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武术教学

2024-05-16

体育武术教学(共12篇)

体育武术教学 篇1

从当前各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 武术教学尚未得到全面普及, 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问题的根源则在于师生缺乏对武术运动重要性的全面认识, 导致所设置的课时十分有限, 再加上缺少科学、正确的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充分有效的锻炼, 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采取更多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来加强对武术教学的重视, 从而提高武术教学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教授能力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习任务的规划者,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武术教师一定要首先从自身入手, 不断充实并完善自身的武术专业知识, 改革创新教授方法, 做好武术课堂设计工作, 注意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 例如:兴趣教学法、合作竞争学习、科学评价等, 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声有色的高效课堂, 在这其中要注意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每一个教学课堂的设计都要以学生为核心, 争取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迎合他们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能够带着兴趣和热情主动参与到武术锻炼中来, 这样才能打造出积极的学习效果。

二、科学甄选课堂学习内容

由于武术是一门理论高深、技能高超的高级体育运动, 是对学习者体能素质与运动基本功的极大考验, 然而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繁重, 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 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课堂中从快乐中获得知识, 就要注意对武术课堂教学内容的甄选, 要在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内来选择那些学生能够接受、消化并实用的学习内容和动作项目, 并试着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向学生呈现与讲解这些武术知识, 从而推动武术教学课堂的顺利开展。

三、因材施教, 安全必要

武术运动是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考验, 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都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武术教学也要以学生的体能素质为核心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例如:身强力壮、天生爱运动的男生可以选择相对剧烈、高难度的动作进行教学;相反, 身单力薄、身体较弱的女生则适合相对轻柔、缓慢的动作, 这样才能使不同才智的学生各有所得, 各有发挥。同时, 安全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武术课堂教学的始终, 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教师必须亲自守护, 重点监督学生的动作规范与要领, 确保学生能够严格依照规定科学练习。同时, 也要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适当地控制训练强度, 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进行调节, 防止出现学生由于过于疲惫昏厥的现象。

四、游戏教学, 兴趣引导

在武术运动开始阶段, 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 很难进入激烈运动状态, 可以引入游戏来激起学生的亢奋情绪, 常用的游戏方法有:武友相聚、大刀接力等, 通过这些方法来聚焦学生的神志, 学生的神经、肌肉会自然进入紧张氛围, 身体也会慢慢走向运动状态, 为接下来的武术练习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应该引进游戏, 从而全面完善学生的肌肉质量。学生具备了练习武术的基本身体素质, 才能达到对武术的疯狂热爱, 从而增强学生的耐力, 提高学生的品质。在一堂紧张的练习课的末尾,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较为轻松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神经、梳理肌肉, 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对接下来的教学课堂充满期待。

五、侧重武术套路形成特点与原则教学

武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在具备了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武术套路, 无论教师选定那一套武术教学策略, 都要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其动作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原则, 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习武不偏离方向, 走入正轨。

例如:常见的套路动作表现为打、攻、摔、踢等, 动作的主要特征体现为进攻与守护, 要向学生全面介绍这些动作规律, 培养学生的肢体灵活度及保持平衡的能力, 这样才能确保稳扎稳打。而且学生一旦明白了各种武术套路的特征, 就能够凭借自身的体能条件来恰当地择取练习方法, 确保不同的学生各自发挥自身功力。

六、引入多媒体, 渲染气氛

体育教学也应该同现代化接轨,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来优化教学秩序, 提高教学水平, 渲染气氛, 使学生能够身在其中感受到武术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一些典型的武术动作, 例如:一些古装武侠剧中的武术片段, 学生通过观看激烈的画面, 自然会产生对武术功夫的崇敬, 同时,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为学生播放武术背景音乐, 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练习, 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音乐与肢体锻炼的双重带动下身心得到锻炼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总结

中学武术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项目, 也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运动, 教师要抓住武术运动的特点, 学生的特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获得良好锻炼的同时, 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南宁市城区中学体育课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 2010 (8) .

[2]旷军.广州市中学生体育课武术教学影响因素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 2011 (6) .

[3]施荣荣.对中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09 (10) .

体育武术教学 篇2

1增强武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传授经验

中学体育武术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整个武术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传道授业、教学育人的发起者,教师应该充分提高自身的武术教学知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程,总结教学经验,对每位学生的性格、兴趣、武术学习进展等有个大致了解,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规范自身的武术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部分学生反映对武术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理解,认为晦涩、高深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武术教材内容有着合理的选择,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用简洁、生动、易懂的语言合理讲解武术知识,使得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便于武术教学的开展。

1.2教学安排要严密、教学方法要有效

教师应该先要设计学期教学规划,确定教学目标,并要将目标通过合理有序分解成阶梯型的系列任务,按照其先后顺序在每堂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逐一落实,督求学生完成规定任务,最终确保了武术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对学生武术学习状况的调查,来认识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并经过适当调整,力求合理、有效,提高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进程。

1.3注意教学对象的差异性

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具有差异,如一般情况下,对于武术学习,男生的学习效率比女生对武术知识技能的掌握速度要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对每位学生都应设有不同而适当的要求,借以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4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教师应该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对于一些高难度的武术动作应该言传身教,训练时应该在一旁守护,确保学生的学习安全,让他们注意身体的协调能力,指导他们按照规范进行练习,确定训练强度,以免引发其对武术学习疲劳。

1.5利用多媒体教学,安排多样化的考试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可与时间观看与武术相关的影片,如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等,以影片带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效果来激发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热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武术教学,如将武学套路、招式进行放慢,便于学生记忆等等;设定多样化考试,充分考察学生对中学体育武术运动的掌握程度,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否则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学生基本功的学习,端正某些学生好高骛远、目空一切、沾沾自喜的学习态度。经过对武术百家的调查研究,武术套路一般与文章结构组成极为类似:在编写文章的过程中,其文字、短语、语句、语法就是写文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牢固了、功底扎实了,才能写出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实际意义的好文章;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同样如此,其基本功就是动作外形、手法、步法、步型、跳、墩、起、走、缓、急、协调等单一或者多个综合的最基本武术动作,将它们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就产生多彩纷呈、琳琅满目、林林总总的武学套路。因此,教师严格规范武术基本功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进一步武术学习的要求,还是学生学习拳法、腿法等武术技术水准提高的先决条件。目前,在中学体育中,一些武术教师在初期就交给学生复杂的套路,这无疑是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教学方式,最终教学效果也是欲速而不达、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对于武术教学十分重要。

