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武术的结合(共12篇)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1
武术是融技击, 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功效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如何提高武术套路的观赏性, 除了要提高动作难度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外, 还要配以优美的音乐来有效刺激观众大脑神经的兴奋中枢, 调动观众的情绪, 使观众的情绪随着音乐变化而激荡与动作的动静相渲染, 通过音乐的美来体现和感受武术运动员的形体美、造型美等外在的特征和精气神的内在神韵, 享受武术套路所表现出来的勇武有力, 起伏跌宕, 刚柔相济, 动静结合等特有的美学特征, 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和欣赏要求是当前中国武术走向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道, 武术演练配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音乐让武术更具表现力
1.1 音乐节奏对武术套路节奏有调节作用
音乐与武术的共同特点是节奏感强,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在时空上的轻重 缓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武术节奏是动力在时空上的分配方式, 是体育运动不同的阶段或各个环节以及负荷与恢复安排中的时间特征。音乐为武术所接受的就是节奏, 而音乐节奏对武术这一类体能性、技术性的项目起着特殊的控制作用, 它对运动员的心理、生理、运动负荷、动作技能、运动成绩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对武术动作的节奏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 因此, 在有音乐伴奏下的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 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 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协调能力, 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 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 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 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1.2 音乐与套路的形与神
音乐是以节奏、旋律等构成的听觉艺术, 对人体运动和人的感情、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将武术套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后, 音乐不再是原先的音乐, 而且有了更深更具体的内涵。在武术套路中, 音乐不再单纯是音乐, 而是构成武术套路整体的一部分, 是武术套路更具美感, 也更具形神兼备。形态与眼神是武术套路演练中最为基本的两个方面, 只有掌握规范标准的动作, 及套路组合, 通过形态和眼神, 并赋予丰富的音乐色彩, 才能充分表现武术套路形神兼备, 内外合一的技术风格和特点, 才能完美体现武术运动的神韵、气质和丰富内涵。
1.3 武术的美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通过演练者对动作和音乐结构的理解, 把所要表现的武韵尽情得以展现。武术套路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 有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在演练过程中的节奏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产生的, 把动作溶入到音乐中, 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种韵, 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武术的意境, 武术蕴涵的是一种内在之美, 表现形式是暗示的, 这其中音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的语言性很强, 抽象意念十分浓厚, 动作的技法和音乐丰富的语言相遇合, 互为因果, 遥相呼应。使表演效果与观众产生共鸣。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武术内在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 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武术动作中的动、静、快、慢、潇洒自如的技术风格特点。以武术之技, 体现武术之美, 通过音乐的空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增加了演练内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2 武术套路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在音乐选配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原则。选配音乐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具有民族特征的、内容健康、清新并且与时俱进的。
2.1 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
武术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拳术的运动风格特点决定了音乐的选择。如: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 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 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 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得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地表现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 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而节奏鲜明, 刚健有力的南拳套路, 必须用奋发激昂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快慢和强弱, 直接影响运动员动作节奏的快慢, 动作力度, 动作幅度的大小, 动作的高低起伏等。将音乐的“声”引入武术的“形”中。使音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2 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
相同的一套武术套路, 不同的运动员来演绎, 得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这与运动员的身体基本特点、身体素质, 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运动员, 他们的演练风格就不一样, 我们可以称之为独特演练风格。而独特演练风格的形式则取决于创编者, 把运动员的每一个有形动作合理的连接在一起, 并配上与之相得益彰的音乐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在选编音乐中, 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特征, 素质, 运动水平, 难度等各个独特的演练风格特征来选编音乐。
2.3 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
在武术套路中, 为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效果, 培养运动员对武术套路的表现能力, 可以根据成套动作的风格和每节动作的特点及其某种动作的特殊性进行音乐选编和运用, 譬如长拳, 可以选取一些旋律有连续不断的切分节奏组成, 即兴性强及强有力的打击乐, 节奏变化多, 音色鲜明而强烈、和声丰富的爵士乐, 具有民族特色, 节奏明快的中国京剧、民族乐曲等, 从而串联剪辑加以运用。如南拳, 可以选择一些在旋律上继承爵士乐的切分节奏, 更强调打击乐, 节奏感强劲的迪斯科舞曲, 或具有动感的重金属的摇滚乐等进行剪辑合成运用。太极, 可以选用一些旋律优美、轻松愉快、活泼自然的轻音乐, 以及世界名曲, 或者是旋律亲切, 优美抒情的民乐等。
2.4 注重教练员、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在武术套路的音乐与动作的编排创作过程中, 教练员应根据音乐和动作的特点进行全套动作的设计, 确定整段动作段落的划分、节奏、路线、造型及难度动作, 快板和慢板动作编排的位置及表现方法等。须用全曲的高潮来衬托主要的难度串及高难度动作的转换。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运动员的音乐修养, 应特别注重运动员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从音乐的情感启发运动员, 帮助他们去体会每一段音乐的含义, 将音乐的韵律和节拍注释到每一个动作中, 举手投足都要与音乐风格相和谐, 显出动作的稳定、落落大方和气势磅礴, 使整套动作的编排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3 结语
在武术套路中, 音乐和动作的表现要达到完美结合, 不仅能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内涵的表现力, 而且能引起裁判员和观众的共感, 达到美感效果。在配乐时要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 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 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 注重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避免出现音乐与套路的不和谐, 并应考虑音乐与套路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斌, 包卫平.浅析音乐节奏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阴山学刊, 2001, 14 (2) :5-6.
[2]尹菲, 关毅.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3 (4) :41-42.
[3]林小美, 徐岸青, 徐国芳等.武术套路演练的形态与眼神[J].浙江体育科学, 2003, 16 (3) :20-23.
[4]周滨, 范爱苓.浅谈武术的艺术美及表现形式[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0 (1) :18-20.
[5]周丽娟.关于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4 (3) :46-47.
[6]龚江泳, 淤世海.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14 (4) :6-8.
[7]勾庆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发挥音乐效应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0 (3) :30-32.
