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武术教学

2024-10-26

幼儿武术教学(精选12篇)

幼儿武术教学 篇1

中华武术,千年传承,生生不息,讲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身体、心理健康价值和民族文化教育价值。幼儿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在幼儿中开展武术,有利于加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和中华武术的传承。当前幼儿武术教学很大一部分是以成人教育模式为主导的教学形式下对幼儿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由于幼儿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不同于青少年,更不同于成人,因此在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都应区别于普通的武术教学。本文就幼儿武术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探讨,从而为幼儿武术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1 幼儿的年龄界定

关于幼儿年龄的界定,医学、法学和教育学都有不同的说法,但将幼儿都定义为六岁以下是毋庸置疑的。本研究将0—6岁的儿童划分为两个阶段:0—3岁家庭、托儿所教育阶段;3—6岁幼儿园教育阶段。由于0—3岁的幼儿还不会行走或者刚刚学会直立行走,不主张在该年龄阶段进行武术兴趣的培养,也就是说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4—6岁中大班得幼儿园阶段小朋友。

2 开展幼儿武术教学的背景、意义及难点

2.1 幼儿武术教学的背景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武术是一项充满中国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武术中提倡的修德、练意、养气、由内达外、身心相印对增强幼儿体质、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借助武术这个载体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从武德渗透到德育教育,又可使幼儿体质得到锻炼,磨练顽强的意志,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2 幼儿武术教学的意义

第一、研究培养幼儿参与武术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通过对幼儿进行武术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武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幼儿武术市场是武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武术市场有利于武术市场的发展,对武术的传播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对于武术文化的保护,对于如何将武术文化向幼儿传播,幼儿武术的开展成为一个实际有效的途径。

第四、有利于从战略高度把握武术市场的发展,促进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幼儿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了解以及将来继承,另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积极意义。

2.3 幼儿武术教学的难点

第一、幼儿活泼好动,不便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因为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是神经系统兴奋性较强,抑制性很差,这就导致幼儿在课堂中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不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

第二、科学的教学内容难于选择。主要存在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生理、心理差异巨大和丰富多样的武术教学对幼儿身体多样性的影响。

第三、武术技理对于儿童而言深奥难懂。要根据儿童的理解能力适当引入、直观教学,而如何把握这样一个既能激发文化兴趣又不会超出儿童的理解能力就是一个难点。

第四、注意安全,教师精神紧张。“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是幼儿武术教学的首要问题[1]。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都专注于学生的安全问题,给教师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也是幼儿武术教学的难点之一。

3 幼儿武术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

3.1 幼儿武术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的原则

3.1.1 直观性原则

确立幼儿第一信号系统的主导地位,积极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发展的锻炼。在武术教学中,要根据幼儿第二信号系统发育很慢,对语言、文字的思维能力较差,远远落后于第一信号系统的特点,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动作简明易学,方向路线变化少,多示范、精讲多练。同时,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积极加强第二信号系统发展的培养[4]。

3.1.2 循序渐进原则

在武术教学中所学习的动作由简单到复杂,数量由少到多,内容要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的人体形态机能结构和各器官系统功能得以全面发展。

3.1.3 教育性原则

在儿童中开展武术运动可以较好地提高呼吸机能、反应时和前庭机能,有利于心血管机能的改善,提高他们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儿童中进行武术基本功和简单套路的练习,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培养孩子机智、勇敢的品质[5]。

3.1.4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是指通过锻炼是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得到全面发展。其主要实施途径是经常开展各种对抗活泼的体育活动,使各器官的系统均承受一定的负荷量,从而提高器官系统的机能能力,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6]。

3.1.5 趣味性原则

组织幼儿开展同一目的不同玩法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老是重复某个游戏对幼儿进行基本练习,幼儿会感到烦闷,没兴趣。为此,我们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时准备了同一目的,玩法不同的两个或以上的游戏,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更好地保证幼儿完成基本动作[7]。

3.2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进行选择与设计

3.2.1 结合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进行选择与设计

在幼儿武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态的培养。幼儿的身体特性与成人不同,在骨质中有机物成分比无机物成分多得多,导致幼儿骨骼的硬度特别小,柔韧性特别好,所以容易弯曲变形[2]。我们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尽量少做力量素质练习,多做柔韧素质练习和速度素质练习,夯好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充分利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屈伸、平衡等动作,让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参与运动。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不但能使幼儿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还能改善人体机能,塑造体形,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使幼儿的身体机能等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3.2.2 结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进行选择与设计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并非理智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某一事物的兴趣,人人都渴望有一个发挥情趣、爱好的空间,如果幼儿在这一年龄段没有使他们发挥性格特征的空间,满足不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外在要求,这时,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更加活泼起来,性格受到压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对大人(家长、老师)有反抗情绪,乱发脾气,与小朋友相处不好,变得孤僻[3]。通过练习武术,可使儿童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永不自满的品质。练武的过程中你不知不觉发现我们的孩子自信心增强了,性格活泼开朗了,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3.3 结合中华武术的特点对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

3.3.1 结合武术基本功对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筛选与设计

3.3.1. 1 常见的武术基本功

武术训练的基本功按素质分有柔功、硬功和内功等等,按照不同的身体部位可以分为腿功、腰功等,现代武术训练中基本功一般有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前后扫退、弹踢腿、正蹬腿、侧踹腿、高拍脚、翻腰、压腿、下腰、下叉、五种基本桩功等等。武术基本功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这也为幼儿武术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3.3.1. 2 幼儿武术教学基本功的筛选

根据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特点,选择基本功的教学时应该以发展幼儿的柔韧、速度、灵敏为主要目的,减少甚至是避免力量和耐力的练习。因此在基本功的练习中宜选择动力性的踢摆腿,武术运动中桩功训练的重点是腰、腿部,在儿童进行此项练习时,不宜时间过长或过大负荷的负重练习以免造成骨骼、肌肉变形[8]。幼儿身体未发育成熟,不能承受太大的力量和冲量,因此腾空飞脚、旋风脚等高难度的腾空动作练习暂且不安排,但是可以进行二起脚和原地里合转体等辅助性练习。

3.3.1. 3 幼儿武术教学基本功的设计

筛选出的武术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上也要下一番功夫。首先,由于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教学中要采用“少量多次”的设计原则。其次,基本功的练习要减小难度,保证规范,比如正踢本来要求“起脚奔头”,而在幼儿武术教学中要降低要求,与腰平就好了,目的是为了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再次,基本动作能够熟练完成之后,就要多种腿法组合练习,比如正踢+外摆+侧踢,以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敏性。

3.3.2 结合当今幼儿武术套路进行内容选择与设计

3.3.2. 1 当前武术教学的套路内容

武术教学中的套路运动是将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并济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9]。这些套路又可以分为竞赛套路、普及推广套路和传统套路。

3.3.2. 2 幼儿武术教学套路内容的筛选

幼儿武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样,可以采用简单易学的普及推广套路、文化韵味浓重、极具教育价值的传统套路,舍弃难度过大的竞赛套路内容。此外,时代发展要求武术教育工作者自编套路已达到教育幼儿和传承文化的双重功效。目前在幼儿园武术教学实践中,中班以下集合了功夫、舞蹈和音乐为一体的“武术操”(成语操、十二生肖拳等)是比较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的,中班以上可以武术操(如:小哪吒、精忠报国、中国功夫)和简易少儿套路相结合。

3.3.2. 3 幼儿武术教学套路内容的设计

幼儿武术套路内容的设计要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首先,注意融套路于游戏当中,可以用武术比赛和武术游戏等形式进行武术套路的教学。其次,动作名称要形象化,以利于记忆,要注意文化性,以增强趣味性。再次,套路演练要集体演练和单独演练相结合,集体演练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单独演练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心理素质。最后,武术套路要注意动作对称、左右开弓,不能只是单面的技术练习,从而利于左右脑的全面开发,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第一、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以趣味性、直观性、全面性、教育性、文化性为基本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幼儿武术教学的发展。

第三、幼儿基本功的练习中宜选择动力性的踢摆腿,避免桩功练习,高难度的腾空动作宜采用辅助性练习代替,防止幼儿身体发育因武术训练强度大而发生变形。

第四、幼儿武术套路的教学宜采用简单易学的普及推广套路、文化韵味浓重、极具教育价值的传统套路,舍弃难度过大的竞赛套路内容。此外,时代发展要求武术教育工(下转第84页)(上接第80页)作者自编套路已达到教育幼儿和传承文化的双重功效。

摘要:文章从武术教学内容的一般特点和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制定出幼儿武术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套路进行筛选,并且对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武术教学,内容,选择,设计

参考文献

[1]姜云中.浅谈幼儿武术教学[J].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方秋丽,王玉珠.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与健身[J].安徽体育科技,1998(3).

