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精选7篇)
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 篇1
1. 引言
中国武术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 在这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武术虽然历尽艰难与曲折, 但终得以发扬光大, 成为一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武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 是因为武术运动的传承发展总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社会因素紧密相联、相互交融的。武术运动发展的动力在于它承担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功能。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获得与本文相关的信息, 为本文积累理论及数据依据。
2.2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好分析, 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与分析, 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2.3 归纳法
通过对所参考文献资料的归纳总结, 继而得出相关结论。
3. 武术的社会功能
3.1 武术的政治、军事功能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 政治与军事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服务, 武术又是军事中永恒的主题。因此, 在研究武术的政治、军事功能时, 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兵者, 国之大事”, 在我国历朝历代, 作为军事格斗术的武术一直是富国强兵的重要一环。在谈到武术的政治、军事功能时, 值得一提的是唐武举制的设立, 其对武术后来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武举制开创了以武人仕的先河, 给习武之人开辟了一扇晋升之门, 人们可以通过练好武术来进宫加爵。由于武举制为处于生活底层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向上流动、晋职升官、改变命运的机会, 有效遏制了因社会机遇流动不公所造成的社会越轨行为和社会动乱, 既让许多武艺高强的武林人士为国效力, 又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的军事功能随着热武器的兴起而变弱, 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社会交流方面上的功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 在国际交往中有特殊的政治功能。在中美建交中, 中国组建武术队访问了美国, 使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武术的国际化, 国内外各种武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 武术社会交往价值功能日益突出。
3.2 武术的经济功能
武术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武术的产生是在原始社会恶劣的生存条件下, 原始人为了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灾害与猛兽的侵袭, 无意识中将自身的一种攻击本能行为逐渐转化为外在的生存格斗技能, 并在这种本能的行为中获得了安全与温饱, 此是其实现经济功能的首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武术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明显。中国武术产业是可持续发掘、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人文资源等。从人才资源来看,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民间拳师已达数万人, 高级武术教练员人数达百人, 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千余人, 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多达两百余人。从人文资源看, 武术与各地优美的的自然风光相结合, 成为体育旅游的一大亮点。例如河南嵩山少林寺、湖北武当山、山东梁山等武术旅游名胜的开发不仅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而且壮大的武术消费群体、拓展了武术消费市场, 更带动了武术的发展, 真所谓一举多得。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不完全统计, 中国武术人口已超过6500万, 占我国体育人口的一半, 我国现有武术馆、校、院、社1.2万余所, 常年在馆习武人数达100万。作为一种高效率、低风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体育产业, 武术不仅在国内体现着它的经济势力与价值, 还将以自己的优势打人国际市场, 与国外的一些体育产业一比高下, 赢得一定的国际地位。
3.3 武术的文化功能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 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军事思想、社会伦理习俗、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等互相联系, 共同组成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整体。由此说明, 武术文化在某方面能代表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首先, 武术教育历来重视“武德”, 以“尚武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重要部分。“未曾习武先学礼, 夫曾习武先习德”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 武德内容主要有以武会友, 互教互学;讲礼守信, 一诺千金;见义勇为、拔刀相助, 不逞强凌弱等优秀品德, 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
其次, 中国武术中的“和谐”理念, 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种和谐理念的背景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 认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体的, 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例如太极拳, 讲究“道法自然”, 自然为“大太极”, 而人为一个“小太极”。人们在练太极拳时, 将身心融入自然之中, 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 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体现一种顺应自然、追求生态和谐的自然观。这些理念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顺应、尊重和敬仰。
4. 小结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 技理相通, 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 是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武术在世界的广泛传播, 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的武术爱好者都喜爱武术套路, 也喜爱武术散手, 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 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赛、文化交流等途径, 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要: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 从社会学角度, 分析探讨了武术的社会功能, 认为武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发展武术运动, 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武术,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黎慧.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7.
[2]邱丕相.论现代武术运动的主要发展特征.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7 (2) :85-87.
[3]席饼嗣.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J].搏击.武术科学, 2008, 5 (2) :8-9.
[4]陈义.我国古代军队武术传播的特点和价值[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7 (3) :75-78.
[5]王国志, 邱丕相.多维文化视角下的大众武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 32 (2) :63-66.
[6]李远伟.传统武术技术历史演进特点与新时期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6.
