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2024-08-05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共12篇)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1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基本功是练习武术的基础动作与方法, 是后续学习具有连续性、多元性、复杂性组合动作和套路的准备, 对武术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 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内容, 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利用基本功的练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 并提出建议:提炼武术基本功内容, 做到精、准、简;基本功教学与实战应用相联系并服务于表演, 强化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将基本功纳入成绩考核, 强化基本功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武术基本功; 公共体育课; 学校武术;

强身健体已成为当今人们参与武术运动最主要的原因, 是其文化、教育、艺术等理性价值的凸显。学校武术经过一百多年的体育化发展, 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其体育属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场域, 高校武术教育的成果是武术运动繁荣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武术在高校中的推广无疑是有收获的,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机会接触武术, 但从教学质量来看却并不乐观, 学生对武术学习大都是浅尝辄止, 真正愿意学并坚持下去的非常罕见。

武术首先是一项身体运动, 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撑和辅助, 武术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基本功的累积, 基本功练习不仅可以让武术学习事半功倍, 也是教学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手段。高校武术课课时有限,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而武术基本功内容复杂多样,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基础, 练好基本功, 提高武术技能, 用武术的方法与技术进行身体锻炼, 培养武术兴趣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功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武术基本功向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学者简单的将其叙述为“身体基本姿势”, 也有学者将身体、心理甚至精神上为武术练习所做的准备统称为基本功。武术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形成的派别,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基本功作为后续训练的基础, 不同的派别就有自成一体的基本功练习方式与方法。如今在学校推行的较多的是长拳, 现代武术运动中的长拳是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拳势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1]根据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武术基本功是基于现代长拳的基本功, 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 是武术基础训练的组成部分。

按参与练习的主要身体部位分类, 武术基本功大致包括:肩臂练习、腰腹练习、腿法练习,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2]按动作的功能分类, 可分为:力量练习、速度练习、耐力练习、柔韧练习、灵敏练习。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教程上册》中, 长拳的基本功如表1所示:

2 高校武术课程基本功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的武术课程按学生的专业属性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专业与非专业两大类, 专业类主要指为各级各类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专门的武术课程, 非专业是指针对非武术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开设的各种武术课程。[3]包括必修课程、任意选修、公共选修等不同类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所有学生共同的必修课, 目的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以适应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中给出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4]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因此武术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进入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如今,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大一或大二时都有武术选修课或必修课, 高校嫣然已经成为武术传播的重要场域。

表1 基本功内容及分类

在指导纲要中, 对体育课程的学时学期做了明确要求:四学期共计144学时。平均到每一学期就是36学时, 每周两个学时, 一个星期一次体育课, 但部分高校的体育课只有12周。每个体育项目为一个学期, 按照不同的学校, 武术课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武术技术体系纷繁复杂、运动形式多样, 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 基础是一切的起点, 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武术课程, 都绕不开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武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基本功开始去提高和掌握, 就整个武术学习阶段来看, 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延伸;就一堂武术课而言, 是训练过程的过渡。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体差异, 且课时有限, 不可能在高校中教授所有的武术基本功内容, 一般包含手形与手法:拳、掌、勾、冲拳、架掌、推掌;步形与步法:弓步、马步、虚步、扑步、歇步;腿法:正踢腿、斜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腿、蹬腿。其他的手法、步法、腿法在教授的套路中需要时会有所涉及, 而跳跃、平衡及其他扑跌滚翻的动作几乎没有。具体内容以授课计划为准或直接由老师自身水平和擅长的项目决定。

3 基本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3.1 问题分析

学校武术肩负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 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武术的开始, 而实际上, 学期结束就是学生习武生涯的结束。有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 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课的课时是较多的。但其复杂的技术体系对个人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大都是非体育的普通大学生, 按照一周一次课的安排, 遗忘率非常高, 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武术基本功练习始终贯穿于武术课的始终, 其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被重视, 只是在准备部分象征性的比划, 充其量达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 对于武术技术的提高微乎其微。考试内容仍然是上课的基本部分, 考试以套路演练为主, 基本功作为学习套路的铺垫并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指导纲要中对体育的课时有明确的课时要求, 从政策方面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最低学时, 由于大多数人对于体育认识不足, 体育课在高校整体上仍然处于“豆芽学科”的地位。学校领导不重视, 老师上课敷衍了事, 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 体育没有看得见的成效和成绩, 更加得不到重视, 老师进一步消极懈怠,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 即使学生喜欢体育、热爱健身, 他们也更愿意自己去跑步、去运动, 参与更时尚、更有吸引力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 他们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也不能归功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因此, 体育课虽然看上去有整整两年四个学期的课时, 超过了很多其他公共基础课, 但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差强人。