[3]邢登江,秦子来,蒙华.武术运动对学龄前儿童素质教育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10).

[4]李伟.对幼儿武术教学组织和教法运用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10).

[5]王美娟.武术运动对儿童少年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2).

[6]刘馨主编.幼儿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

[7]余育娜.合理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J].体育学刊,2000(1).

[8]林小美.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1).

[9]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幼儿武术教学 篇2

民族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领域的一颗明珠,是小学体育教材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学生爱好武术的同时,精心备了这节课,并成功上了这节课。

虽然武术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新鲜而陌生的一个项目,但在上第一节室内课时我发现每个学生都抱着期待的眼神,想知道我上体育课会教些什么。当得知学武术时,学生们高兴极了。上课时抱着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学习一招一式。

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密切相连,分不开的。在上课时我发现学生感到很疲倦,练得太累,反反复复,觉得枯燥乏味,我就采用以“快乐教学法”,以互动贯穿这节课,不仅教师纠正动作,还让学生互相纠正,让学生自己体验。根据学生的特点,每做个动作,就让学生发一次“嘿”“哈”声,一方面以气催力,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兴趣与气势。在教学中为了方便学生的记忆,我根据动作的顺序、动作要领和节奏等因素,编排了动作顺口溜,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却很快,很准确的掌握了动作要领。

对小班幼儿武术活动的思考 篇3

一、武术早操锻炼,健身的好时机

早操时间是对幼儿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机,我们在早操的环节中安排武术操,让孩子感受武术带给大家的快乐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小班孩子的运动能力普遍不强,依赖性较重。其次,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缺乏。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幼儿的骨骼、肌肉还处于初步的发育期,所以其运动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而且很不稳定;幼儿在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认知能力、意志、毅力的发展水平就会影响到幼儿运动的水平。早操中,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武术动作的音乐,编排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基本动作,老师以规范的动作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带动幼儿在早操活动中展现最佳风采,想努力想让幼儿在武术槽中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但是对于刚入园的的小朋友来说,进入幼儿园的时间不长,个别幼儿在适应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情绪不稳定,不能投入活动等,这使得部分孩子在运动能力方面显得较为欠缺。而且,孩子们大多是由祖辈带大的,较多溺爱,缺少锻炼,因此导致了有很多孩子的运动能力不强,喜欢依赖,不能面对挫折。

二、武术海报制作,感知武术精髓

为了解我国传统武术,体验参加过强身健体的武术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武术的热爱,提高宝贝们的运动能力及锻炼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制作武术小报活动,在亲子互动中,共同搜集素材,创意制作,一起踏上探索武术的神奇之旅!以《我眼中的武术》为主题,收集武术起源、武术礼仪、武术动作、武术故事、武术明星、以及身边的武术(太极、木兰扇等等拍摄照片)武术兵器等资源进行亲子武术小报制作活动。

在武术海报制作的后期,我们把孩子们的海报布置成展板,让全员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欣赏,因为每个家长制作的武术海报内容多样,让家长和孩子们又从多方面认知了武术。

三、武术主题开展,提升武术认知

纲要强调:各领域之间可以有效进行整合,我们就将体育课和武术教学合二为一,明确幼儿武术教育的目的,依据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武术动作,突出幼儿的武术特点,锻炼幼儿身体,感受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髓的武术教育目的。于是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亲亲武术》主题,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制定总目标:通过观看武术表演,丰富幼儿对中国武术的了解,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初步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让幼儿知道武术是中国人才有的,体验到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并且初步掌握武术基本动作的名称(“拳”“掌”“马步架掌”“弓步冲拳”“仆步穿掌”,)乐意参与武术游戏活动,学习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学习武术操。学会简单保护身体主要器官,学会应对练习武术时发生的意外,积累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经验。让幼儿知道武德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知道练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不出手伤害同伴,培养幼儿尊师爱友、互帮互助的品德。在全面开展幼儿武术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将幼儿武术内容根据聚焦于渗透进各领域,跟各领域课程有机进行整合尝试。让幼儿通过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并与积极的思维、动作相结合,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等,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运动能力。同时,我们采用快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增强了武术动作教学的凝聚力和感染力,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觉地去学习、操练、巩固提高。

幼儿武术教学 篇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怀化市幼儿园的中(1)班和中(2)为实验对象,每班各25名幼儿,其中,中(1)为实验班,中(2)为对照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访谈法

广泛咨询国内在该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以及幼儿园的领导和优秀教师,访谈内容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有力补充。了解生理生化测试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测试结果分析的注意事项。

1.2.3 实验法

1.2.3. 1 实验时间

本研究实验时间为2007年9月-2008年2月。第一次测试时间为2007年9月10日-9月11日。2007年9月初实验班开始幼儿武术游戏的教学练习,试验开始。第二次测验时间为2008年2月11日-2月12日。

1.2.3. 2 实验方法

本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完成初次测试后,对照组完全按照《幼儿园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课外活动按照常规要求开展。实验组利用《幼儿园教学大纲》规定的活动时间进行幼儿武术游戏活动(每周一至周五,每天进行1个小时的游戏活动)。尽量使参加试验的幼儿饮食、生活习惯、课余活动等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均与同园幼儿相同。测试的时候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进行测试。

测试指标如下:反应时、20m×2往返跑、立定跳远、闭眼单腿站立、坐位体前屈、手臂支撑。

1.2.4 数理统计法

所有测量数据均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

2 实验后结果的统计分析

2.1 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下肢力量的影响

力量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机能能力,通常以肌肉收缩时期做的功或功率来表示。力量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以肌肉快速收缩的形式所表现的动力性力量,亦称“爆发力”。在本研究中我们仅测量了下肢爆发力———下肢肌肉快速收缩发出的力。代表下肢爆发力的指标是立定跳远。

通过研究对象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2.实试后,实验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实验后,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没有差异(p>0.05)。(见表1)

即对照组通过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跳跃能力都有所增强,但实验组明显得到提高,成绩好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跳跃是幼儿的基本运动能力之一,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技能,是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动作,是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并且幼儿也常用跳跃动作来表达自己欢乐的情感,因此对照组的幼儿下肢的下肢力量也比试验前提高了。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的明显是因为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间,腿部力量得到锻炼,并且在游戏中幼儿的全身的协调性也得到锻炼,因此,实验组的成绩得到显著性提高。

2.2 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反应能力的影响

反应能力是指有机体受到外界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本能的条件反射所引起的有意识的应答刺激行为。根据信号刺激的多少和反应速度的不同,又可把反应分为简单动作反应和复杂动作反应。由于试验条件的限制,本试验中测试的仅是简单反应。

通过研究对象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以下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2)实试后,实验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9<0.05);(3)实验后,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没有差异(p>0.05)。

即通过试验后,对照组的反应速度虽然有提高,但是实验组反应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究其原因可能由于反应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直到引起效应器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与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灵活性有关。长期训练能提高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和灵活性,因此,通过训练反应能力都会提高,练习越多,反应时间就越快,练习越少则反应时间就较慢。另外,在游戏中,幼儿经常要听教师讲游戏的方法、规则等,以及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游戏中。研究证明,运动员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而使肌肉处于紧张待发状态,要比注意力不集中而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反应速度能提高60%左右。因此,实验组的幼儿反应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3 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上肢耐力的影响

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并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也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耐力按其参与活动的部位,可分为局部耐力和全身耐力,本试验仅对局部耐力中的上肢耐力进行测试。代表上肢耐力的指标是双臂支撑。