当代社会武术的功能效用 篇2
1 武术的技击价值功能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从人与自然灾害和猛兽的斗争,发展到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人们不断从搏斗中积累经验,使这种出自本能的活动逐渐升华为有意识的技击战术。由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武术由单一的技击向表演欣赏,锻炼体魄和陶冶情操等多元方向扩展。武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套路也就应运而生[2]。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武术对抗形式成为套路的技击内容。技击性是武术的根本属性,这也是武术之所以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显著表现。因此,无论什么时代武术的技击价值都应受到重视。
当代社会武术的发展虽然失去了很多本质性的东西,但其最根本的技击价值还是有所保留的。如果连这个也丢掉的话,那我们真的就失去了武术的传承价值。因此,武术的技击价值的坚持与发扬,是其存在的魅力价值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武术的技击价值已经大大削弱了。但是,武术技击格斗仍在军警、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其原因主要是技击功能可以提高军警、公安人员的实战能力,尤其在无法使用现代武器的近身搏斗中,武术技术更能充分发挥其特殊价值功能。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危险与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上的各种保安公司和女子防身技术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有钱人不惜重金聘请保镖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老百姓也想学个一招半式好在危难之时自我保护。人们对于个体防卫的意识大大加强了,使不少人希望寻求一种有效的自我防卫的手段,而武术的技击术恰恰能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防身自卫。而且还能激发人们习武的积极性,增强格斗意识。尤其在当前竞争和挑战日益剧烈的社会背景下,习武能增强人们竞争的意识,战胜困难的意志,从而使人们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能简单地以争高低去看待武术的技击术。
2 武术的娱乐价值功能
人们通过参加或观赏武术运动所获得的身心愉快的效果称为娱乐功能[3]。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样,适合不同的年龄、性格、职业阶层的人群练习。同时练习不受时间、地点、气候和场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武术练习内容以及练习时间和练习场所。武术具有经济、方便、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这也是武术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选择,并作为娱乐健身手段的一个重要原因。习练武术不仅可以自娱,而且还可以使他人娱乐。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姿势美可以通过演练而带给观众身心不同程度的愉悦感,进而带动观众学习武术的欲望,引导他们以武术练习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娱乐形式之一。
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武术的娱乐性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通过自身习武达到能自娱性的已逐渐减少,而通过对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则大大增多。特别是影视武打片的兴起,通过武术文化多方面的展现,大规模地进入娱乐领域,是武术的娱乐性发展至高峰的标志。近年来的武侠电影、武侠题材的连续剧之所以能够盛行不衰,与武术本身的娱乐观赏价值密不可分。中国电影最先打进好莱坞电影市场的就是功夫片,过去的李小龙以及现在的成龙、李连杰都是以他们的功夫征服了世界观众,虽然现在的高科技电影很吸引人,但中华武术的传统精华同样也吸引着现代人,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的美。
3 武术的文化教育价值功能
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及其结果”。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4]。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了非常浓厚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在理论和技法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伦理学、兵法学、中医学、宗教的精髓,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人生观和世界观。
武术是以运动实践来体悟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5]。不仅在技术上体现了中国人的以和为贵,宽厚仁义,技术思想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理论道德。武德中如忠君爱国,恪守信用,坚韧不拔,谦和忍让,惩恶扬善等品质是武术家们所信奉的要义。它注重性命双修,德艺兼备,既讲克己正身、宽厚谦让,又讲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武术正因为有了这些重要文化内涵,日益显示出独特价值和魅力,在当今世界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
武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手段,具有十分独特教育功能[6]。在当代社会中,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文化教育资源在各地区的分布存在着不平衡与不合理性。尤其是重视现代文化教育而轻视传统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多而体育教育少的现象都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武术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振奋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武术具有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功能,这对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增强生存能力与意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 武术的健身价值功能
武术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吸收和涵摄了中国传统养生学、医学的诸多精华,大大扩展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功能。特别是以阴阳为基础的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健身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实践和科学实验也证明,武术具有较高的健身、治病、养生之功效,有较大的医疗保健价值。而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力活动越来越少,导致所谓的“文明病”的产生,人们对延年益寿的要求也就迫不及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练习武术。武术以其所特有的健身功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之一。武术的健身价值对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水平、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延缓人的自然衰老等均有特殊的功效。此外,武术的健身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天人合一”相一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视生命的存在和养护。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武术健身事业,广泛的普及武术健身功法,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5 武术的经济价值功能
在古代,特别是自宋代“武术套子”的出现,出现了以街头表演谋生的艺人。保镖护院的镖师、教拳的教头等等,都是依靠武术来维持生计的。在当代,在当代武术的经济价值功能被真正开发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武术馆一万多所,而且还有一些馆校正在筹建。巨大的经济价值促进社会力量投入武术馆校的建设,也是武术院校蓬勃发展的直接因素。例如以少林寺为品牌的武术表演逐步走向世界,并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这种表演形式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又使世界接受了武术,从而促进了武术的国际化传播。通过举办国内国外的比赛,使武术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中。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武术事业属于第三产业,武术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与武术相关行业的发展。诸如服装、器械、有关书籍、影视业、武术馆校、娱乐中心、康复中心、疗养中心等等。同时也将会带动武术相关的经贸业、旅游业的发展。武术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情景。
参考文献
[1]佟岩,周滨.谈武术的价值、现状及未来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1).
[2]陈志喜.从武术的价值与特点谈21世纪武术发展战略[J].湖北体育科技,2005(3).
[3]任丽娟,申玲.试论当代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2005(5).
[4]刘进彬,胡玖英.浅谈中国武术的价值与发展[J].文化研究,2008(20).