3.2 建议

内容丰富多样是武术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也因其复杂性使人望而生畏。基本功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武术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内容虽然很多, 但存在很多功能和作用部位雷同的类似动作和重复动作, 过多的重复一种运动不仅让学生厌烦疲惫, 更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因此有必要提炼武术基本功最基础、最具代表性、最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动作, 简化和缩小内容范围, 做到精、准、简, 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

物质生活充足的条件下, 越是文明, 精神上越是倾向于回归到简单的原始状态, 暴力就是根治于人身体的原始状态之一。将武术基本功与实战应用联系起来, 将简单的基本动作寓于实战技术中, 让学生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武术的表演价值在武术的工具价值逐渐消逝中得以凸显, 各种形式的套路表演展示了中华武术优雅、和谐、圆融之美, 最大限度地传递了武文化及功夫中蕴含的东方式哲学精神, 武术基本功直接服务于武术表演, 在教学中将基本功的学练与表演衔接, 展现武术的程式化之美,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武术运动。

成绩考核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始终, 具有监督、反馈、检查、调节等多种功能, 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考试成绩是学习效果的直观反映。将基本功作为考核内容, 有利于强化基本功的重要性, 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教程.上册.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2]靳苏.高校学生武术套路基本功作用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

[3]武冬, 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03) :92-98, 105.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13号.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2

一、大学武术课现状分析

1、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时安排较少

在大学, 体育课一般安排是每周两学时, 根据选修大纲的要求, 要学习的内容很多, 除去雨天或其他原因耽误的部分学时, 真正用于室外教学的时间就更短了。而武术在这些有限的课时里又仅占有极少的比例, 有的学校由于师资的原因, 甚至不开设此项目的教学。

2、武术教学课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属累积灌输所得。每次教学课的内容积累增多, 教学和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 学生在没有完全消化所学知识的情况下又开始接受新的教学内容,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所进行的动作示范不正确。不能及时发现错误予以纠正;重点、难点讲解重视不够;对武术的攻防含义理解不够,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实施。

(3) 缺少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练习方式, 直接进入套路教学学生缺乏武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往往要通过学习基本动作的过程来巩固身型、步型、手型、手法等。由于学生对套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配合以及器械的使用方法等都缺乏感性认识, 直接进入套路的教学, 不但花费时间多, 掌握技术动作慢, 而且教学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3、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不明确, 武术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通过对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塔里木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学院大学公共体育课的600名学生进行调查与了解, 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武术的动机不明确, 就此分析, 用于强身健体的学生不到一半, 其他有的因为好玩, 有的为了应付考试, 甚至有的学习是为了打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有:教学中自始至终采用学习、复习、学习的单一程序, 形式枯燥, 没有采用生动的武术攻防讲解, 缺少单个动作或基本动作的趣味性练习, 学生有逆反心理, 最终形成单一的被强迫性练习, 失去了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武术教学质量的高低, 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 要有对武术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心, 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合理运用有限的课时, 教态亲切和蔼, 讲解示范规范准确, 全面地将武术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 许多高校没有专职的武术教师, 武术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抓好大学武术课的对策

1、重视体育课, 增加课时

武术既可强身健体, 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又可以磨练意志, 培养道德品质。另外, 还可以作为娱乐观赏, 丰富文化生活。由于武术的多方面作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武术进人大学课堂, 应让学生多了解武术, 从而喜爱武术。同时,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瑰宝, 还应作为地方特色课或传统课加以管理,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考虑适当增加课时, 满足学生对武术学习的需求。

2、抓好基本功教学

“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这句民谚形象地说出了武术基本功的重要性。加强基本功, 有侧重地选择与所学的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步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 以配合“内外合一, 神形兼备”的基本练功方法, 这对以后的套路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1) 先教武术基本动作。根据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 武术教学应从基本动作入手, 后教拳术和器械套路。因武术上课时数有限, 只靠武术课堂来教好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平时应有计划地在每堂课的准备部分中进行武术基本动作训练。

(2) 重视武术基本理论的讲授。由于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善独立思考, 喜追本溯源, 要求从理论的高度对学习的拳术或器械进行概括, 掌握规律性的知识, 又喜欢怀疑和争论, 富于想象, 常常提出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例如:学生提出术与拳击、自由搏击相比, 哪种格斗技术更好?学套路是花架子, 有什么用, 还不如教我们散打, 练“绝招”。还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武术是为了“混日子”, 应付老师的“差事”, 或为了学点功夫, 去逞强斗狠等。对此, 教师必须及时给以正确的理论指导, 使其逐步提高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三、结语