通过研究对象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实试后,实验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实验后,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手臂支撑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但实验组又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试验组和对照组支撑能力显著提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支撑主要是克服自身体重的动作,是一项实用性较强的生活技能。幼儿从很小开始就喜欢尝试用双臂支撑住自己的上体,以便爬动。特别是从四岁左右起幼儿的肌肉开始能够支撑自己的体重,于是垂吊、攀登等一些需要肌肉耐力的运动开始迅速发展。对照组显著性提高原因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实验组又明显好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由于:手臂支撑体重是一种耐力性活动,实验组的幼儿通过幼儿武术游戏,意志品质得到锻炼,意志品质坚强的人,能在长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力和智力,克服大量困难,去力求达到预定的目的。

2.4 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平衡能力的影响

平衡能力是人所具有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是最基本的一种运动能力。平衡能力是人维持身体姿势、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它是平衡器和中枢神经、前庭分析器、本体感受器及视觉分析器等身体器官与组织协调合作的综合反映。平衡能力不仅与运动技能密切相关,而且平衡能力本身也是一种技巧。维持平衡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能力,良好的平衡能力对于保证人体完成各种动作,以及站、立、行非常重要。幼儿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体育活动中,总是需要不断地改变姿态、体位,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完成各种活动。

评价人的平衡能力应包括动态平衡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两个方面。由于目前没有一种便于操作的测试评价人体动态平衡能力的方法,在研究运动项目对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时,只能通过采用测试闭目单足站立来进行评价。

通过研究对象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如下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实验后,实验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实验后,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没有差异(p>0.05)。

即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对照组虽然有提高,但是提高不明显(见表4),其提高的原因是由于年龄的增大和生活经验的增加,实验组通过实验后,闭眼单腿站立的时间大幅度提高,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生理机能的改善。如:在梅花桩游戏过程中,当前庭器官、视觉、本体感受器感受到身体重心的转换、前进方向的改变等信息后,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经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分析并发出与技术动作相和谐的指令调整身体姿势。各种信息不断刺激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会使感受器的灵敏机能逐步得以改善,从而缩短完成反射弧的时间。上述过程即是平衡能力得以改善和提高的过程。(2)下肢肌力及技术动作协调性的改善。如:在平衡比赛游戏中,初参加游戏的幼儿在动作泛化阶段身体重心总是控制不好,他们虽然知道游戏要求单足支撑身体重心,但因下肢肌肉力量不足、技术动作尚未形成动力定型,控制不了重心。随着练习时间的延长,幼儿慢慢懂得调节重心,以及下肢肌肉力量的提高、身体协调性的改善,单足支撑身体重心的时间相对延长。

2.5 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柔韧素质的影响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二是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性。关节的活动幅度主要取决于关节本身的装置结构;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则主要通过合理的训练获得。柔韧素质是人体的重要身体素质,柔韧素质的好坏影响着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强弱,只有掌握发展柔韧素质的规律,正确运用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使僵硬的肌肉得到缓解,增加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工作能力,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因此,发展柔韧素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代表柔韧素质的指标是坐位体前屈,坐位体前屈主要测试静止状态下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反映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和弹性。

通过研究对象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可得出如下结论:(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实验后,实验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实验后,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没有差异(p>0.01)。

即实验组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大幅度提高,而对照组幼儿该项指标却提高很少,具有显著性差异(见表5),究其原因可能是:柔韧性是退行性先天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柔韧水平会逐年下降。幼儿的各部关节十分柔软、灵活,骨骼的有机物质较多,无机物质较少,软骨成分多,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关节活动幅度大,肌肉也较柔软。因此,可塑性强,训练效果显著,不容易发生肌肉韧带拉伤、骨折等现象,并且训练时也没有青年时期拉韧带的痛苦感。如让幼儿在踢腿破门的游戏中锻炼柔韧性,幼儿不会感到练习枯燥无味,其热情高涨,而对照组的幼儿因为没有参进行这方面的锻炼,柔韧性不但没有得到提高,甚至还出现下降的情况,这是幼儿时期身体自然增长的正常表现———幼儿的柔韧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一定的波浪性。

2.6 幼儿武术游戏对幼儿灵敏素质的影响

灵敏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体在日常活动或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快速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运动技能和各种运动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它既与神经的灵敏性反应有关,又与力量、速度、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关系,是一种综合性素质。

良好的灵敏性有助于更快、更多、更准确地掌握技术和练习手段,使已有的身体素质更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本实验中代表灵敏素质的指标是20m往返跑。

通过研究对象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如下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2)实验后,实验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实验后,对照组前后两次测试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灵敏性都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幼年期就算不参加训练,随着身体机能的成熟其灵敏性也会逐渐提高。虽然数据表明实验组好于对照组(见表6),但不具有差异性。究其原因可能由于,灵敏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的制约与影响,是各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对照组的幼儿由于平时也经常参加运动,并且在本研究的实验中选取的指标为20米往返跑,在20米往返跑中,速度素质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实验组的幼儿并没有进行专门的速度训练,因此20米往返跑的成绩提高得并不明显。其具体原因有待更进一步进行研究。

3 结论

实验班幼儿进行四个月武术游戏锻炼后,柔韧性、平衡能力、反应速度、下肢爆发力、敏捷性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证明这套幼儿武术游戏对提高幼儿以上素质有较好的作用,可以在幼儿园中广泛推广。

4 建议

对幼儿园教师加大力度进行师资培训。扩大培训的面,增加懂得武术的教师人数,提高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对幼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介绍及教育的思想意识。

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身体成长和发育特征,积极创设各种喜闻乐见如武术游戏等形式的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增强幼儿体质,进而弘扬中华武术。

参考文献

[1]许汝霞.浅谈人体柔韧素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幼儿武术备课教案 篇5

1热身活动包括《脚腕‘手腕’膝盖‘腰部活动’胯部‘》以及全身各个关节活动。

2武术基本动作和步子,《弓步压腿瀑布压腿.>让孩子们练习马步,马步转弓步左右变动动作。马步通拳。左右摆头动作。马步推掌。

3练习单个动作和连贯动作和孩子们的腿法.,《正踢,外摆腿。里合腿,侧踢腿。高拍脚》

4练习组合动作 和精神,拳术。

5力量组 每个孩子必须要做《蹲站起,直腿跳,抱腿跳。等,,今年上半年武术兴趣班的总结

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练习一些武术最基本的动作,因为我不像别的教练那样,一上课就教孩子们练习拳术。好让孩子能够表演好点 继续在幼儿园里做。其实这样做对孩子任何帮助都没有 如果您想把武术真正地练好,那必须从基本功练习这样才能对孩子以后又很大的帮助,我们刚开始练习武术就要把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提抗力提上来,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那我们该怎么样去练习武术。今年总体来说我们兴趣班孩子们练习的都不错。

下学期武术规划让孩子学会一套 连环拳。

2让孩子把精神和拳都合成一起。

3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腾空动作。

4把孩子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都要练习起来。

幼儿武术教学 篇6

一、解惑——义不容辞

说起武术,很多人的反应就是打打杀杀,舞刀弄枪,既辛苦又不安全,似乎应该远离幼儿;说起武术,很多人都觉得是技术层面的展示,纯属“花架子”,把其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项目有其局限和挑战性。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正确地认识武术,从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武术教育是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幼儿园应有其一席之地。

我们在研究中觉得有必要在推进武术教育之前,需要认真聆听家长对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的真实想法。学校可以以家长座谈、发放问卷调查等多元的方式来获知家长的真实心声,不管是支持的、还是不解的,或者是反对的,我们都只需要坐下来静心倾听。然后把家长的所疑所惑进行系统的梳理,教师们聚合起来进行智慧碰撞,逐一作出科学、合理的解答,从而为更多的家长、专家、领导解惑,还能让更多的人能真正走进武术,认同武术教育的价值。

二、选择——坚不可摧

尝试营造武术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把幼儿武术教育作为幼儿园的一个特色项目,我们没有盲目地跟风,没有丝毫地功利追求,有的是鲜明的儿童立场;有的是理性的思考。

(一)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中华瑰宝。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思维、刚健有力、注重和谐的文化内涵,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崇武尚德也一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但是,这些在现代教育中却越来越被淡化,离现在的幼儿越来越遥远。所以,在国家大力提倡发扬中华武术要从娃娃抓起的背景之下,我园认为在挖掘和提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武术教育是很有价值的一项活动,更是一种新的挑战。