[8]马云慧.提高竞技武术套路比赛观赏性的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1 (2) :15-17.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2
很难说中华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华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和正确的定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音乐,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它不仅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迹象和社会文化背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音乐已经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世界音乐中别具一格的体系。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较为优越的物质基础上,对意识领域中的各类艺术形式也尤为关注。而现代音乐由自身朴素简洁的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民族音乐显得冷静异常。当一场有质量的民族音乐演唱会或演奏会门可罗雀时,某著名歌星的演唱会异常火暴、一票难求。面对这一现象,曾有众多音乐人士呼吁抵制现代音乐,尤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声讨之势更为猛烈。一些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长期发展下去,民族音乐将没有生存空间。但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不以部分人群的意识为转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现代音乐日趋发展成熟,实践证明:民族音乐不会因为现代音乐的发展而消逝,现代音乐的发展也需要民族音乐的滋养,两者的有效结合才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之路。
一、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音乐,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现代音乐产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上世纪70年代末内地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音乐又逐渐“北上”,“回归”大陆,首先进入大陆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邓丽君、张帝、刘文正等一批港台歌星。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人们麻木而不能带给人愉悦的时候,当文化大革命落下帷幕,“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禁锢人们的思想篱笆被初步拆除时,邓丽君的歌像一股清泉涌入人们的心田;“机智歌王”张帝的搞笑歌曲也风靡神州大地;刘文正的歌曲更始被众多大陆歌星一次又一次的翻唱并随之走红。
港台歌星和港台现代音乐对大陆的现代音乐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某位歌星唱得像不像谁时,我们有了一大批自己的歌星,在不断的肯定和否定、模仿和重塑形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风格。如:张行、毛阿敏、刘欢、韦唯、那英、田震等。
改革的深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各种形态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在经历民谣、西北风之后,中国内地的现代音乐又有了摇滚乐、说唱等另类的声音。崔建的《一无所有》带起了中国大陆的摇滚热,高晓松、老狼等一批音乐人撑起了内地校园歌曲的一片天空,而陈晓奇、李海鹰等音乐人创作的大量歌曲更是成为大陆歌曲发展的“兴奋剂”。现代音乐随着形式的增多,让不同人群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满足了更多人不同的精神文化需要。
如今随着网络的传播,现代音乐的传播渠道更广更便捷,一首好的现代音乐也会得到更多人的亲睐。KTV在中国大陆的兴起,满足了更多人演唱现代音乐的需求。网络和KTV也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
如今,现代音乐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早已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现在的“风风火火闯九州”。可以这么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璧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现代音乐己经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并成为一种主流文化。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歌词的创作是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文学观念的重大变革。”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成功运用
从发展时间方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民歌以现代音乐形式出现的例子。邓丽君演唱的大多数歌曲都是以中国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如《小城故事》、《原乡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等。台湾高山族民歌《娜鲁湾情歌》的流传更是给大陆音乐人很多启示,于是,很多大陆音乐人也结合内地民歌创作自己风格的现代音乐。《黄土高坡》、《信天游》等一批“西北风”歌曲的流行就是西北民歌素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成功典范;一首河北民歌《小白菜》曾为程林演唱的台湾歌曲《酒干淌卖无》、刘青创作、那英演唱的《山不转水转》提供了创作基础,其旋律走向和乐句落音都与《小白菜》极为相似;已故歌手陈汝佳曾经凭借一首《故园之恋》获得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通俗唱法银奖,并因这首歌曲走红,而这首歌曲的音乐素材取自四川民歌《摘葡萄》;谷建芬的《妈妈的吻》同江苏民歌《孟姜女》不但旋法相似,A段四句落音也一致;张惠妹的《姐妹》又有台湾高山族民歌的影子;赵季平创作、刘欢演唱的《好汉歌》从民歌《王大娘补缸》演化而来,由于恰当地使用民歌元素,使这首歌曲更具流行因素,更具民间、民俗性。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元素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现今歌坛人气天王周杰伦创作的《东风破》、《千里之外》、《菊花台》等歌曲不仅运用了民族音乐调式特点,还在歌曲的伴奏中注入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R&B歌星王力宏通过在西北地区采风,创作出《心中的日月》、《花田错》等传唱广泛的歌曲。从这些事例也看出,中国现代音乐在发展之初就已经开始与中华民族音乐形成有机结合,如今,这种结合运用的更加贴切更加紧密。
从音乐体裁方面,器乐、舞曲、戏曲等民间音乐源流,也是现代音乐创作的素材源泉。如曾经广为流传的姚明、阎肃创作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就是以民间说唱“京韵大鼓”的基本音调为基础谱写的歌曲;“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则把京剧中的韵白融入摇滚乐之中;《男儿当自强》选择了传统器乐曲《将军令》的旋律。台湾流行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音乐主体吸取了我国著名琵琶曲《彝族舞曲》中的音调;《大中国》A段是用东北秧歌调写成;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陶哲创作的《苏三说》不仅运用了京剧《苏三起解》中的典故,还将京剧唱段与R&B风格的现代音乐结合到一起演唱;江凯文演唱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也是运用了这一手法。从这些事例来看,庞大的民族音乐宝库为现代音乐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既让民族音乐在新时期有了拓展和变化,也为我们的现代音乐点缀出更浓厚的中国色彩。
从民歌民谣素材的运用方面,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为现代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另一广阔的天地。蒙古族风格的有腾格尔的《蒙古人》、《天堂》等、藏天朔的《新长征》专辑中的系列歌曲、包括那英演唱的《为你朝思暮想》也是源自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近年流行的歌曲《月亮之上》也是蒙族音乐元素与现代电子音乐结合的成功典范。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有王傅林创作的《楼兰姑娘》、陈明演唱的《为你》、《快乐老家》、刀郎的音乐专辑中《情人》,新疆特色乐器和现代配器手法的运用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朝鲜族阿里郎组合将流行元素拚贴于HIP HOP,曲风中融合了朝鲜族音乐和现代感激强的R&B及RAP等元素。西藏风格的歌曲以郑筠的《回到拉萨》揭开了藏风现代音乐神秘的面纱,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为现代音乐的创作融入了新鲜血液,随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高原红》、《神奇的九寨》等一批音乐作品传唱大街小巷。青藏铁路通车后,《天路》、《坐上火车去拉萨》等歌曲同样带着浓重的雪域高原色彩。另外何训田和朱哲琴的《阿姐鼓》更是让世界对中国的现代音乐刮目相看。他们用古朴的音乐语言和现代音乐技法诉说着雪山的圣洁、高原的胸襟和藏人的虔诚。西南少数民族“山鹰组合”、“彝人制造”的专辑《走出大凉山》、倪睿思的演唱的《你是天真》,力图以新的音乐范例来解构旧音乐,“走出民间、走出山地、走向世界,已成为当代彝族原创音乐的发展态势。”郑筠演唱的《灰姑娘》、王焱的《眼儿媚》又具傣族民歌风,李杰的《笑容》有云南白族音调。
三、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依存发展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3
关键词:音乐;想象;作文;情境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二泉映月》一课在课后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美景,并提供了相关供选用的词语。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为了渲染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播放了与月夜相关的民族音乐《秋湖月夜》。在这次拓展练习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步骤:欣赏音乐;交流自己想象的内容;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真可谓兴趣盎然。
一、创设情境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音乐与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具有广阔的情感空间、想象空间,在审美与表达上易产生共鸣。在特定的情境中,音乐更能启发人的联想和想象,更能触发人的心灵。
在播放乐曲前,我将“秋湖月夜”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猜想一下,由字面猜想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学生说,“秋湖月夜”,让我想到了秋天夜晚的湖面和天空中的一轮明亮的月亮。这是学生由乐曲名联想到的景物。学生又将两个景物关联,描绘出这样一个画面:秋天夜晚,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湖面波光粼粼。这种意境的描绘激发了学生了解乐曲、欣赏音乐的兴趣。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我提示学生在听不明白的时候,要联系乐曲的眼睛——乐曲名体会体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音乐响起时,学生很快进入乐曲描绘的情境中:有的闭目倾听,有的在乐曲舒缓的旋律中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肢体语言……可见,他们被音乐感染了。
在倾听过程中,老师根据三个乐段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除了从乐曲名由字面上推测出景物,从音乐中我们还会“看到”哪些美景。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月夜什么景物?这样的月夜带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第一乐段里我感觉到月亮出来了,湖面的风轻轻的;第二乐段里我感到月夜很静,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第三乐段里我感觉到乐曲变缓,我感觉到月亮慢慢西沉。
二、以情促说
说话既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交流学习的方式。
音乐广阔的想象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于学生的个体知识经验不同,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对乐曲描绘的“秋湖夜景”也有不同感受和理解。因此,同一个乐段,同一首乐曲在不同学生的头脑里产生的画面各不相同,学生的语言表述也丰富多样。此时,想象不断改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关于月夜的景象,组合创造出新的月夜景象。这种独特的个人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倾吐欲望。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小组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说:“我感觉到湖面上有秋风轻轻的,天空还有些淡淡的云,月亮一会儿出来,一会儿又被遮住了。湖面上还有小渔船了。”有的说:“从乐曲开头,我好像看见月亮在慢慢从东山升起,然后在薄云中穿行。”有的说:“秋天的夜晚真静呀!我能感觉到湖面平静,风轻轻地吹来,远处传来了钟声。”
