一过程没有氧的参与,所以被称之为“无氧代谢”。通俗的讲,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的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较长时间,而且消除疲劳花的时间也长。直接用肌肉中储存的ATP,只能持续数秒或三分钟的体能负荷极限的运动。

无氧运动的最大特征是: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青少年时期应该进行有氧和无氧运动的项目。

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如短距离赛跑(100米、400米)、举重、投掷、跳高、拔河、肌力训练等。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 篇5

根据我国相关规程的定义,高强度混凝土是指采用水泥、砂、石、高效减水剂等各种外加剂和粉煤灰、超细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利用常规工艺进行配制的C50~C80级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一般是以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结果表示,而高强度混凝土实体强度的检测方式只有钻芯法。运用钻芯法进行高强度混凝土检测,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不适用于大范围、大面积的强度检测工作。

2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常用的方法及设备

目前我国常用的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钻芯法和回弹法。钻芯法的主要检测设备是钻芯机,其主要检测原理是在高强度混凝土结构物上钻取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芯样,并把芯样进行切割、修补、磨平和养护后,把经过处理后的芯样放在压力机上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而回弹法的检测设备主要是中型回弹仪和重型回弹仪两种。

3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及原则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在C50以上才算是高强度混凝土,而实际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远远高于50MPa,而有的则达不到50MPa。如果选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话,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综合高强度混凝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回弹仪进行检测。

3.2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设备选择

若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是为了某些施工质量有问题、有争议或者为司法工作提供仲裁依据等情况提供结果,那么一般会选用钻芯法对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使用钻芯机钻取混凝土芯样,芯样经处理后在压力机上进行试验,最后得出检测结果。如果进行强度检测是为了对高强度混凝土结构质量一般性能的检测,又或是进行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大范围质量普查,可采用回弹法进行强度检测。

3.3 回弹法检测结果准确度过低

和其他的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相比,钻芯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而且其检测结果可作为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最终依据。而回弹法检测结果准确性相对较低,一旦检测结果受到专业人员争议时,还需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或验证检测。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对60~80MPa这个范围之内的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优先使用重型回弹仪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4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对比

4.1 中型与重型回弹仪对比

进行试验过程中,选取了两个工程的3个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样品。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50,采用泵送预拌混凝土浇筑,粗骨料为5~25mm碎石,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洒水自然养护,龄期约为90d。其中,中型回弹仪的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较低,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平均低约12MPa。经过多次检测发现,在使用中型回弹仪时会出现一个或多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大于60MPa,这一问题导致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不准确,无法给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推定强度。这一问题的出现,意味着中型回弹仪的检测范围已超出了标准,所以回弹法并不适用于这些测区。因此,当高强度混凝土强度在55MPa以上,对应的中型回弹仪回弹值超过47MPa时,建议使用高强回弹仪进行检测。

4.2 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回弹法与钻芯法对比

在进行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选用标称动能为5.5J的ZC-1型高强回弹仪进行检测,在完成检测后采用钻芯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随机选取了12个测区,先进行回弹测试,然后在测区上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抗压试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蒸汽养护3d后出池,继续洒水自然养护至28d,混凝土龄期约180d。结果显示,回弹测区强度换算结果高,钻芯法检测结果强度低,差值平均在10MPa左右。其中有3个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比回弹结果低18MPa左右。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钻取混凝土芯样时的扰动过大,芯样有一定损伤。剔除这3个芯样后,两种方法平均差值在7MPa以内。

4.3 混凝土强度检测曲线的验证

在验证混凝土强度检测曲线时,选用等级均为C50的预制混凝土T梁和空心板梁作为检测样品,并选用标称动能为5.5J的ZC-1型重型回弹仪,共检测了49片T梁和16片空心板梁,每片T梁上布置了24个测区,每片空心板梁上布置了10个测区,两种方法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结果的一致性极高,差值大部分在±2MPa以内。按测区强度换算值进行统计,共有1336个回弹测区,测区强度换算差值大于2MPa的测区有37个,仅占总测区数的3%;差值在2MPa以内的共有1299个测区,占测区总数的97%。经过这一验证结果可得,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可用范围广泛,其强度相对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标准中的规定值。