在目前的大学武术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课时安排不当, 教学方法不当, 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师资力量不足等。要把武术这项既具有技术性又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项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必须采取适当增加课时, 改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兴趣,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措施,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弘扬国粹, 武术教学在大学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 但就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来看, 存在课时安排不当、教学方法欠佳、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 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影响。文章就大学武术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从而提出某些相应的对策, 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武术教学,大学

参考文献

[1]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论大学武术教学的基本现状与对策 篇3

摘 要 武术在中国的发展史比较久,属于我国值得骄傲的瑰宝。武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同时还能作为一类娱乐观赏性的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武术爱好者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了使得年轻一辈人也能够喜爱了解武术,将武术的教学安排进了大学的课程里。通过研究讨论大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条件。

关键词 武术教学 基本现状 对策

武术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情感,武术的练习不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能够作为一种艺术进行展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健身健体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大,武术的练习者也在不断的增多,这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武术的学习是一个具有技术性的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指导将武术的技术性普及开来,使得更多的人正确的了解中国的武术,使得更多的人系统的掌握武术技能。

一、大学武术课的现状分析

主要表现在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课程安排少。大学中,体育课一般只安排了一周两个学时,按照大纲的要求,要学习的课程相对较多,有些时候因为下雨或者是其他原因会导致体育课程无法正常开展,这样实际上用在室外教学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武术在有限的时间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而部分学校因为缺少资金和师资力量,该课程都不再开设。

二、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都是直接灌输,由于课时短,教学和复习的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很多学生在没有完全消化前面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又被迫去接收新的教学内容,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错误的示范,而且在发现错误之后仍不及时改正,重点和难点分析的不够透彻,学生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另外对于武术的攻防这块的理解不够,理论和实际没有实现融合。

(三)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没有进行有效的练习,就直接进入了教学环节,导致很多学生缺少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很多道具的使用中也缺少了感性的认识,直接进入教学,被动的接受,造成掌握的速度慢,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为了强身健体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学生是觉得学武术好玩,有些是为了取得相应的学分,有些学生就更加的直接,是为了打架。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生动的进行讲解,缺少趣味性,学生从主动学习转变成被动学习,更加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质量的高度和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要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把握,在讲解时力求全面生动准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因为没有专职的武术老师,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迫在眉睫。

三、提升大学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重视体育教育,增加课时

武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对大学生的修生养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学好武术可以给人观赏,丰富了日常的生活。另外武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文化,是需要得以传承的。武术的学习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大学教育应该对其重视起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武术的魅力,适当的增加课时,将它作为地方的特色课或者是传统课进行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对武术的需求。

(二)重视基本功的教学

武术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侧重性的去学习和所学内容相关的手法、步法和腿法等简单的动作,只有基本功打牢了,后期的套路学习就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三)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武术课的教学上,首先要教授武术的基本动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基本动作开始入手,然后再学习拳术和器械,另外由于武术课的时长有限,所以单纯的依靠较短的武术课堂来授课是完全不够的,在平时就应该计划性的在每堂课的准备部分就开始基本动作的训练;另外,相关的理论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大学生,有了较多的知识储备,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经常能够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一些新的想法和见解。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之后,老师对于正确的理论要进行鼓励,对于不足的理论要帮助其改正,这样才能更明确的认识到学习的目的。

(四)加强师资的投入

很多学校的体育课多,教师少,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多增加一些体育老师,并提高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保证体育老师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修为,这样才能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武术老师还应该有着扎实的体育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在“体育”的过程中实现“育心”,给他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大学武术的教学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发现有助于找到相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大学武术的教学课程需要被重视起来,需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加以支持,将中国的国粹发扬光大。积极的采用合理的措施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以便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江百龙.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韦伯兵.大学体育教育实施健康的构想[J].上海体育科技.2013(4).

[3] 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4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独立学院是本科层次的高等院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由于教育规模数量上的增加,给完成这一任务增加了许多困难,这里就当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应对措施.

