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通用9篇)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1
摘 要:摘 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题和备受语言学界关注的话题,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目前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交际策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学习
引言
口语是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听和读获取的语言信息经过思维进行加工和重组,然后以语言形式输出。学生是否能把语言转化为交际能力,取决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使用语言知识的量和强度(彭青龙,1999)。近年来,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能够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也日显突出。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在英语上所花的时间虽然远远超过其他科目,但其结果却不尽人意。通过多年的学习,很多学生除了词汇量有所提高之外,口语仍然是其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相关教学理论,就目前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2 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传统陈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英语不论在精读课还是口语课上,都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教师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且口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堂口语课往往都是老师在不断的说,而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和时间都特别的少。并且,很多教师对学生语言形式上所犯的错误过于苛刻,造成了学生胆怯的心理。学生因害怕说错而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说英语时过分注重语法规则,从而影响了其流利性。
2.2 过分强调无意义的句型操练和模仿
口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学生只有在将自己的思想转换成语言时才能表达出来,并且学生只有在有交流意图时,才会开口说话。因此,口语课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激发学生交流的意图。而事实上,在口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却是与此目标截然相反的教学方法。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随处可见句型操练,教师就是用这种机械的训练方法,要求学生模仿一些刻板而无意义的句型和场景会话或背诵一些口语对话的课文。而学生是否真正能够理解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否真正能够在不同的会话场景运用这些句型却常常不被教师纳入考虑范围。这样机械的训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为应付老师或考试才开口。2.3学生受母语影响严重,很难用英语思维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口语都是这样形成的:首先将看到或听到的语言信息翻译成中文从而达到理解,当用外语进行表达时,再从大脑中搜寻与中文对应的外语词汇或短语,并按语法规则加以组合。由于学生很难做到直接用外语进行思维表达,因此在搜寻词汇和组织思想时所用时间较长,影响了语言的流利性,并且说出的句子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各种词组堆砌而成,内容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
2.4 学生缺乏交际策略,不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在平时的口语教学中,教师由于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恰当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很多学生虽然能够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词汇量也很丰富,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恰当地表达自己,从而造成沉默或冷场。交际策略其实就是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以及如何恰当地使用交际套语等。
2.5 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差异知之甚少,缺乏交流话题
很多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都把语法、结构、词汇等语言规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忽视了语言规则的使用,尤其是无法很好地将文化教学引入到口语课堂。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注意文化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真正系统化、正规化地将文化知识导入口语课堂,而只是零散的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学生由于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知之甚少而经常导致语用失误。此外,由于对背景文化知识的缺乏,学生很难在口语考试或真实的交际场景中找到合适的话题与人交流,严重地阻碍了其口语能力的提高。3 应对措施
针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1 将视、听、说融入一体
首先,将口语教学融入到听力教学中。以往的听力教学主要以学生对输入语言的理解为主,却忽略了这些语言信息和材料在训练学生口语中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2
广义上来说, 翻译就是通过一些技巧把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 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 是科学也是艺术。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也是两个概念, 国内学者已对此取得一致, 都认为翻译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翻译的手法和技巧, 而教学翻译只是一个外语教学的工具[1]。
翻译是学生外语需要掌握的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市场竞争地不断加大, 听、说、读、写、译已成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 翻译也是学习外语的重要手段, 同时它也在促进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
因此, 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素养刻不容缓, 而英语翻译教学更是应首当其冲。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与培养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这些都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意义[2]。
2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评价、学习环境等方面[3]。
1) 教学目标过分地关注在英语翻译的技巧上, 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过程、方法、情操的培养。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听得懂、说得出、读得透, 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只是对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往往忽略了学生如何去获取英语翻译的过程与策略, 并且在翻译中体会情感文化的交流。在实际过程中, 教师往往还是会停留在讲英语语法的层面上, 既没有新意也没有吸引力, 学生的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更不用说道德文化、价值观的改变了。
2) 教学内容设置单一稀少, 不够系统。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这边教材为例, 英语的翻译教学只是在课后的几个翻译练习, 这些练习大多是单句, 不成系统, 并且通常国内的翻译教学往往会在研究生阶段才稍加提及。此外, 即使有些高校设立了系统的翻译教学, 在其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了专业英语的翻译教学, 更倾向与文学翻译[4], 这造成了学生过分集中学习文学英语, 而专业较强的英语则无从下手。