4.4 高强度混凝土试件回弹法检测与抗压强度试验对比

试验时,选用了标称动能为5.5J的ZC-1型重型回弹仪和压力试验机进行对比,并使用27组共81块150mm×150mm标准养护28d的高强混凝土试件作为样品。试件先放在压力机加压至100kN,用重型回弹仪进行回弹测试,然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数据汇总和这两种方法检测数据差值分布统计可得出,重型回弹仪检测结果与抗压强度结果是一致的。这两种方法差值大部分在±7MPa以内,共有59个试件,占对比试件数量的73%。有7个试件差值大于10MPa,占对比试件数量的9%。在这81个试件中,有一个试件抗压强度低于回弹强度24.7MPa,经过详细的分析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试件局部有缺陷。这个对比试验说明高强回弹方法在试件强度检测的应用中的准确度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制定回弹法测强曲线时,使用的是试件回弹与抗压强度对比,与这次实验的条件近似,所以结果接近,准确度高。

5 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对其强度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确保高强度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影响而降低自身的质量。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对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检测,其试件的取样、制作、养护工作以及抗压试验等多项工序都不能掉以轻心,须以科学的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完成,才能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GB/T9138—2015,回弹仪[S].

[2]JGJ/T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S].

能力强度 篇6

在砼工程施工中,后续工序的进度安排往往取决于砼强度的增长速度。例如当盖板涵墙身砼强度达到设计标号的40%时方可吊板,而模板拆除或构件吊装则须达到50%以至75%后才能进行。预应力结构施工时也须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可开始拼装或张拉。因此,砼浇灌后何时才能达到预期的强度,是施工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在现场多留试块随时试压或用回弹仪对实物进行测试固然可以掌握砼强度的情况,但是不能在事先预知,因此无助于安排进度。通常的办法是依靠一些现成的图表进行推测。然而砼强度的增长规律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水泥的品种和标号、砼的水灰比、硬化温度等。因此现成的图表不一定很适用,有时误差还很大。本文针对砼的早期强度以数学方式提出了预测达到28天龄期强度前任意龄期时的抗压强度的几种方法。

2 砼强度的对数定律法

砼强度的对数定律法可用下式 (1) 表示:

本公式按R28=Rn×lg28÷lgn反推而得,式中Rn表示龄期为n天的砼强度(n≥3);R28表示由Rn计算的28天龄期砼强度。为防止混淆,推算强度的公式采用Ra=R28×lg (a)÷lg28。Ra表示所推算的强度,a表示大于或等于n天的砼龄期。

该方法简单易行,在实验室应用很普遍。此公式仅适用于普通水泥所制成的砼在标准条件下养护、龄期不小于三天且无外加剂的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其平均相对误差或相对标准差都很大,亦即可靠性差,加之其相对误差大都为负值(即推算龄期的强度大于实压强度),在施工使用时,偏于不安全。从理论上讲,由于该方法只采用了一个实测强度值,所以当n固定时,lgn÷lg28即为一个常数,图象为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对数曲线(以lgn为横坐标轴)。此法忽略了不同材料,特别是不同水泥品种对砼强度的影响,显然是有缺陷的。

3 两个砼早期强度推算法

两个早期强度推算法可用下式 (2) 表示:

式 (2) 中m=[lg (1+lgn)-lg (1+lga)]÷[lg (1+lgb)-lg (1+lga) ];Ra、Rb分别表示a天和b天的砼强度;n、a、b分别表示n天、a天、b天砼的龄期;m表示系数。此种推算方法的理论依据与对数定律法较为近似,由于它以(1+lgn)取代了lgn作为横坐标,强度R为纵坐标,建立起对数曲线关系,更接近砼强度发展情况,加之采用两个早期强度并考虑了不同水泥品种强度的发展(即Rb-Ra),故在理论上更加完善,此法较为准确可靠,但每个配比需增加一组试块,加大了试验工作量(加大量为1/3)。

4 两个砼时期强度推算法

两个时期强度推算法可用下式 (3) 表示:

式 (3) 中Rn表示龄期n天的抗压强度。Ra、Rb分别表示a天和b天的时期试压强度;a、b分别表示两个试块的试压龄期。如第一组试块的试压龄期为1天,由lg1=0,则上述公式可简化为lgn÷lgb=(Rn-Ra)÷(Rb-Ra)。该法在制作试块时应注意:

(1)在砼浇灌时,取有代表性的拌和物制作试压试块2组(每组3块),试块在浇灌地点养护。

(2)试块成型后立即加盖钢板埋于湿砂中,拆模后仍埋入湿砂。

(3)这2组试块的试压龄期,应根据养护温度确定,可参考下表:

(4)试块在试压时的龄期应严格掌握,时间误差不应超过0.5小时,试块在湿砂中取出后应在0.5小时内试压完毕。

两个砼时期强度推算法适用于施工时对砼构件强度发展的预测。为了使试块处于稳定的温度与湿度条件,避免阳光暴晒或雨水冲刷,要求将试块保存在湿砂中。在脱模前由于砼未硬化,还应该加盖钢板保护。事实上所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养护的。两个砼时期强度推算法与两个砼早期强度推算法的理论原理相似,不过前者应用起来比后者更简便。

5 斯勒特法

斯勒特法可用下式(4)表示:

由此式可以计算出28天砼龄期的强度R28。式(4)中R7表示龄期7天的砼强度;K表示经验系数,与水泥品种有关。在缺乏必要数据和经验的情况下,可参照有关资料,选取K=2.076(普通水泥)。根据两个时期强度推算法的砼强度增长规律,Rn=R7+m (R28-R7)。m=(lgn-lg7)÷(lg28-lg7)=1.661 (lgn-0.845)。Rn表示n天的砼强度(n>7)。

此法系斯勒特经过大量的实验,绘制出R7与R28的关系曲线(图示略),曾获得满意的效果,其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都较小。关于斯氏公式的经验系数K值,可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确定:

将砼7天强度(R7)和实压28天强度代入,则:

利用斯氏公式,关键是找K值。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依据自己的资料回归K值。确定K值方法除上面介绍的最小二乘法外还可通过试算(假定不同的K值)建立Rn-K曲线找出最佳K值。除水泥外,其他影响因素(骨料、水灰比等)的考虑,尚待进一步完善。此方法的缺点是只能预测大于7天龄期的强度。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要预测龄期7天以内的砼的强度,建议采用两个砼早期强度推算法或两个砼时期强度推算法,预测7天以后至28天以内的砼的强度,建议采用斯勒特法。

能力强度 篇7

关键词:砌体结构,砂浆强度,标准化,砌体强度

众所周知, 砌体结构是通过泥工的操作, 用砂浆将各种类型的块材粘结而成共同受力的整体结构。因此, 砂浆的强度必然对砌体的强度指标产生重要的影响。砌体结构的各项指标, 除与块材种类、强度等级、砂浆种类有关外, 还与工人的砌筑操作紧密相关。本文就砂浆强度的变异性和影响砌体强度指标的各施工环节进行探讨。

1 砂浆强度

1.1 砂浆试配强度

根据GBJ 68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规定, 当材料的保证率为95%时, 砂浆的试配强度为:

fm, o=fm, k+1.645δ

其中, fm, o为试配强度;fm, k为砂浆设计强度标准值;δ为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

而砂浆强度计算标准值:

fm, k=f2-δ

其中, f2为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

由此, 试配强度为:

fm, o=f2-δ+1.645δ=f2+0.645δ

考虑到施工现场往往缺乏砂浆强度近期统计资料这一现状, 行业标准JGJ 98-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列出了施工现场砂浆强度标准差δ取用值 (见表1) 。