作 者:胡柏翠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辽宁,大连,1166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H3关键词:独立学院 英语教学 困难与对策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5

A.在校生B.毕业生

2.你认为个人品德重要还是专业技能重要?(A)

A.个人品德B。专业技能

3.你对考试作弊的看法?(B)

A、十分厌恶,坚决反对B、不喜欢,但偶尔会作弊

C、通过考试的一种有效途径D.作弊在大学里是常见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4.你对服务西北地区,省内不发达地区,基层的态度?(D)

A、会去,哪里需要人才B、会去,有利于今后发展

C、说什么也不去D、有所顾虑,受各方面因素影响

5.你认为金钱重要还是感情重要?(B)

A.金钱B.感情

6.你对自己的抵抗挫折能力看法如何?(C)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7.专业知识掌握情况?(B)

A全面掌握并有所延伸 B、掌握不全可以应付考试C、有所欠缺

8.已获证书情况(多项选择)(A)

A.英语四、六级证B.计算机等级证C.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D.驾驶证E.职业资格证

9.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B)

A.经常有超越常规的想法并付诸实施B想法挺多但并不是全部可行

C偶尔会有小花样D.有待提高,生活中中规中矩

10.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多选)(F)

A.志愿者服务B.自主创业C.勤工助学D.社会调研

E.实习或兼职F.其他

11.是否参加过学校或学生组织?(A)

A.是B否

12您是否认为在校当过学生干部会对就业有所帮助?(B)

A.有很大帮助B.有所帮助,但并不明显C.没有帮助13学习知识的途径?(B)

A.老师B.书本C网络D.其他

14.您课余时间会不会学习与专业知识毫不相干的知识?(AB)

A.会的,要全面发展B偶尔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C.从不,那些只是无关紧要

15.你认为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B)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弱E、很弱

16在集体活动中,您喜欢和其他人一起合作共事吗?(B)

A、喜欢B、不介意,但并不会主动C、不喜欢

17.你认为自己的执行能力如何?(C)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弱E、很弱

18.能否在公共场合清晰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A)

A.能B.否

大学体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6

一、大学体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与社会体育的内容能够在大学体育管理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的结合。通过大学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还能够使其逐渐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一些体育课程与项目,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科学、合理以及规范的体育锻炼方法。如将俱乐部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体育教学管理中,不仅有助于大学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社会体育教学项目,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大学体育的发展能够在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影响下拥有更多的机会。对于大学的传统体育教学形式而言,俱乐部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与俱乐部自身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是相吻合的。目前,不少大学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体育设施不到位以及场地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开展,致使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很难提高,非常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挫伤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及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校并不能将体育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点。而将体育俱乐部这一模式引入到大学体育中能够使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到有效的解决,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拥有的体育潜能,实现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目的。

二、解决大学生体育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更新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思想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使大学教学管理的观念和思想得到不断转变,并且使大学体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得到不断地完善,为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条件,以便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体育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体育现代化的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模式,还包括学习多样的体育项目和自由的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除了要运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之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既有助于提高国内大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此外,在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荣辱观也是比较重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能够用一个平常心看待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要转变管理思想和观念,积极地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和水平。

2.提高大学体育课程常规管理水平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7

一、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专职武术教师数量不足

武术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业务水平,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讲解、示范能力和优秀的业务素质, 不仅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武术教学的重要性, 而且能认真钻研武术课程的教材、教法。每年从体育学院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人才有限, 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目前高等院校绝大部分武术教师不是武术专业出身, 教师本身对传统武术的理论和技能理解得不够深刻, 学历普遍较低, 且水平良莠不齐, 远不能满足现行武术教学的需要。某些高校虽有武术专业教师, 但兼职情况比较严重, 责任心不强, 上课流于形式, 敷衍了事。

(二) 教学内容陈旧、繁难, 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武术教学内容一般以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剑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 套路、动作和运动方向变化多, 由于大学生普遍没有练习武术的基础, 加之年龄偏大, 身体的柔韧性差, 在学习动作复杂的武术套路时极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 很多学生对学习武术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 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这与现代体育课教学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 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再创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限制, 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三) 武术教材滞后, 纯技术教学现象突出, 忽略了理论教学

目前高校武术课教材内容各异, 存在着不平衡状况。有的高校采纳自编讲义, 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体育教材。重技术轻理论和重动作轻技击的现象较为严重, 有的甚至根本不上理论课。片面的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锻炼身体素质, 教会学生体育技能, 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武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 它包含着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 它对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 包括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都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武术教学不同于一般体育课教学, 学生学习武术不但是学习武术技术、技术理论, 更重要的是学习、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由于一些高校教材滞后, 理论传授匮乏, 导致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架子、不实用, 学武术只是为了拿学分, 导致学生只学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 而没有真正领会武术的真正含义, 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效果。