3) 教学方法大多仍然是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方法, 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多仍然停留教师为主体的方式课堂传授翻译知识理论, 而忽视了学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能力培养。如前文所述, 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设置不够系统, 连基本的翻译课程都是一些公共选修课, 更不必说在课程之外主动设立一些让学生交流翻译的活动平台。换言之, 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不够了解, 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英语翻译基础, 进一步造成学生不重视, 教师也不重视的恶心循环。
4)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评价往往集中在教师为主体, 评价指标单一, 课程的反馈更新太慢。据调查显示,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不够, 虽然每年期末学生均会参与评教活动, 但就目前来看评教工作对改良教学课程带来的改善甚小。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仍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 未能及时听取学生对于这门课的疑问与意见, 这些均会影响师生的积极态度。
5) 大学英语学习大环境不够理想。虽然学校的教学计划上明确提出了加强英语教学及学风整治, 但是目前来说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消极, 学习习惯较差, 教师缺乏专业的英语翻译教学培训, 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在的窘境。
3 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主要从改善学习大环境, 翻译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
1) 改善高校学习环境,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增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高校应该严抓大一新生的学风, 让学生重视大学英语翻译等课程, 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教育,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只有高校领导加大力度, 逐渐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翻译重要性, 并且让教师明白翻译教学不是简单地讲授下翻译理论而已, 他们应该了解东西方翻译理论, 口译、笔译、同声翻译等理论, 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2) 翻译教学教材应多元化, 避免教材的老化。前文已表明, 新视野教材作为翻译教学教材有着一定的缺陷, 应独立编写翻译教学教材, 提升翻译教学的地位。简单来说, 教材应结合一些学生的专业特点, 更富有实践性并且配备大量的翻译练习。
3) 翻译教学的内容应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 同时讲授一定中西文化方面的差异, 来提高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理解。翻译并不是只靠实践积累, 它同时也是存在的许多的技巧, 教师应在学生训练之后讲授这些技巧理论, 最后再以练习巩固。[5]翻译技巧种类很多, 笔者粗略认为以下的翻译技巧是需要提及的:
(1) 词性转换法。短语间词与词的关系, 转换句型, 都用得到词性转换, 这是以词为对象的变通手段, 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例如:It took a long Presidential drive to get them talk again。此句中形容词Presidential只能转换为名词, long也相应转换, 动词talk也转换为名词。意思是为了使对话恢复, 美国总统亲自开车前往调停。
(2) 增减法。通过增减词让句子更协调, 以增词不增意, 删词不删意为准。例如:You must come back before nine.Period!此句的关键是period一词表示说话人不让步。我们增词译为你必须9点前回来, 没有商量的余地。
(3) 反说正译法。在原文角度无法翻译时, 可转换角度。例如:I hear everything。可翻译为什么都瞒不过我。
(4) 切分、合并、移位法。原句中若遇到难以处理的短语时, 可用此法。例如:Those Chinese scientists in Silicon Valley are understandably proud of their achievements。例句中understandably难以处理, 我们就可处理为那些在硅谷工作的科学家对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动很骄傲, 这些是可以理解的。
(5) 被动语态翻译。很多情况下, 英文的被动结构应翻译成主动结构, 少数情况, 用被动也可以, 汉语则较为灵活, 在汉译英时应注意。
(6) 定语从句翻译。定语的翻译提前还是不动, 主要是用于调整从句的类别, 应考虑上下文语境的需要。例如How can I introduce into a casual conversation those lengthy lines of argument that inject the adrenaline into a given idea。此句中以含有一个定语从句, 翻译时将从句单独处理。
(7) 状语从句翻译。状语从句翻译不能身板硬套, 而需要根据自己语言, 简洁达意就可以了。
4) 教学方法应提倡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式学习, 并且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 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时刻查询最新的实践翻译材料, 结合一些影视资料, 让翻译课堂不再枯燥, 并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6], 设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法, 再以设疑为中心鼓励学生探索总结, 重视教学互动。具体来说,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主动思考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深刻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主动的进一步探究英语翻译的深层内涵。笔者简要概括了以下几种问题:
(1) 直接翻译还是意译。直接翻译较容易理解, 因为它很好保存了英语文字的原始内涵, 而意译不注重一定语法结构, 两者的取舍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选择。例如As strong as a horse[4]。翻译为壮得像头牛, 这就是意译。
(2) 重原文内容还是重原文形式。这是多年来一直争论的话题, 在语言文化交流方面尤为明显。笔者认为多数情况仍应注重内容, 避免译文丢失了可读性。
(3) 以谁为中心。翻译的特色和魅力就在于不同的翻译工作者翻译的文章有不同的特色, 同时又是区别于文章本身。一般来说, 翻译以读者为中心。
(4) 作者写作意图和翻译目的。这就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文章了, 科技说明文两者意图一致, 然而对于一些诗歌, 散文, 作者本身可能在抒发情感, 翻译工作者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欣赏。
5)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完善教学评价和反馈工作。评价是双向明主的, 即是学生对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双向评价, 教师应及时跟进学生意见, 改进翻译内容, 变更教学方法, 同时对学生也应有一定的督促引导。
4 结束语
翻译是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一种语言的意义, 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逐步的改善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如今英语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同时,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元化, 必将给英语教学带来多元化、信息化的挑战与机遇。
参考文献
[1]栾奕.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 2010 (21) :258-259.
[2]叶立刚.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0 (9) :139-140.
[3]陈媛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4]尹璐.浅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策[J].教学园地, 2009 (34) :170-171.