[5]邱丕相,周伟良.论现代武术运动的主要发展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
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研究 篇3
关键词: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研究
1 前言
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 武术在我国的漫长历史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我国的武术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武术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 同时还包括了极其丰富的内涵, 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我国的武术散打运行一直是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形式,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受到了国人的喜爱以及广泛关注。本文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研究, 希望能够对武术散打的进一步推广找到新的途径和领域, 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武术散打,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进行健身。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报刊、杂志、理论书籍等文献资料, 对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检索和研究, 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查阅了大量的武术散打论文和专著, 掌握了大量的客观、真实的一手资料。
2.2 比较法
本文将武术散打与其他相关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健身功能方面的横向比较, 以研究武术散打特有的健身功能。
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著作和成果进行了筛选和整理, 通过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多种方法对关于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得出了相关结论, 以为武术散打的健身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4 访谈法
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其他形式的访问, 与武术散打有关人员就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实际看法, 以及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访问的人员包括武术理论学者、武术散打研究专家、武术散打教练员、运动员、长期坚持武术散打运动的武术散打爱好者等等。通过了解他们练习武术散打后的身心状况以及对武术散打健身功能的看法, 来剖析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3 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3.1 武术散打基本介绍
武术散打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其内涵优秀的文化底蕴不断被后人继承、改革和创新, 形成了武术散打独特的风格和运动模式。散打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又具备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 成为一项极具社会影响力, 且技术含量极高的体育竞技比赛, 受到广泛的关注。
武术散打是将中国武术融入现代竞技体育之中的一个产物, 是以中华传统武术作为基础, 运用现代竞技体育的竞赛形式来挖掘武术散打的实用价值。散打是武术运动的精髓所在, 是武术运动中的最高表现形式。武术散打主要使用各种武术技法进行斗智斗力, 体现自我的格斗能力。武术散打不仅具有对抗性, 也具有民族性。武术散打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武术, 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竞技文化和道德文化等, 具有很高的竞技价值和文化价值。
3.2 武术散打发展了传统武术的健身功能
武术散打脱胎于我国的传统武术,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传统武术产生的动机并非为了健身,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 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 武术的目的逐渐成为了保健身心和提高自身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于长寿的追求也逐渐渗透于武术之中, 因此, 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中华武术逐渐向健身功能发展[2]。武术散打继承了传统武术对健身功能的追求, 并将这种追求灌注于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散打训练在适当的强度下可以有效的对身体的各个系统进行锻炼, 通过长期的训练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协调能力等各种身体机能, 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1]。
3.3 武术散打能够适应现代人的健身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生命的长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与此同时, 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现代社会过快的生活节奏,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很多人们都在饱受身体机能不断退化以及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种种困扰。因此, 寻求形式多样、能够锻炼身心的健身活动是现代人对于运动的一个普遍追求。由于这种需求, 越来越多的体育竞技项目也开始向健身功能方面靠拢, 武术散打不仅可以对现代人的身体机能进行锻炼, 其全面的训练可以对人体的上肢、下肢等部位进行均衡的锻炼。与此同时, 武术散打还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心灵健身”, 其较强的竞技性能够为现代人提供宣泄压力的平台, 有效的缓解生活压力带来的各种疾病和负面情绪, 调节身心, 维护健康。
4 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体育运动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身心的活动。而对于身体具有保健作用的体育运动一般必须是有氧呼吸运动[2]。如果将武术散打作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 则其对抗性比较强, 训练强度也很大, 不符合有氧呼吸运动的标准。因此, 挖掘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功能, 就必须将其定位为一种全民健身运动, 适当降低训练的强度, 以打沙袋、打靶以及模拟实战作为主要的训练项目, 根据训练者的身体状况对强度进行调节, 以中小强度为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武术散打的健身价值, 使其成为一项具有健身功能的有氧呼吸运动。
4.1 武术散打运动对运动者身体产生的影响
4.1.1 武术散打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是一项全面的运动, 不仅包括了类似跆拳道的腿部练习, 对于练习者全身都有相应的锻炼。武术散打包括腿法、拳法和摔法, 而且每种技法中都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招式, 对身体的锻炼非常全面。例如拳法就包括了摆拳、勾拳和直拳;腿法就包括了鞭腿、侧踹腿和正蹬腿;摔法则包括了过背摔、过肩摔、抱单腿拉腿摔、抱双腿过胸摔、抱双腿前顶摔等等[3]。这些技法灵活多样, 有曲线型也有直线型, 对人体的上肢、下肢以及关节和肌肉都进行了锻炼, 健身效果明显优于跆拳道。
(1) 不仅如此, 长期坚持强度适中的武术散打锻炼, 可以对人体的肌肉和骨骼进行有效的锻炼。武术散打能够使骨骼粗壮, 通过压力和拉力使骨小梁的排列更加规律和整齐, 促进骨密质的增厚, 防治骨质疏松, 肌肉也更加结实有力。武术散打中的沙袋练习、拳靶练习和脚靶练习都能够有效的促进骨骼的发育, 使骨骼粗壮有力, 骨骼的抗折、抗压、抗扭转、抗弯能力都得到了提高[4]。与此同时, 骨表肌肉能够更好的附着, 血液循环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肌肉更加强壮, 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2) 武术散打对于关节和韧带也有着良好的锻炼和保健作用, 通过系统的练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都得到了加强。通过练习使韧带和关节囊增厚, 关节周围的肌肉更有力量, 关节的稳固性也就随之提高。而武术散打中的柔韧性练习, 能够加大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伸展性, 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3) 武术散打对于肌肉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武术散打的运动量较大、强度相对较高, 通过坚持练习能够增大肌肉体积、增粗肌肉纤维。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改变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 肌肉的供血量增加, 肌肉更加匀称有力, 健壮美观。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 由于其骨骼无机成分少, 柔软度高, 通过合适的、低强度的武术散打训练, 可以促进肌肉的发育[5]。
4.1.2 武术散打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融合了传统武术的精髓, 在竞技的过程中不仅有力量的搏击, 更有智慧和技巧上比拼。长期练习武术散打能够有效的锻炼神经系统和反应能力。青少年练习武术散打可以提高其神经的灵敏度,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中老年人练习武术散打, 可以保持神经系统的灵活和兴奋, 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在武术散打的训练中, 要求训练者要保持大脑与身体的高度一致, 对训练者的身体力量、灵敏度和柔韧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