通过交流,学生间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一些学生在同学表述的启发下,头脑里产生了他原来没有“看到”的“月夜”景象,他们对“秋湖月夜”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学生正是在同伴间互相帮助中共同成长。
三、以情促写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个性,写作兴趣全无。作文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因而也失去了生命。
乐曲《秋湖月夜》渲染了情境,在情感的不断激发下,在同伴不同的表述启发下,学生头脑里的“秋湖月夜”画面不断丰满起来,学生的口头表述已难以承载以片段形式呈现的内部言语。此时,学生急于运用准确规范的书面语言来表达、描摹。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论述的那样“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正是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产生各不相同的联想和想象,
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借鉴,重新整合。因而,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述说了极具个性的体验,表达了不同的心声:虽然没有湖,但家乡有山,有描写自己家乡山中月夜美景的;有写自己所在小区的月夜的;有通过抒写月夜美景表达自己忘却忧愁、烦恼之意的……从内容上看,作文内容丰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语言表达上,也较为吸引人。有的同学写道:“月亮渐渐地收敛了光,像一只白白的灯球。我喜欢晚上的月亮。”有的同学写道:“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像涂了一层蜡似的,光滑、发亮。只有在月光下,才这样妙趣横生。”有的同学写道:“月亮从东山慢慢地升起,偷偷地看着我们。我进屋拿了个大盆,里面盛满了水。我把盆放在地上,月亮倒映在水里。我突然看见盆里的月亮在跳舞,一会儿跳到盆这边,一会儿跳到盆那边。”还有的学生直接描绘出“秋湖月夜”的
美景。
音乐与作文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给欣赏者、阅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音乐作文,将作文与音乐美妙结合起来,创设了有效的写作情境,变被动写作为积极表达。在学生写作中,将语言表达训练、想象联想关联、情感陶冶等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与文献:
浅析音乐与武术表演的配合 篇4
关键词:武术表演,音乐,配合,表演形式
前言
中华武术的发展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璀璨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催化剂。在科学经济发展进步的时代,武术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存在,更多的是以各种舞台表演的形式出现,因此在各种形式表演之上的音乐配合无疑是重中之重。音乐与武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通过音乐可以提高武术的欣赏美感,增加武术在演练中的神奇韵味,而武术也充分体现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1 对音乐的阐述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其精髓音乐节奏主要是由节奏、曲调、旋律三大要素构成。音乐节奏是指音乐在时空上的轻重、缓急。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而旋律是具有空间性的高低流动形态,节奏在时间上与刻度有关,音乐把空间变成旋律,把时空变成节奏,形成有序的节拍。音乐节奏能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正确感知动作的不同阶段及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动作节奏、速度和力量,并且音乐节奏直接控制着动作速度、动作节奏以及动作之间的连贯,演练动作通过反复训练,与音乐发生了密切关系,当动作几乎与音乐变化合二为一时,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和节奏的弹性,使动作变得流畅协调,动力节奏感得到了提高,不仅能准确优美地完成动作,并且在音乐的诠释下使动作更富表现力。音乐节奏感是人对音的长短、强弱、快慢、停顿等的感受能力。它是人的听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综合反映。而运动中的节奏感则是一种动力感觉,它是对速度、力量变化的一种感应能力。节奏感是人对节奏感应的综合能力,音乐节奏感好的人通过一定训练能形成良好的动力节奏感,肌肉用力的紧张和放松能自然交替,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可用最省力的方法完成最大难度的动作。在武术训练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创作出与音乐相契合的演出项目,可以在武术训练时选择性的播放一些音乐素材,这样可以使在训练中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根据音乐的节奏练习,不仅能提高训练兴奋性,更能在无形中创作出更好的演出作品。
2 武术表演与音乐的联系
音乐属于艺术范畴,音乐的灵感与意境取材于现实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重现现实生活,把生活艺术化,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音乐与武术相结合有其独特的历史依据,把音乐的旋律、节奏与武术的“韵”相结合,以音乐丰富武术内容,通过武术表现音乐的意境,二者完美的交融在一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武术的艺术价值,从而将武术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展现给世人。音乐承载武术,武术诠释音乐。
武术表演是由不同风格的项目组成。音乐是武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使武术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生动。在武术表演中动作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而不断的变化,使动作与音乐的韵律协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上的美感。另外,不同的拳术配有不同的音乐,根据拳术的特征来选择适合的音乐。如长拳的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南拳的短刚与顿挫,太极拳的柔和缓慢。
3 音乐在武术表演中的应用
音乐与不同的武术项目或不同的表演套路组合配合时,乐器的选择、乐曲的选择、乐曲长短的截取等均需要具体编排。在特殊需要时有些乐曲需要专门谱曲,比如《男儿当自强》、《双节棍》等。
首先,需要根据项目特点来选择音乐。武术表演中有不同的项目组成,项目的运动风格决定了音乐的选择。选择的好,可使武术表演能达到更好的观赏性;选择不当,即便技术动作再好也无济于事。将直接影响整场演出的效果。以器械和对练项目为例,在器械和对练的表演中可以利用夸张的音乐来提高演出的生动性。在器械的对练中,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影视武侠片中的金属碰击声与金属和空气摩擦时产生的一种金属声来渲染演出的气氛,运动员表演起来就会兴趣盎然,而观赏者也会觉得真实、身临其境。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国粹,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其动作舒缓,衔接紧密,拳势连绵。有些太极拳表演就运用了《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曲目与之相配合,效果极为出众。
其次,需要根据武术表演的套路来考虑演出音乐的时间限制。在武术表演中,音乐的时间是严格限制的,音乐的截取也有几点难度。其一,在表演规定时间上受到极大的限制;其二,在规定的时间里是否表现了极富情理的逻辑层次,包括音乐速度、音的高低、力度及乐曲的长短等,选择时能否感受到与武术达成相当的默契等问题。以表演中器械对练与太极拳的连接为例,器械对练所选音乐与太极拳的音乐截然不同,有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两种不同的音乐在时间上严格限制,在整个表演环节中某个音乐桥段的时间应和该演练项目的时间是一致的。
最后应注意武术表演音乐的选编程序。根据整个演出节奏来选择一些好的音乐作品,经过很好的剪辑,将音乐的主题充分地符合表演,可见音乐剪辑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武术表演的气氛与效果。在整个表演编排中,按照不同项目的特点对音乐进行剪辑,需要将几个无关联的音乐组合串联在一起,音乐必须保持主题性、层次性和连贯性,这要求创造人员、演出人员要很好地理解表演节奏,并寻求表达音乐的最佳方法。
在选择音乐前首先要根据演出内容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及各单项武术项目的特点选择音乐作品,并且拟定整场演出的核心内容和各单项之间的巧妙连接;其次根据表演者的个性不同及自身的形象特点风格,这也是在选择音乐时需要注意的一点,确定表演风格和掌握表演者的特点后,在选择音乐和编排成套表演内容时就要充分地发挥。否则,不仅掩盖了武术表演的效果,同时也由于不适合运动员的特点而使运动员表现不出自己的风格,只是单纯地去模仿,很难体现出音乐的主题和效果,当音乐选择好后,配合武术表演中的亮点及巧妙的连接,最后逐段进行细致修改,使音乐和整个表演更加完美。
同样的武术类型,在不同的表演场合、规模时,音乐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武术的舞台表演形式是以武术、音乐、灯光音响及现场的氛围等很多元素组合而成。舞台表演的局限性很大,一般都是短而精的项目串联,一场完美的舞台表演更需要以巧妙的音乐配合做背景,通过对音乐的合理选用,可以赋予表演生命。表演中,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选用相符合的音乐做背景。比如在集体拳术转换腾空技巧中,前者特点为舒展大方,节奏鲜明、步法灵活多变,后者特点主要以跑跳腾空技巧为主,针对其特点前者可以选配《精忠报国》主题曲,后者可以选配戏曲当中的鼓点节奏作为衬托,将两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巧妙连接,无论是节奏还是韵律都可以将两个项目的特点重点突出,不同项目瞬间的转变,更能给予观众视觉上的享受。
大型武术表演一般运用于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其特点与舞台效果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特点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以多人集体项目为主。因此,音乐的选配显得更为重要,主要以音乐衬托武术表演为风格特点。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在塔沟武术学校2008人的太极表演中,集体表演运用轻妙的音乐,给人以行云流水、连绵不绝的视觉效果,在集体突出个人特点的表演形式中运用节奏明快的音乐做为背景,这样使整个演出更具有层次性,观赏性大大提高。
4 选择音乐的原则与应注意的问题
4.1 确定配乐原则和条件
在武术套路表演中选配音乐本质上是一种结构的提升,如果只有武术技巧的表演,整个演出就显得很苍白。所以音乐的配制能使武术表演过程显得更加丰满,更具有观赏价值。首先是武术技巧表演主体的自我欣赏价值,因为只有表演理解了音乐的旋律才会显现出其特有价值。其次是音乐的欣赏价值,音乐本身有着它特有的魅力。中华民族的音乐经历数千年的传播、创新、积累后,形成了在不同社会阶层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定环境下所蕴集起来的民族和地域风格的音乐体裁。色彩斑斓、丰富多样的武术表演中应在配乐中把握以下三个条件:
(1)具有现代化意识和时代特征的乐曲更适合武术表演,传统的乐曲更应强调推陈出新的改变。
(2)为展现竞技武术的不同形式和艺术类相融合的轻松、明快、节奏分明的音乐,应是乐曲中的精髓。
(3)具有科学的内容,流传较为广泛的催人上进的乐曲,有很大时空跨度的乐曲,以实现武术表演的现代化、精品化和人性化,使人们感受到观看武术表演是一项高品味的人生享受。
4.2 根据不同流派的特点选择音乐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其运动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按其运动形式与发力的不同可分为内家和外家,不同流派特点也不尽相同,在武术表演中的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武术表演中,会有很多不同流派的拳术或器械组合而成,音乐的选择会随着不同流派,不同特点变化,使音乐与武术动作风格融为一体。
4.3 根据动作的攻防特点和发力方法来选配音乐
武术能够配乐的原因就在于它有明显的攻防技击性,表现形式以武术套路为主,它所表现的速度、力量、节奏使武术的风格特点更为明显。在武术表演中,可以选用一些节奏感强烈的音乐,配合动作的发力特点,使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突出武术表演的层次性。表演中,还有很多富有顿挫的动作对节奏的影响特别强烈,对音乐节奏的要求也同样明显。
5 结语
音乐的选配风格对一场成功的演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的选择必须和表演技巧相辅相成,相互寄托,音乐的节奏变化与不同项目的风格节奏变化要一致。同时在一场演出中要处理好演出人员、音乐主体、武术运动主体节奏快慢过度的关系及要求,创作人员、演出人员、音乐创编人员三者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密切配合,才能使选配音乐与武术表演技巧完美结合,给观众以心灵上的享受、赏心悦目的欣赏。
参考文献
[1]赵涛.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作用与配用方法[J].搏击.武术科学,2006(12):64-65.
[2]周丽娟.关于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89-91.
[3]张力,欧岳山.试论武术套路表演的艺术构成及其欣赏[J].搏击.武术科学,2006(4):35-37.