[5]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问题 对策
一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在入学成绩、知识基础、学习策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沿用多年的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和统一评价模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其局限性,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学好英语的需求。对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实行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下面以我校为例论证此问题。
第一,分级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跟教学管理部门沟通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入学类型,将学生按自然班划分为A、B级。这种划分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班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好处,又能从大范围上实现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的良好对接。总体上,这种分级方法有助于教学的进行。但教学之初,不同层次的学生心理会有微妙差异,即层次高的学生会有优越感,往往基础知识方面会不求甚解,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则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学习积极性会有所降低。
第二,同一级别的学生内部仍然有很大的差别,并且这种差距在慢慢变大。这种情况在A、B两级中表现都很明显,B级学生多数来自于单招和对口,英语水平较低,学习热情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没有耐心,多数学生靠老师上课抓,下课基本不看英语,但是也有较好较认真的同学,他们上课能认真听讲,课下复习,英语学习主动性较强,所以差距越来越大。当然,这样的情况在A班也存在。所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授课内容对于同一级别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差距,有的学生能较容易地学习掌握,越来越容易地学习,而有的学生由于不复习,慢慢落下,同一级别内部差距逐渐拉大。
第三,语言基础较差,导致课堂小组活动实施困难,效果较差。在响应学院号召、实施行动导向的过程中,《大学英语》课也积极参加,注意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但是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基础差,学生不能用英语交流,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时候,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参与进来,或者大量使用汉语完成本应该用英语完成的任务,更甚者会出现课堂秩序较混乱的状况。
第四,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仍然受到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制约。大学英语作为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覆盖面广,统一管理难度大。在我们学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室大,学生多,这样的大课堂不适合语言课的进行。语言首先是要说出来的,不说不听等于没学。但是,大课堂条件下,一个或几个同学在对话或讲话时,他们本身的声音不够大,加之教室太大的空间及其他学生的杂音,使课堂教学活动难以进行。
二
面对上述种种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分级标准是分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分级前应做好宣传工作,明确分级教学的指导思想,定位不同班级的相应起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分级考试,结合高考成绩进行初步分级。同时,张榜公布两种班级相关的教学大纲、课程进度、阶段期望值等,然后开课试行,两周内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实际英语水平申请班级调整,自第三周期,各班级类型和成员确定。
第二,针对同一级别内部的差距,教师因材施教。任课教师必须考虑整体教学效果,既要保证英语水平较高学生的稳步提升,又要激发水平较低学生的积极进步,充分备好课,区别对待学生。首先,在课堂教学重点上应有所差异,即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培养目标因人而异;其次,在作业布置上,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弹性指导下,为学生布置弹性的作业目标。
第三,改革考核标准是分级教学深入发展的关键,应深入研究和确立适应分级教学的多层次考核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制定较全面、客观、科学的考核标准,这是进一步实施分级教学的关键。建立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改变原有应试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制约,建立起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理念相适应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融为一体的发展性评价模式。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学情,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相应级别的水平考试题库,实现全方位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评价。
第四,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补充大课堂教学之不足。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是学习方向发展”。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正在发生变化,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除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外,还应重视利用其他新的科技和手段如目前的慕课、微课等,为学生提供极为详尽的学习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网络学习效果。
总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符合语言学习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英语水平。在感受分级教学带来好处的同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尚需通过推过和深化该教学模式加以探讨和解决,使分级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Z].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2]况细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理性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科学版),2013(5).
[3]陈丽.垂直量表化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测评体系弊端的解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2).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4
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认为对翻译教学重视不够和学生缺乏翻译基本知识和技巧,是造成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改革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开设相关课程,传授翻译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作 者:李燕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16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36)分类号:H315.9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5
高校英语听力分层教学的实施及对策探讨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性语言之一,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至关重要.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优点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性,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好的发展,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作 者:刘江燕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重庆,40112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关键词:英语教学 听力 分层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问题,对策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主题为中心,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主动性高和开放性大的特点。
目前, 高职英语的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课程定位不清, 教学目标不明, 高职教育的特点体现不充分;课程标准过分注重基础, 缺乏对英语在职业中运用的整体考虑, 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以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主, 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较差等, 存在费时低效, 学校、学生和教师本人都不满的现象。
由于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开放的资源、多样的途径、个性化收获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所以, 在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在诸如计算机、汽车制造与维修、机械制造等工科类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公共课程中也得到一定的应用。
为了解决高职英语教学费时低效、服务性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人们尝试着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高职英语的教学中。但是, 由于高职英语是公共课程, 也是语言类课程, 有其特殊性, 包含大量零散的语法和词汇要素, 似乎难以项目化。要将它与高度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项目教学法结合在一起, 必定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矛盾和问题