3学生对于有关的武术术语应有正确认识

3.1武术术语概念

所谓武术术语,就是规定特一武术动作、理论知识、套路等内容专业性词语,如电影《功夫》所出现的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铁线拳等。每一个武术术语的形成都需要有详细的过程,其以精准简练的文字来形容武学动作的特征,进而在长期实践中,归结成武学概念。

3.2对武术术语的规范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一听到武术术语,就会在脑海当中形成较为直观的情景,在经过武术教师合理指导与点拨下,加深对武术术语的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实际阅读相关武术书籍的时候,不再盲目评测、随意幻想等等。我国武术运动历史悠久,其留下的典籍众多,而自主学习模式是学生武术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实施流程就是学生通过研读武学典籍,来提高自身的武学素质。这时如果对典籍论述的武术术语不甚了解,那么只能是望洋兴叹、所得甚少了。

4培养学生观看图像、视频学习武术的能力

在中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时,有效利用武术图像、视频的教学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武学典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图文解说,学生在阅读或者训练时,应该按照图像任务武术动作来规范自身的动作,并严格根据有关解说开展武术学习,如果遇到不懂之处,就应该向武术教师请教或者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弄清关键动作,了解其含义、作用。教师应该传授学生怎样辨识武术图像,让他们能够清楚武术动作衔接、方向、角度、力道、虚实、回返路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观度相关武术教学视频,通过后退、快进、调慢等视频功能来充分掌握武术动作、套路组合、技巧分解等,提高学生自行学习能力,促进武术教学的长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武术学习的意识。

5认识武术套路的形成特点和坚持原则

在中学体育中,武术套路的学习是武术教学学习重要内容之一。在巩固学生武术基本工之后,武术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传输武术套路,不管是采用自己编织的新型武学套路,还是选取相关书籍中记载的武学套路,都应该让学生对其形成特点和所要坚持的原则有着充分的认识。教师应该有效分解武学套路,因为每个武学套路都是由单一动作或者多个组合动作组合经相互连接,再加上预备和收尾动作组成的,例如最常见的五步拳套路可分解成预备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穿掌、仆步传掌、虚步挑掌、收尾动作等等,便于学生学习和对套路某个动作训练程度,并要保持整个武术套路演练流畅。套路动作包括踢、打、摔、擒、刺、击等方面,其表现特点就是攻击和防守,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讲解套路的攻防规律,使得他们在训练中更好地调节武术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此外,学生对不同套路的特点和风格有着大体的了解,这样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身体素质的高低来选择适合的拳法、腿法,在实际训练中加深体会,达到切实掌握的目的。

6明确武术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武德修养

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 体育 武术 教学 研究

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注重对文化的追求,而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深受许多人的喜爱,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相信武术教学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设立,不仅能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不少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对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以期对武术教学有所帮助。

一、学习研究教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高中阶段的体育武术教学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武术套路和常规动作。相信很多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只要认真学习研究了教材,做好了课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图解练好并掌握所教套路,根据每个图解的说明,组织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对复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肢体动作。同时适当地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牢记武术术语、动作名称。只要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武术课自然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来。

二、加强对学生学武心态的教育

武术不仅能健身防身,亦能陶冶情操修身养德。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习武之人的“德”要求很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学习武术时的心理倾向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实时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习武术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为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在课程的授课中,穿插一些武术名人的趣闻轶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从前辈身上学习“武德”,不断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三、教学中,注重不同教法的相互结合

武术教学不同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它需要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运用是否合理使用是武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大都是一些简单常规的动作套路,但对于武术基础薄弱的高中而言,依旧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面对那些动作比较复杂的武术套路。而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的合理适当运用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先把一个复杂的动作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后,引导学生把各个动作连贯起来勤加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一套复杂武术套路。但在这里应当加强后期完整教学,及时强化后期教学的强度,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因为学生有可能把分解的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动作,这样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武术教学效果。

(二)讲解、示范与教师领做相结合

讲解、示范与教师领做贯穿于整个武术教学过程中。无论任何形式的武术套路,教师都是先向学生介绍套路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然后逐步示范每个动作,强调动作要点,最后教师领做。经过几遍的练习后,安排动作比较标准的学生在前面带着大家做,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和基本动作的不规范。教师除了要言简意赅,语言简单易懂外,在示范和领做时要注意位置的选择,尽量不要产生盲区,或者不断地变化位置,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

(三)提早预防与及时纠错相结合

武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动作不规范和不标准的事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提早预防与及时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应对。在武术的练习中突出动作要领,一旦发现手脚不协调或动作不规范要立刻给予纠正,这样就能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一人动作出现问题了就纠正一人的,出现一个纠正一个,总之,有多少就纠正多少。因为学生一旦熟悉错误的动作,由于肌肉记忆,很难再纠正过来,就算纠正过来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四)“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

学习武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且对体力的消耗很大。我们可以采用“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的方式加以应对。“高低”指的上肢动作练习和下肢动作练习,对于上肢动作比较多的武术套路,可先把下肢的动作学会,然后再练习上肢的动作,过段时间后把上下肢的动作合到一起进行练习,直到达到技术要求。在学生休息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在脑海中过映,这样能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记忆。而“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不仅使学生劳逸结合,也将对教学效果带来积极影响。

四、合理选择练习队形

在队形的选择上,应当以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为原则。合理的队形不仅有利于学生看清教师的每个示范动作,也利于教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活动。分组横队队形和梯形队形是最常见的队形,其中梯形队形对教学最有利,采用梯形队形不仅可以控制队形长度,还可以让队伍不会显得太松散,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更有利于教师的示范和领做能被学生看清楚。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武术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同时它也是我们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阶段,武术课程在这个阶段的开设对武术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武术教学粗浅的探究,希望对广大的武术教师有所帮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设备设施的逐渐完善,我相信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中华武术也会继续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忠良.试论高中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报,2010.

[2]王代波.对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思考[J].武汉体院学报,2002(2).