[4]周丽娟,李旺华,李朝旭.十运会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与音乐配置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102.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5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方,当前云南的少数民族就有 25 个,这些少数民族中有些具有悠久的历史,诞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音乐本身具有独特的个性, 具有宝贵的价值,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就应该把这些音乐发扬光大,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利用流行音乐。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及特点
当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的形式非常多样,歌乐、戏乐、宗教音乐、器乐以及舞乐等都是属于民族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这些音乐进行深入分析就有着十分重要地意义。不同形式的所用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器乐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戏乐往往指的是大理州的白剧音乐、文山州的壮剧音乐等形式。 对于这些不同形式应该加强研究。
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来看,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民族性、多源性。 这种音乐是要受到地域、 音域等方面的限制的。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民族音乐会遇到不少障碍,语言的障碍、曲风的障碍以及难度的障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播就必须要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传承。
二、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无论是对于民族音乐还是对流行音乐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在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就应该引起重视。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首先这两者是能够结合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将有助于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产物,流行音乐当前在云南省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 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流行音乐也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后这两者就有可能实现结合。
从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来看,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对于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并增强其生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娱乐性、 新奇性以及广泛的参与性,这就能够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重要地渠道。 正是因为其具有新奇性,所以才能够得到广泛流行并传播,这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点。流行音乐本身具有很多优点,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在于其借助现代技术来进行传播。通过利用这些高科技发明成果将能够把流行音乐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便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技术,从而扩大民族音乐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地人喜欢民族音乐。 正是因为这样,在今后工作中少数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就应该充分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民族音乐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结合传承方式
民族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传承是今后工作中应该不断加强研究的,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就必须要把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结合传承方式:
(一)充分利用流行音乐的现代性、时尚性元素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流行音乐自身特点来想办法不断提升民族音乐的知名度。所谓利用流行音乐的现代性主要指的是实际创新过程中要利用更多地现代技术如 MP3、唱片、广播、互联网等来传播民族音乐,通过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利用时尚性元素主要指的是可以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重新包装,要在不失原味地前提下来进行重新包装。通过这样的形式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地人的关注。
(二 )流行音乐也能够 吸收 民族音乐中的养分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实现创新,从民族音乐中来汲取养分将更有助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民族音乐中的养分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将能够使得流行音乐本身将更有底蕴,更受人们欢迎。 对此,在今后工作中就应该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音乐人三宝把原生态的海菜腔同流行音乐相结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同时还配以时尚清新的编曲,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更容易受到人们地欢迎。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6
关键词:流行音乐 民族音乐 发展与传播
对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当今社会上依然存在很大争议,有些人认为,流行音乐都是非主流音乐,只有民族音乐才是主流,两者之间不应该有融合,流行音乐会阻碍民族音乐的发展,降低民族音乐的品质。然而,我们在实际的音乐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就是早期的流行音乐,只不过在没有当代这么发达的传媒条件的情况下流传于民间,而流行音乐也必将会成为未来的民族音乐,两者处于一种相互斗争和相互吸引的状态,也就说,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共同的部分,双方必须共同发展,才会促进中国音乐的长期可持续和谐发展。
一、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我国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我国有56個民族,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性除了汉族音乐的地域性差异之外,还与55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性差异有关,因此民族音乐的传承也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作用,所以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地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而且有助于构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体系,因此,民族音乐也是一样,必然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种种变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早期民族音乐虽然还是与巫术、宗教结合紧密,但已逐渐脱离了以获取生产资料为主要目的得时期,从以前的“娱神”和“娱己”逐渐进入到了以“娱人”为目的的阶段,并发展至今。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众人已经从以前的解决温饱的期望解脱出来,开始了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地球村逐步形成,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要想使民族音乐更好的传承下去,其变化发展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流行音乐迅速发展的稳定性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是由于它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通俗性、大众性和商品性。
通俗性属于流行音乐的主要特性。和艺术歌曲相比而言,流行音乐的歌词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不存在理解困难等问题,这就是是流行音乐赖以生存和广为传唱的必然条件。然而,要是歌词寓意深奥、复杂繁琐,那么流行音乐就很难在文化底层的人群中传唱开了。从专业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来分析,流行音乐的音域相对较窄,演唱难度相对较小。相对艺术歌曲而言,通俗歌曲更适合没有声乐基础的大众演唱。这就是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的根本原因。因为它更能走进人的内心、贴近人的生活。
大众性这是流行音乐与生俱来的优点,同样是流行音乐的社会基础根基。现在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和服务产业迅速崛起,由农业社会走向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男耕女织的生活。流行音乐与当代人们社交活动场所已经密不可分。流行音乐的娱乐性还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一种作用,各种音乐类选秀节目也能为大众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商品性是指流行音乐的准确概念应该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流行音乐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音乐商品,它的产生、发展和推广就必然要走一条传统的商业产业链。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成功发展成为商品音乐,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优点。“流行音乐一旦进入消费市场,以商品的面貌出现时,就具有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使得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愈发显得突出。”
三、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必然趋势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程度的加快,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种种文化看似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这只是在技术层面和形式层面上的,其核心的美学品质依然是民族的文化和音乐的体现,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借鉴与融合,各自实现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从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中,共同创造新的音乐文化。为了使我国民族文化的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结合已然呈现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由发展而来,也要发展下去”。中国传统音乐在流行音乐的运用是个新的景象,在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华民族在本民族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且历代流传至今的传统作品,同时也包括了中华民族在今后的文化背景中创造的新音乐。因此,本着梅兰芳先生的“移步不换形”的音乐发展规律,我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并且共同发展已然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四、结语
当代流行音乐的“本土化”突出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方向,将富有中国特色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民族音乐与当今社会中发展迅速具有大众性、通俗性以及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具有商品性的流行音乐进行融合产生的新音乐是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的。我们要正确看待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取精去糟的将两者完美融合,使之顺应时代潮流,将我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周敏.试论流行音乐与“风雅颂”[J].黄河之声,2012,(14).