表1中所标的施工水平, 实际上就是现场对砂浆强度变异性控制的好坏。一般变异系数在0.2左右时为优良, 变异系数在0.3左右时为较差。

1.2 减少砂浆强度变异性, 降低标准差

1.2.1 砂浆配料的准确性

拌制砂浆时, 各材料组分的计量准确与否, 是保证砂浆强度和减少离散性的重要因素。在试验室分别采用重量比和体积比计量的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前者的砂浆强度变异系数为8.33%, 而后者平均为15.20%, 说明采用重量比计量的砂浆, 其强度变异性明显低于采用体积比计量的砂浆。究其原因, 主要是采用体积比计量时, 材料组分用量准确性差。因此现场拌制砂浆时, 严格做到按重量比进行计量, 是减少砂浆强度变异性的关键。同时, 因使用经过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 并按规范规定, 水泥重量允许误差为±2%, 砂允许误差为±5%。

1.2.2 砂浆试块的标准化

如果在试块成型和养护上不规范, 将会使现场检测结果与试块的实际强度不一致, 试块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没有代表性, 砂浆强度产生较大离散性。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 制作试块应由经过培训的试验人员去做。按照取样方法及标准规定, 施工现场制作的试样应有代表性, 不得随意加大水泥用量或改变水灰比。2) 试模内壁应涂刷隔离剂或粘度较小的机油。机油的涂刷量以手摸有较薄的油层粘附手上, 但不形成流淌为宜, 不应使用废机油。3) 底砖含水率的控制。有关试验结果表明, 以含水率2%的底砖作为标准, 当含水率在5%时, 强度约降低5%;含水率在10%时, 强度降低20%左右;含水率大于15%时, 强度可降低40%~50%。4) 试块养护条件的控制。砂浆试块成型后应在20 ℃±5 ℃条件下停置一昼夜脱模, 气温较低时适当延长脱模时间, 但不应超过两昼夜。脱模后应在温度为20 ℃±3 ℃、相对湿度60%~80% (水泥混合砂浆) 或相对湿度90%以上 (水泥砂浆) 的环境中养护28 d。

2 砌体强度

砌体结构的强度指标, 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轴心抗拉和弯曲抗拉) 和抗剪强度。这些强度指标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都有具体规定, 抗压强度取决于块材强度等级和砂浆强度等级, 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只与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砌体强度尚与砌筑技术密切相关。下面以砌体抗剪强度为例, 对砌筑施工技术有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讨论。

2.1 块材湿润程度

由于砌体中的砂浆为约10 mm厚度的薄层, 且上下两面均与块材接触, 如果块材为干燥状态, 必然会很快吸去砂浆中的水分, 这样, 一方面使砂浆因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不足而造成砂浆强度降低, 另一方面又使砂浆与块材的粘结减弱, 砌体抗剪强度随之降低。

2.2 铺砌到砌砖的间隔时间

砂浆摊铺到砌体上后, 由于砂浆中水分很快被吸收, 加之水分蒸发使砂浆和易性变差, 如不及时将砖砌上, 将会影响砖与砂浆的粘结, 不能保证砂浆的饱满度, 导致砌体抗剪强度降低。

2.3 砂浆拌和后使用时间的控制

拌和后的砂浆随水泥水化作用的进行, 逐渐失去流动性而凝结硬化。但为保证砌筑施工的可操作性, 而补充一定的水分, 使砂浆保持一定稠度, 这样, 拌和的砂浆随停放时间的增加, 强度将逐渐降低。因此, 在砌筑施工中, 对拌和好的砂浆应尽快使用, 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 即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 h和4 h内使用完毕;在气温30℃以上时, 分别在2 h和3 h内使用完毕。如果时间拖得过长将会造成砂浆强度明显降低。

2.4 砌筑技术水平

砌体是通过瓦工砌筑而成的, 砌筑质量直接影响到砌体强度。因此, 瓦工的砌筑水平也很重要。衡量瓦工技术水平的高低, 就是其砌筑的砌体是否灰缝饱满、接缝均匀一致、墙面平整、砂浆与块材粘结良好。为定量得出砌筑技术水平对砌体强度的影响, 有关人员曾作过专门的对比试验。试验是在块材和砂浆完全相同的条件下, 分别由长期从事砌体试件制作的高级技师 (1类) 、技术水平较高的瓦工 (2类) 和技术水平较低的瓦工 (3类) 来砌筑计划试件。通过试验, 得出3类瓦工砌筑的试件的砌体抗剪强度比值 (见表2) 。