体育院校武术教学教改研究 篇4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往今来,一直是民族自强精神的重要体现。今天,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优秀文化遗产的武术,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其历史悠久、群众基础雄厚的传统优势以及健身、防身、养身等特点,在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作出贡献的同时推动武术在国内外得以更快更大的发展,是我们武术工作者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

全民健身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武术要得以更大的普及和发展,必须着眼于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中增加和落实武术的内容。

高等体育院校是直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场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基层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武术的普及与发展需要武术人才,武术教学的开展需要武术师资。如何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只有改革;从武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入手,使昔日的传习式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化。只有这样,方可培养出能适应新形势的一代合格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武术发展也才落实到了实处。

2 传统武术教学模式

目前,高等体育院校的武术教学模式,虽然改进不少,但观念基本没变,还是“传习式教学”,或是“灌输式教学”。

武术内容极为丰富,要想在短时间内掌握该门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全部传授给学生;为了面面具到,有时不得不开快车,就学生而言也只能照葫芦画瓢,记住所学套路,通过考查考试。毕业后步入社会,一旦不接触武术,时间稍长便遗忘贻尽了。

传统的武术教学虽然可以让所有学生都直观的接受到老师的技术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相对比较标准的技术动作,但是整个课堂气氛就很沉闷,学生就一味刻板的接受,没有太多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期间由于学生人数的限制,教师不可能顾忌到所有的人,长期以往就很形成明显的两极分化:感兴趣的同学学得很好,不感兴趣的同学却是什么也不会或者说学得不好,这也反映出传统的武术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的寻求新的教学手段来营造一个轻松而且效果卓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目标的武术教学课堂。

3 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及方法

从生理学的角度上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模仿能力呈下降趋势。相反,学生的理解能力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生理优势。合理地按排好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教学方法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3.1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安排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其目的在于提高武术的专项素质,为学习各种拳术和器械打下基础。这一部分的内容是武术教学中非常枯燥但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我们的武术教学,由于时间的关系,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练习,主要是放在开课的头几节和以后的少量时间里进行,虽然在教学时教师非常强调动作的深层含义及表现手法,但由于学生平时对武术的了解较少,加之武术非常强调动作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威武雄健,节奏鲜明,尤其讲究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运动中形式美的多样统一,且这些文化内涵表现出含蓄、模糊、抽象等浓郁色彩,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因此,武术教学首先必须从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入手,把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组合动作的训炼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单个动作及组合动作的演练技巧,同时加强武术动作“意”、“气”、“神”法的精究,使武术内在含义在单个动作及组合动作上初步得到体现。

套路的演练需要运动员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演练技巧,二者相辅相成。没有好的基本功,演练水平再好,武术内在的“神”和“意”、“气”、“韵”也就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有好的基本功,而没有好的演练技巧,武术的真正内涵也不可能充分体现在演练的动作上。由此而使得武术套路异化为一种单纯的东方式的体操加舞蹈的演练形式。

通过基本功,基本动作及组合动作的强化教学,可令学生详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的攻防含义以及劲力、节奏、呼吸、眼法等演练技巧及方法,为今后的套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施使

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关键的一步是让学生自已动手。对于体育院校的学生来说应该让其动脑创编动作组合,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学生创编动作组合的开始阶段定会遇到素材不足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把更多的“动作词汇”与“创作素材”传授给学生,同时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新素材,以保证学生手中有东西可写。当学生手中的动作素材达到一定量时,教师便启发帮助学生修改完善创编的动作组合,同时指导学生加强训练,提高演练水平。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创编组合加上起收式,完成一个自选套路的创编。笔者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从昔日的单一机械模仿和识记中走出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记忆深度,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初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因人而异,举一反三。

3.3 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

教学质量的好坏,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还在于教师能否合理地组织好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不单有知识,而且要有传授知识的方法及手段。教师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快慢。武术教学与其它学科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独特的地方。其组织形式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在教学的某些阶段采用集体施教的形式,以领做为主强调动作的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并结合攻防含义进行讲解示范;在另一些阶段则以分组教学为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能,互相帮助,共同进取。这种组织形式即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集体施教时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武术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分组教学时又展示了个人能力,并通过交流扩充了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加深了对武术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的素质教育从体能,智能上能得以体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具备了终身体育锻炼的知识,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4 新教学方法的实施

高等体育院校一直在倡导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组织能力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把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作为一顶重要的指标来完成。

首先,我们把学生平均分成A、B两组,根据大纲要求各组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不同规定内容的学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A组学生把所学内容(采用1对1的形式)传授给B组的学生,B组学生学会后以同样的方法把所学内容传授给A组的学生,这样各组学生为了教会另一组的学生,在学习时其积极性会有较大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二年级三个班共120人为实验对象,在一年的武术教学中上下两学期分别用传统的武术教学和分小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去感受在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这120人当中,觉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自己武术技能学习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23%;觉得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自己学习武术技能的有85人占总人数的85%;觉得采用任何方法对自己学习武术技能没任何影响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6%。由此可看出新的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有推广的价值。

在调查中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的的感受对新的教学模式做出了一下的评价:(1)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的学生活动,把快乐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思想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课堂气氛得到很大的改善;(2)拉近了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的距离,在分组教学中,在学生相互教学的同时,老师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3)在小组互相教学的时候无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4)从社会学将角度来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喜欢与自己熟悉的人、亲近的人在一起。分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组队,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学习、练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分组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所有的学生都将担负起“教师”的责任,都有教学任务,要想去教会别人,首先自己要学好,迫使学生更自觉的记住动作,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5 结语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同时,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常见话题。通过三年的实践证明,我们所进行的武术教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在集体施教时较系统地掌握了武术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分组教学时又展示了个人能力,并通过交流扩充了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加深了对武术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的素质教育从体能,智能上能得以体现。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具备了终身体育锻炼的知识,掌握终身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要使其得以更大更快地发展,我们必须尽快研究武术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对策。抓住全民健身及高师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利时机,从制度上保证武术在学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体现和发挥,同时在高等体育学院的武术教学中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掌握并传授武术锻炼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高等体育院校武术教学大纲.

[2]国家教委办公厅教体厅[1997]1号文件.

[3]旷文楠,等编著.中华武术文化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4]崔文学.高校武术课程改革思路和措施[J].学理论,2010-04-18.

[5]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5(2):9-11.

[6]赵雁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向的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4).

[7]莫兰加等.教师观念更新与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93-95.

[8]刘旭东.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策略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0(3).