1) 教材与项目之间的矛盾。现行的高职英语教材大多都以传统的学科体系为基础进行编写, 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组织材料, 与各专业的专业知识联系不紧。而项目是一个工作过程, 一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一个故障的排除或一项服务的提供。它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贯彻项目教学, 就必须打破现有的教材编排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来选取项目内容, 细化项目任务, 根据工作流程序化项目。
2) 课堂教学与项目活动的矛盾。项目活动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关键步骤, 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 以小组为单位所展开的一系列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活动的场所根据项目的需要可以是教室、校园、校内外实训室、甚至是实际的工作场所。而传统课堂教学大都局限于教室, 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教学活动受到很大限制。
3) 项目学习的自主性与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项目教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行设计项目活动、自行实施和完成项目活动并且自己参与对学习的评价。这需要学生有较强学习主动性, 否则很难实现项目教学的目标。而高职学生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4) 项目学习的开放性与学校规章的约束性之间的矛盾。项目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根据项目活动的需要, 学生的活动场所有很大的流动性。有时可能要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 有时要到社会上去开展调查, 有时要到实训中心或真实岗位上去进行实践操作。而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大都基于班级和教室来对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
5) 项目学习的多样性要求与教学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项目教学根据项目专业背景和职业能力要求不同有不同的要求, 要完成项目任务需要多种教学资源协同配合, 比如, 网络资源、英语音像资源、语音设备、供项目成果制造展示的录音录像演播资源等内容的不同。当下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比如, 实训实践场所和设备等。
二、对策
1) 更新思想观念:改革要成功, 观念须先行。教师自身要加强理论学习, 主动转变思想观念, 适应新趋势;学校可以通过外派学习培训、下企业公司挂职锻炼、举办讲座研讨等形式增强教师对项目教学的感性认识、提高实践技能, 对学生而言, 可以通过讲座、观摩、班会、小组活动等形式,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转变被动学习的心态。通过这些办法为项目教学的成功实施提供思想基础。
2) 整合教学资源:打破学科体系, 按照各专业的工作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编排, 密切结合专业知识, 充分体系公共课程的服务性, 结合专业要求编写体现项目教学理念的英语教材;整合现有的实训实践设备、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添置必要的资料设备, 建立和完善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系统, 为项目教学的开展提供资源保障。
3) 调整教学管理:学校要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 对教学活动的监控和管理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进行, 可以通过出台新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为项目教学的展开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4)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现行高职英语的考试模式仍然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与项目教学侧重过程的特点严重不相适应, 很难反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考试评价的反拨作用大打折扣。可以通过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 以结果影响过程, 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反拨作用, 促进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 配合项目教学开展,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雷兵.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陕西教育, 2008.
[2]刘福英."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刘景福.基于项目的学习 (PBL) 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 2002.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写作 教学 思维 兴趣
【Abstract】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college should be improved.The teaching methord,English habits and interests in writing can help.
【Key words】 writing; teaching; habits; interests
英语写作是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比较薄弱的教学环节,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近年来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施十几年来,收效始终甚微。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写作成绩始终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的主要精力都用于讲解理论知识,纠正学生作文的语法错误上;学生总处于被动接受中,缺乏良好地互动和信息反馈,因此交上来的作文内容空洞,存在着大量病句、错句和典型的中式英语。面对红批满篇的作文,学生自信心和兴趣也会降低。
二、大学英语写作状况存在的原因
1.写作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主要以“成果教学法”为主导。老师在课堂上以分析范文为主,之后以任务的形式安排给学生作文,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并提交。老师会独自批改学生的作文,在文中做出红批并把作文返给学生。针对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做统一的讲解。传统的“一次性”写作不要求学生重写,导致学生对评语的不重视。
2.传统写作教学对语篇教学不够重视。传统的写作教学认为写作就是由正确的句型和正确的词语组合起来的。它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对语言材料模仿练习而得来。这种教学法过分偏重语法、词汇和修辞等方面的训练 , 而忽视了学生表达和拓展思想内容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文章的内容空洞乏味。
3.传统的写作教学没有关注英语写作的母语干扰。在外语学习中,汉语对英语所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我们不能指望母语写作者的写作能力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写作中会自动地全部得到迁移。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处理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问题。二语写作在思维模式、所处环境以及语言实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对策
鉴于以上分析,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促进写作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
1.改进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方法。70年代开始,出现了过程教学法,它认为写作就如同雕塑家用一块粘土塑造雕像。过程写作法将写作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写前准备、写作阶段和重写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讨论作文题目,集思广益;在写作和重写阶段,同学们撰写文章并对文章内容进行自改和互改。写作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认知自己的思想、发展思想并组织思想的过程。在自改和互改基础上进行二稿的写作,比之前“一次性写作”更加合理,加上老师对二稿的修改,文章质量会有很大提高。
2.保证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由于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影响,中文的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不可避免地会迁移到英语作文中去。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用英语组织文章的能力也非常必要。
教师可以通过范文的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课外需要广泛的阅读各类英文书刊并写英语周记,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表述水平并且享受英语的写作过程。
写作课的教学可以采用篇章结构学的方法,对范文从语篇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熟悉最常见的文章的框架、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另一方面,从线性结构, 沿作者所述内容剖析文章深层的含义,使学生实际锻炼中,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创造能力。
3.教师在作文修改中给予恰当的指导。比如在自改和互改阶段,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考察初稿的最大特点和主要的缺点是什么?文章的哪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阐释?文章的哪些部分存在结构比较松散,条理不清楚的情况?哪部分的内容多余等等。在最后定稿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检查动词的时态、语态使用是否恰当,句子的主谓搭配是否恰当,代词的指代是否合理,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等等。在不影响文章内容和结构的情况下,对文章的语法和句法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修改。修改要注意用词,不能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
综上所述,有效地改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英语思维模式培养,使学生喜欢写作,才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秀春.谈大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文化,2005.