从表2可看出, 瓦工砌筑水平的差异对砌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相当明显, 技术水平较差与水平较高的瓦工砌筑的砌体, 抗剪强度相差30%左右, 其影响接近于砂浆强度等级由M10降低到M5的情况。

3 结语

1) 在保证块材强度等级的前提下, 砌体的强度指标绝非仅与砂浆强度等级有关, 还必须考虑施工操作方面的因素。如果对此不予高度重视, 其对砌体强度的影响可能远超砂浆强度的影响, 这一点对砌体抗剪和抗拉强度尤为突出。

2) 减小砂浆强度变异性是降低砂浆试配强度, 节约水泥用量的唯一途径。因此, 施工现场拌制砂浆时, 除严格进行配料计量外, 还应按相关标准的要求, 进行试块制作和养护。

参考文献

[1]GB 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GBJ 68,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S].

[3]JGJ 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S].

能力强度 篇8

1 建立推定关系式

我们对部分试验成果的强度指标进行了初步计算, 就抗压强度而言, 验证了3 d与28 d强度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高度相关。我们选择相关性较好的方程式利用3 d强度推算28 d强度。水泥试验资料的收集以P.O32.5R和P.C32.5R等级为主, 相对而言, 本次统计分析假定条件为早期推定强度误差为零, 其范围为同一等级, 不同品牌, 为了清除人为试验误差, 在收集数据时, 从不同试验人员检验的结果数据中, 按不同试验时间, 随机抽取P.O32.5R水泥282组和P.C32.5R水泥62组试验数据, 采用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分别进行计算, 分析研究其相关规律。

2 数据采用验证及统计分析

我们分别对P.O32.5R水泥、P.C32.5R水泥按同一水泥样品3 d和28 d抗压/抗折强度为一组, 对应排列进行计算, 求出相关系数, 看其是否能达到高度相关性, 从而选择较好的方程式。

2.1 P.O32.5R水泥数据统计分析

由P.O32.5R水泥3 d与28 d强度的部分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分别为:样品P.O32.5R水泥28 d抗折强度平均值为X¯=7.0MPa, 标准差为σ=0.69, 离散系数为CV=0.099, 离散性很小, 并以3倍标准偏差法为控制, 即将中心线 (CL) 控制在强度平均值上, 以中心线为基准向上、向下各量取3倍标准差值作为控制上限 (UCL) 和控制下限 (LCL) , 经计算控制界限为9.1 MPa~4.9 MPa, 数据中28 d抗折数据中只有2组超出控制界限, 处于控制状态;而28 d抗压强度平均值为X¯=38.2ΜΡa, 标准差为σ=5.08, 离散系数为CV=0.13, 离散性较小, 并以3倍标准偏差法为控制, 控制界限为53.4 MPa~22.9 MPa, 数据中28 d抗压数据中只有3组超出控制界限, 处于控制状态。故符合分析要求, 可引用数据进行方程表达式的推算。

经分析计算, 本地区P.O32.5R水泥采用线性回归计算的相关系数和方程表达式:

抗压强度相关系数r=0.909;

抗压强度y=1.302x+11.105。

抗折强度相关系数r=0.905;

抗折强度y=0.992 6x+2.694 6。

x为水泥的3 d抗压/抗折强度, y为水泥的28 d抗压/抗折强度 (下同) 。

采用幂函数计算的相关系数和方程表达式:

抗压强度相关系数r=0.903;抗压强度y=4.586 1x0.698 8。

抗折强度相关系数r=0.897;抗折强度y=2.912 6x0.598 6。

P.O32.5R水泥3 d和28 d抗压、抗折强度关系见图1。

2.2 P.C32.5R水泥数据统计分析

由P.C32.5R水泥3 d与28 d强度的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分别为:样品P.C32.5R水泥28 d抗折强度平均值为X¯=7.0MPa, 标准差为σ=0.65, 离散系数为CV=0.093, 离散性很小, 以3倍标准偏差法为控制, 控制界限为8.9 MPa~5.0 MPa, 28 d抗压数据中没有任何组数超出控制界限, 处于控制状态;而28 d抗压强度平均值为35.6 MPa, 标准差为5.09, 离散系数为0.14, 离散性较小, 以3倍标准偏差法为控制, 控制界限为50.9 MPa~20.3 MPa, 同样28 d抗压数据中没有任何组数超出控制界限, 处于控制状态。故符合分析要求, 可引用数据进行以下的方程表达式的推算。