体育武术教学 篇5

一、当前武术教学质量低下的因素分析

(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大学体育武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大学在体育武术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手段都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很多科技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教学手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武术课程虽然对科技的要求不高,但是采用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实际教学中,受到传统武术教学观念的影响,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解理论,导致学生动作,导致整个课堂非常死板和单调,不仅学生提不起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单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和拳法,但是在很多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课程的内容非常单调和单一,往往只包括一些初级的长拳、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及太极拳等,这些课程往往很难满足学生学习武术的需求,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些学校的教师完全按照大纲进行教学,但是教学大纲比较单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传承我国的武术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过于重视技术动作

在体育武术教学中,技术动作是基础,但是和其他的体育项目相比,体育武术不仅仅是单一的动作,还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性。但是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来看,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武术的技术动作性,而忽视了其文化性和力量性,导致武术成为了一门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武术的起源、演变以及美学、气功等融入进去,从而不能实现对学生的内外兼修效果[1]。

二、提升体育武术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要想提升大学体育武术教学的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只有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实现对大学体育武术的教学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改变竞技武术的观念,而是注重武术教学的文化传承性和内外兼修目的性,教学目标应该由传统的学生掌握某一项武术动作或者技能转变为了解蕴含在武术中的文化和力量,重视武术的文化性。此外,还要对传统的教学评价观念进行改革。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生理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而现阶段,教师还应该注重武术课程的生理、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评价,才能使武术课程的教学更加科学。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武术,让学生了解武术的演变[2]。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现武术的`体态语言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展现武术的优美,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构建新的武术课程体系

以往的武术教学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注重竞技性而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对之前的武术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全新的武术课程体系,改变武术教学内容上的单一,构建新的武术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对于基础课程来说,应该淡化体育武术的套路,强化体育武术的实用性,例如强健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体格等,注重基础体育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和精简性。对于专业武术体育课程来说,应该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武术套路的束缚,注重学生武术文化素养以及武术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体育武术的魅力,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学习效果。高校还应该注重武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思想,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加强和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和创新,将不同学校的武术教学资源有效融合在一起来构建全新、科学的教学体系,实现武术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充分利用现代设备进行教学

虽然武术是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设备进行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在武术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打破课程教学的枯燥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各种解说文字和武术图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的理论,从而全面把握武术课程的套路走线等。在介绍武术的散打、比赛场地以及套路时,可以展示相关的场地图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场地的状况和形状等[3]。在棍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棍术的基本套路,教师也可以采用动态视频来展现套路中的棍走线。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动画来展现逼真的画面和场景,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武术技术动作,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画表象,让学生体会到动作的要领,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为了提升大学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建立全新的武术课程体系,最终体会武术的文化性和力量性,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设备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光耀.大学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及教学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6(24):22-23.

[2]刘毅勃.武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优势以及改革途径[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8(25):126-127.

体育武术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课程开发

武术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武术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武术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更对武术文化的弘扬、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小学体育的具体教学实践适当予以安排和创新。

一、开发武术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武术资源的开发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开发武术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论述如下。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学习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学习中华博大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渠道。开发武术课程资源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激发学生参与武术体育锻炼的兴趣

传统的体育锻炼项目趣味性较弱,而将武术融入体育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三)保护武术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武术脉络繁多,支脉数量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旁支武术文化逐渐没落,甚至有着完全覆灭的危险。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发武术资源,有利于保护武术文化遗产,提高武术的传承度。

二、如何通过开发武术课程资源来优化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

在明确武术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开发,从什么角度进行开发,怎样开发更加有利于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等,这些问题成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优化的重要问题。

(一)丰富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丰富小学武术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武术是一种系统多样、招式较多的体育锻炼活动,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有限,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时,一方面,要考虑将武術资源最大程度简化,创新成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将武术精髓予以保留,并丰富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如,将招式繁多的武术进行精炼,总结出锻炼不同身体部位的武术操;将武术和健美操进行融合,提高健美操的力量性,降低武术的学习难度等。

(二)降低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的依赖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往往对体育器材、体育训练场地、天气环境等要求较高,如,排球训练要求排球器材和排球场;而跳马则需要鞍马和塑胶操场以及保护垫等,而武术体育教学对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的依赖性不高。教师可以针对武术教育的这一特点进行武术资源的开发,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下雨、下雪等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武术练习,降低小学体育教学受天气环境以及器材的影响,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拓宽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

传统体育教学在学生参与渠道方面比较单一,大部分局限在学生只能在体育课堂中参与体育锻炼。而武术教学的开发可以通过拓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渠道得以实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渠道的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的提升以及参与积极性的提升。

如,在武术体育锻炼开发中,可以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练习的武术动作以及武术操的流程进行录制,制作成微课,上传到学生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主在平台下载,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参与体育锻炼。

(四)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小学生往往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武术体育锻炼资源的开发方面予以应用。如,教师可以在学校范围、年级范围以及班级范围内组织武术比赛,通过比赛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参与武术体育训练的过程。引入对学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武术体育课程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小学武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教师站在学生体育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将武术教学融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针对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旭.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2012(6):103.

[2]祝艳.新课程改革下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研究[J].体育时空,2016(12).

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篇7

关键词:高中,体育,武术,教学,研究

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 人们开始注重对文化的追求, 而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相信武术教学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设立, 不仅能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 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出现不少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对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研究, 本文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以期对武术教学有所帮助。

一、学习研究教材, 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高中阶段的体育武术教学相对比较简单, 内容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武术套路和常规动作。相信很多非武术专业的教师, 只要认真学习研究了教材, 做好了课前的准备工作, 还是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难点, 顺利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图解练好并掌握所教套路, 根据每个图解的说明, 组织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 对复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肢体动作。同时适当地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牢记武术术语、动作名称。只要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武术课自然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来。

二、加强对学生学武心态的教育

武术不仅能健身防身, 亦能陶冶情操修身养德。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习武之人的“德”要求很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学习武术时的心理倾向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实时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 让他们明白学习武术不是为了好勇斗狠, 而是为了强身健体, 陶冶情操。在课程的授课中, 穿插一些武术名人的趣闻轶事, 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从前辈身上学习“武德”, 不断修身养性, 完善自我。