[2]林肖喻.阅读·讨论·写作——关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界,1996.
[3]刘宽平,周业芳,曹小燕.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3.
[4]Byrne,D.1988.Teaching W riting Skills[M].London:Longman.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8
课题研究报告
河南驻马店市驿城区蚁蜂中学
吴向前 崔云欢 李婷 万蕾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全国都展开了学习践行新标准的改革活动,希望能够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在农村中学中,教师本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农村学校生源质量不高,大部分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变得异常艰难,虽然有“改革之心”,但迫于各种压力,却依然“穿新鞋,走老路”,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都成为形式,并没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能够打破种现状,使广大农村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并且真正转变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农村数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于在新课改进程中农村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改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把握从理念更新到教学实际工作的操作方法,引导教师自我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新课标实施现状的探究还可以巩固和发展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施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
2、课程发展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构建一种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脑”和“动手”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难点
一、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利用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和激发学生不断创新发展,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角色转变,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应用现状。《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可把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可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生动且与时俱进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思想和创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通过教学模式的更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师创新教学观念的研究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师创新教学的能力。
本次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它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教师转变好角色,践行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也正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途径
1、研究方法
(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2、研究途径: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3班,八年级2班作为研究对像,同年级其他班为对照班。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研究准备阶段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新课程目标下数学教学的有关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
(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当中。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
(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1)设计教师对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问卷及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数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六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几类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试验计划。
3、研究的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试验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展示汇报实验成果。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调研结果一:
当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问题三 问题四 问题五 问题六
教师自我角色定位不准。
教学目标雾里看花,对教学目标理解模糊或表述不清
教学结构呈现过度的教师主导特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内容把握不够精当,照本宣科。
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缺乏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狭窄
课堂评价浮于表面,重结果轻过程
调研结果二:
影响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师资 队伍
因
构成
素
层次
一 的影 响因 素
因 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素
2、部分老师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深蒂固。
行为方面的因素 二
3、操作时不知道怎样把握分寸,出现一个又一个误区,存有一个又一个困惑。
课标
1、对课标的学习只是浅层次,部分老师对课标理解还不是那么透因
教材 彻,依照课标执行教学就差了。
素
方面
2、对实验教材还不是那么熟悉,特别是课课都是新内容,老师需三 要大量时间精力来研读。
因素
1、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
1、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为数较多,非师范院校毕业的这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存有很多不足。
2、全校的语、数、外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8岁,教师年龄层次较高,老龄化。
3、大多数教师家在城市,孩子都在上学,且几乎全是女教师,受家务劳动的影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教法。
4、二、三次学历多,各学科教师还存在着高学历、低素质的现状。学生
因 素 四 行为习惯 兴趣 因素
1、校本培训华而不实,缺乏实效性。
教师
因
研训
素
方面
五 的因 素 教学 管理 方面
5、教研的要点和抓手十分模糊。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但缺乏方法的推敲和策略的研究,特别是对学情估计不足,以致课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1、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2、一些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特别多,特别是各类检查,各类档案资料的整理,大大影响老师的教学精力。
4、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骨干教师覆盖面太小。
3、教师参加观摩、学习的机会少,不能使更多的教师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学习、提高。
2、学校教研氛围平淡。尽管教研活动正常进行,但研究的圈子较小,研究内容常浮于表面,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坚持性。
1、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读书的课外阅读与自主学习习惯。
2、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老师讲课琐碎,或其他状况,所以,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离开了教师与家长的监督就不能或不愿学习。
因 素 六
第三阶段:研究对策阶段
在本阶段,课题组针对所梳理出的问题,根据调查所掌握的教师的需求,围绕课题主旨,全面开展各类研训活动,以研训活动调动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以研训活动促进教师研究教学行为,预防低效以及无效弊端;以活动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定研究的总体思路:
本课题研究明确定位于行动研究,并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应用活性研究策略;以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学为载体的研究进程,开展教学实践。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调整、探究相对优化的策略,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同时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再进行汇总和整理,最终达到整个课题的研究目标。
形成的策略: 策略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关系。两年的研究使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自己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师是导学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启动多种感官去体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同时也通过事实、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学会学习,并且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样,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至尊,而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促进者。教师的职能真正由“教”变“导”:引导——指导——诱导——辅导——教导,这5个“导”分别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自学情境,激发自学欲望,培养优良品质,教师的导学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主导地位得到突出。如在执教《认识百万分之一》,教师就将书本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天安门广场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改为感受学校操场的百万分之一。让学生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得出它的百万分之一,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熟悉的图形面积去感知,如数学书本后面的条形码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既让他们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和理解了百万分之一,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教师是合作者。现代教学依赖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密切合作。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师与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上课如沐春风,思维积极,乐于表达,相互启发、激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出现、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合作者,教师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识,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最后,从成功中获得满足。在教师合作下,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体,都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组织策划自己的学习活动,接纳教师传递的新的信息,积极地思维,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谈论自己的见解、想法。这不正是教师所期盼的教学效果吗?