(二)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家长们对孩子是关怀备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让孩子吃好,喝好就行了,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从小注重孩子身体素质和精神品质的提高,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许多家长又觉得武术踢踢打打、对抗激烈,只适合青少年和成年人练习。其实不然,因为我们都知道:当代幼儿是未来社会的小主人,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为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在幼儿园开展武术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健康发展,这与《纲要》中提及的教育目标也是不谋而合的。我们经过实践发现,练习武术对于幼儿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健身:武术的健体作用不言面喻,其武术动作的踢腿、马步、弓步、手臂动作的冲拳、推掌等动作,可使幼儿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健、柔韧、肌肉的弹性都能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提高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发展基本动作,塑造幼儿更具气质的身体形态,让幼儿有精、气、神,这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2、健心:武术是中国民族的国粹,“习武者必先习德”,尚武崇德的精神可以培养幼儿从小懂礼貌、善合作、会谦让、能坚持、勇挑战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事实上,孩子们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想办法克服练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可锻炼意志、培养勇敢精神,让孩子们学着正确地看待人、事、物。我们还发现,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一些儿童胆小,情绪消极、易哭,甚至不会与同龄小朋友沟通。通过练习武术,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自信心明显增强,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许多,这对于一个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健脑:练习武术,可给大脑许多良好的刺激。武术的练习中,不单是骨骼肌肉的发达,更是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右脑功能的综合发挥,因此非常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其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三)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有很多,但原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大强有力的抓手。因为这是基于幼儿发展,基于学校实践场的创造性的智慧工程。而武术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武术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等,都将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每一个幼儿,探索课程的整合,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增强教师实践即研究的意识。特别是基于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教师必须有选择地去判断教学内容的适恰性,这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育价值判断能力,提高了教师对幼儿武术活动的筛选、设计与组织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四)是幼儿园特色发展的需要。

行走在园所日常研究和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如何正确地找寻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三者之间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这是每个管理者都需思考的问题。本着“为幼儿全面发展服务”的原则,结合幼儿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发展目标,着力开展幼儿武术教育,开发好幼儿武术特色课程,以提高师幼锻炼身体的热情,增强凝聚力,从而打造仁爱知礼、讲谦逊、善合作、求上进的百幼特色文化,厚积文化,涵养特色。我想,幼儿武术教育是一个正确的、有意义的突破口,它将是一枝独秀,有着穿暖花开的美好探索前景。

我们坚信,选择是源于理性的思考;选择是源于追求更高、更好的发展。心里始终装着的是幼儿、教师和园所的共同发展,落在行动的永远是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和再实践。这武术教育研究之路上,唯有我们深深的思考……

幼儿武术教学 篇7

一、武术与健康教育的密切整合

幼儿武术与健康教育的密切整合,我园根据大、中、小半幼儿的年龄特点,新编幼儿早操、武术早操,选择好听的、节奏感强、具有武术特色的、幼儿喜欢的音乐来编排武术操,并且每天坚持带幼儿进行锻炼。我园创编了多套幼儿武术操,激发幼儿体育锻炼的兴趣:小班以模仿操为主,加一些武术动作、冲拳、推掌等,重在培养幼儿做操的兴趣;中班幼儿以徒手操、五步拳为主,注重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大班幼儿在少年拳武术操的基础上变换队列,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友爱之情。

二、武术精神在语言活动中的升华

幼儿从三岁开始萌发各种意志品质,如自觉性、坚持性、自制力、吃苦耐劳等,根据幼儿好奇、求趣的心理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武术文化教育,以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目的,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在语言活动中,我们通过故事、绘本、儿歌的形式把武术文化的精髓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如故事《爱吃苦的李连杰》让孩子知道只有坚持、不怕苦、能吃苦才能成功;《花木兰》替父从军,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品质等。我们不仅选择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优秀品质的故事,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也增添这方面的绘本,从情感入手,让孩子们感受武术文化的精髓。武术练习往往很容易让幼儿感觉到疲惫,鼓励幼儿战胜武术练习时身体和精神上的劳累,让其坚持并完成,从而不仅培养幼儿的自制力,还提高其耐挫力。

三、武术气质与艺术的碰撞

艺术是一种可以同时被绝大多数人赞同与惊叹的自然或人类的产物,它的表达方式种类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过程,从而对人的情感、知识和意志进行交流、诱导、感化和训练。那么,武术作为一种集国人气质和文化于一身的国粹,必然是艺术里的一朵奇葩。中国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国人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被视为中国文化之精粹。艺术中的节奏是武术运动极为重要的一个特征,武术套路在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教学时,我们选择武术风的歌曲如《中国功夫》中让幼儿体验雄壮有力的气概,《太极拳》让幼儿感受到武术刚柔并济的节奏,《中国龙》中让幼儿用各种乐器表现歌曲的节奏,《爷爷爱打太极拳》让幼儿用歌声、用身体表现等。幼儿用艺术表现形式传达武术的精神,展现武术的最佳风采,同时让幼儿感受武术的精、气、神。

四、武术兵器在科学活动中的呈现

我国的武术兵器种类繁杂、难以计数,形制多样、异彩纷呈,造型奇特、优美巧妙,名称典雅、动听有趣,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小巧玲珑,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来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故事,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风火轮、猪八戒的九齿钉耙等,还有取样民间吉祥物龙凤的形象而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如龙枪、凤枪、麒麟鞭、麟角刀等。百数十种民间武术稀有兵器,不须赘述,足以显示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武术古兵器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不能发扬光大而鲜为人知。我们提供给幼儿大量的兵器种类让幼儿观察,并根据不同年龄的特征,小班以刀、枪、剑、棍为主认识其形状的不同,感受弯弯的、直直的、尖尖的、长长的等外形特征,中班以双兵器为主,大班结合人物与兵器的使用,使其对兵器有更广更深的认识。在科学常识中呈现各种兵器,在动手操作中比较各种兵器。

五、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实现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在对生命、社会、科学不断深入的研究、理解过程中的精华凝聚,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不懈努力的写照。一方面,世界人民的娱乐健康需求和体育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运用武术这一锻炼方式,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的人们越来越多。每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会在晨间和晚上在公园锻炼太极拳、木兰扇、气功、剑等,小朋友在这样的武术社会氛围中感受到武术的一种和谐美。另一方面,武术在社会中的影响很大,我们利用孩子的兴趣,带领孩子去武术馆参观,看武术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体验武术从运动到强身健体、从修身养性到医疗保健的乐趣,无一不具有东方文化色彩,表现出民族特色。

幼儿园根据本地区、本园和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传统武术资源及其他辅助资源,创造性地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武术特色运动教育计划,将武术元素的特色运动当做一门课程来加以组织实施,把武术文化渗透进武术课程体系中。从小对幼儿进行仁爱礼仪、谦让、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教育。幼儿武术要长远地走下去,强化武术文化是必经之路,良好的体质和优秀的品质培养,是当今幼儿家长和社会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引进武术文化,可以丰富运动课程内容,有效地促进幼儿在健康、社会等领域积极发展。“武术文化”的涵盖面很广,包括武术行为的指导思想、哲学意识、行为美感等,使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既集中又深刻,既有本质又有表象,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共性的反映又具有武术本身独特的个性内涵。作者分析了幼儿园武术课程体系中渗透武术文化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园武术教育 篇8

一、幼儿园武术教育的目标

首先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的强身健体的方式, 而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孕育了一种特殊的武术文化, 因此, 在幼儿期开始进行武术方面的熏陶和教育, 可以为幼儿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提供一条切实、直观的途径, 同时使幼儿产生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培养幼儿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其次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等动作, 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要参与运动。科学地进行武术训练, 不但能使人体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而且还能调节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调养气血, 改善人体机能, 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预防孩子容易形成的含胸、弓背等不良身体姿态。因此武术运动使人的身心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发展。最后,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通过练习, 可使儿童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树立远大的理想, 培养刻苦耐劳, 永不自满的品质, 遇到困难积极克服, 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儿童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性和品德。

因此幼儿武术学习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为了增强幼儿的体质, 通过对幼儿进行武术的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二是为了感受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武术的魅力, 培养幼儿对武术的兴趣。