(四) 教学方法呆板, 缺少科学手段, 难以传达内容丰富的教学信息

当前高校中武术课程仍然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法, 自始至终采用复习--学习—复习的单一方法, 课堂教学死板单调, 教法老化。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不够, 没有充分利用录像、VCD、电脑多媒体演示的优势等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扩大知识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锻炼能力, 学生觉得武术的动作有名无实, 是“花架子”、“花拳绣腿”, 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接受。

(五) 高校缺乏相应的武术氛围与环境

运动竞赛是推动体育工作的有力杠杆, 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促进因素。但当前普通高校的武术氛围相当匮乏, 经常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联赛, 但武术比赛、武术交流活动很少, 全国高校的武术竞赛也几乎没有。场地、器械的缺乏也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一大因素。除了一些重点院校外, 大多数一般院校的场地、器材都无法保证武术课的需要, 直接影响武术课的进行。武术课的教学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 如遇雨天则难以保障教学计划的正常实施。由于扩招的原因, 武术授课班级的人数较以前有大幅度增加, 场地、器械设施影响武术教学的问题尤为突出。

二、高校武术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武术教师队伍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是提高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目前高校应该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 高校每年可采取大力引进体育专业尤其是体校武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对现有武术教师进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培训, 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根本, 在学习巩固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加强教法研究, 不断提高现有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优选教学内容, 强调应用,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内容丰富多彩,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武术的特点之一。教学内容应切合大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安排, 在强化武术基本功、基本套路的同时, 充分发挥我国武术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创编短小、精练、易学、实用的小套路和动作组合, 改变过去单一的竞技化内容, 在武术教学中适当插入技击性与健身性的内容。离开了技击性, 就是放弃了武术的本质, 容易造成武术“武”“舞”不分、“花拳绣腿”不实用的局面。健身性也是武术的本质特性, 通过武术的练习, 达到修身、健身、养身, 是武术练习的特有功能。武术内容要多样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 满足学生习武需要, 最终达到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 创编特色教材, 构建新的武术教材体系

科学化的理论教材, 既是每位武术教师必备的工具, 也是学生掌握武术运动技术和提炼知识的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学生对武术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及把握程度。学生只有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武术基本理论知识, 才能真正了解武术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进而对武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武术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会极大提高。武术教材选编内容要与武术运动的发展相适应, 同时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 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要重视武术运动的文化教育性和健身性, 又能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攻防实用性等特点。

(四)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武术课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使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 学生始终局限在教师所设置的教学内容里被动地学习, 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同时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独立、好奇心强、个性突出, 传统的说教、训导式教学与学生的心理、个性显得格格不入,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 往往造成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学方法要由“过去的传统教法”转到“开发学生智力和兴趣”上来, 由简单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转到“区别对待的教学方法”上来。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特别是利用电化教学。通过观看教学录像, 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动作表象, 激发对武术的兴趣, 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可让学生观赏各类武术比赛录像, 开阔学生的视野,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高校应加大对武术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 保证武术课程正常开设。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 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武术练习、和活动中去。加强课外武术教学训练活动, 多渠道开展武术活动, 如举办武术讲座、邀请武术专家表演等主题鲜明的武术文化节, 进一步使学生树立尚武崇德的思想, 为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强校际武术交流, 经常举办竞赛活动。使学生课堂所学, 经过课下刻苦练习在比赛时能有互相交流、检验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真正实现武术教学课内外一体化,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习惯。

摘要:武术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是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大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优秀道德品质, 树立民族自尊心,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其它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武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 武术教学现状已有较大改观, 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影响了武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邱王相.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4]王根法.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5) .

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加入了WTO,举办了很多国际性的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中國同世界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频繁、深入,相应地国家对外语专、精、尖人才的需求也势必增长。但是通观各地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问题是突出的,不能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呼吁,大学要着力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培养我国的英语人才,适应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大学的英语学习不是为了自我的进一步提高,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真正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高校在盲目地攀比:学生的过级率、学生的优秀率等等,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低下。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英语等级考试,四级和六级最为普遍,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写作部分,然而写作的平均成绩一直处于低谷,1995年均分是6分,百分制仅为40分,这是多年应试教育导致的严重后果。一项调查也显示,很多过了大学四六级,甚至是高分通过的学生,在被问及“Every dog has his day.”是何含义时,回答正确率也仅为35%。由此可见,教师教学的目的、学生学习的动力都不是要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深入理解英语文化,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他们仅仅是不断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能够对考试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然而真正需要和外国人士沟通交流的时候却显得捉襟见肘,局促不安。

2.教学模式的单一古板。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形式单一,学生不能够主动参与到英语的教学中来,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局面。