(三)教师是设计者和学习者。现代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教参,不是现成教案,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的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把原本固定的,没有感情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感兴趣,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习者,做好学习者,才能最大限度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提高教学层次。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图形》时,教师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明确每项活动目标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手段来实现教材的意图。通过活动一: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形知识——分类知识的经验,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支持和帮助以后的学习。通过活动二:想一想,说一说,认一认,以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多向互动,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轻松有效的建构了新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活动三:创造多形,让学生在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里,展开充分的想象,自由发挥,利用各种材料设计自己心中的多边形,空间观念得以培养。整个活动,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分类,整理,创造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学会学习。
(四)教师是评价者。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担当好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竞争的意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对学生活动评价中,教师应做到①对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成果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过程实施鼓励性评价;②鼓励学生运用扩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和提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以增强他们创造思考的能力;③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学习过程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亲切的态度对待,允许学生再“想一想”、“试一试”,即使是重复别人的答案,也予以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④分层次评价。评价学生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才能发现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程度,以及他所具有的能力,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诸如: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分析学生学习的倾向,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潜能激发出来,使之获得最佳发展。
策略二: 依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根据课标,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由于它的相对封闭性、不变性,难免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就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或适当增减内容,或放缓速度,或增加坡度,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调整教学。比如,在教学第十二册的《詹天佑》一课时,课后思考题要求背诵第四自然段(詹天佑勘测线路),段落较长,内容枯燥繁杂,学生不感兴趣,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却对他开凿隧道的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很想尝试设计并画一画,借于这种情形,教师就毅然把背诵的任务给撤消了,让出时间给学生,结果学生的兴趣盎然,不但对詹天佑卓越的智慧有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冀中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培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虽然这样处理没有完成学生的背诵目标,但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远比只遵从教材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目标而忽视学生实际的效果要好得多。
2、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在以住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照开学初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或对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课时要求来教,否则就是没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给教师以弹性的课程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始终关注学生“学”的情况,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灵活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由于文章描写的非常优美,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兴致高涨,借于这种情况,教师就把原定的这一环节5分钟时间延长到10分钟,使更多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感情得到了抒发。
3、活用课文,借题发挥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是基本的教学内容。比如,同样是古诗,低年级就可以读读、背背,中年级还可以理解一下诗句,高年级再进一步,可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体裁不同,使用也应有所不同,要根据体裁上的不同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诗歌可以背,故事可以讲,童话、寓言可以演,充分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借题发挥,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的发展。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教师课前就让学生查阅有关这个时期的背景、人物以及发生的故事,课堂上学生把孙膑的三十六计讲的是绘声绘色,使得大家都像看过一遍似的,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查阅资料的好处,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了延伸,不仅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探究的过程。课文类型不同,教法也应有所区别。精读课文的教学有示范的作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学中的指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学生都要读通、读熟,精读课文还要读出感情。
4、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引进相关材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当然,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还应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达到“实”与“活”的高度统一。策略三: 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们通过跟踪分析、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课堂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即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以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根本,其有效性差,为此,我们静下心来思索、梳理问题的成因,研究实践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欲望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供一些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参与,主动探知,让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情景。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多数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场面。
3、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
4、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的可取意见,独到的见解。教师要深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二)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小组合作不但使自主学习方式的结果得到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组内合作交流,组与组的竞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1、认真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个小组的人数最好是4-6人。组建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异质学习小组,各组间应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这样学习小组的编排方式能够保证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共同分享、取长补短。
2、小组人员明确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各一名,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及其关键,可以确定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做小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为每一个小组成员提供机会。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合作交流
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并不是运用在整个系统中,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组织形,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独立学习等相结合起来。因此,选择何时让学生互动,进行合作交流非常重要。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问题,这时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们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产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如何很好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关键。往往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地方,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攻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仅靠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