二、幼儿园武术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那么小, 幼儿园武术教什么?这个问题是老师们需要认真斟酌的一个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要基于幼儿园武术教育的目标, 所以在综合分析各种武术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既要立足于幼儿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特点, 又要考虑到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的魅力。武术有其自身的规则和类别, 参照全国体育教材委员会最新编写的《中国武术教程》中武术运动形式的分类, 拟出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的分类, 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武术中, 对于身体而言, 分类再多也基本上离不开手、臂、腿、脚等有限几个身体部位。

1. 手型。

长拳中手型动作主要有拳、掌、勾三类;太极拳的手型与长拳基本相似, 只是在细节方面有些出入, 为将来学习专门武术打基础, 故而在手型选择中, 应选择拳、掌两种;

2. 步型。

纵观其类, 马步、弓步、虚步应用最为广泛, 而且要求几乎一致, 所以步型应选择这三种;

3. 手法。

长拳以冲拳、架拳、推掌为基本手法, 讲究出拳有力, 眼随手动, 或目随势注在手法中, 建议以长拳的基本手法为主。

4. 步法。

步法是武术中的根本, 武术的基础就在于步法, 任何动作都离不开步法, 所以在步法的选择中应当兼容并济, 综合各步法的优点。

5. 腿法。

长拳中有正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腿、侧踹腿、扫腿, 太极拳中有蹬腿、分腿;南拳中有前蹬腿、前钉腿、踩腿、侧踹腿、横钉腿。

6. 短套路。

根据幼儿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特点, 幼儿不可能具备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质来完成长套路, 高强度的武术练习, 只能选择短时间、低强度的运动, 即短套路。但是由于幼儿武术尚未有像中小学武术、高校武术那样有专门的武术套路, 所以短套路的来源只能是武术教育工作者们在研究教学武术基本功的实践基础上, 努力的创编、补充, 直到完善。

在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应当博众家之长, 取其精髓。综上所述, 幼儿武术教学内容应当以低强度的拳、掌、脚等基本功为主基本功为主, 自主创设的短套路教学为辅, 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 探索着前进。

三、幼儿园武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的武术活动不是武术训练。因此, 不能简单地将幼儿武术活动理解为形式单一、过程统一、要求同一的武术训练。因此, 幼儿武术教学应当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科学性。即武术训练应当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科学地采用教学方法, 不能盲目地一味照搬成人武术教学的手段;二是要有趣味性。幼儿不同于成人, 武术的训练课程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无味, 任意一个动作定型都需要长久的反复的纠正, 练习才能达到正确的姿势, 对于成人尚可, 而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讲, 则更多的是在摧残他们对武术的兴趣, 不妨采用一些有趣味的游戏、娱乐等方法来加强效果。

1. 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指的是采用趣味的、充满活泼气氛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动作的教学。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 幼儿大脑持续兴奋的时间不会很久, 让幼儿恒久地坚持对一门课程的兴趣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因而采用趣味的教学方法, 研究摸索趣味的教学手段应当是幼儿武术教学探索中应当被广泛关注的事情。

2. 完整与分解教学相结合。

武术的动作是可以拆分的, 只要拆分得当, 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习。完整是指让幼儿能够完整的观察整个动作, 了解动作的全貌, 形成动作的完整概念, 分解是将完整的动作分成有助于幼儿掌握的两个或更多的部分, 便于幼儿掌握动作的细节, 使其能够更快更好的达到动作要求。

3. 讲解说明。

武术的教学离不开讲解。对于幼儿园的孩子讲解时还要注意形象化和术语化, 形象化指的是讲解时可以将动作形象的比喻成大树, 老鹰等幼儿容易掌握的形象;术语化指的是武术有其专门的术语, 常用术语有助于幼儿科学系统的学习、记忆, 对于武术的规范化和幼儿未来在武术上的发展起着打基础的作用。

4. 口令的运用。

武术的节奏来自与口令, 口令不仅是教师需要, 幼儿在动作时也需要。教师在武术教学中, 教习长拳时, 口令要声音洪亮、短促有力, 在教习太极拳时, 口令应柔和缓慢;在提示幼儿的下一个动作时也可用口令, 如第一个动作用1 0|2 0|3 0|4 0||, 这样有助于幼儿方便快速的练习;幼儿在动作的时候也可以加上口令, 以加强吐气开声的训练, 如“马步双劈”“嗨!”等等。

5.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教学方法应当跟上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可以采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教学法, 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尽可能地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观察模仿, 主动地学习。“兴趣———幼儿主动学习的‘金钥匙’”要能够吸引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 并给予幼儿全面观察学习的机会, 教师从旁指导、纠正, 或者幼儿互相纠正。

6. 时间选择。

幼儿的生理习惯、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体育活动的规律等对武术学习时间的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认为:幼儿武术的选择不妨考虑放在晨间活动和下午的游戏活动时间。这样既可以保证有充分的练习时间, 又可以丰富幼儿园活动的内容。另外:由于幼儿不可以做大量持久运动的生理特点, 每次练习的时间应当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包含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的时间) 。

7. 持之以恒。

所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武术锻炼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最忌“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武术练习必须坚持持之以恒, 这样才能达到要达到的效果。这也是武术之所以能够锻炼幼儿意志品质, 耐心耐力的原因之一。

幼儿武术教学 篇9

一、创设生活化、活泼化的区域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这是因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武术作为我园的园本课程, 在近两年的实践过程中, 充分感受并领略到其特有的魅力。好奇是人的天性, 尤其是孩子, 喜欢摸摸、看看。笔者认为从小班开始就应该选择并适合幼儿年龄和发展阶段的材料。比如在小班生活区, 教师利用废旧布料粘贴在墙上, 引导幼儿将布料制作的兵器、武术动作粘贴、扣纽扣、拉拉链等, 提高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在“武娃练功房”提供家长和老师共同制作武术兵器, 让孩子的触觉得到发展, 同时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敢于尝试、探索的精神。在美工区内, 可让孩子开展自主粘贴兵器、涂色武术人物、做兵器泥工等活动, 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在阅读区内, 教师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看武术小图书, 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扩展幼儿想象的空间。在“益智区”中教师又循循善诱地和幼儿一起商量该怎么分各种兵器, 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鲁迅先生也曾在他写的《看图识字》一文中提出“儿童的生活丰富了, 思路也就开阔了。”因此, 我们通过孩子们平时生活学习的积累, 开展了“武术小擂台”的区角活动。在这个小擂台中, 孩子们讲述自己喜欢的武术故事, 朗诵熟悉的武术儿歌, 表演自己的武术套路, 展示介绍自己的武术作品, 演唱动听的武术歌曲等等。通过“小擂台”, 不仅使上台表演的孩子得到了表现、表达的机会, 增强了自信, 同样也给那些没上台的孩子勇气, 在孩子们自己的活动中, 他们喜欢参与了, 喜欢倾听了, 也为孩子们带来许多交谈的话题。

二、充分利用好家长、社区等资源, 充分相信孩子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 我们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重视家长园地的布置, 内容多样, 不仅有班上近期的武术教育活动, 有家教方法、以及新的教育观念与实践等, 关键还要给家长留一点反馈, 谈武术活动心得, 提意见的地方。各班可设置“金苹果信息网”“会员箱”“他山石”等。另一方面, 我们的武术活动可以有家长参与的成分。比如, 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废旧材料、种子等完成武术作品粘贴画, 布置在每一层的楼梯上, 供人欣赏, 彰显了武术特色。也许有老师认为家长参与环境布置是添乱, 而且也没时间去配合参加。但后来却发现家长的兴趣盎然, 幼儿也非常喜欢。孩子们还经常三五成群地围着讲述聊天。以前都是老师想, 孩子做。而现在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空间, 做得那么好, 这是老师没想到的。因此, 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 效果可想而知。除了利用好家长资源, 我们还要利用好社区资源, 常州有几家武术馆, 我们带领孩子们去参观武术馆时, 武术馆那独特的建筑首先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感官, 个个孩子流露出兴奋的神情,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交流着各自的感受和对古建筑的不同看法;来到表演厅, 当看到武术队员精彩的表演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当他们来到展厅, 欣赏到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武术图片时, 我们的孩子被感染了, 他们的话语顿时滔滔不绝。在这同时, 我们也及时的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可让他们创编朗朗上口的武术儿歌、开展了各类谈话、表演活动, 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用心营造好武术大环境