[2]黄承志.浅析流行音乐中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神州,2012,(21).
[3]李蓉蓉.民族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J].艺海,2011,(11).
[4]王思琦.回眸:新时期中国城市流行音乐的发展与变迁[J].音乐生活,2006,(10).
[5]肖春晓.民族音乐教育应从中小学抓起[J].艺术教育,北京:中国文化报社,2007,(12).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7
1.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特点开展武术教学
1.1 注重身形成长, 合理控制力量练习。
青少年的骨骼比较柔软, 软骨成分多, 故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 关节窝较浅, 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 故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 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 但关节牢固性较差, 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青少年肌肉中水分含量大, 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 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 能量储备较少。青少年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 易疲劳, 但易恢复, 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 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 肌力增长不均匀。基于青少年的这些生理特点, 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通过武术教学中的各种动作, 培养青少年的正确身体姿势和良好的体态仪表, 促进学生身体形态良性发展。在力量训练中, 负重练习要慎用, 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十二三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 各项素质搭配练习, 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
1.2 以“双基”教学为主, 适当安排武术练习。
青少年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大, 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青少年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由于青少年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 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故心率较快。然而心肌纤维收缩力较弱, 心脏泵血能力较小, 故每搏输出量小。青少年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 血压也比成人低。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旺盛, 耗氧量大, 呼吸频率较快, 但呼吸阻力较大, 呼吸肌力量较弱, 所以肺活量较小。同时, 氧运输功能较差, 最大通气量和摄氧量都较低, 故在运动训练时, 通气量的增加主要靠呼吸频率的增加来实现。所以, 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青少年不宜过早地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 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 如冲拳、推掌等, 不宜过多地进行耐力、力量和静力性的练习。武术教学应内容丰富,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适当发展难度动作, 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 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 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时应呼气等, 引导呼吸进行动作练习。
1.3 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多样化。
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较不成熟, 兴奋与抑制不平衡、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 大多凭一时的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 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 易疲劳, 但恢复较快。在神经认知上, 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 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 模仿能力强, 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还是较弱, 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 应该多方位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多样化教学形式, 避免单调重复和静止的活动, 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 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 安排短暂的休息, 以免出现疲劳, 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 应以模仿性质为主, 少讲解, 多示范, 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错误动作时, 教师或教练员要耐心、细致, 循循善诱, 做到预防在先, 及时纠正。可多采用直观教学法, 多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2. 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开展武术教学
2.1 尊重学生的意愿, 合理引导。
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 使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应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青少年的优点, 并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 青少年喜欢表扬, 一经表扬, 便信心倍增, 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与训练中, 谁完成得好, 谁出来示范, 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 增强训练效果。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学生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 使学生自信心下降, 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可见在教学与训练中过于严肃, 反而使青少年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训练效果不佳。
2.2 量化教学进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方面增创优良情绪体验情境, 培养竞争意识。学生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 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 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 在教学与训练中, 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 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 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在武术教学一分钟的正踢腿练习中, 一组不记数, 不看质量, 每天踢。而另一组记数, 看质量, 并在训练中严格要求, 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优点, 登记各次成绩和次数。两组练习相同时间后, 测验结果表明后一组的效果好于前一组。由此可见, 指导会使训练取得较好的成绩。指出优点和问题, 能使有关神经得到阳性的刺激, 而使另外的神经中枢的联系受到阴性的强化。要加强分化过程, 使兴奋和抑制两过程更加精确, 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特别是看到自己进步, 将振奋精神、研究情绪。鼓舞士气, 提高有机体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所以, 要量化教学进度, 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东亮.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7 (32) .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8
一、我们先分析一下目前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第一, 非常重视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武术中的基本功属于构成武术的常规部分, 是对人体每一个部位展开针对性练习的关键内容, 合理的对基本功的学习对强化人们的运动竞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本动作和基本功一般可以概括为翻滚、跌扑、跳跃和内功、柔功、腰功、臂功、肩功以及腿法、步法、手法、眼法、手型、身型、步型等内容。在日常生活中, 长期维续对基本功的持久练习, 一方面可以提升身体每一关节及韧带的舒展性与柔韧性, 进而确保肌肉的控制水平与不可或失地弹性, 另外, 对于提升武术动作的整体质量、弱化事故发生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延长运动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
但是与之相对应的问题是, 长时间的基本功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自由性, 难度较大。我们详细全面的调查显示, 65%以上的的学生认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十分枯燥乏味, 在课堂教学也中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自由性。现阶段的武术教学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很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第二, 以直观教学也为主, 强调动作规格。武术套路教学具有动作多和线路方向变化多以及一个工作包含因素多的特点, 而武术散打则要求具有很强的对标行和毁伤效果。这两种区别较大的效果和要求直接对教学形成了很大的难度。武术套路教学的内容形式较为丰富, 但是缺乏实用性。高职院校的武术套路教学在内容方面显得非常单调, 主要以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和长拳三路为主, 与绝大多数学生对武术课的实际要求并不相符。学生往往在刚开始学习武术的时候抱有强烈的兴趣,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 绝大多数学生会对武术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觉得武术教学非常枯燥和乏味, 开始认为武术仅仅只是一种花架子而已, 在实际生活当中根本用不到, 没有实实际的用途。
第三, 我们都知道武术的起最早被是应用于古代军事中, 因此武术所独特的技击属性是很明显。所以武术教学在实践中应该多讲解动作攻防特点, 突出不同的技击风格和特点。讲解攻防含意、劲力使用方法以及节奏变化差异, 强调动作的力度和速度, 使学生明确动作的实际用法, 加深学生对攻防动作的理解。而我们现在的武术教学内容无法充分适应现阶段的教学形式。在我国传统的武术教学当中, 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通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材中对于武术教学内容的采纳过于简单和落后。基本上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学形式, 显得非常枯燥和乏味, 另外,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喜欢一些具有较强攻击性的项目, 这些散打项目在实际生活中被运用的可能更大一些, 尤其是在当今各种突发情况屡见不鲜的现状下, 更加增加了学生对学习防身术的浓厚兴趣。因此, 要想让学生对武术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就应该将武术套路与散打等进行结合, 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我们要如何构建武术套路与散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要想构建出套路与散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武术教学的实效性, 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 不管先进行哪一个技术的学习都会为其他的各种技术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在实际教学中, 如果将散打的腿法、拳法等技术与套路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模块进行教学,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掌握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的基本技术, 还有助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此项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和实用性。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 对于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 深入分析套路与散打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可行性。如果要创设出新型的武术教学模式, 就更需要注重对武术教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展开具体研究。武术散打具有较强的功防作用, 学生在武术散打的学习过程中, 都会形成一种观点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多攻击到对方。加之长时间的体能训练, 便能够使他们的实战自卫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近年来,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套路与散打结合的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武学生的好评。武术教学中应该将练和打充分融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以丰富, 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 积极探索, 转变武术教学的方式。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 他们只是普通的人, 对武术的认知基本为零。而且, 学生参与武术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应该从传统的武术套路中选择一些具有攻防意义且难度是不很大又非常经典的单个动作进行教学, 将套路逐步将散打相结合, 以此来丰富武术散打的基本技术动作, 切实提高武术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武术教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以直观教学也为主, 强调动作规格、讲解动作攻防特点, 突出不同的技击风格以及注重内外兼修, 提高演练技巧。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还存难度较大、内容缺乏实用性, 且非常枯燥乏味等一系列问题。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探究高职院校在开展武术教学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如何构建套路与散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广大武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教学模式,套路,散打