4、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
合作学习主要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师生合作时,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一定要到学生中间去参加学生的讨论,从中得知反馈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策略四:优化教学结构,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每一堂课的清晰的教学结构或教学程序,是新课程背景下不断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浓缩形式。尽管课堂教学模式是丰富多样的,但我们经过研究认为,“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步骤为:
(一)激情导课
激情导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时间一般要求控制在开始上课的2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5分钟。这一步时间短,但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成败。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这一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操作上,激情导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教学,包括形式上的组织、注意力的组织和态度上的组织;情感交流,包括真诚回应学生、热情期待学生和充分相信学生;效果预期,包括提出学习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和给予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民主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生成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的具体过程,直接关系到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是实施民主导学的前提。研究教材,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科学划分内容层次”;研究学生,教师要做到“找准认知起点,理顺认知次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情境导学、学法导学、问题导学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
(三)检测导结
检测导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个环节,其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和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检测导结的具体操作要求是:
1.目标检测
提供适当的目标检测工具,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目标检测工具的制作要注意针对学习目标、难度适中和题量适当。
2.结果反馈
在教师指导和示范下,由同桌或小组进行互检互查,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最后将检测情况反馈给老师。
3.反思总结
根据检测结果,引导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对本节课学会多少、不会多少和怎样改进进行总结。
策略五 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策略,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辨证评价策略
常用的辨证评价策略有:将错就错法、错误幽默法、挖掘亮点法等。
1、将错就错法
这是假设法的一种之一。出现错误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以为是丑陋的,而将其违背或遮掩。而要将错误当成是正确的答案进行再探究,激发使其“错误”与“正确”发生矛盾冲突,在冲突中发现、探究知识的方法。矛盾是激化现有知识与固有知识的本质区别的原动力,当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了错误,则更有兴趣去探究错误的原因,才会深入的展开研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此过程真是学生体悟新知识形成过程,才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的连结点,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也有助于知识的再延伸和拓展。同时探究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会不停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带给学生巨大的乐趣,学生审美的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2、错误幽默法
有一位教育家把幽默的动作、语言比作是一种柔和剂,说它往往能收到化解矛盾、解除紧张与难堪的奇效。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幽默的动作、语言能大大削弱甚至消除该学生在参与训练受挫后的尴尬和难堪心理,融洽课堂气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二年级小朋友,面对新知识平移时,往往有部分学生因为对空间观念的不敏感和平移概念的模糊而使平移后的图形发生变形,把原来图象进行了无意识的变形,导致知识的错误。教师没有直接的批评,而是开玩笑地笑着说:“小金,今天坐车回家,突然发现自己变胖了,家里的门都挤不进去了。你看,是这样吗?”该生笑了:“应该不会胖的,我看错了,没有数清楚。”说完又不好意思笑了笑。此时,该生他有了强烈的意识,以后观察要仔细。假如教师直接的进行否定,将导致学生情绪上不愉悦或信心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将错误风趣幽默了,是有利于学生自我反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结果是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使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同步发展。
3、挖掘亮点法
数学学科中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亮点评价。包括对观察和发现事物特征、问题的灵敏性;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性;数感的准确性;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声音的响亮度,言语的完整性、逻辑性、独创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多方位的审美素养进行充分肯定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发现闪光点为主要的评价手段。“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以前的一张试卷远远不能评价一个孩子的成绩。”这是我们课题组在实践中发出的最大的感慨。
(二)主体多元评价策略(1)学生是评价的“核心”
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评价呢?首先,尊重学生,激发并保护自主评价的欲望;其次是适当引导,提高自主评价的效能;最后是开发学生潜能,使自主评价具有审美特色。自主评价的发展为新评价体系汇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焕发灵气,个性得到张扬,审美素养得到发展。
(2)教师评价是“中药的引子”,也是化学的“催化剂”。面对新课改的滚滚浪潮,在学生为主体的今天,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观产生误解,开始走向了另一极端,把评价重量的砝码压在了“以学生为主体”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评价”作用。这也是很不理智的,将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如何更好的避免呢?教师要准确理解新的评价观,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主导评价。
1、允许学生“出错”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让“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希望评价的手段能对全体学生有感触,有体悟,有启发,有反思、有促进,有发展,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3)以家庭社会评价为补充。家庭社会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生活是个大课堂,当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后,会开展《我们的大家庭》、《快乐学习逛超市》等活动,让学生在大家庭里了解家庭成员的体重和家庭里常用的生活用品的重量;学习找规律后可以开展《美丽规律我来找》等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评价地对象除了学生自己外,更多的是家长的点拨和社会的肯定。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大大激发和调动了学生求知的内动力,为学生后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方式方法多样化评价策略
皮亚杰的结构观和建构观。“它认为人的知识是在知识范畴和感性材料结合的基础上建构的,离开主体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它十分重视整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其结果。在审美教学课程评价中应该贯彻“过程性原则”,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方式:课堂观察分析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观察和分析分析,给学生做出相适应的评价。作业定性、定量结合评价法。数学作业的评价通常有记星的形式来做定量的分析,同时也有真情告白和友情提示等定性的简单易懂的评语。如:“仔细看清问题噢!”“再读一读,你会成功的。”“字写得认真些呀”等。好像一个好朋友在旁边不断的给学生鼓劲打气,让学生感觉很新鲜,能激发学生下次做题的信心和端正下次做题的态度。单元练习友情提示法。本学期单元练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次进行“友情提示”,对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提示点拨,使其消除困惑带来的恐惧。尝试下来学生都很满意,情不自禁地说:“谢谢老师!”自然对学习的恐惧日渐下降,相反喜爱之情则有所上升。“推出这种具人文关怀的考试方式,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练习的结果不记分,不排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能快乐的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总的来说,过程评价弥补了以前评价对知识、技能有余,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不足的现象,更加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反思、调空等发展性功能,让评价更具有人情味。使之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体验的一种生活方式。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课题设计面太广、太宽,头绪多,操作起来易撒网不好收口。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太多了,有课标、教材方面的,有师资队伍构成层次的,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方面的,有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有教师研训方面的,还有教学管理方面的„„似乎牵动哪一条藤,都会摇响这个铃,而本课题如果按照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走,研究时间只有两三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触及那么多层面,实在是力不从心。不过,从这里得到教训,今后研究课题一定要小,否则作茧自缚。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 篇9