经分析计算, 本地区P.C32.5R水泥采用线性回归计算的相关系数和方程表达式:

抗压强度相关系数r=0.958;

抗压强度y=1.248 6x+13.536。

抗折强度相关系数r=0.923;

抗折强度y=0.917 2x+3.272 2。

采用幂函数计算的相关系数和方程表达式:

抗压强度相关系数r=0.956;抗压强度y=5.838 4x0.631 1。

抗折强度相关系数r=0.923;抗折强度y=3.293 3x0.539 6。

P.C32.5R水泥3 d与28 d抗压、抗折强度关系见图2。

3 反证引用关系式

从以上计算得知:采用线性回归计算的相关系数均大于采用幂函数计算的相关系数且大于0.90, 相关性较高, 可以使用线性回归计算的4个关系式, 以3 d的试验成果推算P.O32.5R和P.C32.5R等级水泥28 d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关系式的可靠性, 我们进行了试验反证, 随机分别抽取P.O32.5R和P.C32.5R各5组试验样品, P.O32.5R水泥试验结果与关系曲线的计算结果对照见表1。

根据P.O32.5R水泥试验结果与关系曲线的计算结果对照, 数据进行对应的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 其结果离散性很小, 试验数值与关系式计算值非常接近, 故本文推荐的线性分析关系式具有可靠性和实际施工参照价值。

4结语

1) 采用线性回归计算的相关系数大于0.90, 相关性较高。2) 当水泥牌号为P.O32.5R水泥时:28 d水泥抗压强度推算式为y=1.302 x+11.105。28 d水泥抗折强度推算式为y=0.992 6 x+2.694 6。X为水泥的3 d抗压/抗折强度, y为水泥的28 d抗压/抗折强度 (下同) 。3) 当水泥牌号为P.C32.5R水泥时:28 d水泥抗压强度推算式为y=1.248 6 x+13.536。28 d水泥抗折强度推算式为y=0.917 2 x+3.272 2。4) 本文所推荐的这4个关系式是根据我们这个地区常用的P.O32.5R和P.C32.5R等级水泥的实测结果计算分析得出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地区常用的水泥试验结果推算当地关系式。当发现常用的水泥强度发展规律有变化时, 应根据积累的试验数据重新计算调整关系式。5) 不同品种的水泥, 不同水灰比, 强度发展规律也不同, 也应相应求得专用关系式。6) 按关系式求得的28 d强度仅可作为实际应用中的参考值, 而不能用来确定水泥28 d强度的准确值。具体评定水泥强度是否合格, 还要以水泥试验28 d强度结果为依据。

摘要:通过对3 d和28 d水泥抗压强度的对比检测, 运用误差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3 d和28 d水泥抗压强度值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而总结出一个3 d水泥抗压强度和28 d水泥抗压强度之间关系的修正系数。

关键词:水泥,强度,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1]JGJ/T 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S].

[2]DL/T 5129-2001,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S].

混凝土强度检测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结构检测 强度检测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作为建筑工程的重点,是建筑主体结构安全的关键所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标准是衡量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决定因素。因此,混凝土检测以及强度评定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 强度类型

1.1 标准养护强度 按照标准方法对工程结构中的一批混凝土进行检验评定,通过与该等级混凝土规定的强度进行对比,进一步评定其质量是否合格。对于该强度的试件来说,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养护,所以称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强度,简称标养强度。

这里需要指出,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商品混凝土时,在现场由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对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进行取样,并制作标准养护的试块,其强度作为验收结构混凝土强度的依据。对于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来说,其制作的试块标养强度通常情况下只是对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进行,进而用于生产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但不能作为验收结构强度的依据。