4.1.3 武术散打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武术散打对于心肺系统、消化系统等人体其他系统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练习武术散打, 可以增强肺活量、增强改善心血管的功能和形态结构、改善人体消化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在练习武术散弹的过程中, 肺活量不断提高, 心肺功能逐渐提高, 对于消化系统功能不良的人群, 通过练习武术散打可以加强肠道蠕动, 促进消化。此外, 练习武术散打可以降低心率,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改善免疫系统,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大量的实验以及研究表明, 如果一个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就会具有相对较高的肺活量值。如果经常性的进行散打锻炼, 就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的呼吸系统, 减少人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4.2 武术散打运动对于运动者心理产生的影响
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 现代人面对很强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 武术散打能够很好的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达到全面的健身作用。
4.2.1 武术散打可以释放不良情绪
武术散打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 具有更强的对抗性。因此通过体育散打可以对不良情绪、消极情绪进行释放, 达到缓解压力、释放愤怒和不满情绪的作用[6]。通过对竞技对手或者击打目标进行击打, 可以使训练者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以及不良情绪, 而不会因为不良情绪的堆积而引起心理疾病, 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在武术散打的练习过程中对肾上腺激素分泌进行刺激, 会产生兴奋感和愉悦感, 定期进行武术散打练习可以使人宣泄压力, 调节情绪。
4.2.2 武术散打可以锻炼意志
武术散打具有较强的运动强度以及对抗性, 能够对人的意志力进行锻炼, 要求训练者能够坚持不懈、对抗疲劳,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训练者能够抵抗身体的疲惫、体力的消耗以及心理的紧张, 久而久之, 能够培养训练者果敢坚毅、勇于挑战的进取精神, 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武术散打能够带给训练者胜利的喜悦, 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
4.2.3 武术散打可以增强人的心理应激能力
武术散打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 要求训练者能够严守规则, 在一定的规则的约束下, 武术散打训练者要能够应对外界带来的伤害性感应, 迅速调整心态, 继续投入训练[7]。特别是对于青少年, 长期坚持武术散打对其心理应激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能够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正确态度, 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 摆正自我, 继续奋斗。
5 结语
武术散打具有良好的健身功能, 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 对人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锻炼, 使人变得更加强壮、灵活, 保持人体的健康和身姿的健美。武术散打还可以很好的调整人的心理状态, 释放压力, 磨练意志, 是一项适合现代人的健身项目, 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纪建国, 周维方.散打俱乐部式练习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2 (09) .
[2]汪百祥, 陈众观.甘肃省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2) .
[3]毛迪, 沈玉洁.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1 (08) .
[4]张永明, 彭二丁.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 (散打) 在技击特征上的差异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03) .
[5]时锋, 时彩颖.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J].科技信息, 2010 (10) .
[6]杨广辉, 任志杰, 王玉坤.影响散打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1 (06) .
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 篇4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总的来说是好的,但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来自何方?就是人才质量的挑战。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为社会(本地区)经济发展培养素质合格、一专多能的初中级实用人才,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遵纪守法,有时代开拓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就必须要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
目前,中职校在进行学生德育教育时基本上都是通过德育课程教学,对武术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的挖掘很少。实际上武术课程既是学习武术专业知识,也是可以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载体。本文试通过以武术课程教学为突破口,如何在武术课程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与“终身体育”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武术课程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进而促进学校整体素质提高。
2武术中“立德树人”和“终身体育”教育功能的意义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武术教学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教学认知系统,它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磨练意志等特点,对强身健体、防身祛病、发展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身体的形式活动,还讲究内存的精神。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兴旺,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在武术教学中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为他们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动力,同时,武德教育富有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
3武术中“立德树人”和“终身体育”教育功能开发内容
3.1 武术中“立德树人”教育功能开发内容
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是简单流于形式,也不是满足于常规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笔者认为,在中职校武术课程中“教武育人”,应该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武术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学德”,武德教育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重视中职校选修武术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中职校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3.1.1 对人文精神的召唤
中华武德在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价值主要集中在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社会控制功能弥补法制社会硬控制的空缺和不足。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需要的伦理道德,为武术走向世界和世界化发展提供必然性和合理性的论证与价值支撑,从而促进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新的飞跃。简言之,传统武德中一些思想内容在当代仍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取其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部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用。
3.1.2 对社会生活的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道德,需要武德,需要把自己融于小团体,溶于熟人社会中,这样武德变成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潜在的社会契约,没有一个公共的、共同的武德认识,人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诸多乐趣。所以,武德自此便成为我们的生活的需要,它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所以说武德已经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1.3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华武德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上位文化的优秀成分,是精华的积淀。当今武德又具有理顺心态———传统“武德”价值现代展示的前提;重视群体精神,强调为民族、为社会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倡见义勇为、舍己助人,主张以“匡扶正义”为己任;推崇仁爱原则,强调“以武会友”的和谐人际关系及重视人伦价值。
3.1.4 对学校德育的补充