参考文献
[1]郝守磊.普通高校武术套路结合散打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 2011.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9
张岱年先生说:“文化的演变与哲学思想的演变有密切的联系。想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哲学。”[1]“文化的范围很广,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等。哲学可以说是文化的核心,是在文化整体中起主导作用的。科学、文学、艺术、教育等等莫不受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2]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千百年来历经时代变迁、思想交融,逐渐形成一套有着自身特点的文化系统——武术文化。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经济快速攀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与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形成对比,外来武技或是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迅速占据国内市场,到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对运动的追求欲强烈,从而对外来武技和新兴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大,其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随之出现,似乎有根深蒂固之势。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复兴传统文化,武术的发展又迎来一次契机。结合武术面临诸多机遇、诸多失败与各优秀体育项目发展经验,武术的未来发展应该摒弃之前的传而不统的局面,发展既要坚持传统,又要顺应时代发展而创新,进军产业化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传统哲学促进武术文化进军产业化为突破口就是一种对武术产业化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推广武术内在的哲学思想和习武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深入开发武术文化的相关产品,形成一种以武术文化促进武术运动推广的“以文促武”的局面。
2 传统哲学与中国武术的结合点
“武术这种根植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它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强烈影响,无论是它的运动形式、技术原理、训练的过程和手段,以至它的拳理、道德规范、对技击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光辉。”[3]
中国传统哲学可以说是儒家、道家、法家、佛学等各家优秀思想的集合体,它融合了各家的共同之处、相近之处,吸收和整理了各家的核心思想,融会贯通,合成传统哲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派别,区别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充分体现中国特点。
2.1 传统哲学与武术拳理
华夏这片沃土孕育了不同的风景人文、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理念,从而诞生了武术的门派林立、拳如繁星、名家辈出。但所有的拳种都深受传统哲学的影响,形成了有着本门派特色的拳理,拳术的生命力与门派的存在价值往往就取决于这些有着哲学思维的拳理。
正如吕绍纲先生对于太极的理解:“太极是《周易》哲学的最高范畴。太极是什么?太极就是一,是大一,绝对的一,整体的一,没有二的一。这个一实际上就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它是物质性的实体。它是《周易》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4]众所周知,太极的理论体系建立于阴阳学说、道家学说、《老子》《庄子》《易传》的基础上。朝代更迭,陈氏太极、吴氏太极、杨氏太极等诸多太极拳运动形式都是建立在此的基础上,可以说是诸多学派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太极拳运动形式的枝繁叶茂。再如八卦掌受易学的影响,易学的阴阳论正是八卦掌武功修炼的基本准则;八卦掌以《周易》的变化论为指导思想指导功夫修炼和技击搏斗……形意拳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学说和五行说为主,而其也是始于《周易》,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代表。
2.2 传统哲学与武德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无执无痕与无为无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德,这也是传统武术道德的观念体系。”[5]《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不仅是中国文明的精神所在、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武德文化的强力支撑,体现了传统哲学与武术的内在统一。无执无痕与无为无待,是来自于道家和佛家的一种出世性质的道德观念,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应保持平心静气的心态,追求超凡脱俗的结果。
3 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武术与文化是两个界面上的词语,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文化的形成需要不同的载体,诸如中国的书法文化、京剧文化等,武术就是盛载着中国传统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她体现了人类的身体运动形式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完美结合,把儒家文化、道家思想、释家修养、佛学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通过人体的运动形式把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表达出来、通过习练武术所体味到的境界思想、传承过程中与时代新颖的东西,三者相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武术文化,日久而弥新。如“知行合一”“阴阳变化”的思想文化。
“武术产业是以武术为支撑,向社会提供相关武术产品和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经济部门的总称。”[6]武术产业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同属第三产业—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武术实现产业化与其他体育项目的产业化一样共同努力引领体育走向产业化。这里所指的产业化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武术俱乐部、武术培训学校、武术器材和服装的变卖,新时期的武术产业化还应向武术课程的开发、武术服务的开发、武术文化教学的开发、武术旅游市场的开发、武术与其他项目相结合的开发共同迈进。武术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应该首先做到为其他事业或其他项目服务。
武术文化是武术的一张名片,是区别于其他运动的一种思维方式。
武术就是一个生命体,拥有着自己的骨骼、血液、大脑,而文化就是武术大脑中的思维。在武术产业化的进程中,武术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最用。武术文化的深刻与精粹、独特的思维模式,让武术产业的发展有着可持续发展性,让武术产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武术文化在未来的产业化进程中,对武术的服务性作用将越来越大。在武术产业这个总体轮廓下,武术文化也将成为独树一帜的产业,与武术技术产业、武术人才产业、武术产品共同推进武术产业的进程。
4 传统哲学与武术文化产业的交融
武术文化要经产业化模式进行推广或是寻求更好发展,必须要具有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性,形成一种资本的存在模式。以传统哲学作为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先锋,以一点发展去推动一面的进步,做到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双重发展。关于传统哲学改如何与武术文化交融,从而形成产业化应有以下几点:
4.1 文化创意产业公司
创立公司的目的就是扩大社会影响力,吸收社会资源,开发更加宽阔的市场。传统哲学可以说是武术文化中最绚丽的一环,以传统哲学引发的文化创意点也很多。文化创意产业公司的主方向就是把传统哲学引领武术文化发展的思路贯彻到公司的经营战略上。文化创意公司可以承接个人或企业单位的婚庆策划、宴请策划、宣传策划等一切需求,但应把传统哲学的思想、模式贯彻到每一个策划和创意上,打出公司的灵魂品牌。
4.2 网上资源交流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得到信息的多少或速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命长短。随着微商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的建立使信息的分享更加方面,这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像微信平台上推出的“功夫者”、“太极拳”、“格斗网”、“微武术”、“略道体育产业”、“健康猫私教”,在这个平台上有各自推出的近来各拳种的视频、拳种发展现状的信息、拳种富含的文化信息、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武术名家的介绍、武术私教需求等等方面的信息,不仅拓宽了人们对武术的视界、推广了武术,还给自身带来了利益的空间,给企业带来了物质和精神双层支柱。所以武术文化的推广也需借助网络平台,打出特色的传统哲学武术文化,一方面普及中国传统哲学知识,另一方面让人们了解武术各拳种中所包含的儒家、释家、道家等哲理。突出传统哲学的重要性是区别于其它网络平台的一个特色项目,新项目的崛起定能引起网民大关注,在当下挽救传统的大局面下推出传统哲学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更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信息的传递都是大有益处的。
4.3 产品的开发
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长期发展的灵魂。在产品的开发上要不断融入传统哲学和现代文化发展的理念,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创新。
对外培训:除了对社区、学校、企业、政府单位等武术运动形式培训外,对其受传统哲学影响的武术文化及拳理信息介绍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儒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都可以作为对外文化培训的一个项目,把武术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传到社会每个角落,纠正人们对武术就是打架的偏激思想。
服饰:传统服饰已然引领了时代潮流,尤以武术的相关服饰更甚。在服装的创新上,应多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特点,能够让人读出武术哲学性的内涵,而不仅仅局限于太极服等比赛专用的服饰,传统服饰应逐渐生活化。
器材:群众武术运动器材稀缺,武术运动器材的开发应符合大众体育需求,具有民族或是武术项目特色的器材,如武术健身球,太极健身扇等等。
场地设施:各单位应有自己的健身场地,企业对场地的建设与布置中,应多融入民族传统的色彩,添置些具有武术哲学和武术文化相关的设施、壁画等。
5 结语
武术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点睛之笔。它不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没落,但要在经济化时代引起人们对保护传统的意识还应做出相应的努力。虽是不断的向着产业化的路径不断努力去尝试,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去探析武术文化的产业化模式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却也困难重重,仍需不断的去完善和探索。
摘要:武术这一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细胞的生命体,作为打开中国传统文化枷锁的钥匙,在现阶段体育进军产业化的大趋势下不断做出突破,从而做到继承、创新和发展的新局面。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立足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发掘武术文化在现代体育产业化大趋势下对武术复兴之路的影响,从而发现把传统哲学与武术文化进行产业化结合能够推进武术融入现代社会发展。
关键词:传统哲学,武术文化,产业化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陈静.文化创意产业对武术产业发展的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10(6):16—18.