1.2 同条件养护强度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当时结构中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进行确定,进一步满足拆模、构件出池、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要求,同时便于对施工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这种强度的试块放置在实际结构的旁边,进而便于与结构进行同等条件养护,所以称混凝土同条件养护强度。在取样、养护、评定等方面,上述两种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异需要提高注意,避免出现混淆。

1.3 标养强度和施工强度的差别 ①养护方式不同。通过上面分析可知,前者属于标准养护,后者属于同条件养护。②评定方式不同。根据验收批的划分,评定标养强度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标准差未知统计法、非统计法三种;对于施工强度来说,需要与相应的工作班混凝土进行一一对应检验。③评定目的不同。标养强度是对该批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情况进行确定,进而便于验收;对于施工强度只是判断拆模、起吊、张拉、放张等施工工艺过程的可能性,其侧重点不是评定其合格性,不存在合格、不合格之分。

1.4 验收层次问题 根据《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公证性,采用由各方参与的见证抽样形式对结构实体进行检验。同时明确指出,对结构实体进行检验,主要是对相应的分项工程的合格程度进行验收,通过过程控制,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通过对重要项目进行验证性检查,进一步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加强验收,同时客观真实地反映混凝土强度的性能指标。

2 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

对于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来说,混凝土的强度是其受力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对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性能进行评定的主要参数,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强度进行正确的确定,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混凝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进行综合反映,同时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等有着相关性,并且测试方便可靠,因此,在混凝土强度中,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最基本的指标。测试已有建筑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主要分为局部破损法、非破损法。其中局部破损法包括取芯法、小圆柱劈裂法等。

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过程中,非破损法包括:表面压痕法、回弹法等。在不影响结构物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混凝土半破损检验法在结构物上直接进行局部破坏试验,或者直接进行取样,同时将试验结果换算成特征强度,作为检测结果,其测试方法包括:钻芯法、拔出法等。

3 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

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实体检测方法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非破损法、局部破损法两种,这里重点分析回弹法和钻芯法。

3.1 回弹法 进行现场检测时,国内普遍采用回弹法,结合混凝土现状的实际情况,在使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建立相应的地区测强曲线。②高湿度环境下,对混凝土进行测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试验不断修正所获取的湿度系数。③回弹推定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碳化深度的影响和制约,而实际碳化深度的测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混凝土掺合料、脱模剂、粉刷层等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甄别,防止产生误判。在检测过程中,有些部门先磨去表面碳化层再进行回弹,本文这种测试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这是因为,由于磨去表面碳化层,进而使得表面呈现多相组分状态,不易确定回弹点。④对于混凝土来说,如果龄期超过14~1000d,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不能直接采用强度换算表进行换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内焊法的检测结果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等方法进行修正。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对于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一般不能直接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数值进行对比。

3.2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 回弹法的缺陷是无法检测出混凝土内部强度的缺陷问题,这是由回弹法的工作原理决定的,但是超声回弹综合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超声回弹综合法将回弹值和声速结合起来对检测区内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推算,能够成功避免回弹法容易受到水泥品种而发生误差的缺点。与回弹法相比,超声回弹法在方法上复杂了许多,精度也提高了很多。这种方法充分考虑到混凝土强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采用合适的方式抵消了大部分影响因素。例如:在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混凝土的含水量和龄期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而超声回弹综合法通过测量声速的不同,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缺点。

超声回弹法的精度较高,但是影响因素多,不确定性较大,操作比较复杂,因此对于正确操作和误差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在操作中出现偏差就会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很大的异常。此外超声回弹综合法不适应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环境,过低是指低于-4℃,过高则指超过60℃。此外此种方法也不应当用于检测化学腐蚀过的或者遭受过冻伤的混凝土。在实际的现场操作过程中,一定在一个测区的回弹检测面上布置超声测试点,同时保证探头的安防位置不与弹击点相同。推算强度时所用的参数一定不能相互混淆,统一测区的参数用于此测区的测定,不能相互混淆。

3.3 钻芯法 钻芯法凭借自身良好的代表性,并且直观,测试误差小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使用钻芯法的过程时,需要注意:

①芯样尺寸问题。根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对于高度为100mm、直径为150mm的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测试值来说,通常情况下可直接作为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值。但是,进行实际检测时,抗压试验往往用直径小于75mm的小芯样来进行。有些学者认为:如果芯样直径小于75mm,那么其强度就会偏低,同时标准差也比较大,这时强度换算值存在争议,使用时需要慎重。②芯样强度值的代表性。芯样虽然是直接从实体结构中钻取,但其强度仍与实际结构存在差异。因为钻取过程本身就是对芯样的一种干扰,累计的损伤会使强度受到削弱。所以芯样强度值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近似性,不能完全地反映出结构实体的真正强度。③用混凝土芯样修正回弹测试值。修正系数法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混凝土芯样修正回弹测试值修正系数的方法,但实际修正效果并不好。在对修正系数法、总体修正量法、局部修正量法等三种方法利用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局部修正量法效果最好。

4 结语

检测方法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目的在于既经济又准确的检测及评定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每种检测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应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检测方案。在实际结构中应优先考虑超声回弹综合法,任何单一的检测方法不可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种及以上的方法综合检测,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杨迎春.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的现状与趋势[J].科学之友,2011(08).

[2]徐学英.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04):31~33.

能力强度 篇10

目前国内多采用API推荐的方法, 即用修正古德曼来进行抽油杆强度校核和杆柱设计, 如图1。抽油杆柱的许用应力的计算公式:

式中σall——抽油杆柱的许用最大应力;T——抽油杆最小抗拉强度;σmin——抽油杆最小应力;SF——使用系数, 考虑到流体腐蚀性等因素而附加的系数 (小于或等于1.0) 。

一、超高强度抽油杆强度校核模型的建立

在修正古德曼图基础上, 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材质抽油杆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 (不同钢材自身的安全系数K、最小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比值a) , 进一步对其修正古德曼图和抽油杆柱最大许用应力计算公式进行了如下修正。

如图2, 设安全系数为K, 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比值为a;则, D2E2最大疲劳极限线;D`K`最大许用疲劳极限应力线;

古德曼曾假设, 拉伸脉动循环时的安全疲劳极限为材料抗拉强度的一半, 考虑安全系数K, 故D`点坐标为: (0, T/ (2K) ) , K`点坐标为: (T/a, T/a) 。则D`K`线段方程为:

并考虑油井流体腐蚀性, 则有:

式中参数a、K可以通过抽油杆实验得到。

对比式1.2、式1.1, 不难求得:修正古德曼图中K=2, a=1.75。

二、关键参数求取及最大许用应力计算

(1) a、T参数的求取

如图3所示, 抽油杆抗拉强度σb, 最小抗拉强度T, 屈服强度σs。

其T为多组实验中σb最小值

(2) K参数的求取

如图4所示, 可按照《SYT 6272-1997超高强度抽油杆》附录A中安全系数K求得, 即:

式中S50%为置信度50%的疲劳极限, S99.9%为置信度99.9%的疲劳极限。

为了保证安全系数的可靠性, 通常至少取三个应力比做试验, 这样就会算得三个安全系数, 取这三个中的最大值作为抽油杆的最终安全系数。

最后, 将所得的a、T、K参数返代入 (1.2) 式, 即可得到这种高强度抽油杆柱强度校核公式。要保证抽油杆柱不发生疲劳破坏, 抽油杆的最大应力不应超过式 (1.2) 计算出的许用最大应力σall, 即

将最大、最小载荷公式代入式 (1.2) 和 (1.3) , 就可得出计算抽油杆强度所允许的悬点最大载荷的公式, 进而可确定在一定抽汲参数和设备下抽油杆的允许下入深度, 或者在一定下泵深度下使抽油杆不超载的fp、s、n组合。

结论与认识

本文提到的超高强度抽油杆强度校核方法, 综合考虑了不同材质抽油杆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 挖掘了超高强度抽油杆利用潜能, 使抽油杆柱优化设计更加具有合理性, 有一定节能、降耗、提效特点,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消失的笑脸下一篇:武术选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