三、教学中, 注重不同教法的相互结合

武术教学不同一般的文化课教学, 它需要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运用是否合理使用是武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 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大都是一些简单常规的动作套路, 但对于武术基础薄弱的高中而言, 依旧会有一些困难, 特别是面对那些动作比较复杂的武术套路。而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的合理适当运用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先把一个复杂的动作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 再让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后, 引导学生把各个动作连贯起来勤加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一套复杂武术套路。但在这里应当加强后期完整教学, 及时强化后期教学的强度, 强调动作的连贯性, 因为学生有可能把分解的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动作, 这样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 影响武术教学效果。

(二) 讲解、示范与教师领做相结合

讲解、示范与教师领做贯穿于整个武术教学过程中。无论任何形式的武术套路, 教师都是先向学生介绍套路的基本内容, 使得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 然后逐步示范每个动作, 强调动作要点, 最后教师领做。经过几遍的练习后, 安排动作比较标准的学生在前面带着大家做, 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和基本动作的不规范。教师除了要言简意赅, 语言简单易懂外, 在示范和领做时要注意位置的选择, 尽量不要产生盲区, 或者不断地变化位置, 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

(三) 提早预防与及时纠错相结合

武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 所以动作不规范和不标准的事时有发生, 对于这些问题, 教师应采取提早预防与及时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应对。在武术的练习中突出动作要领, 一旦发现手脚不协调或动作不规范要立刻给予纠正, 这样就能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一人动作出现问题了就纠正一人的, 出现一个纠正一个, 总之, 有多少就纠正多少。因为学生一旦熟悉错误的动作, 由于肌肉记忆, 很难再纠正过来, 就算纠正过来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四) “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

学习武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并且对体力的消耗很大。我们可以采用“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的方式加以应对。“高低”指的上肢动作练习和下肢动作练习, 对于上肢动作比较多的武术套路, 可先把下肢的动作学会, 然后再练习上肢的动作, 过段时间后把上下肢的动作合到一起进行练习, 直到达到技术要求。在学生休息的时候, 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在脑海中过映, 这样能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记忆。而“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不仅使学生劳逸结合, 也将对教学效果带来积极影响。

四、合理选择练习队形

在队形的选择上, 应当以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为原则。合理的队形不仅有利于学生看清教师的每个示范动作, 也利于教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活动。分组横队队形和梯形队形是最常见的队形, 其中梯形队形对教学最有利, 采用梯形队形不仅可以控制队形长度, 还可以让队伍不会显得太松散, 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和指导, 更有利于教师的示范和领做能被学生看清楚。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武术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同时它也是我们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阶段, 武术课程在这个阶段的开设对武术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武术教学粗浅的探究, 希望对广大的武术教师有所帮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各种设备设施的逐渐完善, 我相信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中华武术也会继续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忠良.试论高中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报, 2010.

体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8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2003级、2004级两个轮次的武术必修课程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实验前分别将两个轮次的学生分为条件相同(即教师不变;教学年级、人数和课时相同;在此之前具有武术基础的人在各组中所占比例的正负差不大于1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得数据加以统计。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82份,回收问卷182份,回收率为100%。

(3)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以往关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论文和国家相关文件性资料,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3 实验方案设计及教学实验原则

本研究依据新《课标》和教育部颁布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相关规定对教学内容的比例和教学方法进行设计。在实验的具体设计中充分考虑陕西理工学院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素质、师资力量、教学时数、教学场地与器材等)。在学期初对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体育院、系武术教学活动的实地考察以及对以往关于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将武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比例作如下设计(见表1)。

说明:理论教学在各教学内容中占2-5%的比例。

为保证实验效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担任本次教改实验的武术教师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即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实验组以基本功、组合动作练习为核心,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对照组则严格坚持以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理论与实践内容为依据,以教授规定套路为核心,以传统的示范、模仿为教学为手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突出武术的实效性是激发学生习武热情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改革的重点

本研究就武术的认识与作用,在学期初分别对2003级和2004级两个轮次的武术必修学生(共182人)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30%的学生表示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见表2)。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武术课就是大量单纯的套路模仿练习,既难学又难练,即便学会了也没有什么实效性,与他们心目中的武术相距甚远。通过与武术专业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学生对极具实效性动作的练习频率远远高于规定套路。

在对武术价值的调查中,有73%的学生认为武术最大的价值是具有极强的攻防实效性(见表3)。可见,在武术教学中,突出武术攻防自卫的方法练习,应是武术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对学生进行武术价值或作用的调查中,仅有25%的学生对规定套路(现行的武术教学大纲中规定套路的比例占总课时的55%)表示满意(见表4)。然而,54%的学生却对只占总课时10%的攻防组合动作练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充分说明运用实用、多变的自由攻防组合练习代替枯燥、死板的规定套路练习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

2.2 教学改革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两个轮次的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套路的掌握情况分别为95%和86%(见表5),效果良好,考试优秀的学生比例也基本相同,但是在结合演练而进行的内容、方法和目的的创编考核中,对照组学生普遍暴露出动作单调、雷同和盲目化的现象。而实验组学生则表现出演练动作生动多样,攻防技击性较强的特点。并且从课程结束后6个月进行的跟踪抽样调查显示:对照组学生中对所学套路基本遗忘的比例约为85%,“考完忘光”的现象十分严重,并表示没有能力担任武术教学工作;而实验组中95%的学生依然能够较为熟练的演练所学套路,并能够根据所学的攻防组合动作自由创编出极具特点的武术套路,同时,对今后担任武术教学工作信心十足。从统计的数据和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对照组实行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授规定套路为核心,忽略了对学生启发式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过多,学生不能及时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死板化、模式化教学严重,缺乏激情,教学气氛紧张;实验组教学打破了固有的模式,以基本功、组合动作的练习为核心,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武术知识自行组合创编武术套路,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实验组的教学模式符合武术教学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圆满地完成了武术必修课程的目的、要求;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基本一致,是与新《课标》和教育部《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这一指导思想有机结合的根本体现。

3 改进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现状的方法与对策

3.1 加大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学练比例,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手段,为真正学好规定套路打好坚实基础

武术套路种类繁多,变化多样,但所有的套路都是由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构成的,可以说,学好武术的基本功是学好武术规定套路的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注重和强化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教学和练习,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规定套路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使学生从本质上对武术套路进行理解性学习,而不只是单纯的模仿练习,同时,有较好的基本功底作为基础,学练规定套路自然是事半功倍,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利用创编套路的原则和方法、技击与防范手段自编套路,变枯燥被动为主动活跃的课堂教学。

3.2 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使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的教学目的