古语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可见, 环境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因此, 创设绿化、美化的校园环境, 布置具有武术氛围的环境是多么重要, 它也是隐性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园, 一年四季鲜花盛开, 让幼儿感受花草树木给大家带来的赏心悦目。我们还可以在沙池边, 草丛中设计一些情趣性的武术标语, 如:“嘘, 武娃轻点儿!”“武娃摘我很疼!”等等, 这些富有创意的标语设计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感染师生与家长。幼儿园每天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洁净、优美的校园, 百幼武术娃当然不会随地吐痰, 家长更不会来园吸烟, 更没有人会随手扔东西。我园还可将嬉水池的水填满, 创设独具特色的谜踪林和五彩梅花桩, 让它们在绿色的植物丛中若隐若现, 并发挥其隐性功能。在一小时户外体育锻炼时利用美丽的环境, 组织孩子在梅花桩、谜中林中开展活动, 训练孩子的武术基本动作;在玩水、玩沙中了解水、沙的特性,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

其次, 我们还可以在小班的墙面上画各种有趣的兵器宝宝、练武的哥哥、姐姐, 还结合幼儿对动画人物感兴趣的特点, 我们可在墙面上布置了卡通哪吒、孙悟空等武术卡通人物, 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从而使幼儿在感官上产生喜欢的情感, 并愿意愉快的在我们的集体中生活, 增强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交流。

最后,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都有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让我们震撼不已。他们勇于克服困难, 自强不息、刻苦训练, 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牺牲生命。而武术作为运动项目的一种, 如今我们又拓展了它的内涵,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 武术也将占有一席之地。在历届奥运会上我国的许多选手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 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背后是他们的汗水和泪水。结合这些从古至今的故事, 我们可把我园创编和改编的许多武术故事和儿歌, 如《武松打虎》《孙悟空打妖怪》、《岳母刺字》《李逵的故事》《霍元甲》《乒乓冠军邓亚萍》《我是百幼武术娃》等张贴在中大班走廊的圆柱上。此外还可以将我园幼儿、教师登台进行武术表演的照片, 以及冬季武术运动会家长幼儿的精彩照片张贴在圆柱上。

笔者认为我们幼儿园可以围绕育人软环境开展多样的活动:

1. 教师武术总动员。

根据幼儿园武术特色活动, 老师可以参加参加太极拳的培训以及各种武术套路的学习, 老师要争取拿到武术教师资格证。通过武术学习, 来提高教师对武术文化的认知。

2. 教师、幼儿亲子运动会。

我们可以在全园范围内开展“武术家庭总动员”主题活动:内容可以有武术操、武术游戏、亲子武术兵器的自制、家长讲民间优秀文学作品的故事等, 争取家长参与率达到90%以上。通过家长教孩子、孩子教家长、家长和孩子一起表演、一起游戏, 既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 也让家长感受到现代教育理念所蕴涵的真谛。让武术文化点缀家庭生活。

3. 我园还可以参与社区活动。

为了辐射幼儿园武术文化, 我们可以抓住每一次参与社区汇演的机会, 让孩子在表现武术文化的同时增强自信。大班幼儿可以走进社区与社区居民互动。比如我们的武术操可以向春江镇社区展示。

在这短短二年的的时间里, 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的孩子就像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每时每刻都给我们展现新的一页。而作为一位一线工作者更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营造武术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 终身教育的观念, 更科学、更有效地根据幼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来注重营造武术环境, 让我们一起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探索、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武术融入幼儿教育中的发展研究 篇10

中华武术是我国固有之国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世代相传,深受中国人民的热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时光荏苒,现代武术的技击本质不但依旧散发着其耀眼的光芒,而且丰富了其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磨练意志等其他功能,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和儿童的喜爱。幼儿的身心健康,关系到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关系到我国祖国的建设、民族的未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幼儿的生长发育水平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取得的这些进步都要从幼儿的基础教育抓起。幼儿教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第三章第五条重点强调了普及学前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的健康成长。要确保幼儿快乐的成长,首先应考虑的是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幼儿园现已将武术引入了课堂,这一内容的开展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开发其智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1]。

1 武术内涵

武术是指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定义突出了文化性,表达了中国武术内外兼修、神形合一的精髓,展现出了中国武术的全貌。

2 武术融入幼儿园的重要性及形式

2.1 幼儿学习武术的重要性

武术融入幼儿园教育对促进幼儿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调查发现,8%的孩子有肥胖现象,20%的孩子有弯腰驼背现象,35%的孩子性格内向且不善交流,60%的孩子缺少本该有的阳刚之气[1]。众所周知,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在生理学上来讲,武术锻炼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效果明显。在心理方面,武术锻炼能够增强个人自信心,锻炼阳刚之美。从更大的作用来讲,当年为国人摘掉“东亚病夫”帽子的也是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在民族气节上能够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永远不能小觑。相比之下,单纯的体育教学虽然能够在促进孩子身体健康方面有一定作用,但是在个人民族精神以及阳刚之气的培养上却望其项背。因此,武术进入幼儿园无论从孩子自身、家庭、社会以至于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2 以一种礼仪融入幼儿园

“习武先习德”是武术界的共识。幼儿可塑性强,冀慧卿、孙佐枫在《少儿武术训练的武德教育》中都对武德做了诸如尊师、爱国、友善等到的约束,幼儿武德教育亦是如此[2]。幼儿武术礼仪是武德在当今社会的外在表现。中国武术的相关社会礼仪源自于儒家思想,后不断发展丰富,而后崇尚武德成为武术练习者群体之间的文化传承。武术礼仪是习武者群体应该恪守的道德行为规范,自古至今都是习武之人接人待物的一种修为体现。武术发展至今,顺应时代的发展产生了中国竞技武术,然而在礼仪上却在改革中受到冷落,无法给人留下一丝缺憾,外在的浮躁,内存的空虚,反而成了中国武术的传承推广中的阻碍。因此,传统武术礼仪进入幼儿园,在促进幼儿道德礼仪发展的同时,也对传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有着铺垫性意义。

2.3 以一种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技击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体育项目中的以类。中国武术集攻防技击、健身养生、修身养性为一身,背负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武术是为了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遗产,使之发扬光大,造福人类。因此,要使它广传天地之间,名扬海内外,必须从小对幼儿接触武术思想,感受中国武术文化的厚重与立体。而我国又是一个富有武术大背景的地方,大的文化背景对于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以一种教育课程融入幼儿园

虽然,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形式较为多样化,且形式以及氛围较为灵活多变,但是具体的教学操作还是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应教学指导。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3]。首先强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可见身体的锻炼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与之对应的就是我国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教学多按照课程设置来进行,虽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种弊端,但是,可以实现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灵活性相结合。众所周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古人十分讲究术道并重。道就是规律、内容,术是指具体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在课程融入幼儿的探索则应从“术”这个层面来讲。

3 武术对幼儿的影响

3.1 武术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3.1.1 增强幼儿自信心的积极作用

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武术锻炼对改善幼儿自信心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自卑是幼儿心理方面常见的问题之一,据调查发现,幼儿自卑率较高。诸如:依赖性强、不善于交流,不敢表现自己等。然而,经过武术课的学习与锻炼,可使幼儿独立性增强,敢于表现自己,自信心增强。[4]在武术锻炼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增强,会逐渐感觉到自己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进而增强了自己与同伴们的交流,更加快速的融入集体中,并且幼儿的自信心会因此逐渐增强,为今后在于同伴的交流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社会性打下坚固的基础。

3.1.2 对幼儿独立自强精神发展的积极影响

从幼儿教学中发现,由于不自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主动迎接挑战,他们有畏惧困难的心理。而在武术练习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如来自内心的紧张、害怕等情绪;或者来自外界的,如教学设备、环境等。为了实现目的,就必须独立自强,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种种困难。幼儿武术教学与训练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强精神、磨练意志力的过程,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体能,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自觉性、挑战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