[7]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10
1.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时,教师或教练员不应求快、花、多,应练好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或教练员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
2根据少儿心理特点进行教学与训练
2.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2.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3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问题
3.1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2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专修教材《武术》.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
[2]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11
一、比较法
在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一课时,先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学生被其坎坷的命运及其“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超人意志所感动,在欣赏《命运交响曲》时都很投入,并在音乐的特殊节奏及旋律中感受到贝多芬同命运抗争的力量。在学生谈完欣赏感受后,我又让同学们欣赏流行歌曲《贝多芬的悲伤》,通过对比欣赏,同学们都体会到《命运交响曲》能更贴切、更深刻地表现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而用流行音乐来表现远远不及古典音乐耐人寻味。
比较学习法还可以用“旧瓶装新酒”的音乐来进行比较。S·H·E的歌曲《不想长大》与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波斯猫》与凯尔巴特的《波斯市场》中的乐句,《一千零一个愿望》和巴赫的《小步舞曲》,周杰伦的《夜曲》与肖邦的《夜曲》等。通过对比学习,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古典音乐的重要性及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他们明白流行音乐的创造者离不开古典音乐的基础,流行音乐为何频频借用古典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及和声语言,也证明了古典音乐是更具艺术生命力的音乐体系。
二、激趣法
教师要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初中生对于流行歌曲都非常熟悉,当前哪位明星最热,哪首歌最火爆,他们总比老师更快获得这些信息。
有一次,在音乐课上,一位学生提出要欣赏《江南style》,而当时我还不知道这首新歌。一听歌名,以为学生说的是林俊杰的《江南》,这学生看我还不知《江南style》,马上说:“老师,你out了!”下课后,我虚心问了那位说我out的同学,这才知道最近全球最流行的歌曲是韩国鸟叔的《江南style》。了解之后,我马上上网欣赏了《江南style》。这首歌曲有着强劲的迪斯科混搭嘻哈的曲风,从鸟叔的形象到歌曲MV中出现的伴舞造型及情景,都是极度搞笑的,但是,其中一些创意为了取得强烈搞笑的效果,而不顾美感,非常之低俗。然而,作为初中生,他们只管哪个流行就听哪个,特别是这样动感而搞笑的作品,非常符合他们的年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多。我决定把这首歌曲搬上课堂,影响力越大的作品越要客观地对待,先投其所好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再引导学生如何鉴赏作品,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在课室上播放了《江南style》,带动学生跟着动感的节奏跳起了骑马舞,学生纷纷笑得合不拢嘴。之后,我创设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你喜欢这个作品吗?为什么?你觉得歌曲中那些创意是新颖而有美感的,你认为歌曲中哪些创意是低俗而没有美感的?你认为这首歌曲能流行多久?能成为经典老歌吗?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最后很多学生都说出了作品虽然动感、搞笑、有趣,但是不少地方太低俗了,甚至一些舞蹈动作是对男性的侮辱。最后,我又加以总结,流行音乐也称商品音乐,它的目的是取得利益,一些作品为了让其“火爆”而“挣钱”,不顾艺术美感而过于低俗,这样的作品也只能流行一时,因为他只能让人们多“笑”几遍,而谈不上用心去“欣赏”。
投其所好法上,如红极一时的《忐忑》、《伤不起》、《新贵妃醉酒》、《千方百计》、《我的好兄弟》等歌曲,我有的放矢地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欣赏、讨论,再给予画龙点睛的总结,引导同学们如何鉴赏流行歌曲,如何选择优秀的流行歌曲去欣赏,而不是盲目崇拜,盲目追星。
三、结合法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各有多方面不同的特点,两者能融合在一起吗?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会矛盾吗?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美国女高音歌手莎拉·布莱曼和中国通俗唱法歌手刘欢合唱了主题歌《我和你》,让人民感受到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的和谐与美感。2009年央视春晚上,中国民歌后宋祖英和流行小天皇周杰伦合作演唱了《本草纲目》,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2009年鸟巢夏季音乐节上,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中国民歌后宋祖英和流行小天皇周杰伦合作了世界名曲《友谊天长地久》,让人们感受到音乐不分国界、不分唱法的融合。在2012年央视春晚上获肖邦钢琴金奖的李云迪与流行乐派明星王力宏合作演出了聂耳创作《金蛇狂舞》及流行歌曲《龙的传人》。这些古典与流行相结合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及好评,它拉近了人们与古典音乐的距离,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与震撼。
根据教材内容,引入适合的流行音乐来丰富教学内容及巩固教学知识。如:学习友情系列《友谊地久天长》一课时,增加了周华健《朋友》和小沈阳的《我的好兄弟》;学习亲情系列《妈妈的吻》一课时,增加了筷子兄弟的《父亲》;学习民族管弦乐,欣赏民族音乐《茉莉花》之后,又让学生欣赏周杰伦中国风歌曲《菊花台》和《千里之外》,听辨流行歌曲中运用了哪些民族乐器作为伴奏乐器;学习贝多芬《欢乐颂》一课,增加了2008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和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学习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及小调式知识后,让学生听辨流行歌曲中哪首属于小调式,进一步巩固小调式风格的感受。
古典是经典,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留下来的艺术精髓。流行是潮流,流行音乐是不同的每个年代的社会大众音乐的缩影。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年轻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年龄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流行音乐具有强烈兴趣。我们不能忽视这种兴趣,或是想方设法抹杀这种兴趣,我们必须正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并借助这种兴趣来激发他们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初中音乐课教学上,要有选择性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充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的距离感,从俗到雅,从学生熟悉的流行音乐引入到古典音乐中,激发学生真正地热爱古典音乐,同时指导学生鉴赏流行音乐,有选择性地欣赏及学习优秀的流行音乐。而教师要选择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外利用大量时间去精心备课,研究教材中的古典音乐,也要研究社会中具有影响力的流行音乐,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音乐讯息。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中,才能更好的把学生带进课本的音乐世界中。当然,在内容安排上不能本末倒置,要把握好度与比重,把握好分寸,努力做到“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使音乐课堂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音乐素质全面提高。
四、结语
社会在不停的变化,音乐自身也不停地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在世界乐坛风行古典流行跨界互相交融的今天,如果音乐老师依然观念陈旧,认为古典音乐才是高雅的艺术,而流行音乐就是低俗音乐,坚决紧“堵”其进入课堂,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变“堵”为“疏”,借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热情,利用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熟悉,帮助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在古今中外音乐史的长河中,俗者可以变雅,雅者可以转俗,是一种常见的互动现象。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始终有着交融互补的关系,很多专业作曲家常会在民间音乐中汲取创作素材,而流行音乐不仅经常借鉴古典音乐的和声语言,往往还渗透着民间音乐的风格与形式。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引进流行音乐,选择与教材相适合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学习,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摆正学习古典音乐的态度,也提高同学们鉴赏流行音乐的水平。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 篇12
1 改变传统培养观念,注重武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武”、“舞”同源,都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身体运动艺术,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具有很强的娱人和娱己的功能。充分挖掘武术套路本身具有的表演潜质,把具有艺术性的舞蹈元素融合到武术之中,或用舞蹈的表现形式来诠释武术,打造“武舞合一”的武舞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武术和舞蹈两种元素的融合和创新。摒弃传统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武术专项水平的提高,而忽略武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到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是构成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元素,视专项水平的提高与专项拓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加强基础,拓展专业,注重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以市场为导向,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专业精、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是学校培养武术人才的基本要求。为此,学校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一流的体育院校为目标,就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结合我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就业主要方向,逐步凝练出了科学性、特色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共识。突出“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体、以武术套路为本位、以武舞结合为特色、以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为目标”的培养理念;明确加强基本能力培养,突出学科专业特色,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2 构建武术人才培养新体系