武术的本质特征是具有极强的攻防技击性,这也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在此前的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中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套路教学中要重视对套路规格讲授的同时,更应加强组合动作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更应正确理解其本质含义,而不再是简单被动的模仿练习。这样有利于技术动作的巩固和长期记忆,才会真正杜绝“考完忘光”的窘境。实验数据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通过教学改革,在课程结束半年后的跟踪调查中只有5%的学生对所学套路基本遗忘,而传统教学中,学生的遗忘比例是85%。可见,对动作的理解性记忆在武术教学中至关重要。

3.3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激发学生习武兴趣,为今后担任武术教学工作树立良好信心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并应用于实践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组织学生学习与练习。若想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就必须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其动作规格,认识其运动规律,理解其攻防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学生有了稳定浓厚的兴趣,就能够坚定意志,树立学好武术的坚定信心。同时也为提高武术的实战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今后担任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树立决心与信心。

4 结论与建议

(1)传统的以规定套路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未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武术动作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加大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学练比例,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练习的盲目性,从科学规范的角度进行武术练习。

(2)缺乏实效性的武术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死记硬背现象严重,并没有真正理解动作的本质含义,更不会应用于实际,所以才会出现“考完忘光”的窘境。因此,以武术的技击性和攻防含义为突破口向学生讲解规定套路,代替盲目被动的示范模仿练习,使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有利于技术动作的短期掌握和长期记忆。

(3)学生对武术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缺乏举一反三的灵活创新能力。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应充分启发学生利用创编套路的原则和方法、技击与防范手段自编套路,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提高武术的实战技能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树立学生今后担任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决心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龚双安.武术教学创新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实验比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1).

[2]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

[4]刘晖.激发学生兴趣改进高校武术教学[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5]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

[6]刘小学,刘秋玲,杨现新.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探讨[J].平原大学学报,2003(4):60-61.

[7]朱雄,汪琼.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8]单锡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2).

体育武术教学 篇9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运动简便、行效显著、老少皆宜,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节课是 (水平二) 的教材, 主要以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组合动作 (二) 为主, 游戏练习为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情境讨论学习,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90%的学生能模仿老师做出武术的连贯动作。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跑的能力, 提高学生灵巧、协调等素质, 促进健康。

4.心理健康目标:在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运动中的心理感受, 树立自信心,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枯燥的特点, 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 大胆运用创新教学, 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 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武术组合动作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镜面示范法, 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 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

2.学法: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而后在练习中, 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 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 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组合动作 (二) 通过搂手、弹踢理解攻防意义。2.掌握游戏方法。

难点:1.组掌要坚、出掌要快。2.负重跑的动作。

五、设计意图

(一) 诱导兴趣活跃情绪

1.师语言提示, 以学做小武警引出课题:小朋友, 你们长大了想当什么?老师童年的愿望是长大了当一名武警战士。你看, 电视中的武警威风凛凛, 出手不凡, 多神气啊,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来做一回小武警!

【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应学生崇拜武警战士这一心理特征, 创设具体的情境, 促使学生尽力去模仿武警战士, 为顺利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 奠定了基础。】

2.在节奏强烈的音乐中和老师一起做搏击操。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本课以激兴搏击操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 提高了学生的兴奋点, 活动了身体的各个关节。】

(二) 培养兴趣合作探究

1.游戏:剪刀、石头、布。【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武术的基本步伐, 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让学生愉快地动了起来, 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 为下面的教学创造积极、愉悦的氛围。】

2.小武警学本领。 (1) 分组看挂图自学动作, 熟悉动作路线。【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因此在学组合动作二前, 教师不急于教, 而是给学生一点时间, 让他们自己看图解学习动作、琢磨动作、体会动作, 通过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 初步掌握动作的路线。】

(2)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教师以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 教学由易到难, 从上肢和下肢的分解动作到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通过模仿练习, 强化学生的动作, 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 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3) 学生自主练习动作。【本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点辅导一般学生, 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 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4) 集体练习, 纠正错误的动作。【教师通过观察, 发现学生自主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集体练习时重点纠正错误动作,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动作要领。】

(5) 分组练习, 相互交流、切磋, 体验攻防的含义。【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 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 保持兴趣发展能力

游戏:抗洪抢险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2.分四个小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尝试练习。3.创编游戏, 小组讨论进行。4.以本队讨论出的方案进行游戏。5.师生评价, 评出最佳小分队。

【通过教师语言提示, 使学生很快进入“小武警抗洪抢险显身手”的情境角色, 在搬运沙袋的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聪明才智,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用什么方法搬运最快, 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 忘却疲劳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并通过游戏竞赛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腿部力量,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英勇顽强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 延续兴趣放松鼓励

1.情境性舞蹈:“抗洪抢险成功啦!”, 消除疲劳恢复身心。2.小结本课, 师生交流, 大胆评价。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体育武术教学 篇10

1 现阶段武术教学内容的具体状况

自我国提出“全民健身”口号以来,武术教学一直都被学校作为重点体育课程,其主要课程内容为基础步伐、八行拳、军体拳、优化二十四式杨氏太极拳等等,进而发展成“基本功——系统武术路数”的武术培养方案。为了解决武术教育落后问题,自2005年3月开始,国家教育部武术研讨院组建了关于“武术进步与实施”的讨论组,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方式,制定出《新教学方法》和《新课改纲要》,其中最主要的变革方式是在于增强了教学课程设计的宽松度,发展了教学的方式与主题。在课程内容方面,对先前的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定的开发和完善,把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者进行紧密的相连;在授课方向上拓展了学习武术能力的培养,主要着重于武术精神的传扬;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不再考察学生为实际目的,而是更加重视学习的阶段和学习成效的评价。通过这些明显的变化,可以充分表达出“以人为本”的先进体育教育理念,并且给予了教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这对于各市各县学校依据本身的环境优势,呈现出不同形式、特点的武术课程内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实质性作用,使武术教学在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上得到优化。但是对现阶段而言,相比于其它主要课程,武术对于体育教学系统来讲仍然处于辅助地位,没有得到该有的关注,课程内容主要存在课程多但内容单一;重视形式,不重视生活实用;重视套路数量程度,忽略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等综合问题,学生在武术实战、技能与素质等方面的应用水平没有完全达到《新课改纲要》要求的学习目标。