很多时候,教师的英语教学主题笼统,并无太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of translation”,“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vel of Lawrence”这样的话题必须建立在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无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多时候只能是听众或者观众,不能进行英语的口头交流,导致了很多“聋哑英语”现象的发生。

3.教师师资的缺乏。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要想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必须要有充足且优质的教师储备。然而,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不够,再加上我国高校教师的整体质量不是很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逐渐摆脱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课本粉笔与黑板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翻译法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有些专业人士也呼吁改变这种模式,但是因为这种模式的简便性而独领风头,以操练法为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机械练习中掌握英语语法,这样的方式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权利,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缺失,从而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外教学的频繁交流也使得英语教学有了更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情景法与翻译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解“white elephant”这个俗语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不理解为什么要译为“大而无用之物”,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来给学生讲解:从前在Siam国有一种罕见的白象被视为神圣之物,饲养起来花费很大,据说国王为了使某位大臣失势而赠送他白象,所以得来此俗语,这样学生就能够准确理解含义,也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了。

2.培养师资,保障质量。国家素质教育的普遍实行,导致了高校的连年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教师上课的压力随之增加。不能够再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

另外,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限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外部压力都很大,他们没有时间以及精力来潜心钻研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这就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始终不能提高。

国家应该大力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多多开展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比赛等有助于提高质量的活动,这样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三、结语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明显,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也影响了英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正确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增加师资、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或许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林科.浅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论坛,2010(21).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9

1.学时偏少,教学进度太快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不断修订,教学内容在不断完善和增加,与其相反,很多高校所制订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学时却只减不增。以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目前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总学时大多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20学时,上机学时为20学时。基本上教师最多两次课就必须要完成一章的教学任务,过快的教学进度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难以兼顾趣味性和互动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初高中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层次不一,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教师和学生压力都很大。

2.投入少损耗大,硬件实验难以实现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内容广泛,除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实验外,其余理论知识也都需要有相应的实验环节进行辅助理解。如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多媒体技术基础等,仅仅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及简单的动画演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时都觉得非常枯燥抽象,难以接受。而该部分知识恰恰又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通过硬件实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直观具体地参与其中,从而轻松而又深刻地掌握相关硬件知识。但由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基础课程,人数众多,实验频率高,损耗大,实验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必须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维护和更新,这导致硬件投入巨大,因此硬件实验在很多高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难以真正开展,学生对硬件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学与专业脱节,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对象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上课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一致,缺乏教学对象所属专业特色,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提前预知到该课程与其所属专业的可能联系。事实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很多专业的实践应用中无处不在,是很多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备工具。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尤其是撰写毕业论文时才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结果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导致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无形中与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并未发挥其基础的作用,没能真正切实做到为专业服务。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难以准确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当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考核方式大多分为两种:笔试与机试。经过实践,两种考核方式各有利弊。笔试是最为传统也是大多数课程经常采用的一种考核方式,投入少,实现简单,应用范围广,但是其组题形式单一,对于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掌握同样重要的计算机课程来说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而机试则既兼有笔试的优点,又有着笔试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优势,比如组题形式多变,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自由组卷,轻松完成操作部分的考核,考试结束后能快速客观的自动得出考核结果,并能对各班各专业的考试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但是机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第一,题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维护更新;第二,由于机房条件的限制,必须分批组织学生进行考核,考试内容难易程度不一致,考核标准也不能完全统一;第三,由于受到自动改卷的限制,机试仍然偏向于概念性的考核,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无法实现。因此,制订一个更为合理的考核标准,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为今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供有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一些好的想法和对策

1.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抑制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而作为当代大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的束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精通信息技术,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授课效率,如多媒体动画演示、硬件组装视频演示、计算机软件安装及配置演示等。其次,由于基础硬件实验损耗大,无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的弊端,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硬件组件实物演示(如CPU、内存条、硬盘等等),以及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进行实物参观介绍等途径进行最大程度的弥补。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学科知识单一以及教学对象专业众多,可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宣讲,让学生能形象而全面的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有个具体的认识,提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2.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应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全面而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每一个具体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去,对整个课程所有任务活动设计的难易度和创新性、任务与专业的结合度、学生完成的期望值都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布置任务后,由学生分组参与学习、讨论、制作及演示交流等一整套的活动。任务结束后,教师及时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让学生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积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模式解决考核制度单一的问题,将每一个任务的成绩归入最终成绩的计算,使得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停留在对固定知识点和概念的考核,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