在学校德育工作不是某一学科、某一部门、某个教师个体的任务,学校中的所有一切都具有德育功能,武术教学也要兼顾德育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把这一问题视为自己的工作,不能以为的只讲技能。由此可见,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通过加强武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学生对善恶判断力,而且能促进教学效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途径。此外,武德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接轨,必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高尚情操和道德境界的有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3.2 武术中“终身体育”教育功能开发内容
学校作为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它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中职校武术开展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武术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如何推进武术在中职校的普及,让中国武术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认识到武术的作用,通过武术教学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是一个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3.2.1 对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人民已实现温饱,正走向小康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暇闲时间增多,以前逢年过节大家送烟送酒,现在都改为送健身卡,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了,终身体育作为现代人高生活质量的一种追求,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就证明终身体育对社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新的体育形式来取代传统的形式。只有提高全民民族健康水平,改善民族体质才能培养更完美、更加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
3.2.2 对家庭体育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构成了整个社会。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更要求合作的社会。孩子将来在社会中如何找到自己的支点,充分发挥其能力,不仅取决于他们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具备作为一个现代人而具备的健康的体质,而家庭体育是这一落脚点,对其进行驻足和关注是必要和有意义的。
在一定意义上讲家庭体育是国民体育的细胞,是终身体育的保证和基础,因为家庭体育的成员基本上由不同年龄、性别、与辈份组成,它以身体锻炼为基本途径,家庭体育形成传统习惯,继以形成家风,会对家庭的世代成员以及社会、国家、民族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力宣传家庭体育及其意义,提高人们的认识,转变思想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开展家庭体育于己、于孩子、于家庭、于社会都是意义深远的。
3.2.3 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
根据武术的特点可知,武术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讲究动静结合,虚实合一,刚柔并济,快慢有序,开和有度等法则,因此练习武术对于学生在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和自制性的培养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练习武术,要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不懈,坚持有恒。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和坚韧的品格是坚持不下来的。在校学生课外时间比较充裕,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砥砺了他们的品格,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勇敢无畏的优秀品格。
4武术作为教育载体来培养学生德育与终身体育
4.1 培养学生德育
在武术教学中培养正确的武德,未曾习武先修德,开始学习武术的人,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武术是为了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否则就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学而无动力、无毅力,显然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武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单练、对练、集体练、有套路演练、对抗实战。练功练武,一辈子受苦。武术练功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者不但要练出一个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强健体魄,还要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不经严冬冰霜苦,焉得梅花放春香。
抓住时机潜移默化适时性地渗透德育在体育课上抓住某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进行正踢腿练习时,有个学生由于上踢过高摔了一跤,但他爬起来又继续正踢,这时可能有的学生会发笑,甚至还会嘲笑他。这时教师应停练习,对摔倒的学生进行表扬,并教育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这种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这样通过一件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比单纯进行说教和理论上的教育要实用得多,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通过武术课件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武术教学理论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武术的服装、器械、人物等,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武术教学中,可以适当插入声音效果,如武术操,学员边唱边做动作会更加有力,也更加整齐,激发兴奋性,促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而且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4.2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终身体育是社会和人们的需要。现今,随着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首先,是人们在工作时的紧张程度增加,劳动强度增大。而这些对人们的体质及应付各种变化能力的要求也就因此越来越高。所以,要想不落伍于当今这个快节奏、大强度的现代化的社会,人们就要依靠经常地参加武术锻炼,如太极拳、木兰扇等适宜的武术项目来解除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同样也可以通过这些适合的武术运动来增强人们的体质。
其次,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人们在工作时消耗的体力也越来越少,余暇时间越来越多,相应人们自身也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体育运动来愉悦身心,这时候武术就能够作为大家喜爱的体育项目以满足自身精神和身体的享受,使武术能与他们的生活、工作相伴终生。故终身体育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斋要,而且还是人们自身的需要。
5总结和建议
5.1 结论
通过武德教育的思想认同,大到遵守党纪国法、法律法规,小到校规校纪、道德习俗、为人处世,武德教育能够使学生“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能够规范学生的言行。笔者建议武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该深入把握武德的时代内涵,应该充分重视武德教育,提高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地位。
在实施中尤其按照武德教育的要求,将思想认识转化成实际行动转化成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道德规范的践行者。制订中职生的武德标准,约束学生的行为。将传统道德和专业道德在武德实践中逐步实施,双管齐下,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中职生。
5.2 建议
(1) 立德树人教育应该着重体现在武德教育作用和对学生在武德方面的要求以及教育。
(2) 中职校武术教学中的武德教育应该主要体现在教学和社会实践当中,重点去培养学生扶正惩恶、团结协作、见义勇为、舍己助人、尊师重道、竞争礼让和热爱祖国等优良品质。
(3)要坚持在武术教学中贯彻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实践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摘要: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职武术课程中,如能善于挖掘中华武术文化底蕴,特别是利用好武术文化中蕴含的武德文化,将她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载体,认真把握其中蕴含的指导思想,并大力开发具体教育功能,将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及终身体育教育产生重大并积极的影响。
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 篇5
1、武术学校在社会上的发展
1.1、政治层面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武术学校的创办持支持态度,这提升了企业家或社会其它人员开办武术学校的决心。国家体育局与相关机构对有深厚武术文化底蕴的城市和乡镇的武术学校的创办热情高涨,并努力供应一个武术活动的场地,并且明文规定:武术学校应当作体育委员会的一个隶属部门进行管控。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城乡武术学校、武术班、非专业武术学校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涌现。
1.2、经 济层面
迅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为武术学校的创办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新世纪,我国武术学校依然处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因此,武术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此外,城市和乡镇的群众收入水准正在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父母将后代送往武术学校锻炼, 为武术学校的创办以及在读学生数目的增多提供了条件。