3.2 武术对幼儿生理的影响

首先,武术锻炼对幼儿骨骼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前儿童骨骼存在骨膜比较厚、骨富有弹性、易变形等特点,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促进儿童骨骼的良好发育。武术训练中适当负荷的练习,使骨受到适宜刺激,可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使骨变长变粗。不仅如此,武术运动中是具有劲力的运动,能够促进幼儿下肢骨增粗增厚,从而使骨具有良好的性能。对幼儿肌肉发展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富于弹性,但肌肉较弱,耐力差,易疲劳。通过武术锻炼,可使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得以提高,也可使参与关节运动的原动肌的力量增强。

其次,武术运动对幼儿呼吸循环系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参加武术练习能促进其心血管系统的发展,经常参加武术训练能提高幼儿心肌收缩力以及射血分数,从而有效保证了幼儿机体的氧供应量,保障了幼儿脑部供氧量,有效地防止了因缺氧而导致其他疾病。另外,使参练者胸腔膈肌发达有力,呼吸深度加深,肺活量增大。

最后,武术运动对幼儿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前儿童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而不好静。通过武术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集中注意力,锻炼其耐性等,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武术运动对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有效地锻炼促进身体的健康,从而保证了机体免疫能力的发展。对机体细胞免疫系统与体液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保证各种激素正常分泌,为幼儿的生长发育保驾护航。

4 开展幼儿武术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武术课程的开展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很好的平台,还丰富了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心理方面来讲,武术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另外,柔韧和技巧动作很多,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从生理方面来讲,简短的武术套路容易操练,对注意力集中时间和耐力要求较低[5]。因此,幼儿武术适应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幼儿武术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华武术的普及和推广。

5 幼儿武术的发展前景

5.1 经济不断快速发展,孩子体育消费需求得以促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的发展势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形成武术市场的基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人们最关心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将成为每位家长心中重要的问题,而这与儿童接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来促进其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幼儿武术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广大学校及家长的体育消费。

5.2 群众自身体育消费需求的扩大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新的追求,追求新的生活方式,追求长寿等等。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自身的体育健身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锻炼,健身房、娱乐场、学校田径场、户外运动场等等地方充满了他们的影子,其中包括太极拳、跑步等。另外,近年来儿童的体质下降问题和群众患病率上升的现象使人们意识到了锻炼身体是非常最重要的:对于小孩通过武术运动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他们通过练太极拳等来延年益寿。因此,随着群众体育开展规模的扩大和群众的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武术运动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6 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如今家庭子女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并且受到多方的宠爱与娇惯,他们被太多的光环笼罩,过多的关心与溺爱使得那些光环产生了负面影响,那可称作“刺眼”,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武术这一文化体系的教学与熏陶,有助于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武术文化的氛围下,会更进一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景元,黄兴建.幼儿武术运动开展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武术,2011(03):87.

[2]韩晓志.幼儿园开设武术课的必要性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1(7):85.

[3]马艳,虞定海.幼儿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3):92.

[4]陈孝慧.试述幼儿武术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

武术教学的思考 篇11

(一)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

高校的武术教材一直沿用20世纪50年代所编的初级套路,如初级长拳三路,初级刀、初级剑、初级棍、简化太极拳等。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都是在原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的简化。套路结构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武术产生于争斗与军事战争,在学生的意识里武术就是打的技术。学生选择武术课,目的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学到实用性、对抗性较强的散打,或有技击价值的动作和组合、散打、擒拿、防身术之类的武术内容。而当前高校以套路为中心的武术教学内容,已不适应现代学生的爱好兴趣,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缺乏实用性,造成了学生对学习武术的热情和兴趣不断下降。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学生的主观愿望尽可能一致,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场地差,器材不足

教学场地、器材是实施武术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影响武术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体育场馆、器械配备是学校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进行体育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物质条件。教育部下发的“武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文规定:“场地:至少应具备2个教学班同时上课的室内专用场地,室内一面墙有平面镜子,一面墙有肋木和用于悬挂沙包的吊架若干个。器材设备:1、配有至少长14米、宽8米专用地毯:2、配有能够满足教学需要至少长3米、宽1米、厚5厘米以上,能用于摔法练习的海绵垫子若干块:3、配有教学需要的高100厘米、直径40厘米、重量40千克以上的沙包若干个:4,配有教学需要的拳套、脚靶、手靶等护具;5、配有教学需要的金属刀、剑、白蜡杆等器械。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应具备一定数量的武术类图书与期刊,还应具备摄像录像设备、计算机及一定数量的武术音像资料。配备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所需的各种设备与武术类教学软件。”而目前能达到要求的院校很少。

(三)教学方法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从调查资料中了解到,各高校开设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进度。大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教师单纯以“灌”、“填”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完全从属于教师的“教”,缺乏利用武术的独特功能和特点来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提炼知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导作用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拓宽学用结合的思路,没有将现代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与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教师的后面精疲力竭地模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吸收和形成记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挫伤,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多年来,中国武术传承一直是师傅教徒弟的方法,这种潜意识也一直影响着高校的武术教学,使教学限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死板,气氛沉闷,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安排上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潜力的发挥。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只能根据教材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只能是按照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死背硬记、反复练习。在共性和个性方面,也不是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忽视了学生中存在的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通通按一种教学手段进行,造成了差的跟不上,好的吃不饱的现象。

(四)教学时数偏少,影响系统学习

高校武术教学时数的设置。脱离了武术教学的实际。当前武术教学的现状是教材内容多、课课有新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缺少练习的时间。各高校一学期武术教学时数基本上为72学时左右,其中理论课时为14学时,考核为4学时,实践教学为54学时。在这么少的课时内,系统全面地完成基本功、武术操、少年拳二路、初级三路长拳、初级剑、初级刀、初级棍、简化太极拳等武术代表性套路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其中的五至六项,虽然学生能勉强学会,但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都不够理想。这种教学时数所带来的矛盾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对已学内容的复习、练习没有时间的保证,这样就更容易造成学生难学、难记的局面。也使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失去信心。很多学生反映武术虽好,但难学难记,这其中的原因和教学时数有很大的关系。

(五)理论教学重视不够

武学历来重视武德教育,有“习武先习德”的说法,中国武术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武术理论的教学不仅牵涉到武术基本技术的层面,而且包含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对理论的重视不够,理论教学课时比重偏低,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比较突出,武德的教育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考试方面,技术的比重比理论大许多,有的甚至只要技术及格了,理论不及格都无所谓,这种考试方法也造成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对武术理论的忽视。另外,在技术教学中也缺乏对技术动作结合人体结构和生物力学等知识的分析应用,从而导致学生对武术技术的错误理解,造成学习效果欠佳。

(六)专业师资少,技术水平不高

1、师资充足是保证武术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据调查,高校的武术师资力量不足,武术专修学生人数多,无法正常选课,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外武术俱乐部活动,没有武术教师的指导无法正常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术在高校的发展。

2、高校武术教师从学历和职称来讲相对较高,从年龄上看,各校的梯队建设参差不齐且对新技术掌握不够。近二十年武术发展较快,从1991年至2008年《武术竞赛套路规则》修改了四次,并有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之分。为了向国际推广中华武术,竞技武术近二十年发展迅速。多数老教师没机会接触新技术。新教师又对传统武术了解较少。

3、目前,武术师资的职后培训工作已远远滞后于武术发展的需求。抓好武术师资培养与培训,已成为武术教学方法改革能否得到深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无数实践证明,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武术教师队伍,武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七)课后练习辅导不够

课堂教学只能解决学生学会动作,对武术深层次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则需要时间练习才能体会和掌握。种种原因。使教师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辅导不够,有的学校甚至停止了课后练习辅导。而学生自己练习,则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看图自学的能力差,套路长记不住,动作准确规范

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辅导来解决,否则,只会加剧学生对武术兴趣的下降。

二、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武术教学要更好地适应时代形势的发展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对中华武术这一特殊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播、提炼和发展,是贯彻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教材内容,增强吸引力

高校的武术教材主要以长拳初级套路为基本内容,而长拳只是众多拳种中的一项,堪称沧海一粟。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要尽可能地做到内容多样、拳种范围广,不仅要有短小精悍的套路,而且要有动作组合,攻防练习等,让教师和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在武术教学内容创编中,应既简单又实用,既好学又易练,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一看就喜欢,吸引他们主动学习。在套路中减少缺乏攻防含义的连接动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教授一些格斗技术,如军警拳等。教师要特别注意,武术教学的门槛不要过高,让他们一学就上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习武德为先,使学生学习后都懂礼貌、守规矩,培养忍耐、拼搏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了解学生的需求,逐渐形成一些适合学生实际的特色项目。