通过提炼我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改革试验成果,借鉴其他体育院校改革经验,根据武术专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现代社会对武术大学生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建立了平台式、阶梯式人才培养和教学新体系。[2]新体系贯彻“立足基础、注重层次、加强能力、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根据武术套路所具有的艺术表演性,充分挖掘武术的表演潜质,立足武术专项,以提升学生的武术表演艺术能力为目标,按不同阶段对学生加以引导,为其提供独立武术套路演艺与创编、各级武术比赛和武舞表演等武术专项实践机会,使学生的专项技能得以明显提高,既夯实了武术专项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实现“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场馆内与场馆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通过武术技术训练、特色实践和武舞结合创新实践平台,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新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 优化武术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特点,以及武术发展和社会对武术大学生的要求,将过去以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为主的教学内容,按照专业性、层次性、创新性进行优化与整合,按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如缩减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特色课程《武术》的优势,不断挖掘校本特色—郑怀贤武学体系、地域武术—巴蜀武术、峨眉武术等特色课程内涵。同时,注重基本能力、结合专业方向和体现武术大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年级层次。重视低年级中专业基本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高年级和有专业背景的学生则以其主攻方向和优势项目为出发点,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设“武术套路演艺与创编”、“成体精华项目”、“武舞艺术”等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知识面,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紧密结合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和武术发展前沿,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武术运动技术与理论”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实践和能力培养以及校内外竞赛与武舞比赛之中。武术系教师编写了郑氏武学丛书《中国猴拳》、《飞叉》等多本教材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在整理编写成果与特色教材达十余部。申报的课程项目改革和武舞结合的课题得到了学校和四川省教育厅的资助。
4 高素质武术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革。几年来,学院十分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效果良好的培养运行模式。
4.1 教学方法的革新
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立足专业”、“分层教学”以学生所学习的武术专项为出发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采取“基本动作—组合动作—自编套路—课堂竞赛—期末考评”的方法进行教学,强化基本技术、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即:大一学生,以长拳套路或规定拳为主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项素质;大二、三阶段,以校本特色和地域武术教学为主,拓展学生知识面,并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发展学生的个性,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四阶段,依据学生具有优势和个性特色,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针对就业,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就业技巧。综合能力培养中,注重过程教学,以武术基本动作的强化训练为着力点,在掌握了一定的组合动作后,给学生武术素材,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创编套路,掌握创编的规律,从而逐步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分组训练模式和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传授模式相结合,既提高教师的指导效率,又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拓展知识面,并为创新提供了平台。[3]“一对一”的传授方式,使指导效果更明显,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针对性。这些方法为综合能力的培养、武术应用、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采取导师制,分别对兴趣和武术背景相同的学生,进行专项技术、毕业论文等的对口指导。
4.2 教学手段的丰富
坚持课内与课外,训练馆内与馆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
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注重教学组织环节,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用科学理论指导武术的应用。(2)建立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强调自主学习。制作了国际级精品课程《武术》教学课件以及基本教学动作训练视频、武术套路演练视频、全国武术锦标赛视频等教学资料,作为教学资源放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学习和借鉴。(3)成立学院武术比赛、表演队,定期进行课外指导。通过课外辅导,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发展其优势与特长。同时,队员之间相互借鉴,促进双赢。(4)成立课外“武舞结合”的舞蹈表演队,聘请舞蹈艺术老师进行表演理论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5)加强课后点评环节。每一节课或训练结束,对学生的训练情况、武术演练和套路创编进行点评,促使学生不断地进步。(6)定期举办“学院武术竞赛”、“暑期三下乡武术表演”和“汇报演出”,参加“学院舞蹈大赛”、“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艺术节舞蹈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地区级、国家级专业竞赛,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以考核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的评价方法
武术系依据培养方案和专业实际,确定学生成绩评定按专业技术成绩50%+创新能力30%+武术应用与社会实践20%构成。专业技术成绩采用技评和考试两种方式,技术评价主要检查学生的专业技术是否达到武术的规范性要求进行的平时考核,期末考试主要是对学期专业技术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对技术水平的评价;创新能力主要是对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在学会一种拳种的基本动作或组合后,进行套路创编的能力的考查;武术应用与社会实践主要是对学生的在校园内的武术竞赛、汇报演出、第二课堂活动等运用武术进行实践和服务社会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类型和级别的不同而累积成绩的方式,每个活动和实践评定指标所占比例也不同。(见表1)
4.4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实际,建立了结构合理、实施有效的教研室、学管办和艺术老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科研指导教师团队。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注重教学过程和细节控制,制定和落实有效和可行的措施,教与学、训与练两手抓,提高专业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来确保教学质量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武舞艺术创编,舞台设计等,实时监控培养方案的实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长期的人才市场信息反馈体系,通过对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实习生的需求现状分析,以及对校友信息反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武术人才的需求。(见图2)高度重视实践运用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与成都演艺集团,青城文化集团合作培养人才,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体系,为民族传统体院专业学生培养应用实践能力提供平台。
5 实施效果
通过十余年的“武舞结合”特色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断改革与实践,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在武术竞赛、舞台表演、武舞结合竞赛、社会公益演出以及各种大型文艺表演等活动中取得了曙目的成绩。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武术大学的综合素质提高显著。
(1)专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近十年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武术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0枚、银牌17枚、铜牌11枚,重大奖励达6次。(2)学生在舞台表演、武舞结合的竞赛中成绩斐然。参与了从学校到中央的各级各类舞台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在武舞结合的竞赛中获全国排舞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届获得教育部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学院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3)社会实践与公益演出成绩卓著。承担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开幕(闭)式的大型文艺节目的编排和演出、四川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特别演出、抗震救灾义演、非物质文化节文艺演出和武术三下乡服务演出等活动任务,得到相关部门嘉奖和社会认可,锻炼了学生应用实践能力。(4)“武舞结合”人才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从事舞台表演、影视武术表演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他们中有连续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编排与指导的塔沟武校校友解福印,“龙的传人”前十六强、最具爱心奖得主邓长城,参与“功夫之王”拍摄的王群,中国达人秀四川赛区冠军2011届毕业生李祥玉等;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系列中,毕业校友承担了单位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大型表演任务,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5)就业率稳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学生具有基本功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点,连续10年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舞结合”人才的培养的学生得到了各级单位和艺术表演市场的高度认同,“武舞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摘要:文章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以“武舞结合”为载体,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研究、改革、实践,在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舞蹈,武术应用,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1307498.htm.
[2]陈馥,严思明等.油气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
【音乐与武术的结合】推荐阅读:
音乐与美术的结合09-09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10-09
武术与书法的相关研究07-16
中国武术与书法的关系10-19
武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1-19
传统武术的异化与重构05-14
传统武术课的心得与感想09-23
武术内涵与发展06-20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8-27
《周易》与武术文化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