2 浅析优化武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方法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其具有特定的本质性能以及运行方式和课程教育系统,我们必须真正了解到武术的特性,把体育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结合,以此来明确武术教学的前进方向,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分工明确,但也许紧密相连。

2 . 1 武术课程内容设计的优化原则

2.1.1 以素质教育为主原则

对于我国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的素质、道德得到双重提高。传统武术秉着“形神同具,内外同修”的理念,这里“内”指品质的提升,“外”指技术的强化。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千年的传承,已经建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从新型教育观念上来看,武术课程实质上就是一种周期较长、影响人的终身的实用教育,其课程性、教育性、素质性、环境性等,对人类社会人才的培养起着促进的作用。

2. 1. 2 教学合理性原则

武术教学合理性原则就是指学校所选的武术课程内容,在学生接受程度、时间分配和课程量大小等方面要求适应武术课程本身的特性及学生自身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开发,同时还应要重视到不同环境之间的文化区别和学校本身的实际状况,进而合理地选择适应的武术课程内容,拟定可实施的课程设计,从而提高武术课程教学的效果。

2.1.3 强身原则

现阶段,学校武术的课程创新逐渐接近“民众强身计划”和“终身健身”的方向,提倡文成武德、提高素质,仍旧是学校武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武术既在于动作的标准程度,也在于精、气、神三者的统一,中华民族近千年来的习武习惯和现阶段系统性的科学研究都表明武术应该内外同修,修炼武术对于身体外部来说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强度,对身体内部来说可以安理脾脏、顺通血脉,具有强身怡情的效果。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应适应社会的需求及现代教学创新的需要,选择以强身练体而不损体,适合学生强化身体素质的课程内容为主。

2.1.4 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

中国武术传承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人类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实行传统武术,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学校武术教学运行中只对学生传授理论方面的知识和简单的武术套路,不重视实战效果,这样就会造成武术成为无根之树,使其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校武术教学中,只有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有利于增加教学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对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1.5 实用原则

我们对武术的含义进行解析,“武术”中的“武”就是进行战斗的意思,“术”就是战斗过程中应用的方式。攻守兼备是武术的自身特性,也是武术的内在含义。由初始的捕猎、攻城掠地到今天的全民强身,武术含义的表达形式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文明、是安全、是素质,因此武术表达方式的着重方向应该是安全的理念、强体的形式及文化的传承。对于素质教育来讲,武术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方式,可以利用武术来提高学生身体的素质、情操的培养、言行举止的文明。学校武术的课程体系也应该符合这一目的,在武术与素质教育课程中应该去除形式单一的内容,加入实际战斗和强体方面的内容从而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

2 . 2 武术课程内容设计的优化方式

2.2.1 终身性体育意识培养

自学校实施武术课程以来,学生终身性体育意识的培养一直都得不到很好的进步,所以学校必须进行创新并完善教学中对学生“终身强体意识”有利的课程,并接受、改革、实行新的内容,这样才能促使武术教学创新的不断深入,进而发展学生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武术理念,彰显出我国武术教育的优越性。这也对于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的作用。

2.2.2 武术教学多元化发展

武术具备强身健体、教育、乐趣、竞争、养生等多方面能力,明确武术运动的多元化有利于将武术课程提升为修身养性和竞技搏击的深度进行授课。所以学校武术课程内容应该适当整理先前的武术课程内容构架,突出武术课程本身性质,合理表达出武术自身应有的多元化功效与能力。学生在武术学习过程中,主抓一个方面学习的同时,应兼修其余方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武术总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武术教学中,应该实行多元化教育。

2. 2. 3 教学内容实际化

体育武术教学 篇11

关键字:快乐体育;小学;武术教学

G623.8

一、引言

“快乐体育教育”就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轻松、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终生教育和个人发展需要,从而使快乐体育教学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应该有明确的思路。本文就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二、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当前小学体育的学习内容包括五步拳、青年拳等内容,但是这些都属于基础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排课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实际应用学习到的武术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其次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武术高强的大英雄的事迹,为其塑造偶像,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二)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

教育形式的选择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教育形式的选择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为主。当前新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体育学科也可以将新媒体这一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武术高手的视频等,使得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更加只管的了解,进而達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快乐体育的核心

教学方法选择的合适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规避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五步拳的时候,教师可以编制一个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所学技能的实用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给学生讲解陈真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能够继承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能够理解中国武术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快乐体育的源泉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为了能够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实现角色的转变。首先教师应该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放在了课堂主导者的位置上,但是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成为学生的主人翁,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信赖教师,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师生感情。

(五)灵活的教学评价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动力

“快乐体育”要求教学不能带有教师的强制性,而要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快乐,这也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冲突的教学中依靠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传统,而要对学生进行灵活评价。所谓灵活评价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平时表现。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仅仅看学生这次的考了多少分,而要看学生有没有进步。与此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最后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学生有良好的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能够借助快乐的力量更好的学习,这是快乐体育教学的根本宗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体育理念,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应用其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应该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道具,从而能够吸引学生融入其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武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从应试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转变,并认识到快乐体育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应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能够爱上体育,形成科学地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刚慎权.“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浅析与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4(6).

[2]柳波.“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3]洪小娟.快乐体育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初探[J].浙江体育科技,2002(4).

[4]邓菊生.新课程标准下的武术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胡彦明.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体育武术教学 篇12

关键词:高职体育,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0 引言

武术是我国的国粹, 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更是高职体育专业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其不仅能够弘扬历史文化, 还能促进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 必须要重视高职体育的武术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将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地激发出来。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加强对武术的认识, 才能更好地将武术弘扬光大。对于高职体育专业教学来讲, 武术是不能缺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其不仅承载着民族精神和内涵, 同时其的教育功能也是其它体育活动不能代替的。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开展武术教育, 一方面能够培养出更多武术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还能将武术传承下去, 弘扬武术的精神, 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开展。所以, 学生必须要对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将武术传播出去。但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在我国传统体育专业教学中, 关于武术的内容较少, 还存在很多不利于武术发展的问题, 导致武术教学不能顺利地开展。因此, 如何对武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开设武术课程的必要性

1.1 锻炼意志, 培养品德

武术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坚韧不屈的意志,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塑造见义勇为的品德。这是中国武术道德观念的体现, 对于建设精神文明社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提高素质, 健体防身