(二)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增加教学场地器材

随着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武术的场地、器材也在不断地增加完善。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1、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不断创新。在教法应用方面要大力提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习兴趣。例如:①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套路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不仅形象生动、直观,而且还可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采用重播、慢放、定格等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关键的技术环节,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分析,使学生视觉、听觉、思维相结合,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有利于纠正和预防错误动作。②在课堂上也可采用摄像技术,将学生的练习动作现场拍摄下来,放给学生看,通过教师的分析、评价,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套路时,可以适当播放音乐,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帮助学生摆脱练习时产生的单调乏味的感觉,克服逐渐增长的疲乏感。③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预先让学生看图自练。上课时让学生将动作展示给大家,教师给以评价、分析动作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等,然后再讲授这一段内容,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掌握动作的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④多介绍一些实用性强,对抗激烈的对练、擒拿、防身术,使学生学有所用。

2、增加教学时数,提高练习强度

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有些教师该讲的不能多讲,学生该练的不能多练,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些教学时数,教师就可以在动作质量方面抓得更细更严,学生在课上也就有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技术的提高。教师的讲解,不仅包括技术。还应有文化内涵的介绍,如学习太极拳之前,讲它的起源、流派、拳种特点等,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太极拳的认知理解,学习起来更有针对性。

3、重视武术理论教学

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通过实践上升到理论,是各项技术提高的必经之路。教师要重视理论教学,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技术练习。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教师要通过理论教学,举办武术知识、武术锻炼、武术裁判等方面的讲座,教会学生看图解自学自练的方法。

4、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指导学生练习,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练习,提高技术水平,还可以加深师生感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建立辅导站的形式,加强课后辅导。可以培养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学生骨干,带领组织学生课后练习。教师经常检查、督促。

幼儿武术教学 篇12

1、网络武术教学与传统武术教学的比较

1.1、两种教学的教学模式分析

在传统武术教学中,采取的是传习教学模式。采取该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控制,以便要求学生跟随自己完成大量、反复和复杂多变的套路动作的模仿学习。而网络武术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四种,即讲授型教学模式、个别辅导武术教学模式、讨论武术教学模式和协作式教学模式。其中,讲授型教学模式就是要求学生通过浏览服务器上的教学资料完成武术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教师能够利用电子邮件等工具与学生沟通。所谓的个别辅导武术教学模式,其实就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组织方式,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资源的选择,而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信息资源库中进行有选择的学习。采取武术讨论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学生需要在教师监控下进行校园网络的连接,并且参与到由有关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讨论组中,并且从中进行武术知识的学习。此外,采取协作武术教学模式就是需要使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武术学习。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可以按照小组进行教学任务的划分,然后由小组成员通过网络进行相互合作,从而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

1.2、两种教学模式的内容比较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发现,传统武术教学需要完成固定套路的武术动作的教学,而网络武术教学则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武术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掌型、掌法、步型、腿法,要求学生做出规范的动作。在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教材中,主要内容就是初级拳和简化太极拳。而这些教材基本上是经济体育的缩版,已经实施了多年,具有内容陈旧僵化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单纯进行教师动作的模仿。而由于只有外部动作,所以这些动作基本无攻防实质,基本不具有实用性。不同于传统武术教学,网络武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在实际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网络武术教学不受时间限制,所以学生可以完成更多武术教学内容的学习。比较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和网络武术教学模式的内容可以发现,相较于传统武术教学模式,网络武术教学模式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开展网络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后,利用课余时间对更多的武术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而根据自身需求,学生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从而通过反复强化某一技术的练习灵活进行武术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由于学生能够通过专门的平台与武术学习者进行资源共享,并且能够向武术家和优秀武术运动员学习,所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从网络上进行武术教学内容的学习,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能够使武术学习的趣味性得到增强。

1.3、两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分析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和网络武术教学模式的缺点可以发现,两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不相同。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将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开展武术练习将具有较强的盲目性,并且无法明确教学的目的,所以将导致武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同时,采取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将导致教师与学生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在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下,武术教学的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只能利用大量的时间完成新课教授和已学内容复习,因此将导致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不足。

采取网络武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容易受到网络武术资料质量的影响。因为,网络上的武术教学资料虽然较多,但是往往存在着大量重复的内容,并且其中含有的实质内容较少。就目前来看,网络上很多武术资料实际上都是对影视武打明星进行介绍的资料,也有一些武术资料是各种武术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此外,很多武术视频的实用性和教学型较差,其中一些视频也仅仅是从影视作品中剪辑出来的。而对于武术教学来讲,这些资料的参考价值较低。其次,采取网络武术教学模式,将导致武术教学缺乏情感交流。不同于传统武术教学,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将导致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就很难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节奏的调整。同时,缺乏面对面的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失去武术学习的好奇心,并且出现不认真听讲等情况。再者,在网络武术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接触到较多不良的信息内容。从根本上来看,武术教学的开展既是为了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的武术精神进行培养。但是在封闭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容易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产生崇尚网络暴力的行为,继而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不同教学模式的使用对武术教学的影响

采取不同的武术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都不尽相同。为研究不同武术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则可以通过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从而更好的了解武术教学模式的采取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分别对某高校两个班级进行了调查。而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均为40人,其中对照班采取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取的网络教学模式。

2.1、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如下表1所示,从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有52.5%的学生表示喜欢参与武术教学,同时也有1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参与武术教学,其余学生则表示对武术教学没有特别的感觉。而对照班只有30%的学生喜欢参与武术教学,并且有22.5%的学生不喜欢参与武术教学。通过对这些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发现,一些实验班的学生习惯于在课后到武术论坛中与其他武术爱好进行武术知识的讨论,并且常常与同学在课下进行相互学习。而对照班的学生则表示只在课堂上学习武术知识,在课下基本不会进行武术知识的学习。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采取网络武术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2.2、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完成一学期的学习后,对两个班级进行考核发现,采取不同武术教学模式取得的武术教学效果也并不相同。如下表2所示,实验班有30%的学生达到了优秀水平,25%达到了中等水平,但也有37.5%和7.5%的学生最终取得了及格和不及格的成绩。而对照班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人数仅占15%,达到中等水平的学生人数占20%,达到及格水平的学生人数占62.5%,另外有1名学生不及格。所以从实验结果来看,网络武术教学的开展,能够使班级教学的优秀率得到提升,但是也将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处在自我放逐状态,继而导致不及格人数的增加。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减少不及格人数,但是也难以提升班级的整体教学水平。

2.3、对教师教学负担的影响

采取不同的武术教学模式,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教师带来不同的教学负担。通过访谈调查发现,调查的10名教师中,40%的教师认为采取网络武术教学模式将给教师带来较大的负担。因为,采取该模式意味教师需要进行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并且也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资料的筛选。而60%的教师认为,采取网武术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的负担只是短期的。这些教师认为,经过不断完善现有教学模式,教师将能够更轻松的利用网络上资源开展教学,并且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武术教学传播和普及的改善方法探讨

通过对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教学模式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所以,想要使武术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尝试将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进行需要学习的内容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武术教学的目标。同时,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有关的武术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得到解决。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只进行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行进行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在一旁提供指导,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并且加深对武术技能的理解。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以便督促学生在课下进行课堂上学习到的武术动作的反复练习。而在教师的监督管理下,学生也能够更好的进行网络资源的利用,并且通过与教师沟通更好的学习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动作,从而使武术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4、结论

总之,武术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武术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进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在传统武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更多的武术知识与文化的传授,从而更好的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因此,武术教师还应该加强对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和网络武术教学模式的分析比较,以便更好的进行两种教学模式的联合运用,继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龚琼.徤康徤美类App传播研究——以i OS系统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松林.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普修网络课程设计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张鲁燕.普通高校健美操网络教学系统开发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梁天昱,李俊果.传媒视阈下武术网络教学传播模式探析[J].大家,2010,15.

[5]曹曦东,靳颖.利用校园网络构建武术教学的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4.

[6]柳葳,石蕾.普通高校武术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7]宫拼物.网络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

上一篇:猪品种改良下一篇:青年化学教师培养