3.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由于课程学时较少,教师课堂授课时只能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把握,无法对所有的细节进行全面的讲授,因此,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变得尤为必要。但是学生在课后自习中因为基础知识的缺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除求助于网络外缺少其他有效途径。因此,如何保证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准确性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使学生摆脱了由于单一的网络搜索功能而可能带来的错误信息的干扰。利用网络,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经验交流,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在这种非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中既可以轻松地学习到新知识,又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授课效率。

三、总结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不仅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授,而且是一种信息技术技能的教授,是其他所有专业学习的重要前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化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学生尚未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很好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仍然非常重要和迫切。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普遍面临学时少、教学条件有限等客观困难,但是仍应从教师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实自身专业知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篇10

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1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亚纳入2009年工作要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引导毕业生主动地树立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一、就业压力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试析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1.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2007年毕业生为478.97万人,2008年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应届毕业生611万,加上未就业的往届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裁员也给毕业生心理增加了就业压力。据新华网最新进行的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网络调查显示,91.0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5.3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只有1.59%的人认为就业形势较妖

2.就业供求仍有矛质,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模式进人到大众化教育模式,2002年以后就业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缓慢,整体就业率只有76.25%。虽然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些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每年的社会用工需求,与社会的其他就业群体相比而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竟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不存在。但每年却有25%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这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目前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扩大,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首选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16%, 19.93%.16.33%,14.29%,选择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的人数最久所占比例分别为12.84%和7.35%。另一份网络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单位无所谓、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是37.27%.20.86%.19.30% 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稳定的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毕业生就业面已经慢慢地扩大。

2.大学生就业地区范围扩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对于在校生来说,26.6%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为北京,36.7%选择上海,24.2%选择广州,12.5%选择中小城市和基层。另一份网络调查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66.91%选择是,而只有33.09%的人选择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刚走上社会的萃萃学子对其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毕业生不再把这些地区当作找工作的必须地,而是转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

3.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大学生主流的择业观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达57.47%,而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29.68%,不就业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分别为

5.49%和7.36%。但是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且在就业选择中易盲目而行。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原则,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准确理解什么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盲目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从兴趣出发,往往对所面对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估计不准,工作中会明显缺少责任感,导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担心为别人培养人术在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银。

4.大学生就业注重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分别占30.53%和27.09%,薪水和公司重视人才程度分别占18.45%和18.04%。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就业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愿景,他们也更加重视单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希望得到学习深造、专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选择更好的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过高的期望值也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失落。就业中过多的挫折,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也使毕业生官己为顺利择业设置了障碍。

5.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在压力下觉得还是从众有把握。因而放弃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很少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择业选择。就业价值观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最终导致就业行为的盲目性。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策略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适应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价值观对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企业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理念,抱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寻找工作岗位,进人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调整好就业心态,从而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2.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大多数毕业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目标、没准备,靠碰运气,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对个人职业愿景要有充分认识,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个人需求等方面,对就业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或对企业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会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3.引导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

由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匾乏的现状,蕴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的市场。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到基层去,从基层做起,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需要关系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在西部、在广大农村可以获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学生这种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且对于大学生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使创业热情不高。创业给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营活动等,毕业生要创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注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学习帐务财务、金融、税收及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调节状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等。

5.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11

[关键词]海口地区 中学体育课 武术教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武术运动在整个海口地区中学体育育人方面还很薄弱。希望通过对海口地区8所中学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以充分发挥武术的教育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从海口地区8所中学2007年在校中学生和体育教师中,随机抽取557名学生和39名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海口地区中学武术课的开设情况

(1)不能按要求完成武术教学时数。按现行教学大纲要求,初中每学年有4至,6学时武术教学,高中每学年9学时,中学阶段武术总时数为39至45学时,但在海口地区中学武术的实际教学中,却并没有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武术教学时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到实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海口地区各中学虽然将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了教学计划之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一所学校能完全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武术教学时数,没有1所学校能完全按要求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时数,有6所中学能完成武术教学的部分教学时数,占到75%。还有2所中学从未开设武术教学,占到25%。

(2)武术课教学内容单一。 武术教学的内容很多,有少年拳、五步拳、青年拳、太极拳、健身拳、刀、剑、棍、枪、基本功、实战格斗技术等项目,但在海口地区各中学的实际武术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开展,统计结果表明,海口地区各中学的武术教学内容仍以拳类、基本功等最为普遍,分别占了84%和47%,器械类和实战格斗技术的内容涉及很少。

2海口地区中学武术师资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海口地区中学的体育教师中本科学历占64%,专科学历占36%,只有13%的中学体育教师有武术专长。虽然他们在高校学习时都接触过武术教育,但由于平时练习太少,时间一长几乎全忘了,能胜任武术教学的体育教师较少,武术师资严重缺乏。