1.3、文化教育层面
一部分办学能力强、基础武术设备过硬的武术院校为乡村年轻人的学习供应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使其能够受到文化教育的熏陶,并锻炼自身的技能,强化了其实际动手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是发掘武术学校潜能的结果。
1.4、策 略环境层面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武术学校与武术教育的方略。上世纪90年代末期, 我国订立了各类开办武术学校的有关条例;此外,2000年以后,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各个省城都发布了关于创办武术学校的行政指令,例如:我国曾发布《经营性武术组织的管理规定》等等指令。
由此可以看出: 目前这个时间段国家策略的制定给武术学校的创办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契机, 同时个人创办武术学校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1.5、全 球交流层面
我国武术在全球范畴内的影响极大, 这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学习武术的激情。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武术项目被列入正规的奥运会竞赛项目,全世界也形成了一股武术狂潮。
上述五个方面的元素, 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文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也满足了世界想要了解中国的迫切需求。而武术学校的开办,则是对武术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有利于世界对中国加深理解。
2、社会发展的背景对武术学校的影响
2.1、外部元素
(1)策略环境层面。
策略环境是武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 政府的策略对武术学校来说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2)武术学校的宏观管控。
强化武术学校的宏观管控并弥补管理上的漏洞, 应避免无目的性地投资、运转的无规化、教育上的任意性。而强化武术学校的宏观管控可以避免武术学校教学资源的流失。强化宏观管控必须务实,但不能只追求细节上的成功,并明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
2.2、内部元素
(1)武术学校的硬件。
这里的硬件是指:武术学校创办的硬件设备,它牵涉的范畴较广:例如:教室、校舍、图书馆、试验室、锻炼场地和器械设施等。根据笔者的走访调研,武术学校建设的宿舍不多,大部分是自建和租借相联合,硬件设备不完备,教室、校舍的设备单一,锻炼器械落后,习武的场所不尽如人意。
笔者以为之所以产生上述问题是由于:第一,因为武术学校筹措资金艰难;第二,创办者的创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
而从发展的视角来说,武术学校应响应国家的号召,拓展学校的集资渠道,建设信息化的武术学校。
(2)武术学校的软件因素。
武术学校的软件因素是指: 武术学校创办的软性要求下的构成元素。包含:管理层机制订立、内部部门设立、内部管理体制订立、老师团队的塑造、相关的教育元素的明确以及内部运转体制构建等等。武术学校的硬件因素对其发展十分重要,但是武术学校的软件元素也至为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现代化的武术学校应加强老师团体的塑造力度, 建成高质量的武术培训基地。创办的硬件元素、软件元素以及老师是创办武术学校的三元素, 而之中老师是创办武术学校的核心力量。从实际情况来说,一部分武术院校高薪聘任业务能力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武术老师和高层管理人员,其目标显而易见,是为了使武术院校能够实现创办质量的提升,并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武术人才培养基地。
此外,武术学校应引入鼓励竞争体制,激发老师的教学激情。将老师的表现直接与其本身的薪酬挂钩, 将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融合。
并且,武术管理人员应秉承民主的理念来管理学校,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老师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为老师创设一个轻松愉悦、高枕无忧的教学环境,拉近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另外,对争先争优与奖励资金调配等老师最敏感的奖励项目,应发布告示告知老师,并形成明文规定,鼓励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提升老师的工作状态,并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修武术,增长修为,提升工作效率。
此外,武术院校应定期组织老师参加培训,在武术老师空暇的时间段内,安排一周2次或三次的培训,提升老师的专业技能;要聘请专职的培训讲师,对老师的能力进行提升。例如:跆拳道老师的培训,就要邀请在此方面有口碑、有能力的讲师为老师培训,并让老师们畅所欲言,促进其学术交流。这也是由目前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而培训并非可有可无,也不能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老师应虚心向讲师学习。
3、社会背景中武术学校发展的前景
3.1、武术学校将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谋发展
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 国家对武术学校教学的需求是想方设法都要满足的。
武术学校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创办的, 市场经济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强调竞争,可以在竞争中获胜的绝对是有实力、口碑好的一方。所以,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武术学校不但要重视规模效应,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应节省教育成本,对教育费用进行科学筹划,在质量、收益以及效率上下苦功,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切忌墨守成规。
从上述发展前景不难看出, 我国武术学校要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注意社会口碑的树立。而且,有特征、符合市场规律的武术学校将获得发展的契机;而开办质量低劣、口碑较差的武术学校将越办越艰难。
3.2、武术学校应建立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武术学校的管控将很快实现标准化、合理化、法制化。
伴随教育部门一部分策略、规程的“出炉”,武术学校教育将呈现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武术学校的创办人将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政府的调控频率将逐渐降低,而武术学校的发展将面临一个更为宽松的空间。
此外,国家会颁布一系列方略,为扩充武术学校的规模、提升武术学校的教学质量出谋划策。武术学校在聘请老师、招募新生的环节中应更多地了解武术市场的需求,对症下药,不可“病急乱投医”。同时,武术学校应拓展升学途径,突显武术教育质量,缓解升学冲突等等。
4、结 束语
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 篇6
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 《决定 》之中明确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 该思想的提出,不仅为我国未来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指导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中华武术核心的价值观即“和谐”,具有祥和与内敛的特点。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形态,既属于体育,同时又超越了体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地武术文化的内涵,并将其应用社会实践之中无疑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武术文化内涵与特征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从古至今,其不仅从一个侧面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特征,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族心理、个性,以及社会的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的特征丰富多样,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性。 武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了许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如儒家思想、道家和法家思想等。 其对道家的思想尤为崇拜,为此,武术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作为其修炼中的核心理念。在练功之时,其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不仅注重“内外合一”,而且还注重“形神兼备”。在内要练“精气神”,于外则练“筋骨皮”。 与此同时,在练功的环境上,中国武术还讲求把人放置与自然之中,让人的运动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其次,中国武术具有“技击”性。从武术的外在形式来说,技击性是其主要的特点。 中国武术很多搏击、防御和锻炼方法都蕴含着人体结构知识,将人体结构的优势和劣势成熟于胸,并利用这些人体结构特点,实现有效的攻击和防御。从而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所以,力不在大,贵在巧。
“击”乃 “攻击”之意。 表面上看来,中国武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通过攻击来制服和降服对方。 该说法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与之相对的则是防御,中国武术在修炼之初并非为了实现攻击的目的,而是起到防御、保护的作用,从而实现“制衡”的目的,也即“和谐”状态。 最后,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健身的特点。人们在武术练习之中,主要是为了实现健身的目标。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其充分地利用了人体科学,并有效地结合了传统中医学理论。 在武术的修炼之中,其非常注重中医的经脉和五行等学说。在中医学说之中,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并提出“精气神”乃人体三宝。 精气神三者相互协调,则人们的身体处于健康良好的状态,反之,则会导致人体病状发生。 中国武术在修炼之中正是汲取了中医此方面的理论,注重对人体“精气神”的锻炼。从而实现内外兼修,表里合一,身心健康的效果。