1.学时偏少,教学进度太快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不断修订,教学内容在不断完善和增加,与其相反,很多高校所制订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学时却只减不增。以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目前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总学时大多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20学时,上机学时为20学时。基本上教师最多两次课就必须要完成一章的教学任务,过快的教学进度使得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难以兼顾趣味性和互动性。而对于学生来说,初高中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层次不一,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教师和学生压力都很大。
2.投入少损耗大,硬件实验难以实现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内容广泛,除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实验外,其余理论知识也都需要有相应的实验环节进行辅助理解。如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多媒体技术基础等,仅仅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及简单的动画演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该部分知识时都觉得非常枯燥抽象,难以接受。而该部分知识恰恰又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化程度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工作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因此只有通过硬件实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直观具体地参与其中,从而轻松而又深刻地掌握相关硬件知识。但由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的基础课程,人数众多,实验频率高,损耗大,实验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必须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维护和更新,这导致硬件投入巨大,因此硬件实验在很多高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难以真正开展,学生对硬件部分知识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学与专业脱节,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对象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上课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均一致,缺乏教学对象所属专业特色,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提前预知到该课程与其所属专业的可能联系。事实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很多专业的实践应用中无处不在,是很多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备工具。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尤其是撰写毕业论文时才意识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结果临时抱佛脚,手忙脚乱,导致毕业设计进度缓慢,无形中与其他同学拉开了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并未发挥其基础的作用,没能真正切实做到为专业服务。
4.课程考核方式单一,难以准确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当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考核方式大多分为两种:笔试与机试。经过实践,两种考核方式各有利弊。笔试是最为传统也是大多数课程经常采用的一种考核方式,投入少,实现简单,应用范围广,但是其组题形式单一,对于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掌握同样重要的计算机课程来说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而机试则既兼有笔试的优点,又有着笔试无法与之相比的强大优势,比如组题形式多变,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自由组卷,轻松完成操作部分的考核,考试结束后能快速客观的自动得出考核结果,并能对各班各专业的考试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但是机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第一,题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经常性的定期维护更新;第二,由于机房条件的限制,必须分批组织学生进行考核,考试内容难易程度不一致,考核标准也不能完全统一;第三,由于受到自动改卷的限制,机试仍然偏向于概念性的考核,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无法实现。因此,制订一个更为合理的考核标准,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为今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供有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一些好的想法和对策
1.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抑制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好。而作为当代大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的束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精通信息技术,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结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印象,提高授课效率,如多媒体动画演示、硬件组装视频演示、计算机软件安装及配置演示等。其次,由于基础硬件实验损耗大,无法安排学生分组完成的弊端,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硬件组件实物演示(如CPU、内存条、硬盘等等),以及带领学生前往实验室进行实物参观介绍等途径进行最大程度的弥补。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基础教师学科知识单一以及教学对象专业众多,可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宣讲,让学生能形象而全面的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有个具体的认识,提前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2.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应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全面而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每一个具体而有意义的任务中去,对整个课程所有任务活动设计的难易度和创新性、任务与专业的结合度、学生完成的期望值都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布置任务后,由学生分组参与学习、讨论、制作及演示交流等一整套的活动。任务结束后,教师及时对任务完成的效果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建议,让学生对其所完成任务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积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模式解决考核制度单一的问题,将每一个任务的成绩归入最终成绩的计算,使得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停留在对固定知识点和概念的考核,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
3.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由于课程学时较少,教师课堂授课时只能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把握,无法对所有的细节进行全面的讲授,因此,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变得尤为必要。但是学生在课后自习中因为基础知识的缺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时除求助于网络外缺少其他有效途径。因此,如何保证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准确性也是比较重要的。在实践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网络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使学生摆脱了由于单一的网络搜索功能而可能带来的错误信息的干扰。利用网络,教师可以与学生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经验交流,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在这种非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中既可以轻松地学习到新知识,又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提高授课效率。
三、总结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不仅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授,而且是一种信息技术技能的教授,是其他所有专业学习的重要前趋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利用信息化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学生尚未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很好将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仍然非常重要和迫切。虽然目前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普遍面临学时少、教学条件有限等客观困难,但是仍应从教师自身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实自身专业知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实施对策】推荐阅读: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8-20
浅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08-11
浅析当前基层税收征管的存在问题及对策11-10
浅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19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25
浅析对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18
浅析中国石化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2-14
浅析规模化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档10-06
浅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对策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