武术的动作包括很多种, 几乎人体的所有部位都有参与, 学习武术对于人体的力量、速度、柔韧性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通过运动和搏斗, 不仅能够增强克敌制胜与防身自卫的能力, 同时还能起到增强体质的重要作用。

1.3 促进交流, 增进友谊

群众性的武术活动是促进交流、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 随着武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 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也更加频繁, 通过练武, 能够使国外友人更了解中国文化。

1.4 竞技观赏, 丰富生活

武术的观赏价值很高,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赞他“起舞拂长剑, 四座皆扬眉”, 说明了无论是竞技表演还是对抗性比赛, 武术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 还能实现文化的交流。

2 武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学生学习能力差

所谓的学习能力包括了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各项能力, 高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些方面明显比较欠缺, 在武术课堂中具体体现在不思进取、无心学习、自暴自弃等现象中。大部分学生都对武术的学习缺少兴趣、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能力较差。

2.2 学生主观能动性差

高职学校是培养职业人才的场所,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讲, 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就目前来看, 普遍的高职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武术时, 都缺乏主观能动性, 不能把自己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出来。

2.3 学生体质状况差

通过对某校高职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质进行调查测试能够看出, 由于学生在过去对身体健康和锻炼的意识十分的淡薄, 导致现在的身高体重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 肥胖和营养不良, 整体的体质状况差, 健康意识十分淡薄。

2.4 听课效率较差

听课是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 听课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思考, 学必思, 善思才算善学。但是, 目前高职学生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听课效率较差, 玩手机、溜号的现象非常严重, 极大地影响了武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武术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相对落后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二次教学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是我国目前通用的武术教学评价方法。而目前, 武术课教学目标逐步向“实效性、应用型”转变, 现行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达到这一目标。

考虑到武术套路教学目标、内容。特点等受评测课时、条件和方法的限制, 基于专家访谈法的二次教学评价体系所得到的测评结果反映出的问题并不全面, 即便条件允许, 初拟指标难以精炼、准确有效地被应用到实际课程中, 指标所反映的武术套路教学本质、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也失去可操作性。

3 武术教学的改革思路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精华拳种, 练法简洁, 由松入柔、刚柔相济, 同时也是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面就以某高校体育专业太极拳教学项目为例, 阐述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

3.1 武术教学目标的改革

一方面要结合教学纲要中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 将原有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在目标中应该包括技能目标、参与目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目标等。具体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①通过太极拳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太极拳的特点和学习的价值, 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②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 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充分实现健身、娱乐的目的;③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质,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 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④通过学习来优化心理状态, 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形成克服困难、砥砺精进的品质。

3.2 武术课程内容的改革

运用段位制教学思路 (如图2所示) 改革现行教学内容, 要有针对性地扩大教学内容, 这是改革的基本方向。在传统的太极拳教学中, 由于在教学形式上缺乏创新, 需要学习的知识也较多,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 可以考虑将24式太极拳简化为8式或16式, 然后在掌握太极拳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形意拳、女子防身术等, 这种课程内容学生的反映较好, 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质量, 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兴趣要求。

3.3 武术教学形式的改革

教学形式的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统的太极拳教学仍沿用上世纪50~70年代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以“教与学”为主的“三基型”教学形式。其教学组织形式通常为班级授课制, 注重组织学生掌握“三基”, 即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这种传统教学形式虽然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能够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教学系统比较规范, 容易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抑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不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众生体育的理念。而在对教学形式进行改革之后, 采用了班级授课制和集体配乐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班级授课制阶段, 主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太极拳的全套动作, 占所有学时时间的2/3。在这个阶段中, 教师可以采用分解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坚持“以教为主、练习为辅”的基本原则, 保证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全套动作, 并能够在口令的指挥下顺利完成动作演练, 为后期的集体配乐练习打下基础。表1、表2为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集体配乐练习主要的意义就是增强学生对太极拳的掌握和水平,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运动技能, 另一方面还能为日后的太极拳比赛打下基础。表1、表2为具体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集体配乐练习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 使学生能在音乐下衔接好每一式动作。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要先做示范, 再由学生跟着学习, 引导学生实现音乐和动作的配合, 掌握好技术要领。在集体配乐练习之前, 学生经常出现易忘等现象, 而通过配乐练习,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质量;第二个环节, 教师不再进行示范, 而是挑选出几个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领做, 这时学生改变单纯跟做的行为, 而开始动脑记忆;另外, 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心理素质, 还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来进行演练, 通过相互学习来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 采用班级授课制和集体配乐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仅寓教于乐, 而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从技术的掌握来看, 学生掌握太极拳动作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思想意识上来看, 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增强, 形成了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武术教学评价的改革

通过教学评价, 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真实地体现出来, 这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由教师进行协助来共同制定, 要严格依照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的原则来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包括教师评价, 还要包括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另外, 在评价时, 还要把学生的态度、表现、课外锻炼情况都划分进来, 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考核评价的力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图3为改进后的教学评价体系。

3.5 教学改革效果

武术课程改革效果详见表3。从表3所示的内容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对传统教学模式做了改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武兴趣, 并且取得了不多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本文所述武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在某高校体育专业太极拳教学中的顺利实施, 解决了“三基型”教学模式所造成的“武术套路陈旧死板, 缺乏创新, 学生自主性不强”等问题, 采用班级授课制和集体配乐练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不仅寓教于乐, 而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武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武术对人的教育作用不仅应使学生学会几套武术拳术, 还应使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就目前来看, 武术作为传统的健身保健运动日益受到普通高校学生们的青睐, 因为他们知道武术不但可以加强生理素质, 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 武术在学习和锻炼过程中, 对场地、器材和参与人数的要求都不是很高, 是能够真正成为强身健体的“平民化”的健身工具。高校还应该加强对高职体育专业武术教学的重视力度, 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编选武术项目,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对学习武术的热情与积极性;只有这样, 才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总而言之, 只有不断地创新、探索, 才能更快地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小平, 柴春胜, 陈军峰, 陈均平, 屈睿, 吕颖.高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83-86.

[2]杨小芳.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0) :149-150.

[3]鲁勇.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现状和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 (学术版) , 2011 (09) :11-13.

[4]王有基, 王爱林.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1 (10) :86-87, 90.

[5]程丽芬, 程笑斌, 金军设, 邓冬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79-81.

[6]李贞晶.基于职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03) :53-55.

上一篇:洪涝治理建议下一篇:中学地理新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