3、武术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其所蕴含的思想、主张、理念和价值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3.1、武术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武术文化充分地吸收了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 注重 “合和”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武术将自然之道放在了及其重要的位置。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在自身的修养锻炼之中要充分地尊敬自然之道。 在尊敬自然之道的基础上,去认识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目的。 例如,其在练功之时,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充分地利用人体本质和自然环境的特点,来寻求和谐的支点,从而有效地获得自然环境的恩惠,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由此可见,武术中的“合和”理念对于人与自然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
3.2、武术文化注重人与社会的和谐
“武德”乃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练武之人的行为有着内在道德的约束作用。 武德最初源于古代的军事武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武德的内涵也随之变化和丰富起来,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勇、侠、义和礼等思想容纳其中。忠勇爱国之志,行侠仗义之举,以及儒家礼仪之念,都对社会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3.3、武术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主张和睦相处,与人为善,以诚待人和推己及人的理念。 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武术文化之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亦十分注重。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充分地吸收了儒家的思想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体系。 在这种思想理念和伦理体系之下,反对暴力,坚持正义,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关系。为此,武德的存在对于有效地协调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着其精神力量和道德约束的效用。
摘要:武术文化可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其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对中华武术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特点加以探讨和剖析,进而挖掘其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建和发展中的意义。
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 篇7
关键词:中华武术,和谐社会,价值
前言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要任务和本质要求是:既要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整体发展的和谐,又要有外部环境和国家安全的和谐;既要有各项事业创新活力的和谐,又要有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之间团结互助的和谐,既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要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等等。
武术在人们深层文化心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伴随着武术的发生发展而产生的武德,作为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武林中的职业道德,是民族道德在武林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仁义诚信为本,历来被人们颂扬、呼唤和向往,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武德的仁义诚信本义,讲究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中加强武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1 武术的“和”与和谐社会的“和”
构建和谐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和谐思想从古到今,久已有之,“物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和谐,作为人或事物的一种存在状态,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政治和谐、经济和谐、自然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的和谐都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武术讲究“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思想,要求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2 当今武术的社会功能对和谐社会的价值研究
2.1 文化的武术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不仅具有精深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完整的锻炼系统和神奇的健身与攻防效果,而且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以中华武术为主的中国传统体育,一枝独秀地向国际化大步迈进,她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在对生命、社会、科学不断深入的研究、理解过程中的精华凝聚。“武术文化”是特指关于武术的意识形态,包括武术在动作形态上的文化特征,设计动作形态的内在原则,以及武术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方式等。正如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一样,武术文化不仅具有建构人的价值意识的直觉性格,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有逻辑性格[2]。
2.2 教育的武术
武术教育对于中国武术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时代,武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华儿女的热切愿望!目前,武术已经作为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体育运动的基本国策,在武术教学中提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和谐武术的价值观念,重新构建武术教育体系。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这是由于武术文化性质所决定的。“办教育,就是办文化”,因此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武术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弘扬无疑具有重大的作用[3]。
2.3 军事的武术
武术历来是和军事分不开的,武术技击的性质决定了武术一直以来是战争的手段。武术诞生于军事实践,并且军事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军事斗争中总结并发展起来的实用技术,它蕴含着武术中最精华的部分,充分体现了武术最本质的属性,为军事斗争需要服务。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撰写的《纪效新书》不但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对于后面的武术研究和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陈王庭创立太极拳,很多动作都是取之于《纪效新书》。可见武术与军事的紧密联系程度。自古以来武术就是军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军事武术的训练可以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和实战能力,以更好地杀敌制胜完成军事作战任务[4]。当前社会虽然处于和平发展时期,但是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性,用科学的态度和尚武的精神指导我们的实践。
2.4 艺术的武术
武术从创始到现在,始终是循着“击”和“舞”两个方向发展的,就是取决于人们的功利和审美态度。在原始时期,图腾武舞是原始部落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人群以表现战斗的舞蹈来供奉其部落的始祖神物。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兴盛,文化繁荣,武术的功能也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其娱乐性和健身性功能已经从军队慢慢渗入到人民的生活领域。此一时期,武术功能的多样化发展,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出现了武术的表演性和娱乐性功能。到了秦汉、三国,尤其东汉时期,武舞已有相当大的发展,如剑舞、斧舞等。项庄舞剑就是比较典型的体现[5]。
3 中华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3.1 新时代武德
中华“武德”是伴随着武术自身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如果说以“止戈为武”解释“武”的话,那么“武”字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习武者拥有比普通人更强大的力量与技能和运用力量与技能的能力;习武者凭借自己强大的力量与技能运用方法、技巧去平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武”的运用,本身也就包含了道德制约和价值判断的因素[11]。由此看,尚武之人最初崇尚的不是力量本身,而是运用力量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武术领域内的体现。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武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及武术教育使全体习武人员具有时代精神,负有远大理想,具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道德修养。