3海口地区中学学生学习武术情况

统计结果表明,5.4%的学生在小学体育课中学过武术,73.1%的学生在中学体育课中学过武术,3.2%的学生在中、小学都学过武术,还有18.3%的学生至今没有学习过武术。可以看出,武术虽然被列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教材,但是真正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学校却很少,造成了小学进行武术教学的空白,给中学、大学的武术教学加大了跨度,增加了难度。

4影响海口地区中学武术教学开展的因素

(1)海口地区中学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武术教学无要求、无激励机制,教师缺乏教学的热情,自然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开展,(2)海口地区中学学生基础较差,不易教学,为武术教学增加了难度,(3)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武术专长的师资队伍,制约着武术教学的开展。(4)由于经济条件差,无法配置武术教学用器械,影响着武术教学内容的开展。

三、促进海口地区中学开展武术教学的对策

1提高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与关注,这首先要求领导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进行武术教学不仅是很好的身体练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在行动上应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进一步配备武术教学设备器材,因地制宜,自制一些武术器材,逐步满足教学要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困难。另外也应对武术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完成武术教学。

2按照大纲要求开足武术教学时数,从小学抓起,坚决贯彻《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及各项任务,从而为学生打好基础,减小甚至避免大、中学的武术教学跨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基础差,教师不易组织教学这一难题。

3加强师资方面建设力度。一是要适当引进、配备武术专业教师,让他们发挥武术专业的优势,使之成为推动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的生力军。二是要加强对武术师资的培训,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训练、裁判和科研培训班,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武术业务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篇1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应试教育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中国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大学的英语学习不是为了自我的进一步提高, 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真正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许多高校在盲目地攀比:学生的过级率、学生的优秀率等等, 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的培养, 造成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低下。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英语等级考试, 四级和六级最为普遍, 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写作部分, 然而写作的平均成绩一直处于低谷, 1995年均分是6分, 百分制仅为40分, 这是多年应试教育导致的严重后果。一项调查也显示, 很多过了大学四六级, 甚至是高分通过的学生, 在被问及“Every dog has his day.”是何含义时, 回答正确率也仅为35%。由此可见, 教师教学的目的、学生学习的动力都不是要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 深入理解英语文化, 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他们仅仅是不断通过题海战术, 让学生能够对考试驾轻就熟, 游刃有余, 然而真正需要和外国人士沟通交流的时候却显得捉襟见肘, 局促不安。

2 . 教学模式的单一古板。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形式单一, 学生不能够主动参与到英语的教学中来, 很多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或者不参与的局面。

很多时候, 教师的英语教学主题笼统, 并无太多有价值的内容, 比如“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of transl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ovel of Lawrence”这样的话题必须建立在对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并无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很多时候只能是听众或者观众, 不能进行英语的口头交流, 导致了很多“聋哑英语”现象的发生。

3.教师师资的缺乏。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要想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 必须要有充足且优质的教师储备。然而,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 导致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不够, 再加上我国高校教师的整体质量不是很高, 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 逐渐摆脱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课本粉笔与黑板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 翻译法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 有些专业人士也呼吁改变这种模式, 但是因为这种模式的简便性而独领风头, 以操练法为练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大量的机械练习中掌握英语语法, 这样的方式剥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权利, 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缺失, 从而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外教学的频繁交流也使得英语教学有了更多可以借鉴的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情景法与翻译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解“white elephant”这个俗语的时候, 很多学生会不理解为什么要译为“大而无用之物”, 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来给学生讲解:从前在Siam国有一种罕见的白象被视为神圣之物, 饲养起来花费很大, 据说国王为了使某位大臣失势而赠送他白象, 所以得来此俗语, 这样学生就能够准确理解含义, 也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了。

2.培养师资, 保障质量。国家素质教育的普遍实行, 导致了高校的连年扩招, 班级人数越来越多, 教师上课的压力随之增加。不能够再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 取而代之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根本性的提高。

另外, 教师的科研能力有限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教师的教学压力以及外部压力都很大, 他们没有时间以及精力来潜心钻研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这就使得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始终不能提高。

国家应该大力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 多多开展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比赛等有助于提高质量的活动, 这样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三、结语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明显, 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能动性, 也影响了英语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正确清楚地认识到这些问题, 并且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这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增加师资、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 或许可以对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摘要:大学英语是继高中英语结束后的再次深层学习, 对学生的意义重大。但是,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应试英语教学为背景, 讨论了现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对以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林科.浅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论坛, 2010 (21) .

上一篇:公务员辞职信范文下一篇: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