3.2 武德与和谐社会
武德核心是集中体现整个武德体系的本质和内涵并处于最高支配地位的善恶准则,它对武德理想、武德原则、武德规则起着领统作用;武德理想体现着武术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给武术人确立一个个体武德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着武术人形成高尚的武德行为[6]。当今时代学习武术的人应该树立正确的武德思想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要求习武者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按照武术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改造,最终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提高民族素质,改善社会风气,保证小康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7]。
3.3 武术增强人民体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把视角开始转向健身、娱乐等时尚项目。工作强度的增加使得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寻求养生保健的锻炼方法。武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更具有强身健体、锻炼筋骨、强健体魄和延年益寿的功效。长期练习武术,可以消除工作压力,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武术在中老年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广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与养生保健有关的运动受到关注生命健康群体的青睐。
3.4 以武术为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武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史,在武术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爱国主义事例。武术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古时候学习武术就是为了救国安邦,如抗金英雄岳飞、抗倭英雄戚继光、民国时期打败俄国大力士的霍元甲等诸多英勇事迹。爱国主义教育无疑能陶冶思想情操,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民族情感、爱国情怀、民族凝聚力得以加强,也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武术表演宣传国家形象
武术表演表现出来的强烈动感、均衡的态势、恰当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深蕴的意境,无一不给人们以强烈的美感。通过高超娴熟的技艺、扣人心弦的搏斗技巧来体现中华民族的一种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表现超群技能和素质。通过观看武术表演来加深对武术的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有着其他任何体育运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8]。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向国内和海外华人华侨送上美丽的祝福和华丽的演出,当然武术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2008年8月中国武术再次向世人展现出精美绝伦的一面,团体武术表演太极拳作为一项表演节目进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少林武僧团和国家武术表演队每年在海外巡回演出,向海外人士展示的不仅是精彩的武术演出,更是在无数次的演出中打造出的中国武术伟岸的形象和华夏儿女热情友好的优良传统习惯。
3.6 武术培育武警、特警,服务和谐社会
在特大灾难的救援过程中他们总是重载最前面,干最累最苦的活,毫无怨言,并且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时刻铭记在心中,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特警。特警一般都是从小武术出身,经过层层筛选,经历重重考验,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认可,才可以成为性格坚韧的特警,为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特警同志一向能发扬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己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的优良作风,顽强拼搏、奋勇作战、无私奉献,出色完成任务的精神,这也是和学习艰辛学习武术是分不开的。
3.7 武术艺术和影视武术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武术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仍是和谐。和谐成就了武术特殊的美,构成了武术发展的根基。可以说,武术是用它的特有方式在构筑和谐社会,其在增强人民体质、强化民族素质、凝聚民心、增强爱国意识,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其它体育项目的不可替代性。
武术的艺术性被导演们所利用,成为他们影片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武侠电影在中国是家喻户晓,这和华夏儿女特殊的侠义情结是分不开的。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比较准确地阐释了中华武术的这种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就整部电影而言,其最有意义的,不是那些激烈刺激的打斗场面,而是由李连杰演绎的后期霍元甲才悟透的那种“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叶问2》中叶问的形象真实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他战胜西洋拳王后的陈述“人地位有高下之别,而人的人格却无贵贱之分”,赢得的不仅是华人的掌声,还有洋人的欢呼……功夫在这里已不是单纯的视觉冲击,它更像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适时而发,自然而不做作。传统文化中的刚健自强、厚德载物,追求“礼”“仁”等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叶问一直所坚守的信念,中国武术不只为格斗而存在,它的更大意义是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文化的精神,刚健、包容而和谐[9]。
3.8 发展武术产业,打造和谐武术
当今时代,文化交流频繁,随着中国武术逐步走向世界,庞大的武术习练群体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开发和拓展必将孕育一个强大的武术产业市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武术产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充分挖掘和利用武术自然资源,不断培育和扩大武术市场,规范市场,使武术产业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10]。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武术的发展也应该朝着和谐的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开展与武术有关的活动,宣传武术的和谐精神。
4 人的和谐发展需要武术的人文精神
4.1 人的和谐与社会和谐
社会的和谐也包括人自身的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人自身的和谐来源于身体内外的和谐,身体健康是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同时还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人对自然的主观欲求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途径。
4.2 天人合一理念与和谐社会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应该破坏自己的家园,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生灵相依相存。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天人合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但作为一个明确的命题,天人合一!则是由北宋哲学家张载最先提出来。在他看来,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协调。和谐理念,天人合一思想是太极拳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一种先进的自然观、人生观。太极拳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天人合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达到事物之间的平衡,事物在安静和谐的状态下前进发展。
4.3 人与自然和谐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应该破坏自己的家园,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生灵相依相存。20世纪以来,世界上爆发了较为频繁的战争,人类为了各自的利益,制造出多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对于世界上安全隐患造成极大的影响,并且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度技术文明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堡垒中,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谐![11]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和谐,在当今追求和平发展的时代,仍有重要价值。
5 结论
【武术的社会功能研究】推荐阅读:
“武术”社会实践心得10-25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07-14
中国武术功能的异化09-03
武术与书法的相关研究07-16
武术文化研究的力作06-12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研究06-03
武术运动员的比赛心理之研究07-19
中国武术礼仪研究05-17
学校武术教学研究07-30
小学武术教育研究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